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24394A - 电池单元及电池模组 - Google Patents

电池单元及电池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24394A
CN115224394A CN202211140245.5A CN202211140245A CN115224394A CN 115224394 A CN115224394 A CN 115224394A CN 202211140245 A CN202211140245 A CN 202211140245A CN 115224394 A CN115224394 A CN 1152243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ntilation channel
ventilation
battery
electric core
upper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4024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24394B (zh
Inventor
范标
熊院情
莫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Cair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Cair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Cair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Cair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4024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24394B/zh
Publication of CN1152243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243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243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243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7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for achieving uniformity or desired distribution of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6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1Gases
    • H01M10/6563Gases with forced flow, e.g. by blow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30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escape of gases
    • H01M50/35Gas exhaust passages comprising elongated, tortuous or labyrinth-shaped exhaust passages
    • H01M50/358External gas exhaust passages located on the battery cover or ca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30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escape of gases
    • H01M50/35Gas exhaust passages comprising elongated, tortuous or labyrinth-shaped exhaust passages
    • H01M50/367Internal gas exhaust passages forming part of the battery cover or case; Double cover vent 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单元及电池模组,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电池单元包括电芯组件以及盖设于电芯组件上方的上盖,上盖与电芯组件之间形成第一通风通道和/或第二通风通道,电芯组件具有第三通风通道,上盖具有导流腔,导流腔用于接收并导流电芯组件中各个泄压阀泄露的高温流体以使高温流体与各个泄压阀分隔。本发明提供的电池单元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且导流腔可将任意一个或多个泄压阀的高温流体进行导流,以将高温流体与其他泄压阀分隔开,从而减少对相邻电芯的影响,防止其他电芯也产生热失控引起巨大的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电池单元及电池模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单元及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储能系统在高倍率充放电时,储能电池包的电芯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一方面,现有技术的电池模组中的电芯散热不够充分,温度过高和较大的温差会影响电池包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电化学储能的安全是重中之重,现有技术的电池模组,一旦有电芯热失控,热失控电芯容易对相邻电芯构成影响,从而造成严重安全隐患。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令电芯散热充分以及电芯热失控时减小安全隐患的电池单元及电池模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单元,其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且任意一个或多个泄压阀发生泄露时,可将高温流体与其他泄压阀分隔开,防止其他电芯也产生热失控引起巨大的安全隐患。另外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电池单元的电池模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单元,包括电芯组件以及盖设于所述电芯组件上方的上盖,所述上盖与所述电芯组件之间形成第一通风通道和/或第二通风通道,所述电芯组件具有第三通风通道,所述上盖具有导流腔,所述导流腔用于接收并导流所述电芯组件中任意一个或多个泄压阀泄露的高温流体以使所述高温流体与其他所述泄压阀分隔。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包括上盖板和导流板;
所述导流板与所述上盖板连接并与所述上盖板之间形成所述导流腔,所述导流板与所述电芯组件中的各个泄压阀接触;
所述导流板设置于所述电芯组件的上方并与所述电芯组件之间形成位于所述导流腔一侧的所述第一通风通道和/或位于所述导流腔另一侧的所述第二通风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风通道的进出风口位于所述导流板的侧面和/或端面;
所述第二通风通道的进出风口位于所述导流板的侧面和/或端面。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板包括下沉部和多个连接部,所述下沉部的顶端与所述上盖板连接,所述下沉部的底端与各个所述连接部连接,各个所述连接部向所述下沉部的内部凸出,所述连接部向所述下沉部内凸出的部分与所述下沉部之间具有所述导流腔,各个所述连接部与各个所述泄压阀一一对应连接,以将各个所述泄压阀泄露的高温流体导流至所述导流腔。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向所述下沉部的内部凸出的端部设置有缓冲层,所述缓冲层用于缓冲所述泄压阀泄露的高温流体的冲力。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向所述下沉部内凸出的部分的外侧壁与所述下沉部的内侧壁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盖设于所述电芯组件下方的下盖,所述下盖与所述电芯组件之间具有与所述第三通风通道连通的散热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腔自所述电芯组件一端指向另一端的方向宽度逐渐增加。
进一步地,所述电芯组件包括多个依次设置的电芯,相邻的两个所述电芯之间夹设有间隔件,所述间隔件面向所述电芯的两侧凸设有多个凸条,相邻的两个所述凸条之间形成第三通风通道。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外壳、通风机构以及两个上述方案所述的电池单元;
两个所述电池单元相对间隔安装于所述外壳内,两个所述电池单元之间形成中部通风通道,所述中部通风通道与所述第三通风通道连通,所述中部通风通道还与所述上盖和所述电芯组件之间形成的所述第一通风通道和/或所述第二通风通道连通;
所述通风机构安装于所述外壳上且与所述中部通风通道连通。
本发明提供的电池单元及电池模组能产生如下有益效果:
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的电池单元中,电芯组件除通过第三通风通道对电芯组件内部进行散热外,电芯组件的顶端可通过第一通风通道和/或第二通风通道进行散热,电芯组件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另外上盖上的导流腔可将任意一个或多个泄压阀泄露的高温流体进行导流,以将高温流体与其他泄压阀分隔开,从而减少对相邻电芯的影响,防止其他电芯也产生热失控从而产生巨大的安全隐患。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的电池模组包括外壳、通风机构和两个上述电池单元,两个电池单元内部的热量通过第三通风通道共同带入中部通风通道并自通风机构抽出,两个电池单元顶部的热量通过第一通风通道和/或第二通风通道带入中部通风通道并自通风机构抽出,或者通风机构将冷风送入中部导流通道再进入第三通风通道,同时进入第一通风通道和/或第二通风通道,带走两个电池单元内部以及顶部的热量。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上述电池模组可至少实现电池单元的内部以及顶部散热,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且某一个或者多个泄压阀泄露时,可防止其他电芯也产生热失控,使用更加的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池单元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上盖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导流板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导流板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导流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导流板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导流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池模组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池模组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池模组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池模组(无上盖)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标:1-电芯组件;11-电芯;12-间隔件;121-凸条;122-第三通风通道;2-上盖;21-上盖板;22-导流板;221-下沉部;222-连接部;223-缓冲层;23-导流腔;231-第一导流通道;232-第二导流通道;3-第一通风通道;4-第二通风通道;5-下盖;6-通风机构;7-外壳;71-侧向风孔;72-后端风孔;8-中部通风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单元,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电芯组件1以及盖设于电芯组件1上方的上盖2,上盖2与电芯组件1之间形成第一通风通道3和/或第二通风通道4,电芯组件1具有第三通风通道122,上盖2具有导流腔23,导流腔23用于接收并导流电芯组件1中任意一个或多个泄压阀泄露的高温流体以使高温流体与其他泄压阀分隔。
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单元中,上盖2与电芯组件1之间可以形成第一通风通道3或第二通风通道4,也可以同时形成第一通风通道3和第二通风通道4。
以同时形成第一通风通道3和第二通风通道4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在使用时,电芯组件1内部的热量可以通过第三通风通道122进行散热,电芯组件1顶部的热量可以通过第一通风通道3和第二通风通道4进行散热,从而使得电芯组件1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如电芯组件1中的某一个或者某几个泄压阀发生泄漏时,上盖2上的导流腔23可接收高温流体并对高温流体进行导流,以将高温流体与其他泄压阀分隔开,减少对其他电芯11的影响,防止其他电芯11也产生热失控,减小安全隐患。
以下对上盖2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上盖2包括上盖板21和导流板22,其中:
导流板22可以与上盖板21的底部螺钉连接并与上盖板21之间形成导流腔23,导流板22与电芯组件1中的各个泄压阀接触,各个泄压阀所泄露的高温流体可通过导流板进入导流腔23内,在导流腔23的导流下,不会蔓延至未泄露的泄压阀处,从而不会对其他电芯产生影响。
由于导流板22与电芯组件1中的各个泄压阀接触,电芯组件1中每一个电芯11的顶部均设有一个泄压阀,因此,导流板22可以沿着电芯组件1内电芯11的排布方向延伸,便于实现与各个泄压阀的连接。
导流板22设置于电芯组件1的上方并与电芯组件1之间形成位于导流腔23一侧的第一通风通道3和/或位于导流腔23另一侧的第二通风通道4,可实现自各个泄压阀的一侧或两侧对电芯组件1的顶端进行散热。
上述上盖2的结构简单,导流板22的顶端与上盖板21连接的同时,导流板22的底端与电芯组件1之间形成了第一通风通道3和/或第二通风通道4,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且保证使用时的安全性。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导流板22与电芯组件1之间形成第一通风通道3和第二通风通道4。第一通风通道3和第二通风通道4优选关于导流板22对称设置,以使得第一通风通道3和第二通风通道4内的风量基本一致。
为了便于说明,以下实施例均以导流板22与电芯组件1之间形成第一通风通道3和第二通风通道4为例进行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风通道3的进出风口位于导流板22的侧面和/或端面,即外界的风可以自导流板22的侧面或端面进入第一通风通道3,也可以自上盖板21的侧面或端面排出第一通风通道3。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通风通道3的进出风口包括有向第一通风通道3进风的进风口和自第一通风通道3出风的出风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通风通道4的进出风口位于导流板22的侧面和/或端面,即外界的风可以自导流板22的侧面或端面进入第二通风通道4,也可以自上盖板21的侧面或端面排出第二通风通道4。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通风通道4的进出风口包括有向第二通风通道4进风的进风口和自第二通风通道4出风的出风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5所示,导流板22包括下沉部221和多个连接部222,下沉部221的顶端与上盖板21连接,下沉部221的底端与各个连接部222连接,各个连接部222向下沉部221的内部凸出以使得连接部222的顶端高于下沉部221的底端,各个连接部222向下沉部221内凸出的部分与下沉部221之间具有导流腔23,且各个连接部222与各个泄压阀一一对应连接,以将各个泄压阀泄露的高温流体导流至导流腔23。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下沉部221的内部所指代的是下沉部221所包围的空间。
在使用时,如某一个泄压阀发生泄露,高温流体可直接进入连接部222,由于连接部222向下沉部221的内部凸出,连接部222的顶端溢流出的高温流体可在重力作用下导流至下沉部221的底端,而由于其他连接部222的顶端高于下沉部221的底端,高温流体不会流动至其他连接部222内,从而实现将高温流体与其他泄压阀分隔的作用,对相邻电芯11起到保护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当电芯组件1中的电芯11泄漏时,除了泄露电解液等高温流体,还会泄露高温气体,上述高温气体也会通过泄压阀和连接部222进入导流腔23,通过导流腔导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连接部222向下沉部221的内部凸出的端部设置有缓冲层223,即连接部222的顶端设置有缓冲层223。
在某一电芯11热失控时,在泄压阀泄露的高温流体的冲力下,缓冲层223破裂,高温流体进入下沉部221,缓冲层223的设置可以起到缓冲高温流体冲力的作用,从而避免高温流体直接喷射至上盖板21,从而对上盖板21造成损坏。
具体地,下沉部221和连接部222可以采用耐高温的材料,从而保证自身与高温流体接触后不会发生变形。
上述缓冲层223可以为薄塑料片、薄橡胶片或其他材料的薄片结构,薄橡胶片上可以开设有十字形或锯齿形的切缝,在泄压阀泄露的高温物质的冲力下,切缝打开,释放泄漏物。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使得高温流体能够快速溢流至下沉部221,连接部222向下沉部221内凸出的部分的外侧壁与下沉部221的内侧壁间隔设置,如此下沉部221的内壁不会对连接部222顶端溢流的高温流体产生阻碍,便于快速引流高温流体。
以图5为例进行具体说明,连接部222的左侧与下沉部221之间具有第一导流通道231,连接部222的右侧与下沉部221之间具有第二导流通道232,第一导流通道231和第二导流通道232之间通过任意相邻两个连接部222之间的空间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导流腔23自电芯组件1一端指向另一端的方向宽度逐渐增加。具体可以参考图7,导流腔23自右向左宽度逐渐增加,可以在多个电芯11同时热失控时,热失控后流出的高温流体具有向导流腔23宽度尺寸较大的一端流动,对高温流体起到引导的作用,减小对其他电芯11的影响。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随着导流腔23的宽度逐渐增加,导流腔23底部的高度也可以逐渐下降,即导流板22的下沉部221对应导流腔23的部分的高度逐渐下降。如此可更快的将高温流体导流至导流腔23的一端,减小对其他电芯的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使得第一通风通道3和第二通风通道4能够进一步的快速带走电芯组件1顶部的热量,上述电池单元还可以包括与第一通风通道3一端连通的第一风扇以及与第二通风通道4一端连通的第二风扇,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与电芯组件1的后端相对设置,即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均位于电芯组件1的后端,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可以安装在该端所正对的电池模组的外壳7上,通过外壳7分别实现与第一通风通道3和第二通风通道4的连通。
当然,第一风扇也可以同时与第一通风通道3和第二通风通道4连通,第二风扇也可以同时与第一通风通道3和第二通风通道4连通。
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可以抽风也可以送风,以下以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进行抽风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在使用时,空气从第一通风通道3的进风口进入第一通风通道3,随后自第一通风通道3的出风口被第一风扇抽出,空气从第二通风通道4的进风口进入第二通风通道4,随后自第二通风通道4的出风口被第二风扇抽出。
上述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可加快第一通风通道3和第二通风通道4内空气的流动速度,从而加快对电芯组件1顶部的散热。
当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进行排风时,上述状态下第一通风通道3和第二通风通道4的出风口作为进风口,上述状态下第一通风通道3和第二通风通道4的进风口作为出风口。
当然,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也可以不设置,外壳7的侧方和或/后端可以设有与第一通风通道3和第二通风通道4连通的风孔。
如设置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抽风模式)且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与电芯组件1的后端相对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板22对应第一通风通道3和第二通风通道4的部位沿逐渐靠近电芯组件1的后端的方向高度逐渐降低。
由于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配置于电芯组件1的后端,第一通风通道3和第二通风通道4远离电芯组件1后端的地方风速较低,靠近电芯组件1后端的地方风速较高,通过上述设计可令第一通风通道3和第二通风通道4沿逐渐靠近电芯组件1后端的方向横截面逐渐减小,保证通风通道内不同位置处的风量尽量一致,从而减小不同位置处的电芯11顶端之间的温度差。
在设置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且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配置于电芯组件1后端的基础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腔23的宽度逐渐增加,即导流板22对应导流腔23的位置沿逐渐靠近电芯组件1后端的方向宽度逐渐增加,从而使得导流腔23侧方的第一通风通道3和第二通风通道4沿逐渐靠近电芯组件1后端的方向宽度逐渐减小。
上述设计同样可以令第一通风通道3和第二通风通道4沿逐渐靠近电芯组件1后端的方向横截面逐渐减小,保证通风通道内不同位置处的风量尽量一致,从而减小不同位置处的电芯11顶端之间的温度差。
以下对下盖5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电池单元还包括盖设于电芯组件1下方的下盖5,下盖5与电芯组件1之间具有与第三通风通道122连通的散热空间。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与上盖2类似地,散热空间可以包括用于对电芯组件1底部散热的第四通风通道和/或第五通风通道,从而使得电芯组件1更充分的散热。
以下盖5与电芯组件1之间形成第四通风通道和第五通风通道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使得第四通风通道和第五通风通道能够快速带走电芯组件1底部的热量,上述电池单元还可以包括与第四通风通道一端连通的第四风扇以及与第五通风通道一端连通的第五风扇,第四风扇和第五风扇与电芯组件1的后端相对设置,即当电池单元设置有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时,第一风扇、第二风扇、第四风扇和第五风扇位于电芯组件1的同一端。
当然,第四风扇和第五风扇也可以与电芯组件1的前端相对设置,位于电芯组件1后端的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与位于电芯组件1前端的第四风扇和第五风扇可以相对抽风或者相对进风。
另外,第四风扇也可以同时与第四通风通道和第五通风通道连通,第五风扇也可以同时与第四通风通道和第五通风通道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下盖5包括下盖板以及连接于下盖板中部的分隔板,分隔板自电芯组件1的一端向另一端延伸,下盖板盖设于电芯组件1的下方并与电芯组件1之间形成位于分隔板一侧的第四通风通道和位于分隔板另一侧的第五通风通道。
上述下盖5的结构简单,可通过改变分隔板的形状来改变第四通风通道和第五通风通道的形状,从而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当第四风扇和第五风扇与电芯组件1的后端相对设置时,下盖板可以沿逐渐靠近电芯组件1后端的方向高度逐渐升高。
由于第四通风通道和第五通风通道远离电芯组件1后端的地方风速较低,靠近电芯组件1后端的地方风速较高,通过上述设计可令第四通风通道和第五通风通道沿逐渐靠近电芯组件1后端的方向横截面逐渐减小,保证通风通道内不同位置处的风量尽量一致,从而减小不同位置处的电芯11顶端之间的温度差。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四风扇和第五风扇与电芯组件1的后端相对设置时,分隔板沿逐渐靠近电芯组件1后端的方向宽度逐渐增加,从而使得分隔板侧方的第四通风通道和第五通风通道沿逐渐靠近电芯组件1后端的方向宽度逐渐减小。
上述设计可令第四通风通道和第五通风通道沿逐渐靠近电芯组件1后端的方向横截面逐渐减小,保证通风通道内不同位置处的风量尽量一致,从而减小不同位置处的电芯11顶端之间的温度差。
以下对电芯组件1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1所示,电芯组件1包括多个依次设置的电芯11,每个电芯11的顶部均设有泄压阀,各个电芯11的底部通过两根上下设置的钢带绑定,相邻的两个电芯11之间夹设有间隔件12,间隔件12面向电芯11的两侧凸设有多个凸条121,相邻的两个凸条121之间形成第三通风通道122,第三通风通道122可实现电芯11侧面的散热,从而保证电芯的散热效果。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如图8至图11所示,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包括外壳7、通风机构6以及两个上述电池单元;两个电池单元相对间隔安装于外壳7内,两个电池单元之间形成中部通风通道8,中部通风通道8与第三通风通道122连通,中部通风通道8还与上盖2与电芯组件1之间形成的第一通风通道3和/或第二通风通道4连通;通风机构6安装于外壳7上且与中部通风通道8连通。
通风机构6可以自中部通风通道8抽风也可以向中部通风通道8进风,以下以通风机构6自中部通风通道8抽风以及上盖2和电芯组件1之间形成第一通风通道3和第二通风通道4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空气从外壳7侧方的侧向风孔71以及后端的后端风孔72进入第一通风通道3、第二通风通道4和第三通风通道122,汇流至中部通风通道8,最后被通风机构6抽出至外壳7的外部,实现对电芯11侧方以及顶部的散热。当下盖5与电芯组件1之间的散热空间包括第四通风通道和第五通风通道时,空气也可以从外壳7侧方的侧向风孔71以及后端的后端风孔72进入第四通风通道和第五通风通道,汇流至中部通风通道8,最后被通风机构6抽出至外壳7的外部,实现对电芯11底部的散热。
具体地,通风机构6可以为风扇、小型抽气泵、小型鼓风机等。设置通风机构6时,可以不设置第一风扇、第二风扇、第三风扇和第四风扇,也可以设置上述四个风扇的任意一个或多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逐渐靠近通风机构6的方向,各个间隔件12上第三通风通道122的体积逐渐减小。
上述设置可令离通风机构6最近的那个间隔件12为电芯11散热的入风面积最小,越远离通风机构6入风面积越大。由于距离通风机构6越近,风速越高,上述设置通过将靠近通风机构6处的入风面积减小,远离通风机构6的入风面积增大,从而使得进入不同电芯11侧面的风量相对一致,减小不同电芯11之间中部的温差。
具体地,可以通过缩小最顶部凸条121与最底部凸条121之间的距离来缩小第三通风通道122的体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组件(1)以及盖设于所述电芯组件(1)上方的上盖(2),所述上盖(2)与所述电芯组件(1)之间形成第一通风通道(3)和/或第二通风通道(4),所述电芯组件(1)具有第三通风通道(122),所述上盖(2)具有导流腔(23),所述导流腔(23)用于接收并导流所述电芯组件(1)中任意一个或多个泄压阀泄露的高温流体以使所述高温流体与其他所述泄压阀分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2)包括上盖板(21)和导流板(22);
所述导流板(22)与所述上盖板(21)连接并与所述上盖板(21)之间形成所述导流腔(23),所述导流板(22)与所述电芯组件(1)中的各个泄压阀接触;
所述导流板(22)设置于所述电芯组件(1)的上方并与所述电芯组件(1)之间形成位于所述导流腔(23)一侧的所述第一通风通道(3)和/或位于所述导流腔(23)另一侧的所述第二通风通道(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风通道(3)的进出风口位于所述导流板(22)的侧面和/或端面;
所述第二通风通道(4)的进出风口位于所述导流板(22)的侧面和/或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22)包括下沉部(221)和多个连接部(222),所述下沉部(221)的顶端与所述上盖板(21)连接,所述下沉部(221)的底端与各个所述连接部(222)连接,各个所述连接部(222)向所述下沉部(221)的内部凸出,所述连接部(222)向所述下沉部(221)内凸出的部分与所述下沉部(221)之间具有所述导流腔(23),各个所述连接部(222)与各个所述泄压阀一一对应连接,以将各个所述泄压阀泄露的高温流体导流至所述导流腔(2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22)向所述下沉部(221)的内部凸出的端部设置有缓冲层(223),所述缓冲层(223)用于缓冲所述泄压阀泄露的高温流体的冲力。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22)向所述下沉部(221)内凸出的部分的外侧壁与所述下沉部(221)的内侧壁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设于所述电芯组件(1)下方的下盖(5),所述下盖(5)与所述电芯组件(1)之间具有与所述第三通风通道(122)连通的散热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腔(23)自所述电芯组件(1)一端指向另一端的方向宽度逐渐增加。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组件(1)包括多个依次设置的电芯(11),相邻的两个所述电芯(11)之间夹设有间隔件(12),所述间隔件(12)面向所述电芯(11)的两侧凸设有多个凸条(121),相邻的两个所述凸条(121)之间形成所述第三通风通道(122)。
10.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7)、通风机构(6)以及两个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元;
两个所述电池单元相对间隔安装于所述外壳(7)内,两个所述电池单元之间形成中部通风通道(8),所述中部通风通道(8)与所述第三通风通道(122)连通,所述中部通风通道(8)还与所述上盖(2)和所述电芯组件(1)之间形成的所述第一通风通道(3)和/或所述第二通风通道(4)连通;
所述通风机构(6)安装于所述外壳(7)上且与所述中部通风通道(8)连通。
CN202211140245.5A 2022-09-20 2022-09-20 电池单元及电池模组 Active CN1152243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40245.5A CN115224394B (zh) 2022-09-20 2022-09-20 电池单元及电池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40245.5A CN115224394B (zh) 2022-09-20 2022-09-20 电池单元及电池模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24394A true CN115224394A (zh) 2022-10-21
CN115224394B CN115224394B (zh) 2022-11-22

Family

ID=836174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40245.5A Active CN115224394B (zh) 2022-09-20 2022-09-20 电池单元及电池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24394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92209A (ja) * 2009-02-17 2010-09-02 Toshiba Corp 二次電池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組電池
JP2012113899A (ja) * 2010-11-23 2012-06-14 Denso Corp 電池システム
JP2018018753A (ja) * 2016-07-29 2018-02-0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池パック
CN211404606U (zh) * 2020-03-20 2020-09-01 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的安全结构及电池包
CN211455751U (zh) * 2019-12-26 2020-09-08 观致汽车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
CN214378654U (zh) * 2021-04-09 2021-10-08 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热扩散防护结构及电池包
CN216671759U (zh) * 2021-12-27 2022-06-03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电池组散热与热失控防护集成装置
CN114843697A (zh) * 2022-07-04 2022-08-02 广东采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
CN114976470A (zh) * 2022-07-28 2022-08-30 广东采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电池箱
CN114976471A (zh) * 2022-07-28 2022-08-30 广东采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电池箱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92209A (ja) * 2009-02-17 2010-09-02 Toshiba Corp 二次電池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組電池
JP2012113899A (ja) * 2010-11-23 2012-06-14 Denso Corp 電池システム
JP2018018753A (ja) * 2016-07-29 2018-02-0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池パック
CN211455751U (zh) * 2019-12-26 2020-09-08 观致汽车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
CN211404606U (zh) * 2020-03-20 2020-09-01 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的安全结构及电池包
CN214378654U (zh) * 2021-04-09 2021-10-08 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热扩散防护结构及电池包
CN216671759U (zh) * 2021-12-27 2022-06-03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电池组散热与热失控防护集成装置
CN114843697A (zh) * 2022-07-04 2022-08-02 广东采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
CN114976470A (zh) * 2022-07-28 2022-08-30 广东采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电池箱
CN114976471A (zh) * 2022-07-28 2022-08-30 广东采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电池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24394B (zh) 2022-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97270B2 (en) Energy storage device
JP2019530191A (ja) バッテリモジュール、走行用バッテリパック、及び自動車
KR20120076752A (ko) 유입구와 유출구가 수직구조인 배터리 팩
CN218101604U (zh) 一种电池包箱体、电池包、用电装置和制造电池包的设备
CN218070108U (zh) 一种电池包箱体、电池包、用电装置和制造电池包的设备
CN116345056A (zh) 电池装置和储能设备
CN217086696U (zh) 储能电池插箱的冷却结构及储能电池插箱
CN216720073U (zh) 电池和用电装置
CN115224394B (zh) 电池单元及电池模组
CN115066789A (zh) 电动车辆风冷电池组
CN219832797U (zh) 电池包
CN217788528U (zh) 电池包、车辆及储能装置
CN219203302U (zh) 热管理部件、热管理系统、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9106450U (zh) 单体电池及电池模组
CN217903346U (zh) 一种电池包
CN217691343U (zh) 一种储能集装箱用风道及储能集装箱
CN212323081U (zh) 动力电池包和新能源车
CN214411312U (zh) 散热模组及储能模组
CN115117500A (zh) 一种冷却板、电池包及车辆
CN216928765U (zh) 电池包的外壳和电池包
CN219759869U (zh) 电池包
CN221379647U (zh) 电池包及动力装置
CN220138600U (zh) 一种电池包箱体结构、电芯及电池包
CN219801089U (zh) 电池包
CN220065943U (zh) 电池箱及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