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28789A - 超微能量转换电路和储能装置 - Google Patents

超微能量转换电路和储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28789A
CN115528789A CN202211122905.7A CN202211122905A CN115528789A CN 115528789 A CN115528789 A CN 115528789A CN 202211122905 A CN202211122905 A CN 202211122905A CN 115528789 A CN115528789 A CN 1155287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energy storage
energy
ultra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2290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炜
许天骥
黄小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rigley Smart Home Co ltd
Arrow Hom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rigley Smart Home Co ltd
Arrow Hom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rigley Smart Home Co ltd, Arrow Hom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rigley Smart Hom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5287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287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34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6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circuits adapted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the batter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68Battery or charger load switching, e.g. concurrent charging and load supp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for charging batteries from a charging set comprising a non-electric prime mover rotating at constant speed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34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 H02J7/345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using capacitors as storage or buffer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15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 H02M3/15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including plur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for a single load
    • H02M3/158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including plur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for a single load with a plurality of power processing stages connected in parallel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超微能量转换电路和储能装置。所述超微能量转换电路包括:控制模块、开关模块和多个储能单元,其中,所述开关模块分别与控制模块、超微能量源、多个储能单元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开关模块处于第一导通状态,以使多个所述储能单元并联,以采集并存储所述超微能量源的提供的充电电压,还用于控制所述开关模块处于第二导通状态,以使多个所述储能单元串联,以为负载提供放电电压,其中,所述放电电压大于所述充电电压。通过控制模块控制开关模块的导通状态切换,将经常高频出现的低电压超微能量存储起来,并以高电压的形式得以应用,从而大大提高了能源采集效率和应用场景。

Description

超微能量转换电路和储能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能量采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超微能量转换电路和储能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微能量采集方案很多都是基于动能与电能之间转换的,采集储存的能量以电压的形式供负载使用,通常负载的工作电压都在3V以上,且要保持在5V及以上的输入电压才能让负载稳定的工作,则一般需要采集的电压要高于5V才能进行存储。
但生活场合中,高于5V电压的场景有限,且高于5V电压的场景持续时间短,采集到的能量非常有限。虽然存在的大量的超微电压场景,但超微电压场景电压幅度通常在1-3V左右,由于电压低,难以进行存储,存储后的低电压也不能快速满足负载启动用,所以通常这部分超微能量都未曾有效利用。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采集和利用超微能量的超微能量转换电路和储能装置。
一种超微能量转换电路,包括:控制模块、开关模块和多个储能单元,其中,所述开关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超微能量源、多个所述储能单元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开关模块处于第一导通状态,以使多个所述储能单元并联,以采集并存储所述超微能量源的提供的充电电压,还用于控制所述开关模块处于第二导通状态,以使多个所述储能单元串联,以为负载提供放电电压,其中,所述放电电压大于所述充电电压;所述开关模块包括:多个第一开关单元、多个第二开关单元和至少一个第三开关单元,所述储能单元的输入端经一所述第一开关单元与所述超微能量源连接;所述储能单元的输出端经一所述第二开关单元与所述超微能量源连接;两个所述储能单元之间连接有一所述第三开关单元;其中,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一导通状态包括:各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和各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均处于导通状态,各所述第三开关单元均处于断开状态;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二导通状态包括:各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和各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均处于断开状态,各所述第三开关单元均处于导通状态;所述存储单元包括电容器,所述电容器的上极板作为所述存储单元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一端和所述第三开关单元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另一端与所述超微能量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器的下极板连接;所述电容器的下极板作为所述存储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另一端与所述超微能量源的负极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所述开关模块处于第一导通状态的时间达到第一预设时间时,控制所述开关模块切换至所述第二导通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各储能单元连接,用于在各所述储能单元两端的电压值均大于第一预设值时,控制所述开关模块切换至所述第二导通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与储能单元链路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在各所述储能单元串联时,检测所述超微能量转换电路的放电电压,并在所述放电电压低于第二预设值时,控制所述开关模块切换至所述第一导通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所述开关模块处于第二导通状态的时间达到第二预设时间时,控制所述开关模块切换至所述第一导通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开关电源,所述开关电源与储能单元链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开关电源用于对所述储能单元链路的输出电压进行升压或降压转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储能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如上所述的超微能量转换电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超微能量转换电路分别与所述超微能量源连接,各所述超微能量转换电路分时对所述超微能量源提供的充电电压进行采集及转换以输出放电电压。
上述超微能量转换电路,控制模块通过控制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一导通状态和第二导通状态,使各储能单元并联或串联,在各储能单元并联时,超微能量源能对各储能单元充能,充能效率较高;在各储能单元串联时,各储能单元组合成一个整体储能结构,该整体储能结构的输出电压为各储能单元输出电压之和,从而可驱动相应负载工作,实现超微能量的存储和利用。本申请的超微能量转换电路,通过控制模块控制开关模块的导通状态切换,将经常高频出现的低电压超微能量存储起来,并以高电压的形式得以应用,从而大大提高了能源采集效率和应用场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超微能量转换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开关模块处于第一导通状态时超微能量转换电路的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开关模块处于第二导通状态时超微能量转换电路的示意图;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储能装置的结构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控制模块,12-开关模块,13-超微能量源,14-储能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本申请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可以理解,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
空间关系术语例如“在...下”、“在...下面”、“下面的”、“在...之下”、“在...之上”、“上面的”等,在这里可以用于描述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其它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当明白,除了图中所示的取向以外,空间关系术语还包括使用和操作中的器件的不同取向。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翻转,描述为“在其它元件下面”或“在其之下”或“在其下”元件或特征将取向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在...下面”和“在...下”可包括上和下两个取向。此外,器件也可以包括另外地取向(譬如,旋转90度或其它取向),并且在此使用的空间描述语相应地被解释。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通过居中元件连接另一个元件。此外,以下实施例中的“连接”,如果被连接的对象之间具有电信号或数据的传递,则应理解为“电连接”、“通信连接”等。
在此使用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该”也可以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还应当理解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具有”等指定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但是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可能性。同时,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相关所列项目的任何及所有组合。
正如背景技术,生活场合中,高于5V电压的场景有限,且高于5V电压的场景持续时间短,采集到的能量非常有限。虽然存在的大量的超微电压场景,但超微电压场景电压幅度通常在1-3V左右,由于电压低,难以进行存储,存储后的低电压也不能快速满足负载启动用,所以通常这部分超微能量都未曾有效利用。
基于以上原因,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微能量的超微能量转换电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超微能量的超微能量转换电路,包括:控制模块11、开关模块12和多个储能单元14,其中,开关模块12分别与控制模块11、超微能量源13、多个储能单元14连接;控制模块11用于控制开关模块12处于第一导通状态,以使多个储能单元14并联,以采集并存储超微能量源13的提供的充电电压,还用于控制开关模块12处于第二导通状态,以使多个储能单元14串联,以为负载提供放电电压,其中,放电电压大于充电电压。
其中,储能单元14可以包括电容器,当超微能量源13对电容器施加电压时,电容器会储存电荷,实现储能。可以理解,通过电容器可以采集超微能量,并实现超微能量的存储。控制模块11可以是电子控制模块,也可以是结构控制模块,可以通过手动方式实现调节控制模块以控制开关模块12的导通状态,例如,可以直接用手去按压切换开关模块12中的各开关的导通状态。当控制模块11是电子控制模块,可以通过设置预设触发条件的方式来切换开关模块12的导通状态。
具体地,当开关模块12处于第一导通状态时,各储能单元14并联,超微能量源13与各储能单元14电连接,各储能单元14并联,各储能单元14两端施加电压为超微能量源13输出电压,此时各储能单元14均会储存电荷,即充电。当开关模块12处于第二导通状态时,超微能量源13不再与各储能单元14连接,各储能单元14串联,当将各储能单元14作为一个整体的储能结构时,该储能结构两端的电压为各储能单元14两端电压之和,则无需通过电压转换器即完成了升压,此时超微能量转换电路的输出电压足以启动负载,并驱使负载工作,从而完成了超微能量的利用。
示例性地,超微能量源13的输出电压为2V,超微能量转换电路包括三个储能单元14,则超微能量源13对各储能单元14充能完毕后,各储能单元14两端的电压为2V,则将各储能单元14串联后,超微能量转换电路的输出电压为6V,大于负载的工作电压(5V),足以驱动相应的负载工作。
应用中,可以根据负载的工作电压和超微能量源13的输出电压确定储能单元14的数量,以在超微能量源13对各储能单元14充能完毕后,各储能单元14串联后的总电压能大于等于负载的工作电压。
本实施例中,控制模块11通过控制开关模块12的第一导通状态和第二导通状态,使各储能单元14并联或串联,在各储能单元14并联时,超微能量源13能对各储能单元14充能,充能效率较高;在各储能单元14串联时,各储能单元14组合成一个整体储能结构,该整体储能结构的输出电压为各储能单元14输出电压之和,从而可驱动相应负载工作,实现超微能量的存储和利用。本申请的超微能量转换电路,通过控制模块11控制开关模块12的导通状态切换,将经常高频出现的低电压超微能量存储起来,并以高电压的形式得以应用,从而大大提高了能源采集效率和应用场景。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开关模块包括:多个第一开关单元S1、多个第二开关单元S2和至少一个第三开关单元S3,储能单元的输入端经一第一开关单元S1与超微能量源13连接;储能单元的输出端经一第二开关单元S2与超微能量源13之间;两个储能单元之间连接有一第三开关单元S3;其中,开关模块的第一导通状态包括:各第一开关单元S1和各第二开关单元S2均处于导通状态,各第三开关单元S3均处于断开状态;开关模块12的第二导通状态包括:各第一开关单元S1和各第二开关单元S2均处于断开状态,各第三开关单元S3均处于导通状态。
其中,通过控制模块11控制开关模块12的通断时,各第一开关单元S1和各第二开关单元S2应同步导通和断开,各第三开关单元S3应同步导通或断开。从而在对各储能单元14的充电过程中,同时使各储能单元14同步与超微能量源13连接和断开,实现各储能单元14的同步充能,保证各储能单元14存储的能量尽可能相同。通过使各第三开关单元S3同步导通或断开,从而使各储能单元14同步放电,保证超微能量转换电路输出电压为各储能单元14的输出电压之和,以驱动相应负载工作。
具体地,当各第一开关单元S1和各第二开关单元S2处于导通状态时,各储能单元14分别与超微能量源13连接,而各第二开关单元S2处于断开状态时,各储能单元14并联,超微能量源13对各储能单元14充电;当各第一开关单元S1和各第二开关单元S2处于断开状态,各第三开关单元S3处于导通状态时,各储能单元14与超微能量源13无连接关系,各储能单元14串联,并作为放电电源。
本实施例中,当各第一开关单元S1和各第二开关单元S2处于导通状态,各第二开关单元S2处于断开状态时,各储能单元14并联,超微能量源13与各储能单元14电连接,各储能单元14并联,各储能单元14两端施加电压为超微能量源13输出电压,此时各储能单元14均会储存电荷,即充电。当各第一开关单元S1和各第二开关单元S2处于断开状态,各第三开关单元S3处于导通状态时,超微能量源13不再与各储能单元14连接,各储能单元14的串联,当将各储能单元14作为一个整体的储能结构时,该储能结构两端的电压为各储能单元14两端电压之和,则无需通过电压转换器即完成了升压,此时超微能量转换电路的输出电压足以启动负载,并驱使负载工作,从而完成了超微能量的利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存储单元包括电容器C,电容器C的上极板作为存储单元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一开关单元S1一端和第三开关单元S3一端连接,第一开关单元S1另一端与超微能量源13的正极连接,第三开关单元S3的另一端与电容器C的下极板连接;电容器C的下极板作为存储单元的第二端,与第二开关单元S2一端连接,第二开关单元S2另一端与超微能量源13的负极连接。
其中,电容器C是一种储存电荷的“容器”,电容器C的电容量在数值上等于一个导电极板上的电荷量与两个极板之间的电压之比,因此,电容器C的电容量需要与超微能量源13的输出电压匹配,以保证充电容器C两极板间电压尽可能接近超微能量源13的输出电压。
具体地,电容器C的上极板通过第一开关单元S1与超微能量源13的正极连接,电容器C的下极板通过第二开关单元S2与超微能量源13的负极连接,则各第一开关单元S1和各第二开关单元S2处于导通状态,第三开关单元S3处于断开状态时,各电容器C并联,超微能量源13的输出电压施压于各超微能量源13的输出电压的两端,从而对电容器C进行充电。而第三开关单元S3位于两电容器C之间,当第三开关单元S3处于导通状态时,使电容器C的上极板与另一电容器C的下极板连接,实现电容器C与另一电容器C的串联;则各第一开关单元S1和各第二开关单元S2处于断开状态,各第三开关单元S3处于导通状态时,各电容器C串联,串联后的各电容器C组成一个电容器C链路,放电时,电容器C链路首端的电容器C的上极板和未端的电容器C的下极板作为电源的不同输出极,两输出极间的电压即为各电容器C两极板间的电压之和。
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连接方式,从而在第一开关单元S1和第二开关单元S2处于导通状态,第三开关单元S3处于断开状态时,使超微能量源13的正极与电容器C的上极板连接,超微能量源13的负极与电容器C的下极板连接,则通过超微能量源13对各电容器C施加电压,实现对各电容器C的充能。充电完成后,通过使各第一开关单元S1和各第二开关单元S2处于断开状态,各第三开关单元S3处于导通状态,从而实现各电容器C的串联,串联后的各电容器C组成一个电容器C链路,放电时,电容器C链路首端的电容器C的上极板和未端的电容器C的下极板作为电源的不同输出极,两输出极间的电压即为各电容器C两极板间的电压之和,从而提高输出电压,实现对相应负载的供电。
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模块11还包括处理器,处理器用于在开关模块12处于第一导通状态的时间达到第一预设时间时,控制开关模块12切换至第二导通状态。
其中,处理器可以采用单片机。在各第一开关单元S1和各第二开关单元S2同步导通和断开时,处理器只需选取一个第一开关单元S1或一个第二开关单元S2监测导通时间,在选取开关单元的导通时间达到第一预设时间时,控制开关模块12切换至第二导通状态,即各第一开关单元S1和各第二开关单元S2断开、各第三开关单元S3导通。
可以理解,匹配超微能量源13的输出电压,储能单元14的储能量较低,则在充电时间达到一定时间后,基本可以确定各储能单元14充能完毕。充能完毕后,控制开关模块12切换至第二导通状态,从而使超微能量转换电路断开与超微能量源13的连接,并使超微能量转换电路做好放电准备,以便随时对负载供电。
本实施例中,通过处理器监测各第一开关单元S1和各第二开关单元S2处于导通状态的时间是否达到第一预设时间,来判断各储能单元14是否充能完毕,在开关模块12处于第一导通状态的时间达到第一预设时间时,处理器判定各储能单元14充能完毕,通过控制开关模块12切换至第二导通状态,使超微能量转换电路断开与超微能量源13的连接,并使超微能量转换电路做好放电准备,以便随时对负载供电。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模块11还包括处理器,处理器与各储能单元14连接,用于在各储能单元14两端的电压值均大于第一预设值时,控制开关模块12切换至第二导通状态。
可以理解,超微能量转换电路在放电时输出的电压为各储能单元14两端的电压之和,需要超微能量转换电路的输出电压需要大于一定值时,各储能单元14两端的电压也需要大于一定值。因此,可以通过监测各储能单元14两端的电压均大于第一预设值来判断各储能单元14是否充能完毕,在各储能单元14两端的电压均大于第一预设值时,判定各储能单元14充能完毕,可以停止充电过程,做好放电准备,即使各第一开关单元S1和各第二开关单元S2断开、各第三开关单元S3导通。
本实施例中,通过处理器监测各储能单元14两端的电压均大于第一预设值来判断各储能单元14是否充能完毕,在各储能单元14两端的电压均大于第一预设值时,判定各储能单元14充能完毕,通过开关模块12切换至第二导通状态,使超微能量转换电路断开与超微能量源13的连接,并使超微能量转换电路做好放电准备,以便随时对负载供电。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与储能单元链路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在各储能单元14串联时,检测超微能量转换电路的放电电压,并在放电电压低于第二预设值时,控制开关模块12切换至第一导通状态。
可以理解,在超微能量转换电路的放电时间达到一定值时,各储能单元14的输出电压均会降低,此时超微能量转换电路的输出电压很可能无法继续驱动负载工作,需要对各储能单元14进行充能。因此,控制开关模块12切换至第一导通状态,即各第一开关单元S1和各第二开关单元S2导通、各第三开关单元S3断开,使超微能量转换电路停止放电,重新对各储能单元14进行充能。
本实施例中,通过处理器检测超微能量转换电路的放电电压,并在放电电压低于第二预设值时,控制开关模块12切换至第一导通状态,从而在超微能量转换电路的输出电压过低时使超微能量转换电路自动停止放电,并重新对各储能单元14进行充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还用于在开关模块12处于第二导通状态的时间达到第二预设时间时,控制开关模块12切换至第一导通状态。
同样地,可以理解,在超微能量转换电路的放电时间达到一定值时,各储能单元14的输出电压均会降低,此时超微能量转换电路的输出电压很可能无法继续驱动负载工作,需要对各储能单元14进行充能。因此,控制各第一开关单元S1和各第二开关单元S2导通、各第三开关单元S3断开,使超微能量转换电路停止放电,重新对各储能单元14进行充能。
本实施例中,通过处理器检测超微能量转换电路的放电时间,并在放电电压达到第二预设时间时,判定超微能量转换电路的输出电压无法驱动负载工作,此时各储能单元14需要重新充能。从而控制开关模块12切换至第一导通状态,使超微能量转换电路自动停止放电,并重新对各储能单元14进行充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开关电源,开关电源与储能单元链路的输出端连接,开关电源用于对储能单元链路的输出电压进行升压或降压转换。
其中,开关电源是一种高频化电能转换装置,其主要利用电力电子开关器件,通过控制电路,使电子开关器件周期性地"接通"和"关断",让电力电子开关器件对输入电压进行脉冲调制,从而实现电压变换以及输出电压可调和自动稳压的功能。
可以理解,对于某些负载而言,超微能量转换电路的输出电压可能并非其最佳工作电压,而超微能量转换电路的输出电压难以进行微调。而在开关电源与储能单元链路的输出端连接后,通过开关电源对超微能量转换电路的输出电压转换,输出合适电压作为负载的驱动电压,可以使负载工作在较佳状态。另外,超微能量转换电路的输出电压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步降低,通过开关电源进行稳压,也有利于负载的稳定运行。
本实施例中,通过开关电源对超微能量转换电路的输出电压转换,从而输出合适电压作为负载的驱动电压,可以使负载工作在较佳状态。另外,通过开关电源进行稳压,保证负载的稳定运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储能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如上的超微能量转换电路。
本实施例的储能装置相对现有技术的优势与上述超微能量转换电路相对现有技术的优势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储能装置包括多个超微能量转换电路,各超微能量转换电路分别与超微能量源13连接,各超微能量转换电路分时对超微能量源13提供的充电电压进行采集及转换以输出放电电压。
其中,各超微能量转换电路可一一通过电控开关S4单元与超微能量源13连接,通过控制导通的电控开关S4单元控制与超微能量源13连接的超微能量转换电路,进而控制对那一个超微能量转换电路充电。其中,各电控开关S4单元的导通顺序和导通时间可以预先设置。
可以理解,各超微能量转换电路分别与负载连接,各超微能量转换电路分时对负载供电。同样,各超微能量转换电路可一一通过电控开关S4单元与超微能量源13连接,通过控制导通的电控开关S4单元控制那一个超微能量转换电路对负载充电。其中,各电控开关S4单元的导通顺序和导通时间也可以预先设置。超微能量转换电路不能同时与超微能量源13和负载连接,以避免同一超微能量转换电路同时进行充放电。
本实施例中,通过各超微能量转换电路分别与超微能量源13连接,从而在一个超微能量转换电路充电完成后,采用另一个超微能量转换电路与超微能量源13连接,使超微能量源13对另一个超微能量转换电路充电,进而不间断采集超微能量,提高超微能量的利用效率。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有些实施例”、“其他实施例”、“理想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征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描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超微能量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模块、开关模块和多个储能单元,其中,所述开关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超微能量源、多个所述储能单元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开关模块处于第一导通状态,以使多个所述储能单元并联,以采集并存储所述超微能量源的提供的充电电压,还用于控制所述开关模块处于第二导通状态,以使多个所述储能单元串联,以为负载提供放电电压,其中,所述放电电压大于所述充电电压;
所述开关模块包括:多个第一开关单元、多个第二开关单元和至少一个第三开关单元,所述储能单元的第一端经一所述第一开关单元与所述超微能量源连接;所述储能单元的第二端经一所述第二开关单元与所述超微能量源连接;两个所述储能单元之间连接有一所述第三开关单元;
其中,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一导通状态包括:各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和各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均处于导通状态,各所述第三开关单元均处于断开状态;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二导通状态包括:各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和各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均处于断开状态,各所述第三开关单元均处于导通状态;
所述存储单元包括电容器,所述电容器的上极板作为所述存储单元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一端和所述第三开关单元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超微能量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器的下极板连接;所述电容器的下极板作为所述存储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超微能量源的负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微能量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所述开关模块处于第一导通状态的时间达到第一预设时间时,控制所述开关模块切换至所述第二导通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微能量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各储能单元连接,用于在各所述储能单元两端的电压值均大于第一预设值时,控制所述开关模块切换至所述第二导通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超微能量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与储能单元链路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在各所述储能单元串联时,检测所述超微能量转换电路的放电电压,并在所述放电电压低于第二预设值时,控制所述开关模块切换至所述第一导通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超微能量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所述开关模块处于第二导通状态的时间达到第二预设时间时,控制所述开关模块切换至所述第一导通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微能量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开关电源,所述开关电源与储能单元链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开关电源用于对所述储能单元链路的输出电压进行升压或降压转换。
7.一种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超微能量转换电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装置包括多个超微能量转换电路,各所述超微能量转换电路分别与所述超微能量源连接,各所述超微能量转换电路分时对所述超微能量源提供的充电电压进行采集及转换以输出放电电压。
CN202211122905.7A 2022-06-29 2022-09-15 超微能量转换电路和储能装置 Pending CN11552878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523315 2022-06-29
CN202210752331 2022-06-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28789A true CN115528789A (zh) 2022-12-27

Family

ID=846975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22905.7A Pending CN115528789A (zh) 2022-06-29 2022-09-15 超微能量转换电路和储能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28789A (zh)
WO (1) WO202400087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94512A (zh) * 2023-02-01 2023-05-09 无锡宇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模拟直接加法电路及对应的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42775B1 (en) * 2000-05-24 2002-01-29 Brunswick Corporation Automatic battery switching circuit for a marine propulsion system
CN101630867A (zh) * 2008-07-16 2010-01-20 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储能及供电的电能储存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2437611A (zh) * 2011-12-15 2012-05-02 钱勇 一种超级电容充放电控制电路
CN109066795A (zh) * 2018-09-11 2018-12-21 东北大学 一种复合能源无线充电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94512A (zh) * 2023-02-01 2023-05-09 无锡宇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模拟直接加法电路及对应的电子设备
CN116094512B (zh) * 2023-02-01 2023-12-12 无锡宇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模拟直接加法电路及对应的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00870A1 (zh) 2024-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78632B2 (en) Circuit arrangement with multiple batteries
CN101237152B (zh) 电子装置和用于dc电压转换的系统
KR20150048875A (ko) 하이브리드 저장 시스템들을 위한 토폴로지 및 제어 계획
JP3349181B2 (ja) 電力供給装置
JP2002095174A (ja) 電源装置及びその充放電方法
CN115528789A (zh) 超微能量转换电路和储能装置
CN108832710B (zh) 用于不间断电源的充放电平衡变换器
CN103199504A (zh) 一种带升压电路的电池保护电路
CN101944754A (zh) 一种直流升降压电路
CN218733294U (zh) 超微能量转换电路和储能装置
WO2018130020A1 (en) Power supply methods and apparatus
CN210490543U (zh) 一种多级储能元件并联充放电系统
CN112803085B (zh) 智慧电池
CN102195363A (zh) 一种用于超级电容的充放电装置及方法
CN115352286A (zh) 一种复合电源及能量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2008035573A (ja) 電気二重層コンデンサを用いた蓄電装置
CN115224938A (zh) 一种零电压开关dc-dc升压变换器
CN110620412B (zh) 一种最小输出选择电路、电池充放电路
CN110970987B (zh) 一种具有自通断开关电容网络的电源管理电路
CN100477444C (zh) 充电装置
CN112968512A (zh) 后备电源充放电管理模块、充放电装置及电子产品
CN111585334A (zh) 一种光伏供电系统
JP2004304931A (ja) 蓄電装置の充電方法および充電装置
CN214380235U (zh) 太阳能充电电路及系统
JP2004080942A (ja) 充放電可能な電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