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09467A - 智慧uhr管理方法及其系统 - Google Patents

智慧uhr管理方法及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09467A
CN115409467A CN202210946990.2A CN202210946990A CN115409467A CN 115409467 A CN115409467 A CN 115409467A CN 202210946990 A CN202210946990 A CN 202210946990A CN 115409467 A CN115409467 A CN 1154094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tendance
data
employee
shift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4699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严福州
闫赛赛
刘新建
刘志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One Pag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One P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One Pag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One P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4699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09467A/zh
Publication of CN1154094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094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06Q10/105Human resources
    • G06Q10/1053Employment or hir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06Q10/103Workflow collaboration or project management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ime Recorders, Dirve Recorders, Access Control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智慧UHR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对员工的打卡数据进行收集;S20:租户考勤相关规则的定义和配置;S30:接收打卡数据,进行业务服务器令牌校验,当令牌校验通过后,解析出基本参数,并存储到员工数据库;S40:定时查询员工数据库,获取员工考勤计算相关数据进行考勤计算的相关操作;S50:生成考勤结果及相关报表并对考勤信息的展示。本发明可以针对不同租户实现个性化的考勤规则定义,并实现数据的完全隔离,用户可以根据员工不同的规则实现不同的考勤计算方式;而且考勤计算分段拆分计算,考勤计算明细清晰可见。

Description

智慧UHR管理方法及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力资源管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智慧UHR管理方法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公司使用的外部HR系统主要受限灵活性、拓展性两个方面,不能灵活的进行组织、人事、考勤等人员数据的管理,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的发展需要,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也为了满足很多中小型公司对人事管理多元化的要求,及不同公司针对考勤计算的不同配置。为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同时保证数据管理的安全性,研发一种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智慧UHR管理方法及其系统,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实现不同公司个性化的考勤管理及计算,实现数据可视化并保证数据管理的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出的一种智慧UHR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对员工的打卡数据进行收集;
S20:租户考勤相关规则的定义和配置;
S30:接收打卡数据,进行业务服务器令牌校验,当令牌校验通过后,解析出基本参数,并存储到员工数据库;
S40:定时查询员工数据库,获取员工考勤计算相关数据进行考勤计算的相关操作;
S50:生成考勤结果及相关报表并对考勤信息的展示。
优选地,在所述的S20中,包括配置取卡规则、考勤异常定义、考勤方式等规则及员工班次的配置经过业务服务器保存到员工数据库;
优选地,在所述的S30中,所述的基本参数包括:员工ID、位置经纬度信息。
优选地,在所述的S50中,考勤计算的整个流程包括数据准备、数据验证、数据拆分计算过程。
优选地,所述的数据准备包括:
f)获取需要计算考勤的员工信息;
g)获取员工当天使用规则;
h)获取员工当日、次日打卡记录;
i)获取员工请假、出差、加班记录;
j)获取员工班次信息。
优选地,所述的数据验证包括:
f)验证员工规则(取卡、考勤方式、考勤异常);
g)验证班次信息(0FF直接标记退出);
h)验证请假信息;
i)验证出差信息;
j)验证打卡信息;
f)打卡数据按班次拼接成首尾对应模式(每段开始结束为一条数据)。
优选地,所述的考勤核算结算包括:
b)初次比较:
1、以班次作为基础数据,打卡、请假、休假、出差等数据作为比较数据;
2、根据考勤核算规则优先级,将比较数据逐一与基础数据进行比对,不重合时间段保留当前考勤状态,重合时间段按照优先级比对出两段考勤状态;
3、为了提升比对效率,若当前比较数据比对完毕,则终止循环,进入下一次比较数据的循环;
b)二次比较:1、二次比较确定考勤异常最终状态,例:初次比较得出迟到、早退,需要与系统配置的时长进行比对,确定是否为旷工;
c)考勤结果、明细存储:保存考勤明细存在转换天数精度丢失问题,现采用减法计算:1-请假天数-实际出勤天数(包含出差天数)=旷工天数。
优选地,在所述的考勤核算结算中,对于弹性班次:
1、需先计算员工应下班时间(根据上班打卡时间和上班总时长计算);
2、班次时间需这样拆分->最早到岗时间,最晚到岗时间;最晚到岗时间,实际下班时间;实际下班时间,最晚下班时间。
优选地,在所述的考勤核算结算中,对于多段班次:需要逐段班次进行比较。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智慧UHR管理系统,包括:
用户移动端,用于员工进行打卡数据收集及考勤信息的展示;
系统管理端,租户考勤相关规则的定义和配置,以及报表的生成;
业务服务器,用于接收移动端发送的打卡数据;
令牌服务器,进行业务服务器令牌校验,当业务服务器令牌校验通过后,解析出基本参数;
员工数据库,保存员工考勤计算相关数据。
优选地,所述的基本参数包括:员工ID、位置经纬度信息。
本发明公开的智慧UHR管理方法及其系统
1、多租户设计可以针对不同租户实现个性化的考勤规则定义,并实现数据的完全隔离,用户可以根据员工不同的规则实现不同的考勤计算方式;
2、考勤计算分段拆分计算,考勤计明细清晰可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慧UHR管理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慧UHR管理方法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考勤计算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不跨天)考勤展示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跨天)考勤展示图;
图6为本发明中图4、图5考勤方法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慧UHR管理系统原理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该智慧UHR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对员工的打卡数据进行收集;例如上下班打卡时间、休假时间、请假时间、出差时间等。
S20:租户考勤相关规则的定义和配置;包括配置取卡规则、考勤异常定义、考勤方式等规则及员工班次的配置经过业务服务器保存到员工数据库;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多租户设计方式(即可以适用多用户同时使用,且不同的租户根据本身实际情况可以定义和配置不同的考勤规则),可以针对不同租户实现个性化的考勤规则定义,并实现数据的完全隔离,用户可以根据员工不同的规则实现不同的考勤计算方式。
S30:接收移动端发送的打卡数据,进行业务服务器令牌校验,当业务服务器令牌校验通过后,解析出基本参数(包括:员工ID、位置经纬度信息),并存储到员工数据库。
S40:定时查询员工数据库,获取员工考勤计算相关数据进行考勤计算的相关操作。例如每个星期班次的最后一天,月初、月中或者月末。
S50:生成考勤结果及相关报表并对考勤信息的展示。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S50中,参照图3,考勤计算的整个流程包括数据准备、数据验证、数据拆分计算过程。
进一步地,所述的数据准备包括:
a)获取需要计算考勤的员工信息;例如姓名、职位、岗位等;只去考勤方式为线上考勤员工数据;
b)获取员工当天使用规则;例如哪个时间段在哪个岗位上班、是否需要加班、出差等;
c)获取员工当日、次日打卡记录;整理取有效的打卡信息(第二天0FF取当天开始时间向前推(三个小时)后的最后一笔),并结合班次信息和取卡规则计算上下班卡;
d)获取员工请假、出差、加班记录;审批后拆分结果数据,这里所说的请假为自然工作日中的请假;
e)获取员工班次信息,并对当天班次信息进行整合。例如今天的上班时间、某几天的上班情况。
进一步地,所述的数据验证包括:
a)验证员工规则(取卡、考勤方式、考勤异常);不存在时直接异常退出;
b)验证班次信息(OFF直接标记退出);对于节假日加班问题,则另算;
c)验证请假信息;假如是全天请假则直接退出;
d)验证出差信息;对于全天出差,则判断是否有请假;
e)验证打卡信息;正常情况下按班次及请假、出差等信息拆分;对于缺卡(无打卡记录或缺一笔),则按取卡规则判断是需要打几笔卡。
f)打卡数据按班次拼接成首尾对应模式(每段开始结束为一条数据)。
例如上午8:30卡、11:00卡点;下午14:00打卡、下午15:00打卡;下午17:00打卡、晚上20:00打卡等,一共为三段,三条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的考勤核算结算包括:请参照图
c)初次比较:
1、以班次作为基础数据,打卡、请假、休假、出差等数据作为比较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班次可以理解为一个整体,可以是半天,也可以是一天,也可以是一周或者一个月;
2、根据考勤核算规则优先级,将比较数据逐一与基础数据进行比对,不重合时间段保留当前考勤状态,重合时间段按照优先级比对出两段考勤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优先级是这么设置的:OFF(休息时间)>休假(年假或调休)>请假>出差≥打卡,将打卡、请假、休假、出差等数据逐一与班次进行比对,不重合的时间段,则保留为当前考勤状态,重合时间段按照OFF(休息时间)>休假(年假或调休)>请假>出差≥打卡的优先级比对两段的考勤状态,从而得出某个班次的出勤状态;
3、为了提升比对效率,若当前比较数据比对完毕,则终止循环,进入下一次比较数据的循环;
b)二次比较:1、二次比较确定考勤异常最终状态,例:初次比较得出迟到、早退,需要与系统配置的时长进行比对,确定是否为旷工;如公司规定上班时间为上午9:00-12:00、下午14:00-18:00,系统设置的迟到30分钟起算,最长允许迟到120分钟;早退30分钟起算,最长允许早退120分钟;迟到早退总和最长允许150分钟。若员工迟到或早退10分钟,则不计为迟到;若员工迟到100分钟、早退80分钟,则记为旷工;若员工迟到或早退130分钟,则记为旷工。
c)考勤结果、明细存储:保存考勤明细存在转换天数精度丢失问题,现采用减法计算:1-请假天数-实际出勤天数(包含出差天数)=旷工天数。
在本实施例中,“1”代表一个班次,“请假天数”和“实际出勤天数(包含出差天数)”表示在班次中的占比,例如:把下午14:00-18:00这段时间作为一个班次,用“1”表示,某员工在这个班次中假如是从15:00-16:00请假,实际出勤的时间假如是3小时,则请假天数=1/5,实际出勤天数=3/5,那么采用减法计算,旷工天数=1-1/5-3/5=1/5,即为1个小时。
例如把上午9:00-18:00(OFF=12:00-13:00)这段时间作为一个班次,用“1”表示,某员工在这个班次中假如是从9:00-9:40请假,实际出勤的时间假如是7小时,则请假天数=40/60*8=1/12,实际出勤天数=(7*60)/(8*60)=7/8,那么采用减法计算,旷工天数=1-1/12-7/8=1/24,即为0.0416小时。
再例如把3天作为一个班次,用“1”表示,某员工假如请假0.5天,实际出勤时间假如是2.2天,则请假时间为0.5/3=0.166、四舍五入=0.17,实际出勤天数=2.2/3=0.733,四舍五入=0.73,采用减法计算,旷工天数=1-0.17-0.73=0.1,即为0.1天。
在上述实施例中,若考勤结果无旷工时间段(即计算结果不在定义的旷工时间段中)时,且减法后旷工天数>0,根据优先级规则,则将旷工天数补入实际出勤天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不跨天),参照图4,例如把排班时间9:00-22:00(0FF=12:00-14:00、18:00-20:00)作为一个班次,用“1”表示,某员工在这个班次中假如是从8:30打卡,10:00-11:00请病假,15:00-17:00休年假,16:00-17:00销年假,20:30-21:00出差,21:30下班打卡,出勤结果则为:
实际出勤时长6H
病假时长:1H
年假时长:1H
出差时长:0.5H
缺勤时长:0.5H
早到时长:0.5H
休息时长:4H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跨天),参照图5,例如把排班时间14:00-7:00(OFF=16:00-22:00、4:00-5:00)作为一个班次,用“1”表示,某员工在这个班次中假如是13:30打卡,14:30-15:30请病假,23:00-02:00休年假,00:00-02:00销年假,05:30-06:00出差,06:30下班打卡,出勤结果则为:
实际出勤时长6H
病假时长:1H
年假时长:1H
出差时长:0.5H
缺勤时长:0.5H
早到时长:0.5H
休息时长:4H
在上述实施例中,用户可定义的规则包括:
迟到、早退、旷工规则;
拆卡规则;
数据整理规则:加班规则、法定节假日规则、夜班规则;
假期类型:自定义N种假期;
定额管理:年假定额;
加班补偿方式:加班补休定额或者发放工资;
不可定义的规则包括:
通用规则:请销假分离、出差销出差分离;
优先级:0FF(休息时间)>休假(年假或调休)>请假>出差≥打卡。
其流程如图6所示,开始核算,然后选择判断模式(包括不考勤、正向考勤、逆向考勤),对排班、打卡、出差、销出差、请假、销假等数据进行分段核算得出核算结果,最后得出考勤结果并进行薪资结算。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通用规则和定额管理得出排班、打卡、出差、销出差、请假、销假等数据,以一个上下班为单元进行分段核算,通过数据整理规则并引用规则计算核算结果,核算结果有误差的,进行定额更新。
在本实施例中,在考勤核算结算中,对于弹性班次:
1、需先计算员工应下班时间(根据上班打卡时间和上班总时长计算);例如某员工上班打卡时间为9:30、上班总时长为10小时,那么根据优先级规则,本员工的实际上班时间为总时长减去迟到时间,不算旷工、也不算迟到;
2、班次时间需这样拆分->最早到岗时间,最晚到岗时间;最晚到岗时间,实际下班时间;实际下班时间,最晚下班时间。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弹性班次,把班次时间拆分为三段(即排班规则),例如最早到岗时间,最晚到岗时间(8:30,9:30);最晚到岗时间,实际下班时间(9:30,18:00);实际下班时间,最晚下班时间(18:00,22:00)。
在本实施例中,在考勤核算结算中,对于多段班次:需要逐段班次进行比较。
也就是说,把每段班次一一和基础数据进行比较,并根据优先级规则,从而得出考勤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智慧UHR管理系统,参照图7,包括:
用户移动端,用于员工进行打卡数据收集及考勤信息的展示;
系统管理端,租户考勤相关规则的定义和配置,以及报表的生成;
业务服务器,用于接收移动端发送的打卡数据;
令牌服务器,进行业务服务器令牌校验,当业务服务器令牌校验通过后,解析出基本参数;
员工数据库,保存员工考勤计算相关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系统管理端配置取卡规则、考勤异常定义、考勤方式等规则及员工班次的配置经过业务服务器保存到员工数据库。业务服务器定时查询员工数据库,获取员工考勤计算相关数据进行考勤计算的相关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的基本参数包括:员工ID、位置经纬度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智慧UHR管理方法及其系统是基于SaaS平台实现多租户自定义的考勤计算和管理。租户根据本身实际情况可以定义和配置不同的考勤规则),可以针对不同租户实现个性化的考勤规则定义,并实现数据的完全隔离,用户可以根据员工不同的规则实现不同的考勤计算方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智慧UHR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0:对员工的打卡数据进行收集;
S20:租户考勤相关规则的定义和配置;
S30:接收打卡数据,进行业务服务器令牌校验,当令牌校验通过后,解析出基本参数,并存储到员工数据库;
S40:定时查询员工数据库,获取员工考勤计算相关数据进行考勤计算的相关操作;
S50:生成考勤结果及相关报表并对考勤信息的展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慧UHR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S20中,包括配置取卡规则、考勤异常定义、考勤方式等规则及员工班次的配置经过业务服务器保存到员工数据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慧UHR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S30中,所述的基本参数包括:员工ID、位置经纬度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慧UHR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S50中,考勤计算的整个流程包括数据准备、数据验证、数据拆分计算过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慧UHR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数据准备包括:
a)获取需要计算考勤的员工信息;
b)获取员工当天使用规则;
c)获取员工当日、次日打卡记录;
d)获取员工请假、出差、加班记录;
e)获取员工班次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慧UHR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数据验证包括:
a)验证员工规则(取卡、考勤方式、考勤异常);
b)验证班次信息(OFF直接标记退出);
c)验证请假信息;
d)验证出差信息;
e)验证打卡信息;
f)打卡数据按班次拼接成首尾对应模式(每段开始结束为一条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慧UHR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考勤核算结算包括:
a)初次比较:
1、以班次作为基础数据,打卡、请假、休假、出差等数据作为比较数据;
2、根据考勤核算规则优先级,将比较数据逐一与基础数据进行比对,不重合时间段保留当前考勤状态,重合时间段按照优先级比对出两段考勤状态;
3、为了提升比对效率,若当前比较数据比对完毕,则终止循环,进入下一次比较数据的循环;
b)二次比较:
1、二次比较确定考勤异常最终状态,例:初次比较得出迟到、早退,需要与系统配置的时长进行比对,确定是否为旷工;
c)考勤结果、明细存储:保存考勤明细存在转换天数精度丢失问题,采用减法计算:1-请假天数-实际出勤天数(包含出差天数)=旷工天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慧UHR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考勤核算结算中,
对于弹性班次:
1、需先计算员工应下班时间(根据上班打卡时间和上班总时长计算);
2、班次时间需这样拆分->最早到岗时间,最晚到岗时间;最晚到岗时间,实际下班时间;实际下班时间,最晚下班时间;
对于多段班次:
需要逐段班次进行比较。
9.智慧UHR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户移动端,用于员工进行打卡数据收集及考勤信息的展示;
系统管理端,租户考勤相关规则的定义和配置,以及报表的生成;
业务服务器,用于接收移动端发送的打卡数据;
令牌服务器,进行业务服务器令牌校验,当业务服务器令牌校验通过后,解析出基本参数;
员工数据库,保存员工考勤计算相关数据。
CN202210946990.2A 2022-08-08 2022-08-08 智慧uhr管理方法及其系统 Pending CN11540946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46990.2A CN115409467A (zh) 2022-08-08 2022-08-08 智慧uhr管理方法及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46990.2A CN115409467A (zh) 2022-08-08 2022-08-08 智慧uhr管理方法及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09467A true CN115409467A (zh) 2022-11-29

Family

ID=841600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46990.2A Pending CN115409467A (zh) 2022-08-08 2022-08-08 智慧uhr管理方法及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0946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02806A (zh) * 2023-06-26 2023-07-28 辰风策划(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计算平台的企业信息管理方法及管理系统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87538A (zh) * 2009-05-14 2010-11-17 北京闻言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按周期统计考勤结果并高效输出的技术
CN105225056A (zh) * 2015-10-14 2016-01-06 广州市贺氏办公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考勤管理分析方法
CN105354891A (zh) * 2015-11-12 2016-02-24 浪潮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考勤管理的方法及系统
CN108769210A (zh) * 2018-05-31 2018-11-06 苏州达家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考勤追踪的方法、装置、终端、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1145374A (zh) * 2018-11-05 2020-05-12 顺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考勤管理方法、装置及设备、存储介质
CN111258585A (zh) * 2020-01-07 2020-06-09 厦门中控智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考勤计算方法、系统以及设备
CN111680960A (zh) * 2020-04-20 2020-09-18 山东浪潮通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考勤统计方法及设备
CN112184939A (zh) * 2020-09-03 2021-01-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员工考勤情况的判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4333095A (zh) * 2021-12-31 2022-04-12 新开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针对非固定班次的考勤方法及考勤系统
CN114862270A (zh) * 2022-06-06 2022-08-05 天翼数字生活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考勤数据处理方法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87538A (zh) * 2009-05-14 2010-11-17 北京闻言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按周期统计考勤结果并高效输出的技术
CN105225056A (zh) * 2015-10-14 2016-01-06 广州市贺氏办公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考勤管理分析方法
CN105354891A (zh) * 2015-11-12 2016-02-24 浪潮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考勤管理的方法及系统
CN108769210A (zh) * 2018-05-31 2018-11-06 苏州达家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考勤追踪的方法、装置、终端、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1145374A (zh) * 2018-11-05 2020-05-12 顺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考勤管理方法、装置及设备、存储介质
CN111258585A (zh) * 2020-01-07 2020-06-09 厦门中控智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考勤计算方法、系统以及设备
CN111680960A (zh) * 2020-04-20 2020-09-18 山东浪潮通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考勤统计方法及设备
CN112184939A (zh) * 2020-09-03 2021-01-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员工考勤情况的判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4333095A (zh) * 2021-12-31 2022-04-12 新开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针对非固定班次的考勤方法及考勤系统
CN114862270A (zh) * 2022-06-06 2022-08-05 天翼数字生活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考勤数据处理方法和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02806A (zh) * 2023-06-26 2023-07-28 辰风策划(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计算平台的企业信息管理方法及管理系统
CN116502806B (zh) * 2023-06-26 2023-09-05 辰风策划(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计算平台的企业信息管理方法及管理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5026195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marketing information
US20140250122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avel management
CN112184939B (zh) 员工考勤情况的判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US20150142489A1 (en) Optimizing onsite vendor business
CN115409467A (zh) 智慧uhr管理方法及其系统
CN109976314A (zh) 一种故障码维修案例的查询方法及系统
CN114118496A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自动调度排队预约的方法及系统
Anderson et al. Supporting immunization programs with improved vaccine cold chain information systems
JP2020042412A (ja) 産業財産権の費用見積もり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方法
CN114757639A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478178A (zh) 属性匹配
CN110310023A (zh) 一种项目调度方法、设备、服务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050182698A1 (en) Report generation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time and attendance recording system
CN109191083A (zh) 一种员工总工时的计算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348971B (zh) 一种航线信息响应方法、装置、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13149316A1 (en) Workforce scheduler
CN110659882A (zh) 一种人力资源综合管理大数据监管服务系统
JP6418428B1 (ja) 民泊管理支援システムおよび民泊管理支援方法
EP4044077A1 (en) Used secondary battery reuse system
CN114912880A (zh) 一种假勤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JP2003150756A5 (zh)
CN117785749B (zh) 一种电力业务场景的个性化主控台定制方法及系统
CN111429081A (zh) 人力资源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613312B (zh) 设备运行情况对比分析方法及装置
US20070276716A1 (en) Method For Retrieval of Available Interval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