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15110A - 一种工业电气自动化防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工业电气自动化防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15110A
CN115315110A CN202211030072.1A CN202211030072A CN115315110A CN 115315110 A CN115315110 A CN 115315110A CN 202211030072 A CN202211030072 A CN 202211030072A CN 115315110 A CN115315110 A CN 1153151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plate
protection
left end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3007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继宗
刘银坡
朱海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oyang Municipal Drainage Pump Station Management Office
Original Assignee
Luoyang Municipal Drainage Pump Station Management Offic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oyang Municipal Drainage Pump Station Management Office filed Critical Luoyang Municipal Drainage Pump Station Management Office
Priority to CN20221103007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15110A/zh
Publication of CN1153151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151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0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s on the outside of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1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Actuat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工业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工业电气自动化防护装置,包括主防护板,所述主防护板的中部开设有收纳槽,所述主防护板的上下两端均设有副防护板,两个所述副防护板均通过收纳槽与主防护板之间活动卡接,两个所述副防护板相对远离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限位板调节组件。本发明通过对零件冲击的冲击力进行蓄力,此时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并不会将零件反弹,直至零件滑落后,释放储存的能量迫使恢复初始状态完成防护过程,避免了传统装置在进行缓冲防护时由于弹力的作用造成飞溅零件的反弹进而导致出现二次伤害的问题,实现可对冲击力的短暂蓄力以及需要时的释放,避免了零件的二次反弹,有效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工业电气自动化防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业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工业电气自动化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电气自动化经历了从无到有电气自动化技术是随着智能控制、信息网络、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与电子和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业电气设备与计算机等技术相结合,实现电气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其中在工业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以此为基础诞生了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业自动化就是工业生产中的各种参数为控制目的,实现各种过程控制,在整个工业生产中,尽量减少人力的操作,而能充分利用动物以外的能源与各种资讯来进行生产工作,即称为工业自动化生产,而使工业能进行自动生产之过程称为工业自动化,以工业自动化为原理制成的自动化设备通常被称之为电器自动化设备,这种自动化设备在工作时人力干预较少,具有较高的自动化程度,但在实际使用时存在加工废屑或工件飞溅的情况,所以现有技术中会在自动化设备附近安装防护装置实现防止人员受到损伤的目的。
常见的防护设备主要目的是防止工件或废屑飞溅出导致的冲击力造成人员或机械的损伤,所以现有技术中一般会使用防护网配合缓冲装置来实现防护功能,常见的防护网为金属编织而成,其在吸收来自飞溅零件的冲击时会产生一定的弹性形变且弹簧会被压缩,实现一定的缓冲,但弹簧和金属网恢复形变时的反向作用力会迫使金属网反向运动进而将飞溅的零件弹开,此举仍然会导致零件以相反方向飞出,有人员和机器损伤的风险。
由于自动化设备的体积不同,导致其所需的防护面积不尽相同,常见的防护设备为了提供合适且足够的防护面积,通常会将防护板或防护网设计成可调节式,进而满足不同设备的防护需求,但这类设备在完成防护面积的调节时,其底端的支撑装置并未得以相应调节,导致受到冲击时由于其底端的支撑性较差以及顶端面积过大的双重作用,易导致装置出现倾倒,不仅起不到一定的防护作用,同时自身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亟需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业电气自动化防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工业电气自动化防护装置,包括主防护板,所述主防护板的中部开设有收纳槽,所述主防护板的上下两端均设有副防护板,两个所述副防护板均通过收纳槽与主防护板之间活动卡接,两个所述副防护板相对远离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限位板调节组件,所述主防护板底端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的后端固定安装有储油箱,所述储油箱的底端设有暂存箱,所述暂存箱的底端设有支撑组件,两个所述副防护板的左右两侧设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的另一端与暂存箱的前端相连接,所述暂存箱顶端的中部固定连通有第一输油电磁阀,所述第一输油电磁阀的另一端与储油箱底端的中部固定连通。
在装置使用前,需确保储油箱的内部蓄满液压油,同时需根据自动化设备的类型和所需的防护面积调节调节组件以及支撑组件,并确保支撑组件与地面之间稳定固定,同时主防护板和两个副防护板相叠加的防护面积达到要求,同时主防护板和副防护板与支撑组件之间相互垂直后将其放置在易飞溅零件设备的一端,同时接通装置电源,完成防护前的准备。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缓冲组件包括斜杆,所述斜杆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主防护板后方的上下两端,所述斜杆的另一端与主防护板的上下两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斜杆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板,所述缓冲组件还设有缓冲管。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缓冲管的内部活动套接有第一活塞板,所述第一活塞板的左端贯穿缓冲管的左端且固定安装有延长杆,所述延长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压力杆,所述压力杆的左端与连接板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延长杆的外侧面活动套接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缓冲管内腔的左端和第一活塞板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缓冲管的右端固定安装有电磁铁,所述第一活塞板的内部镶嵌有铁块。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缓冲管的右端固定连通有输油管,所述输油管与储油箱的前端固定连通,所述缓冲管顶端靠近右侧的位置上固定连通有回油管,所述回油管的另一端与储油箱前端固定连通,所述输油管和回油管的内部均安装有单向阀,且阀门的方向分别为向外导通和向内截止以及向内导通和向外截止。
当主防护板的正面或副防护板的正面受到飞溅零件的冲击时,此时冲击力会直接作用与主防护板或副防护板的正面并将力量传导至缓冲组件处,此时两个斜杆受力将其传导至连接板处并作用于压力杆,压力杆随即将力量传导至延长杆,此时第一活塞板向右侧进行位移,同时第一复位弹簧被压缩即可将位于缓冲管内部的液压油通过输油管导出使其进入储油箱的内部,且电磁铁与第一活塞板之间完成吸附,此时第一复位弹簧处于拉伸状态,当飞溅零件沿主防护板滑落后,短暂关闭电磁铁的电源,此时第一活塞板不再与电磁铁之间进行吸附,第一复位弹簧自动复位带动第一活塞板向左侧位移恢复初始位置并产生负压将液压油通过回油管重新吸入缓冲管内部,进而完成防护过程。
通过利用对飞溅零件的冲击进行利用,将冲击力转变为压力迫使液压油位移且迫使第一复位弹簧拉伸,直至第一活塞板与电磁铁之间完成吸附后即可对零件冲击的冲击力进行蓄力,此时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并不会将零件反弹,直至零件滑落后,释放储存的能量迫使恢复初始状态完成防护过程,避免了传统装置在进行缓冲防护时由于弹力的作用造成飞溅零件的反弹进而导致出现二次伤害的问题,实现可对冲击力的短暂蓄力以及需要时的释放,避免了零件的二次反弹,有效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输油电磁阀的底端固定连通有第二输油电磁阀,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调节罐,所述调节罐与第二输油电磁阀之间固定连通,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主吸盘,所述连接座的顶端与暂存箱的底端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调节罐的内部活动套接有第三活塞板,所述第三活塞板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位于调节罐内部的延长轴,所述延长轴的底端贯穿调节罐的底端且固定安装有位于支撑座内部的活动座,所述支撑座的外侧面等角度开设有卡槽,所述活动座与卡槽之间活动卡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活动座位于支撑座的外侧面等角度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副吸盘,所述副吸盘与主吸盘的底端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当利用调节组件完成副防护板相对主防护板的调节,即总体防护面积得以调节时,可通过开启第二输油电磁阀即可将位于暂存箱内部的液压油导入调节罐的内部,此时可根据整体防护面积的大小调节第二输油电磁阀开启的时间,进而调节进入调节罐内部液压油的流量,进入调节罐内部的液压油可给与第三活塞板压力并迫使延长轴下移并带动活动座下移,此时活动座即可相对卡槽向下位移,此时由于副吸盘始终与地面之间进行接触,而副吸盘与活动座之间连接有活动座,而活动座整体长度不变,导致活动座的底端会向外侧发生偏转,四个活动座之间的角度增加,并带动四个副吸盘相对远离,支撑组件整体支撑重心下降,以适应不同防护面积所带来的支撑性问题,完成调节后关闭第二输油电磁阀阻止液压油的持续进入,反之上推活动座即可。
通过再次利用液压油的流动性所提供的压力,使其在需要时通入调节罐的内部,并迫使底端的四个副吸盘展开,使其在整体防护面积增加时,整体的支撑重心得以下降,进而保证装置的稳定性,避免传统设备在调整装置的防护面积时,由于重心的改变导致装置自身出现不稳定现象,进而引发的倾倒现象,使其可满足不同防护面积下的支撑需求,可针对不同场合的防护状态做出适应性改变,适合不同的防护需求下进行使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与副防护板后方靠近顶端的左右两侧相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座的另一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连杆,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座通过转轴与两个连杆之间转动连接,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储油管,所述储油管与暂存箱左端的左右两侧固定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储油管的内部活动套接有第二活塞板,所述第二活塞板的左端固定连接有位于储油管内部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左端贯穿储油管的左端且与第二固定座的右端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活塞杆的外侧面活动套接有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储油管内腔的左端和第二活塞板的左端固定连接。
当需改变装置整体防护面积时,可通过开启暂存箱顶端的第一输油电磁阀即可将液压油通过暂存箱导入储油管的内部,并给与第二活塞板向左端的压力,此时第二活塞板即可向左侧进行位移,第二复位弹簧被压缩,活塞杆即可带动第二固定座朝主防护板的背面进行位移,由于第二固定座的一端连接有连杆,且连杆与第一固定座连接,而第一固定座在副防护板的作用下仅能上下位移,且连杆整体长度不变,导致第二固定座朝主防护板靠近时,两个第一固定座随即相对远离并带动两个副防护板朝相反方向进行位移,进而增加整体防护面积,完成调整后关闭第一输油电磁阀即可,反之向内侧压缩两个副防护板通过相反的步骤即可完成防护面积的减小,完成防护面积的适应性调节。
通过对液压油进行再次利用,使其不仅实现了缓冲作用,以及对冲击力的蓄力,同时还可利用其压力快速完成两个副防护板的适应性调节,使其只需开闭第一输油电磁阀即可完成防护面积的调整,避免传统装置需使用工具调整连接部位的螺栓进而完成防护面积调整的问题,使其可快速完成防护面积的适应性调整,可在不同的设备之间来回切换,且无需工具进行调整,装置适应性能力将强,适合推广使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通过利用对飞溅零件的冲击进行利用,将冲击力转变为压力迫使液压油位移且迫使第一复位弹簧拉伸,直至第一活塞板与电磁铁之间完成吸附后即可对零件冲击的冲击力进行蓄力,此时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并不会将零件反弹,直至零件滑落后,释放储存的能量迫使恢复初始状态完成防护过程,避免了传统装置在进行缓冲防护时由于弹力的作用造成飞溅零件的反弹进而导致出现二次伤害的问题,实现可对冲击力的短暂蓄力以及需要时的释放,避免了零件的二次反弹,有效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
2、本发明通过再次利用液压油的流动性所提供的压力,使其在需要时通入调节罐的内部,并迫使底端的四个副吸盘展开,使其在整体防护面积增加时,整体的支撑重心得以下降,进而保证装置的稳定性,避免传统设备在调整装置的防护面积时,由于重心的改变导致装置自身出现不稳定现象,进而引发的倾倒现象,使其可满足不同防护面积下的支撑需求,可针对不同场合的防护状态做出适应性改变,适合不同的防护需求下进行使用。
3、本发明通过对液压油进行再次利用,使其不仅实现了缓冲作用,以及对冲击力的蓄力,同时还可利用其压力快速完成两个副防护板的适应性调节,使其只需开闭第一输油电磁阀即可完成防护面积的调整,避免传统装置需使用工具调整连接部位的螺栓进而完成防护面积调整的问题,使其可快速完成防护面积的适应性调整,可在不同的设备之间来回切换,且无需工具进行调整,装置适应性能力将强,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背面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支撑组件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支撑组件结构的内部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主防护板和缓冲组件结构的配合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缓冲组件结构的单独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副防护板和调节组件结构的配合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暂存箱结构的单独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调节组件结构的单独剖视图。
图中:1、主防护板;2、收纳槽;3、缓冲组件;301、斜杆;302、连接板;303、压力杆;304、延长杆;305、第一活塞板;306、电磁铁;307、第一复位弹簧;308、输油管;309、回油管;3010、缓冲管;4、储油箱;5、暂存箱;6、第一输油电磁阀;7、第二输油电磁阀;8、副防护板;9、限位板;10、调节组件;101、第一固定座;102、连杆;103、第二固定座;104、活塞杆;105、第二活塞板;106、第二复位弹簧;107、储油管;11、支撑组件;111、调节罐;112、第三活塞板;113、延长轴;114、连接座;115、支撑座;116、卡槽;117、活动座;118、主吸盘;119、支撑杆;1110、副吸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工业电气自动化防护装置,包括主防护板1,主防护板1的中部开设有收纳槽2,主防护板1的上下两端均设有副防护板8,两个副防护板8均通过收纳槽2与主防护板1之间活动卡接,两个副防护板8相对远离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限位板调节组件10,主防护板1底端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缓冲组件3,缓冲组件3的后端固定安装有储油箱4,储油箱4的底端设有暂存箱5,暂存箱5的底端设有支撑组件11,两个副防护板8的左右两侧设有调节组件10,调节组件10的另一端与暂存箱5的前端相连接,暂存箱5顶端的中部固定连通有第一输油电磁阀6,第一输油电磁阀6的另一端与储油箱4底端的中部固定连通。
在装置使用前,需确保储油箱4的内部蓄满液压油,同时需根据自动化设备的类型和所需的防护面积调节调节组件10以及支撑组件11,并确保支撑组件11与地面之间稳定固定,同时主防护板1和两个副防护板8相叠加的防护面积达到要求,同时主防护板1和副防护板8与支撑组件11之间相互垂直后将其放置在易飞溅零件设备的一端,同时接通装置电源,完成防护前的准备。
如图2和图5以及图6所示,缓冲组件3包括斜杆301,斜杆301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主防护板1后方的上下两端,斜杆301的另一端与主防护板1的上下两端固定连接,两个斜杆301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板302,缓冲组件3还设有缓冲管3010,缓冲管3010的内部活动套接有第一活塞板305,第一活塞板305的左端贯穿缓冲管3010的左端且固定安装有延长杆304,延长杆304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压力杆303,压力杆303的8左端与连接板302的右端固定连接,延长杆304的外侧面活动套接有第一复位弹簧307,第一复位弹簧307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缓冲管3010内腔的左端和第一活塞板305的左端固定连接,缓冲管3010的右端固定安装有电磁铁306,第一活塞板305的内部镶嵌有铁块,缓冲管3010的右端固定连通有输油管308,输油管308与储油箱4的前端固定连通,缓冲管3010顶端靠近右侧的位置上固定连通有回油管309,回油管309的另一端与储油箱4前端固定连通,输油管308和回油管309的内部均安装有单向阀,且阀门的方向分别为向外导通和向内截止以及向内导通和向外截止。
第一实施例:
当主防护板1的正面或副防护板8的正面受到飞溅零件的冲击时,此时冲击力会直接作用与主防护板1或副防护板8的正面并将力量传导至缓冲组件3处,此时两个斜杆301受力将其传导至连接板302处并作用于压力杆303,压力杆303随即将力量传导至延长杆304,此时第一活塞板305向右侧进行位移,同时第一复位弹簧307被压缩即可将位于缓冲管3010内部的液压油通过输油管308导出使其进入储油箱4的内部,且电磁铁306与第一活塞板305之间完成吸附,此时第一复位弹簧307处于拉伸状态,当飞溅零件沿主防护板1滑落后,短暂关闭电磁铁306的电源,此时第一活塞板305不再与电磁铁306之间进行吸附,第一复位弹簧307自动复位带动第一活塞板305向左侧位移恢复初始位置并产生负压将液压油通过回油管309重新吸入缓冲管3010内部,进而完成防护过程。
通过利用对飞溅零件的冲击进行利用,将冲击力转变为压力迫使液压油位移且迫使第一复位弹簧307拉伸,直至第一活塞板305与电磁铁306之间完成吸附后即可对零件冲击的冲击力进行蓄力,此时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并不会将零件反弹,直至零件滑落后,释放储存的能量迫使恢复初始状态完成防护过程,避免了传统装置在进行缓冲防护时由于弹力的作用造成飞溅零件的反弹进而导致出现二次伤害的问题,实现可对冲击力的短暂蓄力以及需要时的释放,避免了零件的二次反弹,有效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
如图2和图3以及图4和图8所示,第一输油电磁阀6的底端固定连通有第二输油电磁阀7,支撑组件11包括调节罐111,调节罐111与第二输油电磁阀7之间固定连通,支撑组件11还包括连接座114,连接座114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支撑座115,支撑座115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主吸盘118,连接座114的顶端与暂存箱5的底端相连接,调节罐111的内部活动套接有第三活塞板112,第三活塞板112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位于调节罐111内部的延长轴113,延长轴113的底端贯穿调节罐111的底端且固定安装有位于支撑座115内部的活动座117,支撑座115的外侧面等角度开设有卡槽116,活动座117与卡槽116之间活动卡接,活动座117位于支撑座115的外侧面等角度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支撑杆119,支撑杆119的底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副吸盘1110,副吸盘1110与主吸盘118的底端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第二实施例:
当利用调节组件10完成副防护板8相对主防护板1的调节,即总体防护面积得以调节时,可通过开启第二输油电磁阀7即可将位于暂存箱5内部的液压油导入调节罐111的内部,此时可根据整体防护面积的大小调节第二输油电磁阀7开启的时间,进而调节进入调节罐111内部液压油的流量,进入调节罐111内部的液压油可给与第三活塞板112压力并迫使延长轴113下移并带动活动座117下移,此时活动座117即可相对卡槽116向下位移,此时由于副吸盘1110始终与地面之间进行接触,而副吸盘1110与活动座117之间连接有活动座117,而活动座117整体长度不变,导致活动座117的底端会向外侧发生偏转,四个活动座117之间的角度增加,并带动四个副吸盘1110相对远离,支撑组件11整体支撑重心下降,以适应不同防护面积所带来的支撑性问题,完成调节后关闭第二输油电磁阀7阻止液压油的持续进入,反之上推活动座117即可。
通过再次利用液压油的流动性所提供的压力,使其在需要时通入调节罐111的内部,并迫使底端的四个副吸盘1110展开,使其在整体防护面积增加时,整体的支撑重心得以下降,进而保证装置的稳定性,避免传统设备在调整装置的防护面积时,由于重心的改变导致装置自身出现不稳定现象,进而引发的倾倒现象,使其可满足不同防护面积下的支撑需求,可针对不同场合的防护状态做出适应性改变,适合不同的防护需求下进行使用。
如图7和图9所示,调节组件10包括第一固定座101,第一固定座101与副防护板8后方靠近顶端的左右两侧相连接,第一固定座101的另一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连杆102,调节组件10还包括第二固定座103,第二固定座103通过转轴与两个连杆102之间转动连接,调节组件10还包括储油管107,储油管107与暂存箱5左端的左右两侧固定连通,储油管107的内部活动套接有第二活塞板105,第二活塞板105的左端固定连接有位于储油管107内部的活塞杆104,活塞杆104的左端贯穿储油管107的左端且与第二固定座103的右端固定连接,活塞杆104的外侧面活动套接有第二复位弹簧106,第二复位弹簧106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储油管107内腔的左端和第二活塞板105的左端固定连接。
第三实施例:
当需改变装置整体防护面积时,可通过开启暂存箱5顶端的第一输油电磁阀6即可将液压油通过暂存箱5导入储油管107的内部,并给与第二活塞板105向左端的压力,此时第二活塞板105即可向左侧进行位移,第二复位弹簧106被压缩,活塞杆104即可带动第二固定座103朝主防护板1的背面进行位移,由于第二固定座103的一端连接有连杆102,且连杆102与第一固定座101连接,而第一固定座101在副防护板8的作用下仅能上下位移,且连杆102整体长度不变,导致第二固定座103朝主防护板1靠近时,两个第一固定座101随即相对远离并带动两个副防护板8朝相反方向进行位移,进而增加整体防护面积,完成调整后关闭第一输油电磁阀6即可,反之向内侧压缩两个副防护板8通过相反的步骤即可完成防护面积的减小,完成防护面积的适应性调节。
通过对液压油进行再次利用,使其不仅实现了缓冲作用,以及对冲击力的蓄力,同时还可利用其压力快速完成两个副防护板8的适应性调节,使其只需开闭第一输油电磁阀6即可完成防护面积的调整,避免传统装置需使用工具调整连接部位的螺栓进而完成防护面积调整的问题,使其可快速完成防护面积的适应性调整,可在不同的设备之间来回切换,且无需工具进行调整,装置适应性能力将强,适合推广使用。
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
当需改变装置整体防护面积时,可通过开启暂存箱5顶端的第一输油电磁阀6即可将液压油通过暂存箱5导入储油管107的内部,并给与第二活塞板105向左端的压力,此时第二活塞板105即可向左侧进行位移,第二复位弹簧106被压缩,活塞杆104即可带动第二固定座103朝主防护板1的背面进行位移,由于第二固定座103的一端连接有连杆102,且连杆102与第一固定座101连接,而第一固定座101在副防护板8的作用下仅能上下位移,且连杆102整体长度不变,导致第二固定座103朝主防护板1靠近时,两个第一固定座101随即相对远离并带动两个副防护板8朝相反方向进行位移,进而增加整体防护面积,完成调整后关闭第一输油电磁阀6即可,反之向内侧压缩两个副防护板8通过相反的步骤即可完成防护面积的减小,完成防护面积的适应性调节;
当利用调节组件10完成副防护板8相对主防护板1的调节,即总体防护面积得以调节时,可通过开启第二输油电磁阀7即可将位于暂存箱5内部的液压油导入调节罐111的内部,此时可根据整体防护面积的大小调节第二输油电磁阀7开启的时间,进而调节进入调节罐111内部液压油的流量,进入调节罐111内部的液压油可给与第三活塞板112压力并迫使延长轴113下移并带动活动座117下移,此时活动座117即可相对卡槽116向下位移,此时由于副吸盘1110始终与地面之间进行接触,而副吸盘1110与活动座117之间连接有活动座117,而活动座117整体长度不变,导致活动座117的底端会向外侧发生偏转,四个活动座117之间的角度增加,并带动四个副吸盘1110相对远离,支撑组件11整体支撑重心下降,以适应不同防护面积所带来的支撑性问题,完成调节后关闭第二输油电磁阀7阻止液压油的持续进入,反之上推活动座117即可;
当主防护板1的正面或副防护板8的正面受到飞溅零件的冲击时,此时冲击力会直接作用与主防护板1或副防护板8的正面并将力量传导至缓冲组件3处,此时两个斜杆301受力将其传导至连接板302处并作用于压力杆303,压力杆303随即将力量传导至延长杆304,此时第一活塞板305向右侧进行位移,同时第一复位弹簧307被压缩即可将位于缓冲管3010内部的液压油通过输油管308导出使其进入储油箱4的内部,且电磁铁306与第一活塞板305之间完成吸附,此时第一复位弹簧307处于拉伸状态,当飞溅零件沿主防护板1滑落后,短暂关闭电磁铁306的电源,此时第一活塞板305不再与电磁铁306之间进行吸附,第一复位弹簧307自动复位带动第一活塞板305向左侧位移恢复初始位置并产生负压将液压油通过回油管309重新吸入缓冲管3010内部,进而完成防护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工业电气自动化防护装置,包括主防护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防护板(1)的中部开设有收纳槽(2),所述主防护板(1)的上下两端均设有副防护板(8),两个所述副防护板(8)均通过收纳槽(2)与主防护板(1)之间活动卡接,两个所述副防护板(8)相对远离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限位板调节组件(10),所述主防护板(1)底端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缓冲组件(3),所述缓冲组件(3)的后端固定安装有储油箱(4),所述储油箱(4)的底端设有暂存箱(5),所述暂存箱(5)的底端设有支撑组件(11),两个所述副防护板(8)的左右两侧设有调节组件(10),所述调节组件(10)的另一端与暂存箱(5)的前端相连接,所述暂存箱(5)顶端的中部固定连通有第一输油电磁阀(6),所述第一输油电磁阀(6)的另一端与储油箱(4)底端的中部固定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电气自动化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3)包括斜杆(301),所述斜杆(301)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主防护板(1)后方的上下两端,所述斜杆(301)的另一端与主防护板(1)的上下两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斜杆(301)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板(302),所述缓冲组件(3)还设有缓冲管(30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工业电气自动化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管(3010)的内部活动套接有第一活塞板(305),所述第一活塞板(305)的左端贯穿缓冲管(3010)的左端且固定安装有延长杆(304),所述延长杆(304)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压力杆(303),所述压力杆(303)的8左端与连接板(302)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延长杆(304)的外侧面活动套接有第一复位弹簧(307),所述第一复位弹簧(307)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缓冲管(3010)内腔的左端和第一活塞板(305)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缓冲管(3010)的右端固定安装有电磁铁(306),所述第一活塞板(305)的内部镶嵌有铁块。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工业电气自动化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管(3010)的右端固定连通有输油管(308),所述输油管(308)与储油箱(4)的前端固定连通,所述缓冲管(3010)顶端靠近右侧的位置上固定连通有回油管(309),所述回油管(309)的另一端与储油箱(4)前端固定连通,所述输油管(308)和回油管(309)的内部均安装有单向阀,且阀门的方向分别为向外导通和向内截止以及向内导通和向外截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电气自动化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油电磁阀(6)的底端固定连通有第二输油电磁阀(7),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调节罐(111),所述调节罐(111)与第二输油电磁阀(7)之间固定连通,所述支撑组件(11)还包括连接座(114),所述连接座(114)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支撑座(115),所述支撑座(115)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主吸盘(118),所述连接座(114)的顶端与暂存箱(5)的底端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工业电气自动化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罐(111)的内部活动套接有第三活塞板(112),所述第三活塞板(112)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位于调节罐(111)内部的延长轴(113),所述延长轴(113)的底端贯穿调节罐(111)的底端且固定安装有位于支撑座(115)内部的活动座(117),所述支撑座(115)的外侧面等角度开设有卡槽(116),所述活动座(117)与卡槽(116)之间活动卡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工业电气自动化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座(117)位于支撑座(115)的外侧面等角度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支撑杆(119),所述支撑杆(119)的底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副吸盘(1110),所述副吸盘(1110)与主吸盘(118)的底端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电气自动化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10)包括第一固定座(101),所述第一固定座(101)与副防护板(8)后方靠近顶端的左右两侧相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座(101)的另一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连杆(102),所述调节组件(10)还包括第二固定座(103),所述第二固定座(103)通过转轴与两个连杆(102)之间转动连接,所述调节组件(10)还包括储油管(107),所述储油管(107)与暂存箱(5)左端的左右两侧固定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工业电气自动化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管(107)的内部活动套接有第二活塞板(105),所述第二活塞板(105)的左端固定连接有位于储油管(107)内部的活塞杆(104),所述活塞杆(104)的左端贯穿储油管(107)的左端且与第二固定座(103)的右端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工业电气自动化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104)的外侧面活动套接有第二复位弹簧(106),所述第二复位弹簧(106)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储油管(107)内腔的左端和第二活塞板(105)的左端固定连接。
CN202211030072.1A 2022-08-26 2022-08-26 一种工业电气自动化防护装置 Pending CN11531511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30072.1A CN115315110A (zh) 2022-08-26 2022-08-26 一种工业电气自动化防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30072.1A CN115315110A (zh) 2022-08-26 2022-08-26 一种工业电气自动化防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15110A true CN115315110A (zh) 2022-11-08

Family

ID=838638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30072.1A Pending CN115315110A (zh) 2022-08-26 2022-08-26 一种工业电气自动化防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1511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80039A (zh) * 2023-06-21 2023-07-25 广东省建工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预制墙体安装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80039A (zh) * 2023-06-21 2023-07-25 广东省建工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预制墙体安装结构
CN116480039B (zh) * 2023-06-21 2023-08-22 广东省建工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预制墙体安装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315110A (zh) 一种工业电气自动化防护装置
CN205438597U (zh) 搬运机器人的专用夹具
CN206154334U (zh) 一种带弹性夹持功能的机械手手爪
CN203679068U (zh) 折弯机用带有吸持的气动托料装置
CN102861884A (zh) 气动锤击脱模机构
CN208946695U (zh) 一种下沉式3d打印工件脱离装置
CN202317693U (zh) 一种数控机床的制动装置
CN109019348A (zh) 一种积放吊具防撞结构
CN216096702U (zh) 可防碰撞的封头切割机
CN212170467U (zh) 吸取抓具
CN108511286A (zh) 一种弹簧操动机构及断路器
CN212947865U (zh) 匀速皮带线上抓取制动盘的机械手夹具
CN209189940U (zh) 一种方便调节的减震型机械加工用截断装置
CN209708859U (zh) 一种安装屏切换片操控装置
CN109093235A (zh) 一种等离子切割机
CN208052588U (zh) 三维真空覆膜机胶板夹紧装置
CN220726980U (zh) 一种具有反作用力缓冲结构的空气锤
CN214561079U (zh) 一种便于调节高度工业机器人倒装用安装座
CN220197740U (zh) 物料夹爪机械手
CN209414310U (zh) 一种液压缸支撑架
CN213561372U (zh) 一种防撞装置
CN202296879U (zh) 一种移动吊具
CN214722627U (zh) 一种高速圆锯机被动式翻料机构
CN214352412U (zh) 一种ai智能服务机器人
CN211053747U (zh) 一种用于agv系统的安全防撞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