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99671B - 机电制动器及具备该机电制动器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机电制动器及具备该机电制动器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99671B
CN115199671B CN202210935969.2A CN202210935969A CN115199671B CN 115199671 B CN115199671 B CN 115199671B CN 202210935969 A CN202210935969 A CN 202210935969A CN 115199671 B CN115199671 B CN 1151996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electromechanical brake
brake shoe
rotation
bra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3596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99671A (zh
Inventor
孙平国
林佑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L Mand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nd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ndo Corp filed Critical Mand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1996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996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996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996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14Actuating mechanisms for brakes; Means for initiating operation at a predetermined position
    • F16D65/16Actuating mechanisms for brakes; Means for initiating operation at a predetermined position arranged in or on the brake
    • F16D65/22Actuating mechanisms for brakes; Means for initiating operation at a predetermined position arranged in or on the brake adapted for pressing members apart, e.g. for drum brak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3/0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 B60T13/74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with electrical assistance or drive
    • B60T13/741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with electrical assistance or drive acting on an ultimate actuat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51/00Brakes with outwardly-movable braking members co-operating with the inner surface of a drum or the like
    • F16D51/16Brakes with outwardly-movable braking members co-operating with the inner surface of a drum or the like shaped as brake-shoes pivoted on a fixed or nearly-fixed axis
    • F16D51/18Brakes with outwardly-movable braking members co-operating with the inner surface of a drum or the like shaped as brake-shoes pivoted on a fixed or nearly-fixed axis with two brake-shoes
    • F16D51/20Brakes with outwardly-movable braking members co-operating with the inner surface of a drum or the like shaped as brake-shoes pivoted on a fixed or nearly-fixed axis with two brake-shoes extending in opposite directions from their pivots
    • F16D51/22Brakes with outwardly-movable braking members co-operating with the inner surface of a drum or the like shaped as brake-shoes pivoted on a fixed or nearly-fixed axis with two brake-shoes extending in opposite directions from their pivots mechanically actuat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51/00Brakes with outwardly-movable braking members co-operating with the inner surface of a drum or the like
    • F16D51/16Brakes with outwardly-movable braking members co-operating with the inner surface of a drum or the like shaped as brake-shoes pivoted on a fixed or nearly-fixed axis
    • F16D51/18Brakes with outwardly-movable braking members co-operating with the inner surface of a drum or the like shaped as brake-shoes pivoted on a fixed or nearly-fixed axis with two brake-shoes
    • F16D51/20Brakes with outwardly-movable braking members co-operating with the inner surface of a drum or the like shaped as brake-shoes pivoted on a fixed or nearly-fixed axis with two brake-shoes extending in opposite directions from their pivo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02Braking members; Mounting thereof
    • F16D65/04Bands, shoes or pads; Pivots or supporting members therefor
    • F16D65/08Bands, shoes or pads; Pivots or supporting members therefor for internally-engaging brakes
    • F16D65/09Pivots or supporting members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14Actuating mechanisms for brakes; Means for initiating operation at a predetermined posi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121/00Type of actuator operation force
    • F16D2121/14Mechanica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121/00Type of actuator operation force
    • F16D2121/18Electric or magnetic
    • F16D2121/24Electric or magnetic using mo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125/00Components of actuators
    • F16D2125/18Mechanical mechanisms
    • F16D2125/20Mechanical mechanisms converting rotation to linear movement or vice versa
    • F16D2125/34Mechanical mechanisms converting rotation to linear movement or vice versa acting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axis of rotation
    • F16D2125/40Screw-and-nu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125/00Components of actuators
    • F16D2125/18Mechanical mechanisms
    • F16D2125/44Mechanical mechanisms transmitting rotation
    • F16D2125/46Rotating members in mutual engagement
    • F16D2125/48Rotating members in mutual engagement with parallel stationary axes, e.g. spur gea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125/00Components of actuators
    • F16D2125/18Mechanical mechanisms
    • F16D2125/44Mechanical mechanisms transmitting rotation
    • F16D2125/46Rotating members in mutual engagement
    • F16D2125/52Rotating members in mutual engagement with non-parallel stationary axes, e.g. worm or bevel gea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机电制动器及具备该机电制动器的车辆。基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电制动器具备鼓、第1制动蹄以及第2制动蹄,其中,所述机电制动器可以包含;电机,提供旋转驱动力;旋转部件,以与所述电机的第1旋转轴垂直的第2旋转轴为中心旋转;传动部件,将所述电机的旋转驱动力传递给所述旋转部件;以及旋转螺杆,以使所述第1制动蹄能够向所述鼓的一内周面侧进退的方式与所述旋转部件结合。

Description

机电制动器及具备该机电制动器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电制动器及具备该机电制动器的车辆,更详细地讲,涉及利用电机的旋转驱动力来提供加压力的机电制动器及具备该机电制动器的车辆。
背景技术
一般,制动装置是在制动或驻车时用于使车辆停止而不移动的装置,起到锁住车轮而使其无法旋转的作用。
最近,正在开发对刹车的驱动进行电子控制的机电制动器(Electro-MechanicalBrake;EMB)系统。这种机电制动器不仅能够通过驾驶者的手动操作来动作,在应用了自动驾驶系统的车辆的情况下,还能够自动地动作,因此非常方便且能够实现车辆的高级化。
由此,使机电制动器的结构更高效且小型化的要求逐渐增多。尤其,与用制动片对旋转的制动盘进行加压而产生制动力的卡钳制动器相比,对在重量、价格等方面具有优点的鼓式制动器进行电子控制的要求逐渐增加。
另一方面,以往仅对于用于驻车的驻车制动器,利用能够进行电子控制的电机来提供驱动力,对于用于行驶控制的行车制动器,通过一般使用的液压来提供驱动力。如上所述,在分别单独具备驻车制动器与行车制动器的情况下,不仅在车辆内部所占的空间变大,而且还存在增加车辆整体的重量的问题。
由此,对如下的机电制动器的要求逐渐增加:用一个装置来执行驻车制动器和行车制动器的功能,并且能够进行电子控制,从而去除液压管路而能够高效地利用车辆内部的空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韩国公开特许公报第10-2019-0128346号(鼓一体型驻车制动器)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使传动结构小型化和简单化的机电制动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减少传动结构的损伤的机电制动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容易产生灰尘和异物的制动环境下损伤相对少的机电制动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旋转螺杆的背隙小的机电制动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驻车情况下维持制动器的制动力的机电制动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用一个装置执行驻车制动器和行车制动器的作用的机电制动器。
本发明的课题不限定于以上提及的课题,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从以下记载明确理解未提及的其他课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基于本发明的一侧面的机电制动器,可以具备鼓、第1制动蹄以及第2制动蹄,其中,所述机电制动器包含:电机,提供旋转驱动力;旋转部件,以与所述电机的第1旋转轴垂直的第2旋转轴为中心旋转;传动部件,将所述电机的旋转驱动力传递给所述旋转部件;以及旋转螺杆,以使所述第1制动蹄能够向所述鼓的一内周面侧进退的方式与所述旋转部件结合,所述传动部件包含:第1齿轮,与所述电机的所述第1旋转轴结合;第2齿轮,形成在所述旋转部件的外周面;第3齿轮,配置在与所述第1旋转轴平行的第3旋转轴上,与所述第1齿轮啮合;以及传动轴,将所述第3齿轮的旋转力传递给所述第2齿轮。
此时,所述机电制动器还可以包含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1制动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2制动蹄连接,向所述第2制动蹄侧拉拽所述第1制动蹄。
此时,所述第2齿轮可以为蜗轮,所述传动轴从所述第3齿轮的前表面突出形成,在前端形成有与所述第2齿轮啮合的蜗杆。
此时,所述旋转部件可以是与所述旋转螺杆结合的滚珠螺母。
此时,所述机电制动器还可以包含引导部,在所述第2齿轮与所述旋转部件之间,限制所述第2齿轮与所述旋转部件一起以所述第2旋转轴为中心旋转,且引导所述第2齿轮沿着延长所述第2旋转轴的轴方向与所述旋转部件相对地并进。
此时,所述引导部可以具备:旋转部件引导面,形成在所述旋转部件的外周面一侧;以及第2齿轮引导面,以与所述旋转部件引导面对应的方式形成在所述第2齿轮的内周面一侧。
基于本发明的另一侧面的机电制动器,可以具备鼓、第1制动蹄以及第2制动蹄,其中,所述机电制动器包含:电机,提供旋转驱动力;旋转部件,以与所述电机的第1旋转轴垂直的第2旋转轴为中心旋转;传动部件,将所述电机的旋转驱动力传递给所述旋转部件,具备与所述电机的所述第1旋转轴结合的第1齿轮、形成于所述旋转部件的外周面的第2齿轮、配置在与所述第1旋转轴平行的第3旋转轴上且与所述第1齿轮啮合的第3齿轮以及将所述第3齿轮的旋转力传递给所述第2齿轮的传动轴;旋转螺杆,以能够使所述第1制动蹄向所述鼓的一内周面侧进退的方式与所述旋转部件结合;防转部件,该防转部件以使所述第3齿轮仅能够向一方向旋转的方式进行控制;以及加压部件,与所述旋转螺杆的所述第2制动蹄侧结合,通过所述旋转螺杆的轴向力向所述鼓的内周面侧对所述第2制动蹄进行加压。
此时,所述旋转螺杆可以包含:第1主体部,与所述旋转部件结合;以及第2主体部,形成于所述第1主体部的后方,与所述加压部件结合,在所述加压部件上,在一侧向所述旋转螺杆的长度方向形成有引导槽,所述引导槽形成为,与向长度方向延伸的轴垂直的截面的大小比所述第1主体部的截面的大小小,所述第2主体部插入到所述引导槽,从而所述第2主体部的外周面被所述引导槽的内周面支承。
此时,所述机电制动器还可以包含推力轴承(thrust bearing),该推力轴承配置于所述第1主体部与所述加压部件之间,以对基于所述旋转螺杆的轴向力的负荷进行支承。
此时,所述机电制动器还可以包含引导外壳,该引导外壳在内部配置有所述旋转部件和所述加压部件,所述旋转部件形成为包围所述旋转螺杆的圆筒形,所述引导外壳具备第1引导面以及第2引导面,所述第1引导面为了对所述旋转部件的旋转及所述旋转螺杆的向长度方向进退进行引导,以与所述旋转部件的外周面相接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内部的一侧,所述第2引导面为了对所述加压部件的进退进行引导,以与所述加压部件的外周面相接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内部的另一侧。
此时,所述引导外壳还可以具备第2齿轮支承面,该第2齿轮支承面形成在所述第1引导面与所述第2引导面之间,对所述第2齿轮的一侧进行支承,在在所述第2引导面的一侧还包含对所述第2齿轮的另一侧进行支承的止动件。
此时,可以在所述第2引导面的一侧具备向放射方向凹陷形成的止动槽,所述止动件形成为弹性地变形的C字形,落座在所述止动槽。
此时,所述机电制动器还可以包含环形的第1保护部件,该第1保护部件配置在所述第2齿轮支承面与所述第2齿轮的一侧之间。
此时,所述第2齿轮可以具备从所述第2齿轮的一侧向所述旋转螺杆的长度方向突出形成的第1支承部,所述引导外壳还具备第3引导面,该第3引导面沿着周向形成于所述第1引导面与所述支承面之间,以对所述第1支承部的外侧面进行支承,所述第1保护部件向所述旋转螺杆的长度方向延伸,以配置在所述第3引导面与所述第1支承部之间。
此时,所述机电制动器还可以包含环形的第2保护部件,该第2保护部件配置于所述止动件与所述第2齿轮的另一侧之间。
此时,所述第2齿轮可以具备从所述第2齿轮的另一侧向所述旋转螺杆的长度方向突出形成的第2支承部,所述第2保护部件配置于所述第2引导面与所述第2支承部之间。
此时,所述第2齿轮可以向所述旋转螺杆的长度方向延伸,以对所述第2齿轮的另一侧的内侧部进行支承。
基于本发明的另一侧面的机电制动器,可以具备鼓、第1制动蹄以及第2制动蹄,其中,所述机电制动器包含:电机,提供旋转驱动力;旋转部件,以与所述电机的第1旋转轴垂直的第2旋转轴为中心旋转;传动部件,将所述电机的旋转驱动力传递给所述旋转部件,具备与所述电机的所述第1旋转轴结合的第1齿轮、形成于所述旋转部件的外周面的第2齿轮、配置在与所述第1旋转轴平行的第3旋转轴上且与所述第1齿轮啮合的第3齿轮以及将所述第3齿轮的旋转力传递给所述第2齿轮的传动轴;旋转螺杆,以能够使所述第1制动蹄向所述鼓的一内周面侧进退的方式与所述旋转部件结合;以及防转部件,该防转部件以使所述第3齿轮仅能够向一方向旋转的方式进行控制。
此时,所述防转部件可以包含闩锁件,该闩锁件能够插入到形成于所述第3齿轮的一侧的闩锁空间,所述第3齿轮,在所述闩锁件向所述闩锁空间插入时,成为所述第3齿轮仅能够向一方向旋转的锁定状态,在所述闩锁件从所述闩锁空间脱离时,成为所述第3齿轮能够向两方向旋转的解锁状态。
此时,所述闩锁件能够进行枢轴旋转,所述防转部件包含:多个突起部,沿着所述第3齿轮的圆周连续地形成在所述第3齿轮的一侧;以及致动器,对所述闩锁件的枢轴旋转进行控制,在所述多个突起部之间形成有多个所述闩锁空间。
基于本发明的另一侧面的具备机电制动器的车辆,可以包含:上述的机电制动器;车轮,在一侧结合有鼓;第1制动蹄,配置于所述鼓的一内周面侧,与所述机电制动器结合;以及第2制动蹄,配置于所述鼓的另一内周面侧,与所述机电制动器结合,在行车状态下,在维持所述解锁状态的同时,能够对所述第1制动蹄和所述第2制动蹄进行加压来对车轮的旋转速度进行控制,在驻车状态下,在对所述第1制动蹄和所述第2制动蹄进行加压的同时维持所述锁定状态。
(三)有益效果
基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电制动器,通过将电机的旋转轴与旋转螺杆的旋转轴垂直配置,从而能够使传动结构实现小型化和简单化。
基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电制动器,具备用于保护第2齿轮的第1保护部件及第2保护部件,从而能够减少传动结构的损伤。
基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电制动器,具备滚珠螺母,从而在容易产生灰尘和异物的制动环境损伤相对少。
基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电制动器,具备滚珠螺母,从而螺杆的背隙少。
基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电制动器,具备防转部件,从而能够在驻车情况下维持制动器的制动力。
本发明的效果不限定于上述的效果,应理解为,包含能够从本发明的说明或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发明结构推论的所有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基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电制动器的立体图。
图2是基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电制动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基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电制动器的传动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放大示出基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电制动器的传动部件的图。
图5是示出将基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电制动器的旋转部件、旋转螺杆以及加压部件结合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6是为了示出基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电制动器的旋转部件与第2齿轮的结合关系而示出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的图。
图7是放大示出基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电制动器的防转部件的图。
图8是示出基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电制动器的行驶状态的图。
图9是示出基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电制动器的制动状态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机电制动器 440:第2齿轮
20:鼓 441:第2旋转轴
22:第1内周面 442:第1保护部件
24:第2内周面 444:第2保护部件
30:第1制动蹄 446:第1支承部
40:第2制动蹄 448:第2支承部
50:外壳 460:第3齿轮
52:前方外壳 461:第3旋转轴
54:后方外壳 470:止动件
60:弹性部件 480:传动轴
70:引导外壳 482:蜗杆
71:第1引导面 500:加压部件
72:第2引导面 510:引导槽
73:第3引导面 530:O型环
74:第2齿轮支承面 600:轴承
75:止动槽 700:防转部件
100:电机 720:突起部
200:旋转部件 721:闩锁空间
300:旋转螺杆 722:倾斜面
320:第1主体部 740:闩锁件
340:第2主体部 760:致动器
400:传动部件 762:永久磁铁
420:第1齿轮 800:引导部
421:第1旋转轴 810:旋转部件引导面
820:第2齿轮引导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以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实施的方式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本发明能够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实现,不限定于此处说明的实施例。关于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使用用语,只要没有其他不同的定义,则能够解释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含义。
为了明确说明本发明,在附图中省略与说明无关的部分,在整个说明书中对于相同或类似的构成要素附上相同的附图标记。以下,将图1的X轴规定为后方、将Y轴规定为左侧方向、将Z轴规定为上侧方向来进行说明。
本发明涉及机电制动器,本发明提供如下的机电制动器:利用电机的旋转驱动力来对制动蹄进行加压,从而利用制动蹄与鼓之间的摩擦力来控制鼓的旋转力。
尤其,基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电制动器设置在车辆的车轮而能够对与车辆的车轮一起旋转的鼓的制动进行电子控制。由此,本发明提供如下的机电制动器:即使不利用以往的液压方式,也能够利用电机的驱动力而用一个装置执行驻车制动器和行车制动器的功能。
图1是基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电制动器的立体图。图2是基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电制动器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基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电制动器的传动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放大示出基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电制动器的传动部件的图。图5是示出将基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电制动器的旋转部件、旋转螺杆以及加压部件结合的状态的剖视图。图6是为了示出基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电制动器的旋转部件与第2齿轮的结合关系而示出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的图。
基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电制动器1具备第1制动蹄30、第2制动蹄40、外壳50、引导外壳70、电机100、传动部件400、旋转部件200、旋转螺杆300以及加压部件500。
如图1至图2所示,第1制动蹄30及第2制动蹄40配置在与车轮一起旋转的鼓20的内部。第1制动蹄30与第2制动蹄40以彼此相对的方式配置,配置为分别也与鼓20的左侧内周面和右侧内周面相对。
此时,在鼓20的上侧后方形成有外壳50。如图2所示,在外壳50的内部配置有电机100,该电机100提供驱动力以使第1制动蹄30和第2制动蹄40对鼓20的内周面进行加压。
电机100以电子方式工作,向一方向或另一方向提供旋转驱动力,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是输出相对较高的无刷交流电机(brushless AC motor)。但是,电机100的种类不受限制。
电机100与内置在车辆的控制部(未图示)连接,从而其工作受控制。例如,当驾驶者对制动踏板(未图示)进行操作时,控制部(未图示)对制动踏板(未图示)的分离程度进行测定。控制部(未图示)基于所测定的信息来对电机100进行控制,以控制第1制动蹄30和第2制动蹄40对鼓20的内周面进行加压的程度。
此时,为了将电机100的旋转驱动力传递给第1制动蹄30及第2制动蹄40,传动部件400的旋转驱动力输入侧与电机100连接,传动部件400的旋转驱动力输出侧与后述的旋转部件200连接。
此时,基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电制动器1的传动部件400具备第1齿轮420、第2齿轮440、第3齿轮460、传动轴480以及引导部800。
如图3及图4所示,第1齿轮420与电机100的第1旋转轴421结合。第3齿轮460与在第1齿轮420啮合。此时,配置为,作为第3齿轮460的旋转轴的第3旋转轴461与第1旋转轴421平行。
为此,第1齿轮420及第3齿轮460以能够在外壳50内旋转的方式被支承。
第1齿轮420将电机100的旋转驱动力传递给第3齿轮460。此时,关于第1齿轮420及第3齿轮460,只要能够传递旋转驱动力,则齿轮的种类不受限制。例如,如图4所示的本实施例,第1齿轮420及第3齿轮460可以是正齿轮。
在第3齿轮460的旋转轴上形成有向前方延伸的传动轴480。传动轴480能够与第3齿轮460形成为一体,在该情况下,能够使组装传动部件400的过程简单化。
如图4所示,传动轴480的端部与第2齿轮440啮合。此时,配置为,作为第2齿轮440的旋转轴的第2旋转轴441与传动轴480的第3旋转轴461垂直。此时,传动轴480的前方侧可旋转地被支承在后述的引导外壳70内部。
为此,如图4所示,在传动轴480的端部形成有蜗杆(worm),第2齿轮440能够形成为与形成在传动轴480的蜗杆的啮合的蜗轮(worm gear)。
如上所述,在通过蜗杆与蜗轮的结合来将旋转速度快的电机100的旋转驱动力传递给第2齿轮440的情况下,存在在第2齿轮440及传动轴480运转期间能够减少噪音的产生的优点。
但是,只要第2旋转轴441及第3旋转轴461能够以垂直配置的状态将电机100的旋转驱动力传递给第2齿轮440,则齿轮的种类不受限制。
另一方面,如图3及图4所示,旋转部件200与上述的第2齿轮440结合而与第2齿轮440一起旋转。如图3所示,旋转部件200形成为长度方向中央部被贯通的圆筒形。旋转部件200配置在后述的引导外壳70的内部。
此时,旋转部件200能够通过传递到第2齿轮440的旋转驱动力而以第2旋转轴441为中心进行旋转,并且沿着延伸于第2旋转轴441的轴,相对于第2齿轮440进行并进运动。
为此,在旋转部件200与第2齿轮440之间形成有引导部800。如图6所示,基于本实施例的机电制动器1的引导部800能够具备形成于旋转部件200的外周面两侧的一对旋转部件引导面810以及以与一对旋转部件引导面810对应的方式形成于第2齿轮440的内周面的一对第2齿轮引导面820。由此,如图6所示,一对旋转部件引导面810与一对第2齿轮引导面820在第2齿轮440与旋转部件200结合的状态下接触,从而旋转部件200能够随着第2齿轮440旋转。
另外,旋转部件200能够相对于第2齿轮440移动的量为旋转部件引导面810与第2齿轮引导面820向旋转部件20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度。
但是,引导部800不限定于在本实施例中说明的形状,只要能够限制旋转部件200与第2齿轮440的相对旋转运动并对相对并进运动进行引导,则形状或所形成的个数不受限制。
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旋转螺杆300延伸形成为比旋转部件200长,具备在长度方向上配置的第1主体部320和第2主体部340。
在第1主体部320结合有旋转部件200,在第2主体部340结合有后述的加压部件500。
此时,旋转部件200和旋转螺杆300分别为滚珠螺母和滚珠螺杆,能够滚珠丝杠螺母结合。
对制动盘进行加压来提供制动力的制动系统,由于制动片与制动盘之间的摩擦而容易产生粉尘。另外,制动器一般设置在车辆的车轮,从而靠近路面设置,因此在车轮在路面上移动时,灰尘或异物容易引入。此时,如基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电制动器1,旋转螺杆300与旋转部件200滚珠丝杠螺母结合,从而即使粉尘进入到旋转螺杆300与旋转部件200之间,旋转螺杆300与旋转部件200的损伤也少,能够提高耐久性。
另外,旋转螺杆300与旋转部件200滚珠丝杠螺母结合,从而与一般的螺丝结合相比,基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电制动器1的旋转螺杆300的背隙(backlash)小,因此能够更精密地控制制动器。
另一方面,当旋转部件200随着第2齿轮440旋转时,旋转螺杆300根据旋转部件200的旋转方向,沿着第2旋转轴441延伸的轴进行前进或后退。
此时,旋转螺杆300的一端与第1制动蹄30结合。第1制动蹄30随着旋转螺杆300的前进而对鼓20的内周面进行加压。
另一方面,参照图5,在旋转螺杆300的第2主体部340结合有加压部件500。加压部件500与第2制动蹄40结合,通过旋转螺杆300前进而对第1制动蹄30进行加压时产生的轴向力,向鼓20的内周面对第2制动蹄40进行加压。
此时,在加压部件500上沿着旋转螺杆300的长度方向形成有引导槽510。在引导槽510插入从旋转螺杆300的一侧突出形成的第2主体部340。
第2主体部340在旋转螺杆300向第1制动蹄30侧前进时从引导槽510脱离,在旋转螺杆300向第2制动蹄40侧后退时插入到引导槽510。
此时,如图5所示,按照第1主体部320和第2主体部340的顺序,截面的宽度形成得小,引导槽510形成为具有与第2主体部340的截面宽度对应的截面宽度。
由此,加压部件500的形成有引导槽510的左侧端面520能够被第1主体部320的右侧端面321支承。因此,加压部件500无法向第1主体部320侧移动,能够停留在旋转螺杆300的右侧端部。
此时,如图5所示,在与旋转螺杆300的外周面结合的旋转部件200与加压部件500之间配置有推力轴承(thrust bearing)。
关于推力轴承600,即使基于旋转螺杆300的轴向力的负荷传递到旋转部件200,也由于一表面610支承旋转部件200的右侧端面321且另一表面620支承加压部件500的左侧端面520,从而防止旋转部件200的损伤。尤其,能够通过推力轴承600防止由旋转部件200的右侧端面321与加压部件500的左侧端面520之间的摩擦引起的损伤。
另一方面,旋转部件200、旋转螺杆300以及加压部件500配置于结合在外壳50的前方的引导外壳70内部。引导外壳70配置在鼓20的内部,起到保护配置于内部空间的结构不受异物影响的作用。
另外,引导外壳70起到对旋转部件200和加压部件500的运动进行引导的作用。为此,在引导外壳70的内部空间形成有第1引导面71、第2引导面72、第3引导面73以及支承面74。
如图3所示,引导外壳70在内部形成有空间,向第1制动蹄30及第2制动蹄40侧延伸形成。由此,如图5所示,在引导外壳70的内部空间中,在一侧向第2旋转轴441延伸的方向配置有旋转部件200,在另一侧向第2旋转轴441延伸的方向配置有加压部件500。
第1引导面71与旋转部件200的外周面相接形成。此时,为了对旋转部件200的旋转和一方向并进运动进行引导,第1引导面71形成为与旋转部件200的外周面形状对应。即,如图5所示,第1引导面71形成为圆筒形。
第2引导面72配置为与加压部件500的外周面相接。此时,加压部件500与旋转部件200不同而仅向一方向进行并进运动,因此为了对此进行引导,第2引导面72形成为筒形以与加压部件500的外周面对应。
此时,如图5所示,为了阻断异物向加压部件500的外周面与第2引导面72之间流入,能够在加压部件500的外周面的一侧,沿着周向结合有O型环530。
如图5所示,在第1引导面71与第2引导面72之间形成有从第1引导面71向外侧凹陷的空间,以能够配置第2齿轮440。此时,在凹陷的空间的一侧形成有第2齿轮支承面74,以支承第2齿轮440的一侧。第2齿轮支承面74能够维持与传动轴480的蜗杆482啮合的状态,以防止第2齿轮440向第1制动蹄30侧移动。
与此相反,为了防止第2齿轮440向第2制动蹄40侧移动,如图5所示,在第2引导面72具备对第2齿轮440的另一侧进行支承的止动件470。此时,在第2引导面72的一侧具备向放射方向凹陷形成的止动槽75,止动件470落座在止动槽75并被固定。
此时,如图3所示,止动件470形成为C字形。由此,止动件470能够向开放的一侧弹性变形。由此,止动件470为了在将第2齿轮440和旋转部件200配置在引导外壳70内部之后固定第2齿轮440而能够设置在第2引导面72。
如图3所示,基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电制动器1还可以具备第1保护部件442及第2保护部件444。在第2齿轮440的一侧配置有第1保护部件442,在另一侧配置有第2保护部件444。
第1保护部件442保护第2齿轮440的轮齿(teeth)。此时,如图5所示,将第1保护部件442配置于引导外壳70的第2齿轮支承面74与第2齿轮440的一侧面之间,从而能够防止第2齿轮440在旋转时与第2齿轮支承面74直接接触并由于摩擦而损伤的情况。
同样,第2保护部件444配置于第2齿轮440的另一侧面与止动件470之间,从而防止第2齿轮440的损伤。此时,第2保护部件444的第2齿轮440侧能够突出形成,以支承第2齿轮440的另一侧面的第2旋转轴441侧、即内侧部。由此,使第2齿轮440的最外侧的轮齿这部分不与第2保护部件444直接接触,从而能够进一步防止第2齿轮440的损伤。
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在第2齿轮440的一侧形成有向第2旋转轴441的方向突出的第1支承部446,在第2齿轮440的另一侧形成有向第2旋转轴的方向突出的第2支承部448。第1支承部446和第2支承部448通过增大第2齿轮440与旋转部件200结合的面积,从而能够使旋转部件200与第2齿轮440坚固地结合。
在引导外壳70的内侧,作为与第1支承部446对应的位置,在第2齿轮支承面74与第1引导面71之间,形成有相比第1引导面71向放射方向凹陷形成的第3引导面73。由此,在第1引导面71与第3引导面73之间形成阶梯差。
此时,能够在第1支承部446与第3引导面73之间配置第1保护部件442,从而能够向旋转部件200侧支承第1支承部446。为此,第1保护部件442在配置于第2齿轮支承面74与第2齿轮440的一侧面之间的状态下内侧部向第1制动蹄30侧突出形成,从而还能够一起支承第1支承部446。
另一方面,参照图2,基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电制动器1还可以具备弹性部件60。
在第1制动蹄30与第2制动蹄40之间配置有拉拽第1制动蹄30和第2制动蹄40的弹性部件60。
弹性部件60提供向内侧拉拽第1制动蹄30和第2制动蹄40的力,从而在车辆处于行驶状态的情况下,使第1制动蹄30和第2制动蹄40从鼓20的内周面分离,以不对鼓20进行加压。
另外,弹性部件60具有向内侧拉拽分别与第1制动蹄30和第2制动蹄40连接的旋转螺杆300和加压部件500的效果,因此能够防止与旋转螺杆300结合的旋转部件200与加压部件500彼此分离。
图7是放大示出基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电制动器的防转部件的图。
基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电制动器1还可以具备防转部件700。此时,防转部件700具备闩锁件740、多个突起部720以及致动器760。防转部件700起到控制第3齿轮460而使其仅能够向一方向旋转的作用。
为此,在第3齿轮460形成有闩锁空间721,形成有闩锁空间721的位置可以形成在第3齿轮460的前表面或后表面。但是,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形成在第3齿轮460的后表面。
此时,闩锁件740能够插入到闩锁空间721。在闩锁件740插入闩锁空间721时,成为第3齿轮460仅能够向一方向旋转的锁定状态。另外,如果闩锁件740从闩锁空间721脱离,则成为第3齿轮460能够向两方向旋转的解锁状态。
为此,闩锁空间721在第3齿轮460的前表面以第3旋转轴461为中心沿着圆周配置。闩锁空间721所形成的形状不受限制。
例如,虽然未图示,但是闩锁空间721可以在第3齿轮460的后表面形成为多个槽,或者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形成在从第3齿轮460的后表面突出的多个突起部720各个之间。
此时,如图7所示,闩锁空间721可以形成为一侧沿着周向倾斜形成且另一侧垂直形成。即,如图7所示,在突起部720从第3齿轮460的后方突出形成时,在突起部720中可以仅在配置于第3齿轮460的周向两侧中的一侧形成有倾斜面722。
由此,在第3齿轮460向一方向旋转时,闩锁件740能够以与突起部720的倾斜面722接触的状态沿着倾斜面722移动。
另一方面,在第3齿轮460向另一方向旋转时,闩锁件740无法与倾斜面722的相反侧面接触并移动。此时,车辆的车轮无法再向一方向的反方向移动。
另一方面,闩锁件740能够在外壳50内部进行枢轴旋转。由此,闩锁件740的一侧能够反复插入到闩锁空间721或从闩锁空间721脱离。
此时,参照图3,为了使闩锁件740旋转,在外壳50的内部配置有致动器760。致动器760控制闩锁件740的旋转。
此时,致动器760能够拉拽或推动闩锁件740的一侧以使闩锁件740旋转。为此,致动器760可以是在多次缠绕的线圈的中央部配置永久磁铁762,从而永久磁铁762能够通过线圈的电磁力而进行往复运动的电磁开关。
由此,如图7所示,在致动器760的前方侧,永久磁铁762的前端部以能够朝向闩锁件740的一侧的方式突出。此时,闩锁件740的永久磁铁朝向的一侧为磁力能够作用的金属,能够根据永久磁铁的移动而移动。
但是,使闩锁件740旋转的方式不限定于此。例如,虽然未图示,但是在永久磁铁762的前端部铰接有闩锁件740,从而闩锁件740能够随着永久磁铁762的移动而旋转。
如上所述,闩锁件740需要插入到形成于第3齿轮460的闩锁空间721,因此致动器760与电机100相邻配置。由此,能够提高外壳50内部的空间效率性,能够减少机电制动器1的大小。
另外,防转部件700设置在与电机100相邻的齿轮,从而即使在闩锁件740支承突起部720的锁定状态下,在突起部720的支承力与电机100的旋转驱动力一起作用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传动部件400的扭曲。
以下,通过图8及图9对基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电制动器的工作进行说明。此时,图8是示出基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电制动器的行驶状态的图。图9是示出基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电制动器的制动状态的图。
如图8所示,在车辆的行驶状态下,旋转螺杆300通过电机100在旋转部件200内向最右侧移动。
此时,弹性部件60向内侧对第1制动蹄30和第2制动蹄40进行加压,从而维持第1制动蹄30与第2制动蹄40从鼓20的内周面分离的状态。
另一方面,当驾驶者通过踏板将车辆转换为制动状态时,第2齿轮440通过电机100旋转,并且旋转螺杆300向第1制动蹄30方向移动。
此时,当旋转螺杆300对第1制动蹄30进行加压而第1制动蹄30到达鼓20的内周面时,向旋转螺杆300前进的方向的反方向、即向第2制动蹄40侧产生轴向力。
这种轴向力传递到与旋转螺杆300结合的旋转部件200。由此,在第2齿轮440被固定而无法向第2旋转轴441的方向移动的状态下,旋转部件200与第2齿轮440一起旋转,且相对于第2齿轮440向第2制动蹄40侧移动。即,旋转部件200一边以第2旋转轴441为中心轴旋转,一边向第2制动蹄40侧移动。(参照图5)
此时,旋转部件200依次对推力轴承600和加压部件500进行加压,从而第2制动蹄40对鼓20的内周面进行加压。
由此,第1制动蹄30和第2制动蹄40对鼓20的两侧内周面进行加压,从而能够对鼓20的旋转施加制动力。
如上所述,基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电制动器能够利用电机来控制制动蹄,从而能够使车辆制动。尤其,详细说明了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具备滚珠螺母,从而能够提高制动系统的耐久性,并且具备防转部件,从而能够在车辆熄火的状态下也能够维持车轮的制动状态。
虽然以上对基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机电制动器进行了说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明确理解基于本实施例的机电制动器不仅能够适用于汽车的制动系统,还能够作为用于使旋转的物体制动的装置来使用。
如上所述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除了以上说明的实施例以外,本发明能够以不脱离其要旨或范围的其他特定方式来具体化。因此,应理解为上述的实施例不是限定的而是例示的,由此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说明,能够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及其等同范围内进行变更。

Claims (18)

1.一种机电制动器,具备鼓、第1制动蹄以及第2制动蹄,其中,
所述机电制动器包含:
电机,提供旋转驱动力;
旋转部件,以与所述电机的第1旋转轴垂直的第2旋转轴为中心旋转;
传动部件,将所述电机的旋转驱动力传递给所述旋转部件;以及
旋转螺杆,以使所述第1制动蹄能够向所述鼓的一内周面侧进退的方式与所述旋转部件结合,
所述传动部件包含:
第1齿轮,与所述电机的所述第1旋转轴结合;
第2齿轮,形成在所述旋转部件的外周面;
第3齿轮,配置在与所述第1旋转轴平行的第3旋转轴上,与所述第1齿轮啮合;
传动轴,将所述第3齿轮的旋转力传递给所述第2齿轮;以及
引导部,在所述第2齿轮与所述旋转部件之间,限制所述第2齿轮与所述旋转部件一起以所述第2旋转轴为中心旋转,且引导所述第2齿轮沿着延长所述第2旋转轴的轴方向相对于所述旋转部件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电制动器,其中,
所述机电制动器还包含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1制动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2制动蹄连接,向所述第2制动蹄侧拉拽所述第1制动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电制动器,其中,
所述第2齿轮为蜗轮,
所述传动轴从所述第3齿轮的前表面突出形成,所述传动轴在前端形成有与所述第2齿轮啮合的蜗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电制动器,其中,
所述旋转部件是与所述旋转螺杆结合的滚珠螺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电制动器,其中,
所述引导部具备:
旋转部件引导面,形成在所述旋转部件的外周面一侧;以及
第2齿轮引导面,以与所述旋转部件引导面对应的方式形成在所述第2齿轮的内周面一侧。
6.一种机电制动器,具备鼓、第1制动蹄以及第2制动蹄,其中,
所述机电制动器包含:
电机,提供旋转驱动力;
旋转部件,以与所述电机的第1旋转轴垂直的第2旋转轴为中心旋转;
传动部件,将所述电机的旋转驱动力传递给所述旋转部件,具备与所述电机的所述第1旋转轴结合的第1齿轮、形成于所述旋转部件的外周面的第2齿轮、配置在与所述第1旋转轴平行的第3旋转轴上且与所述第1齿轮啮合的第3齿轮以及将所述第3齿轮的旋转力传递给所述第2齿轮的传动轴;
旋转螺杆,以能够使所述第1制动蹄向所述鼓的一内周面侧进退的方式与所述旋转部件结合;
加压部件,与所述旋转螺杆的所述第2制动蹄侧结合,通过所述旋转螺杆的轴向力向所述鼓的内周面侧对所述第2制动蹄进行加压;
引导外壳,在内部配置有所述旋转部件和所述加压部件,具备第1引导面、第2引导面以及第2齿轮支承面,所述第1引导面为了对所述旋转部件的旋转及所述旋转螺杆的向长度方向进退进行引导,以与所述旋转部件的外周面相接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内部的一侧,所述第2引导面为了对所述加压部件的进退进行引导,以与所述加压部件的外周面相接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内部的另一侧,所述第2齿轮支承面形成在所述第1引导面与所述第2引导面之间,对所述第2齿轮的一侧进行支承;以及
止动件,配置在所述第2引导面的一侧,对所述第2齿轮的另一侧进行支承,
所述旋转部件形成为包围所述旋转螺杆的圆筒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电制动器,其中,
所述旋转螺杆包含:第1主体部,与所述旋转部件结合;以及第2主体部,形成于所述第1主体部的后方,与所述加压部件结合,
在所述加压部件上,在一侧向所述旋转螺杆的长度方向形成有引导槽,
所述引导槽形成为,与向长度方向延伸的轴垂直的截面的大小比所述第1主体部的截面的大小小,
所述第2主体部插入到所述引导槽,从而所述第2主体部的外周面被所述引导槽的内周面支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电制动器,其中,
所述机电制动器还包含推力轴承,该推力轴承配置于所述第1主体部与所述加压部件之间,以对基于所述旋转螺杆的轴向力的负荷进行支承。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电制动器,其中,
在所述第2引导面的一侧具备向放射方向凹陷形成的止动槽,
所述止动件形成为弹性地变形的C字形,落座在所述止动槽。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电制动器,其中,
所述机电制动器还包含环形的第1保护部件,该第1保护部件配置在所述第2齿轮支承面与所述第2齿轮的一侧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机电制动器,其中,
所述第2齿轮具备从所述第2齿轮的一侧向所述旋转螺杆的长度方向突出形成的第1支承部,
所述引导外壳还具备第3引导面,该第3引导面沿着周向形成于所述第1引导面与所述支承面之间,以对所述第1支承部的外侧面进行支承,
所述第1保护部件向所述旋转螺杆的长度方向延伸,以配置在所述第3引导面与所述第1支承部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电制动器,其中,
所述机电制动器还包含环形的第2保护部件,该第2保护部件配置于所述止动件与所述第2齿轮的另一侧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机电制动器,其中,
所述第2齿轮具备从所述第2齿轮的另一侧向所述旋转螺杆的长度方向突出形成的第2支承部,
所述第2保护部件配置于所述第2引导面与所述第2支承部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机电制动器,其中,
所述第2齿轮向所述旋转螺杆的长度方向延伸,以对所述第2齿轮的另一侧的内侧部进行支承。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电制动器,其中,
所述机电制动器还包含防转部件,该防转部件以使所述第3齿轮仅能够向一方向旋转的方式进行控制。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机电制动器,其中,
所述防转部件包含闩锁件,该闩锁件能够插入到形成于所述第3齿轮的一侧的闩锁空间,
所述第3齿轮,在所述闩锁件向所述闩锁空间插入时,成为所述第3齿轮仅能够向一方向旋转的锁定状态,在所述闩锁件从所述闩锁空间脱离时,成为所述第3齿轮能够向两方向旋转的解锁状态。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机电制动器,其中,
所述闩锁件能够进行枢轴旋转,
所述防转部件包含:多个突起部,沿着所述第3齿轮的圆周连续地形成在所述第3齿轮的一侧;以及致动器,对所述闩锁件的枢轴旋转进行控制,
在所述多个突起部之间形成有多个所述闩锁空间。
18.一种具备机电制动器的车辆,包含:
权利要求16所述的机电制动器;
车轮,在一侧结合有鼓;
第1制动蹄,配置于所述鼓的一内周面侧,与所述机电制动器结合;以及
第2制动蹄,配置于所述鼓的另一内周面侧,与所述机电制动器结合,
在行车状态下,在维持所述解锁状态的同时,能够对所述第1制动蹄和所述第2制动蹄进行加压来对车轮的旋转速度进行控制,
在驻车状态下,在对所述第1制动蹄和所述第2制动蹄进行加压的同时维持所述锁定状态。
CN202210935969.2A 2021-08-11 2022-08-05 机电制动器及具备该机电制动器的车辆 Active CN1151996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1-0106114 2021-08-11
KR1020210106114A KR102401766B1 (ko) 2021-08-11 2021-08-11 전자기계식 브레이크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차량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99671A CN115199671A (zh) 2022-10-18
CN115199671B true CN115199671B (zh) 2023-09-26

Family

ID=81797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35969.2A Active CN115199671B (zh) 2021-08-11 2022-08-05 机电制动器及具备该机电制动器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578773B1 (zh)
KR (1) KR102401766B1 (zh)
CN (1) CN115199671B (zh)
DE (1) DE102022120373B4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29980A (zh) * 2007-10-04 2012-10-1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驻车制动系统
CN103032488A (zh) * 2011-10-07 2013-04-10 株式会社万都 电子式驻车制动器
CN204677647U (zh) * 2014-07-23 2015-09-30 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车辆用制动装置
CN110617286A (zh) * 2019-10-17 2019-12-27 吉林大学 一种电子驻车制动鼓式制动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50084449A (ko) 2002-12-20 2005-08-26 콘티넨탈 테베스 아게 운트 코. 오하게 전자기계식 주차 브레이크
JP4840598B2 (ja) * 2007-04-27 2011-12-21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動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FR3016013B1 (fr) * 2013-12-30 2016-02-12 Chassis Brakes Int Bv Actionneur de frein a tambour avec motorisation par emboitement a jeu angulaire
FR3016014B1 (fr) * 2013-12-30 2017-03-31 Chassis Brakes Int Bv Actionneur avec systeme vis-ecrou irreversible, frein a tambour et dispositif de freinage ainsi equipes
JP6254697B2 (ja) * 2014-06-26 2017-12-27 曙ブレーキ工業株式会社 ドラムブレーキ装置
KR102014923B1 (ko) * 2017-10-19 2019-08-27 재단법인대구경북과학기술원 전기기계 브레이크 및 이의 제어방법
FR3079271B1 (fr) * 2018-03-23 2020-04-24 Foundation Brakes France Actionneur lineaire de frein a tambour
KR20190128346A (ko) 2018-05-08 2019-11-18 주식회사 만도 드럼 일체형 파킹 브레이크
FR3091244B1 (fr) * 2018-12-28 2021-01-01 Foundation Brakes France Motoreducteur pour frein a tambour offrant une conformabilite importante
KR20210032100A (ko) * 2019-09-16 2021-03-24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주차 브레이크 장치
KR20210063199A (ko) * 2019-11-22 2021-06-01 주식회사 만도 전동식 주차 브레이크
KR102364825B1 (ko) 2020-02-20 2022-02-17 윤명순 공압을 이용한 먼지 털이 기능을 구비한 옷걸이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29980A (zh) * 2007-10-04 2012-10-1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驻车制动系统
CN103032488A (zh) * 2011-10-07 2013-04-10 株式会社万都 电子式驻车制动器
CN204677647U (zh) * 2014-07-23 2015-09-30 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车辆用制动装置
CN110617286A (zh) * 2019-10-17 2019-12-27 吉林大学 一种电子驻车制动鼓式制动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060796A1 (en) 2023-03-02
US11578773B1 (en) 2023-02-14
CN115199671A (zh) 2022-10-18
DE102022120373A1 (de) 2023-02-16
KR102401766B1 (ko) 2022-05-25
DE102022120373B4 (de) 2023-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51948B2 (en) Single motor electronic wedge brake system locking parking force
EP1840405B1 (en) Electric disk brake, caliper for the electric disk brake, motor/controller unit for the electric disk brake,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caliper for the electric disk brake
KR101786337B1 (ko) 전동식 브레이크
KR101511437B1 (ko) 전자기계식 브레이크 장치
US8196714B2 (en) Single motor electronic wedge brake system generating solenoid assisting force
JP6557239B2 (ja) 軸線方向のガイドレールを有する、ギヤによって駆動されるアクチュエータ、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ドラムブレーキおよびブレーキ装置
CN113039374B (zh) 具有提供软制动的主轴/螺母组件的制动系统
EP1798123B1 (en) Electromechanical actuating device for a wheel brake system of a motor vehicle and a brake system equipped with such an actuating device
CN108138880B (zh) 车辆用制动器
JP5488909B2 (ja)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US20040104087A1 (en) Electric parking brake mechanism
KR101816396B1 (ko) 전동식 브레이크
KR20170125453A (ko) 전동식 브레이크
RU2246054C2 (ru) Дисковый тормоз
KR20190107536A (ko) 드래그 저감 구조체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전자식 디스크 브레이크
US20170276197A1 (en) Electric brake caliper
CN115199671B (zh) 机电制动器及具备该机电制动器的车辆
RU2246053C2 (ru) Дисковый тормоз
US11932214B2 (en) Parking actuator and electromechanical brake including the same
US20230061860A1 (en) Electric parking brake and vehicle having the same
KR102512309B1 (ko) 전자식 브레이크 시스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차량
JP2005291337A (ja)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US20050034936A1 (en) Electric brake caliper having a ballscrew with integral gear carrier
KR102433601B1 (ko) 전자기계식 브레이크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차량
JP2010025313A (ja) 電動ブレー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Applicant after: Hanna Wandu Co.,Ltd.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Applicant before: MANDO Corp.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