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99028B - 相机、相机机身及散热器 - Google Patents

相机、相机机身及散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99028B
CN115299028B CN202180021638.1A CN202180021638A CN115299028B CN 115299028 B CN115299028 B CN 115299028B CN 202180021638 A CN202180021638 A CN 202180021638A CN 115299028 B CN115299028 B CN 1152990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transfer member
heat transfer
battery
metal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2163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99028A (zh
Inventor
赤石阳太
小林俊辉
平川友也
渡边优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2990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990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990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990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55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provision for heating or cooling, e.g. in aircraf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Camera Bodies And Camera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A)
  • Cameras Adapted For Combination With Other Photographic Or Optical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根据需要将内部的热散热到外部的相机、相机机身及散热器。相机机身(10)具备具有开口部(62)的电池室(34)、与热源接触配置的第1金属板(44)、以及第2金属板(48)。第2金属板(48)设置成在与第1金属板(44)抵接的第1位置和与第1金属板(44)分离并封闭开口部(62)的第2位置之间移动自如,并且由弹簧(52)朝向第2位置施力。若将散热器(100)装填于电池室(34)中,则散热器(100)具备的突出部穿过开口部(62)推压第2金属板(48)并抵接于第1金属板(44)。通过第2金属板(48)抵接于第1金属板(44),第1金属板(44)与散热器(100)经由第2金属板(48)热连接。

Description

相机、相机机身及散热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相机、相机机身及散热器。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技术,其在相机机身上安装散热用单元,并散热内部的热(例如,专利文献1~3等)。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3431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21300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3-4682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本发明技术所涉及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能够根据需要将内部的热散热到外部的相机、相机机身及散热器。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1)一种相机,其具备相机机身和散热器,所述相机机身具备:电池室,具有由盖开闭的电池插入口,并且在从电池插入口插入的电池的插入方向的端部具有开口部;第1传热部件,与热源接触配置;第2传热部件,在与第1传热部件抵接的第1位置和与第1传热部件分离的第2位置之间移动,并且在第2位置封闭开口部;及驱动机构,使第2传热部件在第1位置与第2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散热器可以关闭盖而装填于电池室中,并在向电池室的插入方向的端部具有突出部,若将散热器装填于电池室中,则突出部穿过开口部而抵接于位于第1位置的第2传热部件,第1传热部件与散热器经由第2传热部件热连接。
(2)根据(1)所述的相机,其中,散热器具备:框体;散热部件,内置于框体中,一部分从框体突出而构成突出部;及热排出机构,内置于框体中,并将积蓄在散热部件中的热向相机机身的外部排出。
(3)根据(2)所述的相机,其中,热排出机构是风扇。
(4)根据(2)或(3)所述的相机,其中,相机机身还具备连接外部电源的外部电源连接部,热排出机构从盖所具备的触点供给电源。
(5)根据(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相机,其中,第2传热部件的导热率比第1传热部件的导热率高。
(6)根据(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相机,其中,在散热部件、第1传热部件及第2传热部件中的至少一个抵接部上,具备与第1传热部件及第2传热部件不同的第3传热部件。
(7)根据(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相机,其中,驱动机构具有朝向第2位置对第2传热部件施力的施力部件,若将散热器装填于电池室中,则突出部抵抗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而推压第2传热部件,使第2传热部件移动到第1位置。
(8)根据(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相机,其中,驱动机构具有:导轨,引导第2传热部件的移动;及致动器,使第2传热部件沿着导轨移动。
(9)根据(8)所述的相机,其中,致动器通过电磁力使第2传热部件移动到第1位置和第2位置。
(10)根据(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相机,其中,相机机身还具备排出热的散热孔,第2传热部件还具有散热孔开闭部,散热孔开闭部在第1位置开放散热孔,在第2位置封闭散热孔。
(11)根据(10)所述的相机,其中,散热孔在用三脚架固定时或用手握住时配备于空着的区域。
(12)一种相机机身,其具备:电池室,具有由盖开闭的电池插入口,并且在从电池插入口插入的电池的插入方向的端部具有开口部;第1传热部件,与热源接触配置;第2传热部件,在与第1传热部件抵接的第1位置和与第1传热部件分离的第2位置之间移动,并且在第2位置封闭开口部;及驱动机构,使第2传热部件在第1位置与第2位置之间移动,若将可以关闭盖而装填于电池室中且在向电池室的插入方向的端部具有突出部的散热器装填于电池室中,则突出部穿过开口部而抵接于位于第1位置的第2传热部件,第1传热部件与散热器经由第2传热部件热连接。
(13)一种散热器,其装填于相机机身的电池室中,并对热源进行散热,相机机身具备:电池室,具有由盖开闭的电池插入口,并且在从电池插入口插入的电池的插入方向的端部具有开口部;第1传热部件,与热源接触配置;第2传热部件,在与第1传热部件抵接的第1位置和与第1传热部件分离的第2位置之间移动,并且在第2位置封闭开口部;及驱动机构,在第1位置与第2位置之间使第2传热部件移动,所述散热器可以关闭盖而装填于电池室中,并且在向电池室的插入方向的端部具有突出部,若装填于电池室中,则突出部穿过开口部而抵接于位于第1位置的第2传热部件,并经由第2传热部件而与第1传热部件热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数码相机的系统结构的图。
图2是相机机身的正面立体图。
图3是相机机身的背面立体图。
图4是相机机身的右侧视图。
图5是相机机身的左侧视图。
图6是表示相机机身内部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7是表示第1金属板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散热器的外观结构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散热器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10是图9的10-10剖视图。
图11是表示装填有散热器时的相机机身内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12是对开启和关闭散热功能的切换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13是表示在第2金属板上具备导热片时的相机机身内部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14是表示电池及散热器的保持机构的另一例的图。
图15是表示第1触点及第2触点的另一例的图。
图16是表示驱动机构的另一例的图。
图17是表示装填有电池时的电磁铁的动作状态的图。
图18是表示装填有散热器时的电磁铁的动作状态的图。
图19是表示相机机身内部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20是相机机身的仰视图。
图21是表示狭缝板的移动与散热狭缝开闭的关系的图。
图22是表示狭缝板的移动与散热狭缝开闭的关系的图。
图23是表示狭缝板的动作状态的图。
图24是表示狭缝板的动作状态的图。
图25是表示散热部的另一例的图。
图26是表示下部狭缝板及上部狭缝板的动作状态的图。
图27是表示下部狭缝板及上部狭缝板的动作状态的图。
图28是表示相机机身内部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29是表示在电池室中装填有电池时的相机机身的内部状态的图。
图30是表示在电池室中装填有散热器时的相机机身的内部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按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在此,以将本发明适用于数码相机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数码相机中的发热问题]
首先,对数码相机中的发热问题进行说明。
大多数数码相机除了静止图像拍摄功能以外,还具有动态图像拍摄功能。动态图像的信息量比静止图像多。因此,图像处理时的消耗电力大,若长时间连续拍摄,则相机内部的温度上升。相机内部的温度上升可能会导致数码相机的异常动作。从而,具备动态图像拍摄功能的数码相机优选具备散热机构。然而,若在数码相机上搭载散热机构,则具有设备的尺寸和重量变大的缺点。
本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提供一种能够根据需要将内部的热散热到外部的数码相机。
[数码相机的结构]
图1是表示数码相机的系统结构的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1是可换镜头式数码相机,具备可换镜头2和相机机身10。并且,本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1在相机机身10上具备安装式散热器100。散热器100是将在相机机身10的内部产生的热进行释放的单元,并安装于相机机身10上而使用。散热器100代替电池200而安装于电池室。
[相机机身]
[相机机身的外部结构]
图2是相机机身的正面立体图。图3是相机机身的背面立体图。图4是相机机身的右侧视图。图5是相机机身的左侧视图。
相机机身10以可携带的尺寸构成,在横向的一端(图2的左端)具备手柄11。
如图2所示,在相机机身10的正面上具备镜头卡口12。可换镜头2安装于该镜头卡口12上。
并且,如图2所示,在相机机身10的上部(所谓的军舰部),具备上表面显示监视器13、快门速度转盘14、测光转盘15、热靴16、灵敏度转盘17、拍摄模式转盘18等。上表面显示监视器13是主要显示相机的设定信息(快门速度、光圈值、灵敏度等)的显示部。上表面显示监视器13由液晶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等构成。快门速度转盘14是设定快门速度的转盘。测光转盘15是设定相机的测光模式的转盘。灵敏度转盘17是设定灵敏度的转盘。拍摄模式转盘18是设定拍摄模式的转盘。通过该拍摄模式转盘18进行拍摄静止图像的模式(静止图像拍摄模式)与拍摄动态图像的模式(动态图像拍摄模式)的切换。
并且,如图2所示,在手柄11的上部具备快门按钮19、电源杆20、指令转盘21等。电源杆20是开启和关闭数码相机1的电源的杆。
如图3所示,在相机机身10的背面上具备背面显示监视器22、取景器(电子取景器)23及各种操作按钮类。背面显示监视器22由液晶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Organic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等构成。
如图2所示,在相机机身10的右侧面上具备可开闭的端子盖24。端子盖24经由未图示的铰链可开闭地安装于相机机身10。端子盖24在被关闭的状态下通过未图示的锁定机构选择性地锁定和解锁。在端子盖24的内侧具备端子部。如图4所示,在端子部中具备电源输入端子25、影像输出端子26、USB(Unive 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端子27及麦克风端子28。电源输入端子25经由AC适配器连接于商用电源(交流)。商用电源是外部电源的一例。电源输入端子25是外部电源连接部的一例。数码相机1在连接到外部电源的情况下,通过从外部电源供给的电力而工作。
如图3所示,在相机机身10的左侧面上具备可开闭的电池盖30。电池盖30经由未图示的铰链可开闭地安装于相机机身10。电池盖30在被关闭的状态下通过未图示的锁定机构选择性地锁定和解锁。如图5所示,在电池盖30的内侧具备电池插入口32和存储卡槽33。电池插入口32是电池200向电池室34的插入口。电池室34具备于相机机身10的内部。存储卡槽33是存储卡210的装填部。电池插入口32和存储卡槽33由电池盖30开闭。电池盖30是开闭电池插入口32的盖的一例。
[相机机身的内部结构]
在此,仅对散热所涉及的结构进行说明。
数码相机的主要热源是图像处理部。尤其,在长时间连续拍摄时发热量增大。通常,在数码相机中,图像处理部由基于LSI(Large Scale Integratio n:大规模集成)的电路构成。从而,在图像处理部由LSI构成的情况下,期望散热LSI的热以将电路保持为较低温度。以下,在热源是LSI的情况下,以散热LSI的热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图6是表示相机机身内部的概略结构的图。图6对应于图5的6-6截面。另外,图6主要仅图示出散热所涉及的结构。并且,图6示出将电池200装填到电池室34中的状态。
如图6所示,相机机身10在内部具有作为热源的LSI40。LSI40安装于相机基板42上。相机基板42固定在相机机身10所具备的未图示的框架上,配置于相机机身内的固定位置。固定在框架上的相机基板42与拍摄光轴正交配置。散热用第1金属板44安装于相机基板42上。
图7是表示第1金属板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如图7所示,第1金属板44具有第1金属板主体部44A和将第1金属板主体部44A的一端折弯成直角而形成的第1金属板抵接部44B。第1金属板44由传热特性良好的铝、铁、铜等金属构成。第1金属板44是第1传热部件的一例。
第1金属板主体部44A用螺钉46固定并安装于相机基板42上的规定位置。第1金属板主体部44A对应于LSI40的位置而具有LSI抵接部44C。LSI抵接部44C是在将第1金属板主体部44A安装于相机基板42时与LSI40抵接的部位。LSI抵接部44C构成为与LSI40的外形对应的形状的凹部。若将第1金属板主体部44A安装于相机基板42上,则相机基板42具备的LSI40的表面抵接于LS I抵接部44C。由此,若LSI40发热,则该热传递到第1金属板44。
另外,LSI40也可以构成为经由导热片(包括片状导热凝胶、导热焊盘等)抵接于LSI抵接部44C。
第1金属板抵接部44B具有矩形平板形状。第1金属板抵接部44B通过第1金属板主体部44A安装于相机基板42上而配置于相机机身内的规定位置,并且与相机基板42垂直地配置。若LSI40发热,则该热经由第1金属板主体部44A传递到第1金属板抵接部44B。
如图6所示,在相机机身10的内部具备第2金属板48。第2金属板48设置成相对于第1金属板抵接部44B可以进退移动。第2金属板48由传热特性良好的铝、铁、铜等金属构成。第2金属板48是第2传热部件的一例。
第2金属板48具有矩形平板形状,并与第1金属板抵接部44B对置配置。第2金属板48的与第1金属板抵接部44B对置的表面作为与第1金属板抵接部44B的抵接部发挥作用。并且,第1金属板抵接部44B的与第2金属板48对置的表面作为与第2金属板48的抵接部发挥作用。
第2金属板48被一对导杆50引导且可移动地设置。导杆50是导轨的一例。一对导杆50安装于电池室34的外壁面(隔板)上。安装到电池室34的外壁面上的导杆50沿着相机基板42配置。在第2金属板48中具备供导杆50穿过的导孔48A。第2金属板48通过导杆50穿过导孔48A而安装于导杆50,并且沿着导杆50可移动地被保持。安装到导杆50上的第2金属板48通过沿着导杆50移动而相对于第1金属板抵接部44B进退移动。
在导杆50中具备弹簧(螺旋弹簧)52。弹簧52的一端抵接于第2金属板48,另一端抵接于导杆50的前端所具备的弹簧止动部50A。第2金属板48由该弹簧52朝向与第1金属板抵接部44B分离的方向施力。弹簧52是施力部件的一例。并且,利用弹簧52使第2金属板48进退移动的机构是驱动机构的一例。
如图6所示,在相机机身10的内部具备电池室34。电池室34是容纳电池200的空间。电池室34具有与电池200的外形对应的形状。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1的电池200具有长方体形状。因此,电池室34也具有长方体形状。
电池室34被隔板54包围,并具备于相机机身10的内部。电池室34具有电池插入口32。电池插入口32具备于被电池盖30覆盖的位置。从而,电池插入口32由电池盖30开闭。
在电池室34的内部具备第1触点56和第2触点58。第1触点56是电池200用触点。第2触点58是散热器100用触点。若电池200装填于电池室34中,则电池200具备的触点200A连接于第1触点56。数码相机1经由第1触点56从电池200被供电。并且,如后所述,若散热器100装填于电池室34中,则散热器100具备的触点100A连接于第2触点58。散热器100经由第2触点58从相机机身侧被供电。
在电池盖30的内侧具备压簧60。压簧60沿插入方向对装填到电池室34中的电池200施力。另外,在图6中,由箭头IN表示的方向是电池200的插入方向。电池200朝向相机机身10的内部横向插入。该方向是与拍摄光轴正交的方向。导杆50沿着电池200的插入方向配置。从而,第2触点58也沿着电池200的插入方向移动。
电池室34在电池200的插入方向的端部(图6中为右端部)具有矩形开口部62。如图6所示,在电池室34中装填有电池200的情况下,开口部62由第2金属板48封闭。另外,在电池室34中未装填有任何物件的情况下,开口部62也由第2金属板48封闭。第2金属板48被弹簧52施力而抵接于电池室34的外壁面,并封闭开口部62。
另外,将第2金属板48抵接于第1金属板抵接部44B的位置设为第1位置。并且,第2金属板48将封闭开口部62的位置设为第2位置。第2金属板48通过位于第1位置而与第1金属板44抵接,通过位于第2位置而与第1金属板44分开。
电池室34在上表面部具有多个上部通气孔64。并且,电池室34在下表面部具有多个下部通气孔66。
[散热器]
散热器100装填于电池室34中,并对相机机身10的内部进行散热。更具体而言,促进作为热源的LSI40的散热,以对相机机身10的内部进行散热。
图8是表示散热器的外观结构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散热器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图10是图9的10-10剖视图。
如图8至图10所示,散热器100具有框体110、散热片112及散热风扇114。
框体110构成散热器100的框体。框体110具有与电池200的外形对应的外形形状。从而,框体110可以在关闭电池盖30的状态下装填于电池室34中。
散热片112容纳在框体110的内部,一部分从框体110露出设置。散热片112是散热部件的一例,具有基部112A、翅片部112B及突出部112C。
基部112A具有矩形平板形状。散热片112通过基部112A由未图示的螺钉螺纹固定于框体110而安装于框体110。
翅片部112B由从基部112A延伸的多张板构成。构成翅片部112B的板沿着散热器100的插入方向IN配置。
突出部112C是散热片112的露出部,从框体110突出设置。框体110在向电池室34的插入方向IN的前端的端面具有前端开口部110A。突出部112C从该前端开口部110A沿着插入方向IN突出设置。突出部112C具有可以插通电池室34所具备的开口部62的形状。突出部112C的端面由平面构成,与插入方向IN正交配置。突出部112C的端面作为与第2金属板48的抵接部发挥作用,在将散热器100装填到电池室34中的情况下,与第2金属板48对置配置。
散热风扇114配置在框体110的内部,将积蓄在散热片112中的热向相机机身10的外部排出。散热风扇114面向框体110的下表面所具备的散热口110B而配置。散热风扇114被内置马达驱动而旋转。散热风扇114是热排出机构的一例。
用于驱动散热风扇114的电力从相机机身侧供给。在框体110上具备供电用触点100A。若散热器100装填于电池室34中,则该触点100A连接于电池室34所具备的第2触点58。另外,在该情况下,向相机机身10的电力供给经由AC适配器而进行。
相对于电池200的外观形状,如上所述构成的散热器100呈在向电池室34的插入方向的端部具备突出部的外观形状。另外,散热片112的突出部112C从框体110突出的部分构成散热器100的突出部。
图11是表示装填有散热器时的相机机身内部的概略结构的图。
如图11所示,散热器100能够在关闭电池盖30的状态下装填于电池室34中。
装填到电池室34中的散热器100被电池盖30所具备的压簧60推压,从而向插入方向IN被施力。
并且,在装填到电池室34中的散热器100中,突出部112C嵌入到电池室34的开口部62中。嵌入到开口部62中的突出部112C抵接于第2金属板48,使第2金属板48抵抗弹簧52的作用力而移动。被突出部112C推压的第2金属板48抵接于第1金属板抵接部44B而停止。
通过第2金属板48抵接于第1金属板抵接部44B,第1金属板44与散热片112经由第2金属板48热连接。由此,LSI40的热经由第1金属板44和第2金属板48传递到散热片112,并经由散热片112散热。
并且,若散热器100装填到电池室34中,则散热器100的触点100A连接于电池室34所具备的第2触点58。由此,经由第2触点58从相机机身侧向散热器100供给电力。通过向散热器100供给电力,散热器100进行旋转。由此,促进基于散热片112的散热。
[数码相机的作用]
本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1能够根据需要对相机机身10的内部进行散热。在对相机机身10的内部进行散热的情况下,代替电池200而将散热器100装填于电池室34中。
需要散热的状况例如是长时间连续拍摄高画质动态图像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作为图像处理部的LSI40的发热量增大。因此,在拍摄高画质动态图像的情况下,将散热器100装填到电池室34中,将相机机身10内部的热散热到外部。数码相机1通过将散热器100装填到电池室34中而开启散热功能。在使用散热器100的情况下,将电源切换为外部电源(来自AC适配器的供电)。在该情况下,AC适配器连接于电源输入端子25。
图12是对开启和关闭散热功能的切换动作进行说明的图。图12(A)表示散热功能关闭的状态。图12(B)表示散热功能开启的状态。
如图12(A)所示,在电池室34中装填有电池200的情况下,散热功能关闭。在电池室34中装填有电池200的情况下,第2金属板48因弹簧52的作用力而与第1金属板抵接部44B分离。由此,向电池侧的散热路径被切断。
与动态图像的拍摄相比,静止图像的拍摄中LSI40的发热量少。从而,在拍摄静止图像的情况下,能够使用电池200进行拍摄。
与第1金属板抵接部44B分离的第2金属板48抵接于电池室34的外壁面,并封闭开口部62。由此,能够防止灰尘从电池室侧进入相机机身10的内部。
如图12(B)所示,若散热器100装填于电池室34中,则散热功能开启。散热器100能够在关闭电池盖30的状态下装填于电池室34中。
若散热器100装填于电池室34中,则散热器100的突出部(散热片112的突出部112C)抵抗弹簧52的作用力而推压第2金属板48,使第2金属板48移动。移动的第2金属板48抵接于第1金属板抵接部44B而停止。通过第2金属板48被突出部112C推压而抵接于第1金属板抵接部44B,第1金属板44与散热片112经由第2金属板48热连接。由此,形成从第1金属板44向散热片112的散热路径。并且,由此促进散热,相机机身10内部的热散热到外部。
并且,若散热器100装填于电池室34中,则散热器100具备的触点100A连接于第2触点58。由此,从相机机身10向散热器100供给电力,散热风扇114进行工作。通过散热风扇114进行工作而进一步促进散热。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1,能够根据需要将相机内部的热散热到外部。在将相机机身10内部的热散热到外部的情况下,由于是代替电池200而将散热器100装填于电池室34中的结构,因此相机机身本身不需要具备散热机构。由此,能够使相机机身10小型化且轻量化。
并且,在不需要散热的情况下,向电池侧的散热路径被切断,因此热不会流向电池侧。由此,能够防止电池200的寿命缩短。
[变形例]
(1)第1金属板及第2金属板的导热率的关系
关于第1金属板44及第2金属板48,优选如下设定导热率的关系。即,将第2金属板48的导热率设定为比第1金属板44的导热率高。由此,更多的热流向散热器100,能够有效地将从热源产生的热散热到外部。除此以外,由于大量的热流向散热器侧,因此流向相机机身10的外装(尤其,背面侧的外装)的热减少,能够抑制外装的温度信息。为了设为这种导热率的关系,由铝构成第1金属板44,由铜构成第2金属板48。
另外,关于散热片112,设定为与第2金属板48的导热率相同或其以上的导热率。
(2)经由导热片的连接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1中,在装填有散热器100的情况下,散热器100的突出部构成为直接接触于第2金属板48,但是也能够构成为经由导热片而接触。在该情况下,优选构成为经由片状导热凝胶、导热焊盘等具有缓冲性的导热片而抵接。由此,能够提高密合性。
图13是表示在第2金属板上具备导热片时的相机机身内部的概略结构的图。
如图13所示,第2金属板48在散热器100的突出部(散热片112的突出部)抵接的面(抵接部)上具备导热片70。导热片70由片状导热凝胶构成。散热器100若装填于电池室34中,则突出部经由导热片70抵接于第2金属板48。导热片70是第3传热部件的一例。
另外,在该例中,以在第2金属板侧具备导热片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在散热器侧具备导热片。在该情况下,导热片安装于突出部的端面。
关于第2金属板48与第1金属板抵接部44B之间,同样也能够构成为经由导热片而抵接。在该情况下,在第2金属板48和第1金属板抵接部44B中的至少一个抵接部上具备导热片。
(3)电池的保持机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由电池盖30所具备的压簧60向插入方向推压并保持装填到电池室34中的电池200和散热器100。保持装填到电池室34中的电池200和散热器100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
图14是表示电池及散热器的保持机构的另一例的图。
如图14所示,在电池插入口32上具有电池保持爪72,由该电池保持爪72保持装填到电池室34中的电池200和散热器100。电池保持爪72以轴72A为摆动中心在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摆动。电池保持爪72在锁定位置上,前端的爪部向电池插入口32突出,并与装填到电池室34中的电池200和散热器100卡合。并且,电池保持爪72在解锁位置上,前端的爪部从电池插入口32退避,可以取出装填到电池室34中的电池200和散热器100。电池保持爪72由未图示的弹簧朝向锁定位置施力。
在具备这种保持机构的情况下,也能够在打开电池盖30的状态下使用散热器100。另外,在该情况下,散热风扇114优选构成为朝向电池插入口32排气。
(4)触点的其他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电池室34的内部具备第1触点56和第2触点58,但是第1触点56及第2触点58的结构及布局并不限定于此。
图15是表示第1触点及第2触点的另一例的图。
如图1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中,第1触点76及第2触点78具备于电池盖30。该第1触点76及第2触点78具有弹性,向插入方向IN对装填到电池室34中的电池200和散热器100施力。
另外,第1触点76及第2触点78的功能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第1触点56及第2触点58相同。即,第1触点76是电池200用触点,第2触点78是散热器100用触点。电池200在与第1触点76对应的位置具备触点。并且,散热风扇114在与第2触点78对应的位置具备触点。
在该例中,构成为第1触点及第2触点两者具备于电池盖30,但是也可以构成为只有其中一个具备于电池盖30。例如,可以构成为只有第2触点具备于电池盖30。
(5)驱动机构的其他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利用弹簧52使第2金属板48移动,但是使第2金属板48移动的机构(驱动机构)并不限定于此。
图16是表示驱动机构的另一例的图。
在该例中,由电磁力使第2金属板48移动。如图16所示,在相机机身10的内部具备可切换磁极的电磁铁80。电磁铁80是致动器的一例。电磁铁80配置于导杆50的前端部。另一方面,在第2金属板48中具备永久磁铁82。永久磁铁82具有环形形状,并配置于导杆50被插通的孔的同轴上。
电磁铁80由数码相机1的控制部控制驱动。数码相机1的控制部根据电池200向电池室34的装填状态控制电磁铁80的驱动。具体而言,在装填有电池200的情况下,驱动电磁铁80,以使在与永久磁铁82之间产生排斥力。另一方面,在未装填有电池200的情况下,驱动电磁铁80,以使在与永久磁铁82之间产生吸力。关于在电池室34中是否装填有电池200,根据有无来自电池200的供电来判别。控制部例如由处理器构成。处理器通过执行规定的控制程序而作为数码相机1的控制部发挥作用。
图17是表示装填有电池时的电磁铁的动作状态的图。图18是表示装填有散热器时的电磁铁的动作状态的图。
如上所述,在电池室34中装填有电池200的情况下,驱动电磁铁80,以使在与永久磁铁82之间产生排斥力。由此,如图17所示,第2金属板48与第1金属板抵接部44B分离,并抵接于电池室34的外壁面。由此,电池室34的开口部62由第2金属板48封闭。并且,由此从第1金属板44向散热片112的散热路径被切断。
在未装填有电池200的情况下,驱动电磁铁80,以使在与永久磁铁82之间产生吸力。从而,在装填有散热器100的情况下,驱动电磁铁80,以使在与永久磁铁82之间产生吸力。由此,如图18所示,第2金属板48抵接于第1金属板抵接部44B。由此,形成第1金属板44与散热片112之间的散热路径。
如此,第2金属板48可以构成为使用电磁铁等致动器而移动。作为致动器,除此以外,还能够使用马达(包括线性马达)等。
另外,在上述例中,构成为根据有无装填电池200来切换电磁铁80的驱动,但是也能够构成为按照其他判定基准而切换电磁铁80的驱动。例如,可以构成为根据有无供给外部电源来切换电磁铁80的驱动。并且,可以构成为根据来自用户的指示来切换电磁铁80的驱动。此外,可以构成为根据拍摄模式(动态图像拍摄模式和静止图像拍摄模式)的切换来切换电磁铁80的驱动。
[第2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1的不同点在于,在相机机身具备散热部。以下,仅对与第1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的不同点进行说明。
[结构]
图19是表示相机机身内部的概略结构的图。
本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在相机机身10的底面部具有散热部90。散热部90将相机内部的热散热到外部。
图20是相机机身的仰视图。如图20所示,散热部90由多个散热狭缝90A构成。散热狭缝90A在一个方向上以恒定间隔配置。配置散热狭缝90A的方向是与电池200的插入方向相同的方向。散热狭缝90A是散热孔的一例。
在图20中,符号92是三脚架孔。散热部90优选配置于用三脚架固定时的空着的区域(未被三脚架遮挡的区域)。从而,散热部90优选配置于与三脚架孔92分离的位置。并且,散热部90优选在用手握住相机机身10时(为了拍摄而握住时)配备于空着的区域(未被手遮挡的区域)。相机机身10的底面部即使在用手握住时也不会被手遮挡。
如图19所示,在相机机身10的内部具备开闭散热狭缝90A的狭缝板94。狭缝板94是散热孔开闭部的一例。狭缝板94具有矩形平板形状。狭缝板94一体具备于第2金属板48。具体而言,将第2金属板48的一部分折弯而构成狭缝板94。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2金属板48的下部折弯成直角而构成狭缝板94。在狭缝板94上具备多个通气狭缝94A。通气狭缝94A以比散热狭缝90A窄的宽度构成。通气狭缝94A以与散热狭缝90A相同的间隔配置。
狭缝板94与第2金属板48联动地移动,并开闭散热狭缝90A。图21及图22是表示狭缝板的移动与散热狭缝开闭的关系的图。图21表示散热狭缝90A被打开的状态。图22表示散热狭缝90A被关闭的状态。
若第2金属板48移动到与第1金属板抵接部44B抵接的位置(第1位置),则散热狭缝90A打开。如图21所示,若第2金属板48移动到与第1金属板抵接部44B抵接的位置(第1位置),则狭缝板94具备的每个通气狭缝94A位于散热狭缝90A上。由此,散热狭缝90A开放,相机机身10的内部与外部连通。
并且,若第2金属板48移动到封闭电池室34的开口部62的位置(第2位置),则散热狭缝90A被关闭。如图22所示,若第2金属板48位于封闭电池室34的开口部62的位置(第2位置),则狭缝板94具备的每个通气狭缝94A位于相邻的散热狭缝90A的中间位置。由此,每个散热狭缝90A由狭缝板94封闭。
[作用]
图23及图24是表示狭缝板的动作状态的图。图23表示在电池室中装填有散热器时的狭缝板的动作状态。图24是表示在电池室中装填有电池时的狭缝板的动作状态。
如图23所示,若散热器100装填于电池室34中,则散热器100的突出部(散热片112的突出部112C)推压第2金属板48,与第1金属板抵接部44B抵接并停止。由此,形成从第1金属板44向散热片112的散热路径,散热功能开启。
若第2金属板48移动,则第2金属板48具备的狭缝板94也移动。若第2金属板48移动到与第1金属板抵接部44B抵接的位置(第1位置),则狭缝板94具备的每个通气狭缝94A位于相机机身10具备的散热狭缝90A上(参考图21)。由此,散热狭缝90A开放。
若电池200代替散热器100而装填于电池室34中,则如图24所示,第2金属板48因弹簧52的作用力而移动到封闭电池室34的开口部62的位置(第2位置)。由此,第2金属板48与第1金属板44分离。通过第2金属板48与第1金属板44分离,从第1金属板44向散热片112的散热路径被切断,散热功能被关闭。
若第2金属板48移动,则第2金属板48具备的狭缝板94也移动。若第2金属板48移动到封闭电池室34的开口部62的位置(第2位置),则狭缝板94具备的每个通气狭缝94A位于相机机身10具备的散热狭缝90A之间(参考图22)。由此,散热狭缝90A封闭。
在电池室34中未装填任何物件的情况下也相同,散热狭缝90A由狭缝板94封闭。
如此,相机机身10具备的散热狭缝90A与散热功能的开启和关闭(散热器100的插拔)联动地被开闭,仅在散热功能开启时被打开。即,仅在装填有散热器100时被打开。由此,能够防止灰尘等经由散热狭缝90A进入到相机机身10的内部,并能够确保防尘防滴性。并且,由于在散热功能开启时被打开,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
[变形例]
图25是表示散热部的另一例的图。
如图25所示,在该例的相机机身10中,在底面部和上表面部两个部位具备散热部。在相机机身10的底面部具备下部散热部95。在相机机身10的上表面部具备上部散热部96。下部散热部95和上部散热部96隔着电池室34配置于相机机身10的底面部及上表面部。
下部散热部95和上部散热部96分别由多个散热狭缝95A、96A构成。散热狭缝95A、96A在一个方向上以恒定间隔配置。配置散热狭缝95A、96A的方向是与电池200的插入方向相同的方向。散热狭缝95A、96A是散热孔的一例。
在相机机身10的内部具备开闭下部散热部95的下部狭缝板97和开闭上部散热部96的上部狭缝板98。下部狭缝板97和上部狭缝板98是散热孔开闭部的一例。下部狭缝板97和上部狭缝板98具有矩形平板形状。下部狭缝板97和上部狭缝板98一体具备于第2金属板48。具体而言,将第2金属板48的一部分折弯而构成下部狭缝板97和上部狭缝板98。在下部狭缝板97和上部狭缝板98中具备多个通气狭缝97A、98A。通气狭缝97A、98A以比散热狭缝95A、96A窄的宽度构成。通气狭缝97A、98A以与散热狭缝95A、96A相同的间隔配置。
下部狭缝板97和上部狭缝板98与第2金属板48联动地移动,开闭下部散热部95和上部散热部96的散热狭缝95A、96A。
图26和图27是表示下部狭缝板和上部狭缝板的动作状态的图。图26表示在电池室34中装填有散热器100时的下部狭缝板97和上部狭缝板98的动作状态。图27表示在电池室34中装填有电池200时的下部狭缝板97和上部狭缝板98的动作状态。
如图26所示,若散热器100装填于电池室34中,则第2金属板48移动到与第1金属板抵接部44B抵接的位置(第1位置)。若第2金属板48移动到第1位置,则下部狭缝板97具备的每个通气狭缝97A位于下部散热部95的散热狭缝95A上。并且,上部狭缝板98具备的每个通气狭缝98A位于上部散热部96的散热狭缝96A下。由此,下部散热部95和上部散热部96的散热狭缝95A、96A开放。
如图27所示,若电池200装填于电池室34中,则第2金属板48移动到封闭电池室34的开口部62的位置(第2位置)。若第2金属板48移动到第2位置,则下部狭缝板97具备的每个通气狭缝97A位于下部散热部95的每个散热狭缝95A之间。并且,上部狭缝板98具备的每个通气狭缝98A位于上部散热部96的每个散热狭缝96A之间。由此,散热狭缝95A、96A被封闭,下部散热部95和上部散热部96被关闭。
如该例一样,通过隔着电池室34上下具备散热部,能够使空气有效地流向散热片112,能够更有效地散热。另外,在该例的情况下,上部散热部96的散热狭缝96A作为供气口发挥作用,下部散热部95的散热狭缝95A作为排气口发挥作用。
如此,能够在相机机身10的多个部位具备散热部。
[第3实施方式]
图28是表示相机机身内部的概略结构的图。
本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在相机机身10的底面部上具备电池插入口32。其他方面与上述第1或第2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相同。从而,对于与第1或第2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相同或相似功能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电池200和散热器100从相机机身10的底面部所具备的电池插入口32朝正上方插入。从而,电池室34具备的开口部62具备于电池室34的上表面部(电池200的插入方向IN的端部)。
散热器100与电池室34的开口部62对应地在上表面部(装填到电池室34时的上表面部)具备突出部(散热片112的突出部112C)(参考图30)。
图29是表示在电池室中装填有电池时的相机机身的内部状态的图。图30是表示在电池室中装填有散热器时的相机机身的内部状态的图。
如图29所示,若电池200装填于电池室34中,则第2金属板48因弹簧52的作用力而被推压,并抵接于电池室34的外壁面。由此,电池室34的开口部62由第2金属板48封闭。并且,若第2金属板48移动到封闭开口部62的位置(第2位置),则第2金属板48与第1金属板抵接部44B分开。由此,向电池侧的散热路径被切断,散热功能关闭。
并且,若第2金属板48移动到第2位置,则狭缝板94具备的每个通气狭缝94A位于散热部90的每个散热狭缝90A之间。由此,散热狭缝90A被封闭,散热部90被关闭。
如图30所示,若散热器100装填于电池室34中,则第2金属板48被散热器100的突出部推压,并抵接于第1金属板抵接部44B。若第2金属板48抵接于第1金属板抵接部44B,则散热片112与第1金属板44经由第2金属板48热连接。由此,形成从第1金属板44向散热片112的散热路径,散热功能开启。
并且,若第2金属板48移动到与第1金属板抵接部44B抵接的位置(第1位置),则狭缝板94具备的每个通气狭缝94A位于散热部90的散热狭缝90A上。由此,散热部90的散热狭缝90A开放。
如此,电池200和散热器100也能够设为从相机机身10的底面部插入的结构。散热器100及相机机身10根据电池200的插入方向构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相机机身10的侧面部具备散热部,但是散热部也能够构成为具备于相机机身10的上表面部、背面部或正面部。尤其,散热部优选具备于用手握住时的空着的区域。
[其他实施方式]
[热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将LSI设为相机机身内的热源并散热LSI的热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相机机身内的热源并不限定于此。能够将在相机机身内发热的对象设为热源。例如,图像传感器也发热,因此可以成为热源。
并且,在相机机身的内部具有多个热源的情况下,布局成使第1金属板接触于多个热源。
[散热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散热器中具备风扇作为热排出机构,但是未必需要具备热排出机构。
在散热器中具备热排出机构的情况下,热排出机构的结构并不限定于风扇,也可以具备其他机构。并且,在散热器中,除了风扇以外或代替风扇还可以具备珀尔帖元件等热电元件和/或所谓的水冷式冷却机构等。
[风扇的驱动控制]
在散热器中具备风扇的情况下,可以构成为在相机机身侧控制散热器的驱动。例如,在相机机身内设置温度传感器,检测相机机身内的温度或热源的温度。相机的控制部根据由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来控制风扇的驱动(转速)。由此,能够更适当地驱动风扇。
[通知功能]
相机中可以具备通知更换散热器的功能。例如,在设定为动态图像拍摄模式的情况下,可以通知装填散热器。在该情况下,在设定为动态图像拍摄模式且装填有电池的情况下,可以通知装填散热器。例如,能够通过将督促装填散热器的消息显示于上表面显示监视器13和/或背面显示监视器22进行通知。
并且,可以构成为在检测相机机身的内部或热源的温度且温度超过阈值的情况下,通知更换散热器。
[外部电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将商用电源用作外部电源,但是外部电源并不限定于此。也能够将所谓的手机电池用作外部电源。
[相机]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将本发明适用于可换镜头式数码相机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适用并不限定于此。除了一体具备镜头的数码相机以外,也能够适用于摄像机、电影摄像机、电视摄像机等。
[控制部]
构成相机控制部的处理器中包括:执行软件(程序)而作为各种处理部发挥作用的通用的处理器即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等在制造之后能够变更电路结构的处理器,即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 e:PLD)、ASIC(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等具有为了执行特定处理而专门设计的电路结构的处理器,即专用电路等。
一个处理部可以由这些各种处理器中的一个构成,也可以由相同种类或不同种类的两个以上的处理器(例如,多个FPGA或CPU和FPGA的组合)构成。并且,可以由一个处理器构成多个处理部。作为由一个处理器构成多个处理部的例子,第一,如以客户端、服务器等计算机为代表,存在由一个以上的CPU和软件的组合来构成一个处理器,该处理器作为多个处理部发挥作用的方式。第二,如以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SoC)等为代表,存在使用由一个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芯片实现包括多个处理部的整个系统的功能的处理器的方式。如此,作为硬件结构,使用一个以上上述各种处理器构成的各种处理部。
而且,更具体而言,这些各种处理器的硬件结构是将半导体元件等电路元件进行了组合的电路。
符号说明
1-数码相机,2-可换镜头,10-相机机身,11-手柄,12-镜头卡口,13-上表面显示监视器,14-快门速度转盘,15-测光转盘,16-热靴,17-灵敏度转盘,18-拍摄模式转盘,19-快门按钮,20-电源杆,21-指令转盘,22-背面显示监视器,24-端子盖,25-电源输入端子,26-影像输出端子,27-USB端子,28-麦克风端子,30-电池盖,32-电池插入口,33-存储卡槽,34-电池室,40-LSI,42-相机基板,44-第1金属板,44A-第1金属板主体部,44B-第1金属板抵接部,44C-LSI抵接部,46-螺钉,48-第2金属板,48A-导孔,50-导杆,50A-弹簧止动部,52-弹簧,54-隔板,56-第1触点,58-第2触点,60-压簧,62-开口部,64-上部通气孔,66-下部通气孔,70-导热片,72-电池保持爪,72A-电池保持爪的轴,76-第1触点,78-第2触点,80-电磁铁,82-永久磁铁,90-散热部,90A-散热狭缝,92-三脚架孔,94-狭缝板,94A-通气狭缝,95-下部散热部,95A-散热狭缝,96-上部散热部,96A散热狭缝,97-下部狭缝板,97A-通气狭缝,98-上部狭缝板,98A-通气狭缝,100-散热器,100A-散热器的触点,110-框体,110A-前端开口部,110B-散热口,112-散热片,112A-基部,112B-翅片部,112C-突出部,114-散热风扇,200-电池,200A-电池的触点,210-存储卡,IN-电池的插入方向。

Claims (13)

1.一种相机,其具备相机机身和散热器,所述相机机身具备:
电池室,具有由盖开闭的电池插入口,并且在从所述电池插入口插入的电池的插入方向的端部具有开口部;
第1传热部件,与热源接触配置;
第2传热部件,在与所述第1传热部件抵接的第1位置和与所述第1传热部件分离的第2位置之间移动,并且在所述第2位置封闭所述开口部;及
驱动机构,使所述第2传热部件在所述第1位置与所述第2位置之间移动,
所述散热器可以关闭所述盖而装填于所述电池室中,并在向所述电池室的插入方向的端部具有突出部,
若将所述散热器装填于所述电池室中,则所述突出部穿过所述开口部而抵接于位于所述第1位置的所述第2传热部件,所述第1传热部件与所述散热器经由所述第2传热部件热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其中,
所述散热器具备:
框体;
散热部件,内置于所述框体中,一部分从所述框体突出而构成所述突出部;及
热排出机构,内置于所述框体中,并将积蓄在所述散热部件中的热向所述相机机身的外部排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相机,其中,
所述热排出机构是风扇。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相机,其中,
所述相机机身还具备连接外部电源的外部电源连接部,
所述热排出机构从所述盖所具备的触点供给电源。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相机,其中,
所述第2传热部件的导热率比所述第1传热部件的导热率高。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相机,其中,
在所述散热部件、所述第1传热部件及所述第2传热部件中的至少一个的抵接部上,具备与所述第1传热部件及所述第2传热部件不同的第3传热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相机,其中,
所述驱动机构具有朝向所述第2位置对所述第2传热部件施力的施力部件,
若将所述散热器装填于所述电池室中,则所述突出部抵抗所述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而推压所述第2传热部件,使所述第2传热部件移动到所述第1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相机,其中,
所述驱动机构具有:
导轨,引导所述第2传热部件的移动;及
致动器,使所述第2传热部件沿着所述导轨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相机,其中,
所述致动器通过电磁力使所述第2传热部件移动到所述第1位置和所述第2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相机,其中,
所述相机机身还具备排出热的散热孔,
所述第2传热部件还具有散热孔开闭部,所述散热孔开闭部在所述第1位置开放所述散热孔,在所述第2位置封闭所述散热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相机,其中,
所述散热孔在用三脚架固定时或用手握住时配备于空着的区域。
12.一种相机机身,其具备:
电池室,具有由盖开闭的电池插入口,并且在从所述电池插入口插入的电池的插入方向的端部具有开口部;
第1传热部件,与热源接触配置;
第2传热部件,在与所述第1传热部件抵接的第1位置和与所述第1传热部件分离的第2位置之间移动,并且在所述第2位置封闭所述开口部;及
驱动机构,使所述第2传热部件在所述第1位置与所述第2位置之间移动,
若将可以关闭所述盖而装填于所述电池室中且在向所述电池室的插入方向的端部具有突出部的散热器装填于所述电池室中,则所述突出部穿过所述开口部而抵接于位于所述第1位置的所述第2传热部件,所述第1传热部件与所述散热器经由所述第2传热部件热连接。
13.一种散热器,其装填于相机机身的电池室中,并对热源进行散热,所述相机机身具备:所述电池室,具有由盖开闭的电池插入口,并且在从所述电池插入口插入的电池的插入方向的端部具有开口部;第1传热部件,与所述热源接触配置;第2传热部件,在与所述第1传热部件抵接的第1位置和与所述第1传热部件分离的第2位置之间移动,并且在所述第2位置封闭所述开口部;及驱动机构,在所述第1位置与所述第2位置之间使所述第2传热部件移动,
所述散热器可以关闭所述盖而装填于所述电池室中,并且在向所述电池室的插入方向的端部具有突出部,若装填于所述电池室中,则所述突出部穿过所述开口部而抵接于位于所述第1位置的所述第2传热部件,并经由所述第2传热部件而与所述第1传热部件热连接。
CN202180021638.1A 2020-03-13 2021-03-05 相机、相机机身及散热器 Active CN1152990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44139 2020-03-13
JP2020-044139 2020-03-13
PCT/JP2021/008790 WO2021182344A1 (ja) 2020-03-13 2021-03-05 カメラ、カメラボディ及び放熱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99028A CN115299028A (zh) 2022-11-04
CN115299028B true CN115299028B (zh) 2024-04-09

Family

ID=776717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21638.1A Active CN115299028B (zh) 2020-03-13 2021-03-05 相机、相机机身及散热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440613B2 (zh)
CN (1) CN115299028B (zh)
WO (1) WO202118234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164307A (ja) * 2021-04-16 2022-10-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WO2024071013A1 (ja) * 2022-09-27 2024-04-0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放熱構造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03847A (zh) * 2007-10-04 2009-04-08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电子摄像装置
CN105898117A (zh) * 2015-02-18 2016-08-24 佳能株式会社 能够有效率且均匀散热的电子设备
CN107145025A (zh) * 2017-06-23 2017-09-0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运动相机
CN107333448A (zh) * 2017-07-31 2017-11-0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034314A (ja) * 2015-07-29 2017-02-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メラの冷却システム
JP7210166B2 (ja) * 2018-06-22 2023-01-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03847A (zh) * 2007-10-04 2009-04-08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电子摄像装置
JP2009094647A (ja) * 2007-10-04 2009-04-30 Olympus Corp 電子撮像装置
CN105898117A (zh) * 2015-02-18 2016-08-24 佳能株式会社 能够有效率且均匀散热的电子设备
CN107145025A (zh) * 2017-06-23 2017-09-0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运动相机
CN107333448A (zh) * 2017-07-31 2017-11-0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99028A (zh) 2022-11-04
WO2021182344A1 (ja) 2021-09-16
JP7440613B2 (ja) 2024-02-28
JPWO2021182344A1 (zh) 2021-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299028B (zh) 相机、相机机身及散热器
US10133158B2 (en) Imaging device
US8488317B2 (e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1539711A (zh) 数码相机
CN110401785B (zh) 包括无线电天线的摄像设备
US11696006B2 (en) Imaging device
RU2475793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регистрации изображения с возможностью эффективного отвода тепла
JP6795081B2 (ja) 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方法
JP5649369B2 (ja) 電子機器
US20230418136A1 (en) Cool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system
JP7091061B2 (ja) 撮像装置
JP6465921B2 (ja) ドッキング装置及び電子機器システム
JP2019219493A (ja) 電子機器
JP2008131251A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
US11022292B2 (en) Lighting device
JP2006092894A (ja) 電池パック、電子機器、充電器、電池駆動式電子機器システム
US11054723B2 (en) Illumination device
WO2022201883A1 (ja) 冷却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システム
JP5464930B2 (ja) 電子機器
JP2006094382A (ja) 電子機器、冷却装置、充電器、クレイドル、電子機器システム
JP5247309B2 (ja) 撮像素子冷却装置
JP2004048517A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2019009552A (ja) 電子機器
JP2019062487A (ja) 撮像装置
JP2017034314A (ja) カメラの冷却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