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75535A - 电芯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芯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75535A
CN113675535A CN202110796186.6A CN202110796186A CN113675535A CN 113675535 A CN113675535 A CN 113675535A CN 202110796186 A CN202110796186 A CN 202110796186A CN 113675535 A CN113675535 A CN 1136755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conductive unit
battery cell
pole pieces
electrod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9618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75535B (zh
Inventor
周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9618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7553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755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75535A/zh
Priority to EP22165711.7A priority patent/EP4120461A1/en
Priority to US17/710,132 priority patent/US20230015190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755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755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63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35Safety or regulating additives or arrangements in electrodes, separators or electroly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01M10/0585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of accumulators having only flat construction elements, i.e. flat positive electrodes, flat negative electrodes and flat separ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6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3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leads or tab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6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ixing the leads to the electrodes, e.g. by we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00/00Safety devices for primary or secondary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30Batteries in portable systems, e.g. mobile phone, laptop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电芯及电子装置,电芯包括电极组件和第一导电单元。电极组件包括多个第一极片、多个第二极片和隔膜,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交替层叠设置,隔膜包括一个第一隔膜和多个第二隔膜,沿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多个第一极片位于第一隔膜的一侧,各第二隔膜设置在相邻的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第一隔膜包括主体部和自主体部的边缘伸出的保护部,保护部覆盖第一导电单元,防止第一导电单元的裸露部分刺破包装袋。

Description

电芯及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方式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芯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已经成为消费类便携式电子产品的首选电源。伴随着移动通信设备、多媒体设备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应用在这些设备上的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也具有严格的要求。
如图1所示,在现有的电池200的生产过程中,极耳整形压块300压向极耳210,抵压于极耳210的部分,造成贴胶机构与极耳整形压块300出现工位干涉,导致贴胶机构无法对极耳210的部分位置进行贴胶,进而导致极耳210的部分裸露于包装袋内,极耳210的裸露部分容易刺破包装袋而致使电池发生腐蚀,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方式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芯及电子装置,通过隔膜的设计,防止第一导电单元刺破包装袋,提高了电芯的安全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方式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
一方面,提供一种电芯,包括电极组件,其中,电极组件包括多个第一极片、多个第二极片和隔膜,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交替层叠设置,隔膜包括一个第一隔膜和多个第二隔膜,沿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多个第一极片位于第一隔膜的一侧,各第二隔膜设置于相邻的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第一导电单元,第一导电单元设置有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一弯折段,第一段与多个第一极片连接,第一弯折段连接第一段和第二段;其中,第一隔膜包括主体部和自主体部的边缘伸出的保护部,保护部覆盖第一段、第一弯折段和至少部分第二段。通过以上设置,防止了第一导电单元刺破包装袋,降低电池发生腐蚀而导致的安全隐患,提高了电芯的安全性能,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单元包括多个第一极耳,各第一极耳的一端与对应的第一极片连接,各第一极耳的另一端叠合并弯折设置,从而形成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一弯折段。如此,多个第一极耳通过叠合并弯折可以减少第一导电单元占用的空间,从而有利于提高电芯的能量密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极片包括第一集流体和设置在第一集流体表面的第一活性物质层,第一极耳与第一集流体一体成型,如此,第一极耳和第一集流体之间连接更加可靠,避免了采用焊接的固定方式所出现的毛刺问题,同时可以避免为焊接第一极耳而预留空箔区,有利于提高电芯的能量密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隔膜的保护部和主体部一体成型,使得保护部和主体部之间的连接更加可靠,避免了采用粘接等固定方式所导致的连接不稳定,且节省了工艺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隔膜的保护部朝向第一导电单元的一侧设置有粘结剂,保护部与第一导电单元通过所述粘结剂粘结固定,使得保护部整体相对第一导电单元固定,防止保护部覆盖第一导电单元不严实而发生翘曲、脱离等,从而导致第一导电单元部分裸露。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上的电芯还包括第一转接片,第一转接片与第二段连接,形成第一连接部。其中,第一转接片用于实现电芯与外部电路的电性连接,以允许将电芯内部的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向外输出,或将外部的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于电芯内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上的电芯还包括第一绝缘胶和第二绝缘胶,第一绝缘胶设置在第一导电单元背向保护部的一侧,并覆盖的第一段、第一弯折段、第二段和第一连接部,以防止第一段、第一弯折段、第二段和第一连接部背向保护部的一侧刺破包装袋,第二绝缘胶设置在第一导电单元朝向保护部的一侧,并至少覆盖第一连接部,以防止第一连接部朝向保护部的一侧刺破包装袋,可对第一导电单元和第一连接部起到较好的保护,降低包装袋被刺破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护部的远离主体部的一端与第二绝缘胶粘结固定,使得保护部整体相对第一导电单元固定,防止保护部覆盖第一导电单元不严实而发生翘曲、或从第一导电单元上脱离,从而导致第一导电单元部分裸露。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绝缘胶靠近电极组件的一端与电极组件粘结固定,如此,增加第一绝缘胶的覆盖面积从而防止第一段的暴露,并有效防止第一绝缘胶的脱落。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芯的最外层设置为第一隔膜或第二极片,第一极片为阳极极片,第二极片为阴极极片。
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如上的电芯。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芯中,通过在第一隔膜的侧边设置保护部,该保护部防止了第一导电单元因裸露而刺破包装袋,降低电池发生腐蚀而导致的安全隐患,提高了电芯的安全性能,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且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现有的电池生产过程中,极耳与极耳整形压块的配合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示出的电芯的结构立体图;
图3是图2的电芯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中标示的曲折线表示省略电芯的电极组件的部分长度;
图4是图3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省略保护部、第一转接片、第一连接部、第一绝缘胶和第二绝缘胶。
图5是图3的电芯的A部分的局部方大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其中另一实施例示出的电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示的曲折线表示省略电芯的电极组件的部分长度;
图7是根据本申请其中又一实施例示出的电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示的曲折线表示省略电芯的电极组件的部分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安装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内”、“外”、“垂直的”、“水平的”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申请。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申请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请参阅图2、图3、图4和图5,图2为根据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示出的电芯100的结构立体图,图3为图2的电芯100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4为图3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的电芯100的A部分的局部方大图。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在现有的电池200的生产过程中,由于设备的极耳整形压块300和贴胶机构的工位干涉,极耳整形压块300抵压极耳210靠近电极220的一端,导致贴胶机构无法对极耳210靠近电极220的一端、且该一端朝向极耳整形压块300的表面贴附绝缘胶,在完成极耳210整形和贴胶之后,极耳210靠近电极220的一端、且该一端朝向极耳整形压块300的表面裸露,该裸露部分容易刺破包装袋而致使电池200发生腐蚀,存在安全隐患。
如图2-图7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电芯100,电芯100包括电极组件10和第一导电单元20,第一导电单元20连接电极组件10。
电极组件10包括多个第一极片11、多个第二极片12和隔膜13,第一极片11和第二极片12交替层叠设置,隔膜13包括一个第一隔膜131和多个第二隔膜132。
第一导电单元20设置有第一段201、第二段202和第一弯折段203,第一段201与多个第一极片11连接,第一弯折段203连接第一段201和第二段202。
第一隔膜131包括主体部1311和自主体部1311的边缘伸出的保护部1312,保护部1312覆盖第一段201、第一弯折段203和至少部分第二段202。
沿电极组件10的厚度方向,多个第一极片11位于第一隔膜131的一侧,各第二隔膜132位于相邻的第一极片11和第二极片12之间。即,沿第一极片11和第二极片12的层叠方向,与第一导电单元20连接的所有的第一极片11均位于第一隔膜131的同一侧,以允许第一隔膜131的保护部1312覆盖同一侧的第一导电单元20的第一段201、第一弯折段203和至少部分第二段202。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芯100中,通过将所有的第一极片11设置于第一隔膜131的一侧,并设置第一隔膜131具有自边缘延伸出的保护部1312,使得第一导电单元20在抵压于极耳整形机构300之前,第一导电单元20靠近第一极片11的一端、且该一端朝向极耳整形压块300的表面已被保护部1312所覆盖,避免了在工位干涉的情况下,贴胶机构无法对第一导电单元20靠近第一极片11的一端、且该一端朝向极耳整形压块300的表面贴附绝缘胶,而导致第一导电单元20部分裸露,防止了第一导电单元20刺破包装袋而致使电池发生腐蚀,降低了安全隐患风险,提高了电芯100的安全性能,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中所述的“覆盖”指的是在被覆盖对象的长度和宽度方向上,被覆盖对象均处于覆盖物的覆盖之中,即在被覆盖对象的厚度方向上,被覆盖对象落在覆盖物的投影区域内。如图3和图4所示,保护部1312沿第一导电单元20的长度方向以及宽度方向,覆盖第一段201、第一弯折段203和至少部分第二段202,即在第一导电单元的宽度方向上,保护部1312的边缘超出第一导电单元20的边缘,在第一导电单元20的长度方向上,保护部1312从主体部1311延伸并至少伸长到第二段202,在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上,第一段201、第一弯折段203和至少部分第二段202的投影位于保护部1312的投影内。其中,第一导电单元20的宽度方向垂直指向图3所在纸面。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保护部1312可以通过粘接、一体成型等方式实现与主体部1311的固定连接。当然,保护部1312和主体部1311之间固定连接的方式不限于此。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保护部1312与主体部1311一体成型,使得保护部1312和主体部1311之间的连接更加可靠,避免了采用粘接等固定方式所导致的连接不稳定,且节省了工艺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保护部1312朝向第一导电单元20的一侧设置有粘结剂(图未示),保护部1312与第一导电单元20通过粘结剂粘结固定。如此设置,使得保护部1312整体相对第一导电单元20固定,防止保护部1312覆盖第一导电单元20不严实而发生翘曲、脱离等,从而导致第一导电单元20部分裸露。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的粘结剂包括聚丙烯醇、聚丙烯酸、聚丙烯酸盐、聚酰亚胺、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丁苯橡胶、聚乙烯醇、聚偏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聚四氟乙烯、聚乙烯醇缩丁醛、水性丙烯酸树脂、羧甲基纤维素盐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极组件10为叠片式结构,以使得电芯100为叠片式电芯100。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一极片11、第二极片12、第一隔膜131和第二隔膜132层叠设置,沿电极组件10的厚度方向上,在电极组件10的一侧(如图3所示的电极组件10的上侧),电极组件10的最外层为第二极片12,电极组件10的次外层为第一隔膜131,电极组件10的第三层为第一极片11,即第一隔膜131位于最外层的第二极片12和与其相邻的一个第一极片11(即图3中电极组件10的第三层)之间,也即,在第一隔膜131的一侧仅设置一个第二极片12,在第一隔膜的另外一侧设置其余的第二极片12和所有的第一极片11,各第二隔膜132分别位于其余的第二极片12和与其相邻的第一极片之间。如此,相比第一极片11,第一隔膜131更加靠近电极组件10的外表面,因此,第一隔膜131的保护部1312可以从第一极片11的外侧覆盖第一导电单元20,防止第一导电单元20裸露带来的安全风险。
在本申请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图6为根据本申请其中另一实施例示出的电芯100的结构示意图,第一极片11、第二极片12、第一隔膜131和第二隔膜132层叠设置,沿电极组件10的厚度方向上,在电极组件10一侧(如图6所示的电极组件10的上侧),电极组件10的最外层为第一隔膜131,电极组件10的次外层为第二极片12,电极组件10的第三层为第二隔膜132,电极组件10的第四层为第一极片11,即,第一隔膜131设置于电极组件10的最外层,作为电极组件10的外表面,而多个第一极片11、多个第二极片12和多个第二隔膜132均位于第一隔膜131朝向电极组件内部的一侧,且各第二隔膜132分别位于相邻的第一极片11和第二极片12之间。如此,第一隔膜131作为电极组件10的外表面,一方面,第一隔膜131的保护部1312可以从第一极片11的外侧覆盖第一导电单元20,防止第一导电单元20裸露带来的安全风险;另外一方面,第一隔膜131作为电极组件10的外表面,可以为电芯100跌落过程提供缓冲作用,提高电芯安全性。
应当理解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当电极组件10的最外层为第一隔膜131时,电极组件10的次外层也可以为第一极片11,请参阅图7,图7为根据本申请其中又一实施例示出的电芯100的结构示意图,第一极片11、第二极片12、第一隔膜131和第二隔膜132层叠设置,沿电极组件10的厚度方向上,在电极组件10的一侧(如图7所示的电极组件10的上侧),电极组件10的最外层为第一隔膜131,电极组件10的次外层为第一极片11,电极组件10的第三层为第二隔膜132,即第一隔膜131作为电极组件10的外表面,而多个第一极片11、多个第二极片12和多个第二隔膜132均位于第一隔膜131朝向电极组件内部的一侧,且各第二隔膜132分别位于相邻的第一极片11和第二极片12之间。如此设置,第一隔膜131作为电极组件10的外表面,第一隔膜131的保护部1312同样可以从第一极片11的外侧覆盖第一导电单元20,防止第一导电单元20裸露带来的安全风险;另外一方面,第一隔膜131作为电极组件10的外表面,可以为电芯100跌落过程提供缓冲作用,提高电芯安全性。
请继续参阅图4,对于上述的第一导电单元20,第一导电单元20包括多个第一极耳21,各第一极耳21的一端分别与对应的一个第一极片11连接,各第一极耳21的另一端叠合并弯折设置,从而形成第一导电单元20的第一段201、第二段202和第一弯折段203。如此,多个第一极耳通过叠合并弯折可以减少第一导电单元占用的空间,从而有利于提高电芯100的能量密度。
应当理解的是,对于上述的电极组件10,第一极片11包括第一集流体和设置在第一集流体表面的第一活性物质层,第二极片12包括第二集流体和设置在第二集流体表面的第二活性物质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极耳21可以通过焊接、粘接、一体成型等方式实现与第一集流体的固定连接。当然,第一极耳21和第一集流体之间固定连接的方式不限于此。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极耳21与第一集流体一体成型,使得第一极耳21和第一集流体之间的连接更加可靠,如此,第一极耳和第一集流体之间连接更加可靠,避免了采用焊接的固定方式所出现的毛刺问题,同时可以避免为焊接第一极耳21而预留空箔区,有利于提高电芯100的能量密度,且节省了工艺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
请继续参阅图3-图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芯100还包括第一转接片30,第一转接片30与第二段202连接,而形成第一连接部40。第一转接片30用于实现电芯100与外部的电性连接,以允许将电芯100内部的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向外输出,或将外部的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于电芯100内部。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转接片30可以通过焊接、粘接、一体成型等方式实现与第二段202的固定连接。当然,第一转接片30和第二段202之间固定连接的方式不限于此。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接片30焊接于第二段202,而形成第一连接部40。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转接片30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于第二段202的,故第一连接部40包括了焊接后形成的焊印,而焊印容易刺穿包装袋。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芯100还包括第一绝缘胶50和第二绝缘胶60。第一绝缘胶50设置在第一导电单元20背向保护部1312的一侧,并覆盖第一段201、第一弯折段203、第二段202和第一连接部40,以防止第一段201、第一弯折段203、第二段202和第一连接部40背向保护部1312的一侧刺破包装袋,第二绝缘胶60设置在第一导电单元20朝向保护部1312的一侧,并至少覆盖第一连接部40,以防止第一连接部40朝向保护部1312的一侧刺破包装袋。通过以上设置,可对第一导电单元20和第一连接部40起到较好的保护,降低包装袋被刺破的风险。此外,结合上述的保护部1312,可进一步改善降低包装袋被刺破的风险。
进一步地,保护部1312和第二绝缘胶60共同覆盖第一导电单元20朝向保护部1312的一侧。通过以上设置,可对第一段201、第一弯折段203、第二段202和位于第二段202上的第一连接部40起到完整的保护,避免了第一导电单元20和/或第一连接部40刺破包装袋。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绝缘胶50呈长条状,设置于第一导电单元20背向保护部1312的一侧,并覆盖第一段201、第一弯折段203和第二段202,以适配呈长条状、且远离第一隔膜131的一个第一极耳11。
在本申请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一绝缘胶50呈弯曲状,设置于第一导电单元20背向保护部1312的一侧,并覆盖第一段201、第一弯折段203和第二段202,以适配呈弯曲状、且远离第一隔膜131的一个第一极耳11。
应当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绝缘胶50不仅可以覆盖第一导电单元20的第一段201、第二段202、第一弯折段203,第一绝缘胶50的靠近电极组件10的一端也可与电极组件10粘结固定,从而覆盖电极组件10靠近第一绝缘胶50的边缘区域,即在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上,第一绝缘50靠近电极组件10的一端的投影与电极组件10的边缘区域的投影有部分重叠。如此,第一绝缘胶50的覆盖面积更大,从而有效防止第一导单元20的第一段201的暴露,同时也可防止第一绝缘胶50的脱落。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二绝缘胶60覆盖保护部1312的远离主体部1311的一端,并与保护部1312粘结固定,使得保护部1312整体相对第一导电单元20固定,防止保护部1312覆盖第一导电单元20不严实而发生翘曲、或从第一导电单元20上脱离,从而导致第一导电单元20部分裸露。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极片11为阳极极片,第二极片12为阴极极片。
在本申请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极片11为阴极极片,第二极片12为阳极极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芯100还包括包装袋,上述的电极组件10、第一导电单元20和第一转接片30均收容于包装袋,其中,第一转接片30的远离第一连接部40的一端伸出包装袋。
请继续参阅图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芯100还包括第二导电单元70,第二导电单元70包括多个第二极耳71,各第二极耳71的一端分别与对应的一个第二极片12连接,各第二极耳71的另外一端叠合并弯折设置,从而形成第二导电单元70的第三段、第四段和第二弯折段。其中,第二极耳71分别与对应的一个第二极片12的第二集流体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隔膜131的保护部1312的数量为两个,一个保护部1312覆盖第一导电单元20,另外一个保护部1312覆盖第二导电单元70。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电芯100还包括第二转接片、第三绝缘胶和第四绝缘胶。第二转接片与第四段连接,而形成第二连接部。第三绝缘胶设置在第二导电单元70的一侧,并覆盖第三段、第二弯曲段、第四段和第二连接部,第四绝缘胶设置在第二导电单元70的另一侧,并至少覆盖第二连接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绝缘胶呈长条状,设置在第二导电单元70背向保护部1312的一侧,且覆盖第三段、第二弯曲段和第四段,以适配呈长条状、且远离第一隔膜131的一个第二极耳71。
在本申请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第三绝缘胶呈弯曲状,设置在第二导电单元70朝向保护部1312的一侧,并覆盖第三段、第二弯曲段和第四段,以适配呈弯曲状、且远离第一隔膜131的一个第二极耳71。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四绝缘胶覆盖对应的一个保护部1312的远离主体部1311的一端,并与保护部1312粘结固定,使得保护部1312整体相对第二导电单元70固定,防止保护部1312覆盖不严实而发生翘曲、或从第二导电单元70上脱离,从而导致第二导电单元70裸露。
上述的第二导电单元70和第二转接片均收容于包装袋,其中,第二转接片的远离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伸出包装袋。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电芯100,该电子装置防止了电芯100的包装袋被第一导电单元20刺破,降低了因腐蚀造成的整机漏液和胀气故障率。
本申请的电子装置没有特别限定,其可以是用于现有技术中已知的任何电子装置。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装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笔记本电脑、笔输入型计算机、移动电脑、电子书播放器、便携式电话、便携式传真机、便携式复印机、便携式打印机、头戴式立体声耳机、录像机、液晶电视、手提式清洁器、便携CD机、迷你光盘、收发机、电子记事本、计算器、存储卡、便携式录音机、收音机、备用电源、电机、汽车、摩托车、助力自行车、自行车、照明器具、玩具、游戏机、钟表、电动工具、闪光灯、照相机、家庭用大型蓄电池和锂离子电容器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包括多个第一极片、多个第二极片和隔膜,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交替层叠设置,所述隔膜包括一个第一隔膜和多个第二隔膜,沿所述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所述多个第一极片位于所述第一隔膜的一侧,各所述第二隔膜设置于相邻的所述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
第一导电单元,所述第一导电单元设置有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一弯折段,所述第一段与所述多个第一极片连接,所述第一弯折段连接所述第一段和第二段;
其中,所述第一隔膜包括主体部和自所述主体部的边缘伸出的保护部,所述保护部覆盖所述第一段、所述第一弯折段和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单元包括多个第一极耳,各所述第一极耳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极片连接,各所述第一极耳的另一端叠合并弯折设置,从而形成所述的第一段、所述第二段和所述第一弯折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片包括第一集流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一集流体表面上的第一活性物质层,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第一集流体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部和主体部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部朝向所述第一导电单元的一侧设置有粘结剂,所述保护部与所述第一导电单元通过所述粘结剂粘结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转接片,所述第一转接片与所述第二段连接,形成第一连接部;
第一绝缘胶和第二绝缘胶,所述第一绝缘胶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单元背向所述保护部的一侧,并覆盖所述的第一段、所述的第一弯折段、所述的第二段和所述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绝缘胶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单元朝向所述保护部的一侧,并至少覆盖所述第一连接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部的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绝缘胶粘结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胶靠近所述电极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电极组件粘结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的最外层设置为所述第一隔膜或所述第二极片,所述第一极片为阳极极片,所述第二极片为阴极极片。
10.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电芯。
CN202110796186.6A 2021-07-14 2021-07-14 电芯及电子装置 Active CN1136755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96186.6A CN113675535B (zh) 2021-07-14 2021-07-14 电芯及电子装置
EP22165711.7A EP4120461A1 (en) 2021-07-14 2022-03-30 Battery cell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7/710,132 US20230015190A1 (en) 2021-07-14 2022-03-31 Battery cell and 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96186.6A CN113675535B (zh) 2021-07-14 2021-07-14 电芯及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75535A true CN113675535A (zh) 2021-11-19
CN113675535B CN113675535B (zh) 2024-02-23

Family

ID=78539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96186.6A Active CN113675535B (zh) 2021-07-14 2021-07-14 电芯及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15190A1 (zh)
EP (1) EP4120461A1 (zh)
CN (1) CN113675535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32728A (zh) * 2022-10-13 2022-11-11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电化学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16093339A (zh) * 2023-04-07 2023-05-09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及用电设备
CN116454546A (zh) * 2023-06-13 2023-07-18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电池及用电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205859U (zh) * 2011-06-24 2012-04-25 深圳市豪鹏科技有限公司 镍氢电池
CN209786105U (zh) * 2019-06-19 2019-12-13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
CN211350808U (zh) * 2020-03-25 2020-08-25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JP2021022482A (ja) * 2019-07-26 2021-02-18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蓄電装置
CN113078420A (zh) * 2021-03-24 2021-07-06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电池及用电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21990U1 (de) * 2002-06-06 2010-06-10 Varta Microbattery Gmbh Galvanisches Element
WO2020103014A1 (zh) * 2018-11-21 2020-05-28 深圳市马力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电池及其锂电芯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205859U (zh) * 2011-06-24 2012-04-25 深圳市豪鹏科技有限公司 镍氢电池
CN209786105U (zh) * 2019-06-19 2019-12-13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
JP2021022482A (ja) * 2019-07-26 2021-02-18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蓄電装置
CN211350808U (zh) * 2020-03-25 2020-08-25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13078420A (zh) * 2021-03-24 2021-07-06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电池及用电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32728A (zh) * 2022-10-13 2022-11-11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电化学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16093339A (zh) * 2023-04-07 2023-05-09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及用电设备
CN116454546A (zh) * 2023-06-13 2023-07-18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电池及用电设备
CN116454546B (zh) * 2023-06-13 2023-09-19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电池及用电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120461A1 (en) 2023-01-18
US20230015190A1 (en) 2023-01-19
CN113675535B (zh) 2024-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37443B (zh) 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KR101311252B1 (ko) 이차전지 팩
WO2022267925A1 (zh) 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13675535B (zh) 电芯及电子装置
WO2020238660A1 (zh) 电池单元及其制造方法、电池模组
KR101227870B1 (ko) 보호회로모듈 케이스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팩
KR101293591B1 (ko) 이차전지 팩
CN112332039B (zh) 二次电池、电池模块以及使用电池作为电源的装置
CN215989141U (zh)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112510240B (zh) 二次电池和终端设备
CN115588769B (zh) 一种电池及电子装置
CN113782917A (zh) 连接件、电池组及用电设备
CN216055068U (zh) 连接件、电池组及用电设备
CN216488280U (zh) 一种具有新型电池盖板连接结构的电芯
CN213150965U (zh) 电池和使用电池的装置
CN213636220U (zh) 电池及电子装置
CN211654934U (zh) 电池及具有所述电池的电子装置
CN115133232A (zh) 电芯及用电装置
CN113067041A (zh) 电芯及电子装置
CN117039353A (zh) 电池和具有所述电池的电子装置
JP4637305B2 (ja) 電池パック
WO2022213379A1 (zh) 电芯和用电装置
CN213905426U (zh) 二次电池及终端设备
WO2013018552A1 (ja) 電池
CN217214835U (zh) 一种大尺寸叠片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