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97760B - 紧急制动装置以及电梯 - Google Patents

紧急制动装置以及电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97760B
CN115397760B CN202080099726.9A CN202080099726A CN115397760B CN 115397760 B CN115397760 B CN 115397760B CN 202080099726 A CN202080099726 A CN 202080099726A CN 115397760 B CN115397760 B CN 1153977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movable
lifting
emergency braking
cor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9972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397760A (zh
Inventor
远藤广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3977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977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3977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977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2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B66B5/16Braking or catch devices operating between cars, cages, or skips and fixed guide elements or surfaces in hoistway or wel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紧急制动装置具备制动机构、驱动机构、以及工作机构。工作机构具备:连接构件,其与驱动机构连接,能够与驱动机构一起运动;可动铁心,其固定于连接构件;电磁芯,其以能够分离的方式吸附可动铁心;移动机构;以及锁定机构。锁定机构与移动机构接触,以能够解除的方式限制电磁芯的移动。另外,锁定机构具有承受来自驱动弹簧的负载的负载承受部。

Description

紧急制动装置以及电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紧急情况下使轿厢停止的紧急制动装置以及具备该紧急制动装置的电梯。
背景技术
通常,吊索式的电梯具有连结轿厢与平衡重的主吊索及补偿吊索、用于检测轿厢或者平衡重的速度的调速机吊索等长条物。另外,规定了在电梯中,作为安全装置,设置在沿着引导导轨升降的轿厢的速度超过了规定的值时自动地停止轿厢的运转的紧急制动装置。
近年来,提出了不使用调速机而以电气方式使紧急制动装置的制动机构工作的紧急制动装置。作为以往的该种紧急制动装置,例如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在该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具备制动器连杆、连接部、弹性体部、锁定部、以及控制部的技术。专利文献1中的锁定部与连接部连接,并将制动器连杆的位置锁定为不施加制动的第一位置、或者释放为施加制动的第二位置。并且,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内容:控制部进行控制为,使锁定部将制动器连杆的位置设为第二位置,从而将弹性体部所蓄积的能量释放而对升降体施加制动。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8928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有可能由于弹性体部的施力而将制动器连杆保持为第一位置的锁定部违背意图地被解除,紧急制动装置有可能误工作。
考虑到上述的问题点,本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误工作、实现可靠性的提高的紧急制动装置以及电梯。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达成目的,紧急制动装置具备制动机构、驱动机构、以及工作机构。制动机构设置于升降体,并且夹持供升降体滑动的引导导轨而使升降体的移动停止。驱动机构与制动机构连接,使驱动机构动作。制动机构与驱动机构连接,使驱动机构工作。工作机构具备:连接构件,其与驱动机构连接,能够与驱动机构一起运动;可动铁心,其固定于连接构件;电磁芯,其以能够分离的方式吸附可动铁心;移动机构;以及锁定机构。锁定机构与移动机构接触,以能够解除的方式限制电磁芯的移动。移动机构将电磁芯支承为能够向相对于可动铁心接近以及分开的方向移动。锁定机构与移动机构接触,以能够解除的方式限制电磁芯的移动。另外,锁定机构具有承受来自设置于驱动机构的驱动弹簧的负载的负载承受部。
另外,电梯是具备在升降通道内升降移动的升降体的电梯,其中,
电梯具备:引导导轨,其在升降通道内竖立设置,将升降体支承为能够滑动;以及紧急制动装置,其基于升降体的升降移动的状态来使升降体的移动停止。另外,作为紧急制动装置,使用上述的紧急制动装置。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结构的紧急制动装置以及电梯,能够防止误工作,实现可靠性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例的电梯的概要结构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例的紧急制动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从上方观察实施方式例的紧急制动装置的工作机构的俯视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例的紧急制动装置的工作机构的主视图。
图5是图3所示的A-A线剖视图,仅示出锁定机构以及芯板。
图6是图3所示的B-B线剖视图,仅示出锁定机构以及芯板。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例的紧急制动装置的工作机构工作了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8是从上方观察实施方式例的紧急制动装置的工作机构工作了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例的紧急制动装置的锁定机构的复位动作的初始状态的说明图。
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例的紧急制动装置的锁定机构的复位动作的初始状态的说明图。
图11是从上方观察实施方式例的紧急制动装置的工作机构的复位动作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11对实施方式例的紧急制动装置以及电梯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在各图中共通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1.实施方式例
1-1.电梯的结构例
首先,参照图1对第一实施方式例(以下,称为“本例”。)的电梯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本例的电梯的结构例的概要结构图。
如图1所示,本例的电梯1在形成于建筑构造物内的升降通道110内进行升降动作。电梯1具备表示载置人、货物的升降体的一例的轿厢120、主吊索130、以及表示升降体的另一例的平衡重140。另外,电梯1具备曳引机100以及紧急制动装置5。
另外,电梯1具备控制部170以及转向滑轮150。需要说明的是,升降通道110形成于建筑构造物内,在其顶部设置有机械室160。
在机械室160中配置有曳引机100以及转向滑轮150。在曳引机100的附图中的绳轮上卷绕有主吊索130。另外,在曳引机100的附近设置有架设主吊索130的转向滑轮150。
在主吊索130的一端连接有轿厢120的上部,在主吊索130的另一端连接有平衡重140的上部。通过曳引机100进行驱动,轿厢120以及平衡重140在升降通道110中升降。以下,将轿厢120以及平衡重140升降移动的方向设为升降方向Z。
轿厢120经由未图示的引导装置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支承于两个引导导轨201A、201B。同样地,平衡重140经由未图示的引导装置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支承于平衡重侧引导导轨201C。两个引导导轨201A、201B和平衡重侧引导导轨201C在升降通道110内沿着升降方向Z延伸。
另外,在轿厢120设置有使轿厢120的升降移动紧急停止的紧急制动装置5。关于紧急制动装置5的详细结构在后文叙述。
而且,在机械室160中设置有控制部170。控制部170经由未图示的连接布线与轿厢120连接。并且,控制部170向轿厢120输出控制信号。另外,控制部170与设置于升降通道110内并检测轿厢120的状态的未图示的状态检测传感器连接。
作为状态检测传感器检测的信息,是在升降通道110内升降移动的轿厢120的位置信息、轿厢120的速度信息、轿厢120的加速度信息等。作为轿厢120的位置信息,例如是在多个轿厢120在同一升降通道110内升降移动的多厢电梯中,在上下相邻的两个轿厢120的间隔比规定的间隔还要接近时检测的异常接近信息。
另外,作为轿厢120的速度信息,例如是在轿厢120的下降速度超过额定速度而达到规定的速度时检测的异常下降速度信息。并且,作为轿厢120的加速度信息,例如是在轿厢120的加速度脱离预先设定的模式时检测的异常加速度信息。状态检测传感器将检测到的信息输出至控制装置。
控制部170基于由状态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的信息判断轿厢120的状态是异常还是正常。并且,控制部170在判断为轿厢120的状态为异常的情况下,向紧急制动装置5输出动作指令信号。由此,紧急制动装置5基于来自控制部170的动作指令信号工作,使轿厢120停止。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例中,对状态检测传感器检测位置信息、速度信息以及加速度信息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分别用不同的传感器来检测位置信息、速度信息以及加速度信息。而且,控制部170可以选择性地单独地取得位置信息、速度信息、加速度信息,或者可以组合地取得多个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部170与轿厢120并不限定于通过有线连接的例子,也可以通过无线以能够收发信号的方式连接。
以下,将轿厢120升降移动的方向设为升降方向Z,将与升降方向Z正交且轿厢120与引导导轨201A对置的方向设为第一方向X。并且,将与第一方向X正交且也与升降方向Z正交的方向设为第二方向Y。
1-2.紧急制动装置的结构
接下来,参照图2~图6对紧急制动装置5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图2是示出紧急制动装置5的主视图。
如图2所示,紧急制动装置5具有两个制动机构10A、10B、工作机构11、使制动机构10A、10B动作的驱动机构12、第一提升棒13、以及第二提升棒14。工作机构11配置于在轿厢120的上部设置的十字头121。
[驱动机构]
驱动机构12具有驱动轴15、第一连杆构件16、第二连杆构件17、第一工作轴18、第二工作轴19、以及驱动弹簧20。
第一工作轴18以及第二工作轴19设置于在轿厢120的上部设置的十字头121。第一工作轴18设置于十字头121的第一方向X的一端部,第二工作轴19设置于十字头121的第一方向X的另一端部。第一连杆构件16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第一工作轴18,第二连杆构件17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第二工作轴19。
第一连杆构件16以及第二连杆构件17形成为大致T字状。第一连杆构件16具有工作片16a以及连接片16b。工作片16a从连接片16b大致垂直地突出。另外,工作片16a与连接片16b的比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靠一端部侧处连接。并且,工作片16a朝向配置于轿厢120的第一方向X的负侧(指图中的左侧。以下,将图中的XYZ轴中的纸面的左侧以及纸面的下侧设为负侧,将XYZ轴中的纸面的右侧以及纸面的上侧设为正侧。)的引导导轨201A突出。在工作片16a的与连接片16b相反一侧的端部经由连接部26连接有第一提升棒13。
第一连杆构件16在工作片16a与连接片16b连接的部位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第一工作轴18。在连接片16b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经由连接部25连接有驱动轴15。另外,在连接片16b的与和驱动轴15连接的端部相反一侧的端部、即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连接有后述的工作机构11的连接构件41(参照图3)。
第一连杆构件16配置为,使连接片16b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朝向升降方向Z的上方,使连接片16b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朝向升降方向Z的下方。
第二连杆构件17具有工作片17a以及连接片17b。工作片17a从连接片17b大致垂直地突出。另外,工作片17a与连接片17b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连接。并且,工作片17a朝向配置于轿厢120的第一方向X的正侧的引导导轨201B突出。在工作片17a的与连接片17b相反一侧的端部经由连接部28连接有第二提升棒14。
在连接片17b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经由连接部27连接有驱动轴15。并且,第二连杆构件17在工作片17a与连接片17b的连接部位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第二工作轴19。另外,第二连杆构件17配置为,使连接片17b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朝向升降方向Z的上方,使连接片17b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朝向升降方向Z的下方。
驱动轴15的第一方向X的一端部与第一连杆构件16的连接片16b连接,驱动轴15的第一方向X的另一端部与第二连杆构件17的连接片17b连接。另外,在驱动轴15的轴向的中间部设置有驱动弹簧20。
驱动弹簧20例如由压缩螺旋弹簧构成。驱动弹簧20的一端部经由固定部21固定于十字头121,驱动弹簧20的另一端部经由推压构件22固定于驱动轴15。并且,驱动弹簧20经由推压构件22对驱动轴15朝向第一方向X的正侧施力。
在工作机构11工作时,驱动轴15被驱动弹簧20施力而朝向第一方向X的正侧移动。由此,第一连杆构件16以工作片16a的与第一提升棒13连接的端部朝向升降方向Z的上方的方式以第一工作轴18为中心转动。另外,第二连杆构件17以工作片17a的与第二提升棒14连接的端部朝向升降方向Z的上方的方式以第二工作轴19为中心转动。其结果是,第一提升棒13与第二提升棒14联动地被朝向升降方向Z的上方提升。
另外,在第一提升棒13与连接工作片16a的端部相反一侧的端部连接有第一制动机构10A。在第二提升棒14的与连接工作片17a的端部相反一侧的端部连接有第二制动机构10B。并且,第一提升棒13将后述的第一制动机构10A的一对制动件朝向升降方向Z的上方提升。另外,第二提升棒14将后述的第二制动机构10B的一对制动件朝向升降方向Z的上方提升。
[制动机构]
第一制动机构10A以及第二制动机构10B配置于轿厢120的升降方向Z的下端部。第一制动机构10A在轿厢120的第一方向X的一端部与引导导轨201A对置地配置。另外,第二制动机构10B在轿厢120的第一方向X的另一端部与引导导轨201B对置地配置。
第一制动机构10A和第二制动机构10B分别具有相同的结构。第一制动机构10A和第二制动机构10B具有能够夹持引导导轨201A、201B的制动件。通过驱动机构12进行驱动,第一制动机构10A以及第二制动机构10B使用制动件夹持引导导轨201A、201B。由此,轿厢120的升降移动被制动。
[工作机构]
接下来,参照图3至图6对工作机构11进行说明。
图3是从上方观察工作机构11的俯视图,图4是示出工作机构11的主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图3以及图4示出工作机构11的待机状态。
如图3以及图4所示,工作机构11具备连接构件41、电磁芯43、可动铁心44、基板45、以及驱动马达46。另外,工作机构11具备进给丝杠轴47、芯板49、引导构件51、以及锁定机构60。并且,工作机构11使驱动机构12工作。
基板45由平板状的构件形成。基板45固定于十字头121。需要说明的是,固定基板45的部位并不限定于十字头121,只要是作为升降体的轿厢120,则没有特别限定。在基板45的升降方向Z的上表面部固定有支承托架52、固定托架53、第一轴支承部54、以及第二轴支承部55。
支承托架52配置于基板45的第二方向Y的一端部,固定托架53、第一轴支承部54以及第二轴支承部55配置于基板45的第二方向Y的另一端部。在支承托架52固定有引导构件51。引导构件51配置为与基板45的第一方向X平行。因此,引导构件51的引导方向与第一方向X平行。该引导构件51将后述的芯板49支承为能够沿着第一方向X移动。
固定托架53配置于基板45的第一方向X的一端部。另外,第一轴支承部54配置于基板45的第一方向X的一端部,第二轴支承部55配置于基板45的第一方向X的另一端部。第一轴支承部54配置于比固定托架53靠第一方向X的另一端部处。
在固定托架53固定有表示移动机构的一例的驱动马达46。驱动马达46的旋转轴46a从固定托架53朝向第一方向X的另一端部突出。在驱动马达46的旋转轴安装有进给丝杠轴47。
进给丝杠轴47从驱动马达46朝向第一方向X的另一端部突出。进给丝杠轴47的轴向的一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第一轴支承部54,进给丝杠轴47的轴向的另一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第二轴支承部55。并且,进给丝杠轴47配置为其轴向与第一方向X平行。另外,作为进给丝杠轴47,例如应用梯形螺纹、滚珠丝杠。进给丝杠轴47与后述的设置于芯板49的螺纹孔49b螺合。
驱动马达46由控制部170控制驱动。在驱动马达46正旋转(正转)时,后述的芯板49向第一方向X的一端部、即第一方向X的负侧移动。并且,在驱动马达46逆旋转(反转)时,芯板49向第一方向X的另一端部、即第一方向X的正侧移动。
接下来,对连接构件41进行说明。
连接构件41经由连接销42以能够摆动的方式与连接片16b连接。在连接构件41的与和连接片16b连接一侧的端部相反一侧的端部固定有可动铁心44。电磁芯43与可动铁心44的对置面44a对置。并且,在图3以及图4所示的待机状态下,可动铁心44吸附于电磁芯43。
电磁芯43配置于引导构件51与进给丝杠轴47之间。在电磁芯43设置有线圈。在线圈通电时,由电磁芯43和线圈构成电磁铁。并且,电磁芯43的与可动铁心44的对置面44a对置的面成为吸附可动铁心44的吸附面43a。
在电磁芯43的与吸附面43a相反一侧的端部固定有芯板49。在芯板49形成有滑动孔49a、以及表示螺合部的螺纹孔49b。滑动孔49a以及螺纹孔49b沿着第一方向X贯通芯板49。
滑动孔49a形成于芯板49的第二方向Y的一端部。滑动孔49a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支承于引导构件51。因此,芯板49以及固定于该芯板49的电磁芯43被引导构件51支承为能够沿着第一方向X移动。
另外,螺纹孔49b设置于芯板49的第二方向Y的另一端部。在螺纹孔49b的内壁面形成有内螺纹。进给丝杠轴47插通于该螺纹孔49b。并且,形成于螺纹孔49b的内壁面的内螺纹与进给丝杠轴47螺合。并且,芯板49向第一方向X以外的移动被引导构件51和进给丝杠轴47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例中,作为螺合部而在芯板49设置螺纹孔49b的例子并不限定于此。作为螺合部,例如也可以在芯板49设置与进给丝杠轴47螺合的进给螺母。
在进给丝杠轴47旋转时,通过螺纹孔49b将进给丝杠轴47的旋转力转换为沿着第一方向X的力。并且,芯板沿着第一方向X移动。另外,固定于芯板49的电磁芯43也沿着第一方向X移动。
通过驱动马达46以及进给丝杠轴47,构成使电磁芯43向相对于可动铁心44接近以及分开的方向(在本例中,第一方向X)移动的移动机构。
另外,在芯板49的第二方向Y的另一端部设置有多个辊49c。辊49c设置于芯板49的第一方向X的一端部、以及芯板49的升降方向Z的上端部。设置于第一方向X的一端部的辊49c配置于螺纹孔49b的第二方向Y的两侧。
接下来,参照图3、图5以及图6对锁定机构60进行说明。图5是图3所示的A-A线剖视图,图6是图3所示的B-B线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5以及图6中,仅示出锁定机构60和芯板49的一部分。
如图3所示,锁定机构60配置于基板45的配置有进给丝杠轴47的一侧、即第二方向Y的另一端部。锁定机构60配置于基板45中的第二轴支承部55的附近即第一方向X的另一端部。锁定机构60在待机状态下限制芯板49的朝向第一方向X的一端部、即第一方向X的负侧的移动。
如图5以及图6所示,锁定机构60具有保持螺线管61、杆62、一对止动件63、63、多个引导支柱64、以及施力构件67。保持螺线管61设置于基板45。另外,以包围保持螺线管61的周围的方式配置有多个引导支柱64。表示负载承受部的多个引导支柱64从基板45的上表面部朝向升降方向Z的上方竖立设置。
另外,保持螺线管61的柱塞61a与引导支柱64同样地,朝向升降方向Z的上方突出。在柱塞61a的前端部配置有杆62。
杆62被引导支柱64支承为能够沿着升降方向Z移动。另外,杆62的第二方向Y的一端部插入多个引导支柱64中的配置于第二方向Y的一端部的两个引导支柱64、64之间。并且,杆62被多个引导支柱64限制向第一方向X的移动。需要说明的是,杆62的第二方向Y的一端部朝向进给丝杠轴47突出。
在杆62与保持螺线管61之间夹设有施力构件67。施力构件67安装于保持螺线管61的柱塞61a。并且,施力构件67对杆62朝向升降方向Z的上方施力。作为本例的施力构件67,应用螺旋弹簧。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施力构件67,除了螺旋弹簧以外,也可以使用橡胶、板簧等其他各种具有弹性的构件。
在杆62的从多个引导支柱64突出的端部、即第二方向Y的一端部设置有一对止动件63、63。一对止动件63、63经由连接片65连接,且沿着第二方向Y隔开间隔地配置。连接片65设置于止动件63的升降方向Z的下端部。并且,连接片65配置于比进给丝杠轴47靠升降方向Z的下端部侧。
另外,在待机状态下,一对止动件63、63与芯板49的第二方向Y的另一端部对置。并且,一对止动件63、63的第一方向X的另一端部与设置于芯板49的辊49c接触。另外,一对止动件63、63配置于进给丝杠轴47的第二方向Y的两侧。
需要说明的是,对设置有两个止动件63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止动件63的数量也可以是仅1个,或者还可以设置3个以上。
在止动件63的与和芯板49对置的端部相反一侧的端部、即第一方向X的一端部形成有锥面63a。锥面63a以随着从第一方向X的另一端部朝向一端部而升降方向Z的高度连续变小的方式倾斜。在复位动作时,设置于芯板49的辊49c与锥面63a接触。
另外,构成上述的工作机构11的连接构件41、电磁芯43、可动铁心44、基板45、驱动马达46、进给丝杠轴47以及芯板49收容于未图示的框体中。通过像这样将连接构件41、构成保持部的电磁芯43、构成移动机构的进给丝杠轴47、驱动马达46收容于一个框体,从而能够抑制紧急制动装置5大型化。另外,通过将工作机构11的功能集中于一处,也能够容易地进行维护作业。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例中,对各设置一个电磁芯和可动铁心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电磁芯和可动铁心的数量设为2个以上。
另外,如上所述,将驱动弹簧20配置于与工作机构11不同的位置,经由作为连杆机构的第一连杆构件16将驱动弹簧20与工作机构11连接。由此,能够实现工作机构11的小型化。
需要说明的是,配置驱动马达46以及进给丝杠轴47的位置并不限定于上述的例子。例如,也可以将驱动马达46配置于基板45的第一方向X的另一端部侧。或者,也可以在芯板49的第二方向Y的中间部设置螺纹孔49b,将驱动马达46以及进给丝杠轴47配置于芯板49的第二方向Y的中间部。在该情况下,锁定机构60配置于引导构件51侧。
2.紧急制动装置的动作例
接下来,参照图3~图11对具有上述结构的紧急制动装置5的动作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此对紧急制动装置5中的工作机构11的动作进行说明。
[待机状态下的动作]
首先,参照图3至图6对紧急制动装置5的待机状态进行说明。
如图3至图6所示,在紧急制动装置5的待机状态下,芯板49以及电磁芯43配置于进给丝杠轴47的第一方向X的另一端部侧。另外,电磁芯43的线圈被通电,电磁芯43被励磁。由此,构成基于电磁芯43和线圈的电磁铁。
可动铁心44吸附于电磁芯43的吸附面43a。因此,经由固定有可动铁心44的连接构件41,将第一连杆构件16的连接片16b的一端部朝向第一方向X的正侧保持。其结果是,与连接片16b的另一端部连接的驱动轴15克服驱动弹簧20的施力被向第一方向X的负侧施力。
需要说明的是,在待机状态下,驱动弹簧20的施力经由第一连杆构件16、连接构件41以及可动铁心44作用于电磁芯43。因此,电磁芯43以及芯板49被朝向第一方向X的一端部侧、即负侧施力。由于该施力,电磁芯43有可能向第一方向X的负侧移动。
然而,在本例的紧急制动装置5中,如上所述,芯板49向第一方向X的移动被锁定机构60的止动件63限制。由此,能够防止由于驱动弹簧20的施力而电磁芯43向第一方向X的负侧移动。其结果是,能够防止紧急制动装置5的制动机构10A、10B误工作,能够提高紧急制动装置5的可靠性。
另外,止动件63以及杆62经由芯板49承受朝向第一方向X的负侧的负载。并且,施加于杆62以及止动件63的负载由引导支柱64承受。因此,驱动弹簧20的施力不会施加于保持螺线管61、施力构件67。由此,能够实现保持螺线管61、施力构件67的小型化。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例中,对作为负载承受部而使用了将杆62以及止动件63支承为能够移动的引导支柱64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承受来自驱动弹簧20的负载的负载承受部与引导支柱64分开地设置。
而且,保持螺线管61的柱塞61a以及施力构件67的伸缩方向朝向升降方向Z,与电磁芯43、芯板49承受驱动弹簧20的施力的方向即第一方向X正交。即,由于力的矢量方向正交,因此保持螺线管61、施力构件67不会由于驱动弹簧20的施力伸缩。由此,能够防止锁定机构60由于驱动弹簧20的施力进行解除,能够提高紧急制动装置5的可靠性。
另外,通过在进给丝杠轴47的螺纹部应用梯形螺纹,进给丝杠轴47的螺纹部与芯板49的螺纹孔49b面接触。因此,与在螺纹部与螺纹孔之间设置有滚珠的滚珠丝杠相比,能够提高进给丝杠轴47与螺纹孔49b的摩擦力以及芯板49的保持力。因此,通过应用梯形螺纹,能够防止进给丝杠轴47和螺纹孔49b进行将直线运动转换为旋转运动的所谓的反工作。
由此,能够防止由于驱动弹簧20的施力而违背意图地进给丝杠轴47旋转、电磁芯43以及可动铁心44向第一方向X的负侧移动。其结果是,能够防止制动机构10A、10B误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作为进给丝杠轴47而应用滚珠丝杠,在后述的复位动作中,与应用了梯形螺纹的情况相比,能够顺畅地进行芯板49的移动。
[向制动状态的动作]
接下来,参照图7以及图8对从待机状态向制动状态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7是示出工作机构11工作了的状态的主视图,图8是示出工作机构11工作了的状态的俯视图。
在轿厢120(参照图1以及图2)下降移动时,在控制部170判断为轿厢120的下降速度超过了规定的速度时,控制部170向紧急制动装置5输出动作指令信号。由此,向电磁芯43的通电被切断。
通过切断向电磁芯43的通电,电磁芯43的磁性被消除。由此,如图7所示,驱动轴15在驱动弹簧20的施力的作用下向第一方向X的正侧移动,第一连杆构件16的一端部也与驱动轴15一起向第一方向X的正侧移动。其结果是,第一连杆构件16以第一工作轴18为中心转动,第二连杆构件17以第二工作轴19为中心转动。这样,通过工作机构11而驱动机构12工作。
另外,如图7以及图8所示,通过第一连杆构件16转动,可动铁心44从电磁芯43分离。伴随第一连杆构件16的转动,连接构件41向第一方向X的负侧移动。而且,连接构件41在向第一方向X的负侧移动时,以连接销42为中心摆动。
通过第一连杆构件16以及第二连杆构件17转动,第一提升棒13与第二提升棒14联动地被朝向升降方向Z的上方提升。并且,与第一提升棒13连接的第一制动机构10A以及与第二提升棒14连接的第二制动机构10B(参照图2)工作。其结果是,第一制动机构10A以及第二制动机构10B的一对制动件向升降方向Z的上方移动,与第二提升棒14连结的第二制动机构10B的一对制动件夹持引导导轨201A、201B,由此轿厢120的升降移动机械地停止。
另外,经由第一连杆构件16连接于驱动机构12的可动铁心44从电磁芯43分离。由此,能够在不会受到作为移动机构的进给丝杠轴47与螺纹孔49b的摩擦力、锁定机构60的影响的情况下使连接构件41移动,从而能够使驱动机构12可靠地工作。其结果是,能够提高紧急制动装置5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例的紧急制动装置5中,在工作机构11内设置有保持可动铁心44的保持部、以及使可动铁心44从制动状态向待机位置复位的复位部。因此,可动铁心44以及连接构件41在移动时,有可能与工作机构11的其他构件发生干涉。
针对于此,在本例的工作机构11中,将驱动马达46、进给丝杠轴47配置于比电磁芯43、可动铁心44靠第二方向Y的另一端部侧处。即,驱动马达46、进给丝杠轴47配置于与可动铁心44、连接构件41移动的轨道分开的位置。这样,在从待机状态向制动状态进行转移动作时,与第一连杆构件16连接的可动铁心44、连接构件41不会与进给丝杠轴47等构成工作机构11的其他构件发生干涉。
由此,能够使第一连杆构件16顺畅地转动,能够使驱动机构12顺畅地工作。其结果是,能够使制动机构10A、10B快速地工作,能够提高紧急制动装置5的可靠性。
[复位动作]
接下来,参照图9~图11对工作机构11的从制动状态向待机状态复位的复位动作进行说明。
图9以及图10是示出锁定机构60的复位动作的初始状态的图,图11是示出工作机构11的复位动作的图。
首先,控制部170控制电源,向电磁芯43的线圈通电。由此,线圈被通电,电磁芯43励磁。接下来,控制部170使锁定机构60的保持螺线管61进行驱动。由此,如图9以及图10所示,保持螺线管61吸引柱塞61a。并且,杆62克服施力构件67的施力朝向接近保持螺线管61的方向、即升降方向Z的下方移动。
通过杆62向升降方向Z的下方移动,从而与杆62连接的一对止动件63向比芯板49靠升降方向Z的下方处移动,并从芯板49分开。由此,芯板49的第一方向X的负侧开放。
在此,在芯板49中的与一对止动件63接触的部位设置有辊49c。通过辊49c,能够降低止动件63移动时的摩擦阻力。其结果是,能够实现使杆62以及止动件63移动的保持螺线管61的小型化。
需要说明的是,在止动件63与芯板49的摩擦力较小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辊49c。另外,也可以在使保持螺线管61进行驱动之前,使驱动马达46逆旋转地驱动,以使芯板49向第一方向X的正侧移动。由此,芯板49从止动件63分开,因此能够消除由芯板49对止动件63的摩擦力,能够使杆62以及止动件63更顺畅地移动。
在杆62以及止动件63向升降方向Z的下方移动时,控制部170使驱动马达46正旋转地驱动,使进给丝杠轴47旋转。通过进给丝杠轴47旋转,通过进给丝杠轴47和芯板49的螺纹孔49b而将进给丝杠轴47的旋转力转换为沿着第一方向X的力。因此,如图11所示,芯板49被引导构件51引导,向第一方向X的负侧移动。而且,固定于芯板49的电磁芯43也向接近可动铁心44的朝向、即第一方向X的负侧移动。
在芯板49移动至比止动件63靠第一方向X的负侧处时,控制部170解除保持螺线管61的驱动。由此,杆62以及止动件63在施力构件67的施力的作用下朝向升降方向Z的上方移动。
接下来,在电磁芯43的吸附面43a与可动铁心44的对置面44a接触时,可动铁心44吸附于电磁芯43的吸附面43a。此时,连接构件41以连接销42为中心转动。
在可动铁心44吸附于电磁芯43时,控制部170使驱动马达46逆旋转地驱动,使进给丝杠轴47旋转。由此,与进给丝杠轴47螺合的芯板49朝向第一方向X的正侧移动。因此,芯板49、电磁芯43、吸附于电磁芯43的可动铁心44以及连接构件41朝向第一方向X的正侧移动。
通过连接构件41向第一方向X的正侧移动,第一连杆构件16克服驱动弹簧20的施力而转动。在芯板49向第一方向X的正侧移动时,芯板49的辊49c与止动件63的锥面63a接触。并且,在芯板49进一步向第一方向X的正侧移动时,止动件63以及杆62被朝向比芯板49靠升降方向Z的下方处按压。因此,止动件63以及杆62克服施力构件67的施力朝向升降方向Z的下方移动。
这样,通过在止动件63设置有锥面63a,从而在使芯板49返回待机位置时,无需使保持螺线管61驱动便能够将止动件63以及杆62下压。因此,保持螺线管61驱动的次数仅芯板49向第一方向X的负侧移动时的一次即可。
在此,若利用较小型的螺线管驱动较长时间,则螺线管发热。因此,需要耐热性能大的大型的螺线管。针对于此,在本例的工作机构11中,能够缩短保持螺线管61的驱动次数以及驱动时间,能够抑制保持螺线管61的发热。其结果是,能够使用小型的保持螺线管61。而且,能够实现保持螺线管61的驱动次数的缩短,因此能够使复位作业所涉及的保持螺线管61的控制变得容易。而且,通过辊49c能够降低芯板49与止动件63的摩擦阻力,能够使芯板49顺畅地移动。
另外,在芯板49向比止动件63靠第一方向X的正侧处移动时,止动件63以及杆62由于施力构件67的施力而朝向升降方向Z的上方移动。并且,在可动铁心44以及电磁芯43移动至图3以及图4所示的待机位置时,控制部170停止驱动马达46的驱动。由此,工作机构11的复位动作结束。
另外,在本例的工作机构11中,对将锁定机构60配置于芯板49中的进给丝杠轴47侧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锁定机构60配置于芯板49中的引导构件51侧。
需要说明的是,在将锁定机构60配置于引导构件51侧的情况下,在芯板49的复位时,芯板49与止动件63接触的部位和螺纹孔49b之间的间隔变长。其结果是,为了下压止动件63以及杆62所需的力矩变大。因此,为了减小施加于芯板49的力矩,锁定机构60优选配置于芯板49中的被传递来自驱动马达46的力的螺纹孔49b侧的附近、即进给丝杠轴47侧。
需要说明的是,电磁芯43、芯板49的位置的检测也可以使用机械式的开关、光学式的开关等来进行。而且,可动铁心44和电磁芯43的吸附动作的检测也可以根据流经电磁芯43的线圈的电流值来判断。
需要说明的是,并不限定于上述的且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实施各种变形。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例中,对将工作机构11的电磁芯移动的方向设定为与第一方向X大致平行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工作机构11的电磁芯的移动方向也可以设定为与升降方向Z、第二方向Y大致平行,或者还可以是相对于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升降方向Z倾斜的方向。另外,也可以将第一连杆构件16以及第二连杆构件17配置于轿厢120的第二方向Y的两端部,也可以将驱动轴15沿着第二方向Y配置。
另外,作为升降体并不限定于轿厢120,也可以应用平衡重140。并且,也可以将紧急制动装置设置于平衡重140,使平衡重140的升降移动紧急停止。在该情况下,构成紧急制动装置的工作机构、驱动机构等配置于平衡重140。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例中,作为进行紧急制动装置的控制的控制部,对应用了控制电梯1整体的控制部170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作为控制部,能够应用设置于轿厢120而仅控制轿厢120的控制部、仅控制紧急制动装置的控制部等其他各种控制部。
而且,作为电梯,也能够应用于多个轿厢在一个升降通道内升降移动的多厢电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使用了“平行”以及“正交”等词语,但这些词语并不仅意味着严格意义上的“平行”以及“正交”,也可以是包含“平行”以及“正交”、且处于能够发挥其功能的范围的“大致平行”、“大致正交”的状态。
附图标记说明:
1…电梯;5…紧急制动装置;10A、10B…第一制动机构;11、11B…工作机构;12…驱动机构;13、14…提升棒;15…驱动轴;16…第一连杆构件;17…第二连杆构件;16a、17b…工作片;16b、17b…连接片;18…第一工作轴;19…第二工作轴;20…驱动弹簧;41…连接构件;43…电磁芯;43a…吸附面;44…可动铁心;44a…对置面;45…基板;46…驱动马达;46a…旋转轴;47…进给丝杠轴;49…芯板;49a…滑动孔;49b…螺纹孔;49c…辊;53…固定托架;54…第一轴支承部;55…第二轴支承部;60…锁定机构;61…保持螺线管;61a…柱塞;62…杆;63…引导部;63a…锥面;64…引导支柱(负载承受部);65…连接片;67…施力构件;100…曳引机;110…升降通道;120…轿厢(升降体);121…十字头;130…主吊索;140…平衡重(升降体)150…转向滑轮;160…机械室;170…控制部;201A、201B…引导导轨。

Claims (7)

1.一种紧急制动装置,其中,
所述紧急制动装置具备:
制动机构,其设置于升降体,并且夹持供所述升降体滑动的引导导轨而使所述升降体的移动停止;
驱动机构,其与所述制动机构连接,使所述制动机构动作;以及
工作机构,其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使所述驱动机构工作,
所述工作机构具备:
连接构件,其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能够与所述驱动机构一起运动;
可动铁心,其固定于所述连接构件;
电磁芯,其以能够分离的方式吸附所述可动铁心;
移动机构,其将所述电磁芯支承为能够向相对于所述可动铁心接近以及分开的方向移动;以及
锁定机构,其与所述移动机构接触,以能够解除的方式限制所述电磁芯的移动,
所述锁定机构具有承受来自设置于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弹簧的负载的负载承受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急制动装置,其中,
所述锁定机构具有:
杆,其设置有与所述移动机构接触的止动件;
保持螺线管,其通过使所述杆移动来使所述止动件与所述移动机构接触以及分开;以及
引导支柱,其将所述杆支承为能够移动,
所述负载承受部是所述引导支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紧急制动装置,其中,
所述保持螺线管的使所述杆移动的方向与承受来自所述驱动弹簧的负载的方向正交。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紧急制动装置,其中,
所述移动机构具有:
驱动马达;
进给丝杠轴,其被所述驱动马达驱动为旋转;以及
芯板,其固定于所述电磁芯,且具有与所述进给丝杠轴螺合的螺合部,
所述止动件与所述芯板接触以及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紧急制动装置,其中,
在所述芯板的与所述止动件接触的部位设置有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紧急制动装置,其中,
所述止动件与所述芯板的设置有所述螺合部的端部接触。
7.一种电梯,其具备在升降通道内升降移动的升降体,其中,
所述电梯具备:
引导导轨,其在所述升降通道内竖立设置,将所述升降体支承为能够滑动;以及
紧急制动装置,其基于所述升降体的升降移动的状态来使所述升降体的移动停止,
所述紧急制动装置具备:
制动机构,其设置于所述升降体,并且夹持所述引导导轨而使所述升降体的移动停止;
驱动机构,其与所述制动机构连接,使所述制动机构动作;以及
工作机构,其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使所述驱动机构工作,
所述工作机构具备:
连接构件,其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能够与所述驱动机构一起运动;
可动铁心,其固定于所述连接构件;
电磁芯,其以能够分离的方式吸附所述可动铁心;
移动机构,其将所述电磁芯支承为能够向相对于所述可动铁心接近以及分开的方向移动;以及
锁定机构,其与所述移动机构接触,以能够解除的方式限制所述电磁芯的移动,
所述锁定机构具有承受来自设置于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弹簧的负载的负载承受部。
CN202080099726.9A 2020-04-21 2020-04-21 紧急制动装置以及电梯 Active CN1153977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0/017182 WO2021214867A1 (ja) 2020-04-21 2020-04-21 非常止め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97760A CN115397760A (zh) 2022-11-25
CN115397760B true CN115397760B (zh) 2023-04-28

Family

ID=782704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99726.9A Active CN115397760B (zh) 2020-04-21 2020-04-21 紧急制动装置以及电梯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360546B2 (zh)
CN (1) CN115397760B (zh)
WO (1) WO2021214867A1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57487A (zh) * 2000-12-07 2002-07-10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安全制动器和打开安全制动器的方法
KR20060054299A (ko) * 2006-01-11 2006-05-22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엘리베이터의 비상 정지 장치
CN1795137A (zh) * 2004-05-25 2006-06-2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紧急停止装置
CN1930072A (zh) * 2004-10-27 2007-03-1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紧急停止装置
CN102348627A (zh) * 2009-03-16 2012-02-08 奥的斯电梯公司 电磁式安全设备触发器
CN103303763A (zh) * 2012-03-13 2013-09-18 株式会社东芝 停止装置以及带有停止装置的电梯
CN103771213A (zh) * 2012-10-23 2014-05-07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的紧急制动装置
JP2019156567A (ja) * 2018-03-13 2019-09-1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非常止め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ー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04448B2 (ja) 2018-11-28 2023-01-1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非常止め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ー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57487A (zh) * 2000-12-07 2002-07-10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安全制动器和打开安全制动器的方法
CN1795137A (zh) * 2004-05-25 2006-06-2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紧急停止装置
CN1930072A (zh) * 2004-10-27 2007-03-1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紧急停止装置
KR20060054299A (ko) * 2006-01-11 2006-05-22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엘리베이터의 비상 정지 장치
CN102348627A (zh) * 2009-03-16 2012-02-08 奥的斯电梯公司 电磁式安全设备触发器
CN103303763A (zh) * 2012-03-13 2013-09-18 株式会社东芝 停止装置以及带有停止装置的电梯
CN103771213A (zh) * 2012-10-23 2014-05-07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的紧急制动装置
JP2019156567A (ja) * 2018-03-13 2019-09-1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非常止め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ー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1214867A1 (zh) 2021-10-28
WO2021214867A1 (ja) 2021-10-28
CN115397760A (zh) 2022-11-25
JP7360546B2 (ja) 2023-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204448B2 (ja) 非常止め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ー
CN114746354B (zh) 紧急停止装置以及电梯
CN111712455B (zh) 紧急停止装置及电梯
CN101679001B (zh) 电梯的安全装置
CN113874312B (zh) 紧急制动装置及电梯
WO2005115904A1 (ja) エレベータの非常止め装置
KR101044830B1 (ko) 엘리베이터 장치
US10486939B2 (en) Breaking system for a hoisted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braking a hoisted structure
JP4672656B2 (ja) エレベータの安全装置
CN115397760B (zh) 紧急制动装置以及电梯
JP4292202B2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の動作検査方法、及びアクチュエータの動作検査装置
US20070170409A1 (en) Emergency brake of elevator
JP2005239329A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保守作業用管制装置
WO2005113402A1 (ja) エレベータの非常止め装置
JP7319878B2 (ja) エレベーター及びエレベーターの制御方法
CN114426236B (zh) 紧急停止装置及电梯
CN113879935A (zh) 安全钳装置、电梯系统和用于操作电梯系统的安全钳的方法
WO2022249793A1 (ja) 非常止め装置、エレベーター及び非常止め装置の復帰方法
KR100813767B1 (ko) 엘리베이터의 안전장치
WO2023152979A1 (ja) エレベータの非常止め作動装置
EP4186841A1 (en) Safety gear lifting device, elevator car and method for using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