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35072A - 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器、空调系统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器、空调系统及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235072A CN115235072A CN202210987656.1A CN202210987656A CN115235072A CN 115235072 A CN115235072 A CN 115235072A CN 202210987656 A CN202210987656 A CN 202210987656A CN 115235072 A CN115235072 A CN 11523507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door unit
- target indoor
- temperature
- target
- valu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4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1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9
- 230000035807 sens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529 body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1217 control strategy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06010016322 Feeling abnormal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96 convention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23 transport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24F11/8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using valv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6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tim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20—Humidity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4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system states
- F24F2140/20—Heat-exchange fluid temperatur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器、空调系统及介质,多联机空调系统中包括至少一台开启风感模式的目标室内机,分两个阶段进行过热度控制,第一阶段为在不满足预设条件的时候,属于多联机空调系统启动初期,工作状态尚未稳定,按照目标室内机的蒸发器盘管的温度特征值以及蒸发出口温度值,控制节流元件的开度,第二阶段为在满足预设条件的时候,属于多联机空调系统工作状态稳定,此时除了根据温度特征值以及蒸发出口温度值,还考虑目标室内机的风感模式对应的风感修正参数,控制节流元件的开度,使得在室内机具有多种模式组合运行的情况下,多联机空调系统也能够执行精确的控制策略,提升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器、空调系统及介质。
背景技术
多组管多联机空调系统包括一台室外机和多台室内机,每台室内机通过单独的配管连接到室外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不同的室内机可能处于不同的运行模式,例如一台室内机开启常规制冷模式,另一台室内机开启无风感、柔风感或者防直吹等模式,此时空调器为了保证制冷效果,压缩机按照常规制冷模式的逻辑进行控制,则容易导致开启无风感、柔风感或者防直吹等模式的室内机出现出风温度低以及凝露等问题。
虽然一拖一空调系统运行无风感、柔风感或者防直吹等模式的控制方式比较成熟,但无法直接套用于多联机空调系统,对于多联机空调系统来说,室内机多种模式组合运行的情况下,控制情况变得复杂,并且多组管多联机的冷媒管路结构与一拖一空调系统的冷媒管路结构存在差别,如何针对各个室内机进行控制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器、空调系统及介质,能够根据各个室内机的运行情况对室内机进行过热度控制,满足用户个性的风感需求。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多联机空调系统中包括至少一台开启风感模式的目标室内机;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当满足预设条件,根据所述目标室内机的蒸发器盘管的温度特征值、所述目标室内机的蒸发出口温度值以及风感修正系数确定所述目标室内机的第一过热度,并根据所述第一过热度调整所述目标室内机的节流元件的开度;
当不满足预设条件,根据所述目标室内机的蒸发器盘管的温度特征值、所述目标室内机的蒸发出口温度值确定所述目标室内机的第二过热度,并根据所述第二过热度调整所述目标室内机的节流元件的开度;
其中,所述风感修正系数与所述目标室内机的风感模式相关,所述蒸发出口温度值对应的测温点位于室外机一侧;所述预设条件为:压缩机的连续运行时长大于第一预设时长,且所述压缩机处于稳定状态的连续时长大于第二预设时长,且所述目标室内机的温度特征值小于所述目标室内机的目标蒸发温度。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对于开启了风感模式的目标室内机,分两个阶段进行过热度控制,第一阶段为在不满足预设条件的时候,属于多联机空调系统启动初期,工作状态尚未稳定,按照目标室内机的蒸发器盘管的温度特征值以及蒸发出口温度值,控制节流元件的开度,第二阶段为在满足预设条件的时候,属于多联机空调系统工作状态稳定,此时除了根据温度特征值以及蒸发出口温度值,还考虑目标室内机的风感模式对应的风感修正参数,控制节流元件的开度;其中蒸发出口温度值作为开度控制的一个参数引入,考虑了目标室内机到室外机之间连接管较长而使得过热度偏移的问题;另外,由于预设条件包含了对压缩机连续运行时长的判断、对压缩机处于稳定状态持续时长的判断以及对目标室内机的蒸发温度的判断,因此能够在综合考虑了室内机运行状态和压缩机的运行状态对目标室内机的膨胀阀进行单独控制,使得在室内机具有多种模式组合运行的情况下,多联机空调系统也能够执行精确的控制策略,提升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目标室内机的蒸发器和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之间的冷媒管道处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室外机一侧以作为测温点测得所述蒸发出口温度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处于稳定状态满足以下至少之一的状态:
所述压缩机的频率波动幅度小于预设幅度;
全部有能力需求的室内机的温度特征值的平均值大于所述目标室内机的目标蒸发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热度通过以下方式得到:
获取所述目标室内机的蒸发出口温度值、所述目标室内机的蒸发器盘管的温度特征值和所述目标室内机检测得到的室内湿度;
根据所述室内湿度确定和所述目标室内机的风感模式确定风感修正系数;
根据所述风感修正系数、所述蒸发出口温度值、所述温度特征值、所述目标室内机的节流元件的阀门口径和所述目标室内机到所述室外机之间的配管长度,得到所述第一过热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过热度通过以下方式得到:
获取所述目标室内机的蒸发出口温度值和所述目标室内机的蒸发器盘管的温度特征值;
根据所述蒸发出口温度值、所述温度特征值、所述目标室内机的节流元件的阀门口径和所述目标室内机到所述室外机之间的配管长度,得到所述第二过热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过热度调整所述目标室内机的节流元件的开度,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室内机的节流元件的当前开度确定开度修正系数;
根据所述第一过热度和所述开度修正系数确定第一开度值作为所述节流元件的当前开度;
以预设时长维持所述节流元件的当前开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二过热度调整所述目标室内机的节流元件的开度,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室内机的节流元件的当前开度确定开度修正系数;
根据所述第二过热度和所述开度修正系数确定第二开度值作为所述节流元件的当前开度;
以预设时长维持所述节流元件的当前开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目标室内机的蒸发器的中部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作为测温点测得所述温度特征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目标蒸发温度根据所述目标室内机对应的露点温度、蒸发温度修正系数和所述目标室内机的风感模式确定;所述露点温度与所述目标室内机检测得到的室内湿度和室内温度有关。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隔预设时间间隔,重新检测各个室内机是否满足所述预设条件。
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器,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包括前述第二方面的控制器。
本发明第四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联机空调系统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的整体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计算第一过热度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计算第二过热度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根据第一过热度调节节流元件的开度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根据第二过热度调节节流元件的开度的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的结构连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随着用户对生活品质越来越高的要求,目前空调产品对于舒适性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壁挂式空调、柜式空调等一拖一型式的空调提出了具有更好舒适性的风感模式(包括无风感、柔风感、防直吹等细分模式)。对于与一拖一通用室内机的多组管多联机空调也需要更好的提升用户体验,但是多组管多联机空调系统不同于一拖一空调系统,具有多个室内机和一个室外机,室内机通过单独的配管连接到室外机,室外机的运行状态的改变会影响到室外机的运行状态,进而影响到所有运行的室内机的运行状态。
多组管多联机空调系统的风感模式控制相对于壁挂式空调、柜式空调等一拖一型式的空调的风感控制更易存在凝露风险,也存在出风温度低的风险,针对此种情况,需要从整个空调系统的角度来控制多联机系统的风感模式。
上述问题是由于多组管多联机空调系统的特性决定的:
第一,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室外机是搭配多台室内机的,当单开或者双开等少部分负荷室内机开启时,室外机最低负荷对于室内机来说还是偏大的。特别是无风感运行时,室内机风机转速偏小,负荷进一步降低,出风温度偏低。
第二,室外机的运行会影响所有室内机的运行状态,所以在室外机运行状态发生变化时,室内机需要进行自我调节来削减这种影响,例如在一台室内机制冷、一台室内机无风感运行时,此时室外机为保证制冷效果,频率会发生改变,如果室内机不进行流量的分配,那么无风感室内机出风温度相对制冷室内机会显著偏低。室内机全部无风感运行时,要考虑到所有室内机的运行状态,优先保证可靠性。
第三,室内机运行不同的风感模式(防直吹、柔风感、无风感)对于冷量输出需求存在差异,它们对冷量输出的要求是依次递减的,此外室内机上挡风板角度的差异对于防凝露要求也不一样,因此对出风温度控制存在差异。
由于各个室内机可能处于不同的工作模式,对于用户个性的风感需求,多组管多联机空调系统需要提供合适的温度和舒适的风感,同时避免产生凝露,因此控制上希望较高的蒸发温度;对于用户的常规制冷需求,多组管多联机空调系统需要提供合适的温度和较快的降温,因此在控制上希望提供较低的蒸发温度。对于多组管多联机空调系统同时出现制冷和风感两种模式的时候,无法将一拖一式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套用到多组管多联机空调系统上。
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器、空调系统及介质,通过预设条件确定多联机空调系统的运行状态,根据运行状态的不同对目标室内机进行过热度控制,使得目标室内机能够满足用户个性的风感需求,同时保证多联机空调系统的稳定运行。
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说明:
参照图1和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多联机空调系统中包括至少一台开启风感模式的目标室内机;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00,当满足预设条件,根据目标室内机的蒸发器盘管的温度特征值、目标室内机的蒸发出口温度值以及风感修正系数确定目标室内机的第一过热度,并根据第一过热度调整目标室内机的节流元件的开度;
步骤S200,当不满足预设条件,根据目标室内机的蒸发器盘管的温度特征值、目标室内机的蒸发出口温度值确定目标室内机的第二过热度,并根据第二过热度调整目标室内机的节流元件的开度;
其中,风感修正系数与目标室内机的风感模式相关,蒸发出口温度值对应的测温点位于室外机一侧;预设条件为:压缩机的连续运行时长大于第一预设时长,且压缩机处于稳定状态的连续时长大于第二预设时长,且目标室内机的温度特征值小于目标室内机的目标蒸发温度。
首先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提到的多联机空调系统,均是指多组管多联机系统,每个室内机通过各自的配管(冷媒管道)连接到室外机,室外机将冷媒汇流后输入到压缩机的进气口,压缩机的排气口则在室外机处分流到各个室内机,为了方便表述,后面均采用多联机空调系统表示多组管多联机空调系统。另外,本申请提到的风感模式是室内机降低向用户直吹风风量的运行模式,包括但不限于目前空调器常见的无风感、柔风感和防直吹功能,因此风感模式是上述功能模式的总称,也是考虑到在后文中区分无风感、柔风感和防直吹等功能对冷量输出需求的差异。
在多联机空调系统下,多台室内机搭配一台室外机,多个室内机工作的时候,不同室内机可能运行于不同的模式,例如一台室内机运行于无风感模式、一台室内机运行于防直吹模式、一台室内机运行于常规制冷模式,由于不同模式下室内机的工作状态不相同,因此如何兼顾各个室内机各自的工作模式,同时使其配合室外机工作,是影响多联机空调系统稳定性和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传统的一拖一空调系统,在室内机开启风感模式的时候,室外机可以根据室内机的需要调整工作状态,并且室外机和室内机之间配管长度也是固定的,因此控制相对容易。但是在多联机系统中,由于各个室内机到室外机之间的配管长度不一致,按照一拖一空调系统的控制,测得的各项参数,例如蒸发出口温度等,显然不能直接套用在多联机空调系统中。本发明实施例考虑室内机到室外机之间冷媒管道过长而导致过热度偏移,并根据压缩机和室内机的不同工作状态进行控制,能够根据过热度的大小对室内机的节流元件进行开度调节,使得多联机空调系统可以分别为各个室内机调整工作状态,满足不同室内机对应的用户个性需求。例如,在不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属于多联机空调系统启动初期,工作状态尚未稳定,按照目标室内机的蒸发器盘管的温度特征值以及蒸发出口温度值,控制节流元件的开度,在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属于多联机空调系统工作状态稳定,此时除了根据温度特征值以及蒸发出口温度值,还考虑目标室内机的风感模式对应的风感修正参数,控制节流元件的开度。总之,根据目标室内机的风感模式以及相应的工作参数(如蒸发出口温度等),对目标室内机的节流元件进行开度调节,实现室外机与室内机的配合,提升用户体验。
为了便于说明各个温度参数的测温点,参照图1所示的多联机空调系统连接结构示意图可知,压缩机的出气口通过四通阀连接到室外机的冷凝器,冷凝器出口通过冷媒管道分流到多个室内机(图1以四个室内机为例,分别是室内机A、室内机B、室内机C和室内机D),每个室内机的蒸发器入口与室外机的冷凝器出口之间设置有独立的冷媒管道,每个独立的冷媒管道上设置有节流元件,每个室内机的蒸发器出口同样引出独立的冷媒管道,这些冷媒管道汇流后,冷媒经过四通阀进入气液分离器并最终回到压缩机的进气口。为了测得蒸发出口温度值,在室内机的蒸发器出口到压缩机的进气口之间的冷媒管道处设置第一温度传感器(室内机A、室内机B、室内机C和室内机D均对应有一个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位于室外机一侧以作为测温点测得蒸发出口温度值。为了测得温度特征值,在室内机的蒸发器的中部设置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作为测温点测得温度特征值。
对于蒸发出口温度值,由于每个室内机到室外机之间的配管长度不一致,因此如果按照常规方法,在室内机的蒸发器出口处直接测量温度值,则导致不同室内机的蒸发器输出的冷媒到达压缩机的进气口的温度差异较大,温度值不准确就会影响控制的精确性,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将蒸发出口温度值的测温点设置在室外机一侧,保证不同室内机的蒸发器输出的冷媒能够在室外机一侧统一位置测得温度值,避免了室内机到室外机之间冷媒管道过长而出现过热度偏移的问题,提高了控制的准确性。对于温度特征值,用于表征目标室内机的蒸发器的温度情况,本申请在蒸发器的中部位置(与冷媒管道的分布有关)测温,得到的温度值作为蒸发器的温度特征值。当然,也可以在蒸发器的其他位置设置第二温度传感器,以达到不同的控制效果,在此不作限定。对于目标蒸发温度,与目标室内机的室内露点温度和目标室内机当前所处的风感模式有关。对于风感修正系数,与目标室内机的室内湿度和目标室内机当前所处的风感模式有关,目标蒸发温度和风感修正系数的确定方法将在后面详细说明。
预设条件用于判断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工作状态,在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的时候,认为多联机空调系统处于稳定运行并且至少一个室内机处于风感模式的状态:
①压缩机的连续运行时长大于第一预设时长;
②压缩机处于稳定状态的连续时长大于第二预设时长;
③目标室内机的温度特征值小于目标室内机的目标蒸发温度。
对于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多联机空调系统处于稳定工作状态,根据目标室内机的温度特征值、目标室内机的蒸发出口温度值以及风感修正系数确定目标室内机的第一过热度;对于不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多联机空调系统处于启动初期或者工作状态变换等状态,未能稳定,根据目标室内机的温度特征值和目标室内机的蒸发出口温度值确定目标室内机的第二过热度。由于多联机空调系统处于不同工作状态下对应计算出不同的第一过热度和第二过热度,因此可以认为不满足预设条件时,多联机空调系统按照第一阶段过热度进行控制,满足预设条件时,多联机空调系统按照第二阶段过热度进行控制。也可以认为,多联机空调系统冷启动后,先经过快速降温(需要先将房间内的温度降下来再进入到风感模式),然后进入第一阶段过热度控制,再进入第二阶段过热度控制。
其中,第一预设时长可以是35min,取值范围可以是20min至60min之间,第二预设时长可以是5min,取值范围可以是2min至10min之间。
根据第一过热度或根据第二过热度可以对目标室内机的节流元件进行开度控制,例如,不同的过热度对应不同的开度大小,又如,不同的过热度对应不同的开度调节值,又如第一阶段过热度控制采用一套开度调节标准,而第二阶段过热度控制采用另一套开度调节标准,等等,在此不作限定,总之,根据计算得到的过热度调节节流元件的开度,控制目标室内机的蒸发器处于合适的工作范围,使之满足各个目标室内机当前工作模式(常规制冷或不同的风感模式)的运行需求,从而室外机可以差异化地分配到每个房间的负荷,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风感需求。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不涉及对室内机的风机挡位和导风板的控制,风机挡位和导风板可以参照一拖一式空调系统的控制方式,在此不作限定。
上述预设条件中的条件②,即压缩机处于稳定状态,具体可以表现为以下至少之一的状态:
压缩机的频率波动幅度小于预设幅度,表现为压缩机维持在一个稳定的频率附近,在该频率附近的波动幅度小于预设幅度,或者表现为压缩机按时间线性变化,在线性变化对应的斜率附近波动幅度小于预设幅度;
全部有能力需求的室内机的温度特征值的平均值大于目标室内机的目标蒸发温度,表现为统计各个有能力需求的室内机的温度特征值,并计算得到温度特征值的平均值,将该平均值与目标室内机的目标蒸发温度比较,在目标室内机的目标蒸发温度较小的情况下,认为压缩机维持在稳定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压缩机频率波动幅度的判断还是目标室内机的目标蒸发温度的判断,都要求其持续时间大于第二预设时长,即压缩机的频率波动幅度在第二预设时长内持续小于预设幅度,或者全部有能力需求的室内机的温度特征值的平均值在第二预设时长内持续大于目标室内机的目标蒸发温度。
其中,目标室内机的目标蒸发温度根据以下方式确定:
根据目标室内机的露点温度、传热温差修正参数和风感模式对应的模式修正参数确定,露点温度根据目标室内机对应的室内湿度和室内温度确定。在一种实施例中,目标蒸发温度可表示为下式:
T2_trg=Td-△T+Ca+Cb
T2_trg表示目标室内机的目标蒸发温度,Td表示露点温度,Ca表示柔风感模式对应的修正系数,Cb表示防直吹模式对应的修正系数。其中,露点温度根据下式确定:
c8=-5800.2206
c9=1.3914993
c10=-0.04860239
c11=0.41764768*10-4
c12=-0.14452093*10-7
c13=6.5459673
其中H1为目标室内机检测到的室内湿度,取值范围限制在[20%,90%],T=T1+273.15,其中T1取值范围限制在[16,30]℃,△T是修正系数,可以认为是传热温差,推荐值为4℃,取值范围可以是[2,10]℃,最终计算得到的Td的取值限制在[6,22]℃。Ca和Cb的值可以参照下表1和表2确定:
表1.柔风感模式的修正参数取值表
湿度范围 | Ca值(推荐值) | Ca值(可选范围) |
<70% | 0 | / |
70%~80% | -1 | -5~-1 |
80%~100% | -0.5 | 0.3~1.2 |
表2.防直吹模式的修正参数取值表
湿度范围 | Cb值(推荐值) | Cb值(可选范围) |
<70% | 0 | / |
70%~80% | -2 | -5~-1 |
80%~100% | -1 | 0.5~2 |
值得注意的是,目标室内机运行何种模式可以通过模式标志位确定,当目标室内机的柔风感模式标志位存在且湿度大于70%,则套用上述表1的取值,当目标室内机的柔风感模式标志位不存在或者湿度小于70%,则直接将Ca的值置零;当目标室内机的防直吹模式标志位存在且湿度大于70%,则套用上述表2的取值,当目标室内机的防直吹模式标志位不存在或者湿度小于70%,则直接将Cb置零。可以理解的是,对于任一室内机,同一时间只能存在一种模式标志位,那么Ca和Cb中至少其中一个值置零。
可以理解的是,室内机接收到用户设定的舒适风感模式指令后,并不一定马上进入舒适风感模式,例如在室内机刚刚开机启动,房间内的温度还未降下来,此时虽然室内机开启了舒适风感模式,但是仍需要先快速制冷将房间温度降低,然后降低室内机风速进入舒适风感模式,进行温湿度调节和作出防凝露措施。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室内机在向室外机发送实际能力需求的时候,携带模式标志位,室外机汇总的同时确定各个室内机的模式标志位,此时室内机需要配合室外机的调整,即使室内机所在的房间环境已经允许室内机运行于无风感模式、柔风感模式或防直吹模式,室内机也不立即进入对应的运行模式;室外机汇总得到总能力需求之后,确定压缩机的初始频率,统筹全局室内机所要进入的运行模式,从而确定各个室内机是否能够执行对应的模式标志位对应的运行模式,室外机通过将可执行模式标志位返回给对应室内机,指示室内机能够进入模式标志位所对应的运行模式。具体来说,当一台室内机向室外机发送防直吹模式标志位,室外机在汇总所有具有制冷需求的室内机的模式标志位之后,确定压缩机的初始频率并确定该室内机能够执行防直吹功能,则向该室内机返回可执行防直吹模式标志位,室内机接收到可执行防直吹模式标志位,执行防直吹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如前提到,室内机和室外机并非直接配套安装,由于不同迭代的室内机在功能上存在差异,可能会出现一些室内机具有较新的功能,而另一些室内机只有原始的常规制冷功能,而室外机也可能没有调整舒适风感模式的功能,此时室外机无法向室内机反馈可执行模式标志位,室内机即使具有舒适风感模式的功能,也不能进行舒适风感模式的相关操作,避免出现舒适性及可靠性风险。
参照图3所示,目标室内机的第一过热度根据以下方式确定:
步骤S110,获取目标室内机的蒸发出口温度值、目标室内机的蒸发器盘管的温度特征值和目标室内机检测得到的室内湿度;
步骤S120,根据室内湿度确定和目标室内机的风感模式确定风感修正系数;
步骤S130,根据风感修正系数、蒸发出口温度值、温度特征值、目标室内机的节流元件的阀门口径和目标室内机到室外机之间的配管长度,得到第一过热度。
对于任一目标室内机,获取其蒸发出口温度值、温度特征值和室内湿度,然后根据室内湿度和目标室内机的风感模式确定风感修正系统,然后根据风感修正系数、蒸发出口温度值、温度特征值、节流元件的阀门口径和配管长度计算第一过热度,例如可以通过下式计算得到:
Ts1=T2b-T2+C1+C2-SH
SH=H2+Ca+Cb
其中Ts1为第一过热度,T2b为目标室内机的蒸发出口温度值,T2为目标室内机的蒸发器盘管的温度特征值,C1为目标室内机的节流元件的阀门口径,C2为目标室内机到室外机之间的配管长度,SH为风感修正系数,H2为目标室内机检测的室内湿度对应的取值,Ca表示柔风感对应的修正系数,Cb表示防直吹对应的修正系数。
H2的取值参照下表3确定:
表3.室内湿度对应取值表
湿度范围 | H2值(推荐值) | H2值(可选范围) |
>75% | 3 | 2~6 |
60%~75% | 2 | 1~3 |
≤60% | 1 | -1~2 |
C1和C2的取值可以参照下表4和表5确定:
表4.节流元件阀门口径取值表
电子膨胀阀口径d,mm | C1推荐值 | C1一般范围 |
d≤1.3 | 1 | 0~1.5 |
1.3<d≤2.0 | 0 | -0.5~0.5 |
d>2.0 | -1 | -1.5~-0.5 |
表5.配管长度取值表
配管长度L,m | C2推荐值 | C2一般范围 |
L>10 | 1 | 0~1.5 |
5<L≤10 | 0 | -0.5~0.5 |
L≤5 | -1 | -1.5~-0.5 |
其中,配管长度可以在多联机空调系统安装的时候通过预制拨码或者在工程设置模式中设置长度值。可以理解的是,C2可以不单止表示配管长度的取值,也可以是对应配管长度和其他安装信息总体的取值。
参照图4所示,目标室内机的第二过热度根据以下方式确定:
步骤S210,获取目标室内机的蒸发出口温度值和目标室内机的蒸发器盘管的温度特征值;
步骤S220,根据蒸发出口温度值、温度特征值、目标室内机的节流元件的阀门口径和目标室内机到室外机之间的配管长度,得到第二过热度。
对于任一目标室内机,获取其蒸发出口温度值和温度特征值,然后根据蒸发出口温度值、温度特征值、节流元件的阀门口径和配管长度计算第二过热度,例如可以通过下式计算得到:
Ts2=T2b-T2+C1+C2
其中Ts1为第一过热度,T2b为目标室内机的蒸发出口温度值,T2为目标室内机的蒸发器盘管的温度特征值,C1为目标室内机的节流元件的阀门口径,C2为目标室内机到室外机之间的配管长度。
C1和C2的取值可以参照下表6和表7确定:
表6.节流元件阀门口径取值表
电子膨胀阀口径d,mm | C1推荐值 | C1一般范围 |
d≤1.3 | 1 | 0~1.5 |
1.3<d≤2.0 | 0 | -0.5~0.5 |
d>2.0 | -1 | -1.5~-0.5 |
表7.配管长度取值表
配管长度L,m | C2推荐值 | C2一般范围 |
L>10 | 1 | 0~1.5 |
5<L≤10 | 0 | -0.5~0.5 |
L≤5 | -1 | -1.5~-0.5 |
其中,配光长度可以在多联机空调系统安装的时候通过预制拨码或者在工程设置模式中设置长度值。可以理解的是,C2可以不单止表示配管长度的取值,也可以是对应配管长度和其他安装信息总体的取值。
参照图5所示,上述步骤S100中,根据第一过热度调整目标室内机的节流元件的开度,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S140,根据目标室内机的节流元件的当前开度确定开度修正系数;
步骤S150,根据第一过热度和开度修正系数确定第一开度值作为节流元件的当前开度;
步骤S160,以预设时长维持节流元件的当前开度。
在本实施例中,每次调节都以一个调整值的方式调节节流元件的开度,可以通过下式表示调整值:
△E=Ea*k
E=E+△E
其中△E为开度的调整值,Ea为不同过热度区间对应的开度变化取值,k为开度修正系数,k在不同的当前开度下具有不同的取值,E为当前开度,当节流元件的当前开度E小于160p,则k取值为k1=0.5,当节流元件的当前开度E大于等于160p,则k的取值为k2=1.2。参照下表8计算开度的调整值:
表8.第一过热度下节流元件的开度调整规则表
其中,△t为预设时长,由表8可知,根据不同的过热度区间,对应有不同的开度调节值以及预设时长,该预设时长表示以对应的开度调节值调整节流元件的开度后,调整后的开度所要维持的时长。对于开度修正系数,k1和k2仅其中一个生效。
参照图6所示,上述步骤S200中,根据第二过热度调整目标室内机的节流元件的开度,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S230,根据目标室内机的节流元件的当前开度确定开度修正系数;
步骤S240,根据第二过热度和开度修正系数确定第二开度值作为节流元件的当前开度;
步骤S250,以预设时长维持节流元件的当前开度。
在本实施例中,每次调节都以一个调整值的方式调节节流元件的开度,可以通过下式表示调整值:
△E=Ea*k
E=E+△E
其中△E为开度的调整值,Ea为不同过热度区间对应的开度变化取值,k为开度修正系数,k在不同的当前开度下具有不同的取值,E为当前开度,当节流元件的当前开度E小于160p,则k取值为k1=0.5,当节流元件的当前开度E大于等于160p,则k的取值为k2=1.2。参照下表9计算开度的调整值:
表9.第二过热度下节流元件的开度调整规则表
其中,△t为预设时长,由表9可知,根据不同的过热度区间,对应有不同的开度调节值以及预设时长,该预设时长表示以对应的开度调节值调整节流元件的开度后,调整后的开度所要维持的时长。对于开度修正系数,k1和k2仅其中一个生效。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上述表8和表9采用了相同的数值,但是并不代表第一过热度下和第二过热度下的开度调节方式就完全一样,表8和表9中的数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即使表8和表9采用相同的数值,第一过热度和第二过热度是通过不同参数计算出来的,因此满足预设条件和不满足预设条件分别对应不同的控制方式。
另外,节流元件可以是热力膨胀阀、电子膨胀阀等元件。膨胀阀是制冷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部件,一般安装于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膨胀阀使中温高压的液体制冷剂(冷媒)通过其节流成为低温低压的湿蒸汽,然后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热量达到制冷效果,膨胀阀可以通过蒸发器末端的过热度变化来控制阀门流量,防止出现蒸发器面积利用不足和敲缸现象。本发明实施例的节流元件的开度可设定调节范围,最大开度为400p,最小开度为80p,最大开度的取值范围可以是350p至450p,最小开度的取值范围可以是60p至120p。当按照上述第一阶段过热度或第二阶段过热度将节流元件调节至最大开度或最小开度,则将开度调节为最大开度或最小开度,然后再以预设时长维持后重新判断和调节开度。
可以理解的是,多联机空调系统还可以每隔预设时间间隔重新检测是否满足前述的预设条件,并根据步骤S100或步骤S200计算过热度和进行开度调节。预设时间间隔的时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在此不作限制。
通过分两个阶段进行过热度控制,第一阶段为在不满足预设条件的时候,属于多联机空调系统启动初期,工作状态尚未稳定,按照目标室内机的蒸发器盘管的温度特征值以及蒸发出口温度值,控制节流元件的开度,第二阶段为在满足预设条件的时候,属于多联机空调系统工作状态稳定,此时除了根据温度特征值以及蒸发出口温度值,还考虑目标室内机的风感模式对应的风感修正参数,控制节流元件的开度;其中蒸发出口温度值作为开度控制的一个参数引入,考虑了目标室内机到室外机之间连接管较长而使得过热度偏移的问题;另外,由于预设条件包含了对压缩机连续运行时长的判断、对压缩机处于稳定状态持续时长的判断以及对目标室内机的蒸发温度的判断,因此能够在综合考虑了室内机运行状态和压缩机的运行状态对目标室内机的膨胀阀进行单独控制,使得在室内机具有多种模式组合运行的情况下,多联机空调系统也能够执行精确的控制策略,提升用户体验。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器,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前的控制方法。
参照图7,以控制器1000中的控制处理器1001和存储器1002可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存储器1002作为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暂态软件程序以及非暂态性计算机可执行程序。此外,存储器100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暂态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暂态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1002可选包括相对于控制处理器1001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控制器1000。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7中示出的装置结构并不构成对控制器1000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包括上述控制器1000,控制器执行上述的控制方法。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上述的控制方法,例如,被图7中的一个处理器1001执行,可使得上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控制方法,例如,执行以上描述的图2中的方法步骤S100至步骤S200、图3中的方法步骤S110至步骤S130、图4中的方法步骤S210至步骤S220、图5中的方法步骤S140至步骤S160以及图6中的方法步骤S230至步骤S250。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节点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某些物理组件或所有物理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以上是对本申请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申请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联机空调系统中包括至少一台开启风感模式的目标室内机;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当满足预设条件,根据所述目标室内机的蒸发器盘管的温度特征值、所述目标室内机的蒸发出口温度值以及风感修正系数确定所述目标室内机的第一过热度,并根据所述第一过热度调整所述目标室内机的节流元件的开度;
当不满足预设条件,根据所述目标室内机的蒸发器盘管的温度特征值、所述目标室内机的蒸发出口温度值确定所述目标室内机的第二过热度,并根据所述第二过热度调整所述目标室内机的节流元件的开度;
其中,所述风感修正系数与所述目标室内机的风感模式相关,所述蒸发出口温度值对应的测温点位于室外机一侧;所述预设条件为:压缩机的连续运行时长大于第一预设时长,且所述压缩机处于稳定状态的连续时长大于第二预设时长,且所述目标室内机的温度特征值小于所述目标室内机的目标蒸发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室内机的蒸发器和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之间的冷媒管道处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室外机一侧以作为测温点测得所述蒸发出口温度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处于稳定状态满足以下至少之一的状态:
所述压缩机的频率波动幅度小于预设幅度;
全部有能力需求的室内机的温度特征值的平均值大于所述目标室内机的目标蒸发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热度通过以下方式得到:
获取所述目标室内机的蒸发出口温度值、所述目标室内机的蒸发器盘管的温度特征值和所述目标室内机检测得到的室内湿度;
根据所述室内湿度确定和所述目标室内机的风感模式确定风感修正系数;
根据所述风感修正系数、所述蒸发出口温度值、所述温度特征值、所述目标室内机的节流元件的阀门口径和所述目标室内机到所述室外机之间的配管长度,得到所述第一过热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热度通过以下方式得到:
获取所述目标室内机的蒸发出口温度值和所述目标室内机的蒸发器盘管的温度特征值;
根据所述蒸发出口温度值、所述温度特征值、所述目标室内机的节流元件的阀门口径和所述目标室内机到所述室外机之间的配管长度,得到所述第二过热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过热度调整所述目标室内机的节流元件的开度,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室内机的节流元件的当前开度确定开度修正系数;
根据所述第一过热度和所述开度修正系数确定第一开度值作为所述节流元件的当前开度;
以预设时长维持所述节流元件的当前开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过热度调整所述目标室内机的节流元件的开度,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室内机的节流元件的当前开度确定开度修正系数;
根据所述第二过热度和所述开度修正系数确定第二开度值作为所述节流元件的当前开度;
以预设时长维持所述节流元件的当前开度。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室内机的蒸发器的中部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作为测温点测得所述温度特征值。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蒸发温度根据所述目标室内机对应的露点温度、蒸发温度修正系数和所述目标室内机的风感模式确定;所述露点温度与所述目标室内机检测得到的室内湿度和室内温度有关。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每隔预设时间间隔,重新检测各个室内机是否满足所述预设条件。
11.一种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所述的控制方法。
12.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器。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所述的控制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987656.1A CN115235072B (zh) | 2022-08-17 | 2022-08-17 | 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器、空调系统及介质 |
PCT/CN2023/092765 WO2024037059A1 (zh) | 2022-08-17 | 2023-05-08 | 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器、空调系统及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987656.1A CN115235072B (zh) | 2022-08-17 | 2022-08-17 | 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器、空调系统及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235072A true CN115235072A (zh) | 2022-10-25 |
CN115235072B CN115235072B (zh) | 2024-04-09 |
Family
ID=836793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987656.1A Active CN115235072B (zh) | 2022-08-17 | 2022-08-17 | 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器、空调系统及介质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235072B (zh) |
WO (1) | WO2024037059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037059A1 (zh) * | 2022-08-17 | 2024-02-22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器、空调系统及介质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531837A (zh) * | 2021-07-30 | 2021-10-22 | 美的集团武汉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多联机空调器无风感控制方法、多联机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
CN113587408A (zh) * | 2021-07-30 | 2021-11-02 | 美的集团武汉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多联机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
CN114811868A (zh) * | 2022-02-14 | 2022-07-29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电子膨胀阀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多联机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6952B2 (ja) * | 1987-05-12 | 1996-01-29 | 日本電装株式会社 | 冷凍サイクル制御装置 |
CN1782581A (zh) * | 2004-11-30 | 2006-06-07 |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 中央空调器过热度控制方法 |
JP2008249288A (ja) * | 2007-03-30 | 2008-10-16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空気調和機 |
AU2017416002B2 (en) * | 2017-05-24 | 2021-07-01 | Toshiba Carrier Corporation | Air conditioner |
CN111664549B (zh) * | 2020-06-10 | 2023-09-12 |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 空调器 |
CN111912082A (zh) * | 2020-09-07 | 2020-11-10 | 云森威尔智能环境(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柔性出风控制方法 |
CN113531857B (zh) * | 2021-07-20 | 2022-09-20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多联机空调的控制方法、多联机空调及存储介质 |
CN115235072B (zh) * | 2022-08-17 | 2024-04-09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器、空调系统及介质 |
-
2022
- 2022-08-17 CN CN202210987656.1A patent/CN115235072B/zh active Active
-
2023
- 2023-05-08 WO PCT/CN2023/092765 patent/WO2024037059A1/zh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531837A (zh) * | 2021-07-30 | 2021-10-22 | 美的集团武汉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多联机空调器无风感控制方法、多联机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
CN113587408A (zh) * | 2021-07-30 | 2021-11-02 | 美的集团武汉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多联机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
CN114811868A (zh) * | 2022-02-14 | 2022-07-29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电子膨胀阀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多联机系统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037059A1 (zh) * | 2022-08-17 | 2024-02-22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器、空调系统及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4037059A1 (zh) | 2024-02-22 |
CN115235072B (zh) | 2024-04-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849007B (zh) | 一种冷媒量自动调节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 |
CN110296519A (zh) | 一种电子膨胀阀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及多联机空调系统 | |
CN110715466A (zh) | 一种多联式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6091506B (zh) | 空调防结霜方法及系统 | |
CN110186227B (zh) | 空调室内机的电子膨胀阀控制方法 | |
CN113339946B (zh) | 空调器运行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 |
CN109855256B (zh) | 一种空调系统蒸发温度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系统 | |
CN112781273B (zh) | 一种热泵系统除霜控制方法及热泵系统 | |
CN115307280A (zh) | 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器、空调系统及介质 | |
CN114322106A (zh) | 一种空调系统 | |
CN115235072B (zh) | 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器、空调系统及介质 | |
CN113188230A (zh) | 一种多联空调的膨胀阀控制方法、装置及多联空调 | |
CN115111704A (zh)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控制器、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 |
CN113188237B (zh)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 |
CN112728655B (zh) | 室外机电控温升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 |
CN115435506A (zh) | 多联干式毛细管辐射热泵系统及其制冷剂流量控制方法 | |
CN115264643A (zh) |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4413416A (zh) | 一种多联机空调除霜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及多联机空调 | |
JPH1038398A (ja) | 電動式膨脹弁の制御装置 | |
CN113280461A (zh) | 制冷系统的节流单元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存储介质及制冷系统 | |
CN107576114B (zh) | 一种用于获取多联机系统总管路长度的系统及方法 | |
CN113819574B (zh) |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空调器 | |
WO2023226501A1 (zh)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控制器、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 |
CN211177163U (zh) | 室外机冷凝器、室外机及变频空调器 | |
CN220287880U (zh) | 冷库蒸发系统的节能控制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