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20857A - 一种石墨烯规模化生产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石墨烯规模化生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20857A
CN115520857A CN202211238965.5A CN202211238965A CN115520857A CN 115520857 A CN115520857 A CN 115520857A CN 202211238965 A CN202211238965 A CN 202211238965A CN 115520857 A CN115520857 A CN 1155208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rel
graphene
frequency
scale production
stir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3896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520857B (zh
Inventor
万红伟
张文琪
万俊俊
万佳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a Wanrong Mill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a Wanrong Mill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a Wanrong Mill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a Wanrong Mill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3896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20857B/zh
Publication of CN1155208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208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5208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208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2/00Carbon; Compounds thereof
    • C01B32/15Nano-sized carbon materials
    • C01B32/182Graphene
    • C01B32/184Preparation
    • C01B32/19Preparation by exfoliati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规模化生产系统,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料仓、输送装置、配料桶、第一磨层机、第一冷却池、爆频器、第二磨层机和第二冷却池,所述料仓用于盛放石墨,所述料仓内设置有破拱装置;所述配料桶上设置有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用于向所述配料桶内注入水。本发明的石墨烯规模化生产系统,得到的石墨烯纯度高,产量大,能够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

Description

一种石墨烯规模化生产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纳米材料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石墨烯规模化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石墨烯(Graphene)是一种以sp2杂化连接的碳原子紧密堆积成单层二维蜂窝状晶格结构的新材料。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力学特性,在材料学、微纳加工、能源、生物医学和药物传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石墨烯存在于自然界中,只是难以剥离出单层结构。石墨烯一层层叠起来就是石墨,厚1毫米的石墨大约包含300万层石墨烯。石墨烯是二维六角网格状,其强度很好,即抗断裂的能力很强,因此容易延展而不断裂,由于石墨烯不是三维网格结构,因此石墨烯受到剪切力的时候非常脆弱。石墨烯常见的生产方法为机械剥离法。机械剥离法得到的石墨烯面积很小,而且不能大规模制备,不能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石墨烯规模化生产系统,得到的石墨烯纯度高,产量大,能够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石墨烯规模化生产系统,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料仓、输送装置、配料桶、第一磨层机、第一冷却池、爆频器、第二磨层机和第二冷却池,所述料仓用于盛放石墨,所述料仓内设置有破拱装置;所述配料桶上设置有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用于向所述配料桶内注入水。
可选地,所述配料桶和第一磨层机之间设置有缓冲桶,所述缓冲桶的进料口与所述配料桶的出料口连通,所述缓冲桶的出料口与所述第一磨层机的进料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爆频器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第一爆频器和第二爆频器,所述第一爆频器的进料口与所述第一冷却池的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二爆频器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二磨层机连通。
可选地,所述输送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螺旋输送机和第二螺旋输送机,所述第一螺旋输送机的入口端与所述料仓的出料口连接,所述第一螺旋输送机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二螺旋输送机的入口端连通,所述第二螺旋输送机的出口端与所述配料桶的入口端连通;
所述第一螺旋输送机为有轴螺旋输送机,所述第二螺旋输送机为称重螺旋输送机。
可选地,所述配料桶包括第一桶体和盖设在所述第一桶体上的第一桶盖,所述第一桶体的内腔设置有第一搅拌叶片,所述第一搅拌叶片连接在第一搅拌杆上,所述第一搅拌杆与第一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机连接在所述第一桶盖上;
所述第一桶体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扰流板,所述第一扰流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桶体上。
可选地,所述缓冲桶包括第二桶体和盖设在所述第二桶体上的第二桶盖,所述第二桶体的内腔设置有第二搅拌叶片,所述第二搅拌叶片连接在第二搅拌杆上,所述第二搅拌杆与第二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机连接在所述第二桶盖上;
所述第二桶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扰流板,所述第二扰流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桶体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磨层机和第二磨层机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定子和转子,所述定子固定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所述壳体的顶端设置有壳盖,所述壳盖上转动连接有旋转主轴,所述旋转主轴上固定连接有转子。
可选地,所述定子上设置有锯齿结构和凹槽,所述锯齿结构和凹槽均设置在所述定子靠近所述转子的侧面上,所述锯齿结构和凹槽沿所述壳体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所述转子与定子之间的间隙为1-2毫米。
可选地,所述爆频器包括密封的罐体,所述罐体内设置有主振动棒,所述主振动棒周围设置有辅助爆频棒。
可选地,所述第二冷却池的底端的出料口与脱水器连接,所述脱水器用于对得到的石墨烯脱水,获得石墨烯产品。脱水器上端为什么设置一个连通冷却池的管路。
可选地,所述破拱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料仓内的搅拌支杆,所述搅拌支杆连接在搅拌主轴上,所述搅拌主轴与第四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料仓的外表面设置有振动器。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石墨烯规模化生产系统,通过设置依次连通的料仓、输送装置、配料桶、第一磨层机、第一冷却池、爆频器、第二磨层机和第二冷却池,料仓内放入石墨颗粒,第二冷却池处可以获得成品石墨烯,整个生产过程仅需要注入水,利用水的冲击力和摩擦力将石墨烯从石墨颗粒上剥离下来,不需要使用具有其他化学成分的分散剂或催化剂,得到的石墨烯纯度高,面积大,且实现了石墨烯的规模化生产,石墨烯产量大,能够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石墨烯规模化生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石墨烯规模化生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配料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桶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扰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扰流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扰流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缓冲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磨层机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的A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磨层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的B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爆频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三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罐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下罐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料仓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料仓,101、第四电机,102、搅拌主轴,103、搅拌支杆,104、料仓壳体,105、振动器,2、第一螺旋输送机,3、第二螺旋输送机,4、配料桶,401、第一桶体,402、第一桶盖,403、第一电机,404、第一搅拌杆,405、第一扰流板,4051、扰流竖板,4052、扰流连接板,40521、连接豁口,40522、弧形面,406、第一出料口,407、第一卸料口,408、第一搅拌叶片,5、第一给料泵,6、第一磨层机,601、壳体,602、壳盖,603、第三电机,604、旋转主轴,605、转子,606、第三出料口,607、第三进料口,608、定子,6081、锯齿结构,6082、凹槽,609、转子固定板,7、第四给料泵,8、第一冷却池,9、第一爆频器,901、罐体,902、爆频棒,903、辅助爆频棒,904、下罐体,905、第四进料口,906、第四出料口,907、三通结构,908、振动电机,10、第三给料泵,11、第二磨层机,12、第五给料泵,13、第二冷却池,14、脱水器,15、缓冲桶,1501、第二桶体,1502、第二桶盖,1503、第二电机,1504、第二搅拌杆,1505、第二扰流板,1506、第二出料口,1507、第二卸料口,1508、第二搅拌叶片,16、第二给料泵,17、第二爆频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规模化生产系统,得到的石墨烯纯度高,产量大,能够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的石墨烯规模化生产系统,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料仓1、输送装置、配料桶4、第一磨层机6、第一冷却池8、爆频器、第二磨层机11和第二冷却池13,料仓1用于盛放石墨,料仓1内设置有破拱装置。配料桶4上设置有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用于向配料桶4内注入水。
其中,所述破拱装置用于避免料层在料仓1内形成拱桥状态,使得料仓1内的石墨颗粒顺利流入所述输送装置内,避免了石墨颗粒垮料形成的冲击对所述输送装置内腔部件的影响,也防止了石墨颗粒冲击形成扬尘,避免了扬尘造成的污染和石墨颗粒的浪费。配料桶4上设置所述第一进水口,便于向配料桶4内输送水。控制器根据进入配料桶4内的石墨颗粒的量控制所述第一进水口进入配料桶4内的水量,从而在配料桶4内形成石墨溶液。第一磨层机6和第二磨层机11内通过流水的力量对石墨片进行磨搓和剥离。所述爆频器利用微波气泡破碎产生的冲击力将石墨烯从石墨颗粒上剥离下来。第一冷却池8用于降低第一磨层机6流出的浆料的温度。第二冷却池13用于降低第二磨层机11流出的浆料的温度。
本发明的石墨烯规模化生产系统,通过设置依次连通的料仓1、输送装置、配料桶4、第一磨层机6、第一冷却池8、爆频器、第二磨层机11和第二冷却池13,料仓1内放入石墨颗粒,第二冷却池13处可以获得成品石墨烯,整个生产过程仅需要注入水,利用水的冲击力和摩擦力将石墨烯从石墨颗粒上剥离下来,不需要使用具有其他化学成分的分散剂或催化剂,得到的石墨烯纯度高,面积大,且实现了石墨烯的规模化生产,石墨烯产量大,能够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
其中,配料桶4和第一磨层机6之间设置有缓冲桶15,缓冲桶15的进料口与配料桶4的出料口连通,缓冲桶15的出料口与第一磨层机6的进料口连通。可以理解的,为了便于配料桶4内的混合水与石墨颗粒的混合溶液进入缓冲桶15,配料桶4与缓冲桶15的连通管道上设置有第一给料泵5。缓冲桶15与第一磨层机6的连通管道上设置有第二给料泵16,第二给料泵16将缓冲桶15内的混合液体泵入第一磨层机6。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爆频器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第一爆频器9和第二爆频器17,第一爆频器9与第一冷却池8的出液口连通,二者的连通管路上设置有第三给料泵10。第二爆频器17的出液口与第二磨层机11连通。
为了在料仓1进料的同时控制进料的量,所述输送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螺旋输送机2和第二螺旋输送机3。第一螺旋输送机2的入口端与料仓1的出料口连接,第一螺旋输送机2的出口端与第二螺旋输送机3的入口端连通,第二螺旋输送机3的出口端与配料桶4的入口端连通。其中,第一螺旋输送机2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有轴螺旋输送机,第二螺旋输送机3为现有技术中的称重螺旋输送机。称重螺旋输送机将通过的石墨重量实时传输给中央PLC主机计算,主机根据称重螺旋输送机的数据实时开启配料桶上的给水阀门,按照设定的固液比列配比,经过计量的石墨粉料和水同时输送到配料桶4内,在配料桶4中搅拌形成石墨溶液。
具体的,如图3所示,配料桶4包括第一桶体401和盖设在第一桶体401上的第一桶盖402,第一桶体401的内腔设置有第一搅拌叶片408,第一搅拌叶片408连接在第一搅拌杆404上,第一搅拌杆404与第一电机403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第一电机403连接在第一桶盖402上。工作时,第一电机403启动,第一电机403带动第一搅拌杆404转动,第一搅拌叶片408在第一搅拌杆404的带动下转动时,第一搅拌叶片408带动配料桶4内的水形成漩涡,得到搅拌均匀的石墨溶液。第一桶体401的下部设置有第一出料口406,第一出料口406为配料桶4的出料口,第一桶体401的上部设置有第一进料口,可以理解的,所述第一进料口即为配料桶4的进料口。第一桶体40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卸料口407,第一卸料口407用于清洗或者清理配料桶4时排出废液。
为了便于石墨溶液混合均匀,如图3至图7所示,第一桶体401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扰流板405,第一扰流板405固定连接在第一桶体401上。具体的,如图4所示,第一扰流板405包括连接在一起的扰流竖板4051和扰流连接板4052,扰流连接板4052的一侧与第一桶体401的内壁连接,另一侧与扰流竖板4051连接。液体在配料桶4内搅动时,处于中间低,四周高的状态,设置第一扰流板405有利于防止液体溢出,同时还能增加水流折向,有利于得到更加均匀的石墨溶液。
进一步的,扰流连接板4052的板体上设置有连接豁口40521。扰流竖板4051插接在连接豁口40521后,扰流连接板4052再与扰流竖板4051焊接在一起,如图6和图7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扰流连接板4052用于与第一桶体401的内壁上连接的侧面为弧形面40522,如图7所示。扰流竖板4051距离第一桶体401的内部间隔一定的距离,便于大的粉体颗粒通过,以减少对扰流竖板4051的磨损。
其中,缓冲桶15包括第二桶体1501和盖设在第二桶体1501上的第二桶盖1502,如图8所示,第二桶体1501的内腔设置有第二搅拌叶片1508,第二搅拌叶片1508连接在第二搅拌杆1504上,第二搅拌杆1504与第二电机1503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第二电机1503连接在第二桶盖1502上。通过第二搅拌叶片1508的搅动,使得进入缓冲桶15内的石墨溶液混合更均匀。第二搅拌叶片1508为螺旋桨叶片。
进一步的,第二桶体150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扰流板1505,第二扰流板1505固定连接在第二桶体1501上。缓冲桶15内配置螺旋桨叶片,桶壁配置有第二扰流板1505,第二搅拌叶片1508旋转带起的浆料涡流碰到第二扰流板1505后,浆料流向形成折射和碰撞,从而得到更加均匀的石墨溶液。第二桶体1501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卸料口1507,第二卸料口1507用于清洗或者清理缓冲桶15时排出废液。第二桶体1501的下部设置有第二出料口1506,第二出料口1506为缓冲桶15的出料口,第二桶体1501的上部设置有第二进料口,可以理解的,所述第二进料口即为缓冲桶15的进料口。缓冲桶15的具体结构与配料桶4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为了保证生产系统的顺利进料,第一磨层机6与第一冷却池8的连通管路上设置有第四给料泵7。第二磨层机11和第二冷却池13的连通管路上设置有第五给料泵12。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9至图12所示,第一磨层机6包括壳体601,壳体601内设置有定子608和转子605,定子608固定连接在壳体601的内侧壁上,转子605连接在转子固定板609的边缘位置,转子固定板609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在旋转主轴604上。壳体601为底部封口顶部开口的壳体结构。壳体601的顶端设置有壳盖602,壳盖602上转动连接有旋转主轴604。壳盖602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603。第三电机603工作时,带动旋转主轴604转动,从而带动连接在旋转主轴604上的转子605转动。壳体601的靠近顶端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三出料口606,壳体601的靠近底端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三进料口607。第二磨层机11与第一磨层机6的结构相同,此处不再对第二磨层机11的具体结构赘述。
进一步的,定子608上设置有锯齿结构6081和凹槽6082,锯齿结构6081沿定子608的内表面水平环形设置,定子608的内表面设置有若干圈锯齿结构6081,相邻的两圈锯齿结构6081之间为凹槽6082,即锯齿结构6081和凹槽6082沿壳体601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如图10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转子605的边缘与定子608的锯齿结构6081的顶端之间的间隙为1.5毫米,在其他实施例中,转子605的边缘与定子608的锯齿结构6081的顶端之间的间隙也可以是其他数值,具体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通过调整转子605的安装位置即可实现。定子608内壁上设置锯齿结构6081,适用于磨层机对其内部的石墨切割。充分均匀分散的石墨溶液被泵入到磨层机的底部,第三电机603带动旋转主轴604转动,转子605安装在旋转主轴604上,转子605为板状结构,所述板状结构的板面垂直于壳体601的底面设置。转子固定板609的板面平行于壳体601的底面设置。
石墨溶液被泵送到第一磨层机6底部后,转子605以200米/秒线速度运行,石墨由于是片状的结构,很容易被强大的水流将石墨片平摊在定子608上的所述锯齿结构的齿槽里面,石墨停留在齿槽里面,是静止状态,转子605高速转动是运动状态,转子605高速运动就将所述齿槽里面的石墨一层一层搓开。石墨在强大的水流的冲刷、挤压、剪切、搓、滚动和揉的过程中,石墨层数在变少,同时石墨的颗粒的片径被打断,石墨的颗粒变薄和变小,高速旋转扰动的浆料使水中的空气和氧含量增加,石墨材料受到强烈的机械及液力剪切、高速撞击剥离、离心挤压力、液层摩擦和气蚀等综合作用下,使石墨层与层之间产生晶面水平错位和滑移运动,进而将石墨快速剥离。石墨停留的时间和磨层的颗粒大小和层数的变化可以通过泵的流量来控制。
第一磨层机6内的石墨浆料采用下进料上出料的方式,随着石墨层的变薄,重力减小,片状石墨就会随水流方向慢慢的往顶部上浮,而厚的石墨烯则始终在第一磨层机6的底部运动,直到层数变薄才会带出第一磨层机6的研磨腔体。通过在第一磨层机6内腔的定子608的内表面沿轴线方向设置若干圈锯齿结构6081,用来阻挡石墨浆料从底部直接上升到顶部,避免了逃逸的石墨颗粒,转子605带动的浆料的流场始终处于螺旋状态,从而保证浆料是按照规定的时间在规定的路线里面运行,继而保证装置工作过程的一致性和均匀性。从第一磨层机6出来后的石墨溶液粒径会下降,而高速运动的浆料和摩擦则会产生大量的热,因此需要进入第一冷却池8进行冷却,冷却后的浆液被泵送到所述爆频器的底部。
可以理解的第二磨层机11的工作过程与第一磨层机6相同,二者的区别在于,第二磨层机11设置在所述爆频器的下游,第一磨层机6设置在所述爆频器的上游。第二磨层机11出来后的石墨溶液需要进入第二冷却池13进行冷却。
其中,如图13至图16所示,第一爆频器9包括罐体901,罐体901内设置有爆频棒902,爆频棒902周围设置有辅助爆频棒903。罐体901为顶端和底端均开口的壳体结构。罐体901底端开口通过第一法兰与下罐体904密封连接,罐体901顶端开口通过第二法兰与三通结构907的一个开口密封连接。三通结构907的一侧为第四出料口906。下罐体904的底端设置有第四进料口905。第一爆频器9从上面出料下面进料,能够确保物料在爆频器内停留足够的时间,让物料能充分震碎细化分散,确保打散效果。
爆频棒902插入罐体901的内腔,爆频棒902上连接有振动电机908,振动电机908使得爆频棒902以20HZ/秒的频率进行振动,从而激发第一爆频器9的罐体901内的石墨浆液中的空气形成微波气泡,微波气泡直径在几个纳米之间,可以钻入石墨的层间距中间,微波气泡在爆频棒902的高强振动作用下,以每秒两万次以上的压缩力和减压力交互性的高频变换方式,此振动模式向石墨浆液进行透射。在减压力作用时,液体中产生真空核群泡的现象,在压缩力作用时,真空核群泡受压力压碎时产生强大的冲击力,由此石墨烯被从石墨颗粒上一张一张或者几张为单位被剥离下来,从而生成了需要的石墨烯。辅助爆频棒903通过爆频棒902的振动产生的波引起共振。
其中,爆频棒902的直径是罐体901直径的六分之一。辅助爆频棒903设置有六个,六个辅助爆频棒903围设在爆频棒902的周围,辅助爆频棒903设置在罐体901上。当爆频棒902振动起来,产生的波与辅助爆频棒903共振,激发石墨浆液中的空气形成高强的微波气泡,微波气泡直径在几个纳米之间,可以钻入石墨的层间距中间,微波气泡在爆频棒902的高强振动作用下以每秒两万次以上的压缩力和减压力交互性的高频变换方式向石墨烯浆液进行透射。在减压力作用时,液体中产生真空核群泡的现象,在压缩力作用时,真空核群泡受压力压碎时产生强大的冲击力,由此石墨烯从石墨颗粒上一张一张或者几张被剥离下来。
爆频棒902根据产能大小可以设置多个或多组进行单层的石墨烯剥离。爆频棒902和辅助爆频棒903的型号为JY-Y202G。第二爆频器17与第一爆频器9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为了得到去除水的石墨烯产品,第二冷却池13的底端的出料口与脱水器14连接,脱水器14用于对得到的石墨烯脱水,获得石墨烯产品。脱水器14脱水后的废水通过管路流到配料桶4内,对废水循环利用,避免环境污染,脱水器14为压滤机,所述压滤机为立式板框压滤机,型号为1000型。
其中,料仓1包括料仓壳体104。所述破拱装置包括设置在料仓壳体104内的搅拌支杆103,搅拌支杆103连接在搅拌主轴102上,搅拌主轴102与第四电机101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搅拌支杆103固定连接在搅拌主轴102上,搅拌支杆103与搅拌主轴102垂直或者倾斜设置,搅拌支杆103设置有若干个,多个搅拌支杆103均布在搅拌主轴102的四周,如图17所示。料仓壳体104的外表面的底部设置有振动器105,振动器105的振动端与料仓壳体104连接,带动料仓壳体104振动,避免料仓1内的石墨粉料堵塞,保证顺畅进料。振动器105为采购件,具体型号根据料仓1的大小由本领域技术人员选定。
料仓1上设置有所述破拱装置和振动器105,防止石墨在料仓1中由于静电作用在底部出料完后形成料层的拱桥状态,避免了料层拱桥达到一定重力的作用下,突然垮料冲击第一螺旋输送机2,避免石墨垮料从第一螺旋输送机2的缝隙中冲出飘散在空气中,造成污染。
本发明的石墨烯规模化生产系统,浆料通过第一爆频器9和第二爆频器17连续爆频撕扯剥离后,石墨烯浆料形成了无污染,无化学分散剂的纳米多层石墨颗粒,石墨的静电团聚作用将石墨烯片层团聚在一起,再进入第二磨层机11分散后形成片径小于500纳米、小于10层的纳米石墨颗粒。
在本方案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方案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方案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石墨烯规模化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料仓、输送装置、配料桶、第一磨层机、第一冷却池、爆频器、第二磨层机和第二冷却池,所述料仓用于盛放石墨,所述料仓内设置有破拱装置;所述配料桶上设置有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用于向所述配料桶内注入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规模化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料桶和第一磨层机之间设置有缓冲桶,所述缓冲桶的进料口与所述配料桶的出料口连通,所述缓冲桶的出料口与所述第一磨层机的进料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规模化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爆频器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第一爆频器和第二爆频器,所述第一爆频器的进料口与所述第一冷却池的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二爆频器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二磨层机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规模化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螺旋输送机和第二螺旋输送机,所述第一螺旋输送机的入口端与所述料仓的出料口连接,所述第一螺旋输送机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二螺旋输送机的入口端连通,所述第二螺旋输送机的出口端与所述配料桶的入口端连通;
所述第一螺旋输送机为有轴螺旋输送机,所述第二螺旋输送机为称重螺旋输送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规模化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料桶包括第一桶体和盖设在所述第一桶体上的第一桶盖,所述第一桶体的内腔设置有第一搅拌叶片,所述第一搅拌叶片连接在第一搅拌杆上,所述第一搅拌杆与第一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机连接在所述第一桶盖上;
所述第一桶体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扰流板,所述第一扰流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桶体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石墨烯规模化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桶包括第二桶体和盖设在所述第二桶体上的第二桶盖,所述第二桶体的内腔设置有第二搅拌叶片,所述第二搅拌叶片连接在第二搅拌杆上,所述第二搅拌杆与第二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机连接在所述第二桶盖上;
所述第二桶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扰流板,所述第二扰流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桶体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规模化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磨层机和第二磨层机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定子和转子,所述定子固定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所述壳体的顶端设置有壳盖,所述壳盖上转动连接有旋转主轴,所述旋转主轴上固定连接有转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石墨烯规模化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上设置有锯齿结构和凹槽,所述锯齿结构和凹槽均设置在所述定子靠近所述转子的侧面上,所述锯齿结构和凹槽沿所述壳体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转子与定子之间的间隙为1-2毫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规模化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爆频器包括密封的罐体,所述罐体内设置有主振动棒,所述主振动棒周围设置有辅助爆频棒。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规模化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池的底端的出料口与脱水器连接,所述脱水器用于对得到的石墨烯脱水,获得石墨烯产品。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规模化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破拱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料仓内的搅拌支杆,所述搅拌支杆连接在搅拌主轴上,所述搅拌主轴与第四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规模化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料仓的外表面设置有振动器。
CN202211238965.5A 2022-10-11 2022-10-11 一种石墨烯规模化生产系统 Active CN1155208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38965.5A CN115520857B (zh) 2022-10-11 2022-10-11 一种石墨烯规模化生产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38965.5A CN115520857B (zh) 2022-10-11 2022-10-11 一种石墨烯规模化生产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20857A true CN115520857A (zh) 2022-12-27
CN115520857B CN115520857B (zh) 2024-03-26

Family

ID=847017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38965.5A Active CN115520857B (zh) 2022-10-11 2022-10-11 一种石墨烯规模化生产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2085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39264A (zh) * 2023-12-05 2024-01-05 烟台核信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风干机构的滤板组件及压滤机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27014A (zh) * 2018-10-31 2019-01-04 长沙万荣粉体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解聚装置
CN210012602U (zh) * 2019-05-22 2020-02-04 大同墨西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物理剥离石墨烯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27014A (zh) * 2018-10-31 2019-01-04 长沙万荣粉体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解聚装置
CN210012602U (zh) * 2019-05-22 2020-02-04 大同墨西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物理剥离石墨烯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贵河等: "《配合饲料加工工艺与设备》", 金盾出版社, pages: 46 - 48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39264A (zh) * 2023-12-05 2024-01-05 烟台核信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风干机构的滤板组件及压滤机
CN117339264B (zh) * 2023-12-05 2024-03-19 烟台核信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风干机构的滤板组件及压滤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20857B (zh) 2024-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1110227A (en) Apparatus and processes for the treatment of materials by ultrasonic longitudinal pressure oscillations
Barabash et al. Theory and practice of mixing: A review
CN102284326B (zh) 一种超声球磨破碎机
CN115520857A (zh) 一种石墨烯规模化生产系统
WO2020143440A1 (zh) 物料分布装置及方法
CN109761229B (zh) 一种旋流梯度剪切流场石墨烯剥离装置
CN206823588U (zh) 一种炸药加料混合系统
CN211070298U (zh) 一种高纯氧化锆粉料球磨装置
CN114713382B (zh) 一种适用细粒矿物浮选的强力混合剪切装置及方法
CN105084975B (zh) 用于硝硫基长效肥生产的乳化器
CN110548449A (zh) 一种用于粉体材料混制的连续均匀混料装置
CN111068532B (zh) 一种复合能态多功能湍流乳化机
CN219252498U (zh) 水处理药剂的复配搅拌混合装置
CN209482043U (zh) 废纸粉碎脱墨装置
CN111589320A (zh) 一种全混流高剪切混合器
CN216071770U (zh) 一种具有防堵结构的给料螺旋机
CN106965319A (zh) 一种用于生产轻质空心石膏隔墙板的生产设备
CN113291879A (zh) 一种用于流体制备的下料系统
CN207187646U (zh) 一种高压均质机
CN203845831U (zh) 多功能碳酸钙反应釜
CN108636148A (zh) 具有变速搅拌物料功能的低噪音混料桶
CN216910006U (zh) 一种搅拌桶
CN220803444U (zh) 一种带螺旋输送料的研磨分散机
CN217830291U (zh) 一种高频滚压微粒破碎装置
CN221085266U (zh) 一种提高流量的均质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Wan Hongwei

Inventor after: Zhang Wenqi

Inventor after: Wan Junyi

Inventor after: Wan Jiaqi

Inventor before: Wan Hongwei

Inventor before: Zhang Wenqi

Inventor before: Wan Junjun

Inventor before: Wan Jiaqi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