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21365A - 一种可实现平稳升降的起重机操纵室用升降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实现平稳升降的起重机操纵室用升降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21365A
CN115321365A CN202211081131.8A CN202211081131A CN115321365A CN 115321365 A CN115321365 A CN 115321365A CN 202211081131 A CN202211081131 A CN 202211081131A CN 115321365 A CN115321365 A CN 1153213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fixedly arranged
bottom plate
plate
r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8113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1108113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21365A/zh
Publication of CN1153213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213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13/00Othe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 B66C13/52Details of compartments for driving engines or motors or of operator's stands or cabins
    • B66C13/54Operator's stands or cab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15/00Safety gea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0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 F16F15/04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elastic means
    • F16F15/06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elastic means with metal springs
    • F16F15/067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elastic means with metal springs using only wound spring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起重机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可实现平稳升降的起重机操纵室用升降系统,包括支架、乘坐仓、吊装装置和稳定装置;滑动壳固定设置在乘坐仓的底部;减震组件设置在滑动壳内侧的乘坐仓底部,减震组件的底部设置有连接杆;第一底板设置在连接杆的底部;滑杆贯穿设置在第一底板上;限位块固定设置在滑杆的顶部,限位块与第一底板之间存有第一间隙;第一弹簧设置在第一间隙内;两个倾斜板对称的设置在第一底板的底部;连接组件分别设置在倾斜板和滑杆的底部;支撑杆设置有多个,多个支撑杆沿支架的高度方向均匀的固定设置在支架上。本申请通过设置稳定装置,实现了操纵室在进行升降的时候既可以保持稳定性还能保证安全性的技术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可实现平稳升降的起重机操纵室用升降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起重机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可实现平稳升降的起重机操纵室用升降系统。
背景技术
起重机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垂直提升和水平搬运重物的多动作起重机械。传统的起重机操纵室通常需要工作人员自行攀爬,为了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和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性,便衍生出了具有升降系统的操纵室,但是现有的具有升降系统的操纵室在升降时缺少安全保护。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实现平稳升降的起重机操纵室用升降系统,包括支架、乘坐仓、吊装装置和稳定装置;稳定装置设置在乘坐仓的底部,稳定装置包括减震组件、支撑杆、倾斜板、连接组件、滑杆、限位块、第一弹簧、第一底板和滑动壳;滑动壳固定设置在乘坐仓的底部;减震组件设置在滑动壳内侧的乘坐仓底部,减震组件的底部固定设置有连接杆;第一底板固定设置在连接杆远离减震组件的一端上,第一底板与滑动壳滑动配合;滑杆设置有多个,滑杆沿乘坐仓的高度方向贯穿的设置在第一底板上,滑杆与第一底板滑动配合;限位块固定设置在滑杆的顶部,限位块与第一底板之间存有第一间隙;第一弹簧设置在第一间隙内;倾斜板设置有两个,两个倾斜板对称的设置在第一底板的底部,倾斜板倾斜的设置在第一底板的底部,倾斜板位于高处的一端与第一底板铰接;连接组件分别设置在倾斜板和滑杆的底部;支撑杆设置有多个,多个支撑杆沿支架的高度方向均匀的固定设置在支架上,支撑杆水平设置,支撑杆用以支撑切斜板的底部。
优选的,连接组件包括第一铰接座、第二铰接座和限位组件;第一铰接座固定设置在滑杆的底部;第二铰接座设置在倾斜板的上部,第二铰接座与第一铰接座铰接;限位组件设置第二铰接座一侧的倾斜板上部,限位组件用于将第二铰接座限制在倾斜板的上部。
优选的,稳定装置还包括第一直线驱动器、拉动板和下压板;第一直线驱动器设置有多个,第一直线驱动器固定设置在第一底板的上部,第一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竖直向上;拉动板固定设置在第一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上;下压板固定设置在限位块的上部,拉动板用于带动下压板下降。
优选的,限位组件包括滑轨和滑块;滑轨设置有多个,滑轨对称的设置在第二铰接座的两侧;滑块固定设置在第二铰接座的两侧,滑块与滑轨滑动配合。
优选的,减震组件包括第二底板和第二弹簧;第二底板设置在乘坐仓的下方,第二底板与乘坐仓之间存有第二间隙;第二弹簧设置有多个,第二弹簧设置在第二间隙内。
优选的,还包括减速装置,减速装置包括双轴直线驱动器、引导组件、第一摩擦件、第二摩擦件和转速传感器;双轴直线驱动器固定设置在第一底板的上部,双轴直线驱动器的输出轴水平设置;引导组件设置在双轴直线驱动器两侧的输出端上;第一摩擦件设置在引导组件远离双轴直线驱动器的一侧;第二摩擦件沿支架的高度方向固定设置在支架上;转速传感器设置在吊装装置上,转动传感器与双轴直线驱动器电连接,转速传感器与第一直线驱动器电连接。
优选的,引导组件包括导向杆和导向块;导向杆设置有两个,两个导向杆分别固定设置在双轴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上,导向杆远离双轴直线驱动器的一端与第一摩擦件固定连接;导向块固定设置在第一底板的上部,导向块与导向杆滑动配合。
优选的,还包括限制机构,限制机构包括限制块和限制槽;限制块固定设置在乘坐仓的侧壁上;限制槽沿支架的高度方向开设在支架的侧壁上,限制块与限制槽滑动配合。
优选的,吊装装置包括旋转驱动器、转动件和缆绳;旋转驱动器固定设置在支架的顶部;转动件固定设置在旋转驱动器的输出端上;缆绳缠绕在转动件上,缆绳远离转动件的一端与乘坐仓的顶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警示灯;警示灯固定设置在乘坐仓的侧壁上。
本申请相比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本申请通过设置减震组件、支撑杆、倾斜板、连接组件、滑杆、限位块、第一弹簧、第一底板和滑动壳,实现了操纵室在进行升降的时候既可以保持稳定性还能保证安全性的技术要求。
2.本申请通过设置第一铰接座、第二铰接座和限位组件,实现了连接组件的连接功能。
3.本申请通过设置第一直线驱动器、拉动板和下压板,实现了乘坐仓在下降时,可以防止支撑杆对倾斜板造成阻碍,从而使得乘坐仓无法下降的情况出现的技术要求。
4.本申请通过设置滑轨和滑块,实现了限位组件对第二铰接座的限位功能。
5.本申请通过设置第二底板和第二弹簧,实现了减震组件的减震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立体示意图一;
图2是本申请的立体示意图二;
图3是本申请的去除了吊装装置和部分支架后的立体示意图一;
图4是本申请的去除了吊装装置和部分支架后的立体示意图二;
图5是本申请的局部立体示意图一;
图6是本申请的局部立体示意图二;
图7是本申请的局部立体示意图三;
图8是本申请的稳定装置和减速装置组装立体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的部分稳定装置和部分减速装置组装立体示意图一;
图10是本申请的部分稳定装置和部分减速装置组装立体示意图二;
图11是本申请的局部组装立体示意图一;
图12是本申请的局部组装立体示意图二;
图13是本申请的局部组装立体示意图三。
图中标号为:
1-支架;
2-乘坐仓;
3-吊装装置;3a-旋转驱动器;3b-转动件;3c-缆绳;
4-稳定装置;4a-减震组件;4a1-第二底板;4a2-第二弹簧;4b-支撑杆;4c-倾斜板;4d-连接组件;4d1-第一铰接座;4d2-第二铰接座;4d3-滑轨;4d4-滑块;4e-滑杆;4f-限位块;4g-第一弹簧;4h-第一底板;4i-解锁组件;4i1-第一直线驱动器;4i2-拉动板;4i3-下压板;4j-滑动壳;
5-减速装置;5a-双轴直线驱动器;5b-引导组件;5b1-导向杆;5b2-导向块;5c-第一摩擦件;5d-第二摩擦件;
6-限制机构;6a-限制块;6b-限制槽;
7-警示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13所示,本申请提供:
一种可实现平稳升降的起重机操纵室用升降系统,包括支架1、乘坐仓2、吊装装置3和稳定装置4;稳定装置4设置在乘坐仓2的底部,稳定装置4包括减震组件4a、支撑杆4b、倾斜板4c、连接组件4d、滑杆4e、限位块4f、第一弹簧4g、第一底板4h和滑动壳4j;滑动壳4j固定设置在乘坐仓2的底部;减震组件4a设置在滑动壳4j内侧的乘坐仓2底部,减震组件4a的底部固定设置有连接杆;第一底板4h固定设置在连接杆远离减震组件4a的一端上,第一底板4h与滑动壳4j滑动配合;滑杆4e设置有多个,滑杆4e沿乘坐仓2的高度方向贯穿的设置在第一底板4h上,滑杆4e与第一底板4h滑动配合;限位块4f固定设置在滑杆4e的顶部,限位块4f与第一底板4h之间存有第一间隙;第一弹簧4g设置在第一间隙内;倾斜板4c设置有两个,两个倾斜板4c对称的设置在第一底板4h的底部,倾斜板4c倾斜的设置在第一底板4h的底部,倾斜板4c位于高处的一端与第一底板4h铰接;连接组件4d分别设置在倾斜板4c和滑杆4e的底部;支撑杆4b设置有多个,多个支撑杆4b沿支架1的高度方向均匀的固定设置在支架1上,支撑杆4b水平设置,支撑杆4b用以支撑切斜板的底部。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申请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使得操纵室在进行升降的时候既可以保持稳定性还能保证安全性。为此,本申请支架1呈倒置“凵”字结构,乘坐仓2沿支架1的高度方向可滑动的设置在支架1上,吊装装置3固定设置在支架1的顶部,吊装装置3的下部与乘坐仓2的顶部连接,吊装装置3用于带动乘坐仓2沿支架1的高度方向滑动,稳定装置4设置在乘坐仓2的底部。稳定装置4的工作原理如下,滑动壳4j的底部设置有限位圈,这样第一底板4h只能在滑动壳4j内部滑动,当第一底板4h受到一个向下的力时,第一底板4h便会沿着滑动壳4j的高度方向向下滑动,当第一底板4h与滑动壳4j底部的限位圈接触后,此时第一底板4h便会被限位圈限制住,如此当第一底板4h在滑动壳4j中滑动时,便不会出现从滑动壳4j中脱出的现象。当吊装装置3带动乘坐仓2上升时,此时乘坐仓2底部的倾斜板4c便会紧紧的贴在支架1的侧壁上,由于支架1的侧壁上每隔一段距离就设置有一个支撑杆4b,所以在乘坐仓2带动倾斜板4c移动到支撑杆4b位置时,此时支撑杆4b便会与将倾斜板4c顶动,倾斜板4c会围绕其与第一底板4h的铰接处转动,此时倾斜板4c与第一底板4h之间的夹角便会变大,如此第一底板4h便会通过连接组件4d带动滑杆4e下降,此时滑杆4e便会与第一底板4h发生相对滑动,此时设置在滑杆4e顶部的限位块4f便会逐渐向着第一底板4h的上部靠近,此时限位块4f与第一底板4h上部之间的距离会虽小,这样就会使得第一弹簧4g被压缩。当乘坐仓2继续带动倾斜板4c沿着支架1的高度方向向上移动时,此时倾斜板4c便会完全经过支撑杆4b,此时支撑杆4b不会在对倾斜板4c产生推力,而此时设置在限位块4f与第一底板4h之间的第一弹簧4g处于压缩的状态,如此第一弹簧4g便会复位,继而使得限位块4f带动滑杆4e沿支架1的高度方向向上移动,如此便会使得滑杆4e通过连接组件4d带动倾斜板4c转动,倾斜板4c与第一底板4h之间的夹角便会逐渐减小,如此倾斜板4c便会与支架1的侧壁紧密贴合,而此时若吊装装置3出现了问题,即吊装装置3与乘坐仓2之间发生断裂的情况,此时由于倾斜板4c与支架1的侧壁紧密贴合,这样就会使得倾斜板4c被支撑杆4b承接住,如此便可保证乘坐仓2不会继续下降,且在倾斜板4c与支撑杆4b接触后,乘坐仓2会用一定的惯性,此时便可通过设置在乘坐仓2底部的减震组件4a进行减震,这样便可保证乘坐仓2中工作人员的舒适度。且由于支撑杆4b是均匀设置的,而两个相邻的支撑杆4b之间的距离不会太远,这样就可以保证乘坐仓2在下落时能很快的被制动住。如此便实现了操纵室在进行升降的时候既可以保持稳定性还能保证安全性的技术要求。
进一步的,如图12-13所示:
连接组件4d包括第一铰接座4d1、第二铰接座4d2和限位组件;第一铰接座4d1固定设置在滑杆4e的底部;第二铰接座4d2设置在倾斜板4c的上部,第二铰接座4d2与第一铰接座4d1铰接;限位组件设置第二铰接座4d2一侧的倾斜板4c上部,限位组件用于将第二铰接座4d2限制在倾斜板4c的上部。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申请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连接组件4d是如何实现连接功能的。为此,本申请有第一铰接座4d1和第二铰接座4d2铰接,所以在倾斜板4c被支撑杆4b推动后,此时倾斜板4c靠近支撑杆4b的一端便会围绕其与第一底板4h之间的铰接处转动,此时第二铰接座4d2会在限位组件的限制下在倾斜板4c上滑动,第二铰接座4d2会与第一铰接座4d1发生相对转动,此时倾斜板4c转动的位移量可以分解成一个水平位移量和第一竖直位移量,而水平位移量则会被第二铰接座4d2在倾斜板4c上的滑动位移抵消,而竖直位移量则会使得滑杆4e沿着支架1的高度方向滑动,此时滑杆4e便会在倾斜板4c的带动下向下滑动,如此便会使得第一弹簧4g被压缩,而在第一弹簧4g通过滑杆4e带动倾斜板4c复位时,第一铰接座4d1便会与第二铰接座4d2发生相对转动,此时第一铰接座4d1会在滑杆4e的作用下推动第二铰接座4d2在倾斜板4c上滑动,继而使得倾斜板4c转动并与支架1的侧壁相接触。如此便实现了连接组件4d的连接功能。
进一步的,如图7-8所示:
稳定装置4还包括第一直线驱动器4i1、拉动板4i2和下压板4i3;第一直线驱动器4i1设置有多个,第一直线驱动器4i1固定设置在第一底板4h的上部,第一直线驱动器4i1的输出端竖直向上;拉动板4i2固定设置在第一直线驱动器4i1的输出端上;下压板4i3固定设置在限位块4f的上部,拉动板4i2用于带动下压板4i3下降。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申请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乘坐仓2下降时,如何防止支撑杆4b对倾斜板4c的影响,从而使得乘坐仓2无法下降的情况出现。为此,本申请第一直线驱动器4i1优选为直线气缸,当乘坐仓2需要下降时,此时由于倾斜板4c与支撑杆4b相接触,乘坐仓2通过倾斜板4c设置在支撑杆4b上,此时首先需要利用吊装装置3将乘坐仓2抬起,第一直线驱动器4i1的输出轴的轴线与支架1的高度方向平行,随后第一直线驱动器4i1便会开始启动,第一直线驱动器4i1的输出端会带动拉动板4i2缩回,此时设置在第一直线驱动器4i1输出端上的拉动板4i2便会沿着支架1的高度方向缓缓下降,拉动板4i2会带动设置在限位块4f上的下压板4i3向下移动,此时下压板4i3会通过限位块4f带动滑杆4e沿支架1的高度方向向下移动,如此滑杆4e便会与第一底板4h发生相对滑动,此时与滑杆4e通过连接组件4d连接的倾斜板4c便会发生转动,转动中的倾斜板4c与第一底板4h之间的夹角会越来越大,此时倾斜板4c会逐渐远离支架1,而支撑杆4b便不会对倾斜板4c产生阻碍的情况,随后吊装装置3带动乘坐仓2下降即可。如此便实现了乘坐仓2在下降时,可以防止支撑杆4b对倾斜板4c造成阻碍,从而使得乘坐仓2无法下降的情况出现的技术要求。
进一步的,如图12-13所示:
限位组件包括滑轨4d3和滑块4d4;滑轨4d3设置有多个,滑轨4d3对称的设置在第二铰接座4d2的两侧;滑块4d4固定设置在第二铰接座4d2的两侧,滑块4d4与滑轨4d3滑动配合。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申请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限位组件是如何实现对于第二铰接座4d2的限位功能的。为此,本申请当第二铰接座4d2与倾斜板4c发生相对滑动时,此时第二铰接座4d2会带动设置在其两侧的滑块4d4一同移动,此时滑块4d4便会在滑轨4d3上滑动,由于滑轨4d3的限制,滑块4d4只能沿着滑轨4d3的长度方向滑动,所以在滑杆4e通过第一铰接座4d1和第二铰接座4d2带动倾斜板4c转动时,滑杆4e便可通过滑块4d4和滑轨4d3对倾斜板4c产生一个提升力,进而使得倾斜板4c可以紧密的与支架1接触。如此便实现了限位组件对第二铰接座4d2的限位功能。
进一步的,如图6-7所示:
减震组件4a包括第二底板4a1和第二弹簧4a2;第二底板4a1设置在乘坐仓2的下方,第二底板4a1与乘坐仓2之间存有第二间隙;第二弹簧4a2设置有多个,第二弹簧4a2设置在第二间隙内。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申请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减震组件4a是如何实现减震功能的。为此,本申请在上升期间吊装装置3失灵时,此时乘坐仓2便会发生坠落的情况,乘坐仓2会带动倾斜板4c下降,倾斜板4c会与支撑杆4b发生碰撞,此时乘坐仓2依旧会有惯性,而第一底板4h会在倾斜板4c的作用下突然静止,此时乘坐仓2的惯性便会作用在第二弹簧4a2上,第二弹簧4a2会受到第二底板4a1和乘坐仓2的双重挤压,如此第二弹簧4a2便会对乘坐仓2产生减震的效果。如此便实现了减震组件4a的减震功能。
进一步的,如图6和图8所示:
还包括减速装置5,减速装置5包括双轴直线驱动器5a、引导组件5b、第一摩擦件5c、第二摩擦件5d和转速传感器;双轴直线驱动器5a固定设置在第一底板4h的上部,双轴直线驱动器5a的输出轴水平设置;引导组件5b设置在双轴直线驱动器5a两侧的输出端上;第一摩擦件5c设置在引导组件5b远离双轴直线驱动器5a的一侧;第二摩擦件5d沿支架1的高度方向固定设置在支架1上;转速传感器设置在吊装装置3上,转动传感器与双轴直线驱动器5a电连接,转速传感器与第一直线驱动器4i1电连接。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申请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防止吊装装置3在带动乘坐仓2下降的过程中出线失控的现象。为此,本申请双轴直线驱动器5a优选为双轴伺服电机,当吊装装置3失灵时,此时设置在吊装装置3上的转速传感器便会识别出吊装装置3转速过快的情况,此时转速传感器便会将双轴直线驱动器5a激活,同时被激活的还有第一直线驱动器4i1,第一直线驱动器4i1会带动拉动板4i2升起,此时下压板4i3便会在第一弹簧4g的作用下复位,这样倾斜板4c便由于紧贴与支架1侧壁,同时由于双轴直线驱动器5a被激活,所以此时双轴直线驱动器5a会通过引导组件5b带动第一摩擦件5c与设置在支架1侧壁上的第二摩擦件5d向接触,如此便会使得乘坐仓2减速。同时由于倾斜板4c已经与支架1侧壁紧密贴合,那么在乘坐仓2下降一段距离后,倾斜板4c便会被支撑杆4b栏柱。如此便防止了吊装装置3在带动乘坐仓2下降过程中出现失控的现象。
进一步的,如图7所示:
引导组件5b包括导向杆5b1和导向块5b2;导向杆5b1设置有两个,两个导向杆5b1分别固定设置在双轴直线驱动器5a的输出端上,导向杆5b1远离双轴直线驱动器5a的一端与第一摩擦件5c固定连接;导向块5b2固定设置在第一底板4h的上部,导向块5b2与导向杆5b1滑动配合。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申请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引导组件5b是如何实现引导功能的。为此,本申请当双轴直线驱动器5a被激活后,此时双轴直线驱动器5a便会带动导向杆5b1滑动,如此导向杆5b1便会与导向块5b2发生相对滑动。如此便实现了引导组件5b的引导功能。
进一步的,如图4-6所示:
还包括限制机构6,限制机构6包括限制块6a和限制槽6b;限制块6a固定设置在乘坐仓2的侧壁上;限制槽6b沿支架1的高度方向开设在支架1的侧壁上,限制块6a与限制槽6b滑动配合。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申请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使得吊装装置3在带动乘坐仓2升降的时候,乘坐仓2可以更稳定的在支架1上移动。为此,本申请当吊装装置3带动乘坐仓2沿着支架1的高度方向升降时,此时设置在乘坐仓2侧壁上的限制块6a便会与限制槽6b发生相对滑动,而限制槽6b会将限制块6a限制,限制槽6b使得限制块6a只能沿着支架1的高度方向移动,如此吊装装置3在带动乘坐仓2升降的时候,乘坐仓2就可以更稳定的在支架1上移动。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
吊装装置3包括旋转驱动器3a、转动件3b和缆绳3c;旋转驱动器3a固定设置在支架1的顶部;转动件3b固定设置在旋转驱动器3a的输出端上;缆绳3c缠绕在转动件3b上,缆绳3c远离转动件3b的一端与乘坐仓2的顶部固定连接。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申请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吊装装置3是如何实现吊装功能的。为此,本申请旋转驱动器3a优选为伺服电机,当旋转驱动器3a启动后,此时设置在旋转驱动器3a输出端上的转动件3b便会随之转动,此时缆绳3c便会带动乘坐仓2升降。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
还包括警示灯7;警示灯7固定设置在乘坐仓2的侧壁上。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申请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出现紧急情况时,如何提醒外界工作人员及时介入救援。为此,本申请通过设置警示灯7,外部的工作人员便可及时发现险情并进行处置。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可实现平稳升降的起重机操纵室用升降系统,包括支架(1)、乘坐仓(2)、吊装装置(3)和稳定装置(4);
其特征在于,稳定装置(4)设置在乘坐仓(2)的底部,稳定装置(4)包括减震组件(4a)、支撑杆(4b)、倾斜板(4c)、连接组件(4d)、滑杆(4e)、限位块(4f)、第一弹簧(4g)、第一底板(4h)和滑动壳(4j);
滑动壳(4j)固定设置在乘坐仓(2)的底部;
减震组件(4a)设置在滑动壳(4j)内侧的乘坐仓(2)底部,减震组件(4a)的底部固定设置有连接杆;
第一底板(4h)固定设置在连接杆远离减震组件(4a)的一端上,第一底板(4h)与滑动壳(4j)滑动配合;
滑杆(4e)设置有多个,滑杆(4e)沿乘坐仓(2)的高度方向贯穿的设置在第一底板(4h)上,滑杆(4e)与第一底板(4h)滑动配合;
限位块(4f)固定设置在滑杆(4e)的顶部,限位块(4f)与第一底板(4h)之间存有第一间隙;
第一弹簧(4g)设置在第一间隙内;
倾斜板(4c)设置有两个,两个倾斜板(4c)对称的设置在第一底板(4h)的底部,倾斜板(4c)倾斜的设置在第一底板(4h)的底部,倾斜板(4c)位于高处的一端与第一底板(4h)铰接;
连接组件(4d)分别设置在倾斜板(4c)和滑杆(4e)的底部;
支撑杆(4b)设置有多个,多个支撑杆(4b)沿支架(1)的高度方向均匀的固定设置在支架(1)上,支撑杆(4b)水平设置,支撑杆(4b)用以支撑切斜板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实现平稳升降的起重机操纵室用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连接组件(4d)包括第一铰接座(4d1)、第二铰接座(4d2)和限位组件;
第一铰接座(4d1)固定设置在滑杆(4e)的底部;
第二铰接座(4d2)设置在倾斜板(4c)的上部,第二铰接座(4d2)与第一铰接座(4d1)铰接;
限位组件设置第二铰接座(4d2)一侧的倾斜板(4c)上部,限位组件用于将第二铰接座(4d2)限制在倾斜板(4c)的上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实现平稳升降的起重机操纵室用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稳定装置(4)还包括第一直线驱动器(4i1)、拉动板(4i2)和下压板(4i3);
第一直线驱动器(4i1)设置有多个,第一直线驱动器(4i1)固定设置在第一底板(4h)的上部,第一直线驱动器(4i1)的输出端竖直向上;
拉动板(4i2)固定设置在第一直线驱动器(4i1)的输出端上;
下压板(4i3)固定设置在限位块(4f)的上部,拉动板(4i2)用于带动下压板(4i3)下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实现平稳升降的起重机操纵室用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限位组件包括滑轨(4d3)和滑块(4d4);
滑轨(4d3)设置有多个,滑轨(4d3)对称的设置在第二铰接座(4d2)的两侧;
滑块(4d4)固定设置在第二铰接座(4d2)的两侧,滑块(4d4)与滑轨(4d3)滑动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实现平稳升降的起重机操纵室用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减震组件(4a)包括第二底板(4a1)和第二弹簧(4a2);
第二底板(4a1)设置在乘坐仓(2)的下方,第二底板(4a1)与乘坐仓(2)之间存有第二间隙;
第二弹簧(4a2)设置有多个,第二弹簧(4a2)设置在第二间隙内。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实现平稳升降的起重机操纵室用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减速装置(5),减速装置(5)包括双轴直线驱动器(5a)、引导组件(5b)、第一摩擦件(5c)、第二摩擦件(5d)和转速传感器;
双轴直线驱动器(5a)固定设置在第一底板(4h)的上部,双轴直线驱动器(5a)的输出轴水平设置;
引导组件(5b)设置在双轴直线驱动器(5a)两侧的输出端上;
第一摩擦件(5c)设置在引导组件(5b)远离双轴直线驱动器(5a)的一侧;
第二摩擦件(5d)沿支架(1)的高度方向固定设置在支架(1)上;
转速传感器设置在吊装装置(3)上,转动传感器与双轴直线驱动器(5a)电连接,转速传感器与第一直线驱动器(4i1)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实现平稳升降的起重机操纵室用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引导组件(5b)包括导向杆(5b1)和导向块(5b2);
导向杆(5b1)设置有两个,两个导向杆(5b1)分别固定设置在双轴直线驱动器(5a)的输出端上,导向杆(5b1)远离双轴直线驱动器(5a)的一端与第一摩擦件(5c)固定连接;
导向块(5b2)固定设置在第一底板(4h)的上部,导向块(5b2)与导向杆(5b1)滑动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实现平稳升降的起重机操纵室用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制机构(6),限制机构(6)包括限制块(6a)和限制槽(6b);
限制块(6a)固定设置在乘坐仓(2)的侧壁上;
限制槽(6b)沿支架(1)的高度方向开设在支架(1)的侧壁上,限制块(6a)与限制槽(6b)滑动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实现平稳升降的起重机操纵室用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吊装装置(3)包括旋转驱动器(3a)、转动件(3b)和缆绳(3c);
旋转驱动器(3a)固定设置在支架(1)的顶部;
转动件(3b)固定设置在旋转驱动器(3a)的输出端上;
缆绳(3c)缠绕在转动件(3b)上,缆绳(3c)远离转动件(3b)的一端与乘坐仓(2)的顶部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实现平稳升降的起重机操纵室用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警示灯(7);
警示灯(7)固定设置在乘坐仓(2)的侧壁上。
CN202211081131.8A 2022-09-06 2022-09-06 一种可实现平稳升降的起重机操纵室用升降系统 Pending CN11532136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81131.8A CN115321365A (zh) 2022-09-06 2022-09-06 一种可实现平稳升降的起重机操纵室用升降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81131.8A CN115321365A (zh) 2022-09-06 2022-09-06 一种可实现平稳升降的起重机操纵室用升降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21365A true CN115321365A (zh) 2022-11-11

Family

ID=839305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81131.8A Pending CN115321365A (zh) 2022-09-06 2022-09-06 一种可实现平稳升降的起重机操纵室用升降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2136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24762A (zh) * 2023-03-13 2023-04-07 南通腾革建筑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塔式起重机用的减震型平台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24762A (zh) * 2023-03-13 2023-04-07 南通腾革建筑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塔式起重机用的减震型平台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54047B1 (ja) 建材用リフトの安全型位置固定設備
CN115321365A (zh) 一种可实现平稳升降的起重机操纵室用升降系统
KR910008307Y1 (ko) 빌딩용 비전동 자동 강하 도피사다리
CN112340576A (zh) 一种用于塔吊载人的爬升装置
CN112376883A (zh) 一种脚手架自动爬升装置
CN112623906B (zh) 一种建筑类无机房电梯防坠落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13911886B (zh) 高层建筑消防和救援机械平台
CN1198499A (zh) 外墙升降机
CN115924684A (zh) 一种隧道竖井施工用悬吊式安全隔离装置
CN115490109A (zh) 一种高安全性能的升降装置
CN215946424U (zh) 一种电梯用防坠落装置
CN113081506A (zh) 一种消防救援变形担架
CN211110555U (zh) 一种电梯井用轿厢缓冲装置
CN2448812Y (zh) 普通龙门架防断绳安全装置
CN112431394A (zh) 一种可升降式钢结构施工架
CN213170999U (zh) 一种带防意外移动功能的限速器
CN220618343U (zh) 一种高处线路的检修升降装置
CN111330194B (zh) 一种基于云梯消防车的高楼安全辅助提升装置
CN211004322U (zh) 一种起重机超速保护装置
CN218708392U (zh) 升降系统
CN111167051B (zh) 一种基于云梯消防车的高楼辅助提升装置
CN218058033U (zh) 一种电梯安装防护安全装置
CN219341672U (zh) 一种储能设备检修用的升降装置
CN219525985U (zh) 一种施工电梯防坠落机构
CN219885621U (zh) 一种具有平台稳定上升防晃动结构的升降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