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16309A - 试样容器及元素分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试样容器及元素分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16309A
CN115516309A CN202180032339.8A CN202180032339A CN115516309A CN 115516309 A CN115516309 A CN 115516309A CN 202180032339 A CN202180032339 A CN 202180032339A CN 115516309 A CN115516309 A CN 1155163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mple container
sample
heating furnace
side wall
cylindrical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3233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川上骏
米重英成
池上晃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riba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rib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riba Ltd filed Critical Horiba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5163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163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00Sampling; 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 G01N1/28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including physical details of (bio-)chemical methods covered elsewhere, e.g. G01N33/50, C12Q
    • G01N1/44Sample treatment involving radiation, e.g. hea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non-biological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the chemical methods specified in the subgroup;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methods
    • G01N31/12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non-biological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the chemical methods specified in the subgroup;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methods using combus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G01N2035/0401Sample carriers, cuvettes or reaction vessels
    • G01N2035/0406Individual bottles or tub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G01N2035/046General conveyor features
    • G01N2035/0465Loading or unloading the conveyo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Non-Biological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Chemical Means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试样容器和元素分析装置,即使是非一定形状的固体形态试样,但如果是能够插入加热炉内的大小,则能够收容,能够容易相对于加热炉内进出,试样容器(100)用于加热试样(W)、抽出成分气体并进行分析的元素分析装置(200),在收容有所述试样(W)的状态下插入所述元素分析装置(200)具备的加热炉(Z1)内,所述试样容器(100)具备:筒状侧壁(1),呈大致中空筒形状;端面部(2),至少具备在插入所述加热炉(Z1)时被杆(Y221)推压的被推压面(3)和在所述试样(W)的加热时气体通过的通气孔(4),设置在所述筒状侧壁(1)的一方的端部;以及被钩住部(5),设置在所述筒状侧壁(1)的所述一方的端部,在从所述加热炉(Z31)内取出时被杆钩住。

Description

试样容器及元素分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加热试样、抽出成分气体并进行分析的元素分析装置的试样容器。
背景技术
例如为了对各种金属、陶瓷等的试样中包含的碳(C)、硫(S)等无机物元素进行分析,使用元素分析装置。
这样的元素分析装置例如在将粉末状的试样收容在舟皿型的陶瓷制的试样容器中的状态下插入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圆筒状的加热炉内,边供给氧气边加热从而使其燃烧并抽出成分气体(参照专利文献1)。试样容器例如通过自动机械的杆被推入加热炉内,在分析结束后,杆勾住试样容器的一部分将试样容器从加热炉拉出。
但是,例如在无法将非一定形状的固体形态试样收容在舟皿型试样容器内的情况下,不使用试样容器而将固体形态试样本身直接插入加热炉内。在这样的不使用试样容器的元素分析中,存在如下多种问题。
1.在试样的大小、形状不均匀、通过杆等难以处理的情况下,尤其是在通过自动机械向加热炉插入时难以稳定地保持试样。
2.由于难以使试样的进出自动化,所以难以使将试样插入加热炉内所需的时间或者将试样从加热炉内拉出所需的时间恒定,从而难以将试样的燃烧时间保持为恒定。这成为使元素分析的结果产生偏差的原因。
3.如果能够将试样收容到试样容器内,则能够可靠地插入加热炉内,但是在将试样直接放入加热炉的情况下,对于实际上能否插入加热炉内,需要进行预先选定。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6-273288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一举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试样容器,例如即使是非一定形状的固体形态试样,但如果是能够插入加热炉内的大小,则能够收容,能够容易相对于加热炉内进出。
即,本发明的试样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试样容器用于加热试样、抽出成分气体并进行分析的元素分析装置,所述试样容器在收容有所述试样的状态下插入所述元素分析装置具备的加热炉内,所述试样容器具备:筒状侧壁,呈大致中空筒形状;端面部,至少具备在向所述加热炉插入时被杆推压的被推压面以及在所述试样的加热时气体通过的通气孔,设置在所述筒状侧壁的一方的端部;以及被钩住部,设置在所述筒状侧壁的所述一方的端部,在从所述加热炉内取出时被杆钩住。
如果是这样的试样容器,则与以往的例如舟皿型的试样容器相比,能够加大形成用于在所述筒状侧壁内收容所述试样的空间,因此例如即使所述试样是非一定形状的固体形态的试样,也容易将试样收容在内部。因此,即使是在以往直接插入所述加热炉的形状或大小的试样,也能够收容在所述试样容器内。其结果,能够提高所述试样相对于所述加热炉内插入或者拉出时的所述试样的保持状态的稳定性。
另外,由于无论所述试样是什么样的形状都能够收容在所述试样容器内,所以容易通过自动机械进行处理。因此,变成能够将所述试样容器相对于所述加热炉内的出入所需的时间保持为恒定,能够使试样的加热时间恒定,能够抑制每个分析的偏差。
此外,由于所述试样以被覆盖的状态收容在所述筒状侧壁内,所以与上表面很大地开口的舟皿型的试样容器相比,所述试样难以被直接加热,能够使所述试样的燃烧开始的时间比以往延迟。因此,在到所述试样燃烧并产生成分气体为止的期间,能够充分地加热附着于所述试样容器的成为污染的原因的元素并使其脱离。因此,在所述试样燃烧并产生成分气体的阶段能够几乎不产生污染,能够提高分析精度。
另外,通过变更所述通气孔的大小、位置、所述筒状侧壁本身的形状,能够变更用于使所述试样燃烧的燃烧气体的喷吹方向。其结果,也能够比以往提高所述试样的燃烧速度。
此外,如果所述试样能够收容在所述试样容器内,则无需如将试样直接插入所述加热炉的情况那样针对能否插入所述加热炉内而进行大小等的选定。
为了尽可能加大形成所述筒状侧壁内的所述试样的收容空间的容积并且容易通过自动机械用杆钩住位于所述加热炉内的所述试样容器并拉出,只要采用如下的方式即可:所述通气孔具有使杆的一部分能够通过的大小,所述被钩住部是在所述端面部中所述试样容器内侧的面。如果是这样的方式,则与所述加热炉内的所述试样容器的周向的朝向无关,所述被钩住部存在于规定位置,因此容易通过自动机械使杆钩住所述试样容器。
为了能够将所述试样的收容空间形成为最大,只要采用如下的方式即可:所述加热炉具备炉主体,所述炉主体呈具有规定的内径尺寸的大致中空圆筒形状,所述筒状侧壁呈大致中空圆筒形状,并且其外形尺寸是与所述炉主体的内径尺寸基本相同的尺寸。
为了容易将所述试样放入所述筒状侧壁内,只要采用如下的方式即可:用于将所述试样插入所述试样容器内的试样插入口在所述筒状侧壁的另一方的端部开口,所述试样插入口的内径尺寸形成为比所述通气孔的内径尺寸更大。
为了防止在所述试样容器向所述加热炉内插入时杆与所述试样接触而产生污染等,只要采用如下的方式即可:所述试样容器还具备进入防止部件,所述进入防止部件在所述筒状侧壁内设置在所述一方的端部侧,防止从所述通气孔插入的杆进入到比规定位置更向所述另一方的端部侧。
为了防止与成为分析对象的成分气体相同的元素附着在所述试样容器中,减少污染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只要采用如下的方式即可:至少对所述筒状侧壁的外侧周面或者内侧周面实施金属镀层。
为了能够减小所述试样容器的热导率、使所述试样的燃烧开始时间比以往延迟并且能够容易用眼睛确认试样的内部状态,只要采用如下的方式即可:至少所述筒状侧壁由石英玻璃形成。
一种元素分析装置,其具备:本发明的试样容器;以及所述加热炉,具备筒状的炉主体,所述筒状的炉主体在至少一部分具有与所述试样容器的所述筒状侧壁的至少一部分的半径方向的外径尺寸大致一致的内径尺寸,按照所述元素分析装置,即使是在以往直接插入加热炉内的例如非一定形状的固体形态试样,也能够进行更高精度的元素分析。
这样,按照本发明的试样容器,能够在所述筒状侧壁内的收容空间内收容非一定形状的固体形态状的试样并稳定地保持所述试样。因此,利用自动机械等的处理变得容易,能够使试样向加热炉内插入所需的时间恒定,能够抑制分析的偏差。另外,由于所述试样的大致整体能够在被所述试样容器覆盖的状态下被加热,所以与以往相比能够延迟所述试样的燃烧的开始时间。其结果,能够在产生成分气体之前使成为污染的原因的附着于所述试样容器的元素脱离并将其除去,能够提高分析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元素分析装置的构成的示意图。
图2是用于同实施方式的元素分析装置的试样容器的立体图。
图3是用于同实施方式的元素分析装置的试样容器的六面图。
图4是表示输送同实施方式的试样容器的手(hand)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5是表示同实施方式的试样容器向加热炉内插入以及从加热炉拉出的示意图。
图6是另外的实施方式的用于元素分析装置的试样容器的立体图。
图7是另外的实施方式的用于元素分析装置的试样容器的六面图。
图8是表示另外的实施方式的炉主体以及试样容器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实施了金属镀层的试样容器的变形例的示意图。
图10是说明利用多个阶段的加热的元素分析方法的示意图。
图11是表示试样容器的材质与空白测定中的CO2产生量之间的关系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200 ···元素分析装置
200X ···储料器单元
X1 ···收容架
X2 ···处理机构
200Y ···供给单元
Y1 ···第一供给机构
Y2 ···第二供给机构
200Z ···分析单元
Z1 ···加热炉
W ···试样
100 ···容器
1 ···筒状侧壁
2 ···端面部
3 ···被推压面
4 ···通气孔
5 ···被钩住部
6 ···试样插入口
7 ···进入防止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边参照各图边对用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元素分析装置200的试样容器100进行说明。
<装置构成>
本实施方式的元素分析装置200对例如金属等试样W进行加热使其燃烧,根据由此产生的成分气体对该试样W中包含的碳(C)、硫(S)等元素进行分析。
该元素分析装置200具备:储料器单元200X,存放多个收容有试样W的试样容器100;分析单元200Z,对插入加热炉Z1内的试样容器100进行加热,进行从试样W抽出的成分气体的元素分析;以及容器供给单元200Y,将一个试样容器100从储料器单元200X向分析单元200Z自动供给并使其相对于加热炉Z1内出入。
对各部进行详述。如图1所示,分析单元200Z具备:加热炉Z1,在内部配置试样容器100;以及气体分析仪Z4,对从被加热炉Z1加热并燃烧的试样W产生的成分气体进行分析。
试样容器100在内部收容例如非一定形状的固体形态状的试样W,如图2以及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试样容器100呈大致中空圆筒形状。另外,对于试样容器100的详细情况在后面描述。
如图1所示,加热炉Z1在其内部对未收容有试样W的试样容器100进行空烧或对收容有试样W的试样容器100进行加热。
具体地说,加热炉Z1具备:炉主体Z31,具有从形成在侧壁的开口部Z3H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空间Z3S,试样容器100配置到该空间Z3S,试样容器100相对于该炉主体Z31出入;电阻体Z12,设置在该炉主体Z31的周围,对炉主体Z31进行加热;以及电源电路Z13,向该电阻体Z12供给电力,使该电阻体Z12通电发热。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加热炉Z1的前壁形成有开口部Z3H,从该开口部Z3H向进深方向形成有大致圆筒形状的空间Z3S。
炉主体Z31例如是圆筒状的陶瓷成型体,在内部具有能够收容试样容器100的空间Z3S。炉主体Z31的一方的端部与开口部Z3H连通。另外,在炉主体Z31的另一方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将从试样W产生的气体向气体分析仪Z4导出的气体导出口。另外,作为炉主体Z31的加热方式,可以是通过使电流流过电阻炉来进行电阻加热(焦耳发热)的方式,在该情况下,炉主体Z31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形成。此外,也可以是对收容在炉主体Z31内的试样容器100或者试样W进行感应加热的方式。
气体分析仪Z4对在加热炉Z1中产生的成分气体进行分析,求出试样W中包含的各成分的含量。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使用非分散型红外吸收法(NDIR法)进行分析。具体地说,该气体分析仪Z4具有未图示的非分散型红外检测器,检测从加热炉Z1导出的气体中包含的CO2、CO、SO2等,由此求出试样W中包含的碳(C)、硫(S)等的含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加热炉Z1以及气体分析仪Z4被单元化,构成一个分析单元200Z。该分析单元200Z也可以构成为通过脚轮等能够移动。
储料器单元200X具备:收容架X1,具备例如多层的架,在各层放置多个试样容器100;以及处理机构X2,从收容架X1选取一个试样容器100,使其向容器供给单元200Y内的接收位置P移动。该储料器单元200X也可以构成为通过脚轮等能够移动。
如图4所示,处理机构X2具备从下侧抬起大致圆筒状的试样容器100的手X21。手X21具备:两个支承部件X211,从下侧支承试样容器100的外侧面;以及板状的盖体X213,以从试样容器100的两端部分开规定距离的状态配置,防止试样容器100内的试样W从两端部向外侧出来。在各支承部件X211的中央部形成有放置圆筒状的试样容器100的V形槽X212。这样,在试样容器100放置在手X21上的状态下,试样容器100能够绕水平轴转动,但是试样W能够以不会从试样容器100向外侧出去的方式以稳定的状态输送。
如图1的(b)所示,容器供给单元200Y从储料器单元200X接收试样容器100,通过形成在加热炉Z1的侧壁的开口部Z3H供给该试样容器100。具体地说,容器供给单元200Y设置成在储料器单元200X与分析单元200Z之间进行转接。另外,容器供给单元200Y具备:第一容器供给机构Y1,构成为使试样容器100从与储料器单元200X相邻的试样容器100的接收位置P移动到设定在加热炉Z1外的待机位置Q;以及第二容器供给机构Y2,构成为使试样容器100从待机位置Q移动到设定在加热炉Z1内的燃烧位置R。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接收位置P向待机位置Q的试样容器100的移动方向与从待机位置Q向燃烧位置R的试样容器100的移动方向在水平面内正交。另外,在移动中试样容器100的姿态保持恒定。
如图1的(a)所示,第一容器供给机构Y1使试样容器100沿水平方向从接收位置P向待机位置Q移动,例如是具备马达、滚珠丝杠、台、引导件的移动台。在此,待机位置Q是就要被加热的试样容器100放置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在加热炉Z1的入口的眼前。
如图1的(b)所示,第二容器供给机构Y2具备水平方向移动部Y1以及升降部Y23,水平方向移动部Y1包括沿水平方向推动试样容器100的推拉杆Y22以及驱动该推拉杆Y22的例如马达、气缸等致动器,升降部Y23具备沿上下延伸的直线导轨机构以及例如马达、气缸等致动器,使水平方向移动部Y1上下升降。
在本实施方式中,推拉杆Y22可以直线状地进退,也可以直线状地伸缩。另外,推拉杆Y22兼有作为用于将试样容器100插入加热炉Z1内的插入杆与用于从加热炉Z1内将试样容器100向外部拉出的拉出杆的功能。在推拉杆Y22的前端部形成有将试样容器100拉出时被钩住的钩部Y221。
在将试样容器100插入加热炉Z1的炉主体Z31内的情况下,通过升降部Y23调节推拉杆Y22的上下方向的位置,使得推拉杆Y22接触到试样容器100的端面部2中的外缘部。另外,在从加热炉Z1内拉出试样容器100时,通过升降部Y23调节推拉杆Y22的高度,使得钩部Y221钩住试样容器100的一部分。
另外,容器供给单元200Y还具备废弃机构Y3,该废弃机构Y3将分析结束后的试样容器100废弃。废弃机构Y3具备:废弃部Y31,将被加热炉Z1加热后的容器废弃,在上部具有开口;开闭盖Y32,封闭废弃部Y31的开口;以及致动器,通过撤下开闭盖Y32,对开口进行开闭(未图示)。在此,在开闭盖Y32的上表面配置从加热炉Z1拉出的试样容器100,通过致动器撤下开闭盖Y32,将试样容器100向废弃部Y31废弃。另外,废弃部Y31也可以是容器,也可以是与外部的废弃容器(未图示)连接的废弃流道。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上述的第一容器供给机构Y1、第二容器供给机构Y2以及废弃机构Y3单元化,构成一个容器供给单元200Y。该供给单元200Y构成为通过脚轮等能够移动。而且,供给单元200Y构成为相对于分析单元200Z或者储料器单元200X可装拆。
接着,边参照图2、图3、图5边对试样容器100的具体情况进行详述。
如图2以及图3所示,试样容器100呈大致中空圆筒形状,在内部收容具有规定体积的一块试样W。试样容器100例如是由石英玻璃形成的透明的容器,从外部也能够用眼睛确认收容在内部的试样W。另外,试样容器100的材质不限于石英玻璃,也可以是陶瓷等其它的材料。另外,在图2以及图3中,对于试样容器100的外部的棱线或者轮廓线用实线记载,对于内部的棱线、谷线、轮廓线用虚线记载。另外,在图2以及图3中,将被供给单元200Y的推拉杆Y22推拉的端面部2记载为正面。
试样容器100具备:筒状侧壁1,呈大致薄壁中空筒状,在内部形成有收容试样W的收容空间;端面部2,设置在筒状侧壁1的一方的端部;以及试样插入口6,在筒状侧壁1的另一方的端部开口,用于将试样W插入收容空间内。在此,试样插入口6的直径例如设定成25mm,形成为比后述的通气孔4大。另外,如图4所示,试样容器100的筒状侧壁1部分的外径尺寸被设定成与加热炉Z1的内径尺寸大致相同。
端面部2具备在中央部开口并且如图5的(b)所示用于在加热时向收容空间内供给作为燃烧气体的氧气(O2)的通气孔4。另外,在端面部2的外侧,在通气孔4的周围形成有如图5的(a)所示在向加热炉Z1内插入试样容器100时被作为推拉杆Y22的杆的前端部推压的圆环状的被推压面3。另外,在端面部2的内侧,通气孔4的周围的圆环状的面作为如图5的(c)所示在将试样容器100从加热炉Z1内向外侧拉出时被作为推拉杆Y22的杆的钩钩住的被钩住部5发挥作用。具体地说,通气孔4的直径设定成杆的钩部Y221能够通过的大小,例如设定成直径13mm。钩部Y221向试样容器100内插入后,通过推拉杆Y22向半径方向外侧移动,钩部Y221钩住被钩住部5。
此外,在试样容器100内,在一方的端部侧(端面部2侧)设置有进入防止部件7,该进入防止部件7防止杆进入到比其位置更向另一方的端部侧(插入口6侧)。该进入防止部件7是在试样容器100内沿半径方向延伸的圆筒状部件,如图3的主视图所示,配置成在从正面侧观察的情况下与通气孔4重叠。即,作为推拉杆Y22的杆即使从通气口插入,也与该进入防止部件7干扰,因此,使杆与收容在内部的试样W不干扰。另外,进入防止部件7以不堵塞收容空间内的方式使周围保持空洞的状态。
<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按照本实施方式的试样容器100,能够加大形成用于在筒状侧壁1内收容试样W的收容空间,因此例如即使试样W是非一定形状的固体形态,也容易收容在内部。因此,即使是在以往直接插入加热炉Z1的形状或大小的试样W,也能够以稳定保持的状态收容在试样容器100内。
另外,由于配合加热炉Z1的圆筒形状的炉主体31,试样容器100的外形形状也以圆筒状形成为大致一致,因此在将试样容器100插入加热炉Z1内时试样容器100能够沿着轴向自然地被引导。因此,能够提高将试样容器100相对于加热炉Z1内插入或者拉出时的试样W的保持状态的稳定性,并且能够提高利用第二容器供给机构Y2进行处理的稳定性。因此,能够将试样容器100相对于加热炉Z1内的出入所需的时间保持为恒定,能够使试样W的加热时间恒定,从而能够抑制每个分析的偏差。
此外,试样W以在筒状侧壁1内基本整周被覆盖的状态被收容,并且试样容器100由石英玻璃形成,因此与上表面很大地开口的舟皿型的试样容器100相比,试样W难以被直接加热。另外,试样容器100由石英玻璃形成,是热容量大从而难以热传导的部件,因此能够使试样W的燃烧的开始时间比以往延迟。即,能够将试样容器100充分加热,例如能够使附着在筒状侧壁1的成为分析对象的元素充分脱离后使试样W开始燃烧。因此,容易去除从试样W抽出的成分气体中的污染,能够提高分析单元200Z的分析精度。
另外,在炉主体Z31内,试样容器100仅相对于周向能够转动,因此对于作为端面部2的内侧面形成的被钩住部5,其朝向、姿态不变,能够可靠地保持容易被作为推拉杆Y22的杆的钩部Y221钩住的状态。
此外,无需像直接插入时那样对是否能够插入所述加热炉Z1内进行大小等的选定。
<其它的变形实施方式>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所述实施方式。
如图6以及图7所示,试样容器100也可以不具备进入防止部件7。
如图8的(a)、图8的(b)所示,试样容器100的筒状侧壁1也可以不是整体为圆筒状,例如对于作为与端面部相反侧的部分且配置在元素分析仪Z4侧的端部,也可以使外侧周面形成为圆锥状。即,使试样容器100的插入口6侧作为圆锥台形状,使前端变细,由此如图8的(c)所示,在炉主体Z31的里侧,在元素分析仪Z4侧,前端变细的缩小部与试样容器的前端部分圆形地线接触,能够形成密封SL。即,在筒状侧壁1,在圆筒状的部分与炉主体Z31的圆筒状部分之间存在少许的间隙,即使作为燃烧气体的氧气能够通过,但利用形成在试样容器100的前端与缩小部之间的密封SL,能够减少向元素分析仪Z4侧的泄漏量。因此,能够减少作为燃烧气体的氧气的使用量,并且能够提高从通气孔4向试样W的氧气的供给效率。因此,能够比以往提高试样W的燃烧效率。
如图9所示,对于试样容器100,为了防止分析对象的元素附着而成为污染的原因,可以实施金镀层、镍镀层等金属镀层GL。具体地说,如图9的(a)所示,可以仅对筒状侧壁1的外侧周面实施金属镀层GL,如图9的(b)所示,也可以仅对筒状侧壁的内侧周面实施金属镀层GL。另外,如图9的(c)所示,也可以对筒状侧壁1的外侧周面以及内侧周面的双方实施金属镀层GL。如果这样做,则能够防止包含例如作为分析对象的元素的碳(C)的二氧化碳(CO2)附着到试样容器100的表面,从而能够防止作为污染而混入到作为试样W燃烧产生的成分气体的CO2中。另外,金属镀层只要是在为了使试样W燃烧所需的炉主体Z31内的温度下不熔化、且CO2难以附着的金属即可。另外,筒状侧壁1是在试样容器100中具有最大表面积的部分,即使对端面部等其它部位不实施金属镀层,也能够充分防止CO2的附着,但是也可以对全部的部位实施金属镀层。
为了即使不对试样容器100实施金属镀层GL也能够防止元素分析中的污染,只要如图10所示阶段性地改变炉主体Z31中的试样容器100的位置来进行加热即可。具体地说,最初,在炉主体Z31中,将试样容器100配置在温度比中央部低且不引起试样W的燃烧的入口侧。在该第一阶段的预备加热中,附着的CO2等从被加热的试样容器100脱离,在图中在元素分析仪Z4中检出少量的CO2。如果由元素分析仪Z4检测不出CO2或者规定时间期间入口侧的试样容器100的加热结束,则将试样容器100向炉主体Z31的中央部推入。在该第二阶段中,在成为最高温的中央部,开始主加热,试样W的燃烧开始。在该状态下,由于在试样容器100未附着有成为污染的原因的CO2,所以如图所示,基本能够使由元素分析仪Z4检出的大量的CO2仅是由于燃烧产生的从试样W抽出的成分气体(CO2)。这样,如果阶段性地对试样容器100进行加热,则能够减少元素分析中的污染。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试样容器由石英玻璃形成,但是也可以由其它的材料形成。但是,如果考虑制造成本以及在空白测定中产生的CO2量少的情况,则优选为用石英玻璃形成试样容器。图11表示了单晶硅、氧化铝、所述实施方式的试样容器、在炉内不存在试样容器的情况下的空白测定的结果。判明了:在空白测定中,使用了单晶硅、氧化铝的情况比由石英玻璃形成的情况产生了更多量的CO2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试样容器为圆筒形状,但是也可以形成为断面形状例如呈多边形的筒状。另外,不限于加热炉的内部形状与试样容器的外径形状一致,也可以在加热炉的内部与试样容器的外侧面之间形成有间隙。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在端面部形成有被钩住部,但是也可以在试样容器的一方的端部侧另外设置被杆的钩部钩住的环状部件等。即,也可以使杆的一部分钩住被钩住部而不通过通气孔。
对于进入防止部件,不限于圆柱形状,也可以是其它的形状。例如也可以是将试样容器的内部隔开的板状的部件,在一部分形成有燃烧气体能够通过的孔。
另外,对于供给单元、储料器单元的构成,不限于所述实施方式所示的构成,可以根据周围结构,选择各种各样的构成。
此外,只要不违反本发明的宗旨,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实施方式的变形、组合。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能够提供在成分气体产生之前使成为污染的原因的附着于所述试样容器的元素脱离并将其除去从而提高分析精度的试样容器。

Claims (9)

1.一种试样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试样容器用于加热试样、抽出成分气体并进行分析的元素分析装置,所述试样容器在收容有所述试样的状态下插入所述元素分析装置具备的加热炉内,
所述试样容器具备:
筒状侧壁,呈大致中空筒形状;
端面部,至少具备在向所述加热炉插入时被杆推压的被推压面以及在所述试样的加热时气体通过的通气孔,设置在所述筒状侧壁的一方的端部;以及
被钩住部,设置在所述筒状侧壁的所述一方的端部,在从所述加热炉内取出时被杆钩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样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气孔具有使杆的一部分能够通过的大小,
所述被钩住部是在所述端面部中所述试样容器内侧的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试样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炉具备炉主体,所述炉主体呈具有规定的内径尺寸的大致中空圆筒形状,
所述筒状侧壁呈大致中空圆筒形状,并且其外形尺寸是与所述炉主体的内径尺寸基本相同的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试样容器,其特征在于,
用于将所述试样插入所述试样容器内的试样插入口在所述筒状侧壁的另一方的端部开口,
所述试样插入口的内径尺寸形成为比所述通气孔的内径尺寸更大。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试样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试样容器还具备进入防止部件,所述进入防止部件在所述筒状侧壁内设置在所述一方的端部侧,防止从所述通气孔插入的杆进入到比规定位置更向所述另一方的端部侧。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试样容器,其特征在于,
至少对所述筒状侧壁的外侧周面或者内侧周面实施金属镀层。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试样容器,其特征在于,
至少所述筒状侧壁由石英玻璃形成。
8.一种元素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元素分析装置具备:
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试样容器;以及
所述加热炉,具备筒状的炉主体,所述筒状的炉主体在至少一部分具有与所述试样容器的所述筒状侧壁的至少一部分的半径方向的外径尺寸大致一致的内径尺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元素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元素分析装置还具备气体分析仪,所述气体分析仪对抽出的成分气体进行分析,
在所述炉主体的所述气体分析仪侧,形成有向该气体分析仪侧前端变细的缩小部,
在所述试样容器的所述筒状侧壁,与所述端面部相反侧的外侧周面形成为圆锥状。
CN202180032339.8A 2020-06-26 2021-06-22 试样容器及元素分析装置 Pending CN11551630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10762 2020-06-26
JP2020110762 2020-06-26
PCT/JP2021/023603 WO2021261487A1 (ja) 2020-06-26 2021-06-22 試料容器、及び、元素分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16309A true CN115516309A (zh) 2022-12-23

Family

ID=792812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32339.8A Pending CN115516309A (zh) 2020-06-26 2021-06-22 试样容器及元素分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4130734A4 (zh)
JP (1) JPWO2021261487A1 (zh)
CN (1) CN115516309A (zh)
WO (1) WO202126148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649044B1 (ko) * 2022-04-11 2024-03-18 한국수력원자력 주식회사 원자력발전소의 잡고체 폐기물의 휘발성핵종 분리시스템 및 분리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31650U (ja) * 1983-08-09 1985-03-04 株式会社 柳本製作所 分析用燃焼炉へのサンプルボート導入機構
JPS60163364U (ja) * 1984-04-06 1985-10-30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揮発性油の元素分析用試料容器
GB2227397B (en) * 1989-01-18 1993-10-20 Cem Corp Microwave ashing and analytical apparatuses, components and processes
US5314662A (en) 1993-03-08 1994-05-24 Leco Corporation Sample autoloader for use with an analytical combustion furnace
JP3443191B2 (ja) * 1994-10-30 2003-09-02 株式会社堀場製作所 加熱による試料分析方法で用いる試料体の形成方法
JPH08136424A (ja) * 1994-11-05 1996-05-31 Horiba Ltd 加熱による試料分析方法で用いる試料体
JP2759771B2 (ja) * 1995-03-03 1998-05-28 理学電機株式会社 熱機械分析装置
JP2010210305A (ja) * 2009-03-09 2010-09-24 Denshi Rika Kogyo Kk 助燃剤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金属試料中の炭素及び/又は硫黄の分析方法
DE112011103884A5 (de) * 2010-11-23 2013-08-22 Bruker Elemental Gmbh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Verbrennungsanalyse mittels Induktionsöfen sowie Schutzelement für Induktionsöfen für die Verbrennungsanalyse
WO2012138812A2 (en) * 2011-04-08 2012-10-11 W. L. Gore & Associates, Inc. Improved cable housing system
JP5861613B2 (ja) * 2012-11-01 2016-02-16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試料ボートピックアップアームおよびオートサンプラ
JP6002061B2 (ja) * 2013-02-27 2016-10-0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微粒子分析装置
US10241014B2 (en) * 2017-07-10 2019-03-26 Cem Corporation Instrument for analytical sample preparation
CN207662754U (zh) * 2017-12-12 2018-07-27 天津晨祥丰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石英舟
JP7059141B2 (ja) * 2018-07-23 2022-04-25 株式会社堀場製作所 分析装置及び容器供給装置
JP6989484B2 (ja) * 2018-12-20 2022-01-05 株式会社堀場製作所 試料前処理装置及び分析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130734A1 (en) 2023-02-08
JPWO2021261487A1 (zh) 2021-12-30
EP4130734A4 (en) 2024-05-01
WO2021261487A1 (ja) 2021-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199968T3 (es) Sistema para llevar a cabo cursos de reaccion sin contaminacion.
US9128013B2 (en) Sampler for taking samples from melts having a melting point higher than 600 ° C. and method for taking samples
JP2008026051A (ja) 生化学自動分析装置
CN115516309A (zh) 试样容器及元素分析装置
US20180238782A1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a sample for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processes and system for carrying out a sample preparation
US11441975B2 (en) Controlling method of preprocessing apparatus
US10191073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at least one sample
KR101785735B1 (ko) 금속 용해물의 샘플을 분석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4328386A (en) Crucible assembly
JPH08256757A (ja) 試料内の微生物を検出する装置
JP2005506532A (ja) 液体ベースの標本を処理するためのバイアル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EP2138849B1 (en) Crucible feeder mechanism
US20080078757A1 (en) Apparatus For Microwave-Assisted Preparation Of Specimens
US20130078165A1 (en) System for carrying out a sample preparaton
WO2007148468A1 (ja) 溶湯採取具
JP7059141B2 (ja) 分析装置及び容器供給装置
JP6605807B2 (ja) 分析装置
JP2018165689A (ja) 閉栓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CN113311014A (zh) 荧光x射线分析装置
JP2001165830A (ja) ヘッドスペースサンプラー
JP2006226746A (ja) ガスクロマトグラフィー用加熱処理装置
CN113711056A (zh) 具有移液器适配性的集成微流控设备
JP7490893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JP3462082B2 (ja) 分析用熱処理炉
CN114659851A (zh) 用于自动操纵过滤器的抽吸夹持器以及过滤器腔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