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80068A - 检测流水线、以及检测流水线配置和用于检测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检测流水线、以及检测流水线配置和用于检测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80068A
CN115480068A CN202210958291.XA CN202210958291A CN115480068A CN 115480068 A CN115480068 A CN 115480068A CN 202210958291 A CN202210958291 A CN 202210958291A CN 115480068 A CN115480068 A CN 1154800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detection
sample
rotating
assembly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5829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益
蒋勇
张瑞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gjiang Diagnostic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gjiang Diagnostic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gjiang Diagnostic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gjiang Diagnostic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5829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80068A/zh
Publication of CN1154800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800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0584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analysers
    • G01N35/0092Schedul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G01N2035/0401Sample carriers, cuvettes or reaction vessels
    • G01N2035/0412Block or rack elements with a single row of sampl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G01N2035/0439Rotary sample carriers, i.e. carouse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医用检测流水线,及该流水线的配置方法和用于检测的方法,其配置方法主要为在按需求组装流水线之后,依次对每个组成流水线的功能模块写入基本配置信息,而对功能模块中的旋转模块额外写入方向配置信息,而流水线用于检测的方法包括根据上述配置方法中向功能模块中写入的各种配置信息,控制流水线上的样品架以开口保持指向旋转模块以外的各功能模块的正面朝向的方式进入分析设备;通过以上方式,使得本发明中的检测流水线相对于现有技术安装操作更加简便快捷,同时可保证样品在进出旋转模块后的朝向始终与分析检测所需的朝向相同,避免流水线的正常运行因样品架朝向而受到干扰。

Description

检测流水线、以及检测流水线配置和用于检测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检验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检测流水线、以及检测流水线配置和用于检测的方法。
背景技术
流水线是自动化的一种生产方式,指每一个生产单位只专注处理某一个片段的工作,以提高工作效率。按照流水线的输送方式大体可以分为:皮带流水线、板链线、倍速链、插件线、网带线、悬挂线及滚筒流水线这七类流水线。流水线可扩展性高,可按需求设计输送量,输送速度,其灵活性可有效满足各种条件下物料输送。
鉴于流水线在灵活输送物品方面的优势,在目前的医疗检测领域,流水线系统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其使用方式主要是将各种单机检测设备串联起来形成流水线,根据样本检测项目自动进行调度分配,完成测量之后自动完成回收,大大的减少了人工操作成本,提供了样本的检测处理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检测机构的标准化,自动化程度。
流水线系统可以看作是由各种独立的子模块级联组成的,每个子模块拥有自己独立的特有功能,也拥有公有的轨道调度功能,流水线系统是通过级联各子模块进行设置的,因此可以兼容各种结构,但实验室场地各种各样,有时需要对流水线系统的安装摆放方式进行灵活处置,以此来适应实验室场地限制。对于场地中出现障碍物的环境,通常采用带有旋转功能的旋转模块和能够输送样品的桥连模块绕过障碍物,两者的设置方式在绕过障碍物的同时还要兼顾基本的环境条件,可以看到,旋转模块的转向功能是决定流水线输送样品的基础和关键点。
对于现有的旋转模块来说,常采用带拨码开关的转动件,其特点是可以根据拨码开关的状态开动态配置旋转模块的旋转方式,具体流程一般是安装工程师根据客户需要和场地的实际情况安装好检测流水线以及旋转模块,同时还要根据实地现场的旋转模块摆放方式对拨码开关进行调整,以保证旋转模块能够匹配安装场景,从而保证系统的正常调度,但采用此类方案进行安装的过程中,需要安装人员对旋转模块的配置方式详细了解,对安装人员要求较高,增加了安装环节的操作复杂度,同时,此类配置方案还具有动态适应能力低的问题,对于复杂场景的适应较为有限,现有常见的拨码开关式旋转模块只能适配以90°夹角的两个方向的转角调度功能,不能适应三个或四个方向的调度功能,如需修改转角调度方向,则需重新设置拨码开关,操作较为复杂,尤其是在需要通过调整旋转模块的转向方式以满足不同样品架朝向要求的环境下,更需要逐一设置相应的拨码开关旋转模块,不便于检测流水线整体的快速安装。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减少系统设备实地安装环节的操作复杂度,将旋转模块的配置简单化,增加配置的易操作性,增加旋转模块的适应场景。
为解决上述至少一个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流水线的配置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依照样本检测项目的具体要求,将各个功能模块连接组装成为检测流水线,使检测流水线能够将装有待测样品的样品架输送至分析设备处,其中,所述功能模块包括旋转模块和非旋转模块,旋转模块带有定位用光耦且能够进行四方向旋转,其上还设置有能够传递样品架的输送轨道,非旋转模块包括控制模块和桥连模块;
步骤S2:选取任一所述功能模块,在控制模块中写入其对应的基础配置信息,判断其是否为旋转模块,并在控制模块中写入判断得到的旋转模块的方向配置信息,由控制模块将基础配置信息和方向配置信息分别发送至对应功能模块中预存,完成单个功能模块的模块配置;
步骤S3:依次对所有功能模块进行步骤S2中的操作,直至所有功能模块均完成模块配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依照上述配置方法进行配置的检测流水线。
以及一种采用上述检测流水线进行检测的样品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I:将装有待测样品的样品架放入检测流水线中,使得样品架沿检测流水线依次移动至最接近旋转模块的前一功能模块处;
步骤SII:根据旋转模块相邻级联的功能模块的正面朝向,由控制模块向旋转模块发送特定命令,控制旋转模块根据预存方向配置信息执行特定动作,使得样品架由旋转模块传输,并继续沿功能模块移动,且在旋转模块以外的功能模块上样品架的检测端始终保持朝向功能模块正面;
步骤SIII:根据样品架在检测流水线上的的移动位置,依次控制后续旋转模块和非旋转模块,在旋转模块以外的功能模块上传输样品架,将样品架以检测端朝向功能模块正面的方式输送至分析设备进行分析检测,其中,旋转模块采用步骤SII中的命令执行方式。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
1、提高了检测流水线的易操作性,无需用户人工判断旋转模块配置模式,同时也无需人工对旋转模块的配置模式进行手动修改,只需在控制模块上设置旋转模块对应的信息和命令,使得旋转模块直接执行对应条件下命令,即可实现转动功能,使得安装检测流水线的操作简便快捷、不易出错。
2、成本更低,减少了电子硬件的配置模块,由软件实现该功能。
3、兼容更多场景,可扩展性更好,旋转模块支持两项级联、三项级联、四项级联,使其具有较大的适应范围,并进一步保证样品在进出旋转模块后的朝向始终与分析检测所需的朝向相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发明中检测流水线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检测流水线用于检测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旋转模块的旋转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旋转模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旋转模块周围位置点分布的俯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检测流水线的组装实例结构示意图;
图中1-旋转平台、2-旋转电机、3-机柜、a-位置点0、b-位置点1、c-位置点2、d-位置点 3、e-光耦、f-安装基准点、g-正面朝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的详细说明。
为使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对于需要转弯输送的检测流水线,常采用具有转动功能的设备与输送设备级联设置,使得流水线上的样品绕过障碍物,目前具有转动功能的设备多为带有拨码开关的转动盘,转角方向只有90°夹角范围内的两个角,配适不同转动方向时需要安装人员根据现场环境临时设转动方向,使得安装操作变得十分复杂,而本发明中的检测流水线,直接通过在控制模块中配置相应指令,可适配各种条件下的旋转模块的转动要求,且能够控制转盘转动,使得样品在经过转动模块后依然保持特定的朝向,便于后续分析检测的正常进行。
为实现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效果,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流水线的配置方法,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依照样本检测项目的具体要求,将各个功能模块连接组装成为检测流水线,使检测流水线能够将装有待测样品的样品架输送至分析设备处。
具体的,组成检测流水线的功能模块可以分为旋转模块和非旋转模块,其中,旋转模块是带有定位用光耦(e)且能够进行四方向旋转的转动设备,即能够以90°的角度为转动间隔,在270°的范围内等间隔旋转,以每个90°角为一个旋转方向,使得旋转模块至少能够旋转到包括最初位置在内的四个不同位置上,同时旋转模块上还设置有能够传递样品架的输送轨道,从而带动输送轨道沿相同的方式旋转。
非旋转模块至少包括控制模块和桥连模块,控制模块主要用于对检测流水线组成的系统进行流水线调度,需要将调度所用的信息发送给检测流水线中的各个功能模块,并同时兼具存放试管架的测量信息(样本检测项目)、存储样本测量完成之后的结果报告单的作用,控制模块与流水线上的所有设备保持电性连接,从而实现信息的传递和控制,其设置与使用属于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而桥连模块是用于对各个模块进行连接并传递检测样品的连接设备,具体来说至少有部分为能够实施物品输送的结构,用于在其余功能模块之间传递样品,用于实现流水线基本的传递功能,其结构与设置方式等同样属于本领域的常用技术手段。
在本实施例当中,非旋转模块还包括卸样模块、上样模块、读取模块、通用进样器、缓存上样模块、缓存卸样模块,各模块均与控制模块连接,其各自功能如下:
卸样模块:试管架中的样本完成测量之后,调度系统将试管架调度至卸样模块暂存,待后续人工拿走处理;
上样模块:用户将准备好的样品架(待测样本)放入此模块等待系统调度,上样模块也是流水线系统的样本入口模块,需要人工进行的操作包括在检测开始前将样品架放置在上样模块中等待测试;
读取模块:用户将试管架放入上样模块后,系统将样品架调度至读取模块并对样品架进行扫描,系统根据样本条码向控制模块中获取样本待测信息(样本检测项目);
通用进样器:系统根据样本测量信息匹配对应的分析仪,通过通用进样器将样本运输至分析仪对应的进样缓存区,等待分析仪的测量。测量完成之后将试管架调度至出样缓存区待系统调度至回收模块;
缓存上样模块:流水线系统中无法及时处理的样本可调度至此模块进行暂时的存储,例如:试管架需要回收时,此时系统轨道忙碌无法立马将样品架调度至卸样模块,但此时系统可以将该样品架调度至缓存上样模块暂时存储,待轨道系统可将该试管架调度至卸样模块时再进行调度;
缓存卸样模块:此模块与缓存上样模块为组合模块,需要在系统中组合使用,样品架通过缓存上样模块进入缓存,通过缓存卸样模块到离开缓存,然后被调度至目的模块。
显然,以上各模块之间的转移及连接方式等均属于本领域现有技术,其具体方式在此不作特别限定。
在实际配置过程当中,检测流水线需要根据环境地形、检测项目甚至使用成本等因素进行具体设置,因此检测流水线的初步方式首先需要依照实际要求将所需功能模块进行组装,其中能够在四方向上进行旋转的旋转模块可以在控制模块的控制下满足流水线的转向要求,从而实现对样品传递的基本要求。
S2:选取任一所述功能模块,在控制模块中写入其对应的基础配置信息,判断其是否为旋转模块,并在控制模块中写入判断得到的旋转模块的方向配置信息,由控制模块将基础配置信息和方向配置信息分别发送至对应功能模块中预存,完成单个功能模块的模块配置。
基础配置信息是各个功能模块正常运作的基本信息,因此需要将所有功能模块所对应的基本配置信息写入控制模块中,并由控制模块将各个功能模块的基本配置信息对应预存在各个功能模块常规设置的控制器内,在需要功能模块执行命令时,使得预存有基本配置信息的功能模块对应执行控制模块的命令即可;而对于需要实现转向功能的旋转模块,则需要在控制模块中额外写入对应控制旋转模块在四方向上转动的方向配置信息,即针对旋转模块需要在控制模块中写入基础配置信息和方向配置信息并在旋转模块中预存,而非旋转模块则只需写入基础配置信息并在非旋转模块中预存。
在本实施例当中,基础配置信息包括IP地址、缓冲区阈值、编号,作为构建以控制模块为核心的基本控制体系所需的基本信息,并将各基础配置信息组成集合分别写入控制模块中。
同时,在本实施例中,方向配置信息包括输送轨道运动方向、四方向位置点坐标,同样以集合的形式分别写入控制模块当中。
如图3所示,在安装基准点(f)确定后,旋转模块周围的四点坐标可将旋转模块周向划分为四个转向位置,旋转模块中输入四点坐标后,由控制模块依照四点的位置下达转向命令即可控制旋转模块整体在四个方向上转动,当旋转模块利用四点中的两点级联其他功能模块时,此时旋转模块即可具有两向配置,依次类推,旋转模块中的三点和四点分别级联其他功能模块时,旋转模块同样可具有三向及四向配置,允许旋转模块转向相邻级联的功能模块转移或接受样品架。
输送轨道设置在旋转模块上,用于容纳样品架,旋转模块依靠四方向位置点坐标转动定位时,输送轨道的进出口可相应的在相邻功能模块之间转动,即通过设置本实施例中的四方向位置点坐标可实现对旋转模块输送位置的控制。
光耦(e)是本领域用于定位的常用部件,在本实施例中,光耦(e)可以设置在输送轨道上和旋转模块的转座上,对旋转模块的旋转进行定位,同时可对输送轨道上的输送情况进行检测,当检测流水线上的物体如样品架进入输送轨道时,样品架的运动能够被输送轨道处设置的光耦(e)所检测到,再根据样品架的运动方向信息,由控制模块控制输送轨道电机的输出方向,带动输送轨道进一步正反转动,从而将样品架完全引入或者送出输送轨道,而在本实施例中,光耦(e)可用于掌握旋转模块的转动情况,并反馈至控制模块中,因此向旋转模块配置输送轨道运动方向信息之后,即可使得控制模块控制输送轨道和光耦(e)一同运动,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将样品架引入旋转模块的中部,或者将其送出旋转模块,最终实现样品架在旋转模块的换向转运,显然,光耦(e)用于实现以上功能的结构和控制方式等均属于本领域现有技术,在此不做特别限定。
S3:依次对所有功能模块进行步骤S2中的操作,直至所有功能模块均完成模块配置。
由此使得所有的功能模块,都可获得相应的配置信息,以此完成检测流水线使用前的基本配置。
同时,本实施例还给出了一种依照上述配置方法进行配置的流水线。
如图4、5所示,检测流水线中的旋转模块包括旋转平台(1)、旋转电机(2)和机柜(3),旋转平台(1)设置在机柜(3)上,旋转电机(2)电性连接至控制模块上,旋转平台(1) 能够在旋转电机(2)的驱动下定轴转动,且输送轨道设置在旋转平台(1)上,旋转电机(2) 与旋转平台(1)整合设计为上端的转动机构,下方则是用于支撑和放置各种器件的机柜(3),从而形成了旋转模块的基本结构。
同时,本实施例中,检测流水线的旋转平台(1)上设置有三组电性连接至控制模块的光耦(e),其中一组光耦(e)设置在旋转平台(1)下方,用于判断旋转平台(1)的转动情况,可将旋转平台(1)的方向检测结果反馈至控制模块,其判断旋转方位的方式属于本领域常规手段,在此不再赘述。
而另两组光耦(e)则位于旋转平台(1)上的输送轨道上,本实施例中,两组光耦(e)分别设置在输送轨道两端,能够检测样品架在输送轨道上的运动情况,具体来说,输送轨道上的两组光耦(e)分别位于输送轨道两侧边缘,当相邻功能模块输送来的样品架由任意一端进入输送轨道后,首先将由光耦(e)检测到并发送信息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此时控制输送轨道由检测到样品架的光耦(e)所在的一侧向输送轨道中心移动,并带动样品架一并向输送轨道中心运动,由于输送轨道电机驱动输送轨道运动的距离是一定的,因此在输送轨道运动一定距离后,其上样品架的位置也可以被相应确定,在此过程中,检测到样品架的光耦(e) 将对输送轨道的移动进行持续检测,直到其运动特定距离达到输送轨道上的特定坐标处,随即反馈信息给控制模块,使得控制模块停止移动输送轨道;之后,经控制模块控制,旋转平台(1)在下方光耦(e)的协助定位下转动位置,将样品架正对起接受作用的功能模块,根据样品架的输送目标,采用与上述同样的方式启动输送轨道,使得输送轨道重新由输送轨道的中心处向边缘移动,此过程中样品架被送入后续接受的目标功能模块中,其移动过程由输送轨道上靠近目标功能模块一侧的光耦(e)进行检测,当样品架完全移动至输送轨道以外之后,输送轨道上靠近目标功能模块一侧的光耦(e)将解除遮挡,反馈信号至控制模使其停止输送轨道的电机,由此可实现对样品架在输送轨道上移动的全过程的检测,为控制模块控制输送轨道运动提供了必要的信息,进而使得本实施例中的旋转平台(1)能够实现对样品架的换向转运。
此外,由图6可以看到,本实施例中的样品架的一端设置有勾槽,使得样品架能够与检测流水线上除桥连模块以外的非旋转模块匹配定位,可防止样品架在上述模块上推动时前后倾倒,保证样品架的稳定输送。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还提供了采用上述检测流水线进行实验室样品检测的方法,其主要步骤如下:
SI:将装有待测样品的样品架放入检测流水线中,使得样品架沿检测流水线依次移动至最接近旋转模块的前一功能模块处。
如图6所示,功能模块中除控制模块以外,其余模块均设置有能够容纳或输送样品架的结构,这些模块中相应的结构根据设计需要按照特定位置相连之后,即可构成检测流水线的基本运输构造,将样品架放入流水线入口如上样模块后,样品架即可沿检测流水线依次向后续模块移动。
SII:根据旋转模块相邻级联的功能模块的正面朝向(g),由控制模块向旋转模块发送特定命令,控制旋转模块根据预存方向配置信息执行特定动作,使得样品架由旋转模块传输,并继续沿功能模块移动,且在旋转模块以外的功能模块上样品架的检测端始终保持朝向功能模块正面。
根据图6中可以看到,除了旋转模块、控制模块以外的功能模块上均存在模块正面的要求,同时,如图6所示,样品架的一侧处于未设置围栏的状态,此面将正对分析设备的检测端,这是由于样品架在进入分析设备后需要将未设置围栏的一面作为检测口,正对分析设备的检测端来进行检测,由此可见,样品架在检测流水线上移动至特定分析设备时,需要通过控制模块正面朝向(g)或旋转模块的转动方式等,对样品架上未设置围栏的检测口的朝向进行控制,使得样品架的检测口能够正对分析设备的检测端,从而顺利完成样品的检测。
SIII:根据样品架在检测流水线上的的移动位置,依次控制后续旋转模块和非旋转模块,在旋转模块以外的功能模块上传输样品架,将样品架以检测端朝向功能模块正面的方式输送至分析设备进行分析检测,其中,旋转模块采用步骤SII中的命令执行方式。
可以看到,将样品架在检测流水线上保持特定的朝向送往分析设备中是检测顺利进行的关键,下面采用具体的检测流水线设置例进行详细说明,例如,如图6所示的检测流水线中,旋转模块5为前述检测流水线配置方法中所述的两向配置,旋转模块7为前述检测流水线配置方法中的四向配置,旋转模块10为前述检测流水线配置方法的三向配置,当需要将样品架从读取模块4输送至通用进样器8时,样品架的移动路径依次为读取模块4、旋转模块5、桥连模块6、旋转模块7、通用进样器8,且在移动过程中需要保持样品架的检测口正对读取模块4、桥连模块6、通用进样器8的正面,需要由旋转模块5和旋转模块7对样品架提供转向,因此如前述在控制模块中写入方向配置信息的方法,在旋转模块的具体运动过程中,由控制模块中发出的包括方向配置信息的命令参数如下:
旋转模块5:起始模块4,目标模块8,进入位置点0(a),进入轨道方向正向,离开位置点1(b),离开轨道方向为反向。
旋转模块7:起始模块4,目标模块8,进入位置点1(b),进入轨道方向反向,离开位置点0(a),离开轨道方向为反向。
其中,起始模块和目标模块所属编号分别从上述检测流水线配置方法中作为基础配置信息写入控制模块中的编号集合中调取,用于确定样品架的起点与终点所属的功能模块的具体位置;
位置点0(a)、位置点1(b)属于上述检测流水线配置方法中的四方向位置点坐标,四方向位置坐标可以是任意角度分布,为适宜检测流水线的常规安装方式,通常采用固定夹角的等间隔分布,如图3所示,在安装基准点(f)确定的情况下,本实施例中具体环绕旋转模块以90°夹角等间隔分布的四个点可将其分别表示为位置点0(a)、位置点1(b)、位置点 2(c)、位置点3(d),其中任一一点均代表旋转模块的一个指向方向;同时,在本实施例中,位置点0(a)位于旋转模块俯视观测时的最右侧,其余位置点则以位置点0(a)为起点,以顺时针绕旋转模块等间隔分布,由此可同步用于指示输送轨道的指向方向;
而对旋转模块定位的方式则是通过旋转模块上的所有光耦(e)共同来确定的,输送轨道上的光耦(e)用于确定输送轨道所指向的位置,在本实施例当中,输送轨道上的两组光耦(e) 分别靠近输送轨道两侧进出口,而旋转平台(1)下方的光耦(e)则是用于检测平台的转动情况,当旋转平台(1)下方的光耦(e)检测到旋转平台(1)转动过一个角度后,输送轨道位置发生改变,同时位置点参数也产生相应的变化,使得控制模块能够掌握旋转模块上的输送轨道的相关信息,例如,当输送轨道上的光耦(e)靠近位置点0(a)一侧时,此时的输送轨道在俯视观测时处于左右分布,可连通这两个方向上的功能模块,而当其顺时针转过90°夹角后,输送轨道上的光耦(e)将距离位置点1(b)最近,且该转动角度被旋转平台(1)下方的光耦(e)所检测到,经过旋转平台(1)下方的光耦(e)读取相应的转动角度之后,即可知输送轨道的实际位置已经变化为上下分布。
由此,基于上述旋转平台(1)位置确定方法,控制模块在样品架移动时,依次对旋转模块执行命令,从而控制旋转平台(1)依照命令参数中的位置点之间转动,将样品架顺利在各个功能模块之间传递。
而命令参数中的轨道离开方向则定义为:以输送轨道上两组光耦(e)中,最靠近命令参数中所出现的位置点的光耦(e)作为基准点,当由该光耦(e)指向旋转平台(1)中心移动时,该轨道方向为正向,相应的,输送轨道由旋转平台(1)中心指向该光耦(e)移动时,轨道方向为反向。
因此,当控制模块控制旋转模块5、旋转模块7执行上述命令,将样品架由读取模块4 移动至通用进样器8时,样品架的运动过程具体为:
(1)在俯视观测图6中的检测流水线的情况下,样品架开口朝下,正对读取模块4的正面,并以此状态进入旋转模块5;
(2)控制模块向旋转模块5发送配置好的命令参数,执行以位置点0(a)作为进入点的命令,使旋转模块的初始状态变化为输送轨道上的两组光耦(e)中的一组是最接近右侧的位置点0(a)的状态,并在该状态下以最接近右侧位置点0(a)的光耦(e)为基准点,正向移动输送轨道,即输送轨道沿由位置点0(a)处向旋转模块中心动,并将样品架以开口朝下的状态左行送入旋转模块5中;当样品架完全进入旋转模块5之后,控制模块执行以位置点1(b)作为离开点的命令,控制旋转模块顺时针转动90°,输送轨道上的原先最接近位置点0(a)的光耦(e)转动至最接近位置点1(b)处,并执行反向移动输送轨道的命令,使得样品架以开口向左的状态下行进入桥连模块6当中,可以看到,桥连模块6的正向也指向左方,样品架在桥连模块6上下行时即可保持正对桥连模块6;
(3)样品架由桥连模块6继续移动至旋转模块7处后,此时控制模块同样依照配置参数向旋转模块7发送命令执行以位置点1(b)作为进入点的命令,使旋转模块输送轨道上的光耦(e)位置保持在最接近位置点1(b)的方向上,此时输送轨道沿上下方向分布,并执行反向移动输送轨道的命令,命令输送轨道由中心指向下方的光耦(e)移动,从而带动样品架继续下行至样品架上;当样品架完全进入旋转模块7之后,控制模块执行以位置点0(a)作为离开点的命令,此时旋转模块将逆时针转动90°,输送轨道上的光耦(e)转动至最接近位置点0(a)处,并执行由中心指向右方光耦(e)的反向移动输送轨道的命令,将样品架送出旋转模块7,送至后续的通用进样器8上;
(4)在此过程中,样品架开口在桥连模块6以指向左侧的形式进入旋转模块7,在离开旋转模块7时,其样品架开口同样将逆时针转动90°,其指向方向将变为指向下方,与图6中通用进样器8的正面朝向(g)相同,使得其进入分析设备时能够确保开口与分析设备的分析端相对应,从而保证分析效果。
由上述过程可以看到,向控制模块中依次配置各个旋转模块的命令参数之后,再根据要执行命令的对象,向对应预存有相应配置信息的控制模块发送命令,可控制旋转模块将样品架移动至检测流水线上的所需位置处。
而对于需要在不同功能模块之间移动样品架时,依照上述方式中所述的命令参数配置方式进行相应的命令参数配置,使得样品架开口在不同功能模块之间顺利移动的同时,还能够保持正对其余功能模块的正面,从而确保样品架在进入分析设备时,其开口朝向能够满足分析设备的要求,保证了后续分析工作的顺利进行。
可以看到,本发明相对于常规检测流水线,在对流水线进行组装后,通过配置相应的命令参数,可实现样品架流水线上移动时,其开口的朝向始终保持与分析检测所需的朝向相同,安装过程中无需用户人工判断旋转模块配置模式,同时也无需人工对旋转模块的配置模式进行手动修改,只需在控制模块上针对流水线的摆放方式设置相应的程序进行自动识别,即可实现流水线的装配和正常使用,对用户而言操作简单无难度,提高了检测流水线的易操作性。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实施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检测流水线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依照样本检测项目的具体要求,将各个功能模块连接组装成为检测流水线,使检测流水线能够将装有待测样品的样品架输送至分析设备处,其中,所述功能模块包括旋转模块和非旋转模块,旋转模块带有定位用光耦且能够进行四方向旋转,其上还设置有能够传递样品架的输送轨道,非旋转模块包括控制模块和桥连模块;
步骤S2:选取任一所述功能模块,在控制模块中写入其对应的基础配置信息,判断其是否为旋转模块,并在控制模块中写入判断得到的旋转模块的方向配置信息,由控制模块将基础配置信息和方向配置信息分别发送至对应功能模块中预存,完成单个功能模块的模块配置;
步骤S3:依次对所有功能模块进行步骤S2中的操作,直至所有功能模块均完成模块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检测流水线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配置信息包括IP地址、缓冲区阈值、编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检测流水线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向配置信息包括输送轨道运动方向、四方向位置点坐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检测流水线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旋转模块包括卸样模块、上样模块、读取模块、通用进样器、缓存上样模块、缓存卸样模块。
5.一种检测流水线,其特征在于,依照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检测流水线配置方法进行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检测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流水线中的旋转模块包括旋转平台、旋转电机和机柜,旋转平台设置在机柜上,旋转电机电性连接至控制模块上,旋转平台能够在旋转电机的驱动下定轴转动,且输送轨道设置在旋转平台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检测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流水线的旋转平台上设置有至少三组电性连接至控制模块的光耦,其中至少有一组光耦能够用于判断旋转平台转动姿态,至少有两组光耦能够用于判断输送轨道的运动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检测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样品架上设置有勾槽,能够与检测流水线上除桥连模块以外的非旋转模块配合定位。
9.一种实验室样品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检测流水线进行检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I:将装有待测样品的样品架放入功能模块组成的检测流水线中,使得样品架沿检测流水线依次移动至最接近旋转模块的前一功能模块处;
步骤SII:根据旋转模块相邻级联的功能模块的正面朝向,由控制模块向旋转模块发送特定命令,控制旋转模块根据预存方向配置信息执行特定动作,使得样品架由旋转模块传输,并继续沿功能模块移动,且在旋转模块以外的功能模块上样品架的检测端始终保持朝向功能模块正面;
步骤SIII:根据样品架在检测流水线上的的移动位置,依次控制后续旋转模块和非旋转模块,在旋转模块以外的功能模块上传输样品架,将样品架以检测端朝向功能模块正面的方式输送至分析设备进行分析检测,其中,旋转模块采用步骤SII中的命令执行方式。
CN202210958291.XA 2022-08-09 2022-08-09 检测流水线、以及检测流水线配置和用于检测的方法 Pending CN11548006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58291.XA CN115480068A (zh) 2022-08-09 2022-08-09 检测流水线、以及检测流水线配置和用于检测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58291.XA CN115480068A (zh) 2022-08-09 2022-08-09 检测流水线、以及检测流水线配置和用于检测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80068A true CN115480068A (zh) 2022-12-16

Family

ID=844210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58291.XA Pending CN115480068A (zh) 2022-08-09 2022-08-09 检测流水线、以及检测流水线配置和用于检测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8006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45276B2 (en) Multiple axis modular controller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same
US6675066B2 (en) Conveyor line process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US20020054149A1 (en) System configuration editor with an iconic function sequencer
JPH0282375A (ja) 分散型画像認識システ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交通流計測システム並びに防犯・防災システム
JP2005182797A (ja) 自動データ・ストレージ・ライブラリのための全地球測位システムの位置情報
JP2939162B2 (ja) 検体搬送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処理装置
CN115480068A (zh) 检测流水线、以及检测流水线配置和用于检测的方法
JP2001147704A (ja) 装置の動作手順作成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動作手順が記録された記録媒体並びに制御システム
JPWO2019044648A1 (ja) 接続モジュール及び干渉回避方法
CN105141946B (zh) 一种监控摄像头的测试系统及方法
US20220024697A1 (en) Conveyor System, Cause Information Report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Program for Cause Information Report Device
CN102221605A (zh) 一种进样系统、进样方法及医疗分析仪
CN106255931A (zh) 操作终端、机床系统以及工业用机械的操作方法
CN212009362U (zh) 一种应用于多工位回转平台的控制系统和检测系统
US2002018276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ving substrates in and out of a manufacturing process
CN112444637A (zh) 一种样本分析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JP2001242179A (ja) 検体搬送システム
US20230003751A1 (en) Scheduling system and method, scheduling control system, biochemical analysis system an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213580018U (zh) 一种显示屏检测装置
CN214334988U (zh) 一种医用实验室自动化流水线变轨装置
JP2707855B2 (ja) 部品供給装置
CN108694105A (zh) 机架式服务器系统的接线提示方法
JP2503434B2 (ja) 工程管理装置
CN108156047B (zh) 服务器管理控制系统
JP2733620B2 (ja) 検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