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20278B - 车辆底盘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底盘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20278B
CN115520278B CN202211491368.3A CN202211491368A CN115520278B CN 115520278 B CN115520278 B CN 115520278B CN 202211491368 A CN202211491368 A CN 202211491368A CN 115520278 B CN115520278 B CN 1155202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ssis
state
vehicle
supporting plate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9136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520278A (zh
Inventor
肖云英
肖辉英
李俊
肖自能
肖清圳
谢银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WEISHENG MACHINER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WEISHENG MACHINER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WEISHENG MACHINER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WEISHENG MACHINER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9136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20278B/zh
Publication of CN1155202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202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5202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202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4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of adjustable length or wid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17/00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61/00Motor vehicles or trail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r number of whee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four wheels in diamond pattern
    • B62D61/10Motor vehicles or trail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r number of whee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four wheels in diamond pattern with more than four wh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500/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he regulated action or device
    • B60G2500/30Height or ground clearanc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Vehicle Cleaning, Maintenance, Repair, Refitting, And Outrigg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底盘及车辆,涉及车辆装置技术领域。车辆底盘,包括第一底盘、第二底盘、车轮、支撑板及升降机构,车轮安装在第一底盘的底部,第二底盘可转动安装在第一底盘的顶部,升降机构的一端通过第一变形驱动机构与第二底盘可转动连接,升降机构的另一端与支撑板通过第二变形驱动机构可转动连接;在升降机构的驱动下,支撑板在高底盘状态和低底盘状态之间切换;在第一变形驱动机构和第二变形驱动机构的共同作用下,支撑板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其中,第一状态下,支撑板位于第二底盘的上方,第二状态下,支撑板与第二底盘位于同一水平面。其能够调整承载空间和承载高度,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Description

车辆底盘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底盘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和检测技术的发展,车辆底盘实现了新的飞跃。以运输车为例,其车辆底盘逐渐创新,承重能力和体积逐渐增大。但目前常见的车辆底盘多仅能调整底盘高度,不同承载量需要配置不同的车辆底盘,而且承载高度较为固定,无法适应不同应用场景的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底盘及车辆,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辆底盘多仅能调整底盘高度,承载高度和承载空间较为固定,无法适应不同应用场景的使用需求的缺陷。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底盘,包括第一底盘、第二底盘、车轮、支撑板及升降机构,所述车轮安装在所述第一底盘的底部,所述第二底盘可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一底盘的顶部,所述升降机构的一端通过第一变形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二底盘可转动连接,所述升降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板通过第二变形驱动机构可转动连接;在所述升降机构的驱动下,所述支撑板在高底盘状态和低底盘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一变形驱动机构和所述第二变形驱动机构的共同作用下,所述支撑板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其中,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第二底盘的上方,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第二底盘位于同一水平面。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车辆底盘,所述支撑板上安装有辅助轮,在所述支撑板处于所述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辅助轮支撑于地面。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车辆底盘,所述辅助轮可转动安装在车轮架上,所述车轮架通过转向器与所述支撑板相连。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车辆底盘,所述支撑板有两个,在两个所述支撑板均处于所述第一状态的情况下,两个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第二底盘上方的同一高度;在两个所述支撑板均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两个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第二底盘的相对两端。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车辆底盘,所述支撑板通过四个升降机构安装于所述第二底盘,其中,靠近所述第二底盘中部的升降机构与所述第二底盘之间设置有锁紧机构。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车辆底盘,所述锁紧机构包括锁止驱动件、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及活塞,所述第一支架固定于所述第二底盘,所述第二支架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架内,所述第二支架设有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所述第一固定片和所述第二固定片夹设在所述升降机构与所述第二底盘的转轴上,所述活塞的一端与所述锁止驱动件的输出端相连,所述活塞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片抵设,在所述锁止驱动件的驱动下,所述活塞带动所述第一固定片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固定片。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车辆底盘,所述第一底盘上安装有旋转驱动机构,所述旋转驱动机构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底盘固定连接。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车辆底盘,所述第一底盘包括底盘主体及展板,所述展板可转动安装于所述底盘主体,在所述第一底盘与所述第二底盘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情况下,所述展板位于所述第二底盘的外侧。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车辆底盘,第一底盘的底部连接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可转动连接安装轴,所述安装轴的端部与车轮可转动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其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底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车辆底盘及车辆,第一底盘和第二底盘可转动连接,当第一底盘与第二底盘发生相对转动时,支撑板相对第一底盘的朝向随之改变,支撑板在升降机构作用下靠近或远离第二底盘,调整支撑板的承载高度;第一变形驱动机构和第二变形驱动机构共同作用使支撑板位于第二底盘上方或者与第二底盘位于同一水平面,从而调整承载空间和承载高度,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车辆底盘在支撑板处于低底盘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车辆底盘在支撑板处于高底盘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车辆底盘在支撑板处于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车辆底盘在支撑板处于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车辆底盘在支撑板处于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辅助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锁紧机构和安装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锁紧机构的分解图;
图9是本发明提供的旋转驱动机构的安装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第一底盘;11、底盘主体;12、展板;13、驱动装置;14、安装块;20、第二底盘;30、车轮;31、安装架;32、安装轴;33、转动驱动件;34、旋转驱动件;40、支撑板;50、升降机构;51、第一变形驱动机构;52、第二变形驱动机构;60、辅助轮;61、车轮架;62、转向器;63、辅助驱动件;64、距离传感器;70、锁紧机构;71、第一支架;711、导向孔;72、第二支架;721、第一固定片;722、第二固定片;723、导向轴;73、活塞;74、液压接头;75、液压通道;80、旋转驱动机构;81、旋转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图9描述本发明的车辆底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底盘,如图1所示,其包括第一底盘10、第二底盘20、车轮30、支撑板40和升降机构50。车轮30安装在第一底盘10的底部,第二底盘20可转动安装在第一底盘10的顶部。升降机构50的一端与第二底盘20通过第一变形驱动机构51可转动连接,升降机构50的另一端与支撑板40通过第二变形驱动机构52可转动连接。如图1和图2所示,在升降机构50的作用下,支撑板40相对于第二底盘20在高底盘状态和低底盘状态之间切换。在第一变形驱动机构51和第二变形驱动机构52的作用下,支撑板40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其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状态下,支撑板40位于第二底盘20的上方;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状态下,支撑板40与第二底盘20位于同一水平面。
第一底盘10和第二底盘20能发生相对转动,借助第二底盘20的转动即可调整支撑板40的朝向。第一底盘10呈长方形,如图1至图3所示,第二底盘20沿第一底盘10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叠放在第一底盘10上。当需要调整支撑板40的朝向时,通过转动第二底盘20即可带动支撑板40转动。如图4和图5所示,第二底盘20沿第一底盘10的宽度方向延伸,支撑板40随第二底盘20转动从而实现换向。
其中,升降机构50为液压杆,液压杆的顶部与支撑板40相连,液压杆的底部与第二底盘20相连。在液压杆的作用下,支撑板40靠近或远离第二底盘20。如图1所示,液压杆内收,支撑板40靠近第二底盘20,此时整个车辆底盘处于低底盘状态。如图2所示,液压杆伸长,支撑板40远离第二底盘20,此时整个车辆底盘处于高底盘状态。可选的,液压杆处于内收的极限位置时,车辆底盘处于低底盘状态;液压杆处于伸长的极限位置时,车辆底盘处于高底盘状态。当然,也可以采用液压杆在两个极限位置之间的任意位置作为车辆底盘处于高底盘状态和低底盘状态时的液压杆位置,具体根据需要设置。除此之外,升降机构50还可以为电推杆或者是其他能实现升降的驱动机构。
第一变形驱动机构51用于驱动升降机构50的底部和第二底盘20发生相对转动。第二变形驱动机构52用于驱动升降机构50的顶部与支撑板40发生相对转动。可选的,第一变形驱动机构51和第二变形驱动机构52均为旋转电机。当车辆底盘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时,第一变形驱动机构51和第二变形驱动机构52同步驱动,使升降机构50相对于第二底盘20向车辆底盘的外部运动,带动支撑板40向第二底盘20的一端移动使支撑板40与第二底盘20对接。
如图1至图5所示,支撑板40呈方形,四个升降机构50设置在支撑板40的外侧,确保支撑板40向第二底盘20外部运动时不会发生干涉。其中,支撑板40靠近第二底盘20中部的一端设有安装杆,安装杆呈L型,其竖杆与支撑板40的外侧连接,横杆向支撑板40的外部延伸,升降机构50设置在安装杆上。
如图1所示,支撑板40处于低底盘状态且位于第二底盘20的上方。如图2所示,支撑板40处于高底盘状态且位于第二底盘20的上方。如图3所示,支撑板40处于第二状态且第一底盘10与第二底盘20的长度方向一致。如图4所示,支撑板40处于第二状态且第一底盘10与第二底盘20的长度方向垂直。如图5所示,支撑板40处于低底盘状态且第二底盘20与第一底盘10相对转动调整了支撑板40的方向。由此,车辆底盘至少具有五个状态,方便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和路况进行切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底盘,第一底盘10和第二底盘20可转动连接以调整支撑板40的朝向,支撑板40通过升降机构50与第二底盘20相连以在升降机构50的作用下靠近或远离第二底盘20,调整支撑板40的承载高度;第一变形驱动机构51和第二变形驱动机构52共同作用使支撑板40位于第二底盘20上方或者与第二底盘20位于同一水平面,从而调整承载空间和承载高度,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在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中,支撑板40上安装有辅助轮60。在支撑板40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辅助轮60支撑于地面。
具体地,如图6所示,车轮架61的顶部通过转向器62与支撑板40相连,辅助轮60可转动安装在车轮架61的底端。在车辆底盘转弯时,车轮架61上安装的辅助轮60通过转向器62同步转向,调整灵活。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辅助轮60为从动轮,随车轮30的运动前进或后退。在又一可选的实施例中,车轮架61上设有辅助驱动件63,辅助驱动件63的驱动端与辅助轮60相连以驱动辅助轮60转动。
其中,支撑板40上设有两个辅助轮60,两个辅助轮60均安装在车轮架61上。如图6所示,辅助驱动件63为双轴电机,两辅助轮60与双轴电机的两个电机轴一一对应相连。在双轴电机的驱动下,两个辅助轮60同步转动。双轴电机的两个电机轴分别通过联轴器与辅助轮60相连。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车轮架61或支撑板40的下表面还安装有距离传感器64。在支撑板40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距离传感器64检测支撑板40与第二底盘20之间的间距;在支撑板40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距离传感器64检测支撑板40的离地高度。支撑板40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的过程中,控制器根据距离传感器64提供的离地高度控制第一变形驱动机构51和第二变形驱动机构52的运行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底盘,支撑板40上安装有辅助轮60,当支撑板40与第二底盘20处于同一水平面时,辅助轮60和车轮30一起提供支撑,从而使第二底盘20和支撑板40共同承载更重的货物,提高车辆的运载能力。
在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支撑板40有两个,两个支撑板40分别通过升降机构50安装在第二底盘20上。当两个支撑板40均处于第一状态时,如图1、图2和图5所示,两个支撑板40处于同一高度。两个支撑板40均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如图3和图4所示,两个支撑板40分别位于第二底盘20长度方向的前后两端。
每一支撑板40通过四个升降机构50与第二底盘20相连。在支撑板40处于高底盘状态的情况下,第一变形驱动机构51和第二变形驱动机构52同步运行,使升降机构50的上下两端发生转动,从而带动支撑板40向第二底盘20的端部运动,以使支撑板40切换至第二状态。
如图1至图6所示,每一支撑板40的下方设置有两个辅助轮60,辅助轮60的设置如上述实施例所述,不再赘述。当两个支撑板40均处于第二状态时,辅助轮60均支撑在地面上,从而为两个支撑板40提供支撑力,提高车辆底盘的承载能力。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底盘,设置有两个支撑板40,从而能够在第二底盘20的前后两端均拓展承载空间,充分扩大承载空间。
在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基础中,支撑板40通过四个升降机构50与第二底盘20相连。其中,位于第二底盘20中部的升降机构50与第二底盘20之间设置有锁紧机构70。
具体地,在第一变形驱动机构51驱动升降机构50相对第二底盘20转动至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时,第一变形驱动机构51停止驱动并通过锁紧机构70进行固定。
如图1至图5所示,位于两个支撑板40相邻端的四个升降机构50,布设在第二底盘20的左右两侧。该四个升降机构50的底部分别通过一锁紧机构70与第二底盘20相连。具体地,升降机构50的底部设有转轴,第二底盘20上设有安装孔,转轴插设在安装孔内并能在安装孔内发生转动。在第一变形驱动机构51的驱动下,转轴在安装孔内转动,当支撑板40状态调整到位后,锁紧机构70锁紧,使支撑板40的位置固定。当需要再次调整支撑板40的状态时,锁紧机构70解锁,第一变形驱动机构51反向驱动,使支撑板40恢复至初始状态。
可选的,两个支撑板40上位于第二底盘20中部且同侧的两个升降机构50通过安装在同一安装块14上的两个锁紧机构70分别锁紧。如图3所示,第二底盘20的外侧设有安装块14。如图7所示,安装块14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一锁紧机构70,两个锁紧机构70与两个升降机构50一一对应设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底盘,通过设置锁紧机构70提高升降机构50与第二底盘20和支撑板40连接的稳固性,避免外部振动导致支撑板40不稳。
在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锁紧机构70包括锁止驱动件、第一支架71、第二支架72及活塞73。第一支架71固定在第二底盘20上,第二支架72安装在第一支架71内。其中,第二支架72设有第一固定片721和第二固定片722,第一固定片721和第二固定片722夹设在升降机构50与第二底盘20的转轴上,活塞73的一端与锁止驱动件相连,活塞73的另一端与第一固定片721抵设。在锁止驱动件的驱动下,活塞73带动第一固定片721靠近或远离第二固定片722。
在锁止驱动件的驱动下,活塞73推动第一固定片721向第二固定片722运动,从而夹设在第二底盘20和升降机构50的转轴上,借助第一固定片721和第二固定片722夹紧提供的摩擦力使第二底盘20和升降机构50保持相对固定,实现锁紧。当需要实现转动时,活塞73反向运动,使第一固定片721和第二固定片722处于解锁状态,第二底盘20和升降机构50的转轴可以在第一固定片721和第二固定片722之间转动。
具体地,第一支架71设有敞口的安装腔,第二支架72插设在安装腔内。可选的,锁止驱动件为液压装置,第一支架71上设有液压接头74及与液压接头74连通的液压通道75,液压装置与液压接头74连通。活塞73设置在液压通道75内且活塞73的一端与第二支架72上的第一固定片721抵触。第二固定片722与安装腔的腔壁抵触,在第一固定片721和第二固定片722之间形成安装通道,第二底盘20和升降机构50的转轴插设在安装通道内。液压装置推动活塞73运动,从而抵推第一固定片721和第二固定片722相互靠近。随着液压的释放,第一固定片721和第二固定片722相互远离,实现解锁。
其中,如图8所示,第二支架72上还设有导向轴723,第一支架71上设有导向孔711,导向轴723插设在导向孔711内。当第一固定片721和第二固定片722发生相对移动时,借助导向轴723和导向孔711的配合进行导向。可选的,导向轴723有两个,两个导向轴723间隔设置第一固定片721上。
需要说明的是,四个升降机构50可以借助同一锁止驱动件驱动,也可以分别设置锁止驱动件,对此本发明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底盘,锁紧机构70中第一固定片721和第二固定片722能够相互靠近和远离,从而实现第二底盘20和升降机构50的锁紧和解锁,提高车辆底盘的稳定性。
在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第一底盘10上设有旋转驱动机构80,旋转驱动机构80的输出轴与第二底盘20固定连接。
具体地,第一底盘10的顶部设有槽体。可选的,旋转驱动机构80包括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电机座固定在槽体内。如图9所示,第二底盘20的底部固定安装旋转盘81,旋转电机的电机轴与旋转盘81固定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图9中所示的第一底盘10和第二底盘20均为相应底盘的部分结构,仅用于示意。在旋转电机的驱动下,旋转盘81带动第二底盘20相对第一底盘10转动。旋转驱动机构80带动第二底盘20相对于第一底盘10转动90°,使第一底盘10和第二底盘20从图1至图3所示的状态切换至图4和图5所示的状态。当调整到位后,旋转驱动机构80停止输出,第一底盘10和第二底盘20保持相对固定。
在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第一底盘10包括底盘主体11及展板12,展板12可转动安装于底盘主体11。在第一底盘10与第二底盘20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情况下,展板12位于第二底盘20的外侧。
如图4所示,第一底盘10包括底盘主体11及展板12,第二底盘20可转动安装在底盘主体11上。旋转驱动机构80安装在底盘主体11的中部,借由旋转驱动机构80的驱动,第二底盘20相对底盘主体11能够转动。在第一底盘10与第二底盘20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情况下,如图4和图5所示,展板12位于第二底盘20的外侧,也即,展板12裸露在第二底盘20外。由于展板12可转动安装于底盘主体11,当需要增大第一底盘10的尺寸时,如图4所示,将展板12相对底盘主体11展开,从而在第二底盘20外侧借助展板12和部分底盘主体11承托物品。在不需要的时候,将展板12相对底盘主体11折叠,如图5所示,使展板12处于收纳状态,第一底盘10处于小尺寸状态。
如图4所示,底盘主体11沿宽度方向的相对两侧分别安装有一个展板12。其中,展板12通过转轴与底盘主体11转动连接。两个展板12尺寸一致,并且均为底盘主体11的一半。当两个展板12处于折叠状态时,两个展板12对合并压设在底盘主体11的顶部。当两个展板12处于展开状态时,两个展板12沿底盘主体11的相对两侧向外伸展,使整个工作台相对于底盘座的中部保持对称。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底盘主体11上设有驱动装置13,驱动装置13用于驱动展板12相对于底盘主体11转动。可选的,转轴与展板12固定连接并与底盘主体11转动连接,驱动装置13的驱动端与转轴相连以驱动转轴转动,从而带动展板12翻转。具体地,驱动装置13为旋转电机或者其他旋转驱动机构80。可以理解的,两个展板12对应设置有两个驱动装置1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底盘,第一底盘10包括底盘主体11及与底盘主体11转动连接的展板12,借助展板12能够进一步拓展承载空间,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在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底盘10的底部连接安装架31,安装架31上可转动连接安装轴32,安装轴32的端部与车轮30可转动连接。
具体地,如图1所示,安装架31呈L型,竖杆的顶部与第一底盘10的底面固定连接,横杆的端部与安装轴32通过转动驱动件33相连。安装轴32通过旋转驱动件34与车轮30相连。其中,旋转驱动件34固定在安装轴32上,旋转驱动件34的驱动端通过联轴器与车轮30的车轴相连。在转动驱动件33的作用下,安装轴32带动车轮30相对安装架31转动,从而调整车轮30的行进方向。在旋转驱动件34的驱动下,车轮30转动,带动车辆底盘移动。
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底盘10的长度方向和第二底盘20的长度方向沿同一方向延伸,车轮30沿第一底盘10的长度方向前进或后退。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底盘10的长度方向和第二底盘20的长度方向垂直,旋转驱动件34驱动车轮30旋转,使车轮30沿第二底盘20的长度方向前进或后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底盘,借助安装架31和安装轴32的转动连接使车轮30能够旋转任意角度,从而适应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姿态调整需要。
除此之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其包括如上所述的车辆底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车辆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底盘(10)、第二底盘(20)、车轮(30)、支撑板(40)及升降机构(50),所述车轮(30)安装在所述第一底盘(10)的底部,所述第二底盘(20)可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一底盘(10)的顶部,所述升降机构(50)的一端通过第一变形驱动机构(51)与所述第二底盘(20)可转动连接,所述升降机构(50)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板(40)通过第二变形驱动机构(52)可转动连接;在所述升降机构(50)的驱动下,所述支撑板(40)在高底盘状态和低底盘状态之间切换;四个所述升降机构(50)对应所述支撑板(40)的四个角设置并均位于所述支撑板(40)的外侧,所述支撑板(40)上安装有辅助轮(60),在所述第一变形驱动机构(51)和所述第二变形驱动机构(52)的共同作用下,所述支撑板(40)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其中,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支撑板(40)位于所述第二底盘(20)的上方,所述辅助轮(60)位于所述第二底盘(20)和所述支撑板(40)之间,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支撑板(40)与所述第二底盘(20)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辅助轮(60)支撑于地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轮(60)可转动安装在车轮架(61)上,所述车轮架(61)通过转向器(62)与所述支撑板(40)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40)有两个,在两个所述支撑板(40)均处于所述第一状态的情况下,两个所述支撑板(40)位于所述第二底盘(20)上方的同一高度;在两个所述支撑板(40)均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两个所述支撑板(40)位于所述第二底盘(20)的相对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40)通过四个升降机构(50)安装于所述第二底盘(20),其中,靠近所述第二底盘(20)中部的升降机构(50)与所述第二底盘(20)之间设置有锁紧机构(7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70)包括锁止驱动件、第一支架(71)、第二支架(72)及活塞(73),所述第一支架(71)固定于所述第二底盘(20),所述第二支架(72)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架(71)内,所述第二支架(72)设有第一固定片(721)和第二固定片(722),所述第一固定片(721)和所述第二固定片(722)夹设在所述升降机构(50)与所述第二底盘(20)的转轴上,所述活塞(73)的一端与所述锁止驱动件的输出端相连,所述活塞(7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片(721)抵设,在所述锁止驱动件的驱动下,所述活塞(73)带动所述第一固定片(721)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固定片(72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盘(10)上安装有旋转驱动机构(80),所述旋转驱动机构(80)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底盘(20)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盘(10)包括底盘主体(11)及展板(12),所述展板(12)可转动安装于所述底盘主体(11),在所述第一底盘(10)与所述第二底盘(20)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情况下,所述展板(12)位于所述第二底盘(20)的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底盘,其特征在于,第一底盘(10)的底部连接安装架(31),所述安装架(31)上可转动连接安装轴(32),所述安装轴(32)的端部与车轮(30)可转动连接。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底盘。
CN202211491368.3A 2022-11-25 2022-11-25 车辆底盘及车辆 Active CN1155202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91368.3A CN115520278B (zh) 2022-11-25 2022-11-25 车辆底盘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91368.3A CN115520278B (zh) 2022-11-25 2022-11-25 车辆底盘及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20278A CN115520278A (zh) 2022-12-27
CN115520278B true CN115520278B (zh) 2023-03-17

Family

ID=847050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91368.3A Active CN115520278B (zh) 2022-11-25 2022-11-25 车辆底盘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20278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56163A (zh) * 2011-12-30 2012-07-11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车辆底盘高度调节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车辆
CN206107339U (zh) * 2016-10-26 2017-04-19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可折叠式的半挂车车架
CN206691240U (zh) * 2017-05-19 2017-12-01 东北林业大学 小型折叠式枝丫运输车
CN115320305A (zh) * 2021-05-11 2022-11-11 福建农林大学 林用底盘和林用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23884A (en) * 1982-01-07 1984-01-03 Talbert Manufacturing, Inc. Booster axle connection system for a trailer assembly
US6315311B1 (en) * 2000-09-12 2001-11-13 R And G Construction Co. Self-stowing wheeled support structure
US20050023052A1 (en) * 2003-02-21 2005-02-03 Beck Michael S. Vehicle having an articulated suspension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US7740252B2 (en) * 2008-02-15 2010-06-22 Brooks Strong Payload-carrying motor vehicle with tag axle having force relievable suspension
US7857331B2 (en) * 2008-08-28 2010-12-28 Globe Trailer Manufacturing, Inc. Mechanically-driven flip axle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king
DE102016210947A1 (de) * 2016-06-20 2017-12-21 Kuka Roboter Gmbh Fahrzeug mit einem Fahrwerk und einer Antriebseinheit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56163A (zh) * 2011-12-30 2012-07-11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车辆底盘高度调节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车辆
CN206107339U (zh) * 2016-10-26 2017-04-19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可折叠式的半挂车车架
CN206691240U (zh) * 2017-05-19 2017-12-01 东北林业大学 小型折叠式枝丫运输车
CN115320305A (zh) * 2021-05-11 2022-11-11 福建农林大学 林用底盘和林用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20278A (zh) 2022-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520278B (zh) 车辆底盘及车辆
TWM581543U (zh) 定位機構和具有該定位機構的換電機器人
CN115503828B (zh) 车辆底盘及车辆
CN115783330B (zh) 一种无人机吊舱旋转收放机构及无人机
TWI814301B (zh) 充電站
CN114313043B (zh) 移动结构、底盘及机器人
CN216538558U (zh) 一种电子信息工程的实验装置
CN209888689U (zh) 一种电动车快换式电池安装座
TWI835623B (zh) 充電站
CN218000957U (zh) 转运机械及安装底座
CN213184374U (zh) 极片搬运装置及叠片设备
CN114013318B (zh) 一种充电桩的限位机构
CN217658630U (zh) 一种可折叠升降书桌
CN219303723U (zh) 一种可翻转夹具的折壳设备
CN218950940U (zh) 一种可组合联动的全向运行搬运车及搬运车组
CN116750094B (zh) 货物运输车辆底盘及货物运输车辆
CN218698614U (zh) 一种翻转工装
CN108115668B (zh) 一种翻转式机械手
CN219864343U (zh) 搬运器抱夹机构、搬运小车以及抱夹式搬运器
CN117027518A (zh) 挪车机器人及其使用方法
CN116946256B (zh) 搬运车底盘及搬运车
CN217264640U (zh) 具有缓冲机构的叉车驱动轮
CN220766376U (zh) 抬升装置
CN216430998U (zh) 一种计算机图像处理专用显示效果对比装置
CN216690544U (zh) 一种车辆转运架及立体车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