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14438A - 芯片的地址重构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芯片的地址重构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14438A
CN115314438A CN202211225064.2A CN202211225064A CN115314438A CN 115314438 A CN115314438 A CN 115314438A CN 202211225064 A CN202211225064 A CN 202211225064A CN 115314438 A CN115314438 A CN 1153144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uting information
address
chip
target
requ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2506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314438B (zh
Inventor
杨媛媛
刘明
石昊明
李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glong Singapore Pte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lune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lune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lune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2506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14438B/zh
Publication of CN1153144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144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3144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14438B/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01784 priority patent/WO2024078006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74Address processing for routing
    • H04L45/745Address table lookup; Address filter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5/00Digital computers in general;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in general
    • G06F15/16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digital computers each having at least an arithmetic unit, a program unit and a register, e.g. for a simultaneous processing of several programs
    • G06F15/163Interprocessor communication
    • G06F15/173Interprocessor communication using an interconnection network, e.g. matrix, shuffle, pyramid, star, snowflake
    • G06F15/17306Intercommunication techniqu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5/00Digital computers in general;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in general
    • G06F15/76Architectures of general purpose stored program computers
    • G06F15/78Architectures of general purpose stored program computers comprising a singl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 G06F15/7807System on chip, i.e. computer system on a single chip; System in package, i.e. computer system on one or more chips in a single package
    • G06F15/781On-chip cache; Off-chip memo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1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switching fabric construction
    • H04L49/109Integrated on microchip, e.g. switch-on-chi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25Routing or path finding in a switch fabr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Multi Processors (AREA)
  • Memory System Of A Hierarchy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芯片的地址重构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存储介质,芯片内的交叉开关采用分层结构,方法包括:获取地址请求信息,其中,地址请求信息包括请求地址;对请求地址进行解析,得到初始路由信息和寻址地址;查找预设映射关系,得到与初始路由信息对应的目标路由信息,其中,预设映射关系由上位机基于分层结构得到;基于目标路由信息和寻址地址,确定目标地址,其中,目标地址用于访问芯片内目标存储控制单元所管理的存储空间中的目标存储单元。该方法能够节省芯片的计算资源,对存储单元进行针对性访问,且能够保证芯片即使在内存修复后,仍然存在损坏的存储控制单元时,也能可靠工作,从而提升芯片量产的良率。

Description

芯片的地址重构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芯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芯片的地址重构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制造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芯片设计有高带宽的、大容量的内存计算需求。拥有大容量的芯片,采用的设计方法有:1)大量使用DRAM(Dynamic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2)采用先进封装工艺,比如HBM(High Bandwidth Memory,高带宽内存)、3D IC芯片,这类芯片共同的特点是:存储控制单元数量多,存储单元数量更多,存储密度大。它们面临的相同的问题是:受工艺制造限制,存储控制单元的良率低,导致芯片良率低。其中,存储单元的数量和密度越大,良率越低。
为了解决存储良率问题,相关技术中采用memory repair(记忆修复)的方式,但是此方法修复的行列是有限的,并不能将芯片完全修复,且存储控制单元数量多,出现坏存储控制单元的概率极高。另外,还有相关技术(CN113986818A)中采用地址重构的方式,但该方式对芯片的存储容量或结构有限制,理由是:对于大容量存储的芯片,每个存储控制单元所管理的存储空间可能包括多个存储单元,而采用该方式在内存访问时,是直接访问存储控制单元所管理的所有存储单元,针对性差,且若每个存储控制单元仅管理一个存储单元,那么访问就需要使用大量芯片内部的计算资源,此时会面临处理数据产生延时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芯片的地址重构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存储介质,以对存储单元进行针对性访问,且节省芯片的计算资源,保证芯片即使在内存修复后,仍然存在损坏的存储控制单元时,也能可靠工作,从而提升芯片量产的良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芯片的地址重构方法,所述芯片内的交叉开关采用分层结构,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地址请求信息,其中,所述地址请求信息包括请求地址;对所述请求地址进行解析,得到初始路由信息和寻址地址;查找预设映射关系,得到与所述初始路由信息对应的目标路由信息,其中,所述预设映射关系由上位机基于所述分层结构得到;基于所述目标路由信息和所述寻址地址,确定目标地址,其中,所述目标地址用于访问所述芯片内的目标存储控制单元所管理的存储空间中的目标存储单元。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芯片的地址重构装置,所述芯片内的交叉开关采用分层结构,所述装置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地址请求信息,其中,所述地址请求信息包括请求地址;解析单元,用于对所述请求地址进行解析,得到初始路由信息和寻址地址;查表单元,用于查找预设映射关系,得到与所述初始路由信息对应的目标路由信息,其中,所述预设映射关系由上位机基于所述分层结构得到;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目标路由信息和所述寻址地址,确定目标地址,其中,所述目标地址用于访问所述芯片内目标存储控制单元所管理的存储空间中的目标存储单元。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出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适于执行计算机程序;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该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芯片的地址重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芯片的地址重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的芯片的地址重构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存储介质,通过对请求地址进行解析,得到初始路由信息和寻址地址,并通过查找上位机配置的预设映射关系,确定与该初始路由信息对应的目标路由信息,即得到芯片内有效存储控制单元所管理存储空间的路由信息,能够对存储单元进行针对性访问,且节省芯片计算资源,同时使芯片即使在内存修复后,仍然存在损坏的存储控制单元的情况时,内存访问可以跳过损坏的存储控制单元,访问有效存储控制单元;基于该目标路由信息和该寻址地址,确定目标地址,能够使芯片基于目标地址在内存访问时所命中的目标存储控制单元是完好的,进而保证芯片的内存访问是可靠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个示例的芯片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申请一个示例的交叉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芯片的地址重构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芯片的地址重构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地,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首先对通用的集成大容量存储的芯片的结构进行举例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个示例的芯片的结构框图。
如图1所示,该芯片100为集成大容量存储芯片,可包括:计算单元0~计算单元M-1、存储控制单元0~存储控制单元N-1、查找表单元0~查找表单元M-1、交叉开关;其中,M和N均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计算单元0~计算单元M-1表示该芯片100集成了M个计算单元,其中,M个计算单元中的每个计算单元有访问内存的需求。
存储控制单元0~存储控制单元N-1表示该芯片100集成了N个存储控制单元,其中,N个存储控制单元中的每个存储控制单元管理了芯片100内的一段存储空间;若每段存储空间的地址深度均为D,则整个芯片100最大的可寻址的地址范围为0~(N*D-1)。
查找表单元0~查找表单元M-1为M个完全相同的查找表单元,其中,每个计算单元配套1个查找表单元,通过配套的查找表单元对计算单元发出的地址进行地址转换。
通过查找表单元接收计算单元发送的地址请求,并将该地址请求中的地址转换为可访问有效存储控制单元的目标地址,由于基于转换后的目标地址在访问内存时,会跳过损坏的存储控制单元,保证最终所命中的目标存储控制单元是完好的,从而保证计算单元0~计算单元M-1,对目标存储控制单元中内存的访问是可靠的。
交叉开关,是一个M×N的数据通路互联结构,其作用是,根据计算单元发出的地址请求,将请求路由到目标存储控制单元。
在本申请中,计算单元0~计算单元M-1中的任意一个计算单元,都可以访问0~(N*D-1)范围内的地址。
示例性地,计算单元0向交叉开关发送内存的访问请求,交叉开关接收到该计算单元0发送的访问请求后,基于该访问请求中的地址,将该地址请求路由到目标存储控制单元,进而基于该访问请求中的地址访问目标存储控制单元所管理的存储空间中的内存。
由于受到制造工艺的制约,尽管采用内存修复等方式,可以对存储控制单元进行修复,但是对于集成大容量存储的芯片来说,由于存储控制单元数量大,其管理的存储单元数量更大,密度高,芯片的尺寸大,即使进行内存修复之后,仍有可能部分存储控制单元是损坏的。而针对所有的计算单元,对存在损坏的存储控制单元的访问是不可靠的,所以,导致芯片的良率仍然难以提升;并且,访问的是存储控制单元管理的所有存储空间,针对性差,耗时长。为此,相较于相关技术中芯片的地址重构方案,本申请设置交叉开关采用分层结构,即对交叉开关进行分层的模块化设计,可采用mesh(可包括上述的计算单元和查找表单元)和交叉开关的结构。
示例性地,如图2所示,分层结构可采用互联的两层结构,其中,第一层结构为:a个b×b结构的交叉开关;第二层结构为:b个a×(N/b)结构的交叉开关。其中,第一层结构的输出口数量为a×b=M,第二层结构的输入口数量为b×a=M,a、b、M、N、N/b均为正整数。
由于大型的交叉开关的分层结构中,需要使用大量芯片内部的计算资源,可能会面临处理数据产生延时问题。为此,基于交叉开关采用分层结构的芯片100,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地址重构方法。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地址重构方案,本申请由上层软件直接将最终路由信息配置到芯片内的查找表中,具体为在上位机中基于分层结构进行路由计算,并将计算结果通过通信接口(如SPI接口)直接配置到芯片的查找表中。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芯片的地址重构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由上述的芯片执行,且芯片内的交叉开关采用分层结构。
如图3所示,该芯片的地址重构方法包括:
S301,获取地址请求信息,其中,地址请求信息包括请求地址。
S302,对请求地址进行解析,得到初始路由信息和寻址地址。
S303,查找预设映射关系,得到与初始路由信息对应的目标路由信息,其中,预设映射关系由上位机基于分层结构得到并配置在芯片中。
S304,基于目标路由信息和该寻址地址,确定目标地址,其中,目标地址用于访问该目标存储控制单元所管理的存储空间中的目标存储单元。
其中,目标存储控制单元为有效存储控制单元,即未损坏的存储控制单元;每个存储控制单元所管理的存储空间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单元。
具体地,芯片获取地址请求信息,通过对地址请求信息中的请求地址进行解析,得到初始路由信息和寻址地址,再查找预先由上位机配置的预设映射关系确定与该初始路由信息对应的,用于表征芯片内有效存储控制单元的目标路由信息,最后将目标路由信息和该寻址地址重新组合,得到目标地址,并基于该目标地址访问目标存储控制单元管理的存储空间中的目标存储单元。
示例性地,该芯片可通过计算单元发出地址请求,通过查找表单元接收该地址请求信息,并对该地址请求信息中的请求地址进行解析,得到解析后的初始路由信息和寻址地址;再通过查找表单元查找预先由上位机配置的预设映射关系,确定与初始路由信息对应的用于表征该芯片内有效存储控制单元的目标路由信息,并对目标路由信息和寻址地址进行重新组合,得到目标地址;最后,通过查找表单元将目标地址发送给分层结构的交叉开关,通过交叉开关将目标地址路由到目标存储控制单元访问目标存储单元。需要说明的是,该计算单元、查找表单元和交叉开关分别可以是图1所示的任意一个计算单元、和该任意一个计算单元对应的查找表单元以及图2所示的采用分级结构的交叉开关。
当然,在本申请其他可替代的实施例中,该查找表单元也可以集成在交叉开关中,作为一个子单元,与上位机通信,并实现上述请求地址到目标地址的转换过程,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制。示例性地,该芯片通过计算单元发出地址请求后,通过交叉开关接收到该地址请求,并对该地址请求进行解析,得到解析后的初始路由信息和寻址地址;再通过交叉开关确定与该初始路由信息对应的用于表征该芯片内有效存储控制单元的目标路由信息,并对目标路由信息和寻址地址进行重新组合,得到目标地址;最后,通过交叉开关将目标地址路由到目标存储控制单元访问目标存储单元。
基于以上技术方案,首先,通过对请求地址进行解析,得到初始路由信息和寻址地址,相当于,对请求地址进行解析,得到存储控制单元的路由信息和目标存储控制单元内的寻址地址;其次,查找上位机配置的预设映射关系,确定与该初始路由信息对应的目标路由信息,相当于,将初始路由信息转化为芯片内有效存储控制单元的路由信息,且计算在上位机完成,能够使芯片即使在内存修复后,仍然存在损坏的存储控制单元的情况时,内存访问可以跳过损坏的存储控制单元,访问有效存储控制单元所管理存储空间的目标存储单元,且节省芯片计算资源;最后,基于该目标路由信息和该寻址地址,确定目标地址,能够使芯片基于目标地址在内存访问时所命中的目标存储控制单元是完好的,进而保证芯片的内存访问是可靠的。
此外,由于该类芯片即使在内存修复后,仍然存在损坏的存储控制单元的情况时,基于目标地址进行内存访问,使得芯片也能可靠工作,即保证了芯片的功能性和稳定性,所以,该类芯片也不会归类为坏片,从而提升了芯片量产的良率。并且,路由计算在上位机完成,可节省芯片的计算资源。
简言之,本申请提供的芯片的地址重构方法,通过调用上位机配置的预设映射关系,将请求地址转换为目标地址,能够保证访问到具体的存储单元,同时能够保证芯片即使在内存修复后,仍然存在有损坏的存储控制单元的情况时,芯片的内存访问也是可靠的,即在保证芯片的功能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提升了芯片量产的良率,且能够节省芯片的计算资源。
需要说明的是,该初始路由信息用于表征存储控制单元的路由信息,该寻址地址为目标存储控制单元内的地址。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S302可包括:获取芯片的有效寻址范围;当该请求地址在芯片的有效寻址范围内时,基于预设寻址方式对该请求地址进行解析,得到该初始路由信息和该寻址地址。
换言之,若请求地址未超过该芯片的有效寻址范围,则按照既定的预设寻址方式将请求地址拆分成两段A和B,其中,A表示初始路由信息,B表示寻址地址。其中,芯片的有效寻址范围用于表征该芯片内有效存储控制单元所管理的存储空间的范围。
示例性地,若该芯片共有N个存储控制单元,且无损坏的存储控制单元,其中,N个存储控制单元中的每个存储控制单元管理的存储空间的地址深度为D,则该芯片的有效寻址范围是0~(N*D-1)。
示例性地,若该芯片共有N个存储控制单元,且N个存储控制单元中存在Z个损坏的存储控制单元,其中,N个存储控制单元中的每个存储控制单元管理的存储空间的地址深度为D,则芯片会将(N-Z)个有效存储控制单元,按照0~(D*(N-Z)-1)地址重新编码,即该芯片最大的有效寻址范围是0~(D*(N-Z)-1)。
在申请中,预设寻址方式可包括横向寻址或纵向寻址。
在一些实施例中,预设寻址方式为横向寻址;其中,该S302可包括:将请求地址对第一数值取余,得到该初始路由信息,并将请求地址与第一数值的比值作为寻址地址,其中,第一数值为该芯片内有效存储控制单元的数量。
换言之,若预设寻址方式为横向寻址,则芯片将请求地址对芯片内有效存储控制单元的数量进行取余,得到初始路由信息,并计算请求地址与第一数值的比值,将该比值作为寻址地址。
示例性地,若该芯片共有N个存储控制单元,且无损坏的存储控制单元时,则芯片内有效存储控制单元的数量为N,当请求地址为addr_ori,则初始路由信息A=addr_ori %N,寻址地址B=addr_ori / N。其中,由于A的值为addr_ori对N取余,所以A的值为0,1,2,3,……,N-1。
示例性地,若该芯片共有N个存储控制单元,且N个存储控制单元中存在Z个损坏的存储控制单元,则芯片内有效存储控制单元的数量为N-Z,当请求地址为addr_ori,则初始路由信息A=addr_ori %(N-Z),寻址地址B=addr_ori /(N-Z)。其中,由于A的值为addr_ori对(N-Z)取余,所以A的值为0,1,2,3,……,N-Z-1。
通过将请求地址对N-Z取余得到初始路由信息,相当于,考虑到N个存储控制单元中有效存储控制单元的个数为N-Z个,通过将N个存储控制单元的路由信息转换为N-Z个存储控制单元的路由信息,能够降低初始路由信息和目标路由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的设计复杂度。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预设寻址方式为纵向寻址;其中,该S302可包括:基于该芯片的芯片位宽,在该请求地址中确定用于表征该初始路由信息的第一比特位;将该第一比特位对应的数值,确定为该初始路由信息。
换言之,若预设寻址方式为纵向寻址,则芯片基于存储控制单元的位宽,对请求地址所在的内存区间进行判断,在请求地址中确定用于表征该初始路由信息的第一比特位,并将第一比特位对应的数值,确定为初始路由信息。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获取寻址地址的方式,与上述横向寻址中获取寻址地址的方式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示例性地,若芯片内每个存储空间的地址深度的取值范围是0~1023,则该芯片的芯片位宽为10bit,且当请求地址为16bit时,则请求地址的高6bit即为初始路由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若该芯片共有N个存储控制单元,且N个存储控制单元中存在Z个损坏的存储控制单元,则对于纵向寻址的方式,相当于所有存储控制单元的地址,按照0~N-Z-1的顺序,首尾相接且连续。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预设映射关系包括第一子映射关系和第二子映射关系;其中,第一子映射关系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路由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二路由信息,至少一个第一路由信息与至少一个第二路由信息一一对应,至少一个第一路由信息包括初始路由信息,第二路由信息为芯片内有效存储控制单元的路由信息;第二子映射关系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路由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三路由信息,至少一个第二路由信息与至少一个第三路由信息一一对应,至少一个第三路由信息包括目标路由信息,其中,第三路由信息由上位机基于分层结构对该第三路由信息对应的第二路由信息计算得到,为对应有效存储控制单元所管理存储空间的路由信息。
换言之,芯片首先基于第一子映射关系,确定第一子映射关系中与初始路由信息对应的第二路由信息;再基于第二子映射关系,确定第二子映射关系中与确定的第二路由信息对应的第三路由信息,作为目标路由信息。当然,芯片也可基于预设映射关系,直接确定与初始路由信息对应的第三路由信息,将该第三路由信息作为目标路由信息。
可选的,该预设映射关系可以以词表文件的方式集成在芯片中,也可以以对应关系图的方式集成在芯片中,本申请对第一映射关系的集成方式不作具体限制。
通过预设映射关系确定与该初始路由信息对应的第三路由信息,并将该第三路由信息,确定为目标路由信息,相当于,利用预设映射关系,将初始路由信息转化为芯片内有效存储控制单元所管理存储空间的路由信息,能够使芯片即使在内存修复后,仍然存在损坏的存储控制单元的情况时,内存访问也可以跳过损坏的存储控制单元,保证内存访问时所命中的目标存储控制单元是完好的,且能访问到具体的存储单元,进而保证芯片的内存访问是可靠的、针对性的。
示例性地,芯片共有N个存储控制单元、且芯片内无损坏的存储控制单元时,每一个第一路由信息和其对应的第二路由信息的均相同。当然,在其他可替代的实现方式中,当芯片共有N个存储控制单元,且无损坏的存储控制单元时,第一路由信息和其对应的第三路由信息也可以不同,只需满足每一个第一路由信息对应的第二路由信息互不相同即可,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示例性地,芯片共有N个存储控制单元、且芯片内存在Z个损坏的存储控制单元时,若初始路由信息为请求地址对(N-Z)取余得到的,则初始路由信息的数值范围可以是0~N-Z-1,即在通过预设映射关系确定初始路由信息对应的目标路由信息时,预设映射关系中(N-Z)~(N-1)范围内的第一路由信息不会被访问到,所以对(N-Z)~(N-1)范围内的第一路由信息分别对应的第三路由信息也并不关心,无需在预设映射关系中体现(N-Z)~(N-1)范围内的第一路由信息分别对应的第三路由信息,能够降低初始路由信息和目标路由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的设计复杂度。
简言之,在设计第一映射关系时只需将0~N-Z-1范围内的第一路由信息分别对应的第三路由信息,确定为有效存储控制单元的路由信息、且0~N-Z-1范围内的每一个第一路由信息分别对应的第二路由信息互不相同。
示例性地,当初始路由信息为请求地址对(N-Z)取余得到的,且该Z个损坏的存储控制单元分别为1,4,5,100,…时,从N个存储控制单元中去除损坏的存储控制单元1,4,5,100,…,得到有效的存储控制单元0,2,3,6…99,101,…,N-1,又由于初始路由信息为请求地址对(N-Z)取余得到的,则预设映射关系中(N-Z)~(N-1)范围内的第一路由信息不会被访问到,所以将0~N-Z-1范围内的第一路由信息分别对应有效存储控制单元的路由信息0,2,3,6…99,101,…,N-1。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路由信息和第二路由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仅仅为本申请的示例,不应为本申请的限制,在其他可替代的实现方式中,只需将每一个第一路由信息对应的第二路由信息,确定为有效控制单元的路由信息、且互不相同即可。
通过将请求地址对(N-Z)取余,得到初始路由信息,再基于预设映射关系,确定与初始路由信息对应的目标路由信息,能够在保证内存访问时所命中的目标存储控制单元是完好的基础上,降低第一映射关系的设计复杂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初始路由信息和该目标路由信息的对应关系是在获取该地址请求前配置的。
示例性地,在芯片通过计算单元发送内存访问需求前,由上位机通过SPI接口配置初始路由信息和该目标路由信息的对应关系。
下面结合图2,说明本申请中预设映射关系的得到方式:
如图2所示,访问所述芯片存储单元的mesh数量为R,a=T,b=S,N/b=T,每个存储控制单元通过U个路由器管理相应存储空间中的U个存储单元,即第一层结构中采用S×S交叉开关,第二层结构中采用T×T交叉开关,第一层交叉开关的输入口对应的mesh个数为R,第二层交叉开关输出口对应的1对多的路由为1toU。
mesh的寻址方法是:根据路由信息C(即第二路由信息)计算可得每个mesh的编号R1=C%R,将路由信息C转化到每个mesh内的路由信息R2=C/R。第一层结构中,每个S×S的交叉开关含有S个输入端口和S个输出端口;其寻址方法是:每个S×S的交叉开关的编号S1=R2%S,一个S×S的交叉开关的端口的路由信息由R2转化为S2=S1/S。第二层结构中,每个T×T的交叉开关含有T个输入端口和T个输出端口;每个T×T的交叉开关的编号为T1=S2%T。1对U的路由器,每个路由器的编号为U=S2/T。
从上述路由信息的公式推导可以看出,需要经过三次除法和求余运算才能得到最终的路由信息(即第三路由信息),在电路设计中,为了满足设计时序,在每个除法计算之间都要插入足够多的寄存器。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由上层软件直接将最终路由信息配置到查找表单元中的方法:在上位机中计算三次除法和求余运算,通过SPI接口直接配置到芯片的查找表单元。可选地,为保证芯片访问的可靠性,可在每当有效寻址范围更新时,触发上位机进行预设映射关系的更新。
示例性地,查找表单元的配置信息如下:以120x3000的交叉开关的情况来设计查找表,假设R=4,S=6,T=5,U=25,对于转换后的路由信息D(即第三路由信息)的排列格式如下表1:
表1
R1[1:0] S1[2:0] T1[2:0] U[4:0]
参见表1,第三路由信息由上述的R1、R2、T1和U组成。
由存储控制单元的路由信息A转换得到的中间路由信息C的对应关系,以及由中间转换的路由信息C与最终转换后的路由信息D的对应关系,即预设映射关系,如下表2:
表2
存储控制单元的路由信息A 转换后的路由信息C 转换后的路由信息D
0 0 13’b00,000,100,00000
1 2 13’b01,000,100,00000
2 3 13’b11,000,100,00000
3 6 13’b01,001,100,00000
... ... ...
96 99 13’b11,000,100,00000
97 101 13’b11,011,100,00000
... ... ...
2000 2024 13’b00,010,100,10000
2001 2026 13’b11,011,000,10001
N-Z-1 N-1 13’b00,000,000,11000
N-(N-Z)-1 保留 保留
... 保留 保留
N-1 保留 保留
参见表2,A=0,C=0时,对应的D为13’b00,000,100,00000,表示访问内存的mesh的编号为13’b00,一级S×S交叉开关的编号为000,二级S×S交叉开关的编号为100,路由器的编号为00000,即编号为13’b00的mesh,依次通过编号为000的一级S×S交叉开关、编号为100的二级S×S交叉开关和编号为00000的路由器,访问0地址的存储控制单元管理的目标存储单元。
上表2中的路由信息D,是经过上层软件(即上位机)计算得到,并通过SPI接口配置到芯片中的。由此,可以节省大量的芯片资源:对于一个计算单元,可以节省一套除法器和寄存器资源,对于M个计算单元可以节省M倍的资源。
还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方法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进行说明。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芯片的地址重构装置的结构框图,芯片内的交叉开关采用分层结构。
如图4所示,该芯片的地址重构装置400可包括:
获取单元410,用于获取地址请求信息,其中,地址请求信息包括请求地址;
解析单元420,用于对请求地址进行解析,得到初始路由信息和寻址地址;
查表单元430,用于查找预设映射关系,得到与初始路由信息对应的目标路由信息,其中,预设映射关系由上位机基于分层结构得到并配置在芯片中;
确定单元440,用于基于目标路由信息和寻址地址,确定目标地址,其中,目标地址用于访问芯片内目标存储控制单元所管理的存储空间中的目标存储单元。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解析单元420可具体用于:获取芯片的有效寻址范围;当请求地址在芯片的有效寻址范围内时,基于第一寻址方式对请求地址进行解析,得到初始路由信息和寻址地址。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寻址方式为横向寻址时,解析单元420可具体用于:将请求地址对第一数值取余,得到初始路由信息,并将请求地址与第一数值的比值作为寻址地址,其中,第一数值为芯片内有效存储控制单元的数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预设映射关系包括第一子映射关系和第二子映射关系;其中,第一子映射关系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路由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二路由信息,至少一个第一路由信息与至少一个第二路由信息一一对应,至少一个第一路由信息包括初始路由信息,第二路由信息为芯片内有效存储控制单元的路由信息;第二子映射关系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路由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三路由信息,至少一个第二路由信息与至少一个第三路由信息一一对应,至少一个第三路由信息包括目标路由信息,其中,第三路由信息由上位机基于分层结构对该第三路由信息对应的第二路由信息计算得到,为对应有效存储控制单元所管理存储空间的路由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分层结构采用互联的两层结构,其中,第一层结构为:a个b×b结构的交叉开关;第二层结构为:b个a×(N/b)结构的交叉开关。其中,第一层结构的输出口数量为a×b=M,第二层结构的输入口数量为b×a=M,a、b、M、N、N/b均为正整数。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当访问所述芯片存储单元的mesh数量为R,a=T,b=S,N/b=T,每个存储控制单元通过U个路由器管理相应存储空间中的U个存储单元时,每个mesh的编号为R1=C%R,每个mesh的路由信息为R2=C/R,其中,C为所述第二路由信息;每个S×S交叉开关的编号S1=R2%S,每个S×S交叉开关端口的路由信息为S2=S1/S;每个T×T交叉开关的编号为T1=S2%T;路由器的编号为U=S2/T;其中,所述第三路由信息由R1、R2、T1和U组成。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预设映射关系由上位机通过串行外设接口SPI配置在芯片中。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装置400还可包括:更新单元,用于在芯片内的存储控制单元存在损坏时,对芯片的有效地址进行重新编码,以更新芯片的有效寻址范围。
应理解,装置实施例与方法实施例可以相互对应,类似的描述可以参照方法实施例。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具体地,该装置400中的各个模块的前述和其它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3所示的方法中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还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该装置400中的各个单元可以分别或全部合并为一个或若干个另外的单元来构成,或者其中的某个(些)单元还可以再拆分为功能上更小的多个单元来构成,这可以实现同样的操作,而不影响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技术效果的实现。上述单元是基于逻辑功能划分的,在实际应用中,一个单元的功能也可以由多个单元来实现,或者多个单元的功能由一个单元实现。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该芯片400也可以包括其它单元,在实际应用中,这些功能也可以由其它单元协助实现,并且可以由多个单元协作实现。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可以通过在包括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PU)、随机存取存储介质(RAM)、只读存储介质(ROM)等处理元件和存储元件的通用计算机的通用计算设备上运行能够执行相应方法所涉及的各步骤的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代码),来构造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该芯片400,以及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芯片的地址重构方法。其中,计算机程序可以记载于例如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并通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装载于电子设备中,并在其中运行,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相应方法。
换言之,上文涉及的单元可以通过硬件形式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形式的指令实现,还可以通过软硬件结合的形式实现。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和/或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结合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组合执行完成。可选地,软件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的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如图5所示,该电子设备500至少包括处理器510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520。其中,处理器510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520可通过总线或者其它方式连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520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521,计算机程序521包括计算机指令,处理器510用于执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520存储的计算机指令。处理器510是电子设备500的计算核心以及控制核心,其适于实现一条或多条计算机指令,具体适于加载并执行一条或多条计算机指令从而实现相应方法流程或相应功能。
作为示例,处理器510也可称为中央处理器CPU。处理器51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等。
作为示例,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520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非不稳定的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可选的,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510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具体而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520包括但不限于:易失性存储器和/或非易失性存储器。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电子设备500可以包括图4所示的装置400;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520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由处理器510加载并执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520中存放的计算机指令,以实现图3所示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步骤;具体实现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520中的计算机指令由处理器510加载并执行相应步骤,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是电子设备500中的记忆设备,用于存放程序和数据。例如,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520。可以理解的是,此处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520既可以包括电子设备500中的内置存储介质,当然也可以包括电子设备500所支持的扩展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提供存储空间,该存储空间存储了电子设备500的操作系统。并且,在该存储空间中还存放了适于被处理器510加载并执行的一条或多条的计算机指令,这些计算机指令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的计算机程序521(包括程序代码)。
该电子设备500还可包括:收发器530,该收发器530可连接至该处理器510或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520。
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520可以控制该收发器530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具体地,可以向其他设备发送信息或数据,或接收其他设备发送的信息或数据。收发器530可以包括发射机和接收机。收发器53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天线,天线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例如,计算机程序521。此时,电子设备500可以是计算机,处理器510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520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510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计算机执行上述各种可选方式中提供的芯片的地址重构方法。
换言之,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该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运行本申请实施例的流程或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功能。该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该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进行传输,例如,该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申请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申请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例如,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申请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又例如,本申请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申请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申请所公开的内容。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以及流程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芯片的地址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内的交叉开关采用分层结构,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地址请求信息,其中,所述地址请求信息包括请求地址;
对所述请求地址进行解析,得到初始路由信息和寻址地址;
查找预设映射关系,得到与所述初始路由信息对应的目标路由信息,其中,所述预设映射关系由上位机基于所述分层结构得到并配置在所述芯片中;
基于所述目标路由信息和所述寻址地址,确定目标地址,其中,所述目标地址用于访问所述芯片内的目标存储控制单元所管理的存储空间中的目标存储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映射关系包括第一子映射关系和第二子映射关系;其中,
所述第一子映射关系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路由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二路由信息,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路由信息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路由信息一一对应,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路由信息包括所述初始路由信息,所述第二路由信息为所述芯片内有效存储控制单元的路由信息;
所述第二子映射关系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路由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三路由信息,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路由信息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三路由信息一一对应,所述至少一个第三路由信息包括所述目标路由信息,其中,所述第三路由信息由上位机基于所述分层结构对该第三路由信息对应的第二路由信息计算得到,为对应有效存储控制单元所管理存储空间的路由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层结构采用互联的两层结构,其中,
第一层结构为:a个b×b结构的交叉开关;
第二层结构为:b个a×(N/b)结构的交叉开关;
其中,所述第一层结构的输出口数量为a×b=M,所述第二层结构的输入口数量为b×a=M,a、b、M、N、N/b均为正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访问所述芯片存储单元的mesh数量为R,a=T,b=S,N/b=T,每个存储控制单元通过U个路由器管理相应存储空间中的U个存储单元时,
每个mesh的编号为R1=C%R,每个mesh的路由信息为R2=C/R,其中,C为所述第二路由信息;
每个S×S交叉开关的编号S1=R2%S,每个S×S交叉开关端口的路由信息为S2=S1/S;
每个T×T交叉开关的编号为T1=S2%T;
路由器的编号为U=S2/T;
其中,所述第三路由信息由R1、R2、T1和U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请求地址进行解析,得到初始路由信息和寻址地址,包括:
获取所述芯片的有效寻址范围;
当所述请求地址在所述芯片的有效寻址范围内时,基于预设寻址方式对所述请求地址进行解析,得到所述初始路由信息和所述寻址地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芯片内的存储控制单元存在损坏时,对所述芯片的有效地址进行重新编码,以更新所述芯片的有效寻址范围。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映射关系由所述上位机通过串行外设接口SPI配置在所述芯片中。
8.一种芯片的地址重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内的交叉开关采用分层结构,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地址请求信息,其中,所述地址请求信息包括请求地址;
解析单元,用于对所述请求地址进行解析,得到初始路由信息和寻址地址;
查表单元,用于查找预设映射关系,得到与所述初始路由信息对应的目标路由信息,其中,所述预设映射关系由上位机基于所述分层结构得到并配置在所述芯片中;
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目标路由信息和所述寻址地址,确定目标地址,其中,所述目标地址用于访问所述芯片内目标存储控制单元所管理的存储空间中的目标存储单元。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适于执行计算机程序;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1225064.2A 2022-10-09 2022-10-09 芯片的地址重构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Active CN1153144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25064.2A CN115314438B (zh) 2022-10-09 2022-10-09 芯片的地址重构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PCT/CN2023/101784 WO2024078006A1 (zh) 2022-10-09 2023-06-21 芯片的地址重构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25064.2A CN115314438B (zh) 2022-10-09 2022-10-09 芯片的地址重构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14438A true CN115314438A (zh) 2022-11-08
CN115314438B CN115314438B (zh) 2023-01-13

Family

ID=838661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25064.2A Active CN115314438B (zh) 2022-10-09 2022-10-09 芯片的地址重构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14438B (zh)
WO (1) WO202407800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78006A1 (zh) * 2022-10-09 2024-04-18 声龙(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芯片的地址重构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77512A (zh) * 2009-01-16 2009-07-08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处理器系统及其访存方法
US20090319683A1 (en) * 2008-06-19 2009-12-24 4Dk Technologies, Inc. Scalable address resolution in a communications environment
US20100005213A1 (en) * 2008-07-02 2010-01-0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ccess Table Lookup for Bus Bridge
CN109086228A (zh) * 2018-06-26 2018-12-25 深圳市安信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多个独立访问通道的高速存储器芯片
CN112152932A (zh) * 2020-09-11 2020-12-29 山东云海国创云计算装备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片上网络路由控制方法、片上网络路由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905122A (zh) * 2021-02-20 2021-06-04 炬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存储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CN113986818A (zh) * 2021-12-30 2022-01-28 中科声龙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芯片的地址重构方法、芯片、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4661654A (zh) * 2022-04-07 2022-06-24 上海壁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处理装置和方法、处理设备、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844827A (zh) * 2022-05-05 2022-08-02 浙江大学 一种用于片上网络芯片的基于共享存储的生成树路由硬件架构及方法
CN114925018A (zh) * 2022-07-22 2022-08-19 中科声龙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片上交叉开关系统及芯片
CN114928578A (zh) * 2022-07-19 2022-08-19 中科声龙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芯片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14438B (zh) * 2022-10-09 2023-01-13 中科声龙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芯片的地址重构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319683A1 (en) * 2008-06-19 2009-12-24 4Dk Technologies, Inc. Scalable address resolution in a communications environment
US20100005213A1 (en) * 2008-07-02 2010-01-0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ccess Table Lookup for Bus Bridge
CN101477512A (zh) * 2009-01-16 2009-07-08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处理器系统及其访存方法
CN109086228A (zh) * 2018-06-26 2018-12-25 深圳市安信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多个独立访问通道的高速存储器芯片
CN112152932A (zh) * 2020-09-11 2020-12-29 山东云海国创云计算装备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片上网络路由控制方法、片上网络路由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905122A (zh) * 2021-02-20 2021-06-04 炬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存储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CN113986818A (zh) * 2021-12-30 2022-01-28 中科声龙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芯片的地址重构方法、芯片、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4661654A (zh) * 2022-04-07 2022-06-24 上海壁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处理装置和方法、处理设备、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844827A (zh) * 2022-05-05 2022-08-02 浙江大学 一种用于片上网络芯片的基于共享存储的生成树路由硬件架构及方法
CN114928578A (zh) * 2022-07-19 2022-08-19 中科声龙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芯片结构
CN114925018A (zh) * 2022-07-22 2022-08-19 中科声龙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片上交叉开关系统及芯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78006A1 (zh) * 2022-10-09 2024-04-18 声龙(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芯片的地址重构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78006A1 (zh) 2024-04-18
CN115314438B (zh) 2023-0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43882B1 (en) Network on chip switch interconnect
US7975250B2 (en) Allocation of combined or separate data and control planes
CN113986818B (zh) 芯片的地址重构方法、芯片、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03092798B (zh) 片上系统及总线下的访问设备的方法
US9812186B2 (en) Reducing latency in an expanded memory system
CN115314438B (zh) 芯片的地址重构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2425131A (zh) 一种acl 的规则分类方法、查找方法和装置
US20230315566A1 (en) Storage Apparatus, Storage Control Apparatus, and System on Chip
US20240152474A1 (en) On-chip integrated circuit, data processing device, and data processing method
US8645620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ccessing a memory device
CN111259014A (zh) 一种fpga的单向链表数据存储方法及系统
US8571016B2 (en) Connection arrangement
CN116457751A (zh) 一种写数据通路结构和芯片
US11275683B2 (en) Method, apparatus,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for storage management
CN104678815A (zh) Fpga芯片的接口结构及配置方法
CN114389995A (zh) 资源共享的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6346382A (zh) 一种阻断恶意tcp连接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9032967B (zh) 一种基于三维众核处理器的Cache地址映射方法
US8661162B2 (en) Address handling
US1041943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 with different memory maps
CN113657062B (zh) 基于奇偶校验提高fpga运行可靠性的方法
KR100446243B1 (ko) 다중 링크를 가지는 보드간의 패킷로드 분산 장치 및방법
CN117971113A (zh) 存储阵列的动态资源分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介质
CN117768381A (zh) 车载通信方法、装置、车载设备及通信系统
CN118113130A (zh) 芯片功耗的管理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411

Address after: 10 Jialeng Road, Singapore # 09-11

Patentee after: Shenglong (Singapore) Pte. Ltd.

Address before: 1605, floor 16, No. 9, North Fourth Ring We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3

Patentee before: SUNLUN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BEIJI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