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46563A - 滑轮组的装配装置和装配方法 - Google Patents

滑轮组的装配装置和装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46563A
CN115446563A CN202210986914.4A CN202210986914A CN115446563A CN 115446563 A CN115446563 A CN 115446563A CN 202210986914 A CN202210986914 A CN 202210986914A CN 115446563 A CN115446563 A CN 1154465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pulley
hollow shaft
heat transfer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8691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446563B (zh
Inventor
刘发展
陈云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Marine Machinery Pla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Marine Machinery Pla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Marine Machinery Pla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Marine Machinery Pla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8691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46563B/zh
Publication of CN1154465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465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4465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465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9/00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DCAPSTANS; WINCHES; TACKLES, e.g. PULLEY BLOCKS; HOISTS
    • B66D3/00Portable or mobile lifting or hauling appliances
    • B66D3/04Pulley blocks or like devices in which force is applied to a rope, cable, or chain which passes over one or more pulleys, e.g. to obtain mechanical advantage
    • B66D3/06Pulley blocks or like devices in which force is applied to a rope, cable, or chain which passes over one or more pulleys, e.g. to obtain mechanical advantage with more than one pulle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7/00Storage heaters, i.e. heaters in which the energy is stored as heat in masses for subsequent release
    • F24H7/002Storage heaters, i.e. heaters in which the energy is stored as heat in masses for subsequent release using electrical energy supp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9/00Details
    • F24H9/1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grates or heating means
    • F24H9/180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grates or heating means for water heaters
    • F24H9/181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 heat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滑轮组的装配装置和装配方法,属于起重机技术领域。该装配装置包括:空心轴、注入机构和加热机构,所述空心轴的外径与待装配的滑轮轴的外径相同,所述空心轴具有传热腔,所述注入机构与所述传热腔通过管路连通,所述注入机构用于向所述传热腔通入流体,所述加热机构用于对所述注入机构输送的流体加热。本公开能缩减滑轮组的装配时间,提升滑轮组的装配效率。

Description

滑轮组的装配装置和装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起重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滑轮组的装配装置和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起重机上通常会设置滑轮组,通过在滑轮组上缠绕钢丝绳,完成起升负载作业。滑轮组包括多片滑轮、滑轮轴和滑轮支架,滑轮轴插装在滑轮支架上,多片滑轮同轴套装在滑轮轴外,且滑轮轴与滑轮之间会设置轴承,且滑轮轴与轴承之间过盈配合。
相关技术中,在装配滑轮组时,通常采用逐片加热的方式将各个轴承安装在滑轮轴上,待轴承冷却后以使轴承与滑轮轴过盈配合,然后,再将滑轮轴安装在滑轮支架上,以完成滑轮组的装配作业。
然而,在滑轮组装配的过程中,由于是逐片安装的,且每片轴承均需加热,导致每片滑轮组的装配时间较长。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滑轮组的装配装置和装配方法,能缩减滑轮组的装配时间,提升滑轮组的装配效率。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滑轮组的装配装置,所述装配装置包括:空心轴、注入机构和加热机构,所述空心轴的外径与待装配的滑轮轴的外径相同,所述空心轴具有传热腔,所述注入机构与所述传热腔通过管路连通,所述注入机构用于向所述传热腔通入流体,所述加热机构用于对所述注入机构输送的流体加热。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注入机构包括:储油箱和注油泵,所述储油箱内存储有润滑油液,所述注油泵的进油口与所述储油箱连通,所述注油泵的出油口通过管路与所述传热腔连通。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注入机构还包括第一注油管道和第二注油管道,所述第一注油管道的一端与所述注油泵的出油口连通,所述第一注油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传热腔连通;所述第二注油管道的一端与所述传热腔连通,所述第二注油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储油箱连通。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加热机构包括电热管,所述电热管位于所述储油箱的内壁上;或者,所述电热管位于所述空心轴的内壁。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电热管位于所述空心轴的内壁,所述电热管有多个,多个所述电热管间隔分布在所述空心轴的内壁上。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空心轴包括筒体和两个密封盖,所述筒体的两端开口,所述两个密封盖分别位于所述筒体的两端,所述两个密封盖与所述筒体围成所述传热腔。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筒体的外壁面具有贯通所述筒体的导热槽,所述导热槽与一个轴承对应,所述导热槽位于对应的所述轴承的内孔中。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密封盖上具有贯通所述密封盖的通孔,所述通孔内同轴插装有管路接头。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筒体的内壁面具有两个间隔分布的环形内凸缘,两个所述密封盖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环形内凸缘的一侧面,且所述密封盖覆盖所述环形内凸缘的内孔,所述密封盖与所述环形内凸缘可拆卸连接。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滑轮组的装配方法,所述装配方法采用如前文所述的滑轮组的装配装置执行,所述装配方法包括:将多个滑轮套装在对应的轴承外,组成多个滑轮组件;将多个所述滑轮组件依次套装在所述空心轴外;通过所述注入机构向所述空心轴内注入流体,并通过所述加热机构加热流体;将滑轮轴同轴放置在所述空心轴的一端,推动所述滑轮轴将所述空心轴从所述滑轮组件中顶出,直至所述滑轮轴插装在所述滑轮组件中。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装配装置包括空心轴、注入机构和加热机构,其中,空心轴具有传热腔,注入机构与传热腔通过管路连通,以使得注入机构可以通过管路向传热腔中注入流体。并且,加热机构还能对输送的流体进行加热,这样就可以将流体的温度升高后注入道传热腔内。在装配过程中,轴承和滑轮一并套装在空心轴外,由于传热腔内具有温度较高的流体,通过流体向空心轴传热,可以让套装在空心轴外的轴承同时一起加热。
与相关技术中逐片轴承的方法相比,通过空心轴对轴承和滑轮进行预定位,且还实现对多个轴承和多个滑轮同时加热的目的,由于多个轴承和滑轮同时受热,避免分别对各轴承加热,有效缩减了加热时长,降低滑轮组的装配时间,提升滑轮组的装配效率;且该种加热方式让各轴承和滑轮的加热温度均保持一致,让各轴承的热变形程度也相同,有效避免了逐片加热时,各轴承加热温度不同,而导致热变形程度不一,让各轴承与滑轮轴装配紧密程度不同的问题,能降低滑轮组安装难度和风险,提升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滑轮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滑轮组的装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热管的分布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滑轮组的装配方法的流程图。
图中各标记说明如下:
100、空心轴;110、传热腔;120、筒体;121、导热槽;122、环形内凸缘;130、密封盖;140、管路接头;
200、注入机构;210、储油箱;220、注油泵;230、第一注油管道;240、第二注油管道;
300、加热机构;310、电热管;
410、滑轮轴;420、滑轮支架;430、滑轮;440、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顶”、“底”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所述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图1是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滑轮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滑轮组包括:滑轮轴410、滑轮支架420、多个滑轮430和多个轴承440,轴承440与滑轮430一一对应,滑轮430套设在对应的轴承440外,滑轮430和对应的轴承440形成滑轮组件,每个滑轮组件均套装在滑轮轴410上。
其中,滑轮支架包括两个支座,两个支座间隔分布,在支座上设有安装孔。滑轮轴的两端分别插装在两个支座的安装孔内,以使得滑轮组件可以在滑轮轴上转动。在装配时需要控制滑轮轴与轴承过盈配合。
在装配滑轮组时,通常采用逐片加热的方式,逐片加热的方法包括:
首先,准备好滑轮支架,并将滑轮安装在对应的轴承上,形成多个滑轮组件。
然后,对第一个滑轮组件加热,加热完毕后,将滑轮组件起吊放置在滑轮轴的一侧,调整滑轮组件的起吊高度,让滑轮组件的轴承的内孔与滑轮轴同轴对齐。
接着,敲击滑轮轴,将滑轮轴逐渐打入轴承的内孔中,完成第一个滑轮组件的装配。
然后,安装前述方式将剩余的滑轮组件依次套装在滑轮轴外,以完成所有滑轮组件与滑轮轴的装配。
最后,再将滑轮轴安装在滑轮支架上,以完成滑轮组的装配作业。
然而,在滑轮组装配的过程中,由于是逐片安装的,且每片轴承均需加热、起吊和对齐,导致每片滑轮组的装配时间较长。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滑轮组的装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装配装置包括:空心轴100、注入机构200和加热机构300。
其中,空心轴100的外径与待装配的滑轮轴的外径相同,空心轴100用于套装待装配的轴承和滑轮。
如图2所示,空心轴100具有传热腔110,注入机构200与传热腔110通过管路连通。
其中,注入机构200用于向传热腔110通入流体,加热机构300用于对注入机构200输送的流体加热。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装配装置包括空心轴100、注入机构200和加热机构300。
其中,空心轴100具有传热腔110,注入机构200与传热腔110通过管路连通,以使得注入机构200可以通过管路向传热腔110中注入流体。
并且,加热机构300还能对输送的流体进行加热,这样就可以将流体的温度升高后注入道传热腔110内。
在装配过程中,轴承和滑轮一并套装在空心轴100外,由于传热腔110内具有温度较高的流体,通过流体向空心轴100传热,可以让套装在空心轴100外的轴承同时一起加热。
与相关技术中逐片轴承的方法相比,通过空心轴100对轴承和滑轮进行预定位,且还实现对多个轴承和多个滑轮同时加热的目的,由于多个轴承和滑轮同时受热,避免分别对各轴承加热,有效缩减了加热时长,降低滑轮组的装配时间,提升滑轮组的装配效率;且该种加热方式让各轴承和滑轮的加热温度均保持一致,让各轴承的热变形程度也相同,有效避免了逐片加热时,各轴承加热温度不同,而导致热变形程度不一,让各轴承与滑轮轴装配紧密程度不同的问题,能降低滑轮组安装难度和风险,提升装配效率。
可选地,如图2所示,注入机构200包括:储油箱210和注油泵220,储油箱210内存储有润滑油液,注油泵220的进油口与储油箱210连通,注油泵220的出油口通过管路与传热腔110连通。
本公开实施例中,储油箱210内存储的流体为润滑油液,润滑油液加热升温后,不容易在短时间内温度迅速降低,以便于将热量传到至轴承,为轴承加热。
其中,注油泵220的进油口与储油箱210连通,注油泵220的出油口与传热腔110连通。这样就能通过注油泵220快速地将油液储油箱210内的油液吸收至注油泵220,并通过管路输送到传热腔110,以加热轴承。
可选地,如图2所示,注入机构200还包括第一注油管道230和第二注油管道240,第一注油管道230的一端与注油泵220的出油口连通,第一注油管道230的另一端与传热腔110连通。
通过设置第一注油管道230,并采用第一注油管道230连接注油泵220和传热腔110,让注油泵220将润滑油液输送到传热腔110,以加热轴承。
如图2所示,第二注油管道240的一端与传热腔110连通,第二注油管道240的另一端与储油箱210连通。
通过设置第二注油管道240,并采用第二注油管道240连接传热腔110和储油箱210,能让传热腔110内的润滑油液回到储油箱210,这样就能通过注油泵220持续为传热腔110内输送温度较高的润滑油液,以保证轴承的加热温度。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现方式中,如图2所示,加热机构300包括电热管310,电热管310位于储油箱210的内壁上。
其中,电热管310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电器元件。电热管310是以金属管为外壳,沿管内中心轴向均布螺旋电热合金丝。
例如,电热合金丝可以是镍铬、铁铬合金。
在金属管和电热合金丝之间的空隙还可以填充具有绝缘性能的氧化镁砂。并且,金属管的两端可以采用硅胶密封。
上述实现方式中,通过在储油箱210内设置电热管310能对储油箱210内的润滑油液直接加热,这样注油泵220可以直接将温度较高的润滑油液输送到传热腔110,以对轴承进行加热。
示例性地,电热管310可以有多个,多个电热管310间隔分布在储油箱210内。这样通过设置多个电热管310能更为快速地为润滑油液升温。且在储油箱210内各处均布置有电热管310,从而在各个区域对润滑油液加热,让润滑油液均衡升温。
示例性地,本公开实施例中,储油箱210内可以设置加热板,加热板可以是内置电热合金丝的中空金属板。
其中,加热板可以设置在储油箱210的底面,且储油箱210的底面开设有凹槽,凹槽的深度与加热板的厚度一致,这样加热板填装在凹槽后,加热板的表面不会突出与凹槽,从而不会占用较多储油箱210的内部空间,以保证储油箱210的储油量。
在本公开的另一些实现方式中,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热管310的分布示意图。如图3所示,电热管310位于空心轴100的内壁。
上述实现方式中,通过在空心轴100内设置电热管310能对传热腔110内的润滑油液直接加热,这样能避免润滑油液在输送过程中的热量散热,且让热量更快速传递至轴承,以对轴承进行加热。
示例性地,电热管310有多个,多个电热管310间隔分布在空心轴100的内壁上。这样通过设置多个电热管310能更为快速地为润滑油液升温。且在空心轴100内各处均布置有电热管310,从而在各个区域对润滑油液加热,让润滑油液均衡升温。
示例性地,本公开实施例中,电热管310呈条状,且电热管310可以从空心轴100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这样就能对空心轴100的轴向上各区域进行加热,让润滑油液均衡升温,且让各个轴承受热均匀。
示例性地,各条状的电热管310可以沿空心轴100的周向间隔分布在空心轴100外壁上。这样就能对空心轴100的周向上各区域进行加热,让润滑油液均衡升温,且让各个轴承受热均匀。
例如,各条状电热管310可以间隔45°或90°周向分布。其中,空心轴100为圆轴,当电热管310间隔45°分布时,电热管310有8个;当电热管310间隔90°分布时,电热管310有4个。
可选地,如图2所示,空心轴100包括筒体120和两个密封盖130,筒体120的两端开口,两个密封盖130分别位于筒体120的两端,两个密封盖130与筒体120围成传热腔110。
通过设置密封盖130封堵筒体120的两端,以让两个密封盖130与筒体120围成传热腔110,这样在向传热腔110注入润滑油液后,在密封盖130的封堵下,可以防止润滑油液出现泄漏。
可选地,如图2所示,密封盖130上具有贯通密封盖130的通孔,通孔内同轴插装有管路接头140。
其中,通孔可以是螺纹孔,管路接头140的外壁面设有外螺纹,这样可以将管路接头140与通孔螺纹连接,可以提升通孔和管路接头140之间的密封性,防止润滑油液从管路接头140和密封盖130的连接处泄漏。
本公开实施例中,管路接头140用于与第一注油管道230或第二注油管道240连接,得以让注油泵220将润滑油液依次通过第一注油管道230和管路接头140注入至传热腔110,且还可以让传热腔110内的润滑油液依次通过管路接头140和第二注油管道240回到储油箱210内。
可选地,如图2所示,筒体120的内壁面具有两个间隔分布的环形内凸缘122,两个密封盖130分别位于两个环形内凸缘122的一侧面,且密封盖130覆盖环形内凸缘122的内孔,密封盖130与环形内凸缘122可拆卸连接。
示例性地,如图2所示,环形内凸缘122的表面设有螺纹孔,密封盖130的端面设有与螺纹孔一一对应的过孔,密封盖130通过依次穿过过孔和螺纹孔的螺栓与环形内凸缘122固定连接。
示例性地,环形内凸缘122的表面设有多个螺纹孔,多个螺纹孔周向间隔分布,且密封盖130上也设有多个周向间隔分布的过孔。这样设置多个螺纹孔以让密封盖130和环形内凸缘122通过多个螺纹连接在一起,能提升环形内凸缘122和密封盖130的连接可靠性。
例如,多个螺纹孔可以间隔45°或90°周向分布。其中,当多个螺纹孔间隔45°分布时,螺纹孔有8个;当多个螺纹孔间隔90°分布时,螺纹孔有4个。
示例性地,环形内凸缘122和密封盖130之间设置有环形密封圈,可以提升环形内凸缘122和密封盖130之间的密封性,防止润滑油液从环形内凸缘122和密封盖130之间的间隙泄漏。
可选地,如图2所示,筒体120的外壁面具有贯通筒体120的导热槽121,导热槽121与一个轴承对应,导热槽121位于对应的轴承的内孔中。
其中,轴承的内圈覆盖在对应的导热槽121上,且轴承的内圈与滑轮轴的外壁贴合,这样注入到传热腔110内部的润滑油液可以通过导热槽121直接与轴承的内圈接触,直接对轴承加热,提升传热效率,让轴承更容易受热升温。
示例性地,如图2所示,空心轴100在同一个轴承的内孔包围的区域上可以有多个传热槽,让轴承的内圈有更多的区域与润滑油液接触传热,提升传热效率。
例如,多个传热槽可以沿空心轴100的轴向间隔分布。如图2所示,在空心轴100的轴向上,同一个轴承的内孔包围的区域设有两个传热槽。
例如,多个传热槽可以沿空心轴100的周向间隔分布。在空心轴100的一个径向截面上设有八个传热槽。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滑轮组的装配方法的流程图。该装配方法采用如前文所述的滑轮组的装配装置执行。
结合图1,本公开实施例中装配的滑轮组包括:滑轮轴410、滑轮支架420、多个滑轮430和多个轴承440,轴承440与滑轮430一一对应,滑轮430套设在对应的轴承440外,滑轮430和对应的轴承440形成滑轮组件,每个滑轮组件均套装在滑轮轴410上。
如图4所示,该装配方法包括:
步骤101:将多个滑轮套装在对应的轴承外,组成多个滑轮组件。
其中,滑轮支架包括两个支座,两个支座间隔分布,在支座上设有安装孔。滑轮轴的两端分别插装在两个支座的安装孔内,以使得滑轮组件可以在滑轮轴上转动。在装配时需要控制滑轮轴与轴承过盈配合。
步骤102:将多个滑轮组件依次套装在空心轴100外。
步骤103:通过注入机构200向空心轴100内注入流体,并通过加热机构300加热流体。
步骤104:将滑轮轴同轴放置在空心轴100的一端,推动滑轮轴将空心轴100从滑轮组件中顶出,直至滑轮轴插装在滑轮组件中。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滑轮组的装配方法,采用的装配装置包括空心轴100、注入机构200和加热机构300。
其中,空心轴100具有传热腔110,注入机构200与传热腔110通过管路连通,以使得注入机构200可以通过管路向传热腔110中注入流体。
并且,加热机构300还能对输送的流体进行加热,这样就可以将流体的温度升高后注入道传热腔110内。
在装配过程中,轴承和滑轮一并套装在空心轴100外,由于传热腔110内具有温度较高的流体,通过流体向空心轴100传热,可以让套装在空心轴100外的轴承同时一起加热。
与相关技术中逐片轴承的方法相比,通过空心轴100对轴承和滑轮进行预定位,且还实现对多个轴承和多个滑轮同时加热的目的,由于多个轴承和滑轮同时受热,避免分别对各轴承加热,有效缩减了加热时长,降低滑轮组的装配时间,提升滑轮组的装配效率;且该种加热方式让各轴承和滑轮的加热温度均保持一致,让各轴承的热变形程度也相同,有效避免了逐片加热时,各轴承加热温度不同,而导致热变形程度不一,让各轴承与滑轮轴装配紧密程度不同的问题,能降低滑轮组安装难度和风险,提升装配效率。
以上,并非对本公开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公开已通过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公开,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公开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公开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公开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滑轮组的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装置包括:空心轴(100)、注入机构(200)和加热机构(300),所述空心轴(100)的外径与待装配的滑轮轴的外径相同,所述空心轴(100)具有传热腔(110),所述注入机构(200)与所述传热腔(110)通过管路连通,所述注入机构(200)用于向所述传热腔(110)通入流体,所述加热机构(300)用于对所述注入机构(200)输送的流体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机构(200)包括:储油箱(210)和注油泵(220),所述储油箱(210)内存储有润滑油液,所述注油泵(220)的进油口与所述储油箱(210)连通,所述注油泵(220)的出油口通过管路与所述传热腔(110)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机构(200)还包括第一注油管道(230)和第二注油管道(240),所述第一注油管道(230)的一端与所述注油泵(220)的出油口连通,所述第一注油管道(230)的另一端与所述传热腔(110)连通;
所述第二注油管道(240)的一端与所述传热腔(110)连通,所述第二注油管道(240)的另一端与所述储油箱(210)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机构(300)包括电热管(310),所述电热管(310)位于所述储油箱(210)的内壁上;或者,所述电热管(310)位于所述空心轴(100)的内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管(310)位于所述空心轴(100)的内壁,所述电热管(310)有多个,多个所述电热管(310)间隔分布在所述空心轴(100)的内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轴(100)包括筒体(120)和两个密封盖(130),所述筒体(120)的两端开口,所述两个密封盖(130)分别位于所述筒体(120)的两端,所述两个密封盖(130)与所述筒体(120)围成所述传热腔(11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20)的外壁面具有贯通所述筒体(120)的导热槽(121),所述导热槽(121)与一个轴承对应,所述导热槽(121)位于对应的所述轴承的内孔中。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130)上具有贯通所述密封盖(130)的通孔,所述通孔内同轴插装有管路接头(140)。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20)的内壁面具有两个间隔分布的环形内凸缘(122),两个所述密封盖(130)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环形内凸缘(122)的一侧面,且所述密封盖(130)覆盖所述环形内凸缘(122)的内孔,所述密封盖(130)与所述环形内凸缘(122)可拆卸连接。
10.一种滑轮组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方法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滑轮组的装配装置执行,所述装配方法包括:
将多个滑轮套装在对应的轴承外,组成多个滑轮组件;
将多个所述滑轮组件依次套装在所述空心轴外;
通过所述注入机构向所述空心轴内注入流体,并通过所述加热机构加热流体;
将滑轮轴同轴放置在所述空心轴的一端,推动所述滑轮轴将所述空心轴从所述滑轮组件中顶出,直至所述滑轮轴插装在所述滑轮组件中。
CN202210986914.4A 2022-08-17 2022-08-17 滑轮组的装配装置和装配方法 Active CN1154465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86914.4A CN115446563B (zh) 2022-08-17 2022-08-17 滑轮组的装配装置和装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86914.4A CN115446563B (zh) 2022-08-17 2022-08-17 滑轮组的装配装置和装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46563A true CN115446563A (zh) 2022-12-09
CN115446563B CN115446563B (zh) 2024-01-19

Family

ID=842987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86914.4A Active CN115446563B (zh) 2022-08-17 2022-08-17 滑轮组的装配装置和装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46563B (zh)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33684A1 (de) * 1968-07-05 1970-01-08 Gen Electric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assungen mit UEbermass
JP2006082212A (ja) * 2004-09-17 2006-03-30 Shinmei Ind Co Ltd ワーク用リフト
JP2009149948A (ja) * 2007-12-21 2009-07-09 Soken Kogyo Kk 流体加熱装置、ガス加熱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利用した半導体処理装置
KR20100112466A (ko) * 2009-04-09 2010-10-19 주식회사 동화엔텍 일방향 이송기구를 이용한 열교환기 조립장치
CN202251425U (zh) * 2011-10-10 2012-05-30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起重机及其滑轮组件
CN103056654A (zh) * 2013-01-28 2013-04-24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滑轮组装配专机
CN103433687A (zh) * 2013-05-24 2013-12-11 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超大型滑轮组件的加热装置和装配方法
CN103934667A (zh) * 2013-01-17 2014-07-23 马勒国际有限公司 用于定位多个功能元件的装置
CN104227384A (zh) * 2013-06-20 2014-12-24 安徽海川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平衡轴总成过盈热装设备
US20150223522A1 (en) * 2014-02-13 2015-08-13 R.J. Reynolds Tobacco Company Method for Assembling a Cartridge for a Smoking Article
CN105673716A (zh) * 2016-03-07 2016-06-15 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大型升船机卷筒和主轴的装配方法
CN210968677U (zh) * 2019-10-21 2020-07-10 河钢股份有限公司承德分公司 一种更换大吨位冶金桥式起重机滑轮组主轴的装置
CN211503241U (zh) * 2019-12-23 2020-09-15 江阴祥盛纺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电加热型烘筒
CN212070997U (zh) * 2020-04-15 2020-12-04 浙江三一装备有限公司 臂架滑轮组装配工装
CN112276474A (zh) * 2020-08-31 2021-01-29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武汉船舶工业有限公司 轴孔的装配方法
CN215287725U (zh) * 2021-08-10 2021-12-24 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 一种桥式吊车动滑轮组装配装置
CN114850781A (zh) * 2022-05-10 2022-08-05 中国水利水电夹江水工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大型升船机的卷筒和卷筒轴的装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33684A1 (de) * 1968-07-05 1970-01-08 Gen Electric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assungen mit UEbermass
JP2006082212A (ja) * 2004-09-17 2006-03-30 Shinmei Ind Co Ltd ワーク用リフト
JP2009149948A (ja) * 2007-12-21 2009-07-09 Soken Kogyo Kk 流体加熱装置、ガス加熱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利用した半導体処理装置
KR20100112466A (ko) * 2009-04-09 2010-10-19 주식회사 동화엔텍 일방향 이송기구를 이용한 열교환기 조립장치
CN202251425U (zh) * 2011-10-10 2012-05-30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起重机及其滑轮组件
CN103934667A (zh) * 2013-01-17 2014-07-23 马勒国际有限公司 用于定位多个功能元件的装置
CN103056654A (zh) * 2013-01-28 2013-04-24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滑轮组装配专机
CN103433687A (zh) * 2013-05-24 2013-12-11 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超大型滑轮组件的加热装置和装配方法
CN104227384A (zh) * 2013-06-20 2014-12-24 安徽海川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平衡轴总成过盈热装设备
US20150223522A1 (en) * 2014-02-13 2015-08-13 R.J. Reynolds Tobacco Company Method for Assembling a Cartridge for a Smoking Article
CN105673716A (zh) * 2016-03-07 2016-06-15 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大型升船机卷筒和主轴的装配方法
CN210968677U (zh) * 2019-10-21 2020-07-10 河钢股份有限公司承德分公司 一种更换大吨位冶金桥式起重机滑轮组主轴的装置
CN211503241U (zh) * 2019-12-23 2020-09-15 江阴祥盛纺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电加热型烘筒
CN212070997U (zh) * 2020-04-15 2020-12-04 浙江三一装备有限公司 臂架滑轮组装配工装
CN112276474A (zh) * 2020-08-31 2021-01-29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武汉船舶工业有限公司 轴孔的装配方法
CN215287725U (zh) * 2021-08-10 2021-12-24 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 一种桥式吊车动滑轮组装配装置
CN114850781A (zh) * 2022-05-10 2022-08-05 中国水利水电夹江水工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大型升船机的卷筒和卷筒轴的装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46563B (zh) 2024-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78362B (zh) 活塞式发动机及斯特林发动机
KR20150020294A (ko) 나선 동적 유동 관통 히터
CN115446563A (zh) 滑轮组的装配装置和装配方法
CN102714068B (zh) 具有机械附接的波动管接管热套筒的加压器
JP6576234B2 (ja) 管材の外圧負荷試験機
CN202228368U (zh) 磁力驱动泵
CN202610604U (zh) 用于燃油或燃气加热熨平机的辊筒
CN202209900U (zh) 屏蔽式加热器
CN207277033U (zh) 燃气熨平机
US3915337A (en) Pressure vessel with shear stud closure assembly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same
CN103056215A (zh) 一种板材温热介质充液成形设备
CN113715222A (zh) 硫化室及硫化机
CN112105102A (zh) 一种水平连铸结晶器石墨套加热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8535076U (zh) 内加热内保温的浇注罐
CN101626637A (zh) 内插式远红外辐射电加热装置
CN110504801A (zh) 一种用于电机定子铁芯与机壳的热套定位装置
CN107642430B (zh) 一种组合隔热活塞独立式活塞环支撑体结构
CN206386281U (zh) 高温泵用卧式隔爆型电动机调压机构
CN102927091A (zh) 管路油液加热器
CN201679871U (zh) 环形油浴加热器及油浴加热循环过滤冷却系统
CN213628251U (zh) 一种缸筒
CN220727890U (zh) 润滑油快速加热装置
CN220016384U (zh) 一种内衬油管加热装置
CN211102269U (zh) 一种用于焊法兰的钢管预热处理装置
CN216930349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防爆管道电加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