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25371B - 一种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425371B CN115425371B CN202211373126.4A CN202211373126A CN115425371B CN 115425371 B CN115425371 B CN 115425371B CN 202211373126 A CN202211373126 A CN 202211373126A CN 115425371 B CN115425371 B CN 11542537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ductive
- electrochemical device
- electrode assembly
- pole piece
- current colle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01M50/584—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 H01M50/59—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tection means
- H01M50/593—Spacers; Insulating plat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30—Batteries in portable systems, e.g. mobile phone, laptop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电化学装置包括壳体、电极组件、第一极耳以及至少两个第一导电件,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极片,第一极片包括第一复合集流体以及设置于第一复合集流体表面上的第一活性物质层,第一复合集流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区域和多个第二区域,第一活性物质层设有显露出第一区域的第一凹槽以及显露出第二区域的第二凹槽,第一极耳连接于第一区域且部分伸出第一区域。其中,一第一导电件的第一端连接于一第二区域,第一导电件的第二端沿背离第一极耳的方向伸出第一复合集流体的边缘,多个第一导电件层叠设置并电连接。如此,缩短了电子移动的路径,减小了第一极片的内阻,提高了充电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储能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电池是一种将外界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并储存于其内部,以在需要的时刻对外部设备(如便携式电子设备)进行供电的装置。当前,电池广泛地运用于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中。
在一些场景中,电池的极片的集流体多采用复合集流体,即金属-高分子-金属,三层结构的集流体,相对于传统集流体的质量更低。
但本申请的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发现:使用具有复合集流体的电池,其内阻大,充电效率低,使用起来较为不便。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降低内阻的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化学装置,包括壳体、第一极耳、收容于壳体内的电极组件以及至少两个第一导电件,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极片,第一极片包括第一复合集流体以及设置于第一复合集流体表面上的第一活性物质层,第一复合集流体包括第一区域和多个第二区域,第一活性物质层设有显露出第一区域的第一凹槽,第一极耳连接于第一区域且部分伸出第一复合集流体的边缘。以第一极耳伸出第一复合集流体的方向为第一方向,第一活性物质层设有显露出第二区域的第二凹槽,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每一第一导电件的第一端连接于一第二区域,第一导电件的第一端与第二区域一一对应,每一第一导电件的第二端沿背离第一极耳的方向伸出第一复合集流体的边缘,多个第一导电件层叠设置并电连接。如此,在多个第一导电件的作用下,可以缩短电子移动所需的路径,有利于减小第一极片的内阻,从而提高电化学装置的充电效率。
可选地,以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为第二方向,第一导电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中间段以及第二段,第一段连接于第一区域,第二段设于第一极片在第二方向上的最外表面。第一导电件伸出第一复合集流体的部分可以有序地沿第二方向折叠,降低第一导电件随意折叠而占用过多的空间,有利于提高电化学装置的能量密度。
可选地,定义在第一方向上位于最外层的第一导电件为主导电件,最外层以内的其余第一导电件为子导电件,沿第一方向,子导电件的投影位于主导电件的投影内。由此,可以确保主导电件与子导电件充分接触,相比于主导电件仅与部分子导电件接触,有利于促进电化学装置的导电性能。
可选地,电化学装置还包括第一绝缘件,第一绝缘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分、连接部以及第二部分,电极组件包括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部分设于第一表面,第二部分设于第二表面,连接部覆盖第一导电件。如此,第一绝缘件可以束缚电极组件,降低电极组件散开的风险,同时第一绝缘件可以使第一导电件保持弯折的状态,降低第一导电件随意弯折而占用过多空间的风险,并且第一绝缘件还能降低第一导电件表面的毛刺刺穿壳体的风险。
可选地,电化学装置还包括粘结件,粘结件设置于电极组件的第一表面和/或第二表面,粘结件粘结电极组件与壳体的内表面。由此,可以使电极组件与壳体之间相对固定,降低电化学装置在跌落时电极组件于壳体内蹿动的风险,有利于提高电化学装置的安全性能。
可选地,电极组件的结构为卷绕结构,电极组件包括卷绕收尾边,第一部分或第二部分覆盖卷绕收尾边。如此,卷绕收尾边可固定于电极组件位于最外圈的表面,从而降低电极组件散开的风险。
可选地,电极组件还包括第二极片,第二极片包括第二复合集流体以及设于第二复合集流体表面的第二活性物质层,第二复合集流体设有多个第三区域,第二活性物质层设有显露第三区域的第三凹槽。电化学装置还包括多个第二导电件,每一第二导电件的第一端连接于一第三区域,第二导电件的第一端与第三区域一一对应,每个第二导电件的第二端伸出第二复合集流体的边缘,多个第二导电件层叠设置并电连接。由此,有利于缩短电子移动的路径,降低了第二极片的内阻,提高了电化学装置的充电效率。
可选地,电化学装置还包括第二绝缘件,第二绝缘件连接于电极组件在第二方向上相对的两个表面,并且第二绝缘件包覆第二导电件。如此,第二绝缘件可以进一步束缚电极组件,降低电极组件散开的风险,并且,第二绝缘件可以降低第二导电件表面的毛刺刺穿壳体的风险,有利于提高电化学装置的安全性能。
可选地,电化学装置还包括第二极耳,第二极耳的一端连接于第二复合集流体,第二极耳的另一端伸出壳体外。
可选地,第一复合集流体包括绝缘层以及设于绝缘层表面的两个金属层,第一极耳与两个金属层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上述的电化学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化学装置包括壳体、电极组件、第一极耳以及至少两个第一导电件,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极片,第一极片包括第一复合集流体以及设置于第一复合集流体表面上的第一活性物质层,第一复合集流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区域和多个第二区域,第一活性物质层设有显露出第一区域的第一凹槽以及显露出第二区域的第二凹槽,第一极耳连接于第一区域且部分伸出第一区域。其中,一第一导电件的第一端连接于一第二区域,第一导电件的第二端沿背离第一极耳的方向伸出第一复合集流体的边缘,多个第一导电件层叠设置并电连接。如此,缩短了电子移动的路径,减小了第一极片的内阻,提高了充电效率,改善了充电倍率。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电化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去掉壳体后的示意图;
图3是图1沿着直线AA剖切后的示意图;
图4是图1沿着直线AA剖切后的另一种情况的示意图;
图5是图1沿着直线AA剖切后的又一种情况的示意图;
图6是第一极片展开后的俯视图;
图7是第一极片展开后的仰视图;
图8是图6沿着直线BB剖切后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是第一极耳与第一极片连接处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图10是第二极片展开后的俯视图;
图11是第二极片展开后的仰视图;
图12是图2沿着直线CC剖切后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图13是图1去掉壳体后的又一种情况的示意图,此时电极组件的结构为卷绕结构;
图14是图2沿着直线DD剖切后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图15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中:100、电化学装置;101、绝缘胶纸;110、壳体;120、电极组件;130、第一极耳;140、第二极耳;150、第一导电件;160、第一绝缘件;170、粘结件;180、第二导电件;190、第二绝缘件;300、电子装置;
121、第一极片;
1211、第一复合集流体;1212、第一活性物质层;12111、第一区域;12112、第二区域;12121、第一凹槽;12122、第二凹槽;121a、第一边;121b、第二边;
122、第二极片;1221、第二复合集流体;1222、第二活性物质层;12211、第三区域;12221、第三凹槽;
123、隔离膜;
151、第一段;152、中间段;153、第二段;
161、第一部分;162、连接部;163、第二部分;
1201、第一表面;1202、第二表面;1203、卷绕收尾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内”、“外”、“垂直的”、“水平的”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发明。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2所示,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化学装置100,包括壳体110、电极组件120以及第一极耳130,电极组件120收容于壳体110内,第一极耳130的一端连接于电极组件120,第一极耳130 的另一端伸出壳体110。
请结合图3-5,电极组件120包括第一极片121、第二极片122以及隔离膜123,隔离膜123设置于第一极片121与第二极片122之间,隔离膜123用于降低第一极片121与第二极片122短接的风险。第一极片121与第二极片122具有不同的极性,例如, 第一极片121为正极极片,则第二极片122为负极极片;反之,若第一极片121为负极极片,则第二极片122则为正极极片。
可理解的,电极组件120的结构可以是卷绕结构,也可以是叠片结构,具体根据需要而设定。一方面,如图3所示,电极组件120的结构为卷绕结构,此时第一极片121、隔离膜123以及第二极片122叠置并卷绕。另一方面,如图4或图5所示,电极组件120的结构为叠片结构,此时第一极片121、隔离膜123以及第二极片122的数量均有多个,多个第一极片121、多个隔离膜123以及多个第二极片122叠置,相邻的第一极片121与第二极片122之间设置隔离膜123,相同极性的多个第一极片121之间相互连接,多个第二极片122之间相互连接。应当理解的, 当电极组件120采用叠片结构时,电极组件120的厚度方向可以是与电化学装置100的厚度方向相同或不同,如图4所示,此时电极组件120的厚度方向与电化学装置100的厚度方向相同;如图5所示,电极组件120 的厚度方向与电化学装置100的厚度方向不同。在本实施例中,电极组件120的厚度方向与电化学装置100的厚度方向相同。
定义电极组件120的厚度方向为第二方向Y。
请结合图6至图8,图6是第一极片121处于展开状态下的俯视图,图7是第一极片121处于展开状态下的仰视图,图8是第一极片沿直线BB剖切后的示意图。沿垂直于第一极片121表面的方向观察,第一极片121具有两个第一边121a和两个第二边121b,第一边121a与第二边121b相邻设置。第一极片121包括第一复合集流体1211以及设置于第一复合集流体1211表面上的第一活性物质层1212。第一复合集流体1211包括第一区域12111和多个第二区域12112,第一区域12111与第二区域12112在第一方向X上相对设置,多个第二区域12112沿第一边121b延伸的方向间隔分布。第一活性物质层1212设有显露出第一区域12111的第一凹槽12121、以及显露出第二区域12112的第二凹槽12122。换句话说,在第一区域12111以及第二区域12112处未覆盖第一活性物质层1212。其中,第一极耳130连接于第一区域12111且部分伸出第一复合集流体1211的边缘。
定义第一极耳130伸出第一复合集流体1211的方向为第一方向X。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或图9所示,第一复合集流体1211包括绝缘层1211b和位于绝缘层1211b两相对表面的金属层1211a。第一极耳130与第一复合集流体1211连接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形式,一种方式中,如图9所示,可以是通过设置两个第一极耳130的一端分别与两个金属层1211a焊接后,再将两个第一极耳130的另一端进行叠置并焊接,从而实现两个金属层1211a的连通。另一种方式,如图8所示,通过预先在第一区域12111上设置穿孔,待第一极耳130叠置于第一复合集流体1211其中一个金属层1211a后对第一极耳130进行冲压,使得第一极耳130位于穿孔正上方的材料可以穿过穿孔后来到第一复合集流体1211的另一个金属层1211a的表面,最后再压平第一极耳130穿出另一个金属层1211a表面的材料,从而实现第一极耳130与第一复合集流体1211铆接,第一极耳130分别与两个金属层1211b导通。
可理解的,第二极片122可以是采用普通的极片,也可以是采用与第一极片121相同的结构,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设定。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极片122采用与第一极片121相同的结构,具体地,如图10-11所示,图10-11示出了第二极片122展开后的示意图,第二极片122包括第二复合集流体1221以及设置于第二复合集流体1221表面上的第二活性物质层1222。第二复合集流体1221包括多个第三区域12211,第二活性物质层1222设有显露出第三区域12211的第三凹槽12221。换句话说,在第三区域12211处未覆盖第二活性物质层1222。
电化学装置100还包括第二极耳140,第二极耳140的一端连接于第二复合集流体1221,第二极耳140的另一端可以根据需要而设置。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极耳140的另一端伸出第二复合集流体1221的边缘并延伸出壳体110外。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极耳140收容于壳体110内,壳体110采用金属制成,第二极耳140与壳体110的内表面电连接,壳体110直接充当电化学装置100的另一个电极。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极耳140的另一端伸出壳体110外。
第二极耳140与第二复合集流体1221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参考上述第一极耳130与第一复合集流体1211之间的连接方式,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的方案,下面以电极组件120的结构为卷绕结构时进行描述,但本申请的方案中电极组件120的结构并不局限于卷绕结构,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而选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结合图2与图12,电化学装置100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导电件150,一导电件150的第一端连接于一第二区域12112,一第一导电件150的第二端沿背离第一极耳130的方向伸出第一复合集流体1211的边缘,多个第一导电件150层叠设置并电连接。如此,在多个第一导电件150的作用下,可以缩短电子移动的路径,从而减小第一极片121的内阻,提高了电化学装置100的充电效率。
可理解的,多个第一导电件150的第二端可以是在第二方向Y上直接层叠,即多个第一导电件150的第二端超出第一复合集流体1211边缘预设的距离;也可以是沿着第二方向Y延伸直至电极组件120的最外表面后朝第一方向X弯折,具体根据需要而设定。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多个第一导电件150的第二端沿着第二方向Y延伸直至电极组件120的最外表面后朝第一方向X弯折,可以降低第一导电件150的第二端在壳体110随意翻折而占用过多的空间的风险。
具体地,第一导电件15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151、中间段152以及第二段153,第一段151连接于第一区域12111,第二段153设于第一极片121在第二方向Y上的最外表面。由此,第一导电件150伸出第一复合集流体1211的部分可以有序地沿第二方向Y折叠,降低第一导电件150随意折叠而占用过多的空间,有利于提高电化学装置100的能量密度。
这里要说明的是,当电极组件120的结构是卷绕结构时,第一极片121在第二方向Y上的最外表面是指第一极片121位于最外圈的部分的表面。当电极组件120 的结构是叠片结构时,第一极片121在第二方向Y上的最外表面是指沿第二方向Y位于最外层的第一极片121的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定义在第一方向X上位于最外层的第一导电件150为主导电件150a,最外层以内的其余第一导电件为子导电件150b,沿第一方向X,子导电件150b的投影位于主导电件150a的投影内。换句话说,主导电件150a包覆子导电件150b,有利于主导电件150a充分与子导电件150b接触,从而促进电化学装置100的导电性能。
下表1是本申请发明人对电芯在不同放电倍率下放电容量变化情况的数据表,实验对象为具有第一导电件和不具备第一导电件的单极耳电芯,即分别是下表中的实施例和对比例,下表的放电容量比例是指多个电芯的放电容量比例的平均值,对比例和实施例的实验基数均为四个,在本实验中,第一导电件为采用金属铝制得的金属条,实验环境为单极耳电芯在放电电压为4.48V以不同放电倍率放电,所得实验结果具体如下:
表1不同电芯在不同放电倍率下的放电容量比例
上表中放电容量比例是指不同倍率下的放电容量与0.2C的放电容的比值,即以0.2C的放电容量为基准所获得的实验表。由上表的实验结果可知,相同放电倍率的条件下,实施例的电芯的放电容量高于对比例的放电容量,换句话说,相同放电容量下,实施例的放电倍率比对比例的放电倍率高,也即设置第一导电件的电芯,有利于提高电芯的倍率性能。
表2 对比例和实施例的电芯在不同放电倍率下的中值电压
电芯的中值电压通常指的是电芯从满充状态以标准电流放出一半标称容量的电量时的电池端电压。电芯的放电电流越大,在工作电压区间内能够放出的电量越小,且电芯内阻分去的部分电压降也越大,因此,一般情况下中值电压随着恒电电流放电电流增大而减小,中值电压适度大些,有利于电芯在恶劣或极端工作环境下尽可能放出更多的电量。由上表可知,相同放电倍率下,实施例的中值电压大于对比例的中值电压,即表面设置第一导电件,有助于降低电芯的内阻,减少因电芯内阻而引起的部分电压降。
下表3是本申请发明人对电芯满充时所需时间测量所得的数据表,实验对象为具有第一导电件的单极耳电芯、无第一导电件的单极耳电芯以及采用普通集流体制得的单极耳电芯,即分别对应下表中的实施例、对比例以及常规铝箔。其中,下表的充电时间是指多个电芯的满电时间的平均值,常规铝箔、对比例和实施例的实验基数均为四个,在本实验中,第一导电件为采用金属铝制得的金属条,实验环境为单极耳电芯在满充电压为4.48V以1.5C直流充电+0.05C恒压充电,所得实验结果具体如下:
表3 满充状态下实施例和对比例的所需充电时间差
由上表3可知,使用具有复合集流体的极片制得的电芯充电时间相比于使用普通集流体制得的电芯充电时间要长。由对比例和实施例比较可以得知,多个第一导电件层叠设置并电连接,有利于缩短电芯充电所需的时间,提高了电芯的充电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电化学装置100还包括第一绝缘件160,第一绝缘件16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分161、连接部162以及第二部分163,电极组件120包括在第二方向Y上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1201和第二表面1202,第一部分161设于第一表面1201,第二部分163设于第二表面1202,连接部162覆盖第一导电件150。如此,第一绝缘件160可以束缚电极组件120,降低电极组件120 散开的风险,同时第一绝缘件160可以使第一导电件150保持弯折的状态,降低第一导电件150随意弯折而占用过多空间的风险,并且第一绝缘件160还能降低第一导电件150表面的毛刺刺穿壳体110的风险。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绝缘件160为绿胶,第一部分161以及第二部分163可以分别粘结于第一表面1201以及第二表面1202。当然,第一绝缘件160还可以是其它,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描述的绿胶,具体根据需要而设定,只要能实现第一导电件150与壳体110绝缘即可,例如,第一绝缘件160可以为绝缘胶。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结合图2与图12,电化学装置100还包括粘结件170,粘结件170设置于电极组件120的第一表面1201和/或第二表面1202,粘结件170粘结电极组件120与壳体110的内表面,如此,可以使电极组件120与壳体110之间相对固定,降低电化学装置100在跌落时电极组件120于壳体110内蹿动的风险。在本实施例中,粘结件170为双面胶。当然,粘结件170还可以是其它,只要能实现将电极组件120与壳体110之间相对固定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组件120的结构为卷绕结构,此时电极组件120包括卷绕收尾边1203,第一部分161或第二部分163覆盖卷绕收尾边1203。其中,卷绕收尾边1203可以是第一极片121或第二极片122沿卷绕方向收尾的端边。若是第一极片121收尾,即沿卷绕方向,第一极片的边缘超出第二极片的边缘,此时卷绕收尾边1203是指第一极片1203的卷绕收尾边,即第一极片121展开状态下的第二边121b。反之,若第二极片122收尾,则沿卷绕方向,第二极片122的边缘超出第一极片121的边缘,此时卷绕收尾边1203是指第一极片1203的卷绕收尾边。
当第一部分161或第二部分163覆盖卷绕收尾边1203时,第一绝缘件160可以使得卷绕收尾边1203固定于电极组件120位于最外圈的极片的表面,从而降低电极组件120散开的风险。换句话说,第一部分161或第二部分163在第一方向X上延伸一定长度,即可取代粘结件170,装配电化学装置100时无需粘贴粘结件170,节省了电化学装置100的装配工序,提高了电化学装置100的生产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电化学装置100还包括多个第二导电件180,一第二导电件180的一端连接于一第三区域12211,每个第二导电件180的第二端伸出第二复合集流体1221的边缘,沿第二方向Y,多个第二导电件180层叠设置,如此,有利于缩短电子移动的路径,降低了第二极片122的内阻,提高了电化学装置100的充电效率。
可理解的,多个第二导电件180的第二端可以是在第二方向Y上直接层叠,即多个第二导电件180的第二端超出第二复合集流体1221边缘预设的距离;也可以是沿着第二方向Y延伸直至电极组件120的最外表面后朝第一方向X弯折,具体根据需要而设定。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多个第二导电件180的第二端沿着第二方向Y延伸直至电极组件120的最外表面后朝第一方向X弯折,可以降低第二导电件180的第二端在壳体110随意翻折而占用过多的空间的风险。
需要说明的是,若多个第二导电件180的第二端沿着第二方向Y延伸直至电极组件120的最外表面后朝第一方向X弯折,此时需要使得第二导电件180沿第一方向X弯折的部分与第一极片121绝缘,例如通过贴绝缘胶纸101,降低第二导电件180与第一极片121短接的风险。或者,还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避免第二导电件180与第一极片121短接,例如沿卷绕方向延长隔离膜123的长度。当然还可以采用其它的方式,只要能实现第二导电件180与第一极片121绝缘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化学装置100还包括第二绝缘件190,第二绝缘件190连接于电极组件120在第二方向Y相对的两个表面,并且第二绝缘件190包覆第二导电件180。如此,第二绝缘件190可以进一步束缚电极组件120,降低电极组件120散开的风险,并且,第二绝缘件190可以降低第二导电件180表面的毛刺刺穿壳体110的风险,有利于提高电化学装置100的安全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化学装置100,包括壳体110、电极组件120、第一极耳130以及至少两个第一导电件150,电极组件120包括第一极片121,第一极片121包括第一复合集流体1211以及设置于第一复合集流体1211表面上的第一活性物质层1212,第一复合集流体1211包括第一区域12111,第一活性物质层1212设有显露出第一区域12111的第一凹槽12121,第一极耳130连接于第一区域12111且部分伸出第一复合集流体1211的边缘。第一复合集流体1211还包括多个第二区域12112,第一活性物质层1212设有显露出第二区域12112的第二凹槽12122,第一区域12111与第二区域12112在第一方向X上相对设置。其中,一第一导电件150的第一端连接于一第二区域12112,第一导电件150的第二端沿背离第一极耳130的方向伸出第一复合集流体1211的边缘,多个第一导电件150层叠设置并电连接。如此,在多个第一导电件150的作用下,缩短了电子移动所需的路径,有利于减小第一极片121的内阻,提高了电化学装置100的充电效率。
如图15所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300,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电化学装置100。本申请的电子装置300没有特别限定,其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已知的任何电子装置。例如,电子装置300包括但不限于笔记本电脑、笔输入型计算机、移动电脑、电子书播放器、便携式电话、便携式传真机、便携式复印机、便携式打印机、头戴式立体声耳机、录像机、液晶电视、手提式清洁器、便携CD机、迷你光盘、收发机、电子记事本、计算器、存储卡、便携式录音机、收音机、备用电源、电机、汽车、摩托车、助力自行车、自行车、照明器具、玩具、游戏机、钟表、电动工具、闪光灯、照相机、家庭用大型蓄电池和锂离子电容器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化学装置,包括壳体、第一极耳以及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电极组件,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极片,所述第一极片包括第一复合集流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复合集流体表面上的第一活性物质层,所述第一复合集流体包括第一区域,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设有显露出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极耳连接于所述第一区域且部分伸出所述第一复合集流体的边缘,以所述第一极耳伸出所述第一复合集流体的方向为第一方向,以所述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为第二方向,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复合集流体还包括多个第二区域,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设有显露出所述第二区域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
所述电化学装置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导电件,所述第一导电件位于所述壳体内,每一所述第一导电件的第一端连接于一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导电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区域一一对应,每一所述第一导电件的第二端沿背离所述第一极耳的方向伸出所述第一复合集流体的边缘,多个所述第一导电件层叠设置并电连接;
多个所述第一导电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中间段以及第二段,所述第一段连接于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二段设于所述第一极片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最外表面,多个第一导电件的第二端沿第二方向延伸直至电极组件的最外表面后朝第一方向弯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义在第一方向上位于最外层的第一导电件为主导电件,最外层以内的其余第一导电件为子导电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子导电件的投影位于所述主导电件的投影内。
3.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化学装置还包括第一绝缘件,所述第一绝缘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分、连接部以及第二部分,所述电极组件包括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部分设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部分设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连接部覆盖所述第一导电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化学装置还包括粘结件,所述粘结件设置于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一表面和/或第二表面,所述粘结件粘结所述电极组件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的结构为卷绕结构,所述电极组件包括卷绕收尾边,所述第一部分或所述第二部分覆盖所述卷绕收尾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还包括第二极片,所述第二极片包括第二复合集流体以及设于所述第二复合集流体表面的第二活性物质层,所述第二复合集流体设有多个第三区域,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设有显露所述第三区域的第三凹槽;
所述电化学装置还包括多个第二导电件,每一所述第二导电件的第一端连接于一所述第三区域,所述第二导电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区域一一对应,每个所述第二导电件的第二端伸出所述第二复合集流体的边缘,多个所述第二导电件层叠设置并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化学装置还包括第二绝缘件,所述第二绝缘件连接于所述电极组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对的两个表面,并且所述第二绝缘件包覆所述第二导电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化学装置还包括第二极耳,所述第二极耳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复合集流体,所述第二极耳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壳体外。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合集流体包括绝缘层以及设于所述绝缘层表面的两个金属层,所述第一极耳与两个所述金属层连接。
10.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化学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373126.4A CN115425371B (zh) | 2022-11-04 | 2022-11-04 | 一种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373126.4A CN115425371B (zh) | 2022-11-04 | 2022-11-04 | 一种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425371A CN115425371A (zh) | 2022-12-02 |
CN115425371B true CN115425371B (zh) | 2023-03-14 |
Family
ID=842083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373126.4A Active CN115425371B (zh) | 2022-11-04 | 2022-11-04 | 一种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42537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138323A1 (zh) * | 2022-12-26 | 2024-07-04 |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二次电池及电子装置 |
CN116598674B (zh) * | 2023-07-03 | 2023-10-27 |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二次电池及电化学装置 |
CN116565129A (zh) * | 2023-07-10 | 2023-08-08 |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电芯及用电设备 |
CN116565467B (zh) * | 2023-07-10 | 2023-09-19 |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电化学装置及用电设备 |
CN116565130B (zh) * | 2023-07-10 | 2024-05-14 |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极片组件、电极组件、电化学装置及用电设备 |
CN118553849A (zh) * | 2024-01-26 | 2024-08-27 |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极片、电极组件及电池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4885269U (zh) * | 2015-08-27 | 2015-12-16 | 东莞市致格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多极耳高功率电芯及电池 |
CN111740066A (zh) * | 2019-03-25 | 2020-10-02 |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极片及具有所述极片的电极组件 |
CN113270671A (zh) * | 2021-05-13 | 2021-08-17 |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电芯及用电装置 |
WO2021163837A1 (zh) * | 2020-02-17 | 2021-08-26 |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 极耳以及应用该极耳的电芯 |
CN113437443A (zh) * | 2021-06-21 | 2021-09-24 |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 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
CN114665228A (zh) * | 2022-03-31 | 2022-06-24 |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 电化学装置与电子装置 |
-
2022
- 2022-11-04 CN CN202211373126.4A patent/CN11542537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4885269U (zh) * | 2015-08-27 | 2015-12-16 | 东莞市致格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多极耳高功率电芯及电池 |
CN111740066A (zh) * | 2019-03-25 | 2020-10-02 |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极片及具有所述极片的电极组件 |
WO2021163837A1 (zh) * | 2020-02-17 | 2021-08-26 |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 极耳以及应用该极耳的电芯 |
CN113270671A (zh) * | 2021-05-13 | 2021-08-17 |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电芯及用电装置 |
CN113437443A (zh) * | 2021-06-21 | 2021-09-24 |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 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
CN114665228A (zh) * | 2022-03-31 | 2022-06-24 |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 电化学装置与电子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425371A (zh) | 2022-12-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5425371B (zh) | 一种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 |
JP7550247B2 (ja) | 電気化学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子装置 | |
US7273679B2 (en) | Secondary battery | |
CN113437443B (zh) | 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 |
CN115332737B (zh) | 一种极片、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 |
EP2779281B1 (en) | Cable type secondary battery | |
KR100496290B1 (ko) | 고용량 파우치형 이차전지 | |
CN115588769B (zh) | 一种电池及电子装置 | |
CN114467223A (zh) | 一种电极组件、电化学装置及用电设备 | |
CN113675541A (zh) | 电极组件、电池和用电设备 | |
CN212571274U (zh) | 锂离子电池及电子设备 | |
CN115117462A (zh) | 电芯、电池包以及电子设备 | |
CN113675535A (zh) | 电芯及电子装置 | |
KR20150032971A (ko) | 단차가 형성된 젤리-롤형 전극조립체를 포함하는 전지셀 | |
CN114039080B (zh) | 一种电芯、电池及用电装置 | |
CN113597709B (zh) | 电池和具有所述电池的电子装置 | |
CN113661608A (zh) | 电化学装置和用电装置 | |
CN218160539U (zh) | 一种电芯和电池 | |
CN216671865U (zh) | 电极片、电芯及电池 | |
CN116964857A (zh) | 二次电池及电子装置 | |
CN114188673B (zh) | 电芯及电子设备 | |
CN115498366B (zh) | 电化学装置及用电设备 | |
CN212810487U (zh) | 一种卷绕式多极耳电芯及电池 | |
CN213905426U (zh) | 二次电池及终端设备 | |
CN214477608U (zh) | 电芯及用电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