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32119A - 一种应用于多水面舰艇的自重构的对接与分离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多水面舰艇的自重构的对接与分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32119A
CN115432119A CN202211235121.5A CN202211235121A CN115432119A CN 115432119 A CN115432119 A CN 115432119A CN 202211235121 A CN202211235121 A CN 202211235121A CN 115432119 A CN115432119 A CN 1154321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positioning
butt joint
assembly
sel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3512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庄佳园
杨俊�
王建东
张磊
黄兵
苏玉民
楼朝纲
刘英浩
龙潋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123512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32119A/zh
Publication of CN1154321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321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21/00Tying-up; Shifting, towing, or pushing equipment; Anchoring
    • B63B21/56Towing or pushing equipment
    • B63B21/62Towing or pushing equipment characterised by moving of more than one vessel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一种应用于多水面舰艇的自重构的对接与分离装置,属于对接与分离装置。为了解决水面舰艇之间无法达到快速捕获以及艏、艉连接与释放功能的问题。本发明中主动锁紧连接副包括锁紧机构和对接导向定位部;锁紧机构的一端安装在前方艇体的艉部,对接导向定位部安装在锁紧机构的另一端;被动锁紧连接副包括锁紧连接部和定位连接部;定位连接部的一端安装在后方艇体的艏部,锁紧连接部安装在定位连接部的另一端;锁紧连接部穿过对接导向定位部并插装在锁紧机构内;所述的定位连接部处于对接导向定位部内并实现前方艇体与后方艇体的径向定位锁紧及撞击缓冲。本发明通过抛物面形的对接导向定位部和单驱动对接锁紧装置可快速实现多个水面舰艇的对接与分离。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于多水面舰艇的自重构的对接与分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对接与分离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多水面舰艇的自重构的对接与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水面舰艇可携带多种传感器、设备和武器,应用于监视、后勤保障、电子战、反潜、反舰、反水雷等领域,但受排水量、艇型等影响,使得其独立航行能力仍难达要求。
水面舰艇的一个关键限制是由于其小型平台固有的兴波阻力的增加,限制了其作战范围。海上加油、使用重型运输艇、战略空运以及增加水面舰艇总尺寸都是这种限制的解决方案,但仍然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因此常采用水面舰艇编队、远航协同作战的形式工作。可是面临着续航里程不足和无法面对恶劣海况的问题,因此提出了自重构水面舰艇的设想。采用四艘或更多的水面舰艇之间通过艏艉对接连为一体的方式协同航行,这种方法为水面舰艇创造了一个长的平行中体来减少兴波阻力,同时到达目标海域后水面舰艇也能自动分离来执行各自的战术任务,此概念的关键是减少连接后水面舰艇行动的弗汝德数以显著减少兴波阻力。通过调整自重构水面舰艇水面的航行姿态,同时控制自动对接装置来实现多艘无人水面舰艇艏艉自动对接,整齐划一,以“列车”的作战模式超远距离航行去执行任务;而当其接近目标后,进一步控制对接分离装置使得自重构水面水面舰艇艏艉分离,四散而开或以编队作战模式各自去执行任务,任务完成后,舰艇们又重新对接,再次组成“列车”返航。以此来保证这些多用途、更小及更加灵活的舰艇拥有保障执行多种任务的战术能力和灵活性,同时其集中的行动能力以及可以不断增加的数量能够确保其能应对各种情况的海况和提高续航的里程,因此自动对接装置是自重构水面舰艇的关键一环。
综上所述,现有的水面舰艇之间无法快速捕获以及艏艉连接与释放,不能有效的形成海上编队以此来应对单一水面舰艇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水面舰艇之间无法达到快速捕获以及艏、艉连接与释放功能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应用于多水面舰艇的自重构的对接与分离装置。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应用于多水面舰艇的自重构的对接与分离装置,它包括主动锁紧连接副和被动锁紧连接副;所述的主动锁紧连接副安装在前方艇体的艉部,所述的被动锁紧连接副安装在后方艇体的艏部;前方艇体与后方艇体之间通过主动锁紧连接副和被动锁紧连接副进行纵向连接;所述的主动锁紧连接副包括锁紧机构,所述的锁紧机构安装在前方艇体的艉部,其包括安装外壳、驱动组件、套筒和环形卡盘;所述安装外壳的尾部开有一个插口,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端、套筒和环形卡盘同轴安装在安装外壳内,所述套筒的动力输入端与驱动组件的驱动端固连,套筒的动力输出端上设置有一个圆环形盘面,在圆环形盘面上开有盘面螺旋螺纹;所述的环形卡盘是由多块扇形卡盘组合而成,多块扇形卡盘以安装外壳上的插口为轴周向安装在安装外壳的内壁上,并分别与安装外壳的内壁之间滑动连接,所述的多块扇形卡盘之间形成卡口,每块扇形卡盘的另一侧盘面径向设置有一排方形齿块,所述的一排方形齿块构成类齿条结构;所述扇形卡盘上的类齿条结构与套筒上的盘面螺旋螺纹相配合,形成螺纹连接;
所述的被动锁紧连接副包括锁紧连接部,所述的锁紧连接部穿过安装外壳上的插口插到锁紧机构中,多块扇形卡盘所形成的卡口卡在锁紧连接部上,实现锁紧连接部与锁紧机构之间的轴向定位与径向定位。
进一步的,所述套筒内还安装一个传感器,所述的传感器与锁紧连接部相对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锁紧连接部包括同轴设置的半圆形体与圆柱体,所述的半圆形体与圆柱体之间形成轴肩,多块扇形卡盘的卡口卡在锁紧连接部的圆柱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锁紧机构还包括限位圈和限位圈驱动组件;所述的限位圈套在套筒外,所述限位圈驱动组件的动力输入端与驱动组件的驱动端连接,限位圈驱动组件的动力输出端与限位圈的一侧固定连接,用以实现限位圈的轴向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圈的内壁为坡面结构,限位圈的内径由左至右逐渐增加;所述环形卡盘的外壁也为坡面结构,环形卡盘的外径由左至右逐渐增加,所述环形卡盘坡面结构的外壁与限位圈的内壁相配合,实现三块扇形卡盘的径向锁紧。
进一步的,所述的驱动组件包括伺服电机、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的主动轮套在伺服电机的驱动轴上,所述的从动轮转动安装在安装外壳内,主动轮从动轮相啮合;所述套筒的动力输入端连接在伺服电机驱动轴的端部,所述的从动轮与限位圈驱动组件的动力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限位圈驱动组件包括一根丝杠轴和一个折角连接片,所述丝杠轴的一端与从动轮的中心位置固连,所述折角连接片的竖向板螺接在丝杠轴上,折角连接片的横向板连接在限位圈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主动锁紧连接副还包括一个对接导向定位部,对接导向定位部的固定端同轴安装在锁紧机构上;所述的被动锁紧连接副还包括定位连接部,所述定位连接部的一端安装在后方艇体的艏部,锁紧连接部的固定端同轴安装在定位连接部的另一端;所述的定位连接部处于对接导向定位部内并实现前方艇体与后方艇体的径向定位锁紧及撞击缓冲。
进一步的,所述的对接导向定位部为一环形结构,对接导向定位部内壁的横截面为抛物线形,且对接导向定位部的内壁由左至右内径逐渐增加;所述定位连接部的横截面也为抛物线形,定位连接部外径较小的一端与圆柱体的外端连接;当锁紧连接部插到锁紧机构中时,所述的定位连接部的外壁与对接导向定位部的内壁紧密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的对接导向定位部为不锈钢材质,所述的定位连接部是由高分子材料制成。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主动锁紧连接副和被动锁紧连接副可以实现多个水面舰艇间的艏、艉自动对接与分离,相邻的两个水面舰艇之间的连接副是独立的,因此可以实现多个水面舰艇的同时对接与分离,减少多个水面舰艇的连接时间与分离时间,快速实现水面舰艇的自动编队与分散。
2、本发明采用抛物面形的对接导向定位部,可使得后方艇体通过撞击前方抛物面的方式快速达到指定位置,提高捕获的精度;同时采用与对接导向定位部抛物面形相匹配的高分子材料的定位连接部,达到水面舰艇对接撞击时的缓冲目的,减少艇体所受冲击,并带有减摇效果。
3、本发明通过一个驱动组件实现套筒与限位圈的同时驱动,可以同时达到锁定与连接效果,传动构造简单,整体体积小,可重复性高,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附图作为本申请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理解。
图1为前方艇体与后方艇体对接前的示意图;
图2为前方艇体与后方艇体对接后的示意图;
图3为主动锁紧连接副A和被动锁紧连接副B的轴侧图;
图4为主动锁紧连接副A和被动锁紧连接副B对接前的剖视图;
图5为主动锁紧连接副A和被动锁紧连接副B对接后的剖视图;
图6为环形卡盘与套筒连接的轴侧图;
图7为环形卡盘与套筒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前方艇体;2、后方艇体;3、锁紧机构;31、安装外壳;311、外壳体;312、中间支撑板;313、尾部支撑板;32、驱动组件;321、伺服电机;322、主动轮;323、从动轮;33、套筒;34、环形卡盘;341、扇形卡盘;35、限位圈;36、限位圈驱动组件;361、丝杠轴;362、折角连接片;4、对接导向定位部;5、锁紧连接部;51、半圆形体;52、圆柱体;6、定位连接部;7、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参见图1至图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于多水面舰艇的自重构的对接与分离装置,包括主动锁紧连接副A和被动锁紧连接副B;所述的主动锁紧连接副A安装在前方艇体1的艉部,所述的被动锁紧连接副B安装在后方艇体2的艏部;前方艇体1与后方艇体2之间通过主动锁紧连接副A和被动锁紧连接副B进行纵向连接,多个水面舰艇的纵向对接形成水面舰艇编队。
参见图3、图4和图5,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主动锁紧连接副A包括锁紧机构3和对接导向定位部4;所述锁紧机构3的一端安装在前方艇体1的艉部,对接导向定位部4的固定端同轴安装在锁紧机构3的另一端;所述的被动锁紧连接副B包括锁紧连接部5和定位连接部6;所述定位连接部6的一端安装在后方艇体2的艏部,锁紧连接部5的固定端同轴安装在定位连接部6的另一端;所述锁紧连接部5的自由端穿过对接导向定位部4并插装在锁紧机构3内,同时被锁紧机构3轴向定位锁定;所述的定位连接部6处于对接导向定位部4内并实现前方艇体1与后方艇体2的径向定位锁紧及撞击缓冲。
参见图4、图5、图6和图7,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锁紧机构3包括安装外壳31、驱动组件32、套筒33、环形卡盘34、限位圈35和限位圈驱动组件36;所述的安装外壳31包括外壳体311、中间支撑板312和尾部支撑板313,所述的中间支撑板312竖直安装在外壳体311的中间位置,并将外壳体311分隔成两个空间,所述的尾部支撑板313安装在外壳体311的尾部,尾部支撑板313上开有一个插口,所述的对接导向定位部4安装在尾部支撑板313上,并与外壳体311分别处于尾部支撑板313的两侧;所述的驱动组件32、套筒33和环形卡盘34同轴依次安装在外壳体311内,所述的套筒33、环形卡盘34、限位圈35和限位圈驱动组件36安装在外壳体311内中间支撑板312与尾部支撑板313之间的位置处。
所述的驱动组件32安装在中间支撑板312上,并具有两个驱动端,分别为驱动端Ⅰ和驱动端Ⅱ;所述套筒33的动力输入端与驱动组件32的驱动端Ⅰ固连,套筒33的动力输出端上设置有一个圆环形盘面,在圆环形盘面上开有盘面螺旋螺纹,实现动力输出;所述的环形卡盘34是由多块扇形卡盘341组合而成,扇形卡盘341的个数优选为三个,三块扇形卡盘341以尾部支撑板313上的插口为轴周向安装在尾部支撑板313的内侧,并分别与尾部支撑板313之间滑动连接,即每块扇形卡盘341的一侧盘面径向设置有一个T字形滑块,尾部支撑板313上相应的位置开有T字形滑槽,扇形卡盘341与尾部支撑板313之间通过T字形滑块与T字形滑槽的配合实现滑动;每块扇形卡盘341的另一侧盘面径向设置有一排方形齿块,所述的一排方形齿块构成类齿条结构;所述扇形卡盘341上的类齿条结构与套筒33上的盘面螺旋螺纹相配合,形成螺纹连接,所述套筒33的旋转可以带动三块扇形卡盘341聚拢与扩散,当三块扇形卡盘341合并在一起时,形成一个完整的环形卡盘34,所述的三块扇形卡盘341通过套筒33上的盘面螺旋螺纹实现径向锁紧。
所述限位圈驱动组件36的动力输入端与驱动组件32的驱动端Ⅱ连接,限位圈驱动组件36的动力输出端与限位圈35的一侧固定连接,用以实现限位圈35的轴向移动;所述的限位圈35在初始位置时套在套筒33外,在限位圈驱动组件36的驱动下轴向朝向环形卡盘34处移动,并套在环形卡盘34外,用以保证环形卡盘34中每块扇形卡盘341的径向位置。
参见图4和图5,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圈35的内壁为坡面结构,限位圈35的内径由左至右逐渐增加;所述环形卡盘34的外壁也为坡面结构,环形卡盘34的外径由左至右逐渐增加,所述环形卡盘34坡面结构的外壁与限位圈35的内壁相配合,实现三块扇形卡盘341的径向锁紧。
本实施例中,在前方艇体1与后方艇体2对接之前,环形卡盘34上的三块扇形卡盘341处于分体状态,后方艇体2上的锁紧连接部5插在尾部支撑板313上的插口内时,所述的驱动组件32同时驱动套筒33的转动和限位圈35的轴向移动,套筒33的盘面螺旋螺纹驱动三块扇形卡盘341向内收拢,三块扇形卡盘341最终组合成一块完整的环形卡盘34,所述环形卡盘34的中心开口与锁紧连接部5的固定部相配合,防止锁紧连接部5的轴向窜动;在三块扇形卡盘341径向运动的过程中,限位圈35逐渐向环形卡盘34的方向移动,由于套筒33与环形卡盘34的特殊结构形式,使得套筒33坡面内壁始终与三块扇形卡盘341的坡面外壁紧密贴合,并且贴合面逐渐增加,最终套筒33完全套在环形卡盘34外,保证了三块扇形卡盘341径向位置相同。防止水面舰艇编队在航行过程中三块扇形卡盘341产生径向移动,进而导致相邻的两个水面舰艇之间连接不稳定,产生队形不整齐现象,增加水面舰艇编队的航行阻力。
参见图4和图5,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驱动组件32包括伺服电机321、主动轮322和从动轮323,所述伺服电机321的驱动轴插在中间支撑板312上并与中间支撑板312转动连接,所述的从动轮323安装在中间支撑板312的一侧,并与中间支撑板312转动连接,所述的主动轮322套装在伺服电机321的驱动轴上,并与从动轮323相啮合,所述的伺服电机321的驱动轴为驱动组件32的驱动端Ⅰ,从动轮323为驱动组件32的驱动端Ⅱ;所述套筒33的动力输入端连接在伺服电机321驱动轴的端部,所述的从动轮323与限位圈驱动组件36的动力输入端连接。
参见图4和图5,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限位圈驱动组件36包括一根丝杠轴361和一个折角连接片362,所述丝杠轴361的一端与从动轮323的中心位置固连,所述折角连接片362的竖向板螺接在丝杠轴361上,折角连接片362的横向板连接在限位圈35上,所述的丝杠轴361与折角连接片362之间构成丝杠与螺母的结构关系,当伺服电机321的驱动轴转动时,带动主动轮322转动,主动轮322驱动从动轮323以自身的轴线方向转动,从动轮323驱动丝杠轴361旋转,由于限位圈35时套在套筒33上的,所以折角连接片362受限位圈35的限制只能沿着丝杠轴361的轴线方向移动,折角连接片362带动限位圈35朝向环形卡盘34的方向轴向移动,直至限位圈35套在环形卡盘34外。
参见图4和图5,本实施例中所述套筒33内还安装一个传感器7,所述的传感器7用于监测锁紧连接部5的插入情况。
参见图4和图5,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对接导向定位部4为一环形结构,对接导向定位部4内壁的横截面为抛物线形,且对接导向定位部4的内壁由左至右内径逐渐增加,其对锁紧连接部5具有导向作用,对定位连接部6具有径向定位的作用。
参见图2、图3、图4和图5,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锁紧连接部5包括同轴设置的半圆形体51与圆柱体52,所述的半圆形体51与圆柱体52之间形成轴肩;所述定位连接部6的横截面也为抛物线形,定位连接部6外径较小的一端与圆柱体52的外端连接;当锁紧连接部5插到锁紧机构3中时,所述的定位连接部6的外壁与对接导向定位部4的内壁紧密贴合;对接导向定位部4与定位连接部6的此种结构形式,可以防止主动锁紧连接副A和被动锁紧连接副B之间产生径向移动,而影响水面舰艇编队的队形。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对接导向定位部4为不锈钢材质,所述的定位连接部6是由高分子材料制成,当前方艇体1与后方艇体2快速对接产生撞击时,定位连接部6具有缓冲作用。
以下对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做进一步的说明,以进一步展示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和优点:
对接前:前方艇体1上锁紧机构3中的环形卡盘34上的多块扇形卡盘341处于分体状态,限位圈35套在套筒33外;
对接中:后方艇体2上锁紧连接部5中的半圆形体51沿着对接导向定位部4的内壁滑动,直至锁紧连接部5完全插在尾部支撑板313上的插口内,此时定位连接部6完全处于对接导向定位部4内,对接导向定位部4与定位连接部6的配合不仅使得前方艇体1与后方艇体2在轴向上产生临时定位,同时在径向上也产生临时定位;
锁紧中:当锁紧连接部5完全插在尾部支撑板313上的插口内时,会触发传感器7,传感器7将信号传递给伺服电机321,所述的伺服电机321同时驱动套筒33和主动轮322以自身的轴线方向旋转,由于套筒33与三块扇形卡盘341螺纹连接,所以三块扇形卡盘341会向内收拢,三块扇形卡盘341最终组合成一块完整的环形卡盘34,环形卡盘34的内壁抵接在锁紧连接部5的圆柱体52上,且环形卡盘34的内侧抵接在半圆形体51的平面上,使得锁紧连接部5不再产生轴向与径向的位移;同时,所述的主动轮322驱动从动轮323以自身的轴线方向转动,从动轮323驱动丝杠轴361转动,折角连接片362受限位圈35的限制沿着丝杠轴361的轴向方向移动,折角连接片362带动限位圈35朝向环形卡盘34的方向轴向移动,当三块扇形卡盘341组合成一块完整的环形卡盘34时,此时限位圈35也已经完全套在环形卡盘34外,实现最终的锁定连接,即锁紧机构3与锁紧连接部5之间的连接使得前方艇体1与后方艇体2在轴向上和径向上产生稳定连接定位。
分离过程:伺服电机321反向旋转,套筒33驱动三块扇形卡盘341产生外径逐渐减增加的径向运动,即三块扇形卡盘341不再对锁紧连接部5产生锁紧作用,限位圈35与环形卡盘34中的三块扇形卡盘341逐渐脱离,最终三块扇形卡盘341完全分开,并不再对锁紧连接部5进行锁紧,实现了前方艇体1与后方艇体2的分离。
虽然在本文中参照了特定的实施方式来描述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些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原理和应用的示例。因此应该理解的是,可以对示例性的实施例进行许多修改,并且可以设计出其他的布置,只要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应该理解的是,可以通过不同于原始权利要求所描述的方式来结合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和本文中所述的特征。还可以理解的是,结合单独实施例所描述的特征可以使用在其他所述实施例中。

Claims (10)

1.一种应用于多水面舰艇的自重构的对接与分离装置,它包括主动锁紧连接副(A)和被动锁紧连接副(B);所述的主动锁紧连接副(A)安装在前方艇体(1)的艉部,所述的被动锁紧连接副(B)安装在后方艇体(2)的艏部;前方艇体(1)与后方艇体(2)之间通过主动锁紧连接副(A)和被动锁紧连接副(B)进行纵向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动锁紧连接副(A)包括锁紧机构(3),所述的锁紧机构(3)安装在前方艇体(1)的艉部,其包括安装外壳(31)、驱动组件(32)、套筒(33)和环形卡盘(34);所述安装外壳(31)的尾部开有一个插口,所述驱动组件(32)的驱动端、套筒(33)和环形卡盘(34)同轴安装在安装外壳(31)内,所述套筒(33)的动力输入端与驱动组件(32)的驱动端固连,套筒(33)的动力输出端上设置有一个圆环形盘面,在圆环形盘面上开有盘面螺旋螺纹;所述的环形卡盘(34)是由多块扇形卡盘(341)组合而成,多块扇形卡盘(341)以安装外壳(31)上的插口为轴周向安装在安装外壳(31)的内壁上,并分别与安装外壳(31)的内壁之间滑动连接,所述的多块扇形卡盘(341)之间形成卡口,每块扇形卡盘(341)的另一侧盘面径向设置有一排方形齿块,所述的一排方形齿块构成类齿条结构;所述扇形卡盘(341)上的类齿条结构与套筒(33)上的盘面螺旋螺纹相配合,形成螺纹连接;
所述的被动锁紧连接副(B)包括锁紧连接部(5),所述的锁紧连接部(5)穿过安装外壳(31)上的插口插到锁紧机构(3)中,多块扇形卡盘(341)所形成的卡口卡在锁紧连接部(5)上,实现锁紧连接部(5)与锁紧机构(3)之间的轴向定位与径向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多水面舰艇的自重构的对接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33)内还安装一个传感器(7),所述的传感器(7)与锁紧连接部(5)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多水面舰艇的自重构的对接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紧连接部(5)包括同轴设置的半圆形体(51)与圆柱体(52),所述的半圆形体(51)与圆柱体(52)之间形成轴肩,多块扇形卡盘(341)的卡口卡在锁紧连接部(5)的圆柱体(52)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多水面舰艇的自重构的对接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紧机构(3)还包括限位圈(35)和限位圈驱动组件(36);所述的限位圈(35)套在套筒(33)外,所述限位圈驱动组件(36)的动力输入端与驱动组件(32)的驱动端连接,限位圈驱动组件(36)的动力输出端与限位圈(35)的一侧固定连接,用以实现限位圈(35)的轴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多水面舰艇的自重构的对接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圈(35)的内壁为坡面结构,限位圈(35)的内径由左至右逐渐增加;所述环形卡盘(34)的外壁也为坡面结构,环形卡盘(34)的外径由左至右逐渐增加,所述环形卡盘(34)坡面结构的外壁与限位圈(35)的内壁相配合,实现三块扇形卡盘(341)的径向锁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多水面舰艇的自重构的对接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组件(32)包括伺服电机(321)、主动轮(322)和从动轮(323),所述的主动轮(322)套在伺服电机(321)的驱动轴上,所述的从动轮(323)转动安装在安装外壳(31)内,主动轮(322)与从动轮(323)相啮合;所述套筒(33)的动力输入端连接在伺服电机(321)驱动轴的端部,所述的从动轮(323)与限位圈驱动组件(36)的动力输入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多水面舰艇的自重构的对接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圈驱动组件(36)包括一根丝杠轴(361)和一个折角连接片(362),所述丝杠轴(361)的一端与从动轮(323)的中心位置固连,所述折角连接片(362)的竖向板螺接在丝杠轴(361)上,折角连接片(362)的横向板连接在限位圈(35)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多水面舰艇的自重构的对接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动锁紧连接副(A)还包括一个对接导向定位部(4),对接导向定位部(4)的固定端同轴安装在锁紧机构(3)上;所述的被动锁紧连接副(B)还包括定位连接部(6),所述定位连接部(6)的一端安装在后方艇体(2)的艏部,锁紧连接部(5)的固定端同轴安装在定位连接部(6)的另一端;所述的定位连接部(6)处于对接导向定位部(4)内并实现前方艇体(1)与后方艇体(2)的径向定位锁紧及撞击缓冲。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多水面舰艇的自重构的对接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对接导向定位部(4)为一环形结构,对接导向定位部(4)内壁的横截面为抛物线形,且对接导向定位部(4)的内壁由左至右内径逐渐增加;所述定位连接部(6)的横截面也为抛物线形,定位连接部(6)外径较小的一端与圆柱体(52)的外端连接;当锁紧连接部(5)插到锁紧机构(3)中时,所述的定位连接部(6)的外壁与对接导向定位部(4)的内壁紧密贴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多水面舰艇的自重构的对接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对接导向定位部(4)为不锈钢材质,所述的定位连接部(6)是由高分子材料制成。
CN202211235121.5A 2022-10-10 2022-10-10 一种应用于多水面舰艇的自重构的对接与分离装置 Pending CN11543211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35121.5A CN115432119A (zh) 2022-10-10 2022-10-10 一种应用于多水面舰艇的自重构的对接与分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35121.5A CN115432119A (zh) 2022-10-10 2022-10-10 一种应用于多水面舰艇的自重构的对接与分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32119A true CN115432119A (zh) 2022-12-06

Family

ID=842512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35121.5A Pending CN115432119A (zh) 2022-10-10 2022-10-10 一种应用于多水面舰艇的自重构的对接与分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3211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96162B2 (en) Submersible vessel having retractable wing and keel assemblies
US20060075948A1 (en) Reconfigurable attack and reconnaissance vessel II
US20180162502A1 (en) Submersible vessel having retractable wing and keel assemblies
US6901876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hull attachment for submersible vehicles
US5235928A (en) Towed submergible, collapsible, steerable tank
CN108622342B (zh) 一种多级可分离式无人水下航行器
CN105292420A (zh) 安装于左右船壁的外壁海水面线的下部的军舰和船舶的推进以及方向转换装置
JP2009208511A (ja) 水中航走体の発射回収システムおよびこの発射回収システムを備える船舶
US20140038478A1 (en) Outboard Marine Drive
US5708232A (en) Highly maneuverable underwater vehicle
CN115432119A (zh) 一种应用于多水面舰艇的自重构的对接与分离装置
US8356566B1 (en) Multi-directional marine propulsor apparatus
CN112407168A (zh) 一种适用于水面船滑道的水下航行器动态回收舱及其控制方法
US8985904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aunch and retrieval of a line array attached to a towbody
CN110406652B (zh) 一种用于深海多关节潜器的两自由度关节
KR101621606B1 (ko) 기동성능이 향상된 수중 이동장치
JP2016118381A (ja) 複数の魚雷格納及び発射システム
RU2104210C1 (ru) Необитаемый подводный аппарат
USH2173H1 (en) Hydroplaning unmanned surface vehicle
RU53261U1 (ru) Судовая движительная установка
RU2166456C1 (ru) Кормовая оконечность подводной лодки
JP2021062851A (ja) 水中航走体
KR20200043860A (ko) 예인선
RU2572180C1 (ru) Боевой корабль
RU2434780C2 (ru) Необитаемый подводный аппара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