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53553B - 一种双桶式并带有气旋混动的滤尘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桶式并带有气旋混动的滤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53553B
CN115253553B CN202211133778.0A CN202211133778A CN115253553B CN 115253553 B CN115253553 B CN 115253553B CN 202211133778 A CN202211133778 A CN 202211133778A CN 115253553 B CN115253553 B CN 1152535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let
exhaust
air
barrel
box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3377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53553A (zh
Inventor
廖成刚
张文
廖俊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an Shanji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anji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anji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anji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3377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53553B/zh
Publication of CN1152535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535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535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535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7/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air or vapours by liquid as separating agent
    • B01D47/06Spray clean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0/00Combinations of methods or devices for separating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50/10Combinations of devices covered by groups B01D45/00, B01D46/00 and B01D47/00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0/00Combinations of methods or devices for separating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50/60Combinations of devices covered by groups B01D46/00 and B01D47/00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yclo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滤尘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双桶式并带有气旋混动的滤尘装置。其包括进气桶件和水平设置在进气桶件一侧的排气桶件,在进气桶件和排气桶件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顶部构件和底部构件,所述顶部构件和底部构件之间通过设置的支架进行连接,所述顶部构件包括过渡箱体和排气箱体。本发明中通过气旋延缓气流流动速度,一方面使气流与喷淋流体充分混合,另一方面,通过气旋的延缓,气流携带的污物能够相互接触,气流中携带的污物又能相互吸附然后受重力作用落下,降低气流中携带的污物;另外,通过排气箱体内的过滤层进行过滤和干燥,以降低气流中的水分。

Description

一种双桶式并带有气旋混动的滤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滤尘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双桶式并带有气旋混动的滤尘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有种通过喷淋流体形成的水珠对气流中的油污或者灰尘等污物进行吸附,吸附后水珠表面积增大且重力增大,受重力作用水珠携带污物落至滤尘装置的底部,而气流正常流通,而大多的气流在滤尘过后还要进行二次处理,这时候受喷淋流体的影响,气流内的含水量是非常高的,一方面气流中含有较多的水分,水分就会携带部分污物同气流流走;另一方面排出的气流含水量较大,会因为含水量过高影响二次处理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桶式并带有气旋混动的滤尘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一种双桶式并带有气旋混动的滤尘装置,其包括进气桶件和水平设置在进气桶件一侧的排气桶件,在进气桶件和排气桶件的顶部设置有顶部构件,在进气桶件和排气桶件的底部设置有底部构件,所述顶部构件和底部构件之间通过设置的支架进行连接,所述顶部构件包括过渡箱体和排气箱体,所述过渡箱体设置在进气桶件的顶部,并通过设置在所述过渡箱体底部的过渡管道将进气桶件与排气桶件连通,所述排气箱体设置在排气桶件顶部,用于对排气桶件排出的气流进行过滤以及干燥;
所述底部构件包括对进气桶件和排气桶件排出废水进行收集的集水箱,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集水箱上的回流组件,通过回流组件喷出的喷淋流体作用在进气后和排气前的气流上;
所述进气桶件的进气端呈螺旋的方式吸入气流,所述排气桶件的排气端呈螺旋的方式排出气流,所述进气桶件通过进气端完成进气,所述排气桶件排气端在排气箱体顶部设置负压设备的作用下实现排气,通过螺旋进气和排气的方式产生气旋。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气桶件包括内部中空的进气外桶体,所述进气外桶体的一侧外壁上设置有形成螺旋进气气流的进气气旋输出管,所述进气气旋输出管外侧的开口为进气外桶体的进气端,并且所述进气外桶体的底部设置有进气排污口,所述进气排污口将滤尘过程中产生的污水排至集水箱内;
所述进气外桶体的顶部为镂空状态,所述过渡箱体的底壁上开设有与进气外桶体连通的进气连接口,所述过渡箱体的底壁上还开设有与过渡管道连通的过渡进入口。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气桶件包括排气桶体,所述排气桶体底部具有将滤尘过程中产生的污水排入集水箱的排气排污口,所述排气桶体的一侧外壁上设置有形成螺旋排气气流的排气气旋输出管,所述排气气旋输出管外侧的开口与过渡管道连接,用于接收过渡管道引入的气流,所述排气桶体的顶部为镂空状态,所述排气桶体与排气箱体连通,所述排气箱体的顶部设置有排气口,通过排气口形成排气桶体的排气端,并且在排气口上设置负压设备,所述排气箱体内设置有过滤层。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回流组件包括主管体和设置在主管体吸入喷淋流体一侧的负压泵,所述主管体伸入过渡箱体内对过渡箱体覆盖范围内的气流喷出喷淋流体,所述回流组件还包括与主管体连接的从管体,所述从管体伸入排气箱体对排气箱体覆盖范围内的气流喷出喷淋流体,所述主管体伸入排气箱体的一端横跨进气连接口形成延伸管部,并且延伸管部上交叉设置有交叉管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气外桶体内为独立空间,且所述进气外桶体固定于过渡箱体的底壁上,通过所述进气连接口与进气外桶体顶部镂空部分配合连接,实现进气外桶体和过渡箱体的连通。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延伸管部和交叉管部的交点落在进气连接口的圆心处,在所述延伸管部和交叉管部上围绕该交点设置有螺旋喷嘴。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交叉管部延伸至过渡进入口所在位置,并在所述交叉管部的延伸端设置侧管,所述侧管上设置螺旋喷嘴。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气桶件还包括设置在进气外桶体内的进气内桶体,所述进气外桶体和进气内桶体之间形成夹层腔,所述进气内桶体内形成进气腔道,所述进气连接口的孔径与进气腔道顶部孔径相匹配。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层腔内设置有多个螺旋状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一侧固定在进气内桶体的外壁上,另一侧与进气外桶体内壁留有间隙,而且相邻的两个所述导流板之间形成导流通道。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流板上贴合进气内桶体外壁的位置开设有下引槽,在所述下引槽内向下倾斜设置有下引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该双桶式并带有气旋混动的滤尘装置中,通过气旋延缓气流流动速度,一方面使气流与喷淋流体充分混合,另一方面,通过气旋的延缓,气流携带的污物能够相互接触,气流中携带的污物又能相互吸附然后受重力作用落下,降低气流中携带的污物。
另外,通过排气箱体内的过滤层进行过滤和干燥,以降低气流中的水分。
2、该双桶式并带有气旋混动的滤尘装置中,在气流流动过程中,不仅着重对产生气旋的进气外桶体、排气桶体进行喷淋,而且还对过渡管道内处在流动过程中的气流进行喷淋,这样多点位的喷淋,可以降低气流中灰尘的携带量,除此之外,过渡管道内由于没有气旋,整个过程中气流的方向都是向下的,此时过渡管道内的吸附灰尘的水珠在过渡管道弯折处,也就是引入排气气旋输出管的位置阻截大量水珠,以提高水珠与气流的分离效率,降低气流携带吸附灰尘的水珠,解决气旋过程中气流与携带灰尘的水珠分离困难的问题。
3、该双桶式并带有气旋混动的滤尘装置中,吸入的气流经过进气气旋输出管内壁导向在进气腔道内形成气旋,此时气旋是被进气内桶体隔离的,所以进气腔道内进入过渡箱体内的气流是不受气旋影响的,这样在进气腔道内的气流主要完成吸附灰尘水珠的分离,而气旋主要实现的是气流与水珠的接触。
4、该双桶式并带有气旋混动的滤尘装置中,利用多个导流通道在夹层腔内形成多个独立的气旋,顶部旋口方便喷淋流体进入导流通道,底部旋口方便气流多方向的进入进气腔道,一是降低气旋之间的影响,二是提高进气腔道内气流进入的效率。
5、该双桶式并带有气旋混动的滤尘装置中,在下引槽内向下倾斜设置有下引板,其目的是为导流通道内干净气流提供快速流出的通道,因为干净气流内含有的水分和污物都是最少的,所以其质量较轻,靠近内侧,这样利用下引槽配合下引板快速将干净气流导出,使其提前进入后续流动路程,避免多类型气流混合流动,降低滤尘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顶部构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过渡管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过渡箱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排气箱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回流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进气桶件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排气桶件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主管体和从管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主管体和从管体分布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引流座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内部流体流向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带有导流板的夹层腔结构示意图其一;
图14为本发明的导流板结构示意图其一;
图15为本发明带有导流板的夹层腔结构示意图其二;
图16为本发明的导流板结构示意图其二;
图17为本发明的导流板结构示意图其三。
图中各个标号意义为:
100、底部构件;
110、集水箱;111、引流座;111A、集水腔;120、回流组件;121、主管体;121a、延伸管部;121b、交叉管部;1211、横管;1212、下延管;1213、侧管;122、从管体;122a、输出管部;123、负压泵;124、回流滤件;
200、进气桶件;
210、进气外桶体;210A、夹层腔;211、进气气旋输出管;212、进气排污口;220、进气内桶体;220A、进气腔道;230、导流板;230A、导流通道;231、下引板;231A、下引槽;
300、排气桶件;
310、排气桶体;311、排气气旋输出管;312、排气排污口;320、旋流板;
400、顶部构件;
410、过渡箱体;411、过渡管道;411A、过渡进入口;412、进气连接口;413、侧围口;420、排气箱体;421、排气口;422、过滤层;
500、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桶式并带有气旋混动的滤尘装置,其包括进气桶件200和水平设置在进气桶件200一侧的排气桶件300,通过进气桶件200进行进气,再由排气桶件300进行排气,如图1所示,滤尘装置还包括底部构件100和顶部构件400,底部构件100位于顶部构件400的下方,且二者之间通过设置的支架500进行连接,而进气桶件200和排气桶件300设置在支架500围成的空间内,接着,参阅图2所示,顶部构件400包括过渡箱体410和排气箱体420,结合图3所示,过渡箱体410设置在进气桶件200的顶部,并通过过渡箱体410底部设置的过渡管道411将进气桶件200与排气桶件300连通,回归到图2,排气箱体420设置在排气桶件300顶部,用于对排气桶件300排出的气流进行过滤以及干燥。
继续参阅图2所示,位于底部的底部构件100包括对进气桶件200和排气桶件300排出废水进行收集的集水箱110,还包括设置在集水箱110上的回流组件120,通过回流组件120喷出的喷淋流体作用在进气后和排气前的气流上,而且进气桶件200的进气端呈螺旋的方式吸入气流,排气桶件300的排气端呈螺旋的方式排出气流,进气桶件200通过进气端完成进气,排气桶件300排气端在排气箱体420顶部设置负压设备的作用下实现排气,通过螺旋进气和排气的方式产生气旋,在气旋作用下,气流和喷淋流体能够在流动过程中充分接触混合。
针对水珠携带部分污物同气流流走这个问题,本发明的解决方式是通过气旋延缓气流流动速度,一方面使气流与喷淋流体充分混合,另一方面,通过气旋的延缓,气流携带的污物能够相互接触,气流中携带的污物又能相互吸附然后受重力作用落下,降低气流中携带的污物。
针对排出的气流含水量过高影响二次处理的效果这个问题,本发明的解决方式是通过排气箱体420内的过滤层422进行过滤和干燥,以减少气流中的水分。
接下来,图4-图11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
首先图7对进气桶件200进行了公开,图中,进气桶件200包括内部中空的进气外桶体210,进气外桶体210的一侧外壁上设置有形成螺旋进气气流的进气气旋输出管211,进气气旋输出管211外侧的开口为进气外桶体210的进气端,并且进气外桶体210的底部设置有进气排污口212,进气排污口212将滤尘过程中产生的污水排至集水箱110内,而进气外桶体210的顶部为镂空状态,如图4所示,过渡箱体410的底壁上开设有与进气外桶体210连通的进气连接口412,过渡箱体410的底壁上还开设有与过渡管道411连通的过渡进入口411A,由此可知,进气外桶体210内进入的气流经过进气连接口412进入过渡箱体410,再利用过渡进入口411A将过渡箱体410内的气流吸至过渡管道411内,通过过渡管道411的引流将气流引至排气桶件300。
如图8所示,排气桶件300包括排气桶体310,排气桶体310底部具有将滤尘过程中产生的污水排入集水箱110的排气排污口312,并且在排气桶体310的一侧外壁上设置有形成螺旋排气气流的排气气旋输出管311,排气气旋输出管311外侧的开口与过渡管道411连接,用于接收过渡管道411引入的气流,排气桶体310的顶部也为镂空状态,如图5所示,排气桶体310与排气箱体420连通,排气箱体420的顶部设置有排气口421,通过排气口421形成排气桶体310的排气端,并且在排气口421上设置负压设备,一方面提供一个负压力完成进气端的进气,另一方面将排气端排出的气流导入至二次处理的设备内,在排气箱体420内设置有过滤层422,并且过滤层422覆盖排气箱体420的整个横截面,以对排出的气流进行过滤干燥,优选的,在过滤层422内填充活性炭或者是干燥球等过滤干燥颗粒。
本实施例中的进气外桶体210内为独立空间,且进气外桶体210固定于过渡箱体410的底壁上,通过进气连接口412与进气外桶体210顶部镂空部分的配合连接,实现进气外桶体210和过渡箱体410的连通,进一步说明的是:由于进气气旋输出管211进入的气流直接经过进气外桶体210内的独立空间进入进气连接口412,因此为了增加气旋产生的距离,本实施例的进气气旋输出管211设置在进气外桶体210靠近下方的位置。
工作时,负压设备的叶片转动,在排气口421内产生一个吸力,同时在该吸力的作用下,进气气旋输出管211开口处进入的气流,被吸至进气外桶体210的独立空间内,这时候在进气气旋输出管211内壁的导向下会在独立空间内形成气旋,由于进气气旋输出管211设置在进气外桶体210底部,所以气旋由下至上贯穿独立空间,同样在吸力的作用下到达独立空间上方的气流摆脱气旋进入过渡箱体410内,过渡箱体410内的气流再沿着过渡进入口411A被吸入至过渡管道411内,经过过渡管道411的引导使气流进入排气气旋输出管311的开口,由排气气旋输出管311内壁导向,在排气桶体310内形成一个新的气旋,同样排气气旋输出管311也是设置在排气桶体310靠近底部的位置,这样气流形成贯穿排气桶体310的气旋后,在吸力作用下又被吸至排气箱体420内,此时经过过滤层422过滤干燥的气流由排气口421排出。
在气流整个流动过程中,回流组件120也是在工作的,如图6所示,回流组件120包括主管体121、从管体122和负压泵123,负压泵123设置在主管体121吸入喷淋流体的一侧,用于向主管体121提供喷淋流体,主管体121吸入喷淋流体后,通过伸入过渡箱体410的一端对过渡箱体410覆盖范围内的气流喷出喷淋流体,并且从管体122与主管体121连接,对其内的喷淋流体进行分流,然后通过伸入排气箱体420的一端对排气箱体420覆盖范围内的气流喷出喷淋流体,具体参阅图9所示,主管体121伸入过渡箱体410的一端横跨进气连接口412形成延伸管部121a,并且延伸管部121a上垂直交叉设置有交叉管部121b,延伸管部121a和交叉管部121b的交点落在进气连接口412的圆心处,在延伸管部121a和交叉管部121b上围绕该交点设置有四个螺旋喷嘴,四个螺旋喷嘴将喷淋流体雾化呈微小的水珠喷在进气连接口412内,即进气外桶体210的独立空间内,独立空间内形成气旋的气流在喷入水珠的作用下进行滤尘,也就是说水珠吸附气流中的灰尘颗粒,吸附后水珠重力增大,受重力作用下落,经过进气排污口212流至集水箱110内。
而从管体122伸入排气箱体420的一端上设置有三个横跨排气桶体310顶部镂空部分的输出管部122a,且三个输出管部122a上均设置有螺旋喷嘴,同理,喷淋流体经过螺旋喷嘴雾化后形成的水珠喷入排气桶体310内,排气桶体310内的气流在水珠作用下进行滤尘处理。
此外,对交叉管部121b进一步进行延伸,使其延伸至过渡进入口411A所在位置,然后在交叉管部121b的延伸端设置侧管1213,并在侧管1213上设置螺旋喷嘴,同理螺旋喷嘴喷出的水珠进入到过渡进入口411A内,利用进入过渡进入口411A的水珠对过渡管道411内的气流进行滤尘处理。
由此可见,在气流流动过程中,回流组件120不仅着重对产生气旋的进气外桶体210、排气桶体310进行喷淋,而且还对过渡管道411内处在流动过程中的气流进行喷淋,这样多点位的喷淋,可以降低气流中灰尘的携带量,除此之外,过渡管道411内由于没有气旋,整个过程中气流的方向都是向下的,此时过渡管道411内的吸附灰尘的水珠在过渡管道411弯折处,也就是引入排气气旋输出管311的位置阻截大量水珠,以提高水珠与气流的分离效率,降低气流携带吸附灰尘的水珠,解决气旋过程中气流与携带灰尘的水珠分离困难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输出管部122a、延伸管部121a、交叉管部121b以及螺旋喷嘴不受数量的限制,具体根据需要喷淋空间大小而定。
如图6所示,为了对集水箱110内收集的污水进行利用,本实施例优选的将负压泵123置于集水箱110内,并且在负压泵123的底部设置有回流滤件124,通过回流滤件124对负压泵123在集水箱110内吸入的污水进行过滤,借助主管体121汇流至喷淋处,即螺旋喷嘴所在位置,这样能够进行循环喷淋,提高对喷淋流体的利用率。
继续参阅图6,在集水箱110上位于进气排污口212和排气排污口312的底部均设置引流座111,如图11所示,引流座111顶部开设有集水腔111A,当进气排污口212和排气排污口312排出污水后,对应的集水腔111A对污水进行在先收集,然后集水腔111A内的液面上升,污水再进入集水腔111A内后,进入的污水就会突破集水腔111A流至集水箱110内,从而利用上升的液面对进气排污口212和排气排污口312进行液封,避免外界空气进入到进气外桶体210以及排气桶体310内。
回归到图8所示,因为排气桶体310内也会形成气旋,而过渡管道411针对的是进气外桶体210内气旋导致气流与携带灰尘的水珠分离困难的问题,而针对排气桶体310内的气旋造成同样的问题并没有解决,为此,在图8中,排气桶体310的顶部设置有多个旋流板320,利用旋流板320阻截排气桶体310内上流气流中的水珠,从而提高气流与携带灰尘水珠的分离效率,而且还能降低气流中的含水量。
不仅如此,气流经过旋流板320导向后会在排气箱体420内形成第三个气旋,但此时形成气旋的气流内灰尘含量已经很少了,所以说无需考虑水珠分离困难的问题,这时利用过滤层422过滤干燥即可通过排气口421输出净化率达到95%以上,含水量低至0.03%的气流。
本发明借助图7示出了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进气桶件200还包括设置在进气外桶体210内的进气内桶体220,进气外桶体210和进气内桶体220之间形成夹层腔210A,在进气内桶体220内形成进气腔道220A,与第一实施例的独立空间相比气流在进气外桶体210内流动的距离延长了,再参阅图4所示,进气连接口412的孔径与进气腔道220A顶部孔径相匹配,也就是说夹层腔210A是被过渡箱体410底壁密封的。
工作时,如图12所示,同第一实施例原理相同,在负压设备的作用下进气气旋输出管211的开口会吸入气流,不同的是:吸入的气流经过进气气旋输出管211内壁导向在进气腔道220A内形成气旋a,此时气旋a是被进气内桶体220隔离的,所以进气腔道220A内进入过渡箱体410内的气流是不受气旋a影响的,这样在进气腔道220A内的气流主要完成吸附灰尘水珠的分离,而气旋a主要实现的是气流与水珠的接触;进入过渡箱体410的气流再被吸入过渡管道411,经过过渡管道411的引导气流再进入排气气旋输出管311,由排气气旋输出管311进入排气桶体310,此时在排气桶体310内形成气旋b,紧接着,气流进入排气箱体420,在排气箱体420内形成气旋c,这里气旋b和气旋c的形成与第一实施例中没有差别,最后经过过滤层422过滤干燥后通过排气口421排出。
值得说明的是,由于夹层腔210A内气流流入进气腔道220A是自上而下的,所以本实施例优选的将进气气旋输出管211设置在进气外桶体210靠上的位置,延长气旋形成距离。
另外,本实施例针对夹层腔210A的形成作出适应性改进,如图9所示,在延伸管部121a和交叉管部121b上围绕着交点设置有横管1211,在横管1211底部设置有穿过过渡箱体410底壁进入夹层腔210A的下延管1212,在下延管1212上安装螺旋喷嘴,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延伸管部121a和交叉管部121b上的螺旋喷嘴用于对进气腔道220A内进行喷淋,而下延管1212上的螺旋喷嘴用于对夹层腔210A内进行喷淋,进一步提高喷淋点位,提高滤尘的效果。
进一步说明的是,为了方便对污水积留的污垢进行处理,在排气箱体420、过渡箱体410以及过渡管道411的壁体上均设置可拆卸的面板,以便于将排气箱体420、过渡箱体410以及过渡管道411内部空间暴露出来供使用人员清理;此外,如图4所示,在过渡箱体410底壁上位于夹层腔210A的范围内设置有侧围口413,侧围口413内也设置有可拆卸的面板,以便于对夹层腔210A内进行清理。
接下来的两个实施例均在本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实施。
图13和图14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
图13中,夹层腔210A内设置有多个螺旋状的导流板230,图14中,导流板230的一侧固定在进气内桶体220的外壁上,另一侧与进气外桶体210内壁留有间隙,而且相邻的两个导流板230之间形成导流通道230A,本实施例中导流通道230A的顶部旋口与底部旋口均环绕在进气内桶体220的外围,从而利用多个导流通道230A在夹层腔210A内形成多个独立的气旋,顶部旋口方便喷淋流体进入导流通道230A,底部旋口方便气流多方向的进入进气腔道220A,一是降低气旋之间的影响,二是提高进气腔道220A内气流进入的效率。
而且可以通过间隙将污水快速的排出,因为污水重力大于气流,所以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污水与气流分离,从而降低气流再次携带污水流动的可能性。
图15-图17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
与第三实施例不同的是,图15和图16中,导流通道230A的顶部旋口均朝向进气气旋输出管211导入的方向,此目的是提高顶部旋口进入气流的效率,但是缺点就是喷淋流体无法均匀的分布在导流通道230A内。
图17中,在导流板230上贴合进气内桶体220外壁的位置开设有下引槽231A,在下引槽231A内向下倾斜设置有下引板231,其目的是为导流通道230A内干净气流提供快速流出的通道,因为干净气流内含有的水分和污物都是最少的,所以其质量较轻,靠近内侧,这样利用下引槽231A配合下引板231快速将干净气流导出,使其提前进入后续流动路程,避免多类型气流混合流动,降低滤尘效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4)

1.一种双桶式并带有气旋混动的滤尘装置,其包括进气桶件(200)和水平设置在进气桶件(200)一侧的排气桶件(300),在进气桶件(200)和排气桶件(300)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顶部构件(400)和底部构件(100),所述顶部构件(400)和底部构件(100)之间通过设置的支架(500)进行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构件(400)包括过渡箱体(410)和排气箱体(420),所述过渡箱体(410)设置在进气桶件(200)的顶部,并通过设置在所述过渡箱体(410)底部的过渡管道(411)将进气桶件(200)与排气桶件(300)连通,所述排气箱体(420)设置在排气桶件(300)顶部,用于对排气桶件(300)排出的气流进行过滤以及干燥;
所述底部构件(100)包括对进气桶件(200)和排气桶件(300)排出废水进行收集的集水箱(11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集水箱(110)上的回流组件(120),通过回流组件(120)喷出的喷淋流体作用在进气后和排气前的气流上;
所述进气桶件(200)的进气端呈螺旋的方式吸入气流,所述排气桶件(300)的排气端呈螺旋的方式排出气流,所述进气桶件(200)通过进气端完成进气,所述排气桶件(300)排气端在排气箱体(420)顶部设置负压设备的作用下实现排气,通过螺旋进气和排气的方式产生气旋;
所述进气桶件(200)包括内部中空的进气外桶体(210),所述进气外桶体(210)的一侧外壁上设置有形成螺旋进气气流的进气气旋输出管(211),所述进气气旋输出管(211)外侧的开口为进气外桶体(210)的进气端,并且所述进气外桶体(210)的底部设置有进气排污口(212),所述进气排污口(212)将滤尘过程中产生的污水排至集水箱(110)内;
所述进气外桶体(210)的顶部为镂空状态,所述过渡箱体(410)的底壁上开设有与进气外桶体(210)连通的进气连接口(412),所述过渡箱体(410)的底壁上还开设有与过渡管道(411)连通的过渡进入口(411A);
所述排气桶件(300)包括排气桶体(310),所述排气桶体(310)底部具有将滤尘过程中产生的污水排入集水箱(110)的排气排污口(312),所述排气桶体(310)的一侧外壁上设置有形成螺旋排气气流的排气气旋输出管(311),所述排气气旋输出管(311)外侧的开口与过渡管道(411)连接,用于接收过渡管道(411)引入的气流,所述排气桶体(310)的顶部为镂空状态,所述排气桶体(310)与排气箱体(420)连通,所述排气箱体(420)的顶部设置有排气口(421),通过排气口(421)形成排气桶体(310)的排气端,并且在排气口(421)上设置负压设备,所述排气箱体(420)内设置有过滤层(422);
所述回流组件(120)包括主管体(121)和设置在主管体(121)吸入喷淋流体一侧的负压泵(123),所述主管体(121)伸入过渡箱体(410)内对过渡箱体(410)覆盖范围内的气流喷出喷淋流体,所述回流组件(120)还包括与主管体(121)连接的从管体(122),所述从管体(122)伸入排气箱体(420)对排气箱体(420)覆盖范围内的气流喷出喷淋流体,所述主管体(121)伸入排气箱体(420)的一端横跨进气连接口(412)形成延伸管部(121a),并且延伸管部(121a)上交叉设置有交叉管部(121b);
所述进气桶件(200)还包括设置在进气外桶体(210)内的进气内桶体(220),通过所述进气内桶体(220)的隔离在进气外桶体(210)和进气内桶体(220)之间形成夹层腔(210A),所述进气内桶体(220)内形成进气腔道(220A),所述进气连接口(412)的孔径与进气腔道(220A)顶部孔径相匹配;
所述夹层腔(210A)内设置有多个螺旋状的导流板(230),所述导流板(230)的一侧固定在进气内桶体(220)的外壁上,另一侧与进气外桶体(210)内壁留有间隙,而且相邻的两个所述导流板(230)之间形成导流通道(230A);
所述导流板(230)上贴合进气内桶体(220)外壁的位置开设有下引槽(231A),在所述下引槽(231A)内向下倾斜设置有下引板(2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桶式并带有气旋混动的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外桶体(210)内为独立空间,且所述进气外桶体(210)固定于过渡箱体(410)的底壁上,通过所述进气连接口(412)与进气外桶体(210)顶部镂空部分的吻合实现进气外桶体(210)和过渡箱体(410)的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桶式并带有气旋混动的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管部(121a)和交叉管部(121b)的交点落在进气连接口(412)的圆心处,在所述延伸管部(121a)和交叉管部(121b)上围绕该交点设置有螺旋喷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桶式并带有气旋混动的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叉管部(121b)延伸至过渡进入口(411A)所在位置,并在所述交叉管部(121b)的延伸端设置侧管(1213),所述侧管(1213)上设置螺旋喷嘴。
CN202211133778.0A 2022-09-19 2022-09-19 一种双桶式并带有气旋混动的滤尘装置 Active CN1152535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33778.0A CN115253553B (zh) 2022-09-19 2022-09-19 一种双桶式并带有气旋混动的滤尘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33778.0A CN115253553B (zh) 2022-09-19 2022-09-19 一种双桶式并带有气旋混动的滤尘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53553A CN115253553A (zh) 2022-11-01
CN115253553B true CN115253553B (zh) 2023-01-31

Family

ID=837567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33778.0A Active CN115253553B (zh) 2022-09-19 2022-09-19 一种双桶式并带有气旋混动的滤尘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53553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083007B1 (en) * 2013-12-20 2018-03-21 Outotec (Finland) Oy Method and wet scrubber for removing particles from gases
CN209865656U (zh) * 2019-03-20 2019-12-31 浙江浩博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旋风水洗式漆雾粉尘水洗柜
CN212327809U (zh) * 2020-05-20 2021-01-12 海汇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螺旋喷淋预除尘装置
CN213556170U (zh) * 2020-11-02 2021-06-29 广东益霆环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除漆雾的气旋离心高压喷淋设备
CN112316623A (zh) * 2020-11-12 2021-02-05 武汉市明煌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一种混凝土生产用降尘加湿设备
CN215388431U (zh) * 2020-12-22 2022-01-04 四川信邦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防爆的湿式金属粉尘净化器
CN215782471U (zh) * 2021-08-27 2022-02-11 广东天清佳远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射流混动双级喷淋预处理装置
CN216677542U (zh) * 2022-01-27 2022-06-07 广东坤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人造石英石除尘除味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53553A (zh) 2022-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410104U (zh) 有机废气处理用气旋混动喷淋塔
WO2015078092A1 (zh) 一种气液分离装置以及具有该气液分离装置的硬质表面清洁器
CN205495241U (zh) 一种静音的多相交换净化处理装置
CN105928023A (zh) 一种复合式高效油烟净化设备
CN115253553B (zh) 一种双桶式并带有气旋混动的滤尘装置
CN113634078A (zh) 一种气体除尘方法、应用及旋风除尘洗涤塔
CN112624264B (zh) 一种高精度油水分离器
CN210740493U (zh) 一种具有油烟净化功能的抽油烟机
CN105944547A (zh) 一种烟气超低排放吸收塔装置及应用
CN218774528U (zh) 一种除沫的分离器
JP2004148296A (ja) ミスト分離装置
CN205505274U (zh) 一种多管射流式室内空气清洗器
CN219376571U (zh) 一种缓冲罐气液分离装置
CN215842317U (zh) 一种旋风除尘洗涤塔
CN201203182Y (zh) 油烟净化机
CN214715421U (zh) 一种用于废气处理的气动混流除臭装置
CN220696256U (zh) 一种高效湿式除尘器
CN220344288U (zh) 手持布艺清洗机的污水箱组件
CN216964037U (zh) 一种气旋混动喷淋塔
CN209985119U (zh) 一种具有双层喷头及接触层的喷淋设备
CN203790792U (zh) 一种大风量多腔室泡沫除尘器
CN212663037U (zh) 一种用于污泥干化废气除尘的水幕除尘器
CN210645836U (zh) 喷淋塔
CN220276604U (zh) 一种湿式除尘装置
CN211513948U (zh) 一种旋流式水幕废气处理一体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320

Address after: 638500 Jiezi Industrial Park, wusheng County, Guang'an City,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an Shanji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Zhong Guo

Address before: 528000 Warehouse 2, Building A, Hongxing Community, Wu Village, Nanzhuang Town, Chancheng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Foshan Shanji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Zhong Guo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