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97392A - 一种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97392A
CN115497392A CN202211162345.8A CN202211162345A CN115497392A CN 115497392 A CN115497392 A CN 115497392A CN 202211162345 A CN202211162345 A CN 202211162345A CN 115497392 A CN115497392 A CN 1154973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ubstrate
pixel
opening
liquid crys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6234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雄南
杨学凯
蔡宝鸣
张嵩
韩子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6234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97392A/zh
Publication of CN1154973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973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G09F9/335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being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 [OLE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28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polaris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28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polarising
    • G02B27/288Filters employing polarising elements, e.g. Lyot or Solc fil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16Polarising elements involving passive liquid cryst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显示装置。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该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及依次设置在显示面板的出光侧的遮光层、胆甾型液晶薄膜、四分之一波片及偏光片,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及在衬底上阵列排布的红光子像素、绿光子像素和蓝光子像素,胆甾型液晶薄膜用于对属于蓝光波段的设定波段的光中的左旋圆偏振光与右旋圆偏振光中的一者进行透射,并对另一者进行反射;四分之一波片的慢轴与偏光片的吸收轴的夹角设置为使得偏光片透射经过四分之一波片的圆偏振光;遮光层开设有对应红光子像素的第一开口、对应绿光子像素的第二开口和对应蓝光子像素的第三开口。该实施方式可在保证对显示面板出光效率的提升效果的同时,降低显示面板对环境光的反射,改善显示面板对环境光中蓝光的反射造成的色偏。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已有显示装置难以同时对减弱环境光反射和增加出光效率均实现较好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及依次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的遮光层、胆甾型液晶薄膜、四分之一波片及偏光片,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及在所述衬底上阵列排布的红光子像素、绿光子像素和蓝光子像素,所述胆甾型液晶薄膜用于对属于蓝光波段的设定波段的光中的左旋圆偏振光与右旋圆偏振光中的一者进行透射,并对另一者进行反射;所述四分之一波片的慢轴与所述偏光片的吸收轴的夹角设置为使得所述偏光片透射经过所述四分之一波片的圆偏振光;所述遮光层开设有对应红光子像素的第一开口、对应绿光子像素的第二开口和对应蓝光子像素的第三开口。
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设置在所述衬底上的像素界定层,所述像素界定层开设有对应红光子像素的红光像素开口、对应绿光子像素的绿光像素开口和对应蓝光子像素的蓝光像素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对应的红光像素开口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二开口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对应的绿光像素开口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三开口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对应的蓝光像素开口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
可选地,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大于对应的红光像素开口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面积,所述第二开口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大于对应的绿光像素开口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面积,所述第三开口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大于对应的蓝光像素开口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面积。
可选地,所述第三开口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面积与对应的蓝光像素开口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面积的比值,分别大于第一开口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面积与对应的红光像素开口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面积的比值及所述第二开口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面积与对应的绿光像素开口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面积的比值。
可选地,所述设定波段为430nm-490nm。
可选地,所述胆甾型液晶薄膜通过对液晶分子的螺距的设置实现对属于蓝光波段的设定波段的光中的左旋圆偏振光与右旋圆偏振光中的一者进行透射,并对另一者进行反射。
可选地,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四分之一波片与所述偏光片之间的二分之一波片。
可选地,所述四分之一波片为液晶四分之一波片,和/或,所述二分之一波片为液晶二分之一波片。
可选地,所述偏光片为聚乙烯醇偏光片。
可选地,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偏光片的远离所述四分之一波片一侧的盖板。
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可在保证对显示面板出光效率的提升效果的同时,降低显示面板对环境光的反射,改善显示面板对环境光中蓝光的反射造成的色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示出设置有圆偏光片的OLED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图1所示的OLED显示装置反射环境光的光路示意图。
图3示出图1所示的OLED显示装置出射光的光路示意图。
图4示出设置有圆偏光片及胆甾型液晶薄膜的OLED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图4所示的OLED显示装置出射光的光路示意图。
图6示出通过胆甾型液晶薄膜对自然光的反射率表征的设定波段的选取范围的示意图。
图7示出胆甾型液晶薄膜对光谱的增益效果的对比图。
图8示出图4所示的OLED显示装置反射环境光中的属于蓝光波段的设定波段的光的光路示意图。
图9示出设置有圆偏光片、胆甾型液晶薄膜及遮光层的OLED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中所述的“在……上”、“在……上形成”和“设置在……上”可以表示一层直接形成或设置在另一层上,也可以表示一层间接形成或设置在另一层上,即两层之间还存在其它的层。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术语“第一”、“第二”等可以在此用于描述各种部件、构件、元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但是这些部件、构件、元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不应受到这些术语限制。而是,这些术语用于将一个部件、构件、元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与另一个相区分。因而,例如,下面讨论的第一部件、第一构件、第一元件、第一区域、第一层和/或第一部分可以被称为第二部件、第二构件、第二元件、第二区域、第二层和/或第二部分,而不背离本发明的教导。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说明,所采用的术语“同层设置”指的是两个层、部件、构件、元件或部分可以通过相同制备工艺(例如构图工艺等)形成,并且,这两个层、部件、构件、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相同的材料形成。例如两个或更多个功能层同层设置指的是这些同层设置的功能层可以采用相同的材料层并利用相同制备工艺形成,从而可以简化显示基板的制备工艺。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说明,表述“构图工艺”一般包括光刻胶的涂布、曝光、显影、刻蚀、光刻胶的剥离等步骤。表述“一次构图工艺”意指使用一块掩模板形成图案化的层、部件、构件等的工艺。
对于例如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显示面板等显示面板,由于显示面板的金属层,例如OLED显示面板的阴极(例如材料为Mg-Ag镁银合金,Mg:Ag的比例在3:7~1:9之间)及阳极等金属层,会造成较强的环境光反射,导致例如OLED显示装置等显示装置在晴天的户外等环境光较强的环境中对比度下降,影响用户体验。
为了解决已有OLED显示装置的环境光反射问题,以OLED显示装置为例,实施例一提出了设置有圆偏光片的OLED显示装置,如图1所示,实施例一提出的设置有圆偏光片的OLED显示装置100包括OLED显示面板110、四分之一波片(或称为1/4λ波片)120和偏光片130,其中,四分之一波片120和偏光片130构成圆偏光片,例如,四分之一波片120通过例如透明光学胶(OCA)的粘接层191粘接固定于OLED显示面板110的出光侧,偏光片130通过例如透明光学胶的粘接层192粘接固定于四分之一波片120的远离OLED显示面板110一侧。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OLED显示面板110包括衬底111及在衬底111上依次层叠设置的驱动电路层(或者称为薄膜晶体管层、TFT层)112、像素界定层(PDL)113和封装层(TFE)117,像素界定层113形成有阵列排布的开口,像素界定层113的开口中设置有有机发光功能层(EL),有机发光功能层(EL)例如包括红光有机发光功能层114、绿光有机发光功能层115和蓝光有机发光功能层116,红光有机发光功能层114对应为红光子像素,绿光有机发光功能层115对应为绿光子像素,蓝光有机发光功能层116对应为蓝光子像素,从而形成在衬底111上阵列排布的红光子像素、绿光子像素和蓝光子像素,则,如图1所示,像素界定层113开设有对应红光子像素的红光像素开口1134、对应绿光子像素的绿光像素开口1135和对应蓝光子像素的蓝光像素开口1136。例如,每个有机发光功能层下方设置有一个阳极(图中未示出),且像素界定层113上方设置有整面覆盖的阴极(图中未示出)。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OLED显示装置100还可包括位于OLED显示面板110的出光侧的触控层(图中未示出),OLED显示面板110还可包括位于衬底111与驱动电路层112之间的缓冲层等膜层结构。例如,有机发光功能层包括空穴注入层(HIL)、空穴传输层(HTL)、电子阻挡层(EBL)、发光层(EML)、空穴阻挡层(HBL)、电子传输层(ETL)和电子注入层(EIL)。例如,封装层117可以为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无机封装层、有机封装层和第二无机封装层的复合封装层。
对于图1所示的OLED显示装置100:
一方面,如图2所示,外界的环境光(自然光)经过例如吸收轴为垂直方向的偏光片130时环境光中的垂直偏振光被吸收、环境光中的水平偏振光透射,偏光片130透射环境光中的水平偏振光经过四分之一波片120后变为右旋圆偏振光,该右旋圆偏振光经过OLED显示装置100的OLED显示面板110的阴极、阳极等金属层的反射后旋转180°而变为左旋圆偏振光,该左旋圆偏振光再次经过1/4λ波片后变为垂直偏振光,该垂直偏振光被偏光片130吸收而无法通过偏光片130。由此,由四分之一波片120和偏光片130构成的圆偏光片实现了消除OLED显示装置100的OLED显示面板110对于外界的环境光的反射,保证了OLED显示装置100的OLED显示面板110的对比度。
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OLED显示装置100的OLED显示面板110的出射光(自然光)经过四分之一波片120仍为自然光,经过例如吸收轴为垂直方向的偏光片130时出射光中的垂直偏振光被吸收、出射光中的水平偏振光透射,这样,就会造成OLED显示装置100的OLED显示面板110的出光效率大大降低,理论上只能在50%左右,若想保持设定亮度则需要增加发光的驱动功率,造成OLED显示装置100的功耗增加。
为了解决实施例一的出光效率低的问题,实施例二提出了一种设置有圆偏光片及胆甾型液晶薄膜(CLC)的OLED显示装置,以期提供出光效率、降低OLED显示面板的功耗。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一提出的设置有圆偏光片的OLED显示装置100不同的是,如图4所示,实施例二提出的设置有圆偏光片及胆甾型液晶薄膜的OLED显示装置200在OLED显示面板110与四分之一波片120之间加入了胆甾型液晶薄膜210,即,实施例二提出的设置有圆偏光片及胆甾型液晶薄膜的OLED显示装置200包括OLED显示面板110、胆甾型液晶薄膜210、四分之一波片120和偏光片130,其中,四分之一波片120和偏光片130构成圆偏光片。胆甾型液晶薄膜210用于对属于蓝光波段的设定波段的光中的左旋圆偏振光与右旋圆偏振光中的一者进行透射,并对另一者进行反射,四分之一波片120的慢轴与偏光片130的吸收轴的夹角设置为使得偏光片130透射经过四分之一波片120的圆偏振光。例如,胆甾型液晶薄膜210通过例如压敏胶(PSA)的粘接层291粘接固定于OLED显示面板110的出光侧,四分之一波片120通过例如透明光学胶的粘接层292粘接固定于胆甾型液晶薄膜210的远离OLED显示面板110一侧,偏光片130通过例如透明光学胶的粘接层293粘接固定于四分之一波片120的远离OLED显示面板110一侧。
胆甾型液晶薄膜210是一种高分子复合膜材,该膜材包含液晶单体和手性添加剂,在液晶分子中添加手性添加剂可以使得液晶分子的取向发生扭转,形成具有一定螺距的呈胆甾相的液晶分子。本发明中,手性添加剂的掺杂质量百分比<10%。
胆甾相是液晶分子的一种重要相态。在胆甾相内,液晶分子呈层状排布,并具有连续的螺旋结构。呈胆甾相的液晶分子可以为左旋向液晶分子或者右旋向液晶分子。
例如,呈胆甾相的液晶分子为左旋向液晶分子,当自然光入射到左旋向液晶分子时,左旋向液晶分子将部分入射光进行布拉格反射,而另一部分入射光将透过液晶分子。其中,被反射的光为某一波长或波段(波长范围)内的左旋圆偏振光,该波长或波段可以被称为反射波长或反射波段;而透射光为反射波长或反射波段内的右旋圆偏振光及反射波长或反射波段外的入射光。
又例如,呈胆甾相的液晶分子为右旋向液晶分子,当自然光入射到右旋向液晶分子时,右旋向液晶分子将部分入射光进行布拉格反射,而另一部分入射光将透过液晶分子。其中,被反射的光为某一波长或波段内的右旋圆偏振光,该波长或波段可以被称为反射波长或反射波段;而透射光为反射波长或反射波段内的左旋圆偏振光及反射波长或反射波段外的入射光。
因此,呈胆甾相的液晶分子可以实现选择性反射,即,胆甾型液晶薄膜210可以实现选择性反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胆甾型液晶薄膜210通过对液晶分子的螺距的设置实现对属于蓝光波段的设定波段的光中的左旋圆偏振光与右旋圆偏振光中的一者进行透射,并对另一者进行反射。
由于胆甾相液晶特殊的螺旋结构,其旋轴取向度>80%,具有布拉格反射特性,即当入射光的波长满足λ=np时,入射光将被反射,其中,λ为反射波长或反射波段;P为胆甾相液晶的螺距,即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经历360°变化时的距离;n为液晶的平均折射率。一般来说,液晶的平均折射率n相对固定,液晶单体的平均折射率为1.4≤n≤1.6,折射率差为0.05≤Δn<0.3。因此,本实现方式通过设置或者说调节螺距P来控制胆甾型液晶薄膜210的反射波长或反射波段。
相比于红光子像素和绿光子像素,蓝光子像素的有机发光材料的转换效率低,蓝光子像素的出光效率较低,因此本实施例将胆甾型液晶薄膜210的反射波段设置为属于蓝光波段的设定波段,从而使得胆甾型液晶薄膜210对于蓝光子像素出射的蓝光进行反射,或者说对OLED显示装置200的OLED显示面板110出射光中的蓝光进行反射,以提升蓝光子像素的出光效率,或者说提升OLED显示装置200的OLED显示面板110的出射光中的蓝光的出光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设定波段为430nm-490nm。
例如,OLED显示面板110出射的蓝光的中心波长为460nm,理论上,只要将设定波段设计为包含OLED显示面板110出射的蓝光的中心波长460nm的范围即可,但本实现方式采用的设定波段为430nm-490nm的设定波段较宽的设计,可以更好地实现对蓝光出光效率的提升。
OLED显示装置200的OLED显示面板110的出射光的大致光路为:胆甾型液晶薄膜210对于出射光中的在设定波段内的蓝光中的左旋圆偏振光与右旋圆偏振光中的一者进行透射,并对另一者进行反射,四分之一波片120的慢轴与偏光片130的吸收轴的夹角设置为使得偏光片130透射经过四分之一波片120的圆偏振光,而对于出射光中的不在设定波段内的红光和绿光,胆甾型液晶薄膜210对其不起作用,出射光中的红光和绿光几乎全部从胆甾型液晶薄膜210透射,以自然光形式进入四分之一波片120。
以胆甾型液晶薄膜210的呈胆甾相的液晶分子为左旋向液晶分子为例,具体出射光光路如图5所示:
对于蓝光子像素所对应的蓝光有机发光功能层116出射的在设定波段内的蓝光,经过胆甾型液晶薄膜210时,该蓝光中占总光量50%的右旋圆偏振光透射且占总光量50%的左旋圆偏振光被胆甾型液晶薄膜210反射,一方面,占总光量50%的右旋圆偏振光经过四分之一波片120后变为水平偏振光,然后被吸收轴为垂直方向的偏光片130透射,另一方面,占总光量50%的左旋圆偏振光经过OLED显示面板110的阴极、阳极等金属层的反射后旋转180°而变为右旋圆偏振光,OLED显示面板110反射形成的右旋圆偏振光经过四分之一波片120后变为水平偏振光,然后被吸收轴为垂直方向的偏光片130透射,这样,在例如OLED显示面板110的反射率例如为35%~40%的情况下,蓝光子像素所对应的蓝光有机发光功能层116出射的在设定波段内的蓝光的出光效率理论上可以达到50%+50%×(35%~40%),相比于实施例一,蓝光出光效率的提升幅度可以达到30%左右,从而可以降低15%左右的功耗。
对于绿光子像素所对应的绿光有机发光功能层115出射的绿光和红光子像素所对应的红光有机发光功能层114出射的红光,胆甾型液晶薄膜210对其不起作用,出射光中的红光和绿光几乎全部从胆甾型液晶薄膜210透射,以自然光形式进入四分之一波片120,胆甾型液晶薄膜210不会对出射光中的红光和绿光的出光效率产生影响。例如图6所示,图6中,横坐标为胆甾型液晶薄膜210的反射波段,纵坐标为胆甾型液晶薄膜210的反射率。可以看出,胆甾型液晶薄膜210膜材对设定波段为430nm-490nm的蓝光(OLED显示面板110出射的红光的中心波长为460nm)的反射率约为50%,对于红光(OLED显示面板110出射的红光的中心波长为620nm)和绿光(OLED显示面板110出射的绿光的中心波长为5400nm)的透过率大于90%。如图7所示,图7中,横坐标为胆甾型液晶薄膜210的反射波段,纵坐标为出射光的光功率,虚线为实施例一提出的设置有圆偏光片的OLED显示装置100的出光功率曲线。可以看出,实施例二提出设置有圆偏光片及胆甾型液晶薄膜的OLED显示装置200可以有效提升蓝光的出光效率。
可见,实施例二提出设置有圆偏光片及胆甾型液晶薄膜的OLED显示装置200可以有效提升蓝光的出光效率,但是另一方面,实施例二提出设置有圆偏光片及胆甾型液晶薄膜的OLED显示装置200会造成对环境光的反射率提升,且出现蓝色的反射色偏。
例如,由于胆甾型液晶薄膜210不会对外界的环境光(自然光)中的设定波段之外的光(包括红光和绿光)产生影响,因此,设置有圆偏光片及胆甾型液晶薄膜的OLED显示装置200反射外界的环境光(自然光)中的设定波段之外的光(包括红光和绿光)的光路例如图2所示,即,设置有圆偏光片及胆甾型液晶薄膜的OLED显示装置200可以基本完全消除对于外界的环境光(自然光)中的设定波段之外的光(包括红光和绿光)。但是,设置有圆偏光片及胆甾型液晶薄膜的OLED显示装置200对于外界的环境光中的属于蓝光波段的设定波段的蓝光就无法基本完全消除而是会产生一定反射了,例如图8所示的设置有圆偏光片及胆甾型液晶薄膜的OLED显示装置200反射环境光中的属于蓝光波段的设定波段的光的光路:外界的环境光中的属于蓝光波段的设定波段的蓝光经过例如吸收轴为垂直方向的偏光片130时环境光中的垂直偏振光被吸收、环境光中的水平偏振光透射,偏光片130透射的蓝光中的水平偏振光经过四分之一波片120后变为右旋圆偏振光,该右旋圆偏振光被胆甾型液晶薄膜210透射后,经过OLED显示面板110的反射后旋转180°而变为左旋圆偏振光,该左旋圆偏振光被胆甾型液晶薄膜210反射,被被胆甾型液晶薄膜210反射的该左旋圆偏振光经过OLED显示面板110的反射后旋转180°而变为右旋圆偏振光,该右旋圆偏振光被胆甾型液晶薄膜210透射后经过1/4λ波片后变为水平偏振光,该水平偏振光被偏光片130透射。可见,实施例二提出的设置有圆偏光片及胆甾型液晶薄膜的OLED显示装置200,虽然可以提升OLED显示面板110的蓝光出光效率,但是会造成对于外界的环境光中的属于蓝光波段的设定波段的蓝光的反射,从而造成对环境光的反射率提升,且出现蓝色的反射色偏。
为了解决实施例二的环境光反射率提升且出现蓝色反射色偏的问题,实施例三提出了一种设置有圆偏光片、胆甾型液晶薄膜及遮光层的OLED显示装置,以期在保证对显示面板出光效率的提升效果的同时,降低显示面板对环境光的反射,改善显示面板对环境光中蓝光的反射造成的色偏。与图4所示的实施例二提出的设置有圆偏光片及胆甾型液晶薄膜的OLED显示装置200不同的是,如图9所示,实施例三提出的设置有圆偏光片、胆甾型液晶薄膜及遮光层的OLED显示装置300在OLED显示面板110与胆甾型液晶薄膜210之间加入了遮光层310,即,实施例三提出的设置有圆偏光片、胆甾型液晶薄膜及遮光层的OLED显示装置300包括OLED显示面板110、遮光层310、胆甾型液晶薄膜210、四分之一波片120和偏光片130,其中,四分之一波片120和偏光片130构成圆偏光片。胆甾型液晶薄膜210用于对属于蓝光波段的设定波段的光中的左旋圆偏振光与右旋圆偏振光中的一者进行透射,并对另一者进行反射;四分之一波片120的慢轴与偏光片130的吸收轴的夹角设置为使得偏光片130透射经过四分之一波片120的圆偏振光。遮光层310开设有对应红光子像素的第一开口314、对应绿光子像素的第二开口315和对应蓝光子像素的第三开口316,即,如图9所示,第一开口314对应于与红光子像素对应的红光有机发光功能层114,第二开口315对应于与绿光子像素对应的绿光有机发光功能层115,第三开口316对应于与蓝光子像素对应的蓝光有机发光功能层116。
由此,在利用胆甾型液晶薄膜210有效提升蓝光的出光效率的同时,可通过例如黑矩阵(BM)层的遮光层310在正投影对应像素界定层113的位置吸收外界的环境光中的属于蓝光波段的设定波段的蓝光,使得设置有圆偏光片、胆甾型液晶薄膜及遮光层的OLED显示装置300在正投影对应像素界定层113的位置不会造成对于外界的环境光中的属于蓝光波段的设定波段的蓝光的反射,从而,在通过遮光层310的第一开口314、第二开口315和第三开口316避免对OLED显示面板110的出光造成影响的前提下,在利用胆甾型液晶薄膜210有效提升蓝光的出光效率的同时,降低由于设置胆甾型液晶薄膜210造成的OLED显示面板110对环境光的反射,改善环境光中蓝光反射造成的色偏,其中,经实验验证,由于设置胆甾型液晶薄膜210造成的OLED显示面板110对环境光的反射的反射率可降低至6%以下,环境光中蓝光反射造成的色偏数值可控制在±3以内。
可理解的是,设置有圆偏光片、胆甾型液晶薄膜及遮光层的OLED显示装置300中,在对应红光子像素、绿光子像素和蓝光子像素的位置,反射环境光中的属于蓝光波段的设定波段的光的光路例如图8所示,但在相当占比的正投影对应像素界定层113的位置,外界的环境光中的属于蓝光波段的设定波段的蓝光经过例如吸收轴为垂直方向的偏光片130时环境光中的垂直偏振光被吸收、环境光中的水平偏振光透射,偏光片130透射的蓝光中的水平偏振光经过四分之一波片120后变为右旋圆偏振光,该右旋圆偏振光被胆甾型液晶薄膜210透射后被遮光层310的例如黑矩阵的遮光图案吸收而无法形成反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9所示,第一开口314在衬底111上的正投影覆盖对应的红光像素开口1134在衬底111上的正投影,第二开口315在衬底111上的正投影覆盖对应的绿绿光像素开口1135在衬底111上的正投影,第三开口316在衬底111上的正投影覆盖对应的蓝光像素开口1136在衬底111上的正投影。这样,可进一步保证遮光层310不会对OLED显示面板110的出光造成影响。
进一步,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9所示,第一开口314在衬底11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大于对应的红光像素开口1134在衬底11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第二开口315在衬底11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大于对应的绿光像素开口1135在衬底11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第三开口316在衬底11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大于对应的蓝光像素开口1136在衬底11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由此遮光层310与像素界定层113之间存在高度差(图9中竖向距离),因此,这种实现方式可进一步保证遮光层310不会对OLED显示面板110的出光造成影响,保证除了正视角外,倾斜视角也可以观看显示内容。
进一步,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9所示,第三开口316在衬底11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与对应的蓝光像素开口1136在衬底11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的比值,分别大于第一开口314在衬底11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与对应的红光像素开口1134在衬底11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的比值及第二开口315在衬底11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与对应的绿光像素开口1135在衬底11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的比值。即,第三开口316在衬底11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与对应的蓝光像素开口1136在衬底11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的比值大于第一开口314在衬底11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与对应的红光像素开口1134在衬底11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的比值,且第三开口316在衬底11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与对应的蓝光像素开口1136在衬底11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的比值大于第二开口315在衬底11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与对应的绿光像素开口1135在衬底11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的比值。
发明人发现,对于倾斜视角而言,蓝光相比于红光和绿光,衰减速率较快。由此,采用本实现方式的蓝光子像素对应的遮光层开口比例更大的设计,可以使得对于倾斜视角而言蓝光衰减速率变慢,从而均衡红光、绿光、蓝光的衰减速率,改善倾斜视角的色偏。
需要说明的是,图9所示中,红光子像素(即红光有机发光功能层114)在衬底11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绿光子像素(即绿光有机发光功能层115)在衬底11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和蓝光子像素(即蓝光有机发光功能层116)在衬底11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相同,像素界定层113开设的对应红光子像素的红光像素开口1134、对应绿光子像素的绿光像素开口1135和对应蓝光子像素的蓝光像素开口1136在衬底11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也相同,因此本实现方式也可描述为第三开口316在衬底11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分别大于第一开口314在衬底11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及第二开口315在衬底11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但是在一些设计中,存在蓝光子像素的尺寸更大的设计,即蓝光子像素(即蓝光有机发光功能层116)在衬底11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分别大于红光子像素(即红光有机发光功能层114)在衬底11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及绿光子像素(即绿光有机发光功能层115)在衬底11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也即蓝光像素开口1136在衬底11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分别大于红光像素开口1134在衬底11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及绿光像素开口1135在衬底11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这样,根据上述的比值的限定即可确定蓝光子像素对应的遮光层开口比例更大的设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实施例一至三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四分之一波片与所述偏光片之间的二分之一波片。例如,如图9所示,实施例三提出的设置有圆偏光片、胆甾型液晶薄膜及遮光层的OLED显示装置300还包括设置于四分之一波片120与偏光片130之间的二分之一波片320。其中,二分之一波片320作为颜色调整层,用于颜色修正,可进一步减弱OLED显示面板110对外界环境光的反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实施例一至三中,四分之一波片120为液晶四分之一波片,和/或,二分之一波片为液晶二分之一波片,例如图9所示中的二分之一波片320为液晶二分之一波片。例如,实施例三中,四分之一波片120和二分之一波片320分别为液晶波片或者说LC偏光膜。例如,LC偏光膜由取向层和液晶聚合物层构成,液晶聚合物层由取向相互垂直的反应性液晶聚合固化而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实施例一至三中,偏光片130为聚乙烯醇偏光片,即偏光层130的材质为聚乙烯醇(PVA)。示例性的,偏光层130可以为碘系偏光层,碘系偏光层是经过碘染料染色得到的,并基于含晶体的光学二向色性具备偏光性能。具体地,可将PVA膜浸入碘离子溶液中,以使得碘离子扩散至PVA膜中,微热后拉伸,PVA膜变长的同时,也变得由又窄又薄,PVA分子本来是任意角度无规则性分布,受力拉伸后就逐渐一致地偏转于作用力方向,附着在PVA上具有二色性的碘分子也跟随着有方向性,从而制成偏光层130。偏光层130具有一吸收轴,具有将自然光转变为线偏振光的功能,例如,吸收垂直偏振光而通过水平偏振光,从而实现将自然光转变为线偏振光。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在设置有二分之一波片320的情况下,四分之一波片120和二分之一波片320分别在与衬底111平行的平面(图9中的水平面)内具有快轴和慢轴(波片中传播速度慢的光矢量方向为慢轴,传播速度快的光矢量方向为快轴),偏光片130的吸收轴与二分之一波片320的慢轴之间的夹角设置为锐角α≈15°,偏光片130的吸收轴与四分之一波片120的慢轴的夹角设置为2α+45°(α≈15°,则此夹角2α+45°为约75°);在未设置二分之一波片320的情况下,偏光片130的吸收轴与四分之一波片120的慢轴的夹角可设置为约等于±45°。
例如,在胆甾型液晶薄膜210的呈胆甾相的液晶分子为右旋向液晶分子时,偏光层130的吸收轴需要旋转90°,这样仍然可以实现实施例二和实施三的目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实施例一至三中,OLED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偏光片130的远离四分之一波片120一侧的盖板。例如,如图9所示,实施例三提出的设置有圆偏光片、胆甾型液晶薄膜及遮光层的OLED显示装置300还包括设置于偏光片130的远离四分之一波片120一侧的基材层330和盖板340。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盖板340的材料可以透明聚酰亚胺(CPI)、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超薄玻璃(UTG,Ultra Thin Glass)等材料中的一种。另外,盖板340不限于一层,可以为两层或者两层以上的层数。当盖板340为两层或两层以上的层数时,各层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如图9所示,实施例三提出的设置有圆偏光片、胆甾型液晶薄膜及遮光层的OLED显示装置300中,胆甾型液晶薄膜210通过例如压敏胶(PSA)的粘接层391粘接固定于遮光层310的远离OLED显示面板110一侧,四分之一波片120通过例如透明光学胶的粘接层392粘接固定于胆甾型液晶薄膜210的远离OLED显示面板110一侧,二分之一波片320通过例如透明光学胶的粘接层393粘接固定于四分之一波片120的远离OLED显示面板110一侧,偏光片130通过例如透明光学胶的粘接层394粘接固定于二分之一波片320的远离OLED显示面板110一侧,基材层330通过例如透明光学胶的粘接层395粘接固定于偏光片130的远离OLED显示面板110一侧,盖板340通过例如透明光学胶的粘接层396粘接固定于基材层330的远离OLED显示面板110一侧。另外,粘接层391-396也可分别为紫外光固化胶(UV胶)、热固化型水胶等其他类型的胶层。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OLED显示装置可以为电子纸、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Claims (11)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及依次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的遮光层、胆甾型液晶薄膜、四分之一波片及偏光片,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及在所述衬底上阵列排布的红光子像素、绿光子像素和蓝光子像素,所述胆甾型液晶薄膜用于对属于蓝光波段的设定波段的光中的左旋圆偏振光与右旋圆偏振光中的一者进行透射,并对另一者进行反射;所述四分之一波片的慢轴与所述偏光片的吸收轴的夹角设置为使得所述偏光片透射经过所述四分之一波片的圆偏振光;所述遮光层开设有对应红光子像素的第一开口、对应绿光子像素的第二开口和对应蓝光子像素的第三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设置在所述衬底上的像素界定层,所述像素界定层开设有对应红光子像素的红光像素开口、对应绿光子像素的绿光像素开口和对应蓝光子像素的蓝光像素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对应的红光像素开口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二开口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对应的绿光像素开口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三开口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对应的蓝光像素开口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大于对应的红光像素开口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面积,所述第二开口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大于对应的绿光像素开口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面积,所述第三开口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大于对应的蓝光像素开口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开口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面积与对应的蓝光像素开口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面积的比值,分别大于第一开口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面积与对应的红光像素开口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面积的比值及所述第二开口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面积与对应的绿光像素开口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面积的比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波段为430nm-490n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胆甾型液晶薄膜通过对液晶分子的螺距的设置实现对属于蓝光波段的设定波段的光中的左旋圆偏振光与右旋圆偏振光中的一者进行透射,并对另一者进行反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四分之一波片与所述偏光片之间的二分之一波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四分之一波片为液晶四分之一波片,和/或,所述二分之一波片为液晶二分之一波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片为聚乙烯醇偏光片。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偏光片的远离所述四分之一波片一侧的盖板。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
CN202211162345.8A 2022-09-23 2022-09-23 一种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549739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62345.8A CN115497392A (zh) 2022-09-23 2022-09-23 一种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62345.8A CN115497392A (zh) 2022-09-23 2022-09-23 一种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97392A true CN115497392A (zh) 2022-12-20

Family

ID=844695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62345.8A Pending CN115497392A (zh) 2022-09-23 2022-09-23 一种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9739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39414B2 (en) Polarizer and flat panel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WO2020037907A1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US20180358576A1 (en) Polarization optical assembly, oled devic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10223440A1 (en) Array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TWI468793B (zh)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
US7495385B2 (en) Flat panel display
US9720280B2 (en) Compensation film and optical film, and display device
KR102099781B1 (ko) 색 변화 저감용 광학 필름 및 이를 채용한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05870148B (zh) 有机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WO2016045260A1 (zh) 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WO2020181949A1 (zh)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KR102513535B1 (ko) 표시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N113985673B (zh) 一种显示装置
US20220128860A1 (en) Reflective display substrat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KR20180079095A (ko) 투명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WO2022262817A1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KR101830613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16471897A (zh)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5497392A (zh) 一种显示装置
KR101888438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2458598B1 (ko) 유기발광다이오드 표시장치
US10175404B2 (en) Compensation film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WO2022151628A1 (zh) Oled显示面板
WO2020136849A1 (ja)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KR101754229B1 (ko) 광도파 필름과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발광다이오드 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