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19517A - 电动工具 - Google Patents

电动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19517A
CN115519517A CN202210442014.3A CN202210442014A CN115519517A CN 115519517 A CN115519517 A CN 115519517A CN 202210442014 A CN202210442014 A CN 202210442014A CN 115519517 A CN115519517 A CN 1155195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brake
motor shaft
rotating member
ro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4201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吉兼圣展
町田吉隆
中川和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5195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195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1Gearings, speed selectors, clutch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rotary to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17/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portable power-driven percussive to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BTURNING; BORING
    • B23B45/00Hand-held or like portable drilling machines, e.g. drill guns; Equipment therefor
    • B23B45/02Hand-held or like portable drilling machines, e.g. drill guns; Equipment therefor driven by electric pow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8Cool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55/00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 F16D55/02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with axially-movable discs or pads pressed against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members
    • F16D55/025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with axially-movable discs or pads pressed against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members with two or more rotating discs at least one of them being located axial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02Braking members; Mounting thereof
    • F16D65/12Discs; Drums for disc brakes
    • F16D65/123Discs; Drums for disc brakes comprising an annular disc secured to a hub member; Disc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moun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14Actuating mechanisms for brakes; Means for initiating operation at a predetermined position
    • F16D65/16Actuating mechanisms for brakes; Means for initiating operation at a predetermined position arranged in or on the brake
    • F16D65/18Actuating mechanisms for brakes; Means for initiating operation at a predetermined position arranged in or on the brake adapted for drawing members together, e.g. for disc brakes
    • F16D65/186Actuating mechanisms for brakes; Means for initiating operation at a predetermined position arranged in or on the brake adapted for drawing members together, e.g. for disc brakes with full-face force-applying member, e.g. annula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 H02K7/102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with friction brak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BTURNING; BORING
    • B23B2260/00Details of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 B23B2260/122Safety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50/00General details of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Components used in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 B25D2250/091Electrically-powered tool components
    • B25D2250/095Electric mo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50/00General details of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Components used in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 B25D2250/221Sens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02Braking members; Mounting thereof
    • F16D2065/13Parts or details of discs or drums
    • F16D2065/134Connection
    • F16D2065/1356Connection interlocking
    • F16D2065/1364Connection interlocking with relative movement axial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02Braking members; Mounting thereof
    • F16D2065/13Parts or details of discs or drums
    • F16D2065/134Connection
    • F16D2065/1372Connection outer circumferen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6/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working conditions, e.g. wear, temperature
    • F16D2066/003Position, angle or spe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121/00Type of actuator operation force
    • F16D2121/18Electric or magnetic
    • F16D2121/20Electric or magnetic using electromagne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125/00Components of actuators
    • F16D2125/18Mechanical mechanisms
    • F16D2125/58Mechanical mechanisms transmitting linear movement
    • F16D2125/64Le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 Portable Power Tools In General (AREA)
  • Percussive Tools And Relate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工具。电动工具具有马达、最终输出轴、工具主体、检测装置和制动装置。马达具有马达主体部和马达轴,其中马达主体部包括定子和转子;马达轴从转子延伸设置,能够绕第一旋转轴线旋转。最终输出轴构成为通过从马达轴传递来的转矩而被驱动绕第二旋转轴线旋转。工具主体收容马达和最终输出轴。检测装置构成为检测最终输出轴的锁定状态。制动装置是机械式的制动装置,且构成为响应于检测到锁定状态,直接作用于马达轴而对马达轴进行制动。据此,能够提供一种改良的电动工具的安全装置。

Description

电动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构成为驱动最终输出轴旋转的电动工具。
背景技术
在锤钻等电动工具的动作中,例如由于顶端工具咬入被加工件等原因,有时最终输出轴会成为不能旋转的状态(也称为锁定状态、阻塞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过大的反作用转矩作用于工具主体(外壳),有可能产生工具主体绕最终输出轴的旋转轴线过度旋转的现象(也称为反冲(kickback)现象)。因此,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具有安全装置的钻孔工具。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授权公报特许第4223584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安全装置中,响应于检测到锁定状态,通过设置于工具主体的构造部件与设置于主轴的构造部件彼此摩擦接合来对主轴进行制动。由于作为最终输出轴的主轴的旋转速度比马达的旋转速度低,因此主轴发挥比较大的转矩。因此,为了制动旋转主轴,需要相应的较大的力。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关于电动工具的安全装置的改良。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提供了一种电动工具,其包括马达、最终输出轴、工具主体、检测装置和制动装置。马达具有马达主体部和马达轴。马达主体部包括定子和转子。马达轴从转子延伸设置,能够绕第一旋转轴线旋转。最终输出轴构成为通过从马达轴传递来的转矩而被驱动绕第二旋转轴线旋转。工具主体收容马达和最终输出轴。检测装置构成为检测最终输出轴的锁定状态。制动装置是机械式的制动装置。制动装置构成为,响应于检测到锁定状态,直接作用于马达轴而对马达轴进行制动。
本方式的电动工具在最终输出轴由于某种原因而陷入锁定状态的情况下,通过作为安全装置的制动装置对马达轴进行制动,能够抑制工具主体绕第二轴线过度旋转。另外,制动装置构成为直接作用于马达轴。因此,与直接作用于最终输出轴的情况相比,能够以较小的力对马达轴进行制动,抑制工具主体的过度旋转。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锤钻的剖视图。
图2是锤钻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3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3的IV-IV剖视图。
图5是图4的V-V剖视图,表示制动装置不工作的初始状态。
图6是与图5对应的剖视图,表示制动装置工作后的制动状态。
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锤钻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8是锤钻的局部剖视图。
图9是图8的IX-IX剖视图,表示制动装置不工作的初始状态。
图10是与图9对应的剖视图,表示制动装置工作后的制动状态。
附图标记说明
1A、1B:锤钻;10:工具主体;11:后侧收容部;113:弹簧支承部;13:前侧收容部;131:筒部;15:分隔壁;151:引导销;153:凹部;155:限位件;157:引导孔;16:引导部件;161:引导孔;17:手柄;171:扳机;172:开关;179:电源线2:马达;20:马达主体部;21:定子;23:转子;25:马达轴;251:轴承;252:轴承;27:风扇;3:主轴;32:工具保持件;33:气缸;4:驱动机构;41:冲击机构;413:活塞;415:撞栓;46:旋转传递机构;461:驱动齿轮;463:从动齿轮;5:控制器;51:控制电路;53:加速度传感器;6:制动装置;61:制动盘(brake rotor);611:套筒;615:盘部;617:前表面;63:制动部件;631:支承板;633:前表面;634:凸部;635:引导孔;636:摩擦件;637:后表面;65:施力部件;67:按压部件;671:支点突起;673:按压突起;675:卡合孔;68:连接部件;681:头部;7:制动装置;71:第一制动盘;711:套筒;712:保持环;715:盘部;717:后表面;72:第二制动盘;722:前表面;725:突起;75:施力部件;77:限位件;771:凸缘部;78:连接部件;781:第一部分;782:第二部分;783:支承孔;79:施力部件8:螺线管;83:柱塞;91:顶端工具;A1:旋转轴线;A2:驱动轴线;A3:移动轴线;A4:移动轴线;P: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电动工具还可以具有传递机构,该传递机构构成为将马达轴的转矩传递给最终输出轴。制动装置也可以在动力传递路径中被配置在马达与传递机构之间。根据该结构,能够将制动装置配置在比较靠近马达的位置,从而高效地对马达轴进行制动。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电动工具还可以具有风扇,该风扇构成为在第一旋转轴线的延伸方向上被配置在马达主体部与制动装置之间,与马达轴一体地旋转。风扇可以构成为生成用于冷却马达主体部和制动装置的空气流。根据该结构,能够高效地冷却马达主体部和制动装置这两者。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电动工具还可以具有螺线管,该螺线管以可动作的方式被连接于制动装置。螺线管可以构成为响应于检测到锁定状态而起动,并使制动装置工作。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比较廉价的电气零部件即螺线管迅速地使制动装置工作。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制动装置可以包括第一旋转部件,该第一旋转部件以能够与马达轴一体旋转的方式被固定于所述马达轴。根据该结构,能够实现通过直接作用于马达轴来对马达轴进行制动的合理的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制动装置可以包括制动部件、至少一个第一施力部件和按压部件。制动部件也可以构成为,通过与第一旋转部件的摩擦接合来对马达轴进行制动。至少一个第一施力部件也可以构成为,对制动部件向远离第一旋转部件的方向施力。按压部件也可以构成为,响应于检测到锁定状态,克服至少一个第一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而将制动部件向第一旋转部件按压。根据该结构,能够实现通过使按压部件移动而能够对马达轴进行制动的合理的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制动部件可以具有能够与第一旋转部件的第一表面摩擦接合的第二表面。按压部件也可以构成为,以支点为中心转动,使制动部件在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大致平行的状态下相对于第一旋转部件呈直线状地移动。根据该结构,通过使按压部件转动,能够使制动部件呈直线状地移动,从而使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在比较宽的范围内有效地接触。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制动装置可以包括第二旋转部件、至少一个第二施力部件和限位件。第二旋转部件也可以构成为,在与第一旋转部件摩擦接合的状态下,能够响应于马达轴和第一旋转部件的旋转而绕第一旋转轴线旋转。至少一个第二施力部件也可以构成为,对第二旋转部件向第一旋转部件施力,使其与第一旋转部件摩擦接合。限位件也可以构成为,被配置在始终不能与第二旋转部件干涉的第一位置,并响应于检测到锁定状态而移动到能够与第二旋转部件干涉的第二位置,由此使第二旋转部件的旋转停止。根据该结构,能够实现通过使限位件移动而能够对马达轴进行制动的合理的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第二施力部件可以为至少一个碟形弹簧。根据该结构,能够实现节省空间且能够发挥高载荷的至少一个第二施力部件。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旋转部件可以具有在绕第一旋转轴线的周向上等间隔配置的多个干涉部。限位件也可以构成为通过与多个干涉部中的任一个抵接来使第二旋转部件的旋转停止。根据该结构,能够实现抑制旋转时的不平衡且能够通过限位件迅速停止的第二旋转部件。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马达可以为有刷马达。根据该结构,即使在对有刷马达的通电停止后转子和马达轴由于惯性而继续旋转,也能够通过制动装置对马达轴进行制动,从而使旋转停止。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有代表性且非限定性的若干实施方式进行具体说明。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作为构成为驱动最终输出轴旋转的电动工具,例示出了锤钻。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6,对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锤钻1A进行说明。锤钻1A是能够执行以下动作的电动工具,即绕规定的驱动轴线A2驱动顶端工具91旋转的动作(以下称为旋转动作)和沿着驱动轴线A2呈直线状地驱动顶端工具91的动作(以下称为冲击动作)。锤钻1A是所谓的旋转工具的一例,也是冲击工具的一例。
首先,参照图1对锤钻1A的概略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锤钻1A的外部轮廓主要由工具主体10、和连接于工具主体10的手柄17形成。
工具主体10为也被称为外壳的中空体,用于收容主轴3、马达2和驱动机构4等。主轴3为长形的圆筒状部件。主轴3的轴向上的一端部构成为工具保持件32。工具保持件32构成为将顶端工具91以同轴状且可拆卸的方式进行保持。主轴3的长轴规定顶端工具91的驱动轴线A2。工具主体10沿着驱动轴线A2延伸。工具保持件32被配置在驱动轴线A2的延伸方向(以下也简称为驱动轴方向)上的工具主体10的一端部内。
手柄17是由使用者把持的长条状的中空体。手柄17的轴向上的一端部与驱动轴方向上的工具主体10的另一端部(与配置有工具保持件32的一端部相反一侧的端部)连接。手柄17以从工具主体10的另一端部突出的方式沿与驱动轴线A2交叉的方向(详细而言,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从手柄17的突出端延伸出能够与外部的交流电源连接的电源线179。手柄17具有由使用者按压操作(扣动操作)的扳机171。当按压操作扳机171时,马达2被通电,驱动机构4被驱动,从而进行冲击动作和/或旋转动作。
下面,对锤钻1A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方便,将驱动轴线A2的延伸方向(工具主体10的长轴方向)规定为锤钻1A的前后方向。在前后方向中,将配置有工具保持件32的一侧规定为锤钻1A的前侧,将相反一侧(连接有手柄17的一侧)规定为后侧。另外,将与驱动轴线A2正交且与手柄17的长轴方向大致对应的方向规定为锤钻1A的上下方向。在上下方向上,将手柄17与工具主体10连接的一侧规定为上侧,将手柄17的突出端侧规定为下侧。另外,将与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规定为左右方向。
首先,对工具主体10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工具主体10具有圆筒状的前端部。将该圆筒状的部分称为筒部131。工具主体10中除筒部131以外的部分形成为大致矩形箱状。工具主体10的内部空间被分隔壁15划分为两个空间,该分隔壁15以与驱动轴线A2交叉的方式被配置在工具主体10的内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分隔壁15嵌入工具主体10的内周,被工具主体10以固定状(相对于工具主体10不能实质上移动)保持。但是,分隔壁15也可以与工具主体10一体地(作为工具主体10的一部分)形成。
在分隔壁15的后侧的空间主要收容有马达2。在分隔壁15的前侧的空间主要收容有主轴3和驱动机构4。下面,将工具主体10中的与分隔壁15的后侧的空间(即,收容马达2的收容空间)对应的部分称为后侧收容部11。另外,将工具主体10中的与分隔壁15的前侧的空间(即,收容主轴3和驱动机构4的收容空间)对应的部分(包括筒部131)称为前侧收容部13。由于主轴3和驱动机构4基本上需要润滑,因此在前侧收容部13内装入有润滑剂(例如润滑脂)。分隔壁15将后侧收容部11的内部空间(收容马达2的收容空间)与润滑剂实质上隔离。另外,分隔壁15还作为各种轴的轴承的支承体发挥作用,详细情况在后面进行叙述。
下面,对工具主体10内的结构(结构要素)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在后侧收容部11内,除了马达2之外还配置有风扇27、制动装置6和螺线管8。另外,如上所述,在前侧收容部13内收容有主轴3和驱动机构4。下面,依次对这些结构要素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2为带电刷的马达,通过从外部的交流电源供给的电功率进行驱动。如图1所示,马达2具有马达主体部20和马达轴25。马达主体部20包括被固定在工具主体10上的定子21和被配置在定子21的径向内侧的转子23。马达轴25构成为从转子23延伸设置,与转子23一体地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轴25的旋转轴线A1在驱动轴线A2的正下方与驱动轴线A2平行地延伸。包含驱动轴线A2和旋转轴线A1的假想平面P穿过锤钻1A的左右方向的实质中心,沿上下方向延伸。
马达轴25由两个轴承251、252以能够绕旋转轴线A1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工具主体10。前侧的轴承251由分隔壁15支承。后侧的轴承252被支承于工具主体10的后端部(详细而言,在后侧收容部11内收容马达主体部20的马达外壳)。马达轴25的前端部贯穿分隔壁15并向前侧收容部13内突出。在突出到该前侧收容部13内的部分固定有驱动齿轮461。
风扇27被固定在马达轴25中的马达主体部20与前侧的轴承251(分隔壁15)之间的部分。更详细而言,风扇27在马达主体部20的前方与马达主体部20相邻配置。风扇27通过与马达轴25一体旋转,生成用于冷却马达2的空气流。
制动装置6在动力传递路径中被配置在马达2与驱动机构4之间。更详细而言,制动装置6在马达轴25的延伸方向(即前后方向)上被配置在马达主体部20与轴承251之间。更详细而言,制动装置6被配置在风扇27与轴承251(分隔壁15)之间(即,隔着风扇27与马达主体部20相反的一侧)。虽然省略了详细的图示,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工具主体10(后侧收容部11)的后部设置有进气口,在制动装置6的周围设置有排气口。因此,随着风扇27的旋转而从进气口流入工具主体10内的空气在后侧收容部11内一边向前方流动一边冷却马达2及制动装置6,并从排气口流出。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实现高效冷却马达2及制动装置6的配置。
制动装置6构成为,在主轴3由于某种原因而陷入不能旋转的状态(锁定状态)的情况下,通过螺线管8工作来对马达轴25进行制动。螺线管8在后侧收容部11内被配置在马达2的上方。关于制动装置6和螺线管8在后面进行详细叙述。
主轴3为锤钻1A的最终输出轴。如图1所示,主轴3被配置在前侧收容部13内,以能够绕驱动轴线A2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工具主体10。主轴3的前半部分构成工具保持件32。顶端工具91以其长轴与驱动轴线A2一致的方式插入工具保持件32的前端部。顶端工具91被工具保持件32保持为如下状态:允许顶端工具91相对于工具保持件32沿轴向移动,并限制顶端工具91绕轴线旋转。主轴3的后半部分构成将后述的活塞413可滑动地进行保持的气缸33。
驱动机构4构成为可动作地连接于马达2(马达轴25),通过马达2的动力驱动顶端工具91。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4包括构成为执行冲击动作的冲击机构41和构成为执行旋转动作的旋转传递机构46。冲击机构41构成为,通过将马达轴25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并传递给冲击结构要素,从而沿着驱动轴线A2呈直线状地驱动顶端工具91。旋转传递机构46构成为,通过将马达轴25的转矩传递给主轴3,从而驱动顶端工具91绕驱动轴线A2旋转。
虽然省略了详细的图示和说明,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冲击机构41中,响应于马达轴25的旋转而沿前后方向摆动的摆动部件使活塞413在气缸33内沿驱动轴线A2往复运动。撞栓415响应于活塞413的往复运动而冲击顶端工具91,从而呈直线状地驱动顶端工具91。旋转传递机构46包括马达轴25的驱动齿轮461、被固定在气缸33的外周的从动齿轮463、以及可动作地连接于上述齿轮的多个齿轮。旋转传递机构46响应于马达轴25的旋转而使主轴3(工具保持件32)旋转。此外,冲击机构41和旋转传递机构46也可以分别采用与上述例子不同的任意的公知的结构。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锤钻1A具有仅进行冲击动作的冲击模式(hammeringonly)、仅进行旋转动作的旋转模式(rotation only)以及同时进行冲击动作和旋转动作的旋转冲击模式(hammering with rotation)这三种动作模式。虽然省略了详细的图示及说明,但驱动机构4响应于使用者通过操作部件选择的动作模式进行动作。
下面,对手柄17内的结构(结构要素)进行说明。
在手柄17的上端部配置有扳机171。在手柄17的内部,与扳机171的后侧相邻地配置有开关172。开关172构成为平时始终保持断开,并响应于扳机171的按压操作而接通。
另外,在手柄17内的开关172的下方配置有控制器(控制单元)5。虽然省略了详细的图示,但控制器5包括搭载在电路基板上的控制电路51、加速度传感器53等。加速度传感器53构成为将表示检测出的加速度的信号输出给控制电路51。
控制器5经由未图示的电线与开关172、螺线管8等电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开关172为接通状态时,控制器5的控制电路51驱动马达2。另外,控制电路51构成为,根据加速度传感器53的检测结果来起动螺线管8,使制动装置6工作,详细情况在后面进行叙述。
下面,对制动装置6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图5所示,制动装置6具有制动盘(brake rotor)61、制动部件63、施力部件65和按压部件67。
制动盘61在风扇27与轴承251之间被固定在马达轴25上,与马达轴25一体地绕旋转轴线A1旋转。制动盘61包括被固定于马达轴25的套筒611、和从套筒611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圆盘状的盘部615。盘部615的圆环状的外周部的前表面617被配置为与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直线大致正交。制动盘61由金属(例如铁)形成。
制动部件63被配置在制动盘61的前侧(制动盘61与轴承251之间)。制动部件63被配置为能够相对于马达轴25和制动盘61沿前后方向呈直线状地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制动部件63整体为在中央部具有开口的环状部件,且被配置在马达轴25的周围。制动部件63构成为通过与制动盘61摩擦接合而对马达轴25进行制动,该制动部件63包括支承板631和摩擦件636。
支承板631包括圆环状的中央部和从中央部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多个凸部634。凸部634在绕旋转轴线A1的周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在凸部634中的三个(详细而言,下侧、左上侧和右上侧的凸部634)上分别设置有引导孔635。另一方面,在分隔壁15上,与引导孔635分别对应地固定有三个引导销151,并向后方突出。由于分隔壁15相对于工具主体10不能实质上移动,因此也可以说引导销151被固定在工具主体10上。引导销151分别可滑动地贯插于引导孔635,稳定地引导制动部件63相对于马达轴25及制动盘61沿前后方向的移动。此外,支承板631由金属(例如铁)形成。
摩擦件636形成为圆环状。摩擦件636具有与制动盘61的外周部大致匹配的大小和形状,被固定在支承板631的中央部的后表面。制动部件63的摩擦件636的后表面637与制动盘61的前表面617实质上平行地配置,并与前表面617相对。后表面637是能够与制动盘61的前表面617摩擦接合的摩擦面。此外,制动部件63也可以形成为由金属(例如铁)形成的单一部件,其后表面能够与制动盘61的前表面617摩擦接合。
施力部件65构成为对制动部件63向远离制动盘61的方向(即,前方)施力。在本实施方式中,四个施力部件65在绕旋转轴线A1的周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更详细而言,四个施力部件65在上述平面P(参照图4)的左侧和右侧实质上对称地各配置有两个。另外,施力部件65在旋转轴线A1的上侧和下侧各配置有两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施力部件65采用压缩螺旋弹簧。施力部件65在前后方向上以压缩状态被配置在工具主体10(后侧收容部11的弹簧支承部113)与制动部件63(凸部634)之间,始终将制动部件63相对于工具主体10向前方施力。
按压部件67构成为,可动作地与后述的螺线管8连接,并通过响应于螺线管8的起动而移动(详细而言,转动),从而克服施力部件65的作用力而将制动部件63向制动盘61按压。在本实施方式中,按压部件67整体大致为本垒形(home base shape,五边形)的框状部件,具有相对于平面P大致对称的形状。另外,按压部件67由金属形成。
按压部件67具有两个支点突起671、两个按压突起673和卡合孔675。
各支点突起671为向前方突出的突起。以与左右方向正交的截面剖切支点突起671时的截面形状为大致半圆状。两个支点突起671在按压部件67的下端部沿左右方向分离配置。此外,支点突起671相对于平面P实质上对称地配置。
各按压突起673为向后方突出的突起。按压突起673在两个按压部件67的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央部(详细而言,从侧方观察时与旋转轴线A1重叠的位置)沿左右方向分离配置。此外,按压突起673相对于平面P实质上对称地配置。
卡合孔675是沿前后方向贯穿按压部件67的上端部的孔。在卡合孔675中贯插有长形的连接部件68,并沿前后方向延伸。连接部件68是杆状的部件,在连接部件68的前端部固定有直径比卡合孔675大的圆盘状的头部681。连接部件68在头部681被配置于按压部件67的前侧的状态下贯插于卡合孔675。连接部件68的后端部与后述的螺线管8的柱塞83连接。
按压部件67在前后方向上以可沿前后方向转动的方式被配置在制动部件63与分隔壁15之间。更详细而言,如图5所示,在分隔壁15的下端部,在左右方向上分离地形成有两个凹部153。各凹部153形成为与支点突起671匹配的半圆状的截面。支点突起671与凹部153卡合。通过这样的结构,按压部件67能够以两个支点突起671为支点(绕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轴线)相对于工具主体10进而相对于制动部件63沿前后方向转动。两个按压突起673分别在前后方向上被配置在与制动部件63(详细而言,支承板631的左中央部和右中央部)相向的位置。
如上所述,由于施力部件65始终对制动部件63向前方施力,因此按压部件67也经由制动部件63被向前方施力。因此,如图5所示,按压部件67始终被保持在其上端部(卡合孔675的下方的部分)从后方与设置在分隔壁15上的限位件155抵接的位置(以下也称为初始位置)。
另外,制动部件63被保持在支承板631的中央部的前表面633从后方与按压部件67的按压突起673抵接的位置。此外,按压突起673相对于平面P对称地在制动部件63的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央部与制动部件63抵接。此时,制动部件63的摩擦件636的后表面(摩擦面)637向前方远离制动盘61的外周部的前表面617。下面,还将按压部件67位于初始位置时(后表面637与前表面617分离时)的制动部件63的位置(图5所示的位置)称为分离位置。
下面,对螺线管8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5所示,螺线管8在工具主体10内被配置在马达主体部20的径向外侧。更详细而言,螺线管8在后侧收容部11内被配置在马达主体部20的正上方。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马达轴25的旋转轴线A1位于比驱动轴线A2靠下方的位置,因此在后侧收容部11内,在马达主体部20的正上方形成有空间。因此,该空间作为螺线管8的配置空间被合理有效利用。
螺线管8是公知的电气零部件,其构成为,利用通过使电流流过线圈而产生的磁场,将电能转换为直线运动的机械能。螺线管也可以被称为螺线管致动器(solenoidactuator)、线性螺线管(linear solenoid)等。
省略了详细的图示,螺线管8包含:线圈,其被收容在框架内;和柱塞83,其能够响应于对线圈的通电而呈直线状地移动。螺线管8以柱塞83的移动轴线A3与旋转轴线A1实质上平行(即沿前后方向)地延伸的方式配置。通过这样的配置,能够最高效地利用上述马达主体部20的正上方的空间。柱塞83的前端部从框架向前方突出,与连接部件68的后端部连接。即,柱塞83和按压部件67经由连接部件68可动作地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螺线管8是所谓的拉式螺线管,柱塞83始终被配置在最前方位置(图5所示的位置)。当电流流过线圈时,如图6所示,柱塞83沿着移动轴线A3向后方呈直线状地移动,连接部件68也与柱塞83一体地向后方呈直线状地移动。
伴随着向后方的移动,柱塞83经由连接部件68的前端部的头部681,将按压部件67的上端部向后方拉伸。据此,按压部件67克服施力部件65的作用力,以支点突起671为支点,从初始位置向后方(从左侧观察为顺时针方向)转动。按压部件67在按压突起673与制动部件63抵接的状态下转动,从而使制动部件63向后方移动,将制动部件63按压于制动盘61。下面,还将此时的按压部件67的位置(图6所示的位置)称为按压位置。
在按压部件67转动的期间,制动部件63被引导销151引导,在摩擦件636的后表面637与制动盘61的前表面617实质上平行的状态下,向后方呈直线状地移动。此外,通过上述施力部件65及按压突起673的配置,按压部件67能够响应于转动,克服施力部件65的作用力而平衡良好地按压制动部件63使其移动。
制动部件63被按压在制动盘61上,制动部件63的后表面637与制动盘61的前表面617抵接、摩擦接合,响应于此,制动部件63经由制动盘61对马达轴25进行制动。此外,摩擦接合是指通过摩擦力进行的接合,也包括以滑动状态接合的状态的概念。下面,还将制动部件63的后表面637与制动盘61的前表面617进行摩擦接合的制动部件63的位置(图6所示的位置)称为接触位置。
下面,对锤钻1A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当扳机171被按压,开关172接通时,控制器5的控制电路51对马达2通电,开始马达2的驱动。驱动机构4响应于所选择的动作模式进行动作。
控制电路51在驱动马达2的期间,根据由加速度传感器53检测出的加速度(来自加速度传感器53的信号)来判断是否发生了锁定状态。由加速度传感器53检测出的加速度是表示工具主体10绕驱动轴线A2的旋转状态,进而是表示主轴3的锁定状态的物理量(指标)。此外,关于是否发生了锁定状态的判断方法,可以使用任何方法。例如,可以采用在检测出的加速度,或者基于加速度计算出的值(例如,角加速度)超过规定阈值的情况下,判断为发生了锁定状态的方法。
当判断为发生了锁定状态时(即,检测到锁定状态的发生时),控制电路51停止对马达2的通电,即停止马达2的驱动。另外,控制电路51通过在与停止向马达2通电实质上相同的时刻(或者,即将停止通电之前或刚刚停止通电之后)起动螺线管8,使制动装置6工作。如上所述,柱塞83和连接部件68被拉向后方,通过按压部件67使制动部件63从分离位置向接触位置移动(参照图6)。
即使停止向马达2通电,马达2的转子23和马达轴25也会由于惯性而要继续旋转。与此相对,被配置在接触位置的制动部件63通过与制动盘61摩擦接合来对马达2的马达轴25进行制动。制动盘61在相对于制动部件63滑动的同时与马达轴25一起减速旋转后,停止旋转。通过停止马达轴25的旋转,驱动机构4的工作也停止。此外,由于本实施方式的马达2为有刷马达,因此与无刷DC马达相比难以进行电气制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采用机械式的制动装置6,采用在停止向马达2通电后使马达轴25迅速停止的结构。
之后,当解除扳机171的按压而开关172断开时,控制电路51停止向螺线管8通电。或者,控制电路51也可以从柱塞83的起动起经过规定时间后停止通电。据此,柱塞83向最前方位置复位。响应于柱塞83向最前方位置的复位,通过施力部件65的作用力,制动部件63从接触位置向分离位置复位,按压部件67从按压位置向初始位置复位(参照图5)。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作为锤钻1A的最终输出轴的主轴3由于某种原因而陷入锁定状态的情况下,作为安全装置的制动装置6直接作用于马达轴25而进行制动。据此,能够抑制工具主体10由于反作用转矩而绕驱动轴线A2过度旋转。另外,制动装置6构成为直接作用于马达轴25。因此,与直接作用在作为最终输出轴的主轴3上的情况相比,能够以较小的力对马达轴25进行制动来抑制工具主体10的过度旋转。
另外,制动装置6在动力传递路径中被配置在马达2与驱动机构4(旋转传递机构46)之间,因此能够在比较接近马达2的位置高效地对马达轴25进行制动。另外,与直接作用于主轴3的情况相比,能够将制动装置6配置在不易受到润滑剂的影响的位置。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制动装置6被配置在相对于配置有润滑剂的前侧收容部13由分隔壁15划分出的后侧收容部11内。因此,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将制动装置6与润滑剂隔离。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制动装置6(按压部件67)可动作地连接的螺线管8使制动装置6工作。更详细而言,控制器5的控制电路51响应于检测到锁定状态而起动螺线管8,使制动装置6工作。螺线管8为比较廉价的电气零部件。因此,能够以较低成本实现响应于检测到锁定状态而使制动装置6迅速工作的结构。另外,由于作为电气零部件的螺线管8也被配置在后侧收容部11内,因此能够保护螺线管8免受润滑剂的影响,并且能够容易地连接螺线管8和制动装置6(按压部件67)。另外,能够将制动装置6和螺线管8的整体配置在较小的空间内。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制动盘61和制动部件63通过彼此摩擦接合来对马达轴25进行制动。制动部件63平时始终被施力部件65施力而被配置在分离位置,但响应于检测到锁定状态,通过按压部件67而被移动到接触位置,并被按压在制动盘61上进行摩擦接合。在本实施方式中,仅通过响应于螺线管8起动而使按压部件67移动,就能够实现能制动马达轴25的合理的结构。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按压部件67以支点突起671为中心转动,由此使制动部件63呈直线状地移动,能够使制动部件63的后表面637与制动盘61的前表面617在比较宽的范围内有效地接触。
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特征)和本发明的结构(特征)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所示。然而,实施方式的结构(特征)仅仅是一例,并且不限定本发明或本发明的结构(特征)。
锤钻1A是“电动工具”的一例。马达2、马达主体部20、定子21、转子23、马达轴25分别是“马达”、“马达主体部”、“定子”、“转子”、“马达轴”的一例。旋转轴线A1是“第一旋转轴线”的一例。主轴3(工具保持件32)是“最终输出轴”的一例。驱动轴线A2是“第二旋转轴线”的一例。工具主体10是“工具主体”的一例。控制器5(控制电路51)是“检测装置”的一例。制动装置6是“制动装置”的一例。
驱动机构4(旋转传递机构46)是“传递机构”的一例。风扇27是“风扇”的一例。螺线管8是“螺线管”的一例。制动盘61是“第一旋转部件”的一例。制动部件63、施力部件65、按压部件67分别是“制动部件”、“第一施力部件”、“按压部件”的一例。制动盘61的前表面617是“第一旋转部件的第一表面”的一例。制动部件63的后表面637是“制动部件的第二表面”的一例。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7~图10,对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锤钻1B进行说明。锤钻1B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锤钻1A的制动装置6不同的制动装置7。另外,制动装置7和螺线管8的连结方式也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另一方面,除了这些结构以外,锤钻1B具有与锤钻1A实质上相同的结构。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对实质上相同的结构标注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适当省略或简化图示及说明,主要对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特征进行说明。
如图7~图9所示,锤钻1B的制动装置7在马达轴25的延伸方向(即前后方向)上被配置在风扇27与轴承251(分隔壁15)之间(即,隔着风扇27与马达主体部20相反的一侧)。螺线管8在后侧收容部11内被配置在马达2的正上方。
制动装置7具有第一制动盘71、第二制动盘72、施力部件75和限位件77。
第一制动盘71在风扇27与轴承251之间被固定在马达轴25上,与马达轴25一体地绕旋转轴线A1旋转。第一制动盘71包含被固定在马达轴25上的套筒711、和从套筒711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圆盘状的盘部715。第一制动盘71由金属(例如,铁)形成。
第二制动盘72整体形成为圆环状。第二制动盘72的外径比第一制动盘71的盘部715的外径大。在第二制动盘72的前表面侧形成有与盘部715大致匹配的凹部。第二制动盘72被配置在第一制动盘71的后侧,并从后侧嵌入盘部715的外周部。第二制动盘72由金属(例如,铁)形成。另外,在第二制动盘72上设置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两个突起725。两个突起725具有相同的形状,隔着旋转轴线A1被配置在对角上。
施力部件75构成为,将第二制动盘72向第一制动盘71施力,并按压在第一制动盘71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施力部件75采用能够节省空间且发挥高载荷的碟形弹簧。施力部件75在前后方向上以压缩状态被配置在第二制动盘72与保持环712之间。保持环712在第二制动盘72的后侧被固定于第一制动盘71的套筒711。第一制动盘71的盘部715的外周部的后表面717与第二制动盘72的前表面722(凹部的底面)始终通过施力部件75的作用力进行摩擦接合。因此,第二制动盘72也响应于马达轴25和第一制动盘71的旋转而进行旋转。此外,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也可以在第一制动盘71和第二制动盘72的一方固定摩擦件。
限位件77构成为,可动作地连接于螺线管8,响应于螺线管8的起动而进行移动(详细而言,直线移动),从而与第二制动盘72干涉(抵接),使第二制动盘72的旋转停止。在本实施方式中,限位件77是圆柱状的销,且配置为其移动轴线A4与旋转轴线A1平行(即,沿前后方向)地延伸。
限位件77的前部在形成于分隔壁15上的引导孔157内以可沿前后方向滑动的方式配置。另外,在分隔壁15的后表面固定有具有引导孔161的引导部件16。引导孔161形成在引导部件16中的、在引导孔157的后方与引导孔157相向的部分。限位件77能够在引导孔161内沿前后方向滑动。引导孔157和引导孔161稳定地引导限位件77沿前后方向的移动。此外,限位件77的移动轴线A4与第二制动盘72旋转时的突起725的移动路径(突起725通过的区域)交叉。
下面,对制动装置7(限位件77)和螺线管8的连接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限位件77和螺线管8的柱塞83经由连接部件78可动作地连接。连接部件78是从侧方观察弯曲成L字状的板状部件,且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781、和从第一部分781的前端向下方延伸的第二部分782。第一部分781的后端部与柱塞83的前端部连接。在第二部分782上形成有支承孔783。限位件77在可沿前后方向滑动地贯插于支承孔783的状态下被连接部件78支承。
在限位件77的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始终被配置在引导孔157的外部的部分)设置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缘部771。限位件77以凸缘部771与第二部分782的后表面相向的方式贯插于支承孔783。在前后方向上,在引导部件16与凸缘部771之间配置有施力部件79。施力部件79是压缩螺旋弹簧。施力部件79以前端与凸缘部771抵接、后端与引导部件16抵接而被压缩的状态外装在限位件77上。因此,限位件77始终被施力部件79向远离引导部件16的方向(前方)施力,凸缘部771被保持在与第二部分782的后表面抵接的位置。
在未向螺线管8供给电流的初始状态下,柱塞83及连接部件78在各自的可移动范围内位于最前方位置。因此,限位件77也在其可移动范围内位于最前方位置。此时,限位件77的后端位于比第二制动盘72靠前方的位置。因此,限位件77不位于第二制动盘72的突起725的移动路径上。即,即使第二制动盘72旋转,限位件77也不会与突起725物理干涉。因此,下面还将限位件77的最前方位置(图8所示的位置)称为非干涉位置。
当电流流过线圈时,柱塞83沿着移动轴线A3向后方呈直线状地移动。连接部件78与柱塞83一体地向后方呈直线状地移动,使限位件77克服施力部件79的作用力而沿移动轴线A4向后方呈直线状地移动。如图10所示,响应于螺线管8的起动,当限位件77在其可移动范围内移动到最后方位置时,限位件77的后端位于比第二制动盘72的后端靠后方的位置。限位件77被配置在突起725的移动路径上,当第二制动盘72进行旋转时,限位件77与突起725物理干涉(抵接)。因此,下面,也将限位件77的最后方位置(图10所示的位置)称为干涉位置。限位件77在干涉位置与第二制动盘72的突起725抵接,由此使第二制动盘72的旋转停止,经由第一制动盘71对马达轴25进行制动。
下面,对锤钻1B的动作进行说明。
当按压扳机171而接通开关172时,控制器5的控制电路51对马达2通电,开始马达2的驱动。驱动机构4响应于所选择的动作模式进行工作。
控制电路51在驱动马达2的期间,根据由加速度传感器53检测出的加速度(来自加速度传感器53的信号),来判断是否发生了锁定状态。控制电路51在判断为发生了锁定状态时(即,当检测到发生锁定状态时),停止对马达2的通电,即停止马达2的驱动。另外,控制电路51通过在与停止向马达2通电实质上相同的时刻(或者,即将停止通电之前或刚刚停止通电之后)起动螺线管8,从而使制动装置7工作。如上所述,柱塞83和连接部件78被向后方拉入,限位件77从非干涉位置向干涉位置移动(参照图10)。
即使停止向马达2通电,马达2的转子23和马达轴25也会由于惯性而要继续旋转。与此相对,被配置在干涉位置的限位件77与第二制动盘72抵接而使第二制动盘72的旋转立即停止。当第二制动盘72停止旋转时,第一制动盘71在相对于第二制动盘72滑动的同时与马达轴25一起减速旋转后,停止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限位件77与第二制动盘72(突起725)的抵接(碰撞)而产生冲击。与此相对,通过在第二制动盘72和与马达轴25一体化的第一制动盘71之间产生滑动,能够缓冲该冲击。由于马达轴25的旋转停止,驱动机构4的动作也停止。
然后,当控制电路51停止向螺线管8通电时,柱塞83向最前方位置复位。响应于柱塞83向最前位置复位,连接部件78也向最前方位置复位,并且通过施力部件79的作用力,限位件77从干涉位置复位到非干涉位置(参见图8)。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在主轴3由于某种原因而陷入锁定状态的情况下,响应于螺线管8的起动,作为安全装置的制动装置7直接作用于马达轴25而对其进行制动。据此,能够抑制工具主体10由于反作用转矩而绕驱动轴线A2过度旋转。另外,由于制动装置7构成为直接作用于马达轴25,因此与直接作用于主轴3的情况相比,以较小的力对马达轴25进行制动,从而能够抑制工具主体10的过度旋转。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制动装置7和螺线管8被配置在后侧收容部11内,因此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能够实现保护制动装置7和螺线管8免受润滑剂的影响,并使螺线管8和制动装置7(限位件77)易于连接。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制动盘71与第二制动盘72始终通过施力部件75的作用力相互按压并摩擦接合,且一体地旋转,据此来传递转矩。并且,限位件77响应于检测到锁定状态,从非干涉位置向干涉位置移动,使第二制动盘72的旋转停止,由此经由第一制动盘71对马达轴25进行制动。在本实施方式中,仅通过响应于螺线管8起动而使限位件77移动,就可以实现能够对马达轴25进行制动的合理的结构。另外,在第二制动盘72上,在对角上(即在周向上等间隔地)配置有能够与位于干涉位置的限位件77干涉的两个突起725。据此,能够抑制旋转时的不平衡,并且能够实现通过限位件77迅速停止的第二制动盘72。
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特征)和本发明的结构(特征)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所示。然而,实施方式的结构(特征)仅仅是一例,并且不限定本发明或本发明的结构(特征)。此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的结构,省略记载。
锤钻1B是“电动工具”的一例。制动装置7是“制动装置”的一例。第一制动盘71是“第一旋转部件”的一例。第二制动盘72、施力部件75、限位件77分别是“第二旋转部件”、“第二施力部件”、“限位件”的一例。施力部件75是“碟形弹簧”的一例。突起725是“干涉部”的一例。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只是例示,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动工具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所例示的锤钻1A、1B。例如,可以增加下述例示的非限定性变更。另外,这些变更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与锤钻1A、1B的结构(特征)的至少一部分、技术方案中记载的结构(特征)的至少一个组合而采用。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具有构成为被旋转驱动的最终输出轴的电动工具的具体例,列举了能够进行旋转动作和冲击动作的锤钻1A、1B。然而,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动工具可以实现为仅能够进行旋转动作的电钻或者能够紧固螺母、螺栓的紧固工具。另外,例如也可以应用于具有冲击模式和旋转冲击模式这两种动作模式的锤钻。
锤钻1A、1B也可以构成为不通过外部的交流电源而是通过从充电式电池供给的电功率进行动作。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可以在手柄17的下端部设置能够拆装电池的电池安装部来代替电源线179。
马达2也可以配置为马达轴25的旋转轴线A1与驱动轴线A2交叉。响应于马达2的配置的变更,工具主体10的结构也能够变更。例如,工具主体10也可以形成为L字状。另外,工具主体10的内部空间不需要由分隔壁15划分,也可以在其他位置划分。此外,在工具主体10内,制动装置6、7优选被配置在未配置润滑剂的空间内。
风扇27的结构和配置、工具主体10内的空气的流路(进气口)和排气口的配置也可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例子不同。例如,风扇27也可以被配置在马达主体部20的后方。另外,例如,作为风扇27,也可以采用能够从轴向的两个方向(前方和后方)吸入空气的风扇。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控制器5的控制电路51根据由加速度传感器53检测出的加速度来检测锁定状态的发生的例子。但是,锤钻1A、1B也可以具有能够检测工具主体10绕驱动轴线A2旋转的旋转状态的其他种类的检测器(例如速度传感器、角速度传感器或角加速度传感器)来代替加速度传感器53。或者,也可以为,锤钻1A、1B具有检测器,该检测器检测与工具主体10的旋转状态不同的物理量(例如作用于顶端工具91的负载),控制电路51根据检测出的物理量来检测锁定状态的发生。另外,加速度传感器53或其他检测器也可以与控制器5(控制电路51)分开设置。控制电路51和加速度传感器53也可以不配置在手柄17内,而配置在工具主体10内。
制动装置6、7的结构(例如,结构要素以及各结构要素的形状、数量、配置)可以适当变更。下面,列举能够在制动装置6、7中采用的变形例。
在制动装置6的制动部件63上,也可以安装能够与制动盘61的前表面617摩擦接合的多个摩擦件。另外,制动部件63例如也可以构成为沿制动盘61的径向移动。另外,制动盘61和制动部件63也可以构成为,不是与旋转轴线A1正交的面彼此之间摩擦接合,而是圆锥面彼此之间摩擦接合。制动部件63的引导结构也可以由与引导销151不同的部件(例如工具主体10的内壁部)构成。引导销151的数量也可以是4以外的数量。
按压部件67的支点突起671和/或按压突起673的数量、配置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例子。此外,按压部件67可以不具有支点突起671和/或按压突起673,只要按压部件67能够将制动部件63按压于制动盘61即可。例如,按压部件67也可以可转动地被支承在工具主体10(后侧收容部11)上的支承轴支承。按压部件67也可以构成为呈直线状地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将制动部件63按压于制动盘61。或者,也可以省略按压部件67。例如,制动部件63也可以可动作地连接于柱塞83(连接部件68),并响应于螺线管8的起动而移动。
制动装置7的第一制动盘71和第二制动盘72也可以构成为不是与旋转轴线A1正交的面彼此之间摩擦接合,而是圆锥面彼此之间摩擦接合。第二制动盘72的突起725的数量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3个以上。但是,为了抑制第二制动盘72旋转时的不平衡,优选多个突起725在周向上等间隔地配置。另外,也可以为,第二制动盘72的突起以外的部位能够与限位件77抵接。例如,也可以在圆盘状的第二制动盘72上形成圆弧状的槽,通过限位件77与该槽卡合,使第二制动盘72的旋转停止。
限位件77只要能够在干涉位置与突起725干涉(抵接)来停止第二制动盘72的旋转,也可以是其他形状(例如棱柱状)。限位件77也可以由连接部件78的一部分形成。另外,也可以为,限位件77能够在非干涉位置与干涉位置之间沿第二制动盘72的径向移动。限位件77的引导结构也可以由分隔壁15、引导部件16以外的部分(例如工具主体10的内壁部)构成。
连接部件68、78可以分别是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形状,也可以由相互连接的多个部件构成。另外,连接部件68和按压部件67的连接方式以及连接部件78和限位件77的连接方式也可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例子不同。
施力部件65、75也可以分别为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例子不同种类的弹簧(例如拉伸弹簧、扭转弹簧)或弹簧以外的弹性体(例如热塑性弹性体)。施力部件65、75的数量和配置也可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例子不同。
螺线管8也可以不是拉式螺线管,而是推式螺线管。在该情况下,例如,在制动装置6中,在前后方向上将制动部件63(和按压部件67)配置在制动盘61与螺线管8之间即可。另外,也可以为,在制动装置7中,限位件77在初始状态下被配置在不与第二制动盘72的突起725干涉的最后方位置,响应于螺线管8的起动,移动到能够与突起725干涉的最前方位置。螺线管8也可以设置多个。
并且,本发明鉴于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的主旨,构筑以下方式。以下的方式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以及各技术方案所记载的结构(特征)中的至少一个组合而采用。
[方式1]所述制动装置是通过多个部件间的摩擦接合来发挥制动力的摩擦式制动机构。
[方式2]所述制动部件中的至少与所述第一旋转部件摩擦接合的部分由摩擦件形成。
根据本方式,制动部件能够高效地制动第一旋转部件。摩擦件636是“摩擦件”的一例。
[方式3]具有至少一个引导件,该引导件引导所述制动部件使其能够在分离位置与接触位置之间呈直线状地移动,其中,所述分离位置为所述第二表面从所述第一旋转部件的所述第一表面分离的位置;所述接触位置为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抵接并摩擦接合的位置。
根据本方式,能够使制动部件的移动稳定化。引导销151为本方式的“引导件”的一例。
[方式4]所述按压部件具有多个按压突起,所述多个按压突起向接近所述制动部件的方向突出且与所述制动部件抵接。
按压突起673为本方式的“按压突起”。
[方式5]所述工具主体的内部空间被分隔壁至少划分为:第一空间,其中配置有所述马达;和第二空间,其中配置有所述最终输出轴和所述传递机构以及润滑剂,所述制动装置被配置在所述第二空间。
根据本方式,能够通过分隔壁将马达主体部和制动装置可靠地与润滑剂隔离。分隔壁15为本方式的“分隔壁”的一例。后侧收容部11的内部空间为“第一空间”的一例。前侧收容部13的内部空间为“第二空间”的一例。
[方式6]所述分隔壁用于支承轴承,所述轴承将所述马达轴以可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承。
根据本方式,能够实现将划分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的分隔壁作为轴承的支承体来利用的合理的结构。轴承251为本方式的“轴承”的一例。
[方式7]所述螺线管被配置在所述第一空间。
根据本方式,制动装置和螺线管与马达一起被配置在不需要润滑剂的第一空间。因此,能够使螺线管和制动装置的连接变得容易。
[方式8]所述螺线管被配置在与所述第一旋转轴线正交且穿过所述马达主体部的直线上。
根据本方式,在马达主体部的径向外侧配置有螺线管。因此,能够在第一旋转轴线(马达轴的旋转轴线)的延伸方向上比较紧凑地配置螺线管和制动装置。
[方式9]所述螺线管具有工作部,所述工作部构成为与所述第一旋转轴线平行地呈直线状移动,且可动作地连接于所述制动装置。
根据本方式,能够在马达主体部的径向上比较紧凑地配置螺线管。柱塞83为本方式的“工作部”的一例。
[方式10]所述工作部构成为,可动作地连接于所述按压部件,并响应于起动使所述按压部件移动。
[方式11]所述工作部构成为,可动作地连接于所述限位件,并响应于起动使所述限位件移动。
[方式12]所述限位件构成为与所述第一旋转轴线的延伸方向平行地呈直线状移动。
[方式13]所述检测装置构成为,根据所述工具主体绕所述第二旋转轴线的旋转状态来检测所述锁定状态。
当最终输出轴陷入锁定状态时,工具主体绕第二旋转轴线旋转。因此,根据本方式,检测装置能够适当地检测锁定状态。
[方式14]所述电动工具还具有检测器,该检测器检测所述工具主体绕所述第二旋转轴线的所述旋转状态。
加速度传感器53为“检测器”的一例。
[方式15]所述电动工具还具有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构成为响应于检测到所述锁定状态使所述螺线管起动。
控制器5的控制电路51是本方式的“控制装置”的一例。
[方式16]所述第一旋转轴线与所述第二旋转轴线平行。

Claims (11)

1.一种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具有:马达、最终输出轴、工具主体、检测装置和制动装置,其中,
所述马达具有马达主体部和马达轴,所述马达主体部包括定子和转子;所述马达轴从所述转子延伸设置,能够绕第一旋转轴线旋转;
所述最终输出轴构成为通过从所述马达轴传递来的转矩而被驱动绕第二旋转轴线旋转;
所述工具主体收容所述马达和所述最终输出轴;
所述检测装置构成为检测所述最终输出轴的锁定状态;
所述制动装置是机械式的制动装置,其构成为响应于检测到所述锁定状态而直接作用于所述马达轴,对所述马达轴进行制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传递机构,所述传递机构构成为将所述马达轴的所述转矩传递给所述最终输出轴,
所述制动装置在动力传递路径中被配置在所述马达与所述传递机构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风扇,所述风扇构成为在所述第一旋转轴线的延伸方向上被配置在所述马达主体部与所述制动装置之间,与所述马达轴一体地旋转,
所述风扇构成为生成用于冷却所述马达主体部和所述制动装置的空气流。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螺线管,所述螺线管以可动作的方式连接于所述制动装置,
所述螺线管构成为,响应于检测到所述锁定状态而起动,使所述制动装置工作。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动装置包括第一旋转部件,所述第一旋转部件以能够与所述马达轴一体旋转的方式被固定于所述马达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动装置包括制动部件、至少一个第一施力部件和按压部件,其中,
所述制动部件构成为,通过与所述第一旋转部件的摩擦接合来对所述马达轴进行制动;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施力部件对所述制动部件向远离所述第一旋转部件的方向施力;
所述按压部件构成为,响应于检测到所述锁定状态,克服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而将所述制动部件向所述第一旋转部件按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动部件具有能够与所述第一旋转部件的第一表面摩擦接合的第二表面;
所述按压部件构成为,以支点为中心转动,使所述制动部件在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大致平行的状态下相对于所述第一旋转部件呈直线状地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动装置包括第二旋转部件、至少一个第二施力部件和限位件,其中,
所述第二旋转部件在与所述第一旋转部件摩擦接合的状态下,能够响应于所述马达轴和所述第一旋转部件的旋转而绕所述第一旋转轴线旋转,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施力部件对所述第二旋转部件向所述第一旋转部件施力,使其与所述第一旋转部件摩擦接合;
所述限位件构成为,被配置在平时始终不能与所述第二旋转部件干涉的第一位置,并响应于检测到所述锁定状态,移动到能够与所述第二旋转部件干涉的第二位置,由此使所述第二旋转部件的旋转停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施力部件为至少一个碟形弹簧。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旋转部件具有在绕所述第一旋转轴线的周向上等间隔配置的多个干涉部,
所述限位件构成为通过与多个所述干涉部中的任一个抵接来使第二旋转部件的旋转停止。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马达为有刷马达。
CN202210442014.3A 2021-06-25 2022-04-25 电动工具 Pending CN11551951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05886A JP2023004288A (ja) 2021-06-25 2021-06-25 電動工具
JP2021-105886 2021-06-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19517A true CN115519517A (zh) 2022-12-27

Family

ID=843885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42014.3A Pending CN115519517A (zh) 2021-06-25 2022-04-25 电动工具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410282A1 (zh)
JP (1) JP2023004288A (zh)
CN (1) CN115519517A (zh)
DE (1) DE10202211548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646381A1 (de) 1996-11-11 1998-05-14 Hilti Ag Handgerät
US11529725B2 (en) * 2017-10-20 2022-12-20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Power tool including electromagnetic clutch
JP7235046B2 (ja) * 2018-04-27 2023-03-08 工機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電動工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22115480A1 (de) 2022-12-29
JP2023004288A (ja) 2023-01-17
US20220410282A1 (en) 2022-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95591B2 (ja) インパクト工具
JP4688060B2 (ja) 打込機
CN110883736B (zh) 冲击工具
JP5496605B2 (ja) 打撃工具
US11845169B2 (en) Impact tool
CN114083493A (zh) 钻孔工具
JP2019155533A (ja) ネジ締め工具
CN115519517A (zh) 电动工具
WO2021131495A1 (ja) 回転工具
CN114083492A (zh) 冲击工具
JP2022188996A (ja) 回転打撃工具
US11612993B2 (en) Impact tool
US20220395972A1 (en) Power tool having rotary hammer mechanism
JP2004519347A (ja) 手持ち式工作機械
US11590626B2 (en) Work tool
JP7465647B2 (ja) ハンマドリル
JP7465759B2 (ja) 打撃工具
JP7465760B2 (ja) 打撃工具
JP2022152865A (ja) インパクト工具
JP2023163393A (ja) 打込み工具
CN117400190A (zh) 螺丝刀
JP2021065960A (ja) 打撃工具
JP2020199606A (ja) 打撃工具
JP2007118135A (ja) 打込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