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04657B - 一种制备复合透镜的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制备复合透镜的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04657B
CN115504657B CN202211271615.9A CN202211271615A CN115504657B CN 115504657 B CN115504657 B CN 115504657B CN 202211271615 A CN202211271615 A CN 202211271615A CN 115504657 B CN115504657 B CN 1155046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site
glass preform
molding
glass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7161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504657A (zh
Inventor
刘康
杨树柏
周海青
王龙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illimeter Star Op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illimeter Star Op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illimeter Star Op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illimeter Star Op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7161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04657B/zh
Publication of CN1155046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046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5046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046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11/00Pressing molten glass or performed glass reheated to equivalent low viscosity without blowing
    • C03B11/06Construction of plunger or mould
    • C03B11/08Construction of plunger or mould for making solid articles, e.g. lens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4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the processing of minerals
    • Y02P40/50Glass production, e.g. reusing waste heat during processing or shaping
    • Y02P40/57Improving the yield, e-g- reduction of reject r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Re-Forming, After-Treatment, Cutting And Transporting Of Glass Produ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备复合透镜的方法及系统,制备复合透镜的方法包括:提供至少两件具有不同材料的玻璃抛光平片;将所述至少两件具有不同材料的玻璃抛光平片沿模压施力方向排列,高温熔融,并沿所述模压施力方向模压,形成复合玻璃预形体,所述复合玻璃预形体中各玻璃预形体由所述玻璃抛光平片各自形成;将所述复合玻璃预形体高温熔融,并沿所述模压施力方向模压所述复合玻璃预形体的侧柱面,形成复合透镜坯,所述复合透镜坯中各透镜坯由所述玻璃预形体各自形成预设的弧矢面面型和预设的子午面面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备复合透镜的方法及系统,以实现减少了工艺步骤,降低了制作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制备复合透镜的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镜片加工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制备复合透镜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光学仪器中经常使用复合透镜,以达到消像差、减尺寸等目的。一种典型的消色差复合透镜,左侧为双凸形的正透镜,使用折射率为低折射率材料制造,例如用BK7玻璃,右侧为弯月形的负透镜,使用高折射率材料制造,例如用F2玻璃,两片玻璃之间最常用的办法是用胶来粘接,成为胶合的复合透镜。
这样的复合透镜,需要控制的参数包括左透镜的曲率半径及透镜轴向厚度,右透镜的曲率半径及透镜轴向厚度,加工过程主要包括抛光4个曲面及胶合。
在一已知技术中,发明名称为整片式玻璃模造复合镜片及其制造方法,申请号为200810149108.1,提供了一种采用“两步模压法”制造复合透镜的方法,即第一步先模压出“高屈服温度”的“硬”透镜,第二步再在已成型的“硬”透镜表面上加“软”材料,模压出“低屈服温度”的“软”透镜,从而硬软透镜结合成复合透镜。然而,分步成型方法的工艺步骤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备复合透镜的方法及系统,以实现减少了工艺步骤,降低了制作成本。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备复合透镜的方法,包括:
提供至少两件具有不同材料的玻璃抛光平片;
将所述至少两件具有不同材料的玻璃抛光平片沿模压施力方向排列,高温熔融,并沿所述模压施力方向模压,形成复合玻璃预形体,所述复合玻璃预形体中各玻璃预形体由所述玻璃抛光平片各自形成;
将所述复合玻璃预形体高温熔融,并沿所述模压施力方向模压所述复合玻璃预形体的侧柱面,形成复合透镜坯,所述复合透镜坯中各透镜坯由所述玻璃预形体各自形成预设的弧矢面面型和预设的子午面面型。
可选地,在将所述复合玻璃预形体高温熔融,并沿所述模压施力方向模压所述复合玻璃预形体的侧柱面,形成复合透镜坯,所述复合透镜坯中各透镜坯由所述玻璃预形体各自形成预设的弧矢面面型和预设的子午面面型之后,还包括:
去除所述复合透镜坯的边角,形成所述复合透镜。
可选地,所述高温熔融的模压温度大于所述玻璃抛光平片的屈服温度,小于所述玻璃抛光平片的软化温度。
可选地,在将所述复合玻璃预形体高温熔融,并沿所述模压施力方向模压所述复合玻璃预形体的侧柱面,形成复合透镜坯,所述复合透镜坯中各透镜坯由所述玻璃预形体各自形成预设的弧矢面面型和预设的子午面面型之前,还包括:
将所述复合玻璃预形体两端对外的至少一个通光面做曲率修整。
可选地,所述复合玻璃预形体中,相邻所述玻璃预形体形成的融合界面是平面。
可选地,所述复合玻璃预形体的融合界面及所述复合玻璃预形体两端对外的通光面,沿所述复合玻璃预形体的通光方向的投影形状是正方形、六方形、八方形、长条矩形或圆形。
可选地,所述复合透镜坯的融合界面,沿所述复合透镜坯的通光方向是如下面型的至少一种:
旋转不对称的轮胎面、旋转对称的球面或非球面、圆柱面或非圆柱面;
所述复合透镜坯的两端对外的通光面,沿所述复合透镜坯的通光方向是如下面型的至少一种:
旋转不对称的轮胎面、旋转对称的球面或非球面、圆柱面或非圆柱面。
可选地,将所述复合玻璃预形体高温熔融,并沿所述模压施力方向模压所述复合玻璃预形体的侧柱面,形成复合透镜坯,包括:
将所述复合玻璃预形体高温熔融,并在至少两次模压中,沿所述模压施力方向分别模压所述复合玻璃预形体的不同侧柱面,形成复合透镜坯。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系统,包括上模仁、下模仁和套筒,所述上模仁和所述下模仁置于所述套筒中;
下压所述上模仁,使高温熔融的具有不同材料的玻璃抛光平片形成复合玻璃预形体,以及再次下压所述上模仁,使高温熔融的所述复合玻璃预形体变形为复合透镜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备复合透镜的方法,提供至少两件具有不同材料的玻璃抛光平片。将至少两件具有不同材料的玻璃抛光平片沿模压施力方向排列,高温熔融,并沿模压施力方向模压,形成复合玻璃预形体,复合玻璃预形体中各玻璃预形体由玻璃抛光平片各自形成。将复合玻璃预形体高温熔融,并沿模压施力方向模压复合玻璃预形体的侧柱面,形成复合透镜坯,复合透镜坯中各透镜坯由玻璃预形体各自形成预设的弧矢面面型和预设的子午面面型。由此,不使用玻璃预形体与模具相接触的表面作为复合透镜的通光面,而使用玻璃预形体与模具不接触的、在自由空腔内形成的表面作为复合透镜的通光面,复合透镜的通光方向垂直于模压施力方向。进一步地,提供不同材料的至少两件玻璃抛光平片,通过第一次的高温熔融实现各玻璃抛光平片的融合,形成复合玻璃预形体;并通过第二次的高温熔融实现各玻璃预形体的再次融合,实现复合透镜中各透镜的复合。相比于通过胶合的方式实现复合透镜中各透镜的复合,省略了多个零件曲表面的抛光加工以及胶合的过程。相比于已知技术,各通光曲面在自由腔内成型,不需要多种曲面模具。从而实现了减少了工艺步骤,降低了制作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备复合透镜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至少两件具有不同材料的玻璃抛光平片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复合玻璃预形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备复合透镜的系统的正视中央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复合透镜坯的俯视中央剖面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复合透镜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复合玻璃预形体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具有不同材料的玻璃抛光平片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复合玻璃预形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具有不同材料的玻璃抛光平片的立体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复合玻璃预形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复合透镜的立体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复合透镜坯的正视中央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备复合透镜的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至少两件具有不同材料的玻璃抛光平片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复合玻璃预形体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备复合透镜的系统的正视中央剖面图,参考图1-图4,制备复合透镜的方法包括:
S101、提供至少两件具有不同材料的玻璃抛光平片。
示例性地,玻璃抛光平片可以为低熔点玻璃抛光平片。
示例性地,参考图2,以提供三件具有不同材料的玻璃抛光平片为例,三件具有不同材料的玻璃抛光平片分别记为第一玻璃抛光平片01、第二玻璃抛光平片02和第三玻璃抛光平片03。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对于玻璃抛光平片的数量不作限定。玻璃抛光平片的数量还可以为2件,或者大于3件。
S102、将至少两件具有不同材料的玻璃抛光平片沿模压施力方向排列,高温熔融,并沿模压施力方向模压,形成复合玻璃预形体,复合玻璃预形体中各玻璃预形体由玻璃抛光平片各自形成。
示例性地,参考图2,模压施力方向为图2中箭头方向,即自上向下。模压施力方向平行于各玻璃抛光平片的通光方向。
示例性地,参考图2,第一玻璃抛光平片01、第二玻璃抛光平片02和第三玻璃抛光平片03沿竖直方向排列,第二玻璃抛光平片02位于第一玻璃抛光平片01和第三玻璃抛光平片03之间。模压施力方向为竖直方向。模压施力方向平行于不同材料的玻璃抛光平片的排列方向。
本步骤中,将至少两件具有不同材料的玻璃抛光平片叠置,并少许施加压力,不同材料的玻璃抛光平片就能够融合在一起,成为界面透光的整体,各表面仍然保持为平面,这个整体即成为复合玻璃预形体。模压施力方向平行于复合玻璃预形体的通光方向。
示例性地,参考图2和图3,图3中实线箭头方向为一次模压施力方向,图3中虚线箭头方向为又一次模压施力方向。复合玻璃预形体包括第一玻璃预形体41、第二玻璃预形体42和第三玻璃预形体43。第一玻璃抛光平片01被压成第一玻璃预形体41,第二玻璃抛光平片02被压成第二玻璃预形体42,第三玻璃抛光平片03被压成第三玻璃预形体43。其中,第一次模压时的高温熔融的模压温度记为第一模压温度T0。
示例性地,参考图2和图3,在高温熔融并沿模压施力方向模压之前,第一玻璃抛光平片01具有第一表面110,第一玻璃抛光平片01和第二玻璃抛光平片02重合的表面记为第二表面210,第二玻璃抛光平片02和第三玻璃抛光平片03重合的表面记为第三表面220,第三玻璃抛光平片03具有第四表面320。第一表面110、第二表面210、第三表面220和第四表面320均为平面。在高温熔融并沿模压施力方向模压之后,形成与第一表面110对应的第五表面111,与第二表面210对应的第六表面211,与第三表面220对应的第七表面221,与第四表面320对应的第八表面321。第五表面111、第六表面211、第七表面221和第八表面321均为平面。
S103、将复合玻璃预形体高温熔融,并沿模压施力方向模压复合玻璃预形体的侧柱面,形成复合透镜坯,复合透镜坯中各透镜坯由玻璃预形体各自形成预设的弧矢面面型和预设的子午面面型。
示例性地,参考图3,将复合玻璃预形体高温熔融,并沿模压施力方向模压复合玻璃预形体的侧柱面,形成复合透镜坯的过程中,可以对复合玻璃预形体的不同侧柱面进行不少于一次的模压,即,将复合玻璃预形体高温熔融,并在至少两次模压中,沿模压施力方向分别模压复合玻璃预形体的不同侧柱面,形成复合透镜坯。
示例性地,参考图3和图5,本步骤中,可以沿图3中实线箭头方向对复合玻璃预形体的一个侧柱面进行模压,并沿图3和图5中虚线箭头方向对复合玻璃预形体的另一个侧柱面进行模压。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对于本步骤中对复合玻璃预形体的不同侧柱面的模压次数不作限定。
示例性地,参考图4,图4中箭头方向为模压施力方向。本步骤中,将复合玻璃预形体高温熔融,并从侧柱面方向模压,模压施力方向垂直于复合玻璃预形体的通光方向,在高温熔融状态下,不同材料的融合平界面相互挤胀,使相邻玻璃预形体形成的新融合界面,以及复合透镜坯的两端对外的通光面(即向外的抛光端面),各自形成预设的弧矢面面型和预设的子午面面型,形成复合透镜坯。
示例性地,参考图2-图4,第五表面111形变为名义弧矢曲率半径为r11的弧面。第六表面211形变为名义弧矢曲率半径为r21的弧面。第七表面221形变为名义弧矢曲率半径为r22的弧面。第八表面321形变为名义弧矢曲率半径为r32的弧面。
其中,第二次模压时的高温熔融的模压温度记为第二模压温度T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备复合透镜的方法,提供至少两件具有不同材料的玻璃抛光平片。将至少两件具有不同材料的玻璃抛光平片沿模压施力方向排列,高温熔融,并沿模压施力方向模压,形成复合玻璃预形体,复合玻璃预形体中各玻璃预形体由玻璃抛光平片各自形成。将复合玻璃预形体高温熔融,并沿模压施力方向模压复合玻璃预形体的侧柱面,形成复合透镜坯,复合透镜坯中各透镜坯由玻璃预形体各自形成预设的弧矢面面型和预设的子午面面型。由此,不使用玻璃预形体与模具相接触的表面作为复合透镜的通光面,而使用玻璃预形体与模具不接触的、在自由空腔内形成的表面作为复合透镜的通光面,复合透镜的通光方向垂直于模压施力方向。进一步地,提供不同材料的至少两件玻璃抛光平片,通过第一次的高温熔融实现各玻璃抛光平片的融合,形成复合玻璃预形体;并通过第二次的高温熔融实现各玻璃预形体的再次融合,实现复合透镜中各透镜的复合。相比于通过胶合的方式实现复合透镜中各透镜的复合,省略了多个零件曲表面的抛光加工以及胶合的过程。相比于已知技术,各通光曲面在自由腔内成型,不需要多种曲面模具。从而实现了减少了工艺步骤,降低了制作成本。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复合透镜坯的俯视中央剖面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复合透镜的立体示意图,参考图2-图6,在上述步骤S103之后,制备复合透镜的方法还包括:去除复合透镜坯的边角,形成复合透镜。
第一玻璃预形体41被压成第一透镜坯51,第二玻璃预形体42被压成第二透镜坯52,第三玻璃预形体43被压成第三透镜坯53。第一透镜坯51的中央轴向厚度记为t1,第二透镜坯52的中央轴向厚度记为t2,第三透镜坯53的中央轴向厚度记为t3。以07表示第一刀缝,以08表示第二刀缝,沿第一刀缝07和第二刀缝08切除掉边角料,修整后中间留下的,为复合透镜。
切除掉边角料后,第一透镜坯51被修整为第一透镜61,第二透镜坯52被修整为第二透镜62,第三透镜坯53被修整为第三透镜63。第一透镜61的中央轴向厚度为t1,第二透镜62的中央轴向厚度为t2,第三透镜63的中央轴向厚度为t3。
第五表面111形变为名义子午曲率半径为R11的弧面。第六表面211形变为名义子午曲率半径为R21的弧面。第七表面221形变为名义子午曲率半径为R22的弧面。第八表面321形变为名义子午曲率半径为R32的弧面。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弧矢曲率半径和子午曲率半径前都加上了“名义”两字,这是由于在弧矢面和子午面内所压成的曲线是类似圆弧的非圆弧,因此加上“名义”两字。
示例性地参考图6,图6中的箭头方向为复合透镜使用时的通光方向。由于名义子午曲率半径与名义弧矢曲率半径并不相等,因此修整后的复合透镜,沿左右通光方向的四个面都是轮胎面,这些曲面沿轴线方向不是旋转对称的,只有当名义子午曲率半径与名义弧矢曲率半径相等时,才是旋转对称的(球面或非球面)。
可选地,对于具有不同材料的至少两件玻璃抛光平片,玻璃抛光平片具有不同的屈服温度。
示例性地,第一玻璃抛光平片01、第二玻璃抛光平片02和第三玻璃抛光平片03中任意两者具有不同的屈服温度。
可选地,高温熔融的模压温度大于玻璃抛光平片的屈服温度,小于玻璃抛光平片的软化温度。软化温度和屈服温度之间可以有几十度的区间差。在一示例中,玻璃抛光平片的软化温度为692°,玻璃抛光平片的屈服温度为658°。在另一示例中,玻璃抛光平片的软化温度为637°,玻璃抛光平片的屈服温度为558°。在又一示例中,玻璃抛光平片的软化温度为694°,玻璃抛光平片的屈服温度为642°。模压都是设置在屈服温度与软化温度内进行的,如果模压温度更靠近软化温度,则玻璃预形体更软更易变形,如果模压温度更靠近屈服温度,则玻璃预形体更硬更不易变形。
示例性地,第一玻璃抛光平片01的软化温度记为SP1,第一玻璃抛光平片01的屈服温度记为At1。第二玻璃抛光平片02的软化温度记为SP2,第二玻璃抛光平片02的屈服温度记为At2。第三玻璃抛光平片03的软化温度记为SP3,第三玻璃抛光平片03的屈服温度记为At3。第一次模压时的高温熔融的模压温度记为第一模压温度T0。满足:At1<T0<SP1,At2<T0<SP2,At3<T0<SP3。
示例性地,第二次模压时的高温熔融的模压温度记为第二模压温度T1。满足:At1<T1<SP1,At2<T1<SP2,At3<T1<SP3。第二模压温度T1可以等于第一模压温度T0,或者不等于第一模压温度T0。
示例性地,参考图4和图5,At2>At1,At2>At3,模压温度T1更接近At2,则第二玻璃抛光平片02偏硬,对应地,第二玻璃预形体42偏硬。第一玻璃抛光平片01和第三玻璃抛光平片03偏软,对应地,第一玻璃预形体41和第三玻璃预形体43偏软。第二玻璃预形体42向左右两侧挤胀成为双凸透镜,而第一玻璃预形体41和第三玻璃预形体43被挤胀成弯月形透镜。
示例性地,参考图4和图5,At1>At3,第一玻璃预形体41相对于第三玻璃预形体43更硬,压下后的曲率半径r21相比曲率半径r22更大,即曲率半径r21相对更平缓,而曲率半径r22相对更凸。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复合玻璃预形体的示意图,参考图7,图7中箭头方向为模压施力方向。在上述步骤S103之前,制备复合透镜的方法还包括:将复合玻璃预形体两端对外的至少一个通光面做曲率修整。由此,可以得到更丰富的自由腔曲面,更易获得复合透镜预设的各项指标。
示例性地,参考图7,将复合玻璃预形体的左侧面做成具有曲率半径r11的圆弧面或柱面,将复合玻璃预形体的右侧面做成具有曲率半径r32的圆弧面或柱面。相比于现有的胶合复合透镜技术,本发明实施例虽然对左右两侧的玻璃预形体(即复合玻璃预形体的两端对外的通光面)各自做了一个曲面的加工,但总体上至少减少了现有技术中四个曲面的抛光工作量和两次胶合工作量。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虽然不排除也可以把第六表面211和第七表面221也预制为曲面,但这样工艺复杂,比现有的胶合复合透镜技术其优势就不显著了。
可选地,参考图3,复合玻璃预形体中,相邻玻璃预形体形成的融合界面是平面。
示例性地,参考图3,第六表面211和第七表面221是平面。
可选地,复合玻璃预形体的融合界面及复合玻璃预形体两端对外的通光面,沿复合玻璃预形体的通光方向的投影形状是正方形、六方形、八方形、长条矩形或圆形。
示例性地,参考图3,沿复合玻璃预形体的通光方向来看,第五表面111、第六表面211、第七表面221和第八表面321均为正方形。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具有不同材料的玻璃抛光平片的立体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复合玻璃预形体的立体示意图,参考图8和图9,图8和图9中箭头方向均为模压施力方向。沿复合玻璃预形体的通光方向来看,第五表面111、第六表面211、第七表面221和第八表面321均为圆形。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具有不同材料的玻璃抛光平片的立体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复合玻璃预形体的立体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复合透镜的立体示意图,参考图10-图12,图10和图11中箭头方向均为模压施力方向。沿复合玻璃预形体的通光方向来看,第五表面111、第六表面211、第七表面221和第八表面321均为长条矩形。
示例性地,参考图10-图12,用两层细长的矩形形状的玻璃抛光平片,融合后制得的复合玻璃预形体。竖起模压并再次融合后,可以得到复合透镜。该复合透镜为复合柱透镜。其中,第一透镜61为双凸形状,具有折射率n1,中央轴向厚度为t1。第二透镜62为弯月形状,折射率为n2,n1小于n2。第二透镜62的中央轴向厚度为t2。复合柱透镜可以直接使用在柱面成像的消色差光路系统中。
可选地,复合透镜坯的融合界面,沿复合透镜坯的通光方向是如下面型的至少一种:旋转不对称的轮胎面、旋转对称的球面或非球面、圆柱面或非圆柱面。复合透镜坯的两端对外的通光面,沿复合透镜坯的通光方向是如下面型的至少一种:旋转不对称的轮胎面、旋转对称的球面或非球面、圆柱面或非圆柱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制备复合透镜的方法,可以压制出沿透镜通光轴线方向旋转不对称的轮胎面复合透镜,也可以压制出沿透镜通光轴线方向旋转对称的球面或非球面复合透镜(名义子午面曲率半径和名义弧矢面曲率半径相等时),也可以压制出圆柱面或非圆柱复合透镜(名义子午面曲率半径无穷大时)。
可以理解的是,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制备复合透镜,在选择玻璃预形体的组合时,应尽量选择软化温度与屈服温度差距大的材料,使模压温度有足够的调整空间,而且,不同材料之间的屈服温度差距(以及软化温度差距)也尽量大,使模压过程中各种材料软硬便于控制和掌握。
可以理解的是,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制备复合透镜,其主要工作内容在于:设计材料组合、设计材料预形体截面形状及各层厚度、调整模压温度和模压压缩量,以及模压成品的切割修整,具体的模压工艺设计(如模压温度曲线、模具结构、压力与位移曲线等设计),本申请对此不做详述。
可选地,参考图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执行上述方法的系统,制备复合透镜的系统包括模压机,模压机包括上模仁04、下模仁05和套筒06。上模仁04和下模仁05置于套筒06中。下压上模仁04,使高温熔融的具有不同材料的玻璃抛光平片形成复合玻璃预形体,以及再次下压上模仁04,使高温熔融的复合玻璃预形体变形为复合透镜坯。需要说明的是,再次下压上模仁04时,将复合玻璃预形体进行了按压方位的更换,模压复合玻璃预形体的侧柱面。
其中,下压后上模仁04受到套筒06的高度限位而停止下行,各玻璃预形体的下压深度经设计计算,并由套筒06对上模仁04的限位而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图4所示的上模仁04、下模仁05及套筒06为一种示例,实际工作中,上模仁04、下模仁05及套筒06的结构设计可以有多样。
示例性地,复合透镜坯的通光方向与模压施力方向相垂直。复合透镜坯内部的融合过渡面及材料向外的两端通光表面,沿透镜通光轴线方向是旋转不对称的轮胎面、旋转对称的球面或非球面、圆柱面或非圆柱面。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复合透镜坯的正视中央剖面图,结合参考图3和图13,At3>At1,At3>At2。第二模压温度T1更接近At3,第三玻璃预形体43相对更硬,左侧的第一玻璃预形体41和中部的第二玻璃预形体42相对偏软,模压后右侧的第三玻璃预形体43形变为双凸形状的第三透镜坯53,左侧的第一玻璃预形体41被挤胀成弯月形状的第一透镜坯51,中部的第二玻璃预形体42被挤胀成弯月形状的第二透镜坯52。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相互结合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7)

1.一种制备复合透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至少两件具有不同材料的玻璃抛光平片;
将所述至少两件具有不同材料的玻璃抛光平片沿模压施力方向排列,高温熔融,并沿所述模压施力方向模压,形成复合玻璃预形体,所述复合玻璃预形体中各玻璃预形体由所述玻璃抛光平片各自形成;
将所述复合玻璃预形体高温熔融,并沿所述模压施力方向模压所述复合玻璃预形体的侧柱面,形成复合透镜坯,所述复合透镜坯中各透镜坯由所述玻璃预形体各自形成预设的弧矢面面型和预设的子午面面型;
所述高温熔融的模压温度大于所述玻璃抛光平片的屈服温度,小于所述玻璃抛光平片的软化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复合玻璃预形体高温熔融,并沿所述模压施力方向模压所述复合玻璃预形体的侧柱面,形成复合透镜坯,所述复合透镜坯中各透镜坯由所述玻璃预形体各自形成预设的弧矢面面型和预设的子午面面型之后,还包括:
去除所述复合透镜坯的边角,形成所述复合透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复合玻璃预形体高温熔融,并沿所述模压施力方向模压所述复合玻璃预形体的侧柱面,形成复合透镜坯,所述复合透镜坯中各透镜坯由所述玻璃预形体各自形成预设的弧矢面面型和预设的子午面面型之前,还包括:
将所述复合玻璃预形体两端对外的至少一个通光面做曲率修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玻璃预形体中,相邻所述玻璃预形体形成的融合界面是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玻璃预形体的融合界面及所述复合玻璃预形体两端对外的通光面,沿所述复合玻璃预形体的通光方向的投影形状是正方形、六方形、八方形、长条矩形或圆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透镜坯的融合界面,沿所述复合透镜坯的通光方向是如下面型的至少一种:
旋转不对称的轮胎面、旋转对称的球面或非球面、圆柱面或非圆柱面;
所述复合透镜坯的两端对外的通光面,沿所述复合透镜坯的通光方向是如下面型的至少一种:
旋转不对称的轮胎面、旋转对称的球面或非球面、圆柱面或非圆柱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复合玻璃预形体高温熔融,并沿所述模压施力方向模压所述复合玻璃预形体的侧柱面,形成复合透镜坯,包括:
将所述复合玻璃预形体高温熔融,并在至少两次模压中,沿所述模压施力方向分别模压所述复合玻璃预形体的不同侧柱面,形成复合透镜坯。
CN202211271615.9A 2022-10-18 2022-10-18 一种制备复合透镜的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55046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71615.9A CN115504657B (zh) 2022-10-18 2022-10-18 一种制备复合透镜的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71615.9A CN115504657B (zh) 2022-10-18 2022-10-18 一种制备复合透镜的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04657A CN115504657A (zh) 2022-12-23
CN115504657B true CN115504657B (zh) 2023-12-08

Family

ID=845109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71615.9A Active CN115504657B (zh) 2022-10-18 2022-10-18 一种制备复合透镜的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04657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90603403A (en) * 1906-02-12 1906-05-10 Charles Noyes Brown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the Manufacture of Composite Lenses.
GB428269A (en) * 1934-09-25 1935-05-09 Bausch & Lomb Optical Co Improvements in methods of and means for making multifocal lenses
JPH1045419A (ja) * 1996-07-30 1998-02-17 Hoya Corp ガラス被覆層を有するガラスレンズ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2210771A (ja) * 2001-01-19 2002-07-30 Ricoh Co Ltd 複合光学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304569A (ja) * 2006-05-09 2007-11-22 Ashu Kogaku Kofun Yugenkoshi 接合レンズ及びその製造法
JP2008170574A (ja) * 2007-01-10 2008-07-24 Seiko Epson Corp スクリーン、およびリアプロジェクタ
JP2008241980A (ja) * 2007-03-27 2008-10-09 Seiko Epson Corp レンズアレイの製造方法、レンズアレイ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CN106772952A (zh) * 2017-03-03 2017-05-31 广州飞歌汽车音响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车载记录仪摄像头的镜片组
CN111381338A (zh) * 2018-12-28 2020-07-07 Hoya株式会社 透镜单元以及透镜单元的制造方法
CN115536248A (zh) * 2022-10-18 2022-12-30 上海毫米星光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透镜的制备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87744A1 (en) * 2005-02-21 2006-08-24 Consiglio Nazionale Delle Ricerche - Infm Istituto Nazionale Per La Fisica Della Materia A method of fabricating tridimensional micro- and nano­structures as well as optical element assembly having a tridimensional convex structure obtained by the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90603403A (en) * 1906-02-12 1906-05-10 Charles Noyes Brown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the Manufacture of Composite Lenses.
GB428269A (en) * 1934-09-25 1935-05-09 Bausch & Lomb Optical Co Improvements in methods of and means for making multifocal lenses
JPH1045419A (ja) * 1996-07-30 1998-02-17 Hoya Corp ガラス被覆層を有するガラスレンズ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2210771A (ja) * 2001-01-19 2002-07-30 Ricoh Co Ltd 複合光学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304569A (ja) * 2006-05-09 2007-11-22 Ashu Kogaku Kofun Yugenkoshi 接合レンズ及びその製造法
JP2008170574A (ja) * 2007-01-10 2008-07-24 Seiko Epson Corp スクリーン、およびリアプロジェクタ
JP2008241980A (ja) * 2007-03-27 2008-10-09 Seiko Epson Corp レンズアレイの製造方法、レンズアレイ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CN106772952A (zh) * 2017-03-03 2017-05-31 广州飞歌汽车音响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车载记录仪摄像头的镜片组
CN111381338A (zh) * 2018-12-28 2020-07-07 Hoya株式会社 透镜单元以及透镜单元的制造方法
CN115536248A (zh) * 2022-10-18 2022-12-30 上海毫米星光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透镜的制备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同步辐射高压衍射技术;刘景;;高压物理学报(05);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04657A (zh) 2022-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15224B (zh) 用于形成一光学元件的方法及其中所用衬底
JP4623012B2 (ja) 多焦点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CN115536248B (zh) 一种复合透镜的制备方法及系统
JP2004335080A5 (zh)
JP2008285375A (ja) 接合光学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304569A (ja) 接合レンズ及びその製造法
CN112939425B (zh) 一种自由腔压制轮胎透镜的方法及系统
CN115504657B (zh) 一种制备复合透镜的方法及系统
JP4728280B2 (ja) 接合光学素子
CN101386465A (zh) 模造玻璃的模具
JP2008285374A (ja) 接合光学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266307B (zh) 组合塑料镜片及其制作方法
JP2022093460A (ja) ガラスレンズ成形型
CN112218832B (zh) 玻璃透镜成型模具
TWI786235B (zh) 玻璃製成形模型
CN110549586A (zh) 镜片模塑方法、镜片模具和镜片
JP4426910B2 (ja) モールドプレス成形型、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及びモールドプレスレンズ
CN100480740C (zh) 多焦点透镜的制造方法和多焦点透镜
JP4987553B2 (ja) 複合光学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6217050A (zh) 一种自由腔压制正交通光透镜的方法及系统
JPS6148801A (ja) 多重焦点モ−ルドレンズ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5301723A (ja) 光学素子の成形方法
CN115508972A (zh) 光学镜头以及摄像模组
JP2009114017A (ja) 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JP2010001177A (ja) 光学ガラス製レンズアレイ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