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07696A - 线缆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线缆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07696A
CN115207696A CN202210180613.2A CN202210180613A CN115207696A CN 115207696 A CN115207696 A CN 115207696A CN 202210180613 A CN202210180613 A CN 202210180613A CN 115207696 A CN115207696 A CN 1152076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cable
housing
line
cover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8061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三浦达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rose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ros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rose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rose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2076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076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58Means for relieving strain on wire connection, e.g. cord grip, for avoiding loosening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res and terminals within a coupling device terminating a cable
    • H01R13/582Means for relieving strain on wire connection, e.g. cord grip, for avoiding loosening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res and terminals within a coupling device terminating a cable the cable being clamped between assembled parts of the housing
    • H01R13/5825Means for relieving strain on wire connection, e.g. cord grip, for avoiding loosening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res and terminals within a coupling device terminating a cable the cable being clamped between assembled parts of the housing the means comprising additional parts captured between housing parts and cab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07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lient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02Sealing means between parts of housing or between housing part and a wall, e.g. sealing r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1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assembled by screw or screw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05Sealing means between cable and housing, e.g. gromm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58Means for relieving strain on wire connection, e.g. cord grip, for avoiding loosening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res and terminals within a coupling device terminating a cable
    • H01R13/59Threaded ferrule or bolt operating in a direction parallel to the cable or wi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2933Comprising exclusively pivoting lever
    • H01R13/62938Pivoting lever comprising own camm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7/00Four or more pol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具有新型结构的线缆连接器,能够提高电缆相对于外壳进出的作业性。线缆连接器包括:筒状的外壳,外壳构成为对连接于电缆的端部的端子部进行收纳,在外壳的一端侧设置有供电缆插入的第一开口,并且在外壳的另一端侧设置有使与从第一开口插入的电缆的端部连接的端子部露出的第二开口;以及罩构件,罩构件与外壳结合以覆盖外壳的第一开口,结合在一起的外壳以及罩构件构成在侧面观察时呈大致L字形的内部空间,在沿着穿过第一开口的电缆进行侧面观察时外壳的截面中,沿着第一开口的第一线以沿着与沿着第二开口的第二线正交的第一方向越远离第二线则在与第二线平行的第二方向上越靠近电缆的端部的方式倾斜。

Description

线缆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线缆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一种插头式连接器,所述插头式连接器包括筒状的外壳,所述外壳构成为对连接于电缆的端部的端子部进行收纳,通过与罩构件的结合,构成侧面观察时呈大致L字形的内部空间。在上述这样现有的线缆连接器中,在制造线缆连接器时,当使电缆通过筒状的外壳的两端的开口进出时,需要在外壳的大致L字形的内部空间中将电缆弯折成大致L字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20651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上述这样的现有技术中,在外壳内对电缆进行弯折且使电缆相对于外壳进出并不容易,作业性较低。
因此,本公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提供一种具有新型结构的线缆连接器,能够提高电缆进出外壳的作业性。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公开的线缆连接器包括:筒状的外壳,外壳构成为对连接于电缆的端部的端子部进行收纳,在外壳的一端侧设置有供电缆插入的第一开口,并且在外壳的另一端侧设置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使与从第一开口插入的电缆的端部连接的端子部露出;以及罩构件,罩构件与外壳结合以覆盖外壳的第一开口,结合在一起的外壳以及罩构件构成在侧面观察时呈大致L字形的内部空间,在沿着穿过第一开口的电缆进行侧面观察时外壳的截面中,沿着第一开口的第一线以下述方式倾斜:沿着与沿着第二开口的第二线正交的第一方向越远离第二线,则在与第二线平行的第二方向上越靠近电缆的端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线缆连接器,能够提高电缆相对于外壳进出的作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装置分离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插头式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沿着图1所示的插头式连接器的A-A剖切线的剖视图。
图5是从图4中提取外壳并示出的剖视图。
图6是沿着图1所示的插头式连接器的B-B剖切线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在实施方式的插头式连接器的制造工序中电缆在外壳内呈直线状贯穿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8是用于说明在实施方式的插头式连接器的制造工序中弹性导电性构件的安装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变形例的弹性导电性构件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00插头式连接器(线缆连接器)
110外壳
113第一开口
114第二开口
130罩构件
140密封构件
141贯通孔
142第一肋
143第二肋
300电缆
410端子部
500螺钉
P1第一线
P2第二线
P3第三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记载的实施方式的结构以及由该结构引起的作用及效果仅为一例,并不限于以下记载内容。
此外,在本公开中,为了方便,标注“第一”、“第二”等序号来区分部件或部位等,并非表示特定的优先顺序。
此外,在本公开的各图中,X方向对应于插头式连接器100的前后方向(插头式连接器100的罩构件130内电缆300的延伸方向)。此外,Y方向以及Z方向分别对应于插头式连接器100的左右方向(宽度方向)以及上下方向(厚度方向)。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装置分离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装置例如用于实现与马达这样的电气设备之间的电气信号的输入、输出。
如图1及图2所示,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装置包括作为本公开的“线缆连接器”的一例的插头式连接器100、插座式连接器200。插头式连接器100在与电缆300连接的状态下使用,插座式连接器200在设置于电气设备的机壳的表面的状态下使用。另外,在实施方式中,电缆300设置有两根,两根电缆300例如被分类为用于传输控制信号等数据的第一电缆和用于传输电力信号的第二电缆。
插头式连接器100以及插座式连接器200通过相互嵌合来实现电气信号经由电缆300向电气设备的输入或者电气信号经由电缆300从电气设备的输出。图1示出了插头式连接器100与插座式连接器200相互嵌合的状态,图2示出了图1中的插头式连接器100与插座式连接器200的嵌合解除而两者分离的状态。
此处,通过安装于插头式连接器100的操作杆120,能够对插头式连接器100与插座式连接器200相互嵌合的状态(参照图1)和插头式连接器100与插座式连接器200的嵌合被解除后的状态(参照图2)进行切换。
操作杆120具有从插头式连接器100(更具体而言是后述外壳110)的一侧面延伸至另一侧面的大致U形的带状,构成为能够绕设置于外壳110的侧面的转动轴部121转动规定角度(例如90度)。当操作杆120转动至外壳110的正面位置(参照图1)时,插头式连接器100与插座式连接器200的嵌合被维持,当操作杆120转动至外壳110的上表面位置(参照图2)时,插头式连接器100与插座式连接器200的嵌合被解除。
另外,如图2所示,插座式连接器200包括连接部210和爪部220,其中,连接部210供端子孔211和212设置,端子孔211和212供插头式连接器100侧的后述端子部410(参照图3等)插入,当插头式连接器100与插座式连接器200相互嵌合时,爪部200钩挂于外壳110而对外壳110进行固定。另外,端子孔211和212通过插座式连接器200侧的端子部(未图示)安装于连接部210而形成的。
此外,如图1以及图2所示,插头式连接器100除了包括上述操作杆120以外,还包括罩构件130、密封构件140、盖构件150。以下,参照图3~图6,对插头式连接器100的这些结构进行更详细说明。
图3是实施方式的插头式连接器100的分解立体图。此外,图4是沿着图1所示的插头式连接器100的A-A剖切线的剖视图。此外,图5是从图4中提取外壳110并示出的剖视图。此外,图6是沿着图1所示的插头式连接器100的B-B剖切线的剖视图。
如图3所示,插头式连接器100构成为外壳110、罩构件130、盖构件150以及端子部410的组合,其中,外壳110安装有操作杆120,罩构件130隔着密封构件140并通过螺钉500与外壳110结合,盖构件150隔着垫圈151和夹具151结合在罩构件130的背面侧,端子部410由收纳在外壳110内的端子411和壳体412构成。另外,在图3中,为了简化,省略了电缆300的图示。
此外,如图4所示,外壳110构成为收纳端子部410整体,所述端子部410与从端部露出有编织套320的电缆300的端部突出的内部配线310连接。在实施方式中,通过外壳110与罩构件130结合,在结合后的外壳110和罩构件130的内侧构成侧面观察时呈L字形的内部空间。
此外,如图5所示,在外壳110的一端侧设置有供电缆300插入的第一开口113,并且,在外壳110的另一端侧设置有供与从第一开口113插入的电缆300的端部连接的端子部410露出的第二开口114,外壳110构成为侧面观察时具有大致L字形的外形的筒状。另外,在实施方式中,第一开口113以能够构成沿着第一开口113的平面的方式设置成平面状,第二开口114也以能够构成沿着第二开口114的平面的方式设置成平面状。
此处,如图5所示,在实施方式中,在沿着穿过第一开口113的电缆300(也参照图4)的侧面观察到的外壳110的截面中,沿着第一开口113的第一线P1相对于第二线P2以及第三线P3倾斜,所述第二线P2沿着第二开口114,所述第三线P3穿过第一线P1与第二线P2的交点且在与第二线P2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由此,在实施方式中,电缆300能够穿过第一开口113以及第二开口114这两者并呈直线状靠近并贯穿外壳110内。
更具体而言,第一线P1以沿着Z方向越远离第二线P2则沿着X方向越远离第三线P3的方式(也就是说,以靠近收纳在外壳110内的电缆300的端部的方式)呈直线状倾斜,其中,Z方向是与第二线P2正交的第一方向,X方向是与第二线P2平行的第二方向。此外,第一开口113与第二开口114以在作为第一方向的Z方向的视线上彼此不重叠的方式设置。
此外,在实施方式中,外壳110由金属或经过了金属镀覆的树脂等这样的导电性材料构成,与作为参考电位点的地线(或接地)电连接。
如图6所示,外壳110包括线缆支承部111,所述线缆支承部111对电缆300露出的编织套320进行支承,并且与地线电连接,所述线缆支承部111的至少内表面具有导电性。该线缆支承部111包括截面为大致圆弧形的部分111A,所述部分111A在内表面处从下方对电缆300露出的编织套320的外周的一部分进行支承,被线缆支承部111的内表面支承的编织套320通过弹性导电性构件160固定于外壳110。
弹性导电性构件160由具有弹性以及导电性的板状构件(例如,板状的金属构件)构成。弹性导电性构件160构成为根据与编织套320的接触而弹性变形,从而相对于外壳110对编织套320进行保持,并且通过与线缆支承部111的内表面接触而将编织套320与线缆支承部111(进一步说是地线)电连接。
在实施方式中,弹性导电性构件160通过板状的金属构件被弯曲成线对称的M字形的方式构成,其中,所述线对称的M字形是朝向线缆支承部111敞开的大小大致相同的两个倒U字形的部分在Y方向上连结而成的形状(也参照图3)。更具体而言,弹性导电性构件160具有板部161、面对该板部161的板部162、面对该板部162的板部163、面对该板部163的板部164、将板部161与板部162连接的弯曲部165、将板部162与板部163连接的弯曲部166、将板部163与板部164连接的弯曲部167、设置于板部161的与弯曲部165相反一侧的端部的爪部168、设置于板部164的与弯曲部167相反一侧的端部的爪部169。在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由板部161、板部162、弯曲部165构成的倒U字形的部分构成对电缆300的编织套320进行收纳的线缆收纳部。
此处,在实施方式中,板部161与板部162之间的间隔小于编织套320的直径。由此,编织套320被弹性地夹在板部161与板部162之间,从而被保持在板部161与板部162之间。
此外,在实施方式中,线缆支承部111包括壁部112,所述壁部112将两根电缆300的各编织套320隔开并与地线电连接。由此,在编织套320被夹在板部161与板部162之间而产生的弹性变形的作用下,弹性导电性构件160的板部164被施力至外壳110的壁部112。
此外,在实施方式中,当编织套320如上所述那样被夹在板部161与板部162之间时,设置于板部164的与弯曲部167相反一侧的端部的爪部169卡定于外壳110的壁部112。由此,弹性导电性构件160固定于外壳110,其结果是,对电缆300的保持以及与地线的连接得以维持。
此外,如图3以及图4所示,在实施方式中,在外壳110的背面侧安装有罩构件130。罩构件130隔着密封构件140并通过螺钉500与外壳110结合,以覆盖外壳110的第一开口113(参照图5)。螺钉500贯穿分别设置于罩构件130以及密封构件140的贯穿孔131以及141(参照图3),螺合于设置于外壳110的螺纹孔(参照图6)的内周面。
此处,如图3所示,在实施方式中,夹在外壳110与罩构件130之间的密封构件140构成为沿着第一开口113(参照图5)的缘部的大致矩形的框状。密封构件140例如由橡胶构成。此外,密封构件140具有第一肋142和第二肋143,其中,第一肋142是作为以面对第一开口的缘部的方式从密封构件140的表面立起的大致矩形的框状壁的,第二肋143是作为设置于贯穿孔141周围的圆筒状的壁的。另外,第一肋142不仅设置于密封构件140的靠外壳110侧的表面,还设置于靠罩构件130侧的背面。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罩构件130在其背面侧具有筒状部分132,所述筒状部分132供从外壳110内延伸的电缆300贯穿。此外,筒状的盖构件150通过环状的垫圈151以及夹具152结合至筒状部分132。由此,贯穿筒状部分132并露出至罩构件130之外的电缆300通过垫圈151、夹具152以及盖构件150固定。
以下,主要参照图7以及图8,对实施方式的插头式连接器100的制造工序进行说明。
图7是表示在实施方式的插头式连接器100的制造工序中电缆300在外壳110内呈直线状贯穿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图8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插头式连接器100的制造工序中的弹性导电性构件160的安装的立体图。
在实施方式中,在制造插头式连接器100时,首先,电缆300穿过盖构件150、垫圈151、夹具152、罩构件130以及密封构件140内,然后,该电缆300被插入外壳110的第一开口113以及第二开口114。此外,在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贯穿外壳110且从第二开口114露出的电缆300的端部的内部配线310连接有端子部410。另外,在图7中,为了简化,省略了密封构件140的图示。
正如上文已提及的那样,在实施方式中,第一开口113以及第二开口114配置成电缆300能够在外壳110内呈直线状贯穿的位置关系。因此,在实施方式中,在向电缆300的端部安装端子部410时,能够在抑制电缆300的外周面与第一开口113以及第二开口114的内表面产生摩擦的同时,简单地进行将电缆300插入外壳110内的工序以及为了将安装于电缆300的端部的端子部410整体收纳在外壳110内而将电缆300拉回的工序。
在实施方式中,当电缆300的拉回完成时,端子部410整体被收纳在外壳110内。其结果是,在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电缆300的编织套320露出至外壳110之外。此外,在实施方式中,以下述方式实施弹性导电性构件160的安装:将上述编织套320保持于线缆支承部111且隔着线缆支承部111的壁部112与地线连接。另外,关于安装弹性导电性构件160的安装所伴随的弹性变形,已参照图6进行了说明,因此,此处省略说明。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当弹性导电性构件160的安装完成时,被电缆300预先穿过的密封构件140以及罩构件130通过螺钉500结合至外壳110,然后,罩构件130以及盖构件150通过垫圈151以及夹具152结合。如此一来,制造出实施方式的插头式连接器100。
如上文说明的那样,实施方式的插头式连接器100包括外壳110和罩构件130。外壳110构成为对连接于电缆300的端部的端子部410进行收纳。此外,外壳110构成为在一端侧设置有供电缆300插入的第一开口113且在另一端侧设置有供与从第一开口113插入的电缆300的端部连接的端子部410露出的第二开口114的筒状。罩构件130结合至外壳110以覆盖外壳110的第一开口113。结合在一起的外壳110以及罩构件130构成在侧面观察时呈大致L字形的内部空间。在沿着穿过第一开口113的电缆300的侧面观察到的外壳110的截面中,沿着第一开口113的第一线P1以沿着与沿着第二开口114的第二线P2正交的第一方向(Z方向)越远离第二线P2则在与第二线平行的第二方向(X方向)上越靠近电缆300的端部的方式倾斜。
根据上述这样的结构,在制造插头式连接器100时,当使电缆300相对于外壳110进出时,能够使电缆300容易地穿过第一开口113以及第二开口114这两者并且在外壳110内呈大致直线状地贯穿。因此,与需要在外壳110内对电缆300进行弯折而使电缆300相对于外壳100进出的现有结构相比,能够提高作业性。
此外,在实施方式中,第一开口113和第二开口114设置成在Z方向的视线上不重叠。
根据上述这样的结构,在作为制造出的完成品的插头式连接器100中,能够抑制从第一开口113侵入的异物通过第二开口114到达插座式连接器200侧。
此外,在实施方式中,第一开口113以及第二开口114设置成平面状。
根据上述这样的结构,通过能够简单设置的平面状的第一开口113以及第二开口114,能够提高电缆300相对于外壳110进出的作业性。
此外,实施方式的插头式连接器100还包括夹在外壳110与罩构件130之间的框状的密封构件140。
根据上述这样的结构,能够通过密封构件140将外壳110以及罩构件130内密封。
此外,在实施方式中,密封构件140具有第一肋142,所述第一肋142以面对第一开口113的缘部的方式从密封构件140的表面立起。
根据上述这样的结构,能够通过第一肋142提高密封构件140的强度,并且能够提高密封构件140的防水性能或防尘性能。
此外,在实施方式中,外壳110与罩构件130隔着密封构件140并通过螺钉500结合在一起。
根据上述这样的结构,能够通过螺钉500将外壳110与罩构件130牢固地结合在一起。
此外,在实施方式中,密封构件140还具有第二肋143,所述第二肋143设置于贯穿孔141的周围,所述贯穿孔141供设置于上述密封构件140的螺钉500贯穿。
根据上述这样的结构,能够通过第二肋143进一步提高密封构件140的强度,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密封构件140的防水性能或防尘性能。
<变形例>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设置有两根电缆300的结构。不过,本公开的技术也能应用于仅设置有一根电缆300的结构以及设置有三根以上的电缆300的结构。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使用具有在Y方向上对称的M字形的弹性导电性构件160的结构,所述在Y方向上对称的M字形是大小大致相同的两个倒U字形的部分在Y方向上连结两个而成的形状。不过,作为变形例,也可以考虑使用例如横S字形或在一个自由端进一步折返多次而形成的、在Y方向上非对称的形状的弹性导电性构件。作为在Y方向上非对称的形状的另一例,可以考虑大小或形状不同的两个倒U字形的部分在Y方向上连结两个而成的形状即在Y方向上非对称的M字形等。在通过上述变形例这样的在Y方向上非对称的弹性导电性构件对两根电缆进行保持的情况下,需要使两个弹性导电性构件的Y方向的朝向设置成相反而使用。
此处,作为变形例,参照图9,对在Y方向上非对称的M字形的弹性导电性构件的一例进行更具体说明。图9是表示变形例的弹性导电性构件1160的剖视图。
在图9所示的变形例中,弹性导电性构件1160具有形状不同的两个倒U字形的部分在Y方向上连结两个而成的形状即在Y方向上非对称的M字形。更具体而言,弹性导电性构件1160由被弯曲成具有板部1161、面对该板部1161的板部1162、面对该板部1162的板部1163、面对该板部1163的板部1164、将板部1161与板部1162连接的弯曲部1165、将板部1162与板部1163连接的弯曲部1166、将板部1163与板部1164连接的弯曲部1167、设置于板部1161的与弯曲部1165相反一侧的端部的爪部1168、设置于板部1164的与弯曲部1167相反一侧的端部的爪部1169的板状的金属构件构成。另外,板部1162具有以与板部1161大致对置的方式连接于弯曲部165的板部1162A、以从板部1162A的与弯曲部165相反一侧的端部向弯曲部1166远离板部1161的方式呈直线状延伸的板部1162B。
在图9所示的变形例中,由板部1161、板部1162以及弯曲部1165构成的一侧的倒U字形的部分构成对电缆300进行收纳(并且将电缆300推压至线缆支承部111)的线缆收纳部,由板部1163、板部1164以及弯曲部1167构成的另一侧的倒U字形的部分(尤其是板部1164)构成被向外壳110的壁部112(参照图6)施力的被施力部。另外,爪部1168以及1169的功能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弹性导电性构件160的爪部168以及160的功能是相同的。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供电缆300插入的第一开口113被设置成平面状的结构。不过,作为变形例,也可以考虑第一开口被设置成曲面状的结构。作为这样的变形例。例如,可以考虑仅外壳的上表面的一部分被切去的结构。在该结构中,外壳的上表面的靠罩构件侧的端部在Y方向上不呈直线状延伸,在外壳的正面侧处,当电缆进出时对电缆形成干扰的部分被局部切去。根据上述结构,若在沿着穿过第一开口的电缆的侧面观察到的截面处观察,则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是,电缆也能够穿过第一开口以及第二开口这两者而在外壳内呈大致直线状地贯穿。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但这些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仅为列举,并不表示对发明范围进行限定。这些新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还能以其它各种方式来实施,且能在不脱离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作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包含在发明范围或技术思想中,且包含在权利要求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筒状的外壳,所述外壳构成为对连接于电缆的端部的端子部进行收纳,在所述外壳的一端侧设置有供所述电缆插入的第一开口,并且在所述外壳的另一端侧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使与从所述第一开口插入的所述电缆的所述端部连接的所述端子部露出;以及
罩构件,所述罩构件与所述外壳结合以覆盖所述外壳的所述第一开口,
结合在一起的所述外壳以及所述罩构件构成在侧面观察时呈大致L字形的内部空间,
在沿着穿过所述第一开口的所述电缆进行所述侧面观察时所述外壳的截面中,沿着所述第一开口的第一线以下述方式倾斜:沿着与沿着所述第二开口的第二线正交的第一方向越远离所述第二线,则在与所述第二线平行的第二方向上越靠近所述电缆的所述端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设置成在所述第一方向的视线上不重叠。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开口以及所述第二开口设置成平面状。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框状的密封构件,所述密封构件被夹在所述外壳与所述罩构件之间,并且沿着所述第一开口的缘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构件具有第一肋,所述第一肋以面对所述第一开口的缘部的方式从所述密封构件的表面立起。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与所述罩构件隔着所述密封构件并通过螺钉结合在一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构件还具有第二肋,所述第二肋设置于贯穿孔的周围,所述贯穿孔设置于所述密封构件且供所述螺钉贯穿。
CN202210180613.2A 2021-04-01 2022-02-25 线缆连接器 Pending CN11520769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62557A JP2022157987A (ja) 2021-04-01 2021-04-01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
JP2021-062557 2021-04-0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07696A true CN115207696A (zh) 2022-10-18

Family

ID=832824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80613.2A Pending CN115207696A (zh) 2021-04-01 2022-02-25 线缆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2022157987A (zh)
KR (1) KR20220136892A (zh)
CN (1) CN115207696A (zh)
DE (1) DE102022203085A1 (zh)
TW (1) TW202240983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4058179A (ja) * 2022-10-14 2024-04-25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50682B2 (ja) 2017-05-31 2021-03-31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係止手段を備えたコネクタ装置及びこれに用いるコネク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22203085A1 (de) 2022-10-06
JP2022157987A (ja) 2022-10-14
TW202240983A (zh) 2022-10-16
KR20220136892A (ko) 2022-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99800B2 (ja) 防水構造
US8485844B2 (en) L-shaped connector
EP2701245A2 (en) Connector and producing method therefor
JP7032978B2 (ja) L形同軸端子を備えたコネク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1646522B2 (en) Male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device
CN107819251B (zh) 连接器
US7347730B2 (en) Grommet
CN115207696A (zh) 线缆连接器
US20180358740A1 (en) Shield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connection structure
JP6762784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5667685B1 (ja) コネクタ
CN115207682A (zh) 线缆连接器
US11955751B2 (en) Connector
JP6847016B2 (ja) 同軸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JP2014194890A (ja) プロテクタ付き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CN114792905B (zh) 线束
CN114792908B (zh) 线束
JP6997270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2019114520A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JP7104100B2 (ja) コネクタ
JP2024063390A (ja)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
KR101617386B1 (ko) 방수 커넥터용 하우징 조립체
JP7072406B2 (ja) シール部材および電気コネクタ
JP2024063389A (ja)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
JP2023069442A (ja) 電気コネクタ・ユニ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