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67531A - 整平装置及自升造楼系统 - Google Patents

整平装置及自升造楼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67531A
CN115467531A CN202110649620.8A CN202110649620A CN115467531A CN 115467531 A CN115467531 A CN 115467531A CN 202110649620 A CN202110649620 A CN 202110649620A CN 115467531 A CN115467531 A CN 1154675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veling
assembly
base frame
sliding
scree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4962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想
廖清清
蔡川
韩少雄
田士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Bod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Bod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Bod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Bod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4962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67531A/zh
Publication of CN1154675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675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04G21/02Conveying or working-up concrete or similar masses able to be heaped or cast
    • E04G21/10Devices for levelling, e.g. templates or board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04G21/02Conveying or working-up concrete or similar masses able to be heaped or cast
    • E04G21/06Solidifying concrete, e.g. by application of vacuum before hardening
    • E04G21/063Solidifying concrete, e.g. by application of vacuum before hardening making use of vibrating or jolting to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Road Pav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整平装置及自升造楼系统,其中,整平装置包括:整平组件、调平组件和调高组件,整平组件包括减震架组件、可振动的振平板和至少一个刮板,刮板和振平板沿整平装置的行进方向间隔设置在减震架组件上,调平组件用于调节整平组件的整平配合面相对于整平面的倾角大小,调高组件设在调平组件和整平组件之间,调高组件用于调节整平配合面相对于整平面的距离。本发明实施例的整平装置,通过设置相互配合的整平组件、调平组件和调高组件,可实现自动化、高精度地整平混凝土,减少工人协助,节约生产成本,且整平效率高、整平质量好。

Description

整平装置及自升造楼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整平装置及自升造楼系统。
背景技术
混凝土在凝结的过程中会发生化学反应并产生气泡,这些气泡若不能及时排出一方面会导致混凝土凝结后内部不密实,混凝土的粘接力不足;另一方面还会导致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度达不到高精度的要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在建筑施工行业内开始采用人工手持振捣板振平混凝土的方式将混凝土内部的气泡排出,上述人工振捣虽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混凝土内部气泡不能及时排出的技术问题,但是,人工操作费时费力,整体工作效率不高,不利于保证预定的建筑施工进度。
随着机械化进程的发展,采用机器代替人工振捣混凝土已成为趋势。近几年市场上也开始陆续出现自动化振捣混凝土的装置,但对于当前振捣混凝土的装置来说,虽然可代替人工将混凝土内部的气泡排出,但现有技术中振捣混凝土的装置无法保证混凝土面的平整度,无法实现混凝土的高精度整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整平装置,所述整平装置在将混凝土内的气泡排出的同时,还可实现混凝土的高精度整平,自动化程度高,并提高整平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整平质量差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还旨在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整平装置的自升造楼系统。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整平装置,包括:整平组件,所述整平组件包括减震架组件、可振动的振平板和至少一个刮板,所述刮板和所述振平板沿所述整平装置的行进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减震架组件上;调平组件,所述调平组件用于调节所述整平组件的整平配合面相对于整平面的倾角大小;调高组件,所述调高组件设在所述调平组件和所述整平组件之间,所述调高组件用于调节所述整平配合面相对于所述整平面的距离。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整平装置,在进行整平作业的过程中可先通过调平组件调节整平组件的整平配合面相对于整平面的倾角大小,再通过调高组件调节整平组件的整平配合面相对于整平面的距离,进而调节振平板和刮板与整平面之间的距离和倾角,确保整平组件在工作的过程中可将整平面上的混凝土内部的气泡排出,并将排出气泡后的混凝土表面刮平,改善整平面的密实程度,使得整平面结构紧实,同时保证整平面在整平后平整光洁,实现自动化、高精度地整平混凝土。本申请的整平装置,自动化程度高、整平质量好且整平效率高。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整平装置,所述调高组件包括:固定壳、滑动壳和驱动传动组件,所述驱动传动组件安装在所述固定壳上,所述驱动传动组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滑动壳,以带动所述滑动壳相对于所述固定壳滑动。
可选地,所述调高组件还包括多个位置传感器,多个所述位置传感器间隔设在所述固定壳上,其中的两个间隔距离最远的所述位置传感器分别用于检测所述滑动壳相对于所述固定壳的第一极限停止位置和第二极限停止位置。
可选地,所述驱动传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丝杠螺母组件,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丝杠螺母组件,所述丝杠螺母组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滑动壳;或者,所述驱动传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丝杠螺母组件和换向组件,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与所述丝杠螺母组件的传动方向垂直,所述换向组件连接在所述驱动电机和所述丝杠螺母组件之间,所述丝杠螺母组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滑动壳。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整平装置,所述调平组件包括:至少一组调节单元,所述调节单元包括:第一基架;第二基架,所述第二基架和所述第一基架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基架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基架转动以调节水平度;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二基架的一端相对于所述第一基架改变距离。
可选地,所述调节单元还包括滑轨机构,所述滑轨机构包括: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所述第一滑轨设在所述第一基架上,所述第二滑轨设在所述第二基架上,所述第一滑轨与所述第二滑轨的滑动方向呈倾斜角度;滑块,所述滑块的两端分别可滑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一滑轨和所述第二滑轨中,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可转动地连接所述滑块,所述第一驱动件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基架或所述第二基架上。
可选地,当包括多组所述调节单元时,每组所述调节单元中的所述第二基架和所述第一基架支架之间的转动轴布置方向不同,以使各组所述调节单元的所述第二基架相对于所述第一基架在不同的方向调节水平度。
可选地,多组所述调节单元上下叠设,上一级的所述调节单元的所述第二基架与下一级的所述调节单元的所述第一基架连接。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整平装置,所述整平组件还包括振动电机,所述减震架组件包括固定架和悬挂减震件,所述悬挂减震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振平板和所述固定架;所述振动电机用于带动所述振平板振动。
可选地,所述悬挂减震件包括减震弹簧和/或减震器。
可选地,所述刮板包括第一刮板和第二刮板,所述第一刮板、所述振平板和所述第二刮板沿所述整平装置的行进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刮板的底部与整平面之间的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刮板的底部与所述整平面的第二距离,所述第一刮板包括推斗,所述第二刮板包括抹平板。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整平装置,所述整平装置还包括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连接在所述调高组件和所述整平组件之间;所述旋转组件包括电机和传动件,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传动件转动,所述传动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和所述减震架组件。
可选地,所示整平装置还包括第一检测件、第二检测件和第三检测件,所述第一检测件设置在所述传动件上,所述第一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旋转组件的旋转角度;所述旋转组件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所述第二检测件,所述第二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整平组件的倾角;所述壳体的外部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有所述第三检测件,所述第三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整平配合面相对于所述整平面的距离。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自升造楼系统,包括:导轨;行车,所述行车可沿着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移动;整平装置,所述整平装置为前述的整平装置,所述整平装置连接在所述行车上。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自升造楼系统,通过采用前述的整平装置,整平装置可自动化、高精度、高效率的将整平面上的混凝土整平,且整平装置连接在行车上,行车在沿着导轨的延伸方向移动时,可带动整平装置移动,以调节整平装置的位置,使得整平装置可对不同位置处的整平面进行整平,提高整平装置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整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整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整平组件的左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调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调高组件的主视图。
图6为图5沿A-A线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调高组件的俯视图。
图8为图7沿B-B线的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调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调平组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调平组件的右视图。
图1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调平组件的主视图。
图1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调平组件的俯视图。
图1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旋转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旋转组件的左视图。
图16为图15沿C-C线的剖视图。
图17为图16中区域Ⅰ的局部放大图。
图18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自升造楼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整平装置;
1、整平组件;
11、减震架组件;111、固定架;112、悬挂减震件;
12、振平板;
13、刮板;131、第一刮板;1311、推斗;132、第二刮板;1321、抹平板;
14、振动电机;15、行车机构;
151、连接件;1511、第一连接件;1512、第二连接件;152、行走轮;
16、支撑架;
2、调平组件;
21、调节单元;
211、第一基架;212、第二基架;213、第一驱动件;
214、滑轨机构;2141、第一滑轨;2142、第二滑轨;2143、滑块;
215、泵站;216、连接杆;
3、旋转组件;
31、电机;32、传动件;
321、旋转轴;322、法兰板;323、十字交叉滚子轴承;324、旋转盘;
33、壳体;34、蜗轮蜗杆减速机;35、支撑架;
4、电控系统;
5、调高组件;
51、固定壳;52、滑动壳;53、驱动传动组件;
531、驱动电机;
532、丝杠螺母组件;5321、丝杠;5322、螺母;5323、限位件;
533、换向组件;
54、位置传感器;55、导向组件;
6、第一检测件;7、第二检测件;8、第三检测件;
1000、自升造楼系统;200、导轨;300、行车;400、伸缩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说明书附图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整平装置10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整平装置100,如图1所示,包括:整平组件1、调平组件2和调高组件5。
其中,如图2所示,整平组件1包括减震架组件11、可振动的振平板12和至少一个刮板13,刮板13和振平板12沿整平装置100的行进方向间隔设置在减震架组件11上。这里是指,刮板13和振平板12均连接在减震架组件11上。
调平组件2用于调节整平组件1的整平配合面相对于整平面的倾角大小。
如图1所示,调高组件5设在调平组件2和整平组件1之间,调高组件5用于调节整平配合面相对于整平面的距离。也就是说,整平组件1通过调高组件5连接在调平组件2上,调平组件2在调节整平配合面相对于整平面的倾角大小时,可相应调节了调高组件5相对于整平面的倾角大小。
由上述结构可知,本发明实施例的整平装置100,通过在减震架组件11上设置振平板12,在整平装置100工作的过程中,振平板12振动可将整平面上混凝土内部的气泡排出,改善混凝土作业层的密实程度,使混凝土层结构更加紧实,整平面的结构强度达到建筑标准,同时使得混凝土层的表面平整光洁,平整度达到高精度要求。也就是说,本申请振平板12振动的过程是对混凝土进行振平压实的过程,同时也是排出混凝土层内部气泡的过程。
在减震架组件11上设置至少一个刮板13,在整平装置100工作的过程中,刮板13可起到刮平混凝土层的作用,使得气泡排出后的混凝土层的表面更加平整,从而实现混凝土的高精度整平,提高整平装置100的整平质量。
在具体的示例中,整平装置100的行进方向为附图1中所示出的Y方向。也就是说,刮板13和振平板12沿Y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需要强调的是,因减震架组件11上间隔设置至少一个刮板13和振平板12,刮板13的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例如:沿整平装置100的行进方向,刮板13设置在振平板12的前端,这里是指,在整平装置100工作的过程中,刮板13相比于振平板12先接触整平面,此时刮板13可先对整平面上的混凝土进行初整平,经过初整平后的混凝土再通过振平板12进行振平,使得混凝土在整平面上分布更加均匀;又例如:沿整平装置100的行进方向,刮板13设置在振平板12的后端,这里是指,在整平装置100工作的过程中,振平板12相比于刮板13先接触整平面,此时振平板12可将混凝土内的气泡排出,使混凝土层结构更加紧实,将气泡排出后再通过刮板13对混凝土进行刮平,实现混凝土的高精度整平。
当然,也可以在减震架组件11上间隔设置多个刮板13,在整平装置100的行进方向上,振平板12的前后两端均设置至少一个刮板13,提高整平装置100的整平质量。
通过设置调平组件2,调平组件2调节整平组件1的整平配合面相对于整平面的倾角大小,主要是为了保证调节完成的整平配合面与整平面的倾角为零,就是使得整平组件1在整平混凝土的过程中整平配合面与整平面平行,提高整平后的整平面的水平度,以保证整平后的整平面符合预设的质量要求。
通过设置调高组件5,调高组件5调节整平组件1的整平配合面相对于整平面的距离,保证整平装置100在工作的过程中,振平板12可顺利将整平面上混凝土内部的气泡排出,刮板13可顺利将整平面刮平,提高整平装置100的整平质量,并进一步保证整平后的整平面符合预设的质量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所说的整平组件1的整平配合面是指在整平组件1整平的过程中,刮板13和振平板12与整平面接触的一面;整平面是指最终整平完成后的平面,例如可以是水平面。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整平装置100相对于现有技术,在整平装置100作业的过程中,可先通过调平组件2自动化地调节整平组件1相对于整平面的倾角,再通过调高组件5自动化地调节整平组件1相对于整平面的距离,保证刮板13和振平板12可对整平面进行高精度地振平和刮平动作,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参与,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升工作效率,并提高整平装置100的整平质量。
可选地,振平板12可振动地设在减震架组件11上。振平板12在振动时将整平面混凝土内的气泡排出,混凝土层结构更加紧实,整平面被整平后的结构强度达到建筑标准。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调高组件5包括固定壳51和滑动壳52。这里是指,调高组件5的外壳主要由固定壳51和滑动壳52两部分组成。
可选地,固定壳51和滑动壳52可相对移动。便于通过固定壳51和滑动壳52调节整平组件1的整平配合面相对于整平面的距离,也就是调节刮板13和振平板12相对于整平面的距离。
在具体的示例中,固定壳51的相对位置不变,在调高组件5调节刮板13和振平板12相对于整平面的距离时,主要是滑动壳52相对于固定壳51移动。
可选地,如图6所示,调高组件5还包括驱动传动组件53,驱动传动组件53安装在固定壳51(固定壳51的具体结构也可参见图7)上,驱动传动组件53的输出端连接滑动壳52,以带动滑动壳52相对于固定壳51滑动。通过将驱动传动组件53安装在固定壳51上,固定壳51可起到支撑驱动传动组件53的作用,提高驱动传动组件53的位置稳定性,保证驱动传动组件53可带动滑动壳52相对于固定壳51滑动,为后续调节整平组件1的整平配合面相对于整平面的距离做准备。
可选地,固定壳51连接在调平组件2上。保证调平组件2在调节整平组件1的整平配合面相对于整平面的倾角大小的过程中,调平组件2可改变调高组件5的位姿。
可选地,滑动壳52连接整平组件1。当驱动传动组件53带动滑动壳52相对于固定壳51滑动的过程中,滑动壳52可带动整平组件1一起相对于固定壳51滑动,进而起到调节整平组件1的整平配合面相对于整平面的距离的作用,保证整平装置100在进行整平工作的过程中,整平组件1上的刮板13和振平板12可接触整平面上的混凝土,提高整平装置100的整平质量。
可选地,如图8所示,调高组件5还包括多个导向组件55,多个导向组件55分别连接在滑动壳52和固定壳51之间。导向组件55可为滑动壳52的移动提供导向,使滑动壳52朝着特定的轨迹稳定地移动,进而带动整平组件1平稳移动,且移动过程中位置不发生偏移,最终调节整平组件1的整平配合面相对于整平面的距离。例如在具体示例中,导向组件55沿着Z方向延伸设置在滑动壳52和固定壳51上,使滑动壳52得以上下稳定的沿Z方向升降。
可选地,导向组件55包括滑动件和第一直线导轨,第一直线导轨设置在固定壳51上并沿滑动壳52的滑动方向延伸设置,滑动件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滑动壳52上,滑动件的另一端滑动连接在第一直线导轨上。驱动传动组件53驱动滑动壳52移动的过程中,滑动壳52上连接的滑动件沿第一直线导轨滑动,使滑动壳52得以稳定地滑动,从而保证滑动壳52在移动过程中不会偏离既定路线。
在其他的一些示例中,也可将第一直线导轨设置在滑动壳52上并沿滑动壳52的滑动方向延伸设置,滑动件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壳51上。具体安装位置不做限定。
可选地,如图4和图5所示,调高组件5还包括多个位置传感器54,多个位置传感器54间隔设在固定壳51上。多个位置传感器54主要用于检测滑动壳52相对于固定壳51的移动距离,将多个位置传感器54设置在固定壳51上,固定壳51为位置传感器54的布设提供空间,保证位置传感器54相对位置稳定,提高位置传感器54的检测精度。
可选地,其中的两个间隔距离最远的位置传感器54分别用于检测滑动壳52相对于固定壳51的第一极限停止位置和第二极限停止位置。通过检测滑动壳52的第一极限停止位置和第二极限停止位置来限定滑动壳52的移动距离,使得滑动壳52在设定的移动范围内移动,保证滑动壳52在移动的过程中不会脱离固定壳51也不会撞击固定壳51。
可选地,第一极限停止位置为滑动壳52的顶部与固定壳51的顶部距离最近的位置。当滑动壳52相对于固定壳51移动超出第一极限停止位置时,滑动壳52会撞击到固定壳51上,造成滑动壳52和固定壳51的损伤,缩短滑动壳52和固定壳51的寿命,以缩短调高组件5的寿命,因此,通过设置位置传感器54检测滑动壳52相对于固定壳51的第一极限停止位置,可保证滑动壳52在相对于固定壳51滑动的过程中,滑动壳52不会撞击在固定壳51上,延长调高组件5的使用寿命,降低整平装置100的使用成本。
可选地,第二极限停止位置为滑动壳52的顶部与固定壳51的顶部距离最远的位置。当滑动壳52相对于固定壳51移动超出第二极限停止位置时,滑动壳52会从固定壳51上脱离,达不到调节整平组件1与整平面之间距离的效果,因此,通过设置位置传感器54检测滑动壳52相对于固定壳51的第二极限停止位置,可保证滑动壳52在相对于固定壳51滑动的过程中,滑动壳52不会脱离固定壳51,保证滑动壳52移动顺畅,并能起到调节整平组件1与整平面之间距离的效果。
可选地,如图1所示,整平装置100还包括电控系统4。电控系统4分别与位置传感器54、驱动传动组件53电连接,当其中一个位置传感器54检测到滑动壳52滑动至第一极限停止位置时,位置传感器54将检测信号传输至电控系统4,电控系统4控制驱动传动组件53停止工作,避免造成滑动壳52和固定壳51的损伤,延长滑动壳52和固定壳51的使用寿命;当另一个位置传感器54检测到滑动壳52滑动至第二极限停止位置时,位置传感器54将检测信号传输至电控系统4,电控系统4控制驱动传动组件53停止工作,避免滑动壳52从固定壳51上脱落,限定滑动壳52的移动位置。
具体地,如图4所示,位置传感器54包括三个,位于最上方的一个位置传感器54用于检测滑动壳52相对于固定壳51的第一极限停止位置,当最上方的位置传感器54检测到滑动壳52时,说明滑动壳52此时处于第一极限停止位置,位置传感器54将检测信号传输至电控系统4,电控系统4控制驱动传动组件53停止工作;位于最下方的一个位置传感器54用于检测滑动壳52相对于固定壳51的第二极限停止位置,当最下方的位置传感器54检测到滑动壳52时,说明滑动壳52此时处于第二极限停止位置,位置传感器54将检测信号传输至电控系统4,电控系统4控制驱动传动组件53停止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所说的上下位置指的是位于Z方向上的上下位置,将靠近调平组件2的位置定义为上方的位置,将靠近整平组件1的位置定义为下方的位置。
可选地,如图4所示,固定壳51上还设置一个位于两个间隔距离最远的位置传感器54中间的位置传感器54。该位置传感器54用于辅助滑动壳52回零点,也就是中间的位置传感器54对应滑动壳52的零点位置,当中间的位置传感器54检测到滑动壳52时,说明滑动壳52此时处于零点位置。通过设置中间的位置传感器54,当整平装置100停止工作的过程中,驱动传动组件53可驱动滑动壳52归位到零点位置,这样当下次使用调高组件5上,可减小滑动壳52的滑动范围,进而提升调高组件5的调高效率。
可选地,位置传感器54可选用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具有检测距离长、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将光电传感器设置在固定壳51上,光电传感器可精准检测滑动壳52的位置。
在具体的示例中,滑动壳52上设置有配合位置传感器54的信号发射器,滑动壳52在滑动的过程中可带动信号发射器一起滑动。信号发射器可实时向位置传感器54发射激光信号,位置传感器54在接收到信号发射器发射的激光信号后检测滑动壳52的位置。
可选地,驱动传动组件53包括驱动电机531和丝杠螺母组件532,驱动电机531的输出端连接丝杠螺母组件532,丝杠螺母组件532的输出端连接滑动壳52。通过将丝杠螺母组件532的输出端连接驱动电机531的输出端531,驱动电机531在工作时可驱动丝杠螺母组件532转动,进而带动连接在丝杠螺母组件532的输出端上的滑动壳52相对于固定壳51移动,因滑动壳52连接整平组件1,滑动壳52在相对于固定壳51移动的过程中可带动整平组件1一起相对于固定壳51滑动,起到调节整平组件1的作用。
可选地,当驱动传动组件53只包括驱动电机531和丝杠螺母组件532时,驱动电机531输出端的延伸方向与滑动壳52的滑动方向一致。保证在丝杠螺母组件532的作用下,滑动壳52可沿着驱动电机531输出端的延伸方向滑动。
需要说明的是,只设置驱动电机531和丝杠螺母组件532驱动滑动壳52相对于固定壳51滑动,相对比下文中的设置换向组件533而言,有效节约调高组件5的生产成本。
可选地,驱动滑动壳52相对于固定壳51滑动的驱动件不限于上述的驱动电机531,也可选用气缸、液压缸或电动推杆中的一种,保证能保证滑动壳52可相对于固定壳51滑动即可,具体驱动件不做限制。
在另一些示例中,如图6和图8所示,驱动传动组件53包括驱动电机531、丝杠螺母组件532和换向组件533,驱动电机531的电机轴与丝杠螺母组件532的传动方向垂直。通过将驱动电机531的电机轴与丝杠螺母组件532的传动方向垂直设置,避免驱动电机531占用调高组件5在Z方向的空间,根据固定壳51的形状设置驱动电机531的位置,充分利用驱动电机531内的空间,提高调高组件5的空间利用率,使得调高组件5的结构紧凑,也就是使得整平装置100的结构紧凑,有利于减小整体体积。
可选地,换向组件533连接在驱动电机531和丝杠螺母组件532之间。因驱动电机531的电机轴与丝杠螺母组件532的传动方向垂直,驱动电机531的电机轴与滑动壳52的滑动方向相垂直,设置换向组件533连接在驱动电机531和丝杠螺母组件532之间可驱动改变传动方向的作用,保证驱动电机531可驱动滑动壳52相对于固定壳51滑动。
可选地,丝杠螺母组件532的输出端连接滑动壳52。在驱动电机531驱动丝杠螺母组件532转动的过程中,可带动连接在丝杠螺母组件532输出端上的滑动壳52相对于固定壳51移动,进而调节整平组件1的位置。
可选地,换向组件533可选用直角减速机。直角减速机在起到换向作用的同时还可实现自锁,也就是当驱动电机531停止驱动丝杠螺母组件532旋转时,丝杠螺母组件532相对位置稳定,进而使得滑动壳52的位置稳定,提高整平质量,且直角减速机可起到减速的作用,使得驱动电机531可稳定地驱动滑动壳52相对于固定壳51滑动,提高整平装置100的结构稳定性。
可选地,如图6所示,丝杠螺母组件532包括丝杠5321、螺母5322和限位件5323。丝杠5321的一端连接在换向组件533的输出端,丝杠532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件5323,螺母5322可转动地连接在丝杠5321上。通过将丝杠5321的一端连接换向组件533的输出端,驱动电机531在驱动换向组件533转动的过程中,换向组件533可带动丝杠5321转动,进而带动连接在丝杠5321上的螺母5322沿着丝杠5321的延伸方向移动,通过在丝杠532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限位件5323,限位件5323和换向组件533配合用于限定螺母5322的最大移动范围,保证螺母5322在移动的过程中不会脱离丝杠5321。
由此可知,本申请通过限位件5323和位置传感器54同时限定滑动壳52的移动距离,保证滑动壳52在移动的过程中不会脱离固定壳51。
可选地,螺母5322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滑动壳52。保证螺母5322在沿着丝杠5321的延伸方向移动的过程中,螺母5322可带动滑动壳52沿着丝杠5321的延伸方向移动,也就是保证滑动壳52可相对于固定壳51滑动。
可选地,结合图1和图14所示,整平装置100包括第三检测件8,第三检测件8用于检测整平配合面相对于整平面的距离。为后续调节整平组件1做准备。
可选地,第三检测件8为激光接收器。激光接收器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安装、检测降低高等优点,在提高第三检测件8的检测精度的同时还降低第三检测件8的安装难度,提高第三检测件8的安装效率。
在具体的示例中,在整平装置100的不远处放置一个激光发射器,激光发射器高度固定,并与激光接收器中线重合,当激光接收器和激光发射器的高度一致时,激光接收器接收到的数值为零,当整平装置100高度变化时,激光接收器的位置会相应发生变化,此时激光接收器接收到的激光发射器信号不在激光接收器中线位置,激光接收器显示的数值就是与中线位置的高度差(正或负),根据激光接收器显示的数值,驱动电机531驱动滑动壳52相对于固定壳51滑动,完成高度差值的调整,直至激光接收器接收到的数值为零,整平组件1的整平配合面与整平面之间的距离满足要求。
可选地,第三检测件8、驱动电机531分别与电控系统4电连接。当第三检测件8接收到的激光发射器信号不在第三检测件8的中线位置时,第三检测件8将位置数据发送至电控系统4,电控系统4根据接收到的位置数据控制驱动电机531动作,进而带动滑动壳52相对于固定壳51滑动,完成高度差值的调整。
可选地,第三检测件8连接在下文中的旋转组件3(旋转组件3的具体结构可参见图14)上。将第三检测件8连接在旋转组件3上,保证滑动壳52在相对于固定壳51滑动的过程中,滑动壳52带动第三检测件8一起移动,使得激光接收器的位置相应发生变化,提高检测的精准度,且旋转组件3在驱动整平组件1转动的过程中,第三检测件8不会发生位置变化,也就是调高组件5在调节完整平组件1的位置后,滑动壳52不会再相对于固定壳51滑动。
具体地,结合图1和图14所示,壳体33的外部连接有支撑架35,支撑架35上设有第三检测件8。支撑架35用于支撑第三检测件8,保证第三检测件8的相对位置稳定,提高第三检测件8的检测精度,且根据图14可知,支撑架35还可保证第三检测件8与壳体33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也就是减少第三检测件8与激光发射器之间的距离,提高第三检测件8接收激光时的灵敏度,进一步提高第三检测件8的检测精度。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0所示,调平组件2包括至少一组调节单元21,调节单元21包括第一基架211、第二基架212和第一驱动件213,第二基架212可相对于第一基架211转动以调节水平度,第一驱动件213驱动第二基架212的一端相对于第一基架211改变距离。通过设置第一驱动件213,第一驱动件213用于改变第二基架212和第一基架211之间的距离,也就是驱动第二基架212相对于第一基架211转动以调节水平度,使得整平组件1的整平配合面可相对于整平面转动,确保整平组件1在整平混凝土的过程中整平配合面与整平面平行,提高整平后的整平面的水平度,保证整平后的整平面符合预设的质量要求。
可选地,整平组件1通过调高组件5连接在调平组件2的第二基架212上。当第一驱动件213驱动第二基架212相对于第一基架211转动时,第二基架212可带动调高组件5和整平组件1一起转动,进而调节整平组件1上的刮板13和振平板12一起转动,确保在整平组件1整平的过程中,刮板13和振平板12与整平面接触的一面平行于整平面,提高整平后的整平面的水平度,保证整平后的整平面符合预设的质量要求。
可选地,第二基架212和第一基架211间隔设置。间隔设置使得第二基架212在相对于第一基架211转动的过程中转动顺畅,第一基架211不会阻碍第二基架212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所说的至少一组可包括一组,可以包括两组、三组或多组。
可选地,第二基架212和第一基架211之间通过两组铰耳转动连接,两组铰耳对称分布,每组铰耳的两个铰耳通过销轴连接,两组铰耳的销轴构成第二基架212可绕之转动的枢轴。进而实现第二基架212可相对于第一基架211转动以调节水平度。
可选地,第一驱动件213可选用采用液压油缸,液压油缸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基架211或第二基架212上。液压油缸为第二基架212的转动提供动力,使得第二基架212的一端可相对于第一基架211转动以改变距离。
可选地,如图10所示,调节单元21还包括泵站215,泵站215利用软管(图未示)为液压油缸提供动力,使液压油缸的活塞杆可伸出或缩回,从而驱动第二基架212的一端相对于第一基架211改变距离。
可选地,结合图1和图14所示,整平装置100包括第二检测件7,第二检测件7用于检测整平组件1的倾角。为后续调节整平组件1做准备。
可选地,第二检测件7连接在下文中的旋转组件3的壳体33上(旋转组件3的具体结构可参见图14)上。相比于调平组件2、调高组件5而言,旋转组件3距离整平配合面和整平面的距离较近,因此,将第二检测件7连接在旋转组件3上,可减小第二检测件7与整平配合面之间的距离,提高第二检测件7的检测精度,且将第二检测件7设置在壳体33上,壳体33还可起到支撑第二检测件7的作用,使得第二检测件7的位置稳定,提高第二检测件7的检测的精准度。
可选地,第二检测件7可选用倾角传感器,倾角传感器主要用于检测整平配合面相对于整平面的倾角大小,因减震架组件11上设置有刮板13和振平板12,通过检测整平配合面相对于整平面的倾角大小即可检测出刮板13和振平板12相对于整平面的倾角大小,为后续调节整平组件1做准备,且将倾角传感器设在减震架组件11上,减震架组件11为倾角传感器的设置提供空间,使得倾角传感器的相对位置稳定,能够准确检测整平组件1的整平配合面相对于整平面的倾角大小。
当然,在其他的一些示例中,第二检测件7不限于上述的倾角传感器,也可选用其他检测整平配合面相对于整平面的倾角大小的传感器,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制。
可选地,第一驱动件213和第二检测件7分别与电控系统4电连接。当第二检测件7检测到整平组件1的整平配合面相对于整平面的倾角不为零时,第二检测件7将检测数据发送至电控系统4,电控系统4根据接收到的数据控制第一驱动件213动作,进而带动第二基架212相对于第一基架211转动以调节整平组件1相对于整平面的水平度。
可选地,如图11和图12所示,调节单元21还包括滑轨机构214,滑轨机构214包括第一滑轨2141、第二滑轨2142和滑块2143。第一滑轨2141设在第一基架211上,第二滑轨2142设在第二基架212上,第一滑轨2141与第二滑轨2142的滑动方向呈倾斜角度,滑块2143的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第一滑轨2141和第二滑轨2142中。通过将滑轨和基架的位置相匹配,且两个滑轨的滑动方向不一致,也就是成倾斜设置,滑块2143在移动时推拉滑轨,使得第二基架212可相对于第一基架211转动以调节水平度。
可选地,如图11所示,第一驱动件213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滑块2143,第一驱动件213转动安装在第一基架211或第二基架212上。第一驱动件213为滑块2143的移动提供动力,保证滑块2143可沿着第一滑轨2141和第二滑轨2142的延伸方向移动,在滑块2143移动的过程中可使第二基架212相对于第一基架211转动以调节水平度。
可选地,如图11所示,第一滑轨2141与第一基架211的延伸方向一致,第二滑轨2142沿Y方向倾斜设置。使得第一滑轨2141与第二滑轨2142的滑动方向呈倾斜角度,滑块2143同时与第一滑轨2141、第二滑轨2142和第一驱动件213的输出端连接,在第一驱动件213的驱动下滑块2143沿第一滑轨2141和第二滑轨2142延伸方向移动,由于第二滑轨2142沿Y方向倾斜设置,因此滑块2143在移动的过程中推拉第二基架212,调节第二基架212沿Y方向分布的两端的高度差,使得第二基架212可绕X转动,进而调节第二基架212在X方向的水平度。
具体地,滑块2143包括连接在第一滑轨2141上的第一本体和连接在第二滑轨2142的第二本体,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在连接点处形成转动连接,第一驱动件213的输出端铰接转动点。在滑块2143沿第一滑轨2141和第二滑轨2142移动的过程中,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在需要时可以相对第一驱动件213转动,为调节单元21执行调平提供柔性。
可选地,第一滑轨2141设在第一基架211朝向第二基架212的一侧,第二滑轨2142设在第二基架212朝向第一基架211的一侧。第一基架211和第二基架212分别为第一滑轨2141和第二滑轨2142的布设提供稳定的安装点,且通过上述设置,可将第一滑轨2141设置在第一基架211的中部,第二滑轨2142设置在第二基架212的中部,也就是滑轨机构214位于调节单元21的中部,因滑轨机构214设置在调节单元21的中部,在第一驱动件213驱动滑块2143沿第一滑轨2141和第二滑轨2142的延伸方向移动的过程中,位于第二基架212中部的第二滑轨2142在调节第二基架212沿Y方向分布的两端的高度差时,可保证第二基架212两端调节的高度一致,提高调节精度。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将滑轨机构214设置在调节单元21的中部相比于下文中的两组滑轨机构214设置在调节单元21的相对两侧面上而言,可有效节省滑轨机构214的数量,节约调平组件2的生产成本,降低调平组件2的装配难度。
在具体的示例中,结合图10和图13所示,第一滑轨2141设在第一基架211的一侧面上,第二滑轨2142设在第二基架212的一侧面上,且同一组中的第一滑轨2141和第二滑轨2142均位于调节单元21同一侧面。
可选地,如图13所示,当第一滑轨2141和第二滑轨2142均位于调节单元21同一侧面时,同一调节单元21上的滑轨机构214包括两组,两组滑轨机构214位于同一调节单元21的相对两侧面上。两组滑轨机构214配合可稳定地调节第二基架212沿Y方向分布的两端的高度差。
可选地,如图13所示,当同一调节单元21上的滑轨机构214包括两组时,第一驱动件213设置在调节单元21的中部,且第一驱动件213的输出端铰接连接杆216,连接杆216的两端分别连接滑轨机构214上的滑块2143。这样,在调节整平组件1的水平度时,第一驱动件213驱动连接杆216移动,连接杆216在移动的过程中同时带动连接在连接杆216上的滑块2143移动,滑块2143沿第一滑轨2141和第二滑轨2142的延伸方向移动的过程中,位于第二基架212侧面的第二滑轨2142调节第二基架212沿Y方向分布的两端的高度差,进而调节第二基架212在X方向的水平度。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两组滑轨机构214,且滑轨机构214以第一驱动件213的输出端为对称轴对称设置,保证在调节第二基架212的过程中,第二基架212两端调节的高度一致,提高调节精度。
可选地,第一滑轨2141和第二滑轨2142的位置可以互换,即第一滑轨2141设在第二基架212上,第二滑轨2142设在第一基架211上,只要保证第一滑轨2141与第二滑轨2142的滑动方向呈倾斜角度即可。
可选地,当包括多组调节单元21时,每组调节单元21中的第二基架212和第一基架211支架之间的转动轴布置方向不同,以使各组调节单元21的第二基架212相对于第一基架211在不同的方向调节水平度。从而调节整平组件1在不同方向上的水平度,使得整平组件1的整平配合面相对于整平面的倾角为零,提高整平组件1的整平精度。
具体地,调平组件2包括两组调节单元21,两组调节单元21为两个自由度的调节单元21,两组调节单元21分别调节整平组件1在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的水平度。第二检测件7为双倾角传感装置,双倾角传感装置设在旋转组件3上,以检测调平组件2在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的水平倾角,从而获得调平组件2在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的水平度。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所说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为互不平行的两个方向,在具体的示例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结合附图1所示出的方向,其中,第一方向为图中示出的X方向,第二方向为图中示出的Y方向。
可选地,多组调节单元21上下叠设,上一级的调节单元21的第二基架212与下一级的调节单元21的第一基架211连接。此处所说的上下叠设是指多组调节单元21沿Z方向叠设,这样设置可减少调平组件2的占用空间,也就是减少整平装置100的占用空间,使得整平装置100的结构更加紧凑。
可选地,当多组调节单元21上下叠设时,可利用上一级的调节单元21的第二基架212代替下一级的调节单元21的第一基架211。也就是说,上一级的调节单元21的第二基架212为下一级的调节单元21的第一基架211。上述设置可简化调平组件2的结构,避免了复杂结构带来的高成本及控制的复杂。
可选地,上一级的调节单元21安装至伸缩臂400(伸缩臂400的具体结构可参见下文)上,下一级的调节单元21安装至上一级的调节单元21及整平组件1上,当调节整平组件1第一方向的水平度时,上一级的调节单元21改变位姿并因此带动下一级的调节单元21改变在第一方向的位姿,下一级的调节单元21再带动整平组件1改变在第一方向的位姿;当调节调平组件2第二方向的水平度时,下一级的调节单元21改变位姿并带动整平组件1改变在第二方向的位姿。因此,通过上下叠置的两个调节单元21即可实现整平组件1在两个方向上的水平度调节。
由上述结构可知,上一级的调节单元21具有独立的第一基架211,第一基架211安装至伸缩臂400上实现与伸缩臂400的连接,但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利用伸缩臂400末端的结构代替第一基架211而无需另设第一基架211,也就是说,可以利用伸缩臂400末端的板或架体构成第一基架211,如此设置,可省去一个第一基架211,节约调节单元21的生产成本。
以下再详细叙述调平组件2的工作原理。
首先,第二检测件7先实时检测整平组件1的整平配合面相对于整平面的倾角大小,当第二检测件7检测到整平组件1在第一方向的水平度超出预设的水平度范围时,第二检测件7将检测数据发送至电控系统4,电控系统4在接收到数据后启动上一级调节单元21的第一驱动件213的泵站215,泵站215输出动力至第一驱动件213,第一驱动件213启动,驱动滑块2143沿着第一滑轨2141和第二滑轨2142的延伸方向移动,使第二基架212沿Y方向两端的高度差减少,第二基架212可绕X方向转动,从而调节第二基架212在X方向的水平度。第二检测件7检测到整平组件1在第二方向的水平度超出预设的水平度范围时,电控系统4在接收到数据后启动下一级调节单元21的第一驱动件213的泵站215,泵站215输出动力至第一驱动件213,第一驱动件213启动,驱动滑块2143沿着第一滑轨2141和第二滑轨2142的延伸方向移动,使第二基架212沿X方向两端的高度差减少,第二基架212绕Y方向转动,从而调节第二基架212在Y方向的水平度。如此,通过调整整平组件1在相应方向的位姿,达到使整平组件1的水平度落入预设水平度范围的目的。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整平组件1还包括振动电机14,振动电机14用于带动振平板12振动。振动电机14自身产生高频振动,从而带动振平板12振动,使得振平板12可以将整平面上混凝土内部的气泡排出,改善混凝土作业层的密实程度。
可选地,如图2所示,振动电机14连接在振平板12上。保证振动电机14在产生高频振动的过程中可带动振平板12振动,且振平板12还可起到支撑振动电机14的作用,使得振动电机14和振平板12之间相对位置稳定。当然,在其他的一些示例中,带动振平板12振动的驱动件不限于上述的振动电机14,也可以选用其他一些振动驱动件。
可选地,如图2所示,减震架组件11包括固定架111和悬挂减震件112,悬挂减震件112的两端分别连接振平板12和固定架111。因振平板12在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振动,将振平板12通过悬挂减震件112连接在固定架111上,保证振平板12产生的振动传递至固定架111上,也就是振平板12在振动的过程中不会带动固定架111一起振动,提高固定架111的位置稳定性,并进一步保证连接在固定架111上的其他组件位置稳定,提高整平装置100整体的位置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固定架111,固定架111可起到连接的作用。结合图1和图2所示,固定架111的一侧连接在调高组件5上,固定架111的另一端连接刮板13和振平板12,保证当调高组件5工作的过程中,调高组件5可通过固定架111带动刮板13和振平板12相对于整平面移动,以调节刮板13和振平板12相对于整平面的距离,达到高精度整平的目的。
可选地,悬挂减震件112包括减震弹簧和/或减震器。这里是指,悬挂减震件112可选用减震弹簧或减震器,悬挂减震件112也可由减震弹簧和减震器组合而成,无论悬挂减震件112是选用减震弹簧、减震器或减震弹簧和减震器组合均能保证悬挂减震件112具有减震的作用,保证振平板12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不会传递至固定架111上,提高固定架111的位置稳定性。
可选地,当悬挂减震件112选用减震器和减震弹簧组合时,悬挂减震件112的一端连接在振平板12上,悬挂减震件112另一端连接在固定架111上。此时,减震器可选用弹簧减震器或橡胶减震器中的一种,减震弹簧主要起到吸收振动的作用,在减震弹簧吸收振动的过程中减震弹簧自身会产生跳动,减震器主要用来减缓减震弹簧的跳动,使得减震弹簧的弹力得到减缓,提高固定架111的位置稳定性。
在其他的一些示例中,悬挂减震件112可选用弹性减震件,如橡胶件。振平板12通过弹性减震件连接在固定架111上,保证振平板12在工作时产生的振动力不会传递至固定架111上,使得固定架111位置稳定。
可选地,如图2所示,刮板13包括第一刮板131和第二刮板132。通过设置两个刮板13,在整平装置100对整平面进行整平的过程中,第一刮板131和第二刮板132可依次对整平面进行整平,提高整平装置100单次作业时的工作效率,且第一刮板131和第二刮板132配合还可提高整平装置100的整平质量。
可选地,第一刮板131、振平板12和第二刮板132沿整平装置100的行进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也就是说,在整平装置100的行进方向上,第一刮板131和第二刮板132间隔设置在振平板12的相对两侧上,在整平装置100行进的过程中,第一刮板131、振平板12和第二刮板132可依次对整平面进行整平,节约整平时间并提高整平质量,且将第一刮板131、振平板12和第二刮板132间隔设置,若其中一个结构件在整平的过程中出现晃动或振动,不会影响另外两个结构件,进一步提高整平装置100的整平质量。
例如:在整平组件1工作的工作中,因第一刮板131、振平板12和第二刮板132间隔设置,当振动电机14带动振平板12振动的过程中,间隔设置可保证振平板12产生的振动不会传递至第一刮板131和第二刮板132上,也就是不会影响第一刮板131和第二刮板132进行整平工作,进一步提高整平装置100的整平质量。
在具体的示例中,整平装置100的行进方向为附图1中所示出的Y方向。因此,第一刮板131、振平板12和第二刮板132沿Y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可选地,如图2所示,振平板12还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支撑架16,两个支撑架16对称设置在振动电机14的相对两侧并连接在固定架111上,第一刮板131和第二刮板132分别连接在支撑架16的两端。支撑架16可起到支撑第一刮板131和第二刮板132的作用,使得第一刮板131和第二刮板132结构稳定,并保证第一刮板131和第二刮板132可间隔设在固定架111上。
可选地,支撑架16与振平板12间隔设置。保证振平板12在振动的过程中不会带动支撑架16振动,也就是不会带动第一刮板131和第二刮板132振动,提高第一刮板131和第二刮板132的结构稳定性。
可选地,第一刮板131的底部与整平面之间的第一距离大于第二刮板132的底部与整平面的第二距离。由附图2可知,在整平装置100的行进方向上,第一刮板131相对于第二刮板132先接触整平面,通过设置第一刮板131、第二刮板132与整平面之间的距离,在整平装置100整平的过程中,可先通过第一刮板131对整平面进行初整平,再通过第二刮板132对整平面进行精整平,以提高整平装置100的整平质量。
可选地,振平板12的底部与整平面之间的第三距离小于第一刮板131的底部与整平面之间的第一距离并大于第二刮板132的底部与整平面的第二距离。也就是说,沿整平装置100的行进方向,第一刮板131的底部、振平板12的底部和第二刮板132的底部与整平面之间的距离依次递减,在整平装置100沿行进方向移动并对整平面进行整平的过程中,第一刮板131的底部先接触整平面并对整平面进行初整平,随后,整平装置100继续沿着行进方向移动,振平板12接触第一刮板131整平后的整平面并可振动地将整平面上混凝土内部的气泡排出,改善混凝土作业层的密实程度,再后,整平装置100继续沿着行进方向移动,第二刮板132的底部接触振平板12振平后的整平面并对密实的混凝土进行刮平,进而提高整平装置100的整平质量,实现混凝土的高精度整平。
可选地,如图3所示,第一刮板131包括推斗1311。保证第一刮板131能够有效将高低不平的混凝土推平,为后续振平板12的振平工作做准备,保证整平后的整平面可达到高精度整平的要求。
可选地,推斗1311朝向远离振平板12的一侧敞口。因在整平装置100工作前,整平面上的混凝土是直接倒在整平面上,使得整平面上的混凝土整体高度不一,且会出现部分整平面上混凝土较多、部分整平面上无混凝土的情况,通过设置推斗1311,推斗1311可在振平板12工作之前将整平面上的混凝土推平,使得整平面上混凝土分布均匀,以便于后续振平板12的整平工作,且推斗1311还可保证在整平装置100前进的过程中混凝土不会堆积在振平板12上,延长振平板12的寿命并提高振平板12的工作质量。
可选地,如图3所示,推斗1311与振平板12沿整平装置100的行进方向间隔设置。因振平板12在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振动,间隔设置可保证振平板12在振动的过程中不会带动推斗1311一起振动,因此使得推斗1311在工作的过程中位置稳定,提高推斗1311的工作精度,间接提高整平装置100的整平质量。
可选地,推斗1311包括底板和多个侧板,底板沿Z方向竖直设置,多个侧板围设在底板的周向并朝向远离振平板12的方向倾斜延伸设置。倾斜设置的多个侧板在安装完成后可在底板相对面围设出面积大于底板的扩口,用于增加推斗1311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使得推斗1311可一次性推平较多的混凝土,提高推平效率,且倾斜设置的侧板还可起到抵挡混凝土的作用,保证混凝土不会过多的堆积在振平板12上。
在其他的一些示例中,第一刮板131不限于上述的推斗1311,第一刮板131也可以是沿Z方向延伸设置的推料板,只要能把高低不平的混凝土推平即可。
可选地,如图3所示,第二刮板132包括抹平板1321。抹平板1321能够有效将密实后的混凝土刮平,提高整平装置100的整平质量。
可选地,抹平板1321朝向远离振平板12的一侧弯曲延伸,抹平板1321朝向振平板12的一侧面形成抹灰面。弯折延伸设置的抹平板1321可增加抹灰面的面积,也就是增加抹平板1321与整平面之间的接触面积,保证抹平板1321可对密实后的混凝土进行刮平,使得气泡排出后的混凝土层的表面更加平整,从而实现混凝土的高精度整平,提高整平装置100的整平质量。
在具体的示例中,如图3所示,抹平板1321靠近整平面的一端朝向远离振平板12的一侧弯曲延伸。也就是说,抹平板1321只有一端形成抹灰面,从而减少抹平板1321生产时的用料,节约抹平板1321的生产成本,且抹平板1321靠近整平面一端形成的抹灰面可对密实后的混凝土进行刮平。
可选地,如图3所示,抹平板1321与振平板12沿整平装置100的行进方向间隔设置。抹平板1321与振平板12沿整平装置100的行进方向间隔设置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可参见推斗1311与振平板12沿整平装置100的行进方向间隔设置的有益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整平装置100还包括旋转组件3,旋转组件3连接在调高组件5和整平组件1之间。通过将旋转组件3连接在调高组件5和整平组件1之间,调高组件5和整平组件1配合可起到限定旋转组件3位置的作用,使得旋转组件3的相对位置稳定,提高旋转组件3的工作质量,且保证调高组件5在工作的过程中可带动旋转组件3移动,进而带动连接在旋转组件3上的整平组件1移动,以达到调节整平组件1的整平配合面相对于整平面距离的目的,实现对整平面的高精度整平,旋转组件3还可用于带动整平组件1沿Z方向转动,从而改变整平装置100的行进方向,实现一些小范围避让和小空间的整平需求,提高整平装置100的整平覆盖率。
例如,如图1所示,当整平装置100沿Y方向行进并进行整平动作时,若在整平装置100的正前方有一障碍物,该障碍物会导致整平装置100无法继续沿Y方向行进,此时可利用旋转组件3带动整平组件1绕Z方向转动,以减少整平组件1在X方向的占用空间,使得整平装置100可顺利通过障碍物并对障碍物周向的整平面进行整平,进而保证整平装置100可多方向的将混凝土整平,提高整平装置100的整平覆盖率。
可选地,电控系统4与旋转组件3电连接。通过设置电控系统4,当检测到整平装置100的行进方向上存在障碍物时,电控系统4控制旋转组件3动作。
可选地,如图14所示,旋转组件3包括电机31、蜗轮蜗杆减速机34和传动件32,电机31的输出端连接蜗轮蜗杆减速机34,电机31用于驱动蜗轮蜗杆减速机34和传动件32转动,传动件32的两端分别连接蜗轮蜗杆减速机34和减震架组件11(减震架组件11的具体结构可参见图2)。因传动件32的一端连接蜗轮蜗杆减速机34且传动件32的另一端连接减震架组件11,在电机31驱动驱动蜗轮蜗杆减速机34转动时,蜗轮蜗杆减速机34可带动传动件32转动,传动件32转动的过程中,传动件32即可带动减震架组件11绕Z方向转动,进而带动整平组件1绕Z方向转动,减小整平组件1在X方向上的占用空间,使整平装置100可对小空间进行整平,提高整平装置100的整平覆盖率。
可选地,驱动蜗轮蜗杆减速机34和传动件32转动的驱动件不限于上述的电机31,也可选用气缸、液压缸或电动推杆中的一种。
可选地,结合图1和图14所示,整平装置100还包括第一检测件6,第一检测件6设置在传动件32上,第一检测件6用于检测旋转组件3的旋转角度。因旋转组件3的内部设置有多条连接线,当旋转组件3的旋转角度超过预设角度时,连接线会缠绕在旋转组件3上,一方面会导致旋转组件3出现卡死或无法旋转的现象,整平组件1无法绕Z方向转动,降低整平装置100的整平覆盖率;另一方面,旋转组件3会破坏连接线,缩短连接线的使用寿命并提高整平装置100的使用成本,因此,在旋转组件3上设置第一检测件6,当第一检测件6检测到旋转组件3的旋转角度等于预设角度时,电控系统4控制电机31停止动作,提高旋转组件3的安全性,并延长旋转组件3的使用寿命。
在具体的示例中,旋转组件3的预设角度为180°,当旋转组件3的旋转角度超过180°时,电机31停止驱动传动件32转动,从而可实现旋转角度的控制。第一检测件6可选用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设置在旋转组件3上。用于检测旋转组件3的旋转角度。
可选地,如图15和图16所示,旋转组件3还包括壳体33,将电机31的部分结构和传动件32的部分结构设置在壳体33内,壳体33可起到保证电机31和传动件32的作用,延长旋转组件3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如图17所示,传动件32包括旋转轴321、十字交叉滚子轴承323和和法兰板322,旋转轴321的一端通过十字交叉滚子轴承323与法兰板322连接,法兰板322连接减震架组件11。通过将旋转轴321连接在蜗轮蜗杆减速机34上,电机31在带动蜗轮蜗杆减速机34转动的过程中,蜗轮蜗杆减速机34可带动带动旋转轴321转动,进而带动连接在旋转轴321一端的法兰板322转动,因法兰板322连接在减震架组件11上,从而使得减震架组件11可转动,也就是驱动整平组件1和调平组件2转动,以使得整平组件1和调平组件2可绕Z方向旋转,实现一些小范围避让和小空间的整平需求,提高整平装置100的整平覆盖率。
可选地,十字交叉滚子轴承323的内圈连接旋转轴321和法兰板322,十字交叉滚子轴承323的外圈连接在壳体33上。壳体33可起到支撑十字交叉滚子轴承323的作用,保证十字交叉滚子轴承323相对位置稳定,使得旋转轴321和法兰板322均可稳定地连接在十字交叉滚子轴承323上,且旋转轴321在通过十字交叉滚子轴承323带动法兰板322转动的过程中,旋转轴321不会带动壳体33转动,提高壳体33的位置稳定性,使得壳体33能够稳定地支撑电机31。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通过设置蜗轮蜗杆减速机34,第一方面,蜗轮蜗杆减速机34用于改变传动方向,由图17可明确得知,电机31的输出轴和旋转轴321的延伸方向不同,通过设置蜗轮蜗杆减速机34可改变电机31的传动方向;第二方面,蜗轮蜗杆减速机34可实现转动自锁,也就是当电机31停止驱动旋转轴321旋转时,旋转轴321相对位置稳定,进而使得整平装置100的位置稳定;第三方面,通过设置蜗轮蜗杆减速机34,方便根据壳体33的形状设置电机31的位置,充分利用壳体33内的空间,提高旋转组件3的空间利用率,使得旋转组件3的结构紧凑,也就是使得整平装置100的结构紧凑,有利于减小整体体积;第四方面,蜗轮蜗杆减速机34可起到减速的作用,使电机31可稳定地驱动整平组件1绕Z方向旋转,提高整平装置100的结构稳定性。
可选地,如图17所示,传动件32还包括旋转盘324,旋转盘324连接在旋转轴321远离法兰板322的一端,旋转轴321可带动旋转盘324转动,旋转盘324上设置有第一检测件6。旋转盘324主要为第一检测件6的布设提供空间并起到支撑第一检测件6的作用,使得第一检测件6在检测的过程中位置稳定,且因旋转盘324连接在旋转轴321上,当电机31驱动旋转轴321转动的过程中,旋转轴321可带动旋转盘324转动,进而带动连接在旋转盘324上的第一检测件6转动,使得第一检测件6可精准地检测旋转组件3的旋转角度,提高第一检测件6的检测精度。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整平组件1还包括可折叠的行车机构15,行车机构15可转动地连接在固定架111上,整平组件1在工作时,行车机构15相对于固定架111转动并收回。这里是指,行车机构15相对于固定架111可转动,在整平组件1工作的过程中,行车机构15相对于固定架111转动并收回后,行车机构15不会影响第一刮板131、振平板12和第二刮板132对整平面进行推平、振平和刮平等动作,提高整平组件1的整平质量,以实现混凝土的高精度整平工作。
其中,图2和图3均示出了整平组件1在不工作时,行车机构15相对于固定架111转动并支撑在整平面上的示意图。
可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在整平组件1不工作时,行车机构15相对于固定架111转动并支撑在整平面上。将行车机构15支撑在整平面上时可起到支撑整平装置100的作用,提高整平装置100在不工作时的结构稳定性,因整平装置100一端连接在伸缩臂400(伸缩臂400的具体结构可参见下文)的输出端上,在整平装置100不工作时通过行车机构15将整平装置100支撑在整平面上,还可减少伸缩臂400作用在整平装置100上的作用力,避免因长时间的相互施加作用力造成伸缩臂400和整平装置100的损伤,延长伸缩臂400和整平装置100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如图2所示,行车机构15包括连接件151和行走轮152,连接件151可转动地连接在固定架111上,行走轮152可转动地连接在连接件151远离固定架111的一端。在整平组件1不工作时,连接件151相对于固定架111转动并使得行走轮152支撑在整平面上,当在整平组件1不工作但伸缩臂400带动整平装置100沿X方向或沿Y方向移动时,行走轮152可相对于整平面转动,减小行车机构15与整平面之间的摩擦力,提高整平装置100的移动速度。
可选地,如图2所示,连接件151包括第一连接件1511和第二连接件1512,第一连接件1511固定连接在固定架111上,第一连接件1511远离固定架11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件1512,第二连接件1512呈“7”字型连接在第一连接件1511上,且第二连接件1512远离第一连接件1511的一端连接有行走轮152。使得连接件151部分结构可相对于固定架111转动,且在整平组件1在工作时,第二连接件1512带动行走轮152朝向靠近固定架111的方向转动并收回,在整平组件1在不工作时,第二连接件1512带动行走轮152朝向远离固定架111的方向转动并支撑在整平面上。
在具体的示例中,第一连接件1511形成为内部中空的结构,第二连接件1512套接在第一连接件1511的内部并可相对于第一连接件1511转动,第二连接件1512的轴向上间隔设置有两对第一定位孔,每对第一定位孔相对设置并配合使用,第一连接件1511上设置有配合其中一对第一定位孔的一对第二定位孔。当整平组件1工作时,人工手动旋转第二连接件1512并带动行走轮152朝向靠近固定架111的方向转动并收回,第二定位孔和其中一对第一定位孔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重合,此时,将定位件插接在第二定位孔和其中一对第一定位孔内,以实现固定第二连接件1512,使得行车机构15相对于固定架111位置稳定;当整平组件1不工作时,人工手动旋转第二连接件1512以带动行走轮152朝向远离固定架111的方向转动并支撑在整平面上,第二定位孔和另一对第一定位孔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重合,此时,将定位件插接在第二定位孔和另一对第一定位孔内,以实现固定第二连接件1512。
下面参考说明书附图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自升造楼系统100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自升造楼系统1000,如图18所示,包括:导轨200、行车300和整平装置100。
其中,行车300可沿着导轨200的延伸方向移动。
整平装置100为前述的整平装置100,整平装置100的具体结构在此不做赘述,整平装置100连接在行车300上。
由上述结构可知,本发明实施例的自升造楼系统1000,通过采用前述的整平装置100,整平装置100可自动化、高精度、高效率的将整平面整平,且整平装置100连接在行车300上,行车300在沿着导轨200的延伸方向移动时,可带动整平装置100移动,以调节整平装置100的位置,也就是行车300能带动整平装置100进行前进/后退、左行/右行等方向的运动,使得整平装置100可对不同位置处的整平面进行整平,提高整平装置100的适用范围。
可选地,如图18所示,自升造楼系统1000还包括伸缩臂400,伸缩臂400的一端可移动地连接在行车300上,伸缩臂400的另一端连接整平装置100。保证行车300在沿着导轨200的延伸方向移动的过程中,行车300可带动伸缩臂400一起移动,进而带动连接在伸缩臂400另一端的整平装置100移动,以调节整平装置100的位置,使得整平装置100可对不同位置处的整平面进行整平,提高整平装置100的适用范围。
可选地,伸缩臂400的一端滑动连接在行车300上,伸缩臂400的另一端连接整平装置100,伸缩臂400可带动整平装置100相对于行车300沿Z方向移动,以调节整平装置100与整平面之间的距离,也就是伸缩臂400能带动整平装置100进行上升/下降等方向的运动。
由此可知,本申请的自升造楼系统1000通过设置伸缩臂400,伸缩臂400一方面和行车300、导轨200配合带动整平装置100沿X方向或Y方向移动,以调节整平装置100的位置,使得整平装置100可对不同位置处的整平面进行整平,提高整平装置100的适用范围;另一方面,伸缩臂400自身的结构可带动整平装置100沿Z方向移动,以调节整平装置100内的整平组件1与整平面之间的距离,保证整平组件1在工作的过程中可实现高精度地整平混凝土,提高整平装置100的整平质量。也就是说,伸缩臂400可带动整平装置100沿X方向、Y方向或Z方向的任一方向移动。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整平装置100及自升造楼系统1000的具体结构。
实施例1
一种整平装置100,如图1所示,包括:整平组件1、调平组件2和调高组件5。
其中,如图2所示,整平组件1包括减震架组件11、可振动的振平板12和两个刮板13,刮板13和振平板12沿整平装置的Y向间隔设置在减震架组件11上。
调平组件2用于调节整平组件1的整平配合面相对于整平面的倾角大小。
如图1所示,调高组件5设在调平组件2和整平组件1之间,调高组件5用于调节整平配合面相对于整平面的距离。
实施例2
一种整平装置100,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4和图5所示,调高组件5包括固定壳51、滑动壳52和驱动传动组件53,驱动传动组件53安装在固定壳51上,驱动传动组件53的输出端连接滑动壳52,以带动滑动壳52相对于固定壳51滑动。
如图6和图8所示,驱动传动组件53包括驱动电机531、丝杠螺母组件532和换向组件533,驱动电机531的电机轴与丝杠螺母组件532的传动方向垂直。
实施例3
一种整平装置100,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9和图10所示,调平组件2包括两组调节单元21,两组调节单元21上下叠设,每组调节单元21中的第二基架212和第一基架211支架之间的转动轴布置方向不同,两组调节单元21包括第一基架211、第二基架212、第一驱动件213和滑轨机构214,第二基架212和第一基架211间隔设置,第二基架212可相对于第一基架211转动以调节水平度,第一驱动件213驱动第二基架212的一端相对于第一基架211改变距离。
实施例4
一种整平装置100,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整平装置100还包括旋转组件3,旋转组件3连接在调高组件5和整平组件1之间,旋转组件3包括电机31、蜗轮蜗杆减速机34和传动件32,电机31的输出端连接蜗轮蜗杆减速机34,电机31用于驱动蜗轮蜗杆减速机34和传动件32转动,传动件32的两端分别连接蜗轮蜗杆减速机34和减震架组件11(减震架组件11的具体结构可参见图2)。
实施例5
一种自升造楼系统1000,如图18所示,包括:导轨200、行车300和整平装置100。
其中,行车300可沿着导轨200的延伸方向移动。
整平装置100为实施例1的整平装置100,整平装置100的具体结构在此不做赘述,整平装置100连接在行车300上。
在本申请整平装置100工作前,自升造楼系统1000中的伸缩臂400连接在调平组件2上,通过调平组件2和伸缩臂400配合,自升造楼系统1000可带动整平装置100进行前进/后退、左行/右行、上升/下降等运动,从而调节整平装置100的位置。
在整平装置100整平的过程中,整平装置100沿Y方向前进,第一刮板131先接触整平面上的混凝土,推斗1311可在振平板12接触混凝土之前将整平面上的混凝土推平,使得整平面上混凝土分布均匀,混凝土被推平的过程中整平装置100继续沿Y方向前进,此时,振平板12接触整平面上的混凝土,振动电机14产生高频振动并带动振平板12振动,以将整平面上混凝土内部的气泡排出,改善混凝土作业层的密实程度,最后,第二刮板132中的抹平板1321接触振平后的混凝土,并对混凝土进行刮平,使得气泡排出后的混凝土层的表面更加平整,从而实现混凝土的高精度整平,提高整平装置100的整平质量。
在整平装置100整平的过程中,第二检测件7实时检测整平组件1的整平配合面相对于整平面的倾角大小,并将检测到的数值传输至电控系统4,当第二检测件7检测到整平组件1的整平配合面相对于整平面的倾角不为零时,电控系统4控制第一驱动件213动作,进而带动第二基架212相对于第一基架211转动以调节整平组件1相对于整平面的水平度,以使得整平组件1的水平度满足要求。
在整平装置100整平的过程中,第三检测件8用于检测整平组件1的整平配合面相对于整平面的距离,并将检测结果反馈至电控系统4,当第三检测件8接收到的激光发射器信号不在激光接收器中线位置时,驱动电机531驱动滑动壳52相对于固定壳51滑动,完成高度差值的调整,直至激光接收器接收到的数值为零,整平组件1的整平配合面与整平面之间的距离满足要求。
在整平装置100沿Y方向行进的过程中,若整平组件1需要改变整平方向时,可通过旋转组件3带动整平组件1绕Z方向转动,以改变整平组件1的行进方向,提高整平装置100的整平覆盖率。
当整平装置100将整平面整平完成或整平装置100停止工作时,人工手动旋转第二连接件1512以带动行走轮152朝向远离固定架111的方向转动并支撑在整平面上,使得整平装置100位置稳定;当整平装置100继续进行整平工作时,人工手动旋转第二连接件1512以带动行走轮152朝向靠近固定架111的方向转动并收回后,保证行车机构15不会影响整平组件1进行整平动作。

Claims (14)

1.一种整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整平组件,所述整平组件包括减震架组件、可振动的振平板和至少一个刮板,所述刮板和所述振平板沿所述整平装置的行进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减震架组件上;
调平组件,所述调平组件用于调节所述整平组件的整平配合面相对于整平面的倾角大小;
调高组件,所述调高组件设在所述调平组件和所述整平组件之间,所述调高组件用于调节所述整平配合面相对于所述整平面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高组件包括:固定壳、滑动壳和驱动传动组件,所述驱动传动组件安装在所述固定壳上,所述驱动传动组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滑动壳,以带动所述滑动壳相对于所述固定壳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整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高组件还包括多个位置传感器,多个所述位置传感器间隔设在所述固定壳上,其中的两个间隔距离最远的所述位置传感器分别用于检测所述滑动壳相对于所述固定壳的第一极限停止位置和第二极限停止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整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传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丝杠螺母组件,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丝杠螺母组件,所述丝杠螺母组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滑动壳;
或者,所述驱动传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丝杠螺母组件和换向组件,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与所述丝杠螺母组件的传动方向垂直,所述换向组件连接在所述驱动电机和所述丝杠螺母组件之间,所述丝杠螺母组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滑动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平组件包括:至少一组调节单元,所述调节单元包括:
第一基架;
第二基架,所述第二基架和所述第一基架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基架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基架转动以调节水平度;
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二基架的一端相对于所述第一基架改变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整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单元还包括滑轨机构,所述滑轨机构包括:
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所述第一滑轨设在所述第一基架上,所述第二滑轨设在所述第二基架上,所述第一滑轨与所述第二滑轨的滑动方向呈倾斜角度;
滑块,所述滑块的两端分别可滑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一滑轨和所述第二滑轨中,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可转动地连接所述滑块,所述第一驱动件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基架或所述第二基架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整平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包括多组所述调节单元时,每组所述调节单元中的所述第二基架和所述第一基架支架之间的转动轴布置方向不同,以使各组所述调节单元的所述第二基架相对于所述第一基架在不同的方向调节水平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整平装置,其特征在于,多组所述调节单元上下叠设,上一级的所述调节单元的所述第二基架与下一级的所述调节单元的所述第一基架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平组件还包括振动电机,所述减震架组件包括固定架和悬挂减震件,所述悬挂减震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振平板和所述固定架;所述振动电机用于带动所述振平板振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整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减震件包括减震弹簧和/或减震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整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板包括第一刮板和第二刮板,所述第一刮板、所述振平板和所述第二刮板沿所述整平装置的行进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刮板的底部与整平面之间的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刮板的底部与所述整平面的第二距离,所述第一刮板包括推斗,所述第二刮板包括抹平板。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整平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连接在所述调高组件和所述整平组件之间;
所述旋转组件包括电机、蜗轮蜗杆减速机和传动件,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蜗轮蜗杆减速机和所述传动件转动,所述传动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蜗轮蜗杆减速机和所述减震架组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整平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检测件、第二检测件和第三检测件;所述第一检测件设置在所述传动件上,所述第一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旋转组件的旋转角度;
所述旋转组件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所述第二检测件,所述第二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整平组件的倾角;
所述壳体的外部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有所述第三检测件,所述第三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整平配合面相对于所述整平面的距离。
14.一种自升造楼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轨;
行车,所述行车可沿着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移动;
整平装置,所述整平装置为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整平装置,所述整平装置连接在所述行车上。
CN202110649620.8A 2021-06-10 2021-06-10 整平装置及自升造楼系统 Pending CN11546753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49620.8A CN115467531A (zh) 2021-06-10 2021-06-10 整平装置及自升造楼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49620.8A CN115467531A (zh) 2021-06-10 2021-06-10 整平装置及自升造楼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67531A true CN115467531A (zh) 2022-12-13

Family

ID=843643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49620.8A Pending CN115467531A (zh) 2021-06-10 2021-06-10 整平装置及自升造楼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67531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95972A (ja) * 1988-05-24 1989-11-29 Shimizu Corp コンクリート均し装置
CN204435179U (zh) * 2015-01-06 2015-07-01 河北省交通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自动整平头及整平机
CN105926947A (zh) * 2016-06-17 2016-09-07 湖南中路华程桥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薄层活性粉末混凝土振捣整平方法及系统
WO2017060743A1 (en) * 2015-10-05 2017-04-13 Mikulic Igor Stair leveling device
CN207405671U (zh) * 2017-10-21 2018-05-25 盐城师范学院 可自动调整水平度的滩涂泥土平整装置
CN110397283A (zh) * 2019-07-31 2019-11-01 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 抹平装置
CN111335643A (zh) * 2020-03-04 2020-06-26 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自升造楼平台的布料系统
CN111350354A (zh) * 2020-03-13 2020-06-30 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刮板组件及整平抹平机
CN112349026A (zh) * 2020-12-08 2021-02-09 大连天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售货机的取货机构及其出货方法
CN212535114U (zh) * 2020-05-26 2021-02-12 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整平设备及整平机器人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95972A (ja) * 1988-05-24 1989-11-29 Shimizu Corp コンクリート均し装置
CN204435179U (zh) * 2015-01-06 2015-07-01 河北省交通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自动整平头及整平机
WO2017060743A1 (en) * 2015-10-05 2017-04-13 Mikulic Igor Stair leveling device
CN105926947A (zh) * 2016-06-17 2016-09-07 湖南中路华程桥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薄层活性粉末混凝土振捣整平方法及系统
CN207405671U (zh) * 2017-10-21 2018-05-25 盐城师范学院 可自动调整水平度的滩涂泥土平整装置
CN110397283A (zh) * 2019-07-31 2019-11-01 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 抹平装置
CN111335643A (zh) * 2020-03-04 2020-06-26 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自升造楼平台的布料系统
CN111350354A (zh) * 2020-03-13 2020-06-30 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刮板组件及整平抹平机
CN212535114U (zh) * 2020-05-26 2021-02-12 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整平设备及整平机器人
CN112349026A (zh) * 2020-12-08 2021-02-09 大连天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售货机的取货机构及其出货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203660A1 (zh) 一种抹平装置及抹平机器人
CN110593056B (zh) 整平机器人
CN110565964B (zh) 整平装置及具有其的整平机器人
CN102094379A (zh) 混凝土激光整平机
JP2022532281A (ja) レベリング装置及びレベリングロボット
CN212535114U (zh) 一种整平设备及整平机器人
CN112064467B (zh) 一种手推式的混凝土整平机
CN115467531A (zh) 整平装置及自升造楼系统
CN213062972U (zh) 一种混凝土振捣抹平设备
CN111926656A (zh) 抹刀装置以及抹平设备
CN211227983U (zh) 水泥混凝土路面摊铺设备
CN115839174B (zh) 一种建筑施工机器人
CN208456068U (zh) 一种地面施工机器人
CN217542994U (zh) 一种基于超声ct的混凝土结构质量检测装置
CN112196276B (zh) 整平执行装置及整平机
CN101812919B (zh) 多方位墙面抹灰机
CN207597213U (zh) 混凝土激光整平机整平头
CN115467522A (zh) 整平装置及自升造楼系统
CN210946405U (zh) 一种地面施工用激光整平机
CN112343316A (zh) 一种整平设备
CN215518250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路面平整设备
CN110565923A (zh) 整平机
CN216006555U (zh) 一种公路工程用的公路裂缝处理装置
CN220035076U (zh) 一种整平装置
CN113445716B (zh) 大面积刚性地坪施工控制设备及操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