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14321B - 车辆车门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车门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214321B CN115214321B CN202211140195.0A CN202211140195A CN115214321B CN 115214321 B CN115214321 B CN 115214321B CN 202211140195 A CN202211140195 A CN 202211140195A CN 115214321 B CN115214321 B CN 11521432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ompting
- texture
- vehicle door
- vehicle
- driving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9/00—Arrangement or adaptation of signal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ne of main groups B60Q1/00 - B60Q7/00, e.g. haptic signal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车门及车辆,属于车辆技术领域,本发明的车辆车门包括车门本体,所述车门本体的面向乘员舱内的一侧设有乘客提示装置,所述乘客提示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车门本体上的装置主体,以及设置在装置主体上的提示单元和驱动单元;其中,提示单元中具有提示部件,提示部件在自然状态下具有第一形态,且驱动单元对提示单元施加作用力时,提示部件能够切换为第二形态,第一形态和第二形态不同。本发明所述的车辆车门通过提示部件的形态变化,能够起到提示作用,有助于提升车辆车门的科技感与仪式感,提升整车品质,而有着较好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车门。同时,本发明还涉及设有上述车辆车门的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在购买车辆的过程中,除了会注意车辆外表是否绚丽以及其动力是否强劲之外,也对车辆的科技感越来越关注,而这些也已成为影响整车品质的重要方面。其中,以车辆中的车门为例,现有的车辆车门通常只是起到基本的封闭乘员舱的作用,功能单一,特别是在科技感上,在车辆车门上也鲜有这方面的设计,从而不利于车门科技感的提升,也难以助力于整车品质的提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车辆车门,以有助于提升车辆车门的科技感,提升整车品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车门,包括车门本体,所述车门本体的面向乘员舱内的一侧设有乘客提示装置;
所述乘客提示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车门本体上的装置主体,以及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上的提示单元和驱动单元;
所述提示单元中具有提示部件,所述提示部件在自然状态下具有第一形态,且所述驱动单元对所述提示单元施加作用力时,所述提示部件能够切换为第二形态,所述第一形态和所述第二形态不同。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主体具有呈柱状的芯部,所述提示部件套设在所述芯部上,且所述提示部件的一端支撑在所述装置主体上,所述驱动单元通过挤压所述提示部件的另一端,而向所述提示部件施加所述作用力。
进一步的,所述提示部件采用套设在所述芯部上的呈筒状的镭射塑料膜。
进一步的,所述镭射塑料膜的基材为BOPP、PET和PVC中的一种,所述镭射塑料膜的厚度在0.01-0.2mm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芯部上套设有纹理部件,所述提示部件套设在所述纹理部件外,且所述纹理部件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凹凸不平的纹理部,所述提示部件被挤压时贴附在所述纹理部上而形成所述第二形态。
进一步的,所述纹理部件包括固定在所述芯部上的纹理固定件,以及能够沿所述芯部轴向滑动的纹理移动件;所述纹理固定件和所述纹理移动件的外周面上均设有所述纹理部,所述驱动单元能够推动所述纹理移动件向所述纹理固定件滑动,并通过被推动的所述纹理移动件挤压所述提示部件,且所述芯部上设有驱使滑动后的所述纹理移动件回位的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单元包括设于所述装置主体上的电机,连接在所述电机上的螺柱,以及滑动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上的具有螺纹孔的滑动件;所述螺柱螺接在所述螺纹孔内,且所述滑动件与所述纹理移动部件抵接,而用于推动所述纹理移动件。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主体包括上主体和下主体,所述提示单元位于所述下主体上,所述驱动单元位于所述上主体上,并在所述上主体和所述下主体之间连接有透明的护套,所述护套套设在所述提示单元外。
进一步的,所述车门本体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驱动单元动作的操纵部件,或者,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车辆车门的车门锁联动设置。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所述的车辆车门,通过在其上设置乘客提示装置,并且利用提示部件在驱动单元的作用下能够发生形态变化,可起到较好的提示作用,以用于对车内乘客进行提示,由此可提升车辆车门的科技感,也有助于提升整车品质,而有着较好的实用性。
此外,通过使提示部件采用镭射塑料膜,并使提示部件套设在纹理部件外,可使得提示部件处于不同状态时的外观具有明显差别,便于观察,能够进一步提升乘客提升装置的提示效果。
另外,通过在芯部上设置驱使滑动后的纹理移动件回位的弹簧,可便于实现提示部件由第二形态至第一形态的转换,并且其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上设有如上所述的车辆车门。
进一步的,所述车门本体面向乘员舱的一侧设有内把手,所述乘客提示装置集成在所述内把手上。
本发明所述的车辆,通过采用如上的车辆车门,可对车内乘客进行提示,且其也能够提升车辆车门的科技感,有助于提升整车品质,而有着较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集成有乘客提示装置的内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乘客提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提示部件处于第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提示部件处于第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纹理部件及驱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处的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乘客提示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纹理固定件和纹理移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乘客提示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B处的放大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电机和滑动件在上主体中的设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芯部;101、减重槽;
2、提示部件;3、护套;
4、纹理部件;401、纹理固定件;402、纹理移动件;4021、挡肩;4022、传动杆;
5、驱动单元;501、电机;502、螺柱;503、滑动件;
6、空腔;7、弹簧;8、内把手;
9、上主体;901、卡箍;902、滑动座;
10、下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若出现“第一”、“第二”等术语,其也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车辆车门,其包括车门本体,且在该车门本体的面向乘员舱内的一侧设有乘客提示装置。
其中,整体结构上,上述乘客提示装置包括设置在车门本体上的装置主体,以及设置在装置主体上的提示单元和驱动单元5。提示单元中具有提示部件2,且该提示部件2在自然状态下具有第一形态,而当驱动单元5对提示单元施加作用力时,提示部件2能够切换为第二形态。上述第一形态和第二形态不同,由此可对乘员舱内的乘客起到提示作用。
基于如上整体介绍,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结合于图1中所示,在车门本体面向乘员舱的一侧设有内把手8,该内把手8用于车门乘客推拉车门,且本实施例的乘客提示装置便集成在该内把手8上,以此实现在车门本体上的设置。
当然,除了设置在内把手8上,本实施例的乘客提示装置也可设置在车门本体内侧的其他位置,并且当设置在其他位置时,该乘客提示装置的具体设置方式可参考其在内把手8上的设置方式,并根据具体设置情形做适应调整便可。
继续如图2至图11中所示,仍以乘客提示装置设置在内把手8上为例,同样作为一种优选实施形式,本实施例的装置主体具有呈柱状的芯部1,提示部件2套设在该芯部1上,并且提示部件2的一端支撑在装置主体上,驱动单元5则通过挤压提示部件2的另一端,而向提示部件2施加作用力。
此外,为便于实现芯部1的轻量化设计,作为优选的实施形式,具体如图7中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芯部1的周侧上布置有横截面呈扇形的多个减重槽101,且各减重槽101沿芯部1的周向和轴向均依次间隔布置,如此,能够减轻芯部1的重量的同时,也能够保证芯部1的结构强度。
为方便本实施例的乘客提示装置中各个部件的设置,具体的,仍参见图1和图2中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装置主体进一步包括上主体9和下主体10,提示单元即位于下主体10上,驱动单元5则位于上主体9上,并且在上主体9和下主体10之间连接有透明的护套3,护套3具体套设在提示单元外,同时,护套3也将上主体9和下主体10连接起来。
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所给出的上主体9及下主体10的形状仅是基于乘客提示装置集成在内把手8上,而给出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在具体设置上,下主体10主要对提示单元进行支撑,上主体9主要用于驱动单元5的设置,而该上主体9与下主体10只要能够实现乘客提示装置的设置,并能够和护套3一起组装形成结构稳固的内把手8便可。
针对于上主体9及下主体10的具体结构,其可根据内把手8的整体结构造型进行相应设计,当然在本实施例的乘客提示装置设置在车门本体上的其他位置时,则可根据其所在位置以及安装空间等因素,具体确定上主体9及下主体10的结构。
仍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护套3,可为现有技术中常用到的透明的亚克力材质的圆管,以在方便获取的同时,成本也较低,同时,其还能够具有较好的硬度,以保护内部的提示单元。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在本实施例中,提示部件2具体采用套设在芯部1上的呈筒状的镭射塑料膜,且当提示部件2处于第一状态时,如图3中所示,其表面平整,并具有较高的光泽度。
此外,结合图5中所示,本实施例在芯部1上也套设有纹理部件4,上述采用镭射塑料膜的提示部件2具体套设在该纹理部件4外,并且纹理部件4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凹凸不平的纹理部。由镭射塑料膜构成的提示部件2被挤压时,其会贴附在纹理部件4的纹理部上而形成如图4中所示的第二形态。通过该设置,能够使第一形态和第二形态具有明显的差异,可方便乘客区分,而提高提示部件2的提示效果。
具体实施时,上述镭射塑料膜的基材可为BOPP、PET和PVC中的一种,其中,BOPP为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PET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VC即聚氯乙烯。具体实施时,镭射塑料膜的厚度优选在0.01-0.2mm之间,并且其例如具体可采用0.01mm、0.1mm、0.15mm或0.2mm等。此时,通过采用BOPP、PET或PVC基材制成的镭射塑料膜,并配合于其厚度的设置,在驱动单元5的驱使下,对镭射塑料膜的端部施加作用力时,该镭射塑料膜能够贴附纹理部件4的在纹理部上,如此形成与第一形态具有明显差异的第二形态。
为便于驱动单元5对提示单元施加作用力,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结合图5及图7、图8中所示,纹理部件4具体包括固定在芯部1上的纹理固定件401,以及能够沿芯部1轴向滑动的纹理移动件402。其中,纹理固定件401和纹理移动件402的外周面上均设有纹理部,且仍参考图7及图8,该纹理部具体通过在纹理固定件401与纹理移动件402的外周面上设置类似于椭圆形的凹陷结构形成,且作为一种设置形式,凹陷结构为沿纹理部件4轴向及周向规则排布的多个。
另外,继续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在纹理固定件401和纹理移动件402均设有豁口结构,与之对应的,在纹理固定件401与纹理移动件402上也分别设有与豁口结构形状适配的轴向外伸的结构。当纹理移动件402相对于纹理固定件401运动而靠近纹理固定件401时,纹理移动件402上的外伸结构插入纹理固定件401上的豁口结构内,同时,纹理固定件401上的外伸结构则插入纹理移动件402上的豁口结构内,如此,不仅使得纹理固定件401和纹理移动件402拼接成纹理部件4,并且利用外伸结构在豁口结构内的插入,也可对纹理移动件402的运动进行导向,避免其发生旋转。
当然,在纹理移动件402相对于纹理固定件401运动而远离纹理固定件401时,各外伸结构由对应的豁口结构内向外滑动,在该运动过程中,对应设置的各外伸结构和豁口结构同样也能起到导向作用,以利于保证纹理移动件402运动的平顺性。
本实施例的驱动单元5能够推动纹理移动件402向纹理固定件401滑动,并在该过程中通过被推动的纹理移动件402挤压提示部件2,且此时,基于提示部件2为套设在该纹理部件4外的镭射塑料膜,纹理移动件402也具体通过设置在其端部的径向外凸的挡肩4021挤压提示部件2。另外,本实施例在芯部1上也设有驱使滑动后的纹理移动件402回位的弹簧7,以实现纹理移动件402滑动后的回位。
具体实施时,结合图6以及图9至图11中所示,本实施例的驱动单元5包括设于装置主体上的电机501,连接在电机501上的螺柱502,以及滑动设置在上主体9上的具有螺纹孔的滑动件503。
其中,作为一种可行的设置形式,电机501通过卡箍901固定在上主体9上,并在上主体9中设有带滑槽的滑动座902,滑动件503即通过自身两相对侧的滑块滑动在滑动座902上的滑槽内,以将滑动件503约束为只能沿电机501的轴向滑动。由此,再通过螺柱502螺接在螺纹孔内,滑动件503通过位于纹理移动件402端部的传动杆4022与纹理移动件402抵接,便能够推动纹理移动件402。
如图10中所示,上述的弹簧7具体设置在纹理移动件402与芯部1之间形成的空腔6内,并且弹簧7套设在芯部1上,弹簧7的底部抵置在芯部1上的轴肩处,弹簧7的顶部则与纹理移动件402抵接。在驱动电机501驱使滑动件503下移推动纹理移动件402时,弹簧7被压缩而蓄能,当滑动件503在驱动电机501的驱动下向上移动时,弹簧7释能而复位,纹理移动件402受到弹簧7弹性力的作用下便能够向上移动,进而使提示部件2由第二形态切换至第一形态。
本实施例中,在具体实施时,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形式,例如可设置使得驱动单元5与车门锁联动,由此可用于提示乘客当前车辆的车门是处于闭锁状态还是解锁状态。具体的,例如可在车门处于闭锁状态时,使提示部件2处于第一形态,而在车门处于解锁状态时,使提示部件2处于第二形态,如此乘客通过观察提示部件2便能够区分车门锁的状态,以可采取相应的解锁或开门动作,避免因操作不对带来的尴尬。
当然,除了使驱动单元5与车门的车门锁联动设置,也可以在车门上设置用于控制驱动单元5动作的操纵部件,该操纵部件例如可采用类似于车窗玻璃升降的按键,并与车窗玻璃升降控制按键一起设置在车门本体上。由此,驾乘人员可通过操纵该操纵部件,切换提示部件2的状态,以同样起到提示作用,并且也起到提升车门科技感的作用。
本实施例的车辆车门,通过在其上设置乘客提示装置,且利用提示部件2在驱动单元5的作用下能够发生形态变化,可起到较好的提示作用,以用于对车内乘客进行提示,并由此可提升车辆车门的科技感,有助于提升整车品质,而有着较好的实用性。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车辆,该车辆上设有实施例一中的车辆车门。其中,正如实施例一中述及的,作为优选实施形式,车门本体上的乘客提示装置可集成在车门本体内侧的内把手8上。不过,除了可集成在内把手8上,当然也可将乘客提示装置设置在其它位置,只要可满足其的布置要求,并能够起到较好的提示作用便可。
本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实施例一中的车辆车门,可对车内乘客进行提示,且其能够提升车辆车门的科技感,并有助于整车品质的提升,而有着较好的实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车辆车门,包括车门本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门本体的面向乘员舱内的一侧设有乘客提示装置;
所述乘客提示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车门本体上的装置主体,以及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上的提示单元和驱动单元(5);
所述提示单元中具有提示部件(2),所述提示部件(2)在自然状态下具有第一形态,且所述驱动单元(5)对所述提示单元施加作用力时,所述提示部件(2)能够切换为第二形态,所述第一形态和所述第二形态不同;
所述装置主体具有呈柱状的芯部(1),所述提示部件(2)套设在所述芯部(1)上,所述提示部件(2)的一端支撑在所述装置主体上,所述驱动单元(5)通过挤压所述提示部件(2)的另一端,而向所述提示部件(2)施加所述作用力;所述提示部件(2)采用套设在所述芯部(1)上的呈筒状的镭射塑料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车门,其特征在于:
所述镭射塑料膜的基材为BOPP、PET和PVC中的一种,所述镭射塑料膜的厚度在0.01-0.2mm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车门,其特征在于:
所述芯部(1)上套设有纹理部件(4),所述提示部件(2)套设在所述纹理部件(4)外,且所述纹理部件(4)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凹凸不平的纹理部,所述提示部件(2)被挤压时贴附在所述纹理部上而形成所述第二形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车门,其特征在于:
所述纹理部件(4)包括固定在所述芯部(1)上的纹理固定件(401),以及能够沿所述芯部(1)轴向滑动的纹理移动件(402);
所述纹理固定件(401)和所述纹理移动件(402)的外周面上均设有所述纹理部,所述驱动单元(5)能够推动所述纹理移动件(402)向所述纹理固定件(401)滑动,并通过被推动的所述纹理移动件(402)挤压所述提示部件(2),且所述芯部(1)上设有驱使滑动后的所述纹理移动件(402)回位的弹簧(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车门,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单元(5)包括设于所述装置主体上的电机(501),连接在所述电机(501)上的螺柱(502),以及滑动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上的具有螺纹孔的滑动件(503);
所述螺柱(502)螺接在所述螺纹孔内,且所述滑动件(503)与所述纹理移动件(402)抵接,而用于推动所述纹理移动件(40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车门,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主体包括上主体(9)和下主体(10),所述提示单元位于所述下主体(10)上,所述驱动单元(5)位于所述上主体(9)上,并在所述上主体(9)和所述下主体(10)之间连接有透明的护套(3),所述护套(3)套设在所述提示单元外。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车门,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门本体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驱动单元(5)动作的操纵部件,或者,所述驱动单元(5)与所述车辆车门的车门锁联动设置。
8.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上设有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车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门本体面向乘员舱的一侧设有内把手(8),所述乘客提示装置集成在所述内把手(8)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140195.0A CN115214321B (zh) | 2022-09-20 | 2022-09-20 | 车辆车门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140195.0A CN115214321B (zh) | 2022-09-20 | 2022-09-20 | 车辆车门及车辆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214321A CN115214321A (zh) | 2022-10-21 |
CN115214321B true CN115214321B (zh) | 2022-12-27 |
Family
ID=836175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140195.0A Active CN115214321B (zh) | 2022-09-20 | 2022-09-20 | 车辆车门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214321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40520B (zh) * | 2013-12-02 | 2015-08-19 | 西南交通大学 | 公交车车门 |
JP6327131B2 (ja) * | 2014-11-27 | 2018-05-23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後部座席用表示システム、後部座席用受光表示装置、および制御装置用のプログラム |
CN105416169A (zh) * | 2015-12-11 | 2016-03-23 | 安徽工程大学 | 一种基于车身控制器的车辆安全开门提醒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5459907B (zh) * | 2015-12-15 | 2018-02-02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车辆安全系统、盲区监测方法及装置 |
CN109823290A (zh) * | 2019-01-25 | 2019-05-31 | 广州亚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车辆安全驾驶处理方法及系统 |
-
2022
- 2022-09-20 CN CN202211140195.0A patent/CN115214321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214321A (zh) | 2022-10-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7068180B2 (ja) | ドアハンドル組立体 | |
US6655561B2 (en) | Device comprising a removable sliding central console | |
US6866497B2 (en) | Molding apparatus having a projecting bulge located in a die half | |
US7591498B2 (en) | Sliding console | |
US8695389B2 (en) | Mechanical module for a vehicle key and a key provided with such a module | |
US20090217722A1 (en) | Rotation mechanism for key blade | |
US7268305B2 (en) | Elastomeric vehicle control switch | |
US8840165B2 (en) | Glove box for vehicle | |
US6234570B1 (en) | Integration of sunglass storage holder with pull handle assembly | |
US8414056B1 (en) | Automotive vehicle second row reconfigurable seat | |
US8636313B2 (en) | Adjustable pillar trim grab handle for vehicle | |
US20200276887A1 (en) | Sliding thin visor | |
CN115214321B (zh) | 车辆车门及车辆 | |
JP2013528532A (ja) | 自動車用のルーフコンソール | |
US8224532B2 (en) | Vehicles including master control device for control of power door | |
CN219487253U (zh) | 车辆的扶手总成 | |
US20120272698A1 (en) | Key and motor vehicle equipped therewith | |
JP2009241825A (ja) | 自動車用デッキボードの高さ切替構造 | |
US20070199812A1 (en) | Electronic Key | |
CN216921743U (zh) | 内开拉手结构、车门和车辆 | |
CN217804471U (zh) | 隐藏式车门扶手机构、车门及车辆 | |
CN217435621U (zh) | 用于车辆的副仪表板组件和车辆 | |
CN220129945U (zh) | 用于车辆的副仪表板总成和车辆 | |
CN109733291A (zh) | 车辆副仪表板和车辆 | |
CN211929354U (zh) | 一种主电动车窗开关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