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79312A - 新风模块和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新风模块和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79312A
CN115479312A CN202110606713.2A CN202110606713A CN115479312A CN 115479312 A CN115479312 A CN 115479312A CN 202110606713 A CN202110606713 A CN 202110606713A CN 115479312 A CN115479312 A CN 1154793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resh air
outlet
exhaust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0671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旭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Guangzhou Hualing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Guangzhou Hualing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Guangzhou Hualing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0671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79312A/zh
Publication of CN1154793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793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exhaustion of inside air from the roo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24F2013/205Mounting a ventilator fan therein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风模块和空调室内机,所述新风模块包括壳体、一风轮及阀体组件,所述壳体形成有换气风道,并具有与所述换气风道连通的新风进口、新风出口、排风进口及排风出口,所述新风进口与所述排风出口并排设于所述壳体的一侧;所述风轮设于所述换气风道内,以驱动气流由所述新风进口吹向所述新风出口和/或驱动气流由所述排风进口吹向所述排风出口;所述阀体组件设于所述换气风道,所述阀体组件具有遮挡所述排风出口和排风进口的第一状态,和遮挡所述新风进口和新风出口的第二状态。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新风模块可有效减少占用空间。

Description

新风模块和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风模块和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者对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故而越来越多的附带新风功能的空调器不断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目前,部分空调室内机的新风模块可以实现双向换气,既实现向室内抽入新鲜空气,又实现向室外排出污浊空气,但现有的双向换气结构大部分简单粗暴,例如,直接在风机侧壁开洞,影响出风量;或者使用两个风轮和两个电机,成本较高,占用空间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新风模块,旨在解决空调室内机双向换气成本较高且占用空间较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的新风模块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形成有换气风道,并具有与所述换气风道连通的新风进口、新风出口、排风进口及排风出口,所述新风进口与所述排风出口并排设于所述壳体的一侧;
一风轮,所述风轮设于所述换气风道内,以驱动气流由所述新风进口吹向所述新风出口和/或驱动气流由所述排风进口吹向所述排风出口;及
阀体组件,所述阀体组件设于所述换气风道,所述阀体组件具有遮挡所述排风出口和排风进口的第一状态,和遮挡所述新风进口和新风出口的第二状态。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新风模块还包括净化组件,所述净化组件设于所述新风进口与所述风轮之间,所述排风进口设于所述净化组件与所述风轮之间。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相连通的蜗壳、进风部及出风部,所述进风部连接于所述蜗壳的轴向开口端,所述出风部连接于所述蜗壳的径向开口端,所述风轮设于所述蜗壳内,所述净化组件设于所述进风部内,所述新风进口和所述排风进口间隔开设于所述进风部,所述排风出口和新风出口间隔开设于所述出风部,所述阀体组件设于所述进风部和/或出风部。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出风部包括直线段和弯折段,所述直线段沿所述蜗壳的径向开口端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弯折段由所述直线段远离所述蜗壳的一端弯折延伸形成,所述新风出口开设于所述直线段远离所述蜗壳的端部,所述排风出口开设于所述弯折段远离所述直线段的端部。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进风部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与所述弯折段并排设置,所述新风进口开设于所述第一段的一端部,所述第二段由所述第一段的另一端朝向所述蜗壳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所述第二段贴合于所述蜗壳的轴向开口端,所述排风进口设于所述第二段远离所述第一段的端部,所述净化组件设于所述第二段。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段呈矩形设置,所述排风进口开设于所述第二段的一侧面,所述第一段设于所述第二段相对的另一侧面,所述净化组件的净化面与所述第二段的表面呈夹角设置,在所述第一段至第二段的方向上,所述净化组件逐渐远离所述蜗壳。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弯折段在所述新风出口至所述排风出口的方向上呈减缩状;
和/或,所述第一段在所述排风进口至所述新风进口的方向上呈减缩状。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阀体组件包括第一阀体、第二阀体和第三阀体;
所述第一阀体设于所述新风进口与排风出口之间,以打开所述新风进口关闭所述排风出口,或关闭所述新风进口打开所述排风出口;
所述第二阀体设于所述排风进口,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排风进口;
所述第三阀体设于所述新风出口,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新风出口。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阀体包括驱动件和挡风板,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挡风板运动,以遮盖所述新风出口或所述排风出口;
和/或,所述第一阀体为三通阀。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净化组件为HEAP网、活性炭和除甲醛滤网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和设于所述机壳内的如上任一所述的新风模块。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机壳设有换热风道、与所述换热风道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机壳开设有与与所述排风进口相对应的排风孔,所述排风孔即为所述进风口。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孔设于所述机壳背离所述出风口的表面,所述新风孔开设于所述机壳背离所述进风口的表面,并朝向所述出风口所在的表面延伸。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新风模块包括壳体,壳体形成有换气风道、新风进口、新风出口、排风进口及排风出口,并在换气风道内设置有一个风轮和阀体组件,通过阀体组件控制各个风口的开闭,且风轮能驱动新风从新风进口进入,从新风出口排出,实现新风模块的新风模式;同时也能够驱动室内风从排风进口进入,从排风出口排出,实现新风模块的排风模式。如此,在新风模块内设置一个风轮即可实现空调的新风引入和浊风排出,有效减少占用空间,降低了成本;并结合一个换气风道,可进一步缩小新风模块的体积,避免影响美观。同时,新风进口与排风出口并排设置,可以利用一个管道将其延伸到墙外,仅需要一个过墙孔即可实现新风和排风功能,从而避免增加过墙孔,降低了安装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空调室内机中新风模块处于排风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空调室内机中新风模块处于新风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新风模块的右视图;
图6为图4所示新风模块的部分剖视图;
图7为图4所示新风模块的正视图;
图8为图7中沿B-B线的剖视图;
图9为图7中沿C-C线的剖视图;
图10为图7中沿D-D线的剖视图;
图11为图4所示新风模块的仰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空调室内机 3131a 新风进口
10 机壳 3133 第二段
11 出风口 3133a 排风进口
13 进风口 315 出风部
15 新风孔 3151 直线段
17 排风孔 3151a 新风出口
30 新风模块 3153 弯折段
31 壳体 3153a 排风出口
31a 换气风道 33 风轮
311 蜗壳 351 第一阀体
3111 轴向开口端 353 第二阀体
3113 径向开口端 355 第三阀体
313 进风部 37 净化组件
3131 第一段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新风模块30。
请参照图1至图5,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新风模块30包括壳体31、一风轮33及阀体组件,所述壳体31形成有换气风道31a,并具有与所述换气风道31a连通的新风进口3131a、新风出口3151a、排风进口3133a及排风出口3153a,所述新风进口3131a与所述排风出口3153a并排设于所述壳体31的一侧;
所述风轮33设于所述换气风道31a内,以驱动气流由所述新风进口3131a吹向所述新风出口3151a、和/或驱动气流由所述排风进口3133a吹向所述排风出口3153a;所述阀体组件设于所述换气风道31a,所述阀体组件具有遮挡所述排风出口3153a和排风进口3133a的第一状态,和遮挡所述新风进口3131a和新风出口3151a的第二状态。
可以理解的,新风模块30用于空调室内机100上,可以在对室内温度进行调节的同时,实现对室内空气的更新,有效提高室内空气质量。新风模块30具有独立的壳体31,可以整体安装于空调室内机100内,方便拆装维修。此处,空调室内机100可以是壁挂机、柜式机等。
新风模块30具有排风模式和进风模式,壳体31形成有换气风道31a,并开设有与换气风道31a相连通的新风进口3131a、新风出口3151a、排风进口3133a及排风出口3153a,在气流由新风进口3131a吹向新风出口3151a时为新风模块30的新风模式,气流由排风进口3133a吹向排风出口3153a时为新风模块30的排风模式。因室内机通常背靠墙壁设置,该新风进口3131a与排风出口3153a并排设置,位于壳体31的同一侧,从而可以均朝向墙体设置,共用同一个过墙管,吸入外来空气或排出室内空气。而新风出口3151a则可以朝向背离墙体的方向,即空调室内机100的前侧面板,此时新风进口3131a与新风出口3151a的轴线相互平行,开口朝向相反;或者新风出口3151a朝向室内机的左右侧面板;或者也可以是朝向室内机的上下面板,在此不做限定。同理,排风进口3133a的位置也不限定,例如,室内机的前侧、左右侧或上下侧等,此处是在风轮33的吸风一侧,即在新风进口3131a与风轮33之间,从而可以无需风轮33变换旋转方向即可实现排风和进风,继而可以简化控制程序。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限定排风进口3133a在风轮33的进风侧,而是通过改变风轮33的转向进行新风和排风的切换。
因朝向外侧的新风进口3131a和排风出口3153a需要连接穿墙管道,故而两者的形状一般为圆形,方便连接。而新风出口3151a和排风进口3133a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例如矩形、方形或圆形等,在此不作限定。此处的风轮33类型可以是离心风轮33、轴流风轮33或者其他类型等,在此不做限定。当然,风轮33需要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才可以进行运转,此处,新风模块30还包括有电机,该电机可以是步进电机或马达等,电机也设于换气风道31a内,且电机的驱动轴与风轮33连接,从而驱动风轮33发生旋转运动,带动气流进入换气风道31a。阀体组件的具体类型也不限定,只需要能够实现对新风进口3131a、排风出口3153a、新风出口3151a及排风进口3133a的开闭即可。例如,阀体组件包括有驱动件和遮盖件,该驱动件可以在控制组件的控制下运转,从而带动遮盖件遮盖风口或打开风口等。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新风模块30包括壳体31,壳体31形成有换气风道31a、新风进口3131a、新风出口3151a、排风进口3133a及排风出口3153a,并在换气风道31a内设置有一个风轮33和阀体组件,通过阀体组件控制各个风口的开闭,且风轮33能驱动新风从新风进口3131a进入,从新风出口3151a排出,实现新风模块30的新风模式;同时也能够驱动室内风从排风进口3133a进入,从排风出口3153a排出,实现新风模块30的排风模式。如此,在新风模块30内设置一个风轮33即可实现空调的新风引入和浊风排出,有效减少占用空间,降低了成本;并结合一个换气风道31a,可进一步缩小新风模块30的体积,避免影响美观。同时,新风进口3131a与排风出口3153a并排设置,可以利用一个管道将其延伸到墙外,仅需要一个过墙孔即可实现新风和排风功能,从而避免增加过墙孔,降低了安装成本。
请结合参照图5和图6,为了对进入室内的新风进行过滤,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新风模块30还包括净化组件37,所述净化组件37设于所述新风进口3131a与所述风轮33之间,所述排风进口3133a设于所述净化组件37与所述风轮33之间。
本实施例中,净化组件37设于新风进口3131a与风轮33之间,从而可以保证从新风进口3131a进入的外界气流均能够被净化后,再通过风轮33流入室内,如此,可以保证引入的新风洁净新鲜,从而提高用户体验;还可以减少对风轮33性能的影响,延长风轮33的使用寿命。
同时,该排风进口3133a设于净化组件37和风轮33之间,使得室内的浑浊气流通过排风进口3133a排出时,直接被风轮33所驱动吹向排风出口3153a,无需经过净化组件37,从而可以减小对排风气流的阻力,有效提高排风风量。
根据需要,可选的,所述净化组件37为HEAP网、活性炭和除甲醛滤网中的一种或多种。例如,净化组件37可以为活性炭,吸附有害气体、可溶性物质以及甲醛等,或者,净化组件37为除甲醛滤网,用于专门吸附甲醛等有害气体,净化空气。再或者,该净化组件37为是HEAP网,其作为烟雾、灰尘以及细菌等污染物最有效的过滤媒介,能够对室外气流起到较好的净化作用。当然,净化组件37可以是上述三种过滤介质的两种或三种的结合或者为其他可以进行过滤的材料。净化组件37的形状可以是方形、圆形或多边形等,在此并不限定,能够与换气风道31a相匹配即可。
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换气风道31a内加入加湿组件,从而能够对引入的新风进行加湿,提高室内空气的湿度。
请继续参照图4,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31包括相连通的蜗壳311、进风部313及出风部315,所述进风部313连接于所述蜗壳311的轴向开口端3111,所述出风部315连接于所述蜗壳311的径向开口端3113,所述风轮33设于所述蜗壳311内,所述净化组件37设于所述进风部313内,所述新风进口3131a和所述排风进口3133a间隔开设于所述进风部313,所述排风出口3153a和新风出口3151a间隔开设于所述出风部315,所述阀体组件设于所述进风部313和/或出风部315。
本实施例中,壳体31由蜗壳311、进风部313及出风部315组成。此处,以风轮33为离心风轮为例,离心风轮设于蜗壳311内。可知的,离心风轮为轴向进风,径向出风,故而蜗壳311在轴向方向上具有轴向开口端3111,在径向方向上具有径向开口端3113。进风部313连接于蜗壳311的轴向开口端3111,是用于将室外新风吸入或者将室内空气吸入的部分。新风进口3131a和排风进口3133a间隔开设在进风部313的表面,且净化组件37设于进风部313,具体位于新风进口3131a与蜗壳311之间,排风进口3133a开设在净化组件37与蜗壳311之间的进风部313表面,从而可以利用进风部313中净化组件37与蜗壳311之间的空间,紧凑结构,进一步减小新风模块30的尺寸和占用空间。同时,出风部315连接于蜗壳311的径向开口端3113,用于从蜗壳311中吹出的气流吹向对应的新风出口3151a或排风出口3153a。
上述壳体31结构中,将蜗壳311作为壳体31的一部分,可以减少用料成本。且进风部313和出风部315均连接于蜗壳311原有的结构表面,不对蜗壳311进行开槽打孔处理,从而保证了离心风机的驱动能力,可提高新风或排风的出风量,改善新风或排风风量小的问题。且风轮33无需进行正向反向旋转的转换,即可实现新风模块30的新风模式与排风模式的转换,从而使控制程序更加简单。与此同时,电机则设于风轮33背离进风部313的一侧端面,蜗壳311于该端面向背离轴向开口端3111的方向凹设有安装槽,电机安装于该安装槽内,具体的电机与蜗壳311的连接方式可以是螺纹连接,方便组装和后续的拆卸与维修。当然,该连接方式还可以是卡扣连接或其他连接方式等。电机的驱动轴朝向进风部,以驱动风轮33进行旋转。
可选的,蜗壳311与进风部313及出风部315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方便加工,也可以保证壳体31的结构稳定性,延长其使用寿命;且可避免壳体31出现缝隙,提高壳体31的密封性,避免影响新风或排风的风量。当然,蜗壳311与进风部313及出风部315也可设置为分体结构,蜗壳311与进风部313、蜗壳311与出风部315均通过焊接或可拆卸连接方式进行连接,从而方便对新风模块30的各个部分进行拆卸维修与更换,也可方便对换气风道31a进行定期清洗。
此处,阀体组件可以包括多个阀体,从而能够同时设于进风部313和出风部315,能够兼顾控制出风部315和进风部313,实现对新风进口3131a、排风出口3153a、新风出口3151a及排风进口3133a的开闭即可。
请结合参照图5和图6、图11,为了减少出风阻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出风部315包括直线段3151和弯折段3153,所述直线段3151沿所述蜗壳311的径向开口端3113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弯折段3153由所述直线段3151远离所述蜗壳311的一端弯折延伸形成,所述新风出口3151a开设于所述直线段3151远离所述蜗壳311的端部,所述排风出口3153a开设于所述弯折段3153远离所述直线段3151的端部。
本实施例中,该出风部315包括直线段3151和弯折段3153,该直线段3151由蜗壳311的径向开口端3113直接延伸形成,新风出口3151a开设于直线段3151远离蜗壳311的端部,同时,弯折段3153由直线段3151远离蜗壳311的端部弯折延伸形成,排风出口3153a开设在弯折部的端部。该结构的设置,可以减少出风部315的弯折,新风模式下,从蜗壳311吹出的气流直接吹向新风出口3151a,没有弯折点,能够避免新风的流动损失,提高新风的出风量。而吹向排风出口3153a仅有一次弯折,可以减少排风时的流动损失,提高排风出风量。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直线段3151与弯折段3153设置为分体结构,直线段3151与弯折段3153通过可拆卸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例如卡扣连接、螺纹连接等,方便后续的清洁与维修。
此处,设置直线段3151与弯折段3153的夹角为90°,也即排风出口3153a的轴线与新风出口3151a的轴线呈直角设置。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该直线段3151与弯折段3153的夹角也可以是大于90°。
同理的,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进风部313包括第一段3131和第二段3133,所述第一段3131与所述弯折段3153并排设置,所述新风进口3131a开设于所述第一段3131的一端部,所述第二段3133由所述第一段3131的另一端朝向所述蜗壳311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所述第二段3133贴合于所述蜗壳311的轴向开口端3111,所述排风进口3133a设于所述第二段3133远离所述第一段3131的端部,所述净化组件37设于所述第二段3133。
本实施例中,进风部313包括有第一段3131和第二段3133,为将新风进口3131a与排风出口3153a并排设于壳体31的同一侧,故而该第一段3131与弯折段3153并排设置,新风进口3131a开设在第一段3131靠近排风出口3153a的一端,故第一段3131同弯折段3153一样均位于蜗壳311的径向开口端3113的延伸方向的下游。为方便风轮33的驱动,第二段3133由第一段3131靠近蜗壳311的端部朝向蜗壳311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且贴合于蜗壳311的轴向开口端3111,以紧凑结构,并可以减少缝隙的出现,降低风量的损失。如此,在新风模式时,新风经由第一段3131的新风进口3131a进入,经过第一段3131与第二段3133之间的一次弯折后,可以直接由新风出口3151a吹出,弯折次数少可有效保证新风的出风量。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第一段3131与第二段3133设置为分体结构,两者通过卡扣连接、螺纹连接或是插接等等实现固定。
此处,将排风进口3133a设于第二段3133远离第一段3131的端部,可以尽可能地靠近蜗壳311,减少气流的流动损失。将净化组件37设于第二段3133内,可与蜗壳311的尺寸相匹配,在增大净化组件37的净化面积,提高净化能力的同时,可减小第一段3131的横截面尺寸,从而减小穿墙的安装尺寸。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净化组件37也可以设于第一段3131内。
请参照图6至图10,为方便装配净化组件37,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段3133呈矩形设置,所述排风进口3133a开设于所述第二段3133的一侧面,所述第一段3131设于所述第二段3133相对的另一侧面,所述净化组件37的净化面与所述第二段3133的表面呈夹角设置,在所述第一段3131至第二段3133的方向上,所述净化组件37逐渐远离所述蜗壳311。
本实施例中,第二段3133呈矩形设置,且具有较大面积的表面贴合于蜗壳311的轴线开口端。将排风进口3133a开设于第二段3133的一侧面,第一段3131设置在第二段3133相对的另一侧面,例如,当排风进口3133a所在侧面为第二段3133的上侧面时,第一段3131则位于第二段3133的下侧面。且净化组件37的净化面与第二段3133的表面呈夹角设置,且在第一段3131至第二段3133的方向上,净化组件37逐渐远离蜗壳311,也就是在从下向上的方向上,净化组件37逐渐远离蜗壳311,一方面遮盖第二段3133的横截面,增加与引进的新风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净化效果;另一方面可以为排风进口3133a让出开设空间,使得排风进口3133a排风时不经过净化组件37,减小阻力。可选的,净化组件37连接于第二段3133的对角线上,可以最大化净化组件37的表面积,进一步提高净化能力,且与排风进口3133a开设于第二段3133的上侧面结合,合理利用净化组件37与第二段3133的倒三角空间,兼顾新风与排风的进气均匀性。
此处,净化组件37可以是可拆卸安装于第二段3133内,方便进行清洗维修。例如,在第二段3133背离新风进口3131a的表面开设有安装口,净化组件37可抽拉式地从安装口安装到第二段3133内部,提高组装效率。具体地,净化组件37可以包括有安装架和净化网,该安装架包括主体和设于主体一端的抽拉端,主体形成有安装净化网的槽体,如此,可以手持抽拉端将净化网插入第二段内,且该抽拉端封堵安装口,从而实现稳定安装。当然,净化组件37并不限于上述安装方式。
请再次参照图3,为了减小穿墙管道的尺寸,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弯折段3153在所述新风出口3151a至所述排风出口3153a的方向上呈减缩状;
和/或,所述第一段3131在所述排风进口3133a至所述新风进口3131a的方向上呈减缩状。
本实施例中,因蜗壳311的径向出口端的形状一般为矩形,为方便加工,直线段3151的横截面形状也为矩形,而弯折段3153则可以是由矩形向圆形过度的渐变结构,弯折段3153与直线段3151圆弧过度,使得外观更加美观,且方便手持组装。此处,弯折段3153包括有矩形部分和圆管部分,设置弯折段3153在新风出口3151a至排风出口3153a的方向上呈减缩状,可以仅将圆管部分设置为减缩状,从而方便加工,提高加工效率。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同时将矩形部分和圆管部分均设置为减缩状,或者将矩形部分设置为减缩状。
同理的,因新风进口3131a与排风出口3153a共用一个穿墙管道,将第一段3131在排风进口3133a至新风进口3131a的方向上呈减缩状,也就是由第一段3131连接第二段3133的端部至新风进口3131a所在的端部的方向上其横截面尺寸逐渐缩小,如此,更加方便组装穿墙管,减少安装尺寸。
请结合参照图3至图5,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阀体组件包括第一阀体351、第二阀体353和第三阀体355;
所述第一阀体351设于所述新风进口3131a与排风出口3153a之间,以打开所述新风进口3131a关闭所述排风出口3153a,或关闭所述新风进口3131a打开所述排风出口3153a;
所述第二阀体353设于所述排风进口3133a,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排风进口3133a;
所述第三阀体355设于所述新风出口3151a,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新风出口3151a。
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精准控制,阀体组件包括三个阀体,分别为第一阀体351、第二阀体353和第三阀体355,三者的具体形式不限定,只需要能够实现气流的导通与关闭即可。第一阀体351设置在新风进口3131a和新风出口3151a之间,可以根据需要关闭排风出口3153a,连通外界与新风进口3131a,也可以根据需要关闭新风进口3131a,连通排风出口3153a与外界。如此,相对于分别控制新风进口3131a和排风出口3153a,可以节省部件,进一步缩小占用空间,从而提高风量。
第二阀体353设于排风进口3133a处,根据需要在新风模块30处于排风模式时打开排风进口3133a;在新风模块30处于新风模式时关闭排风进口3133a即可。第三阀体355设于新风出口3151a处,在新风模块30处于排风模式时关闭新风出口3151a;在新风模块30处于新风模式时打开新风出口3151a即可。此处,第一阀体351打开的方式不限于转动打开、平移打开或其他打开方式等。第二阀体353打开的方式不限于转动打开、平移打开或其他打开方式等。第三阀体355打开的方式不限于转动打开、平移打开或其他打开方式等。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阀体355包括驱动件和挡风板,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挡风板运动,以遮盖所述新风出口3151a或所述排风出口3153a;
和/或,所述第一阀体351为三通阀。
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减少风量的损失,第三阀体355包括有驱动件和挡风板,例如,电机或马达,该驱动件可拆卸安装于出风部315,驱动挡风板在新风出口3151a与排风出口3153a之间进行摆动或运动,从而在新风模块30处于排风模式时,使得挡风板遮挡新风出口3151a,也可以有效过度从蜗壳311吹出的气流方向,使得更加快速从排风出口3153a吹出。在新风模块30处于新风模式时,驱动件驱动挡风板遮盖弯折段3153的横截面,从而可以避免气流进入弯折段3153内,提高出风效率。此处,挡风板的运动方式为摆动,通过轴孔连接于新风出口3151a的周缘,在驱动件的驱动下摆动至新风出口3151a进行遮盖或者摆动至直线段与弯折段交接处进行遮盖。
同时,设定第一阀体351为三通阀,该三通阀设于弯折段3153与第一段3131之间,从而可以同时控制新风进口3131a和排风出口3153a的开闭,该结构的设置可以更好地将新风进口3131a和排风出口3153a合并为一个通道进行穿墙管道的安装,最大化提高风量,减少流动损失。
请再次参照图1和图2,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100,所述空调室内机100包括机壳10和设于所述机壳10内的新风模块30,新风模块30包括壳体31、一风轮33及阀体组件,所述壳体31形成有换气风道31a,并具有与所述换气风道31a连通的新风进口3131a、新风出口3151a、排风进口3133a及排风出口3153a,所述新风进口3131a与所述排风出口3153a并排设于所述壳体31的一侧;
所述风轮33设于所述换气风道31a内,以驱动气流由所述新风进口3131a吹向所述新风出口3151a和/或驱动气流由所述排风进口3133a吹向所述排风出口3153a;所述阀体组件设于所述换气风道31a,所述阀体组件具有遮挡所述排风出口3153a和排风进口3133a的第一状态,和遮挡所述新风进口3131a和新风出口3151a的第二状态。所述机壳10开设有与所述新风出口3151a相对应的新风孔15、与所述排风进口3133a相对应的排风孔17,以及与所述新风进口3131a和排风出口3153a共同对应的安装孔。
可知的,空调室内机100为用于对空气进行换热的设备,例如对空气进行制冷或制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空调室内机100包括机壳10,还包括设于机壳10内的室内机主机,机壳10包括但不限于底盘和面框等部件,室内机主机包括但不限于室内换热器和风轮等部件,机壳10内形成有换热风道,风机组件设置在换热风道中,风机组件运转,空气进入即可内并经过室内换热器进行换热。
可以理解的,新风模块30用于空调室内机100上,可以在对室内温度进行调节的同时,实现对室内空气的更新,有效提高室内空气质量。新风模块30具有独立的壳体31,可以整体安装于空调室内机100内,方便拆装维修。此处,空调室内机100可以是壁挂机、柜式机等。此处,新风模块30设于空调室内机100内,从而能够减少对室内空间的占用,并提高空调室内机100的美观性。壳体31与机壳10的连接方式可以是螺纹连接,连接稳定性好。当然,壳体31与机壳10的连接方式还可以是卡扣连接、插接或者其他连接方式。对应的,为了使得新风模块30的新风进入室内,机壳10开设有与新风出口3151a相对应的新风孔15,该新风孔15与新风出口3151a的大小相适配。且为了使得室内风通过新风模块30排出室外,机壳10开设有与排风进口3133a对应的排风孔17,排风孔17的大小与排风进口3133a的大小相适配。因空调室内机100一般靠近墙体设置,安装孔一般设于机壳10贴合或靠近墙体的表面,从而方便将穿墙管道连接于壳体31设有新风进口3131a和排风出口3153a的端部。
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新风出口3151a与机壳10内的风道连通,与经过换热后的风一起从出风口吹出,从而避免吹出较冷或较热的室外风,有效提高空调室内机100出风的舒适性;同时也可以减少机壳10上孔的开设,避免风量损失。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空调室内机100包括新风模块30,新风模块30包括壳体31,壳体31形成有换气风道31a、新风进口3131a、新风出口3151a、排风进口3133a及排风出口3153a,并在换气风道31a内设置有一个风轮33和阀体组件,通过阀体组件控制各个风口的开闭,且风轮33能驱动新风从新风进口3131a进入,从新风出口3151a排出,实现新风模块30的新风模式;同时也能够驱动室内风从排风进口3133a进入,从排风出口3153a排出,实现新风模块30的排风模式。如此,一个风轮33即可实现空调的新风引入和浊风排出,有效减少占用空间,降低了成本;并结合一个换气风道31a,可进一步缩小新风模块30的体积,避免影响美观。同时,新风进口3131a与排风出口3153a并排设置,可以利用一个管道将其延伸到墙外,仅需要一个过墙孔即可实现新风和排风功能,从而避免增加过墙孔,降低了安装成本。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机壳10设有换热风道、与所述换热风道连通的进风口13和出风口11,所述排风孔17即为所述进风口13。
本实施例中,以空调室内机100为壁挂机为例,机壳10挂设于墙体,机壳10贴合墙体的表面为后侧面,朝向天花板的表面为上表面,背离墙体的表面为前侧面,朝向地面的表面为下表面。可以理解的,机壳10内设有换热风道、进风口13、出风口11,从而将室内的气流经过换热后吹出,达到调节温度的功能。进风口13一般开设于机壳10的上表面,出风口11开设在前侧面上,而为了减少机壳10的开孔,将该进风口13设定为与排风进口3133a相对应的排风孔17,从而使得室内气流由进风口13进入新风模块30的排放进口,经过换气通道从排风出口3153a排出室外。该结构的设置可进一步简化结构,减少机壳10的开孔面积,减少风量损失,同时也可以减少加工成本。
请继续参照图2,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孔设于所述机壳10背离所述出风口11的表面,所述新风孔15开设于所述机壳10背离所述进风口13的表面,并朝向所述出风口11所在的表面延伸。
本实施例中,当新风模块30安装于机壳10内时,因新风进口3131a与排风进口3133a经过一次90°的弯折,且新风出口3151a与排风出口3153a也是经过一次90°的弯折,因此,排风进口3133a朝向机壳10的上表面时,安装孔朝向机壳10背离出风口11的表面,也就是后侧面,方便连接穿墙管道。此时,设定新风出口3151a对应机壳10背离进风口13的表面,也就是下表面,新风孔15开设在机壳10的下表面,从而使得引入的新风朝向下吹入室内,避免直吹人体,提高用户舒适感。同时,还可以将新风孔15的开口朝向出风口11所在的表面延伸,也即机壳10的前侧面,如此,通过阀体组件的切换,可以使得浊风从后侧排出,使得新风从前侧下侧吹出,更有利于新风的扩散,提高新风功能。
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设置新风出口3151a朝向机壳10的顶部,且新风出口3151a与空调室内机100的风道连通,此时,新风从室外吹向空调室内机100的进风口13,一部分可与室内风一起换热后从出风口11吹出,提高室外风的温度舒适性。另一方面,当不需要对室内空气进行制冷或制热时,新风从新风出口3151a吹向机壳10的顶部,从机壳10顶部吹出的新风可以在室内的上方向下沉淀,从而对整个室内空气进行换新,提高净化空气的效果。
为了对进入室内的新风进行过滤,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新风模块30还包括净化组件37,所述净化组件37设于所述新风进口3131a与所述风轮33之间,所述排风进口3133a设于所述净化组件37与所述风轮33之间。
此处,净化组件37设于新风进口3131a与风轮33之间,从而可以保证从新风进口3131a进入的外界气流均能够被净化后,再通过风轮33流入室内,如此,可以保证引入的新风洁净新鲜,从而提高用户体验;还可以减少对风轮33性能的影响,延长风轮33的使用寿命。
同时,该排风进口3133a设于净化组件37和风轮33之间,使得室内的浑浊气流通过排风进口3133a排出时,直接被风轮33所驱动吹向排风出口3153a,无需经过净化组件37,从而可以减小对排风气流的阻力,有效提高排风风量。
根据需要,可选的,所述净化组件37为HEAP网、活性炭和除甲醛滤网中的一种或多种。例如,净化组件37可以为活性炭,吸附有害气体、可溶性物质以及甲醛等,或者,净化组件37为除甲醛滤网,用于专门吸附甲醛等有害气体,净化空气。再或者,该净化组件37为是HEAP网,其作为烟雾、灰尘以及细菌等污染物最有效的过滤媒介,能够对室外气流起到较好的净化作用。当然,净化组件37可以是上述三种过滤介质的两种或三种的结合或者为其他可以进行过滤的材料。净化组件37的形状可以是方形、圆形或多边形等,在此并不限定,能够与换气风道31a相匹配即可。
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机壳10的新风孔15处增加过滤网,从而进一步净化引入的新风,提高清洁度。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31包括相连通的蜗壳311、进风部313及出风部315,所述进风部313连接于所述蜗壳311的轴向开口端3111,所述出风部315连接于所述蜗壳311的径向开口端3113,所述风轮33设于所述蜗壳311内,所述净化组件37设于所述进风部313内,所述新风进口3131a和所述排风进口3133a间隔开设于所述进风部313,所述排风出口3153a和新风出口3151a间隔开设于所述出风部315,所述阀体组件设于所述进风部313和/或出风部315。
此处,以风轮33为离心风轮为例,离心风轮设于蜗壳311内。可知的,离心风轮为轴向进风,径向出风,故而蜗壳311在轴向方向上具有轴向开口端3111,在径向方向上具有径向开口端3113。进风部313连接于蜗壳311的轴向开口端3111,是用于将室外新风吸入或者将室内空气吸入的部分。新风进口3131a和排风进口3133a间隔开设在进风部313的表面,且净化组件37设于进风部313,具体位于新风进口3131a与蜗壳311之间,排风进口3133a开设在净化组件37与蜗壳311之间的进风部313表面,从而可以利用进风部313中净化组件37与蜗壳311之间的空间,紧凑结构,进一步减小新风模块30的尺寸和占用空间。同时,出风部315连接于蜗壳311的径向开口端3113,用于从蜗壳311中吹出的气流吹向对应的新风出口3151a或排风出口3153a。
上述壳体31结构中,将蜗壳311作为壳体31的一部分,可以减少用料成本。且进风部313和出风部315均连接于蜗壳311原有的结构表面,不对蜗壳311进行开槽打孔处理,从而保证了离心风机的驱动能力,可提高新风或排风的出风量,改善新风或排风风量小的问题。
当然,空调室内机还包括上述其他实施例的新风模块,由此带来的有益效果在此次不做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模块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形成有换气风道,并具有与所述换气风道连通的新风进口、新风出口、排风进口及排风出口,所述新风进口与所述排风出口并排设于所述壳体的一侧;
一风轮,所述风轮设于所述换气风道内,以驱动气流由所述新风进口吹向所述新风出口和/或驱动气流由所述排风进口吹向所述排风出口;及
阀体组件,所述阀体组件设于所述换气风道,所述阀体组件具有遮挡所述排风出口和排风进口的第一状态,和遮挡所述新风进口和新风出口的第二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模块还包括净化组件,所述净化组件设于所述新风进口与所述风轮之间,所述排风进口设于所述净化组件与所述风轮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相连通的蜗壳、进风部及出风部,所述进风部连接于所述蜗壳的轴向开口端,所述出风部连接于所述蜗壳的径向开口端,所述风轮设于所述蜗壳内,所述净化组件设于所述进风部内,所述新风进口和所述排风进口间隔开设于所述进风部,所述排风出口和新风出口间隔开设于所述出风部,所述阀体组件设于所述进风部和/或出风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部包括直线段和弯折段,所述直线段沿所述蜗壳的径向开口端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弯折段由所述直线段远离所述蜗壳的一端弯折延伸形成,所述新风出口开设于所述直线段远离所述蜗壳的端部,所述排风出口开设于所述弯折段远离所述直线段的端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部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与所述弯折段并排设置,所述新风进口开设于所述第一段的一端部,所述第二段由所述第一段的另一端朝向所述蜗壳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所述第二段贴合于所述蜗壳的轴向开口端,所述排风进口设于所述第二段远离所述第一段的端部,所述净化组件设于所述第二段。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段呈矩形设置,所述排风进口开设于所述第二段的一侧面,所述第一段设于所述第二段相对的另一侧面,所述净化组件的净化面与所述第二段的表面呈夹角设置,在所述第一段至第二段的方向上,所述净化组件逐渐远离所述蜗壳。
7.如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段在所述新风出口至所述排风出口的方向上呈减缩状;
和/或,所述第一段在所述排风进口至所述新风进口的方向上呈减缩状。
8.如权利要求3至7任一项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组件包括第一阀体、第二阀体和第三阀体;
所述第一阀体设于所述新风进口与排风出口之间,以打开所述新风进口关闭所述排风出口,或关闭所述新风进口打开所述排风出口;
所述第二阀体设于所述排风进口,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排风进口;
所述第三阀体设于所述新风出口,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新风出口。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阀体包括驱动件和挡风板,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挡风板运动,以遮盖所述新风出口或所述排风出口;
和/或,所述第一阀体为三通阀。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组件为HEAP网、活性炭和除甲醛滤网中的一种或多种。
1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和设于所述机壳内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的新风模块。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设有换热风道、与所述换热风道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机壳开设有与所述排风进口相对应的排风孔,所述排风孔即为所述进风口。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设于所述机壳背离所述出风口的表面,所述新风孔开设于所述机壳背离所述进风口的表面,并朝向所述出风口所在的表面延伸。
CN202110606713.2A 2021-05-31 2021-05-31 新风模块和空调室内机 Pending CN11547931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06713.2A CN115479312A (zh) 2021-05-31 2021-05-31 新风模块和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06713.2A CN115479312A (zh) 2021-05-31 2021-05-31 新风模块和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79312A true CN115479312A (zh) 2022-12-16

Family

ID=844201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06713.2A Pending CN115479312A (zh) 2021-05-31 2021-05-31 新风模块和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7931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145501A1 (zh) 一种具有空气净化功能的空调器
CN108386917B (zh) 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
WO2019061789A1 (zh) 空气处理装置和具有其的立式空调器
CN107477675B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KR20060090064A (ko) 공기청정겸용 환기시스템
CN108224588A (zh) 用于窗式空调器的净化模块和窗式空调器
CN209181107U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0241764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KR20060091467A (ko) 초박형 환기장치
CN213713289U (zh) 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0887121A (zh) 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
WO2023273662A1 (zh) 空调室外机、空调
CN111306633A (zh) 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CN108087985B (zh) 空调柜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2833475A (zh) 空调室内机
CN214094709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2618726U (zh) 空调器
WO2021196636A1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7844175U (zh) 新风装置和空调器
CN115479312A (zh) 新风模块和空调室内机
CN212618748U (zh) 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CN211695286U (zh) 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CN210688475U (zh) 空气调节设备
CN210128426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20817911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