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14778A - 一种后地板框架结构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后地板框架结构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14778A
CN115214778A CN202111503014.1A CN202111503014A CN115214778A CN 115214778 A CN115214778 A CN 115214778A CN 202111503014 A CN202111503014 A CN 202111503014A CN 115214778 A CN115214778 A CN 1152147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m assembly
assembly
frame structure
floor frame
sub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0301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14778B (zh
Inventor
周清
郭海洋
罗培锋
杨万庆
刘明
张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2147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147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147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147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02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comprising longitudinally or transversely arranged frame me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5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having impact absorbing means, e.g. a frame designed to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change shape or dimension upon impact with another body
    • B62D21/152Front or rear fram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后地板框架结构及汽车,后地板框架结构包括第一横梁组件、第二横梁组件、第一纵梁组件和第二纵梁组件,所述第一横梁组件、所述第二横梁组件与后防撞梁总成沿车身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纵梁组件与所述第二纵梁组件沿车身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横梁组件的两端和所述第二横梁组件的两端均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纵梁组件和所述第二纵梁组件上,所述第一纵梁组件远离车头的一端与所述后防撞梁总成的一端装配连接,所述第二纵梁组件远离车头的一端与所述后防撞梁总成的另一端装配连接。本发明减少了横梁数量,有利于实现整车的轻量化,降低开发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后地板框架结构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后地板框架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车辆的后地板框架结构是保障后排乘员安全的重要组成结构,在车辆受到来自车尾的碰撞时,碰撞力将通过后地板框架结构自车尾向车前的方向传递。因此,后地板框架结构对于保障后碰工况中的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现有的后地板框架结构中,横梁交错整体框架加上后防撞梁,呈“目”字四条横向搭接,所需横梁数量较多,整体框架结构冗余,不利于实现整车的轻量化。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后地板框架结构及汽车,以解决现有的后地板框架结构中横梁数量较多,结构冗余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后地板框架结构,包括第一横梁组件、第二横梁组件、第一纵梁组件和第二纵梁组件,所述第一横梁组件、所述第二横梁组件与后防撞梁总成沿车身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纵梁组件与所述第二纵梁组件沿车身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横梁组件的两端和所述第二横梁组件的两端均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纵梁组件和所述第二纵梁组件上,所述第一纵梁组件远离车头的一端与所述后防撞梁总成的一端装配连接,所述第二纵梁组件远离车头的一端与所述后防撞梁总成的另一端装配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横梁组件包括上下设置的后排座椅上横梁与后排座椅下横梁,所述后排座椅上横梁与所述后排座椅下横梁连接形成闭合空腔。
优选地,所述第二横梁组件包括上下设置的后地板上横梁和后地板下横梁,所述后地板上横梁和所述后地板下横梁连接形成闭合空腔。
优选地,所述第一纵梁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左门槛内板和左后纵梁,所述左门槛内板、所述左后纵梁均与所述第一横梁组件连接,且所述左后纵梁与所述后防撞梁总成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纵梁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右门槛内板和右后纵梁,所述右门槛内板、所述右后纵梁均与所述第一横梁组件连接,且所述右后纵梁与所述后防撞梁总成连接。
优选地,所述后地板框架结构还包括左后纵梁加强板和右后纵梁加强板,所述左后纵梁加强板嵌在所述左后纵梁中,且所述左后纵梁加强板连接在所述第一横梁组件与所述第二横梁组件之间;所述右后纵梁加强板嵌在所述右后纵梁中,且所述右后纵梁加强板连接在所述第一横梁组件与所述第二横梁组件之间。
优选地,所述左后纵梁和所述右后纵梁内均设置有U形槽,所述左后纵梁加强板和所述右后纵梁加强板的截面均呈U形,所述左后纵梁加强板和所述右后纵梁加强板分别嵌在所述U形槽中。
优选地,所述第二横梁组件与所述第一纵梁组件、所述第二纵梁组件的连接点分别位于扭力梁弹簧座板处。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后地板框架结构。
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后地板框架结构及汽车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实施例的后地板框架结构,由两个横梁组件与两个纵梁组件构成,且两个横梁组件、两个纵梁组件与后防撞梁总成形成“日”字形框架,提高了框架结构的完整性,并减少了横梁数量,有利于实现整车的轻量化,降低开发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后地板框架结构的示意图一;
图2是图1的A-A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后地板框架结构的示意图二;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后地板框架结构的示意图三;
图5是图4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第一横梁组件;11、后排座椅上横梁;12、后排座椅下横梁;2、第二横梁组件;21、后地板上横梁;22、后地板下横梁;3、第一纵梁组件;31、左门槛内板;32、左后纵梁;321、左后纵梁加强板;4、第二纵梁组件;41、右门槛内板;42、右后纵梁;421、右后纵梁加强板;5、后防撞梁总成;6、前地板侧梁延伸板;7、中央通道加强板侧梁延伸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后地板框架结构,包括第一横梁组件1、第二横梁组件2、第一纵梁组件3和第二纵梁组件4,所述第一横梁组件1、所述第二横梁组件2与后防撞梁总成5沿车身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作为三根横梁使用;所述第一纵梁组件3与所述第二纵梁组件4沿车身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作为两根纵梁使用;三根横梁与两根纵梁构成日字形框架,具体地,所述第一横梁组件1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纵梁组件3和所述第二纵梁组件4上,所述第二横梁组件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纵梁组件3和第二纵梁组件4上,以第一纵梁组件3为例,第一横梁组件1连接在靠近第一纵梁组件3的端部的位置,第二横梁组件2连接在第一纵梁组件3的中部;所述第一纵梁组件3远离车头的一端与所述后防撞梁总成5的一端装配连接,所述第二纵梁组件4远离车头的一端与所述后防撞梁总成5的另一端装配连接。
本发明后地板框架结构,由两个横梁组件和两个纵梁组件与后防撞梁总成5形成“日”字形框架,提高了框架结构的完整性,并减少了横梁数量、焊点数量,有利于实现整车的轻量化,降低开发成本,有利于成本管控。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横梁组件1包括上下设置的后排座椅上横梁11与后排座椅下横梁12,所述后排座椅上横梁11与所述后排座椅下横梁12扣合连接形成闭合空腔,增强了第一横梁组件1的结构稳定性,有利于提升横向抗扭性能,且减少了焊点数量。
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横梁组件2包括上下设置的后地板上横梁21和后地板下横梁22,所述后地板上横梁21和所述后地板下横梁22扣合连接形成闭合空腔,增强了第二横梁组件2的结构稳定性,有利于提升横向抗扭性能,且减少了焊点数量。
优选地,所述第二横梁组件2与所述第一纵梁组件3、所述第二纵梁组件4的连接点分别位于扭力梁弹簧座板处,使得弹簧结构布置在第二横梁组件2与第一纵梁组件3、第二纵梁组件4的交叉处,有利于传递底盘受力,提升车身的弯扭刚度及耐久寿命。
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纵梁组件3包括相互连接的左门槛内板31和左后纵梁32,所述左门槛内板31、所述左后纵梁32均与所述第一横梁组件1连接,例如焊接固定,且所述左后纵梁32与所述后防撞梁总成5连接。具体地,左门槛内板31焊接在第一横梁组件1的端部,左后纵梁32焊接在第一横梁组件1的侧面,且左后纵梁32与左门槛内板31焊接固定。
所述第二纵梁组件4包括相互连接的右门槛内板41和右后纵梁42,所述右门槛内板41、所述右后纵梁42均与所述第一横梁组件1连接,且所述右后纵梁42与所述后防撞梁总成5连接。具体地,右门槛内板41焊接在第一横梁组件1的端部,右后纵梁42焊接在第一横梁组件1的侧面,且右后纵梁42与右门槛内板41焊接固定。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后地板框架结构还包括左后纵梁加强板321和右后纵梁加强板421,所述左后纵梁加强板321嵌在所述左后纵梁32中,且所述左后纵梁加强板321连接在所述第一横梁组件1与所述第二横梁组件2之间;所述右后纵梁加强板421嵌在所述右后纵梁42中,且所述右后纵梁加强板421连接在所述第一横梁组件1与所述第二横梁组件2之间。左后纵梁加强板321与左后纵梁32点焊连接,以对左后纵梁32的靠近车头的前部加强,从而对整个后地板框架结构的前部加强;右后纵梁加强板421与右后纵梁42点焊连接,以对右后纵梁42的靠近车头的前部加强,从而对整个后地板框架结构的前部加强。第二横梁组件2的一端与左后纵梁32、左后纵梁加强板321均焊接固定,第二横梁组件2的另一端与右后纵梁42、右后纵梁加强板421均焊接固定。
左后纵梁加强板321、左门槛内板31、第一横梁组件1、右门槛内板41、右后纵梁加强板421与第二横梁组件2形成闭合的等腰梯形框架结构,在“日”字形框架结构的基础上形成二次加强框架结构,从而保证了结构强度。在梯形框架结构内可布置油箱、碳罐等部件,对“日”字形框架结构的二次加强,有利于在后碰工况中更好的保护油箱、碳罐等元件及舱内后排乘客的安全。在后碰工况中,第二横梁组件2、第一纵梁组件3、第二纵梁组件4和后防撞梁总成5构成的区域为溃缩吸能区域,梯形框架结构形成的区域为不变形区域,从而能够保证底部油箱、碳罐等零部件及上部座椅的完整性,进而保护乘员舱内的后部乘客的安全。
进一步地,所述左后纵梁32和所述右后纵梁42内均设置有槽口朝上的U形槽,所述左后纵梁加强板321和所述右后纵梁加强板421的截面均呈U形,所述左后纵梁加强板321和所述右后纵梁加强板421分别嵌在所述U形槽中,且左后纵梁加强板321和所述右后纵梁加强板421的U形槽口均朝上设置。
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横梁组件1的一侧设置有与前地板侧梁、中央通道加强板侧梁连接的连接位,具体地,连接位设置于第一横梁组件1的后排座椅下横梁12的靠近车头的侧面。前地板侧梁延伸板6和中央通道加强板侧梁延伸板7均延伸至后排座椅下横梁12的侧面。由左门槛内板31、前地板侧梁延伸板6、中央通道加强板侧梁延伸板7和右门槛内板41,在后排座椅下横梁12的侧面形成六条受力传递路径,能够有效的将正碰或者偏碰的残余受力能量传递到车身后部或尾部,同时有利于提升车身的弯扭刚度。
本发明所述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后地板框架结构。汽车的其他具体组成为现有技术,本发明不做详细赘述。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后地板框架结构,其由两个横梁组件与两个纵梁组件构成,且两个横梁组件、两个纵梁组件与后防撞梁总成5形成“日”字形框架,提高了框架结构的完整性,并减少了横梁数量,有利于实现整车的轻量化,降低开发成本。并且,本发明中,“日”字形框架靠近车头的前部还形成闭合的梯形框架结构,在后碰工况下,可以有效的传递碰撞能量,有利于保证后地板框架结构的完整性,从而有效的保护油箱、碳罐等零部件,提高了整车的安全性,且梯形框架结构的稳定性,能够提升弯扭刚度与耐久性能。本发明中,第一横梁组件1和第二横梁组件2均是由上下横梁扣合形成,能够有效的提升横向抵抗变形能量,从而提升扭转刚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后地板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横梁组件、第二横梁组件、第一纵梁组件和第二纵梁组件,所述第一横梁组件、所述第二横梁组件与后防撞梁总成沿车身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纵梁组件与所述第二纵梁组件沿车身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横梁组件的两端和所述第二横梁组件的两端均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纵梁组件和所述第二纵梁组件上,所述第一纵梁组件远离车头的一端与所述后防撞梁总成的一端装配连接,所述第二纵梁组件远离车头的一端与所述后防撞梁总成的另一端装配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地板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组件包括上下设置的后排座椅上横梁与后排座椅下横梁,所述后排座椅上横梁与所述后排座椅下横梁连接形成闭合空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地板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梁组件包括上下设置的后地板上横梁和后地板下横梁,所述后地板上横梁和所述后地板下横梁连接形成闭合空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地板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梁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左门槛内板和左后纵梁,所述左门槛内板、所述左后纵梁均与所述第一横梁组件连接,且所述左后纵梁与所述后防撞梁总成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地板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纵梁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右门槛内板和右后纵梁,所述右门槛内板、所述右后纵梁均与所述第一横梁组件连接,且所述右后纵梁与所述后防撞梁总成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地板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地板框架结构还包括左后纵梁加强板和右后纵梁加强板,所述左后纵梁加强板嵌在所述左后纵梁中,且所述左后纵梁加强板连接在所述第一横梁组件与所述第二横梁组件之间;所述右后纵梁加强板嵌在所述右后纵梁中,且所述右后纵梁加强板连接在所述第一横梁组件与所述第二横梁组件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地板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后纵梁和所述右后纵梁内均设置有U形槽,所述左后纵梁加强板和所述右后纵梁加强板的截面均呈U形,所述左后纵梁加强板和所述右后纵梁加强板分别嵌在所述U形槽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地板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梁组件与所述第一纵梁组件、所述第二纵梁组件的连接点分别位于扭力梁弹簧座板处。
9.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后地板框架结构。
CN202111503014.1A 2021-10-25 2021-12-09 一种后地板框架结构及汽车 Active CN1152147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715367 2021-10-25
CN202122571536 2021-10-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14778A true CN115214778A (zh) 2022-10-21
CN115214778B CN115214778B (zh) 2023-12-26

Family

ID=836060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03014.1A Active CN115214778B (zh) 2021-10-25 2021-12-09 一种后地板框架结构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14778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15617A1 (en) * 2007-08-21 2011-09-08 Honda Motor Co., Ltd. Automotive rear vehicle body structure
US20120181809A1 (en) * 2009-09-30 2012-07-19 Audi Ag Vehicle body structure with body reinforcement behind the second row of seats
CN206374814U (zh) * 2016-12-30 2017-08-04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后纵梁加强板组件
CN207790880U (zh) * 2017-12-20 2018-08-31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地板结构及车身结构
CN108609049A (zh) * 2018-06-13 2018-10-02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下车体框架
CN109204574A (zh) * 2018-10-16 2019-01-15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
CN209008696U (zh) * 2018-10-19 2019-06-21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后地板框架结构及汽车
CN210391310U (zh) * 2019-07-26 2020-04-24 浙江吉智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框架结构及车辆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15617A1 (en) * 2007-08-21 2011-09-08 Honda Motor Co., Ltd. Automotive rear vehicle body structure
US20120181809A1 (en) * 2009-09-30 2012-07-19 Audi Ag Vehicle body structure with body reinforcement behind the second row of seats
CN206374814U (zh) * 2016-12-30 2017-08-04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后纵梁加强板组件
CN207790880U (zh) * 2017-12-20 2018-08-31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地板结构及车身结构
CN108609049A (zh) * 2018-06-13 2018-10-02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下车体框架
CN109204574A (zh) * 2018-10-16 2019-01-15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
CN209008696U (zh) * 2018-10-19 2019-06-21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后地板框架结构及汽车
CN210391310U (zh) * 2019-07-26 2020-04-24 浙江吉智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框架结构及车辆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潘承鹏;: "乘用车白车身平台结构设计", 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 no. 0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14778B (zh) 2023-1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70841B (zh) 一种汽车车身骨架结构
CN101434264B (zh) 车辆的地板总成
CN205131387U (zh) 下车体框架结构
WO2017101513A1 (zh) 前机舱框架总成
CN109204496B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111169547B (zh) 车身传力结构及汽车
CN108016506B (zh) 车辆机舱总成
CN112937697B (zh) 一种纵梁加强结构及汽车
KR101601521B1 (ko) 차량 도어 보강 삽입체
CN103786791A (zh) 一种整体式汽车前纵梁
CN115214778B (zh) 一种后地板框架结构及汽车
CN114132383B (zh) 一种用于电动车辆的地板总成
CN112373576A (zh) 一种前地板总成结构
CN111169268B (zh) 电池包侧碰保护框架及汽车
CN212950844U (zh) 一种白车身框架
KR20110058922A (ko) 차체 대쉬 밀림방지 구조
CN213262628U (zh) 车辆的车身组件以及车辆
CN214689769U (zh) 一种前端结构和车辆
CN100519310C (zh) 一种可伸缩顶汽车前底板的布置结构
CN111169267B (zh) 电池包保护框架及汽车
CN115003588A (zh) 用于机动车辆车厢底梁的纵向加强件
CN108583689B (zh) 具有传力结构的纵梁和汽车
CN109204495B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114275044B (zh) 一种前地板纵梁结构及车辆
CN218368020U (zh) 前地板处纵梁网格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