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79506A - 一种锂离子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锂离子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79506A
CN115579506A CN202110688840.1A CN202110688840A CN115579506A CN 115579506 A CN115579506 A CN 115579506A CN 202110688840 A CN202110688840 A CN 202110688840A CN 115579506 A CN115579506 A CN 1155795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on battery
lithium ion
lithium
positive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8884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樊亚楠
曾家江
于丽秋
童志强
李素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8884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79506A/zh
Publication of CN1155795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795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6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 H01M10/0564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the electrolyte being constituted of organic materials only
    • H01M10/0566Liquid materials
    • H01M10/0567Liquid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ditiv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6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 H01M10/0564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the electrolyte being constituted of organic materials only
    • H01M10/0566Liquid materials
    • H01M10/0569Liquid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solv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4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 H01M4/52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nickel, cobalt or iron
    • H01M4/525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nickel, cobalt or iron of mixed oxides or hydroxides containing iron, cobalt or nickel for inserting or intercalating light metals, e.g. LiNiO2, LiCoO2 or LiCoOxF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所述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片、负极片、隔膜和电解液;其中,所述正极片包括正极活性物质,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包括掺杂有Al、Mg、Ti、Zr、Ni、Mn、Y、La、Sr、W、Sc中的一种或多种元素的钴酸锂颗粒,所述锂离子电池在0%SOC下,正极活性物质中锂元素与钴元素的摩尔比为A,所述锂离子电池在100%SOC下,正极活性层物质中锂元素与钴元素的摩尔比为B,0.66≤A‑B≤0.695;所述电解液包括丙酸乙酯和硫酸亚乙酯。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在高倍率和高电压下具有较好的循环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锂离子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涉及二次电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自锂离子电池从商业化以来,由于它的比能量高、循环性能好,被广泛用于笔记本、手机等数码领域。随着人类对电子设备需求的不断提高,快充和高能量密度成为了目前研究重点,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充电倍率、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放电电压平台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手段。
然而,当使用高倍率和高电压对锂离子电池进行充电时,对正极活性物质的影响较大,例如,当锂离子电池充电到4.2V以上时,正极活性物质LiCoO2中的锂离子脱出并形成Li1-xCoO2(0≤x≤0.5),当充电电压提高至4.4V以上时,更多的锂离子从正极活性物质中脱出,脱出锂离子后的LiCoO2也由六方晶系不断向单斜晶系转变,而转变后的单斜晶系的LiCoO2将不再具有可逆的锂离子脱嵌能力;同时,在高倍率、高电压条件下,正极活性物质与电解液的副反应也会逐渐加剧,导致正极活性物质的可逆容量不断降低,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变差,限制了锂离子电池的应用,这也是目前商业应用的正极活性物质钴酸锂的可逆容量远小于其理论容量(274mAh/g)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在高电压、高倍率下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用于解决锂离子电池在高电压、高倍率下循环性能不佳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所述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片、负极片、隔膜和电解液;
其中,所述正极片包括正极活性物质,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包括掺杂有Al、Mg、Ti、Zr、Ni、Mn、Y、La、Sr、W、Sc中的一种或多种元素的钴酸锂颗粒,且所述锂离子电池在0%SOC下,所述正极活性物质中锂元素与钴元素的摩尔比为A,所述锂离子电池在100%SOC下,所述正极活性物质中锂元素与钴元素的摩尔比为B,0.66≤A-B≤0.695;
所述电解液包括丙酸乙酯和硫酸亚乙酯。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片、负极片、隔膜和电解液,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及其表面的正极活性层,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及其表面的负极活性层,正极活性层中包括正极活性物质,负极活性层中包括负极活性物质,通过锂离子在正极活性物质与负极活性物质之间的脱出与嵌入以及电解液的传递完成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循环过程,本发明主要通过对正极活性物质和电解液的改进以提高锂离子电池在高倍率、高电压下的循环性能,本发明所指的高倍率、高电压是指使用5C以上的倍率对锂离子电池进行充电或放电,且充电截止电压不低于4.45V,具体地,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包括掺杂有Al、Mg、Ti、Zr、Ni、Mn、Y、La、Sr、W、Sc中的一种或多种元素的钴酸锂颗粒,对钴酸锂颗粒进行元素掺杂有助于提高正极活性物质的结构稳定性,同时,正极活性物质的结构稳定性还受到充放电制度的影响,当以一定的充放电制度对锂离子电池进行充放电时,在0%SOC下,测试正极活性物质中锂元素与钴元素的摩尔比,记为A,在100%SOC下,测试正极活性物质中锂元素与钴元素的摩尔比,记为B,当0.66≤A-B≤0.695时,则表明在该充放电制度下,正极活性物质具有较好的结构稳定性,包括该正极活性物质的锂离子电池也就能够具备较好的循环性能,具体地,在25℃循环500T后的容量保持率在80%以上,否则,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无法满足使用需求,需要对正极活性物质或者充放电制度进行调整以满足0.66≤A-B≤0.695;同时,电解液包括丙酸乙酯和硫酸亚乙酯,丙酸乙酯作为电解液中有机溶剂的一部分,有利于提高锂离子电池的电导率,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倍率性能,硫酸亚乙酯作为电解液中的添加剂,有利于降低电解液和正极活性物质之间的副反应,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可以理解的是,除丙酸乙酯和硫酸亚乙酯外,电解液还可以包括其他化合物,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添加。综上,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在高倍率和高电压下具有较好的循环性能。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正极活性物质的结构稳定性,可以对正极活性物质进行包覆,具体地,所述正极活性物质还包括包覆在所述钴酸锂颗粒至少部分外表面的包覆层,所述包覆层包括金属氟化物、金属氧化物、金属硼酸盐化合物、金属磷酸盐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选择对钴酸锂颗粒进行掺杂,或者同时进行掺杂和包覆,本发明以对钴酸锂颗粒同时进行掺杂包覆为例对正极活性物质进行详细阐述,具体地,所述正极活性物质通过如下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对钴酸锂颗粒进行M元素的掺杂,所述M元素为Al、Mg、Ti、Zr、Ni、Mn、Y、La、Sr、W、Sc中的一种或多种;
将金属氟化物、金属氧化物、金属硼酸盐化合物、金属磷酸盐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包覆在掺杂有M元素的钴酸锂颗粒表面形成包覆层,得到所述正极活性物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正极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首先对钴酸锂颗粒进行元素掺杂,随后选择合适的包覆材料对掺杂有M元素的钴酸锂颗粒进行包覆得到正极活性物质,以下对制备过程进行详细阐述:
步骤1、对钴酸锂颗粒进行M元素的掺杂具体包括:
步骤1-1、将钴源、络合剂和含有碳酸根的可溶性碱溶于溶剂中混合并进行反应,得到钴的碳酸盐;
具体地,所述钴源选自乙酸钴、草酸钴、硝酸钴、硫酸钴、氯化钴、氢氧化钴中的一种或多种,络合剂可以为氨水,氨水的浓度为20%-25%,所述含有碳酸根的可溶性碱选自Na2CO3、NH4HCO3、(NH4)2CO3中的一种或多种,溶剂可以为去离子水,将上述材料溶于溶剂中,钴源的浓度为0.8-3.8mol/L,所述可溶性碱的浓度为0.8-3.8mol/L,在络合剂的作用下,含有碳酸根的可溶性碱与钴源反应生成钴的碳酸盐沉淀,所述反应的温度为30-80℃,所述反应的时间为10-20小时;
步骤1-2、煅烧所述钴的碳酸盐,得到前驱体;
将钴的碳酸盐在高温下煅烧,得到前驱体,所述煅烧的温度为920-1000℃,所述煅烧的时间为8-12h。
步骤1-3、将锂源、前驱体、含有M元素的化合物进行混合煅烧;
所述含有M元素的化合物为M元素的氧化物、氯化物、氢氧化物、碳酸盐、硫酸盐、硝酸盐、草酸盐、醋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
将锂源、前驱体、含有M元素的化合物进行混合煅烧,得到掺杂有M元素的钴酸锂颗粒,其中,所述锂源选自氢氧化锂、硝酸锂、碳酸锂、草酸锂、醋酸锂、氧化锂、柠檬酸锂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煅烧的温度为900-1050℃,所述煅烧的时间为8-12h。
步骤2、将金属氟化物、金属氧化物、金属硼酸盐化合物、金属磷酸盐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包覆在所述掺杂有M元素的钴酸锂颗粒表面形成包覆层:
将金属氟化物、金属氧化物、金属硼酸盐化合物、金属磷酸盐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与所述掺杂有M元素的钴酸锂颗粒进行混合煅烧,得到所述正极活性物质。
其中,所述金属氟化物选自AlF3、Li3F、MgF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金属氧化物选自Al2O3,TiO2,ZrO2、MgO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金属硼酸盐化合物为AlBO3;所述金属磷酸盐化合物选自AlPO4、Li3PO4中的一种或两种。
所述煅烧的温度为800-1000℃,所述煅烧的时间为6-9h。
为了使包覆层材料的包覆更加均匀,可在煅烧前对包覆层材料和掺杂有M元素的钴酸锂颗粒进行物理混合,所述物理混合可以是搅拌、球磨、研磨中的一种或多种,物理混合的时间为2-4h。
包覆层的厚度不易过高,否则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导致Li+的输运受阻,从而影响锂离子电池的倍率性能和低温性能,具体地,所述包覆层的厚度不大于50nm;进一步地,所述包覆层的质量不大于所述正极活性层物质总质量的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包覆层厚度的要求控制包覆层材料的添加量。
通过以上方法即可得到正极活性物质,正极活性物质最终的粒径分布影响到正极片的压实以及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因此,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的平均粒径为8.0-15.0μm,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据此选择原材料的粒径或者对煅烧后的正极活性物质进行研磨,以满足最终活性物质粒径的要求;
此外,为了兼顾锂离子电池的高低温性能以及正极片的压实,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可由大颗粒和小颗粒级配得到,大颗粒是指平均粒径为8.0-18.0μm的颗粒,小颗粒是指平均粒径为2.0-6.0μm的颗粒。
在制备得到正极活性物质的基础上,将正极活性物质、导电剂和粘结剂分散于溶剂中制备得到正极活性层浆料,并均匀涂布在正极集流体表面得到正极片,具体地,正极活性层浆料按照质量百分含量包括70-99wt.%的正极活性物质、0.5-15wt.%的导电剂以及0.5-15wt.%的粘结剂;进一步地,正极活性层浆料按照质量百分含量包括80-98wt.%的正极活性物质、1-10wt.%的导电剂、1-10wt.%的粘结剂。
其中,导电剂选自导电炭黑、乙炔黑、科琴黑、导电石墨、导电碳纤维、碳纳米管、金属粉、碳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粘结剂选自聚偏氟乙烯(PVDF)、聚四氟乙烯(PTFE)、聚丙烯酸锂(PAALi)中的一种或多种。
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负极活性层,负极活性层包括负极活性物质、导电剂和粘结剂,与正极活性层的制备方法相同,负极活性层浆料按照质量百分含量包括70-99wt.%的负极活性物质、0.5-15wt.%的导电剂、0.5-15wt.%的粘结剂,进一步地,负极活性层浆料按照质量百分含量包括80-98wt.%的负极活性物质、1-10wt.%的导电剂、1-10wt.%的粘结剂。
导电剂与粘结剂的选择与正极片相同,负极活性物质选自人造石墨、天然石墨、硬炭、中间相碳微球、钛酸锂、硅碳、氧化亚硅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锂离子电池还包括电解液,所述电解液包括非水有机溶剂、导电锂盐和添加剂,具体地,非水有机溶剂包括丙酸乙酯,此外,非水有机溶剂还可以包括环状碳酸酯类、线性碳酸酯和/或线性羧酸酯,所述的环状碳酸酯选自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丙烯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线性碳酸酯选自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和碳酸甲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线性羧酸酯选自丙酸丙酯和乙酸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导电锂盐选自六氟磷酸锂、双氟磺酰亚胺锂盐、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锂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添加剂包括硫酸亚乙酯,此外,添加剂还可以包括腈类化合物、碳酸亚乙烯酯、1,3-丙烯磺酸内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丙酸乙酯的质量为所述电解液总质量的5-40wt.%;所述硫酸亚乙酯(DTD)的质量为所述电解液总质量的0.5-2wt.%。
所述锂离子电池还包括隔膜,所述隔膜为聚丙烯薄膜,或至少一个表面涂覆有陶瓷的聚丙烯薄膜。
将正极片、隔膜、负极片采用叠片工艺或卷绕工艺制备得到电芯,并封装后注入电解液即可得到锂离子电池,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依据常规技术手段进行,随后按照一定的充放电条件对锂离子电池进行充放电,当锂离子电池在0%SOC下,正极活性物质中锂元素与钴元素的摩尔比为A,所述锂离子电池在100%SOC下,正极活性层物质中锂元素与钴元素的摩尔比为B,0.66≤A-B≤0.695时,锂离子电池在该充放电条件下具有优异的循环性能。
正极活性物质中锂元素与钴元素的摩尔比可以根据ICP测试得到。
综上,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在高倍率和高电压下也具有较好的循环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片、负极片、隔膜和电解液,其中,正极片包括铝箔和正极活性层,正极活性层包括正极活性物质,正极活性物质包括掺杂有Al、Mg、Ti三种元素的钴酸锂颗粒和包覆层,包覆层包括氧化镁和氧化钛;
本实施例提供的正极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1、将CoCl2用水溶液溶解,配制得到Co2+的浓度为1.25mol/L的溶液,将浓氨水和蒸馏水按体积比1:10配制成络合剂溶液(浓度为2-2.5%),将碳酸钠溶于水溶液中配制得到1.2mol/L的碳酸钠溶液;在反应釜中注入1/3的碳酸钠溶液,在强力搅拌作用和惰性气体保护下,采用并流控制流量方式继续向反应釜中同时注入上述钴的盐溶液、络合剂溶液和剩余2/3的碳酸钠溶液,并流控制流量的速度不超过200L/h,同时进行搅拌,搅拌速度不超过200rpm,并控制反应体系的pH值为6-12,反应过程中控制反应釜的温度在70-80℃;反应过程中实时监控反应体系中Co元素的液相离子浓度,连续反应重复结晶3次后进行离心过滤,得到钴的碳酸盐CoCO3
步骤1-2、将上述钴的碳酸盐CoCO3置于马弗炉中煅烧,煅烧温度为930℃,时间为10h,然后对煅烧产物进行粉碎处理,得到颗粒分布均匀的前驱体Co3O4
步骤1-3、将制备得到的前驱体Co3O4、Li2CO3、Al2(SO4)3、MgSO4、TiO2混合,其中Co:Al:Mg:Ti=0.9935:0.0045:0.001:0.001,Li与Co的摩尔比为100:99.6,将上述物质经过物理混合后,置于马弗炉中煅烧,煅烧温度为1035℃,煅烧时间为11h,然后对煅烧产物进行粉碎处理,得到颗粒分布均匀的掺杂有M元素的钴酸锂颗粒Li0.9935Al0.0045Mg0.001Ti0.001CoO2
步骤2、按照摩尔比例Mg:Ti:掺杂有M元素的钴酸锂颗粒=0.5:0.5:99.5称取氧化镁、氧化钛与掺杂有M元素的钴酸锂颗粒进行搅拌,混合均匀后置于马弗炉中煅烧,煅烧温度为950℃,煅烧时间为8h,然后对煅烧产物进行粉碎处理,得到正极活性物质。
正极活性物质的平均粒径为14.5μm。
将97质量份的正极活性物质、1.5质量份的导电剂Super-P以及1.5质量份的粘结剂聚偏四氟乙烯(PVDF)分散在N-甲基吡咯烷酮(NMP)中制备得到正极活性层浆料,将所述浆料均匀涂覆在铝箔表面,经过五段烘箱烘烤后收卷,五段烘箱的温度设置分别为70℃、80℃、95℃、120℃、120℃,再将涂覆有正极活性层浆料的铝箔置于100℃的烘箱中烘烤8h,将正极活性层浆料中的溶剂挥发完全后进行辊压,压实密度为4.1g/cm3,制得正极片。
将96质量份的负极活性物料人造石墨(粒径平均粒径:13±1μm,石墨化度94±0.5%,二次颗粒与单颗粒混合,其中二次颗粒质量占比50%)、1质量份的超导炭黑(Super-P)、1.5质量份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和1.5质量份的丁苯橡胶(SBR)分散于溶剂中制备得到负极活性层浆料,将负极活性层浆料涂布在8μm的铜箔上烘干,烘烤温度为100℃,烘烤4h后辊压得到压实密度为1.68g/cm3的负极片。
隔膜为单面陶瓷+双面油性LBG涂胶隔膜;
电解液包括非水有机溶剂、锂盐和添加剂,其中,非水有机溶剂包括碳酸乙烯酯(EC)、碳酸二甲酯(DMC)和丙酸乙酯(质量比为1:1:1),锂盐为LiPF6,添加剂包括1.5wt.%的硫酸亚乙酯、4wt.%的1,3-丙烯磺酸内酯、6wt.%的碳酸亚乙烯酯、1wt.%的丁二腈、2wt.%的己二腈。
将正极片、负极片、隔膜通过卷绕制成电芯,用铝塑膜封装,在氮气保护的烘箱中,控制温度为120℃,烘烤36h,注入电解液,进行化成分选等工序,最终得到容量为5Ah的软包锂离子电池。
将上述制备的电池在25℃下进行充放电,具体地,在0.7C的倍率下放电到3.0V,拆解电芯测试其Li和Co的含量,并计算得到数据A;以5C的倍率恒流充电至4.45V,随后进行恒压充电,截止电流为0.05C,拆解该状态下的电芯测试其Li和Co的含量,计算得到数据B。
以上述充放电制度对锂离子电池进行循环测试,即5C/0.7C,0.05C截止,电压范围3.0-4.45V,温度25℃,循环500T后测试容量保持率。
对正极活性物质进行ICP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正极活性物质中Al的总含量为4500ppm,Mg的总含量为1500ppm,Ti的总含量为1500ppm。
ICP测试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对上述制备得到的锂离子电池进行拆解,拆解后的正极片保留,将正极片置于碳酸二甲酯(DMC)的溶液中浸泡,浸泡30min后,将其取出,放入120℃烘箱中干燥6H;
2、将干燥后的正极片置于管式炉中,对其进行高温烧结,设定管式炉烧结温度为300℃,烧结时间设定为4H,烧结结束后自然冷却后,将其置于密封的玻璃瓶中;
3、将有正极片的玻璃瓶置于超声机中超声,超声15min后取出,轻轻搓粉,即可得到正极极粉;
4、将上述的正极极粉使用原子吸收光谱(ICP)进行测试,得到各元素的含量值,其中各元素谱线如表1所示:
表1正极活性物质中各元素谱线
Figure BDA0003125512570000081
Figure BDA0003125512570000091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的锂离子电池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在于充放电制度不同,具体地,在25℃下,将电芯在0.7C的倍率下放电到3.0V,拆解电芯测试其Li和Co的含量,计算得到数据A;以8C的倍率恒流充电至4.45V,随后进行恒压充电,截止电流为0.05C,拆解该状态下的电芯测试其Li和Co的含量,计算得到数据B。
以上述充放电制度对锂离子电池进行循环测试,即8C/0.7C,0.05C截止,电压范围3.0-4.45V,温度25℃,循环500T后测试容量保持率。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的锂离子电池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在于充放电制度不同,具体地,在25℃下进行充放电及循环测试,将电芯在0.7C的倍率下放电到3.0V,拆解电芯测试其Li和Co的含量,计算得到数据A;以10C的倍率恒流充电至4.45V,随后进行恒压充电,截止电流为0.05C,拆解该状态下的电芯测试其Li和Co的含量,计算得到数据B。
以上述充放电制度对锂离子电池进行循环测试,即10C/0.7C,0.05C截止,电压范围3.0-4.45V,温度25℃,循环500T后测试容量保持率。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的锂离子电池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在于充放电制度不同,具体地,在25℃下进行充放电及循环测试,将电芯在5C的倍率下放电到3.0V,拆解电芯测试其Li和Co的含量,计算得到数据A;以0.7C的倍率恒流充电至4.45V,随后进行恒压充电,截止电流为0.05C,拆解该状态下的电芯测试其Li和Co的含量,计算得到数据B。
以上述充放电制度对锂离子电池进行循环测试,即0.7C/5C,0.05C截止,电压范围3.0-4.45V,温度25℃,循环500T后测试容量保持率。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的锂离子电池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在于充放电制度不同,具体地,在25℃下进行充放电及循环测试,将电芯在8C的倍率下放电到3.0V,拆解电芯测试其Li和Co的含量,计算得到数据A;以0.7C的倍率恒流充电至4.45V,随后进行恒压充电,截止电流为0.05C,拆解该状态下的电芯测试其Li和Co的含量,计算得到数据B。
以上述充放电制度对锂离子电池进行循环测试,即0.7C/8C,0.05C截止,电压范围3.0-4.45V,温度25℃,循环500T后测试容量保持率。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的锂离子电池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在于充放电制度不同,具体地,在25℃下进行充放电及循环测试,将电芯在10C的倍率下放电到3.0V,拆解电芯测试其Li和Co的含量,计算得到数据A;以0.7C的倍率恒流充电至4.45V,随后进行恒压充电,截止电流为0.05C,拆解该状态下的电芯测试其Li和Co的含量,计算得到数据B。
以上述充放电制度对锂离子电池进行循环测试,即0.7C/10C,0.05C截止,电压范围3.0-4.45V,温度25℃,循环500T后测试容量保持率。
对比例1
本对比例提供的锂离子电池参考实施例1,充放电制度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正极活性物质为钴酸锂,电解液组分不同,具体地:
本对比例提供的正极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制备步骤:
步骤1、将CoCl2配置成水溶液,将该水溶液、氨水溶液(浓氨水和蒸馏水按体积比1:10配置)和碳酸钠溶液(1.2mol/L)混合后进行络合沉淀反应,连续反应重复结晶3次后进行离心过滤,得到钴的碳酸盐(CoCO3)其中,Co2+的浓度为1.25mol/L;
步骤2、将钴的碳酸盐置于马弗炉进行煅烧(930℃,10h),对煅烧产物进行粉碎处理,得到前驱体Co3O4
步骤3、将前驱体Co3O4、Li2CO3高速球磨混合(Li:Co=100:99.6),进行煅烧(1035℃,11h),对煅烧产物进行粉碎处理,得到颗粒分布均匀的LiCoO2
电解液包括非水有机溶剂、锂盐和添加剂,其中,非水有机溶剂包括碳酸乙烯酯(EC)、碳酸丙烯酯(PC)和碳酸二甲酯(DMC)(质量比为1:1:1),锂盐为LiPF6,添加剂包括4wt.%的1,3-丙烯磺酸内酯、6wt.%的碳酸亚乙烯酯、1wt.%的丁二腈、2wt.%的己二腈。
对比例2
本对比例提供的正极活性物质与对比例1相同,电解液与实施例1相同,锂离子电池以及充放电制度可参考实施例1。
对比例3
本对比例提供的正极活性物质与实施例1相同,电解液与对比例1相同,锂离子电池以及充放电制度可参考实施例1。
对比例4
本对比例提供的正极活性物质与对比例1相同,电解液与实施例1相同,锂离子电池以及充放电制度可参考实施例4。
实施例1-6以及对比例1-4所涉及的A、B、A-B以及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倍率和容量保持率数据见表2:
表2实施例1-6以及对比例1-4所涉及的A-B以及容量保持率
Figure BDA0003125512570000111
Figure BDA0003125512570000121
从表2提供的数据可知,实施例1-6中A-B均小于0.695,说明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在高倍率、高电压下具有较为优异的循环性能,具体地,在25℃循环500T后的容量保持率在80%以上;同时,根据实施例1-6提供的数据可知,随着A-B的减小,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提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片、负极片、隔膜和电解液;
其中,所述正极片包括正极活性物质,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包括掺杂有Al、Mg、Ti、Zr、Ni、Mn、Y、La、Sr、W、Sc中的一种或多种元素的钴酸锂颗粒,且所述锂离子电池在0%SOC下,所述正极活性物质中锂元素与钴元素的摩尔比为A,所述锂离子电池在100%SOC下,所述正极活性物质中锂元素与钴元素的摩尔比为B,0.66≤A-B≤0.695;
所述电解液包括丙酸乙酯和硫酸亚乙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还包括包覆在所述钴酸锂颗粒至少部分外表面的包覆层,所述包覆层包括金属氟化物、金属氧化物、金属硼酸盐化合物、金属磷酸盐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氟化物选自AlF3、Li3F、MgF中的一种或多种;
和/或,所述金属氧化物选自Al2O3、TiO2、ZrO2、MgO中的一种或多种;
和/或,所述金属硼酸盐化合物为AlBO3
和/或,所述金属磷酸盐化合物选自AlPO4、Li3PO4中的一种或两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层的厚度不大于50n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层的质量不大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总质量的1%。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通过如下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对钴酸锂颗粒进行M元素的掺杂,所述M元素为Al、Mg、Ti、Zr、Ni、Mn、Y、La、Sr、W、Sc中的一种或多种;
将金属氟化物、金属氧化物、金属硼酸盐化合物、金属磷酸盐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包覆在掺杂有M元素的钴酸锂颗粒表面形成包覆层,得到所述正极活性物质。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的平均粒径为8.0-15.0μ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丙酸乙酯的质量为所述电解液总质量的5-40wt.%。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硫酸亚乙酯的质量为所述电解液总质量的0.5-2wt.%。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池适用于使用5C以上的倍率进行充电或放电,且充电截止电压不低于4.45V。
CN202110688840.1A 2021-06-21 2021-06-21 一种锂离子电池 Pending CN11557950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88840.1A CN115579506A (zh) 2021-06-21 2021-06-21 一种锂离子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88840.1A CN115579506A (zh) 2021-06-21 2021-06-21 一种锂离子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79506A true CN115579506A (zh) 2023-01-06

Family

ID=845799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88840.1A Pending CN115579506A (zh) 2021-06-21 2021-06-21 一种锂离子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7950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30333A (zh) * 2023-02-06 2023-09-2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正极片、二次电池和用电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30333A (zh) * 2023-02-06 2023-09-2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正极片、二次电池和用电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623636C (en) Method of producing positive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and nonaqueous electrolyte battery using same
CN103137960B (zh)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锂离子电池
Nie et al. Effects of precursor particle size on the performance of LiNi0. 5Co0. 2Mn0. 3O2 cathode material
WO2010135960A1 (en) Titanium system composite and the preparing method of the same
CN105576231A (zh) 一种具有尖晶石结构的高电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48109A (zh) 一种层状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91854A (zh) 一种阴阳离子复合掺杂的高电压尖晶石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khilash et al. Synthesis of Li1. 5Ni0. 25Mn0. 75O2. 5 cathode material via carbonate co-precipitation method and its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CN111900361A (zh) 一种正极活性物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在锂离子二次电池中的用途
JP2013175456A (j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7460257B2 (ja) 正極活物質の製造方法
CN115579506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
JP7195547B2 (ja)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その製造方法、それを含む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正極及び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Xu et al. Nb-doped Li1. 20 [Mn0. 54Ni0. 13Co0. 13] O2 cathode material with enhance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for lithium-ion battery
CN104577101A (zh) 一种表面改性锂离子电池富锂锰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2421031B (zh) 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13998744A (zh) 一种高容量、高倍率LiNi0.6Co0.2Mn0.2O2正极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2909256A (zh) 钙钛矿型氧缺位化合物改性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1710858A (zh) 富锂锰氧化物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正极极片以及锂离子电池
CN113328071A (zh) 一种磷酸钒锂/碳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579473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
WO2024077522A1 (zh) 负极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负极活性材料、二次电池和用电装置
TWI822956B (zh) 鋰離子二次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之製造方法、鋰離子二次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鋰離子二次電池
JP4882154B2 (ja) リチウム遷移金属複合酸化物の製造方法
JP6045194B2 (ja) リチウム・マンガン複合酸化物の製造方法、その製造方法によって得られるリチウム・マンガン複合酸化物、それを含む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およびそれを正極活物質として用いる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