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88424B -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现浇带模板支撑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现浇带模板支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88424B
CN115288424B CN202211043304.7A CN202211043304A CN115288424B CN 115288424 B CN115288424 B CN 115288424B CN 202211043304 A CN202211043304 A CN 202211043304A CN 115288424 B CN115288424 B CN 1152884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supporting
fixed cylinder
wheel
tem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4330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88424A (zh
Inventor
李证吉
鲁万卿
许旋
杨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Seven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Seven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Seven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Seven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4330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88424B/zh
Publication of CN1152884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884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884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884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1/00Forms, shutterings, or falsework for making walls,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 E04G11/36Forms, shutterings, or falsework for making walls,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for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of plane or curved surfaces end formpanels for floor shutterings
    • E04G11/365Stop-end shutter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1/00Forms, shutterings, or falsework for making walls,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 E04G11/36Forms, shutterings, or falsework for making walls,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for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of plane or curved surfaces end formpanels for floor shutterings
    • E04G11/48Supporting structures for shutterings or frames for floors or roof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5/00Shores or struts; Chocks
    • E04G25/04Shores or struts; Chocks telescop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装配式叠合板现浇带模板支撑装置,涉及建筑技术领域。支撑装置包括多个支撑模块,每个支撑模块包括一个主支撑单元、多个副支撑单元以及钢索单元;主支撑单元包括第一固定筒、第一支撑组件和多个第一支撑轮;副支撑单元包括第二固定筒、第二支撑组件、第二支撑轮和第三支撑轮;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均悬空;钢索单元包括绷紧的钢索,钢索的一端与第一支撑组件连接,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支撑轮、第二支撑轮和第三支撑轮,与第二支撑组件连接。本发明通过绷紧的钢索实现力的均分和传递,使第一支撑组件和各个第二支撑组件均衡的向上顶起待支撑模板,待支撑模板受力均匀,提高了施工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现浇带模板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装配式叠合板现浇带模板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需求日益增长,人们为了提高建筑工程的建造速度,会在建筑工程装配式结构叠合板之间的缝隙进行现浇混凝土施工,即叠合板现浇带的施工,而现浇带施工过程中,需要在现浇带底部设置模板,这类模板的常规固定方式是采用吊模体系对模板进行固定,但这种吊模体系需要设置多个吊筋,施工不便,而且吊模体系拆除后,吊筋会在现浇带混凝土中形成吊孔,后期还需要进行填孔处理。而模板的另一种固定方式是在模板下方设置多个支撑杆,多个支撑杆沿现浇带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间距分布,以实现现浇带模板的均匀支撑。但实际施工中,受下层楼板平整度的影响以及支撑杆装配精度的影响,各个支撑杆的设置高度并非完全统一,模板存在受力不均的情况,比如支撑杆高度过高导致该区域的模板拱起,或支撑杆高度过低,导致其顶部未支撑模板使该区域模板悬空。受力不均匀的模板最终会导致浇筑的现浇带的底端面平整度差,存在凹凸面,施工质量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模板支撑体系中存在的模板受力不均的问题,提供一种装配式叠合板现浇带模板支撑装置,使模板受力均匀,保证现浇带的底端面的平整度。
本发明提出的装配式叠合板现浇带模板支撑装置,包括多个均匀分布于待支撑模板下方的支撑模块,每个支撑模块包括一个主支撑单元、多个沿所述主支撑单元周向均匀分布的副支撑单元以及连接所述主支撑单元和副支撑单元的钢索单元;
所述主支撑单元包括第一固定筒、第一支撑组件和多个第一支撑轮;所述第一固定筒与待支撑模板的下方的既有楼板固定连接,第一固定筒的上端为敞口端,第一支撑组件的下端悬空,且嵌套在所述第一固定筒内,第一支撑组件的上端抵接于所述待支撑模板;多个第一支撑轮沿所述第一固定筒的周向均匀设置在第一固定筒的上端;
所述副支撑单元包括第二固定筒、第二支撑组件、第二支撑轮和第三支撑轮;所述第二固定筒与所述既有楼板固定连接,第二固定筒的上端为敞口端,第二支撑组件的下端悬空,且嵌套在所述第二固定筒内,第二支撑组件的上端抵接于所述待支撑模板;第二支撑轮设置在第二固定筒的正对第一固定筒的侧端,第三支撑轮设置在第二固定筒的上端;
所述钢索单元包括绷紧的钢索,所述钢索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固定筒内与第一支撑组件的下端连接,钢索的另一端依次绕过所述第一支撑轮、第二支撑轮和第三支撑轮,且伸入所述第二固定筒内与第二支撑组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钢索单元还包括长度调节件,所述钢索包括沿其长度方向被所述长度调节件分隔开的第一钢索和第二钢索;所述长度调节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钢索和第二钢索连接,用于调节所述钢索的长度。
通过长度调节件调节钢索的长度,也便于调节钢索的绷紧状态,使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均抵紧待支撑模板,保证支撑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长度调节件包括同轴依次设置的第一螺杆、第一内螺纹管、调节件轴承、第二内螺纹管和第二螺杆;所述第一螺杆与第一内螺纹管螺纹连接,第一螺杆背对调节件轴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钢索固定连接;第二螺杆与第二内螺纹管螺纹连接,第二螺杆背对调节件轴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钢索固定连接。
通过在第一内螺纹管和第二内螺纹管之间设置调节件轴承,使第一钢索和第二钢索可分别独立的调节长度,从而独立的调节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与待支撑模板的抵紧程度,保证待支撑模板整体受力均匀。
进一步地,所述主支撑单元还包括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筒的上端的支撑轮轴承环,所述多个第一支撑轮沿所述支撑轮轴承环的周向均匀设置在所述支撑轮轴承环的上端。
通过设置支撑轮轴承环,便于使第一支撑轮相对于第一固定筒转动,调节第一支撑轮的方位,从而调整副支撑单元相对于主支撑单元的方位角。另外,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每个第一支撑轮的下端可设置一个支撑轮轴承,以用于调节每个第一支撑轮的角度。每个第一支撑轮下端的支撑轮轴承再安装在支撑轮轴承环的上端,从而每个第一支撑轮既可以单独调整角度,也可以对第一固定筒上的多个第一支撑轮同步调整角度。使副支撑单元的设置方位更灵活。
进一步,所述主支撑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组件的下端的第一底托,所述第一底托的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环与伸入所述第一固定筒内的钢索连接。
在第一底托周向均匀设置第一固定环,使第一支撑组件受力均匀。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套和第一顶托;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底托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支撑套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套的上端与所述第一顶托的下端螺纹连接,第一顶托的上端抵接于所述待支撑模板。
通过上述结构的第一支撑组件,使其可在不进度钢索长度调整的情况下,调整第一支撑组件的高度,可更好的紧贴待支撑模板。
进一步地,所述副支撑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的下端的第二底托,所述第二底托与伸入所述第二固定筒内的钢索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底托为上端敞口,底端封闭的圆筒结构,所述第二底托的侧端包围位于所述第二固定筒内的第二支撑组件,且所述第二底托的至少正对所述主支撑单元的侧端设置有活动导向轮。
通过将第二底托设置为圆筒结构,并包围第二支撑组件,使第二支撑组件受力均匀,不会出现倾斜,活动导向轮可进一步保证第二支撑组件竖向位移,不横向偏移,从而保证第二支撑组件施加在待支撑模板上的力均衡。
进一步地,所述副支撑单元还包括固定导向轮,所述固定导向轮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筒的侧端,且介于所述第二支撑轮和第三支撑轮之间,所述钢索绕过所述固定导向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套和第二顶托;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底托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支撑套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支撑套的上端与所述第二顶托的下端螺纹连接,第二顶托的上端抵接于所述待支撑模板。
进一步地,所述钢索还包括第三钢索,第三钢索的一端与一个所述支撑模块的副支撑单元的第二支撑组件连接,并绕过该副支撑单元的第三支撑轮和第二支撑轮后,与另一个支撑模块的主支撑单元的第一支撑组件连接,且第三钢索还绕过该另一个支撑模块的主支撑单元的第一支撑轮。
通过第三钢索的作用,将多个支撑模块连接形成支撑网体系,相比于单独的支撑模块,多个支撑模块被第三钢索连接形成的支撑网体系可形成更稳定均匀的支撑面,具有更好的支撑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主支撑单元的周围设置多个副支撑单元,并利用钢索单元连接主支撑单元和该主支撑单元周围的多个副支撑单元,并使起支撑作用的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均处于悬吊状态,利用钢索单元的绷紧的钢索实现力的均分和传递,使第一支撑组件和各个第二支撑组件均衡的向上顶起待支撑模板,待支撑模板受力均匀,保证现浇带的底端面的平整度,提高了现浇带施工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装配式叠合板现浇带模板支撑装置的一个支撑模块的一个主支撑单元和两个副支撑单元在支撑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主支撑单元的第一支撑组件向下嵌套至第一固定筒之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主支撑单元的第一固定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主支撑单元的第一支撑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长度调节件的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
主支撑单元100;第一固定筒110;第一支撑轮120;支撑轮轴承环130;第一底托140;第一支撑组件150;第一支撑杆151;第一支撑套152;第一顶托153;第一固定环160;
副支撑单元200;第二固定筒210;第二支撑轮220;第三支撑轮230;第二底托240;活动导向轮250;固定导向轮260;第二支撑组件270;第二支撑杆271;第二支撑套272;第二顶托273;
钢索单元300;第一钢索310;第二钢索320;长度调节件330;第一螺杆331;第一内螺纹管332;调节件轴承333;第二内螺纹管334;第二螺杆335;
既有楼板400;
待支撑模板50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5所示的装配式叠合板现浇带模板支撑装置,包括多个均匀分布于待支撑模板500下方的支撑模块,每个支撑模块包括一个主支撑单元100、多个沿主支撑单元100周向均匀分布的副支撑单元200以及连接主支撑单元100和副支撑单元200的钢索单元300。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支撑模块包括一个主支撑单元100和分布在该主支撑单元100的周围的六个副支撑单元200,本实施例中附图1仅示意出两个副支撑单元200分布在主支撑单元100左右两侧的结构示意图。
主支撑单元100包括第一固定筒110、第一支撑组件150和六个第一支撑轮120;第一固定筒110与待支撑模板500的下方的既有楼板400固定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既有楼板400为先期结构,现浇带处于该既有楼板400的上方楼层。第一固定筒110与既有楼板400的固定方式可以采用螺栓的锚固形式。当然,在模板拆除后,将第一固定筒110与既有楼板400连接的螺栓拆除,即可实现本发明的支撑结构的周转使用。
第一固定筒110为圆筒结构,第一固定筒110的上端为敞口端,第一支撑组件150的下端悬空,且嵌套在第一固定筒110内,第一支撑组件150的上端抵接于待支撑模板500;多个第一支撑轮120沿第一固定筒110的周向均匀设置在第一固定筒110的上端。
副支撑单元200包括第二固定筒210、第二支撑组件270、第二支撑轮220和第三支撑轮230;第二固定筒210与既有楼板400固定连接,第二固定筒210的上端为敞口端,第二支撑组件270的下端悬空,且嵌套在第二固定筒210内,第二支撑组件270的上端抵接于待支撑模板500;第二支撑轮220设置在第二固定筒210的正对第一固定筒110的侧端,第三支撑轮230设置在第二固定筒210的上端。
从附图1可知,第二固定筒210实际上与第一固定筒110的结构相似,且同样与既有楼板400固定连接,固定方式可采用相同的螺栓连接的方式,此处不再对第二固定筒210的结构进行赘述。
钢索单元300包括绷紧的钢索,钢索的一端伸入第一固定筒110内与第一支撑组件150的下端连接,钢索的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支撑轮120、第二支撑轮220和第三支撑轮230,且伸入第二固定筒210内与第二支撑组件270连接。
在钢索与第一支撑轮120、第二支撑轮220和第三支撑轮230的作用下,使第一支撑组件150和第二支撑组件270均处于悬空的托举状态,当第一支撑组件150和其周围的六个第二支撑组件270的上端铺设有待支撑模板500后,第一支撑组件150和其周围的六个第二支撑组件270受到的压力均匀,待支撑模板500受到的托举力也均衡。在现浇带浇筑过程中,浇筑的混凝土因自重不断的向模板施加压力,模板再将压力传递至分布的第一支撑组件150和第二支撑组件270上,钢索对压力进行协调,调整第一支撑组件150和各个第二支撑组件270的高度,使第一支撑组件150和第二支撑组件270均抵紧在模板的下方,且施加相同的托举力,模板受力均衡。
主支撑单元100还包括同轴设置在第一固定筒110的上端的支撑轮轴承环130,多个第一支撑轮120沿支撑轮轴承环130的周向均匀设置在支撑轮轴承环130的上端。支撑轮轴承环130采用现有的轴承结构,可实现其上端面和下端面的相对转动,具体如何实现相对转动,由于采用现有技术,不再赘述。在支撑轮轴承环130的作用下,位于支撑轮轴承环130上端的第一支撑轮120可相对于第一固定筒110转动,从而改变第一支撑轮120的相对位置,以适用于不同方位的副支撑单元200。
主支撑单元100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支撑组件150的下端的第一底托140,第一底托140的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固定环160,第一固定环160与伸入第一固定筒110内的钢索连接。第一底托140的目的在于使第一支撑组件150受力均匀,从而其竖向移动的不偏移,其上端与模板的接触面为均匀面,模板受力均匀。
如图4所示,第一支撑组件150包括第一支撑杆151、第一支撑套152和第一顶托153;第一支撑杆151的下端与第一底托140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杆151的上端与第一支撑套152螺纹连接,第一支撑套152的上端与第一顶托153的下端螺纹连接,第一顶托153的上端抵接于待支撑模板500。通过保持第一支撑套152固定,转动第一顶托153,调节第一顶托153与第一支撑套152的配合深度,以实现第一顶托153伸长量的调节,使每个第一支撑组件150可更好的与模板的下端面贴合。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支撑组件270采用与第一支撑组件150相似的结构,不再提供详细附图。第二支撑组件270的附图可参照附图4。
第二支撑组件270包括第二支撑杆271、第二支撑套272和第二顶托273;第二支撑杆271的下端与第二底托240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杆271的上端与第二支撑套272螺纹连接,第二支撑套272的上端与第二顶托273的下端螺纹连接,第二顶托273的上端抵接于待支撑模板500。上述结构也同样实现了第二支撑组件270的高度调节。
副支撑单元200还包括设置在第二支撑组件270的下端的第二底托240,第二底托240与伸入第二固定筒210内的钢索连接。
第二底托240为上端敞口,底端封闭的圆筒结构,第二底托240的侧端包围位于第二固定筒210内的第二支撑组件270,且第二底托240的至少正对主支撑单元100的侧端设置有活动导向轮250。活动导向轮250与第二固定筒210的内壁滚动配合。活动导向轮250沿第二固定筒210的高度方向间距设置多个,比如三个,活动导向轮250还沿第二固定筒210的周向均匀设置多个。由于第二支撑组件270是单侧受到钢索的拉力,故而易发生倾斜,而活动导向轮250可限制这种倾斜,使其保持竖立状态。
副支撑单元200还包括固定导向轮260,固定导向轮260设置在第二固定筒210的侧端,且介于第二支撑轮220和第三支撑轮230之间,钢索绕过固定导向轮260。固定导向轮260的目的在于避免钢索在第二固定筒210边缘发生碰撞或摩擦,对钢索起引导作用。
结合附图5所示,钢索单元300还包括长度调节件330,钢索包括沿其长度方向被长度调节件330分隔开的第一钢索310和第二钢索320;长度调节件33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钢索310和第二钢索320连接,用于调节钢索的长度。
具体的,长度调节件330包括同轴依次设置的第一螺杆331、第一内螺纹管332、调节件轴承333、第二内螺纹管334和第二螺杆335;第一螺杆331与第一内螺纹管332螺纹连接,第一螺杆331背对调节件轴承333的一端与第一钢索310固定连接;第二螺杆335与第二内螺纹管334螺纹连接,第二螺杆335背对调节件轴承333的一端与第二钢索320固定连接。第一内螺纹管332和第二内螺纹管334的外侧还可设置把手,手握把手,以便于旋转第一内螺纹管332或第二内螺纹管334,从而更省力的调整第一螺杆331与第一内螺纹管332的配合深度或第二螺杆335与第二内螺纹管334的配合深度。通过上述配合深度的调节,从而实现第一钢索310和第二钢索320的相互靠近或远离,最终实现钢索单元300的钢索的长度调节,当然,也包括松弛度的调节。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同样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装配式叠合板现浇带模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均匀分布于待支撑模板下方的支撑模块,每个支撑模块包括一个主支撑单元、多个沿所述主支撑单元周向均匀分布的副支撑单元以及连接所述主支撑单元和副支撑单元的钢索单元;
所述主支撑单元包括第一固定筒、第一支撑组件和多个第一支撑轮;所述第一固定筒与待支撑模板的下方的既有楼板固定连接,第一固定筒的上端为敞口端,第一支撑组件的下端悬空,且嵌套在所述第一固定筒内,第一支撑组件的上端抵接于所述待支撑模板;多个第一支撑轮沿所述第一固定筒的周向均匀设置在第一固定筒的上端;
所述副支撑单元包括第二固定筒、第二支撑组件、第二支撑轮和第三支撑轮;所述第二固定筒与所述既有楼板固定连接,第二固定筒的上端为敞口端,第二支撑组件的下端悬空,且嵌套在所述第二固定筒内,第二支撑组件的上端抵接于所述待支撑模板;第二支撑轮设置在第二固定筒的正对第一固定筒的侧端,第三支撑轮设置在第二固定筒的上端;
所述钢索单元包括绷紧的钢索,所述钢索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固定筒内与第一支撑组件的下端连接,钢索的另一端依次绕过所述第一支撑轮、第二支撑轮和第三支撑轮,且伸入所述第二固定筒内与第二支撑组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叠合板现浇带模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索单元还包括长度调节件,所述钢索包括沿其长度方向被所述长度调节件分隔开的第一钢索和第二钢索;所述长度调节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钢索和第二钢索连接,用于调节所述钢索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叠合板现浇带模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度调节件包括同轴依次设置的第一螺杆、第一内螺纹管、调节件轴承、第二内螺纹管和第二螺杆;所述第一螺杆与第一内螺纹管螺纹连接,第一螺杆背对调节件轴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钢索固定连接;第二螺杆与第二内螺纹管螺纹连接,第二螺杆背对调节件轴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钢索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叠合板现浇带模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单元还包括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筒的上端的支撑轮轴承环,所述多个第一支撑轮沿所述支撑轮轴承环的周向均匀设置在所述支撑轮轴承环的上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叠合板现浇带模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组件的下端的第一底托,所述第一底托的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环与伸入所述第一固定筒内的钢索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叠合板现浇带模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套和第一顶托;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底托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支撑套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套的上端与所述第一顶托的下端螺纹连接,第一顶托的上端抵接于所述待支撑模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叠合板现浇带模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支撑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的下端的第二底托,所述第二底托与伸入所述第二固定筒内的钢索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叠合板现浇带模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托为上端敞口,底端封闭的圆筒结构,所述第二底托的侧端包围位于所述第二固定筒内的第二支撑组件,且所述第二底托的至少正对所述主支撑单元的侧端设置有活动导向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叠合板现浇带模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支撑单元还包括固定导向轮,所述固定导向轮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筒的侧端,且介于所述第二支撑轮和第三支撑轮之间,所述钢索绕过所述固定导向轮。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叠合板现浇带模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套和第二顶托;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底托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支撑套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支撑套的上端与所述第二顶托的下端螺纹连接,第二顶托的上端抵接于所述待支撑模板。
CN202211043304.7A 2022-08-29 2022-08-29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现浇带模板支撑装置 Active CN1152884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43304.7A CN115288424B (zh) 2022-08-29 2022-08-29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现浇带模板支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43304.7A CN115288424B (zh) 2022-08-29 2022-08-29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现浇带模板支撑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88424A CN115288424A (zh) 2022-11-04
CN115288424B true CN115288424B (zh) 2023-10-20

Family

ID=83831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43304.7A Active CN115288424B (zh) 2022-08-29 2022-08-29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现浇带模板支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88424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60058A (ja) * 1990-06-27 1992-02-26 Osamu Toyoguchi 支保工の移動装置
CN103850435A (zh) * 2012-12-01 2014-06-11 陈永生 框架楼房浇灌混凝土楼板托吊模架代替支撑模架的装置
CN204960368U (zh) * 2015-08-21 2016-01-13 河海大学 一种空间张弦式支撑结构
CN113309346A (zh) * 2021-04-21 2021-08-27 马兴业 一种适用于松软土壤区域的建筑模板防倾斜支撑装置
CN214117489U (zh) * 2020-11-12 2021-09-03 四川大学 一种土木工程用建筑模板连接架
CN114753620A (zh) * 2022-05-13 2022-07-15 沙洲职业工学院 一种基于滑轮软索的装配式建筑梁板支撑系统
CN114809714A (zh) * 2022-04-06 2022-07-29 青岛诚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模板的支撑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60058A (ja) * 1990-06-27 1992-02-26 Osamu Toyoguchi 支保工の移動装置
CN103850435A (zh) * 2012-12-01 2014-06-11 陈永生 框架楼房浇灌混凝土楼板托吊模架代替支撑模架的装置
CN204960368U (zh) * 2015-08-21 2016-01-13 河海大学 一种空间张弦式支撑结构
CN214117489U (zh) * 2020-11-12 2021-09-03 四川大学 一种土木工程用建筑模板连接架
CN113309346A (zh) * 2021-04-21 2021-08-27 马兴业 一种适用于松软土壤区域的建筑模板防倾斜支撑装置
CN114809714A (zh) * 2022-04-06 2022-07-29 青岛诚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模板的支撑装置
CN114753620A (zh) * 2022-05-13 2022-07-15 沙洲职业工学院 一种基于滑轮软索的装配式建筑梁板支撑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88424A (zh) 2022-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746778U (zh) 用于外倾式钢管拱桥拱肋架设的安装调节装置
CN1033634C (zh) 塔吊臂的安装装置及方法
CN115288424B (zh)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现浇带模板支撑装置
CN115417324A (zh) 一种重载横移索鞍体系
CN215564736U (zh) 一种用于超重钢梁临时支撑体系
CN213679576U (zh) 一种加气混凝土墙板运输施工装置
CN113006145B (zh) 大直径工作井移动模架逆作法施工工艺
JP2002147063A (ja) 鉄塔中間嵩上げ装置及び鉄塔中間嵩上げ方法
US4081227A (en) Slip form
CN112160588A (zh) 一种含梁楼顶板底模支撑体系
CN112031401A (zh) 爬升模架双向可调节自动开合模板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218195952U (zh) 一种管桩模具
CN115233824A (zh) 大悬挑偏心环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3293690B (zh) 一种用于悬索桥主缆横移的动态调节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12459504B (zh) 一种加气混凝土墙板安装方法
US3854258A (en) Articulated hold-down anchor device for the embedded cables of a prestressed concrete girder
CN111502252B (zh) 集束体系钢结构建筑楼板用吊挂式免支模系统及施工方法
CN104481148B (zh) 一种超长薄壁彩钢瓦屋面施工方法
CN219654255U (zh) 一种混凝土浇筑快速安拆模板装置
CN220352613U (zh) 一种吊桥的锚定基础结构
CN215104752U (zh) 平行钢丝斜拉索拉压组合牵引装置
JPS6346219B2 (zh)
CN214359684U (zh) 可调节的对重缓冲块和电梯对重装置
CN218437462U (zh) 一种钢结构建筑构件
CN219443281U (zh) 一种变截面钢筋笼的长线法加工胎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