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22481B - 用于天线的鸠尾型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天线的鸠尾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22481B
CN102422481B CN201080020831.5A CN201080020831A CN102422481B CN 102422481 B CN102422481 B CN 102422481B CN 201080020831 A CN201080020831 A CN 201080020831A CN 102422481 B CN102422481 B CN 1024224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er member
arm
turning arm
hole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2083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22481A (zh
Inventor
吴建锡
金炳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ce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224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224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224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2248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26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 H01Q3/3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between the radiating elements of an array
    • H01Q3/32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between the radiating elements of an array by mechanical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1/00Auxiliary devices
    • H01P1/18Phase-shift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1/00Auxiliary devices
    • H01P1/18Phase-shifters
    • H01P1/184Strip line phase-shift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26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26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 H01Q3/3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between the radiating elements of an array

Landscapes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 Waveguide Switches, Polarizers, And Phase Shifters (AREA)
  • Aerial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天线的鸠尾型装置,该装置利用直线运动的移送部件的移动来转动臂部,以便调整天线的倾斜角。所述鸠尾型装置包括导架以及在导架上进行移动的移送部件。其中,所述移送部件与移相器的旋转臂连接,所述旋转臂根据所述移送部件在所述导架上的移动而进行旋转,所述移相器的臂部则根据所述旋转臂的旋转而进行旋转。

Description

用于天线的鸠尾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天线的鸠尾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利用直线运动的移送部件来转动臂部,以便调整天线倾斜角的鸠尾型装置。
背景技术
天线作为输出波束及收发电磁波的装置,有必要向各个方向调整波束的输出方向(倾斜角)。因此,上述天线使用用来分配电力的移相器及倾斜角调整装置等。
以下,参照附图对现有天线的构成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示出现有天线的概略图。
参照图1,天线包括反射板100、移相器102、倾斜角调整装置104以及传动轴106。
移相器102作为一种与多个辐射元件进行电连接且利用上述辐射元件来分配电力的元件,形成在反射板100的一面上。
这种移相器102包括旋转部件108、电介质基板110、线路112、中心轴114以及臂部116。
倾斜角调整装置104通过传动轴106来与移相器102的旋转部件108进行连接,并在调整上述天线的倾斜角时,通过传动轴106来向旋转部件108提供预订的旋转力,从而使旋转部件108进行旋转。此处,由于旋转部件108通过中心轴114来与臂部116连接,因此臂部116根据旋转部件108的旋转而进行旋转。结果,传达给与线路112两终端连接的辐射元件的电力大小(RF信号的相位)出现变化,从而改变由上述辐射元件输出的波束的方向。
如果详细说明上述天线的结构,如图1所示,在反射板100的下端部形成有旋转部件108,而在反射板100的上端部形成有臂部116等。因此,为了连接旋转部件108和臂部116,中心轴114应贯穿反射板100进行排列。结果,上述天线的特性(隔离度特性、PIMD特性等)会有所下降。
另外,为了在反射板100上固定旋转部件108,除了旋转部件108以外,还需要在反射板100的下端部使用很多配件。
而且,当用户以其他用途(例如其他频率带宽)使用上述天线或改变单位倾斜角调整比率时,应改变臂部116的移动比率(在倾斜角调整装置104每旋转一圈时臂部116的移动程度)。但是,由于在上述天线中臂部116的移动比率处于固定状态,因此,需使用其他天线或更换上述天线的内部构成要素,例如,倾斜角调整装置104或移相器102等。结果,只会导致上述天线的应用度降低、更换成本增加等。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来控制臂部运转的鸠尾型装置,该装置可通过简化天线的配件来减少成本以及防止所述天线的特性下降。
技术方案
本发明为了实现所述目的而研制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于天线的鸠尾型装置包括:导架以及在所述导架上进行移动的移送部件。其中,所述移送部件与移相器的旋转臂接合,所述旋转臂根据所述移送部件在所述导架上的移动而进行旋转,所述移相器的臂部根据所述旋转臂的旋转而进行旋转。
所述移送部件为在所述导架上进行移动的部件,该移送部件包括:在中心形成有槽第一子移送部件以及接合于所述第一子移送部件的槽且在终端部分形成有第一孔的第二子移送部件。其中,在所述旋转臂的终端部分形成有第二孔,特定螺丝贯穿所述第一孔及所述第二孔以连接所述第二子移送部件和所述旋转臂。
所述移相器还包括电介质基板。其中,所述臂部位于所述电介质基板的上部,所述旋转臂位于所述电介质基板的下部。在所述臂部、所述电介质基板及所述旋转臂上分别形成有孔。并且,通过将中心轴贯穿各个所述孔连接所述臂部、所述电介质基板及所述旋转臂,以控制所述臂部在所述旋转臂旋转时进行旋转。
所述导架固定在反射板上,与倾斜角调整装置连接的传动轴接合于所述第一子移送部件的一部分,并且所述移送部件通过所述传动轴的直线运动而在所述导架上进行移动。
在所述倾斜角调整装置和所述传动轴之间设置有转换器,所述转换器根据所述倾斜角调整装置的旋转运动而使所述传动轴进行直线运动。
所述鸠尾型装置还包括:形成有贯穿孔的第一支撑部件以及第二支撑部件。其中,所述旋转臂的一终端(形成有第二孔的终端)贯穿所述第一支撑部件的贯穿孔,并且,在所述旋转臂贯穿所述第一支撑部件的贯穿孔的状态下,所述第二子移送部件和所述旋转臂通过所述螺丝来进行连接。
所述移相器还包括上下排列的第一电介质基板及第二电介质基板。其中,所述臂部位于所述第一电介质基板上,并且所述旋转臂位于所述第一电介质基板和所述第二电介质基板之间。
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用于天线的鸠尾型装置包括:能够旋转地固定在反射板上的动力传送部件以及与所述动力传送部件连接的移送部件。其中,所述移送部件通过与所述动力传送部件连接,以根据所述动力传送部件的旋转而在所述动力传送部件上进行移动。并且,所述移送部件与移相器的旋转臂连接,所述旋转臂根据所述移送部件在所述动力传送部件上的移动而进行旋转,所述移相器的臂部根据所述旋转臂的旋转而进行旋转。
所述移送部件包括:在所述动力传送部件上进行移动并形成有槽及第一孔的第一子移送部件以及接合于所述第一子移送部件的槽且在终端部分形成有第二孔的第二子移送部件。其中,通过在所述动力传送部件的外面形成第一螺纹且在所述第一子移送部件中对应于所述第一孔的内面形成第二螺纹,以在所述动力传送部件旋转时使所述第一子移送部件在所述动力传送部件上进行移动。并且,所述旋转臂的终端部分形成有第三孔,特定螺丝贯穿所述第二孔及第三孔以连接所述第二子移送部件和所述旋转臂。
所述移相器还包括电介质基板。其中,所述臂部位于所述电介质基板的上部,所述旋转臂位于所述电介质基板的下部。在所述臂部、所述电介质基板及所述旋转臂上分别形成有孔。并且,通过将中心轴贯穿各个所述孔连接所述臂部、所述电介质基板及所述旋转臂,以控制所述臂部在所述旋转臂旋转时进行旋转。
所述鸠尾型装置还包括:形成有贯穿孔的第一支撑部件以及第二支撑部件。其中,所述旋转臂的一终端(形成有第三孔的终端)贯穿所述第一支撑部件的贯穿孔。并且,在所述旋转臂贯穿所述第一支撑部件的贯穿孔的状态下,所述第二子移送部件和所述旋转臂通过所述螺丝来进行连接。
所述移相器还包括上下排列的第一电介质基板及第二电介质基板。其中,所述臂部位于所述第一电介质基板上,所述旋转臂位于所述第一电介质基板和所述第二电介质基板之间。
技术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天线所使用的鸠尾型装置及转换器由简单的配件所形成,而且无需使用用来旋转中心轴的旋转部件,因此,减少了所述天线的配件量,还能使所述天线的制造更加容易。
另外,在本发明的天线中,用来控制臂部运作的移送部件和所述臂部位于反射板的同一面上,因此无需形成所述反射板的贯穿孔,并且不会降低所述天线的特性(隔离度特性及PIMD特性等)。
而且,根据本发明,用于天线的鸠尾型装置使用直线运动的移送部件,因此可以减少由倾斜角调整装置向臂部传达力量时出现的力量损失。
尤其,本实施例的天线能够通过更换转换器来调整所需臂部的移动比率,因此,不仅增加了其应用程度,而且简化了其组装工序。当然,由于无需更换天线,因此还可以节减用来体现具有所需臂部移动比率的天线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显示现有天线的概略图;
图2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天线的立体图;
图3为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转换器结构的截面图;
图4为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倾斜角调整过程的示意图;
图5为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鸠尾型装置的立体图;
图6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天线的立体图;
图7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天线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2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天线的立体图。
参照图2,本实施例的天线包括反射板200、移相器202、倾斜角调整装置204及鸠尾型装置(Dove tail device)。其中,所述鸠尾型装置包括导架212、移送部件214及支撑部件226及228。
移相器202设置在反射板200的一面上。
移相器202的一个以上的线路218及220至少与一个辐射元件(放射体,未图示)进行电连接。结果,由输入端(未图示)输入的电力(RF信号)可通过在臂部224的下部面所形成的导体线路(未图示)及各线路218及220来分配到相关辐射元件,最终由所述辐射元件放射出特定放射图(波束)。
另外,移相器220通过转动臂部224的方法来改变向所述辐射元件传达的电力大小,从而改变由所述辐射元件输出的波束方向(倾斜角)。
这种移相器202包括电介质基板216、至少一个线路218及220、中心轴222以及臂部224。
倾斜角调整装置204作为臂部224旋转的工具,可进行手动或自动操作。具体而言,在通过各传动轴208及210及转换器206来连接倾斜角调整装置204与传送装置214的状态下,倾斜角调整装置204根据用户的控制来转动第一传动轴208。此处,如上所述,转换器206将所述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因此第二传动轴210进行直线运动。其中,第二传动轴210与移送部件214连接,因此移送部件214根据第二传动轴210的直线运动而在导架212上进行移动。结果,如后所述,臂部224根据移送部件214的移动而进行旋转,从而能够改变所述天线的倾斜角。
另外,用户可直接手动控制倾斜角调整装置204,也可利用电动机进行远程控制。
关于所述鸠尾型装置,其导架212固定安装于反射板200上,并且移送部件214与导架212连接。具体而言,在导架212的中央部分形成有槽(home),并通过使移送部件214的下端部插入至所述槽内,连接移送部件214与导架212。
移送部件214位于导架212上的状态下,如后所述,移送部件214与用来转动臂部224的旋转臂(未图示)进行连接。具体而言,臂部224通过中心轴222来与所述旋转臂接合,因此,如果移送部件214在导架212上移动时,臂部224就会根据所述旋转臂的旋转而进行旋转。其结果,分配到所述辐射元件的电力大小出现变化,即,RF信号的相位进行改变。对此,通过参照附图,后述其详细结构。
以下,简略说明转换器206的结构及运作。
图3为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转换器结构的截面图。
参照图3(A),转换器206包括螺纹部件300及外壳部件302。
螺纹部件300通过第一传动轴208来与倾斜角调整装置204进行连接,以及与第二传动轴210进行连接,并且,如图3(C)所示,在其外面形成有第一螺纹310。即,螺纹部件300可以采用多头螺丝。
外壳部件302盖住(housing)螺纹部件300,并如图3(B)所示,在其内面形成有第二螺纹312。
即,如图3(A)所示,第一螺纹310和第二螺纹312进行螺接,结果,螺纹部件300根据倾斜角调整装置204的旋转而进行直线运动。其中,螺纹部件300的移动量可根据第一螺纹310头数而不同。
例如,如果螺纹部件300由两头螺丝形成,螺纹部件300就会根据倾斜角调整装置206每旋转一圈而移动2个螺距,而如果螺纹部件300由四头螺丝形成,螺纹部件就会根据倾斜角调整装置206每旋转一圈而移动4个螺距。因此,用户只需根据臂部224的移动比率来选择使用具有适合螺纹头数的螺纹部件300。
再参照图3(A),外壳部件302通过固定部件304来稳定地固定于反射板200上。
即,转换器206作为将倾斜角调整装置204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的元件,优选的是,由多头螺丝形成,以便调整臂部224的移动比率。但,转换器206只需将倾斜角调整装置204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即可,因此也可使用非多头螺丝方式的其他方法,即,并不仅限于所述结构,可进行各种变形。
总而言之,本实施例的天线利用转换器206和所述鸠尾型装置来控制移相器202的运作。
与现有的天线相比较而言,现有的天线为了控制移相器,使用以反射板为标准位于所述移相器反方向的旋转部件。此时,需使用用来固定所述旋转部件的固定部件等很多配件,其配件安装也并不容易进行。但是,本发明的天线使用简略结构的转换器206和所述鸠尾型装置,因此不仅可以减少配件数量,还方便组装。
另外,现有的天线因其旋转部件和臂部位于反射面上互不相同的面上,所以需要在所述反射板上形成有贯穿孔,其结果,可能会降低所述天线的特性(隔离度特性、PIMD特性。但是,本发明的天线因其用来控制臂部224运作的移送部件214和臂部224位于反射板200上的同一面上,所以无需在反射板200上形成有贯穿孔,从而防止所述天线特性的下降。
而且,现有的天线通过旋转运动方式来向臂部传达由倾斜角调整装置产生的力量,因此出现较大的力量损失,但本发明的天线通过直线运动来向臂部224传达力量,因此相对减少了力量的损失。
尤其,现有的天线为了改变臂部的移动比率而需要更换移相器、倾斜角调整装置等很多配件或需要使用其他天线,但本实施例的天线可通过更换转换器206来实现所需的臂部224移动比率。因此,本实施例的天线与现有的天线相比,不仅增加了其应用程度,而且简化了其组装工序。当然,由于无需更换整个天线,因此还可节减天线的安装成本。
以下,简略说明在本实施例的天线中倾斜角的调整过程。
图4为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倾斜角调整过程的示意图。
参照图4(B),如果移送部件214位于导架212的中央,臂部224和移送部件214就会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其中,如图4(A)及图4(C)所示,第二传动轴210可以在导架212上移动。此处,如图4(A)及图4(C)所示,臂部224进行旋转时,可以改变所述天线的倾斜角。
即,移送部件214在导架212上进行直线运动,臂部224根据移送部件214的直线运动而进行向X-Y轴同时移动的运动,即进行旋转运动。
以下,对本发明的鸠尾型装置的构成及运作进行详细说明。
图5为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鸠尾型装置的立体图。
参照图5,移送部件214包括第一子移送部件500及第二子移送部件502。
第一子移送部件500作为与导架212接合的部件,在其一部分(图5中左侧部分)具有能够与第二传动轴210接合的结构。
另外,在第一子移送部件500的上端部形成有槽512。
第二子移送部件502与第一子移送部件500进行接合。具体而言,如图5(A)及图5(B)所示,在第二子移送部件502的下端部具有能够接合于第一子移送部件500的槽512的结构,并如图5(C)所示进行接合。如此,在第二子移送部件502与第一子移送部件500接合的状态下,第一子移送部件500在导架212上进行移动。
参照图5(A),所述移相器还包括旋转臂504。其中,臂部224位于电介质基板216的上部,而旋转臂504则可以位于反射板200和电介质基板216之间。在这种位置关系下,如图5(B)所示,臂部224及旋转臂504通过中心轴222来进行连接。其结果,如果旋转臂504进行旋转,臂部224也会进行旋转。
参照图5(C),旋转臂504在位于反射板200和电介质基板216的状态下插入于第一支撑部件226的孔514内。在此种状态下,旋转臂504通过特定螺丝516来与移送部件214中的第二子移送部件502进行接合。具体而言,如图5(C)所示,在旋转臂504的终端部和第二子移送部件502的终端部分别形成有孔的状态下,螺丝516将贯穿其各孔。结果,旋转臂504与第二子移送部件502进行接合。因此,如果移送部件214在导架212上进行移动,如图4所示,旋转臂504也会进行旋转运动。
在第一支撑部件226上不仅形成有孔514,还形成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可起到支撑电介质基板216的作用。
第二支撑部件228可稳定地固定旋转臂504。
总而言之,在第二子移送部件502与第一子移送部件500接合的状态下,第二子移送部件502与旋转臂504接合,并且臂部224和旋转臂504通过中心轴222来进行接合。结果,如果移送部件214在导架212上移动,臂部224就会进行旋转,从而调整所述天线的倾斜角。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旋转臂504可以固定在臂部224的上端部,而非固定在反射板200和电介质基板216之间,与移送部件214进行接合。即,只要旋转臂504与移送部件214及臂部224接合且能够转动臂部224,旋转臂504的结构及位置就能够进行各种变形。
另外,移送部件214也无需分离为第一子移送部件500和第二子移送部件502,可以直接实现一体型。
图6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天线的立体图。
参照图6,本实施例的天线包括移相器600以及鸠尾型装置。
所述鸠尾型装置包括动力传送部件602、移送部件604以及固定部件622。
动力传送部件602通过固定部件622来固定在反射板上,并在其外面形成有第一螺纹。
移送部件604包括相互接合的第一子移送部件610和第二子移送部件612。其中,第二子移送部件612与旋转臂的接合方式类似于所述第一实施例。
这种移送部件604的第一子移送部件610形成有可使动力传送部件602贯穿的贯穿孔620。其中,在第一子移送部件610中,与贯穿孔620相对应的内面形成有第二螺纹,因此,动力传送部件602上的第一螺纹和第一子移送部件610上的第二螺纹相互螺接。在此种结构下,如果动力传送部件602通过倾斜角调整装置的控制来进行旋转,那么由于动力传送部件602由固定部件622固定在反射板上,而使移送部件604在动力传送部件602上进行移动。因此,旋转臂及臂部608就会进行旋转,最终调整所述天线的倾斜角。此运作过程类似于所述第一实施例,因此以下省略其说明。
即,在本实施例的天线中,移送部件604在形成有所述第一螺纹的动力传送部件602上进行移动。其中,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中移送部件214和第二传动轴210相互连接的结构不同,使动力传送部件602和第二传动轴相互连接。另外,本实施例的天线不具备转换器,即,如果由所述倾斜角调整装置产生旋转力,所述旋转力就会传到动力传送部件602上,从而使动力传送部件602进行旋转。
图7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天线的立体图。
参照图7,本实施例的天线包括多个移相器702及704。
移相器702及704在反射板700上按序排列,并通过中心轴706来相互连接。具体而言,第一移相器702的第一臂部、第二移相器704的第二臂部及旋转臂通过中心轴来进行连接。因此,如果移送部件710在导架708上进行移动,所述各个臂部就会同时开始移动。
以上,说明了鸠尾型装置由导架708和移送部件710形成的结构,但也可以与所述第二实施例类似地由动力传送部件和移送部件形成。当然,所述旋转臂与移送部件及所述各臂部连接,优选的是,位于各移相器702及704之间。
总而言之,参照所述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在旋转臂与移送部件及臂部相互接合的状态下,只要所述臂部根据所述移送部件的直线运动而进行旋转运动,所述鸠尾型装置及所述移相器等就可以进行各种变形。
工业应用性
上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例示而公开,具有对本发明的通常知识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思想和范围内可进行各种修改、变更、附加,并且这种修改、变更及附加应当视为属于权利要求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天线的鸠尾型装置,包括:
导架;
移送部件,在所述导架上进行移动;以及
第一支撑部件,其上形成有贯穿孔;
其中,移相器的旋转臂的一终端贯穿所述第一支撑部件的贯穿孔,所述旋转臂在所述旋转臂贯穿所述第一支撑部件的贯穿孔的情况下与所述移动部件接合,所述旋转臂根据所述移送部件在所述导架上的移动而进行旋转,所述移相器的臂部根据所述旋转臂的旋转而进行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天线的鸠尾型装置,其中,
所述移送部件为在所述导架上进行移动的部件,该移送部件包括:
第一子移送部件,在中心形成有槽;以及
第二子移送部件,接合于所述第一子移送部件的槽且在终端部分形成有第一孔,
其中,在所述旋转臂的终端部分形成有第二孔,特定螺丝贯穿所述第一孔及所述第二孔以连接所述第二子移送部件和所述旋转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天线的鸠尾型装置,其中,所述移相器还包括电介质基板,
其中,所述臂部位于所述电介质基板的上部,所述旋转臂位于所述电介质基板的下部,
在所述臂部、所述电介质基板及所述旋转臂上分别形成有孔,
并且,通过将中心轴贯穿各个所述孔连接所述臂部、所述电介质基板及所述旋转臂,以控制所述臂部在所述旋转臂旋转时进行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天线的鸠尾型装置,其中,
所述导架固定在反射板上,与倾斜角调整装置连接的传动轴接合于所述第一子移送部件的一部分,并且所述移送部件通过所述传动轴的直线运动而在所述导架上进行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天线的鸠尾型装置,其中,
在所述倾斜角调整装置和所述传动轴之间设置有转换器,
并且,所述转换器根据所述倾斜角调整装置的旋转运动而使所述传动轴进行直线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天线的鸠尾型装置,还包括:
第二支撑部件,
其中,在所述旋转臂贯穿所述第一支撑部件的贯穿孔的状态下,所述第二子移送部件和所述旋转臂通过所述螺丝来进行连接。
7.一种用于天线的鸠尾型装置,包括:
动力传送部件,能够旋转地固定在反射板上;以及移送部件,与所述动力传送部件连接,
第一支撑部件,其上形成有贯穿孔,
移相器的旋转臂的一部分通过所述第一支撑部件的贯穿孔与所述移送部件接合,所述移送部件通过与所述动力传送部件连接,以根据所述动力传送部件的旋转而在所述动力传送部件上进行移动,
并且,所述旋转臂根据所述移送部件在所述动力传送部件上的移动而进行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天线的鸠尾型装置,其中,所述移送部件包括:
第一子移送部件,在所述动力传送部件上进行移动并形成有槽及第一孔;以及
第二子移送部件,接合于所述第一子移送部件的槽且在终端部分形成有第二孔,
其中,通过在所述动力传送部件的外面形成第一螺纹且在所述第一子移送部件中对应于所述第一孔的内面形成第二螺纹,以在所述动力传送部件旋转时使所述第一子移送部件在所述动力传送部件上进行移动,
并且,所述旋转臂的终端部分形成有第三孔,特定螺丝贯穿所述第二孔及第三孔以连接所述第二子移送部件和所述旋转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天线的鸠尾型装置,其中,所述移相器还包括电介质基板,
其中,所述臂部位于所述电介质基板的上部,所述旋转臂位于所述电介质基板的下部,
在所述臂部、所述电介质基板及所述旋转臂上分别形成有孔,
并且,通过将中心轴贯穿各个所述孔连接所述臂部、所述电介质基板及所述旋转臂,以控制所述臂部在所述旋转臂旋转时进行旋转。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天线的鸠尾型装置,还包括:
第二支撑部件,
其中,在所述旋转臂贯穿所述第一支撑部件的贯穿孔的状态下,所述第二子移送部件和所述旋转臂通过所述螺丝来进行连接。
CN201080020831.5A 2009-05-12 2010-05-12 用于天线的鸠尾型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224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9-0041201 2009-05-12
KR1020090041201A KR101605860B1 (ko) 2009-05-12 2009-05-12 안테나에 있어서 도브 테일 장치
PCT/KR2010/003010 WO2010131905A2 (ko) 2009-05-12 2010-05-12 안테나에 있어서 도브 테일 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22481A CN102422481A (zh) 2012-04-18
CN102422481B true CN102422481B (zh) 2014-11-05

Family

ID=430854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20831.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22481B (zh) 2009-05-12 2010-05-12 用于天线的鸠尾型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952866B2 (zh)
KR (1) KR101605860B1 (zh)
CN (1) CN102422481B (zh)
WO (1) WO2010131905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618115B1 (ko) * 2009-05-12 2016-05-04 주식회사 에이스테크놀로지 안테나 및 이에 포함된 트랜스포머
KR101230507B1 (ko) * 2011-05-23 2013-02-06 주식회사 굿텔 마주보는 접지면을 구비한 위상가변기
JP5819485B1 (ja) * 2014-06-27 2015-11-24 日本電業工作株式会社 分配移相器
EP3595084A4 (en) * 2017-03-31 2020-03-1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DJUSTING DEVICE FOR ANTENNA DOWNLINE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KR102002799B1 (ko) * 2018-08-28 2019-07-23 주식회사 에이치에스에이디씨 기생 패치를 포함하는 아크형 위상 가변기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44951A1 (en) * 2007-10-05 2009-04-09 Ace Antenna Corp. Phase shifter where a roration member is combined with a guide memb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9510762B1 (pt) * 1994-11-04 2009-01-13 sistema de antena de estaÇço com base celular, e sistema compreendendo uma pluralidade de sistemas de antena.
SE509520C2 (sv) * 1997-06-06 1999-02-08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Anordning för vinkelinställning av ett riktningsvisande föremål
DE10104564C1 (de) * 2001-02-01 2002-09-19 Kathrein Werke Kg Steuerungsvorrichtung zum Einstellen eines unterschiedlichen Absenkwinkels insbesondere von zu einer Basisstation gehörenden Mobilfunkantennen sowie eine zugehörige Antenne und Verfahren zur Veränderung eines Absenkwinkels
US7639196B2 (en) * 2001-07-10 2009-12-29 Andrew Llc Cellular antenna and systems and methods therefor
FR2851694B1 (fr) * 2003-02-24 2005-05-20 Jaybeam Ltd Antenne a commande electrique du depointage
US7298233B2 (en) * 2004-10-13 2007-11-20 Andrew Corporation Panel antenna with variable phase shifter
CN2812316Y (zh) 2005-06-02 2006-08-30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用于移动通信天线移相器的调整装置
US7301422B2 (en) * 2005-06-02 2007-11-27 Andrew Corporation Variable differential phase shifter having a divider wiper arm
US7872614B2 (en) * 2007-10-31 2011-01-18 Communications & Power Industr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deployable phasing structure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44951A1 (en) * 2007-10-05 2009-04-09 Ace Antenna Corp. Phase shifter where a roration member is combined with a guide memb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605860B1 (ko) 2016-03-24
WO2010131905A3 (ko) 2011-02-24
CN102422481A (zh) 2012-04-18
US8952866B2 (en) 2015-02-10
KR20100122252A (ko) 2010-11-22
US20120127060A1 (en) 2012-05-24
WO2010131905A2 (ko) 2010-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22481B (zh) 用于天线的鸠尾型装置
CN110214395B (zh) 天线组合体
US10854967B2 (en) Base station antennas that are configurable for either independent or common down tilt control and related methods
US10910707B2 (en)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antenna down-tilt control system
CN108604730B (zh) 相位变换装置
CN103329345A (zh) 包括多波束成形装置的移动通信天线
US11081789B2 (en) Base station antennas including wiper phase shifters
CN102185180B (zh) 移相器、天线系统及移相方法
CN107799897A (zh) 一种低轮廓的动中通卫星天线
CN103560315A (zh) 一种动中通卫星天线
WO2023179334A1 (zh) 一种电下倾角调整装置及基站天线
CN216818579U (zh) 移相组件
EP1911119B1 (en) Variable phase shifter
EP2159874A1 (en) Antenna having distributed phase shift mechanism
KR101387778B1 (ko) 안테나 틸팅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기지국 안테나
CN111853195A (zh) 切换驱动装置及基站天线
US20090195329A1 (en) Variable phase shifter
CN106785450B (zh) 天线及其下倾角控制装置
CN115020945B (zh) 多频天线及其选频移相模块
CN207572532U (zh) 一种低轮廓的动中通卫星天线
CN102422482B (zh) 天线以及设置在该天线的转换器
CN204441482U (zh) 天线驱动装置、移相设备以及电调天线
KR20150145733A (ko) 안테나에 있어서 도브 테일 장치
CN116565555A (zh) 移相器及基站天线
CN210926338U (zh) 传动模块及天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