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95658A - 配电网故障的处置效益评价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配电网故障的处置效益评价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95658A
CN115395658A CN202211141639.2A CN202211141639A CN115395658A CN 115395658 A CN115395658 A CN 115395658A CN 202211141639 A CN202211141639 A CN 202211141639A CN 115395658 A CN115395658 A CN 1153956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ult
power distribution
benefit evaluation
electric quantity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4163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腾
黄斌
陈志伟
郑惠哲
罗滨
杨炜楠
蔡安铭
陈少怀
余远泽
李敏
林裕新
蔡建逸
戴彦旭
陈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Shant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Shant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Shant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4163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95658A/zh
Publication of CN1153956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956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information or instructions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 or electrical equipment
    • H02J13/0002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information or instructions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 or electrical equipment using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7/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 H02H7/26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e.g. for disconnecting a section on which a short-circuit, earth fault, or arc discharge has occured
    • H02H7/261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e.g. for disconnecting a section on which a short-circuit, earth fault, or arc discharge has occured involving signal transmission between at least two stations
    • H02H7/262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e.g. for disconnecting a section on which a short-circuit, earth fault, or arc discharge has occured involving signal transmission between at least two stations involving transmissions of switching or blocking ord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7/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 H02H7/26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e.g. for disconnecting a section on which a short-circuit, earth fault, or arc discharge has occured
    • H02H7/28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e.g. for disconnecting a section on which a short-circuit, earth fault, or arc discharge has occured for meshed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information or instructions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 or electrical equipment
    • H02J13/0001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information or instructions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 or electrical equipment using a wired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or a data transmission bus
    • H02J13/0001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information or instructions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 or electrical equipment using a wired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or a data transmission bus using optical fib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information or instructions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 or electrical equipment
    • H02J13/0001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information or instructions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 or electrical equipment using a wired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or a data transmission bus
    • H02J13/00018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information or instructions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 or electrical equipment using a wired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or a data transmission bus using phone lin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007Arrangements for selectively connecting the load or loads to one or several among a plurality of power lines or power sources
    • H02J3/0075Arrangements for selectively connecting the load or loads to one or several among a plurality of power lines or power sources for providing alternative feeding paths between load and source according to economic or energy efficiency considerations, e.g. economic dispatch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of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 H02J2213/1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of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using simultaneously two or more different transmission mea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10/00The network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its spatial reach or by the load
    • H02J2310/50The network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its spatial reach or by the load for selectively controlling the operation of the loads
    • H02J2310/56The network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its spatial reach or by the load for selectively controlling the operation of the lo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ition upon which the selective controlling is based
    • H02J2310/62The condition being non-electrical, e.g. temperature
    • H02J2310/64The condition being economic, e.g. tariff based load manage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50Systems or methods supporting the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or management, involving a certain degree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load-side end user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配电网故障的处置效益评价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在监测到至少一个配电设备中存在处于未供电状态的至少一个目标配电设备时,记录至少一个目标配电设备的故障处置信息;基于故障处置信息、第一预设时长内的目标参考信息以及预先设置的效益评价函数,确定与故障处置信息相对应的效益评估属性;基于效益评估属性,确定配电网故障的效益评价结果。本发明解决了在解决配电网故障的过程中,馈线自动化系统故障处置的效益评价的技术问题,有利于馈线自动化系统的功能提升及推广,有利于对故障处置进行定量认知。

Description

配电网故障的处置效益评价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网配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配电网故障的处置效益评价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配电网是电力供应安全的重要网络,但是由于运行环境的多变,配电网故障不可避免的时有发生。
当配电网出现故障后,当前的配电自动化系统有故障的感知、故障的研判、故障的隔离、负荷的转供、抢修复电等功能,可以实现对故障的处置。
但是,目前缺少对系统解决配电网故障的整体评价指标,即当配电网出现故障后,系统可以解决配电网故障,但是解决这一故障所付出代价是不可知的,系统处置配电网故障的整个过程的好坏程度缺乏评价指标。不利于馈线自动化系统的功能提升及推广,也不利于对故障处置进行定量认知。有了配电网故障的整体评价指标,电网规划人员就可以找出配电网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制定电网规划建设方案,提升配电网网架结构及馈线自动化水平,同时也让有限的建设资金用在最急需的地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配电网故障的处置效益评价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对配电网故障处置中引起的故障处理时长、目标配电设备的设备数量、停电损失电量及负荷转供挽回电量的效益的计算及分析,解决了在解决配电网故障的过程中,馈线自动化系统故障处置的效益评价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配电网故障的处置效益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监测到至少一个配电设备中存在处于未供电状态的至少一个目标配电设备时,记录至少一个目标配电设备的故障处置信息;其中,故障处置信息包括至少一个故障维度,至少一个故障维度包括:故障处理时长、停电损失电量信息、负荷转供挽回电量信息以及至少一个目标配电设备的设备数量;
基于故障处置信息、第一预设时长内的目标参考信息以及预先设置的效益评价函数,确定与故障处置信息相对应的效益评估属性;
基于效益评估属性,确定配电网故障的效益评价结果。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配电网故障的处置效益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包括:
故障处置记录模块,用于在监测到至少一个配电设备中存在处于未供电状态的至少一个目标配电设备时,记录至少一个目标配电设备的故障处置信息;其中,故障处置信息包括至少一个故障维度,至少一个故障维度包括:故障处理时长、停电损失电量信息、负荷转供挽回电量信息以及至少一个目标配电设备的设备数量;
效益属性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故障处置信息、第一预设时长内的目标参考信息以及预先设置的效益评价函数,确定与故障处置信息相对应的效益评估属性;
评价结果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效益评估属性,确定配电网故障的效益评价结果。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配电网故障的处置效益评价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存储器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本发明任一实施例的一种配电网故障的处置效益评价。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计算机指令用于使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任一实施例的一种配电网故障的处置效益评价。
本发明提供了配电网故障的处置效益评价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在监测到至少一个配电设备中存在处于未供电状态的至少一个目标配电设备时,记录至少一个目标配电设备的故障处置信息;基于故障处置信息、第一预设时长内的目标参考信息以及预先设置的效益评价函数,确定与故障处置信息相对应的效益评估属性;基于效益评估属性,确定配电网故障的效益评价结果,解决了馈线自动化系统故障处置的效益评价的技术问题,有利于馈线自动化系统的功能提升及推广,有利于对故障处置进行定量认知。
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配电网故障的处置效益评价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典型配电网馈线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配电网故障的处置效益评价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配电网故障的处置效益评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预设条件”、“第二预设条件”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配电网故障的处置效益评价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当配电网发生故障时,对配电自动化系统处置配电网故障进行效益评价的情形。该方法可以由数据处理装置来执行,该集成式制动控制装置可以采用硬件和/或软件的形式实现,该信用等级确定装置可以配置在计算机设备上,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笔记本、台式计算机以及智能平板等。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S110、在监测到至少一个配电设备中存在处于未供电状态的至少一个目标配电设备时,记录至少一个目标配电设备的故障处置信息。
其中,故障处置信息包括至少一个故障维度,至少一个故障维度包括:故障处理时长、停电损失电量信息、负荷转供挽回电量信息以及至少一个目标配电设备的设备数量。
在本实施例中,配电设备是在配电网中设有的大量设备,这些配电设备可以从输电网或地区发电厂接受电能,并就地分配或按电压逐级分配给各类用户。由于运行环境的多变,配电网故障不可避免的时有发生,故障发生后将会导致大量的配电网设备无法正常工作,目标配电设备可以是配电网发生故障后无法正常工作的配电网设备,示例性的,可以为无法进行正常工作的配电变压器。故障处置信息是指当配电网发生故障时,配电自动化系统解决这一故障所需要消耗的信息,可以是消耗时长、消耗的电量、损失的配电设备等。故障处理时长是指某一段配电网从故障感知到恢复供电总用时时间。停电损失电量信息从故障发生到供电恢复中停电配变损失的负荷电量总数。负荷转供挽回电量信息为从故障发生到供电恢复中,由于负荷转供使停电配变及时恢复供电而挽回的负荷电量总数。目标配电设备的设备数量可以为配电网故障导致停电的配电变压器总数量,包括专用变压器和公共变压器。
具体的,配网调度自动化系统通过配电自动化设备可以实时监测指定区域内的整体配电网络的运行情况,配电网络中设有大量的配电网设备。这些配电网设备可能会多次发生故障,在每一次发生故障时,配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会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处置当前的配电网故障。在每次处理配电网故障的过程中都会记录本次配电网故障处置的信息,例如配电网从故障感知到恢复供电总用时时间,可以标记为PR1;从故障发生到供电恢复中停电配变损失的负荷电量总数,可以标记为PR2;从故障发生到供电恢复中,由于负荷转供使停电配变及时恢复供电而挽回的负荷电量总数,可以标记为PR3;配电网故障导致停电的配电变压器总数量,可以标记为PR4。为了更加清楚直观地展示,可以将记录到的四个维度的故障处置信息作为信息矩阵,不同的标识位用于标识不同的内容,例如第一标识位可以是故障处理时长信息,第二标识位可以是目标配电设备的设备数量信息,第三标识位可以是停电损失电量信息,第四标识位可以是负荷转供挽回电量信息。基于故障处置信息建立供电恢复信息阵PRIM可以表示为:
PRIM=[PR1 PR2 PR3 PR4] (1)
其中,PR1为处置这一故障所经历的时间信息,单位为小时;PR2为故障导致停电的配变总数量,单位为个;PR3为从故障发生到供电恢复中停电配变损失的负荷电量总数,单位为kWh;PR4为从故障发生到供电恢复中,由于负荷转供使停电配变及时恢复供电而挽回的负荷电量总数,单位为kWh。
示例性的,典型配电网馈线图,参见图2,Bus1与Bus2为变电站10kV母线,B1~B3为馈线分段开关,具备遥控功能;L1为联络开关,具备遥控功能;S1与S2为馈线1和馈线2的变电站出现开关,具备保护功能和遥控功能;T1~T9为配电变压器。当分段开关B1与B2区域发生故障时,变电站出现开关S1保护跳闸。开关B1与B2上报配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过流告警信号,配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中的配网自愈功能故障研判发生在B1与B2区域,并对开关B1与B2遥控分闸,隔离故障。然后对联络开关L1合闸,对B2开关下游负荷进行转供,实现下游负荷的供电恢复。当故障抢修完成后,重新对B1和B2合闸,联络开关L1分闸,实现故障区域恢复供电。记录整个故障处置过程中,从故障感知到恢复供电共用时3.5小时,停电损失电量信息为280kWh,负荷转供挽回电量信息为226kWh,配电网故障导致停电的配电变压器为3个。则故障处置信息建立供电恢复信息阵PRIM为:
PRIM=[3.5 3 280 226] (2)
S120、基于故障处置信息、第一预设时长内的目标参考信息以及预先设置的效益评价函数,确定与故障处置信息相对应的效益评估属性。
其中,第一预设时长为预先设定的一段时间,在预设的这段时间内统计并计算某一供电区域内目标配电设备的故障处置信息。例如第一预设时长可以是一年,也可以是几个月,在预先设定第一预设时长时尽量将其设置为一段比较长的时间,由于设置的时间越长其普适性越好,可以保证评估属性的准确性;但是第一预设时间也不可以过长,由于技术及设备的快速更新,预设时间过长对评价属性的参考性会产生一定影响。目标参考信息是与S110中的故障处置信息相对应的,即计算一段时间内某一供电区域内目标配电设备的故障处置信息的特征值,上述特征值可以包括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效益评价函数是一个预先设定的分段函数,用于评价当前配电故障处置的效益评分。效益评估属性可以是根据效益评价函数计算所得的评分值,作为评价指数为效益评估提供量化基础,可以分别确定当前配电网故障处置信息的评价指数作为效益评估属性。
具体的,首先可以建立每一个评估维度所对应的目标参考信息矩阵。为了清楚地解释每一个评估维度所对应的评估指数,接下来分别介绍每一个评价维度所对应的目标参考信息矩阵。例如对每个故障维度记录其一年内的多次多个历史故障处理信息,对于故障处理时长维度,记录多个历史故障处理时长信息,在所记录的历史故障处理时长信息中必然性存在最大值与最小值,同时平均值也是可以通过多项加和再除以总个数获取到的,因此可以确定处理时长最大值、处理时长最小值以及处理时长均值。可以将故障处理时长最大值标记为AR1,故障处理时长最小值标记为AR2,故障处理时长平均值标记为AR3,则故障处理时长信息的目标参考信息矩阵可以表示为:
ARIM=[AR1 AR2 AR3] (3)
对于目标配电设备的设备数量信息维度,适用相同的方法可以得到对应的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可以将目标配电设备的设备数量最大值标记为AR4,目标配电设备的设备数量最小值标记为AR5,目标配电设备的设备数量平均值标记为AR6,则目标配电设备的设备数量信息的目标参考信息矩阵可以表示为:
ARIM=[AR4 AR5 AR6] (4)
对于停电损失电量信息维度,适用相同的方法可以得到对应的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可以将停电损失电量信息最大值标记为AR7,停电损失电量信息最小值标记为AR8,停电损失电量信息平均值标记为AR9,则停电损失电量信息的目标参考信息矩阵可以表示为:
ARIM=[AR7 AR8 AR9] (5)
对于负荷转供挽回电量信息维度,可以将负荷转供挽回电量信息最大值标记为AR10,负荷转供挽回电量信息最小值标记为AR11,负荷转供挽回电量信息平均值标记为AR12,则负荷转供挽回电量信息的目标参考信息矩阵可以表示为:
ARIM=[AR10 AR11 AR12] (6)
最后,由当前配电网故障处置信息作为变量,由第一预设时长内的目标参考信息作为变量的区间范围。效益评价函数为分段函数,根据当前配电网故障处置信息的数值,确定该故障数值在分段函数中所属的区间范围,进而确定对应的目标函数,从而得到故障处理时长评价指数。使用相同的方法可以确定停电损失电量信息评价指数、负荷转供挽回电量信息评价指数以及配电网故障导致停电的配电变压器总数量评价指数。
S130、基于效益评估属性,确定配电网故障的效益评价结果。
其中,效益评价结果是对整个配电网故障处置过程的好坏程度进行评价,可以从社会效益的角度进行评价,可以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进行评价,也可以结合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进行综合性的效益评价。
具体的,基于四个故障维度分别对应的评价指数,可以计算配电网故障处置的效益评价结果,最终可以得到当前配电网故障处理过程的综合评分,用于评价本次故障处置的优良程度,分数越高表明本系统故障处置的程度越优秀。
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监测到至少一个配电设备中存在处于未供电状态的至少一个目标配电设备时,记录至少一个目标配电设备的故障处置信息;基于故障处置信息、第一预设时长内的目标参考信息以及预先设置的效益评价函数,确定与故障处置信息相对应的效益评估属性;基于效益评估属性,确定配电网故障的效益评价结果。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对馈线自动化系统故障处置的效益进行量化评价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对馈线自动化系统故障处置效益的定量认知,有利于馈线自动化系统的功能提升及推广,为规划人员规划配电网基建建设指明方向。
实施例二
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配电网故障的处置效益评价方法的流程图,本发明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对前述实施例S120对应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细化,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与上述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各个可选方案结合。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S210、在监测到至少一个配电设备中存在处于未供电状态的至少一个目标配电设备时,记录至少一个目标配电设备的故障处置信息。
S220、获取第一预设时长内与配电网相对应的至少两个历史故障处置信息;基于至少两个历史故障处置信息,确定目标参考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某一个指定的供电区域,在指定的一段时间内发生配电网故障的情况是时有发生的,每次发生配电网故障,配网调度自动化系统都会完成故障的感知、故障的研判、故障的隔离、负荷的转供、抢修复电等功能,因此在每一次故障中都会记录故障处置四个维度的信息。历史故障处置信息就是对一段时间内某一个指定的供电区域所有配电网故障处置记录下来的故障处理时长、停电损失电量信息、负荷转供挽回电量信息以及目标配电设备的设备数量信息,记录下来的这些信息是多次配电网故障处置的累计信息,可以对这些累计信息进行统计计算获取其特征值,进而将这些特征值作为目标参考信息。
可选的,基于至少两个历史故障处置信息,确定目标参考信息,包括:
根据至少两个历史故障处置信息中的历史故障处理时长,确定处理时长最大值、处理时长最小值以及处理时长均值;
根据至少两个历史故障处置信息中的停电损失电量信息,确定电量损失最大值、电量损失最小值以及电量损失均值;
根据至少两个历史故障处置信息中的负荷转供挽回电量信息,确定挽回电量最大值、挽回电量最小值以及挽回电量均值;
根据至少两个历史故障处置信息中的处于故障状态的历史设备数量,确定故障设备数量最大值、故障设备数量最小值以及故障设备数量均值;
基于处理时长最大值、处理时长最小值、处理时长均值、电量损失最大值、电量损失最小值、电量损失均值、挽回电量最大值、挽回电量最小值、挽回电量均值、故障设备数量最大值、故障设备数量最小值以及故障设备数量均值,确定目标参考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记录多个历史故障处理时长信息,在所记录的历史故障处理时长信息中必然性存在最大值与最小值,同时平均值也是可以通过多项加和再除以总个数获取到的,因此可以确定处理时长最大值、处理时长最小值以及处理时长均值。停电损失电量信息、负荷转供挽回电量信息和处于故障状态的历史设备数量同理可以获取其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根据四个故障维度的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可以作为分别评价当前故障处置效益的目标参考信息。
示例性的,一段时间内某一个指定的供电区域所有故障处置平均结果可以是:处理时长最大值为7.8小时、处理时长最小值为1.2小时、处理时长均值为4.2小时、电量损失最大值为839kWh、电量损失最小值为105kWh、电量损失均值为411kWh、挽回电量最大值为527kWh、挽回电量最小值为54kWh、挽回电量均值为366kWh、故障设备数量最大值为26台、故障设备数量最小值为1台以及故障设备数量均值为10台,可以将上述信息作为评价当前故障处置效益的目标参考信息。
进一步的,根据各故障维度所对应的效益评价函数计算各故障维度的评价指数,其中各故障维度所对应的效益评价函数为:
Figure BDA0003853784610000111
其中,X1为至少一个故障维度所对应的参数,参数包括:故障处理时长、停电损失电量信息以及至少一个目标配电设备的设备数量;Y1为故障参数最小值,Y2为故障参数平均值;Y3为故障参数最大值。
Figure BDA0003853784610000112
其中,X2为负荷转供挽回电量信息故障维度所对应的参数;Y4为故障参数最小值,Y5为故障参数平均值;Y6为故障参数最大值。
在本实施例中,故障参数最大值为第一预设时间内记录的多次历史故障处理对应维度信息中的最大值,故障参数最小值为第一预设时间内记录的多次历史故障处理对应维度信息中的最小值,故障参数平均值为第一预设时间内记录的多次历史故障处理对应维度信息中的平均值。当某一配电网发生故障时,处理这一故障的过程中故障处理时长、停电损失电量信息、目标配电设备的设备数量信息其数值越小说明故障处理的效益越好,而对于负荷转供挽回电量信息是指从故障发生到供电恢复中,由于负荷转供使停电配变及时恢复供电而挽回的负荷电量总数,其值越大说明系统故障处理的效益越好。因此挽回电量效益评价函数是不同于其他三个故障维度效益评价函数的。
示例性的,根据效益评价函数,计算故障处理时长评价指数DTEI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3853784610000121
式中,处置时间评价指数DTEI为[0,100]分,处置时长越短,评分越高,故障实际处置时长达到配电故障处置时长的平均值时为60分,用时超过最大处置时长时为0分,比最小处置时长短时为100分。
根据效益评价函数,计算停电配变评价指数FDEI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3853784610000122
式中,停电配变评价指数FDEI为[0,100]分,停电配变数量越少,评分越高,停电配变数量达到配电故障停电配变数量平均值时为60分,停电配变数量超过最大值时为0分,比最小值小时为100分。
根据效益评价函数,计算损失电量评价指数PLEI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3853784610000131
式中,损失电量评价指数PLEI为[0,100]分,损失电量越少,评分越高,故障停电损失电量达到配电故障停电损失电量的平均值时为60分,损失超过最大停电损失电量时为0分,比最小损失电量小时为100分。
根据效益评价函数,计算挽回电量评价指数EREI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3853784610000132
式中,挽回电量评价指数EREI为[0,100]分,挽回电量越多,评分越高,负荷转供挽回电量达到配电负荷转供电量的平均值时为60分,挽回电量超过最大挽回电量时为100分,比最小挽回电量小时为0分。
S230、对于各故障维度,将当前故障维度所对应的故障参数和目标参考信息,代入与当前故障维度所对应的效益评价函数中,得到与当前故障维度所对应的待使用效益评估属性;
S240、基于各故障维度所对应的待使用效益评估属性,确定与故障处置信息相对应的效益评估属性。
在本实施例中,待使用效益评估属性是指,针对四个故障维度,分别将当前故障维度所对应的故障参数和目标参考信息,代入与当前故障维度所对应的效益评价函数中,其中当前故障维度所对应的故障参数作为函数的变量,目标参考信息作为变量取值范围的界限,变量落在不同的取值范围内,所对应的计算函数是不同的,通过效益评价函数计算,最终得到四个故障维度的评价指数,所得到的结果是以数值形式呈现的,即四个故障维度分别对应四个评价指数数值,将该评价指数数值作为待使用效益评估属性,进而确定故障处置信息相对应的效益评估属性。
S250、根据故障处理时长的待使用效益评估属性以及设备数量的待使用效益评估属性,确定社会效益评估属性;
在本实施例中,社会效益是指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满足社会上人们的需求,停电时长以及配电设备的损坏直接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社会效益评估属性是通过故障处理时长的待使用效益评估属性以及设备数量的待使用效益评估属性确定的。
具体的,社会效益评估属性可以用社会效益评价指数SBEI表示,SBEI的计算公式为:
SBEI=0.7DTEI+0.3FDEI (13)
其中,DTEI为故障处理时长评价指数对应故障处理时长的待使用效益评估属性,FDEI为停电配变评价指数对应设备数量的待使用效益评估属性社会效益评价指数SBEI为[0,100]分,其分值越高表示故障处置的社会效益越大。
S260、根据停电损失电量信息的待使用效益评估属性以及负荷转供挽回电量信息的待使用效益评估属性,确定经济效益评估属性;
在本实施例中,经济效益是指尽量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量多的经济成果,或者较少经济损失。停电损失电量属于经济损失,即发电厂所产生的电力无法获得该有的经济回报,负荷转供挽回电量是通过采取补救措施将原本可能损失的经济回报进行了有效的补偿,所以经济效益评估属性是通过停电损失电量信息的待使用效益评估属性以及负荷转供挽回电量信息的待使用效益评估属性确定的。
具体的,经济效益评估属性可以用经济效益评价指数EBEI表示,EBEI的计算公式为:
EBEI=0.5PLEI+0.5EREI (14)
其中,PLEI为损失电量评价指数对应于停电损失电量信息的待使用效益评估属性,EREI为挽回电量评价指数对应于负荷转供挽回电量信息的待使用效益评估属性,经济效益评价指数EREI为[0,100]分,其分值越高表示故障处置的经济效益越大。
S270、基于社会效益评估属性和经济效益评估属性,确定效益评估属性。
在本实施例中,对经济效益评估属性和经济效益评估属性进行综合考量,可以获取综合效益评价属性,可以通过对经济效益评估属性和经济效益评估属性进行加权和方式的运算实现这一目的。
具体的,对经济效益评估属性和经济效益评估属性进行综合考量,建立故障处置综合效益评价指数FCBI对配电网故障处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FCBI的计算公式为:
FCBI=0.5SBEI+0.5EBEI (15)
式中,故障处置综合效益评价指数FCBI为[0,100]分,其分值越高表示故障处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越大。
S280、基于效益评估属性,确定配电网故障的效益评价结果。
可选的,在确定配电网故障的效益评价结果时,还包括:
当效益评估属性的属性值大于预设评估属性阈值,则确定配电网故障的效益评价结果为优。
在本实施例中,预设评估属性阈值为一个预先设定的定值,可以人为设定,也可以通过第一预设时长内的目标参考信息确定一个定值,如果效益评估属性大于等于该阈值,认为配电网故障的效益评价结果为优,如果效益评估属性小于该阈值,认为配电网故障的效益评价结果为非优,配电网网架结构及馈线自动化水平尚且存在需要改进的功能。
上述技术方案,在监测到至少一个配电设备中存在处于未供电状态的至少一个目标配电设备时,记录至少一个目标配电设备的故障处置信息;基于故障处置信息、第一预设时长内的目标参考信息以及预先设置的效益评价函数,确定与故障处置信息相对应的效益评估属性;基于效益评估属性,确定配电网故障的效益评价结果。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对馈线自动化系统故障处置的效益进行量化评价的技术问题,可较为简便和准确的对配电网的故障处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评价,为指导配电网建设提供数据支撑。
实施例三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配电网故障的处置效益评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以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配电网故障的处置效益评价方法。该装置包括:
故障处置记录模块410,用于在监测到至少一个配电设备中存在处于未供电状态的至少一个目标配电设备时,记录至少一个目标配电设备的故障处置信息;其中,故障处置信息包括至少一个故障维度,至少一个故障维度包括:故障处理时长、停电损失电量信息、负荷转供挽回电量信息以及至少一个目标配电设备的设备数量;
效益属性确定模块420,用于基于故障处置信息、第一预设时长内的目标参考信息以及预先设置的效益评价函数,确定与故障处置信息相对应的效益评估属性;
评价结果确定模块430,用于基于效益评估属性,确定配电网故障的效益评价结果。
在上述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效益属性确定模块包括420:历史信息获取子模块和参考信息确定子模块。
历史信息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第一预设时长内与配电网相对应的至少两个历史故障处置信息;
参考信息确定子模块,用于基于至少两个历史故障处置信息,确定目标参考信息。
在上述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参考信息确定子模块包括:处理时长确定单元、电量损失确定单元、挽回电量确定单元、设备数量确定单元以及参考信息确定单元。
处理时长确定单元,用于根据至少两个历史故障处置信息中的历史故障处理时长,确定处理时长最大值、处理时长最小值以及处理时长均值;
电量损失确定单元,用于根据至少两个历史故障处置信息中的停电损失电量信息,确定电量损失最大值、电量损失最小值以及电量损失均值;
挽回电量确定单元,用于根据至少两个历史故障处置信息中的负荷转供挽回电量信息,确定挽回电量最大值、挽回电量最小值以及挽回电量均值;
设备数量确定单元,用于根据至少两个历史故障处置信息中的处于故障状态的历史设备数量,确定故障设备数量最大值、故障设备数量最小值以及故障设备数量均值;
参考信息确定单元,用于基于处理时长最大值、处理时长最小值、处理时长均值、电量损失最大值、电量损失最小值、电量损失均值、挽回电量最大值、挽回电量最小值、挽回电量均值、故障设备数量最大值、故障设备数量最小值以及故障设备数量均值,确定目标参考信息。
在上述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参考信息确定子模块还包括:效益评价函数确定单元,用于计算各故障维度所对应的效益评分。
在上述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参考信息确定子模块还包括:效益属性获取单元和效益属性确定单元。
效益属性获取单元,用于对于各故障维度,将当前故障维度所对应的故障参数和目标参考信息,代入与当前故障维度所对应的效益评价函数中,得到与当前故障维度所对应的待使用效益评估属性;
效益属性确定单元,用于基于各故障维度所对应的待使用效益评估属性,确定与故障处置信息相对应的效益评估属性。
在上述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效益属性确定单元还包括:社会效益确定子单元、经济效益确定子单元以及效益评估确定子单元。
社会效益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故障处理时长的待使用效益评估属性以及设备数量的待使用效益评估属性,确定社会效益评估属性;
经济效益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停电损失电量信息的待使用效益评估属性以及负荷转供挽回电量信息的待使用效益评估属性,确定经济效益评估属性;
效益评估确定子单元,用于基于社会效益评估属性和经济效益评估属性,确定效益评估属性。
在上述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评价结果确定模块430还用于:当效益评估属性的属性值大于预设评估属性阈值,则确定配电网故障的效益评价结果为优。
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监测到至少一个配电设备中存在处于未供电状态的至少一个目标配电设备时,记录至少一个目标配电设备的故障处置信息;基于故障处置信息、第一预设时长内的目标参考信息以及预先设置的效益评价函数,确定与故障处置信息相对应的效益评估属性;基于效益评估属性,确定配电网故障的效益评价结果。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对馈线自动化系统故障处置的效益进行量化评价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对馈线自动化系统故障处置效益的定量认知,为规划人员规划配电网基建建设指明方向。
实施例四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10旨在表示各种形式的数字计算机,诸如,膝上型计算机、台式计算机、工作台、个人数字助理、服务器、刀片式服务器、大型计算机、和其它适合的计算机。电子设备还可以表示各种形式的移动装置,诸如,个人数字处理、蜂窝电话、智能电话、可穿戴设备(如头盔、眼镜、手表等)和其它类似的计算装置。本文所示的部件、它们的连接和关系、以及它们的功能仅仅作为示例,并且不意在限制本文中描述的和/或者要求的本发明的实现。
如图5所示,电子设备1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1,以及与至少一个处理器11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如只读存储器(ROM)12、随机访问存储器(RAM)13等,其中,存储器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11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12中的计算机程序或者从存储单元1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13中的计算机程序,来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13中,还可存储电子设备1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处理器11、ROM 12以及RAM 13通过总线1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15也连接至总线14。
电子设备10中的多个部件连接至I/O接口15,包括:输入单元16,例如键盘、鼠标等;输出单元17,例如各种类型的显示器、扬声器等;存储单元18,例如磁盘、光盘等;以及通信单元19,例如网卡、调制解调器、无线通信收发机等。通信单元19允许电子设备10通过诸如因特网的计算机网络和/或各种电信网络与其他设备交换信息/数据。
处理器11可以是各种具有处理和计算能力的通用和/或专用处理组件。处理器11的一些示例包括但不限于中央处理单元(CPU)、图形处理单元(GPU)、各种专用的人工智能(AI)计算芯片、各种运行机器学习模型算法的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以及任何适当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等。处理器11执行上文所描述的各个方法和处理,例如路面识别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路面识别方法可被实现为计算机程序,其被有形地包含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存储单元18。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的部分或者全部可以经由ROM 12和/或通信单元19而被载入和/或安装到电子设备10上。当计算机程序加载到RAM 13并由处理器11执行时,可以执行上文描述的路面识别方法的一个或多个步骤。备选地,在其他实施例中,处理器11可以通过其他任何适当的方式(例如,借助于固件)而被配置为执行路面识别方法。
本文中以上描述的系统和技术的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在数字电子电路系统、集成电路系统、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专用标准产品(ASSP)、芯片上系统的系统(SOC)、负载可编程逻辑设备(CPLD)、计算机硬件、固件、软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中实现。这些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包括:实施在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中,该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可在包括至少一个可编程处理器的可编程系统上执行和/或解释,该可编程处理器可以是专用或者通用可编程处理器,可以从存储系统、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至少一个输出装置接收数据和指令,并且将数据和指令传输至该存储系统、该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该至少一个输出装置。
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编程语言的任何组合来编写。这些计算机程序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使得计算机程序当由处理器执行时使流程图和/或框图中所规定的功能/操作被实施。计算机程序可以完全在机器上执行、部分地在机器上执行,作为独立软件包部分地在机器上执行且部分地在远程机器上执行或完全在远程机器或服务器上执行。
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介质,其可以包含或存储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结合地使用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的、磁性的、光学的、电磁的、红外的、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者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备选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机器可读信号介质。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示例会包括基于一个或多个线的电气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快闪存储器)、光纤、便捷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学储存设备、磁储存设备、或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
为了提供与用户的交互,可以在电子设备上实施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该电子设备具有:用于向用户显示信息的显示装置(例如,CRT(阴极射线管)或者LCD(液晶显示器)监视器);以及键盘和指向装置(例如,鼠标或者轨迹球),用户可以通过该键盘和该指向装置来将输入提供给电子设备。其它种类的装置还可以用于提供与用户的交互;例如,提供给用户的反馈可以是任何形式的传感反馈(例如,视觉反馈、听觉反馈、或者触觉反馈);并且可以用任何形式(包括声输入、语音输入或者、触觉输入)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
可以将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实施在包括后台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作为数据服务器)、或者包括中间件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应用服务器)、或者包括前端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具有图形用户界面或者网络浏览器的用户计算机,用户可以通过该图形用户界面或者该网络浏览器来与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的实施方式交互)、或者包括这种后台部件、中间件部件、或者前端部件的任何组合的计算系统中。可以通过任何形式或者介质的数字数据通信(例如,通信网络)来将系统的部件相互连接。通信网络的示例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区块链网络和互联网。
计算系统可以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客户端和服务器一般远离彼此并且通常通过通信网络进行交互。通过在相应的计算机上运行并且彼此具有客户端-服务器关系的计算机程序来产生客户端和服务器的关系。服务器可以是云服务器,又称为云计算服务器或云主机,是云计算服务体系中的一项主机产品,以解决了传统物理主机与VPS服务中,存在的管理难度大,业务扩展性弱的缺陷。应该理解,可以使用上面所示的各种形式的流程,重新排序、增加或删除步骤。例如,本发明中记载的各步骤可以并行地执行也可以顺序地执行也可以不同的次序执行,只要能够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期望的结果,本文在此不进行限制。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配电网故障的处置效益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网中包括至少一个配电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在监测到所述至少一个配电设备中存在处于未供电状态的至少一个目标配电设备时,记录所述至少一个目标配电设备的故障处置信息;其中,所述故障处置信息包括至少一个故障维度,所述至少一个故障维度包括:故障处理时长、停电损失电量信息、负荷转供挽回电量信息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目标配电设备的设备数量;
基于所述故障处置信息、第一预设时长内的目标参考信息以及预先设置的效益评价函数,确定与所述故障处置信息相对应的效益评估属性;
基于所述效益评估属性,确定所述配电网故障的效益评价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第一预设时长内与所述配电网相对应的至少两个历史故障处置信息;
基于所述至少两个历史故障处置信息,确定所述目标参考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至少两个历史故障处置信息,确定所述目标参考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历史故障处置信息中的历史故障处理时长,确定处理时长最大值、处理时长最小值以及处理时长均值;
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历史故障处置信息中的停电损失电量信息,确定电量损失最大值、电量损失最小值以及电量损失均值;
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历史故障处置信息中的负荷转供挽回电量信息,确定挽回电量最大值、挽回电量最小值以及挽回电量均值;
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历史故障处置信息中的处于故障状态的历史设备数量,确定故障设备数量最大值、故障设备数量最小值以及故障设备数量均值;
基于所述处理时长最大值、处理时长最小值、处理时长均值、电量损失最大值、电量损失最小值、电量损失均值、挽回电量最大值、挽回电量最小值、挽回电量均值、故障设备数量最大值、故障设备数量最小值以及故障设备数量均值,确定所述目标参考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与各故障维度所对应的效益评价函数为:
Figure FDA0003853784600000021
其中,X1为至少一个故障维度所对应的参数,所述参数包括:故障处理时长、停电损失电量信息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目标配电设备的设备数量;Y1为故障参数最小值,Y2为故障参数平均值;Y3为故障参数最大值。
Figure FDA0003853784600000022
其中,X2为负荷转供挽回电量信息故障维度所对应的参数;Y4为故障参数最小值,Y5为故障参数平均值;Y6为故障参数最大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故障处置信息、第一预设时长内的目标参考信息以及预先设置的效益评价函数,确定与所述故障处置信息相对应的效益评估属性,包括:
对于各故障维度,将当前故障维度所对应的故障参数和目标参考信息,代入与所述当前故障维度所对应的效益评价函数中,得到与所述当前故障维度所对应的待使用效益评估属性;
基于各故障维度所对应的待使用效益评估属性,确定与所述故障处置信息相对应的效益评估属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各故障维度所对应的待使用效益评估属性,确定与所述故障处置信息相对应的效益评估属性,包括:
根据所述故障处理时长的待使用效益评估属性以及所述设备数量的待使用效益评估属性,确定社会效益评估属性;
根据所述停电损失电量信息的待使用效益评估属性以及所述负荷转供挽回电量信息的待使用效益评估属性,确定经济效益评估属性;
基于所述社会效益评估属性和所述经济效益评估属性,确定所述效益评估属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效益评估属性,确定所述配电网故障的效益评价结果,包括:
当所述效益评估属性的属性值大于预设评估属性阈值,则确定所述配电网故障的效益评价结果为优。
8.一种配电网故障的处置效益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包括:
故障处置记录模块,用于在监测到至少一个配电设备中存在处于未供电状态的至少一个目标配电设备时,记录至少一个目标配电设备的故障处置信息;其中,故障处置信息包括至少一个故障维度,至少一个故障维度包括:故障处理时长、停电损失电量信息、负荷转供挽回电量信息以及至少一个目标配电设备的设备数量;
效益属性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故障处置信息、第一预设时长内的目标参考信息以及预先设置的效益评价函数,确定与故障处置信息相对应的效益评估属性;
评价结果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效益评估属性,确定配电网故障的效益评价结果。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存储器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的配电网故障的处置效益评价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的配电网故障的处置效益评价方法。
CN202211141639.2A 2022-09-20 2022-09-20 配电网故障的处置效益评价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ending CN11539565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41639.2A CN115395658A (zh) 2022-09-20 2022-09-20 配电网故障的处置效益评价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41639.2A CN115395658A (zh) 2022-09-20 2022-09-20 配电网故障的处置效益评价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95658A true CN115395658A (zh) 2022-11-25

Family

ID=841261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41639.2A Pending CN115395658A (zh) 2022-09-20 2022-09-20 配电网故障的处置效益评价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9565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034927A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841619A (zh) 隔离开关的状态评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5860383A (zh) 配电网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204622A (zh) 基于电网的风险管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957539A (zh) 电缆状态评价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395658A (zh) 配电网故障的处置效益评价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5267616A (zh) 基于企业数据中台的变压器运行状态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14996930A (zh) 一种建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409381A (zh) 线损原因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Zhang et al. Power Marketing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anagement of Power Supply Enterprises Based on Big Data Analysis Technology
CN115689050A (zh) 一种配电自动终端布点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07886180A (zh) 航司创单接口监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5907380A (zh) 用电负荷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977289A (zh) 一种配电网中孤网运行的预测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5392859A (zh) 功率因数核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482565A (zh) 一种电源异常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6796225A (zh) 一种异常用户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965298A (zh) 一种建筑数据智能管理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N115391376A (zh) 一种电力故障的查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545067A (zh) 用电线路线损的分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275985A (zh) 供电网负荷均衡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CN117455067A (zh) 一种电量消耗预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Xiang et al. Large-scale Data Mining Algorithms and Models for Equipment and Power Supply Service Information Fusion
CN116128296A (zh) 风险预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972495A (zh) 台区线损阈值调整方法以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