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06988B - 一种石油开采用气驱液体增压泵 - Google Patents

一种石油开采用气驱液体增压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06988B
CN115506988B CN202211473553.XA CN202211473553A CN115506988B CN 115506988 B CN115506988 B CN 115506988B CN 202211473553 A CN202211473553 A CN 202211473553A CN 115506988 B CN115506988 B CN 1155069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driving
plunger
compression
lubric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7355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506988A (zh
Inventor
孙立强
解明
于建国
王�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an Guangfeng Industry and Trade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e Petroleum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e Petroleum College filed Critical Chengde Petroleum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221147355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06988B/zh
Publication of CN1155069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069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5069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069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17/00Pumps characterised by combination with, or adaptation to, specific driving engines or mo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15/00Adaptations of machines or engines for special use;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devices driven thereby
    • F01D15/08Adaptations for driving, or combinations with,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1/00Multi-cylinder machines or pumps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04B1/02Multi-cylinder machines or pumps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two cylind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53/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1/00 - F04B23/00 or F04B39/00 - F04B47/00
    • F04B53/08Cooling; Heating; Preventing freez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53/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1/00 - F04B23/00 or F04B39/00 - F04B47/00
    • F04B53/18Lubric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ressors, Vaccum Pumps And Other Relevant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增压泵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石油开采用气驱液体增压泵,包括增压箱,所述增压箱底端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通有压缩管,所述压缩管的底端固定连通有驱动管,两个所述驱动管的底端连接有防护套,所述防护套的中部设有驱动组件。本发明通过设置有两组压缩气体用的组件,并将两组第一柱塞及其底端的结构交替设置,保证其在工作时一端的进程过程对应另一端的回程过程,使其在相对时间内位于增压箱内部的液体处于持续压缩状态,避免传动装置在气缸内部的柱塞回程时压缩动力缺失,无法实现连续压缩状态的问题,通过优化结构设计使其可满足连续压缩状态,显著提高装置整体稳定性,保证了液体压缩的连续性,压缩稳定性较高。

Description

一种石油开采用气驱液体增压泵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增压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石油开采用气驱液体增压泵。
背景技术
气液增压泵工作原理类似于压力增压器,对大径空气驱动活塞施加一个很低的压力,当此压力作用于一个小面积活塞上时,产生一个高压。通过一个二位五通气控换向阀,增压泵能够实现连续运行。由单向阀控制的高压柱塞不断的将液体排出,增压泵的出口压力大小与空气驱动压力有关。当驱动部分和输出液体部分之间的压力达到平衡时,增压泵会停止运行,不再消耗空气。当输出压力下降或空气驱动压力增加时,增压泵会自动启动运行,直到再次达到压力平衡后自动停止,由于气驱液体增压泵主要动力为空气,只需要合适的气源即可启动液体增压泵,所以其适合在一些特殊场合下进行使用,由于无电子元器件,可靠性较高适合恶劣环境下进行使用,及其适合在户外石油开采中进行使用。
常见的气驱液体增压泵主要利用空气驱动活塞在带动较小的活塞对液体进行压缩,其在工作时,压缩空气会从活塞的底端进入,此时活塞的一端会受到压力朝一端进行移动,进而带动另一端的活塞对液体进行压缩,直至活塞运行到排气口的位置上,气体排出复位弹簧带动活塞自动复位,再次重复上述步骤利用活塞的往复运动进行液体的压缩,但当活塞回程时此时液体并未被压缩,而回程时间越长液体压缩断续时间越长,采用这种装置进行液体的压缩时会产生断续的压缩液体,液体压缩的稳定性较差,难以实现连续的液体压缩过程。
在液体的压缩过程中较小的柱塞内部存在一定的液体可对小柱塞起到一定的润滑作用,但大柱塞的内部初始状态并不存在液体,所以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会向驱动气缸的内部注入一定的液压油来对大柱塞进行润滑作用,但这种润滑油主要依靠重力作用和柱塞的运动作用来带动润滑油的流动起到润滑作用,当大柱塞未运行时需要一定的运行时间才能将液压油充满大柱塞与气缸之间的间隙,在未充满之前仍然存在一定的摩擦,长时间的冷启动会造成柱塞寿命的下降,影响整体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油开采用气驱液体增压泵,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石油开采用气驱液体增压泵,包括增压箱,所述增压箱底端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通有压缩管,所述压缩管的底端固定连通有驱动管,两个所述驱动管的底端连接有防护套,所述防护套的中部设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的后端连通有冷凝组件,所述冷凝组件的另一端与增压箱的内部相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的顶端设有润滑组件,所述润滑组件位于驱动组件的上方,所述压缩管的内部活动套接有第一柱塞,所述第一柱塞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位于压缩管内部的延长杆,所述延长杆的底端贯穿压缩管的底端且固定安装有位于驱动管内部的第二柱塞,所述第二柱塞与驱动管之间活动套接,两个位于压缩管和驱动管内部的第一柱塞和第二柱塞阶梯设置,所述增压箱的右端固定连通有低压水入口,所述增压箱的左端固定连通有高压水出口,所述低压水入口和高压水出口的内部均安装有单向阀且阀门的方向分别为向内导通和向外截止以及向外导通和向内截止,所述润滑组件包括主轴。
在装置使用前,首先需将外部水源与低压水入口和高压水出口之间进行连接并确定水源的进口和和出口,同时需保证连接紧密避免出现漏水现象,同时将外部气源与驱动组件之间进行连接,同时需确定外部气源的压力处于正常范围内,同时再向润滑组件的内部注入一定规格的液压油,完成装置使用时的准备工作。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柱塞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位于驱动管内部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端贯穿驱动管的底端且固定安装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轴且连接轴的外侧面活动连接有位于安装座下方的连杆。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连杆的下方设有驱动轮,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驱动轮一端靠近外侧面的位置上活动连接,所述驱动轮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驱动轮的中轴线处于同轴,所述连杆的数量也为两个且两个连杆交替设置,所述主轴的左右两端与两个对称设置驱动轮内侧面的中部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主轴外侧面的左右两侧活动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与防护套内侧面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防护套位于驱动轮的外侧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动力罐,所述动力罐的中部活动连接有叶轮,所述叶轮与主轴外侧面的中部固定套接,所述主轴贯穿动力罐的左右两侧,所述动力罐的前端固定连通有进气管,所述动力罐的后端固定连通有排气管,所述进气管与外部气源相连通。
在装置工作时,通过打开位于进气管内部的空气即可将压缩空气导入动力罐的内部,此时压缩空气即可推动叶轮转动,在推动叶轮转动后会通过后端的排气管导出,而当叶轮转动时会带动其中部的主轴转动,进而为后续的液体压缩提供动力来源。
当主轴在叶轮的带动下持续旋转时,此时两端的驱动轮随之旋转,而位于驱动轮外侧面一侧的连杆的底端随之相对驱动轮周向运动,而连杆的另一端则会发生摆动,此时由于第二柱塞与驱动管之间活动套接导致其仅能上下位移,连杆发生摆动时会改变安装座与驱动轮之间的距离,进而导致安装座上下位移,并带动第二柱塞和第一柱塞上下往复运动,而第一柱塞在进程时会产生一定的压力对位于增压箱内部的液体进行压缩,而当左端的第一柱塞位于压缩管的最高点时,此时位于右端的第一柱塞位于压缩管的最低点,即左侧的第一柱塞位于最高点时此时位于右端的第一柱塞必然位于最低点,通过两个第一柱塞的往复交替运行,实现补偿回程路径,完成连续进程压缩过程。
通过设置有两组压缩气体用的组件,并将两组第一柱塞及其底端的结构交替设置,保证其在工作时一端的进程过程对应另一端的回程过程,使其在相对时间内位于增压箱内部的液体处于持续压缩状态,避免传统装置在气缸内部的柱塞回程时压缩动力确实,无法实现连续压缩状态的问题,通过优化结构设计使其可满足连续压缩状态,显著提高装置整体稳定性,保证了液体压缩的连续性,压缩稳定性较高。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润滑组件还包括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对称固定套接在主轴外侧面靠近左右两侧的位置上,所述润滑组件还包括润滑罐,所述润滑罐位于驱动管顶端的中部且与驱动管之间固定连通,所述润滑罐的底端固定连通有滴管。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润滑罐的顶端固定连通有注油口,两个所述润滑罐的中部活动连接有活动轴,所述活动轴位于润滑罐的部分固定套接有搅拌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活动轴外侧面靠近中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套接有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外侧面活动套接有同步带,所述同步带的另一端与第二传动轴的外侧面活动套接,所述第一传动轴通过同步带与第二传动轴之间传动连接。
在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此时主轴在主轴在叶轮的带动下持续转动,并带动两个第一传动轴旋转,且通过第一传动轴一端的同步带带动第二传动轴转动,进而带动中部的活动轴旋转,此时位于活动轴两端的搅拌轮随之转动,对位于润滑罐内部的液压油进行搅动,增加其流动性,并通过底端导出,使其快速充满第二柱塞和驱动管之间的空隙中对其进行充分润滑,完成润滑过程,降低运行阻力。
通过优化了空气提供动力的方式,摒弃了传统的进气-压缩-排气-复位的过程,而是直接将压缩空气的流动性转变为旋转的动力,在通过旋转的机械动作转变为两组交替的上下往复运动,使其连续压缩的同时,可利用旋转的动力完成液压油的搅动,增加其流动性使其快速润滑,由于旋转动作在先往复运动在后,润滑油的搅动动作在延长杆的往复动作之前,可在延长杆活塞运动前即可充满液压油,避免传统装置依靠重力和柱塞运动实现液压油的流动进行润滑所造成的冷启动润滑油未流动造成的磨损过大的问题,可显著降低装置冷启动时的磨损程度,显著提高装置使用寿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冷凝组件包括限位套,所述限位套的顶端与增压箱的底端固定连通,所述限位套的右端固定连通有三通阀,所述三通阀的右端与排气管之间通过法兰相连通,所述三通阀顶端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消音器,所述限位套的内部活动套接有冷凝管,所述冷凝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位于限位套内部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限位套之间活动套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限位板的底端开设有空气腔,所述冷凝管的内部开设有中空腔且与空气腔之间相连通,所述冷凝管的外侧面活动套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限位套内腔的顶端和限位板的顶端固定连接。
排气管排出的气体可进入三通阀的内部,部分气体可通过消音器的消音后排出,而部分气体则会进入限位套的内部,并通过空气腔进入冷凝管的内部,并给予限位板压力,此时复位弹簧被压缩,冷凝管整体上移,部分冷凝管进入增压箱的内部,且此时冷凝管的内部充满流动的废气,通过流动的废气直接与增压箱内部的液体进行换热带走液体的热量,完成压缩液体的降温。
通过对空气的进入和排出进行优化,并利用压缩时所产生的废气的流动性提供压力迫使冷凝管进入增压箱的内部,同时利用废气的流动性对液体进行换热操作,提供流动的空气带走压缩液体的热量,避免传统装置在持续压缩过程中造成液体温度升高需要降温使用的问题,利用产生的废气可完成液体的自动降温过程,无需进行额外的降温过程,资源利用率较高适合推广使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通过设置有两组压缩气体用的组件,并将两组第一柱塞及其底端的结构交替设置,保证其在工作时一端的进程过程对应另一端的回程过程,使其在相对时间内位于增压箱内部的液体处于持续压缩状态,避免传统装置在气缸内部的柱塞回程时压缩动力确实,无法实现连续压缩状态的问题,通过优化结构设计使其可满足连续压缩状态,显著提高装置整体稳定性,保证了液体压缩的连续性,压缩稳定性较高。
2、本发明通过优化了空气提供动力的方式,摒弃了传统的进气-压缩-排气-复位的过程,而是直接将压缩空气的流动性转变为旋转的动力,在通过旋转的机械动作转变为两组交替的上下往复运动,使其连续压缩的同时,可利用旋转的动力完成液压油的搅动,增加其流动性使其快速润滑,由于旋转动作在先往复运动在后,润滑油的搅动动作在延长杆的往复动作之前,可在延长杆活塞运动前即可充满液压油,避免传统装置依靠重力和柱塞运动实现液压油的流动进行润滑所造成的冷启动润滑油未流动造成的磨损过大的问题,可显著降低装置冷启动时的磨损程度,显著提高装置使用寿命。
3、本发明通过对空气的进入和排出进行优化,并利用压缩时所产生的废气的流动性提供压力迫使冷凝管进入增压箱的内部,同时利用废气的流动性对液体进行换热操作,提供流动的空气带走压缩液体的热量,避免传统装置在持续压缩过程中造成液体温度升高需要降温使用的问题,利用产生的废气可完成液体的自动降温过程,无需进行额外的降温过程,资源利用率较高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的正视图;
图3为本发明防护套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柱塞和第二柱塞及其底端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驱动组件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润滑组件结构的单独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冷凝组件结构的单独剖视图。
图中:1、增压箱;2、低压水入口;3、高压水出口;4、冷凝组件;401、限位套;402、冷凝管;403、空气腔;404、限位板;405、复位弹簧;406、三通阀;407、消音器;5、驱动组件;501、动力罐;502、进气管;503、排气管;504、叶轮;6、压缩管;7、驱动管;8、固定架;9、防护套;10、润滑组件;101、主轴;102、第一传动轴;103、第二传动轴;104、同步带;105、活动轴;106、润滑罐;107、注油口;108、搅拌轮;11、第一柱塞;12、延长杆;13、第二柱塞;14、连接杆;15、安装座;16、连杆;17、驱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石油开采用气驱液体增压泵,包括增压箱1,增压箱1底端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通有压缩管6,压缩管6的底端固定连通有驱动管7,两个驱动管7的底端连接有防护套9,防护套9的中部设有驱动组件5,驱动组件5的后端连通有冷凝组件4,冷凝组件4的另一端与增压箱1的内部相连接,驱动组件5的顶端设有润滑组件10,润滑组件10位于驱动组件5的上方,压缩管6的内部活动套接有第一柱塞11,第一柱塞1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位于压缩管6内部的延长杆12,延长杆12的底端贯穿压缩管6的底端且固定安装有位于驱动管7内部的第二柱塞13,第二柱塞13与驱动管7之间活动套接,两个位于压缩管6和驱动管7内部的第一柱塞11和第二柱塞13阶梯设置,增压箱1的右端固定连通有低压水入口2,增压箱1的左端固定连通有高压水出口3,低压水入口2和高压水出口3的内部均安装有单向阀且阀门的方向分别为向内导通和向外截止以及向外导通和向内截止,润滑组件10包括主轴101。
在装置使用前,首先需将外部水源与低压水入口2和高压水出口3之间进行连接并确定水源的进口和和出口,同时需保证连接紧密避免出现漏水现象,同时将外部气源与驱动组件5之间进行连接,同时需确定外部气源的压力处于正常范围内,同时再向润滑组件10的内部注入一定规格的液压油,完成装置使用时的准备工作。
如图3和图4以及图5所示,第二柱塞1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位于驱动管7内部的连接杆14,连接杆14的底端贯穿驱动管7的底端且固定安装有安装座15,安装座1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轴且连接轴的外侧面活动连接有位于安装座15下方的连杆16,连杆16的下方设有驱动轮17,连杆16的另一端与驱动轮17一端靠近外侧面的位置上活动连接,驱动轮17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驱动轮17的中轴线处于同轴,连杆16的数量也为两个且两个连杆16交替设置,主轴101的左右两端与两个对称设置驱动轮17内侧面的中部固定连接,主轴101外侧面的左右两侧活动连接有固定架8,固定架8与防护套9内侧面的底端固定连接,防护套9位于驱动轮17的外侧面。
如图4和图6所示,驱动组件5包括动力罐501,动力罐501的中部活动连接有叶轮504,叶轮504与主轴101外侧面的中部固定套接,主轴101贯穿动力罐501的左右两侧,动力罐501的前端固定连通有进气管502,动力罐501的后端固定连通有排气管503,进气管502与外部气源相连通。
在装置工作时,通过打开位于进气管502内部的空气即可将压缩空气导入动力罐501的内部,此时压缩空气即可推动叶轮504转动,在推动叶轮504转动后会通过后端的排气管503导出,而当叶轮504转动时会带动其中部的主轴101转动,进而为后续的液体压缩提供动力来源。
第一实施例:
当主轴101在叶轮504的带动下持续旋转时,此时两端的驱动轮17随之旋转,而位于驱动轮17外侧面一侧的连杆16的底端随之相对驱动轮17周向运动,而连杆16的另一端则会发生摆动,此时由于第二柱塞13与驱动管7之间活动套接导致其仅能上下位移,连杆16发生摆动时会改变安装座15与驱动轮17之间的距离,进而导致安装座15上下位移,并带动第二柱塞13和第一柱塞11上下往复运动,而第一柱塞11在进程时会产生一定的压力对位于增压箱1内部的液体进行压缩,而当左端的第一柱塞11位于压缩管6的最高点时,此时位于右端的第一柱塞11位于压缩管6的最低点,即左侧的第一柱塞11位于最高点时此时位于右端的第一柱塞11必然位于最低点,通过两个第一柱塞11的往复交替运行,实现补偿回程路径,完成连续进程压缩过程。
通过设置有两组压缩气体用的组件,并将两组第一柱塞11及其底端的结构交替设置,保证其在工作时一端的进程过程对应另一端的回程过程,使其在相对时间内位于增压箱1内部的液体处于持续压缩状态,避免传统装置在气缸内部的柱塞回程时压缩动力确实,无法实现连续压缩状态的问题,通过优化结构设计使其可满足连续压缩状态,显著提高装置整体稳定性,保证了液体压缩的连续性,压缩稳定性较高。
如图4和图7所示,润滑组件10还包括第一传动轴102,第一传动轴102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对称固定套接在主轴101外侧面靠近左右两侧的位置上,润滑组件10还包括润滑罐106,润滑罐106位于驱动管7顶端的中部且与驱动管7之间固定连通,润滑罐106的底端固定连通有滴管,润滑罐106的顶端固定连通有注油口107,两个润滑罐106的中部活动连接有活动轴105,活动轴105位于润滑罐106的部分固定套接有搅拌轮108,活动轴105外侧面靠近中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套接有第二传动轴103,第一传动轴102的外侧面活动套接有同步带104,同步带104的另一端与第二传动轴103的外侧面活动套接,第一传动轴102通过同步带104与第二传动轴103之间传动连接。
第二实施例:
在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此时主轴101在主轴101在叶轮504的带动下持续转动,并带动两个第一传动轴102旋转,且通过第一传动轴102一端的同步带104带动第二传动轴103转动,进而带动中部的活动轴105旋转,此时位于活动轴105两端的搅拌轮108随之转动,对位于润滑罐106内部的液压油进行搅动,增加其流动性,并通过底端导出,使其快速充满第二柱塞13和驱动管7之间的空隙中对其进行充分润滑,完成润滑过程,降低运行阻力。
通过优化了空气提供动力的方式,摒弃了传统的进气-压缩-排气-复位的过程,而是直接将压缩空气的流动性转变为旋转的动力,在通过旋转的机械动作转变为两组交替的上下往复运动,使其连续压缩的同时,可利用旋转的动力完成液压油的搅动,增加其流动性使其快速润滑,由于旋转动作在先往复运动在后,润滑油的搅动动作在延长杆12的往复动作之前,可在延长杆12活塞运动前即可充满液压油,避免传统装置依靠重力和柱塞运动实现液压油的流动进行润滑所造成的冷启动润滑油未流动造成的磨损过大的问题,可显著降低装置冷启动时的磨损程度,显著提高装置使用寿命。
如图4和图8所示,冷凝组件4包括限位套401,限位套401的顶端与增压箱1的底端固定连通,限位套401的右端固定连通有三通阀406,三通阀406的右端与排气管503之间通过法兰相连通,三通阀406顶端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消音器407,限位套401的内部活动套接有冷凝管402,冷凝管40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位于限位套401内部的限位板404,限位板404与限位套401之间活动套接,限位板404的底端开设有空气腔403,冷凝管402的内部开设有中空腔且与空气腔403之间相连通,冷凝管402的外侧面活动套接有复位弹簧405,复位弹簧405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限位套401内腔的顶端和限位板404的顶端固定连接。
第三实施例:
排气管503排出的气体可进入三通阀406的内部,部分气体可通过消音器407的消音后排出,而部分气体则会进入限位套401的内部,并通过空气腔403进入冷凝管402的内部,并给予限位板404压力,此时复位弹簧405被压缩,冷凝管402整体上移,部分冷凝管402进入增压箱1的内部,且此时冷凝管402的内部充满流动的废气,通过流动的废气直接与增压箱1内部的液体进行换热带走液体的热量,完成压缩液体的降温。
通过对空气的进入和排出进行优化,并利用压缩时所产生的废气的流动性提供压力迫使冷凝管402进入增压箱1的内部,同时利用废气的流动性对液体进行换热操作,提供流动的空气带走压缩液体的热量,避免传统装置在持续压缩过程中造成液体温度升高需要降温使用的问题,利用产生的废气可完成液体的自动降温过程,无需进行额外的降温过程,资源利用率较高适合推广使用。
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
在装置使用前,首先需将外部水源与低压水入口2和高压水出口3之间进行连接并确定水源的进口和和出口,同时需保证连接紧密避免出现漏水现象,同时将外部气源与驱动组件5之间进行连接,同时需确定外部气源的压力处于正常范围内,同时再向润滑组件10的内部注入一定规格的液压油,完成装置使用时的准备工作;
在装置工作时,通过打开位于进气管502内部的空气即可将压缩空气导入动力罐501的内部,此时压缩空气即可推动叶轮504转动,在推动叶轮504转动后会通过后端的排气管503导出,而当叶轮504转动时会带动其中部的主轴101转动,进而为后续的液体压缩提供动力来源;
当主轴101在叶轮504的带动下持续旋转时,此时两端的驱动轮17随之旋转,而位于驱动轮17外侧面一侧的连杆16的底端随之相对驱动轮17周向运动,而连杆16的另一端则会发生摆动,此时由于第二柱塞13与驱动管7之间活动套接导致其仅能上下位移,连杆16发生摆动时会改变安装座15与驱动轮17之间的距离,进而导致安装座15上下位移,并带动第二柱塞13和第一柱塞11上下往复运动,而第一柱塞11在进程时会产生一定的压力对位于增压箱1内部的液体进行压缩,而当左端的第一柱塞11位于压缩管6的最高点时,此时位于右端的第一柱塞11位于压缩管6的最低点,即左侧的第一柱塞11位于最高点时此时位于右端的第一柱塞11必然位于最低点,通过两个第一柱塞11的往复交替运行,实现补偿回程路径,完成连续进程压缩过程;
在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此时主轴101在主轴101在叶轮504的带动下持续转动,并带动两个第一传动轴102旋转,且通过第一传动轴102一端的同步带104带动第二传动轴103转动,进而带动中部的活动轴105旋转,此时位于活动轴105两端的搅拌轮108随之转动,对位于润滑罐106内部的液压油进行搅动,增加其流动性,并通过底端导出,使其快速充满第二柱塞13和驱动管7之间的空隙中对其进行充分润滑,完成润滑过程,降低运行阻力;
排气管503排出的气体可进入三通阀406的内部,部分气体可通过消音器407的消音后排出,而部分气体则会进入限位套401的内部,并通过空气腔403进入冷凝管402的内部,并给予限位板404压力,此时复位弹簧405被压缩,冷凝管402整体上移,部分冷凝管402进入增压箱1的内部,且此时冷凝管402的内部充满流动的废气,通过流动的废气直接与增压箱1内部的液体进行换热带走液体的热量,完成压缩液体的降温。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3)

1.一种石油开采用气驱液体增压泵,包括增压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箱(1)底端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通有压缩管(6),所述压缩管(6)的底端固定连通有驱动管(7),两个所述驱动管(7)的底端连接有防护套(9),所述防护套(9)的中部设有驱动组件(5),所述驱动组件(5)的后端连通有冷凝组件(4),所述冷凝组件(4)的另一端与增压箱(1)的内部相连接,所述驱动组件(5)的顶端设有润滑组件(10),所述润滑组件(10)位于驱动组件(5)的上方,所述压缩管(6)的内部活动套接有第一柱塞(11),所述第一柱塞(1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位于压缩管(6)内部的延长杆(12),所述延长杆(12)的底端贯穿压缩管(6)的底端且固定安装有位于驱动管(7)内部的第二柱塞(13),所述第二柱塞(13)与驱动管(7)之间活动套接,两个位于压缩管(6)和驱动管(7)内部的第一柱塞(11)和第二柱塞(13)阶梯设置,所述增压箱(1)的右端固定连通有低压水入口(2),所述增压箱(1)的左端固定连通有高压水出口(3),所述低压水入口(2)和高压水出口(3)的内部均安装有单向阀且阀门的方向分别为向内导通和向外截止以及向外导通和向内截止,所述润滑组件(10)包括主轴(101);
所述第二柱塞(1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位于驱动管(7)内部的连接杆(14),所述连接杆(14)的底端贯穿驱动管(7)的底端且固定安装有安装座(15),所述安装座(1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轴且连接轴的外侧面活动连接有位于安装座(15)下方的连杆(16);
所述连杆(16)的下方设有驱动轮(17),所述连杆(16)的另一端与驱动轮(17)一端靠近外侧面的位置上活动连接,所述驱动轮(17)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驱动轮(17)的中轴线处于同轴,所述连杆(16)的数量也为两个且两个连杆(16)交替设置,所述主轴(101)的左右两端与两个对称设置驱动轮(17)内侧面的中部固定连接;
所述主轴(101)外侧面的左右两侧活动连接有固定架(8),所述固定架(8)与防护套(9)内侧面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防护套(9)位于驱动轮(17)的外侧面;
所述驱动组件(5)包括动力罐(501),所述动力罐(501)的中部活动连接有叶轮(504),所述叶轮(504)与主轴(101)外侧面的中部固定套接,所述主轴(101)贯穿动力罐(501)的左右两侧,所述动力罐(501)的前端固定连通有进气管(502),所述动力罐(501)的后端固定连通有排气管(503),所述进气管(502)与外部气源相连通;
所述润滑组件(10)还包括第一传动轴(102),所述第一传动轴(102)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对称固定套接在主轴(101)外侧面靠近左右两侧的位置上,所述润滑组件(10)还包括润滑罐(106),所述润滑罐(106)位于驱动管(7)顶端的中部且与驱动管(7)之间固定连通,所述润滑罐(106)的底端固定连通有滴管;
所述润滑罐(106)的顶端固定连通有注油口(107),两个所述润滑罐(106)的中部活动连接有活动轴(105),所述活动轴(105)位于润滑罐(106)的部分固定套接有搅拌轮(108);
所述活动轴(105)外侧面靠近中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套接有第二传动轴(103),所述第一传动轴(102)的外侧面活动套接有同步带(104),所述同步带(104)的另一端与第二传动轴(103)的外侧面活动套接,所述第一传动轴(102)通过同步带(104)与第二传动轴(103)之间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油开采用气驱液体增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组件(4)包括限位套(401),所述限位套(401)的顶端与增压箱(1)的底端固定连通,所述限位套(401)的右端固定连通有三通阀(406),所述三通阀(406)的右端与排气管(503)之间通过法兰相连通,所述三通阀(406)顶端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消音器(407),所述限位套(401)的内部活动套接有冷凝管(402),所述冷凝管(40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位于限位套(401)内部的限位板(404),所述限位板(404)与限位套(401)之间活动套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石油开采用气驱液体增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404)的底端开设有空气腔(403),所述冷凝管(402)的内部开设有中空腔且与空气腔(403)之间相连通,所述冷凝管(402)的外侧面活动套接有复位弹簧(405),所述复位弹簧(405)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限位套(401)内腔的顶端和限位板(404)的顶端固定连接。
CN202211473553.XA 2022-11-23 2022-11-23 一种石油开采用气驱液体增压泵 Active CN1155069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73553.XA CN115506988B (zh) 2022-11-23 2022-11-23 一种石油开采用气驱液体增压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73553.XA CN115506988B (zh) 2022-11-23 2022-11-23 一种石油开采用气驱液体增压泵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06988A CN115506988A (zh) 2022-12-23
CN115506988B true CN115506988B (zh) 2023-04-14

Family

ID=845142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73553.XA Active CN115506988B (zh) 2022-11-23 2022-11-23 一种石油开采用气驱液体增压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06988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0623002U (zh) * 2019-09-06 2020-05-26 济南海德森诺流体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气驱增压泵
CN111927730A (zh) * 2020-08-07 2020-11-13 浙江飞驰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水泵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53618B2 (ja) * 1999-04-27 2008-09-24 株式会社ミクニ プランジャ式ポンプ
EP2622997A1 (en) * 2012-02-03 2013-08-07 Minima Espresso Systems, S.L. A system to suppy a pressurized liquid, process for supplying a pressurized liquid using said system, and machine for preparing beverages that includes said system
CN102635538A (zh) * 2012-04-28 2012-08-15 胡军 微型无刷直流自吸外转子多腔泵
CN205025709U (zh) * 2015-09-24 2016-02-10 普仑斯(福建)泵业有限公司 一种增压离心泵
CN210531186U (zh) * 2019-09-04 2020-05-15 唐山市杭奥特种设备检验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检安全阀的空压机
CN214221416U (zh) * 2020-07-22 2021-09-17 魏秋水 一种气动液体增压泵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0623002U (zh) * 2019-09-06 2020-05-26 济南海德森诺流体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气驱增压泵
CN111927730A (zh) * 2020-08-07 2020-11-13 浙江飞驰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水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06988A (zh) 2022-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93095U (zh) 液压双向作用泵送装置
CN104612928A (zh) 液压双向作用泵送装置
CN213684322U (zh) 一种立式单缸约束活塞液压发动机
CN110242534A (zh) 一种新能源有油二级活塞式空压机
CN2924068Y (zh) 双向生产压缩气体的液压传动机构
CN216642439U (zh) 多缸结构的高压往复泵
CN115506988B (zh) 一种石油开采用气驱液体增压泵
CN201262136Y (zh) 三缸单作用活塞泵
CN201810438U (zh) 一种柴油机的等压喷油泵
CN108302033B (zh) 一种高水基柱塞式液压泵的轴向可伸缩缸组件
CN108412719A (zh) 一种阀式配流轴向凸盘球塞乳化液泵
CN205370884U (zh) 一种柱塞式多液缸组合泥浆泵
CN202441833U (zh) 一种双作用双级气液增压传动装置
CN208236589U (zh) 一种阀式配流轴向凸盘球塞乳化液泵
CN208441983U (zh) 单柱塞高压喷雾泵
CN104500363B (zh) 具有润滑系统的柱塞泵
CN209925158U (zh) 一种油田注水泵节能系统
CN1153903C (zh) 一种柴油发动机燃油输油泵
CN220204074U (zh) 一种电驱氢气压缩增压装置
CN210949014U (zh) 油溶性化学剂注入用耐腐蚀高压泵
CN115013276B (zh) 一种卧式动力端立式运行活塞阀组液力端的往复泵
CN220452139U (zh) 一种高压低功率循环泵
CN217712890U (zh) 一种液驱隔膜式压缩机
CN2541620Y (zh) 一种柴油发动机燃油输油泵
CN110107485B (zh) 一种换向阀式膜片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517

Address after: Room 302, Unit 1, Building 9, Dechangyuan, Xincheng, Baota District, Yan'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716099

Patentee after: Yan'an Guangfeng Industry and Trad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067040 No. 2 Xueyuan Road,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Chengde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ebei Petroleum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