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71865U - 电极片、电芯及电池 - Google Patents

电极片、电芯及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71865U
CN216671865U CN202123160590.9U CN202123160590U CN216671865U CN 216671865 U CN216671865 U CN 216671865U CN 202123160590 U CN202123160590 U CN 202123160590U CN 216671865 U CN216671865 U CN 2166718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mpty foil
region
liquid storage
sheet
current coll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16059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黎志强
王默
杨帆
唐荣军
于子龙
陈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Liwino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Liwino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Liwino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Liwino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16059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718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718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718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极片、电芯及电池,电极片包括集流体和活性物质层,集流体包括沿集流体的卷绕方向排布的空箔区和功能区,空箔区开设有储液孔,活性物质层覆盖功能区。上述电极片、电芯和电池,由于集流体包括沿集流体的卷绕方向排布的空箔区和功能区,空箔区开设有储液孔,功能区覆盖有活性物质层,电极片卷绕形成电芯后,空箔区的储液孔可用于存储电解液,以增加电芯的保液量,进而提升电池循环使用的寿命。

Description

电极片、电芯及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极片、电芯及电池。
背景技术
软包锂离子电池因具有能量密度大、自放电小、工作温度范围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移动终端(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以及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电子设备。随着这类电子设备的更新换代,电池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相关技术中,一般采用提升材料的压实密度的方式来提升软包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但材料压实密度的提升会压缩电解液的存储空间,降低电芯保液量,导致电芯使用寿命的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材料压实密度的提升压缩了电解液的存储空间,降低了电芯保液量而导致电芯使用寿命的下降的问题,提供一种电极片、电芯及电池。
一种电极片,包括:
集流体,包括沿所述集流体的卷绕方向排布的空箔区和功能区,所述空箔区开设有储液孔;及
活性物质层,覆盖所述功能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流体包括沿所述卷绕方向排布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端中的至少一处具有所述空箔区,所述储液孔分布于至少一处所述空箔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箔区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端的第一空箔区,所述电极片包括极耳,所述极耳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空箔区,所述第一空箔区分布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所述储液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箔区包括位于所述第二端的第二空箔区,所述第二空箔区分布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所述储液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极片包括第一保护胶层和第二保护胶层,所述第一保护胶层设于所述第一空箔区与所述功能区的连接位置处并覆盖所述活性物质层的边缘,所述第二保护胶层设于所述第二空箔区与所述功能区的连接位置处并覆盖所述活性物质层的边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流体包括沿所述卷绕方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所述功能区,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功能区之间设有所述空箔区,所述储液孔分布于至少一处所述空箔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液孔为通孔或盲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液孔呈圆形,或三角形,或多边形。
一种电芯,包括相叠置的阳极片、隔膜以及阴极片,所述阳极片和所述阴极片中的一者的相背两侧均设有所述隔膜,所述阳极片、所述阴极片以及所述隔膜卷绕形成所述电芯,所述阳极片、所述阴极片中的至少一者包括上述的电极片。
一种电池,包括外壳和上述的电芯,所述外壳包覆所述电芯。
上述电极片、电芯和电池,由于集流体包括沿集流体的卷绕方向排布的空箔区和功能区,空箔区开设有储液孔,功能区覆盖有活性物质层,电极片卷绕形成电芯后,空箔区的储液孔可用于存储电解液,以增加电芯的保液量,进而提升电池循环使用的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的电池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的电池的电芯的示意图;
图3为另一实施例的电池的电芯的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的电极片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电极片沿A-A处的剖视图;
图6为另一实施例的电极片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电极片沿B-B处的剖视图;
图8为又一实施例的电极片的剖视图;
图9为又一实施例的电极片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电极片沿C-C处的剖视图;
图11为一实施例的电芯的阳极片的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阳极片沿D-D处的剖视图;
图13为一实施例的电芯的阴极片的示意图;
图14为图13所示阴极片沿E-E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0、电池 11、外壳 13、电芯
130、电极片 1301、集流体 1301a、空箔区
1301b、功能区 1301c、储液孔 1303、活性物质层
1304、极耳 1305、第一保护胶层 1306、第二保护胶层
1307、第三保护胶层 b1、第一表面 b2、第二表面
d1、第一端 d2、第二端 k1、第一空箔区
k2、第二空箔区
131、阳极片 1311、集流体 1311a、空箔区
1311b、功能区 1311c、储液孔 1313、活性物质层
1315、极耳 1316、第一保护胶层 1317、第二保护胶层
1318、第三保护胶层 b11、第一表面 b12、第二表面
d11、第一端 d12、第二端
133、阴极片 1331、集流体 1331a、空箔区
1331b、功能区 1331c、储液孔 1333、活性物质层
1335、极耳 1336、第一保护胶层 1337、第二保护胶层
1338、第三保护胶层 b31、第一表面 b32、第二表面
d31、第一端 d32、第二端 k31、第一空箔区
k32、第二空箔区
135、隔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10,电池10可用于移动终端(例如手机、平板电脑)或者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电子设备并为这类电子设备供电。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池10为软包锂离子电池,软包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大、自放电小、工作温度范围宽等优点,并可反复多次充放电,以使这类电子设备具有相对较好的便携性与续航能力。本实用新型以软包聚合物锂电池为例进行说明,但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方案还可应用于其他类型的锂离子电池。
参考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池10大致呈矩形块状,其包括外壳11和设于外壳11内的电芯13,外壳11包覆电芯13并对电芯13起到保护作用,电芯13则可在充放电的过程中实现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外壳11为铝塑膜。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电池10也可以呈圆柱状或者其他形状。
参考图2,电芯13包括相叠置的阳极片131、隔膜135和阴极片133,阳极片131、阴极片133中的一者的相背两侧均设有隔膜135,且阳极片131、阴极片133以及隔膜135卷绕形成电芯13。具体地,在图2所示实施方式中,电芯13大致呈矩形块状,阴极片133包饶阳极片131,阳极片131的相背的两侧均设有隔膜135,以使卷绕成型后的阳极片131和阴极片133相互隔离,防止两者接触而短路。阴极片133包饶阳极片131可以按如下方式理解:将阴极片-隔膜-阳极片-隔膜的组合结构视为卷绕工艺的基本单元,在从电芯13中心向电芯13外部延伸的方向上,基本单元内的阴极片133相比阳极片131始终更远离电芯13的中心。
参考图3,在图3所示实施方式中,电芯13大致呈圆柱状,同样可以采用阴极片133包饶阳极片131设置的方式,在阳极片131的相背的两侧均设置隔膜135,以使卷绕成型后的阳极片131和阴极片133相互隔离,防止两者接触而短路。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将阴极片-隔膜-阳极片-隔膜的组合结构视为卷绕工艺的基本单元时,在从电芯13中心向电芯13外部延伸的方向上,基本单元内的阴极片133相比阳极片131同样更远离电芯13的中心。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阳极片131包饶阴极片133设置的方式,在阴极片133的相背的两侧均设置隔膜135,以使卷绕成型后的阳极片131和阴极片133相互隔离,防止两者接触而短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阳极片131和阴极片133具有相似的结构,图4-图10示出了阳极片131或阴极片133的通用的结构形式,且为了简化表述,图4-图10的实施方式不区分阳极片131和阴极片133,统一采用电极片130的表述。换言之,阳极片131和阴极片133可以采用图4-图10示出的任一种电极片130结构或其技术特征的组合。图11-图14则示例性地示出了一种阳极片131的具体结构以及一种阴极片133的具体结构。
参阅图4和图5,电极片130包括集流体1301和活性物质层1303,集流体1301用于承载活性物质层1303,并将电化学反应所产生的电子汇集起来导至外电路,从而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集流体1301包括沿集流体1301的卷绕方向排布的空箔区1301a和功能区1301b,空箔区1301a开设有储液孔1301c,活性物质层1303覆盖功能区1301b。
具体地,参阅图5,功能区1301b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b1和第二表面b2,活性物质层1303设于第一表面b1和第二表面b2中的至少一者。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表面b1覆盖有活性物质层1303,第二表面b2未设置活性物质层1303。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表面b1未设置活性物质层1303,第二表面b2覆盖有活性物质层1303。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表面b1和第二表面b2均设有活性物质层1303。在这种实施方式中,覆盖于第一表面b1的活性物质层1303的面积与覆盖于第二表面b2的活性物质层1303的面积可以不相等。例如,覆盖于第一表面b1的活性物质层1303的长度可以小于覆盖于第二表面b2的活性物质层1303的长度。
功能区1301b和空箔区1301a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区分:集流体1301的覆盖有活性物质层1303的区域即为功能区1301b,集流体1301的除功能区1301b以外的、两侧均未覆盖活性物质层1303的区域即为空箔区1301a。换言之,空箔区1301a的相对的两侧表面均未覆盖活性物质层1303。
储液孔1301c为通孔或盲孔,且储液孔1301c成型于集流体1301。换言之,开设于集流体1301的储液孔1301c可以全部为通孔,也可以全部为盲孔,还可以为通孔与盲孔的组合。通孔结构的储液孔1301c从第一表面b1延伸至第二表面b2,这种储液孔1301c可通过化学腐蚀或者机械去除材料的工艺形成。盲孔结构的储液孔1301c也可采用化学腐蚀或者机械去除材料的方式形成。储液孔1301c的凹陷结构即可为电解液提供更大的容置空间。本实用新型以通孔结构的储液孔1301c为例进行说明,但不限定储液孔1301c必须为通孔。
结合图3,在卷绕状态下,集流体1301的卷绕方向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从电芯13中心区域向外卷绕延伸的方向(例如图3的逆时针方向),或者从电芯13外部向中心区域卷绕延伸的方向(例如图3的顺时针方向)。同时参考图4和图5,在展平状态下,集流体1301的卷绕方向可以简单地理解为集流体1301(或活性物质层1303)的长度延伸方向。
相关技术中,为提升软包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一般采用提升材料的压实密度的方式,但材料压实密度的提升会压缩电解液的存储空间,降低电芯13保液量,导致电芯13在循环后期电解液消耗殆尽,降低了电芯13的使用寿命。
而本实用新型的电极片130,由于电极片130的集流体1301包括沿集流体1301的卷绕方向排布的空箔区1301a和功能区1301b,空箔区1301a开设有储液孔1301c,功能区1301b覆盖有活性物质层1303,电芯13的阳极片131和阴极片133中的任一者采用上述的电极片130结构并卷绕形成电芯13后,空箔区1301a的储液孔1301c可用于存储电解液,以增加电芯13的保液量,进而提升电池10循环使用的寿命。
参阅图6和图7,集流体1301可以包括沿卷绕方向排布的第一端d1和第二端d2,第一端d1与第二端d2相对设置,第一端d1、第二端d2中的至少一处具有空箔区1301a,且至少一处空箔区1301a开设有储液孔1301c。为便于区分,在卷绕状态下,可以将集流体1301的靠近电芯13中心区域的那端视为第一端d1,将集流体1301的远离电芯13中心区域的那端视为第二端d2。换言之,在展平状态下,第一端d1可以视为卷绕工艺的起始端,第二端d2则可视为卷绕工艺的收尾端。
在图5所示实施方式中,第一端d1具有空箔区1301a,第二端d2未设置空箔区1301a,第一端d1的空箔区1301a开设有储液孔1301c。参阅图6和图7,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端d1、第二端d2均具有空箔区1301a,第一端d1的空箔区1301a、第二端d2的空箔区1301a中的至少一者开设储液孔1301c。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端d1可以不设置空箔区1301a,第二端d2具有空箔区1301a,第二端d2的空箔区1301a开设有储液孔1301c。
参考图6,为便于区分,第一端d1所具有的空箔区1301a可以称为第一空箔区k1,第二端d2所具有的空箔区1301a可以称为第二空箔区k2。电极片130可以包括极耳1304,极耳1304电性连接于第一空箔区k1。进一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空箔区k1的储液孔1301c可以设置为多个即两个以上,多个储液孔1301c间隔分布于第一空箔区k1。储液孔1301c的形状、数量和排列方式可根据需求设计,只需保证极耳1304与第一空箔区k1的连接强度即可。例如,在图6所示实施方式中,储液孔1301c的横截面呈圆形且随机排布。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储液孔1301c的横截面可以呈三角形或者四边形或者其他多边形。设置于第一空箔区k1的多个储液孔1301c的形状不必相同,储液孔1301c的宽度也不必一致,储液孔1301c具有存储电解液的功能即可。
在第二端d2具有第二空箔区k2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空箔区k2的储液孔1301c也可以设置为多个,多个储液孔1301c间隔分布于第二空箔区k2。分布于第二空箔区k2的储液孔1301c的形状、数量和排列方式可根据需求设计。设置于第二空箔区k2的多个储液孔1301c的形状不必相同,储液孔1301c的宽度也不必一致,储液孔1301c具有存储电解液的功能即可。
参考图8,在电极片130具有第一空箔区k1的实施方式中,电极片130可以包括第一保护胶层1305,第一保护胶层1305设于第一空箔区k1与功能区1301b的连接位置处。第一保护胶层1305可以覆盖第一空箔区k1的边缘以及活性物质层1303的边缘,以对活性物质层1303的边缘起到保护作用。
在电极片130具有第二空箔区k2的实施方式中,电极片130可以包括第二保护胶层1306,第二保护胶层1306设于第二空箔区k2与功能区1301b的连接位置处。第二保护胶层1306可以覆盖第二空箔区k2的边缘以及活性物质层1303的边缘,以对活性物质层1303的边缘起到保护作用。
继续参阅图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极片130还可以包括第三保护胶层1307,第三保护胶层1307覆盖至少部分极耳1304以及极耳1304周向的第一空箔区k1,第三保护胶层1307可以提升极耳1304与第一空箔区k1的连接强度,并对极耳1304起到保护作用。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空箔区k1的对应设有极耳1304的相对的两侧表面均可以设置第三保护胶层1307,以进一步提升极耳1304与第一空箔区k1的连接强度,并对极耳1304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
参阅图9和图10,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集流体1301可以包括沿卷绕方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功能区1301b,至少两个相邻的功能区1301b之间设有空箔区1301a,至少一处空箔区1301a开设有储液孔1301c。换言之,功能区1301b不必在集流体1301连续分布。间隔且相邻的两个功能区1301b之间也可以设置空箔区1301a,且该处的空箔区1301a也可开设储液孔1301c。储液孔1301c可以设置为多个,多个储液孔1301c可以间隔分布。储液孔1301c的形状、数量和排列方式可根据需求设计。储液孔1301c的形状也不限于圆形。
特别地,在间隔且相邻的两个功能区1301b之间设置有空箔区1301a的实施方式中,集流体1301的端部可以不设置空箔区1301a或者集流体1301的端部的空箔区1301a可以不开设储液孔1301c。例如,在图10所示实施方式中,第一端d1的空箔区1301a可以缺省,或者第一端d1的空箔区1301a不必开设储液孔1301c,间隔且相邻的两个功能区1301b之间的空箔区1301a开设有储液孔1301c即可。这种实施方式的储液孔1301c同样可用于存储电解液,以增加电芯13的保液量,进而提升电池10循环使用的寿命。
以下对阳极片131和阴极片133的具体结构进行示例性说明。
参阅图11和图12,阳极片131包括集流体1311和活性物质层1313,集流体1311大致呈矩形薄片状,其可以包括沿集流体1311的卷绕方向排布的空箔区1311a和功能区1311b,空箔区1311a开设有储液孔1311c,活性物质层1313覆盖功能区1311b。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阳极片131的集流体1311为铜箔,阳极片131的活性物质层1313包括石墨、增稠剂和粘结剂。
功能区1311b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b11和第二表面b12,第一表面b11和第二表面b12均设有活性物质层1313。覆盖于第一表面b11的活性物质层1313的面积小于覆盖于第二表面b12的活性物质层1313的面积。在图11所示实施方式中,覆盖于第一表面b11的活性物质层1313的长度小于覆盖于第二表面b12的活性物质层1313的长度。
集流体1311包括沿卷绕方向排布的第一端d11和第二端d12,第一端d11与第二端d12相对设置,第一端d11具有空箔区1311a,第二端d12未设置空箔区1311a。在卷绕状态下,第一端d11为集流体1311的靠近电芯13中心区域的那端,第二端d12为集流体1311的远离电芯13中心区域的那端。在展平状态下,第一端d11为卷绕工艺的起始端,第二端d12为卷绕工艺的收尾端。
阳极片131包括极耳1315,极耳1315电性连接于空箔区1311a。
继续参考图11和图12,阳极片131包括第一保护胶层1316、第二保护胶层1317及第三保护胶层1318。第一保护胶层1316设于功能区1311b的第一表面b11并与第一表面b11的活性物质层1313存在间隔。第二保护胶层1317设于空箔区1311a并与功能区1311b的第二表面b12同侧设置,且第二保护胶层1317与第二表面b12的活性物质层1313存在间隔。在电芯13的卷绕成型过程中,可将隔膜-阴极片-隔膜的组合结构的起始端贴附于第二保护胶层1317,再将阳极片-隔膜-阴极片-隔膜的组合结构从第一端d11向第一表面b11所在侧卷曲,卷曲后隔膜-阴极片-隔膜的组合结构的起始端可以抵靠于第一保护胶层1316,第一保护胶层1316和第二保护胶层1317即可对阴极片133(可结合图13和图14)的卷绕起始端以及阳极片131予以保护,防止阴极片133的卷绕起始端在卷绕工艺过程中与阳极片131碰撞而产生损伤,同时也可防止阳极片131在卷绕过程中与阴极片133的卷绕起始端碰撞而产生损伤。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保护胶层1316、第二保护胶层1317在集流体1311的位置设置可以根据卷绕工艺的需求(例如起始端的卷曲半径)进行适应性调整。
参考图11,第三保护胶层1318覆盖至少部分极耳1315以及极耳1315周向的空箔区1311a,第三保护胶层1318可以提升极耳1315与空箔区1311a的连接强度,并对极耳1315起到保护作用。空箔区1311a的对应设有极耳1315的相对的两侧表面均可以设置第三保护胶层1318,以进一步提升极耳1315与空箔区1311a的连接强度,并对极耳1315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
阳极片131的空箔区1311a的储液孔1311c设置为多个,多个储液孔1311c间隔分布于空箔区1311a。在图11、图12所示实施方式中,储液孔1311c为通孔,通孔的横截面呈圆形,通孔在空箔区1311a随机排布。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储液孔1311c可以为盲孔,储液孔1311c的形状、数量和排列方式可根据需求设计,只需保证极耳1315与空箔区1311a的连接强度即可。例如,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储液孔1311c的横截面可以呈三角形或者四边形或者其他多边形。
参阅图13和图14,阴极片133包括集流体1331和活性物质层1333,集流体1331大致呈矩形薄片状,其可以包括沿集流体1331的卷绕方向排布的空箔区1331a和功能区1331b,空箔区1331a开设有储液孔1331c,活性物质层1333覆盖功能区1331b。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阴极片133的集流体1331为铝箔,阴极片133的活性物质层1333包括钴酸锂、导电剂和粘结剂。
功能区1331b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b31和第二表面b32,第一表面b31和第二表面b32均设有活性物质层1333。覆盖于第一表面b31的活性物质层1333的面积小于覆盖于第二表面b32的活性物质层1333的面积。在图13所示实施方式中,覆盖于第一表面b31的活性物质层1333的长度小于覆盖于第二表面b32的活性物质层1333的长度。
集流体1331包括沿卷绕方向排布的第一端d31和第二端d32,第一端d31与第二端d32相对设置,第一端d31、第二端d32均具有空箔区1331a。在卷绕状态下,第一端d31为集流体1331的靠近电芯13中心区域的那端,第二端d32为集流体1331的远离电芯13中心区域的那端。在展平状态下,第一端d31为卷绕工艺的起始端,第二端d32为卷绕工艺的收尾端。
为便于区分,可认为第一端d31具有第一空箔区k31,第二端d32具有第二空箔区k32。阴极片133包括极耳1335,极耳1335电性连接于第一空箔区k31。
阴极片133包括第一保护胶层1336、第二保护胶层1337以及第三保护胶层1338,第一保护胶层1336设于第一空箔区k31与功能区1331b的连接位置处,第二保护胶层1337设于第二空箔区k32与功能区1331b的连接位置处,第三保护胶层1338设于极耳1335与第一空箔区k31的连接位置处。第一保护胶层1336可以覆盖第一空箔区k31的边缘以及活性物质层1333的边缘,以对活性物质层1333的边缘起到保护作用。第二保护胶层1337可以覆盖第二空箔区k32的边缘以及活性物质层1333的边缘,以对活性物质层1333的边缘起到保护作用。
在功能区1331b的第一表面b31和第二表面b32均设有活性物质层1333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表面b31的活性物质层1333在卷绕方向的相对的两端可以都设置第一保护胶层1336,以利用第一保护胶层1336对第一表面b31的活性物质层1333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第二表面b32的活性物质层1333在卷绕方向的相对的两端也可以都设置第二保护胶层1337,以利用第二保护胶层1337对第二表面b32的活性物质层1333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
第三保护胶层1338覆盖至少部分极耳1335以及极耳1335周向的第一空箔区k31,第三保护胶层1338可以提升极耳1335与第一空箔区k31的连接强度,并对极耳1335起到保护作用。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空箔区k31的对应设有极耳1335的相对的两侧表面均可以设置第三保护胶层1338,以进一步提升极耳1335与第一空箔区k31的连接强度,并对极耳1335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
阴极片133的第一空箔区k31的储液孔1331c设置为多个,多个储液孔1331c间隔分布于第一空箔区k31。在图13、图14所示实施方式中,第一空箔区k31的储液孔1331c为通孔,通孔的横截面呈圆形,通孔在第一空箔区k31随机排布。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空箔区k31的储液孔1311c可以为盲孔,储液孔1331c的形状、数量和排列方式可根据需求设计,只需保证极耳1335与第一空箔区k31的连接强度即可。例如,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储液孔1331c的横截面可以呈三角形或者四边形或者其他多边形。
第二空箔区k32的储液孔1331c也设置为多个,多个储液孔1331c间隔分布于第二空箔区k32。在图13、图14所示实施方式中,第二空箔区k32的储液孔1331c为通孔,通孔的横截面呈圆形,通孔在第二空箔区k32随机排布。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空箔区k32的储液孔1311c可以为盲孔,分布于第二空箔区k32的储液孔1331c的形状、数量和排列方式可根据需求设计。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集流体,包括沿所述集流体的卷绕方向排布的空箔区和功能区,所述空箔区开设有储液孔;及
活性物质层,覆盖所述功能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体包括沿所述卷绕方向排布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端中的至少一处具有所述空箔区,所述储液孔分布于至少一处所述空箔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空箔区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端的第一空箔区,所述电极片包括极耳,所述极耳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空箔区,所述第一空箔区分布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所述储液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空箔区包括位于所述第二端的第二空箔区,所述第二空箔区分布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所述储液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片包括第一保护胶层和第二保护胶层,所述第一保护胶层设于所述第一空箔区与所述功能区的连接位置处并覆盖所述活性物质层的边缘,所述第二保护胶层设于所述第二空箔区与所述功能区的连接位置处并覆盖所述活性物质层的边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体包括沿所述卷绕方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所述功能区,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功能区之间设有所述空箔区,所述储液孔分布于至少一处所述空箔区。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孔为通孔或盲孔。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孔的横截面呈圆形,或三角形,或多边形。
9.一种电芯,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叠置的阳极片、隔膜以及阴极片,所述阳极片和所述阴极片中的一者的相背两侧均设有所述隔膜,所述阳极片、所述阴极片以及所述隔膜卷绕形成所述电芯,所述阳极片、所述阴极片中的至少一者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电极片。
10.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和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芯,所述外壳包覆所述电芯。
CN202123160590.9U 2021-12-15 2021-12-15 电极片、电芯及电池 Active CN2166718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60590.9U CN216671865U (zh) 2021-12-15 2021-12-15 电极片、电芯及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60590.9U CN216671865U (zh) 2021-12-15 2021-12-15 电极片、电芯及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71865U true CN216671865U (zh) 2022-06-03

Family

ID=817891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60590.9U Active CN216671865U (zh) 2021-12-15 2021-12-15 电极片、电芯及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718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81095B2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having current collecting plates coupled with uncoated regions of electrodes
JP4519063B2 (ja) 二次電池
JP4243409B2 (ja) リチウム2次電池
US8999543B2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with larger curved ends having different radius of curvature
US9269984B2 (en) Electrode assembly and rechargeable battery using the same
EP2302717A1 (en) Electrode assembly for a rechargeable battery
CN209786120U (zh) 二次电池和电池模组
JP2005302719A (ja) 電極組立体とこれを備えた二次電池
EP2445048B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US9263761B2 (en) Electrode assembly and rechargeable battery having the same
US8703342B2 (en) Electrode assembly, rechargeable battery includ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 electrode thereof
EP1104040A1 (en)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CN212571274U (zh) 锂离子电池及电子设备
US20090029246A1 (en) Pouch-type secondary battery
CN209880740U (zh) 二次电池和电池模块
US20140255739A1 (en) Electrochemical cell with multi-faceted geometry
CN114039080A (zh) 一种电芯、电池及用电装置
KR101826862B1 (ko) 보호 모듈을 포함하는 전지팩
CN216671865U (zh) 电极片、电芯及电池
KR20150046533A (ko) 파우치형 이차 전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KR101675939B1 (ko) 단차가 형성된 전극조립체를 포함하는 전지셀
CN113853709B (zh) 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JP2001256942A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扁平形状電池
CN211350885U (zh) 卷绕式电芯及电池
KR20060134351A (ko) 이차 전지와 이에 사용되는 전극 조립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