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35582A - 开闭体的锁定装置以及车辆用收纳装置 - Google Patents

开闭体的锁定装置以及车辆用收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35582A
CN115335582A CN202180025186.4A CN202180025186A CN115335582A CN 115335582 A CN115335582 A CN 115335582A CN 202180025186 A CN202180025186 A CN 202180025186A CN 115335582 A CN115335582 A CN 1153355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rotor
opening
lever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2518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335582B (zh
Inventor
石井孝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rirok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orirok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rirok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oriroku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3355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355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3355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355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CBOLTS OR FASTENING DEVICES FOR WINGS, SPECIALLY FOR DOORS OR WINDOWS
    • E05C9/00Arrangements of simultaneously actuated bolts or other securing devices at well-separated positions on the same wing
    • E05C9/04Arrangements of simultaneously actuated bolts or other securing devices at well-separated positions on the same wing with two sliding bars moved in opposite directions when fastening or unfasten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7/00Stowing or holding appliances inside vehicle primarily intended for personal property smaller than suit-cases, e.g. travelling articles, or maps
    • B60R7/04Stowing or holding appliances inside vehicle primarily intended for personal property smaller than suit-cases, e.g. travelling articles, or maps in driver or passenger space, e.g. using racks
    • B60R7/06Stowing or holding appliances inside vehicle primarily intended for personal property smaller than suit-cases, e.g. travelling articles, or maps in driver or passenger space, e.g. using racks mounted on or below dashboard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9/00Mounting or connecting vehicle locks or parts thereof
    • E05B79/02Mounting of vehicle locks or parts thereof
    • E05B79/08Mounting of individual lock elements in the lock, e.g. lev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3/00Vehicle loc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wing or vehicle
    • E05B83/28Locks for glove compartments, console boxes, fuel inlet covers or the like
    • E05B83/30Locks for glove compartments, console boxes, fuel inlet covers or the like for glove compart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CBOLTS OR FASTENING DEVICES FOR WINGS, SPECIALLY FOR DOORS OR WINDOWS
    • E05C9/00Arrangements of simultaneously actuated bolts or other securing devices at well-separated positions on the same wing
    • E05C9/006Details of ba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CBOLTS OR FASTENING DEVICES FOR WINGS, SPECIALLY FOR DOORS OR WINDOWS
    • E05C9/00Arrangements of simultaneously actuated bolts or other securing devices at well-separated positions on the same wing
    • E05C9/04Arrangements of simultaneously actuated bolts or other securing devices at well-separated positions on the same wing with two sliding bars moved in opposite directions when fastening or unfastening
    • E05C9/043Arrangements of simultaneously actuated bolts or other securing devices at well-separated positions on the same wing with two sliding bars moved in opposite directions when fastening or unfastening with crank pins and connecting rod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CBOLTS OR FASTENING DEVICES FOR WINGS, SPECIALLY FOR DOORS OR WINDOWS
    • E05C9/00Arrangements of simultaneously actuated bolts or other securing devices at well-separated positions on the same wing
    • E05C9/10Actuating mechanisms for bars

Abstract

开闭体的锁定装置(10)具有:壳体(20);转子(50),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壳体(20);以及至少1根杆(60),其以随着转子(50)的旋转而相对于壳体(20)进行出没动作的方式设置,并与锁定部(1b)卡合或脱离。壳体(20)具有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收纳至少1根杆(60)的收纳部(37),转子(50)具有向旋转轴方向突出的突部(56),杆(60)具有能够供突部(56)嵌合的嵌合凹部(70)。突部(56)被构成为能够旋转至脱离杆(60)相对于收纳部(37)的滑动路径的位置处。

Description

开闭体的锁定装置以及车辆用收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以能够开闭的方式安装于固定体的开口部的开闭体锁定为关闭的状态的开闭体的锁定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在形成于汽车的杂物箱等固定体的开口部,以能够开闭的方式安装有盖等开闭体。而且,在开口部与开闭体之间设置有锁定装置,该锁定装置在关闭了开闭体时进行锁定,并且在打开开闭体时能够解除锁定。
作为以往的锁定装置,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开闭体的锁定装置,其具备:主体壳体;从主体壳体的两侧出没的第一滑动部件和第二滑动部件;旋转体,其安装于主体壳体前表面,各滑动部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于该旋转体;操作旋钮,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主体壳体前表面,并具有使各滑动部件拉入的突起;以及一对杆,它们与两个滑动部件连结。另外,在两个滑动部件的末端侧形成有杆连结部,在基端侧形成有卡合凹部。而且,从旋转体突出设置有一对销。
并且,为了将一对杆经由滑动部件组装于旋转体,例如如下所述。即,在使一对杆分别与两个滑动部件的杆连结部连结之后,将两个滑动部件分别插入到主体壳体两侧的插入孔。之后,将旋转体配置于主体壳体前表面,在将一对销与两个滑动部件的卡合凹部分别对位的状态下,压入旋转体,由此一对销与卡合凹部分别卡合,一对杆经由两个滑动部件与旋转体连结。此外,也可以在使两个滑动部件与旋转体连结之后,使一对杆与两滑动部件连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1574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锁定装置中,在将一对杆组装于旋转体时,将两个滑动部件插入到主体壳体两侧的插入孔,在将旋转体的一对销分别与两个滑动部件的卡合凹部对位之后,压入旋转体,因此需要进行销相对于卡合凹部的定位以及旋转体的压入作业,不能说一对杆相对于旋转体的组装作业性良好。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转子与杆的组装作业性的开闭体的锁定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根据本公开,一种开闭体的锁定装置,所述开闭体以能够开闭的方式安装于固定体的开口部,所述开闭体的锁定装置具有:
壳体,其安装于所述固定体或所述开闭体中的任一方;
转子,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该壳体;以及
至少1根杆,其以随着该转子的旋转而相对于所述壳体进行出没动作的方式设置,并与设置于所述固定体或所述开闭体中的另一方的锁定部卡合或脱离,
所述壳体具有将至少1根所述杆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收纳的收纳部,
所述转子具有向旋转轴方向突出的突部,
所述杆具有能够供所述突部嵌合的嵌合凹部,
所述突部被构成为能够旋转至脱离所述杆相对于所述收纳部的滑动路径的位置处。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转子与杆的组装作业性的开闭体的锁定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实施例1的开闭体的锁定装置的杂物箱的立体图。
图2是从前方观察图1所示的开闭体以及开闭体的锁定装置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开闭体的锁定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的开闭体的锁定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从后方观察图3所示的开闭体的锁定装置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将图2的6部放大并将主要部分剖开的图。
图7是图6所示的开闭体的锁定装置的拆卸了第一杆的状态的分解图。
图8是表示图2所示的开闭体的锁定装置的解锁状态的图。
图9是对在图6所示的壳体保持为防脱状态的转子进行说明的图。
图10表示从图9所示的状态将杆组装于转子时的第一工序,是将杆插入到收纳部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1表示将杆组装于转子时的第二工序,是从图10所示的状态进一步插入杆而使转子旋转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2表示将杆组装于转子时的第三工序,是从图11所示的状态起突部要越过倾斜面的顶部时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从图7所示的转子的临时支承状态将杆组装于转子时的工序的说明图。
图14是对在图6所示的开闭体的锁定装置中从转子拆卸杆时的第一工序进行说明的图。
图15是对在图14所示的开闭体的锁定装置中从转子拆卸杆时的第二工序进行说明的图。
图16是实施例2的开闭体的锁定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7是从前方观察了图16所示的开闭体的锁定装置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说明中,左右是指以设有开闭体的锁定装置的车辆的乘员为基准的左右,前后是指以车辆的行进方向为基准的前后。另外,图中Fr表示前,Rr表示后,Le表示从乘员观察时的左,Ri表示从乘员观察时的右,Up表示上,Dn表示下。
<实施例1>
参照图1。开闭体的锁定装置10(以下,简称为“锁定装置10”)例如设置于在车辆的前部设置的杂物箱GB(车辆用收纳装置GB)。杂物箱GB是为了放入乘员的行李等而以能够开闭的方式设置于车厢的前端的收纳部。
更详细而言,杂物箱GB具有:仪表板1,其在车厢的前端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在一部分形成有开口部1a;以及盖5,其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于该仪表板1且能够对开口部1a进行开闭。用于放入乘员的行李等的收纳部与仪表板1一体地形成,或者与开闭体5一体地形成。
以下,将固定于车厢内的仪表板1称为固定体1。另外,将能够开闭开口部1a的盖5称为开闭体5。
锁定装置10支承于开闭体5,能够以关闭了开口部1a的状态保持开闭体5。另外,在使开闭体5摆动而开放开口部1a时,对锁定装置10进行操作,解除锁定状态,从而能够使开闭体5摆动。
参照图2。在固定体1的开口部1a的左右两端分别形成有凹状的锁定部1b、1b。此外,锁定部1b、1b也可以不是凹状,而是孔状、突起状、框状等。另外,锁定部1b、1b也可以不设置于固定体1,而设置于开闭体5,没有特别限定。
参照图3和图4。锁定装置10具有:壳体20,其安装于开闭体5(参照图1);转子50,其经由旋转支承部旋转支承于该壳体20;以及一对杆60、61(第一杆60和第二杆61),其一端部枢轴支承于转子50,随着转子50的旋转而相对于壳体20进行出没动作,并与锁定部1b、1b(参照图2)卡合或脱离。
参照图4和图5。锁定装置10还具有:第一施力部件85,其对转子50向规定方向旋转施力,对各杆60、61向与锁定部1b(参照图2)卡合的方向施力;以及操作部件80,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壳体20的后表面侧,使转子50向与旋转施力方向(参照图2的箭头D1)相反的方向旋转。此外,第二杆61比第一杆60更长,配置于壳体20的下方。
例如,第一施力部件85能够使用扭力弹簧。此外,作为第一施力部件,例如也可以是将杆60、61的一方朝向锁定部侧拉伸的拉伸弹簧等,只要能够对于杆向与锁定部卡合的方向施力即可。
参照图2和图4。转子50以向箭头D1所示的方向旋转的方式被第一施力部件85施力。如箭头D2所示,与转子50连结的第一杆60以及第二杆61向与锁定部1b卡合的方向被施力。
参照图4和图5。壳体20具有:底壁21,其位于前方并在一个方向上较长地延伸;一对侧壁22、23,其从沿着该底壁21的长边的两侧边周缘竖立设置;一端壁24,其配置于底壁21的长边方向的一端侧,将一对侧壁22、23彼此连结;另一端壁25,其配置于底壁21的长边方向的另一端侧,将一对侧壁22、23彼此连结;以及顶壁26,其配置于与底壁21相反的一侧,在规定范围内覆盖靠近另一端壁25的部分,该壳体20形成为在它们的内部划分出内部空间28的大致长条箱状。另外,用附图标记“L1”表示呈长条箱状的壳体2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用附图标记“L2”表示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侧。
另外,在顶壁26形成有呈钥匙孔状的轴支承孔26a。在该轴支承孔26a中被插入转子50的支轴53,转子50旋转支承于壳体20。并且,在顶壁26的前表面侧,从轴支承孔26a的两侧突出设置有一对突片27、27,从各突片27的前端外侧设置有突起27a(在图中仅示出了上侧的突起27a)。操作部件80经由上述一对突片27、27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壳体20的后表面侧。
与此相关地对操作部件80进行说明,操作部件80呈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大致矩形状。从操作部件80的基端部81的前表面侧突出设置有操作杆82、设置有轴孔83a的一对突片83、83。并且,在壳体20与操作部件80的基端部81侧之间夹装有第二施力部件87(在此为螺旋弹簧)的状态下,通过将壳体20的一对突片27、27的突起27a、27a插入到操作部件80的一对突片83、83的轴孔83a、83a,操作部件80的基端部81被转动支承,操作部件80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装配于壳体20的后表面侧。
其结果是,操作部件80能够以该基端部81为支点,向末端部84从壳体20离开或接近壳体20的方向转动。另外,通过第二施力部件87,操作部件80的末端部84侧始终向朝向壳体20接近的方向被施力。
此外,作为操作部件的形状、构造,并不限定于上述方式,例如,也可以是通过对于壳体压入而使转子转动的构造(按压式)。
返回壳体20的说明,在该壳体20的长度方向另一端L2侧的角部形成有阻尼器安装孔29a。在该阻尼器安装孔29a中安装有橡胶制的阻尼器29,从而实现了操作部件80的转动时的击打声的降低。
另外,从构成壳体20的侧壁22或另一端壁25的外表面伸出有呈板状的安装部31。例如,使用紧固部件将安装部31紧固于开闭体5(参照图2)。
并且,在底壁21形成有收纳转子50的主体51的转子收纳凹部33。另外,在转子收纳凹部33内形成有反向旋转限制壁35。该反向旋转限制壁35与转子50的后述的反向旋转限制爪52卡止,限制转子50的反向旋转。
参照图6。并且,在壳体20具有:收纳部37,其将至少1根杆(在此为第一杆60)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收纳;框状开口部39,其设置于该收纳部37的一端,并以能够出没的方式包围第一杆60;切口部41,其与收纳部37连通地形成,能够使转子50的后述的突部(在此为第一突部56)进入到收纳部37内;以及圆弧面部43,其为以转子50的旋转中心为中心的圆弧状的面,形成于比第一杆60的下表面靠下方的位置处。
如图4所示,在壳体20的侧壁22侧设置有呈框状的收纳部37。具体而言,该收纳部37呈从壳体20的长度方向一端L1侧朝向另一端L2侧沿着壳体20的长度方向以规定长度延伸的长框状,其另一端侧与壳体20的侧壁22连结,一端侧从壳体20的一端壁24突出地设置于壳体20。另外,收纳部37的内部空间与壳体20的内部空间28(参照图5)连通。
另外,在收纳部37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壳体2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L1侧)形成有包围第一杆60的呈大致方孔状的框状开口部39,第一杆60能够从该框状开口部39出没。
并且,在收纳部37的底壁37a形成有沿着转子50的转动轨迹呈大致圆弧状地切口而成的切口部41。另外,收纳部37的底壁37a比底壁21朝向壳体前表面侧稍高地突出,能够接受转子50的后述的第一伸出部55的厚度方向的规定范围(参照图3)。
另外,转子50的转动轨迹是指转子50的第一伸出部55的延伸方向前端侧的转动轨迹。并且,切口部41与收纳部37的内部空间连通,转子50的第一突部56能够经由切口部41进入收纳部37的内部空间。
参照图6和图7。在收纳部37的从壳体20的一端壁24突出的部分且朝向壳体内侧的侧壁37b,形成有与切口部41连通的开口37c。转子50的第一突部56能够从该开口37c进入切口部41内。
另外,在切口部41的与框状开口部39相反侧的另一端侧(壳体20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L2侧)形成有沿着壳体2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直线部41a。经由该直线部41a,从切口部41的圆弧状部分的另一端侧朝向壳体20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L2侧形成有一定宽度的宽幅部分41b。
并且,在壳体20形成有与圆弧面部43相邻的空间且在压入第一杆60时能够使第一突部56退避的退避部45。退避部45是从收纳部37连续地形成的空间,仅第一突部56能够进入。换言之,第一杆60不能进入退避部45。
并且,如图4所示,在收纳部37的对置的内侧面,沿着其长度方向形成有引导槽37d、37d。在这些引导槽37d、37d中被插入第一杆60的后述的弹性引导片63a、63a。
此外,在壳体20,收纳部37仅形成于侧壁22侧,在该收纳部37收纳有第一杆60,但也可以在壳体的侧壁23侧也设置收纳部,在该收纳部收纳第二杆(关于该方式,在后述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进行说明)。
另外,作为上述的壳体的形状、构造,并不限定于上述方式。并且,构成壳体的各部分(底壁、侧壁、顶壁、安装部、收纳部、切口部等)全部一体形成。
接着,对转子50进行说明。如图4、图5所示,转子50具有外周呈圆形状的呈有底圆筒状的主体51,呈大致三角板状的第一伸出部55和第二伸出部57从该主体51的外周且在径向上对置的部位朝向径向外侧延伸。此外,转子50具有从各伸出部55、57向沿着转子的旋转轴心C的方向突出的突部(第一突部56及第二突部58)。
另外,作为转子,即使不设置上述那样的伸出部,只要具有能够与杆60的嵌合凹部70嵌合的突部56、58即可。转子50可以具有从旋转轴心C沿半径方向延伸的伸出部(第一伸出部55及第二伸出部57)。
在主体51的外周形成有环安装槽51a,并安装有密封环89。该密封环89与壳体20的转子收纳凹部33的内周滑动接触。
另外,在第一伸出部55以及第二伸出部57的后表面侧,从延伸方向末端部分别突出设置有第一突部56、第二突部58。另外,设置于第二伸出部57侧的第二突部58向与设置于第一伸出部55侧的第一突部56相同的方向突出。并且,第一伸出部55侧的第一突部56与第一杆60的后述的嵌合凹部70嵌合。另一方面,第二伸出部57侧的第二突部58与第二杆61的嵌合凹部70嵌合。
另外,如图6所示,在转子5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壳体20的状态下,第二伸出部57延伸至比壳体20的下表面靠下方的位置。
参照图5。从主体51的底部51b的后表面侧中央突出设置有支轴53。从支轴53的前端外周突出设置有突起53a(参照图4)。该支轴53被插入到壳体20的轴支承孔26a,从而转子5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壳体20。即,转子50侧的支轴53和壳体20侧的轴支承孔26a构成上述“旋转支承部”。另外,作为旋转支承部,例如也可以是突出设置于壳体侧的支轴和形成于转子侧的轴支承孔,没有特别限定。
另外,在主体51的底部51b的后表面侧,从与支轴53相邻的位置突出设置有被按压部54。该被按压部54被操作部件80的操作杆82按压,克服第一施力部件85的旋转作用力而向与该施力方向D1(参照图6)相反的方向旋转。
并且,在主体51的底部51b,经由圆弧状的狭缝52a,以能够挠曲的方式形成有反向旋转限制爪52。在该反向旋转限制爪52的自由端侧突出设置有爪部52b。
另外,上述结构的转子50通过由上述的第一施力部件85(扭力弹簧、拉伸弹簧等)产生的向第一杆60以及第二杆61与锁定部1b卡合的方向作用的作用力而被旋转施力。另外,作为上述的转子的形状、构造,并不限定于上述方式。并且,构成转子的各部分(主体、支轴、被按压部、两个伸出部、两个突部等)全部一体形成。
接着,对第一杆60和第二杆61进行说明。
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杆60形成为比第二杆61短,呈棒状,包括:基部63,其呈大致四棱柱状并且以规定长度延伸;以及锁定销67,其设置于该第一杆60的末端,呈与锁定部1b(参照图2)卡合或脱离的大致圆柱状。另外,在基部63的长度方向两侧部设置有被插入到设置于收纳部37的引导槽37d、37d的、能够挠曲变形的弹性引导片63a、63a。这些弹性引导片63a、63a与引导槽37d、37d弹性地滑动接触,抑制第一杆60的晃动,并且有助于第一杆60的滑动引导。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第二杆61呈大致曲柄状,包括:比第一杆60的基部63(参照图4)更长地延伸的基部64;从该基部64的末端倾斜地延伸的中间部65;以及从该中间部65的末端相对于所述基部64平行且比基部64更短地延伸的末端部66。另外,基部64、中间部65、末端部66均呈大致四棱柱状。并且,在末端部66的末端设置有呈大致圆柱状且与锁定部1b卡合或脱离的锁定销67。
参照图4和图5。另外,在第一杆60的基部63的基端侧形成有供设置于转子50的第一伸出部55的第一突部56嵌合的嵌合凹部70。而且,在第二杆61的基部64的基端侧形成有供设置于转子50的第二伸出部57的第二突部58嵌合的嵌合凹部70。
参照图7。嵌合凹部70具有以在杆(在此为第一杆60)被收纳于收纳部37的状态下面向切口部41的方式形成的开口部。开口部具有:第一开口部72a,其在转子50的旋转轴心C侧且朝向突部56、58的外周的一侧开口;以及第二开口部71a,其在与从转子50突出的突部56、58的突出方向(旋转轴方向)相反的方向开口。此外,第一开口部72a形成于位于转子50的旋转轴心C侧的侧面72,第二开口部71a形成于位于伸出部55、57侧的前表面71。
更具体而言,该嵌合凹部70由沿着第一杆60向收纳部37的插入方向E延伸的侧壁73、和在插入方向E的前端侧且与所述侧壁73垂直地配置的前端壁74划分而成,朝向转子50的伸出部55、57侧的前表面71的与突部56、58的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开口而形成第二开口部71a,并且在转子50的旋转轴心C侧且朝向突部56、58的外周的一侧开口而形成第一开口部72a。
此外,设置于第二杆61侧的嵌合凹部70(参照图4)也成为与设置于第一杆60侧的嵌合凹部70相同的构造,对此,在后述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进行说明。另外,作为第二杆61的嵌合凹部77,例如也可以是形成为仅前表面71侧开口的四边框状的形状,只要转子50的第二伸出部57侧的第二突部58能够嵌合即可。
另外,在杆(在此为第一杆60)的相对于收纳部37的插入方向E的末端侧且划分出嵌合凹部70的壁(前端壁74)的外表面,形成有以接近第一开口部72a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74a。在设置于前端壁73的倾斜面74a的顶部74b与第一开口部72a之间形成有间隙75。
此外,作为上述的杆的形状、构造,并不限定于上述方式。并且,构成杆的各部分(基部、中间部、末端部、锁定销、嵌合凹部等)全部一体形成。
接着,对由上述结构构成的锁定装置10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该锁定装置10在关闭了开闭体5的状态下,一对杆60、61的锁定销67、67与固定体1的锁定部1b、1b卡合,能够在关闭了开闭体5的状态下锁定。
参照图5和图8。为了从锁定状态成为解锁状态,通过克服第二施力部件87的作用力而使操作部件80的末端部84向远离壳体20的方向(后方)转动来进行。一对杆60、61的锁定销67、67克服转子50的旋转作用力而从锁定部1b、1b脱离,开闭体5的锁定状态被解除。由此,能够从固定体1的开口部1a打开开闭体5。
接下来,对转子50以及一对杆60、61向壳体20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在将转子50以及一对杆60、61组装于壳体20时,在将第一施力部件85夹装在壳体20与转子50之间的状态下,从壳体20的前表面侧,使转子50的支轴53的突起53a与壳体20的形成为钥匙孔状的轴支承孔26a匹配,压入转子50。
参照图5和图7。支轴53贯通插入于轴支承孔26a,转子5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壳体20,并且反向旋转限制爪52的爪部52b位于反向旋转限制壁35的另一端L2侧,转子5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临时支承于壳体20。
并且,通过进行以下的2种杆组装作业,能够将杆(第一杆60)组装于转子50。
第一组装作业如下进行。
参照图4和图5。在将转子50的支轴53的突起53a与壳体20的轴支承孔26a匹配而插入的状态下,反向旋转限制爪52的爪部52b位于反向旋转限制壁35的另一端L2侧。在该状态下,转子5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壳体20,但支轴53仅贯通插入于轴支承孔26a,突起53a不位于轴支承孔26a的后表面侧,因此转子50未相对于壳体20防脱。图7所示的状态成为转子50相对于壳体2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临时支承的状态(转子50的临时支承状态)。
在转子50以能够旋转的方临时支承于壳体20的状态下,转子50的第一突部56位于壳体20的一端壁24的外侧,但通过克服第一施力部件85(参照图4)的旋转作用力而使转子50向与施力方向D1相反的方向旋转,从而如图9所示,第一突部56通过开口37c而进入切口部41内。
此时,通过使反向旋转限制爪52的爪部52b越过反向旋转限制壁35而位于其一端L1侧,从而限制转子50的反向旋转。即,由于反向旋转限制爪52的爪部52b卡止于反向旋转限制壁35的一端L1侧,因此即使转子50想要从该状态进一步向施力方向D1旋转,转子50也不旋转。而且,在该图9所示的状态下,支轴53的突起53a位于轴支承孔26a的后表面侧周缘,因此转子50相对于壳体20被防脱保持。即,转子50相对于壳体20在防脱的状态下被支承为能够旋转(转子50的防脱保持状态)。
从图7所示的、转子50相对于壳体20被临时支承为能够旋转的状态,使转子50向与施力方向D1相反的方向旋转。由此,使转子50的第一突部56通过收纳部37的开口37c,经由切口部41进入收纳部37内,并且使反向旋转限制爪52的爪部52b越过反向旋转限制壁35而位于其一端L1侧,且支轴53的突起53a位于轴支承孔26a的后表面侧周缘,因此转子50相对于壳体20被防脱保持(参照图9)。在该图9所示的状态下,将第一杆60从框状开口部39沿着插入方向E(进入方向)插入到收纳部37内。
于是,如图10所示,第一杆60的倾斜面74a按压转子50的第一突部56,如图11所示,使转子50进一步向与施力方向D1相反的方向旋转。此时,第一突部56的一部分进入退避部45。然后,如图12所示,当第一突部56越过倾斜面74a的顶部74b时,经由间隙75而通过第一开口部72a。第一突部56向退避部45的进入量在即将通过顶部74b之前最大。当转子50进一步向施力方向D1旋转时,如图6所示,第一突部56插入并嵌合于第一杆60的嵌合凹部70内,因此能够将第一杆60连结于转子50。
并且,如图11所示,第一杆60的基部63的宽度A(从除了弹性引导片63a之外的一侧面到另一侧面的长度)形成为比设置有倾斜面74a的前端壁74的宽度B(从除了弹性引导片63a之外的一侧面到顶部74b的长度)大。其结果是,形成间隙75,第一突部56容易越过顶部74b。通过该间隙75,第一突部56容易插入到嵌合凹部70,并且容易从嵌合凹部70拔出。
另一方面,第二组装作业如下进行。
从图7所示的转子50相对于壳体2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临时支承的状态起,以转子50相对于壳体20不被防脱保持的程度(反向旋转限制爪52的爪部52b越过反向旋转限制壁35而不位于其一端L1侧的程度)使转子50向与施力方向D1相反的方向稍微旋转。由此,使转子50的第一突部56通过收纳部37的开口37c,经由切口部41进入收纳部37内,并且在维持该状态的同时,将第一杆60从框状开口部39沿着插入方向E插入到收纳部37内。
并且,如图13所示,适当调整第一突部56的转动位置和第一杆60的插入量,使第一突部56经由间隙75通过第二开口部72a,插入到第一杆60的嵌合凹部70,从而第一突部56与嵌合凹部70嵌合,因此在该情况下也如图6所示,能够将第一杆60连结于转子50。
此外,还对从收纳部37拆卸第一杆60时的拆卸方法进行说明。
有时想要解除转子50与第一杆60的连结状态而从收纳部37拆卸第一杆60。此时,如图14所示,转子50能够旋转至突部(在此为第一突部56)脱离杆(第一杆60)相对于收纳部37的倾斜面74a的顶部74b处的滑动路径S(沿着第一杆60相对于收纳部37的滑动方向的方向)的位置处。
因此,在想要从收纳部37拆卸第一杆60的情况下,从图6所示的第一杆60与转子50连结的状态起,使转子50克服第一施力部件85的作用力而向与施力方向D1相反的方向旋转。于是,如图14所示,能够使转子50旋转至第一突部56脱离第一杆60相对于收纳部37的倾斜面74a的顶部74b处的滑动路径S的位置处,因此能够从嵌合凹部70的第一开口部72a拔出第一突部56。能够以在倾斜面74的顶部74b与第一突部56之间产生规定的间隙的程度使转子50旋转。之后,如图12所示,在维持了转子50的旋转角度的状态下,从收纳部37拔出第一杆60,由此能够解除转子50与第一杆60的连结状态。
以上说明的锁定装置10起到以下的效果。
参照图6。在该锁定装置10中,第一突部56构成为通过使转子50旋转而能够经由切口部41进入收纳部37内,并且构成为通过在第一突部56位于收纳部37内且第一杆60被插入到收纳部37的状态下使转子50旋转,从而第一突部56能够经由第一开口部72a向嵌合凹部70内插入。因此,如上所述,在第一组装装作业和第二组装作业中的任一作业中,在设为将转子50旋转支承于壳体20的状态(在此为图7所示的转子50的临时支承状态、或者图9所示的转子50的防脱保持状态)之后,通过仅将杆(第一杆60)插入到收纳部37的简单的作业,如图6所示,能够使第一杆60与转子50连结,能够提高转子50与第一杆60的组装作业性。
此外,第二杆61(参照图4)通过从其嵌合凹部70的第二开口部71a插入并嵌合转子50的第二伸出部57侧的第二突部58,从而第二杆61与转子50连结。另外,如图2或图8所示,第二杆61的滑动动作被多个引导部件90引导。
壳体20在与收纳部37相邻的位置处具有收纳从嵌合凹部70脱离的第一突部56的退避部45。通过简单的结构,能够使第一突部56退避。因此,能够廉价地提供第一杆60的装卸性高的锁定装置10。
另外,在第一突部56从切口部41进入了收纳部37的状态下(参照图9),当从框状开口部39向收纳部37插入第一杆60时,倾斜面74a与第一突部56抵接(参照图10),使转子50克服所述作用力而旋转(参照图11),当第一突部56越过倾斜面74a时(参照图12),如图6所示,第一突部56通过所述作用力而被插入到嵌合凹部70。
根据该方式,如图9所示,在第一突部56从切口部41进入了收纳部37的状态下,通过将杆(第一杆60)从框状开口部39插入到收纳部37并压入的简单的作业,如图6所示,第一突部56被插入到嵌合凹部70并嵌合,能够完成转子50与第一杆60的连结,能够进一步提高转子50与第一杆60的组装作业性。
而且,杆具有被插入到收纳部37的第一杆60和比该第一杆60更长地延伸的第二杆61,突部包括:第一突部56,其与第一杆60的嵌合凹部70嵌合;以及第二突部58,其形成于从壳体20的外周伸出的伸出部(第二伸出部57),向与第一突部56相同的方向突出,并与第二杆61的嵌合凹部70嵌合。
根据该方式,比第二杆61短的第一杆60在被收纳于壳体20的收纳部37的状态下,经由嵌合凹部70与第一伸出部55的第一突部56连结,因此能够使第一杆60难以从转子50脱离。另外,比第一杆60长的第二杆61经由嵌合凹部70与从壳体20的外周伸出的第二伸出部57的第二突部58连结,因此在壳体20不需要用于收纳长的第二杆61的收纳部,能够实现壳体20的紧凑化。
另外,如图14所示,转子50能够旋转至突部(在此为第一突部56)脱离杆(第一杆60)相对于收纳部37的倾斜面74a的顶部74b处的滑动路径S(沿着第一杆60相对于收纳部37的滑动方向的方向)的位置处。即,如上所述,从切口部41的圆弧状部分的另一端侧朝向壳体20的另一端L2侧形成有一定宽度的宽幅部分41b,该宽幅部分41b与第一杆60在倾斜面74a的顶部74b处的滑动路径S相比,向壳体20的内方侧错位地配置(向壳体20的侧壁23偏移)。其结果是,转子50能够旋转至第一突部56第一杆60在倾斜面74a的顶部74b处的滑动路径S的位置处。
在拆卸第一杆60时,如图15所示,在维持了转子50的旋转角度的状态下,通过从收纳部37拔出第一杆60(使第一杆60向退出方向位移),能够解除转子50与第一杆60的连结状态。因此,第一杆61从收纳部37的拆卸作业变得容易。另外,由于在倾斜面74的顶部74b与第一开口部72a之间形成有间隙75(参照图11),因此能够从第一开口部72a利用所述间隙75将第一突部56从嵌合凹部70拔出,因此容易将第一突部56从嵌合凹部70顺畅地拔出。
另外,在锁定装置10中,在壳体20的呈长框状的收纳部37插入第一杆60,引导第一杆60的滑动动作,因此无需另外设置第二杆61所需的引导部件90(参照图2)等,因此能够削减部件件数,并且能够实现第一杆60的引导构造的简化。
<实施例2>
图16及图17表示本发明的开闭体的锁定装置的其他实施方式。此外,对与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开闭体的锁定装置10A(以下,也简称为“锁定装置10A)构成为壳体20A具备2个收纳部。壳体20A在侧壁23的外表面连续设置有从壳体20A的长边方向的一端L1侧遍及另一端L2侧的整个区域延伸的长框状的收纳部38。即,该壳体20A具有形成于侧壁22侧并收纳第一杆60的收纳部37、和形成于侧壁23侧并收纳第二杆61的收纳部38。
另外,收纳部38的一端L1侧封闭,在另一端L2侧形成有大致方孔状的框状开口部39,第二杆61能够从该框状开口部39出没。并且,如图17所示,在收纳部38的底壁38a形成有沿着转子50的转动轨迹K呈大致圆弧状地切口而成的切口部41。另外,在切口部41的与框状开口部39相反侧的另一端侧(壳体20A的一端L1侧)形成有直线部41a,经由该直线部41a形成有恒定宽度的宽幅部分41b。
并且,在壳体20A形成有与圆弧面部43相邻的空间且在压入第一杆60时能够使第一突部56退避的退避部45。退避部45是从收纳部37连续地形成的空间,仅第一突部56能够进入。换言之,第一杆60不能进入退避部45。
同样地,在壳体20A形成有与圆弧面部43相邻的空间且在压入第二杆61时能够使第二突部58退避的退避部45。退避部45是从收纳部38连续地形成的空间,仅第二突部58能够进入。换言之,第二杆61不能进入退避部45。
然后,如以下那样进行杆组装作业。即,从转子50相对于壳体20被临时支承为能够旋转的状态起,使转子50向与施力方向D1相反的方向旋转,将转子50相对于壳体20防脱保持。在该状态下,通过将第一杆60从收纳部37侧的框状开口部39沿着插入方向E插入到收纳部37内,从而经由切口部41进入到收纳部37内的第一突部56越过倾斜面74a而插入并嵌合于第一杆60的嵌合凹部70,第一杆60与转子50连结。
之后,通过将第二杆61从收纳部38侧的框状开口部39沿着插入方向F插入到收纳部38内,从而经由切口部41进入到收纳部37内的第二突部58越过倾斜面74a而插入并嵌合于第二杆61的嵌合凹部70,第二杆61与转子50连结。
其结果,如图17所示,能够将一对杆60、61连结于转子50。此外,也可以在先将第二杆61与转子50连结之后,将第一杆60与转子50连结。
这样,不仅是第一杆60,第二杆61也能够通过插入收纳部38并压入的简单的作业与转子50连结,能够提高转子50与一对杆60、61的组装作业性。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实施方式,这样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锁定装置适用于车辆的杂物箱。
符号说明
1…仪表板(固定体)、1b…锁定部
5…盖(开闭体)
10、10A…开闭体的锁定装置
20、20A…壳体
37、38…收纳部
45…退避部
50…转子
56…第一突部(突部)
57…第二伸出部(伸出部)
58…第二突部(突部)
60…第一杆(杆)
61…第二杆(杆)
70…嵌合凹部
74a…倾斜面
GB…杂物箱(车辆用收纳装置)。

Claims (5)

1.一种开闭体的锁定装置,所述开闭体以能够开闭的方式安装于固定体的开口部,其中,所述开闭体的锁定装置具有:
壳体,其安装于所述固定体和所述开闭体中的任一方;
转子,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该壳体;以及
至少1根杆,其以随着该转子的旋转而相对于所述壳体进行出没动作的方式设置,并与设置于所述固定体或所述开闭体中的另一方的锁定部卡合或脱离,
所述壳体具有将至少1根所述杆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收纳的收纳部,
所述转子具有向旋转轴方向突出的突部,
所述杆具有能够供所述突部嵌合的嵌合凹部,
所述突部被构成为能够旋转至脱离所述杆相对于所述收纳部的滑动路径的位置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闭体的锁定装置,其中,
所述壳体在与所述收纳部相邻的位置处具有能够收纳所述突部的退避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开闭体的锁定装置,其中,
所述杆的末端是相对于所述杆的行进方向倾斜的倾斜面,该倾斜面倾斜成在插入所述杆时能够与所述突部抵接,并通过在所述突部抵接了的状态下插入所述杆来将所述突部向所述嵌合凹部引导。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开闭体的锁定装置,其中,
所述杆具有被插入到所述收纳部的第一杆、和比该第一杆更长地延伸的第二杆,
所述突部包括:第一突部,其与所述第一杆的嵌合凹部嵌合;以及第二突部,其形成于从所述壳体的外周伸出的伸出部,向与所述第一突部相同的方向突出,并与所述第二杆的嵌合凹部嵌合。
5.一种车辆用收纳装置,其使用了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开闭体的锁定装置。
CN202180025186.4A 2020-12-25 2021-06-22 开闭体的锁定装置以及车辆用收纳装置 Active CN1153355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216617 2020-12-25
JP2020216617A JP7423508B2 (ja) 2020-12-25 2020-12-25 開閉体のロック装置、及び、車両用収納装置
PCT/JP2021/023515 WO2022137608A1 (ja) 2020-12-25 2021-06-22 開閉体のロック装置、及び、車両用収納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35582A true CN115335582A (zh) 2022-11-11
CN115335582B CN115335582B (zh) 2023-09-08

Family

ID=821589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25186.4A Active CN115335582B (zh) 2020-12-25 2021-06-22 开闭体的锁定装置以及车辆用收纳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13577A1 (zh)
JP (1) JP7423508B2 (zh)
CN (1) CN115335582B (zh)
MX (1) MX2022013834A (zh)
WO (1) WO2022137608A1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5360A (zh) * 2002-12-18 2008-06-11 百乐仕株式会社 手套箱的盖锁定装置
JP2014173287A (ja) * 2013-03-07 2014-09-22 Piolax Inc ロック装置
CN104379860A (zh) * 2012-06-15 2015-02-25 百乐仕株式会社 开闭体的锁止装置
JP2015044472A (ja) * 2013-08-28 2015-03-12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収納装置
CN104583516A (zh) * 2012-08-23 2015-04-29 百乐仕株式会社 开闭体的锁止装置
CN105452061A (zh) * 2013-08-09 2016-03-30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手套箱
CN108291412A (zh) * 2015-11-04 2018-07-17 百乐仕株式会社 锁止装置
CN108291416A (zh) * 2015-11-27 2018-07-17 百乐仕株式会社 开闭体的锁止装置
CN108868393A (zh) * 2018-08-01 2018-11-23 东莞禾盈通用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拨杆式手套箱锁扣
CN211335783U (zh) * 2019-12-15 2020-08-25 富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乘用车手套箱锁止集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97564A (ja) 1999-04-14 2000-10-24 Nifco Inc ハンドル錠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5360A (zh) * 2002-12-18 2008-06-11 百乐仕株式会社 手套箱的盖锁定装置
CN104379860A (zh) * 2012-06-15 2015-02-25 百乐仕株式会社 开闭体的锁止装置
CN104583516A (zh) * 2012-08-23 2015-04-29 百乐仕株式会社 开闭体的锁止装置
JP2014173287A (ja) * 2013-03-07 2014-09-22 Piolax Inc ロック装置
CN105452061A (zh) * 2013-08-09 2016-03-30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手套箱
JP2015044472A (ja) * 2013-08-28 2015-03-12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収納装置
CN108291412A (zh) * 2015-11-04 2018-07-17 百乐仕株式会社 锁止装置
CN108291416A (zh) * 2015-11-27 2018-07-17 百乐仕株式会社 开闭体的锁止装置
CN108868393A (zh) * 2018-08-01 2018-11-23 东莞禾盈通用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拨杆式手套箱锁扣
CN211335783U (zh) * 2019-12-15 2020-08-25 富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乘用车手套箱锁止集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423508B2 (ja) 2024-01-29
JP2022102087A (ja) 2022-07-07
WO2022137608A1 (ja) 2022-06-30
US20230313577A1 (en) 2023-10-05
MX2022013834A (es) 2022-11-30
CN115335582B (zh) 2023-09-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648167B2 (ja) グローブボックス装置
US7832240B2 (en) Lid lock device
JP6031523B2 (ja) 開閉体のロック装置
CN108291416B (zh) 开闭体的锁止装置
US11365569B2 (en) Vehicle door lock apparatus
CN108350708B (zh) 锁止装置
CN108291412B (zh) 锁止装置
JP2016070021A (ja) ロック解除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ロック装置
CN115884900A (zh) 开闭体的锁定装置
CN115335582A (zh) 开闭体的锁定装置以及车辆用收纳装置
JP4416641B2 (ja) リッドのロック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車両用のフィラーリッドの開閉装置
JP2016056549A (ja)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JP4233975B2 (ja)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JP4501765B2 (ja) 可動式収納ポケット
CN113039337A (zh) 开闭体的锁定装置
JP4518900B2 (ja) リッド開閉装置
JP5271547B2 (ja) グローブボックスのロックユニット取付部構造
JP5730712B2 (ja) コンソールボックス装置
JP4815383B2 (ja) グローブボックス装置
JP4170601B2 (ja) ロック装置
JP7269372B2 (ja) ロック解除装置
JP3845229B2 (ja) グローブボックス用リッドロック装置
JP2001098817A (ja) グローブボックス用リッドロック装置
JP3314023B2 (ja)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JP4815382B2 (ja) グローブボックス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