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15851A - 天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天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15851A
CN115315851A CN202180012635.1A CN202180012635A CN115315851A CN 115315851 A CN115315851 A CN 115315851A CN 202180012635 A CN202180012635 A CN 202180012635A CN 115315851 A CN115315851 A CN 1153158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on shaft
worm wheel
antenna
unit
antenna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1263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仁昊
姜声满
梁亨硕
韩龙熙
洪瑛志
朴大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MW Inc
Original Assignee
KMW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MW Inc filed Critical KMW Inc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KR2021/001578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21158075A1/ko
Publication of CN1153158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158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02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using mechanical movement of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as a whole
    • H01Q3/08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using mechanical movement of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as a whole for varying two co-ordinates of the orient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6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base st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1/0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1/04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volving only two intermeshing members
    • F16H1/1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volving only two intermeshing members with non-parallel axes
    • F16H1/16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volving only two intermeshing members with non-parallel axes comprising worm and worm-whee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1/0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1/2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volving more than two intermeshing members
    • F16H1/2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volving more than two intermeshing members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 F16H1/22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volving more than two intermeshing members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with non-parallel axes
    • F16H1/225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volving more than two intermeshing members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with non-parallel axes with two or more worm and worm-wheel gea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12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or for taking-up backlash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1207Supports; Mounting means for fastening a rigid aerial el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1207Supports; Mounting means for fastening a rigid aerial element
    • H01Q1/1228Supports; Mounting means for fastening a rigid aerial element on a boo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1242Rigid mas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an a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125Means for position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125Means for positioning
    • H01Q1/1264Adjusting different parts or elements of an aerial uni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02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using mechanical movement of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as a whole
    • H01Q3/04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using mechanical movement of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as a whole for varying one co-ordinate of the orientation
    • H01Q3/06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using mechanical movement of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as a whole for varying one co-ordinate of the orientation over a restricted ang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12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or for taking-up backlash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F16H2057/126Self-adjusting during operation, e.g. by a sp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通过使天线单元倾斜以能够确保天线相关部件的设置空间并消除从天线发送/接收的信号的阴影区域。为此,根据本发明的天线装置包括:极子(pole);天线单元;下连杆单元,将所述天线单元的下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沿上下方向与所述极子相结合;以及倾斜驱动单元,将所述天线单元的上部与所述极子相结合,使所述天线单元的上部以所述下连杆单元的旋转中心为基准旋转以使其倾斜,所述倾斜驱动单元包括:倾斜电机;蜗杆齿轮,借助所述倾斜电机的驱动力旋转;第一倾斜臂,与所述天线单元相结合;第二倾斜臂,与所述极子相结合;第一蜗轮,借助所述蜗杆齿轮的旋转来进行旋转,以使所述第一倾斜臂旋转;第二蜗轮,借助所述蜗杆齿轮的旋转来进行旋转,以使所述第二倾斜臂旋转。

Description

天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线装置(ANTENNA APPARATUS),更详细而言,涉及用于无线通信技术例如无线通信终端的多输入/输出天线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技术,例如,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技术是一种通过使用多个天线来大幅增加数据传输容量的技术,发射机通过每个发射天线传输互不相同的数据,而接收器通过适当的信号处理来区分出发射数据的空间复用(Spatialmultiplexing)技术。
因此,随着发送/接收天线的数量同时增加,信道容量增加,允许传输更多的数据。例如,当天线数量增加到10个时,与当前单天线系统相比,使用相同频带确保大致10倍的信道容量。
4G LTE-advanced中最多使用8个天线,当前在pre-5G阶段正在开发安装有64个或128个天线的产品,预计5G将使用具有更多天线数量的基站设备,这称为大规模MIMO(Massive MIMO)技术。虽然,当前的小区(Cell)操作是二维(2-Dimension)的,但当引入大规模MIMO(Massive MIMO)技术时,可实现3D波束成形(3D-Beamforming),因此还被称为FD-MIMO(全维度(Full Dimension))。
在大规模MIMO技术中,随着ANT数量的增加,发射器(transmitter)和滤波器(Filter)的数量也相应增加。然而,由于安装场地的租赁成本或空间限制,在有限空间内安装射频(RF)部件(天线/滤波器/功率放大器/收发器等(Antenna/Filter/PowerAmplifier/Transceiver etc.))和数字元件以堆叠结构结合的MIMO天线时,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安装的便利性或空间利用率,构成MIMO天线的多层的紧凑化和小型化设计的需求正在出现。
并且,根据天线朝向的方向,与无线通信终端的通信强度可能不同,用于基站的天线需要通过倾斜天线来改变从天线发送/接收信号的方向以消除阴影区域。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可通过使天线单元倾斜以确保天线相关部件的设置空间并消除从天线发送/接收的信号的阴影区域。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不限于上述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以下描述将清楚地理解其他未提及的问题。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所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天线装置包括极子(pole)、天线单元、下连杆单元及倾斜驱动单元。所述下连杆单元将所述天线单元的下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沿上下方向与所述极子相结合。所述倾斜驱动单元将所述天线单元的上部与所述极子相结合。所述倾斜驱动单元使所述天线单元的上部以所述下连杆单元的旋转中心为基准旋转以使其倾斜。所述倾斜驱动单元包括倾斜电机、蜗杆齿轮、第一倾斜臂、第二倾斜臂、第一蜗轮及第二蜗轮。所述蜗杆齿轮借助所述倾斜电机的驱动力旋转。所述第一倾斜臂与所述天线单元相结合。所述第二倾斜臂与所述极子相结合。所述第一蜗轮借助所述蜗杆齿轮的旋转来进行旋转,以使所述第一倾斜臂旋转。所述第二蜗轮借助所述蜗杆齿轮的旋转来进行旋转,以使所述第二倾斜臂旋转。
无线电单元可与所述天线单元相结合。所述无线电单元可设置在由所述极子、所述天线单元、所述下连杆单元及所述倾斜驱动单元形成的内侧空间中。
根据本发明的天线装置中还可包括上部安装支架和上部安装夹具。所述上部安装支架可与所述天线单元的上部相结合。在所述上部安装支架中,第一结合部可朝向所述极子突出形成。所述上部安装夹具可与所述极子的上部相结合。在所述上部安装夹具中,第二结合部可朝向所述天线单元突出形成。所述第一倾斜臂的下部可与所述第一结合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相结合。所述第一倾斜臂的上部可与所述第一蜗轮的旋转轴相结合。所述第二倾斜臂的下部可与所述第二结合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相结合。所述第二倾斜臂的上部可与所述第二蜗轮的旋转轴相结合。
所述第一结合部可由向所述天线单元的侧方相互隔开的一对第一结合部形成。所述第二结合部可由向所述天线单元的侧方相互隔开的一对第二结合部形成。所述第一倾斜臂可包括第一倾斜臂本体、第一延伸部及第二延伸部构成。所述第一倾斜臂本体的两侧下部可与所述一对第一结合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相结合。所述第一延伸部可从所述第一倾斜臂本体的一侧的上端向上侧延伸。所述第一延伸部可与所述第一蜗轮的旋转轴的一端相结合。所述第二延伸部可从所述第二倾斜臂本体的另一侧的上端向上侧延伸。所述第二延伸部可与所述第一蜗轮的旋转轴的另一端相结合。所述第二倾斜臂可包括第二倾斜臂本体、第三延伸部及第四延伸部。所述第二倾斜臂本体的两侧下部可与所述一对第二结合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相结合。所述第三延伸部可从所述第二倾斜臂本体的一侧的上端向上侧延伸。所述第三延伸部可与所述第二蜗轮的旋转轴的一端相结合。所述第四延伸部可从所述第二倾斜臂本体的另一侧的上端向上侧延伸。所述第四延伸部可与所述第二蜗轮的旋转轴的另一端相结合。
根据本发明的天线装置中还可包括倾斜驱动外壳。所述倾斜驱动外壳可设置于所述第一延伸部及所述第三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延伸部及所述第四延伸部之间。在所述倾斜驱动外壳的内部可容纳所述倾斜电机、所述蜗杆齿轮、所述第一蜗轮及所述第二蜗轮。
所述第一延伸部及所述第二延伸部其中之一能够以可拆卸的方式紧固于所述第一倾斜臂本体。所述第三延伸部及所述第四延伸部其中之一能够以可拆卸的方式紧固于所述第二倾斜臂本体。
所述第一蜗轮的旋转轴可包括第一旋转轴部和第二旋转轴部。所述第一旋转轴部的外周可与所述第一蜗轮相结合。所述第一旋转轴部的外侧端可与所述第一延伸部及所述第二延伸部中的一个紧固。所述第二旋转轴部可与所述第一延伸部及所述第二延伸部中的另一个一体形成。所述第二旋转轴部可紧固于所述第一旋转轴部的内侧端。所述第二蜗轮的旋转轴可包括第三旋转轴部和第四旋转轴部。所述第三旋转轴部的外周可与所述第二蜗轮相结合。所述第三旋转轴部的外侧端可与所述第三延伸部及所述第四延伸部中的一个紧固。所述第四旋转轴部可与所述第三延伸部及所述第四延伸部中的另一个一体形成。所述第四旋转轴部可紧固于所述第三旋转轴部的内侧端。
在所述第一旋转轴部的内侧端和所述第二旋转轴部的内侧端的相向的表面中的一个中可形成有从外侧向中心延伸的第一卡止突起。在所述第一旋转轴部的内侧端和所述第二旋转轴部的内侧端的相向的表面中的另一个中可形成有从外侧方向向中心延伸的第一卡止槽。所述第一卡止突起可插入至第一卡止槽中。在所述第三旋转轴部的内侧端和所述第四旋转轴部的内侧端的相向的表面中的一个中,可形成有从外侧向中心延伸的第二卡止突起。在所述第三旋转轴部的内侧端和所述第四旋转轴部的内侧端的相向的表面中的另一个中可形成有从外侧方向向中心延伸的第二卡止槽。所述第二卡止突起可插入至第二卡止槽中。
在所述第一倾斜臂本体和所述第二倾斜臂本体的每个相向的表面中,可突出形成第一止挡件。所述每个第一止挡件可在所述天线单元倾斜到最小时相互接触。
在所述倾斜驱动外壳中突出形成有第二止挡件。当所述天线单元倾斜到最大时,所述第一延伸部及所述第二延伸部中的至少一个可与所述第二止挡件相接触。并且,当所述天线单元倾斜到最大时,所述第三延伸部及所述第四延伸部中的至少一个可与所述第二止挡件相接触。
在所述第一倾斜臂本体的上部和所述第二倾斜臂本体的上部的每一个中可形成有内部开放空间。所述内部开放空间可形成为所述第一倾斜臂本体和所述第二倾斜臂本体的相向的表面开口。
在所述第一倾斜臂本体的下部和所述第二倾斜臂本体的下部的每个中可形成有第一开孔。所述第一开孔可形成为从所述天线单元通向所述极子。
在所述第一倾斜臂本体的下侧和所述第二倾斜臂本体的下侧的每一个中还可形成有第二开孔。所述第二开孔可形成为与所述第一开孔相通。
所述下连杆单元可包括下部安装支架和下部安装夹具。所述下部安装支架可与所述天线单元的下部相结合。在所述下部安装支架中,第三结合部可朝向所述极子突出形成。所述下部安装夹具可与所述极子的下部相结合。在所述下部安装夹具中,第四结合部可朝向所述天线单元突出形成。所述第三结合部和所述第四结合部可沿上下方向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相互结合,所述下连杆单元可沿上下方向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结合。
所述第三结合部可由向所述天线单元的侧方相互隔开的一对第三结合部形成。所述第四结合部可由向所述天线单元的侧方相互隔开的一对第四结合部形成。
所述蜗杆齿轮可设置于所述第一蜗轮与所述第二蜗轮之间。所述蜗杆齿轮可沿所述第一蜗轮和所述第二蜗轮的圆周方向旋转,以调整与所述第一蜗轮之间的游隙和与所述第二蜗轮之间的游隙。
在所述倾斜驱动外壳中还可容纳减速器。所述减速器可放大所述倾斜电机的输出扭矩并传递至所述蜗杆齿轮。所述蜗杆齿轮可突出安装在所述减速器中。所述减速器可沿所述蜗轮和所述第二蜗轮的圆周方向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倾斜驱动外壳中,因此所述蜗杆齿轮可沿所述第一蜗轮和所述第二蜗轮的圆周方向旋转。
所述上部安装支架的所述第一结合部可沿上下方向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所述第一倾斜臂相结合。所述上部安装夹具的所述第二结合部可沿上下方向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所述第二倾斜臂相结合。根据本发明的天线装置中还可包括转向单元和离合器单元。所述转向单元可与所述极子相结合。所述转向单元可使所述上部安装夹具沿水平方向旋转。所述离合器单元可与所述极子相结合以使所述下部安装夹具固定。当所述转向单元使所述上部安装夹具沿水平方向旋转时,所述离合器单元可解除与所述极子的结合以使能够沿水平方向旋转。
所述第一倾斜臂的上部可与所述第一结合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相结合。所述第一倾斜臂的下部可与所述第一蜗轮的旋转轴相结合。所述第二倾斜臂的上部可与所述第二结合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相结合。所述第二倾斜臂的下部可与所述第二蜗轮的旋转轴相结合。
根据本发明的天线装置还可包括多个轴端盖。所述多个轴端盖可分别通过螺栓使所述第一倾斜臂与所述第一蜗轮的旋转轴两端相结合。所述多个轴端盖可分别通过螺栓使所述第二倾斜臂与所述第二蜗轮的旋转轴两端相结合。所述多个轴端盖中可分别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每个螺栓的头部的螺栓头部容纳槽。所述每个螺栓头部容纳槽中可填充有用于固定所述每个螺栓的头部的粘合剂。
所述每个螺栓头部容纳槽和所述每个螺栓的头部可呈多边形。
所述每个螺栓的螺纹部可通过螺纹固定剂来固定到所述第一蜗轮的旋转轴或所述第二蜗轮的旋转轴。
其他实施例的细节包括在详细描述和附图中。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天线装置的效果在于,使天线单元倾斜以能够确保天线相关部件的设置空间并消除从天线发送/接收的信号的阴影区域。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天线装置的效果还在于,由于使用两个蜗轮来使天线单元倾斜,因此与用一个蜗轮来使天线单元倾斜的情况相比,可使天线单元快速倾斜。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天线装置的效果还在于,当风等外力作用于天线装置的外部时,所述外力分散到所述两个蜗轮,因此与用一个蜗轮来使天线单元倾斜的情况相比,可提高齿轮部的结构稳定性。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天线装置的效果还在于,包括多个轴端盖,该多个轴端盖分别通过螺栓来使所述第一倾斜臂结合到所述第一蜗轮的旋转轴两端,并分别通过螺栓来使所述第二倾斜臂结合到所述第二蜗轮的旋转轴两端,在所述多个轴端盖中分别形成用于容纳所述每个螺栓的头部的螺栓头部容纳槽,所述每个螺栓头部容纳槽中填充有用于固定所述每个螺栓的头部的粘合剂,因此在消除所述第一蜗轮的旋转轴与所述第二蜗轮的旋转轴的装配公差后,可通过所述粘合剂来在倾斜驱动单元的外部固定所述第一蜗轮的旋转轴与所述第二蜗轮的旋转轴的水平方向上的装配位置,因此可容易地平衡所述第一倾斜臂和所述第二倾斜臂的工作。
本发明的效果不限于上述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从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的描述中将清楚地理解未提及的其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图1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天线单元与无线电单元相结合的状态的图。
图5是表示图3所示的倾斜驱动单元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6是图5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图5的剖切立体图。
图8是表示图3所示的倾斜驱动单元的侧面剖视图。
图9是表示图3所示的倾斜驱动单元的一侧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图3所示的倾斜驱动单元的另一侧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简要表示图8所示的外壳本体内部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图3所示的倾斜驱动单元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图3所示的倾斜驱动单元的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图3所示的倾斜驱动单元的第四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的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的图。
图17是表示图16所示的倾斜驱动单元的剖切立体图。
图18是表示图17所示的倾斜驱动单元的主要部分的一侧的分解立体图。
图19是表示图17所示的倾斜驱动单元的主要部分的另一侧的分解立体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极子(pole) 20:天线单元
30:下连杆单元 31:下部安装支架
31A:第三结合部 32:下部安装夹具
32A:第四结合部 40:倾斜驱动单元
50:无线电单元(RU) 60:上部安装支架
60A:第一结合部 70:上部安装夹具
70A:第二结合部 410:第一倾斜臂
411:第一倾斜臂本体 411B、421B:第一开孔
411C、421C:第二开孔 411D、421D:内部开放空间
411S、421S:第一止挡件 412;第一延伸部
413:第二延伸部 420:第二倾斜臂
421:第二倾斜臂本体 422:第三延伸部
423:第四延伸部 431,432:倾斜驱动外壳
432S:第二止挡件 433:倾斜电机
435:蜗杆齿轮 436:第一蜗轮
436F:第一卡止槽 436P:第一卡止突起
436S1、436S2:第一蜗轮的旋转轴 437:第二蜗轮
437F:第二卡止槽 437P:第二卡止突起
437S1、437S2:第二蜗轮的旋转轴 440:轴端盖
443:螺栓头部容纳槽 450:螺栓
470:粘合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天线装置。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的侧视图,图3是图1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天线单元与无线电单元相结合的状态的图。
参照图1至图4,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天线装置可包括极子(pole)10、天线单元20、下连杆单元30及倾斜驱动单元40。
极子10可呈垂直长棒(bar)状。极子10可呈具有圆形横截面的棒状。极子10可支撑除了其本身以外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的结构。
天线单元20可呈大致矩形圆柱形。安装有天线元件的基板可安装在天线单元20的内部。
下连杆单元30可沿上下方向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将天线单元20的下部结合到极子10。
倾斜驱动单元40可将天线单元20的上部结合到极子10。倾斜驱动单元40可使天线单元20的上部以下连杆单元30的旋转中心为基准旋转以使其倾斜。
当天线单元20处于垂直设置状态时,倾斜驱动单元40可形成为向下侧折叠的形状。
极子10可从天线单元20向后方隔开设置。天线单元20可从极子10向前方隔开设置。下连杆单元30可从倾斜驱动单元40向下侧隔开设置。下连杆单元30可连接极子10与天线单元20之间。倾斜驱动单元40可从下连杆单元30向上侧隔开设置。倾斜驱动单元40可连接极子10与天线单元20之间。
无线电单元(RU)50可结合到天线单元20。无线电单元50可设置于天线单元20的背面。无线电单元50可设置于由极子10、天线单元20、下连杆单元30及倾斜驱动单元40形成的内侧空间S中。
天线单元20可通过无线电单元50来发送/接收无线信号。无线电单元50可处理从天线单元20接收的所述无线信号。
当天线单元20通过倾斜驱动单元40的工作而倾斜时,内侧空间S的尺寸改变,因此可确保能够设置无线电单元50的内侧空间S。当然,内侧空间S中不一定设置有无线电单元50。即,无线电单元50可不设置于天线单元20的背面,而仅设置天线单元20。或者,可在天线单元20的背面设置天线相关其他部件以代替无线电单元50。
当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天线装置仅包括天线单元20而不包括无线电单元50时,安装基站的通信服务提供商可使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天线装置。或者,当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天线装置包括天线单元20和无线电单元50两者时,制造所述基站的网络设备公司可使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天线装置。
上部安装支架60可与天线单元20的上部相结合。在上部安装支架60中,第一结合部60A可朝向极子10突出形成。在上部安装支架60中,第一结合部60A可朝向后方突出形成。第一结合部60A可与倾斜驱动单元40的第一倾斜臂410(参照图5及图6)沿上下方向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相结合。第一结合部60A可向天线单元20的侧方形成为相互隔开的一对第一结合部60A。
上部安装支架60可包括前方上部安装支架61和后方上部安装支架62。
前方上部安装支架61可设置于后方上部安装支架62的前方。后方上部安装支架62可设置于前方上部安装支架61的后方。前方上部安装支架61和后方上部安装支架62可通过多个螺栓相互紧固。
前方上部安装支架61可形成为左右长。前方上部安装支架61的两端可向前方弯曲并分别通过多个螺栓固定到天线单元20的两侧面。
后方上部安装支架62可形成为左右长。后方上部安装支架62的左右长度可比前方上部安装支架61的左右长度更短。一对第一结合部60A在后方上部安装支架62的两端分别向后方弯曲。
在极子10的上部可结合有上部安装夹具70。在上部安装夹具70中,第二结合部70A可朝向天线单元20突出形成。在上部安装夹具70中,第二结合部70A可朝向前方突出形成。第二结合部70A可与倾斜驱动单元40的第二倾斜臂420(参照图5及图6)沿上下方向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相结合。第二结合部70A可向天线单元20的侧方形成为相互隔开的一对第二结合部70A。
上部安装夹具70的前部的左右长度可与后方上部安装支架62的左右长度相同。一对第二结合部70A可在上部安装夹具70的前部两端分别向前方弯曲。
下连杆单元30可包括下部安装支架31和下部安装夹具32。
下部安装支架31可与天线单元20的下部相结合。在下部安装支架31中,第三结合部31A可朝向极子10突出形成。在下部安装支架31中,第三结合部31A可朝向后方突出形成。第三结合部31A可向天线单元20的侧方形成为相互隔开的一对第三结合部31A。
下部安装支架31可包括前方下部安装支架33和后方下部安装支架34。
前方下部安装支架33可设置于后方下部安装支架34的前方。后方下部安装支架34可设置于前方下部安装支架33的后方。前方下部安装支架33和后方下部安装支架34可通过多个螺栓相互紧固。
前方下部安装支架33可具有与前方上部安装支架61相同的形状和尺寸。即,前方下部安装支架33可形成为左右长。前方下部安装支架33的两端向前方弯曲以能够分别通过多个螺栓紧固于天线单元20的两侧面。
后方下部安装支架34可形成为左右长。后方下部安装支架34的左右长度可短于前方下部安装支架33的左右长度。一对第三结合部31A可在后方下部安装支架34的背面分别向后方突出形成。
在极子10的下部可结合有下部安装夹具32。在下部安装夹具32中,第四结合部32A可朝向天线单元20突出形成。在下部安装夹具32中,第四结合部32A可朝向后方突出形成。第四结合部32A可向天线单元20的侧方形成为相互隔开的一对第四结合部32A。
一对第四结合部32A可在下部安装夹具32的前部两端分别向前方弯曲。
第三结合部31A和第四结合部32A可沿上下方向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相互结合,下连杆单元30可沿上下方向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结合。
例如,可在一对第三结合部31A的每一个中形成沿左右方向穿过的第一铰链孔,在一对第四结合部32A的每一个中,形成有第一铰链突起,该第一铰链突起分别插入所述每个第一铰链孔中以相对于所述每个第一铰链孔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使得下连杆单元30可沿上下方向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结合。所述每个第一铰链孔和所述每个第一铰链突起可以为下连杆单元30的旋转中心。
第一结合部60A、第二结合部70A、第三结合部31A、第四结合部32A可呈板状。
在下文中,将详细描述倾斜驱动单元40。
图5是表示图3所示的倾斜驱动单元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6是图5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图5的剖切立体图,图8是表示图3所示的倾斜驱动单元的侧面剖视图,图9是表示图3所示的倾斜驱动单元的一侧的分解立体图,图10是表示图3所示的倾斜驱动单元的另一侧的分解立体图。
参照图3、图5至图10,第一实施例的倾斜驱动单元40可包括第一倾斜臂410、第二倾斜臂420及倾斜驱动部430。
第一倾斜臂410可与天线单元20相结合。具体而言,第一倾斜臂410的下部可与上部安装支架60的第一结合部60A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相结合。
例如,在第一倾斜臂410的下部两侧可分别形成第二铰链突起411A,在一对第一结合部60A的每一个中可形成向左右方向穿过的第二铰链孔。每个第二铰链突起411A插入每个第二铰链孔中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使得第一倾斜臂410的下部与第一结合部60A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相结合。
第二倾斜臂420可与极子10相结合。具体而言,第二倾斜臂420的下部可与上部安装夹具70的第二结合部70A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相结合。
例如,在第二倾斜臂420的下部两侧可分别形成第三铰链突起421A,在一对第二结合部70A的每一个中可形成向左右方向穿过的第三铰链孔。每个第三铰链突起421A插入每个第三铰链孔中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使得第二倾斜臂420的下部可与第二结合部70A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相结合。
倾斜驱动部430可包括倾斜驱动外壳431、432、倾斜电机433、减速器434、蜗杆齿轮435、第一蜗轮436及第二蜗轮437。
倾斜驱动外壳431、432可形成倾斜驱动部430的外观。倾斜驱外壳431、432的内部可容纳倾斜电机433、减速器434、蜗杆齿轮435、第一蜗轮436及第二蜗轮437。
倾斜驱动外壳431、432可包括形成用于容纳倾斜电机433、减速器434、蜗杆齿轮435、第一蜗轮436及第二蜗轮437的内部空间的外壳本体431和覆盖外壳本体431的开口一侧的外壳盖432。
倾斜电机433可以为使天线单元20倾斜的驱动源。
减速器434可放大并输入从倾斜电机433输入的驱动力。在减速器434的内部中,多个齿轮可彼此啮合。所述多个齿轮可具有不同的旋转比。减速器434接收倾斜电机433的旋转轴的旋转速度的输入,通过所述多个齿轮来降低输出的旋转速度,输出比倾斜电机433的旋转轴的旋转力高的扭矩,从而以较小容量的电机也能够使天线单元20倾斜。即,减速器434可使倾斜电机433的输出扭矩放大并将其传递至蜗杆齿轮435。
蜗杆齿轮435可借助倾斜电机433的驱动力旋转。蜗杆齿轮435可垂直设置在第一蜗轮436和第二蜗轮437之间。蜗杆齿轮435可与第一蜗轮436及第二蜗轮437啮合。
第一蜗轮436可借助蜗杆齿轮435的旋转而进行旋转,以使第一倾斜臂410旋转。
第二蜗轮436可借助蜗杆齿轮435的旋转而进行旋转,以使第二倾斜臂420旋转。
第一倾斜臂410的上部可与第一蜗轮436的旋转轴436S1、436S2相结合。
第二倾斜臂420的上部可与第二蜗轮437的旋转轴437S1、437S2相结合。
第一倾斜臂410可包括第一倾斜臂本体411、第一延伸部412及第二延伸部413。
第一倾斜臂本体411的两侧下部可与形成在上部安装支架60中的一对第一结合部60A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相结合。即,在第一倾斜臂本体411的两侧下部可分别形成有第二铰链突起411A,其可分别向形成于一对第一结合部60A的每一个中的所述第二铰链孔中插入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
第一延伸部412可在第一倾斜臂本体411的一侧的上端向上侧延伸。第一延伸部412的上部可与第一蜗轮436的旋转轴436S1、436S2的一端相结合。
第二延伸部413的上部可在第一倾斜臂本体411的另一侧的上端向上侧延伸。第二延伸部413可与第一蜗轮436S1、436S2的旋转轴的另一端相结合。
第二倾斜臂420可包括第二倾斜臂本体421、第三延伸部422及第四延伸部423。
第二倾斜臂本体421的两侧下部可与形成于上部安装夹具70中的一对第二结合部70A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相结合。即,在第二倾斜臂本体421的两侧下部可分别形成第三铰链突起421A,其分别向形成于一对第二结合部70A的每一个中的所述第三铰链孔中插入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
第三延伸部422可在第二倾斜臂本体421的一侧的上端向上侧延伸。第三延伸部422可与第二蜗轮437的旋转轴437S1、437S2相结合。
第四延伸部423可在第二倾斜臂本体421的另一侧的上端向上侧延伸。第四延伸部423可与第二蜗轮437的旋转轴437S1、437S2相结合。
第一延伸部412、第二延伸部413、第三延伸部422及第四延伸部423可呈板状。
倾斜驱动外壳431、432可设置于第一延伸部412及第三延伸部422与第二延伸部413及第四延伸部423之间。因此,倾斜驱动单元40的上下长度变短,从而可最大限度地确保极子10、天线单元20、下连杆单元30及倾斜驱动单元40形成的内侧空间S的尺寸。
第一延伸部412及第二延伸部413中之一能够以可拆卸的方式紧固于第一倾斜臂本体41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延伸部412通过多个螺栓5以可拆卸的方式紧固于第一倾斜臂本体411。并且,第三延伸部422及第四延伸部423中之一能够以可拆卸的方式紧固于第二倾斜臂本体421。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延伸部422通过多个螺栓6以可拆卸的方式紧固于第二倾斜臂本体421。由于这种可拆卸的结构,可快速进行倾斜驱动单元40的装配,并且即使在倾斜驱动部430的故障时,也可快速修复。
另一方面,第一蜗轮436的旋转轴436S1、436S2可包括第一旋转轴部436S1和第二旋转轴部436S2。第一旋转轴部436S1的外周可结合有第一蜗轮436。
第一旋转轴部436S1的外侧端可与第一延伸部412及第二延伸部413中的一个紧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旋转轴部436S1的外侧端与第二延伸部413紧固。具体而言,螺栓1在第二延伸部413的外侧向形成于第二延伸部413的上部的孔中插入之后,穿过形成在外壳盖432中的孔,插入形成于第一旋转轴部436S1的外侧端的槽中以进行紧固。
第二旋转轴部436S2可与第一延伸部412及第二延伸部413中的另一个一体形成。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旋转轴部436S2与第一延伸部412一体形成。
第二旋转轴部436S2可紧固于第一旋转轴部436S1的内侧端。具体而言,螺栓3从第一延伸部412的外侧插入到形成于第一延伸部412的上部的孔中之后,穿过轴向贯通第二旋转轴部436S2的中心的孔,插入到轴向形成在第一旋转轴部436S1的内侧端的中心的槽中以进行紧固。
第二蜗轮437的旋转轴437S1、437S2可包括第三旋转轴部437S1和第四旋转轴部437S2。第二蜗轮437可结合到第三旋转轴部437S1的外周。
第三旋转轴部437S1的外侧端可与第三延伸部422及第四延伸部423中的一个紧固。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旋转轴部437S1的外侧端与第四延伸部423紧固。具体而言,螺栓2可从第四延伸部423的外侧插入到形成于第四延伸部423的上部的孔之后,穿过形成在外壳盖432的孔,插入形成在第三旋转轴部437S1的外侧端的槽以进行紧固。
第四旋转轴部437S2可与第三延伸部422和第四延伸部423中的另一个一体形成。在本实施例中,第四旋转轴部437S2与第三延伸部422一体形成。
第四旋转轴部437S2可紧固于第三旋转轴部437S1的内侧端。具体而言,螺栓4可从第三延伸部422的外侧插入形成于第三延伸部422的上部的孔之后,穿过轴向贯通第四旋转轴部437S2的中心的孔,插入轴向形成于第三旋转轴部437S1的内侧端中心的槽以进行紧固。
另一方面,在第一旋转轴部436S1的内侧端和第二旋转轴部436S2的内侧端的相向的表面中的一个中,可形成有从外侧向中心延伸的第一卡止突起436P。并且,在第一旋转轴部436S1的内侧端和第二旋转轴部436S2的内侧端的相向的表面中的另一个中可形成有沿外侧方向向中心延伸的第一卡止槽436F。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止突起436P形成于第二旋转轴部436S2的内侧端的相向的表面,第一卡止槽436F形成于第一旋转轴部436S1的内侧端的相向的表面。
第一卡止突起436P可沿第一蜗轮436的旋转轴436S1、436S2的圆周方向相互隔开形成为多个第一卡止突起436P,在本实施例中,形成为三个第一卡止突起436P。并且,第一卡止槽436F可沿第一蜗轮436的旋转轴436S1、436S2的圆周方向相互隔开形成为多个第一卡止槽436F,在本实施例中,形成为三个第一卡止槽436F。第一卡止突起436P和第一卡止槽436F可具有相同数量。
第一卡止突起436P可插入至第一卡止槽436F中。当第一旋转轴部436S1和第二旋转轴部436S2处于通过螺栓3紧固的状态时,第一卡止突起436P插入第一卡止槽436F中,因此第一旋转轴部436S1的旋转力可传递至第二旋转轴部436S2而不会损失。
并且,在第三旋转轴部437S1的内侧端及第四旋转轴部437S2的内侧端的相向的表面中的一个中,可形成有从外侧向中心延伸的第二卡止突起437P。并且,在第三旋转轴部437S1的内侧端及第四旋转轴部437S2的内侧端的相向的表面中的另一个中,可形成有从外侧方向向中心延伸的第二卡止槽437F。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卡止突起437P形成于第四旋转轴部437S2的内侧端的相向的表面,第二卡止槽437F形成于第三旋转轴部437S1的内侧端的相向的表面。
第二卡止突起437P可通过沿第二蜗轮437的旋转轴437S1、437S2的圆周方向相互隔开以形成为多个第二卡止突起437P,在本实施例中,形成为三个第二卡止突起437P。并且,第二卡止槽437F可沿第二蜗轮437的旋转轴437S1、437S2的圆周方向相互隔开以形成为多个第二卡止槽437F,在本实施例中,形成为三个第二卡止槽437F。第二卡止突起437P和第二卡止槽437F可具有相同数量。
第二卡止突起437P可插入至第二卡止槽437F中。当第三旋转轴部437S1和第四旋转轴部437S2处于通过螺栓4紧固的状态时,第二卡止突起437P插入第二卡止槽437F,因此第三旋转轴部437S1的旋转力传递至第四旋转轴部437S2而不会丢失。
在第一倾斜臂本体411和第二倾斜臂本体421的相向的表面的每一个中,第一止挡件411S、421S可突出形成。当天线单元20倾斜到最小时,所述第一止挡件411S、421S的每一个可相互接触。因此,通过防止第一倾斜臂本体411和第二倾斜臂本体421在缩回时相互碰撞,可以防止噪音。
第一止挡件411S、421S可包括第1-1止挡件411S和第1-2止挡件421S。
第1-1止挡件411S可在第一倾斜臂本体411的后表面突出形成。第1-1止挡件411S可形成为多个第1-1止挡件411S,该多个第1-1止挡件411S在第一倾斜臂本体411的后表面沿左右方向相互隔开形成。
第1-2止挡件421S可在第二倾斜臂本体421的前表面突出形成。第1-2止挡件421S可形成为多个第1-2止挡件421S,该多个第1-2止挡件421S在第二倾斜臂本体421的前表面沿左右方向相互隔开形成。
并且,在倾斜驱动外壳431、432的外侧面可突出形成有第二止挡件432S。第二止挡件432S可在外壳盖432的外侧面突出形成。第二止挡件432S可呈圆形。在第二止挡件432S的内侧面中可形成有电机支撑孔433A,该电机支撑孔433A用于插入倾斜电机433的一端以进行支撑。
当天线单元20倾斜最大时,第一延伸部412及第二延伸部413中的至少一个可与第二止挡件432S相接触。并且,当天线单元20倾斜最大时,第三延伸部422及第四延伸部423中的至少一个可与第二止挡件432S相接触。在本实施例中,当天线单元20倾斜最大时,第二延伸部413及第四延伸部423与第二止挡件432S相接触。因此,通过防止第一倾斜臂本体411和第二倾斜臂本体421在拉开时相互碰撞,可以防止噪音。
另一方面,在第一倾斜臂本体411的上部及第二倾斜臂本体421的上部可分别形成有内部开放空间411D、421D。内部开放空间411D、421D可形成为第一倾斜臂本体411和第二倾斜臂本体421的相向的表面开口。由于形成内部开放空间411D、421D,因此可以减少第一倾斜臂410和第二倾斜臂420的重量。
并且,在第一倾斜臂本体411的下部及第二倾斜臂本体421的下部可分别形成有第一开孔411B、421B。第一开孔411B、421B可形成为从天线单元20通向极子10。第一开孔411B、421B可在前后方向上相通。由于形成第一开孔411B、421B,因此可减少第一倾斜臂410和第二倾斜臂420的重量。
以第一止挡件411S、421S为基准,内部开放空间411D、421D可形成于上侧,以第一止挡件411S、421S为基准,第一开孔411B、421B可形成于下侧。
并且,在第一倾斜臂本体411的下侧及第二倾斜臂本体421的下侧的每一个中还可形成有第二开孔411C、421C。第二开孔411C、421C可与第一开孔411B、421B相通。第二开孔411C、421C可从第一开孔411B、421B的底表面向下侧延伸。由于形成第二开孔411C、421C,因此可减少第一倾斜臂410及第二倾斜臂420的重量。
另一方面,第一轴承436B1可设置在第一旋转轴部436S1的外侧端部外周面,第二轴承436B2可设置在第一旋转轴部436S1的内侧端部外周面。第一轴承436B1及第二轴承436B2能够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第一旋转轴部436S1。
在外壳盖432的内侧面中可形成有通过插入第一轴承436B1来支撑的第一轴承支撑部432B1,在外壳本体431中与外壳盖432相向的内侧面中可形成有通过插入第二轴承436B2来支撑的第二轴承支撑部431B1。
为了一体形成在第一延伸部412中的第二旋转轴部436S2与第一旋转轴部436S1紧固,第二旋转轴部436S2可在外壳本体431中向与第二轴承支撑部431B1的内侧连通形成的孔中插入以贯通第二轴承436B2的中心之后,通过螺栓3紧固于第一旋转轴部436S1的内侧端。
并且,第三轴承437B1可设置在第三旋转轴部437S1的外侧端部外周面,第四轴承437B2可设置在第三旋转轴部437S1的内侧端部外周面。第三轴承437B1及第四轴承437B2能够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第二旋转轴部437S1。
在外壳盖432的内侧面可形成有通过插入第三轴承437B1来进行支撑的第三轴承支撑部432B2,外壳本体431中与外壳盖432相向的内侧面可形成有通过插入第四轴承437B2来进行支撑的第四轴承支撑部431B2。
为了一体形成于第三延伸部422的第四旋转轴部437S2与第三旋转轴部437S1紧固,第四旋转轴部437S2可在外壳本体431中向与第四轴承支撑部431B2的内侧连通形成的孔中插入以贯通第四轴承437B2的中心之后,通过螺栓4紧固于第三旋转轴部437S1的内侧端。
图11是简要表示图8所示的外壳本体内部的剖视图。
参照图11,蜗杆齿轮435可调节与第一蜗轮436之间的游隙以及与第二蜗轮437之间的游隙以防止齿隙。蜗杆齿轮435设置于第一蜗轮436与第二蜗轮437之间,因此蜗杆齿轮435通过沿蜗轮436、437的圆周方向旋转以向第一蜗轮436侧移动或向第二蜗轮437侧移动,因此可调节蜗杆齿轮435与第一蜗轮436之间的游隙,并可调节蜗杆齿轮435与第二蜗轮437之间的游隙。
在本实施例中,蜗杆齿轮435被设置成向下侧突出设置的减速器434沿蜗轮436、437的圆周方向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外壳本体431中,因此随着减速器434旋转,蜗杆齿轮435可与减速器434一同旋转以向第一蜗轮436侧移动或向第二蜗轮437侧移动。
外壳本体431中可设置有使减速器434沿蜗轮436、437的圆周方向旋转的电机。
图12是表示图3所示的倾斜驱动单元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其中,对具有与上述的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功能的部分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详细说明,仅说明不同点。
参照图12,可以看出本第二实施例的倾斜驱动单元400与根据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倾斜驱动单元40不同。
即,所述第一实施例的倾斜驱动单元40设置有一个蜗杆齿轮435,使得第一蜗轮436和第二蜗轮437啮合在第一蜗轮436和第二蜗轮437之间,本第二实施例的倾斜驱动单元400设置有两个蜗杆齿轮435A、435B,并且蜗杆齿轮435A、435B包括第一蜗杆齿轮435A和第二蜗杆齿轮435B。
在本第二实施例的倾斜驱动单元400中,第一蜗杆齿轮435A和第二蜗杆齿轮435B向相反方向设置在减速器434。并且,第一蜗杆齿轮435A使与第一倾斜臂410相连接的第一蜗轮436旋转,第二蜗杆齿轮435B使与第二倾斜臂420相连接的第二蜗轮437旋转。
图13是表示图3所示的倾斜驱动单元的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其中,对具有与上述的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功能的部分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详细说明,仅说明不同点。
参照图13,可以看出本第三实施例的倾斜驱动单元4000与根据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倾斜驱动单元40不同。
即,在所述第一实施例的倾斜驱动单元40中,第一蜗轮436通过第一倾斜臂410及旋转轴436S1、436S2连接以使第一倾斜臂410旋转,第二蜗轮437通过第二倾斜臂420及旋转轴437S1、437S2连接以使第二倾斜臂420旋转,但与第一实施例的倾斜驱动单元40相比,本第三实施例的倾斜驱动单元4000还包括第一小齿轮PG1和第二小齿轮PG2,第一小齿轮PG1与第一倾斜臂410相连接,第二小齿轮PG2与第二倾斜臂420相连接,因此第一蜗轮436与第一小齿轮PG1啮合,并通过小齿轮PG1来使第一倾斜臂410旋转,第二蜗轮437与第二小齿轮PG2啮合,因此可通过第二小齿轮PG2来使第二倾斜臂420旋转。
图14是表示图3所示的倾斜驱动单元的第四实施例的剖视图。其中,对具有与上述的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功能的部分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详细说明,仅说明不同点。
参照图14,本第四实施例的倾斜驱动单元40000与根据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倾斜驱动单元40不同。
即,在上述的第一实施例的倾斜驱动单元40中,蜗杆齿轮435设置于第一蜗轮436和第二蜗杆齿轮437之间,并与第一蜗轮436和第二蜗轮437啮合,但在本第四实施例的倾斜驱动单元40000中,蜗杆齿轮435设置于第二蜗轮437的一侧以与第二蜗轮437啮合。当然,蜗杆齿轮435设置于第一蜗轮436的一侧以与第一蜗轮436啮合。即,蜗杆齿轮435设置于第一蜗轮436和第二蜗轮437中的一个的一侧,并可与所述任意一个蜗轮相啮合。并且,在本第四实施例的倾斜驱动单元40000中,第一蜗轮436和第二蜗轮437可相互啮合。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的图。其中,对具有与上述的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相同的功能的部分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详细说明,仅说明不同点。
参照图15,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天线装置与上述的实施例的天线装置不同。
即,在上述的实施例的天线装置中,使天线单元20仅倾斜,但本实施例的天线装置可沿极子10的圆周方向使天线单元20旋转。作为其结构,本实施例的天线装置与上述的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相比,还包括转向单元80和离合器单元90。
在本实施例中,上部安装夹具70未直接设置于极子10,而是通过转向单元80来固定在极子10中,上部安装夹具70沿水平方向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转向单元80相结合。转向单元80可使上部安装夹具70沿水平方向旋转。
具体而言,转向单元80形成有孔81,形成在上部安装夹具70的竖直轴插入到该孔81中。所述竖直轴可插入孔81中,使得能够与形成于转向单元80的内部的轴相结合。转向单元80的内部安装有用于使所述竖直轴旋转的电机。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下部安装夹具32不直接设置在极子10,而是通过离合器单元90来固定在极子10。离合器单元90可通过与极子10相结合以使下部安装夹具32固定。当转向单元80使上部安装夹具70沿水平方向旋转时,离合器单元90可与极子10消除结合,使得能够沿水平方向旋转。
离合器单元90可包括用于围绕极子10的外周的两个部分,当向离合器单元90通电时,所述两个部分分开,使得下部安装夹具32松动连接到极子10,因此下部安装夹具32可沿极子10的圆周方向以可旋转的方式形成。当然,离合器单元90中未施加电时,所述两个部分仅仅缠绕极子10的周围,使得下部安装夹具32不会沿极子10的周围方向旋转。
因此,在下部安装夹具32使离合器单元90沿极子10的周围方向可旋转地工作之后,方转向单元80使所述竖直轴旋转以使上部安装夹具70沿水平方向旋转时,天线单元20可沿极子10的圆周方向旋转的同时调整位置。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的图。其中,参照图1至图11,对具有与上述的实施例相同的功能的部分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详细说明,仅说明不同点。
参照图16,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天线装置可通过参照图1至图11来清楚与上述的实施例的天线装置之间的不同点。
即,在上述的天线装置中,倾斜驱动单元40处于天线单元20垂直设置的状态时,呈向下侧折叠的形状,但在本实施例的天线装置中,当倾斜驱动单元40处于天线单元20垂直设置的状态时,可形成为向上侧折叠的形状。
即,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倾斜臂410的上部可与上部安装支架60的第一结合部60A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相结合,第一倾斜臂410的下部可与第一蜗轮436的旋转轴相结合。并且,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倾斜臂420的上部与上部安装夹具70的第二结合部70A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相结合,第二倾斜臂420的下部可与第二蜗轮437的旋转轴相结合。
图17是表示图16所示的倾斜驱动单元的剖切立体图,图18是表示图17所示的倾斜驱动单元的主要部分的一侧的分解立体图,图19是表示图17所示的倾斜驱动单元的主要部分的另一侧的分解立体图。
参照图17至图19,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蜗轮437的旋转轴437S的两端可分别设置轴端盖440。当然,轴端盖440可设置为多个轴端盖440,还可分别安装在第一蜗轮436的旋转轴的两端。在本实施例中,轴端盖440总共具备四个,两个轴端盖440在第一蜗轮436的旋转轴的两端各设置一个,其他两个轴端盖440可分别设置在第二蜗轮437的旋转轴437S的两端。
在第一蜗轮436的旋转轴两端和第二蜗轮437的旋转轴437S两端分别设置的多个轴端盖440的安装结构相同,因此在图17至图19中,仅示出设置于第二蜗轮437的旋转轴437S的两端的两个轴端盖440的安装结构。
多个轴端盖440可在第二蜗轮437的旋转轴437S两端分别通过螺栓450来与第二倾斜臂420相结合。当然,多个轴端盖440可在第一蜗轮436的旋转轴两端分别通过螺栓与第一倾斜臂410相结合。
在多个轴端盖440的内侧面中,贯通第一倾斜臂410或第二倾斜臂420之后,可突出形成有向倾斜驱动外壳的内部插入的插入部441。在插入部441中可形成用于插入第一蜗轮436的旋转轴的一端或第二蜗轮437的旋转轴437S的一端的插入槽442。
多个轴端盖440可通过多个螺栓来紧固于第一倾斜臂410或第二倾斜臂420,插入部441可相对于所述倾斜驱动外壳旋转。因此,当第一蜗轮436的旋转轴或第二蜗轮437的旋转轴437S旋转时,多个轴端盖440可与第一蜗轮436的旋转轴或第二蜗轮437的旋转轴437S一同旋转,与此同时,第一倾斜臂410或第二倾斜臂420可旋转。
在插入部441的外周面可设置有“O”形环460。“O”形环460设置于所述倾斜驱动外壳中,可使得插入部441不会轻易地从所述倾斜驱动外壳内脱落至所述倾斜驱动外壳的外侧,并且可防止异物从所述倾斜驱动外壳的外部流入所述倾斜驱动外壳的内部。
参照图1至图11,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第一蜗轮436的旋转轴设置为两个旋转轴部436S1、436S2,第二蜗轮437的旋转轴也设置为两个旋转轴部437S1、437S2。并且,参照图1至图11,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两个旋转轴部436S1、436S2通过卡止突起436P和卡止槽436F接合,两个旋转轴部437S1、437S2通过卡止突起437P和卡止槽437F接合。因此,在上述的实施例中,难以在水平方向上微调第一蜗轮436的旋转轴和第二蜗轮437的旋转轴的装配位置,因此有可能会产生水平方向的装配公差,并且由于所述水平方向的装配公差,可能难以平衡第一倾斜臂410和第二倾斜臂420的工作。
然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蜗轮436的旋转轴两端的轴向面和第二蜗轮437的旋转轴437S的两端的轴向面可形成为没有突起或槽的平面,插入槽442中的轴向面也可形成为没有突起或槽的平面。因此,第一蜗轮436的旋转轴两端和第二蜗轮437的旋转轴437S的两端可以在处于向形成于各自的轴端盖440中的插入部441的插入槽442插入的状态下沿水平方向上微细滑动,因此可通过沿水平方向微细调节第一蜗轮436的旋转轴和第二蜗轮437的旋转轴437S的装配位置以降低水平方向的装配公差。
然而,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减少第一蜗轮436的旋转轴和第二蜗轮437的旋转轴437S在各自旋转方向上的动力损失,采取牢固固定每个螺栓450的方式。即,在多个轴端盖440中可分别形成用于容纳每个螺栓450的头部451的螺栓头部容纳槽443,每个螺栓头部容纳槽443中可填充有用于固定每个螺栓450的头部451的粘合剂470。在本实施例中,粘合剂470可使用环氧粘合剂,但不限定于环氧粘合剂,可包括填充在螺栓头部容纳槽443中以用于固定螺栓450的头部451不旋转的所有粘合剂。
每个螺栓头部容纳槽443可沿轴向形成在多个轴端盖440的外侧面,每个螺栓450的螺纹部452通过贯通与插入槽442连通形成在每个螺栓头部容纳槽443中的连通孔444,插入沿轴向形成在第一蜗轮436的旋转轴端部的孔以与第一蜗轮436的旋转轴相结合,或者插入沿轴向形成在第二蜗轮437的旋转轴437S端部的孔437SH以与第二蜗轮437的旋转轴437S相结合。
为了防止螺栓450容易旋转,每个螺栓头部容纳槽443和每个螺栓450的头部451可形成为六角形。在每个螺栓头部容纳槽443和每个螺栓450的头部451呈六角形的情况下,当处于每个螺栓头部容纳槽443中填充有粘合剂470以固定每个螺栓450的头部451的状态时,与每个螺栓头部容纳槽443和每个螺栓450的头部451呈圆形的情况相比,每个螺栓450的头部451可能不容易旋转。然而,每个螺栓头部容纳槽443和每个螺栓450的头部451可形成为多边形而不限于形成为六角形。
并且,为了防止螺栓450进一步旋转,每个螺栓450的螺纹部452可通过螺纹固定剂来固定在第一蜗轮436的旋转轴或第二蜗轮437的旋转轴437S。其中,所述螺纹固定剂可以为涂抹在螺栓450的螺纹部452的液态或半液态,也可以是缠绕在螺栓450的螺纹部452上的铁氟龙胶带。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天线装置使天线单元20倾斜以确保作为天线相关部件的无线电单元50的设置空间并改变从天线发送/接收的信号的方向,因此可以消除从天线发送/接收的信号的阴影区域。
并且,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天线装置使用两个蜗轮436、437来使天线单元20倾斜,因此与用一个蜗轮来使天线单元20倾斜的情况相比,可使天线单元20快速倾斜。
并且,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天线装置中,当风等外力作用于天线装置的外部时,所述外力分散到所述两个蜗轮436、437,因此与用一个蜗轮来使天线单元20倾斜的情况相比,可提高齿轮部435、436、437的结构稳定性。
并且,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天线装置包括多个轴端盖440,该多个轴端盖440分别通过螺栓来使第一倾斜臂410结合到第一蜗轮436的旋转轴两端,并分别通过螺栓450来使第二倾斜臂420结合到第二蜗轮437的旋转轴437S两端,在多个轴端盖440中分别形成用于容纳所述每个螺栓450的头部451的螺栓头部容纳槽443,所述每个螺栓头部容纳槽443中填充有用于固定所述每个螺栓450的头部451的粘合剂470,因此在消除第一蜗轮436的旋转轴与第二蜗轮437的旋转轴437S的水平方向装配公差之后,可通过粘合剂470来在倾斜驱动单元40的外部固定第一蜗轮436的旋转轴与第二蜗轮437的旋转轴437S的水平方向上的装配位置,因此可容易地平衡第一倾斜臂410和第二倾斜臂420的工作。
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改变其技术精神或必要特征的情况下,本发明可以以其他特定形式实施。因此,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在所有方面都是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发明要求保护范围而非上述详细说明来表示,凡因发明要求保护范围及其等同物的含义和范围而发生的变化或修改,均应理解为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工业可利用性
本发明提供通过使天线单元倾斜以能够确保天线相关部件的设置空间并消除从天线发送/接收的信号的阴影区域的天线装置。

Claims (22)

1.一种天线装置,其中,包括:
极子;
天线单元;
下连杆单元,将所述天线单元的下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沿上下方向与所述极子相结合;以及
倾斜驱动单元,将所述天线单元的上部与所述极子相结合,使所述天线单元的上部以所述下连杆单元的旋转中心为基准旋转以使其倾斜,
所述倾斜驱动单元包括:
倾斜电机;
蜗杆齿轮,借助所述倾斜电机的驱动力旋转;
第一倾斜臂,与所述天线单元相结合;
第二倾斜臂,与所述极子相结合;
第一蜗轮,借助所述蜗杆齿轮的旋转来进行旋转,以使所述第一倾斜臂旋转;以及
第二蜗轮,借助所述蜗杆齿轮的旋转来进行旋转,以使所述第二倾斜臂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所述天线装置还包括无线电单元,所述无线电单元与所述天线单元相结合,并设置在由所述极子、所述天线单元、所述下连杆单元及所述倾斜驱动单元形成的内侧空间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所述天线装置还包括:
上部安装支架,与所述天线单元的上部相结合,第一结合部朝向所述极子突出形成;以及
上部安装夹具,与所述极子的上部相结合,第二结合部朝向所述天线单元突出形成,
所述第一倾斜臂的下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所述第一结合部相结合,所述第一倾斜臂的上部与所述第一蜗轮的旋转轴相结合,
所述第二倾斜臂的下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所述第二结合部相结合,所述第二倾斜臂的上部与所述第二蜗轮的旋转轴相结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结合部由向所述天线单元的侧方相互隔开的一对第一结合部形成,
所述第二结合部由向所述天线单元的侧方相互隔开的一对第二结合部形成,
所述第一倾斜臂包括:
第一倾斜臂本体,其两侧下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所述一对第一结合部相结合;
第一延伸部,从所述第一倾斜臂本体的一侧的上端向上侧延伸,并与所述第一蜗轮的旋转轴的一端相结合;
第二延伸部,从所述第二倾斜臂本体的另一侧的上端向上侧延伸,并与所述第一蜗轮的旋转轴的另一端相结合,
所述第二倾斜臂包括:
第二倾斜臂本体,其两侧下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所述一对第二结合部相结合,
第三延伸部,从所述第二倾斜臂本体的一侧的上端向上侧延伸,并与所述第二蜗轮的旋转轴的一端相结合,
第四延伸部,从所述第二倾斜臂本体的另一侧的上端向上侧延伸,并与所述第二蜗轮的旋转轴的另一端相结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所述天线装置还包括倾斜驱动外壳,其设置于所述第一延伸部及所述第三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延伸部及所述第四延伸部之间,其内部容纳有所述倾斜电机、所述蜗杆齿轮、所述第一蜗轮及所述第二蜗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延伸部及所述第二延伸部其中之一以能够拆卸的方式紧固于所述第一倾斜臂本体,
所述第三延伸部及所述第四延伸部其中之一以能够拆卸的方式紧固于所述第二倾斜臂本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蜗轮的旋转轴包括:
第一旋转轴部,所述第一蜗轮与其外周相结合,所述第一延伸部及所述第二延伸部中的一个与其外侧端紧固;以及
第二旋转轴部,与所述第一延伸部及所述第二延伸部中的另一个一体形成,并紧固于所述第一旋转轴部的内侧端,
所述第二蜗轮的旋转轴包括:
第三旋转轴部,所述第二蜗轮与其外周相结合,所述第三延伸部及所述第四延伸部中的一个与外侧端紧固;以及
第四旋转轴部,与所述第三延伸部及所述第四延伸部中的另一个一体形成,并紧固于所述第三旋转轴部的内侧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一旋转轴部的内侧端和所述第二旋转轴部的内侧端的相向的表面中的一个中形成有从外侧向中心延伸的第一卡止突起,
在所述第一旋转轴部的内侧端和所述第二旋转轴部的内侧端的相向的表面中的另一个中形成有从外侧方向向中心延伸且插入有所述第一卡止突起的第一卡止槽,
在所述第三旋转轴部的内侧端和所述第四旋转轴部的内侧端的相向的表面中的一个中形成有从外侧向中心延伸的第二卡止突起,
在所述第三旋转轴部的内侧端和所述第四旋转轴部的内侧端的相向的表面中的另一个中形成有从外侧方向向中心延伸且插入有所述第二卡止突起的第二卡止槽。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一倾斜臂本体和所述第二倾斜臂本体的相向的表面中分别突出形成有所述天线单元倾斜到最小时相互接触的第一止挡件。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在所述倾斜驱动外壳中突出形成有第二止挡件,其在所述天线单元倾斜到最大时所述第一延伸部及所述第二延伸部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三延伸部及所述第四延伸部中的至少一个相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一倾斜臂本体的上部和所述第二倾斜臂本体的上部的每一个中分别形成有所述第一倾斜臂本体与所述第二倾斜臂本体的相向的表面开口的内部开放空间。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一倾斜臂本体的下部和所述第二倾斜臂本体的下部的每一个中形成有从所述天线单元通向所述极子的第一开孔。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一倾斜臂本体的下侧和所述第二倾斜臂本体的下侧的每一个中还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开孔相通的第二开孔。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
所述下连杆单元包括:
下部安装支架,与所述天线单元的下部相结合,第三结合部朝向所述极子突出形成;以及
下部安装夹具,与所述极子的下部相结合,第四结合部朝向所述天线单元突出形成,
所述第三结合部和所述第四结合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沿上下方向相互结合,所述下连杆单元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沿上下方向结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
所述第三结合部由向所述天线单元的侧方相互隔开的一对第三结合部形成,
所述第四结合部由向所述天线单元的侧方相互隔开的一对第四结合部形成。
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所述蜗杆齿轮设置于所述第一蜗轮与所述第二蜗轮之间,并沿所述第一蜗轮和所述第二蜗轮的圆周方向旋转,以调整与所述第一蜗轮之间的游隙和与所述第二蜗轮之间的游隙。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
所述天线装置还包括减速器,其容纳在所述倾斜驱动外壳中,放大所述倾斜电机的输出扭矩并传递至所述蜗杆齿轮,
所述蜗杆齿轮突出设置于所述减速器中,
所述减速器沿所述蜗轮和所述第二蜗轮的圆周方向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倾斜驱动外壳中,所述蜗杆齿轮能够沿所述第一蜗轮和所述第二蜗轮的圆周方向旋转。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所述天线装置还包括:
上部安装支架,与所述天线单元的上部相结合,沿上下方向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所述第一倾斜臂相结合的第一结合部朝向所述极子突出形成;
上部安装夹具,与所述极子的上部相结合,沿上下方向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所述第二倾斜臂相结合的第二结合部朝向所述天线单元突出形成,
所述下连杆单元包括:
下部安装支架,与所述天线单元的下部相结合,第三结合部朝向所述极子突出形成;
下部安装夹具,与所述极子的下部相结合,沿上下方向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所述第三结合部相结合的第四结合部朝向所述天线单元突出形成,
所述天线装置还包括:
转向单元,与所述极子相结合,并使所述上部安装夹具沿水平方向旋转,
离合器单元,通过与所述极子相结合以固定所述下部安装夹具,当所述转向单元使所述上部安装夹具沿水平方向旋转时,解除与所述极子的结合以使能够沿水平方向旋转。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所述天线装置还包括:
上部安装支架,与所述天线单元的上部相结合,第一结合部朝向所述极子突出形成,
上部安装夹具,与所述极子的上部相结合,第二结合部朝向所述天线单元突出形成,
所述第一倾斜臂的上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所述第一结合部相结合,其下部与所述第一蜗轮的旋转轴相结合,
所述第二倾斜臂的上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所述第二结合部相结合,其下部与所述第二蜗轮的旋转轴相结合。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
所述天线装置还包括多个轴端盖,其分别通过螺栓使所述第一倾斜臂与所述第一蜗轮的旋转轴两端相结合,分别通过螺栓使所述第二倾斜臂与所述第二蜗轮的旋转轴两端相结合,
所述多个轴端盖中分别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每个螺栓的头部的螺栓头部容纳槽,
所述每个螺栓头部容纳槽中填充有用于固定所述每个螺栓的头部的粘合剂。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所述每个螺栓头部容纳槽和所述每个螺栓的头部呈多边形。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所述每个螺栓的螺纹部通过螺纹固定剂来固定到所述第一蜗轮的旋转轴或所述第二蜗轮的旋转轴。
CN202180012635.1A 2020-02-07 2021-02-05 天线装置 Pending CN11531585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200015233 2020-02-07
KR10-2020-0015233 2020-02-07
PCT/KR2021/001578 WO2021158075A1 (ko) 2020-02-07 2021-02-05 안테나 장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15851A true CN115315851A (zh) 2022-11-08

Family

ID=774927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12635.1A Pending CN115315851A (zh) 2020-02-07 2021-02-05 天线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4102644A4 (zh)
KR (1) KR102515619B1 (zh)
CN (1) CN115315851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80539A1 (ko) * 2021-11-03 2023-05-11 주식회사 케이엠더블유 안테나 기기용 클램핑 장치
WO2023234589A1 (ko) * 2022-06-03 2023-12-07 주식회사 케이엠더블유 안테나용 클램핑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51409A (ja) 2003-07-31 2005-02-24 Hitachi Cable Ltd アンテナ装置
CN104901013A (zh) * 2015-03-04 2015-09-09 赖少山 一种移动通信天线的自动电调系统
WO2018013602A2 (en) * 2016-07-11 2018-01-18 Sentenia Systems, Inc.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 antenna mount and control system
CN106252884B (zh) * 2016-09-18 2023-04-25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天线角度调节设备
CN207852901U (zh) * 2018-03-09 2018-09-11 南京华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动调节的基站天线安装支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10102085A (ko) 2021-08-19
KR102515619B1 (ko) 2023-03-31
EP4102644A1 (en) 2022-12-14
EP4102644A4 (en) 2024-06-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380545U (zh) 天线用夹紧装置
CN115315851A (zh) 天线装置
KR101172437B1 (ko) 다중 편파 송수신이 가능한 위성 통신용 안테나
CN1143445C (zh) 便携式电话机用的可拆卸翻转盖组件
KR101166728B1 (ko) 다중 편파 위성 신호를 위한 편파기 회전 기구 및 이를 구비한 위성 신호 수신 장치
JP4450822B2 (ja) マイクロ波用伝送装置
KR102588383B1 (ko) 안테나용 클램핑 장치
JP2022528712A (ja) アンテナ用クランピング装置
CN114502849A (zh) 天线用夹紧装置
JP2022526268A (ja) アンテナ用クランピング装置
KR102206659B1 (ko) 안테나용 클램핑 장치
JP2020514652A (ja) 伝動装置及びアンテナチルト角の制御システム
US20220190473A1 (en) Clamping apparatus for antenna
KR101576262B1 (ko) 2축 김발장치
JP3900349B2 (ja) 無線装置および無線装置システム
US20230178874A1 (en) Clamping apparatus for antenna
JP7433452B2 (ja) アンテナ装置
CN114556695A (zh) 天线用夹持装置
CN102422481B (zh) 用于天线的鸠尾型装置
US12034220B2 (en) Antenna device
CN216186120U (zh) 一种云台以及无人机
KR20230064551A (ko) 안테나 기기용 클램핑 장치
JPH0779275B2 (ja) マイクロ波帯送受信装置
CN210380847U (zh) 一种便携式一体化卫星通信终端
CN114728648B (zh) 用于制动装置的致动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