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543A - 叠层织物 - Google Patents

叠层织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543A
CN1153543A CN 95193976 CN95193976A CN1153543A CN 1153543 A CN1153543 A CN 1153543A CN 95193976 CN95193976 CN 95193976 CN 95193976 A CN95193976 A CN 95193976A CN 1153543 A CN1153543 A CN 11535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bric
layer
staple fibers
described laminated
manufacture meth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9519397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R·韦特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apa Group Ltd
Original Assignee
Scapa Grou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apa Group Ltd filed Critical Scapa Group Ltd
Priority to CN 9519397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543A/zh
Publication of CN11535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5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ufacturing Of Multi-Layer Textile Fabrics (AREA)

Abstract

一种叠层织物(10)具有双重夹心接构,该织物具有被一中心人造短纤维层(13)隔开的两层底布(11、12),还设有上(14)、下(15)两层人造短纤维层。将中心人造短纤维层(13)的一部分从织物(10)的两端除去,从而形成凹槽(16)并将连接体(17)安置在其内。连接体(17)具有交叉环(19)与一插在其间的铰链金属丝接合,从而形成一条接缝。

Description

叠层织物
本发明涉及叠层织物。
已知的叠层织物通常包括机织布料或一单层底布在其上、下面各缝有一层人造短纤维絮片。将织物的两端连接在一起就形成一条环状的带。
机织的叠层织物带一般具有良好的抗压实和抗磨损能力,但渗透率很低,通常在0.5″水表压下小于3cfm(立方英尺/分,1cfm=0.028立方米/分),这是因为需要复杂的多层织造设计才能达到8-10mm的所需带厚。由于渗透率低,水蒸汽不容易从带中逸出。这将降低在叠层过程中所用淀粉基粘合剂的干燥速率。另外,在机织带上不容易制出与带的其余部分同样厚度的覆盖接缝。这将在该带输送板上留下痕迹。
包括在底布上的针刺絮片的叠层织物带具有比机织带提高的渗透率,其在0.5″水表压下通常为10-15cfm,但在针刺过程中会在絮片中形成明显的垂直毛圈。而且对压实和磨损的抗力没有机织带那样好。
由于压实或磨损造成的带厚的减薄能使带压的叠层织物外衬里和中心沟之间的粘合强度减弱。带的压实会使人造短纤维层的厚度减小。这一点在要加工不同宽度的板料时特别成为问题,此时,带的边缘将会比中间部分更加压实。这是因为在带通过叠层机的加热板时狭窄的板材不能保护带的边缘。
用无纺带可容易地制出无痕迹的接缝。带在针刺层内是分割开的,因此可以形成一个片状物。该片状物必须是薄的。片状物内的纤维没有固定在底布上,同时片状物在尺寸上是不稳定的,容易磨损和撕裂。
本发明是在考虑上述这些问题后作出的。
本发明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叠层织物,该织物有第一底布,在该底布下表面固定有一层人造纤维层,并在该底布上表面固定有第二人造纤维层,其中第二底布的下表面固定在第二人造短纤维层上,并可任选地固定在第一底布上,另外还有第三人造短纤维层固定在第二底布的上表面上。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于提出一种制造叠层织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将第一人造短纤维层固定到第一底布的一个表面上,将第二人造短纤维层固定到第一底布的相对的另一表面上,将第二底布的第一表面固定到第二人造短纤维层上并可任选地固定到第一底布上,再将第三人造短纤维层固定到第二底布的另一表面上。
该织物在制造过程中第一和第三人造短纤维层可在任何时候固定到位。但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人造短纤维层实际上是在上述各层都固定到位后才铺设到织物上去的。这个第一人造短纤维层是在织物第一次翻转后固定到位的。
织物可含有一层或多层另外的底布和相应数目的另外的人造短纤维层。
本发明的叠层织物的构造具有高弹性,能对压实提供良好的抗力。织物的构造使它能具有高渗透率,即至少为15cfm0.5″水表压,较好情况下至少为20cfm0.5″水表压,而理想的情况可达到30-40cfm0.5″水表压。这个渗透率比现有针刺毛毡的设计的渗透率大出三到五倍之多。
利用针刺将纤维通过两层或更多层的底布时,其垂直毛圈的长度就减少,这样就可提高对压实的抗力。另外针刺可改进纤维毛圈的植绒锚固度,从而可减少纤维的脱落并提供较好的耐磨损能力。
织物在横向和纵向上呈现较高的尺寸稳定性,以致织物对长度拉伸和宽度扩展都具有良好抗力。
本发明克服了已知缝合毛毡所存在的问题。将一段中心的人造短纤维层从织物的两端除去以便形成凹槽,在凹槽内放入一个连接体并将它固定在凹槽中,连接体具有基本上与其所在凹槽互补的形状。应该注意的是,在凹槽上有层底布,另一层底布位于凹槽之中,这样便可解决与已知的片状物设计有关的问题。
连接体最好包括一个交叉环组织接构,它与铰链金属丝接合形成一条接缝。在接缝上方和下方延伸的织物的片状物包含不可压缩的机织长丝接构的底布。这样片状物强度和耐磨损能力将远比只含有针刺毛层的接缝片状物的相应项高的多。因此在板料上留下刮痕的潜在危险就减少了,织物的寿命可明显提高。
连接体可用胶粘剂如环氧树脂胶粘剂,例如以注册商标名为阿雷菜地特(Araldite)在市上销售的胶粘剂固定在位。连接体最好粘接到织物形成通道的两个端部的顶面和底面上。接缝的粘接强度应该最好大于76kg/cm,理想地至少为80kg/cm。
连接体可替换地或附设地用针在横向上缝合以便将其固定在位,这样做需要用针穿过织物的整个厚度。缝合用纱线可用诺梅克斯(商标名)纱线。将胶粘剂送到缝针插入区内以便将缝针插入处周围堵塞可大大提高缝合强度。这样即使缝线损坏或在横向上被拉出,残余的胶粘剂树脂还可赋予一定的强度。这样做是有利的,因为淀粉会在重的罗拉上沉积并硬化,缝线容易被来自重罗拉的摩擦和磨损破坏。
连接体可具有连接线圈,例如窄小的金属夹或由聚酯并自由选用聚酰胺或聚氨基甲酸酯包覆而制成的螺旋纱线。连接环可以连接到织物的一段长度上并可以最好用胶粘剂如环氧胶粘剂固定在那里。
连接体的一种较好的型式为机织的卷边单丝织物。然后从卷边区域内除去一些纬纱从而形成毛圈。
类似的接构可从例如按照LEFKOWITZ的GB 2202873用模压法制出的复合接构中得出。这里经纱参予到接构内并被折转在折转处形成一连串的环。产生这种接构所用的聚合物可选自任何一种合适的材料如聚氨基甲酸酯或聚酰胺。这里有一个缺点是,如果要用缝合法将材料固定在位,由于在载荷下没有设置横向的纱线,当接缝处在受载时,缝线可能起到切割基体的作用。为了解决这个潜在的问题,该接构内可设有多根横向的纱线。这可用一块机织布嵌入到在纵向上形成环的各纱线之间来做到。
底布可用针织或从例如按照LEFKOWITZ的GB 2202873的复合接构中制出。但底布最好是织造的并且在纵向(经线)方向具有许多长丝或加捻的单丝/多丝纱线,而在横向(纬线)具有单丝纱线。在经线方向的纱线赋予强度、稳定性(拉伸抗力)、对压实的抗力和针刺毛层纤维的锚固。在横向的单丝纱线则提供对压实和宽度扩展的抗力。底布最好具有稀疏的接构。这样织物的渗透率便可增加。本发明的织物一般地说远比具有单层重底布的传统的叠层织物更为稀疏。另外采用两层比较轻的底布而不用一层比较重的底布意味着织物比较容易制造,因为底布比较容易进行处理。
最好至少在中心层采用粗硬的人造短纤维,例如单根纤维的细度或成股纤维的平均细度超过20dtex(分特,细度单位,1dtex=0.1g/km)的纤维。粗纤维对压实具有较大的抗力。纤维或成股纤维具有的平均细度为25到40dtex的范围内是比较好的,比较理想的是平均细度基本上为28dtex。纤维可用聚酯、聚酰胺、聚丙烯腈纤维或其成股纱。自身卷曲纤维,即在施加热后发生显著卷曲的人造短纤维,例如双组分的聚酯/共聚酯纤维也可采用。较细的纤维可任选地用在外面的人造短纤维层上,该层是与板料表面接触的。
每一层所述的人造短纤维层最好具有多个各别的纤维毛层。
还可施加烧毛及/或树脂处理来进一步提高对压实和磨损的抗力。织物还可轧光及/或将其表面磨光以便提高厚度的精确度。
为了使本发明更容易被理解,下面接合附图就其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但仅作为示范予以说明,其中:
图1为按照本发明的叠层织物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2至4示出图1中的织物的制造过程;
图5示出图1中的叠层织物的两端被连接在一起使织物成为环状;
图6示出另一种叠层织物带的两端连接在一起的方式;
图7为在图1至6中所示底布的平面图。
参阅图1,叠层织物10具有两层底布11、12,并有一中心人造短纤维层13被夹在其间。另外有两层人造短纤维层14、15分别设在织物的上面和下面。
中心纤维层13由细度为28dtex的聚酯纤维或细度分别为44dtex和17dtex的聚酯纤维的混合物制成。较细的人造短纤维可用于外面的毛层。
底布由合股的单丝/多丝的经纱和单丝的纬纱织造而成。一般的经纱包括三根加捻纱,每一根纱内包括与一根100dtex的特雷维拉(商标名)的单丝捻合的两根1100dtex的特雷维拉(商标)的多丝。一般的纬纱为0.5mm特雷维拉(商标)的多丝。每一块底布的单位重量最好约为840g/m2
叠层织物的厚度为9±1mm,单位重量为2800-4500g/m2,密度为0.35-0.45g/cm3。织物的渗透率在0.5″水表压下大于30cfm。
本发明的织物在制造时首先将纤维层13针刺在平放的第一底布11上如图2所示。然后将最好与第一底布11具有同样构造的第二底布12放置在已有人造短纤维层13针刺在其上的第一底布11的面上。再将纤维层13固定在第二底布12上如图3所示。用针刺法将第二底布12固定到第一底布11和第一人造短纤维层13上。然后将整个织物倒转如图4所示,并将另一层纤维层14针刺在第一底布的没有纤维层的一侧。最好将织物的两端连接在一起形成一条环带。
应注意的是,每一人造纤维层如上所述可含有多层单独的毛层。最好在每一针刺阶段放置四层毛层。
图5示出了图1中的织物的两端连接在一起形成一条环状带。其中,在中心人造短纤维层的每一端上挖出一凹槽16,有一形状与凹槽互补的连接体17被在凹槽内并用粘合剂固定在位。有一组夹子19连接到连接体上。使用时两个夹子相互交叉,并使一根铰链金属丝18在其间通过。应注意的是片状物的端头并不与铰链金属丝对齐。上述设计在使用时可以不发生刮痕并具有良好的接合强度。
图6示出将织物的两端连接起来以制成带的另一种方法。这里夹子19的端头被分别埋在两个下面的人造短纤维层11、15和下面的底布12内。有一片状物20延伸越过接缝。该片状物20含有上面的底布11和人造短纤维层14。在片状物20内有底布11就可解决与已知的片状物设计有关的问题。
图7示出本发明的织物内包含一般的底布。该底布由单丝纬纱21与多丝和单丝复合的经纱22织造而成。经纱具有三对捻合在一起的单丝/多丝纱,三对纱被拧成为一根单经纱。应注意的是底布织造时要比传统机织布稀松得多,这样可以得到高渗透率。
应该知道,上述实施例只是作为示范而提出的,许多修改和变化都是可能的。

Claims (29)

1.一种叠层织物,该织物包括一层第一底布,在该底布下表面上固定有一层人造短纤维层,并有一层第二人造短纤维层固定在其上表面上,其中第二底布的下表面固定在第二人造短纤维层上并可任选地固定在第一底布上,另外还有一层第三人造短纤维层固定在第二底布的上表面上。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层织物,其特征在于,织物具有至少一层另外的底布。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叠层织物,其特征在于,织物具有至少一层另外的人造短纤维层。
4.按照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叠层织物,其特征在于,织物的渗透率在水表压为0.5″时至少为15cfm。
5.按照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叠层织物,其特征在于,织物的渗透率在水表压为0.5″时至少为20cfm。
6.按照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叠层织物,其特征在于,织物的渗透率在水表压为0.5″时至少为30cfm。
7.按照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叠层织物,其特征在于,织物的渗透率在水表压为0.5″时至少为40cfm。
8.按照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叠层织物,其特征在于,将一段中心的人造短纤维层从织物的两端除去以便形成凹槽。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叠层织物,其特征在于,织物上形成凹槽顶和底的部分具有至少一层底布。
10.按照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叠层织物,其特征在于,在每一凹槽中都放有一连接体。
11.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叠层织物,其特征在于,连接体具有交叉环的构造,交叉环与一铰链接合便可形成一条接缝。
12.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叠层织物,其特征在于,形成环的接构形式包括螺旋线、环或向后折转借以在折转处形成环状的纱线。
13.按照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叠层织物,其特征在于,连接体用胶粘剂固定在位。
14.按照权利要求10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叠层织物,其特征在于,连接体用缝合的方法固定在位。
15.制造叠层织物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将第一人造短纤维层固定到第一底布的一个表面上,将第二人造短纤维层固定到第一底布的另一对置表面上,将第二底布的一表面固定到第二人造短纤维层上并可任选地固定到第一底布上,再将第三人造短纤维层固定到第二底部的另一表面上。
16.按照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叠层织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人造短纤维层是在其他人造短纤维层固定在位后才固定在位的。
17.按照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叠层织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织物带具有至少一层另外的底布。
18.按照权利要求15至17任一项所述的叠层织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织物还具有至少一层另外的人造短纤维层。
19.按照权利要求15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叠层织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织物的渗透率在水表压为0.5″时至少为15cfm。
20.按照权利要求15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叠层织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织物的渗透率在水表压为0.5″时至少为20cfm。
21.按照权利要求15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叠层织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织物的渗透率在水表压为0.5″时至少为30cfm。
22.按照权利要求15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叠层织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织物的渗透率在水表压为0.5″时至少为40cfm。
23.按照权利要求15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叠层织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一段中心的人造短纤维层从织物的两端除去以便形成一个凹槽。
24.按照权利要求23的叠层织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织物上形成凹槽顶和底的部分各具有至少一层底布。
25.按照权利要求23或24的叠层织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有一连接体被嵌在凹槽内。
26.按照权利要求25的叠层织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连接体具有一个交叉环组织接构,交叉环与一铰链金属丝接合形成一条接缝。
27.按照权利要求26的叠层织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环带的构造包括螺旋线、环或向后翻转借以在翻转处形成环状的纱线。
28.按照权利要求25或26的叠层织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连接体用胶粘剂固定在位。
29.按照权利要求25至28中任一项的叠层织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连接体用缝合法固定在位。
CN 95193976 1994-05-26 1995-05-17 叠层织物 Pending CN115354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5193976 CN1153543A (zh) 1994-05-26 1995-05-17 叠层织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GB9410599.6 1994-05-26
CN 95193976 CN1153543A (zh) 1994-05-26 1995-05-17 叠层织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543A true CN1153543A (zh) 1997-07-02

Family

ID=50825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5193976 Pending CN1153543A (zh) 1994-05-26 1995-05-17 叠层织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543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873C (zh) * 1998-03-05 2003-02-19 阿尔巴尼国际公司 添加阻流材料的可在纸机上接缝的双缝毛毯
CN106381747A (zh) * 2016-11-03 2017-02-08 芜湖航达网业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造纸烘干用支撑网
CN107982857A (zh) * 2016-10-26 2018-05-04 力伽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跑步机的回旋跑步带的衔接头结合构造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873C (zh) * 1998-03-05 2003-02-19 阿尔巴尼国际公司 添加阻流材料的可在纸机上接缝的双缝毛毯
CN107982857A (zh) * 2016-10-26 2018-05-04 力伽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跑步机的回旋跑步带的衔接头结合构造
CN106381747A (zh) * 2016-11-03 2017-02-08 芜湖航达网业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造纸烘干用支撑网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7970C (zh) 扣钉缝合的压榨毡
TWI358357B (en) Semi-permeable fabrics for transfer belt and press
CN104520096B (zh) 含弹性载体层缝合压毡及其制造方法
JP3179753B2 (ja) 平坦な縦方向糸を備えた製紙用基布
CN1164830C (zh) 四层缝合压榨织物
US4948658A (en) Strip of material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243641C (zh) 多层叠置的缝合织物
TWI406759B (zh) 用於多軸造紙織物之改良式接縫
CA2219382C (en) Laminated industrial conveying fabric having seaming end loops projecting through outer lamination
JP2004511678A (ja) 抄紙機用クロス
TWI354047B (en) Method of seaming a multiaxial papermaking fabric
JPH0788615B2 (ja) 熱接着性貼合せ布
CN1556884A (zh) 造纸机与工业用织物的接缝
TWI236509B (en) Seam enhancements for seamed papermaker's fabrics
TWI246549B (en) On-machine-seamable industrial fabric having seam-reinforcing rings
TWI303685B (en) Papermaking or other industrial fabric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he same
CN1153543A (zh) 叠层织物
US5820959A (en) Corrugator fabric
CN1320207C (zh) 使织造的双层多轴织物连接强度增加、不均匀性减少的方法及由此方法制得的织物
NO760344L (zh)
CN1723309B (zh) 使用具有扁平丝的织物的水刺技术
JPS6332158Y2 (zh)
JPS5922158Y2 (ja) ドライヤ−フエルト
JP4749632B2 (ja) 抄紙用ニードルカンバス
JPS5922159Y2 (ja) 製紙用ドライヤ−フエル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