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17637B - Vvt系统控制方法、vvt系统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Vvt系统控制方法、vvt系统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17637B
CN115217637B CN202110490358.7A CN202110490358A CN115217637B CN 115217637 B CN115217637 B CN 115217637B CN 202110490358 A CN202110490358 A CN 202110490358A CN 115217637 B CN115217637 B CN 1152176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vt system
phase
control mode
preset
vv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9035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17637A (zh
Inventor
梁明曦
鲁震
周许英
吴广权
陈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9035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17637B/zh
Publication of CN1152176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176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176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176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13/00Controlling the engine output power by varying inlet or exhaust val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e.g. timing
    • F02D13/02Controlling the engine output power by varying inlet or exhaust val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e.g. timing during engine operation
    • F02D13/0203Variable control of intake and exhaust valves
    • F02D13/0215Variable control of intake and exhaust valves changing the valve timing on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3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 F01L1/34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chang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nkshaft and camshaft, e.g. using helicoidal gear
    • F01L1/3442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chang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nkshaft and camshaft, e.g. using helicoidal gear using hydraulic chambers with variable volume to transmit the rotating for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3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 F01L1/34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chang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nkshaft and camshaft, e.g. using helicoidal gear
    • F01L1/3442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chang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nkshaft and camshaft, e.g. using helicoidal gear using hydraulic chambers with variable volume to transmit the rotating force
    • F01L2001/34423Details relating to the hydraulic feeding circuit
    • F01L2001/34426Oil control valv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Output Control And Ontrol Of Special Type Engin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VVT系统控制方法、VVT系统及汽车,该方法通过在由VVT系统控制的发动机处于稳定运行状态之后,获取所述VVT系统输出的转速信号以及相位信号;所述VVT系统控制处于闭环控制模式;根据所述转速信号以及所述相位信号,确定所述VVT系统是否满足预设控制模式转换条件;所述预设控制模式转换条件是指所述VVT系统满足大角度调节工况条件以及相位长时间稳定工况条件中的其中一种;在所述VVT系统满足预设控制模式转换条件时,控制所述VVT系统自所述闭环控制模式切换至开环控制模式。本发明在满足大角度调节工况条件时,提升了VVT系统的响应速度,在满足相位长时间稳定工况条件时,减少了电磁阀阀芯的微动,提高了阀芯寿命,降低VVT系统的能耗。

Description

VVT系统控制方法、VVT系统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VVT系统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VVT系统控制方法、VVT系统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VVT(Variable Valve Timing,可变气门正时技术)系统已成为当前发动机的标配设备,该VVT系统具有较好的降低油耗以及改善汽车排放的效果。
现有技术中,VVT系统通常以预先标定的工作角度作为目标参数,并根据该目标参数采用闭环控制。但是随着实际相位接近该目标参数,VVT系统会逐渐降低比例系数以限制相位超调,进而导致VVT系统的响应速度降低,使得VVT系统中的相位器不具备实现最大调节相位的能力;并且针对如定速巡航等稳定工况,若采用闭环控制,会导致驱动电磁阀阀芯的阀套磨损,进而可能会导致VVT系统的泄漏量增高,以及能耗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VVT系统控制方法、VVT系统及汽车,以解决在闭环控制下VVT系统的响应速度降低等问题。
一种VVT系统控制方法,包括:
在处于闭环控制模式的VVT系统的发动机处于稳定运行状态之后,获取转速信号以及相位信号;
根据所述转速信号以及所述相位信号,确定所述VVT系统是否满足预设控制模式转换条件;所述预设控制模式转换条件是指所述VVT系统满足大角度调节工况条件以及相位长时间稳定工况条件中的其中一种;
在所述VVT系统满足预设控制模式转换条件时,控制所述VVT系统自所述闭环控制模式切换至开环控制模式。
一种VVT系统,包括机油控制阀、相位器以及用于执行上述VVT系统控制方法的控制器;所述机油控制阀与所述相位器以及所述控制器连接。
上述VVT系统控制方法、VVT系统及汽车,该方法在VVT系统满足大角度调节工况条件,或相位长时间稳定工况条件中任意一种预设控制模式转换条件时,需要控制VVT系统自闭环控制模式切换至开环控制模式,以令在VVT系统满足大角度调节工况条件时,能够提升VVT系统的响应速度;在VVT系统满足相位长时间稳定工况条件时,可以减少电磁阀阀芯的微动,提高阀芯寿命,降低VVT系统的能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VVT系统控制方法的一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VVT系统的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一种VVT系统控制方法,以该方法应用在如图2所示的VVT系统中的控制器中,包括如下步骤:
S10:在处于闭环控制模式的VVT系统的发动机处于稳定运行状态之后,获取转速信号以及相位信号;
可以理解地,发动机处于稳定运行状态下指的是发动机的转速稳定,且输出功率稳定的状态。闭环控制模式是指由VVT系统输出的转速信号以及相位信号会影响到下一次VVT系统的运转状况的模式。进一步地,转速信号可以通过设置在VVT系统中的曲轴系上的传感器进行采集,该转速信号表征发动机的转速;相位信号可以通过设置在VVT系统中的阀系上的传感器进行采集,该相位信号表征了发动机的驱动力矩,也即表征了VVT系统中的相位器产生的驱动力矩。其中,发动机可以为安装在汽车壳体内部用于驱动汽车行驶的设备。
S20:根据所述转速信号以及所述相位信号,确定所述VVT系统是否满足预设控制模式转换条件;所述预设控制模式转换条件是指所述VVT系统满足大角度调节工况条件以及相位长时间稳定工况条件中的其中一种;
可以理解地,大角度调节工况条件指的是当前相位信号与第一预设目标相位阈值之间的差值较大,需要提高VVT系统中的相位器的调节速度等的条件;相位长时间稳定工况条件指的是在一段较长的时长(如5s)中,VVT系统输出的相邻两个相位信号在预设相位变化阈值之间来回跳动的条件。在满足大角度调节工况条件,或者满足相位长时间稳定工况条件时,即认为VVT系统满足预设控制模式转换条件。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20中,也即所述根据所述转速信号以及所述相位信号,确定所述VVT系统是否满足预设控制模式转换条件,包括:
在VVT系统满足预设运行条件时,确定所述VVT系统是否满足相位差值条件,同时确定所述VVT系统中的比例阀是否处于未全开状态;所述相位差值条件是指所述相位信号与第一预设目标相位阈值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相位差值阈值;
在所述VVT系统满足相位差值条件,且所述比例阀处于未全开状态时,确定所述VVT系统满足所述大角度调节工况条件。
可以理解地,预设运行条件是指VVT系统未发生如传感器损坏、电压故障等故障。第一预设目标相位阈值是指在大角度调节工况条件下的目标相位,该第一预设目标相位阈值可以根据发动机性能(如发动机转速)进行确定,不同的发动机之间设置的第一预设目标相位阈值可能不同。预设相位差值阈值可以设定为20°CA。
具体地,在获取转速信号以及相位信号之后,确定VVT系统是否发生如传感器损坏、电压故障等故障,例如若接收到的转速信号为0,但发动机仍然在稳定运行时,可能是设置在VVT系统中曲轴系上的传感器发生故障;在确定VVT系统未发生如传感器损坏、电压故障等故障时,确定VVT系统满足预设运行条件,进而将获取到的相位信号与第一预设目标相位阈值之间的差值与预设相位差值阈值进行比较,若相位信号与第一预设目标相位阈值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相位差值阈值,表明当前的相位信号与第一预设目标相位阈值差距较大,需要提高相位器的调节能力,进而提高相位调节效率;进一步地,同时还需要确定比例阀是否处于未全开状态,当比例阀未全开状态时,才需要提高相位器的调节能力,若比例阀处于全开状态,则表征当前VVT系统的调节能力最大,尽管当前的相位信号与第一预设目标相位阈值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相位差值阈值,也无法提高相位器的调节能力;进而在确定VVT系统满足预设运行条件、满足相位差值条件,且所述比例阀处于未全开状态时,确定所述VVT系统满足所述大角度调节工况条件。
进一步地,若VVT系统不满足预设运行条件,或不满足相位差值条件,或比例阀处于全开状态,也即上述三个条件任意一个条件不满足时,均可以确定VVT系统不满足大角度调节工况条件。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20中,也即所述根据所述转速信号以及所述相位信号,确定所述VVT系统是否满足预设控制模式转换条件,还包括:
在VVT系统满足预设运行条件时,根据所述相位信号确定在闭环控制模式下的闭环相位变化幅值;所述闭环相位变化幅值为所述相位信号与第二预设目标相位阈值之间的差值;所述第二预设目标相位阈值为在所述相位长时间稳定工况条件下的目标相位;
可以理解地,相位信号可以为实时采集的,也可以为间隔采集的(如间隔1s)。第二预设目标相位阈值是指在大角度调节工况条件下的目标相位,该第二预设目标相位阈值可以根据发动机性能(如发动机转速)进行确定,不同的发动机之间设置的第二预设目标相位阈值可能不同;进一步地,第一预设目标相位阈值与第二目标相位阈值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在预设相位变化时长内,若所述闭环相位变化幅值持续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相位变化阈值,则确定所述VVT系统满足所述相位长时间稳定工况条件。
可选地,预设相位变化时长可以设定为5s,6s等。示例性地,第一预设相位变化阈值可以设定为2°CA。
具体地,在根据所述相位信号确定在闭环控制模式下的闭环相位变化幅值之后,实时监测在预设相位变化时长内,闭环相位变化幅值是否持续小于或等于预设相位变化阈值,若在预设相位变化时长内,闭环相位变化幅值持续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相位变化阈值,表征在预设相位变化时长这段时间内,相位信号较为稳定,也即相位信号与第二预设目标相位阈值之间的差值差距较小,进而确定VVT系统满足相位长时间稳定工况条件。
进一步地,若在预设相位变化时长内,若闭环相位变化幅值持续大于第一预设相位变化阈值,则表明在预设相位变化时长这段时间内,相位信号之间的差距较大,进而确定VVT系统不满足相位长时间稳定工况条件。
S30:在所述VVT系统满足预设控制模式转换条件时,控制所述VVT系统自所述闭环控制模式切换至开环控制模式。
可以理解地,在VVT系统满足大角度调节工况条件时,表明当前相位信号与第一预设目标相位阈值之间的差值较大,并且随着相位信号向第一预设目标相位阈值靠近时,若VVT系统仍处于闭环控制模式,为了限制VVT系统中相位器发生相位角超调现象会降低比例系数,进而降低了VVT系统的响应速度,从而降低了相位器的调节能力;
进一步地,在VVT系统满足相位长时间稳定工况条件时,表征相位信号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恒定,此时若VVT系统仍处于闭环控制模式,为了补偿VVT系统外载凸轮扭矩的波动以及VVT系统自身的泄漏,会驱动电磁阀阀芯在预设相位变化阈值附近频繁变换,进而导致电磁阀阀芯的阀套产生微动磨损,从而改变了VVT系统的流量特性,增大了VVT系统自身的泄漏,增加了VVT系统的能耗;
在本实施例中,在VVT系统满足大角度调节工况条件,或相位长时间稳定工况条件中任意一种预设控制模式转换条件时,需要控制VVT系统自闭环控制模式切换至开环控制模式,以令在VVT系统满足相位长时间稳定工况条件时,能够提升VVT系统的响应速度;在VVT系统满足相位长时间稳定工况条件时,可以减少电磁阀阀芯的微动,提高阀芯寿命,降低VVT系统的能耗。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30中,也即所述在所述VVT系统满足预设控制模式转换条件时,控制所述VVT系统自所述闭环控制模式切换至开环控制模式,包括:
在所述VVT系统满足所述大角度调节工况条件时,控制所述VVT系统自所述闭环控制模式切换至开环控制模式;
可以理解地,在上述说明中指出,在VVT系统满足大角度调节工况条件时,表明当前相位信号与第一预设目标相位阈值之间的差值较大,并且随着相位信号向第一预设目标相位阈值靠近时,若VVT系统仍处于闭环控制模式,为了限制VVT系统中相位器发生相位角超调现象会降低比例系数,进而降低了VVT系统的响应速度,从而降低了相位器的调节能力,因此在VVT系统满足大角度调节工况条件时,控制VVT系统自闭环控制模式切换至开环控制模式。
根据所述转速信号对所述VVT系统中的相位器进行调节速度预测,得到与所述相位器对应的最大调节速度;
在VVT系统处于开环控制模式时,获取VVT系统输出的转速信号、发动机负荷、机油温度以及机油压力,以根据转速信号、发动机负荷、机油温度以及机油压力对VVT系统中的相位器进行调节速度预测,也即预测相位器在大角度调节工况下的最大调节速度。
进一步地,可以通过调速预测模块对VVT系统中的相位器进行调节速度预测,该调速预测模块是预先训练得到的速度预测模型,以在获取到转速信号、发动机负荷、机油温度以及机油压力之后,将转速信号、发动机负荷、机油温度以及机油压力输入至调速预测模块中,以得到调速预测模块输出的最大调节速度。其中,调速预测模块与VVT系统通信连接。其中,速度预测模型可以集成在图2中的控制器中。
进一步地,还可以通过预设调节速度对照表确定与相位器对应的最大调节速度,也即通过预先模拟不同转速信号、发动机负荷、机油温度以及机油压力下,相位器能够达到的最大调节速度,进而将转速信号、发动机负荷、机油温度以及机油压力与该最大调节速度关联存储至预设调节速度对照表中,进而可以在获取到转速信号、发动机负荷、机油温度以及机油压力之后,自预设调节速度对照表中,通过如关键字匹配算法等方法确定与其匹配的最大调节速度。
根据所述最大调节速度,确定所述相位器完成预设相位调节任务的预测相位调节时长;所述预设相位调节任务是指将所述相位信号调节至预设调节相位阈值;所述预设调节相位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目标相位阈值;
可以理解地,预设调节相位阈值可以设定为第一预设目标相位阈值的70%,或者第一预设目标相位阈值的80%。
具体地,在确定相位器的最大调节速度之后,根据该最大调节速度,确定相位器驱动VVT系统中阀系转动时,将相位信号调节至预设调节相位阈值所需的预测相位调节时长。
根据所述转速信号以及所述最大调节速度,确定最大调速电流,并向所述VVT系统输出所述最大调速电流。
具体地,在根据转速信号对VVT系统中的相位器进行调节速度预测,得到与相位器对应的最大调节速度之后,根据该最大调节速度以及转速信号,确定最大调速PWM(PulseWidth 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电流,也即最大调速电流,并向VVT系统中的发动机控制单元输出该最大调速电流,以令发动机控制单元将最大调速电流输入至VVT系统中的机油控制阀,进而令机油控制阀根据该最大调速电流控制阀芯位置,确定阀内的机油流向与流量。进一步地,机油会通过机油控制阀中设置的油道进入相位器内部,以填充相位器油腔产生驱动力矩;也即通过向VVT系统中的发动机控制单元输出该最大调速电流,可以改变机油控制阀输出的机油的流向以及流量,进而改变相位器油腔产生驱动力矩,从而提高相位器的相位调节能力。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向所述VVT系统输出所述最大调速电流之后,包括:
记录向所述VVT系统输出所述最大调速电流的电流输出时长;
在所述预设相位调节任务已完成,且所述电流输出时长小于或等于所述相位调节时长时,控制所述VVT系统自所述开环控制模式切换至闭环控制模式。
可以理解地,电流输出时长即为向VVT系统输出最大调速电流的总时长。具体地,在记录向VVT系统输出最大调速电流的电流输出时长之后,若预设相位调节任务已完成,且电流输出时长小于或等于相位调节时长,也即表征在预测相位调节时长内,将相位信号调节至预设调节相位阈值,此时为了避免对相位信号的超调现象,也即将相位信号调节至超过第一预设目标相位阈值的现象,应控制VVT系统自开环控制模式切换至闭环控制模式,以降低相位器的调节能力,使得相位信号尽量不会超过第一预设目标相位阈值。
进一步地,在预设相位调节任务并为完成,且电流输出时长大于预测相位调节时长时,也即表征在预测相位调节时长内,并未将相位信号调节至预设调节相位阈值,但是由于此时已经超过了预测相位调节时长,且相位信号可能被调节至接近于预设调节相位阈值,因此此时若将VVT系统继续保持开环控制模式,可能会导致出现超调现象,所以此时应该控制VVT系统自开环控制模式切换至闭环控制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在满足大角度调节工况条件时,通过控制VVT系统自闭环控制模式切换至开环控制模式,且对VVT系统中的相位器的最大调节速度进行预测,进而向VVT系统输出最大调速电流,进而提高了相位调节速率,并且在预设相位调节任务已完成或者电流输出时长大于预测相位调节时长时,控制VVT系统自开环控制模式切换至闭环控制模式,能够有效抑制VVT系统发生超调现象。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提高了相位器的响应速度。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30中,也即所述在所述VVT系统满足预设控制模式转换条件时,控制所述VVT系统自所述闭环控制模式切换至开环控制模式,包括:
在所述VVT系统满足所述相位长时间稳定工况条件时,控制所述VVT系统自所述闭环控制模式切换至开环控制模式,并向所述VVT系统中的机油控制阀输出相位保持电流。
可以理解地,相位保持电流与机油控制阀本身的属性关联,也即机油控制阀输出的电流与其占空比关联,示例性地,在机油控制阀的占空比为40%至60%时,该机油控制阀即会输出相位保持电流。
具体地,若确定VVT系统满足相位长时间稳定工况条件,则控制VVT系统自闭环控制模式切换至开环控制模式,并将机油控制阀的占空比设置在能够输出相位保持电流的占空比范围内,如假设在占空比为40%至60%时,机油控制阀会输出相位保持电流,进而可以将机油控制阀的占空比设置为50%或其余落在40%至60%范围内的任意一个数值。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向所述VVT系统中的机油控制阀输出相位保持电流之后,包括:
根据所述相位信号以及所述第二预设目标相位阈值,确定所述VVT系统在开环控制模式下的开环相位变化幅值;
可以理解地,相位信号指的是VVT系统自闭环控制模式转换到开环控制模式之后检测到的相位信号。开环相位变化幅值即为相位信号与第二预设目标相位阈值之间的差值。
在所述开环相位变化幅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相位变化阈值时,继续向所述VVT系统中的机油控制阀输出所述相位保持电流。
可选地,第二预设相位变化阈值可以设定为4°CA。
具体地,在获取处于开环控制模式的VVT系统输出的相位信号,并根据所述相位信号以及所述第二预设目标相位阈值,确定开环相位变化幅值之后,在开环相位变化幅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相位变化阈值时,表征当前VVT系统的相位信号变化较为稳定,因此可以继续向VVT系统中的机油控制阀输出所述相位保持电流。
在所述开环相位变化幅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相位变化阈值时,控制所述VVT系统自所述开环控制模式切换至闭环控制模式。
具体地,在获取处于开环控制模式的VVT系统输出的相位信号,并根据所述相位信号以及所述第二预设目标相位阈值,确定开环相位变化幅值之后,若在任意一个时刻获取到的相位信号与第二预设目标相位阈值之间的差值,也即开环相位变化幅值大于第二预设相位变化阈值,则表征当前相位信号与第二预设目标相位阈值之间偏差较大,若继续采用开环控制模式,可能会导致VVT系统的损坏,进而需要控制VVT系统自开环控制模式切换至闭环控制模式,并在切换至闭环控制模式之后向VVT系统中的机油控制阀输出正常闭环电流,该正常闭环电流也与机油控制阀自身的占空比相关。
在本实施例中,在VVT系统满足相位长时间稳定工况条件时,控制VVT系统自闭环控制模式切换至开环控制模式,能够减少VVT系统输出的相位信号发生频繁的波动,提高了电磁阀阀芯发套的安全性;同时,引入了第二预设目标相位阈值,可以在开环相位变化幅值大于第二预设相位变化阈值时,控制VVT系统自开环控制模式切换至闭环控制模式,降低了VVT系统因受开环控制模式导致稳定性恶化发生的可能性。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一种VVT系统,包括机油控制阀2、相位器3以及用于执行所述VVT系统控制方法的控制器4(该控制器即为发动机控制单元);所述机油控制阀2与所述相位器3以及所述控制器4连接。进一步地,在该VVT系统还包括机油泵1、阀系5以及曲轴系6。
本实施例中的VVT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
通过曲轴系6转动驱动使得机油泵1泵出机油,以将机油输送至机油控制阀2中,为机油控制阀2的P口提供压力;机油控制阀2接收控制器4传输的PWM信号,控制阀芯位置并确定阀内的机油流向以及流量;机油经机油控制阀2内设置的油道,从机油控制阀内的A口和B口流入相位器3内部,以填充相位器3油腔产生驱动力矩,从而驱动阀系5相对初始位置发生转动。进一步地,阀系5和曲轴系6上均设置有触发传感器电平变化的信号轮,使得控制器4实时采集设置在阀系上的传感器输出的相位信号,以及设置在曲轴系上的传感器输出的转速信号,形成VVT系统的反馈闭环控制。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VVT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由VVT系统控制的发动机处于稳定运行状态之后,获取所述VVT系统输出的转速信号以及相位信号;所述VVT系统控制处于闭环控制模式;
根据所述转速信号以及所述相位信号,确定所述VVT系统是否满足预设控制模式转换条件;所述预设控制模式转换条件是指所述VVT系统满足大角度调节工况条件以及相位长时间稳定工况条件中的其中一种;
在所述VVT系统满足预设控制模式转换条件时,控制所述VVT系统自所述闭环控制模式切换至开环控制模式;
所述根据所述转速信号以及所述相位信号,确定所述VVT系统是否满足预设控制模式转换条件,包括:
在VVT系统满足预设运行条件时,确定所述VVT系统是否满足相位差值条件,同时确定所述VVT系统中的比例阀是否处于未全开状态;所述相位差值条件是指所述相位信号与第一预设目标相位阈值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相位差值阈值;所述预设运行条件是指所述VVT系统未发生故障;
在所述VVT系统满足相位差值条件,且所述比例阀处于未全开状态时,确定所述VVT系统满足所述大角度调节工况条件;
所述根据所述转速信号以及所述相位信号,确定所述VVT系统是否满足预设控制模式转换条件,还包括:
在VVT系统满足预设运行条件时,根据所述相位信号确定在闭环控制模式下的闭环相位变化幅值;所述闭环相位变化幅值为所述相位信号与第二预设目标相位阈值之间的差值;所述预设运行条件是指所述VVT系统未发生故障;
在预设相位变化时长内,若所述闭环相位变化幅值持续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相位变化阈值,则确定所述VVT系统满足所述相位长时间稳定工况条件;
所述在所述VVT系统满足预设控制模式转换条件时,控制所述VVT系统自所述闭环控制模式切换至开环控制模式,包括:
在所述VVT系统满足所述相位长时间稳定工况条件时,控制所述VVT系统自所述闭环控制模式切换至开环控制模式,并向所述VVT系统中的机油控制阀输出预设相位保持电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VVT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VVT系统满足预设控制模式转换条件时,控制所述VVT系统自所述闭环控制模式切换至开环控制模式,包括:
在所述VVT系统满足所述大角度调节工况条件时,控制所述VVT系统自所述闭环控制模式切换至开环控制模式;
根据所述转速信号、发动机负荷、机油温度以及机油压力对所述VVT系统中的相位器进行调节速度预测,得到与所述相位器对应的最大调节速度;
根据所述最大调节速度,确定所述相位器完成预设相位调节任务的预测相位调节时长;所述预设相位调节任务是指将所述相位信号调节至预设调节相位阈值;所述预设调节相位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目标相位阈值;
根据所述转速信号以及所述最大调节速度,确定最大调速电流,并向所述VVT系统输出所述最大调速电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VVT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VVT系统输出所述最大调速电流之后,包括:
记录向所述VVT系统输出所述最大调速电流的电流输出时长;
在所述预设相位调节任务已完成,且所述电流输出时长小于或等于所述预测相位调节时长时,控制所述VVT系统自所述开环控制模式切换至闭环控制模式。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VVT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VVT系统输出所述最大调速电流之后,包括:
记录向所述VVT系统输出所述最大调速电流的电流输出时长;
在所述预设相位调节任务并未完成,且所述电流输出时长大于所述预测相位调节时长时,控制所述VVT系统自所述开环控制模式切换至闭环控制模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VVT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VVT系统中的机油控制阀输出相位保持电流之后,包括:
根据所述相位信号以及所述第二预设目标相位阈值,确定所述VVT系统在开环控制模式下的开环相位变化幅值;
在所述开环相位变化幅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相位变化阈值时,继续向所述VVT系统中的机油控制阀输出所述相位保持电流;
在所述开环相位变化幅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相位变化阈值时,控制所述VVT系统自所述开环控制模式切换至闭环控制模式。
6.一种VVT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油控制阀、相位器以及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VVT系统控制方法的控制器;所述机油控制阀与所述相位器以及所述控制器连接。
7.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VVT系统。
CN202110490358.7A 2021-05-06 2021-05-06 Vvt系统控制方法、vvt系统及汽车 Active CN1152176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90358.7A CN115217637B (zh) 2021-05-06 2021-05-06 Vvt系统控制方法、vvt系统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90358.7A CN115217637B (zh) 2021-05-06 2021-05-06 Vvt系统控制方法、vvt系统及汽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17637A CN115217637A (zh) 2022-10-21
CN115217637B true CN115217637B (zh) 2023-09-01

Family

ID=836068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90358.7A Active CN115217637B (zh) 2021-05-06 2021-05-06 Vvt系统控制方法、vvt系统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1763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80908B (zh) * 2022-10-31 2024-04-19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vvt相位闭环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16655B1 (en) * 1999-02-05 2001-04-17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Valve operating control system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2004092525A (ja) * 2002-08-30 2004-03-25 Suzuki Motor Corp エンジンの動弁制御装置
CN102374038A (zh) * 2011-09-06 2012-03-14 天津大学 自学习的前馈和主动抗扰反馈结合的vvt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07931B2 (en) * 2002-06-17 2004-10-26 Borgwarner Inc Control method for transitions between open and closed loop operation in electronic VCT controls
US6932033B2 (en) * 2003-07-10 2005-08-23 Borgwarner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VCT closed-loop response at low cam torque frequency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16655B1 (en) * 1999-02-05 2001-04-17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Valve operating control system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2004092525A (ja) * 2002-08-30 2004-03-25 Suzuki Motor Corp エンジンの動弁制御装置
CN102374038A (zh) * 2011-09-06 2012-03-14 天津大学 自学习的前馈和主动抗扰反馈结合的vvt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17637A (zh) 2022-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94441B2 (ja) 内燃機関の冷却装置
RU2696168C2 (ru) Способ и система управления регулятором давления наддува (варианты)
US9175595B2 (en) Engine with engine oil viscosity control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US7470211B2 (en) Variable valve system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RU2706853C2 (ru) Способ (варианты) и система управления топливной системой
JP4978542B2 (ja) バルブタイミング制御装置及びバルブタイミング制御システム
CN103470325B (zh) 一种液压式vvt相位控制方法
CN112664333B (zh) 可变压缩比发动机压缩比控制方法
CN115217637B (zh) Vvt系统控制方法、vvt系统及汽车
CN113266455A (zh) 一种活塞冷却喷嘴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US20100095936A1 (en) Method and control device for controlling a fuel injector
JP2020051304A (ja) ピストン温度制御装置およびピストン温度制御方法
US20110106404A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t least one solenoid valve
US6213069B1 (en) Valve timing control device for use in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GB2517166A (en) A method and system of cleaning a control valve
JP2012117389A (ja) エンジンの冷却制御装置
JP5614141B2 (ja) 内燃機関の可変動弁装置
CN116136194A (zh) 一种发动机压缩比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6704011A (zh) 轨压传感器故障模式下轨压控制优化的方法
JP4979738B2 (ja) エンジン制御システム
US20190048867A1 (en) Hydraulic control device
JPS6338536B2 (zh)
CN116263132A (zh) 一种发动机压缩比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4929844A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爆震自适应控制方法
JP2007332956A (ja) ベーン式の可変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機構の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