CN219756703U - 冷凝器以及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冷凝器以及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56703U
CN219756703U CN202321095913.7U CN202321095913U CN219756703U CN 219756703 U CN219756703 U CN 219756703U CN 202321095913 U CN202321095913 U CN 202321095913U CN 219756703 U CN219756703 U CN 2197567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module
condenser
modules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9591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楠
陆海龙
周辰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Chongqing Midea General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Chongqing Midea General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Chongqing Midea General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9591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567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567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567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冷凝器以及制冷设备,其中,冷凝器包括:至少两个换热模组,至少两个换热模组拼接连接;换热模组包括支撑架、冷凝模块和喷淋模块,冷凝模块和喷淋模块均设于支撑架,喷淋模块设于冷凝模块的一侧并能够向冷凝模块喷淋冷却介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冷凝器,根据不同制冷量的需求,可适配不同数量的换热模组,并根据安装空间的需求进行自由拼装,以便于冷凝器在应用过程中的转运、施工安装以及后期维修更换,通过每个换热模组均配置一组喷淋模块,使得各个冷凝模块与水膜的换热量更加接近,减小各冷凝模块之间的冷媒过冷度差异,从而使各个冷凝模块的出口的冷媒均具有良好的过冷度。

Description

冷凝器以及制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凝器以及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冷水机组使用的蒸发冷凝式冷凝器通常体积和重量较大,生产过程中转运、吊装困难,存在安全隐患;由于冷凝器的尺寸过长容易出现焊接变形,会导致尺寸精度控制难度大,组装困难;在蒸发冷凝式冷凝器的现场使用过程中,如果发生损坏,往往难以进行更换。
相关设备中,通过采用模块化设计,冷凝器由多个小的冷凝器单元组成,并根据换热需求量和实际安装空间进行自由拼接,以解决上述问题。并且,各小的冷凝器单元并联或串联于冷媒循环系统中,并在冷凝器的顶部统一设置喷淋装置,进行冷凝散热。
喷淋装置向冷凝器喷淋水,水从冷凝器顶部喷淋到温度较高的换热铜管表面以便冷却换热铜管,同时水温升高,而当多个小的冷凝器单元堆叠在一起时,由于不同区域的水温不同,势必使得位于不同区域的小的冷凝器单元之间与水膜的换热量存在差异,进而造成不同小的冷凝器单元之间的冷媒的过冷度存在较大差异,甚至导致部分小的冷凝器单元出口的冷媒过冷度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解决模块化拼装的冷凝器中部分换热单元冷却不均匀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冷凝器,所述冷凝器包括:至少两个换热模组,所述至少两个换热模组拼接连接;所述换热模组包括支撑架、冷凝模块和喷淋模块,所述冷凝模块和所述喷淋模块均设于所述支撑架,所述喷淋模块设于所述冷凝模块的一侧并能够向所述冷凝模块喷淋冷却介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冷凝器,根据不同制冷量的需求,可适配不同数量的换热模组,并根据安装空间的需求进行自由拼装,以便于冷凝器在应用过程中的转运、施工安装以及后期维修更换,并且,通过每个换热模组均配置一组喷淋模块,各喷淋模块喷出的冷却介质的温度相同,因此使得各个冷凝模块与水膜的换热量更加接近,减小各冷凝模块之间的冷媒过冷度差异,从而使各个冷凝模块的出口的冷媒均具有良好的过冷度。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冷凝器,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凝器包括多个所述换热模组;多个所述换热模组沿第一方向依次拼接连接,所述第一方向与水平方向平行或呈夹角设置;和/或,多个所述换热模组沿第二方向依次拼接连接,所述第二方向与竖直方向平行或呈夹角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全部所述换热模组中的各个所述喷淋模块并联;和/或,全部所述换热模组中的各所述冷凝模块并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换热模组中,所述喷淋模块设于所述冷凝模块的上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模组还包括填料块,所述填料块设于所述支撑架并位于所述冷凝模块的下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凝器还包括输液管道,所述输液管道用于向所述喷淋模块输送冷却介质;所述输液管道包括多个第一子管道,所述第一子管道与所述喷淋模块一一对应地设置并与所述喷淋模块连通;其中,多个所述换热模组均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拼接连接,所述多个第一子管道顺次首尾连通;或,多个所述换热模组均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拼接连接,所述多个第一子管道并联连通;或,多个所述换热模组分别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拼接连接,与沿所述第一方向拼接连接的所述换热模组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子管道顺次首尾连通组成输液支路,各所述输液支路之间并联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凝器还包括冷媒管道,所述冷媒管道用于向所述冷凝模块输送冷媒介质;所述冷媒管道包括多个第二子管道,所述第二子管道与所述冷凝模块一一对应地设置并与所述冷凝模块连通;其中,多个所述换热模组均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拼接连接,所述多个第二子管道顺次首尾连通;或,多个所述换热模组均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拼接连接,所述多个第二子管道并联连通;或,多个所述换热模组分别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拼接连接,与沿所述第一方向拼接连接的所述换热模组相对应的所述第二子管道顺次首尾连通组成冷媒支路,各所述冷媒支路之间并联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呈长方体形状或正方体形状,所述支撑架的任意一个外轮廓面均设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用于将相邻的两个所述换热模组的所述支撑架拼接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技术方案,还提出一种制冷设备,所述制冷设备包括: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的冷凝器;冷媒循环管路,所述冷凝器中的全部的冷凝模块并联于所述冷媒循环管路;喷淋循环管路,所述冷凝器中的全部的喷淋模块并联于所述喷淋循环管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制冷设备还包括气流驱动装置,所述气流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气流沿自下而上的方向流经所述冷凝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的正视视角的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的正视视角的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的换热模组结构示意图;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的冷凝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的支撑架与喷淋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的后视视角的冷凝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的正视视角的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的后视视角的冷凝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的后视视角的冷凝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0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的正视视角的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00、换热模组;
10、支撑架;11、横梁;12、立柱;
20、冷凝模块;201、换热管;202、第一安装板;203、第二安装板;21、冷凝段换热单元;22、过冷段换热单元;23、连接管;
30、喷淋模块;31、第一管道;32、喷淋头;
40、输液管道;41、第一子管道;42、阀门;410、输液支路;420、第一主管路;
50、冷媒管道;51、第二子管道;510、冷媒支路;520、第二主管路;
200、冷凝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冷凝器200。
冷凝器200包括至少两个换热模组100,其中,各换热模组100之间通过拼接连接,因此可以根据不同制冷量的需求,可适配不同数量的换热模组100,并根据安装空间的需求进行自由拼装,以便于冷凝器200在应用过程中的转运、施工安装以及后期维修更换,并且,整个冷凝器200由数个换热模组100紧密结合组成,设计标准化程度高,单个换热模组100体积和重量显著减小,冷凝器200生产和转运操作简单,安全系数高,相比于整机冷凝器200,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冷凝器200的精度控制更高,并且减少焊接、装配过程中的变形。
本实施方式中,请结合图1、图4和图5所示,换热模组100包括支撑架10、冷凝模块20和喷淋模块30,支撑架10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横梁11以及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立柱12,横梁11与立柱12相连并构成长方体形状的框架结构。冷凝模块20包括用于换热的换热管201,换热管201的材质为导热性较好的金属材料,如铜管等,冷凝模块20还具有用于固定换热管201的框架组件,其中,框架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板202与第二安装板203,这两个安装板采用间隔设置的结构,第一安装板202上加工有第一安装孔,且第二安装板203上加工有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与第一安装孔对应设置。换热管201通过第一安装孔插入第一安装板202,并通过第二安装孔插入第二安装板203。这里的第一安装板202以及第二安装板203可以为同样的材质,并具有同样的结构,二者实质上为具有相同的结构和材质的安装板。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安装板202以及第二安装板203可以同时实现对换热管201的安装和固定。喷淋模块30包括位于冷凝模块20一侧的多个第一管道31和多个喷淋头32,每个第一管道31上至少设有一个喷淋头32,喷淋头32用于向冷凝模块20喷洒冷却水,工作时冷却水由水泵送至喷淋头32,冷却水喷淋在冷凝模块20外表面并形成水膜,高温汽态冷媒介质流经换热管201的过程中,换热管201表面的水膜通过蒸发吸热对换热铜管内的高温气态冷媒介质进行降温,冷媒在换热铜管的流动过程中通过放热被冷凝为液态,以获得较好的过冷度。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每个换热模组100均配置一组喷淋模块30,各喷淋模块30喷出的冷却介质的温度相同,因此使得各个冷凝模块20与水膜的换热量更加接近,减小各冷凝模块20之间的冷媒过冷度差异,从而使各个冷凝模块20的出口的冷媒均具有良好的过冷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请结合图1、图2和图5所示,支撑架10呈长方体形状,支撑架10具有前、后、左、右、上、下六个外轮廓面,每个外轮廓面上均设有连接结构,以便于换热模组100在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方向上的任意一个轮廓面上与其他换热模组100拼接安装,使冷凝器200的外形结构具有更高的可塑性,使冷凝器200能够适用于各种安装空间。具体地,连接结构可以是设于立柱12或横梁11上的通孔,相邻的两个支撑架10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或者,连接结构可以是卡接结构,相邻两个支撑架10中,一个设置卡扣结构,另一个设置卡槽结构,两者之间卡接连接。可理解地,连接结构还可以设置为其他任何可拆卸的结构,在此不再一一限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请结合图1和图2所示,冷凝器200包括多个换热模组100。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多个换热模组100沿第一方向依次拼接连接,具体地,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或者与水平方向呈夹角设置。在另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多个换热模组100沿第二方向依次拼接连接,具体地,第二方向为竖直方向,或者与竖直方向呈夹角设置。在另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多个换热模组100中的部分换热模组100沿第一方向依次拼接连接,剩余部分的换热模组100沿第二方向拼接连接。可理解地,当冷凝模块20根据不同制冷量的需求数量包括多个时,可以根据安装空间的需求进行自由拼装。
本实施方式中,冷凝器200中各喷淋模块30并联连接,因此,各个喷淋模块30中的喷淋头32喷出的冷却水的水温相同,冷凝器200中各个冷凝模块20之间并联连接,使各冷媒模块中换热管201中的冷媒介质的温度和流量相同,在此基础之上,使各冷凝模块20中的冷媒介质与冷却水之间的换热量更加接近,从而有利于减小各个冷凝模块20中的冷媒介质的过冷度差异,使各个冷凝模块20的出口的冷媒均具有良好的过冷度。
进一步地,请结合图1和图5所示,沿第二方向,喷淋模块30设置于冷凝模块20的上方,在工作过程中,冷却水由水泵送至冷凝模块20上方的喷淋头32,冷却水自上而下地喷淋在冷凝模块20外表面并形成水膜,水膜在重力的作用下沿冷媒模块的外表面向下流动,并在此过程中完成吸热冷却换热管201中的冷媒介质。可理解地,当多个换热模组100沿第二方向依次拼接设置时,沿第二方向,换热模组100堆叠为多层结构,喷淋模块30和冷凝模块20自上而下交替设置,由于各个喷淋模块30并联,各喷淋模块30中的喷淋头32喷出的冷却水的温度相同,因此,各个冷凝模块20外表面形成的水膜温度更加接近,有利于各个冷凝模块20的冷媒介质换热更加均匀,使各个冷凝模块20的出口的冷媒均具有良好的过冷度。
本实施方式中,换热模组还包括填料块(图中未示出),填料块设置于冷凝模块20的下方,冷凝模块20外表面的水膜落下至填料块,填料块为多孔的块状结构,填料块用于减缓冷却水的下降速度并形成易于散热的水膜结构,以便于进一步对冷却水进行散热,降低冷却水的温度。
本实施方式中,请结合图5和图6所示,冷凝器200还包括输液管道40,输液管道40设有阀门42,阀门42的两端分别与输液管道40以及第一管道31可拆卸连接,输液管道40用于向第一管道31以及供喷淋头32给冷却介质,即冷却水,全部换热模组中的各个喷淋模块均并联于输液管道40,即各喷淋模块中的第一管道31均并联于输液管道40。本实施方式中,输液管道40包括多个第一子管道41,每个第一子管道41与一个换热模组100相对应并与换热模组100中的第一管道31相连通。可理解地,输液管道40通过拆分成多个第一子管道41并依次插接连接的设置方式,以便于适配冷凝器200的模块化设置,使各个换热模组100能够自由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6所示,第一子管道41的长度与换热模组100沿第一方向的尺寸相匹配,若多个换热模组100沿第一方向拼接设置时,多个第一子管道41顺次首尾连通,且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子管道41通过插接连接的方式使全部的第一子管道41串联连通。
如图8所示,若多个换热模组100沿第二方向拼接设置时,多个第一子管道41之间并联连通,可理解地,通过设置用于输送冷却水的第一主管路420,将多个第一子管道41均与第一主管路连通,从而实现多个第一子管道41之间的并联连通,以便通过第一主管路和各第一子管道41同时向全部的换热模组100供给冷却水。
如图9所示,若多个换热模组分别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拼接连接,与沿第一方向拼接连接的换热模组相对应的第一子管道顺次首尾连通组成输液支路410,各输液支路410之间并联连通,可理解地,通过设置用于输送冷却水的第一主管路420,将各输液支路410均与第一主管路420连通,从而实现各输液支路410之间的并联连通,以便通过第一主管路420、输液支路410和第一子管道41同时向全部的换热模组100供给冷却水。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冷凝器200还包括冷媒管道50,冷媒管道50用于向换热管201供给冷媒介质。本实施方式中,冷媒管道50包括至少两个插接连接的第二子管道51,每个第二子管道51与一个换热模组100相对应并与换热模组100中的换热管201相连通。可理解地,冷媒管道50通过拆分成多个第二子管道51并依次插接连接的设置方式,以便于适配冷凝器200的模块化设置,使各个换热模组100能够自由组合。需要说明的是,若多个换热模组100沿第一方向拼接设置时,则第二子管道51的长度与换热模组100沿第一方向的尺寸相匹配。
若多个换热模组100沿第一方向拼接设置时,多个第二子管道51顺次首尾连通,且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二子管道51通过插接连接的方式使全部的第二子管道51串联连通。
若多个换热模组100沿第二方向拼接设置时,多个第二子管道51之间并联连通,可理解地,通过设置用于输送冷媒的第二主管路,将多个第二子管道51均与第二主管路连通,从而实现多个第二子管道51之间的并联连通,以便通过第二主管路520和各第二子管道51同时向全部的换热模组100供给冷媒。
如图10所示,若多个换热模组分别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拼接连接,与沿第一方向拼接连接的换热模组相对应的第二子管道51顺次首尾连通组成冷媒支路510,各冷媒支路510之间并联连通,可理解地,通过设置用于输送冷媒的第二主管路520,将各冷媒支路510均与第二主管路520连通,从而实现各冷媒支路510之间的并联连通,以便通过第二主管路520、冷媒支路510和第二子管道51同时向全部的换热模组100供给冷媒。
还需说明的是,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冷凝模块20包括冷凝段换热单元21、过冷段换热单元22和连接管23。冷凝段换热单元21包括第一输入口和第一输出口(图中未示出),过冷段换热单元22包括第二输入口和第二输出口(图中未示出),冷凝段换热单元21和过冷段换热单元22通过连接管23串联于冷媒介质的流路中。
具体地,冷凝段换热单元21和过冷段换热单元22均包用于供冷媒流动的换热管201。冷却水喷淋在冷凝段换热单元21和过冷段换热单元22外表面并形成水膜,高温汽态制冷剂由冷凝段换热单元21的第一输入口进入,被冷却水吸收热量冷凝液化后从第一输出口流出,连接管2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输出口和第二输入口连通,冷媒自第一输出口流出后经连接管23进行混合后从第二输入口较为均匀的分配至过冷段换热单元22中,液态的冷媒在过冷段换热单元22内经过二次冷却使其温度进一步降低,以获得较好的过冷度。吸收热量的冷却水一部分蒸发,其余落在集水盘内,气流驱动装置驱动空气以掠过冷凝段换热单元21和过冷段换热单元22促使水膜蒸发,强化冷凝放热,并使吸热后的水滴在下落的进程中被空气冷却,蒸发水蒸汽随空气被气流驱动装置排出,未被蒸发的水滴落回水盘,实现喷淋水的循环利用。
需要强调的是,现有的冷凝器由于各换热铜管内的冷媒量及其过冷度存在差异,使自冷凝器出口流出的液态冷媒存在部分区域温度较低、部分区域温度较高的差异,可能存在温度较高的部分冷媒自冷凝器200排出后由于压力突然降低而气化导致的闪气现象,从而进一步损失过冷度。而本申请中,由冷凝段换热单元21中的各换热管201中排出的液态冷媒介质汇总至连接管23混合后,再次流入过冷段换热单元22中,一方面,提高液态冷媒的分布均匀性,另一方面,通过过冷段换热单元22再次进行冷却,使冷媒获取更高的过冷度,可以有效避免闪气现象,减少冷量损失。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技术方案,提出一种制冷设备,制冷设备可以是中央空调,通过冷凝器200为中央空调的室内机中的冷凝器提供冷量,从而调节室内空间的空气温度。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制冷设备还可以是用于向冷库供冷的空气温度调节设备,或者用于制作冰块的制冰机等在此不再一一限定。
制冷设备包括:冷凝器200、压缩机、冷媒循环管路、喷淋循环管路和接水盘(图中未示出)。压缩机设于冷媒循环管路中,各个冷凝模块20均并联于冷媒循环管路中。接水盘设于支撑架10的底部,位于填料块的下方,接水盘具有出水口,喷淋循环管路的进水端与接水盘的出水口连通,喷淋循环管路的出水端与输液管道40连通,喷淋循环管路还设有水泵,水泵将接水盘中的水经喷淋循环管路泵送至喷淋头32,经由喷淋头32喷洒到冷凝模块20表面,并在冷凝模块20表面形成水膜,水膜在吸收冷凝模块20的热量后蒸发,从而降低冷凝模块20的换热管201中冷媒介质的温度,实现冷媒介质循环系统与喷淋水循环系统之间的换热。冷凝模块20未蒸发的水向下落入接水盘中,实现水的循环流动。本实施例中,喷淋循环管路采用优质塑料管,具有较高的耐腐蚀性能,并具备较长的使用寿命。换热管201中填充新型环保制冷剂R410A,具有制冷效率高,不含氯元素,不会对臭氧层产生破坏,并且能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制冷设备还包括气流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气流驱动装置可以设于冷凝器200的顶部或者设置于冷凝器200的底部,利用气流驱动装置驱动空气流动,使得外界的空气自下而上地流经冷凝器200,以迫使空气流过冷凝器200的表面,促使水膜蒸发,并带走蒸发水蒸气,提高换热效率。本实施例中气流驱动装置的面板可采用重防腐加厚喷漆,并通过不锈钢材质的紧固件进行固定,保证风机长期稳定的运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包括:
至少两个换热模组,所述至少两个换热模组拼接连接;
所述换热模组包括支撑架、冷凝模块和喷淋模块,所述冷凝模块和所述喷淋模块均设于所述支撑架,所述喷淋模块设于所述冷凝模块的一侧并能够向所述冷凝模块喷淋冷却介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包括多个所述换热模组;
多个所述换热模组沿第一方向依次拼接连接,所述第一方向与水平方向平行或呈夹角设置;
和/或,多个所述换热模组沿第二方向依次拼接连接,所述第二方向与竖直方向平行或呈夹角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
全部所述换热模组中的各个所述喷淋模块并联;
和/或,全部所述换热模组中的各所述冷凝模块并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换热模组中,所述喷淋模块设于所述冷凝模块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模组还包括填料块,所述填料块设于所述支撑架并位于所述冷凝模块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还包括输液管道,所述输液管道用于向所述喷淋模块输送冷却介质;
所述输液管道包括多个第一子管道,所述第一子管道与所述喷淋模块一一对应地设置并与所述喷淋模块连通;
其中,多个所述换热模组均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拼接连接,所述多个第一子管道顺次首尾连通;
或,多个所述换热模组均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拼接连接,所述多个第一子管道并联连通;
或,多个所述换热模组分别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拼接连接,与沿所述第一方向拼接连接的所述换热模组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子管道顺次首尾连通组成输液支路,各所述输液支路之间并联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还包括冷媒管道,所述冷媒管道用于向所述冷凝模块输送冷媒介质;
所述冷媒管道包括多个第二子管道,所述第二子管道与所述冷凝模块一一对应地设置并与所述冷凝模块连通;
其中,多个所述换热模组均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拼接连接,所述多个第二子管道顺次首尾连通;
或,多个所述换热模组均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拼接连接,所述多个第二子管道并联连通;
或,多个所述换热模组分别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拼接连接,与沿所述第一方向拼接连接的所述换热模组相对应的所述第二子管道顺次首尾连通组成冷媒支路,各所述冷媒支路之间并联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架呈长方体形状或正方体形状,所述支撑架的任意一个外轮廓面均设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用于将相邻的两个所述换热模组的所述支撑架拼接连接。
9.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设备包括:
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凝器;
冷媒循环管路,所述冷凝器中的全部的冷凝模块并联于所述冷媒循环管路;
喷淋循环管路,所述冷凝器中的全部的喷淋模块并联于所述喷淋循环管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设备还包括气流驱动装置,所述气流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气流沿自下而上的方向流经所述冷凝器。
CN202321095913.7U 2023-05-08 2023-05-08 冷凝器以及制冷设备 Active CN2197567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95913.7U CN219756703U (zh) 2023-05-08 2023-05-08 冷凝器以及制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95913.7U CN219756703U (zh) 2023-05-08 2023-05-08 冷凝器以及制冷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56703U true CN219756703U (zh) 2023-09-26

Family

ID=88090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95913.7U Active CN219756703U (zh) 2023-05-08 2023-05-08 冷凝器以及制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567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00314090A1 (en) Heat exchanger
CN101886836B (zh) 一种蒸发冷却型热管换热的机房排热装置
CN103148644A (zh) 微通道降膜蒸发式冷凝器
CN111473666A (zh) 一种复叠式蒸发冷热泵模块机组
CN115585578A (zh) 用于制冷系统的油冷却系统及制冷系统
CN206320872U (zh) 空气处理系统
CN219756703U (zh) 冷凝器以及制冷设备
CN111615312A (zh) 换热系统
CN102042718A (zh) 空气源热泵卧式u型翅片管换热器及固定方式
CN216048500U (zh) 一种过冷型高效蒸发式冷凝器
CN113587498B (zh) 一种过冷型高效蒸发式冷凝器
CN111417292B (zh) 一种适用于数据中心的新型行级冷板冷却系统及其成套装置
CN111928384B (zh) 一种空调器
CN212409458U (zh) 一种复叠式蒸发冷热泵模块机组
CN114279011A (zh) 一种冰浆/冷冻水二元真空蓄冷空调装置
CN207688688U (zh) 用于降膜式换热器的换热管及换热器和空调热泵机组
CN218380003U (zh) 用于制冷系统的油冷却系统及制冷系统
CN101922772A (zh) 多级逆流换热蒸发制冷装置
US20180320950A1 (en) Freezer with Evaporative Condensing Arrangement
CN203432156U (zh) 热泵用喷淋式换热器
CN103322732A (zh) 热泵用喷淋式换热器
CN220287722U (zh) 一种集成式闭式冷却设备
CN116294674A (zh) 换热器、冷凝器以及制冷设备
CN217209613U (zh) 一种冰浆/冷冻水二元真空蓄冷空调装置
CN216204425U (zh) 小型整体式蒸发冷制冷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