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12991A - 信息传输方法、反射设备、基站、系统、电子设备和介质 - Google Patents

信息传输方法、反射设备、基站、系统、电子设备和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12991A
CN115412991A CN202110585961.3A CN202110585961A CN115412991A CN 115412991 A CN115412991 A CN 115412991A CN 202110585961 A CN202110585961 A CN 202110585961A CN 115412991 A CN115412991 A CN 1154129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reflection
base station
communication
transmission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8596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斌
吴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211058596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12991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93250 priority patent/WO2022247685A1/zh
Priority to EP22810412.1A priority patent/EP4329375A1/en
Priority to JP2023545889A priority patent/JP2024505526A/ja
Publication of CN1154129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129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0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geographic position or 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04W4/42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for mass transport vehicles, e.g. buses, trains or aircraf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using selective relaying for reaching a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or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04W4/44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vehicles and infrastructures, e.g. vehicle-to-cloud [V2C] or vehicle-to-home [V2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反射设备、基站、系统、电子设备和介质。信息传输方法包括:获取基站发送的通信信息,通信信息使用通信信号进行承载;依据反射设备的反射权值,将通信信号对应的天线波束反射至机载终端。通过依据反射设备的反射权值,将通信信号对应的天线波束反射至机载终端,保证通信信息可以顺利到达机载终端,提升对空覆盖的信道质量。在传统的基站与机载终端的传输信道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反射设备,增加了基站和机载终端之间的通信路径,从而增加了基站发送至机载终端的并发数据流数,使对空覆盖的无线通信系统能够支持多流传输,提高终端的通信速率。

Description

信息传输方法、反射设备、基站、系统、电子设备和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反射设备、基站、系统、电子设备和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通信网络的覆盖面积越来越大。人们可以在汽车或火车等高速运动的交通工具中获得优质的通信服务。但是,在对空覆盖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多采用视距(Line Of Sight,LOS)径进行通信信号的传输,因为缺乏反射体,该系统中的无线信道很难支持两流以上的多流传输,导致对空覆盖的无线通信网络的单个终端流量较低,飞机上的乘客无法获得优质的通信服务,导致用户体验度下降。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反射设备、基站、系统、电子设备和介质。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应用于反射设备,方法包括:获取基站发送的通信信息,通信信息使用通信信号进行承载;依据反射设备的反射权值,将通信信号对应的天线波束反射至机载终端。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应用于基站,方法包括:发送承载通信信息的通信信号至反射设备,以供反射设备依据反射设备的反射权值将通信信号对应的天线波束反射至机载终端。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反射设备,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基站发送的通信信息,通信信息使用通信信号进行承载;反射模块,用于依据反射设备的反射权值,将通信信号对应的天线波束反射至机载终端。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包括:承载模块,用于使用通信信号承载通信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发送通信信号至反射设备,以供反射设备依据反射设备的反射权值将通信信号对应的天线波束反射至机载终端。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传输系统,其包括:反射设备,用于执行第一方面的信息传输方法;基站,用于执行第二方面的信息传输方法;机载终端,用于获取基站发送的通信信息,并依据通信信息生成响应信息,采用目标传输信道传输响应信息至反射设备,以使反射设备传输响应信息至基站。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信息传输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该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信息传输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信息传输方法、反射设备、电子设备和对应的可读存储介质,通过依据反射设备的反射权值,将通信信号对应的天线波束反射至机载终端,保证通信信息可以顺利到达机载终端,提升对空覆盖的信道质量。在传统的基站与机载终端的传输信道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反射设备,增加了基站和机载终端之间的通信路径,从而增加了基站发送至机载终端的并发数据流数,使对空覆盖的无线通信系统能够支持多流传输,提高终端的通信速率。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信息传输方法、基站、电子设备和对应的可读存储介质,通过发送承载通信信息的通信信号至反射设备,以供反射设备依据反射设备的反射权值将通信信号对应的天线波束反射至机载终端,保证通信信息可以顺利到达机载终端,提升对空覆盖的信道质量;在传统的基站与机载终端的传输信道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反射设备,增加了基站和机载终端之间的通信路径,从而增加了基站发送至机载终端的并发数据流数,使对空覆盖的无线通信系统能够支持多流传输,提高终端的通信速率。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信息传输系统,通过在基站和机载终端之间增加反射设备,能够增加基站和机载终端之间的通信路径,从而增加了基站发送至机载终端的并发数据流数,使对空覆盖的无线通信系统能够支持多流传输,提高终端的通信速率。
关于本申请的以上实施例和其他方面以及其实现方式,在附图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和权利要求中提供更多说明。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地对空无线通信系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示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示出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反射设备的组成方框图。
图6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组成方框图。
图7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系统的组成方框图。
图8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系统中的下行信息的传输的流程示意图。
图9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系统中的采用全向天线进行上行信息的传输的流程示意图。
图10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系统中的采用定向天线进行上行信息的传输的流程示意图。
图11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系统中的采用基于同步信号和PBCH块的传输信道进行下行通信信号的传输的流程示意图。
图12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系统中的基于信道状态信息进行下行通信信号的传输的流程示意图。
图13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系统中的基于有源RIS进行下行信息的传输的流程示意图。
图14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系统中的基于有源RIS进行上行信息的传输的流程示意图。
图15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系统中的基于无源RIS进行下行信息的传输的流程示意图。
图16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系统中的基于无源RIS进行上行信息的传输的流程示意图。
图17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能够实现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的计算设备的示例性硬件架构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图1示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地对空无线通信系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地对空(Air To Ground,ATG)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如下设备:核心网设备101、互联网设备102、基站104和机载终端103。
其中,基站104是地面基站,机载终端103是安装在飞机上的终端。基站104不仅需要与机载终端103进行通信,还需要与飞机上的乘客所使用的智能终端(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进行通信。
在基站104与飞机上的乘客所使用的智能终端进行通信时,是通过安装在飞机上的机载行动热点(Wi-Fi)设备与飞机上的乘客所使用的智能终端进行通信的,此时的机载Wi-Fi设备需要承载,通信压力过大。并且,飞机的运动时速可达800~1200Km/h,属于超高速运动的交通工具,飞机上的乘客无法获得优质的通信服务。
在飞机上的多个乘客都使用移动数据下载或上传的情况下,单个乘客无法获得期望的带宽资源,为了满足各个乘客的带宽需求,需要增加ATG无线通信系统的带宽,或,使机载终端103与基站104之间尽可能采用多流传输。但是,带宽资源是极其宝贵的资源,不可能都使用在ATG无线通信系统这种专网系统中;而机载终端103与基站104之间多采用视距(Line Of Sight,LOS)径进行通信信号的传输,其中,LOS径表示机载终端103与基站104之间存在一个清楚的、没有阻塞的通信信道,机载终端103可以直接接收到基站104发送的通信信号。由于该LOS径对应的通信信道的特殊性,导致基于LOS径的通信信道无法支持多流传输。如何提升对空覆盖等LOS径占优环境中的单用户数据流数及数据速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图2示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信息传输方法可应用于反射设备。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信息传输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获取基站发送的通信信息。
其中,通信信息使用通信信号进行承载。该通信信息包括:广播信息、信道状态信息、下行控制信息和下行业务信息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需要说明的是,反射设备可以是有源设备,也可以是无源设备。在确定反射设备是有源设备的情况下,有源的反射设备可以根据基站发送的控制信息,调整反射设备与机载终端之间的目标传输信道对应的天线波束的角度,以使目标传输信道可以更准确的传输通信信息至机载终端。
在确定反射设备是无源设备的情况下,无源的反射设备不能自动调整其与机载终端之间的反射权值。在安装无源的反射设备时,无源的反射设备的安装位置是通过预设的网络规划参数确定的位置,该安装位置包括安装角度信息、安装高度信息、以及该无源的反射设备与基站之间的距离信息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需要说明的是,该无源的反射设备是专门设置的、用于反射通信信号至机载终端的设备,而不是一般性的障碍物。
其中,无源的反射设备可以采用波束宽度大于或等于预设宽度阈值(即,宽波束)的天线波束作为传输信道,提高机载终端接收通信信息的比率。波束宽度包括:水平波束宽度和/或垂直波束宽度。预设宽度阈值包括:水平波束宽度阈值(例如,水平夹角为40度等),和/或,垂直波束宽度阈值(例如,垂直夹角为40度等)。
步骤S202,依据反射设备的反射权值,将通信信号对应的天线波束反射至机载终端。
其中,反射设备的反射权值可以进行自适应的调整,以使反射给机载终端的通信信号对应的天线波束的方向更准确。该反射权值可以是反射设备的反射角度,也可以是反射信号对应的波束宽度等,以上对于反射权值仅是举例说明,可根据具体实现进行具体设定,其他未说明的反射权值也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发送承载通信信息的通信信号至反射设备,以供反射设备依据反射设备的反射权值将通信信号对应的天线波束反射至机载终端,保证通过目标传输信道传输的通信信息可以顺利到达机载终端,提升对空覆盖的信道质量;在传统的基站与机载终端的传输信道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反射设备,增加了基站和机载终端之间的通信路径,从而增加了基站发送至机载终端的并发数据流数,使对空覆盖的无线通信系统能够支持多流传输,提高终端的通信速率。
图3示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信息传输方法可应用于反射设备。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信息传输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1,获取基站发送的通信信息。
在一个具体实现中,通过第一传输信道和/或第二传输信道,获取基站发送的通信信息。其中,第一传输信道是反射设备与基站之间的视距径传输信道,第二传输信道是反射设备和基站之间的非视距径传输信道。
需要说明的是,其中的非视距径传输信道是基于非视距(No Line Of Sight,NLOS)径确定的传输信道。视距径传输信道是基于LOS径确定的传输信道。
例如,机载终端和基站之间存在多个反射设备(例如,第一反射设备和第二反射设备),这些反射设备阻挡了机载终端和基站之间的通信信号,而基站发送的通信信息可以经由第一传输信道直接到达第二反射设备,也可以经由第二传输信道(例如,基站发送的通信信息经过第一反射设备的转发,使第二反射设备获得该通信信息)到达第二反射设备,使当前设备(即第二反射设备)通过多个传输信道,获得基站发送的通信信息,能够增加基站发送至当前设备的并发数据流数,提高当前设备的通信质量。
步骤S302,获取基站发送的控制信息。
其中,控制信息包括角度大小的调整信息,和/或,目标传输信道对应的天线波束的方向调整信息。
在一个具体实现中,反射设备包括可重构智能反射面(ReconfigableIntelligent Surface,RIS)设备,RIS设备可根据获得的控制信息,自动调整其与机载终端之间的目标传输信道对应的天线波束的角度。
步骤S303,依据控制信息调整目标传输信道对应的天线波束的反射权值。
在一个具体实现中,反射设备与机载终端之间存在多个传输信道,从多个传输信道中选取一个目标传输信道,作为通信信息的传输信道。通过使用目标传输信道作为通信信息的传输信道,能够保证传输至机载终端的通信信息更准确。
RIS设备可以根据角度大小的调整信息,增加或减小其与机载终端之间的目标传输信道对应的天线波束的反射权值的大小;也可以根据目标传输信道对应的天线波束的方向调整信息,调整目标传输信道对应的天线波束的水平方向和/或垂直方向;还可以根据控制信息,同时调整目标传输信道对应的天线波束的方向和目标传输信道对应的天线波束的角度的大小。以使目标传输信道对应的天线波束能够针对机载终端,保证目标传输信道的准确性。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对于控制信息仅是举例说明,其他未说明的控制信息也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可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设定,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304,依据反射设备的反射权值,将通信信号对应的天线波束反射至机载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传统的基站与机载终端之间的传输信道是基于LOS径对应的传输信道,在传统的基于LOS径对应的传输信道的基础上,增加目标传输信道,能够使基站和机载终端之间的传输信道更丰富,增加了基站发送至机载终端的并发数据流数。使机载终端能够通过多个不同的传输信道接收到基站发送的通信信息,改善了机载终端的信号质量,保证机载终端接收到的通信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传输信道和/或第二传输信道,获取基站发送的通信信息,即通过多个传输信道,获得基站发送的通信信息,能够增加基站发送至当前设备的并发数据流数,提高当前设备的通信质量;并且,通过第一传输信道(即当前设备与基站之间的视距径传输信道)获取控制信息,能够保证控制信息的准确性;采用控制信息调整反射权值,能够保证通过目标传输信道传输的通信信息顺利到达机载终端,提升对空覆盖的信道质量。
在一个具体实现中,在依据控制信息调整目标传输信道对应的天线波束的角度之前,还包括:获取反射设备的位置信息和机载终端的位置信息;依据机载终端的位置信息和反射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控制信息。
其中,机载终端的位置信息可以是经纬度信息,当前设备的位置信息也可以是经纬度信息,通过经纬度信息可准确的计算出机载终端和当前设备的相对位置,进而根据该相对位置确定控制信息。
通过经纬度信息来具体确定机载终端的位置信息和当前设备的位置信息,能够提高各个设备的位置信息的准确性,进而提升控制信息的准确性。
在一个具体实现中,反射设备包括多个待使用反射单元;依据机载终端的位置信息和反射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控制信息,包括:依据机载终端的位置信息和反射设备的位置信息,从多个待使用反射单元中选择目标反射单元,并确定目标反射单元对应的反射角度;依据目标反射单元对应的反射角度,确定控制信息。
其中,每个待使用反射单元可以是低成本的无源反射元件,也可以是有源反射元件。不同的反射元件对应的反射权值不同。
通过机载终端的位置信息和当前设备的位置信息,可确定出机载终端相对于反射设备的具体方位(例如,相对位置信息(例如,幅度信息)和/或相对角度信息(例如,相位信息)等),进而根据该具体方位,能够确定某个反射单元是否适合用作目标反射单元,该目标反射单元需要满足预设反射条件(例如,该目标反射单元的反射角度满足机载终端相对于反射设备的相对角度信息,和/或,该目标反射单元的位置更方便发送反射信号给机载终端等)。
进一步地,目标反射单元可以是多个,依据目标反射单元对应的反射权值和目标反射单元的反射权值,确定控制信息,包括:依据多个目标反射单元对应的反射权值,对多个目标反射单元进行排序,获得排序结果,例如,将反射权值最大的目标反射单元作为最终的目标反射单元,并依据该最终的目标反射单元对应的反射权值,确定控制信息。采用一个反射权值最大的目标反射单元作为最终的目标反射单元,可提高控制信息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目标反射单元可以是多个,依据目标反射单元对应的反射权值和目标反射单元的反射权值,确定控制信息,包括:将各个目标反射单元对应的反射权值和各个目标反射单元的反射权值进行加权平均处理,获得控制信息,即调整反射设备与机载终端之间的传输信道对应的天线波束的反射权值的信息。
通过控制不同的反射单元的幅度信息和/或相位信息来确定控制信息,使得多个反射单元能够协同的实现目标传输信道,实现目标传输信道的可调节化,显著提升无线通信网络的性能。
在一个具体实现中,目标传输信道是基于增强或者零陷信号的天线波束对应的信道。其中,零陷信号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放大有用信号、抑制干扰信号,将天线波束的主辩对准有用信号的入射方向的信号,通过该零陷信号可以获得天线波束的方向图中的最低增益点,保证天线波束的准确性,进而提升目标传输信道的准确性。
在一个具体实现中,在依据反射设备的反射权值,将通信信号对应的天线波束反射至机载终端之后,还包括:将机载终端发送的响应信号对应的天线波束反射至基站。
其中,响应信号承载响应消息,响应消息是机载终端针对通信信息反馈的信息。
通过将机载终端发送的响应信号对应的天线波束反射至基站,可使基站能够准确的获取到机载终端反馈的响应信息,保证通信的正常进行。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图4示出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信息传输方法可应用于基站。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信息传输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1,使用通信信号承载通信信息。
其中,控制信息是用于调整目标传输信道对应的天线波束的反射权值的信息,目标传输信道是反射设备与机载终端之间的传输信道。
步骤S402,发送通信信号至反射设备。
在确定反射设备接收到通信信号的情况下,反射设备依据反射设备的反射权值将通信信号对应的天线波束反射至机载终端,反射权值是目标传输信道对应的天线波束的反射权值,目标传输信道是反射设备与机载终端之间的传输信道。
在一个具体实现中,在发送通信信号至反射设备之前,还包括:获取控制信息,控制信息用于调整目标传输信道对应的天线波束的反射权值,目标传输信道是反射设备与机载终端之间的传输信道;将控制信息传输至反射设备。
其中,反射设备会根据控制信息对其与机载终端之间的目标传输信道对应的天线波束的反射权值进行调整,保证目标传输信道对应的天线波束的角度能够满足传输需求(例如,目标传输信道对应的天线波束的角度可以准确对应机载终端,使机载终端能够准确接收到反射设备发送的通信信息),提升通信信息的传输准确性。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获取到的控制信息和通信信息传输至反射设备,使反射设备根据该控制信息调整目标传输信道对应的天线波束的反射权值,以使反射设备使用目标传输信道快速准确的将通信信息传输给机载终端,保证机载终端能够准确接收到通信信息。在基站和机载终端之间增加反射设备,通过增加反射设备,增加了基站和机载终端之间的通信路径,从而增加了基站发送至机载终端的并发数据流数,使对空覆盖的无线通信系统能够支持多流传输,提高终端的通信速率。
在一些具体实现中,获取控制信息,包括:获取反射设备的位置信息和机载终端的位置信息;依据机载终端的位置信息和反射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控制信息。
其中,机载终端的位置信息和反射设备的位置信息可以采用经纬度信息表示,能够准确的表征出机载终端与反射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而根据该相对位置确定控制信息,保证反射设备能够根据该控制信息,准确的调整其与机载终端之间的目标传输信道,提升通信信息的传输准确性。
在一些具体实现中,在将控制信息传输至反射设备之前,还包括:获取基站的位置信息;依据基站的位置信息和反射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一传输信道对应的天线波束的角度。
其中,第一传输信道是反射设备与基站之间的视距径传输信道。通过第一传输信道可保证反射设备更快捷准确的获得基站发送的控制信息,保证控制信息的准确性。
需要说明的是,视距径传输信道是基于LOS径确定的传输信道。基站能够通过第一传输信道准确无误的将通信信息或控制信息发送至反射设备,以使反射设备能够根据控制信息调整其与机载终端之间的目标传输信道对应的天线波束的角度,实现基站对反射设备的准确控制。
在一些具体实现中,第一传输信道包括:基于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信道,和/或,基于同步信号和PBCH块的传输信道。
其中,同步信号和PBCH块(Synchronization Signal and PBCH block,SSB)包括:主同步信号(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s,PSS)、辅同步信号(SecondarySynchronization Signals,SSS)和广播物理信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PBCH)。其中的PSS或SSS可以灵活配置于载波的任意一个位置,无需配置在载波的中心频点处,以实现载波的灵活配置。
其中,信道状态信息用于表征通信链路的信道属性。信道状态信息包括:通信信号在每条传输信道上的衰弱因子。基站通过信道状态信息的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CSI-RS)端口、以及发射波束所指向的反射设备,使终端可以获取更准确的信道估计。
在一些具体实现中,目标传输信道包括:基于机载终端的第一天线波束确定的信道,或,基于机载终端的第二天线波束确定的信道,第一天线波束的波束宽度小于第二天线波束的波束宽度。
其中,波束宽度包括:水平波束宽度和/或垂直波束宽度。预设宽度阈值包括:水平波束宽度阈值(例如,水平夹角为40度等),和/或,垂直波束宽度阈值(例如,垂直夹角为40度等)。
通过基于机载终端的第一天线波束确定的信道,或,基于机载终端的第二天线波束确定的信道作为目标传输信道,使用该目标传输信道传输机载终端与基站之间的通信信息,可以增加机载终端与基站之间的并发数据流数,使对空覆盖的无线通信系统能够支持多流传输,提高终端的通信速率。
在一些具体实现中,在将控制信息传输至反射设备之后,还包括:在确定目标传输信道是基于机载终端的第二天线波束确定的信道的情况下,采用最大比合并原则对目标传输信道传输的信息进行处理,获得响应信息;其中,响应信息是反射设备转发的机载终端针对通信信息反馈的响应信息。
其中,最大比合并原则是基站根据接收到的接收信号的强弱,确定各个接收信号对应的权值,并对各个接收信号进行加权合并处理,使处理后的接收信号更清晰,保证通过处理后的接收信号可以获得更完整的响应信息。
例如,第二天线波束可以是全向天线对应的天线波束,该全向天线的发射能量不仅作用于机载终端与基站之间的LOS径,还可以作用于该机载终端与其他反射设备之间的NLOS径。此时,基站可以根据各个反射设备对应的反射能量的大小,采用最大比合并原则,对目标传输信道传输的信息进行处理,以使获得的机载终端发送的响应信息更完整。
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反射设备。图5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反射设备的组成方框图。如图5所示,反射设备包括如下模块:
第一获取模块501,用于获取基站发送的通信信息,通信信息使用通信信号进行承载;
反射模块502,用于依据反射设备的反射权值,将通信信号对应的天线波束反射至机载终端。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获取模块获取基站发送的控制信息和通信信息,并使用调整模块依据控制信息调整目标传输信道对应的天线波束的角度,保证通过目标传输信道传输的通信信息可以顺利到达机载终端,提升对空覆盖的信道质量。使用第一传输模块通过目标传输信道将通信信息传输至机载终端,在传统的基站与机载终端的传输信道的基础上,增加目标传输信道,增加了基站发送至机载终端的并发数据流数,使对空覆盖的无线通信系统能够支持多流传输,提高终端的通信速率。
本申请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基站。图6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组成方框图。如图6所示,基站包括如下模块:
承载模块601,用于使用通信信号承载通信信息;
发送模块602,用于发送通信信号至反射设备,以供反射设备依据反射设备的反射权值将通信信号对应的天线波束反射至机载终端。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获取模块获取用于调整目标传输信道对应的天线波束的角度的控制信息,以及通信信息,然后使用第二传输模块将控制信息和通信信息传输至反射设备,使反射设备与机载终端之间的传输信道能够更准确,保证通过目标传输信道传输的通信信息可以顺利到达机载终端,提升对空覆盖的信道质量;在传统的基站与机载终端的传输信道的基础上,增加目标传输信道,增加了基站发送至机载终端的并发数据流数,使对空覆盖的无线通信系统能够支持多流传输,提高终端的通信速率。
本申请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信息传输系统。图7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系统的组成方框图。如图7所示。该信息传输系统包括如下设备:
反射设备710,用于执行第一方面的信息传输方法;基站720,用于执行第二方面的信息传输方法;机载终端730,用于获取基站720发送的通信信息,并依据通信信息生成响应信息,采用目标传输信道传输响应信息至反射设备710,以使反射设备710传输响应信息至基站720。
其中,反射设备可以是有源设备,用于执行第一方面的信息传输方法;也可以是无源设备,通过不同的反射权值将接收到的基站720发送的通信信息转发给机载终端730。机载终端730可以是飞机、无人机或其他对空覆盖系统所支持的终端。基站720可以是地面基站。
基站720通过CSI-RS对应的端口,发送控制信息给反射设备710,以使反射设备710根据该控制信息调整指向反射设备710的天线波束的角度,使反射设备710能够准确的将基站发送的通信信息转发给机载终端730。保证机载终端730获取更准确的信道估计、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CQI)、秩指示(Rank Indication,RI)和预编码矩阵指示(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PMI)等信息。
其中,CQI用于衡量反映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Channel,PDSCH)的信道质量。例如,用0~15来表示PDSCH的信道质量。0表示信道质量最差,15表示信道质量最好。如果PDSCH的信道质量好,基站720就可以传输较多的数据给机载终端730;否则,如果PDSCH的信道质量差,基站720就只能少传输一些数据给机载终端730。RI用于指示PDSCH的有效的数据层数。通过机载终端730上报的RI,基站720可以获知机载终端730支持的码字(Code Word,CW)的数量。例如,当RI等于1时,表示机载终端730可支持1个CW;当RI大于1时,表示机载终端730可支持2个CW。PMI用于指示码本集合的索引。通过机载终端730上报的PMI,可确定PDSCH所传输的通信信号是否是最优的信号。
其中,控制信息包括机载终端730的位置信息,和/或,第一传输信道对应的天线波束的角度调整信息,第一传输信道是反射设备710与基站730之间的非视距径传输信道。通信信息包括广播信息、信道状态信息、下行控制信息和下行业务信息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其中的下行控制信息是与下行业务信息对应的配置信息,用于对不同的业务数据进行配置和调整。
在一个具体实现中,反射设备710在获得机载终端730的位置信息后,通过反射设备710自身的位置信和机载终端730的位置信息,可确定反射设备710和机载终端730之间的目标传输信道对应的天线波束的角度,进而根据该角度,对目标传输信道对应的天线波束的角度进行调整,使机载终端730可以准确的接收到反射设备710转发的通信信息,提升对空覆盖的信号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信息传输系统中的上行信道(机载终端730通过不同的传输信道传输至基站720的信道),可根据机载终端730所使用的发送天线的类型不同,对应不同的传输信道。
本申请中的信息传输系统,通过在基站(和/或,射频设备)和机载终端之间部署反射设备,在传统的基站与机载终端的传输信道的基础上,增加目标传输信道,增加了基站发送至机载终端的并发数据流数,使对空覆盖的无线通信系统能够支持多流传输,提高终端的通信速率。
图8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系统中的下行信息的传输的流程示意图。如图8所示,信息传输系统可以包括多个反射设备,例如,信息传输系统包括:第一反射设备711、第二反射设备712、第三反射设备713、……、第N反射设备71N,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如图8所示,信息传输系统中的下行传输信道是用于将基站720发送的通信信息传输至机载终端730的传输信道。该下行传输信道包括如下信道:0)第0下行信道:基站720→机载终端730;1)第1下行信道:基站720→第一反射设备711→机载终端730;2)第2下行信道:基站720→第二反射设备712→机载终端730;3)第3下行信道:基站720→第三反射设备713→机载终端730;……;N)第N下行信道:基站720→第N反射设备71N→机载终端730。
需要说明的是,N个反射设备既可以包括有源设备,又可以包括无源设备。其中,无源设备表示反射设备不能自动调整其与机载终端730之间的反射权值。在进行安装时,无源的反射设备的安装位置是通过预设的网络规划参数确定的位置,该安装位置包括安装角度信息、安装高度信息、以及该无源的反射设备与基站720之间的距离信息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此时,该无源的反射设备可以采用波束宽度大于或等于预设宽度阈值(即,宽波束)的天线波束作为传输信道,提高机载终端730接收通信信息的比率。
其中,波束宽度包括:水平波束宽度和垂直波束宽度。水平波束宽度表示在水平方向上,在最大辐射方向两侧的辐射功率下降3dB的两个方向的夹角。垂直波束宽度表示在垂直方向上,在最大辐射方向两侧的辐射功率下降3dB的两个方向的夹角。预设宽度阈值包括水平波束宽度阈值(例如,水平夹角为40度等),和/或,垂直波束宽度阈值(例如,垂直夹角为40度等)。
有源设备表示反射设备可以根据基站720发送的控制信息,自动调整其与机载终端730之间的目标传输信道对应的天线波束的反射权值,以使该反射设备转发的通信信息顺利到达机载终端730,提升机载终端730的信号质量。
在一个具体实现中,基站720会产生固定发射角度的天线波束,以使该天线波束的角度与其周围的反射设备相对应,保证基站720发送的控制信息和通信信息能够准确的传输至各个反射设备。
其中,各个反射设备转发给机载终端730的下行信息仅是通信信息,不包括基站720发送给各个反射设备的控制信息。而机载终端730通过各个不同的下行传输信道,接收基站720发送的通信信息。
在一个具体实现中,基站720可以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System,GPS),获取机载终端730的位置信息和各个反射设备的位置信息,进而根据以上位置信息确定各个反射设备分别与机载终端730之间的目标传输信道的天线波束对应的角度。
在一个具体实现中,包括多个待使用反射单元;反射设备可以依据机载终端730的位置信息和该反射设备自身的位置信息,从多个待使用反射单元中选择目标反射单元,并确定目标反射单元对应的反射权值;依据目标反射单元对应的反射权值和目标反射单元的反射权值,确定该反射设备和机载终端730之间的目标传输信道的天线波束对应的角度。
在一个具体实现中,信息传输系统中的机载终端730所使用的天线可以是全向天线,也可以是定向天线,但该定向天线的方向可调。图9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系统中的采用全向天线进行上行信息的传输的流程示意图。图10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系统中的采用定向天线进行上行信息的传输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9或图10所示,信息传输系统中的上行传输信道是用于将机载终端730发送的通信信息传输至基站720的传输信道。该上行传输信道包括如下信道:0)第0下行信道:机载终端730→基站720;1)第1下行信道:机载终端730→第一反射设备711→基站720;2)第2下行信道:机载终端730→第二反射设备712→基站720;3)第3下行信道:机载终端730→第三反射设备713→基站720;……;N)第N下行信道:机载终端730→第N反射设备71N→基站720。
如图9所示,机载终端730所使用的天线是全向天线,该全向天线对应的天线波束是宽波束(即,该全向天线对应的天线波束的波束宽度大于或等于预设宽度阈值)。该全向天线的发射能量不仅作用于机载终端730与基站720之间的LOS径,还可以作用于该机载终端730与其他反射设备之间的NLOS径(即,机载终端730和基站720之间存在多个反射设备,阻挡了机载终端730和基站720之间的通信信号)。此时,基站720可以根据各个反射设备对应的反射能量的大小,采用最大比合并原则,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以使获得的机载终端730发送的通信信息更完整。
其中,最大比合并原则是根据接收到的接收信号的强弱,确定各个接收信号对应的权值,并对各个接收信号进行加权合并处理,使处理后的接收信号更清晰,保证通过处理后的接收信号可以获得更完整的通信信息。
如图10所示,机载终端730所使用的天线是可调整方向的定向天线,则该定向天线对应的天线波束是窄波束(即,该定向天线对应的天线波束的波束宽度小于预设宽度阈值)。该定向天线的主要发射能量作用于机载终端730与基站720之间的LOS径,以使机载终端730发送的上行通信信息更准确的到达基站720。
通过使用全向天线或方向可调的定向天线作为机载终端730的天线,增加了机载终端730和基站720之间的并发数据流数,提升了终端的通信速率。
在一个具体实现中,信息传输系统中的基站720可以采用基于同步信号和PBCH块的传输信道进行下行通信信号的传输。图11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系统中的采用基于同步信号和PBCH块的传输信道进行下行通信信号的传输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11所示,该信息传输系统是基于5G的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al,TDD)的对空覆盖无线通信系统。其中,基站720对应2个反射设备(即,第一反射设备711和第二反射设备712),每个反射设备都是有源设备。其中,基站720发送的天线波束包括:第一单边带调制波束741、第二单边带调制波束742、第三单边带调制波束743和第四单边带调制波束744。第三单边带调制波束743对应第一反射设备711,第四单边带调制波束744对应第二反射设备712。
在一个具体实现中,信息传输系统中的基站720可以基于信道状态信息进行下行通信信号的传输。图12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系统中的基于信道状态信息进行下行通信信号的传输的流程示意图。
其中,信道状态信息用于表征通信链路的信道属性。信道状态信息包括:通信信号在每条传输信道上的衰弱因子。例如,信号散射(Scattering)信息、环境衰弱(fading,multipath fading or shadowing fading)信息和距离衰减(power decay of distance)信息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在多天线系统中,基站720可发送多个天线波束。如图12所示,基站720发送的天线波束包括:第一信道状态波束751、第二信道状态波束752、第三信道状态波束753和第四信道状态波束754。通过各个信道状态波束传输的信道状态信息,可以保证通信的可靠性。
基站720基于信道状态信息的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Signal,CSI-RS)对应的端口,使不同的发射波束指向不同的反射设备。例如,使第三信道状态波束753对应第一反射设备711,或,使第四信道状态波束754对应第二反射设备712等,使终端获取更准确的信道估计。
图13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系统中的基于有源RIS进行下行信息的传输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3所示,基站720与第一机载终端731和第二机载终端732通过如下方式进行下行通信。
首先,基站720发送第一控制信号7631至第一反射设备711,以使第一反射设备711根据该第一控制信号7631调整其与第一机载终端731之间的发射角度。同时,基站720发送第二控制信号7632至第二反射设备712,以使第二反射设备712根据该第二控制信号7632调整其与第二机载终端732之间的发射角度。
在一个具体实现中,基站720可以通过WIFI或4G通信网络中的通信信道,传输第一控制信号7631和/或第二控制信号7632。
其次,基站720采用TDD通信方式,在第一时刻使用第一时刻的时分复用波束7611,发送第一下行通信信息;在第二时刻使用第二时刻的时分复用波束7621,发送第二下行通信信息。
在第一反射设备711接收到第一下行通信信息的情况下,第一反射设备711使用第一时刻的时分复用转发波束76111转发该第一下行通信信息至第一机载终端731;在第一反射设备711接收到第二下行通信信息的情况下,第一反射设备711使用第二时刻的时分复用转发波束76211转发该第二下行通信信息至第一机载终端731。
在第二反射设备712接收到第一下行通信信息的情况下,第二反射设备712使用第一时刻的时分复用转发波束76112转发该第一下行通信信息至第一机载终端731;在第二反射设备712接收到第二下行通信信息的情况下,第二反射设备712使用第二时刻的时分复用转发波束76212转发该第二下行通信信息至第一机载终端731。
通过第一反射设备和第二反射设备在不同时刻转发基站发送的不同的下行通信信息至机载终端,使机载终端能够通过多个传输通道接收到基站发送的下行通信信息,能够增加基站发送至机载终端的并发数据流数,使该信息传输系统可以支持多流传输,提高终端的通信速率。
图14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系统中的基于有源RIS进行上行信息的传输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4所示,第一机载终端731使用的第三上行反馈波束773和第二机载终端732使用的第四上行反馈波束774,可以是基于指向性天线(例如,方向可调的定向天线)对应的天线波束,也可以是基于非指向性天线(例如,全向天线)对应的天线波束。
其中,方向可调的定向天线对应的天线波束的波束宽度,与全向天线对应的天线波束的波束宽度不同。若某个反射设备的下行传输信道是基于方向可调的定向天线对应的天线波束确定的信道,则其上行传输信道也需要基于方向可调的定向天线对应的天线波束确定的信道。同样的,若某个反射设备的下行传输信道是基于全向天线对应的天线波束确定的信道,则其上行传输信道也需要基于全向天线对应的天线波束确定的信道,使上行传输信道的信道增益(例如,上行信道的衰落情况)得到改善。
如图14所示,第一机载终端731和第二机载终端732与基站720通过如下方式进行上行通信。
第一机载终端731可以通过第三上行反馈波束773发送第一上行反馈信息至基站720,也可以通过第一反射设备711使用第一上行反馈波束771,将其接收到的第一机载终端731发送的第一上行反馈信息转发给基站720。基站720通过多个不同的传输信道获得第一机载终端731发送的第一上行反馈信息,能够提升接收到的信号质量,保证接收到的第一上行反馈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同样的,第二机载终端732可以通过第四上行反馈波束774发送第二上行反馈信息至基站720,也可以通过第二反射设备712使用第二上行反馈波束772,将其接收到的第二机载终端732发送的第二上行反馈信息转发给基站720。基站720通过多个不同的传输信道获得第二机载终端732发送的第二上行反馈信息,能够提升接收到的信号质量,保证接收到的第二上行反馈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在一个具体实现中,信息传输系统是基于4G的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Duplexing,FDD)对空覆盖无线通信系统。其中,信息传输系统包括:三个无源的反射设备(即,第三反射设备713、第四反射设备714和第五反射设备715)、基站720、第一机载终端731和第二机载终端732。
图15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系统中的基于无源RIS进行下行信息的传输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5所示,基站720分别与第三反射设备713、第四反射设备714和第五反射设备715相对应,每个无源的反射设备都采用波束宽度大于或等于预设宽度阈值(即,宽波束)的天线波束作为传输信道。
基站720使用第一下行发送波束781采用广播的方式发送下行信息,以使第一机载终端731和第二机载终端732能够获取到该下行信息。其中,下行信息包括同步信息和/或下行广播信息,第一下行发送波束是与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Channel,PDSCH)对应的天线波束。
在确定第三反射设备713接收到基站720发送的下行信息的情况下,第三反射设备713使用第二下行发送波束782转发该下行信息至第一机载终端731;在确定第四反射设备714接收到基站720发送的下行信息的情况下,第四反射设备714使用第三下行发送波束783转发该下行信息至第二机载终端732;在确定第五反射设备715接收到基站720发送的下行信息的情况下,第五反射设备715使用第四下行发送波束784转发该下行信息至第二机载终端732。
通过多个无源的反射设备转发基站发送的下行信息,能够增加机载终端接收到的数据流数,使基于4G的FDD对空覆盖无线通信系统能够支持多流传输,提高终端的通信速率。
图16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系统中的基于无源RIS进行上行信息的传输的流程示意图。其中,各个机载终端都可以采用方向可调的定向天线,各个反射设备可以使用每个无源的反射设备都采用波束宽度大于或等于预设宽度阈值(即,宽波束)的天线波束作为传输信道。
如图16所示,第一机载终端731使用第二上行发送波束792发送第一上行信息给基站720,第二机载终端732使用第四上行发送波束794发送第二上行信息给基站720。
在确定第三反射设备713接收到第一机载终端731发送的第一上行信息的情况下,第三反射设备713使用第一上行发送波束791转发该第一上行信息至基站720;因此,基站720接收到的第一上行信息是通过两个不同的传输信道(即,第一机载终端731与基站720之间的LOS径传输信道,以及第一机载终端731、第三反射设备713和基站720构成的NLOS径传输信道)获得的信息,增加了基站720与第一机载终端731之间的数据流数。
在确定第四反射设备714接收到第二机载终端732发送的第二上行信息的情况下,第四反射设备714使用第三上行发送波束793转发该第二上行信息至基站720;在确定第五反射设备715接收到第二机载终端732发送的第二上行信息的情况下,第五反射设备715使用第五上行发送波束795转发该第二上行信息至基站720。
因此,基站720接收到的第二上行信息是通过3个不同的传输信道(即,第二机载终端732与基站720之间的LOS径传输信道,以及第二机载终端732、第四反射设备714和基站720构成的NLOS径传输信道,以及第二机载终端732、第五反射设备715和基站720构成的NLOS径传输信道)获得的信息,增加了基站720与第二机载终端732之间的数据流数,使基站720的上行传输信道的信道增益(例如,上行信道的衰落情况)得到改善。
需要明确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文实施例中所描述并在图中示出的特定配置和处理。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这里省略了对已知方法的详细描述,并且上述描述的系统、模块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图17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能够实现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的计算设备的示例性硬件架构的结构图。
如图17所示,计算设备1700包括输入设备1701、输入接口1702、中央处理器1703、存储器1704、输出接口1705、以及输出设备1706。其中,输入接口1702、中央处理器1703、存储器1704、以及输出接口1705通过总线1707相互连接,输入设备1701和输出设备1706分别通过输入接口1702和输出接口1705与总线1707连接,进而与计算设备1700的其他组件连接。
具体地,输入设备1701接收来自外部的输入信息,并通过输入接口1702将输入信息传送到中央处理器1703;中央处理器1703基于存储器1704中存储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对输入信息进行处理以生成输出信息,将输出信息临时或者永久地存储在存储器1704中,然后通过输出接口1705将输出信息传送到输出设备1706;输出设备1706将输出信息输出到计算设备1700的外部供用户使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图17所示的计算设备可以被实现为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存储器,被配置为存储程序;处理器,被配置为运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以执行上述实施例描述的信息传输方法。
在一个实施例中,图17所示的计算设备可以被实现为一种信息传输系统,该XX系统可以包括:存储器,被配置为存储程序;处理器,被配置为运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以执行上述实施例描述的信息传输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一般来说,本申请的多种实施例可以在硬件或专用电路、软件、逻辑或其任何组合中实现。例如,一些方面可以被实现在硬件中,而其它方面可以被实现在可以被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它计算装置执行的固件或软件中,尽管本申请不限于此。
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通过移动装置的数据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来实现,例如在处理器实体中,或者通过硬件,或者通过软件和硬件的组合。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是汇编指令、指令集架构(ISA)指令、机器指令、机器相关指令、微代码、固件指令、状态设置数据、或者以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的任意组合编写的源代码或目标代码。
本申请附图中的任何逻辑流程的框图可以表示程序步骤,或者可以表示相互连接的逻辑电路、模块和功能,或者可以表示程序步骤与逻辑电路、模块和功能的组合。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在存储器上。存储器可以具有任何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类型并且可以使用任何适合的数据存储技术实现,例如但不限于只读存储器(ROM)、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光存储器装置和系统(数码多功能光碟DVD或CD光盘)等。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非瞬时性存储介质。数据处理器可以是任何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类型,例如但不限于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FGPA)以及基于多核处理器架构的处理器。
通过示范性和非限制性的示例,上文已提供了对本申请的示范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但结合附图和权利要求来考虑,对以上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和调整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但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因此,本发明的恰当范围将根据权利要求确定。

Claims (19)

1.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反射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基站发送的通信信息,所述通信信息使用通信信号进行承载;
依据所述反射设备的反射权值,将所述通信信号对应的天线波束反射至机载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依据所述反射设备的反射权值,将所述通信信号对应的天线波束反射至机载终端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基站发送的控制信息;
依据所述控制信息调整目标传输信道对应的天线波束的反射权值,所述目标传输信道是所述反射设备与所述机载终端之间的传输信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依据所述控制信息调整目标传输信道对应的天线波束的角度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反射设备的位置信息和所述机载终端的位置信息;
依据所述机载终端的位置信息和所述反射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控制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设备包括多个待使用反射单元;
所述依据所述机载终端的位置信息和所述反射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控制信息,包括:
依据所述机载终端的位置信息和所述反射设备的位置信息,从所述多个待使用反射单元中选择目标反射单元,并确定所述目标反射单元对应的反射角度;
依据所述目标反射单元对应的反射角度,确定所述控制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基站发送的通信信息,包括:
通过第一传输信道和/或第二传输信道,获取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通信信息,所述第一传输信道是所述反射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的视距径传输信道,所述第二传输信道是所述反射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的非视距径传输信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依据所述反射设备的反射权值,将所述通信信号对应的天线波束反射至机载终端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机载终端发送的响应信号对应的天线波束反射至所述基站;
其中,所述响应信号承载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是所述机载终端针对所述通信信息反馈的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信息包括:广播信息、信道状态信息、下行控制信息和下行业务信息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8.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基站,所述方法包括:
发送承载通信信息的通信信号至反射设备,以供所述反射设备依据所述反射设备的反射权值将所述通信信号对应的天线波束反射至机载终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发送承载通信信息的通信信号至反射设备之前,还包括:
获取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用于调整目标传输信道对应的天线波束的反射权值,所述目标传输信道是所述反射设备与所述机载终端之间的传输信道;
将所述控制信息传输至所述反射设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控制信息,包括:
获取所述反射设备的位置信息和所述机载终端的位置信息;
依据所述机载终端的位置信息和所述反射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控制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所述控制信息传输至所述反射设备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基站的位置信息;
依据所述基站的位置信息和所述反射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一传输信道对应的天线波束的角度,所述第一传输信道是所述反射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的视距径传输信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信道包括:基于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信道,和/或,基于单边带调制信息对应的传输信道。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传输信道包括:基于所述机载终端的第一天线波束确定的信道,或,基于所述机载终端的第二天线波束确定的信道,所述第一天线波束的波束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天线波束的波束宽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所述控制信息传输至所述反射设备之后,还包括:
在确定所述目标传输信道是基于所述机载终端的第二天线波束确定的信道的情况下,采用最大比合并原则对所述目标传输信道传输的信息进行处理,获得响应信息;
其中,所述响应信息是所述机载终端针对所述通信信息反馈的响应信息。
15.一种反射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基站发送的通信信息,所述通信信息使用通信信号进行承载;
反射模块,用于依据所述反射设备的反射权值,将所述通信信号对应的天线波束反射至机载终端。
16.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承载模块,用于使用通信信号承载通信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所述通信信号至反射设备,以供所述反射设备依据所述反射设备的反射权值将所述通信信号对应的天线波束反射至机载终端。
17.一种信息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反射设备,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
基站,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8-14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
机载终端,用于获取所述基站发送的通信信息,并依据所述通信信息生成响应信息,采用目标传输信道传输所述响应信息至所述反射设备,以使所述反射设备传输所述响应信息至所述基站。
18.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或,如权利要求8-14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
19.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或,如权利要求8-14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
CN202110585961.3A 2021-05-27 2021-05-27 信息传输方法、反射设备、基站、系统、电子设备和介质 Pending CN11541299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85961.3A CN115412991A (zh) 2021-05-27 2021-05-27 信息传输方法、反射设备、基站、系统、电子设备和介质
PCT/CN2022/093250 WO2022247685A1 (zh) 2021-05-27 2022-05-17 信息传输方法、反射设备、基站、系统、电子设备和介质
EP22810412.1A EP4329375A1 (en) 2021-05-27 2022-05-17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reflecting device, base station, system,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dium
JP2023545889A JP2024505526A (ja) 2021-05-27 2022-05-17 情報伝送方法、反射装置、基地局、システム、電子機器及び媒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85961.3A CN115412991A (zh) 2021-05-27 2021-05-27 信息传输方法、反射设备、基站、系统、电子设备和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12991A true CN115412991A (zh) 2022-11-29

Family

ID=841549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85961.3A Pending CN115412991A (zh) 2021-05-27 2021-05-27 信息传输方法、反射设备、基站、系统、电子设备和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4329375A1 (zh)
JP (1) JP2024505526A (zh)
CN (1) CN115412991A (zh)
WO (1) WO202224768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14826B (zh) * 2023-05-24 2024-01-16 北京天坦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同时传输和反射表面网络的覆盖和容量优化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22426B2 (ja) * 2010-03-30 2012-04-25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反射板装置、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9293820B2 (en) * 2013-03-13 2016-03-22 The Boeing Company Compensating for a non-ideal surface of a reflector in a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1181615B (zh) * 2019-11-29 2022-08-12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智能反射面的多小区无线通信方法
CN111245494B (zh) * 2020-01-13 2022-06-10 东南大学 基于智能反射面的定位信息辅助波束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4505526A (ja) 2024-02-06
EP4329375A1 (en) 2024-02-28
WO2022247685A1 (zh) 2022-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12991B2 (en) Mitigating interference between satellite systems and mobile wireless systems
CN108463984B (zh) 向机载移动通信设备提供蜂窝电信系统服务的方法和节点
US20210167837A1 (en) Beam correspondence indication and bitmap for beam reporting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KR101822369B1 (ko) 고용량 하이브리드 지상/위성 셀룰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EP3868034B1 (en) Position likelihood based beamformer optimization
CN101542937A (zh) 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的束分多址系统和方法
JP6634982B2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US20220123817A1 (en)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beam management
US8254318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joint beamform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20210391917A1 (en)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method of making a connection
US20230239040A1 (en) Satellite-base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GB2580295A (en)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method of maintaining connection
US11637624B2 (en)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method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EP4329375A1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reflecting device, base station, system,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dium
CN111869123A (zh) 用于高效波束管理的通信设备
US11606701B2 (en) Enhanced establishment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node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JP6888663B2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CN115550948B (zh) 一种上行探测参考信号传输方法及设备
KR102430193B1 (ko) 비행 센서 데이터 및 빔포밍 정보 기반 공중 노드 추적 방법 및 장치
CN115551099B (zh) 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WO2023033690A1 (en) Providing network coverage to a vehicle
US20230128145A1 (en) Predictive csi enhancements for high speed scenarios
CN117221051A (zh) 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WO2023212153A1 (en) Full duplex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based on device location
WO2024074484A1 (en) Ue position validation using raw mode for ue transmiss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