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95195A - 高温气冷堆抽吸装置 - Google Patents

高温气冷堆抽吸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95195A
CN115295195A CN202210977529.3A CN202210977529A CN115295195A CN 115295195 A CN115295195 A CN 115295195A CN 202210977529 A CN202210977529 A CN 202210977529A CN 115295195 A CN115295195 A CN 1152951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suction
suction hose
temperature gas
cooled rea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7752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海泉
聂君锋
王鑫
王宇澄
董玉杰
张作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097752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95195A/zh
Publication of CN1152951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95195A/zh
Priority to JP2023034722A priority patent/JP7410344B1/ja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21NUCLEAR PHYSICS; NUCLEAR ENGINEERING
    • G21CNUCLEAR REACTORS
    • G21C19/00Arrangements for treating, for handling, or for facilitating the handling of, fuel or other materials which are used within the reactor, e.g. within its pressure vessel
    • G21C19/20Arrangements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into the pressure vessel;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objects within the pressure vessel; 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objects from the pressure vessel
    • G21C19/202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ball-form, i.e. pebble fuel
    • GPHYSICS
    • G21NUCLEAR PHYSICS; NUCLEAR ENGINEERING
    • G21CNUCLEAR REACTORS
    • G21C19/00Arrangements for treating, for handling, or for facilitating the handling of, fuel or other materials which are used within the reactor, e.g. within its pressure vessel
    • G21C19/02Details of handling arrangements
    • G21C19/12Arrangements for exerting direct hydraulic or pneumatic force on fuel element or on control element
    • GPHYSICS
    • G21NUCLEAR PHYSICS; NUCLEAR ENGINEERING
    • G21CNUCLEAR REACTORS
    • G21C19/00Arrangements for treating, for handling, or for facilitating the handling of, fuel or other materials which are used within the reactor, e.g. within its pressure vessel
    • G21C19/20Arrangements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into the pressure vessel;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objects within the pressure vessel; 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objects from the pressure vessel
    • G21C19/207Assembling, maintenance or repair of reactor components
    • GPHYSICS
    • G21NUCLEAR PHYSICS; NUCLEAR ENGINEERING
    • G21CNUCLEAR REACTORS
    • G21C19/00Arrangements for treating, for handling, or for facilitating the handling of, fuel or other materials which are used within the reactor, e.g. within its pressure vessel
    • G21C19/2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jammed or damaged fuel elements or control elements; Arrangements for moving broken parts thereof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反应堆工程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高温气冷堆抽吸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抽吸装置、过滤装置及抽吸软管;换向机构,包括第一壳体、换向组件和第一驱动机构,第一壳体上设有第一出料口、第一进管口和第一出管口,换向组件设置在第一壳体内并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换向组件设有连接通道;送管机构,设置在第一进管口处,用于输送抽吸软管。维修人员只需将第一壳体的第一出管口与待检修设备的检修接口连接,然后远程控制抽吸装置、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进行相应动作即可完成疏通作业,无需将设备解体或者将管路拆开,减少了拆装步骤,操作更便捷。

Description

高温气冷堆抽吸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反应堆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温气冷堆抽吸装置。
背景技术
球床高温气冷堆采用球形元件多次通过的在线换料方式运行,在线换料过程中,球形元件之间、球形元件与钢质设备之间以及球形元件与管道元件之间的碰撞和摩擦都容易产生粉尘和碎屑。流动的球形元件可能会被碎屑和聚集的粉尘所阻碍而发生卡堵。由于在线换料的燃料装卸系统设备及管路复杂,燃料装卸系统一旦发生卡堵故障,需解体设备或拆除管路取出卡堵的球形元件、碎屑和粉尘,操作繁琐,耗时费力,且维修人员容易受到放射性照射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温气冷堆抽吸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取出卡堵的球形元件、碎屑和粉尘时,需要解体设备或拆除管路,操作繁琐,耗时费力的缺陷,在减少对待检修设备的拆装步骤以及减少维修人员在现场工作时间的前提下,实现对球形元件、碎屑和粉尘进行疏通的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温气冷堆抽吸装置,包括:
依次连接的抽吸装置、过滤装置及抽吸软管,所述抽吸软管的内径小于球形元件的直径;
换向机构,包括第一壳体、换向组件和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第一出料口、用于供所述抽吸软管伸入的第一进管口和用于与待检修设备的检修接口连接的第一出管口,所述换向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并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所述换向组件设有连接通道,所述换向组件在第一位置,所述连接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进管口和所述第一出管口,所述换向组件在第二位置,所述连接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进管口和所述第一出料口,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换向组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换向组件运动;
送管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进管口处,所述送管机构包括主动轮、从动轮和第二驱动机构,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均可转动设置,且二者之间具有供所述抽吸软管穿过的间隙,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主动轮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主动轮转动。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温气冷堆抽吸装置,还包括贮存容器,所述第一出料口通过管路与所述贮存容器连接。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温气冷堆抽吸装置,还包括气源装置,所述气源装置与所述第一出料口连接。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温气冷堆抽吸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包括第二壳体和过滤件,所述第二壳体包括抽吸口、第二出料口和进料口,所述抽吸口与所述抽吸装置连接,所述过滤件设置于所述抽吸口处,所述进料口与所述抽吸软管连接,所述第二出料口与所述贮存容器连接,用于向所述贮存容器排放物料。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温气冷堆抽吸装置,还包括气源装置,所述第二壳体设有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气源装置连接。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温气冷堆抽吸装置,所述主动轮的外圆周壁设有轮齿,所述从动轮的外圆周壁设有环槽,用于供所述抽吸软管置入。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温气冷堆抽吸装置,还包括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进管口处,用于检测物料位置。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温气冷堆抽吸装置,还包括盘管机构,所述盘管机构包括用于收放所述抽吸软管的卷盘,所述过滤装置通过所述卷盘与所述抽吸软管连通。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温气冷堆抽吸装置,所述盘管机构还包括第四壳体,所述卷盘设置于所述第四壳体内,所述第四壳体设有供所述抽吸软管伸出的第二出管口。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温气冷堆抽吸装置,所述连接通道包括抽球管和出球管,所述换向组件在第一位置,所述抽球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进管口和所述第一出管口连接,所述换向组件在第二位置,所述出球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进管口和所述第一出料口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高温气冷堆抽吸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将待检修设备的检修接口打开,并将换向机构的第一出管口与检修接口连接。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换向组件运动至第一位置,换向组件的连接通道连通第一进管口和第一出管口。送管机构的第二驱动机构驱动主动轮转动,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的抽吸软管在主动轮的驱动作用下,依次经过第一进管口、连接通道、第一出管口和检修接口进入到待检修设备内。
通过抽吸装置的抽吸作用,待检修设备内粒径小于抽吸软管内径的粉尘和碎屑沿抽吸软管流动,并最终被过流装置阻挡收集,从而完成对待检修设备卡堵位置的粉尘和碎屑的疏通。
待检修设备内的球形元件或者直径大于抽吸软管内径的大尺寸碎屑被吸附在抽吸软管的管口。通过送管机构的第二驱动机构驱动主动轮反转,在主动轮的驱动下,抽吸软管依次从待检修设备、检修接口、第一出管口、连接通道和第一进管口退出,退至第一进管口上游后,第二驱动机构停止转动。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换向组件运动至第二位置,换向组件的连接通道连通第一进管口和第一出料口。抽吸装置停止抽吸,抽吸软管对球形元件或大尺寸碎屑失去吸力,球形元件或大尺寸碎屑从抽吸软管的管口掉落,并经过第一进管口、连接通道进入到第一出料口,从而完成对待检修设备卡堵位置的球形元件和大尺寸碎屑的疏通。若卡堵的球形元件或者大尺寸碎屑的数量较多,可以利用抽吸软管对待检修设备进行多次抽吸疏通。完成疏通后,将第一出管口和检修接口拆开,并将检修接口封闭。由于需要利用送管机构将抽吸软管推送至待检修设备内以及将抽吸软管从待检修设备抽出,通过抽吸软管吸附球形元件和大尺寸碎屑,并由换向组件导送至第一出料口的方式,能够避免球形元件卡堵于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造成高温气冷堆抽吸装置故障的问题。
如此设置,在对待检修设备进行疏通作业时,维修人员只需将第一壳体的第一出管口与待检修设备的检修接口连接,然后远程控制抽吸装置、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进行相应动作即可完成疏通作业,无需将设备解体或者将管路拆开,减少了拆装步骤,使得疏通作业的操作更便捷,同时维修人员在现场的操作时间更少,能够有效地减少维修人员在现场的工作时间,避免维修人员受到过量照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高温气冷堆抽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换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换向机构的换向组件在第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换向机构的换向组件在第二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送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主动轮与从动轮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盘管机构的卷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盘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抽吸装置;
2、过滤装置;201、第二壳体;202、过滤件;203、抽吸口;204、第二出料口;205、进料口;206、第一进气口;207、导向斜面;208、管接头;
3、抽吸软管;
4、换向机构;401、第一壳体;402、第一驱动机构;403、主动齿轮;404、从动齿轮;405、抽球管;406、出球管;407、第一出料口;408、第一进管口;409、第一出管口;410、第二进气口;411、第一法兰;412、第二法兰;413、承插管;
5、送管机构;501、主动轮;502、从动轮;503、第二驱动机构;504、第三壳体;505、导管;506、第三法兰;507、活动座;508、弹性件;509、调节螺母;510、螺栓;
6、盘管机构;601、机架;602、中心管;603、限位盘;604、套管;605、支撑杆;606、提手;607、贯通孔;608、第三驱动机构;609、箱体;610、盖板;611、把手;612、观察窗;613、第二出管口;614、搭扣;
7、贮存容器;8、气源装置;9、检测装置;10、现场设备区;11、现场接口区;12、检修设备区;13、远程控制区;14、摄像装置;15、电控箱;16、在线管道;17、显示屏;18、电缆盘;19、待检修设备;20、球形元件;21、第一三通;22、第二三通;23、检修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现有技术中,由于在线换料的燃料装卸系统设备及管路复杂,燃料装卸系统一旦发生卡堵故障,需解体设备或拆除管路取出卡堵的球形元件、碎屑和粉尘,操作繁琐,耗时费力,且维修人员容易受到放射性照射的风险。为了能够在减少对待检修设备的拆装步骤以及减少维修人员在现场工作时间的前提下,实现对球形元件、碎屑和粉尘进行疏通的效果,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高温气冷堆抽吸装置。
下面结合图1至图9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高温气冷堆抽吸装置。
具体来说,高温气冷堆抽吸装置包括抽吸装置1、过滤装置2、抽吸软管3、换向机构4和送管机构5。
其中,抽吸装置1、过滤装置2及抽吸软管3依次连接。具体而言,抽吸装置1的抽气口与过滤装置2连接,过滤装置2与抽吸软管3连接,抽吸软管3用于伸入到待检修设备19内。抽吸软管3的内径小于球形元件20的直径。可选地,抽吸装置1包括但不限于罗茨风机和工业吸尘器。
换向机构4包括第一壳体401、换向组件和第一驱动机构402。第一壳体401上设有第一出料口407、第一进管口408和第一出管口409。其中,第一进管口408用于供抽吸软管3伸入,第一出管口409用于与待检修设备19的检修接口23连接。换向组件设置在第一壳体401内并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换言之,换向组件可活动地设置在第一壳体401内。换向组件设有连接通道,换向组件在第一位置,换向组件的连接通道连通第一进管口408和第一出管口409,换向组件在第二位置,换向组件的连接通道连通第一进管口408和第一出料口407。第一驱动机构402与换向组件连接,用于驱动换向组件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防止球形元件20对检修人员造成过量照射,通常需要对可能产生卡堵的设备和管段设置屏蔽,并且在屏蔽上游设置避免球形元件20直射且便于疏通的接口管件。接口管件有多种形式,例如,公开号为CN111677966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的用于高温气冷堆的管道连通装置,或者如图1中所示的第一三通21。检修接口23与管道连通装置或者第一三通21连接。在需要进行疏通时,可以将检修接口23打开,并将第一出管口409与检修接口23连接,检修完毕后,可以将第一出管口409与检修接口23拆卸,并重新将检修接口23封闭。
送管机构5设置在第一进管口408处,送管机构5包括主动轮501、从动轮502和第二驱动机构503。主动轮501和从动轮502均可转动设置,且二者之间具有供抽吸软管3穿过的间隙。第二驱动机构503与主动轮501连接,用于驱动主动轮501转动。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高温气冷堆抽吸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将待检修设备19的检修接口23打开,并将换向机构4的第一出管口409与检修接口23连接。通过第一驱动机构402驱动换向组件运动至第一位置,换向组件的连接通道连通第一进管口408和第一出管口409。送管机构5的第二驱动机构503驱动主动轮501转动,主动轮501和从动轮502之间的抽吸软管3在主动轮501的驱动作用下,依次经过第一进管口408、连接通道、第一出管口409和检修接口23进入到待检修设备19内。
通过抽吸装置1的抽吸作用,抽吸软管3内产生抽吸气流,待检修设备19内粒径小于抽吸软管3内径的粉尘和碎屑沿抽吸软管3流动,并最终被过流装置阻挡收集,从而完成对待检修设备19卡堵位置的粉尘和碎屑的疏通。
待检修设备19内的球形元件20或者直径大于抽吸软管3内径的大尺寸碎屑被吸附在抽吸软管3的管口。通过送管机构5的第二驱动机构503驱动主动轮501反转,在主动轮501的驱动下,抽吸软管3连同在管口吸附着的球形元件20及大尺寸碎屑依次从待检修设备19、检修接口23、第一出管口409、连接通道和第一进管口408退出,退至第一进管口408上游后,第二驱动机构503停止转动。第一驱动机构402驱动换向组件运动至第二位置,换向组件的连接通道连通第一进管口408和第一出料口407。抽吸装置1停止抽吸,抽吸软管3对球形元件20或大尺寸碎屑失去吸力,球形元件20或大尺寸碎屑从抽吸软管3的管口掉落,并经过第一进管口408、连接通道进入到第一出料口407,从而完成对待检修设备19卡堵位置的球形元件20和大尺寸碎屑的疏通。若卡堵的球形元件20或者大尺寸碎屑的数量较多,可以利用抽吸软管3对待检修设备19进行多次抽吸疏通。完成抽吸疏通后,将第一出管口409和检修接口23拆开,并将检修接口23封闭。
由于需要利用送管机构5将抽吸软管3推送至待检修设备19内以及将抽吸软管3从待检修设备19抽出,因此需使主动轮501与从动轮502之间的间隙小于抽吸软管3的直径,以便于主动轮501能够驱动抽吸软管3,如此则导致抽吸软管3在主动轮501与从动轮502之间的截面面积会比其他位置的截面面积更小。若使球形元件20或大尺寸碎屑从抽吸软管3内部运行排出,则容易使球形元件20或大尺寸碎屑卡堵于主动轮501和从动轮502之间,采用抽吸软管3吸附球形元件20和大尺寸碎屑,并由换向组件导送至第一出料口407排出的方式,能够避免球形元件20卡堵于主动轮501与从动轮502之间造成高温气冷堆抽吸装置发生故障的问题。
如此设置,在对待检修设备19进行疏通作业时,维修人员只需将第一壳体401的第一出管口409与待检修设备19的检修接口23连接,然后远程控制抽吸装置1、第一驱动机构402和第二驱动机构503进行相应动作即可完成抽吸疏通作业,无需将设备解体或者将管路拆开,减少了拆装步骤,使得疏通作业的操作更便捷,同时维修人员在现场的操作时间更少,能够有效地减少维修人员在现场的工作时间,避免维修人员受到过量照射。
参考图5、图6所示,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送管机构5还包括第三壳体504和导管505。第三壳体504与换向机构4的第一壳体401连接,主动轮501和从动轮502均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三壳体504内部。导管505设置在第三壳体504的第一端,且导管505的一端设置在第三壳体504外部,用于供抽吸软管3伸入,导管505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三壳体504内部且管口朝向主动轮501与从动轮502之间的间隙,用于将抽吸软管3导向至主动轮501和从动轮502之间。
进一步地,第三壳体504的第二端设有用于与换向机构4连接的第三法兰506。通过设置第三法兰506,以便于送管机构5与换向机构4连接。
可选地,第二驱动机构503为电机。具体地,第二驱动机构503安装在第三壳体504外部,并且第二驱动机构503的输出轴与主动轮501连接。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主动轮501的外圆周壁设有轮齿。通过在主动轮501的外圆周壁设置轮齿,能够增大主动轮501与抽吸软管3之间的摩擦力,避免主动轮501与抽吸软管3之间出现打滑的问题,提高主动轮501对抽吸软管3的驱动效果。
为了进一步提高抽吸软管3与主动轮501之间的驱动效果,可以将抽吸软管3设置为螺纹软管。如此可通过主动轮501的轮齿与抽吸软管3的表面环槽之间的卡合作用驱动抽吸软管3运行,能够减小对抽吸软管3与主动轮501之间摩擦力的要求,从而无需采用过度减小主动轮501和从动轮502之间间距的方式,使主动轮501对抽吸软管3保持良好驱动作用,进而能够避免抽吸软管3被压扁变形的问题,保证了抽吸软管3内部良好的流通性,避免碎屑在主动轮501与从动轮502之间发生堵塞。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从动轮502的外圆周壁设有环槽,用于供抽吸软管3置入。抽吸软管3在主动轮501与从动轮502之间运行时,经过从动轮502的环槽,环槽能够对抽吸软管3进行校直和扶持。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送管机构5还包括活动座507、螺栓510、调节螺母509和弹性件508。其中,螺栓510与第三壳体504连接,螺栓51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活动座507可滑动地设置在至少两个螺栓510上,从动轮502可转动地安装在活动座507上。弹性件508的两端分别与第三壳体504和活动座507抵接,用于驱动活动座507向靠近主动轮501的方向运动,从而使从动轮502和主动轮501能够在弹性件508的作用下夹住抽吸软管3,使得抽吸软管3与主动轮501之间保持一定相互作用力。调节螺母509与螺栓510螺纹连接,并且调节螺母509与活动座507靠近主动轮501的一侧相抵,用于调整活动座507与主动轮501之间的间距,并能够防止活动座507从螺栓510脱落。可选地,弹性件508为弹簧。
参考图3、图4所示,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通道包括抽球管405和出球管406。参考图3所示,换向组件在第一位置,抽球管40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进管口408和第一出管口409连接。抽吸软管3可以经过第一进管口408、抽球管405和第一出管口409进入到检修接口23。参考图4所示,换向组件在第二位置,出球管40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进管口408和第一出料口407连接。抽吸软管3停止抽吸后,抽吸软管3的管口处的球形元件20或者大尺寸碎屑,可以经过第一进管口408、出球管406和第一出料口407排出。
可选地,换向组件与第一壳体401转动连接。即换向组件通过转动运动的方式,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如此设置,换向组件的结构更紧凑。可选地,换向组件包括与第一壳体401转动连接的从动齿轮404,抽球管405和出球管406均设置在从动齿轮404上。第一驱动机构402包括电机和主动齿轮403。电机安装于第一壳体401上,例如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401内。主动齿轮403可以套装在电机的输出轴上,并且主动齿轮403与从动齿轮404啮合。通过第一驱动机构402驱动从动齿轮404转动,即可驱动换向组件转动,完成位置切换。进一步地,由于从动齿轮404无需进行整周转动,为了节省加工成本以及减轻换向机构4的重量,从动齿轮404可以设置为扇形齿轮。
可选地,第一壳体401可以为圆柱体结构,第一进管口408和第一出管口409分别设置在第一壳体401的两端,并且第一进管口408和第一出管口409同轴设置。第一出料口407设置在第一壳体401的侧壁上。对应地,抽球管405为直管,出球管406为弯管。
当然,换向组件也可以通过滑动的方式与第一壳体401连接,即换向组件通过滑动运动的方式,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对应地,第一驱动机构402为伸缩驱动机构。例如伸缩驱动机构包括但不限于气缸、油缸和电缸。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401的第一进管口408处设置有第一法兰411,第一法兰411可通过螺纹连接件与送管机构5的第三法兰506连接。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401的第一出管口409处设置有第二法兰412,第二法兰412上连接有承插管413。在抽吸疏通过程中,承插管413用于插入检修接口23的管道内,第二法兰412与检修接口23处的接口法兰连接。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高温气冷堆抽吸装置还包括贮存容器7,第一出料口407通过管路与贮存容器7连接。通过贮存容器7能够收纳抽吸出的球形元件20、碎屑和粉尘,便于对球形元件20进行集中管理并避免造成污染。可选地,第一出料口407通过透明钢丝软管与贮存容器7连接。
反应堆及燃料装卸系统正常运行期间,在线换料的燃料装卸系统是一个封闭的全自动运行系统,所有球形元件20都要进行计数管理,不能存在不受控的球形元件20。因此,通常设置有现场碎球罐,用于燃料装卸系统正常运行期间的在线碎球的自动化贮存,现场碎球罐上设有在线管道16用于导入燃料装卸系统正常运行期间所排出的碎球。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现场碎球罐作为贮存容器7。在抽吸疏通时,燃料装卸系统泄压,现场抽吸的球形元件20、碎屑和粉尘都可从碎球罐的离线接口进入碎球罐贮存,以便于对球形元件20、碎球、碎屑和粉尘进行集中管理。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高温气冷堆抽吸装置还包括气源装置8,气源装置8与第一出料口407连接。由于可能存在第一出料口407与贮存容器7的高度落差较小,或者大尺寸碎屑形状不规则等问题,导致球形元件20和大尺寸碎屑可能无法在第一出料口407与贮存容器7之间的管路内流畅运行。通过设置与第一出料口407连通的气源装置8,可以通过气源装置8向第一出料口407处通入吹扫气流,在吹扫气流的推动作用下,管路内的球形元件20或大尺寸碎屑被推送至贮存容器7内,提高第一出料口407与贮存容器7之间的导料效率,降低球形元件20和大尺寸碎屑在第一出料口407与贮存容器7之间管路卡堵的风险。可选地,气源装置8可以为高压气瓶,例如高压气瓶包括但不限于氮气瓶和氦气瓶。
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在换向机构4的第一出料口407处设有向下倾斜的出料管,出料管通过管路与贮存容器7连接,第二进气口410设置在出料管的侧壁上。通过使出料管向下倾斜,更便于球形元件20和大尺寸碎屑排出。此处所述的向下倾斜是指向图3中的下部倾斜。
如图7所示,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过滤装置2包括第二壳体201和过滤件202。第二壳体201包括抽吸口203、第二出料口204和进料口205。抽吸口203与抽吸装置1连接。例如,抽吸口203通过软管与抽吸装置1的抽气口连接。过滤件202设置于抽吸口203处。进料口205与抽吸软管3连接,第二出料口204与贮存容器7连接,用于向贮存容器7排放物料。例如,第二出料口204通过软管与贮存容器7连接。具体地,软管可以是透明钢丝软管。
在抽吸过程中,粉尘和直径小于抽吸软管3内径的碎屑依次沿抽吸软管3和进料口205进入到第二壳体201内,在过滤件202的阻挡下被留在第二壳体201内。通过第二出料口204能够将第二壳体201内的粉尘和碎屑排放至贮存容器7,以便于与球形元件20和大尺寸碎屑统一收集管理。
可选地,过滤件202为过滤网或者过滤板。
如图7所示,可选地,第二壳体201包括顶部设有开口的主体和设置在主体顶部的顶盖,顶盖封堵开口,抽吸口203设置在顶盖上。顶盖与主体通过螺纹连接件连接,主体的开口内设有支撑面,过滤件202设置支撑面上,并由设置在开口内壁上的卡簧固定。如此设置,便于对过滤件202进行拆装。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壳体201上设有第一进气口206,并且第一进气口206与气源装置8连接。如此设置,在抽吸完毕后,可以利用气源装置8从第一进气口206向第二壳体201内提供吹扫气流,在吹扫气流的作用下,第二壳体201内的粉尘和碎屑经过第二出料口204进入到贮存容器7内。
进一步地,第一进气口206和第二出料口204分别设置在第二壳体201的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如此设置,以便于从第一进气口206进入的吹扫气流对第二壳体201内的粉尘和碎屑形成更好的吹扫效果。
进一步地,沿第二壳体201的高度方向,第一进气口206的高度高于第二出料口204的高度,第一进气口206处设有向第二壳体201的顶部倾斜的导气管,导气管上设有管接头208,管接头208通过管路与气源装置8连接。第二壳体201底部的内壁设有导向斜面207,沿第二出料口204的所在侧至第一进气口206的所在侧,导向斜面207逐渐向第二壳体201的顶部倾斜。通过导管505和导向斜面207对吹扫气流进行导向,能够进一步提高吹扫气流对第二壳体201内的粉尘和碎屑的吹扫效果,避免粉尘和碎屑在第二壳体201内积留。
进一步地,高温气冷堆抽吸装置还包括第二三通22。换向机构4的第一出料口407和过滤装置2的第二出料口204均与第二三通22连接,并且第一出料口407和第二出料口204通过第二三通22与贮存容器7连接。例如,第一出料口407与第二三通22之间、第二出料口204与第二三通22之间以及第二三通22与贮存容器7之间均通过透明钢丝软管连接。通过设置透明钢丝软管能够方便地观察管路内的情况。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高温气冷堆抽吸装置还包括检测装置9,检测装置9设置于第一进管口408处,用于检测物料位置。通过设置检测装置9,在抽吸软管3带着吸附的球形元件20或者大尺寸碎屑经过第一进管口408处时,即可通过检测装置9检测到球形元件20或者大尺寸碎屑的位置,以便于控制送管机构5停止输送。例如,检测装置9包括但不限于超声波检测仪。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高温气冷堆抽吸装置还包括盘管机构6。盘管机构6包括用于收放抽吸软管3的卷盘,过滤装置2通过卷盘与抽吸软管3连通。在抽吸疏通过程中,当送管机构5向待检修设备19内输送抽吸软管3时,可以通过卷盘松放抽吸软管3,当送管机构5将抽吸软管3从待检修设备19内抽出时,可以通过卷盘收卷抽吸软管3。通过设置卷盘能够收纳足够长度的抽吸软管3,以满足使用需求。
参考图8所示,可选地,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卷盘包括机架601、中心管602、限位盘603、套管604、支撑杆605、回转接头和第三驱动机构608。其中,中心管602与机架601可转动地相连接,中心管602设置为空心管,并且中心管602的侧壁设有贯通孔607。限位盘60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限位盘603均设置在中心管602上,并且两个限位盘603之间具有间隙。支撑杆605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支撑杆605沿中心管602的周向分布,每个支撑杆605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限位盘603连接。回转接头的固定部与机架601连接,套管604与回转接头的固定部连接。抽吸软管3卷绕在中心管602外侧的支撑杆605上,并且抽吸软管3的一端从贯通孔607伸入到中心管602内,并与回转接头的转动部连接,即套管604通过回转接头与抽吸软管3连接。抽吸软管3的另一端用于伸入到待检修设备19内。过滤装置2的进料口205通过软管与套管604连接。第三驱动机构608安装在机架601上并与中心管602连接,用于驱动中心管602转动。例如,第三驱动机构608为减速电机。需要说明的是,回转接头属于现有技术中的常规产品,关于其构造及原理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卷盘还包括提手606。提手606与机架601连接,以便于操作者提拉转移卷盘。进一步地,提手606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机架601的两侧。
如图9所示,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盘管机构6还包括第四壳体,卷盘设置于第四壳体内,第四壳体设有供抽吸软管3伸出的第二出管口613。如此设置,能够对卷盘起到保护效果。
可选地,第四壳体包括箱体609和盖板610。箱体609的顶部设有用于取放卷盘的开口,盖板610与箱体609可转动连接,用于启闭箱体609的开口。如此设置,以便于操作者打开盖板610对箱体609内的卷盘进行检修和清洁。可选地,盖板610通过搭扣614与箱体609连接,从而利用搭扣614将盖板610锁止和解锁。
可选地,箱体609和盖板610均由钛合金板制成。
可选地,第四壳体上设有观察窗612,以便于操作者能够从外部观察卷盘的情况。例如,观察窗612设置在盖板610上。
可选地,箱体609上设有把手611,以便于操作者提拉转移盘管机构6。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高温气冷堆抽吸装置还包括电控箱15。第一驱动机构402、第二驱动机构503、第三驱动机构608和抽吸装置1均与电控箱15连接,以利用电控箱15完成对第一驱动机构402、第二驱动机构503、第三驱动机构608和抽吸装置1的供电和控制。进一步地,高温气冷堆抽吸装置还包括电缆盘18,电控箱15可以通过电缆盘18进行供电,电缆盘18可用于对电缆进行收放。可选地,电控箱15为拉杆电控箱,以便于对电控箱15进行转移搬运。
当然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进行组合。例如,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高温气冷堆抽吸装置包括抽吸装置1、盘管机构6、送管机构5、换向机构4、过滤装置2、气源装置8、碎球罐和电控箱15。其中各个零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如上文所述,不再赘述。上述各个零部件都是小巧轻便型的,便于现场维修拆装和移动,能够满足快速操作的要求。
进一步地,在使用过程中,高温气冷堆抽吸装置的各个零部件可以根据分区放置。例如,在抽吸疏通作业过程中,可以将作业场地划分为四个工作区,分别为现场设备区10、现场接口区11、检修设备区12和远程控制区13。
其中,现场设备区10是待检修设备19、第一三通21和碎球罐所在的区域。在作业过程中,检修人员无需靠近此区域。现场接口区11是检修接口23、换向机构4、过滤装置2和送管机构5所在的区域。此区域是进行接口拆装作业及抽吸过程中球形元件20和碎屑经过的区域。检修设备区12是抽吸装置1和盘管机构6所在的区域。此区域用于进行疏通维修作业的准备工作和善后工作。检修设备区12距离现场接口区11和现场设备区10具有预设距离。远程控制区13是气源装置8和电控箱15所在的区域。此区域远离检修现场,可进行安全操作的区域。通过划分工作区,使检修人员按照要求在各个工作区进行作业,避免检修人员受到过量照射。
进一步地,高温气冷堆抽吸装置还包括摄像装置14和与摄像装置14连接的显示屏17。可选地,现场接口区11和检修设备区12均设有摄像装置14。如此设置,能够监视现场接口区11和检修设备区12内的设备运行情况,并对设备进行远程操控,同时通过摄像装置14能够对检修人员在现场接口区11和检修设备区12的操作过程进行监视。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高温气冷堆抽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依次连接的抽吸装置(1)、过滤装置(2)及抽吸软管(3),所述抽吸软管(3)的内径小于球形元件的直径;
换向机构(4),包括第一壳体(401)、换向组件和第一驱动机构(402),所述第一壳体(401)上设有第一出料口(407)、用于供所述抽吸软管(3)伸入的第一进管口(408)和用于与待检修设备的检修接口(23)连接的第一出管口(409),所述换向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401)内并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所述换向组件设有连接通道,所述换向组件在第一位置,所述连接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进管口(408)和所述第一出管口(409),所述换向组件在第二位置,所述连接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进管口(408)和所述第一出料口(407),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02)与所述换向组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换向组件运动;
送管机构(5),设置在所述第一进管口(408)处,所述送管机构(5)包括主动轮(501)、从动轮(502)和第二驱动机构(503),所述主动轮(501)与所述从动轮(502)均可转动设置,且二者之间具有供所述抽吸软管(3)穿过的间隙,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03)与所述主动轮(501)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主动轮(501)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气冷堆抽吸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贮存容器(7),所述第一出料口(407)通过管路与所述贮存容器(7)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温气冷堆抽吸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源装置(8),所述气源装置(8)与所述第一出料口(407)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温气冷堆抽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2)包括第二壳体(201)和过滤件(202),所述第二壳体(201)包括抽吸口(203)、第二出料口(204)和进料口(205),所述抽吸口(203)与所述抽吸装置(1)连接,所述过滤件(202)设置于所述抽吸口(203)处,所述进料口(205)与所述抽吸软管(3)连接,所述第二出料口(204)与所述贮存容器(7)连接,用于向所述贮存容器(7)排放物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温气冷堆抽吸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源装置(8),所述第二壳体(201)设有第一进气口(206),所述第一进气口(206)与所述气源装置(8)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高温气冷堆抽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501)的外圆周壁设有轮齿,所述从动轮(502)的外圆周壁设有环槽,用于供所述抽吸软管(3)置入。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高温气冷堆抽吸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测装置(9),所述检测装置(9)设置于所述第一进管口(408)处,用于检测物料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高温气冷堆抽吸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盘管机构(6),所述盘管机构(6)包括用于收放所述抽吸软管(3)的卷盘,所述过滤装置(2)通过所述卷盘与所述抽吸软管(3)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温气冷堆抽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管机构(6)还包括第四壳体,所述卷盘设置于所述第四壳体内,所述第四壳体设有供所述抽吸软管(3)伸出的第二出管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高温气冷堆抽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通道包括抽球管(405)和出球管(406),所述换向组件在第一位置,所述抽球管(40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进管口(408)和所述第一出管口(409)连接,所述换向组件在第二位置,所述出球管(40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进管口(408)和所述第一出料口(407)连接。
CN202210977529.3A 2022-08-15 2022-08-15 高温气冷堆抽吸装置 Pending CN1152951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77529.3A CN115295195A (zh) 2022-08-15 2022-08-15 高温气冷堆抽吸装置
JP2023034722A JP7410344B1 (ja) 2022-08-15 2023-03-07 高温ガス炉の吸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77529.3A CN115295195A (zh) 2022-08-15 2022-08-15 高温气冷堆抽吸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95195A true CN115295195A (zh) 2022-11-04

Family

ID=838296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77529.3A Pending CN115295195A (zh) 2022-08-15 2022-08-15 高温气冷堆抽吸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410344B1 (zh)
CN (1) CN11529519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44086A (zh) * 2023-03-29 2023-06-27 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有限公司 燃料装卸系统的堆芯进料管卡堵在线处理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65245B2 (en) 2002-10-03 2005-03-08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Guide ring to control granular mixing in a pebble-bed nuclear reactor
US20080095295A1 (en) 2004-09-15 2008-04-24 Pebble Bed Modular Reactor (Proprietary) Limited Storage Of Nuclear Fuel
SE528104C2 (sv) 2004-11-24 2006-09-05 Oyster Internat Nv C O H B Man Kärnkraftanläggning och sätt att uppföra en sådan
CN1331158C (zh) 2005-07-29 2007-08-08 清华大学 球床高温气冷堆燃料球抽吸装置
JP6271895B2 (ja) 2013-07-22 2018-01-31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6325596B2 (ja) 2016-04-27 2018-05-16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制御装置、及び自転車用制御装置を備える電動アシスト自転車
CN109616235B (zh) 2018-12-29 2020-05-05 清华大学 一种卸料暂存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44086A (zh) * 2023-03-29 2023-06-27 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有限公司 燃料装卸系统的堆芯进料管卡堵在线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16344086B (zh) * 2023-03-29 2024-04-19 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有限公司 燃料装卸系统的堆芯进料管卡堵在线处理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4026031A (ja) 2024-02-28
JP7410344B1 (ja) 2024-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295195A (zh) 高温气冷堆抽吸装置
US5735010A (en) Apparatus for automated cleaning of reactor pressure vessel closure studs
CN112349439B (zh) 一种高温气冷堆卡球故障在线解除装置及方法
CN110773526B (zh) 一种管材内壁清洗装置及清洗方法
RU2808591C1 (ru) Всасыва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высокотемпературного газоохлаждаемого реактора
CN106669315B (zh) 滤筒式焊烟除尘装置
CN210021581U (zh) 一种废气处理进气装置
CN116618349A (zh) 一种药房粉尘清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5359936A (zh) 球床式高温堆取料装置和球床式高温堆取料方法
CN211989163U (zh) 管道式自动除铁器
CN212703458U (zh) 一种液压胶管内壁清洗装置
CN112206593A (zh) 一种带滤芯清理系统的空压机
CN114308930B (zh) 一种用于建筑风系统管道的清洗系统
CN218672644U (zh) 一种具备清灰组件的热风炉
CN113118153A (zh) 一种用于筒状设备的清洁装置
CN216062488U (zh) 一种具有反向清理作用的除尘设备
CN214889679U (zh) 一种带给进式环形圈的除烟尘管道
KR102201852B1 (ko) 배관 제염장치, 이를 포함하는 배관 제염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배관 제염방법
CN109200691B (zh) 一种热室壁装式排风预过滤器
CN216821723U (zh) 烟丝除杂的输送管道
CN220032841U (zh) 卸灰组件及料仓
CN218692446U (zh) 一种矿用除尘罩
CN216367080U (zh) 一种高效rco蓄热型催化氧化设备
CN215765546U (zh) 一种佤族楼宇消防前室正压送风装置
CN114712976B (zh) 一种阴极碳素脱模成型时废气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