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69479B - 光学膜片及背光模组 - Google Patents

光学膜片及背光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69479B
CN115469479B CN202210994174.9A CN202210994174A CN115469479B CN 115469479 B CN115469479 B CN 115469479B CN 202210994174 A CN202210994174 A CN 202210994174A CN 115469479 B CN115469479 B CN 1154694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ayer
microstructure
microstructures
light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9417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469479A (zh
Inventor
于伯波
佘晓磊
张恩亮
纪传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9417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69479B/zh
Publication of CN1154694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694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4694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694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11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means for improving the brightness uniformit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光学膜片及背光模组,包括:第一基板、扩散层和导光层,第一基板包括入光面和出光面,入光面和出光面相对设置,扩散层设置在出光面上,导光层设置在入光面上,导光层包括导光本体层和多个微结构单元,多个微结构单元设置在导光本体层远离入光面的一侧,微结构单元之间间隔设置;本申请将多个光学层组合设计,进而减小背光模组的厚度,简化组装流程,通过设计微结构单元为导光层提供更多的入射角度,提升背光模组的光学均一性。

Description

光学膜片及背光模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学膜片及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现有的背光模组为了提高出光的均一性,通常采用多种光学膜片物理叠加的方式,但是此种设计会使背光模组变厚,不符合市场上显示面板轻薄化的趋势。
在对现有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现有的背光模组为了使进入导光板的光线拥有更大的入射面,发光面板距离导光板较远,因此也会增加背光模组的厚度。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膜片,将多个光学层组合设计,进而在构成背光模组时,可减小背光模组的厚度,简化组装流程,通过设计微结构单元为导光层提供更多的入射角度,提升背光模组的光学均一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膜片,包括:
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包括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入光面和所述出光面相对设置;
扩散层,所述扩散层设置在所述出光面上;
导光层,所述导光层设置在所述入光面上;所述导光层包括导光本体层和多个微结构单元,多个所述微结构单元设置在所述导光本体层远离所述入光面的一侧,所述微结构单元之间间隔设置。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微结构单元向所述导光本体层靠近所述入光面的一侧凹陷形成凹陷槽。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微结构单元包括中间区域和侧边区域,所述侧边区域位于所述中间区域的两侧;
所述导光本体层包括位于所述中间区域的凸起部,所述微结构单元包括多个位于所述中间区域的第一微结构和多个位于所述侧边区域的第二微结构,所述第一微结构设置在所述凸起部远离所述导光本体层的一侧,所述第二微结构位于所述凸起部的两侧;
所述第一微结构自远离所述导光本体层的一侧向连接所述导光本体层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微结构的宽度递增;所述第二微结构自远离所述导光本体层的一侧向连接所述导光本体层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微结构的宽度递增。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微结构的密度大于所述第二微结构的密度。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微结构单元包括中间区域和侧边区域,所述侧边区域位于所述中间区域的两侧;所述导光本体层包括位于所述中间区域的凸起部,所述微结构单元包括多个位于所述中间区域的微结构,位于所述最边缘的微结构的侧面与所述凸起部的侧面圆滑连接,相邻两个所述微结构之间圆滑连接,所述微结构自远离所述导光本体层的一侧向连接所述导光本体层的方向上,所述微结构的宽度递增。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微结构单元还包括位于侧边区域的凸弧面,所述凸弧面与所述凸起部的侧面圆滑连接。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膜片还包括量子点层和第二基板,所述量子点层设置在所述出光面上,所述第二基板设在所述量子点层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面,所述扩散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远离所述量子点层的一面上。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膜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导光层远离所述第一基板一侧的反射层,所述反射层设置在所述微结构之间的间隔区域。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膜片还包括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包括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所述第一保护层覆盖所述反射层,所述第二保护层覆盖所述光学膜片的侧面。
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发光面板和所述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设置在所述发光面板上;所述发光面板还包括多个发光器件,所述发光器件对应于所述微结构单元重叠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一种光学膜片,将多个光学层组合设计,进而减小背光模组的厚度,简化组装流程,通过设计微结构单元为导光层提供更多的入射角度,提升背光模组的光学均一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光学膜片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光学膜片的微结构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光学膜片的微结构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背光模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光学膜片100、第一基板10、入光面10a、出光面10b、扩散层20、导光层30、导光本体层31、微结构单元32、凹陷槽30a、中间区域32a、侧边区域32b、凸起部31a、第一微结构321、第二微结构322、微结构323、凸弧面32c、量子点层40、第二基板50、反射层60、保护层70、第一保护层71、第二保护层72、背光模组200、发光面板210、发光器件211、第一子区3211、第二子区3212、第三子区32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和“下”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和下,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而“内”和“外”则是针对装置的轮廓而言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下文进行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的描述顺序不作为对实施例优选顺序的限定。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膜片100,包括:第一基板10、扩散层20和导光层30,第一基板10包括入光面10a和出光面10b,入光面10a和出光面10b相对设置。扩散层20设置在出光面10b上。导光层30设置在入光面10a上。导光层30包括导光本体层31和多个微结构单元32,多个微结构单元32设置在导光本体层31远离入光面10a的一侧,微结构单元32之间间隔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将多个光学层组合设计,进而在构成背光模组时,减小背光模组的厚度,简化组装流程,通过设计微结构单元32为导光层30提供更多的入射角度,提升背光模组的光学均一性。
需要说明的是,微结构单元32的形状可以为半球形、三角形或多变异形等,在本实施例中,以球形为例。需要说明的是,导光层30可以通过喷涂工艺或印刷工艺制备在入光面10a上。导光层30中含有扩散粒子。微结构单元32可以通过压印工艺制备在导光本体层31远离入光面10a的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扩散层20可以通过表面喷涂或印刷的方式形成,扩散层20可以是凹凸网点、可以是扩散粒子混合物或带有凹凸网点的扩散粒子混合物。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微结构单元32向导光本体层31靠近入光面10a的一侧凹陷形成凹陷槽30a。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微结构单元32向导光本体层31靠近入光面10a的一侧凹陷形成凹陷槽30a可以方便光学膜片100与发光器件211逐一对应,在构成背光模组时,发光器件设置在凹陷槽30a内,使导光层30接收更多的光线,提高光线的利用效率。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微结构单元32包括中间区域32a和侧边区域32b,侧边区域32b位于中间区域32a的两侧。导光本体层31包括位于中间区域32a的凸起部31a,微结构单元32包括多个位于中间区域32a的第一微结构321和多个位于侧边区域32b的第二微结构322,第一微结构321设置在凸起部31a远离导光本体层31的一侧,第二微结构322位于凸起部31a的两侧。第一微结构321自远离导光本体层31的一侧向连接导光本体层31的方向上,第一微结构321的宽度递增。第二微结构322自远离导光本体层31的一侧向连接导光本体层31的方向上,第二微结构322的宽度递增。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微结构单元32中间区域32a用于对应发光器件的正面,使得中间区域32a接收的光强较大,因此在中间区域32a设计凸起部31a,进而在构成背光模组时,可以缩短第一微结构321与发光器件的距离进而可以将更多的光线向两侧扩散,起到提高导光层30的扩散效果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微结构321自远离导光本体层31的一侧向连接导光本体层31的方向上,第一微结构321的宽度递增。第二微结构322自远离导光本体层31的一侧向连接导光本体层31的方向上,第二微结构322的宽度递增。通过对第一微结构321和第二微结构322的设计,可以增大光线在微结构单元32中的扩散角度,提升导光层30的扩散效果。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侧边区域32b包括第一子区3211、第二子区3212和第三子区3213,自微结构323的中心向侧边方向上,第一子区3211、第二子区3212和第三子区3213依次分布。
在第一子区3211中,相邻两个第二微结构322之间相交形成第一锐角;在第二子区3212中,相邻两个第二微结构322之间通过线段和/或圆弧过度连接。在第三子区3213中,相邻两个第二微结构322之间相交形成第二锐角。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子区3211中,相邻两个第二微结构322之间相交形成第一锐角,在第三子区3213中,相邻两个第二微结构322之间相交形成第二锐角,其中第一锐角和第二锐角的扩散角度小于圆弧,以此第一子区3211和第三子区3213的亮度高于第二子区3212。在第二子区3212中,相邻两个第二微结构322之间通过线段和/或圆弧过度连接,可以控制光的折射以达到均一性的目的。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微结构321的宽度小于第二微结构322的宽度。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微结构321的宽度小于第二微结构322的宽度,可以使中间区域32a内拥有更多的第一微结构321,可以充分发散中间区域32a的光线,提升导光层30的扩散效果。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子区3211的第二微结构322的密度大于第二子区3212的第二微结构322密度,第二子区3212的第二微结构322密度大于第三子区3213的第二微结构322的密度。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依据光线在微结构单元32内的强度分布,使第一子区3211的第二微结构322的密度大于第二子区3212的第二微结构322密度,第二子区3212的第二微结构322密度大于第三子区3213的第二微结构322的密度,光线可以在微结构单元32中得到充分扩散,有效提高导光层30的光扩散效果。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微结构321的密度大于第二微结构322的密度。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微结构321的密度大于第二微结构322的密度,可以使中间区域32a内拥有更多的第一微结构321,可以充分发散中间区域32a的光线,提升导光层30的扩散效果。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光学膜片100还包括量子点层40和第二基板50,量子点层40设置在出光面10b上,第二基板50设在量子点层40远离第一基板10的一面。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光学膜片100还包括量子点层40和第二基板50,量子点层40设置在出光面10b上,第二基板50设在量子点层40远离第一基板10的一面,即量子点层40设置在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50之间,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50起到保护量子点层40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将量子点粒子添加进粘合剂里,然后通过喷涂或印刷等工艺附着在第一基板10上形成量子点层40,再将第二基板50贴合。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光学膜片100还包括反射层60,反射层60设置在微结构323之间的间隔区域。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反射层60设置在微结构323之间的间隔区域,可以将射向反射层60的光线重新反射至导光层30,提高了光线的利用效率。此外光线在多次反射的过程中,也提高了光扩散效果,提升出光的均一性。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将反射材料粘合在微结构323之间的间隔区域,反射材料包括银、铂、合金或其他高反射材料。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光学膜片100还包括保护层70,保护层70包括第一保护层71和第二保护层72,第一保护层71覆盖反射层60,第二保护层72覆盖光学膜片100的侧面。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保护层71覆盖反射层60可以阻止反射层60被氧化。第二保护层72覆盖光学膜片100的侧面,可以保护量子点层40,避免量子点层40被氧化,影响光学膜片100的寿命。
实施例二、
请结合图1和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膜片100,包括:第一基板10、扩散层20和导光层30,第一基板10包括入光面10a和出光面10b,入光面10a和出光面10b相对设置。扩散层20设置在出光面10b上。导光层30设置在入光面10a上。导光层30包括导光本体层31和多个微结构单元32,多个微结构单元32设置在导光本体层31远离入光面10a的一侧,微结构单元32之间间隔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将多个光学层组合设计,进而在构成背光模组时,减小背光模组的厚度,简化组装流程,通过设计微结构单元32为导光层30提供更多的入射角度,提升背光模组的光学均一性。
需要说明的是,微结构单元32的形状可以为半球形、三角形或多变异形等,在本实施例中,以球形为例。需要说明的是,导光层30可以通过喷涂工艺或印刷工艺制备在入光面10a上。导光层30中含有扩散粒子。微结构单元32可以通过压印工艺制备在导光本体层31远离入光面10a的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扩散层20可以通过表面喷涂或印刷的方式形成,扩散层20可以是凹凸网点、可以是扩散粒子混合物或带有凹凸网点的扩散粒子混合物。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微结构单元32向导光本体层31靠近入光面10a的一侧凹陷形成凹陷槽30a。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微结构单元32向导光本体层31靠近入光面10a的一侧凹陷形成凹陷槽30a可以方便光学膜片100与发光器件211逐一对应,在构成背光模组时,发光器件设置在凹陷槽30a内,使导光层30接收更多的光线,提高光线的利用效率。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微结构单元32包括中间区域32a和侧边区域32b,侧边区域32b位于中间区域32a的两侧。导光本体层31包括位于中间区域32a的凸起部31a,微结构单元32包括多个位于中间区域32a的微结构323,位于最边缘的微结构323的侧面与凸起部31a的侧面圆滑连接,相邻两个微结构323之间圆滑连接,微结构323自远离导光本体层31的一侧向连接导光本体层31的方向上,微结构323的宽度递增。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微结构单元32中间区域32a用于对应发光器件的正面,使得中间区域32a接收的光强较大,因此在中间区域32a设计凸起部31a,进而在构成背光模组时,可以缩短第一微结构321与发光器件的距离进而可以将更多的光线向两侧扩散。通过导光本体层31包括位于中间区域32a的凸起部31a,微结构单元32包括多个位于中间区域32a的微结构323,位于最边缘的微结构323的侧面与凸起部31a的侧面圆滑连接,相邻两个微结构323之间圆滑连接的设计,光线在连接处也拥有了更多的发散角度,提高了导光层30出光的均一性。微结构323自远离导光本体层31的一侧向连接导光本体层31的方向上,微结构323的宽度递增,可以增大光线在微结构单元32中的扩散角度,提升导光层30的扩散效果。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微结构单元32还包括位于侧边区域32b的凸弧面32c,凸弧面32c与凸起部31a的侧面圆滑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将微结构单元32的侧边区域32b设计成凸弧面32c,可以降低微结构单元32的设计难度。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光学膜片100还包括量子点层40和第二基板50,量子点层40设置在出光面10b上,第二基板50设在量子点层40远离第一基板10的一面。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光学膜片100还包括量子点层40和第二基板50,量子点层40设置在出光面10b上,第二基板50设在量子点层40远离第一基板10的一面,即量子点层40设置在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50之间,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50起到保护量子点层40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将量子点粒子添加进粘合剂里,然后通过喷涂或印刷等工艺附着在第一基板10上形成量子点层40,再将第二基板50贴合。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光学膜片100还包括反射层60,反射层60设置在微结构323之间的间隔区域。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反射层60设置在微结构323之间的间隔区域,可以将射向反射层60的光线重新反射至导光层30,提高了光线的利用效率。此外光线在多次反射的过程中,也提高了光扩散效果,提升出光的均一性。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将反射材料粘合在微结构323之间的间隔区域,反射材料包括银、铂、合金或其他高反射材料。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光学膜片100还包括保护层70,保护层70包括第一保护层71和第二保护层72,第一保护层71覆盖反射层60,第二保护层72覆盖光学膜片100的侧面。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保护层71覆盖反射层60可以阻止反射层60被氧化。第二保护层72覆盖光学膜片100的侧面,可以保护量子点层40,避免量子点层40被氧化,影响光学膜片100的寿命。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4,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200,包括发光面板210和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任一实施例所阐述的光学膜片100,光学膜片100设置在发光面板210上。发光面板210还包括多个发光器件211,发光器件211对应于微结构单元32重叠设置。
可选的,发光器件211与微结构单元32的中间区域32a重叠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将多个光学层组合设计,进而减小背光模组200的厚度,简化组装流程,通过设计微结构单元32为导光层30提供更多的入射角度,提升背光模组200的光学均一性。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光学膜片及背光模组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5)

1.一种光学膜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包括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入光面和所述出光面相对设置;
扩散层,所述扩散层设置在所述出光面上;
导光层,所述导光层设置在所述入光面上;所述导光层包括导光本体层和多个微结构单元,多个所述微结构单元设置在所述导光本体层远离所述入光面的一侧,所述微结构单元之间间隔设置;
所述微结构单元向所述导光本体层靠近所述入光面的一侧凹陷形成凹陷槽;
所述微结构单元包括中间区域和侧边区域,所述侧边区域位于所述中间区域的两侧;所述导光本体层包括位于所述中间区域的凸起部,所述微结构单元包括多个位于所述中间区域的第一微结构和多个位于所述侧边区域的第二微结构,所述第一微结构设置在所述凸起部远离所述导光本体层的一侧,所述第二微结构位于所述凸起部的两侧;所述第一微结构自远离所述导光本体层的一侧向连接所述导光本体层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微结构的宽度递增;所述第二微结构自远离所述导光本体层的一侧向连接所述导光本体层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微结构的宽度递增;
所述第一微结构的密度大于所述第二微结构的密度;
所述侧边区域包括第一子区、第二子区和第三子区,自所述微结构单元的中心向侧边方向上,所述第一子区、所述第二子区和所述第三子区依次分布;
在所述第一子区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微结构之间相交形成第一锐角;在所述第二子区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微结构之间通过线段和/或圆弧过度连接;在所述第三子区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微结构之间相交形成第二锐角;
所述第一子区的所述第二微结构的密度大于所述第二子区的所述第二微结构的密度,所述第二子区的所述第二微结构的密度大于所述第三子区的所述第二微结构的密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光学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片还包括量子点层和第二基板,所述量子点层设置在所述出光面上,所述第二基板设在所述量子点层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面,所述扩散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远离所述量子点层的一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光学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导光层远离所述第一基板一侧的反射层,所述反射层设置在所述微结构单元之间的间隔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光学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片还包括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包括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所述第一保护层覆盖所述反射层,所述第二保护层覆盖所述光学膜片的侧面。
5.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光面板和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设置在所述发光面板上;所述发光面板还包括多个发光器件,所述发光器件对应于所述微结构单元重叠设置。
CN202210994174.9A 2022-08-18 2022-08-18 光学膜片及背光模组 Active CN1154694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94174.9A CN115469479B (zh) 2022-08-18 2022-08-18 光学膜片及背光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94174.9A CN115469479B (zh) 2022-08-18 2022-08-18 光学膜片及背光模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69479A CN115469479A (zh) 2022-12-13
CN115469479B true CN115469479B (zh) 2024-03-01

Family

ID=84368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94174.9A Active CN115469479B (zh) 2022-08-18 2022-08-18 光学膜片及背光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69479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256752U (zh) * 2011-09-28 2012-05-30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导光板及背光源模组
KR20130039090A (ko) * 2011-10-11 2013-04-19 엔타이어 테크놀로지 캄파니 리미티드 마이크로 구조를 가진 반사분광도광장치 및 이 반사분광도광장치를 가진 배광모듈과 액정모니터
CN207424472U (zh) * 2017-11-20 2018-05-2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7762622U (zh) * 2018-01-29 2018-08-24 瑞仪光电(南京)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
CN209012886U (zh) * 2018-09-04 2019-06-21 深圳市力美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亮度高的led背光模组及led显示屏
CN216311219U (zh) * 2021-10-29 2022-04-15 绵阳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4779386A (zh) * 2022-04-02 2022-07-22 惠州华星光电显示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007288A (en) * 2008-08-11 2010-02-16 Advanced Optoelectronic Tech Edge lighting back light unit
JP5767418B1 (ja) * 2014-02-19 2015-08-19 恵和株式会社 導光シート、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携帯型端末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256752U (zh) * 2011-09-28 2012-05-30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导光板及背光源模组
KR20130039090A (ko) * 2011-10-11 2013-04-19 엔타이어 테크놀로지 캄파니 리미티드 마이크로 구조를 가진 반사분광도광장치 및 이 반사분광도광장치를 가진 배광모듈과 액정모니터
CN207424472U (zh) * 2017-11-20 2018-05-2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7762622U (zh) * 2018-01-29 2018-08-24 瑞仪光电(南京)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
CN209012886U (zh) * 2018-09-04 2019-06-21 深圳市力美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亮度高的led背光模组及led显示屏
CN216311219U (zh) * 2021-10-29 2022-04-15 绵阳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4779386A (zh) * 2022-04-02 2022-07-22 惠州华星光电显示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69479A (zh) 2022-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80335559A1 (en) Backlight unit and luminous flux control member for local dimming
KR100863865B1 (ko) 면광원 장치 및 이에 사용되는 도광체
US7665876B2 (en) Backlight unit
CN112902111B (zh) 背光模块
CN110366697B (zh) 亮度均匀化部件、背光单元及液晶显示装置
WO2019184906A1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设备
WO2003098100A1 (fr) Source plane de lumiere et guide de lumiere associe
US7940461B2 (en) Optical diffusion module
US7789548B2 (en) Optical diffusion module having convex and concave portions arranged in a two dimensional array
JP2008046602A (ja) 光学板及びその光学板を用いるバックライト
JP5267531B2 (ja) 導光パネル
TWI537527B (zh) 具有光導結構的照明裝置
JP2008034240A (ja) バックライト
JP2009164101A (ja) バックライト
EP2578931A1 (en) Surface-emitting led cover, ligh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US9715058B1 (en) Ultraviolet light device
CN113138494A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JP2974400B2 (ja) 面発光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
TW201326928A (zh) 具有橢圓形底段之不對稱鋸齒邊緣導光膜
TWM593569U (zh) 導光板以及背光模組
WO2004016985A1 (ja) 面光源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る導光体
CN115469479B (zh) 光学膜片及背光模组
JP4400845B2 (ja) 光拡散シー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映像表示素子、面光源装置
JPH063526A (ja) 照明装置
JP2014002968A (ja) 照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