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38018A - 一种电脑横机的锁口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脑横机的锁口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38018A
CN115538018A CN202211297075.1A CN202211297075A CN115538018A CN 115538018 A CN115538018 A CN 115538018A CN 202211297075 A CN202211297075 A CN 202211297075A CN 115538018 A CN115538018 A CN 1155380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group
coils
coil
lo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9707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上官金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1129707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38018A/zh
Publication of CN1155380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38018A/zh
Priority to US18/097,523 priority patent/US20230151518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0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38Devices for supplying, feeding, or guiding threads to needl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7/00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7/10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with provision for narrowing or widening to produce fully-fashioned good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脑横机的锁口方法。本发明提供的电脑横机的锁口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首先将多个线圈按照预定的数量分组并进行合并操作;S2,对合并后的线圈组进行锁口操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先合并线圈,再进行套针锁口的方法,能够极大的减少套针锁口所需的动程的数量,从而极大减少套针锁口的时间,提高锁口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电脑横机的锁口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毛衣锁口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效的使用电脑横机对毛衣进行锁口的方法。
背景技术
毛衣的生产过程中有一个步骤是锁口,就是把毛衣织物边缘的线圈进行缝合固定,防止出现毛衣脱线的问题。目前锁口操作主要是采用人工方式进行锁口操作,人工锁口面临着熟练工人难以招聘,品控困难,次品风险增加的问题。现在也有采用电脑横机套针锁口方式进行锁口操作,因为采用电脑横机套针锁口也是采用支支套针的方式进行处理,即对每一个线圈进行锁口的操作。套针对每一个线圈锁口的动作称为一个动程,采用套针锁口方式需要一个动程接一个动程的依次地串联式完成,换句话说,锁口的方式就是采用套针一个线圈接一个线圈的依次串联完成。因此套针锁口动程非常多,从而非常耗时。尤其是现在细线毛衣的出现,导致尺寸的毛衣所需要完成锁口操作的线圈数量大大增加,进一步增加了套针锁口的时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先合并线圈,再进行套针锁口的方法,能够极大的减少套针锁口所需的动程的数量,从而极大减少套针锁口的时间,提高锁口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脑横机的锁口方法,实现高效率的锁口操作。
一种电脑横机的锁口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首先将多个线圈按照预定的数量分组并进行合并操作;S2,对合并后的线圈组再进行锁口操作。
优选的,每组线圈的数量为3个,每组的3个线圈分别称为左线圈、中线圈和右线圈,在S1中包括如下的两个小步骤:S11,首先将每组线圈中的右线圈转移至中线圈;S12,其次,将每组线圈中的左线圈与同组中的中线圈进行合并处理。
优选的,在步骤S11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11,首先将每组线圈中的右线圈对应的针单体由前针床翻转至后针床,并且左线圈和中线圈对应的针单体保持不动;S112,将位于后针床的针单体向左平移一个针位,此时每组线圈中右线圈对应的针单体与对同组线圈中的中线圈对应的针单体对应;S113,然后对位于后针床的针单体进行翻针操作。
优选的,在步骤S12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21,首先将每组线圈中的左线圈对应的针单体由前针床翻转至后针床,并且同时中线圈对应的针单体保持不动;S122,将位于后针床的针单体向右平移一个针位,此时每组线圈中左线圈对应的针单体与同组线圈的中线圈对应的针单体对应;S123,然后对位于后针床的针单体进行翻针操作,通过如上的动作,每组中左线圈与同组内的中线圈实现合并。
优选的,每组线圈的数量为2个,每组的2个线圈分别称为左线圈和右线圈,在S1中包括如下步骤:S11,首先将每组线圈中的右线圈对应的针单体由前针床翻转至后针床,并且左线圈对应的针单体保持不动;S12,将位于后针床的针单体向左平移一个针位,此时每组线圈中左线圈对应的针单体与对同组线圈中的中线圈对应的针单体对应;S13,然后对位于后针床的针单体进行翻针操作。
优选的,每组线圈的数量为4个,在S1中还包括如下步骤:S11,首先将每组中的4个线圈每两个一组进行分组,然后将线圈每两个一组进行合并处理;S12,然后每组中两两合并后的线圈再进行合并,从而完成每组4个线圈的合并处理。
优选的,每组线圈的数量为5个。
优选的,每组线圈的数量为6个。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先合并线圈,再进行套针锁口的方法,具体的技术方案采用先将线圈进行分组合并,然后再对每组线圈进行锁口的操作方式。线圈分组合并通过电脑横机能够统一动作,并且能够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对产品所需的整体的锁口时间影响不大,但是锁口的过程因为进行合并,能够通过每组锁口的方式进行,从而能够极大的减少套针锁口所需的动程的数量,进而减少套针锁口的时间,提高锁口效率。换句话说,每一次锁口过程是对一组线圈进行了锁口,替代了之前的逐个进行锁口的方式,从而能够极大的提高锁口效率,并且能够节约大量的人工成本,同时降低次品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三个线圈合并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三个线圈合并的流程的工艺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二个线圈合并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二个线圈合并的流程的工艺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四个线圈合并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同时参阅图1-图4,其中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三个线圈合并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三个线圈合并的工艺图;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二个线圈合并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二个线圈合并的工艺图。
所述电脑横机包括织针单元和织物套针单元。所说织针单元包括前针床、后针床以及多个针单体。所述前针床和所述后针床中至少一个能够左右移动。具体地,在本发明中,所述后针床能够进行左右移动。所述针单体可以选择性与所述前针床和后针床连接,并且能够根据需要在前针床和所述后针床之间转换,即翻针。可以理解,在本发明中,所述后针床的左右移动以及针单体的转换均通过电脑发送信号,并通过传动机构进行相应动作。
所述套针单元用于对织物边缘的线圈进行锁口,防止毛衣出现脱线的问题。在本发明中,所述电脑横机为目前市面常见的电脑横机,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实施例1
请请同时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三个线圈合并的流程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三个线圈合并的流程的工艺图。其中图1中竖直向上的箭头“↑”表示过针操作,“↘”表示向右平移一个针位并进行翻针操作;“↙”表示向左平移一个针位并进行翻针操作。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三个线圈合并的流程的工艺图。
在本实施例中,首先将所述多个针单体均选择与所述前针床连接,此时每一个针单体上都连接有一个线圈。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将针命名为第1针单体、第2针单体、第3针单体、第4针单体、第5针单体,…,依次类推;其中第一针单体对应连接的就是线圈1,第2针单体对应连接的就是线圈2,…,依次类推。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将每3个连续的线圈为一组先进行合并操作,然后再对合并后的线圈进行套针锁口操作。其中每组的3个线圈从左到右依次命名为左线圈、中线圈和右线圈。具体的方式就是将右线圈和左线圈与中线圈合并,从而形成一组线圈,套针可以通过依次锁口操作实现对一组线圈(3个连续线圈)的锁口。
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线圈1属于第一组线圈,其将作为第一组线圈的中线圈,线圈2作为第一组线圈的右线圈。可以理解,第一组线圈中只有两个线圈,即中线圈和右线圈,没有左线圈。可以理解,本分组属于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线圈1、线圈2和线圈3作为第一组线圈,后续的每3个连续线圈依次分组,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组线圈即为线圈1(中线圈)、线圈2(右线圈);第二组线圈为线圈3(左线圈)、线圈4(中线圈)和线圈5(右线圈),…,第N组线圈为线圈3N-3(左线圈)、线圈3N-2(中线圈)和线圈3N-1(右线圈),其中N为线圈的组数,N为正整数且N大于等于2。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将每3个连续的线圈为一组先进行合并操作,然后再对合并后的线圈进行套针锁口操作。其中每组的3个线圈从左到右依次命名为左线圈、中线圈和右线圈。具体的方式就是将右线圈和左线圈与中线圈合并,从而形成一组线圈,套针可以通过依次锁口操作实现对一组线圈(3个连续线圈)的锁口。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脑横机的具体锁口方法如下:
S1,首先将线圈每3个一组先进行分组,并将每组的3个线圈进行合并操作;
本步骤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包括了2个小步骤:
S11,首先将每组线圈中的右线圈转移至中线圈;
在本步骤中,本实施例中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具体包括如下过程:
S111,首先将每组线圈中的右线圈对应的针单体由前针床翻转至后针床,并且左线圈和中线圈对应的针单体保持不动。
S112,将位于后针床的针单体向左平移一个针位,此时每组线圈中右线圈对应的针单体与对同组线圈中的中线圈对应的针单体对应。
S113,然后对位于后针床的针单体进行翻针操作。
通过如上的动作后,每组中右线圈已经与同组内的中线圈合并成功。此时每组线圈中的中线圈对应的针单体勾挂有两个线圈,而每组线圈中右线圈对应的针单体上此时没有线圈。当然,本目的的实现还有其它的方式也能够达成,本实施方式只是一种比较优选的实施例,本发明对此不做赘述和限定。
S12,其次,将每组线圈中的左线圈与同组中的中线圈进行合并处理;
具体地,S12步骤中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具体包括了如下两个小步骤:
S121,首先将每组线圈中的左线圈对应的针单体由前针床翻转至后针床,并且同时中线圈对应的针单体保持不动(第一组除外)。
S122,将位于后针床的针单体向右平移一个针位,此时每组线圈中左线圈对应的针单体与同组线圈的中线圈对应的针单体对应。
S123,然后对位于后针床的针单体进行翻针操作。
通过如上的动作后,每组中左线圈已经与同组内的中线圈合并成功。此时每组线圈中中线圈对应的针单体勾挂有三个线圈,而每组线圈中左线圈对应的针单体上此时已经没有线圈,至此每组线圈的合并完成。
S2,对合并后的线圈进行锁口操作。
将合并后的线圈进行锁口操作。具体地,所述织物套针单元将每组合并后的线圈组进行逐一的锁口,即每次锁口可以的数量为一组线圈,从而极大的减少锁口的次数,从而提高锁口效率。
可以理解,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先将线圈1、线圈2、线圈3作为第一组线圈,后续的每三个连续线圈依次分组。具体的合并方式与如上的实施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强调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每组线圈的合并方式属于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每组线圈的合并方式、步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调整,不局限于如上的步骤,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
实施例2
请同时参阅图3和图4,其中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二个线圈合并的流程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二个线圈合并的流程的工艺图。同样的,图3中竖直向上的箭头“↑”表示过针操作,“↙”表示向左平移一个针位然后进行翻针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类似,首先将所述多个针单体均选择与所述前针床连接,此时每一个针单体上都连接有一个线圈。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将针命名为第1针单体、第2针单体、第3针单体、第4针单体、第5针单体,…,依次类推;其中第一针单体对应连接的就是线圈1,第2针单体对应连接的就是线圈2,…,依次类推。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将每2个连续的线圈为一组先进行合并操作,然后再对合并后的线圈进行套针锁口操作。其中每组的2个线圈从左到右依次命名为左线圈和右线圈。具体的方式就是将左线圈和右线圈合并,从而形成一组线圈,套针可以通过依次锁口操作实现对多组线圈(2个连续线圈)的锁口。
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线圈1和线圈2属于第一组线圈,其中线圈1为第一组线圈的左线圈,线圈2为第一组线圈的右线圈;第二组线圈中线圈3和线圈4为一组,其中线圈3作为左线圈,线圈4作为右线圈;…;第N组线圈为线圈N+1(其作为左线圈)和线圈N+2(其作为优先权),依次类推,对后续的线圈每两个为一组进行分组。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将每2个连续的线圈为一组先进行合并操作,然后再对合并后的线圈进行套针锁口操作。其中每组的2个线圈从左到右依次命名为左线圈和右线圈。具体的方式就是将右线圈和左线圈与中线圈合并,从而形成一组线圈,套针可以通过依次锁口操作实现对一组线圈(2个合并的连续线圈)的锁口。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脑横机的具体锁口方法如下:
S1,首先将线圈每2个一组先进行分组,并将每组的2个线圈进行合并操作;
本步骤要实现的目的就是将每组线圈中的右线圈转移至左线圈,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包括了如下步骤:
S11,首先将每组线圈中的右线圈对应的针单体由前针床翻转至后针床,并且左线圈对应的针单体保持不动。
S12,将位于后针床的针单体向左平移一个针位,此时每组线圈中左线圈对应的针单体与对同组线圈中的中线圈对应的针单体对应。
S13,然后对位于后针床的针单体进行翻针操作。
通过如上的动作后,每组中右线圈已经与同组内的左线圈合并成功。此时每组线圈中的左线圈对应的针单体钩挂有两个线圈,而每组线圈中右线圈对应的针单体上此时没有线圈。当然,本目的还有其它的实现方式,本发明对此不做赘述和限定。
S2,对合并后的线圈进行锁口操作。
将合并后的线圈进行锁口操作。具体地,所述织物套针单元将每组合并后的线圈进行逐一的锁口。从而极大的减少锁口的次数,从而提高效率。
需要强调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每组线圈的合并方式属于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每组线圈的合并方式、步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调整,不局限于如上的步骤,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
实施例3
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类似,首先将所述多个针单体均选择与所述前针床连接,此时每一个针单体上都连接有一个线圈。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将针命名为第1针单体、第2针单体、第3针单体、第4针单体、第5针单体,…,依次类推;其中第一针单体对应连接的就是线圈1,第2针单体对应连接的就是线圈2,…,依次类推。
在本实施方式中,线圈1、线圈2、线圈3和线圈4属于第一组线圈,其中线圈1为第一组线圈的左线圈,线圈2为第一组线圈的左中线圈、线圈3为右中线圈,线圈4为右线圈;第二组线圈中线圈5-8依次为左线圈、左中线圈、右中线圈和右线圈;后续的分组依次类推。每组线圈中均包括了左线圈、左中线圈、右中线圈和右线圈。
请结合参阅图5,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四个线圈合并的流程示意图。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将每4个连续的线圈先两两分组进行合并处理,然后将两两分组合并后的线圈再进行合并,此时可以实现4个线圈合并为一个线圈,然后再进行锁口操作。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脑横机的具体锁口方法如下:
S1,首先将每4个连续的线圈作为一组进行分组,然后将每组的4个线圈进行合并操作;
本步骤包括了如下的两个小步骤,具体如下:
S11,首先将每组中的4个线圈每两个一组进行分组,然后将线圈每两个一组进行合并处理;
具体地,就是将左线圈和左中线圈作为一组进行合并,然后将右中线圈和优先权作为一组进行合并;该步骤与实施例2中的合并步骤相同,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S12,然后每组中两两合并后的线圈再进行合并,从而完成每组4个线圈的合并处理。
在本步骤中可以直接在S11的基础进行合并处理;也可以在S11完成后先编织一层线圈,即合并后的两个线圈上会先编织一个线圈,然后再对编织的线圈进行两两合并操作(类比步骤S11),从而实现4个线圈的合并。
可以理解,本S1中要实现的目的就是实现4个线圈的合并,具体的实施过程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本实施方式是一种比较优选的实施例,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每组线圈的合并方式、步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调整,不局限于如上的步骤,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
S2,对合并后的线圈进行锁口操作。
将合并后的线圈进行锁口操作。具体地,所述织物套针单元将每组合并后的线圈进行逐一的锁口。从而极大的减少锁口的次数,从而提高效率。
可以理解,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实现5个线圈合并、6个线圈合并或者其它数量线圈的合并,然后再进行锁口操作,具体的实现方式即原理与如上的实现方式较为类似,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采用先将线圈进行分组合并,然后再对每组线圈进行锁口的操作方式。线圈分组合并通过电脑横机能够统一动作,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对产品所需的整体的锁口时间影响不大,但是锁口的过程因为进行合并,能够通过每组锁口的方式进行,即每一次锁口是对一组线圈进行了锁口,替代了之前的逐个进行锁口的方式,从而能够极大的提高锁口效率,并且能够节约大量的人工成本,同时降低次品率。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先合并线圈,再进行套针锁口的方法,能够极大的减少套针锁口所需的动程的数量,从而极大减少套针锁口的时间,提高锁口效率。
本发明中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电脑横机的锁口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首先将多个线圈按照预定的数量分组并进行合并操作;
S2,对合并后的线圈组再进行锁口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横机的锁口方法,其特征在于,每组线圈的数量为3个,每组的3个线圈分别称为左线圈、中线圈和右线圈,在S1中包括如下的两个小步骤:
S11,首先将每组线圈中的右线圈转移至中线圈;
S12,其次,将每组线圈中的左线圈与同组中的中线圈进行合并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脑横机的锁口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1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11,首先将每组线圈中的右线圈对应的针单体由前针床翻转至后针床,并且左线圈和中线圈对应的针单体保持不动;
S112,将位于后针床的针单体向左平移一个针位,此时每组线圈中右线圈对应的针单体与对同组线圈中的中线圈对应的针单体对应;
S113,然后对位于后针床的针单体进行翻针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脑横机的锁口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S12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21,首先将每组线圈中的左线圈对应的针单体由前针床翻转至后针床,并且同时中线圈对应的针单体保持不动;
S122,将位于后针床的针单体向右平移一个针位,此时每组线圈中左线圈对应的针单体与同组线圈的中线圈对应的针单体对应;
S123,然后对位于后针床的针单体进行翻针操作,通过如上的动作,每组中左线圈与同组内的中线圈实现合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横机的锁口方法,其特征在于,每组线圈的数量为2个,每组的2个线圈分别称为左线圈和右线圈,在S1中包括如下步骤:
S11,首先将每组线圈中的右线圈对应的针单体由前针床翻转至后针床,并且左线圈对应的针单体保持不动;
S12,将位于后针床的针单体向左平移一个针位,此时每组线圈中左线圈对应的针单体与对同组线圈中的中线圈对应的针单体对应;
S13,然后对位于后针床的针单体进行翻针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横机的锁口方法,其特征在于,每组线圈的数量为4个,在S1中还包括如下步骤:
S11,首先将每组中的4个线圈每两个一组进行分组,然后将线圈每两个一组进行合并处理;
S12,然后每组中两两合并后的线圈再进行合并,从而完成每组4个线圈的合并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横机的锁口方法,其特征在于,每组线圈的数量为5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横机的锁口方法,其特征在于,每组线圈的数量为6个。
CN202211297075.1A 2022-10-21 2022-10-21 一种电脑横机的锁口方法 Pending CN11553801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97075.1A CN115538018A (zh) 2022-10-21 2022-10-21 一种电脑横机的锁口方法
US18/097,523 US20230151518A1 (en) 2022-10-21 2023-01-17 Mouth locking method of computerized flat knitting machin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97075.1A CN115538018A (zh) 2022-10-21 2022-10-21 一种电脑横机的锁口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38018A true CN115538018A (zh) 2022-12-30

Family

ID=84735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97075.1A Pending CN115538018A (zh) 2022-10-21 2022-10-21 一种电脑横机的锁口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51518A1 (zh)
CN (1) CN115538018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507531A (en) * 1943-09-09 1950-05-16 Julius Kayser & Co Fashioned fabric, hosiery, and method of production
FR69473E (fr) * 1956-03-12 1958-11-07 Procédé de terminaison d'un tissu tricoté et tissu obtenu à l'aide de ce procédé
JPH03119155A (ja) * 1989-09-28 1991-05-21 Shima Seiki Seisakusho:Kk 編地及びその編成方法
JP2000345449A (ja) * 1999-06-03 2000-12-12 Tsudakoma Corp 編地の伏せ目処理方法
US20040083766A1 (en) * 2001-02-19 2004-05-06 Kazuyoshi Okamoto Method of knitting fabric
CN101068963A (zh) * 2004-11-29 2007-11-07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用横机编织的针织衣物及其编织方法
CN102828329A (zh) * 2012-09-25 2012-12-19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横编机的收边编织方法
CN110565245A (zh) * 2019-07-30 2019-12-13 信泰(福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针织锁口无痕编织方式
CN112760796A (zh) * 2019-10-21 2021-05-07 智能针织软件(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两个双层片的套针拼合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507531A (en) * 1943-09-09 1950-05-16 Julius Kayser & Co Fashioned fabric, hosiery, and method of production
GB659792A (en) * 1943-09-09 1951-10-31 Sterling Clinton Mack Improvements in fashioned fabric, hosiery and method of production therefor
FR69473E (fr) * 1956-03-12 1958-11-07 Procédé de terminaison d'un tissu tricoté et tissu obtenu à l'aide de ce procédé
JPH03119155A (ja) * 1989-09-28 1991-05-21 Shima Seiki Seisakusho:Kk 編地及びその編成方法
JP2000345449A (ja) * 1999-06-03 2000-12-12 Tsudakoma Corp 編地の伏せ目処理方法
US20040083766A1 (en) * 2001-02-19 2004-05-06 Kazuyoshi Okamoto Method of knitting fabric
CN101068963A (zh) * 2004-11-29 2007-11-07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用横机编织的针织衣物及其编织方法
CN102828329A (zh) * 2012-09-25 2012-12-19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横编机的收边编织方法
CN110565245A (zh) * 2019-07-30 2019-12-13 信泰(福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针织锁口无痕编织方式
CN112760796A (zh) * 2019-10-21 2021-05-07 智能针织软件(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两个双层片的套针拼合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151518A1 (en) 2023-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538018A (zh) 一种电脑横机的锁口方法
GB1432498A (en) Pattern knitting machine neutron generator
TW202028555A (zh) 一種以橫編機編織厚度可變立體織物的方法
US6789403B2 (en) Method for knitting a cable pattern into a tubular knitted fabric
US5758518A (en) Method of forming transit yarn fastening portion
US3376717A (en) Connection between plain and ribbed fabrics
CN109989165B (zh) 一种电脑横机及其针织方法
CN106801289A (zh) 一种鱼鳞花的编织方法
KR102102337B1 (ko) 횡편기를 통해 다양한 두께를 갖는 3차원 직물을 편직하는 방법
CN1247846C (zh) 使用横机的收针方法
CN110983600B (zh) 一种正、背面具有不同编织材料的手套的生产工艺
EP3702501A1 (en) Method for knitting three-dimensional fabric with variable thickness through a flat knitting machine
CN107904773A (zh) 无三角针织机及其编织方法
US2934921A (en) Knitting mechanism and method
US5701766A (en) Method for broadening a tubular knitted fabric by a flat knitting machine, a knit design apparatus and a memory therefor, and knitted tubular fabric
US11639566B2 (en) Method for knitting three-dimensional fabric with variable thickness through a flat knitting machine
TWI836922B (zh) 雙面圓針織機
CN110453363A (zh) 一种新型清针三角机构及其清针方法
CN111501185B (zh) 一种针织机
CN217809899U (zh) 一种双系统三角总成
CN219363977U (zh) 一种全自动电脑横机的智行纱嘴控制连接结构
US5987931A (en) Knit design apparatus
US3089320A (en) Method of knitting
JP6557432B1 (ja) 横編機を用いて厚みの異なる立体構造編物を編成する方法
US2180709A (en) Knitting machin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