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20749A - 一种板体检测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板体检测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20749A
CN115420749A CN202211022208.4A CN202211022208A CN115420749A CN 115420749 A CN115420749 A CN 115420749A CN 202211022208 A CN202211022208 A CN 202211022208A CN 115420749 A CN115420749 A CN 1154207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conveying
roller
wheel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2220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原进良
曹沿松
晏全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ptima Optics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ptima Optics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tima Optics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Optima Optics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2220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20749A/zh
Publication of CN1154207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207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8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 G01N21/89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in moving material, e.g. running paper or textiles
    • G01N21/892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in moving material, e.g. running paper or texti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law, defect or object feature examined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01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the optical investig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01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the optical investigation
    • G01N2021/0106General arrangement of respective parts
    • G01N2021/0112Apparatus in one mechanical, optical or electronic block

Landscapes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板体检测设备。板体检测设备包括:检测机构以及多组压送机构,检测机构用于对位于检测位的待测板体进行检测;每组压送机构包括输送辊、紧压辊以及将输送辊和紧压辊传动连接的传动组件,多组输送辊共同形成用于沿输送方向输送待测板体的输送平面,每组压送机构的输送辊和紧压辊在垂直于输送平面的垂直方向上间隔设置;其中,输送辊和紧压辊中的一者能够绕垂直于输送方向且平行于输送平面的转动方向转动,另一者在传动组件的作用下绕转动方向的反方向转动,以带动位于输送辊和紧压辊之间的待测板体沿输送方向移动至检测位。通过上述实施方式,提高对待测板体的传输精度,有效将待测板体沿输送方向移动至检测位。

Description

一种板体检测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检测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板体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业的兴起,PCB板作为电子产业的元器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品质好坏直接影响着电子产品的质量。传统的PCB板靠人工检测,费时费力,同时检测的效果也不佳,常会出现漏检和误检的情况。随着技术的进步光学检测设备出现,可依靠光学知识来检测PCB板的质量。
自动光学检测设备是近年来相当具有市场潜力的检测设备,其基本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图像传感器获得被检测物的图形图像信息,接着通过计算机嵌入式软件经处理计算以进行比对、分析以及判断。由此可知,自动光学检测不但减少了人工目视检查的错误率,还大幅节省时间及人工成本,此外,自动光学检测设备还具有较高的稳定度以及操作弹性等优点。
在利用自动光学检测设备对待测板体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待测板体可能会呈现不平整的情况,这会导致采集的待测板体的图像与实际情况有差异,导致最终的检测结果不准确,此时需要在压紧待测板体的同时,还需要将待测板体移动至便于检测的位置。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板体检测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板体检测设备,板体检测设备包括:检测机构以及多组压送机构,检测机构用于对位于检测位的待测板体进行检测;每组所述压送机构包括输送辊、紧压辊以及将所述输送辊和所述紧压辊传动连接的传动组件,多组所述输送辊共同形成用于沿输送方向输送所述待测板体的输送平面,每组压送机构的输送辊和紧压辊在垂直于所述输送平面的垂直方向上间隔设置;其中,所述输送辊和所述紧压辊中的一者能够绕垂直于所述输送方向且平行于所述输送平面的转动方向转动,另一者在所述传动组件的作用下绕所述转动方向的反方向转动,以带动位于所述输送辊和所述紧压辊之间的所述待测板体沿所述输送方向移动至所述检测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系、第二传动系和第三传动系,所述第一传动系分别连接所述输送辊和所述第三传动系,所述第二传动系分别连接所述第三传动系和所述紧压辊;所述输送辊能够带动所述第一传动系绕所述转动方向转动,所述第三传动系在所述第一传动系的带动下绕所述垂直方向转动,所述第二传动系在所述第三传动系的带动下绕转动方向的反方向转动;或者,所述紧压辊能够带动所述第二传动系绕所述转动方向转动,所述第三传动系在所述第二传动系的带动下绕所述垂直方向转动,所述第一传动系在所述第三传动系的带动下绕转动方向的反方向转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动系包括与所述输送辊连接的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二传动系包括与所述紧压辊连接的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和所述第二传动轮分别与所述第三传动系传动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传动系包括传动杆、第三传动轮和第四传动轮,所述传动杆沿所述垂直方向延伸,所述第三传动轮和所述第四传动轮分别套设在所述传动杆的外侧,且在所述垂直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三传动轮与所述第一传动轮传动连接,所述第四传动轮与所述第二传动轮传动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压送机构还包括驱动件和与所述驱动件连接的移动部件,所述移动部件分别连接所述紧压辊和所述第四传动轮,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移动部件在所述垂直方向上移动以带动所述紧压辊、所述第二传动轮、所述第四传动轮在所述垂直方向上移动。
在一实施例中,每组所述压送机构的驱动件独立驱动所述移动部件在所述垂直方向上移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杆的外周壁上开设有多条沿所述垂直方向延伸,且绕所述垂直方向间隔设置的导向槽,所述第四传动轮的内周壁开设有与多条所述导向槽一一对应的导向部,所述导向部卡设于所述导向槽内,所述第四传动轮在所述驱动件的作用下,通过所述导向槽和所述导向部在所述垂直方向上与所述传动杆相对移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杆包括位于所述第三传动轮和所述第四传动轮之间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第四传动轮的内周壁的径向尺寸,以通过所述限位部在所述垂直方向上对所述第四传动轮进行限位。
在一实施例中,每个所述输送辊连接所述传动组件的另一端与驱动轮连接,每个所述驱动轮通过传输带传动连接,所述板体检测设备还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任意一个所述驱动轮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用于驱动与其连接的所述驱动轮绕所述转动方向转动,以通过所述传输带带动其他所述驱动轮绕所述转动方向转动。
在一实施例中,多组所述压送机构在所述输送方向上间隔设置,其中,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中间部分的多组所述压送机构之间的间距大于两端部分的多组所述压送机构之间的间距。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输送方向上,位于上游一端的两组所述压送机构之间的间距,以及位于下游一端的两组所述压送机构之间的间距均小于预设阈值。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板体检测设备包括在所述输送辊的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的两个固定件,所述输送辊和所述紧压辊分别桥接在所述两个固定件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板体检测设备包括:检测机构以及多组压送机构,检测机构用于对位于检测位的待测板体进行检测;每组压送机构包括输送辊、紧压辊以及将输送辊和紧压辊传动连接的传动组件,多组输送辊共同形成用于沿输送方向输送待测板体的输送平面,每组压送机构的输送辊和紧压辊在垂直于输送平面的垂直方向上间隔设置;其中,输送辊和紧压辊中的一者能够绕垂直于输送方向且平行于输送平面的转动方向转动,另一者在传动组件的作用下绕转动方向的反方向转动,以带动位于输送辊和紧压辊之间的待测板体沿输送方向移动至检测位。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压紧和传送待测板体的输送辊和紧压辊通过传动组件传动连接,一者转动即可带动另一者转动,可以在减少驱动电机的基础上,使在压持待测板体的同时将待测板体移动至检测位,并且输送辊和紧压辊通过传动组件传动连接,还能让输送辊和紧压辊保持相同的转动速度,提高对待测板体的传输精度,有效将待测板体沿输送方向移动至检测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板体检测设备的一实施例结构的第一视角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板体检测设备的一实施例结构的第二视角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组压送机构的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虚线框内的压送机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传动杆的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第四传动轮的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为:板体检测设备10;压送机构20;输送辊100;驱动轮110;固定件120;紧压辊200;传动组件300;第一传动系310;第一传动轮311;第二传动系320;第二传动轮321;第三传动系330;传动杆331;导向槽3311;限位部3312;第三传动轮332;第四传动轮333;导向部3331;驱动件400;移动部件500;输送方向x;垂直方向y。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至少一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板体检测设备,参见图1和图2,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板体检测设备的一实施例结构的第一视角图;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板体检测设备的一实施例结构的第二视角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板体检测设备10包括检测机构(图未示)以及多组压送机构20。
压送机构20用于压持并传输待测板体至检测位,检测机构用于对位于检测位的待测板体进行检测。检测位可为一个区域范围,检测机构能够对该区域范围内的待测板体进行检测。其中,待测板体可包括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等等需要利用检测机构进行光学检测的板类器件。检测机构可包括图像采集设备,图像采集设备位于待测板体背离压送机构20的上侧,且图像采集设备与待测板体间隔设置,图像采集设备用于对位于检测位的待测板体进行图像采集,接着通过计算机嵌入式软件经处理计算以进行比对、分析以及判断,最终得到待测板体的检测结果。
每组压送机构20包括输送辊100、紧压辊200以及将输送辊100和紧压辊200传动连接的传动组件300,多组输送辊100共同形成用于沿输送方向x输送待测板体的输送平面,每组压送机构20的输送辊100和紧压辊200在垂直于输送平面的垂直方向y上间隔设置。多组输送辊100共同组成输送平面,以便于待测板体放置于多组输送辊100所组成的输送平面上,每组压送机构20的输送辊100和紧压辊200在垂直方向y上间隔设置,以使得待测板体可位于输送辊100和紧压辊200之间,通过输送辊100和紧压辊200压持待测板体。输送辊100和紧压辊200与待测板体接触的表面呈圆柱状,以使输送辊100和紧压辊200之间线面接触,减少输送辊100和紧压辊200对待测板体的磨损。
传动组件300用于在输送辊100和紧压辊200中的一者的转动时,带动另一者转动,具体地,输送辊100和紧压辊200中的一者能够绕垂直于输送方向x且平行于输送平面的转动方向转动,另一者在传动组件300的作用下绕转动方向的反方向转动,以带动位于输送辊100和紧压辊200之间的待测板体沿输送方向x移动至检测位。也即输送辊100和紧压辊200均能够绕自身的轴线进行转动,输送辊100和紧压辊200中的一者作为主动转动,另一者则在传动组件300的作用下进行从动转动,示例性地,当输送辊100在外力的作用下转动时,例如在电机的作用下驱动输送辊100转动时,输送辊100则可通过传动组件300带动紧压辊200转动;当紧压辊200在外力的作用下转动时,例如在电机的作用下驱动紧压辊200转动时,紧压辊200则可通过传动组件300带动输送辊100转动。其中为了使得位于输送辊100和紧压辊200之间的待测板体顺利沿输送方向x移动,传动组件300会将被传动的一者转动的方向与传动的一者相反,以使得输送辊100和紧压辊200施加在待测板体上的摩擦力的方向相同。
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压紧和传送待测板体的输送辊100和紧压辊200通过传动组件300传动连接,一者转动即可带动另一者转动,可以在减少驱动电机的基础上,使在压持待测板体的同时将待测板体移动至检测位,并且输送辊100和紧压辊200通过传动组件300传动连接,还能让输送辊100和紧压辊200保持相同的转动速度,提高对待测板体的传输精度,有效将待测板体沿输送方向x移动至检测位。
板体检测设备10包括在输送辊100的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的两个固定件120,输送辊100和紧压辊200分别桥接在两个固定件120之间。两个固定件120分别开设有在输送方向x上间隔设置的多个避让孔(图未示),两个固定件120上的避让孔在输送辊100的轴向方向上一一对应设置,每组输送辊100的两端分别穿设于两个对应的避让孔内,以使输送辊100桥接在两个固定件120上。避让孔为通孔,输送辊100可包括主辊部和搭接部,主辊部用于构成输送平面,搭接部位于主辊部的两侧,搭接部可分别穿设于两个固定件120对应的两个避让孔内。两个固定件120分别开设有在输送方向x上间隔设置的多个支撑槽,两个固定件120上的支撑槽在紧压辊200的轴向方向上一一对应设置,支撑槽可呈U形设置,且支撑槽的开口朝向外侧,以便于紧压辊200可部分放置于支撑槽内,以将紧压辊200桥接在两个固定件120上。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输送辊100和紧压辊200共同使用相对设置的两个固定件120,能够使整个设备更加紧凑。
多组压送机构20在输送方向x上间隔设置,其中,在输送方向x上的中间部分的多组压送机构20之间的间距大于两端部分的多组压送机构20之间的间距。检测机构可位于中间部分的多组压送机构20之间的间隔处,用于采集间隔处的待测板体的图像,同时检测机构包括多个图像采集设备,多个图像采集设备分别位于不同的间隔处,并且每个图像采集设备能够沿输送辊100的延伸方向做往返运动,以采集待测板体不同位置处的图像。其中,在输送方向x上,位于上游一端的两组压送机构20之间的间距,以及位于下游一端的两组压送机构20之间的间距均小于预设阈值。其中,预设阈值的选取只需满足两组压送机构20之间的间距足够小,使两组压送机构20在不接触的情况下,尽可能接近即可,预设阈值可为一个具体数值,例如预设阈值为1cm、0.9cm、0.8cm或0.6cm等等。
示例性地,以图1所示的板体检测设备10为例,图中共有七组压送机构20,第一组压送机构20和第二组压送机构20之间的间距、以及第六组压送机构20和第七组压送机构20之间的间距均小于预设阈值,即间距小于其他组压送机构20之间的间距,由此当待测板体从第一组压送机构20进入板体检测设备10时,由于第一组压送机构20和第二组压送机构20之间的间距较小,待测板体只需要移动非常短的距离即可同时搭接在第一组压送机构20的输送辊100和第二组压送机构20的输送辊100上,并通过第一组压送机构20和第二组压送机构20的输送辊100和紧压辊200同时压持位于两者之间的部分待测板体,相对于只有一个压送机构20压持待测板体而言,能够提高对待测板体压持的稳定性,当沿输送方向x输送待测板体时,可以避免出现由于压持力不够,导致待测板体出现打滑的情况,由此能够将待测板体精确地传输至对应的位置,以便于利用图像采集设备对待测板体进行图像采集。并且,同时通过两组压送机构20将待测板体沿输送方向x输送至检测位,也即同时通过两组压送机构20的输送辊100和紧压辊200为待测板体提供输送力,相对于只有一组压送机构20而言,两组压送机构20可以提供更大的输送力,可以快速地将待测板体传输至对应的位置,以便于对需要采集的区域进行图像采集。由此同理,当待测板体从第六组压送机构20和第七组压送机构20传出板体检测设备10时,由于第六组压送机构20和第七组压送机构20之间的间距较小,相对于只有一组压送机构20而言,能够提高对待测板体压持的稳定性,当沿输送方向x输送待测板体时,可以避免出现由于压持力不够,导致待测板体出现打滑的情况,由此能够将待测板体的末端精确传输至对应的位置,并且相对于只有一组压送机构20而言,可以提供更大的输送力,可以快速地将待测板体传输至对应的位置,以便于对需要采集的区域进行图像采集。由于中间部分的多组压送机构20之间的间距较大,图像采集设备可设于第二组压送机构20和第三组压送机构20间距之间、第三组压送机构20和第四组压送机构20间距之间、第四组压送机构20和第五组压送机构20间距之间、和/或第五组压送机构20和第六组压送机构20间距之间,并且图像采集设备可沿输送辊100的延伸方向做往返运动,以采集待测板体不同位置处的图像,当待测板体沿输送从第一组压送机构20进入板体检测设备10时,至从最后一组压送机构20退出板体检测设备10的过程中,即可待测板体所有位置处的图像。
参见图1-图4,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组压送机构20的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虚线框内的压送机构20的放大示意图。
传动组件300包括第一传动系310、第二传动系320和第三传动系330,第一传动系310分别连接输送辊100和第三传动系330,第二传动系320分别连接第三传动系330和紧压辊200;输送辊100能够带动第一传动系310绕转动方向转动,第三传动系330在第一传动系310的带动下绕垂直方向y转动,第二传动系320在第三传动系330的带动下绕转动方向的反方向转动;或者,紧压辊200能够带动第二传动系320绕转动方向转动,第三传动系330在第二传动系320的带动下绕垂直方向y转动,第一传动系310在第三传动系330的带动下绕转动方向的反方向转动。也即第一传动系310与输送辊100固定连接,第二传动系320与紧压辊200固定连接,以使第一传动系310能够与输送辊100同步转动,第二传动系320能够与紧压辊200固定连接,第一传动系310和第二传动系320和第三传动系330传动连接。当输送辊100作为主动辊绕转动方向转动时,即可通过第一传动系310、第二传动系320以及第三传动系330带动紧压辊200绕转动方向的反方向转动;当紧压辊200作为主动辊绕转动方向转动时,即可通过第一传动系310、第二传动系320以及第三传动系330带动输送辊100绕转动方向的反方向转动。
第一传动系310包括与输送辊100连接的第一传动轮311,第二传动系320包括与紧压辊200连接的第二传动轮321,第一传动轮311和第二传动轮321分别与第三传动系330传动连接。第三传动系330包括传动杆331、第三传动轮332和第四传动轮333,传动杆331沿垂直方向y延伸,第三传动轮332和第四传动轮333分别套设在传动杆331的外侧,且在垂直方向y上间隔设置,第三传动轮332与第一传动轮311传动连接,第四传动轮333与第二传动轮321传动连接。第一传动轮311、第二传动轮321、第三传动轮332和第四传动轮333均可为齿轮,第一传动轮311和第三传动轮332啮合,第二传动轮321与第四传动轮333啮合,第一传动轮311和输送辊100同步转动,第二传动轮321与紧压辊200同步转动,第三传动轮332、第四传动轮333以及传动杆331同步转动。其中,第一传动轮311与第二传动轮321的尺寸规格可以相同,第三传动轮332和第四传动轮333的尺寸规格可以相同,以使得输送辊100和紧压辊200转动的速度相同。并且,第三传动轮332和第四传动轮333可以镜像设置,以使得输送辊100和紧压辊200的转动方向相反,以便于将位于输送辊100和紧压辊200之间的待测板体沿输送方向x传输至检测位。
其中,第四传动轮333、第二传动轮321以及紧压辊200均可在垂直方向y上做往返运动,以使紧压辊200靠近输送辊100并压紧输送辊100和紧压辊200之间的待测板体,或者远离输送辊100。
具体地,压送机构20还包括驱动件400和与驱动件400连接的移动部件500,移动部件500分别连接紧压辊200和第四传动轮333,驱动件400用于驱动移动部件500在垂直方向y上移动以带动紧压辊200、第二传动轮321、第四传动轮333在垂直方向y上移动。驱动件400可包括驱动电机或者驱动气缸,驱动件400固定连接在固定件120上,驱动件400可通过一个伸缩杆与移动部件500连接,驱动件400可驱动伸缩杆向垂直方向y伸缩,以带动与其连接的移动部件500在垂直方向y上作往返运动。其中,紧压辊200和第四传动轮333均和移动部件500固定连接,当移动部件500在垂直方向y移动时,移动部件500会带动紧压辊200以及第二传动轮321在垂直方向y上移动,同时为了让移动之后的紧压辊200能够通过第二传动轮321与第四传动轮333继续保持传动连接,第四传动轮333会随着移动部件500的同步移动,以使第二传动轮321和第四传动轮333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保持不变。其中,由于第四传动轮333套设在传动杆331的外壁,为了让第四传动轮333顺利沿垂直方向y移动,可在传动杆331的外壁上开设导向结构,以让第四传动轮333在移动部件500的带动下沿传动杆331的延伸方向移动。
参见图1-图6,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传动杆331的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第四传动轮333的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传动杆331的外周壁上开设有多条沿垂直方向y延伸,且绕垂直方向y间隔设置的导向槽3311,第四传动轮333的内周壁开设有与多条导向槽3311一一对应的导向部3331,导向部3331卡设于导向槽3311内,第四传动轮333在驱动件400的作用下,通过导向槽3311和导向部3331在垂直方向y上与传动杆331相对移动。导向槽3311与导向部3331的尺寸可以相互配合,导向部3331的尺寸可略小于导向槽3311的尺寸,以使导向部3331可卡设于导向槽3311内,导向部3331可位于第四传动轮333用于套设传动杆331的孔的内周壁面上,每一个导向部3331配置有一个导向槽3311与其装配,例如在图5和图6中的导向杆和第四传动轮333,在导向杆的外周壁上开设有四个导向槽3311,在第四传动轮333的孔内开设有四个导向部3331,四个导向部3331等间距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导向部3331还可以为转动球体,转动球体可卡设于在第四传动轮333的内壁中,且转动球体能够在第四传动轮333内转动,每个导向槽3311可对应设置有一个转动球体,每个转动球体可在外力的作用下自转,当第四传动轮333在移动部件500的作用下沿垂直方向y移动时,转动球体会位于导向槽3311内,且与传动杆331发生摩擦以进行自转,以此能够减少第四传动轮333在垂直方向y上移动过程中与传动杆331的摩擦损耗。
其中,传动杆331包括位于第三传动轮332和第四传动轮333之间的限位部3312,限位部3312的径向尺寸大于第四传动轮333的内周壁的径向尺寸,以通过限位部3312在垂直方向y上对第四传动轮333进行限位。限位部3312的突出于传动杆331的其他部位,第四传动轮333通过开设的通孔套设在传动杆331的外周壁上,限位部3312的尺寸大于第四传动轮333的通孔,以使限位部3312能对第四传动轮333进行限位,以图4为例,图4为紧压辊200压持并传输待测板体的状态,此时紧压辊200应该是处于较为合适的位置,在此位置处可以合理压紧待测板体,同理也可在紧压辊200转动的过程中,将待测板体沿输送方向x传输,可通过限位部3312将紧压辊200限位在此处,避免驱动件400驱动紧压辊200在垂直方向y移动的位移过多,导致对待测板体造成损坏的可能。
其中,每组压送机构20的驱动件400独立驱动移动部件500在垂直方向y上移动。每个压送机构20的紧压辊200能够独立在垂直方向y上靠近或远离输送辊100,以位于两者之间的待测板体,从而能够避免待测板体与紧压辊200发生冲撞,影响最终的检测结果。示例性地,当待测板体沿输送方向x进入板体检测设备10的第三组压送机构20时(待测板体位于第三组压送机构20的输送辊100上时),控制第三组压送机构20的紧压辊200沿垂直方向y移动,以靠近并压持待测板体;当待测板体继续沿输送方向x移动至第四组压送机构20时,控制第四组压送机构20的紧压辊200沿垂直方向y移动,以靠近并压持待测板体,按照此规律,分别独立驱动每个紧压辊200在垂直方向y上移动。
上述实施例中,可以每个输送辊100作为主动辊,以紧压辊200作为从动辊;或者以每个紧压辊200作为主动辊,以输送辊100作为从动辊。在本实施例中,给出了以每个输送辊100作为主动辊,以紧压辊200作为从动辊的具体实施例,参见图1和图2,每个输送辊100连接传动组件300的另一端与驱动轮110连接,每个驱动轮110通过传输带传动连接,板体检测设备10还包括驱动电机(图未示),驱动电机与任意一个驱动轮110连接,驱动电机用于驱动与其连接的驱动轮110绕转动方向转动,以通过传输带带动其他驱动轮110绕转动方向转动。驱动轮110可为齿轮,传输带可为皮带,传输带与驱动轮110啮合实现多个驱动轮110之间的传动连接,当一个驱动轮110转动时,即可通过皮带带动所有的驱动轮110转动。板体检测设备10还可包括第一主动轮和第二主动轮,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可连接第一主动轮,任意一个驱动轮110可连接第二主动轮,第一主动轮和第二主动轮可通过皮带连接,驱动电机驱动第一主动轮转动,并利用皮带使第二主动轮转动,进而带动与第二主动轮连接的驱动轮110转动。在本实施例中,可通过一个驱动电机即可实现多个驱动轮110同步转动,能够减少传输待测板体时的消耗,且能使多个输送辊100同步转动,当输送辊100转动时,可进一步通过传动组件300使紧压辊200转动,以只需要一个驱动电机实现紧压辊200和输送辊100转动。
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压紧和传送待测板体的输送辊100和紧压辊200通过传动组件300传动连接,一者转动即可带动另一者转动,可以在减少驱动电机的基础上,使在压持待测板体的同时将待测板体移动至检测位,并且输送辊100和紧压辊200通过传动组件300传动连接,还能让输送辊100和紧压辊200保持相同的转动速度,提高对待测板体的传输精度,有效将待测板体沿输送方向x移动至检测位。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2)

1.一种板体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机构,用于对位于检测位的待测板体进行检测;
多组压送机构,每组所述压送机构包括输送辊、紧压辊以及将所述输送辊和所述紧压辊传动连接的传动组件,多组所述输送辊共同形成用于沿输送方向输送所述待测板体的输送平面,每组压送机构的输送辊和紧压辊在垂直于所述输送平面的垂直方向上间隔设置;
其中,所述输送辊和所述紧压辊中的一者能够绕垂直于所述输送方向且平行于所述输送平面的转动方向转动,另一者在所述传动组件的作用下绕所述转动方向的反方向转动,以带动位于所述输送辊和所述紧压辊之间的所述待测板体沿所述输送方向移动至所述检测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体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系、第二传动系和第三传动系,所述第一传动系分别连接所述输送辊和所述第三传动系,所述第二传动系分别连接所述第三传动系和所述紧压辊;
所述输送辊能够带动所述第一传动系绕所述转动方向转动,所述第三传动系在所述第一传动系的带动下绕所述垂直方向转动,所述第二传动系在所述第三传动系的带动下绕转动方向的反方向转动;或者,
所述紧压辊能够带动所述第二传动系绕所述转动方向转动,所述第三传动系在所述第二传动系的带动下绕所述垂直方向转动,所述第一传动系在所述第三传动系的带动下绕转动方向的反方向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体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系包括与所述输送辊连接的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二传动系包括与所述紧压辊连接的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和所述第二传动轮分别与所述第三传动系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体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传动系包括传动杆、第三传动轮和第四传动轮,所述传动杆沿所述垂直方向延伸,所述第三传动轮和所述第四传动轮分别套设在所述传动杆的外侧,且在所述垂直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三传动轮与所述第一传动轮传动连接,所述第四传动轮与所述第二传动轮传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体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送机构还包括驱动件和与所述驱动件连接的移动部件,所述移动部件分别连接所述紧压辊和所述第四传动轮,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移动部件在所述垂直方向上移动以带动所述紧压辊、所述第二传动轮、所述第四传动轮在所述垂直方向上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板体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压送机构的驱动件独立驱动所述移动部件在所述垂直方向上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板体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杆的外周壁上开设有多条沿所述垂直方向延伸,且绕所述垂直方向间隔设置的导向槽,所述第四传动轮的内周壁开设有与多条所述导向槽一一对应的导向部,所述导向部卡设于所述导向槽内,所述第四传动轮在所述驱动件的作用下,通过所述导向槽和所述导向部在所述垂直方向上与所述传动杆相对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板体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杆包括位于所述第三传动轮和所述第四传动轮之间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第四传动轮的内周壁的径向尺寸,以通过所述限位部在所述垂直方向上对所述第四传动轮进行限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体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输送辊连接所述传动组件的另一端与驱动轮连接,每个所述驱动轮通过传输带传动连接,所述板体检测设备还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任意一个所述驱动轮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用于驱动与其连接的所述驱动轮绕所述转动方向转动,以通过所述传输带带动其他所述驱动轮绕所述转动方向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体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多组所述压送机构在所述输送方向上间隔设置,其中,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中间部分的多组所述压送机构之间的间距大于两端部分的多组所述压送机构之间的间距。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板体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输送方向上,位于上游一端的两组所述压送机构之间的间距,以及位于下游一端的两组所述压送机构之间的间距均小于预设阈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体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检测设备包括在所述输送辊的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的两个固定件,所述输送辊和所述紧压辊分别桥接在所述两个固定件之间。
CN202211022208.4A 2022-08-22 2022-08-22 一种板体检测设备 Pending CN11542074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22208.4A CN115420749A (zh) 2022-08-22 2022-08-22 一种板体检测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22208.4A CN115420749A (zh) 2022-08-22 2022-08-22 一种板体检测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20749A true CN115420749A (zh) 2022-12-02

Family

ID=841980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22208.4A Pending CN115420749A (zh) 2022-08-22 2022-08-22 一种板体检测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2074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51233A (zh) 工件尺寸检测装置
US6612189B1 (en) Tensile testing machine for variously cross sectional materials
CN218823978U (zh) 一种板体检测设备
CN115420749A (zh) 一种板体检测设备
CN218823981U (zh) 一种板体检测设备
CN218567227U (zh) 一种板体检测设备
CN113008902B (zh) Pcb板在线检测装置
CN218560019U (zh) 一种板体输送设备和板体检测设备
CN218823980U (zh) 一种板体检测设备
CN214407877U (zh) 一种全自动计量检定装置
CN112284199B (zh) 三等金属线纹尺标准装置
CN205879421U (zh) 一种滚动轴承摩擦力矩检测装置
CN115436388A (zh) 一种板体检测设备
KR100210017B1 (ko) 배터리 검사 장치
CN207688824U (zh) 一种产品尺寸检测机
US5774227A (en) Anomally detection machine for fabricated parts formed on a carrier strip and method of use
CN109910486B (zh) 一种高性能热升华转印纸制造的方法及设备
JP3662450B2 (ja) ベルト組立体の検査方法
CN216696111U (zh) 一种电池缺陷检测系统
CN219776673U (zh) 一种新型片材平面视觉检测和厚度检测系统
CN115420747A (zh) 一种板体检测设备
CN112504198A (zh) 玻璃尺寸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CN217655036U (zh) 检测装置
KR100520005B1 (ko) 그리퍼 불량 검사 장치및 검사 방법
CN210464420U (zh) 一种减速机构间隙检查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