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72409B - 同时测量相变材料固、液两相温变热导率的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同时测量相变材料固、液两相温变热导率的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72409B
CN115372409B CN202211007926.4A CN202211007926A CN115372409B CN 115372409 B CN115372409 B CN 115372409B CN 202211007926 A CN202211007926 A CN 202211007926A CN 115372409 B CN115372409 B CN 1153724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phase change
phase
change material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0792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372409A (zh
Inventor
周天
肖何
饶政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100792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72409B/zh
Publication of CN1153724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724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3724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724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5/00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thermal means
    • G01N25/20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thermal means by investig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heat, i.e. calorimetry, e.g. by measuring specific heat, by measuring thermal conductiv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Using Therm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同时测量相变材料固、液两相温变热导率的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相变室、恒温加热装置、数据处理装置和标尺台,所述相变室包括保温壳体以及相变材料容器,所述恒温加热装置包括加热器和恒温水箱,所述恒温水箱与加热器之间通过水管构成水路循环,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包括通过数据线电连接的红外热像仪、计算机、数据采集器和热电偶,所述相变室面向红外热像仪的侧壁设置有光学窗口,所述热电偶安装在相变材料容器上。采用本申请的装置和方法,通过区间离散的方法模拟现实中相变材料的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来对相变材料的温变导热系数进行精确计算,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普遍适应性好、耗能少、测量精准的优点。

Description

同时测量相变材料固、液两相温变热导率的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热物性测量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同时测量相变材料固、液两相温变热导率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当今世界中,能源是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随着能源需求的日益增多,能源生产对环境造成的负担也越来越重,成为了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如何在能源利用中做到开源节流,寻找可以替代化石燃料的新型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能源生产中产生的污染是目前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相变材料在工作过程中,能量通过相变潜热的方式实现了其在时空上的传递,在电子设备热管理,建筑保温,太阳能集热系统以及相变储能系统中的应用中都有着长足的发展。特别是相变储能技术(TES)通过相变材料(PCM)在工作过程中显热与潜热的吸收与释放来达到能量储存的作用,这项储能技术可以显著促进能量的高效利用与节约。在生产应用中,PCM的热物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应用PCM系统的整体性能。近年来有着许多注重于增强PCM热性能的基础研究,特别是关系到系统工程性能优化的关键参数导热系数。
目前广泛使用的PCM导热系数测量方法主要分为稳态法与非稳态法,如热流计法、保护热板法、激光闪光法、瞬态热线法,瞬态平面法等。然而,选用传统方法对相变材料的导热系数进行测量存在一定困难。首先,传统方法对于测试样品的状态和特性有着严格的规定,但是这些规定并一定适用于相变材料导热系数的测量,因此在测量过程中相变材料不同于常规材料的特点总是会被忽略。其次,样品导热系数测量所需要的测量方法、测量条件、预处理手段等,都需要研究人员根据经验抉择。此外,传统的测量方只适用于样品处在单一状态(固相或液相)的情况下进行测量,但相变材料在测量过程中可能发生物相的转换,因此通过样品的热流会因潜热的释放与吸收发生明显的突变,导致相变材料内部的传热过程完全偏离了传统测量方法的理论基础,导致测量精度明显降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时测量相变材料固、液两相温变热导率的装置及方法,以解决现有测量相变材料导热系数的技术无法同时对固、液两相导热系数进行测量、无法考虑到导热系数随温度变化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同时测量相变材料固、液两相温变热导率的装置,包括相变室、恒温加热装置、数据处理装置和标尺台,所述相变室包括保温壳体以及设置在保温壳体内的相变材料容器,所述恒温加热装置包括加热器和恒温水箱,所述加热器设置在相变材料容器的顶部,所述恒温水箱与加热器之间通过水管构成水路循环,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包括通过数据线电连接的红外热像仪、计算机、数据采集器和热电偶,所述红外热像仪和相变室通过标尺台确定相对位置关系,所述相变室面向红外热像仪的侧壁设置有光学窗口,所述热电偶安装在相变材料容器上。
进一步,所述相变材料容器的侧壁和底部均安装有热电偶。
进一步,所述相变材料容器与保温壳体内壁之间形成空气保温区。
进一步,所述保温壳体内设置有用于相变材料容器支撑与定位的支撑块。
一种同时测量相变材料固、液两相温变热导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相变材料容器上安装热电偶,将液态相变材料分层填入相变材料容器并逐层凝固,再将相变材料容器放入冷却器中,使固态相变材料冷却至初始温度;
S2、设定恒温水箱的温度,使其水温达到并稳定在加热温度,将加热器与恒温水箱相连,使加热器开始预热到加热温度;
S3、将达到初始温度的相变材料容器放入保温壳体中组成相变室,并将热电偶通过数据线与数据采集器相连,同时将相变室固定在标尺台上;通过标尺台参照,使红外热像仪与相变室之间的距离为最佳焦距,将预热至加热温度的加热器安装到相变室上开始加热;
S4、在加热过程中,通过相变室侧壁的热电偶观测相变过程中随时间变化的温度,通过红外热像仪拍摄相变过程中的温度场,以获得不同位置处的温度;在测量过程中时刻观测相变室底部的热电偶的温度,当该处温度不发生明显变化时,可保证相变过程为半无限大导热过程;
S5、根据上一步测量得出温度,测温位置,测温时间三个物理量,建立温变导热系数的数学模型,由下式计算某一温度下相变材料固、液两相温变导热系数:
上式中,Ti为相变材料温度,单位为℃;ai,bi为温度分布函数中的常数项,其值与相变材料所处温度区间有关;x为测温点距离加热边界的距离,单位为m;ρ为相变材料密度,单位为kg/m3;c为相变材料热容,单位为J/k;t为测温时间距离开始加热的时间,单位为s;k为所需测量的导热系数,单位为W/m k。
所述S5中,通过区间离散的方法建立温变导热系数的数学模型,将相变过程划分为若干温度范围极小的区间,在温度区间内物性看做常数,通过区间的变化,模拟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变化。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同时测量相变材料固、液两相温变热导率的装置及方法,通过区间离散的方法模拟现实中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实现了同步测量相变材料固、液两相温变导热系数的测量,弥补了当前测量方法中的不足,使导热系数的测量更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普遍适应性好、测量精度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同时测量相变材料固、液两相温变热导率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相变室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方法适用的物理模型图;
图4为本申请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同时测量相变材料固、液两相温变热导率的装置,包括相变室3、恒温加热装置、数据处理装置和标尺台9;所述相变室包括保温壳体301以及设置在保温壳体内的相变材料容器302,所述恒温加热装置包括加热器2和恒温水箱4,所述加热器2设置在相变材料容器4的顶部,所述恒温水箱与加热器之间通过水管11构成水路循环,具体的,所述加热器内部存在一个空腔,背面存在进、出水口,所述进、出水口通过水管与恒温水箱连通,以便于将加热器链接入恒温水箱提供的恒温热水的水路中。
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包括通过数据线10电连接的红外热像仪6、计算机7、数据采集器8和热电偶5;其中热电偶与红外热像仪用于对相变过程中的温度数据进行采集,采集得到的温度数据通过数据采集器与数据线连接至计算机进行处理;所述红外热像仪和相变室通过标尺台确定相对位置关系,以控制红外热像仪拍摄所需焦距,所述相变室面向红外热像仪的侧壁设置有光学窗口1,所述热电偶安装在相变材料容器上。更加具体来说,所述相变材料容器的侧壁和底部均安装有热电偶,在保温壳体侧壁面有一个通槽,相变材料容器的侧壁面有若干孔洞,用于使侧壁的热电偶与待测样品直接接触进行温度测量,并与数据采集器连接。在保温壳体与相变材料容器正面设置有用于安装光学窗口的通槽,以便于红外热像仪通过光学窗口对相变室中的相变过程的温度场进行拍摄与观测;光学窗口由具有优秀红外穿透效果的硒化锌玻璃制成,在不使用红外热像仪对相变过程温度场拍摄时,在光学窗口上会安装聚四氟乙烯挤塑板保温层,以避免热量通过光学窗口散失,从而对相变导热过程的边界条件产生影响。若要使用光学窗口对温度场进行拍照,可将窗口保温层移除。在所述相变室底部有用于安装检测相变传热过程是否处于半无限大导热过程的热电偶的孔洞,通过在相变室底部安装热电偶,检测在测量过程中此处温度的变化,当温度不发生明显改变时,即加热壁面的温度扰动并未影响到冷端时,此时的相变过程可看作处于半无限大导热过程中。
所述保温壳体采用XPS聚苯乙烯挤塑板材料,将相变材料容器与加热器包裹其中进行保温,尽量满足测量所需边界的绝热条件;所述相变材料容器采用陶瓷纤维板材料,在材料表面喷涂疏水材料,满足相变材料在相变过程中的保温与密封要求。优选地,所述相变材料容器与保温壳体内壁之间形成空气保温区12,以便进一步提高保温效果;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保温壳体内设置有用于相变材料容器支撑与定位的支撑块13,支撑块还起到减少保温壳体与相变材料容器之间的空气保温区与外部空气之间流动的作用,以减少空气对流换热对空气保温区保温效果的影响。
所述加热器采用紫铜材料,通过恒温水箱稳定提供的恒温热水作为工质对其加热,使其满足恒定壁温加热条件。
本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同时测量相变材料固、液两相温变热导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相变材料容器上安装热电偶,将液态相变材料分层填入相变材料容器并逐层凝固,再将相变材料容器放入冷却器中,使固态相变材料冷却至初始温度;分层进行凝固确保不出现气泡;
S2、设定恒温水箱的温度,使其水温达到并稳定在加热温度,将加热器与恒温水箱相连,使加热器开始预热到加热温度;
S3、将达到初始温度的相变材料容器放入保温壳体中组成相变室,并将热电偶通过数据线与数据采集器相连,同时将相变室固定在标尺台上;通过标尺台参照,使红外热像仪与相变室之间的距离为最佳焦距,将预热至加热温度的加热器安装到相变室上开始加热;
S4、在加热过程中,通过相变室侧壁的热电偶观测相变过程中随时间变化的温度,通过红外热像仪拍摄相变过程中的温度场,以获得不同位置处的温度;在测量过程中时刻观测相变室底部的热电偶的温度,当该处温度不发生明显变化时,可保证相变过程为半无限大导热过程;
S5、根据上一步测量得出温度,测温位置,测温时间三个物理量,建立温变导热系数的数学模型,由下式计算某一温度下相变材料固、液两相温变导热系数:
上式中,Ti为相变材料温度,单位为℃;ai,bi为温度分布函数中的常数项,其值与相变材料所处温度区间有关;x为测温点距离加热边界的距离,单位为m;ρ为相变材料密度,单位为kg/m3;c为相变材料热容,单位为J/k;t为测温时间距离开始加热的时间,单位为s;k为所需测量的导热系数,单位为W/m k。
所述S5中,通过区间离散的方法建立温变导热系数的数学模型,将相变过程划分为若干温度范围极小的区间,在温度区间内物性看做常数,通过区间的变化,模拟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变化。
该方法适用的物理模型如图3所示,初始条件为T(x,0)=T0,边界条件为T(0,t)=Tn,相变界面条件为Ts=Tl=Tm
目前已有两类方法针对图2中这类半无限大相变材料熔化过程进行求解。Tao解利用温度区间离散的方法来模拟物体的物性随温度变化条件下的半无限大物体的温度分布,其形式如下
Neumann解是经典的常物性条件下相变材料的温度分布解析解,其形式如下
液相:
固相:
Tao解致力于求解物体在变物性下温度分布函数,Neumann解根据相变过程的特点,提出了相变材料在常物性下的温度分布函数,本方法将两种方法有机结合,将Neumann解的适用条件扩展到了变物性,其计算步骤如下图4所示。
温度区间离散后,区间内温度分布函数形式:
两两相邻区间交界面处温度相同,Ti=Ti+1
将边界条件、初始条件、区间边界条件代入上式,可得ai,bi由下式表示:
al1=Tn
其中,Ω(λi)=erf(λi)-erf(ωi-1λi-1),/>ai,bi的求解可简化为对λi的计算。
将区间边界条件代入可得如下非线性方程组,λi的计算通过以下非线性方程组求解。
exp(ωl1 2λl1 2)Ω(λl2)=Kl1exp(λl1 2)erf(λl1);
exp(ωei 2λei 2)Ω(λe(i+1))=Keiexp(λei 2)Ω(λei);
exp(ω0 2λ0 2)erfc(ω0λ0)=K0exp(λ0 2)Ω(λ0);
并根据迭代收敛条件求得最佳λi的值:
Error=exp(ω0 2λ0 2)erfc(ω0λ0)-K0exp(λ0 2)Ω(λ0);
导热系数的反演方法,通过测量可得温度分布函数中的T,x,t,将其代入温度分布函数中,通过参数估计的方法得出对应温度下的导热系数。
在相变过程中,安装在相变材料容器侧壁面的热电偶,每一根都可以检测相变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其中靠近加热壁面附近的热电偶可以检测完整的相变材料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在该实例中,估算导热系数所需的T,x,t三个物理量都可以通过测量得出。
在相变过程进行到某一时刻时,打开光学窗口处的保温层,红外热像仪6将通过光学窗口1拍摄相变过程中的温度场照片,通过后期计算机软件的处理,可以提取温度场照片中等温线与其对应的距离加热边界的位置信息,在该实例中,估算导热系数所需的T,x,t三个物理量都可以通过测量得出。
在测量过程中,检测布置在相变材料容器底部的热电偶处温度变化,当底部温度维持在初始温度基本不变时,可看作加热边界处温度的变化未能影响到相变材料容器的底部,此时的传热过程可看作半无限大传热过程。
在测试结束后,通过本申请中提出的同时估算相变材料固、液两相导热系数的方法对测量结果进行处理,并根据测量结果估算相变材料导热系数。本申请提出的方法主要通过区间离散的方式模拟相变材料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变化,根据时间离散方案,通过相变容器侧壁面热电偶5测量出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在曲线上选取不同温度区间上下界温度对应的温度,温度出现时间以及测温热电偶所在位置,将三个物理量代入本申请提出的温度分布函数:
通过非线性拟合方法,对温度分布函数中唯一未知参数k进行参数拟合,得出该温度下对应的导热系数。同理,根据空间离散方案,通过后期软件对某一时刻红外热像仪6通过光学窗口1拍摄的相变过程温度场中温度与其对应的位置进行提取,结合温度场拍摄时间,得到导热系数估算所需的x,t,T三个物理量,代入温度分布函数中,即可拟合得出该温度对应的导热系数值。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5)

1.一种同时测量相变材料固、液两相温变热导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的装置包括相变室(3)、恒温加热装置、数据处理装置和标尺台(9),所述相变室包括保温壳体(301)以及设置在保温壳体内的相变材料容器(302),所述恒温加热装置包括加热器(2)和恒温水箱(4),所述加热器设置在相变材料容器的顶部,所述恒温水箱与加热器之间通过水管(11)构成水路循环,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包括通过数据线(10)电连接的红外热像仪(6)、计算机(7)、数据采集器(8)和热电偶(5),所述红外热像仪和相变室通过标尺台确定相对位置关系,所述相变室面向红外热像仪的侧壁设置有光学窗口(1),所述热电偶安装在相变材料容器上;
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在相变材料容器上安装热电偶,将液态相变材料分层填入相变材料容器并逐层凝固,再将相变材料容器放入冷却器中,使固态相变材料冷却至初始温度;
S2、设定恒温水箱的温度,使其水温达到并稳定在加热温度,将加热器与恒温水箱相连,使加热器开始预热到加热温度;
S3、将达到初始温度的相变材料容器放入保温壳体中组成相变室,并将热电偶通过数据线与数据采集器相连,同时将相变室固定在标尺台上;通过标尺台参照,使红外热像仪与相变室之间的距离为最佳焦距,将预热至加热温度的加热器安装到相变室上开始加热;
S4、在加热过程中,通过相变室侧壁的热电偶观测相变过程中随时间变化的温度,通过红外热像仪拍摄相变过程中的温度场,以获得不同位置处的温度;在测量过程中时刻观测相变室底部的热电偶的温度,当该处温度不发生明显变化时,可保证相变过程为半无限大导热过程;
S5、根据上一步测量得出温度,测温位置,测温时间三个物理量,建立温变导热系数的数学模型,由下式计算某一温度下相变材料固、液两相温变导热系数:
上式中,Ti为相变材料温度,单位为℃;ai,bi为温度分布函数中的常数项,其值与相变材料所处温度区间有关;x为测温点距离加热边界的距离,单位为m;ρ为相变材料密度,单位为kg/m3;c为相变材料热容,单位为J/k;t为测温时间距离开始加热的时间,单位为s;k为所需测量的导热系数,单位为W/m k。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时测量相变材料固、液两相温变热导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材料容器的侧壁和底部均安装有热电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时测量相变材料固、液两相温变热导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材料容器与保温壳体内壁之间形成空气保温区(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同时测量相变材料固、液两相温变热导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壳体内设置有用于相变材料容器支撑与定位的支撑块(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时测量相变材料固、液两相温变热导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中,通过区间离散的方法建立温变导热系数的数学模型,将相变过程划分为若干温度范围极小的区间,在温度区间内物性看做常数,通过区间的变化,模拟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变化。
CN202211007926.4A 2022-08-22 2022-08-22 同时测量相变材料固、液两相温变热导率的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153724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07926.4A CN115372409B (zh) 2022-08-22 2022-08-22 同时测量相变材料固、液两相温变热导率的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07926.4A CN115372409B (zh) 2022-08-22 2022-08-22 同时测量相变材料固、液两相温变热导率的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72409A CN115372409A (zh) 2022-11-22
CN115372409B true CN115372409B (zh) 2023-08-25

Family

ID=84068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07926.4A Active CN115372409B (zh) 2022-08-22 2022-08-22 同时测量相变材料固、液两相温变热导率的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72409B (zh)

Citation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6220A (zh) * 2007-03-14 2008-09-17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谐波探测技术测量液体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率的方法及装置
JP2009074972A (ja) * 2007-09-21 2009-04-09 Toshiba Corp 成膜プロセスの解析装置、その解析方法および記憶媒体
CN102062743A (zh) * 2009-11-18 2011-05-18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钢材动态相变测试方法
CN102305806A (zh) * 2011-05-24 2012-01-04 中南大学 相变储能材料熔点附近热导率的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
CN102590263A (zh) * 2012-03-08 2012-07-18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测定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相变潜热的装置与方法
CN102787508A (zh) * 2012-08-16 2012-11-21 东华大学 一种相变功能复合毡及其制备工艺
CN102879425A (zh) * 2012-10-25 2013-01-16 东南大学 一种岩土体综合导热系数和比热容的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CN103308546A (zh) * 2013-05-24 2013-09-18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定形相变材料相变函数测量方法
CN205333549U (zh) * 2015-12-24 2016-06-22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相变材料潜热测定装置
CN106096215A (zh) * 2016-07-28 2016-11-09 华东师范大学 一种涉及热传导与动态黏度的真实感流体仿真方法
CN106324024A (zh) * 2016-08-11 2017-01-11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用于相变材料传热的实验装置及测试方法
CN106468671A (zh) * 2016-09-05 2017-03-0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瞬态液晶用于测量对流换热系数的非稳态测量方法
CN107328810A (zh) * 2017-07-27 2017-11-07 同济大学 一种基于热线法的各向异性材料热导率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08717067A (zh) * 2018-05-23 2018-10-30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一种相变储能材料的热导率的测试方法
CN109030543A (zh) * 2018-06-06 2018-12-18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一种相变材料热物性测量方法
CN109187626A (zh) * 2018-07-11 2019-01-11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两面墙体热工性能对比测试的方法以及测试装置
CN209167177U (zh) * 2018-09-25 2019-07-26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非稳态柱面热源法温变有效导热系数测定装置
DE102018125943A1 (de) * 2018-10-18 2020-04-23 Technische Universität Darmstadt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Bestimmung einer Temperaturleitfähigkeit eines Baustoffes
CN112666210A (zh) * 2020-12-04 2021-04-16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复合相变材料热导率动态变化的测量方法
CN113138207A (zh) * 2021-04-22 2021-07-20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正交各向异性固体材料热扩散系数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14264695A (zh) * 2022-01-28 2022-04-01 同济大学 一种微量液体导热系数的测量方法及系统
CN114518385A (zh) * 2022-01-25 2022-05-20 株洲国创轨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固液相变材料导热系数和相变潜热同时测量方法及系统
CN114845529A (zh) * 2022-05-16 2022-08-02 中南大学 一种用于电力机车牵引系统的相变蓄冷式散热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09353A1 (en) * 1999-06-14 2004-01-15 Knowles Timothy R. PCM/aligned fiber composite thermal interface
CN101952754B (zh) * 2008-02-29 2014-02-26 株式会社藤仓 基板型光波导元件、波长色散补偿元件、滤光器和光谐振器以及其设计方法
CN102142517B (zh) * 2010-12-17 2017-02-08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低热导率的多层相变材料
WO2013111812A1 (ja) * 2012-01-27 2013-08-01 旭化成株式会社 微細凹凸構造体、ドライエッチング用熱反応型レジスト材料、モールドの製造方法及びモールド
GB201421556D0 (en) * 2014-12-04 2015-01-21 Milne S And Lamb S Improved method and equipment for thawing cryopreserved samples
CN107425906B (zh) * 2017-07-25 2019-09-27 电子科技大学 面向地下管网安全监测的分布式光纤传感信号处理方法
CN108398456B (zh) * 2018-01-24 2020-06-09 武汉嘉仪通科技有限公司 纳米尺度材料热导率的测试方法及装置
AU2018456015B2 (en) * 2018-12-31 2024-05-23 Halliburton Energy Services, Inc. Modeling efficiency of solids removal during wellbore fluids displacements
US20220171905A1 (en) * 2020-12-02 2022-06-02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Multi-time stepping integration method with dirichlet-robin interface coupling and applications of same

Patent Citation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6220A (zh) * 2007-03-14 2008-09-17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谐波探测技术测量液体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率的方法及装置
JP2009074972A (ja) * 2007-09-21 2009-04-09 Toshiba Corp 成膜プロセスの解析装置、その解析方法および記憶媒体
CN102062743A (zh) * 2009-11-18 2011-05-18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钢材动态相变测试方法
CN102305806A (zh) * 2011-05-24 2012-01-04 中南大学 相变储能材料熔点附近热导率的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
CN102590263A (zh) * 2012-03-08 2012-07-18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测定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相变潜热的装置与方法
CN102787508A (zh) * 2012-08-16 2012-11-21 东华大学 一种相变功能复合毡及其制备工艺
CN102879425A (zh) * 2012-10-25 2013-01-16 东南大学 一种岩土体综合导热系数和比热容的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CN103308546A (zh) * 2013-05-24 2013-09-18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定形相变材料相变函数测量方法
CN205333549U (zh) * 2015-12-24 2016-06-22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相变材料潜热测定装置
CN106096215A (zh) * 2016-07-28 2016-11-09 华东师范大学 一种涉及热传导与动态黏度的真实感流体仿真方法
CN106324024A (zh) * 2016-08-11 2017-01-11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用于相变材料传热的实验装置及测试方法
CN106468671A (zh) * 2016-09-05 2017-03-0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瞬态液晶用于测量对流换热系数的非稳态测量方法
CN107328810A (zh) * 2017-07-27 2017-11-07 同济大学 一种基于热线法的各向异性材料热导率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08717067A (zh) * 2018-05-23 2018-10-30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一种相变储能材料的热导率的测试方法
CN109030543A (zh) * 2018-06-06 2018-12-18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一种相变材料热物性测量方法
CN109187626A (zh) * 2018-07-11 2019-01-11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两面墙体热工性能对比测试的方法以及测试装置
CN209167177U (zh) * 2018-09-25 2019-07-26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非稳态柱面热源法温变有效导热系数测定装置
DE102018125943A1 (de) * 2018-10-18 2020-04-23 Technische Universität Darmstadt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Bestimmung einer Temperaturleitfähigkeit eines Baustoffes
CN112666210A (zh) * 2020-12-04 2021-04-16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复合相变材料热导率动态变化的测量方法
CN113138207A (zh) * 2021-04-22 2021-07-20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正交各向异性固体材料热扩散系数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14518385A (zh) * 2022-01-25 2022-05-20 株洲国创轨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固液相变材料导热系数和相变潜热同时测量方法及系统
CN114264695A (zh) * 2022-01-28 2022-04-01 同济大学 一种微量液体导热系数的测量方法及系统
CN114845529A (zh) * 2022-05-16 2022-08-02 中南大学 一种用于电力机车牵引系统的相变蓄冷式散热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二维瞬态热传导问题热物性参数反演;周焕林 等;《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8卷(第8期);第1237-1241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72409A (zh) 2022-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76359B (zh) 一种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装置
WO2022099713A1 (zh) 一种基于 overset 模型的低温碳化炉丝束加热过程三维模拟方法
Zheng et al. Numerical study on impact of non-heating surface temperature on the heat output of radiant floor heating system
CN105372082A (zh) 一种节能环保多功能智能化换热器性能测试系统
Fan et al.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dynamic thermal performance prediction models for the flat-plate solar collector with a new V-corrugated absorber
CN111413364A (zh) 一种建筑墙体内混凝土蓄热系数原位无损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6442609A (zh) 一种固固相变保温材料等效导热系数的测评方法
Young et al.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a thermosyphon solar domestic hot water system
CN201697888U (zh) 一种单一材料围护结构热惰性指标的检测装置
Bie et al. A novel empirical heat transfer model for a solar thermal storage process using phase change materials
CN106769136B (zh) 抛物面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热效率动态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CN105784765B (zh) 粉体材料隔热效果评价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5372409B (zh) 同时测量相变材料固、液两相温变热导率的装置及方法
Abbas et a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underground seasonal cold energy storage using borehole heat exchangers based on laboratory scale sandbox
CN206756728U (zh) 一种良导体导热系数实验仪
Li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melting performance of phase change materials embedded with different material skeletons
Wang et a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melting heat transfer of paraffin embedded with periodic structure metal framework
CN112270109B (zh) 一种高温碳化炉中石墨棒加热性能的模拟方法
CN106442347B (zh) 高温熔融盐光谱吸收系数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CN108105749A (zh) 一种水冷壁管内工质流量在线测量方法及系统
CN108956688B (zh) 一种建筑材料表面综合辐射吸收系数的测量系统及方法
CN114428102B (zh) 测量各向异性材料高低温导热物性参数的装置及测试方法
CN109269682A (zh) 一种热流传感器的标定装置和标定方法
CN201159692Y (zh) 一种太阳能热管综合测试装置
CN108776152A (zh) 一种建筑材料表面对流热交换系数的测量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