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60399B - 摄像头模组的测试设备及测试方法 - Google Patents
摄像头模组的测试设备及测试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460399B CN115460399B CN202211315071.1A CN202211315071A CN115460399B CN 115460399 B CN115460399 B CN 115460399B CN 202211315071 A CN202211315071 A CN 202211315071A CN 115460399 B CN115460399 B CN 11546039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mera module
- tested
- test
- image
- calibr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71
- 238000010998 test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7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8000011056 performance tes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6 synthesis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94 synthes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19 trans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7/00—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for television systems or their details
- H04N17/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for television systems or their details for television camer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摄像头模组的测试设备及测试方法,应用于摄像头模组技术领域。该测试设备包括测试机构和控制模块,测试机构包括平行光生成部、分光部、第一反射部和第二反射部;分光部将平行光束分为反射光束和透射光束,第一反射部对反射光束进行反射得到第一出射光束,第二反射部对透射光束进行反射得到第二出射光束,控制模块根据待测摄像头模组基于垂直入射的第二出射光束所生成的第一校准图像,以及基于垂直入射的第一出射光束所生成的第二校准图像,进行对心重合度校准。因此,本申请可通过测试机构的第二出射光束和第一出射光束依次垂直入射待测摄像头模组,以校准对心重合度,提高畸变测试和中心对称度测试的测试精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摄像头模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摄像头模组的测试设备及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较为常见的工具。目前,大部分电子设备上都设置有摄像头模组,基于摄像头模组可实现图像的采集。
在摄像头模组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摄像头模组的成像性能进行测试。但是,在采用现有的摄像头模组的成像性能测试方式进行成像性能测试时,其测试精度比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摄像头模组的测试设备及测试方法,其通过测试机构的第二出射光束和第一出射光束依次垂直入射待测摄像头模组,以校准对心重合度,提高畸变测试和中心对称度测试的测试精度。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摄像头模组的测试设备,测试设备包括测试机构和控制模块;测试机构包括平行光生成部、分光部、第一反射部和第二反射部,平行光生成部与分光部相连,分光部还分别与第一反射部和第二反射部相连;平行光生成部用于向分光部提供平行光束;分光部用于将平行光束分为反射光束和透射光束;第一反射部用于对反射光束进行反射,以将反射得到的第一出射光束入射至待测摄像头模组;第二反射部用于对透射光束进行反射,以将反射得到的第二出射光束入射至待测摄像头模组;控制模块用于获取待测摄像头模组基于垂直入射的第二出射光束所生成的第一校准图像,以及基于垂直入射的第一出射光束所生成的第二校准图像,并根据第一校准图像和第二校准图像,对测试机构的旋转中心与待测摄像头模组的焦点之间的对心重合度进行校准;以及在校准完成后,获取待测摄像头模组采集到的测试图像,以对待测摄像头模组进行成像性能测试,成像性能测试包括畸变测试和中心对称度测试。
这样,通过控制测试机构的旋转角度使得第二出射光束和第一出射光束依次垂直入射待测摄像头模组,以校准测试机构的旋转中心与待测摄像头模组的焦点之间的对心重合度,降低因对心偏差引入的图像畸变对待测摄像头模组本身的成像性能造成的干扰,从而提高畸变测试和中心对称度测试的测试精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测试设备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和承载平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测试机构绕旋转中心进行旋转;承载平台用于承载待测摄像头模组;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承载平台沿预设方向进行移动,以调节待测摄像头模组的位置,以及驱动承载平台进行旋转,以控制待测摄像头模组绕其轴心进行旋转。这样,基于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和承载平台的配合使用,可实现对心重合度的校准,以及实现对待测摄像头模组进行畸变测试和中心对称度测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模块具体用于在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测试机构旋转至第一角度的情况下,获取待测摄像头模组基于垂直入射的第二出射光束所生成的第一校准图像;以及在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测试机构旋转至第二角度的情况下,获取待测摄像头模组基于垂直入射的第一出射光束所生成的第二校准图像。控制模块还具体用于对比第一校准图像中的图卡图像的中心位置,与第二校准图像中的图卡图像的中心位置之间的位置偏差;以及根据位置偏差控制第二驱动机构来调节待测摄像头模组的位置,以对测试机构的旋转中心与待测摄像头模组的焦点之间的对心重合度进行校准。这样,根据位置偏差来调节调节待测摄像头模组的位置,以降低再次捕获到的第一校准图像中的图卡图像的中心位置,与再次捕获到的第二校准图像中的图卡图像的中心位置之间的位置偏差,提高测试机构的旋转中心与待测摄像头模组的焦点之间的对心重合度,进而提高了畸变测试和中心对称度测试的测试精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模块具体用于在第二驱动机构控制待测摄像头模组依次旋转至多个不同的第三角度中的每个第三角度,且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测试机构依次旋转至多个不同的第四角度中的每个第四角度的情况下,获取待测摄像头模组基于入射的第一出射光束和/或第二出射光束所生成的第一测试图像。控制模块还具体用于将获取到的多个第一测试图像合成为第一合成图像,并根据第一合成图像对待测摄像头模组进行畸变测试;不同的第一测试图像对应的第三角度和/或第四角度不同。这样,可基于第二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的配合使用,自动对待测摄像头模组进行畸变测试;并且,测试机构每旋转一个角度可以成像两次,从而提高畸变测试的测试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模块具体用于在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测试机构旋转至第五角度,且第二驱动机构控制待测摄像头模组旋转至第六角度的情况下,获取待测摄像头模组基于垂直入射的第一出射光束或第二出射光束所生成的第二测试图像;以及在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测试机构旋转至第七角度,且第二驱动机构控制待测摄像头模组依次旋转至多个不同的第八角度中的每个第八角度的情况下,获取待测摄像头模组基于入射的第一出射光束和第二出射光束所生成的第三测试图像;不同的第三测试图像对应的第八角度不同。控制模块还具体用于将第二测试图像和多个第三测试图像,合成为第二合成图像,并根据第二合成图像对待测摄像头模组进行中心对称度测试。这样,可基于第二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的配合使用,以自动对待测摄像头模组进行中心对称度测试;并且,测试机构每旋转一个角度可以成像两次,从而提高中心对称度测试的测试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反射部还用于将反射得到的第一出射光束入射至校准摄像模组;第二反射部还用于将反射得到的第二出射光束入射至校准摄像模组。控制模块还用于获取校准摄像模组基于垂直入射的第二出射光束所生成的第三校准图像,以及基于垂直入射的第一出射光束所生成的第四校准图像,并根据第三校准图像和第四校准图像,对测试机构出射的第一出射光束和第二出射光束的光程一致性进行校准。这样,可基于校准摄像模组进行光程一致性校准,可降低测试机构出射的第一出射光束和第二出射光束之间的光程差,以提高测试机构出射的光束的平行度,使得后续的对心重合度的校准精度也得到提高,进而提高了畸变测试和中心对称度测试的测试精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测试设备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第三驱动机构和第四驱动机构;第三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一反射部来调节第一反射部与分光部之间的距离;第四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二反射部来调节第二反射部与分光部之间的距离。控制模块具体用于在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测试机构旋转至第九角度的情况下,获取校准摄像模组基于垂直入射的第二出射光束所生成的第三校准图像;以及在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测试机构旋转至第十角度的情况下,获取校准摄像模组基于垂直入射的第一出射光束所生成的第四校准图像。控制模块还具体用于对比第三校准图像中的图卡图像的尺寸,与第四校准图像中的图卡图像的尺寸之间的尺寸差异;并根据尺寸差异控制第三驱动机构来调节第一反射部与分光部之间的距离,或者根据尺寸差异控制第四驱动机构来调节第二反射部与分光部之间的距离,以对测试机构出射的第一出射光束和第二出射光束的光程一致性进行校准。这样,通过对第三校准图像中的图卡图像的尺寸,与第四校准图像中的图卡图像的尺寸进行比较,可以方便地确定出第一出射光束和第二出射光束的光程是否一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平行光生成部包括同轴支撑管以及沿光路方向依次同轴设置的光源组件、测试图卡和准直镜,测试图卡位于准直镜的焦平面处;同轴支撑管用于支撑光源组件、测试图卡和准直镜;光源组件用于发出光束以照射测试图卡;准直镜用于将经过测试图卡后的光束转换为平行光束。这样,基于同轴支撑管、光源组件、测试图卡和准直镜的配合,使得平行光生成部可以提供平行光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分光部包括分光镜、分光镜支撑架、第一同轴固定架、第二同轴固定架和第三同轴固定架;第一同轴固定架的第一端与平行光生成部中的同轴支撑管相连;分光镜支撑架分别与第一同轴固定架的第二端、第二同轴固定架的第一端和第三同轴固定架的第一端相连;分光镜固定在分光镜支撑架中,用于将平行光生成部入射的平行光束分为反射光束和透射光束。这样,通过分光镜可以将单束的平行光束分为两束相互垂直的反射光束和透射光束,以实现对心重合度的校准,且提高了畸变测试和中心对称度测试的测试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反射部包括第一反射镜、第一反射镜支架和第一调距驱动件;第一反射镜的入射面与分光部中的分光镜的反射光束出射面平行;第一反射镜支架与分光部中的第二同轴固定架的第二端相连;第一反射镜固定在第一反射镜支架中,用于对分光部反射得到的反射光束进行反射;第一调距驱动件安装在第一反射镜支架中,用于调节第一反射部与分光部之间的距离。这样,通过第一反射镜可以向待测摄像头模组提供第一出射光束,以实现校准和测试功能;并且,基于第一调距驱动件,可实现光程一致性的校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反射部包括第二反射镜、第二反射镜支架和第二调距驱动件;第二反射镜的入射面与分光部中的分光镜的透射光束出射面平行;第二反射镜支架与分光部中的第三同轴固定架的第二端相连;第二反射镜固定在第二反射镜支架中,用于对分光部透射得到的透射光束进行反射;第二调距驱动件安装在第二反射镜支架中,用于调节第二反射部与分光部之间的距离。这样,通过第二反射镜可以向待测摄像头模组提供第二出射光束,以实现校准和测试功能;并且,基于第二调距驱动件,可实现光程一致性的校准。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摄像头模组的测试方法,该测试方法使用上述的测试设备进行测试,该测试方法包括:测试机构将第二出射光束垂直入射至待测摄像头模组;控制模块获取待测摄像头模组基于垂直入射的第二出射光束所生成的第一校准图像;测试机构将第一出射光束垂直入射至待测摄像头模组;控制模块获取待测摄像头模组基于垂直入射的第一出射光束所生成的第二校准图像;控制模块根据第一校准图像和第二校准图像,对测试机构的旋转中心与待测摄像头模组的焦点之间的对心重合度进行校准;在校准完成后,控制模块获取待测摄像头模组采集到的测试图像;控制模块根据测试图像,对待测摄像头模组进行成像性能测试;成像性能测试包括畸变测试和中心对称度测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测试机构将第二出射光束垂直入射至待测摄像头模组,包括: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测试机构旋转至第一角度,使得测试机构将第二出射光束垂直入射至待测摄像头模组。测试机构将第一出射光束垂直入射至待测摄像头模组,包括: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测试机构旋转至第二角度,使得测试机构将第一出射光束垂直入射至待测摄像头模组。控制模块根据第一校准图像和第二校准图像,对测试机构的旋转中心与待测摄像头模组的焦点之间的对心重合度进行校准,包括:控制模块对比第一校准图像中的图卡图像的中心位置,与第二校准图像中的图卡图像的中心位置之间的位置偏差;控制模块根据位置偏差控制第二驱动机构来调节待测摄像头模组的位置,以对测试机构的旋转中心与待测摄像头模组的焦点之间的对心重合度进行校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模块获取待测摄像头模组采集到的测试图像,包括:第二驱动机构重复控制待测摄像头模组依次旋转至多个不同的第三角度;在待测摄像头模组旋转至每个第三角度的情况下,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测试机构依次旋转至多个不同的第四角度;在测试机构旋转至每个第四角度的情况下,控制模块获取待测摄像头模组基于入射的第一出射光束和/或第二出射光束所生成的第一测试图像;不同的第一测试图像对应的第三角度和/或第四角度不同。控制模块根据测试图像,对待测摄像头模组进行成像性能测试,包括:控制模块将多个第一测试图像合成为第一合成图像;控制模块根据第一合成图像对待测摄像头模组进行畸变测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模块获取待测摄像头模组采集到的测试图像,包括: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测试机构旋转至第五角度;第二驱动机构控制待测摄像头模组旋转至第六角度;在测试机构旋转至第五角度,且待测摄像头模组旋转至第六角度的情况下,控制模块获取待测摄像头模组基于垂直入射的第一出射光束或第二出射光束所生成的第二测试图像;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测试机构旋转至第七角度;第二驱动机构控制待测摄像头模组依次旋转至多个不同的第八角度;在测试机构旋转至第七角度,且待测摄像头模组旋转至每个第八角度的情况下,控制模块获取待测摄像头模组基于入射的第一出射光束和第二出射光束所生成的第三测试图像;不同的第三测试图像对应的第八角度不同。控制模块根据测试图像,对待测摄像头模组进行成像性能测试,包括:控制模块将第二测试图像和多个第三测试图像,合成为第二合成图像;控制模块根据第二合成图像对待测摄像头模组进行中心对称度测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测试机构将第二出射光束垂直入射至待测摄像头模组之前,还包括:测试机构将第二出射光束垂直入射至校准摄像模组;控制模块获取校准摄像模组基于垂直入射的第二出射光束所生成的第三校准图像;测试机构将第一出射光束垂直入射至校准摄像模组;控制模块获取校准摄像模组基于垂直入射的第一出射光束所生成的第四校准图像;控制模块根据第三校准图像和第四校准图像,对测试机构出射的第一出射光束和第二出射光束的光程一致性进行校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测试机构将第二出射光束垂直入射至校准摄像模组,包括: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测试机构旋转至第九角度,使得测试机构将第二出射光束垂直入射至校准摄像模组。测试机构将第一出射光束垂直入射至校准摄像模组,包括: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测试机构旋转至第十角度,使得测试机构将第一出射光束垂直入射至校准摄像模组。控制模块根据第三校准图像和第四校准图像,对测试机构出射的第一出射光束和第二出射光束的光程一致性进行校准,包括:控制模块对比第三校准图像中的图卡图像的尺寸,与第四校准图像中的图卡图像的尺寸之间的尺寸差异;控制模块根据尺寸差异控制第三驱动机构来调节第一反射部与分光部之间的距离,或者根据尺寸差异控制第四驱动机构来调节第二反射部与分光部之间的距离,以对测试机构出射的第一出射光束和第二出射光束的光程一致性进行校准。
第二方面各可能的实现方式,效果与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可能的设计中的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摄像头模组的测试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测试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测试机构中的平行光生成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测试机构中的分光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测试机构中的第一反射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测试机构中的第二反射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程一致性校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在进行光程一致性校准时,测试机构所处的旋转状态及其对应获取的校准图像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对心重合度校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在进行对心重合度校准时,测试机构所处的旋转状态及其对应获取的校准图像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畸变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在进行畸变测试时,测试机构所处的旋转状态及其对应获取的测试图像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心对称度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在进行中心对称度测试时,测试机构所处的旋转状态及其对应获取的测试图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例如,第一芯片和第二芯片仅仅是为了区分不同的芯片,并不对其先后顺序进行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较为常见的工具。目前,大部分电子设备上都设置有摄像头模组,基于摄像头模组可实现图像的采集。
摄像头模组作为电子设备中的重要部件之一,其成像质量成为衡量电子设备的性能的一种关键指标。因此,在摄像头模组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摄像头模组的成像性能进行评估和测试。其中,摄像头模组的成像性能包括畸变、中心对称度以及视场角(field ofview,FOV)等性能。
相关技术中的摄像头模组的成像性能测试方式,除了可以采用人眼及多工位简易工装的人工测试方式外,还可以采用以下两种自动化测试方式。
第一种自动化测试方式为背光板测试方式。背光板测试方式是采用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 light,LED)背光源照射测试图卡,并通过调节增距镜与测试图卡之间的距离实现测试距离调节,进而对待测摄像头模组进行调焦测试。
但是,在采用背光板测试方式进行测试时,LED背光源与待测摄像头模组之间的对心会发生偏离,进而引起待测摄像头模组采集的图像畸变,该图像畸变无法与待测摄像头模组本身的畸变实现解耦,进而影响成像性能测试的测试精度。
第二种自动化测试方式为单平行光管测试方式。单平行光管测试方式是将测试图卡及光源设置在平行光管内部,通过待测摄像头模组采集平行光管在不同角度下的图像,对待测摄像头模组的成像性能进行测试。
但是,在采用单平行光管测试方式进行测试时,单平行光管在向待测摄像头模组出射光束时,仅有一个垂直入射角度的出射光束,无法对平行光管的旋转中心与待测摄像头模组的焦点之间的对心重合度进行校准,导致平行光管的旋转中心与待测摄像头模组的焦点之间的对心重合度的精度较低,进而影响畸变测试和中心对称度测试的测试精度。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摄像头模组的测试设备及测试方法,该测试设备包括测试机构和控制模块,测试机构包括平行光生成部、分光部、第一反射部和第二反射部。分光部可以将平行光生成部提供的平行光束分为反射光束和透射光束,使得第一反射部对反射光束进行反射,以将反射得到的第一出射光束入射至待测摄像头模组,以及使得第二反射部对透射光束进行反射,以将反射得到的第二出射光束入射至待测摄像头模组,则控制模块可根据待测摄像头模组基于垂直入射的第二出射光束所生成的第一校准图像,以及基于垂直入射的第一出射光束所生成的第二校准图像,对测试机构的旋转中心与待测摄像头模组的焦点之间的对心重合度进行校准,并且在校准完成后可以进行畸变测试和中心对称度测试。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通过控制测试机构的旋转角度使得第二出射光束和第一出射光束依次垂直入射待测摄像头模组,以校准测试机构的旋转中心与待测摄像头模组的焦点之间的对心重合度,降低因对心偏差引入的图像畸变对待测摄像头模组本身的成像性能造成的干扰,从而提高畸变测试和中心对称度测试的测试精度。
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摄像头模组的测试设备的具体结构介绍,该摄像头模组的测试设备可以用于对待测摄像头模组的畸变以及中心对称度进行高精度的评估和测试。
示例性的,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摄像头模组的测试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所示,摄像头模组的测试设备包括:测试机构110、控制模块120、第一驱动机构130、第二驱动机构140和承载平台150。
其中,控制模块120分别与第一驱动机构130和第二驱动机构140电连接,用于驱动第一驱动机构130和第二驱动机构140执行相应的操作。第一驱动机构130与测试机构110连接,可用于驱动测试机构110绕测试机构110的旋转中心进行旋转,以调节测试机构110的旋转角度。承载平台150用于承载待测摄像头模组。第二驱动机构140与承载平台150连接,用于驱动承载平台150沿预设方向进行移动,以调节待测摄像头模组的位置,以及用于驱动承载平台150进行旋转,以控制待测摄像头模组绕其轴心进行旋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130可以与测试机构110中的平行光生成部111连接,以驱动平行光生成部111旋转,进而带动整个测试机构110旋转。
以承载平台150中用于承载待测摄像头模组的表面,作为X轴与Y轴所形成的平面为例,则预设方向可以为X方向和/或Y方向,即第二驱动机构140可以驱动承载平台150沿X方向和/或Y方向进行移动。
并且,待测摄像头模组的轴心可以为垂直于承载平台150中用于承载待测摄像头模组的表面,且沿着待测摄像头模组的中心点的轴线,该轴心分别与X轴和Y轴垂直。第二驱动机构140可以驱动承载平台150绕着待测摄像头模组的轴心进行旋转,进而带动承载平台150上承载的待测摄像头模组绕其轴心进行旋转。
如图2所示,测试机构110包括平行光生成部111、分光部112、第一反射部113和第二反射部114,平行光生成部111与分光部112相连,分光部112还分别与第一反射部113和第二反射部114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平行光生成部111与分光部112可固定连接,分光部112还分别与第一反射部113和第二反射部114固定连接。该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以为卡接、焊接或者螺纹连接等方式。
平行光生成部111也可以称为平行光管,平行光生成部111用于发出平行光束,并向分光部112提供该平行光束,且平行光生成部111出射的平行光束垂直入射分光部112。分光部112用于将平行光束分为反射光束和透射光束,以将反射光束入射至第一反射部113,以及将透射光束入射至第二反射部114。第一反射部113用于对反射光束进行反射,以将反射得到的第一出射光束入射至待测摄像头模组200。第二反射部114用于对透射光束进行反射,以将反射得到的第二出射光束入射至待测摄像头模组200。
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可基于入射的第一出射光束和/或第二出射光束,生成相应的图像。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可以与控制模块120电连接,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可以将生成的图像发送至控制模块120,使得控制模块120可以根据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发送的图像,执行下面中的任一项操作:对测试机构110的旋转中心与待测摄像头模组200的焦点之间的对心重合度进行校准,对待测摄像头模组200进行畸变测试,以及对待测摄像头模组200进行中心对称度测试等。
图3至图6分别示出了测试机构110中的平行光生成部111、分光部112、第一反射部113和第二反射部114的具体结构。
如图3所示,平行光生成部111包括同轴支撑管1111以及沿光路方向依次同轴设置的光源组件1112、测试图卡1113和准直镜1114,测试图卡1113位于准直镜1114的焦平面处。
光源组件1112、测试图卡1113和准直镜1114均位于同轴支撑管1111内部。同轴支撑管1111用于支撑光源组件1112、测试图卡1113和准直镜1114,并保持光源组件1112、测试图卡1113和准直镜1114沿光路方向同轴设置。
由于平行光生成部111的结构尺寸有限,因此,光源组件1112可以采用体积较小的点光源,光源组件1112可以用于发出光束以照射测试图卡1113。测试图卡1113具有特定图形或形状,用于表征光源组件1112发出的光束,经过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后被采集到的图像的畸变特征。准直镜1114用于将经过测试图卡1113后的光束转换为平行光束,以光源组件1112是点光源为例,准直镜1114具体是将点光源发出的光束扩束为具有特定截面形状的平行光束。
以平行光生成部111与分光部112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为例,同轴支撑管1111远离光源组件1112一侧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外螺纹,而分光部112中的第一同轴固定架1123远离分光镜1121一侧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内螺纹,且同轴支撑管1111的外表面上设置的外螺纹,与分光部112中的第一同轴固定架1123的内表面上设置的内螺纹相互啮合,从而实现平行光生成部111与分光部112的固定连接。
如图4所示,分光部112包括分光镜1121、分光镜支撑架1122、第一同轴固定架1123、第二同轴固定架1124和第三同轴固定架1125。
第一同轴固定架1123位于分光镜1121的入射端,第一同轴固定架1123的第一端与平行光生成部111中的同轴支撑管1111相连,第一同轴固定架1123的第二端与分光镜支撑架1122相连,从而提高同轴支撑管1111、第一同轴固定架1123和分光镜支撑架1122之间的同轴度。
分光镜支撑架1122用于支撑并固定分光镜1121,且分光镜支撑架1122分别与第一同轴固定架1123的第二端、第二同轴固定架1124的第一端和第三同轴固定架1125的第一端相连。在一些实施例中,分光镜支撑架1122分别与第一同轴固定架1123的第二端、第二同轴固定架1124的第一端和第三同轴固定架1125的第一端固定连接,该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以为卡接、焊接或者螺纹连接等方式。
分光镜1121可以为立方体分光镜,该分光镜也可以称为半透半反镜,其固定安装在分光镜支撑架1122中,用于将平行光生成部111垂直入射的平行光束分为反射光束和透射光束。在一些实施例中,分光镜1121可以将垂直入射的平行光束分为相互垂直的反射光束和透射光束,以减少光量损失,减少光束的透射平移量。
第二同轴固定架1124位于分光镜1121的反射出射端,第二同轴固定架1124的第一端与分光镜支撑架1122连接,第二同轴固定架1124的第二端与第一反射部113中的第一反射镜支架1132相连,从而提高分光镜支撑架1122、第二同轴固定架1124以及第一反射部113中的第一反射镜支架1132之间的同轴度。
第三同轴固定架1125位于分光镜1121的透射出射端,第三同轴固定架1125的第一端与分光镜支撑架1122相连,第三同轴固定架1125的第二端与第二反射部114中的第二反射镜支架1142相连,从而提高分光镜支撑架1122、第三同轴固定架1125以及第二反射部114中的第二反射镜支架1142之间的同轴度。
如图5所示,第一反射部113包括第一反射镜1131、第一反射镜支架1132和第一调距驱动件1133。
第一反射镜支架1132与分光部112中的第二同轴固定架1124的第二端相连,具体的,第一反射镜支架1132与分光部112中的第二同轴固定架1124的第二端固定连接,从而使得分光部112与第一反射部113固定连接。第一反射镜支架1132用于固定第一反射镜1131和一调距驱动件1133。
第一反射镜1131也可以称为第一反射棱镜,其固定在第一反射镜支架1132中,且第一反射镜支架1132中用于固定第一反射镜1131的棱镜固定侧与第一反射镜1131的反射面接触。第一反射镜1131用于对分光部112反射得到的反射光束进行反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反射镜1131可以对分光部112反射得到的反射光束进行全反射,以减少光量损失。
第一反射镜1131的入射面与分光部112中的分光镜1121的反射光束出射面平行,使得分光镜1121所分的反射光束垂直入射至第一反射镜1131,以减少光量损失。第一反射镜1131的出射面可以朝向待测摄像头模组200,使得第一反射镜1131反射得到的第一出射光束入射至待测摄像头模组200。
第一调距驱动件1133安装在第一反射镜支架1131中,用于调节第一反射镜1131的位置,进而调节第一反射部113与分光部112之间的距离,以调节第一出射光束的光程。
如图6所示,第二反射部114包括第二反射镜1141、第二反射镜支架1142和第二调距驱动件1143。
第二反射镜支架1142与分光部112中的第三同轴固定架1125的第二端相连,具体的,第二反射镜支架1142与分光部112中的第三同轴固定架1125的第二端固定连接,从而使得分光部112与第二反射部114固定连接。第二反射镜支架1142用于固定第二反射镜1141和第二调距驱动件1143。
第二反射镜1141也可以称为第二反射棱镜,其固定在第二反射镜支架1142中,且第二反射镜支架1142中用于固定第二反射镜1141的棱镜固定侧与第二反射镜1141的反射面接触。第二反射镜1141用于对分光部112透射得到的透射光束进行反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反射镜1141可以对分光部112透射得到的透射光束进行全反射,以减少光量损失。
第二反射镜1141的入射面与分光部112中的分光镜1121的透射光束出射面平行,使得分光镜1121所分的透射光束垂直入射至第二反射镜1141,以减少光量损失。第二反射镜1141的出射面可以朝向待测摄像头模组200,使得第二反射镜1141反射得到的第二出射光束入射至待测摄像头模组200。
第二调距驱动件1143安装在第二反射镜支架1141中,用于调节第二反射镜1141的位置,进而调节第二反射部114与分光部112之间的距离,以调节第二出射光束的光程。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的测试机构110可采用单平行光管发出平行光束,分光部112将平行光束分为相互垂直的反射光束和透射光束,并在测试机构110旋转至第一角度时,第二反射部114可以将透射光束反射得到的第二出射光束垂直入射至待测摄像头模组200,以及在测试机构110旋转至第二角度时,第一反射部113可以将反射光束反射得到的第一出射光束垂直入射至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即共用两束垂直入射的出射光束入射至待测摄像头模组200。
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可基于垂直入射的第二出射光束生成第一校准图像,以及基于垂直入射的第一出射光束生成第二校准图像,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将生成的第一校准图像和第二校准图像发送至控制模块120。
控制模块120用于获取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基于垂直入射的第二出射光束所生成的第一校准图像,以及基于垂直入射的第一出射光束所生成的第二校准图像,并根据第一校准图像和第二校准图像,对测试机构110的旋转中心与待测摄像头模组200的焦点之间的对心重合度进行校准;以及在校准完成后,获取待测摄像头模组200采集到的测试图像,以对待测摄像头模组200进行成像性能测试,该成像性能测试包括畸变测试和中心对称度测试。
因此,控制模块120可根据第一校准图像和第二校准图像,对测试机构110的旋转中心与待测摄像头模组200的焦点之间的对心重合度进行校准,以提高测试机构110的旋转中心与待测摄像头模组200的焦点之间的对心重合度。对心重合度校准后,在采用测试机构110对待测摄像头模组200进行畸变测试和中心对称度测试的过程中,测试机构110可以使得其出射的出射光束的旋转中心与待测摄像头模组200的像方焦点重合,以降低因对心偏差引入的图像畸变对待测摄像头模组200本身的成像性能造成的干扰,从而提高畸变测试和中心对称度测试的测试精度。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角度指的是在对心重合度校准过程中,测试机构110在向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垂直入射第二出射光束时测试机构110所处的旋转角度;第二角度指的是在对心重合度校准过程中,测试机构110在向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垂直入射第一出射光束时测试机构110所处的旋转角度。另外,在对心重合度校准过程中,待测摄像头模组200所处的旋转角度可以为任意角度,如0°等。
下面分别从对心重合度校准、畸变测试和中心对称度测试这三个场景中,来介绍控制模块120的具体实现功能。
在对心重合度校准过程中,控制模块120具体用于在第一驱动机构130驱动测试机构110旋转至第一角度的情况下,获取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基于垂直入射的第二出射光束所生成的第一校准图像;以及在第一驱动机构130驱动测试机构110旋转至第二角度的情况下,获取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基于垂直入射的第一出射光束所生成的第二校准图像。控制模块120还具体用于对比第一校准图像中的图卡图像的中心位置,与第二校准图像中的图卡图像的中心位置之间的位置偏差;以及根据位置偏差控制第二驱动机构140来调节待测摄像头模组200的位置,以对测试机构110的旋转中心与待测摄像头模组200的焦点之间的对心重合度进行校准。
具体的,控制模块120可以先控制第一驱动机构130,来驱动测试机构110旋转至第一角度,此时的测试机构110出射的第二出射光束可垂直入射至待测摄像头模组200,而此时的测试机构110出射的第一出射光束没有入射至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基于垂直入射的第二出射光束生成第一校准图像,并将第一校准图像发送至控制模块120,使得控制模块120获取到第一校准图像。例如,第一角度可以为0°。
可以理解的是,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包括光学镜片和感光元件,第二出射光束垂直入射至待测摄像头模组200,指的是第二出射光束垂直入射至光学镜片,并通过光学镜片被传递到感光元件上,进而使得待测摄像头模组200采集到第一校准图像。相应的,第一出射光束没有入射至待测摄像头模组200,指的是第一出射光束没有入射至光学镜片。
然后,控制模块120可以再次控制第一驱动机构130,来驱动测试机构110旋转至第二角度,此时的测试机构110出射的第一出射光束可垂直入射至待测摄像头模组200,而此时的测试机构110出射的第二出射光束没有入射至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基于垂直入射的第一出射光束生成第二校准图像,并将第二校准图像发送至控制模块120,使得控制模块120获取到第二校准图像。例如,第二角度可以为90°。
可以理解的是,当平行光生成部111旋转至平行于X轴与Y轴所形成的平面时,此时测试机构110所处的角度可以为0°;当平行光生成部111旋转至垂直于X轴与Y轴所形成的平面时,此时测试机构110所处的角度可以为90°。
由于测试机构110出射的第一出射光束和第二出射光束是经过测试图卡1113的光束,使得第一校准图像和第二校准图像中均包括测试图卡1113对应的图像,测试图卡1113对应的图像可称为图卡图像。
接着,控制模块120对比第一校准图像中的图卡图像的中心位置,与第二校准图像中的图卡图像的中心位置之间的位置偏差。若位置偏差大于预设偏差,则控制模块120确定测试机构110的旋转中心与待测摄像头模组200的焦点之间存在较大的对心偏差,因此,控制模块120可根据该位置偏差控制第二驱动机构140,来驱动承载平台150沿着X方向和/或Y方向进行移动,进而调节待测摄像头模组200的位置。
在对待测摄像头模组200的位置进行调节后,控制模块120再次控制第一驱动机构130来驱动测试机构110旋转至第一角度,以使得控制模块120再次获取第一校准图像,以及控制第一驱动机构130来驱动测试机构110旋转至第二角度,以使得控制模块120再次获取第二校准图像;并且,控制模块120对比再次获取到的第一校准图像中的图卡图像的中心位置,与再次获取到的第二校准图像中的图卡图像的中心位置之间的位置偏差,以确定是否需要再次通过第二驱动机构140来调节待测摄像头模组200的位置。
若调节后的位置偏差依旧大于预设偏差,则继续按照上述方式对待测摄像头模组200的位置进行调节,直至调节后获取到的第一校准图像中的图卡图像的中心位置,与第二校准图像中的图卡图像的中心位置之间的位置偏差小于或等于预设偏差时为止,从而完成对测试机构110的旋转中心与待测摄像头模组200的焦点之间的对心重合度的校准。
可以理解的是,预设偏差可以根据经验值进行设定,例如,预设偏差可以为0或者近似为0的数值,本申请实施例对预设偏差的具体数值不进行限定。
在对测试机构110的旋转中心与待测摄像头模组200的焦点之间的对心重合度进行校准之后,可以对待测摄像头模组200进行畸变测试和中心对称度测试。
在畸变测试过程中,控制模块120具体用于在第二驱动机构140控制待测摄像头模组200依次旋转至多个不同的第三角度中的每个第三角度,且第一驱动机构130驱动测试机构110依次旋转至多个不同的第四角度中的每个第四角度的情况下,获取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基于入射的第一出射光束和/或第二出射光束所生成的第一测试图像。控制模块120还具体用于将获取到的多个第一测试图像合成为第一合成图像,并根据第一合成图像对待测摄像头模组200进行畸变测试;不同的第一测试图像对应的第三角度和/或第四角度不同。
具体的,控制模块120可以先控制第二驱动机构140,来驱动承载平台150进行旋转,以控制待测摄像头模组200绕其轴心旋转至第一个第三角度,接着,控制模块120可以控制第一驱动机构130来驱动测试机构110旋转至第一个第四角度,测试机构110可以将第一出射光束和/或第二出射光束出射至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基于入射的第一出射光束和/或第二出射光束生成第一个第一测试图像。
以第一个第三角度为0°且第一个第四角度为0°为例,此时的测试机构110出射的第二出射光束可垂直入射至待测摄像头模组200,使得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基于垂直入射的第二出射光束生成第一个第一测试图像;或者,以第一个第三角度为0°且第一个第四角度为90°为例,此时的测试机构110出射的第一出射光束可垂直入射至待测摄像头模组200,使得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基于垂直入射的第一出射光束生成第一个第一测试图像。
在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处于第一个第三角度时,控制模块120继续控制第一驱动机构130来驱动测试机构110旋转至第二个第四角度,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基于入射的第一出射光束和第二出射光束生成第二个第一测试图像。然后,控制模块120继续控制第一驱动机构130来驱动测试机构110旋转至第三个第四角度,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基于入射的第一出射光束和第二出射光束生成第三个第一测试图像。接着,控制模块120继续控制第一驱动机构130来驱动测试机构110旋转至第四个第四角度,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基于入射的第一出射光束和第二出射光束生成第四个第一测试图像。例如,第二个第四角度可以为30°,第三个第四角度可以为45°,第四个第四角度可以为60°。
控制模块120可以再次控制第二驱动机构140,来控制待测摄像头模组200绕其轴心旋转至第二个第三角度。在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处于第二个第三角度时,控制模块120控制第一驱动机构130来驱动测试机构110依次旋转至第一个第四角度、第二个第四角度、第三个第四角度和第四个第四角度,使得测试机构110每旋转至一个第四角度,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就可以基于入射的第一出射光束和/或第二出射光束生成一个第一测试图像。例如,第二个第三角度可以为45°,即待测摄像头模组200绕其轴心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45°。
控制模块120继续控制第二驱动机构140,来控制待测摄像头模组200绕其轴心旋转至第三个第三角度。在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处于第三个第三角度时,控制模块120控制第一驱动机构130来驱动测试机构110依次旋转至第一个第四角度、第二个第四角度、第三个第四角度和第四个第四角度,使得测试机构110每旋转至一个第四角度,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就可以基于入射的第一出射光束和/或第二出射光束生成一个第一测试图像。例如,第三个第三角度可以为90°。
最后,控制模块120继续控制第二驱动机构140,来控制待测摄像头模组200绕其轴心旋转至第四个第三角度。在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处于第四个第三角度时,控制模块120控制第一驱动机构130来驱动测试机构110依次旋转至第一个第四角度、第二个第四角度、第三个第四角度和第四个第四角度,使得测试机构110每旋转至一个第四角度,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就可以基于入射的第一出射光束和/或第二出射光束生成一个第一测试图像。例如,第四个第三角度可以为135°。
按照上述方式,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在每次生成一个第一测试图像之后,将生成的第一测试图像发送至控制模块120,从而使得控制模块120获取到多个第一测试图像。最后,控制模块120将多个第一测试图像进行图像合成,得到第一合成图像,并根据第一合成图像对待测摄像头模组200进行畸变测试,以检测待测摄像头模组200是否存在畸变以及畸变程度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畸变测试过程中,将待测摄像头模组200依次旋转的各个角度统称为第三角度;在畸变测试过程中,将测试机构110依次旋转的各个角度统称为第四角度。
在中心对称度测试中,控制模块120具体用于在第一驱动机构130驱动测试机构110旋转至第五角度,且第二驱动机构140控制待测摄像头模组200旋转至第六角度的情况下,获取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基于垂直入射的第一出射光束或第二出射光束所生成的第二测试图像;以及在第一驱动机构130驱动测试机构110旋转至第七角度,且第二驱动机构140控制待测摄像头模组200依次旋转至多个不同的第八角度中的每个第八角度的情况下,获取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基于入射的第一出射光束和第二出射光束所生成的第三测试图像;不同的第三测试图像对应的第八角度不同。控制模块120还具体用于将第二测试图像和多个第三测试图像,合成为第二合成图像,并根据第二合成图像对待测摄像头模组200进行中心对称度测试。
具体的,控制模块120可以先控制第一驱动机构130来驱动测试机构110旋转至第五角度,且控制第二驱动机构140来驱动承载平台150进行旋转,以控制待测摄像头模组200绕其轴心旋转至第六角度,此时的测试机构110出射的第一出射光束或第二出射光束可垂直入射至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基于垂直入射的第一出射光束或第二出射光束生成第二测试图像,并将第二测试图像发送至控制模块120,使得控制模块120获取到第二测试图像。
例如,第五角度可以为0°或90°,第六角度可以为0°。当第五角度为0°时,此时的测试机构110出射的第二出射光束可垂直入射至待测摄像头模组200,使得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基于垂直入射的第二出射光束生成第二测试图像;或者,当第五角度为90°时,此时的测试机构110出射的第一出射光束可垂直入射至待测摄像头模组200,使得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基于垂直入射的第一出射光束生成第二测试图像。
接着,控制模块120继续控制第一驱动机构130来驱动测试机构110旋转至第七角度。在测试机构110处于第七角度时,控制模块120控制第二驱动机构140,来控制待测摄像头模组200绕其轴心旋转至第一个第八角度,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基于入射的第一出射光束和第二出射光束生成第一个第三测试图像。例如,第七角度可以为45°,第一个第八角度可以为0°。
在测试机构110处于第七角度时,控制模块120再次控制第二驱动机构140,来控制待测摄像头模组200绕其轴心旋转至第二个第八角度,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基于入射的第一出射光束和第二出射光束生成第二个第三测试图像。例如,第二个第八角度可以为45°。
在测试机构110处于第七角度时,控制模块120继续控制第二驱动机构140,来控制待测摄像头模组200绕其轴心旋转至第三个第八角度,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基于入射的第一出射光束和第二出射光束生成第三个第三测试图像。例如,第三个第八角度可以为90°。
在测试机构110处于第七角度时,控制模块120继续控制第二驱动机构140,来控制待测摄像头模组200绕其轴心旋转至第四个第八角度,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基于入射的第一出射光束和第二出射光束生成第四个第三测试图像。例如,第四个第八角度可以为135°。
按照上述方式,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在每次生成一个第三测试图像之后,将生成的第三测试图像发送至控制模块120,从而使得控制模块120获取到多个第三测试图像。最后,控制模块120将第二测试图像和多个第三测试图像进行图像合成,得到第二合成图像,并根据第二合成图像对待测摄像头模组200进行中心对称度测试,以检测待测摄像头模组200的镜头曲率是否满足要求,以及检测待测摄像头模组200的镜头是否存在凸点或凹点等缺陷。
需要说明的是,第五角度指的是在中心对称度测试过程中,测试机构110在向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垂直入射第一出射光束或第二出射光束时,测试机构110所处的旋转角度;第六角度指的是在中心对称度测试过程中,测试机构110在向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垂直入射第一出射光束或第二出射光束时,待测摄像头模组200所处的旋转角度。第七角度指的是在中心对称度测试过程中,测试机构110在向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入射第一出射光束和第二出射光束时,测试机构110所处的旋转角度;在中心对称度测试过程中,将测试机构110在向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入射第一出射光束和第二出射光束时,待测摄像头模组200依次旋转的各个角度统称为第八角度。
另外,在理想条件下,测试机构110出射的光束为平行光束,但是在实际产品中,受到装校精度的制约,平行光生成部111中的测试图卡1113与平行光生成部111的理想物方焦面之间存在一定的位置误差,并且加上准直镜1114的加工误差等因素,会影响测试机构110出射的光束的平行度,即导致测试机构110出射的光束不是理想的平行光束。
若测试机构110出射的光束不是理想的平行光束,在采用该测试机构110进行对心重合度校准时,会影响对心重合度的校准精度。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在采用测试机构110对测试机构110的旋转中心与待测摄像头模组200的焦点之间的对心重合度进行校准之前,还可以先对测试机构110出射的第一出射光束和第二出射光束的光程一致性进行校准,以提高对心重合度的校准精度。
在光程一致性校准过程中,承载平台150上安装的不是待测摄像头模组200,而是校准摄像模组。该校准摄像模组也包括光学镜片和感光元件,但是,校准摄像模组中的光学镜片为平透镜。
因此,第一反射部113还用于将反射得到的第一出射光束入射至校准摄像模组;第二反射部114还用于将反射得到的第二出射光束入射至校准摄像模组。
校准摄像模组可基于垂直入射的第二出射光束生成第三校准图像,以及基于垂直入射的第一出射光束生成第四校准图像。校准摄像模组可以与控制模块120电连接,使得校准摄像模组将生成的第三校准图像和第四校准图像发送至控制模块120。
在光程一致性校准过程中,控制模块120还用于获取校准摄像模组基于垂直入射的第二出射光束所生成的第三校准图像,以及基于垂直入射的第一出射光束所生成的第四校准图像,并根据第三校准图像和第四校准图像,对测试机构110出射的第一出射光束和第二出射光束的光程一致性进行校准。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测试设备还包括第三驱动机构和第四驱动机构。第三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一反射部113来调节第一反射部113与分光部112之间的距离;第四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二反射部114来调节第二反射部114与分光部112之间的距离。
具体的,第三驱动机构是通过驱动第一反射部113中的第一调距驱动件1133,来调节第一反射部113与分光部112之间的距离;相应的,第四驱动机构是通过驱动第二反射部114中的第二调距驱动件1143,来调节第二反射部114与分光部112之间的距离。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测试设备也可以不包括第三驱动机构和第四驱动机构,而是人为手动对第一调距驱动件1133进行旋转,来调节第一反射部113与分光部112之间的距离,以及人为手动对第二调距驱动件1143进行旋转,来调节第二反射部114与分光部112之间的距离。
在光程一致性校准过程中,控制模块120具体用于在第一驱动机构130驱动测试机构110旋转至第九角度的情况下,获取校准摄像模组基于垂直入射的第二出射光束所生成的第三校准图像;以及在第一驱动机构130驱动测试机构110旋转至第十角度的情况下,获取校准摄像模组基于垂直入射的第一出射光束所生成的第四校准图像。控制模块120还具体用于对比第三校准图像中的图卡图像的尺寸,与第四校准图像中的图卡图像的尺寸之间的尺寸差异;并根据尺寸差异控制第三驱动机构来调节第一反射部113与分光部112之间的距离,或者根据尺寸差异控制第四驱动机构来调节第二反射部114与分光部112之间的距离,以对测试机构110出射的第一出射光束和第二出射光束的光程一致性进行校准。
具体的,控制模块120可以先控制第一驱动机构130,来驱动测试机构110旋转至第九角度,此时的测试机构110出射的第二出射光束可垂直入射至校准摄像模组,校准摄像模组基于垂直入射的第二出射光束生成第三校准图像,并将第三校准图像发送至控制模块120,使得控制模块120获取到第三校准图像。例如,第九角度可以为0°。
然后,控制模块120可以再次控制第一驱动机构130,来驱动测试机构110旋转至第十角度,此时的测试机构110出射的第一出射光束可垂直入射至校准摄像模组,校准摄像模组基于垂直入射的第一出射光束生成第四校准图像,并将第四校准图像发送至控制模块120,使得控制模块120获取到第四校准图像。例如,第十角度可以为90°。
接着,控制模块120对比第三校准图像中的图卡图像的尺寸,与第四校准图像中的图卡图像的尺寸之间的尺寸差异。若尺寸差异大于预设尺寸,则控制模块120确定测试机构110出射的第一出射光束和第二出射光束的光程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控制模块120可根据该尺寸差异控制第三驱动机构来驱动第一调距驱动件1133进行旋转,以调节第一反射部113与分光部112之间的距离,或者,控制模块120可根据该尺寸差异控制第四驱动机构来驱动第二调距驱动件1143进行旋转,以调节第二反射部114与分光部112之间的距离。
在对第一反射部113或第二反射部114与分光部112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后,控制模块120再次控制第一驱动机构130来驱动测试机构110旋转至第九角度,以使得控制模块120再次获取第三校准图像,以及控制第一驱动机构130来驱动测试机构110旋转至第十角度,以使得控制模块120再次获取第四校准图像;并且,控制模块120对比再次获取到的第三校准图像中的图卡图像的尺寸,与再次获取到的第四校准图像中的图卡图像的尺寸之间的尺寸差异,以确定是否需要再次调节第一反射部113或第二反射部114与分光部112之间的距离。
若调节后的尺寸差异依旧大于预设尺寸,则继续按照上述方式对第一反射部113或第二反射部114与分光部112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直至调节后获取到的第三校准图像中的图卡图像的尺寸,与第四校准图像中的图卡图像的尺寸之间的尺寸差异小于或等于预设尺寸为止,从而完成对测试机构110出射的第一出射光束和第二出射光束的光程一致性进行校准。
可以理解的是,预设尺寸可以根据经验值进行设定,例如,预设尺寸可以为0或者近似为0的数值,本申请实施例对预设尺寸的具体数值不进行限定。此外,在进行光程一致性校准的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采用第三驱动机构来调节第一反射部113与分光部112之间的距离,还是采用第四驱动机构来调节第二反射部114与分光部112之间的距离。
在对测试机构110出射的第一出射光束和第二出射光束的光程一致性进行校准之后,可以去除承载平台150上安装的校准摄像模组,并将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安装到承载平台150上,以进行对心重合度校准。
需要说明的是,第九角度指的是在光程一致性校准过程中,测试机构110在向校准摄像模组垂直入射第二出射光束时测试机构110所处的旋转角度;第十角度指的是在光程一致性校准过程中,测试机构110在向校准摄像模组垂直入射第一出射光束时测试机构110所处的旋转角度。另外,在光程一致性校准过程中,校准摄像模组所处的旋转角度可以为任意角度,如0°等。
在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控制模块120可以包括依次电连接的上位机、控制器和电机驱动器等器件。上位机可以为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PC)或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
上位机可以向控制器发送对应的控制指令,控制器根据控制指令生成对应的驱动信号,使得电机驱动器可根据该驱动信号,来驱动第一驱动机构130、第二驱动机构140、第三驱动机构以及第四驱动机构中的任一者来执行相应的操作。第一驱动机构130、第二驱动机构140、第三驱动机构以及第四驱动机构可以均为驱动电机。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能够使得控制模块120对各个部件进行控制,摄像头模组的测试设备中还可以包括其他必须的器件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赘述。
上面结合图1至图6详细说明了本申请实施提供的摄像头模组的测试设备,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模组的测试方法进行描述,该测试方法可以使用上述的摄像头模组的测试设备进行测试。
示例性的,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程一致性校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照图7所示,光程一致性校准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701,测试机构将第二出射光束垂直入射至校准摄像模组。
在一些实施例中,先将校准摄像模组安装到承载平台150上,第一驱动机构130驱动测试机构110旋转至第九角度,使得测试机构110将第二出射光束垂直入射至校准摄像模组。
其中,第九角度可以为0°。如图8中的(a)所示,第一驱动机构130驱动测试机构110旋转至0°,此时,测试机构110中的第二反射部114将第二出射光束垂直入射至校准摄像模组300。
步骤702,控制模块获取校准摄像模组基于垂直入射的第二出射光束所生成的第三校准图像。
校准摄像模组300接收第二反射部114垂直入射的第二出射光束,并基于垂直入射的第二出射光束生成第三校准图像。校准摄像模组300将第三校准图像发送至控制模块120,使得控制模块120获取到第三校准图像。其中,第三校准图像包括如图8中的(a)所示的图卡图像。
步骤703,测试机构将第一出射光束垂直入射至校准摄像模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130驱动测试机构110旋转至第十角度,使得测试机构110将第一出射光束垂直入射至校准摄像模组300。
其中,第十角度可以为90°。如图8中的(b)所示,第一驱动机构130驱动测试机构110旋转至90°,此时,测试机构110中的第一反射部113将第一出射光束垂直入射至校准摄像模组300。
步骤704,控制模块获取校准摄像模组基于垂直入射的第一出射光束所生成的第四校准图像。
校准摄像模组300接收第一反射部113垂直入射的第一出射光束,并基于垂直入射的第一出射光束生成第四校准图像。校准摄像模组300将第四校准图像发送至控制模块120,使得控制模块120获取到第四校准图像。其中,第四校准图像包括如图8中的(b)所示的图卡图像。
步骤705,控制模块根据第三校准图像和第四校准图像,对测试机构出射的第一出射光束和第二出射光束的光程一致性进行校准。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模块120对比第三校准图像中的图卡图像的尺寸,与第四校准图像中的图卡图像的尺寸之间的尺寸差异;控制模块120根据尺寸差异控制第三驱动机构来调节第一反射部113与分光部112之间的距离,或者根据尺寸差异控制第四驱动机构来调节第二反射部114与分光部112之间的距离,以对测试机构110出射的第一出射光束和第二出射光束的光程一致性进行校准。
具体的,当确定第三校准图像中的图卡图像的尺寸,与第四校准图像中的图卡图像的尺寸之间的尺寸差异大于预设尺寸时,可调节第一调距驱动件1133来对第一反射部113与分光部112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或者调节第二调距驱动件1143来对第二反射部114与分光部112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并在调节后,重复执行上述的步骤701至步骤704,直至比对确定第三校准图像中的图卡图像的尺寸,与第四校准图像中的图卡图像的尺寸之间的尺寸差异小于或等于预设尺寸,从而完成对测试机构110出射的第一出射光束和第二出射光束的光程一致性进行校准。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通过依次捕获垂直入射的第二出射光束所生成的第三校准图像,以及垂直入射的第一出射光束所生成的第四校准图像,基于第三校准图像和第四校准图像调节第一调距驱动件1133或第二调距驱动件1143,以改变第一反射镜1131或第二反射镜1141的位置,进而调节第一反射部113或第二反射部114与分光部112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对测试机构110出射的第一出射光束和第二出射光束的光程一致性进行校准。
由于在对测试机构110出射的第一出射光束和第二出射光束的光程一致性进行校准之后,可降低测试机构110出射的第一出射光束和第二出射光束之间的光程差,以提高测试机构110出射的光束的平行度,因此,使得后续的对心重合度的校准精度也得到提高,进而提高了畸变测试和中心对称度测试的测试精度。
需要说明的是,相关技术在采用背光板测试方式进行测试时,由于测试图卡的移动距离会发生变化而引起离焦问题,进而对待测摄像头模组采集到的图像造成干扰。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在测试前对测试机构110出射的第一出射光束和第二出射光束之间的光程差一致性进行校准,从而降低因离焦问题对待测摄像头模组采集到的图像造成干扰,提高畸变测试和中心对称度测试的测试精度。
示例性的,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对心重合度校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照图9所示,对心重合度校准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901,测试机构将第二出射光束垂直入射至待测摄像头模组。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安装到承载平台150上,第一驱动机构130驱动测试机构110旋转至第一角度,使得测试机构110将第二出射光束垂直入射至待测摄像头模组200。
其中,第一角度可以为0°。如图10中的(a)所示,第一驱动机构130驱动测试机构110旋转至0°,此时,测试机构110中的第二反射部114将第二出射光束垂直入射至待测摄像头模组200。
步骤902,控制模块获取待测摄像头模组基于垂直入射的第二出射光束所生成的第一校准图像。
待测摄像头模组200接收第二反射部114垂直入射的第二出射光束,并基于垂直入射的第二出射光束生成第一校准图像。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将第一校准图像发送至控制模块120,使得控制模块120获取到第一校准图像。其中,第一校准图像包括如图10中的(a)所示的图卡图像。
步骤903,测试机构将第一出射光束垂直入射至待测摄像头模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130驱动测试机构110旋转至第二角度,使得测试机构110将第一出射光束垂直入射至待测摄像头模组200。
其中,第二角度可以为90°。如图10中的(b)所示,第一驱动机构130驱动测试机构110旋转至90°,此时,测试机构110中的第一反射部113将第一出射光束垂直入射至待测摄像头模组200。
步骤904,控制模块获取待测摄像头模组基于垂直入射的第一出射光束所生成的第二校准图像。
待测摄像头模组200接收第一反射部113垂直入射的第一出射光束,并基于垂直入射的第一出射光束生成第二校准图像。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将第二校准图像发送至控制模块120,使得控制模块120获取到第二校准图像。其中,第二校准图像包括如图10中的(b)所示的图卡图像。
步骤905,控制模块根据第一校准图像和第二校准图像,对测试机构的旋转中心与待测摄像头模组的焦点之间的对心重合度进行校准。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模块120对比第一校准图像中的图卡图像的中心位置,与第二校准图像中的图卡图像的中心位置之间的位置偏差;控制模块120根据位置偏差控制第二驱动机构140来调节待测摄像头模组200的位置,以对测试机构110的旋转中心与待测摄像头模组200的焦点之间的对心重合度进行校准。
具体的,当确定第一校准图像中的图卡图像的中心位置,与第二校准图像中的图卡图像的中心位置之间的位置偏差大于预设偏差时,控制模块120可控制第二驱动机构140,来驱动承载平台150沿着X方向和/或Y方向进行移动,进而调节待测摄像头模组200的位置。并且在调节后,重复执行上述的步骤901至步骤904,直至比对确定第一校准图像中的图卡图像的中心位置,与第二校准图像中的图卡图像的中心位置之间的位置偏差小于或等于预设偏差,从而完成对测试机构110的旋转中心与待测摄像头模组200的焦点之间的对心重合度的校准。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通过依次捕获垂直入射的第二出射光束所生成的第一校准图像,以及垂直入射的第一出射光束所生成的第二校准图像,基于第一校准图像和第二校准图像控制承载平台150沿着X方向和/或Y方向进行移动,进而调节待测摄像头模组200的位置。通过上述方式,可降低再次捕获到的第一校准图像中的图卡图像的中心位置,与再次捕获到的第二校准图像中的图卡图像的中心位置之间的位置偏差,提高测试机构110的旋转中心与待测摄像头模组200的焦点之间的对心重合度,进而提高了畸变测试和中心对称度测试的测试精度。
在按照上述方式依次进行光程一致性校准和对心重合度校准完成之后,控制模块120获取待测摄像头模组200采集到的测试图像;控制模块120根据测试图像,对待测摄像头模组200进行成像性能测试;成像性能测试包括畸变测试和中心对称度测试。
针对成像性能测试为畸变测试的场景,待测摄像头模组200采集到的测试图像包括多个第一测试图像;针对成像性能测试为中心对称度测试的场景,待测摄像头模组200采集到的测试图像包括第二测试图像和多个第三测试图像。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需要依次对多个待测摄像头模组200进行成像性能测试的场景,可以先按照上述方式分别进行光程一致性校准和对心重合度校准,并在校准完成后,对第一个待测摄像头模组200进行成像性能测试。当各个待测摄像头模组200与承载平台150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时,在对后续的待测摄像头模组200进行成像性能测试之前,可以不执行上述的光程一致性校准过程和对心重合度校准过程;而当各个待测摄像头模组200与承载平台150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时,在对后续的每个待测摄像头模组200进行成像性能测试之前,还需要执行上述的对心重合度校准过程,但无需执行上述的光程一致性校准过程。
示例性的,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畸变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照图11所示,该畸变测试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101,在校准完成后,第二驱动机构重复控制待测摄像头模组依次旋转至多个不同的第三角度。
步骤1102,在待测摄像头模组旋转至每个第三角度的情况下,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测试机构依次旋转至多个不同的第四角度。
步骤1103,在测试机构旋转至每个第四角度的情况下,控制模块获取待测摄像头模组基于入射的第一出射光束和/或第二出射光束所生成的第一测试图像;不同的第一测试图像对应的第三角度和/或第四角度不同。
在按照上述方式依次进行光程一致性校准和对心重合度校准完成之后,第二驱动机构140先控制待测摄像头模组200绕其轴心旋转至第一个第三角度。在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处于第一个第三角度时,分别执行下面的步骤一至步骤四。
步骤一,第一驱动机构130驱动测试机构110旋转至第一个第四角度,此时,测试机构110中的第二反射部114将第二出射光束垂直入射至待测摄像头模组200,或者,测试机构110中的第一反射部113将第一出射光束垂直入射至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因此,可使得待测摄像头模组200接收第二反射部114垂直入射的第二出射光束,或接收第一反射部113垂直入射的第一出射光束,而生成第一个第一测试图像。
例如,第一个第三角度可以为0°,第一个第四角度可以为0°或90°。如图12中的(a)所示,在第一个第三角度为0°的情况下,第一驱动机构130驱动测试机构110旋转至0°,此时的测试机构110出射的第二出射光束可垂直入射至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待测摄像头模组200接收垂直入射的第二出射光束,并基于垂直入射的第二出射光束生成第一个第一测试图像。其中,第一个第一测试图像包括如图12中的(a)所示的图卡图像a1。
步骤二,第一驱动机构130继续驱动测试机构110旋转至第二个第四角度,此时,测试机构110中的第二反射部114将第二出射光束入射至待测摄像头模组200,且测试机构110中的第一反射部113将第一出射光束也入射至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因此,可使得待测摄像头模组200接收第二反射部114入射的第二出射光束,以及第一反射部113入射的第一出射光束,而生成第二个第一测试图像。
例如,第二个第四角度可以为30°。如图12中的(b)所示,在第一个第三角度为0°的情况下,第一驱动机构130驱动测试机构110旋转至30°,此时的测试机构110出射的第二出射光束和第一出射光束均入射至待测摄像头模组200,使得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基于入射的第二出射光束和第一出射光束生成第二个第一测试图像。其中,第二个第一测试图像包括如图12中的(b)所示的图卡图像b2和图卡图像b1,图卡图像b1为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基于第一出射光束生成的图卡图像,图卡图像b2为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基于第二出射光束生成的图卡图像。
步骤三,第一驱动机构130继续驱动测试机构110旋转至第三个第四角度,此时,测试机构110中的第二反射部114将第二出射光束入射至待测摄像头模组200,且测试机构110中的第一反射部113将第一出射光束也入射至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因此,可使得待测摄像头模组200接收第二反射部114入射的第二出射光束,以及第一反射部113入射的第一出射光束,而生成第三个第一测试图像。
例如,第三个第四角度可以为45°。如图12中的(c)所示,在第一个第三角度为0°的情况下,第一驱动机构130驱动测试机构110旋转至45°,此时的测试机构110出射的第二出射光束和第一出射光束均入射至待测摄像头模组200,使得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基于入射的第二出射光束和第一出射光束生成第三个第一测试图像。其中,第三个第一测试图像包括如图12中的(c)所示的图卡图像c2和图卡图像c1,图卡图像c1为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基于第一出射光束生成的图卡图像,图卡图像c2为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基于第二出射光束生成的图卡图像。
步骤四,第一驱动机构130继续驱动测试机构110旋转至第四个第四角度,此时,测试机构110中的第二反射部114将第二出射光束入射至待测摄像头模组200,且测试机构110中的第一反射部113将第一出射光束也入射至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因此,可使得待测摄像头模组200接收第二反射部114入射的第二出射光束,以及第一反射部113入射的第一出射光束,而生成第四个第一测试图像。
例如,第四个第四角度可以为60°。如图12中的(d)所示,在第一个第三角度为0°的情况下,第一驱动机构130驱动测试机构110旋转至60°,此时的测试机构110出射的第二出射光束和第一出射光束均入射至待测摄像头模组200,使得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基于入射的第二出射光束和第一出射光束生成第四个第一测试图像。其中,第四个第一测试图像包括如图12中的(d)所示的图卡图像d2和图卡图像d1,图卡图像d1为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基于第一出射光束生成的图卡图像,图卡图像d2为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基于第二出射光束生成的图卡图像。
然后,第二驱动机构140再次控制待测摄像头模组200绕其轴心旋转至第二个第三角度,并重复执行上述的步骤一至步骤四,以使得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分别获取到四个第一测试图像。接着,第二驱动机构140继续控制待测摄像头模组200绕其轴心旋转至第三个第三角度,并重复执行上述的步骤一至步骤四,以使得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分别获取到四个第一测试图像。最后,第二驱动机构140继续控制待测摄像头模组200绕其轴心旋转至第四个第三角度,并重复执行上述的步骤一至步骤四,以使得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分别获取到四个第一测试图像。例如,第二个第三角度可以为45°,第三个第三角度可以为90°,第四个第三角度可以为135°。
按照上述方式,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在每次生成一个第一测试图像之后,将生成的第一测试图像发送至控制模块120,从而使得控制模块120获取到多个第一测试图像。
上述是以待测摄像头模组200依次旋转至四个不同的第三角度,且在待测摄像头模组200旋转至每个第三角度的情况下,测试机构110依次旋转至四个不同的第四角度为例进行说明的。可以理解的是,待测摄像头模组200依次旋转的多个不同的第三角度的数量可以不局限于四个,并且,测试机构110依次旋转的多个不同的第四角度的数量也可以不局限于四个,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步骤1104,控制模块将多个第一测试图像合成为第一合成图像。
步骤1105,控制模块根据第一合成图像对待测摄像头模组进行畸变测试。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模块120在获取到多个第一测试图像之后,将这些第一测试图像合成为第一合成图像。例如,根据多个第一测试图像合成的第一合成图像如图12中的(e)所示。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和测试机构110旋转至不同角度的情况下,依次捕获入射的第一出射光束和/或第二出射光束所生成的第一测试图像,基于多个第一测试图像进行畸变测试。由于在进行畸变测试之前,已经进行了对心重合度校准,从而可提高畸变测试的测试精度。
需要说明的是,相关技术在采用单平行光管进行测试时,单平行光管每次旋转一个角度仅能成像一次,导致待测摄像头模组的成像性能测试所需的周期较长。为了提高单平行光管的测试效率,在另一些相关技术中,可通过多平行光管测试方式来对待测摄像头模组的成像性能进行测试。多平行光管测试方式包括一个中心平行光管和多个可调角度的周向光管,基于中心平行光管和多个周向光管来进行成像性能测试,其测试效率比较高。但是,在采用多平行光管测试方式进行测试时,设备组装标定和对心难度较大,多个周向光管会导致小角度中心畸变量程缺失,且周向光管旋转中心的精度难以保证,多光管调参工作量大,调参不一致导致无法消除平行光管变异对畸变的影响。
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平行光生成部111出射的单束光束分为两束相互垂直的第一出射光束和第二出射光束,并入射至待测摄像头模组200以进行畸变测试,由于测试机构110每旋转一个角度可以成像两次(即获取到包括两个图卡图像的测试图像),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畸变测试方式相对于相关技术中的单平行光管的测试方式,可以提高测试效率。并且,本申请实施例的测试机构110包括单平行光管,使得设备组装标定和对心难度较小,单平行光管的调参工作量较小,且可以降低因平行光管变异对畸变的影响。
另外,相关技术在采用背光板测试方式进行测试时,由于LED背光源的尺寸有限,其最大测试FOV通常小于68°,无法测试超广角镜头的边缘畸变特性。而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控制测试机构110旋转至多个不同的第四角度,第四角度的范围可以为0至180°,即测试FOV可以为0至180°,从而可实现对超广角镜头的边缘畸变特性进行测试。
示例性的,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心对称度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照图13所示,该中心对称度测试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301,在校准完成后,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测试机构旋转至第五角度。
步骤1302,第二驱动机构控制待测摄像头模组旋转至第六角度。
步骤1303,在测试机构旋转至第五角度,且待测摄像头模组旋转至第六角度的情况下,控制模块获取待测摄像头模组基于垂直入射的第一出射光束或第二出射光束所生成的第二测试图像。
在按照上述方式依次进行光程一致性校准和对心重合度校准完成之后,第一驱动机构130先驱动测试机构110旋转至第五角度,且第二驱动机构140驱动承载平台150进行旋转,以控制待测摄像头模组200绕其轴心旋转至第六角度。此时的测试机构110中的第二反射部114将第二出射光束垂直入射至待测摄像头模组200,或者,测试机构110中的第一反射部113将第一出射光束垂直入射至待测摄像头模组200。
因此,可使得待测摄像头模组200接收第二反射部114垂直入射的第二出射光束,或接收第一反射部113垂直入射的第一出射光束,而生成第二测试图像。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将第二测试图像发送至控制模块120,使得控制模块120获取到第二测试图像。
例如,第五角度可以为0°或90°,第六角度可以为0°。如图14中的(a)所示,在第六角度0°的情况下,第一驱动机构130驱动测试机构110旋转至0°,此时的测试机构110出射的第二出射光束可垂直入射至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待测摄像头模组200接收垂直入射的第二出射光束,并基于垂直入射的第二出射光束生成第二测试图像。其中,第二测试图像包括如图14中的(a)所示的图卡图像a1。
步骤1304,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测试机构旋转至第七角度。
步骤1305,第二驱动机构控制待测摄像头模组依次旋转至多个不同的第八角度。
步骤1306,在测试机构旋转至第七角度,且待测摄像头模组旋转至每个第八角度的情况下,控制模块获取待测摄像头模组基于入射的第一出射光束和第二出射光束所生成的第三测试图像;不同的第三测试图像对应的第八角度不同。
第一驱动机构130可以继续驱动测试机构110旋转至第七角度。在测试机构110旋转至第七角度的情况下,可分别下面的步骤A至步骤D。
步骤A,第二驱动机构140控制待测摄像头模组200绕其轴心旋转至第一个第八角度,此时,测试机构110中的第二反射部114将第二出射光束入射至待测摄像头模组200,且测试机构110中的第一反射部113也将第一出射光束入射至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因此,可使得待测摄像头模组200接收第二反射部114入射的第二出射光束,以及第一反射部113入射的第一出射光束,而生成第一个第三测试图像。
例如,第七角度可以为45°,第一个第八角度可以为0°。如图14中的(b)所示,测试机构110可旋转至45°,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可旋转至0°,此时的测试机构110出射的第二出射光束和第一出射光束均入射至待测摄像头模组200,使得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基于入射的第二出射光束和第一出射光束生成第一个第三测试图像。其中,第一个第三测试图像包括如图14中的(b)所示的图卡图像c12和图卡图像c11,图卡图像c11为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基于第一出射光束生成的图卡图像,图卡图像c12为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基于第二出射光束生成的图卡图像。
步骤B,第二驱动机构140控制待测摄像头模组200绕其轴心旋转至第二个第八角度,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基于入射的第一出射光束和第二出射光束生成第二个第三测试图像。例如,第二个第八角度可以为45°,第二个第三测试图像包括图卡图像c22和图卡图像c21,图卡图像c21为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基于第一出射光束生成的图卡图像,图卡图像c22为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基于第二出射光束生成的图卡图像。
步骤C,第二驱动机构140控制待测摄像头模组200绕其轴心旋转至第三个第八角度,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基于入射的第一出射光束和第二出射光束生成第三个第三测试图像。例如,第三个第八角度可以为90°,第三个第三测试图像包括图卡图像c32和图卡图像c31,图卡图像c31为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基于第一出射光束生成的图卡图像,图卡图像c32为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基于第二出射光束生成的图卡图像。
步骤D,第二驱动机构140,来控制待测摄像头模组200绕其轴心旋转至第四个第八角度,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基于入射的第一出射光束和第二出射光束生成第四个第三测试图像。例如,第四个第八角度可以为135°,第四个第三测试图像包括图卡图像c42和图卡图像c41,图卡图像c41为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基于第一出射光束生成的图卡图像,图卡图像c42为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基于第二出射光束生成的图卡图像。
按照上述方式,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在每次生成一个第三测试图像之后,将生成的第三测试图像发送至控制模块120,从而使得控制模块120获取到多个第三测试图像。
上述的是以待测摄像头模组200依次旋转至四个不同的第八角度为例进行说明的。可以理解的是,待测摄像头模组200依次旋转的多个不同的第八角度的数量可以不局限于四个,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步骤1307,控制模块将第二测试图像和多个第三测试图像,合成为第二合成图像。
步骤1308,控制模块根据第二合成图像对待测摄像头模组进行中心对称度测试。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模块120在获取到第二测试图像和多个第三测试图像之后,将第二测试图像和多个第三测试图像合为第二合成图像。例如,根据第二测试图像和多个第三测试图像合成的第二合成图像如图14中的(c)所示。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待测摄像头模组200和测试机构110旋转至不同角度的情况下,捕获入射的第一出射光束或第二出射光束所生成的第二测试图像,以及依次捕获入射的第一出射光束和第二出射光束所生成的多个第三测试图像,基于第二测试图像和多个第三测试图像进行中心对称度测试。由于在中心对称度测试之前,已经进行了对心重合度校准,从而可提高中心对称度测试的测试精度。
并且,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将平行光生成部111出射的单束光束分为两束相互垂直的第一出射光束和第二出射光束,并入射至待测摄像头模组200以进行中心对称度测试,从而可提高测试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单元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单元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摄像头模组的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设备包括测试机构和控制模块;所述测试机构包括平行光生成部、分光部、第一反射部和第二反射部,所述平行光生成部与所述分光部相连,所述分光部还分别与所述第一反射部和所述第二反射部相连;
所述平行光生成部,用于向所述分光部提供平行光束;
所述分光部,用于将所述平行光束分为反射光束和透射光束;
所述第一反射部,用于对所述反射光束进行反射,以将反射得到的第一出射光束入射至待测摄像头模组;
所述第二反射部,用于对所述透射光束进行反射,以将反射得到的第二出射光束入射至所述待测摄像头模组;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待测摄像头模组基于垂直入射的所述第二出射光束所生成的第一校准图像,以及基于垂直入射的所述第一出射光束所生成的第二校准图像,并根据所述第一校准图像和所述第二校准图像,对所述测试机构的旋转中心与所述待测摄像头模组的焦点之间的对心重合度进行校准;以及在校准完成后,获取所述待测摄像头模组采集到的测试图像,以对所述待测摄像头模组进行成像性能测试,所述成像性能测试包括畸变测试和中心对称度测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设备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和承载平台;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测试机构绕所述旋转中心进行旋转;
所述承载平台,用于承载所述待测摄像头模组;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承载平台沿预设方向进行移动,以调节所述待测摄像头模组的位置;以及驱动所述承载平台进行旋转,以控制所述待测摄像头模组绕其轴心进行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测试机构旋转至第一角度的情况下,获取所述待测摄像头模组基于垂直入射的所述第二出射光束所生成的第一校准图像;以及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测试机构旋转至第二角度的情况下,获取所述待测摄像头模组基于垂直入射的所述第一出射光束所生成的第二校准图像;
所述控制模块,还具体用于对比所述第一校准图像中的图卡图像的中心位置,与所述第二校准图像中的图卡图像的中心位置之间的位置偏差;以及根据所述位置偏差控制所述第二驱动机构来调节所述待测摄像头模组的位置,以对所述测试机构的旋转中心与所述待测摄像头模组的焦点之间的对心重合度进行校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控制所述待测摄像头模组依次旋转至多个不同的第三角度中的每个所述第三角度,且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测试机构依次旋转至多个不同的第四角度中的每个所述第四角度的情况下,获取所述待测摄像头模组基于入射的所述第一出射光束和/或所述第二出射光束所生成的第一测试图像;
所述控制模块,还具体用于将获取到的多个所述第一测试图像合成为第一合成图像,并根据所述第一合成图像对所述待测摄像头模组进行畸变测试;不同的所述第一测试图像对应的所述第三角度和/或所述第四角度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测试机构旋转至第五角度,且所述第二驱动机构控制所述待测摄像头模组旋转至第六角度的情况下,获取所述待测摄像头模组基于垂直入射的所述第一出射光束或所述第二出射光束所生成的第二测试图像;以及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测试机构旋转至第七角度,且所述第二驱动机构控制所述待测摄像头模组依次旋转至多个不同的第八角度中的每个所述第八角度的情况下,获取所述待测摄像头模组基于入射的所述第一出射光束和所述第二出射光束所生成的第三测试图像;不同的所述第三测试图像对应的所述第八角度不同;
所述控制模块,还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二测试图像和多个所述第三测试图像,合成为第二合成图像,并根据所述第二合成图像对所述待测摄像头模组进行中心对称度测试。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部,还用于将反射得到的所述第一出射光束入射至校准摄像模组;
所述第二反射部,还用于将反射得到的所述第二出射光束入射至所述校准摄像模组;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校准摄像模组基于垂直入射的所述第二出射光束所生成的第三校准图像,以及基于垂直入射的所述第一出射光束所生成的第四校准图像,并根据所述第三校准图像和所述第四校准图像,对所述测试机构出射的所述第一出射光束和所述第二出射光束的光程一致性进行校准;
其中,在对所述测试机构出射的所述第一出射光束和所述第二出射光束的光程一致性进行校准之后,去除承载平台上安装的所述校准摄像模组,并将所述待测摄像头模组安装到所述承载平台上,以进行对心重合度校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设备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第三驱动机构和第四驱动机构;
所述第三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反射部来调节所述第一反射部与所述分光部之间的距离;
所述第四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反射部来调节所述第二反射部与所述分光部之间的距离;
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测试机构旋转至第九角度的情况下,获取所述校准摄像模组基于垂直入射的所述第二出射光束所生成的第三校准图像;以及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测试机构旋转至第十角度的情况下,获取所述校准摄像模组基于垂直入射的所述第一出射光束所生成的第四校准图像;
所述控制模块,还具体用于对比所述第三校准图像中的图卡图像的尺寸,与所述第四校准图像中的图卡图像的尺寸之间的尺寸差异;并根据所述尺寸差异控制所述第三驱动机构来调节所述第一反射部与所述分光部之间的距离,或者根据所述尺寸差异控制所述第四驱动机构来调节所述第二反射部与所述分光部之间的距离,以对所述测试机构出射的所述第一出射光束和所述第二出射光束的光程一致性进行校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行光生成部包括同轴支撑管以及沿光路方向依次同轴设置的光源组件、测试图卡和准直镜,所述测试图卡位于所述准直镜的焦平面处;
所述同轴支撑管,用于支撑所述光源组件、所述测试图卡和所述准直镜;
所述光源组件,用于发出光束以照射所述测试图卡;
所述准直镜,用于将经过所述测试图卡后的光束转换为所述平行光束。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光部包括分光镜、分光镜支撑架、第一同轴固定架、第二同轴固定架和第三同轴固定架;
所述第一同轴固定架的第一端与所述平行光生成部中的同轴支撑管相连;所述分光镜支撑架分别与所述第一同轴固定架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同轴固定架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同轴固定架的第一端相连;
所述分光镜,固定在所述分光镜支撑架中,用于将所述平行光生成部入射的所述平行光束分为反射光束和透射光束。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部包括第一反射镜、第一反射镜支架和第一调距驱动件;所述第一反射镜的入射面与所述分光部中的分光镜的反射光束出射面平行;
所述第一反射镜支架与所述分光部中的第二同轴固定架的第二端相连;
所述第一反射镜,固定在所述第一反射镜支架中,用于对所述分光部反射得到的所述反射光束进行反射;
所述第一调距驱动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反射镜支架中,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反射部与所述分光部之间的距离。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射部包括第二反射镜、第二反射镜支架和第二调距驱动件;所述第二反射镜的入射面与所述分光部中的分光镜的透射光束出射面平行;
所述第二反射镜支架与所述分光部中的第三同轴固定架的第二端相连;
所述第二反射镜,固定在所述第二反射镜支架中,用于对所述分光部透射得到的所述透射光束进行反射;
所述第二调距驱动件,安装在所述第二反射镜支架中,用于调节所述第二反射部与所述分光部之间的距离。
12.一种摄像头模组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方法使用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测试设备进行测试,所述测试方法包括:
测试机构将第二出射光束垂直入射至待测摄像头模组;
控制模块获取所述待测摄像头模组基于垂直入射的所述第二出射光束所生成的第一校准图像;
所述测试机构将第一出射光束垂直入射至所述待测摄像头模组;
所述控制模块获取所述待测摄像头模组基于垂直入射的所述第一出射光束所生成的第二校准图像;
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校准图像和所述第二校准图像,对所述测试机构的旋转中心与所述待测摄像头模组的焦点之间的对心重合度进行校准;
在校准完成后,所述控制模块获取所述待测摄像头模组采集到的测试图像;
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测试图像,对所述待测摄像头模组进行成像性能测试;所述成像性能测试包括畸变测试和中心对称度测试。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机构将第二出射光束垂直入射至待测摄像头模组,包括:
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测试机构旋转至第一角度,使得所述测试机构将所述第二出射光束垂直入射至所述待测摄像头模组;
所述测试机构将第一出射光束垂直入射至所述待测摄像头模组,包括: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测试机构旋转至第二角度,使得所述测试机构将所述第一出射光束垂直入射至所述待测摄像头模组;
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校准图像和所述第二校准图像,对所述测试机构的旋转中心与所述待测摄像头模组的焦点之间的对心重合度进行校准,包括:
所述控制模块对比所述第一校准图像中的图卡图像的中心位置,与所述第二校准图像中的图卡图像的中心位置之间的位置偏差;
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位置偏差控制第二驱动机构来调节所述待测摄像头模组的位置,以对所述测试机构的旋转中心与所述待测摄像头模组的焦点之间的对心重合度进行校准。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获取所述待测摄像头模组采集到的测试图像,包括:
第二驱动机构重复控制所述待测摄像头模组依次旋转至多个不同的第三角度;
在所述待测摄像头模组旋转至每个所述第三角度的情况下,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测试机构依次旋转至多个不同的第四角度;
在所述测试机构旋转至每个所述第四角度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模块获取所述待测摄像头模组基于入射的第一出射光束和/或第二出射光束所生成的第一测试图像;不同的所述第一测试图像对应的所述第三角度和/或所述第四角度不同;
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测试图像,对所述待测摄像头模组进行成像性能测试,包括:
所述控制模块将多个所述第一测试图像合成为第一合成图像;
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第一合成图像对所述待测摄像头模组进行畸变测试。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获取所述待测摄像头模组采集到的测试图像,包括:
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测试机构旋转至第五角度;
第二驱动机构控制所述待测摄像头模组旋转至第六角度;
在所述测试机构旋转至所述第五角度,且所述待测摄像头模组旋转至所述第六角度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模块获取所述待测摄像头模组基于垂直入射的所述第一出射光束或所述第二出射光束所生成的第二测试图像;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测试机构旋转至第七角度;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控制所述待测摄像头模组依次旋转至多个不同的第八角度;
在所述测试机构旋转至所述第七角度,且所述待测摄像头模组旋转至每个所述第八角度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模块获取所述待测摄像头模组基于入射的所述第一出射光束和所述第二出射光束所生成的第三测试图像;不同的所述第三测试图像对应的所述第八角度不同;
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测试图像,对所述待测摄像头模组进行成像性能测试,包括:
所述控制模块将所述第二测试图像和多个所述第三测试图像,合成为第二合成图像;
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第二合成图像对所述待测摄像头模组进行中心对称度测试。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测试机构将第二出射光束垂直入射至待测摄像头模组之前,还包括:
所述测试机构将第二出射光束垂直入射至校准摄像模组,所述校准摄像模组和所述待测摄像头模组不同;
所述控制模块获取所述校准摄像模组基于垂直入射的所述第二出射光束所生成的第三校准图像;
所述测试机构将第一出射光束垂直入射至所述校准摄像模组;
所述控制模块获取所述校准摄像模组基于垂直入射的所述第一出射光束所生成的第四校准图像;
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第三校准图像和所述第四校准图像,对所述测试机构出射的所述第一出射光束和所述第二出射光束的光程一致性进行校准。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机构将第二出射光束垂直入射至校准摄像模组,包括:
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测试机构旋转至第九角度,使得所述测试机构将第二出射光束垂直入射至所述校准摄像模组;
所述测试机构将第一出射光束垂直入射至所述校准摄像模组,包括: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测试机构旋转至第十角度,使得所述测试机构将第一出射光束垂直入射至所述校准摄像模组;
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第三校准图像和所述第四校准图像,对所述测试机构出射的所述第一出射光束和所述第二出射光束的光程一致性进行校准,包括:
所述控制模块对比所述第三校准图像中的图卡图像的尺寸,与所述第四校准图像中的图卡图像的尺寸之间的尺寸差异;
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尺寸差异控制第三驱动机构来调节第一反射部与分光部之间的距离,或者根据所述尺寸差异控制第四驱动机构来调节第二反射部与所述分光部之间的距离,以对所述测试机构出射的所述第一出射光束和所述第二出射光束的光程一致性进行校准。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315071.1A CN115460399B (zh) | 2022-10-26 | 2022-10-26 | 摄像头模组的测试设备及测试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315071.1A CN115460399B (zh) | 2022-10-26 | 2022-10-26 | 摄像头模组的测试设备及测试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460399A CN115460399A (zh) | 2022-12-09 |
CN115460399B true CN115460399B (zh) | 2023-04-11 |
Family
ID=84311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315071.1A Active CN115460399B (zh) | 2022-10-26 | 2022-10-26 | 摄像头模组的测试设备及测试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46039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802141B (zh) * | 2023-01-06 | 2023-07-07 | 深圳中科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双模组主动对准装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3051147A1 (ja) * | 2011-10-07 | 2013-04-1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取得装置の調整方法、画像取得装置および画像取得装置の製造方法 |
CN109089107B (zh) * | 2017-06-14 | 2021-12-24 |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 批量摄像模组测试设备及其测试系统 |
CN108259894B (zh) * | 2018-03-31 | 2019-12-31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摄像头模组组装误差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
CN109982072A (zh) * | 2019-04-03 | 2019-07-05 |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摄像头模组校准用光源对正方法 |
CN213462069U (zh) * | 2020-11-25 | 2021-06-15 | 上海研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摄像头测试装置 |
CN113691802B (zh) * | 2021-08-18 | 2024-01-23 | 上海研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摄像头测试设备及摄像头成像测试方法 |
-
2022
- 2022-10-26 CN CN202211315071.1A patent/CN115460399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460399A (zh) | 2022-12-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612535B1 (ko) | 웨이퍼 검사 시스템 및 방법 | |
KR101646743B1 (ko) | 웨이퍼 검사 시스템 및 방법 | |
KR101638883B1 (ko) | 웨이퍼 검사 시스템 및 방법 | |
CN110132852B (zh) | 一种透射反射Mueller矩阵偏振显微成像系统 | |
US7982882B2 (en) | Optical wave interference measuring apparatus | |
CN115460399B (zh) | 摄像头模组的测试设备及测试方法 | |
CN113848041B (zh) | 光学性能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 |
KR102099977B1 (ko) | 콜리메이터쌍을 이용한 카메라 특성 관리장치 | |
US8773538B2 (en) | Calib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tical imaging lens system with double optical paths | |
EP2177872A1 (en) | Optical wave interference measuring apparatus | |
CN109581827A (zh) | 光刻投影物镜最佳焦面检测装置及方法 | |
EP2149777A2 (en) | Oblique incidence interferometer | |
CN110824459B (zh) | 一种基于干涉条纹的智能光轴装调系统及其装调方法 | |
JP2019086346A (ja) | 計測装置 | |
CN114967022B (zh) | 基于双经纬仪的自准直动态靶标光学装校方法 | |
JP2006090744A (ja) | 光学測定装置及び光ピックアップレンズ調整装置 | |
CN113271405B (zh) | 晶圆校准相机及具有其的探针台 | |
CN112114436B (zh) | 一种长焦深激光切割头的装调方法 | |
CN112630983A (zh) | 一种激光系统、激光诱导损伤测试系统及方法 | |
CN101290263B (zh) | 一种大相对口径非球面镜相位恢复的检测装置与方法 | |
US6469791B1 (en) | Multi-aperture hologram for backwards testing of optical systems | |
CN117554037A (zh) | 偏振光轴测量装置 | |
US11624699B2 (en) | Measurement system capable of adjusting AOI, AOI spread and azimuth of incident light | |
CN217443150U (zh) | 光学镜头组件用多光路精密调节装置 | |
JP2014145684A (ja) | 測定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