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69976A - 一种土壤治理环保修复系统及修复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土壤治理环保修复系统及修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69976A
CN115569976A CN202211202779.6A CN202211202779A CN115569976A CN 115569976 A CN115569976 A CN 115569976A CN 202211202779 A CN202211202779 A CN 202211202779A CN 115569976 A CN115569976 A CN 1155699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il
soaking
liquid medicine
belt
remedi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0277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裴学蕾
杨鸿滨
田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1120277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69976A/zh
Publication of CN1155699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699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9DISPOSAL OF SOLID WASTE; 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 B09C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 B09C1/00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 B09C1/08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chemically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77/00Machines for lifting and treating soil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土壤治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土壤治理环保修复系统及修复方法。其包括行驶系以及搭载在行驶系上的铲土系和土壤修复系,土壤修复系包括用于接收铲土系输送土壤的浸透箱体,浸透箱体输出土壤的一侧设置有热流输出罩,浸透箱体和热流输出罩之间设置有输送带组,通过输送带组将浸透箱体内的土壤输送至热流输出罩内,输送过程中浸透箱体和热流输出罩将输送带组分隔出两个独立的空间。本发明中通过两个独立的空间来完成土壤与药液的混合以及药液脱离土壤的操作,两个操作互不干扰,既能保证药液与土壤的充分反应,又不会影响药液的脱离,保证最后回落至地面的土壤不含药液的同时还能有高水平的修复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土壤治理环保修复系统及修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治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土壤治理环保修复系统及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土壤修复是使遭受污染的土壤恢复正常功能的技术措施,土壤修复的工作原理是将受污染的土壤经过破碎筛分,通过专业的化学洗剂清理,再将洗净的土壤脱水后还原到之前的地方,这样修复完的土壤符合使用标准,仅在湿度上稍高。
为了完成上述步骤的修复,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9647207U就公开了一种手推式污染土壤复位环保治理装置,包括土壤修复箱、挖土装置、加强板、进土管、传动箱、第一从动轴、防滑轮、主动轴、第二从动轴、出土管和手推架,土壤修复箱底部设置有传动箱,土壤修复箱内腔被两组隔板分割为进土提升室、调和室和出土提升室,进土提升室、调和室和出土提升室内分别设置有第一从动轴、主动轴和第二从动轴,工作过程:土壤从进土提升室底部提升至调和室中并进行第一搅拌,土壤在调和室中充分与药液混合并搅拌,然后土壤进入出土提升室底部再次提升并搅拌,最后从出土管处落回地面,土壤在有限的空间内被充分的搅拌,有利于减小装置体积,减轻重量。
但是现有的修复方式并没有把混合后的药液提取出来,最后落回地面的土壤内是含有药液的,这样会影响最后的修复质量,这也是大部分可移动一体式的土壤修复设备的弊端,因为一旦快速将药液提取出来就很难保证土壤与药液反应这一过程,这样对修复质量影响会更大,因此很多设备都不对药液进行提取处理。
鉴于此,亟需提出一种克服上述弊端的土壤治理环保修复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土壤治理环保修复系统及修复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了一种土壤治理环保修复系统,其包括行驶系以及搭载在行驶系上的铲土系和土壤修复系,所述铲土系在行驶系行驶的路径上将地面上的土壤铲出,并向上输送,所述土壤修复系包括用于接收铲土系输送土壤的浸透箱体,所述浸透箱体输出土壤的一侧设置有热流输出罩,所述浸透箱体和热流输出罩之间设置有输送带组,通过输送带组将浸透箱体内的土壤输送至热流输出罩内,输送过程中浸透箱体和热流输出罩将输送带组分隔出两个独立的空间,两个独立的空间分别是:
位于浸透箱体范围内的浸透空间,在浸透空间内设置的喷淋端将药液喷出,以使药液在不流出的环境下浸入土壤;
位于热流输出罩范围内的脱水空间,在脱水空间内使药液脱离土壤,经过脱水后的土壤再借助输送带组回落至地面。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行驶系包括行驶底座、用于搭载铲土系的支架和行驶组件,所述支架设置在行驶底座的行驶方向上,所述行驶底座进行行驶动力通过设置在其底部的行驶组件输出。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铲土系包括侧板以及在侧板外围转动的铲土带,铲土带围绕着侧板外围进行转动,所述铲土带外设置有铲体,在铲土系与行驶底座同步移动时,铲土带形成的一端与地面接触,以利用转动中的铲体将土壤铲出,并对铲出的土壤进行输送。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浸透箱体顶部设置有接入土壤的入料口,所述浸透箱体内具有与入料口连通的浸透腔,通过浸透腔形成浸透空间,所述浸透腔内由外穿入设置有喷淋管,所述喷淋管上设置有形成喷淋端的喷头;
所述喷淋管的外端部上连接有储液罐,并在储液罐内设置的负压泵的作用下,使装在储液罐内的药液通过喷头喷出。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流输出罩位于输送带组输送的路径上形成热流腔,通过热流腔形成脱水空间,所述脱水空间内具有通过输送带组的热气流,通过热气流使药水受热蒸发。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送带组由浸透输送带和沥液带组成,所述浸透输送带和沥液带独立转动,其中:
所述浸透输送带的输送表面处于密封状态,以通过浸透输送带对浸透空间内与药液混合的土壤进行输送,并利用密封状态的浸透输送带让药液和土壤在输送阶段进行静置;
所述沥液带的输送表面处于可渗透状态,所述沥液带对浸透输送带输送出的土壤进行承接,并将土壤输送到脱水空间内,输送过程中土壤表面附着的药液流出沥液带的输送面,同时脱水空间内具有的热气流使浸入土壤的药液蒸发,且所述热气流为竖直向下输出的。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浸透箱体位于接料侧的底部设置有接入口,并在接入口的相对侧开设接出口,所述浸透输送带由外侧穿入接入口,并向接出口所在侧进行延伸。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行驶底座上设置有输送腔室,所述输送腔室底部具有土壤落出的开口,所述沥液带设置在输送腔室内,所述输送腔室内设置有封板,通过封板在输送腔室内形成废液腔室。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沥液带与浸透输送带衔接处的底部设置有废料腔室,所述沥液带由接料段、沥液段、放料段以及回位段组成,其中:
所述沥液段处于废液腔室的上方,且处于水平状态;
所述接料段与沥液段衔接,并向浸透输送带底部延伸,以形成一个斜面,斜面上受重力的作用克服静摩擦力的土壤会向下滚动,所述废料腔室对滚落的土壤进行收集;
所述放料段上的土壤回落至地面;
所述回位段与接料段衔接。
本发明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了一种用于所述的土壤治理环保修复系统的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方法步骤:
S1、铲土系在行驶系行驶的过程中对土壤进行采集,并向上输送;
S2、浸透箱体接收铲土系向上输送的土壤,并在浸透箱体覆盖范围内形成浸透空间,然后借助浸透空间内设置的喷淋端喷出药水,药水在浸透空间内与土壤混合;
S3、输送带组将浸透箱体内的土壤进行输送至热流输出罩,在热流输出罩覆盖范围内形成脱水空间,脱水空间内药液脱离土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该土壤治理环保修复系统及修复方法中,通过两个独立的空间来完成土壤与药液的混合以及药液脱离土壤的操作,两个操作互不干扰,既能保证药液与土壤的充分反应,又不会影响药液的脱离,保证最后回落至地面的土壤不含药液的同时还能有高水平的修复质量。
2、该土壤治理环保修复系统及修复方法中,通过密封的设置的浸透输送带可以让药液和土壤在输送阶段进行静置,保证药液与土壤充分反应,而沥液带的输送表面处于可渗透状态,这样能够使表面附着的药液能够流出沥液带的输送面,同时利用热气流使浸入土壤的药液蒸发,而且在气流的作用下能够加快土壤表面药液流动的速度,从而提高药液脱离的速度,保证从沥液带上落下的土壤是干燥的。
3、该土壤治理环保修复系统及修复方法中,接料段是一个斜面,所以在重力的作用下,较重的土壤会克服静摩擦力沿接料段向下滚动,通过废料腔室对滚落的土壤进行收集,其目的是:因为当土壤体积过大时,药液很难浸入进去,而且也不便于后期的使用,尤其在种植要求土壤颗粒度的环境下,所以通过接料段将该部分土壤淘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行驶系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铲土系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土壤修复系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浸透箱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热流输出罩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输送带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浸透箱体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热流输出罩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输送带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带筛板的浸透箱体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输送腔室、废料腔室以及废液腔室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个标号意义为:
100、行驶系;
110、行驶底座;110A、输送腔室;111、侧架;120、支架;130、行驶组件;140、操控室;110B、废料腔室;110C、废液腔室;112、封板;113、防溅层;
200、铲土系;
210、侧板;220、铲土带;230、铲体;
300、土壤修复系;
310、浸透箱体;310A、入料口;310B、浸透腔;310C、接入口;310D、接出口;311、储液罐;312、喷淋管;313、喷头;314、筛板;3141、分流头;
320、输送带组;321、浸透输送带;322、沥液带;322a、接料段;322b、沥液段;322c、放料段;322d、回位段;
330、热流输出罩;330A、热流腔;330a、气流层;330b、热流层;331、加热板;332、负压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现有的修复方式并没有把混合后的药液提取出来,最后落回地面的土壤内是含有药液的,这样会影响最后的修复质量,这也是大部分可移动一体式的土壤修复设备的弊端,因为一旦快速将药液提取出来就很难保证土壤与药液反应这一过程,这样对修复质量影响会更大,因此很多设备都不对药液进行提取处理。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土壤治理环保修复系统,如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行驶系100以及搭载在行驶系100上的铲土系200和土壤修复系300,铲土系200在行驶系100行驶的路径上将地面上的土壤铲出,并向上输送,结合图4所示,土壤修复系300由浸透箱体310、输送带组320和热流输出罩330组成,浸透箱体310用于接收铲土系200向上输送的土壤,设置在浸透箱体310内的喷淋端将药液喷出,以使药液浸入土壤内,热流输出罩330设置在浸透箱体310输出土壤的一侧,且浸透箱体310和热流输出罩330之间设置有输送带组320,通过输送带组320将浸透箱体310内的土壤输送至热流输出罩330内,输送过程中浸透箱体310和热流输出罩330将输送带组320分隔出两个独立的空间(即浸透空间和脱水空间),位于浸透箱体310范围内的浸透空间使药液与土壤充分接触,从而提高药液浸透土壤的效率,保证药液能够充分与土壤反应,位于热流输出罩330范围内的脱水空间使药液脱离土壤,经过脱水后的土壤再借助输送带组320回落至地面。
从而通过两个独立的空间来完成土壤与药液的混合以及药液脱离土壤的操作,两个操作互不干扰,既能保证药液与土壤的充分反应,又不会影响药液的脱离,保证最后回落至地面的土壤不含药液的同时还能有高水平的修复质量。
接下来,通过图2和图3示出铲出土壤涉及到的结构。
图2中行驶系100包括行驶底座110、支架120和行驶组件130,支架120设置在行驶底座110的行驶方向上,而行驶底座110的具体行驶动力通过设置在其底部的行驶组件130实现,行驶组件130可以是轮胎也可以是履带轮组,并在发动机的驱动下进行转动,然后行驶组件130作为动力的输出携带行驶底座110进行移动,这时候通过支架120搭载铲土系200,在行驶底座110移动时(也即行驶时),铲土系200能够进行同步移动。
参阅图3所示,铲土系200包括侧板210以及在侧板210外围转动的铲土带220,铲土带220在电机和转辊的配合下围绕着侧板210外围进行转动,该电机安装在侧板210上,其输出轴与转动连接在侧板210上的转辊固定连接,以通过电机驱动转辊再带动铲土带220转动,为了实现铲土的效果,本实施例在铲土带220外设置有铲体230,当铲土系200与行驶底座110同步移动时,铲土带220形成的一端与地面接触,然后利用转动中的铲体230将土壤铲出,并进行收集,然后跟随铲土带220进行移动,以对铲出的土壤进行输送,当铲土带220移动至顶部后铲体230内收集的土壤被倒入浸透箱体310进行后续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能将铲出的土壤进行收集,所以将铲体230设置成斗状结构,这样在铲体230与铲土带220连接后能形成一个携带土壤的空腔,并将铲体230铲入地面的一端设置成尖状,以便于铲出土壤。
另外,为了能够调节土壤的铲出深度,特将侧板210与支架120进行滑动连接设置,二者之间具体通过电动滑轨进行连接,或者其他能够携带侧板210在支架120上进行伸缩的结构,而且在不进行铲土时能够使铲体230脱离地面,避免与地面接触受损。
在对行驶系100进行操控时,需要使用人员在操控室140内完成,主要进行侧板210的伸缩操作、铲土带220的转动操作以及行驶组件130的行驶操作等,操控室140设置在行驶底座110上,而且为了给土壤修复系300的安装提供空间,所以需要将操控室140架设在土壤修复系300的上方。
接着,通过图5-图10对土壤修复系300的具体结构进行公开。
图5中,浸透箱体310顶部设置有接入土壤的入料口310A,并且在浸透箱体310内具有与入料口310A连通的浸透腔310B,也就是说接入的土壤就直接进入浸透腔310B,此时通过浸透腔310B就形成两个独立空间的其中一个:浸透空间,浸透腔310B内由外穿入设置有喷淋管312,喷淋管312上设置有喷头313,与喷淋管312外端部连接的是储液罐311,并在储液罐311内设置的负压泵的作用下,使装在储液罐311内的药液通过喷头313喷出,从而利用喷头313形成喷淋端,喷出的药液在浸透空间(即浸透腔310B)与土壤混合。
图6中,热流输出罩330位于浸透腔310B内输出土壤的一侧,且热流输出罩330和浸透箱体310均安装在行驶底座110上,安装后热流输出罩330位于输送带组320输送的路径上形成热流腔330A,从而通过热流腔330A形成两个独立空间的其中一个:脱水空间,在脱水空间(即热流腔330A)内具有通过输送带组320的热气流,通过热气流使药水受热快速蒸发,达到让土壤脱水的目的,具体的:
热流输出罩330的顶部设置有向下输出气流的负压设备332,并且在热流腔330A内设置有加热板331,加热板331内具有电加热丝,结合图9所示,在加热板331的隔离下形成气流层330a和热流层330b,通过气流层330a和热流层330b组成热流腔330A,气流层330a位于加热板331的上方,热流层330b位于加热板331的下方,工作时,负压设备332的扇叶转动形成一个向下的气流,该气流在气流层330a内为;冷气流,当冷气流经过加热板331流入热流层330b后受到电加热丝的加热变成热气流,热气流作用在输送带组320上输送的土壤表面,以使土壤内浸入的药水受热蒸发,实现药水的脱离。
本实施例中,输送带组320由浸透输送带321和沥液带322组成,浸透输送带321和沥液带322独立转动,且浸透输送带321的输送表面处于密封状态,沥液带322的输送表面处于可渗透状态,浸透输送带321用于对浸透腔310B内与药液混合的土壤进行输送,通过密封的设置可以让药液和土壤在浸透输送带321输送阶段进行静置,保证药液与土壤充分反应,沥液带322对浸透输送带321输送出的土壤进行承接,然后将土壤输送到热流腔330A内,具体在热流层330b内进行移动,沥液带322输送土壤的过程中,由于其表面为可渗透状态,这样能够使表面附着的药液能够流出沥液带322的输送面,同时利用热气流使浸入土壤的药液蒸发,而且在气流的作用下能够加快土壤表面药液流动的速度,从而提高药液脱离的速度,保证从沥液带322上落下的土壤是干燥的。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在行驶底座110上设置有侧架111,优选设置设置有两个,浸透输送带321和沥液带322均安装在两个侧架111之间,并在侧架111上安装对应的驱动机构,通槽利用转辊与电机配合形成驱动机构分别对浸透输送带321和沥液带322进行驱动,而且在行驶底座110上设置有输送腔室110A,沥液带322设置在输送腔室110A内,一方面输送腔室110A底部具有土壤落出的开口,另一方面,输送腔室110A内具有废液腔室110C(图12中示出),通过废液腔室110C对沥液带322上流出的药液进行回收。
不仅如此,为了保证土壤能够全部的落在浸透输送带321上,请参阅图8所示,浸透箱体310位于入料口310A所在侧的底部设置有接入口310C,并在接入口310C的相对侧开设接出口310D,然后浸透输送带321由外侧穿入接入口310C,并向接出口310D所在侧进行延伸,直至延伸到能够将土壤输送到沥液带322上的位置,沥液带322可以有部分在浸透腔310B内,也可以全部脱离浸透腔310B。
需要说明的是,参阅图12所示,输送腔室110A内设置有封板112,通过封板112在输送腔室110A内形成废液腔室110C,也就是最后通过封板112形成的废液腔室110C对脱离的药液进行承载。
在此对上述结构的具体使用原理进行公开:
首先,行驶底座110在支架120进行动力输出的作用下携带铲土系200进行移动,然后铲土带220的一端接触地面,通过铲体230将土壤铲出,并向上输送,输送到顶部时,铲体230携带的土壤被倒入210A,通过210A进入210B,这时候下落的土壤在重力作用下扩散开来,与此同时作为喷淋端的喷头313喷出药液,这时候药液与扩散开的土壤混合混更加充分,因为扩散开的土壤与药液接触的面积扩大,所以能够混合的更加充分,这时候再落在浸透输送带321上;
此时浸透输送带321表面是密封的,所以药液不会下流,而是充分的浸入土壤内,而且土壤在前与药液充分混合的基础上能够防止土壤叠加导致药液断层的问题因为当药液与土壤充分混合后,不论土壤怎么叠加,叠加的空间内都具有药液,不会断层,从而保证药液浸入土壤的质量,保证药液能够充分的与土壤反应;
随着浸透输送带321的输送,土壤在浸透输送带321的端部下落至沥液带322上,然后借助沥液带322将土壤输送至热流层330b,在输送的过程中药液会流出沥液带322的输送面,然后落在废液腔室110C内,通过废液腔室110C对药液进行回收,而浸入土壤内的药液则是利用热流层330b内的热气流进行蒸发,从而实现药液的脱离,最后沥液带322上的土壤由输送腔室110A底部的开口落在地面上,此时落在地面上的土壤处于干燥状态,一方面保证土壤的颗粒度,避免潮湿的土壤在外界压力作用下结块,另一方面就是避免药液混入地面。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出如下改进:
如图11所示,浸透箱体310内平行于喷淋管312设置有筛板314,筛板314底部向下弯折,并在弯折端设置多个分流头3141,筛板314内具有筛网,通过筛网对土壤进行筛分,一经筛分较细颗粒的土壤会迅速脱离筛板314,而较粗颗粒的土壤无法通过筛网依然停留在筛板314上,这样较粗颗粒的土壤能够更长时间的与药水混合,因为较粗颗粒的土壤表面积更大,所以需要更长时间的与药水接触,但较细颗粒的土壤因为密度比较小,所以药水的流通性较差,因此通过分流头3141的阻挡使浸透输送带321上较细颗粒的土壤能够分垄,以为药水的流通提供通道,这样能够方便药水更充分的浸入到土壤内。
如图12所示,输送腔室110A内在沥液带322与浸透输送带321衔接处的底部设置有废料腔室110B,并结合图10所示,沥液带322由接料段322a、沥液段322b、放料段322c以及回位段322d组成,沥液段322b处于废液腔室110C的上方,且处于水平状态,而接料段322a与沥液段322b衔接,并向浸透输送带321底部延伸,用于承接土壤,由于接料段322a是一个斜面,所以在重力的作用下,较重的土壤会克服静摩擦力沿接料段322a向下滚动,此时通过废料腔室110B对滚落的土壤进行收集,其目的是:因为当土壤体积过大时,药液很难浸入进去,而且也不便于后期的使用,尤其在种植要求土壤颗粒度的环境下,所以通过接料段322a将该部分土壤淘汰,而放料段322c上的土壤就是回落至地面的土壤,回位段322d只是与接料段322a衔接,以形成一个循环,保证沥液带322能够循环转动。
此外,回归到图12,因为废液腔室110C内回收的是液体,所以在惯性的作用下,药液很容易溅出,所以在封板112顶部设置有防溅层113,且防溅层113上开设有多个锥形孔,且形成锥形孔的板体为柔性结构,在热气流的作用下锥形孔处于打开状态,否则处于闭合状态,以防止药液溅出。
不仅如此,封板112内可以设置冷凝管,以使蒸发的药液放热,然后变成液态存储在废液腔室110C内,同时还能降低装置整体热量的输出,避免热量造成的能耗。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土壤治理环保修复系统的修复方法,其包括如下方法步骤:
S1、铲土系200在行驶系100行驶的过程中对土壤进行采集,并向上输送;
S2、浸透箱体310接收铲土系200向上输送的土壤,并在浸透箱体310覆盖范围内形成浸透空间,然后借助浸透空间内设置的喷淋端喷出药水,药水在浸透空间内与土壤混合;
S3、输送带组320将浸透箱体310内的土壤进行输送至热流输出罩330,在热流输出罩330覆盖范围内形成脱水空间,脱水空间内药液脱离土壤。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土壤治理环保修复系统,其包括行驶系(100)以及搭载在行驶系(100)上的铲土系(200)和土壤修复系(300),所述铲土系(200)在行驶系(100)行驶的路径上将地面上的土壤铲出,并向上输送,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修复系(300)包括用于接收铲土系(200)输送土壤的浸透箱体(310),所述浸透箱体(310)输出土壤的一侧设置有热流输出罩(330),所述浸透箱体(310)和热流输出罩(330)之间设置有输送带组(320),通过输送带组(320)将浸透箱体(310)内的土壤输送至热流输出罩(330)内,输送过程中浸透箱体(310)和热流输出罩(330)将输送带组(320)分隔出两个独立的空间,两个独立的空间分别是:
位于浸透箱体(310)范围内的浸透空间,在浸透空间内设置的喷淋端将药液喷出,以使药液在不流出的环境下浸入土壤;
位于热流输出罩(330)范围内的脱水空间,在脱水空间内使药液脱离土壤,经过脱水后的土壤再借助输送带组(320)回落至地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治理环保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驶系(100)包括行驶底座(110)、用于搭载铲土系(200)的支架(120)和行驶组件(130),所述支架(120)设置在行驶底座(110)的行驶方向上,所述行驶底座(110)进行行驶动力通过设置在其底部的行驶组件(130)输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土壤治理环保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铲土系(200)包括侧板(210)以及在侧板(210)外围转动的铲土带(220),铲土带(220)围绕着侧板(210)外围进行转动,所述铲土带(220)外设置有铲体(230),在铲土系(200)与行驶底座(110)同步移动时,铲土带(220)形成的一端与地面接触,以利用转动中的铲体(230)将土壤铲出,并对铲出的土壤进行输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治理环保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浸透箱体(310)顶部设置有接入土壤的入料口(310A),所述浸透箱体(310)内具有与入料口(310A)连通的浸透腔(310B),通过浸透腔(310B)形成浸透空间,所述浸透腔(310B)内由外穿入设置有喷淋管(312),所述喷淋管(312)上设置有形成喷淋端的喷头(313);
所述喷淋管(312)的外端部上连接有储液罐(311),并在储液罐(311)内设置的负压泵的作用下,使装在储液罐(311)内的药液通过喷头(313)喷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治理环保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流输出罩(330)位于输送带组(320)输送的路径上形成热流腔(330A),通过热流腔(330A)形成脱水空间,所述脱水空间内具有通过输送带组(320)的热气流,通过热气流使药水受热蒸发。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土壤治理环保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组(320)由浸透输送带(321)和沥液带(322)组成,所述浸透输送带(321)和沥液带(322)独立转动,其中:
所述浸透输送带(321)的输送表面处于密封状态,以通过浸透输送带(321)对浸透空间内与药液混合的土壤进行输送,并利用密封状态的浸透输送带(321)让药液和土壤在输送阶段进行静置;
所述沥液带(322)的输送表面处于可渗透状态,所述沥液带(322)对浸透输送带(321)输送出的土壤进行承接,并将土壤输送到脱水空间内,输送过程中土壤表面附着的药液流出沥液带(322)的输送面,同时脱水空间内具有的热气流使浸入土壤的药液蒸发,且所述热气流为竖直向下输出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土壤治理环保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浸透箱体(310)位于接料侧的底部设置有接入口(310C),并在接入口(310C)的相对侧开设接出口(310D),所述浸透输送带(321)由外侧穿入接入口(310C),并向接出口(310D)所在侧进行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土壤治理环保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驶底座(110)上设置有输送腔室(110A),所述输送腔室(110A)底部具有土壤落出的开口,所述沥液带(322)设置在输送腔室(110A)内,所述输送腔室(110A)内设置有封板(112),通过封板(112)在输送腔室(110A)内形成废液腔室(110C)。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土壤治理环保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沥液带(322)与浸透输送带(321)衔接处的底部设置有废料腔室(110B),所述沥液带(322)由接料段(322a)、沥液段(322b)、放料段(322c)以及回位段(322d)组成,其中:
所述沥液段(322b)处于废液腔室(110C)的上方,且处于水平状态;
所述接料段(322a)与沥液段(322b)衔接,并向浸透输送带(321)底部延伸,以形成一个斜面,斜面上受重力的作用克服静摩擦力的土壤会向下滚动,所述废料腔室(110B)对滚落的土壤进行收集;
所述放料段(322c)上的土壤回落至地面;
所述回位段(322d)与接料段(322a)衔接。
10.一种用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治理环保修复系统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方法步骤:
S1、铲土系(200)在行驶系(100)行驶的过程中对土壤进行采集,并向上输送;
S2、浸透箱体(310)接收铲土系(200)向上输送的土壤,并在浸透箱体(310)覆盖范围内形成浸透空间,然后借助浸透空间内设置的喷淋端喷出药水,药水在浸透空间内与土壤混合;
S3、输送带组(320)将浸透箱体(310)内的土壤进行输送至热流输出罩(330),在热流输出罩(330)覆盖范围内形成脱水空间,脱水空间内药液脱离土壤。
CN202211202779.6A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土壤治理环保修复系统及修复方法 Pending CN11556997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02779.6A CN115569976A (zh)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土壤治理环保修复系统及修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02779.6A CN115569976A (zh)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土壤治理环保修复系统及修复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69976A true CN115569976A (zh) 2023-01-06

Family

ID=845837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02779.6A Pending CN115569976A (zh)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土壤治理环保修复系统及修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69976A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36104A (zh) * 2015-07-14 2017-01-18 湖北俏牛儿牧业有限公司 一种牛粪干燥系统
CN109160710A (zh) * 2018-11-13 2019-01-08 朱兆明 一种具有污泥预干燥装置的污泥处理成套设备及其方法
CN209647207U (zh) * 2019-03-04 2019-11-19 上海守安高达土壤处理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手推式污染土壤复位环保治理装置
CN111872084A (zh) * 2020-07-14 2020-11-03 江苏大天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挥发性土壤修复一体化设备
CN212664503U (zh) * 2020-06-15 2021-03-09 彭传立 一种有机物污染土壤修复装置
CN112690305A (zh) * 2020-12-09 2021-04-23 安徽顶康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小麦饼干冷却装置
CN113695377A (zh) * 2021-08-31 2021-11-26 南京中盛宏信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土壤修复设备
CN215032276U (zh) * 2021-03-01 2021-12-07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一种土壤修复治理装置
CN114308612A (zh) * 2021-12-14 2022-04-12 华侨大学 一种建筑渣土分类装置
JP7061245B1 (ja) * 2021-02-01 2022-04-28 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学研究所 有機塩素系農薬の汚染土壌の複合触媒酸化分解方法および装置
CN216705452U (zh) * 2022-01-19 2022-06-10 重庆中天海智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前处理淋洗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36104A (zh) * 2015-07-14 2017-01-18 湖北俏牛儿牧业有限公司 一种牛粪干燥系统
CN109160710A (zh) * 2018-11-13 2019-01-08 朱兆明 一种具有污泥预干燥装置的污泥处理成套设备及其方法
CN209647207U (zh) * 2019-03-04 2019-11-19 上海守安高达土壤处理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手推式污染土壤复位环保治理装置
CN212664503U (zh) * 2020-06-15 2021-03-09 彭传立 一种有机物污染土壤修复装置
CN111872084A (zh) * 2020-07-14 2020-11-03 江苏大天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挥发性土壤修复一体化设备
CN112690305A (zh) * 2020-12-09 2021-04-23 安徽顶康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小麦饼干冷却装置
JP7061245B1 (ja) * 2021-02-01 2022-04-28 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学研究所 有機塩素系農薬の汚染土壌の複合触媒酸化分解方法および装置
CN215032276U (zh) * 2021-03-01 2021-12-07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一种土壤修复治理装置
CN113695377A (zh) * 2021-08-31 2021-11-26 南京中盛宏信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土壤修复设备
CN114308612A (zh) * 2021-12-14 2022-04-12 华侨大学 一种建筑渣土分类装置
CN216705452U (zh) * 2022-01-19 2022-06-10 重庆中天海智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前处理淋洗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286748A (en) Centrifugal concentrator
CN111945804B (zh) 一种给排水快速清淤装置
CN211682726U (zh) 一种瓦片上釉装置
CN112934933A (zh) 一种土壤污染检测处理一体装置
CN207606044U (zh) 一种铆螺母自动清洗装置
CN115569976A (zh) 一种土壤治理环保修复系统及修复方法
CN109877153A (zh) 一种用于污染土壤的修复系统
JP2620552B2 (ja) ごみを収集する路面掃除機
CN216330275U (zh) 一种用于垃圾渗透液预处理装置
FI119585B (fi) Leikkuujätteen käsittelylaitteisto
CN213718610U (zh) 一种用于农业改良土壤的农业设备
CN213051016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垃圾转运装置
CN213112596U (zh) 一种污染防治用的浮选装置
CN209753648U (zh) 一种集成式土壤重金属淋洗系统
CN110947224B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泥沙沥水设备
CN211497197U (zh) 一种煤矿钻孔用排渣装置
CN207032112U (zh) 沙地环保清洁装置
CN208033144U (zh) 石材清洗装置
CN219909994U (zh) 一种砖垛淋水装置
CN214345357U (zh) 一种露天矿山用移动式除尘车
CN220103614U (zh) 一种七水硫酸亚铁晶体的烘干装置
CN216920509U (zh) 一种挖掘机驾驶室专用的喷淋烘干装置
CN214513462U (zh) 一种破碎机的尾料除尘设备
CN215346270U (zh) 一种农业节水灌溉装置
CN115354461B (zh) 一种高效清洁水洗机及水洗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