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68125A - 一种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及调光玻璃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及调光玻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68125A
CN115268125A CN202210882471.4A CN202210882471A CN115268125A CN 115268125 A CN115268125 A CN 115268125A CN 202210882471 A CN202210882471 A CN 202210882471A CN 115268125 A CN115268125 A CN 1152681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layer
heat
sun
crystal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8247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风华
余德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icue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icue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icue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icue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8247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68125A/zh
Publication of CN1152681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681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4Colour filt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及调光玻璃,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包括第一基体层、第一导电层、液晶层、第二导电层、隔热混合层、粘贴层,液晶层粘合在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之间,基体层粘合在第一导电层的外侧,隔热混合层粘合在第二导电层的外侧,粘贴层和隔热混合层一体成型,粘贴层是用于把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粘贴在贴附对象表面;隔热混合层为抗紫外和抗红外双抗透明薄膜层,用于阻隔红外线和吸收紫外线。使用隔热混合层作为本发明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的第二基体,相对于传统的隔热液晶膜来说,本发明节省了一层基体材料,还具备了良好的隔热遮阳、高透调光的性能,并且还能够后贴使用,适应多种应用场景。

Description

一种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及调光玻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及调光玻璃。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玻璃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在建筑幕墙、汽车玻璃、飞机舱罩窗和门窗这四方面的应用尤为明显,特别是在建筑幕墙上。使用玻璃当做建筑幕墙后,太阳光照射进入建筑室内后会使得室内温度大幅度提高,这时候人们会通过使用空调来降低室内温度,这样使用玻璃当做幕墙的建筑的用电量会大于普通的墙体建筑。人们为了起到遮阳的效果,会在玻璃上贴上隔热膜来进行隔热遮阳,但是隔热膜不仅仅把太阳光中的红外线阻隔,还会对可见光部分进行一定的阻隔,使得室内的亮度降低。对于建筑幕墙的玻璃来说,不仅仅需要阻隔太阳光中的红外线,也需要对紫外线进行吸收或者阻隔,过量的紫外线照射是会对人体的皮肤、眼睛、免疫系统等造成伤害。所以目前人们会直接在玻璃上直接贴上防紫外线膜来起到防紫外线照射的效果。
虽然在玻璃上粘贴隔热膜和防紫外线膜能够解决红外线和紫外线照射的问题,但是效果并不是很好。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玻璃所具性能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在能够防紫外线、红外线的同时还想着具有调光的功能,所以会在幕墙上使用液晶调光玻璃,并在液晶调光玻璃上贴上隔热膜和防紫外线膜,这样的幕墙玻璃制造成本高,安装复杂,用户使用体验不佳。目前市面上虽然出现了一些具有防紫外线和红外线的液晶调光膜,但是这些液晶调光膜都具有一定的缺点。例如:一些具有防紫外线和红外线的液晶调光膜是在液晶调光膜原有的基础上再贴合上防紫外线薄膜层和防红外线薄膜层,从而使得液晶调光膜具有防紫外线和红外线的功能,这样做出来的液晶调光膜厚度比较大,并且防紫外和红外的效果不够好;一些具有防紫外线和红外线的液晶调光膜是通过在原有的液晶调光膜上镀上陶瓷材料,使得液晶调光膜具有防紫外线和红外线的功能,这样的液晶调光膜成本高,制作工艺要求高;一些具有防紫外线和红外线的液晶调光膜是通过在原有的液晶调光膜的基础上增加一层防红外的反射层,该反射层是通过磁控溅射的方法制作出来的,这样的制作方法成本过高。
为了能够使现有的幕墙玻璃能够具有良好的隔热遮阳性能和调光的功能,研制出一款能够隔热遮阳并能够粘贴在玻璃上的、制造成本低、防紫外线和红外线的液晶调光膜是一个重要的亟待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为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及调光膜,使用隔热混合层作为液晶膜的第二基体,在增强液晶膜的隔热遮阳功能的同时还不会增加液晶膜的厚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一方面提出一种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所述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包括第一基体层、第一导电层、液晶层、第二导电层、隔热混合层、粘贴层,所述液晶层粘合在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所述第一基体层粘合在所述第一导电层的外侧,所述隔热混合层粘合在所述第二导电层的外侧,所述粘贴层和所述隔热混合层一体成型,所述粘贴层是用于把所述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粘贴在贴附对象表面;所述隔热混合层为抗紫外和抗红外双抗透明薄膜层,用于阻隔红外线和吸收紫外线。
进一步的,所述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还包括第二基体层,所述第二基体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导电层和所述隔热混合层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的厚度为50μm-100μm。
进一步的,所述隔热混合层的红外线阻隔率为40%-99%。
进一步的,所述隔热混合层的紫外线吸收率为80%-99%。
进一步的,所述液晶层为GH液晶、TN液晶、VA液晶、ECB液晶、STN液晶中的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均为透明导电层。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为ITO导电层。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基体层和所述第二基体层的材料为PC、PET、TAC、COC、COP中的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隔热混合层由红外线阻隔剂、紫外线吸收剂、PET材料混合制作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红外线阻隔剂为铯钨青铜、氧化锡锑、氧化铟锡、氧化锌、二氧化钛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的,所述紫外线吸收剂为UV-531、UV-327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粘贴层为透明压敏胶材料层、硅胶材料层、水胶材料层中的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粘贴层的外表面处设有一层保护膜,所述保护膜粘贴在所述粘贴层的表面上,所述保护膜能够从所述粘贴层的表面上撕下来。
进一步的,所述保护膜为PET的离型膜。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出一种调光玻璃,包括以上描述中任一项所述的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
进一步的,所述调光玻璃包括第一玻璃基板,通过所述粘贴层粘贴在所述第一玻璃基板表面把所述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固定到所述第一玻璃基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调光玻璃包括第二玻璃基板、第三玻璃基板、中空间隔固定件,所述中空间隔固定件设置在所述第二玻璃基板和所述第三玻璃基板之间的边沿位置并把两者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玻璃基板和所述第三玻璃基板之间形成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内设置一个所述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所述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粘贴固定在所述第二玻璃基板的内侧表面上或者所述第三玻璃基板内侧表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收容空间内设置两个所述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两个所述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分别粘贴固定在所述第二玻璃基板的内侧表面上和所述第三玻璃基板内侧表面上,两个所述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不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调光玻璃包括第四玻璃基板和第五玻璃基板,所述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设置在所述第四玻璃基板和所述第五玻璃基板之间并同时与两者进行粘贴固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出的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相对于现有的隔热液晶膜直接使用一个或者两个隔热混合层代替原来的一个基体层或者两个基体层(现有的隔热液晶膜一般由第一基体、第一导电层、液晶层、第二导电层、第二基体、隔热膜、防紫外线膜组成),相对于现有的隔热液晶膜降低了膜体的整体厚度,也使得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具有良好的阻隔红外线、吸收紫外线的性能;液晶层使用的是GH液晶,能够保证该液晶膜具有明暗调光功能,隔热混合层能够阻止紫外线和红外线照射到液晶层,避免了液晶材料快速的老化,持续保持液晶高透低雾的视觉效果;使用透明压敏材料、水胶材料或硅胶材料制作粘贴层,把粘贴层表面的保护膜撕下来后便可以直接粘贴到玻璃上,安装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的方式简单,操作快捷,不需要在液晶膜和玻璃之间涂粘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调光玻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5的调光玻璃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6的调光玻璃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7的调光玻璃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第一基体层;200:第一导电层;300:液晶层;400:第二导电层;500:隔热混合层;501:粘贴层;502:保护膜;600:第二基体层;700:第一玻璃基板;701:第二玻璃基板;702:第三玻璃基板;703:第四玻璃基板;704:第五玻璃基板;705: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800:中空间隔固定件;900:收容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1
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出一种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及调光玻璃,所述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包括第一基体层100、第一导电层200、液晶层300、第二导电层400、隔热混合层500、粘贴层501、第一玻璃基板700,所述液晶层300粘合在所述第一导电层200和所述第二导电层400之间,所述第一基体层100粘合在所述第一导电层200的外侧,所述隔热混合层500粘合在所述第二导电层400的外侧,所述粘贴层501和所述隔热混合层500一体成型,所述粘贴层501是用于把所述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粘贴在所述第一玻璃基板700的表面;所述隔热混合层500为抗紫外和抗红外双抗透明薄膜层,用于阻隔红外线和吸收紫外线。
目前的具有防紫外线和红外线的液晶调光膜一般有以下三种:1.具有防紫外线和红外线的液晶调光膜是在液晶调光膜原有的基础上再贴合上防紫外线薄膜层和防红外线薄膜层,从而使得液晶调光膜具有防紫外线和红外线的功能,这样做出来的液晶调光膜厚度比较大,并且防紫外和红外的效果不够好;2.具有防紫外线和红外线的液晶调光膜是通过在原有的液晶调光膜上镀上陶瓷材料,使得液晶调光膜具有防紫外线和红外线的功能,这样的液晶调光膜成本高,制作工艺要求高;3.具有防紫外线和红外线的液晶调光膜是通过在原有的液晶调光膜的基础上增加一层防红外的反射层,该反射层是通过磁控溅射的方法制作出来的,这样的制作方法成本过高。
在本实施例中,区别于上述的三种具有防紫外线和红外线的液晶调光膜,本发明直接把所述隔热混合层500结合到传统的基体层上,即所述隔热混合层500为本发明液晶膜的第二个基体层,使得本发明的液晶膜既能够保持传统的液晶膜结构,也能够具有良好的防紫外线和红外线的功能,并且液晶膜整体的厚度不会变化过大,而且制作所述隔热混合层500的方法简单,制作流程简单,制作成本非常低。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热混合层500由红外线阻隔剂、紫外线吸收剂、PET材料混合制作而成。所述红外线阻隔剂为铯钨青铜、氧化锡锑、氧化铟锡、氧化锌、二氧化钛中的一种或多种,在本实施例中优选铯钨青铜和氧化锡锑混合为红外线阻隔剂,铯钨青铜纳米粒子具有强烈的短波近红外吸收的性能,并且能够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而改变红外线的屏蔽性能,在PET材料中添加较低量的铯钨青铜纳米粒子是不会影响PET薄膜的透明度的,铯钨青铜纳米粒子在PET薄膜中的成分含量一般为5%-30%能够具有较好的阻隔红外线效果。氧化锡锑纳米粒子是一种对可见光吸收率较低的粒子,并且具有很高的中红外线反射率。氧化锡锑纳米粒子与铯钨青铜纳米粒子混合增加在PET材料中,便能够使得所述隔热混合层500具有很好的阻隔红外线的效果,从而达到很好的隔热效果。所述紫外线吸收剂一般使用UV-531、UV-327中的一种。在本实施例中优先选择UV-531,UV-531是一个性能很好的紫外线吸收材料。PET材料中混合铯钨青铜纳米粒子、氧化锡锑纳米粒子、UV-531制造出来的薄膜就是所述隔热混合层500,既能够具有很好的红外线阻隔性能,也具有很好的紫外线吸收性能,并且还具有PET薄膜所具有的特性。传统的隔热液晶膜一般是由液晶膜上贴上紫外线阻隔膜和红外线阻隔膜制成的,这样会增加了原有的液晶膜的厚度,而且液晶膜的透明度会容易受到贴后的两张膜的影响。液晶膜传统的结构一般就是由第一基材、第一导电层200、液晶材料层、第二导电层400、第二基材组成,这样的液晶膜的隔热遮阳效果也比较差。但是本实施例中的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与传统的隔热液晶膜有很大的差别:直接使用所述隔热混合层500当做整个液晶膜的第二基材,相当于把第二基材做成了有隔热遮阳功能的基材薄膜。本发明中的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既能够保持原来的液晶膜厚度,也增加了良好的阻隔红外线和吸收紫外线的性能。制作所述隔热混合层500类似于制作PET薄膜一样,首先是把原材料准备好,原材料的百分比含量如下:铯钨青铜纳米粒子15%、氧化锡锑纳米粒子3%、UV-5312%、PET树脂79%、光稳定剂1%。把原材料准备好后,按照以上比例放进混合机进行搅拌,得到的混合材料后续步骤按照制作PET薄膜的工序进行制作,但是加工的温度、时间、尺寸需要根据实际生产去进行调节,制作出来的薄膜便是所需要的薄膜,便能够用来制作所述隔热混合层500。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的厚度控制在50μm-μm范围内,优选地,把所述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的厚度制作为80μm。所述隔热混合层500设置的波长使用范围为385nm-1.2μm,所述隔热混合层500的红外线阻隔率最低为40%,红外线阻隔率最高能够达到99%。所述隔热混合层500的紫外线吸收率能够做到80%以上。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隔热混合层500的最外侧设有粘贴层501,所述粘贴层501为透明压敏胶材料层、硅胶材料层、水胶材料层中的一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粘贴层501是使用水胶材料制作而成的,水胶材料具有良好的粘贴性能。本发明的所述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主要使用在幕墙玻璃上,当需要对现有的幕墙上的玻璃进行改装时,只需要把所述粘贴层501对着玻璃平铺粘贴即可,使用起来很方便快捷。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体层100为柔性防紫外线PET基材制成,使用防紫外线的PET材料当做所述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的第一基材,既能够使得所述第一基体层100具有PET材料所具有的特性,也能够满足防紫外线的需求。PET材料做成的薄膜具有很高的韧性,具有高强度及弹性系数、高冲击强度、使用温度范围广,而且做成柔性的薄膜之后薄膜的耐疲劳性能好,成型后变形量低。柔性PET薄膜内部和表面不会因为光散射造成的云雾状或者浑浊的外观,本身的雾度接近0,具有高清透度,透过薄膜看薄膜之外的东西颜色不会失真,能够把外界的东西表现出咀真实的色彩。在PET母粒材料中添加紫外线吸收剂,即可使得做出来的PET薄膜具有良好的阻隔紫外线的性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基体层100与所述液晶层300贴合的一面上会镀上一层ITO导电层,即为所述第一导电层200,在所述隔热混合层500与所述液晶层300贴合的一面上镀上一层ITO导电层,即为所述第二导电层400。所述第一导电层200为发射电极,所述第二导电层400接收电极,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导电层200和所述第二导电层400之间形成稳定的电场,这样才能够稳定地驱动所述液晶层300改变状态。所述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还包括控制器,通过控制器与所述第一导电层200、所述第二导电层400进行电路连接,然后控制器即可控制所述第一导电层200和所述第二导电层400的电场状态,从而对所述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进行明暗变光调节。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GH液晶为作为所述液晶层300的液晶材料,当然也能够根据显示需求去选择TN液晶、VA液晶、ECB液晶、STN液晶中的一种当做所述液晶层300的液晶材料。所述液晶层300使用GH宾主型染料液晶,在液晶中溶解二色性染料即构成一种宾主关系,液晶为主(Host),二色性染料为宾(Guest),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客随主便,染料分子随着液晶分子转动,二色性染料具有光吸光度各向异性的性质,根据染料分子的吸收轴同分子轴的方位关系可把二色性染料分为正性(P型)二色性染料和负性(N)性二色性染料,当光线的E矢量与染料的光轴垂直时,光线基本上通过;然而当光线的E矢量与染料的光轴平行时,光线基本上被吸收,这一类染料为正性二色性染料,负性二色性染料则正好相反,根据正负性染料的特性,对光产生吸收或透过,从而改变所述液晶层300的透过率,所以这类液晶成为宾主(GH)型液晶,由于宾主型液晶可以不贴偏振片,利用二色性染料对光选择性透过,所以可以满足所述液晶层300的性能要求,能够实现液晶层300的明暗调节,并且保持高透的效果,还能够通过二色性染料的颜色调整在液晶层300处于暗光状态时的颜色。
请参考图2,图2为本实施方式中的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后贴在单片玻璃上的结构示意图。把所述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贴在单片玻璃上时,所述粘贴层501贴附固定在所述第一玻璃基板700上,所述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和所述第一玻璃基板700组合形成了一块完整的调光玻璃。通过所述粘贴层501后贴在玻璃上,使用起来非常方便,特别现有的幕墙玻璃的改造,只需要在原来的目前玻璃的基础上把所述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粘贴,即可使得原来普通的幕墙玻璃便成为具有调光功能的幕墙玻璃。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一种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包括第一基体层100、第一导电层200、液晶层300、第二导电层400、隔热混合层500,所述液晶层300粘合在所述第一导电层200和所述第二导电层400之间,所述第一基体层100粘合在所述第一导电层200的外侧,所述隔热混合层500粘合在所述第二导电层400的外侧;所述隔热混合层500为抗紫外和抗红外双抗透明薄膜层;所述第一导电层200和所述第二导电层400均为透明导电层。本实施例相对于实施例1来说有两点不同之处:第一点是所述液晶层300选择使用的液晶材料不一样,本实施例中选择TN液晶作为所述液晶层300的材料;第二点是所述隔热混合层500上的粘贴层501为透明压敏胶材料层,并且在所述粘贴层501的外表面处设有一层保护膜502,所述保护膜502为PET的离型膜,所述保护膜502粘贴在所述粘贴层501的表面上,所述保护膜502能够从所述粘贴层501的表面上撕下来。
所述液晶层300选用TN液晶,TN液晶为扭曲向列型液晶材料,扭曲角度为90°-110°,具有旋光性。选用TN液晶当做所述液晶层300的材料,那么需要在所述第一导电层200和所述第二导电层400的侧边分别设置偏光层,入射光经过外侧的偏光层后形成偏振光,偏振光通过所述液晶层300时被扭转的液晶旋转,两偏光层的吸光轴方向相互垂直时,经旋转的偏振光能够顺利穿过内侧的偏光层,此时所述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呈现较高的透光率。当向所述液晶层300施加电场后,液晶分子由扭转状态趋向于非扭转状态,对应的经过外侧形成的偏振层的偏振方向保持,因此无法全部穿过位于内侧的偏光层,此时所述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呈现较低的透光率。使用TN液晶也是能够做到很好的明暗变光调节的。
所述隔热混合层500的制作和实施例1一样,制作出来的PET薄膜再在外侧上涂布一层透明的水胶材料层,这层水胶材料层即是所述粘贴层501。在所述粘贴层501上会粘贴着保护膜502,所述保护膜502的作用主要是保护所述粘贴层501,防止所述粘贴层501在所述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运输的过程中被刮花。需要把所述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贴在幕墙玻璃上时,只需要把所述保护膜502从所述粘贴层501上撕下来,然后把所述粘贴层501对准玻璃用力刮压一下即可完成粘贴。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一种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包括第一导电层200、液晶层300、第二导电层400、两个隔热混合层500,相比较于实施例1,本实施例把第一基体层100换成隔热混合层500,即本实施例的结构层依次为隔热混合层500、第一导电层200、液晶层300、第二导电层400、隔热混合层500,本实施例中相当于使用两个隔热混合层500分别当做所述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的第一基体和第二基体。本实施例中,液晶层300使用的材料和实施例1一样,都是使用GH液晶,第一导电层200和第二导电层400也和实施例1一样,均为ITO导电层。在两个隔热混合层500的外侧都设有硅胶层作为粘贴层501,这样所述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便不需要分正反面,而且阻隔红外线和吸收紫外线起到双重效果,隔热遮阳的效果更佳。
实施例4
请参考图5,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方式提出一种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所述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包括第一基体层100、第一导电层200、液晶层300、第二导电层400、第二基体层600、隔热混合层500、粘贴层501,所述液晶层300粘合在所述第一导电层200和所述第二导电层400之间,所述第一基体层100粘合在所述第一导电层200的外侧,所述第二基体层600粘合在所述第二导电层400的外侧,所述隔热混合层500粘合在所述第二基体层600的外侧,所述粘贴层501和所述隔热混合层500一体成型。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基体层600和所述第一基体层100的材料一致,所述第二导电层400镀在所述第二基体层600上,所述隔热混合层500和所述第二基体层600之间使用OCA光学胶进行粘贴固定,所述粘贴层501为水胶材料制作而成。本实施方式提出的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相对于实施例1提出的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多了一层基体层,所以在厚度上会比实施例1厚度稍微大一点,但是这并不会影响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的防红外线和防紫外线性能。
实施例5
请参考图6,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方式提出一种调光玻璃,所述调光玻璃包括第二玻璃基板701、第三玻璃基板702、中空间隔固定件800,所述中空间隔固定件800设置在所述第二玻璃基板701和所述第三玻璃基板702之间的边沿位置并把两者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玻璃基板701和所述第三玻璃基板702之间形成收容空间900,所述收容空间900内设置一个所述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705,所述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705粘贴固定在所述第二玻璃基板701的内侧表面上,当然所述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705也能够粘贴固定在所述第三玻璃基板702内侧表面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705使用的是实施例1中的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所述第二玻璃基板701和所述第三玻璃基板702通过所述中空间隔固定件800的间隔和固定,形成了一块中空的玻璃板,把所述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705粘贴在所述收容空间900内的,这样在制作做本实施例的调光玻璃时,玻璃基板是不会压到所述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705的,所述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705不会出现被压坏的情况。
实施例6
请参考图7,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本是实施方式提出一种调光玻璃,该调光玻璃具有两个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705,两个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705设置在所述收容空间900内,两个所述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705分别粘贴固定在所述第二玻璃基板701的内侧表面上和所述第三玻璃基板702内侧表面上,两个所述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不接触。
与实施例5对比,本实施方式使用两个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705,并且两个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705之间并没有互相接触,在保证了调光玻璃为中空状态的情况下,还能够增加本实施例的调光玻璃具有更大的明暗度调光范围,并且具有更好的防紫外线和防红外线性能。
实施例7
请参考图8,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本实施方式提出一种调光玻璃,所述调光玻璃包括第四玻璃基板703和第五玻璃基板704,所述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705设置在所述第四玻璃基板703和所述第五玻璃基板704之间并同时与两者进行粘贴固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705是夹胶固定在所述第四玻璃基板703和所述第五玻璃基板704之间的。本实施例的调光玻璃使用的是实施例3中提出的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实施例3中提出的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两面都能够与玻璃基板表面进行粘贴,对于本实施例的调光玻璃的制作有更好的稳定作用,能够使得两块玻璃基板能够更加稳定地夹持固定住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705。
应当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人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包括第一基体层、第一导电层、液晶层、第二导电层、隔热混合层、粘贴层,所述液晶层粘合在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所述第一基体层粘合在所述第一导电层的外侧,所述隔热混合层粘合在所述第二导电层的外侧,所述粘贴层和所述隔热混合层一体成型,所述粘贴层是用于把所述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粘贴在贴附对象表面;所述隔热混合层为抗紫外和抗红外双抗透明薄膜层,用于阻隔红外线和吸收紫外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还包括第二基体层,所述第二基体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导电层和所述隔热混合层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的厚度为50μm-10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混合层的红外线阻隔率为40%-9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混合层的紫外线吸收率为80%-9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层为GH液晶、TN液晶、VA液晶、ECB液晶、STN液晶中的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均为透明导电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为ITO导电层。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体层和所述第二基体层的材料为PC、PET、TAC、COC、COP中的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混合层由红外线阻隔剂、紫外线吸收剂、PET材料混合制作而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线阻隔剂为铯钨青铜、氧化锡锑、氧化铟锡、氧化锌、二氧化钛中的一种或多种。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线吸收剂为UV-531、UV-327中的至少一种。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贴层为透明压敏胶材料层、硅胶材料层、水胶材料层中的一种。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贴层的外表面处设有一层保护膜,所述保护膜粘贴在所述粘贴层的表面上,所述保护膜能够从所述粘贴层的表面上撕下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膜为PET的离型膜。
16.一种调光玻璃,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调光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玻璃包括第一玻璃基板,通过所述粘贴层粘贴在所述第一玻璃基板表面把所述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固定到所述第一玻璃基板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调光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玻璃包括第二玻璃基板、第三玻璃基板、中空间隔固定件,所述中空间隔固定件设置在所述第二玻璃基板和所述第三玻璃基板之间的边沿位置并把两者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玻璃基板和所述第三玻璃基板之间形成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内设置一个所述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所述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粘贴固定在所述第二玻璃基板的内侧表面上或者所述第三玻璃基板内侧表面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调光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空间内设置两个所述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两个所述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分别粘贴固定在所述第二玻璃基板的内侧表面上和所述第三玻璃基板内侧表面上,两个所述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不接触。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调光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玻璃包括第四玻璃基板和第五玻璃基板,所述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设置在所述第四玻璃基板和所述第五玻璃基板之间并同时与两者进行粘贴固定。
CN202210882471.4A 2022-07-22 2022-07-22 一种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及调光玻璃 Pending CN11526812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82471.4A CN115268125A (zh) 2022-07-22 2022-07-22 一种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及调光玻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82471.4A CN115268125A (zh) 2022-07-22 2022-07-22 一种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及调光玻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68125A true CN115268125A (zh) 2022-11-01

Family

ID=837695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82471.4A Pending CN115268125A (zh) 2022-07-22 2022-07-22 一种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及调光玻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6812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48615A (zh) * 2023-10-27 2023-12-01 北京伊斯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全波段信息入侵防护薄膜、装置、制备方法和用途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48615A (zh) * 2023-10-27 2023-12-01 北京伊斯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全波段信息入侵防护薄膜、装置、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7148615B (zh) * 2023-10-27 2024-01-19 北京伊斯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全波段信息入侵防护薄膜、装置、制备方法和用途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40452B2 (en) Heads up display system
US4749261A (en) Shatter-proof liquid crystal panel with infrared filtering properties
EP0238164B1 (en) Liquid crystal panel
US6671008B1 (en) Electro-optical glazing structures having scattering and transparent modes of operation an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the same
US7009665B2 (en) Electro-optical glazing structures having scattering and transparent modes of operation an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the same
US20180188561A1 (en) Switchable projection panel
US6897936B1 (en) Electro-optical glazing structures having scattering and transparent modes of operation
CN109588053B (zh) 用于减小电晕效应的包含具有特定微滴尺寸分布的pdlc薄膜的车辆玻璃板
US11630363B2 (en) Polarized window assembly
JP2004534282A (ja) 可変の光学的性質を有する電気制御可能なデバイス、又はホログラフィック、サーモトロピック若しくは懸濁粒子系
CN102472890B (zh) 具有悬浮颗粒装置的节能开窗产品
RU2761599C1 (ru) Окно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и транспортное средство с таким окном
WO2006105209A2 (en) Anti-glare reflective and transmissive devices
CN115268125A (zh) 一种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及调光玻璃
Van Konynenburg et al. Solar radiation control using NCAP liquid crystal technology
CN108515752B (zh) 一种无遮阳帘的天窗总成玻璃
CN218181251U (zh) 一种隔热遮阳变光液晶膜及调光玻璃
US11520196B2 (en) Light adjusting glass
US4660937A (en) Dichroic dye-nematic liquid crystal mirror
CN209297065U (zh) 一种用于汽车的反型调光玻璃
WO2022116958A1 (zh) 用于玻璃的液晶投影层、玻璃、车辆以及制造玻璃的方法
CN219600603U (zh) 一种汽车变光天幕
CN115923266A (zh) 一种汽车变光天幕
CN216210965U (zh) 新型触控显示屏
JP7293597B2 (ja) 調光装置、調光窓、および、調光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