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03019A - 一种预冷却控制方法、装置、预冷却设备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预冷却控制方法、装置、预冷却设备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03019A
CN115303019A CN202211030253.4A CN202211030253A CN115303019A CN 115303019 A CN115303019 A CN 115303019A CN 202211030253 A CN202211030253 A CN 202211030253A CN 115303019 A CN115303019 A CN 1153030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vehicle body
vehicle
cooling
passenger compar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3025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帆
颜长深
陈寅
黄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3025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03019A/zh
Publication of CN1153030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030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735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put, i.e. by the detection, measurement or calculation of particular conditions, e.g. signal treatment, dynamic models
    • B60H1/00807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put, i.e. by the detection, measurement or calculation of particular conditions, e.g. signal treatment, dynamic models the input being a specific way of measuring or calculating an air or coolant tempera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271HVAC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 parts or components and being connected to the vehicle HVAC uni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735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put, i.e. by the detection, measurement or calculation of particular conditions, e.g. signal treatment, dynamic mod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2Cooling devices
    • B60H1/3202Cooling devices using evaporation, i.e. not including a compressor, e.g. involving fuel or water evapor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设计车辆技术领域,公开一种预冷却控制方法,包括,S1、接受用户下发的预冷却指令,其中,预冷却指令携带目标温度信息;S2、获取实时的环境温度、车身温度和乘员舱温度;S3、判断车身温度是否大于环境温度;S4、若车身温度小于等于环境温度,则启动车内空调系统,并将空调系统的输入功率调至预设冷却功率,对乘员舱进行降温;若车身温度大于所述环境温度,则首先通过设置在车辆上的喷雾装置对车身进行喷雾降温,直至环境温度与车身温度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温度差时,停止对车身喷雾,再启动车内空调系统。本发明不仅能够实现车辆的预冷却,提升用户的用车体验;并且能够降低油耗或者电耗,降低用户的经济压力。

Description

一种预冷却控制方法、装置、预冷却设备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冷却控制方法、装置、预冷却设备及车辆。
背景技术
在炎热的夏季,车辆内的温度较高,尤其是车辆在阳光下暴晒后,车内温度提升明显,甚至会超过50℃。用户在上车后,需要启动空调对汽车进行降温,但是在车辆的降温过程中,车辆内部的炎热环境依然会持续,导致用户的体验感降低。
针对上述场景,很多车企都提出了“汽车预冷却”作为解决方案。这种“汽车预冷却”方案基于无线网络技术,在用户进入车辆前,通过无线设备提前开启空调,将车内温度提前调节到适当温度。用户在进入车辆后,便能够享受到舒适的环境,从而提升用户的体验感。
但是由于在夏季时,车内温度大多时候都非常高,而通过提前开启空调降低车内的温度,一方面耗时比较久,拖延用户的等待时间,另一方面会提升车辆的油耗或者电耗,增大用户的经济压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预冷却控制方法、装置、预冷却设备及车辆,用来解决背景技术中指出的,在炎热的夏季,通过提前开启空调降低车内的温度,不仅耗时久,也会提升车辆的油耗或者电耗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预冷却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S1、接受用户下发的预冷却指令,其中,所述预冷却指令携带目标温度信息;
S2、获取实时的环境温度、车身温度和乘员舱温度;
S3、判断所述车身温度是否大于所述环境温度;
S4、若所述车身温度小于等于所述环境温度,则启动车内空调系统,并将空调系统的输入功率调至预设冷却功率,对乘员舱进行降温;
若所述车身温度大于所述环境温度,则首先通过设置在车辆上的喷雾装置对车身进行喷雾降温,直至所述环境温度与所述车身温度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温度差时,停止对车身喷雾,再启动车内空调系统,并将空调系统的输入功率调至预设冷却功率,对乘员舱进行降温;
S5、判断所述乘员舱温度是否小于等于所述目标温度;
S6、若所述乘员舱温度小于等于所述目标温度,则调低所述空调系统的输入功率至预设节能功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车身温度大于环境温度时,通过车身喷雾降温和乘员舱空调降温结合的方式,对车辆内部进行降温,能够减少由于车身温度高而导致乘员舱降温慢、降温难的问题,从而提升乘员舱的降温效率和降温效果;并且当乘员舱温度降低至目标温度以下时,再将空调的输入功率调低,能够降低空调系统的输入功率,减少空调系统对电能或者油量的消耗,降低用户的经济压力。
进一步限定,在步骤S4中,通过设置在车辆上的喷雾装置对车身进行喷雾降温,直至所述环境温度与所述车身温度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温度差,包括:
S41、开启所述喷雾装置,使所述喷雾装置对车身喷雾,并持续第一预设时长;
S42、暂停所述喷雾装置第二预设时长;
S43、判断所述环境温度与所述车身温度的差值是否小于等于预设温度差;
S44、若所述环境温度与所述车身温度的差值大于预设温度差,则重复执行步骤S41;
若所述环境温度与所述车身温度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温度差,则停止对车身喷雾。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喷雾装置的间歇式喷雾,采取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起到较佳的车身冷却效果,并且能够节约用水。
进一步限定,在步骤S6中,若所述乘员舱温度大于所述目标温度,再判断所述车身温度是否大于所述环境温度;
若所述乘员舱温度大于所述目标温度,且所述车身温度小于等于所述环境温度,则维持所述空调系统的输入功率为预设冷却功率,并持续第三预设时长,然后重复步骤S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乘员舱温度大于目标温度,且车身温度小于等于环境温度时,表明车身温度对乘员舱温度的影响较小,此时,使空调系统的输入功率维持在预设冷却功率,再判断乘员舱温度与目标温度的大小,直至乘员舱温度小于等于目标温度为止。
进一步限定,在步骤S6中,若所述乘员舱温度大于所述目标温度,且所述车身温度大于所述环境温度,则通过所述喷雾装置对车身进行喷雾降温,并同时维持所述空调系统的输入功率为预设冷却功率,直至所述车身温度小于等于所述环境温度时,停止对车身喷雾,然后重复执行步骤S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乘员舱温度大于目标温度,且车身温度大于环境温度时,再次对车身进行喷雾降温,能够再次降低车身温度对乘员舱温度的影响,从而减少因车身受外部炎热环境、空调系统运行、车辆发动机运行所产生的热量的影响,重新升温而导致乘员舱降温慢的问题。
进一步限定,在步骤S6中,通过所述喷雾装置对车身进行喷雾降温,直至所述车身温度小于等于所述环境温度,包括:
S61、开启所述喷雾装置,使所述喷雾装置对车身喷雾,并持续第四预设时长;
S62、暂停所述喷雾装置第五预设时长;
S63、判断所述车身温度是否小于等于所述环境温度;
S64、若所述车身温度小于等于所述环境温度,则停止喷雾,然后重复步骤S5;
若所述车身温度大于所述环境温度,则重复执行步骤S6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喷雾装置的间歇式喷雾,采取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起到较佳的车身冷却效果,并且能够节约用水。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预冷却控制装置,应用于第一方面中所述的一种预冷却控制方法,所述装置包括:
信号接收模块,用于接受用户下发的预冷却指令,其中,所述预冷却指令携带目标温度信息;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实时的环境温度、车身温度和乘员舱温度;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车身温度的所述环境温度大小;
第一执行模块,用于当所述车身温度小于等于所述环境温度时,启动车内空调系统,并将空调系统的输入功率调至预设冷却功率,对乘员舱进行降温;
或者,当所述车身温度大于所述环境温度时,首先通过设置在车辆上的喷雾装置对车身进行喷雾降温,直至所述环境温度与所述车身温度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温度差时,停止对车身喷雾,再启动车内空调系统,并将空调系统的输入功率调至预设冷却功率,对乘员舱进行降温;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乘员舱温度与所述目标温度的大小;
第二执行模块,用于当所述乘员舱温度小于等于所述目标温度时,调低所述空调系统的输入功率至预设节能功率。
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二执行模块还用于,当所述乘员舱温度大于所述目标温度,且所述车身温度小于等于所述环境温度时,则维持所述空调系统的输入功率为预设冷却功率,并持续第三预设时长。
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二执行模块还用于,当所述乘员舱温度大于所述目标温度,且所述车身温度大于所述环境温度时,则通过所述喷雾装置对车身进行喷雾降温,并同时维持所述空调系统的输入功率为预设冷却功率,直至所述车身温度小于等于所述环境温度时,停止对车身喷雾。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预冷却设备,应用于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种预冷却控制方法,所述预冷却设备包括安装在车辆上的:
喷雾装置,用于对车身喷雾降温;
空调系统,用于对乘员舱降温;
温度传感器组件,用于获取环境温度、车身温度和乘员舱温度;
整车控制器,用于控制喷雾装置、空调系统和温度传感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预冷却设备能够配合第一方面中的预冷却控制方法,实现车辆内部的预冷却。
进一步限定,所述喷雾装置包括依次通过管路连接的水箱、过滤器、水泵和若干雾化喷头,所述水泵与整车控制器电连接,所述雾化喷头的喷射方向朝向车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车辆进行喷雾降温时,由整车控制器控制水泵上电,将水箱内的液体抽取出来,并首先通过过滤器对液体进行过滤,除去液体中的颗粒物,防止雾化喷油堵塞。液体最后从雾化喷头处喷射至车身上,以此对车身进行喷雾降温。
进一步限定,所述水箱上还通过管道连接有排水电磁阀,所述排水电磁阀与整车控制器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箱内的液体需要更换时,可以通过整车控制器打开排水电磁阀,将水箱内剩余的液体排出去即可。另外,当温度传感器组件获取到的环境温度或者车身温度即将到达水箱内液体的凝固点时,温度传感器组件将信息反馈给整车控制器,由整车控制器打开排水电磁阀,将水箱内剩余的液体排出去,防止水箱内的液体凝固。例如,水箱内的液体为水,水的凝固点为0℃,而当温度传感器组件获取到的环境温度或者车身温度到达1℃时,温度传感器组件将信息反馈给整车控制器,由整车控制器打开排水电磁阀,将水箱内剩余的液体排出去,防止水箱内的液体凝固。
进一步限定,若干所述雾化喷头分别安装在车辆前车窗底部、车辆左右后视镜处、车辆天窗处和车辆后车窗底部,以此对车辆的所有玻璃进行降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车身上玻璃所在的位置是车辆内外部传热最明显的部位,因此所有雾化喷头的喷射方向具体朝向车身上玻璃所在的部位,从而对车身上的玻璃进行降温。
进一步限定,所述温度传感器组件包括与整车控制器电连接的环境温度传感器、乘员舱温度传感器和若干车身温度传感器,所述环境温度传感器安装在车辆外部,所述乘员舱温度传感器安装在乘员舱内,所述车身温度传感器安装在车身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温度传感器组件能够实时获取环境温度信息、乘员舱内的温度信息以及车身的温度信息。
进一步限定,若干所述车身温度传感器分别安装在车辆前车窗处、车辆左右车窗处、车辆天窗处和车辆后车窗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获取到车辆前车窗玻璃、车辆左右车窗玻璃、车辆天窗玻璃和车辆后车窗玻璃的温度信息。当所有车身温度传感器将所有玻璃的温度信息发送给整车控制器时,整车控制器会计算得出一个平均车身温度值,以此作为实第一方面中各个判断步骤中的车身温度。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上安装有第三方面中所述的一种预冷却设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车辆能够执行第一方面中的一种预冷却控制方法,从而在用户上车前,对车辆实现快速预冷却,既能够提升用户的用车体验感,又能够降低车辆的油耗或者电耗。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当车身温度大于环境温度时,通过对车身喷雾降温和乘员舱空调降温结合的方式,对车辆内部进行降温,能够减少由于车身温度高而导致乘员舱降温慢、降温难的问题,从而提升乘员舱的降温效率和降温效果;并且当乘员舱温度降低至目标温度以下时,再将空调的输入功率调低,能够降低空调系统的输入功率,减少空调系统对电能或者油量的消耗,降低用户的经济压力。
附图说明
本发明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预冷却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预冷却控制装置的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预冷却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喷雾装置的结构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11、接收模块;12、获取模块;13、第一判断模块;14、第一执行模块;15、第二判断模块;16、第二执行模块;20、喷雾装置;21、水箱;22、过滤器;23、水泵;24、雾化喷头;25、排水电磁阀;26、通断电磁阀;30、空调系统;40、温度传感器组件;41、环境温度传感器;42、乘员舱温度传感器;43、车身温度传感器;50、整车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或说明书描述中,相似或相同的部分都使用相同的图号,附图中未绘示或描述的实现方式,为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形式。另外,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顶”、“底”、“左”、“右”、“前”、“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预冷却控制方法,该预冷却控制方法主要应用于如车辆类型的交通工具,主要应用场景为炎热的夏季环境。在炎热的夏季时,车辆的内部由于十分密闭,导致乘员舱内的温度非常高,而该预冷却控制方法是为了在用户上车前降低乘员舱内的温度,提升用户的体验感。
该预冷却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接受用户下发的预冷却指令,其中,预冷却指令携带目标温度信息。
在现有技术中,大多数车辆内的控制系统都能够与用户的移动端实现信息交互。而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手机APP的方式将预冷却指令发送至车辆端。另外,上述的目标温度信息具体指的是用户想要乘员舱达到的一个温度,该目标温度可以由用户的自身需求在手机APP上设置。
S2、获取实时的环境温度、车身温度和乘员舱温度。
可以理解的是,环境温度指的是车辆所在的环境的温度,车身温度指的是车辆外表面的温度,乘员舱温度指的是车辆内部乘员舱中的温度。这三种温度均可由常规的温度传感器获取。此外,由于车身上玻璃所在的位置是车辆内外部传热最明显的部位,因此,车身温度可以具体为车身玻璃的温度。
S3、判断车身温度是否大于环境温度。
S4、若车身温度小于等于环境温度,则启动车内空调系统30,并将空调系统30的输入功率调至预设冷却功率,对乘员舱进行降温;若车身温度大于所述环境温度,则首先通过设置在车辆上的喷雾装置20对车身进行喷雾降温,直至环境温度与车身温度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温度差时,停止对车身喷雾,再启动车内空调系统30,并将空调系统30的输入功率调至预设冷却功率,对乘员舱进行降温。
可以理解的是,当车身温度小于等于环境温度时,车身的温度对乘员舱温度的影响不大,对车身降温的意义也不大,因此,此时可以直接将空调系统30的输入功率调至预设冷却功率,对乘员舱内部进行降温。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预设冷却功率为能够使乘员舱内的温度快速降温的功率,预设冷却功率的具体数值可以根据不同的乘员舱温度进行预先设定,当乘员舱温度较高时,可以采用较大的预设冷却功率,当乘员舱温度较低时,可以采用较低的预设冷却功率。
而当车身温度大于环境温度时,车身的温度能够直接影响乘员舱温度的影响,此时若只开启车内空调系统30,不仅需要较大的输入功率,而且需要较长的降温时间,才能使乘员舱温度达到舒适的环境。因此,此时首先通过设置在车辆上的喷雾装置20对车身进行喷雾降温,首先将车身的温度进行降温,当环境温度减去车身温度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温度差时,停止喷雾降温,再启动车内空调系统30,并将空调系统30的输入功率调至预设冷却功率,对乘员舱进行降温。采用这种方式,能够降低车身传热对乘员舱温度的影响,使得乘员舱内的温度能够快速降低,降低空调系统30对电能或者油量的消耗。
在此需要具体说明的是,上述的预设温度差为大于0的正值,例如可以为5℃,其目的是为了保证车身温度要小于等于环境温度。此外,本实施例所指的对车身进行喷雾,具体指对车身的玻璃进行喷雾。由于车身上玻璃所在的位置是车辆内外部传热最明显的部位,因此,对车身的玻璃进行喷雾降温,能够尽可能降低车身外部热量对乘员舱温度的影响。
在步骤S4中,通过设置在车辆上的喷雾装置20对车身进行喷雾降温,直至环境温度与车身温度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温度差,具体包括:
S41、开启喷雾装置20,使喷雾装置20对车身喷雾,并持续第一预设时长。
其中,第一预设时长为喷雾装置20持续喷雾的时长,可以设置为20s。
S42、暂停喷雾装置20第二预设时长。
其中,第二预设时长可以设置为5s。
S43、判断环境温度与车身温度的差值是否小于等于预设温度差。
可以理解的是,前述内容已经具体说明,此步骤为判断环境温度减去车身温度所得到的差值与预设温度差的大小。其中,预设温度差为大于0的正值,例如可以为5℃,其目的是为了保证车身温度要小于等于环境温度。
S44、若环境温度与车身温度的差值大于预设温度差,则重复执行步骤S41;若环境温度与车身温度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温度差,则停止对车身喷雾。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步骤S41至步骤S44,可以实现喷雾装置20的间歇式喷雾,采取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起到较佳的车身冷却效果,并且能够节约用水。
S5、判断乘员舱温度是否小于等于目标温度。
S6、若乘员舱温度小于等于目标温度,则调低空调系统30的输入功率至预设节能功率。
可以理解的是,在步骤S4中,采用喷雾降温和空调系统30冷却结合的方式可以实现乘员舱的快速降温,降低空调系统30对电能或者油的消耗。而在本步骤中,当乘员舱温度降低至小于等于目标温度后,再将空调系统30的输入功率调低至预设节能功率,预设节能功率为预先设置的,并能够将乘员舱温度维持在26℃左右的一个功率。通过这样设置,能够进一步降低空调系统30对电能或者油量的消耗。
在本实施例的步骤S6中,若乘员舱温度大于目标温度,再判断车身温度是否大于环境温度;若乘员舱温度大于目标温度,且车身温度小于等于环境温度,则维持空调系统30的输入功率为预设冷却功率,并维持第三预设时长,然后重复步骤S5。
可以理解的是,虽然在S4步骤中,车身温度已经小于环境温度,或者车身温度被喷雾装置20降低至小于环境温度。但是由于外部炎热环境、空调系统30运行、车辆发动机运行所产生的热量的影响,车身温度依然可能会升高至高于环境温度,从而影响空调系统30对乘员舱的降温效果。因此,在经过空调系统30的降温后,若乘员舱温度还是大于目标温度,降温效果不明显,可能是车身温度重新升高导致,此时,再判断车身温度是否大于环境温度,选择是否再次对车身进行喷雾降温。若乘员舱温度大于目标温度,且车身温度小于等于环境温度时,则证明车身温度未升高至高于环境温度,此时,只需维持空调系统30的输入功率为预设冷却功率,并持续第三预设时长,例如持续10s后,再重复步骤S5,判断判断乘员舱温度是否小于等于目标温度。
在本实施例的步骤S6中,若乘员舱温度大于目标温度,且车身温度大于环境温度,通过喷雾装置20对车身进行喷雾降温,并同时维持空调系统30的输入功率为预设冷却功率,直至车身温度小于等于环境温度时,停止对车身喷雾,然后再重复执行步骤S5。
可以理解的是,当乘员舱温度大于目标温度,且车身温度大于环境温度时,则证明车身温度又受到外部炎热环境、空调系统30运行、车辆发动机运行所产生的热量的影响,重新升高至大于环境温度,此时,再次对车身进行喷雾降温,能够降低车身温度对乘员舱温度的影响,从而减少因车身重新升温而导致乘员舱降温慢的问题,进一步提升降温效果和降温效率,进一步减少空调系统30对电能或者油量的消耗。
在本实施例的步骤S6中,通过喷雾装置20对车身进行喷雾降温,直至车身温度小于等于环境温度,包括:
S61、开启喷雾装置20,使喷雾装置20对车身喷雾,并持续第四预设时长。
其中,第四预设时长可以设置为20s。
S62、暂停喷雾装置20第五预设时长。
其中,第五预设时长可以设置为5s。
S63、判断车身温度是否小于等于环境温度。
S64、若车身温度小于等于环境温度,则停止喷雾,然后重复步骤S5;若车身温度大于环境温度,则重复执行步骤S61。
通过再次对车身进行间歇式喷雾降温,从而解决因车身重新升温而导致乘员舱降温慢的问题,进一步提升降温效果和降温效率,进一步减少空调系统30对电能或者油量的消耗。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预冷却控制装置,该预冷却控制装置应用于实施例一中的一种预冷却控制方法,该预冷却控制装置包括信号接收模块11、获取模块12、第一判断模块13、第一执行模块14、第二判断模块15和第二执行模块16。
信号接收模块11用于接受用户下发的预冷却指令,其中,预冷却指令携带目标温度信息。
获取模块12用于获取实时的环境温度、车身温度和乘员舱温度。
第一判断模块13用于判断所述车身温度的所述环境温度大小。
第一执行模块14用于当所述车身温度小于等于所述环境温度时,启动车内空调系统30,并将空调系统30的输入功率调至预设冷却功率,对乘员舱进行降温。
或者,当所述车身温度大于所述环境温度时,首先通过设置在车辆上的喷雾装置20对车身进行喷雾降温,直至所述环境温度与所述车身温度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温度差时,停止对车身喷雾,再启动车内空调系统30,并将空调系统30的输入功率调至预设冷却功率,对乘员舱进行降温;
第二判断模块15用于判断所述乘员舱温度与所述目标温度的大小。
第二执行模块16用于当所述乘员舱温度小于等于所述目标温度时,调低所述空调系统30的输入功率至预设节能功率。
第二执行模块16还用于当所述乘员舱温度大于所述目标温度,且所述车身温度小于等于所述环境温度时,则维持所述空调系统30的输入功率为预设冷却功率,并持续第三预设时长。
第二执行模块16还用于当所述乘员舱温度大于所述目标温度,且所述车身温度大于所述环境温度时,则通过所述喷雾装置20对车身进行喷雾降温,并同时维持所述空调系统30的输入功率为预设冷却功率,并直至所述车身温度小于等于所述环境温度时,停止对车身喷雾。
实施例三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预冷却设备,该预冷却设备应用于实施例一中的一种预冷却控制方法。预冷却设备包括安装在车辆上的喷雾装置20、空调系统30、温度传感器组件40和整车控制器50。喷雾装置20用于对车身喷雾降温。空调系统30为车辆本身自带的空调系统30,用于对乘员舱降温。温度传感器组件40用于获取环境温度、车身温度和乘员舱温度。整车控制器50用于控制喷雾装置20的工作状态、控制空调系统30的工作状态和调节工作状态的输入功率、以及控制温度传感器组件40的工作状态以及接收温度传感器组件40所获取到的温度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喷雾装置20包括依次通过管路连接的水箱21、过滤器22、水泵23和若干雾化喷头24。其中水箱21内装有用于喷洒降温的液体,液体可以为水,也可以为含水量占90%以上的水溶液,但是液体中不含有乙二醇。水泵23与整车控制器50电连接,并且水泵23由车辆自带的电源供电。所有雾化喷头24的喷射方向均朝向车身。当需要对车辆进行喷雾降温时,由整车控制器50控制水泵23上电,将水箱21内的液体抽取出来,并首先通过过滤器22对液体进行过滤,除去液体中的颗粒物,防止雾化喷油堵塞。液体最后从雾化喷头24处喷射至车身上,以此对车身进行喷雾降温。
在本实施例中,水箱21上还通过管道连接有排水电磁阀25,排水电磁阀25与整车控制器50电连接。当水箱21内的液体需要更换时,可以通过整车控制器50打开排水电磁阀25,将水箱21内剩余的液体排出去即可。另外,当温度传感器组件40获取到的环境温度或者车身温度即将到达水箱21内液体的凝固点时,温度传感器组件40将信息反馈给整车控制器50,由整车控制器50打开排水电磁阀25,将水箱21内剩余的液体排出去,防止水箱21内的液体凝固。例如,水箱21内的液体为水,水的凝固点为0℃,而当温度传感器组件40获取到的环境温度或者车身温度到达1℃时,温度传感器组件40将信息反馈给整车控制器50,由整车控制器50打开排水电磁阀25,将水箱21内剩余的液体排出去,防止水箱21内的液体凝固。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车身上玻璃所在的位置是车辆内外部传热最明显的部位,因此所有雾化喷头24的喷射方向具体朝向车身上玻璃所在的部位。若干雾化喷头24分别安装在车辆前车窗底部、车辆左右后视镜处、车辆天窗处和车辆后车窗底部。其中,车辆前车窗底部可以安装至少两个雾化喷头24,对车辆前车窗玻璃进行喷雾降温。车辆左右后视镜处可以分别安装至少一个雾化喷头24,分别对车辆的两扇左车窗玻璃和两扇右车窗玻璃进行喷雾降温。车辆天窗处可以安装至少一个雾化喷头24,对车辆天窗玻璃进行降温。车辆后车窗底部可以安装至少一个雾化喷头24,对车辆车窗玻璃进行喷雾降温。以此对车辆的所有玻璃进行降温,使得雾化喷头24的喷液范围尽可能覆盖车身上的全部玻璃。
在本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组件40包括环境温度传感器41、乘员舱温度传感器42和若干车身温度传感器43,环境温度传感器41、乘员舱温度传感器42和车身温度传感器43均与整车控制器50电连接。其中,环境温度传感器41安装在车辆外部,用户获取环境温度信息;乘员舱温度传感器42安装在乘员舱内,用于获取乘员舱内的温度信息;车身温度传感器43安装在车辆外部的车身上,用于获取车身的温度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车身温度传感器43获取车身的温度信息,主要是获取车辆上所有玻璃的温度信息。因此,若干车身温度传感器43分别安装在车辆前车窗处、车辆左右车窗处、车辆天窗处和车辆后车窗处,分别获取车辆前车窗玻璃、车辆左右车窗玻璃、车辆天窗玻璃和车辆后车窗玻璃的温度信息。当所有车身温度传感器43将所有玻璃的温度信息发送给整车控制器50时,整车控制器50会计算得出一个平均车身温度值,以此作为实施例一中各个判断步骤中的车身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雾化喷头24与水泵23之间的管道上均安装有通断电磁阀26,通断电磁阀26与整车控制器50电连接。当需要对车身进行喷雾时,通过整车控制器50打开水泵23和所有通断电磁阀26,使得液体能够顺利从水箱21流至雾化喷头24处。并且通过整车控制便于用于控制某一个通断电磁阀26不开启,使得该通断电磁阀26对应的雾化喷头24不能够喷出液体,便于用户对喷洒液体范围的控制。
实施例四
一种车辆,车辆上安装有实施例三中的一种预冷却设备。通过安装该预冷却设备,使得车辆能够执行实施例一中的一种预冷却控制方法,从而在用户上车前,对车辆实现快速预冷却,既能够提升用户的用车体验感,又能够降低车辆的油耗或者电耗。
以上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预冷却控制方法、装置、预冷却设备及车辆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预冷却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S1、接受用户下发的预冷却指令,其中,所述预冷却指令携带目标温度信息;
S2、获取实时的环境温度、车身温度和乘员舱温度;
S3、判断所述车身温度是否大于所述环境温度;
S4、若所述车身温度小于等于所述环境温度,则启动车内空调系统,并将空调系统的输入功率调至预设冷却功率,对乘员舱进行降温;
若所述车身温度大于所述环境温度,则首先通过设置在车辆上的喷雾装置对车身进行喷雾降温,直至所述环境温度与所述车身温度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温度差时,停止对车身喷雾,再启动车内空调系统,并将空调系统的输入功率调至预设冷却功率,对乘员舱进行降温;
S5、判断所述乘员舱温度是否小于等于所述目标温度;
S6、若所述乘员舱温度小于等于所述目标温度,则调低所述空调系统的输入功率至预设节能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冷却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通过设置在车辆上的喷雾装置对车身进行喷雾降温,直至所述环境温度与所述车身温度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温度差,包括:
S41、开启所述喷雾装置,使所述喷雾装置对车身喷雾,并持续第一预设时长;
S42、暂停所述喷雾装置第二预设时长;
S43、判断所述环境温度与所述车身温度的差值是否小于等于预设温度差;
S44、若所述环境温度与所述车身温度的差值大于预设温度差,则重复执行步骤S41;
若所述环境温度与所述车身温度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温度差,则停止对车身喷雾。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预冷却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6中,若所述乘员舱温度大于所述目标温度,再判断所述车身温度是否大于所述环境温度;
若所述乘员舱温度大于所述目标温度,且所述车身温度小于等于所述环境温度,则维持所述空调系统的输入功率为预设冷却功率,并持续第三预设时长,然后重复步骤S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预冷却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6中,若所述乘员舱温度大于所述目标温度,且所述车身温度大于所述环境温度,则通过所述喷雾装置对车身进行喷雾降温,并同时维持所述空调系统的输入功率为预设冷却功率,直至所述车身温度小于等于所述环境温度时,停止对车身喷雾,然后重复执行步骤S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预冷却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6中,通过所述喷雾装置对车身进行喷雾降温,直至所述车身温度小于等于所述环境温度,包括:
S61、开启所述喷雾装置,使所述喷雾装置对车身喷雾,并持续第四预设时长;
S62、暂停所述喷雾装置第五预设时长;
S63、判断所述车身温度是否小于等于所述环境温度;
S64、若所述车身温度小于等于所述环境温度,则停止喷雾,然后重复步骤S5;
若所述车身温度大于所述环境温度,则重复执行步骤S61。
6.一种预冷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预冷却控制方法,所述装置包括:
信号接收模块,用于接受用户下发的预冷却指令,其中,所述预冷却指令携带目标温度信息;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实时的环境温度、车身温度和乘员舱温度;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车身温度的所述环境温度大小;
第一执行模块,用于当所述车身温度小于等于所述环境温度时,启动车内空调系统,并将空调系统的输入功率调至预设冷却功率,对乘员舱进行降温;
或者,当所述车身温度大于所述环境温度时,首先通过设置在车辆上的喷雾装置对车身进行喷雾降温,直至所述环境温度与所述车身温度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温度差时,停止对车身喷雾,再启动车内空调系统,并将空调系统的输入功率调至预设冷却功率,对乘员舱进行降温;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乘员舱温度与所述目标温度的大小;
第二执行模块,用于当所述乘员舱温度小于等于所述目标温度时,调低所述空调系统的输入功率至预设节能功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预冷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执行模块还用于,当所述乘员舱温度大于所述目标温度,且所述车身温度小于等于所述环境温度时,则维持所述空调系统的输入功率为预设冷却功率,并持续第三预设时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预冷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执行模块还用于,当所述乘员舱温度大于所述目标温度,且所述车身温度大于所述环境温度时,则通过所述喷雾装置对车身进行喷雾降温,并同时维持所述空调系统的输入功率为预设冷却功率,直至所述车身温度小于等于所述环境温度时,停止对车身喷雾。
9.一种预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预冷却控制方法,所述预冷却设备包括安装在车辆上的:
喷雾装置,用于对车身喷雾降温;
空调系统,用于对乘员舱降温;
温度传感器组件,用于获取环境温度、车身温度和乘员舱温度;
整车控制器,用于控制喷雾装置、空调系统和温度传感器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预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装置包括依次通过管路连接的水箱、过滤器、水泵和若干雾化喷头,所述水泵与整车控制器电连接,所述雾化喷头的喷射方向朝向车身。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预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上还通过管道连接有排水电磁阀,所述排水电磁阀与整车控制器电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预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雾化喷头分别安装在车辆前车窗底部、车辆左右后视镜处、车辆天窗处和车辆后车窗底部,以此对车辆的所有玻璃进行降温。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预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组件包括与整车控制器电连接的环境温度传感器、乘员舱温度传感器和若干车身温度传感器,所述环境温度传感器安装在车辆外部,所述乘员舱温度传感器安装在乘员舱内,所述车身温度传感器安装在车身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预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车身温度传感器分别安装在车辆前车窗处、车辆左右车窗处、车辆天窗处和车辆后车窗处。
15.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上安装有如权利要求9-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预冷却设备。
CN202211030253.4A 2022-08-26 2022-08-26 一种预冷却控制方法、装置、预冷却设备及车辆 Pending CN11530301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30253.4A CN115303019A (zh) 2022-08-26 2022-08-26 一种预冷却控制方法、装置、预冷却设备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30253.4A CN115303019A (zh) 2022-08-26 2022-08-26 一种预冷却控制方法、装置、预冷却设备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03019A true CN115303019A (zh) 2022-11-08

Family

ID=838650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30253.4A Pending CN115303019A (zh) 2022-08-26 2022-08-26 一种预冷却控制方法、装置、预冷却设备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0301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H0648167A (ja) 静止自動車の車内空気の温度を下げる方法と装置
CN111169431A (zh) 车载传感器或摄像头的清洗系统及清洗方法
CN101691104A (zh) 一种用于汽车驾驶室的温控全自动快速降温装置
CN108674376A (zh) 汽车侧窗及后视镜除雨除霜装置及其控制系统
CN102275546A (zh) 一种汽车电动外后视镜自动折叠和展开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1254087Y (zh) 气压喷淋降温装置
CN112061083A (zh) 车载摄像机清洁系统、清洁方法及车辆
CN115303019A (zh) 一种预冷却控制方法、装置、预冷却设备及车辆
CN111038448A (zh) 一种汽车冬季加热包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5172518B (zh) 车载空调智能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2186360U (zh) 一种汽车车身太阳能喷雾降温清洗装置
CN201235727Y (zh) 汽车停驶后发动机关闭状态下车厢内温度控制装置
CN209008541U (zh) 一种具有等离子除雾除尘功能的多功能汽车后视镜
CN201046659Y (zh) 一种静态的汽车驾驶室降温装置
CN203661155U (zh) 汽车远程加热、制冷装置
CN106696647B (zh) 智能化汽车散热系统
CN215705535U (zh) 车载喷淋降温装置及车辆
CN203438803U (zh) 汽车内温度调节装置
CN208306322U (zh) 一种电动汽车空调的控制系统及电动汽车
CN201511781U (zh) 车内降温喷射装置
CN215096929U (zh) 一种汽车喷雾降温装置
CN214215424U (zh) 一种车载式智能雾化式降温系统
CN213384057U (zh) 一种智能除雾霜的汽车后视镜支座
CN201703351U (zh) 可喷热水的汽车风窗清洗装置
CN205573532U (zh) 用于电动汽车的远程智能空调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