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72989B - 一种隔膜复合机、隔膜复合方法以及电池隔膜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隔膜复合机、隔膜复合方法以及电池隔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72989B
CN115172989B CN202210994023.3A CN202210994023A CN115172989B CN 115172989 B CN115172989 B CN 115172989B CN 202210994023 A CN202210994023 A CN 202210994023A CN 115172989 B CN115172989 B CN 1151729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aphragm
roller
membrane
pass
compou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9402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72989A (zh
Inventor
李伟杰
张兰芬
马洁
伍风刚
李星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Xingyua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Xingyua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Xingyua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Xingyua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9402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72989B/zh
Publication of CN1151729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729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729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729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03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0/00Advancing webs
    • B65H20/02Advancing webs by friction roll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5/00Delivering articles from cutting or line-perforating machines; 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cutting or line-perforating devices, e.g. adhesive tape dispens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09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449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having a layered struc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ell Separat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隔膜复合机、隔膜复合方法以及电池隔膜,属于膜材制造领域。隔膜复合机包括至少一组第一过辊单元。每组第一过辊单元均包括至少一组第一隔膜分离组件和至少一组隔膜复合组件,隔膜复合组件位于第一隔膜分离组件的下游,每组第一隔膜分离组件均被配置为能够传输并分开隔膜,每组隔膜复合组件均被配置为能够对分开的隔膜进行复合,该隔膜复合组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多层复合膜的膜层之间存在的夹气以及张力不一致等问题,从而保证隔膜的品质。

Description

一种隔膜复合机、隔膜复合方法以及电池隔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膜材制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隔膜复合机、隔膜复合方法以及电池隔膜。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锂离子电池所用的隔膜材料常以多层复合膜(例如一层油性涂覆膜、一层隔层膜与一层聚烯烃薄膜多层复合)的形式进行分切收卷,但是,现有的隔膜复合之后,由于膜层之间存在夹气、张力不一致等问题,在后续分切时存在多层复合膜的膜层与膜层之间的宽度偏差较大的问题,从而导致隔膜的品质受到影响。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膜复合机、隔膜复合方法以及电池隔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多层复合膜的膜层之间存在的夹气以及张力不一致等问题,而保证隔膜的品质。
本申请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隔膜复合机,包括至少一组第一过辊单元。每组第一过辊单元均包括至少一组第一隔膜分离组件和至少一组隔膜复合组件,隔膜复合组件位于第一隔膜分离组件的下游,每组第一隔膜分离组件均被配置为能够传输并分开隔膜,每组隔膜复合组件均被配置为能够对分隔开的隔膜进行复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过辊单元包括第一隔膜分离组件和隔膜复合组件,其中,第一隔膜分离组件用于传输分隔开的隔膜,隔膜复合组件用于对分隔开的隔膜进行复合,通过第一隔膜分离组件和隔膜复合组件的配合,能够使得隔膜至少经过一次分隔以及一次复合的过程,以实现对隔膜进行排气以及展平的目的,从而改善隔膜存在的夹气以及张力不匹配的问题,使得隔膜更好地复合在一起,进而能够有效避免隔膜切割以后出现多层复合膜的膜层之间的宽度偏差较大的问题。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每组第一过辊单元中,每组第一隔膜分离组件均包括至少一个能够传输并分开隔膜的过辊对。
上述技术方案中,设置过辊对(即两个过辊),相较于仅设置一个过辊的形式,能够更容易地对分开的隔膜进行传输,从而更好地对隔膜进行展平。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每组第一隔膜分离组件均包括至少一组过辊部件,每组过辊部件均包括第一过辊对以及位于第一过辊对下游的第二过辊对,且第一过辊对之间的间距小于等于第二过辊对之间的间距。
上述技术方案中,每组第一隔膜分离组件均设置至少一组过辊部件,并且每组过辊部件均依次设置有第一过辊对和第二过辊对,同时,还将第一过辊对之间的间距设置为小于等于第二过辊对之间的间距,该设置能够按照特定的穿膜路径对隔膜进行传输,相较于其他穿膜路径,能够对隔膜起到较好的展平作用。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每组第一隔膜分离组件均包括两组过辊部件。
上述技术方案中,每组第一隔膜分离组件均设置有两组过辊部件,该设置使得隔膜的穿膜路径得到进一步优化,从而能够对隔膜起到更好的展平作用。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隔膜复合机还包括第一压合单元,第一压合单元位于第一过辊单元的下游,第一压合单元被配置为能够对经过第一过辊单元后的隔膜进行压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隔膜复合机在第一过辊单元的下游增设第一压合单元,通过第一压合单元对隔膜进行压合,能够进一步排除隔膜内部膜层之间的空气,从而使得隔膜更好地贴合在一起;此外,第一压合单元的设置还能隔断隔膜在第一过辊单元处受到的张力,从而避免隔膜出现褶皱。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隔膜复合机还包括至少一组第二过辊单元,第二过辊单元位于第一压合单元的下游,每组第二过辊单元均包括至少一组第二隔膜分离组件,每组第二隔膜分离组件均被配置为能够传输分隔开的隔膜;
可选地,每组第二过辊单元均包括作为一组第二隔膜分离组件的第三过辊对以及作为一组第二隔膜分离组件的第四过辊对,第四过辊对位于第三过辊对的下游,且第三过辊对之间的间距大于第四过辊对之间的间距。
上述技术方案中,隔膜复合机在第一压合单元的下游增设第二过辊单元,并且每组第二过辊单元均设置有至少一组第二隔膜分离组件,同时,还将第二隔膜分离组件设置为能够传输并分开隔膜,该设置能够对经过第一压合单元的隔膜进行再次展平,从而对隔膜起到更好的展平作用。
进一步地,每组第二隔膜分离组件均依次设置有第三过辊对和第四过辊对,同时,还将第三过辊对之间的间距设置为大于第四过辊对之间的间距,该设置能够按照特定的穿膜路径对隔膜进行传输,相较于其他穿膜路径,能够对隔膜起到较好的展平作用。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二隔膜分离组件还包括作为一组第二隔膜分离组件的第五过辊对,第五过辊对位于第三过辊对的上游,且第五过辊对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三过辊对之间的间距;
可选地,隔膜复合机还包括第二压合单元,第二压合单元位于第二过辊单元的下游,第二压合单元被配置为能够对经过第二过辊单元后的隔膜进行压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隔膜分离组件在第三过辊对的上游增设第五过辊对,并且将第五过辊对之间的间距设置为小于第三过辊对之间的间距,该设置能够为隔膜提供更大的张力,从而能够更好地对隔膜进行展平。
进一步地,隔膜复合机在第二过辊单元的下游增设第二压合单元,能够通过第二压合单元对隔膜的压合,进一步排除隔膜内部膜层之间的空气,从而使得隔膜更好地贴合在一起;此外,第二压合单元的设置还能起到隔断隔膜张力的作用,从而避免隔膜出现褶皱。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隔膜复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对多层隔膜进行至少一次分合,得到第一复合隔膜;
可选地,还包括对第一复合隔膜进行分切和/或收卷。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对多层隔膜进行至少一次分合(即先将多层隔膜分开,再将分开的膜复合在一起),以实现对隔膜进行排气以及展平的目的,从而改善多层隔膜存在的夹气以及张力不匹配的问题,使得多层隔膜更好地贴合在一起。
进一步地,通过对上述方法得到的隔膜进行分切和/或收卷,能够得到品质更高的隔膜产品。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隔膜复合方法,包括采用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隔膜复合机对多层隔膜进行分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采用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隔膜复合机对多层隔膜进行分合,能够较好地改善隔膜在复合过程中存在的夹气以及张力不匹配的问题,使得隔膜更好地复合在一起,从而能够更有效地避免隔膜分切或收卷以后出现不同膜层的宽度偏差较大的问题,进而保证分切得到高品质的隔膜。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隔膜,电池隔膜采用如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隔膜复合机或采用第二、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的隔膜复合方法制备而成,多个膜层中至少包括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所述第一膜层和所述第二膜层的宽度差小于等于0.15mm;
可选的,在放置至少5天后,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的宽度差小于等于0.1mm。
上述技术方案中,包括至少两个膜层的电池隔膜采用如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隔膜复合机或采用第二、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的隔膜复合方法制备而成,能够使得两个膜层的宽度差小于等于0.15mm,从而制备得到高品质的隔膜产品。
进一步地,包括至少两个膜层的电池隔膜采用如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隔膜复合机或采用第二、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的隔膜复合方法制备而成,还能使得多层隔膜分切以后,在放置至少5天后,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的宽度差小于等于0.1mm,从而保证隔膜产品具有优异的长期品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隔膜复合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第一过辊单元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第二过辊单元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隔膜在图1中的第一过辊单元处可能的穿膜路线示意图;
图5为隔膜在图1中的第二过辊单元处可能的穿膜路线示意图。
图标:10-隔膜复合机;100-放卷机构;200-第一过辊单元;210-第一隔膜分离组件;211-过辊部件;2111-第一过辊对;2112-第二过辊对;220-隔膜复合组件;300-分切单元;400-隔膜;500-第一压合单元;600-第二过辊单元;610-第二隔膜分离组件;611-第三过辊对;612-第四过辊对;613-第五过辊对;700-第二压合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一种或多种”中的“多种”的含义是指两种及两种以上;“数值a~数值b”的范围包括两端值“a”和“b”,“数值a~数值b+计量单位”中的“计量单位”代表“数值a”和“数值b”二者的“计量单位”。
现有技术中,为了得到不同规格的隔膜,需要用隔膜分切机对带状隔膜进行切割,目前,多层复合隔膜的切割通常是通过隔膜分切机直接对其进行切割,再加上膜与膜之间可能存在张力不匹配以及存在气泡等问题,使得隔膜被切割以后,容易出现不同膜层之间切割宽度偏差较大的问题,进而影响隔膜的品质。
发明人研究发现,隔膜在分切或者收卷以前,通过增设隔膜分隔组件以及隔膜复合组件,能够通过先将隔膜分开,再将隔膜复合的方式,实现对隔膜的展平以及排气,从而改善隔膜存在的夹气以及张力不匹配的问题,使得隔膜更好地复合在一起,进而能够有效避免隔膜切割以后出现膜与膜之间的宽度偏差较大的问题。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隔膜复合机、隔膜复合方法以及电池隔膜进行具体说明。
参阅图1,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隔膜复合机10,包括至少一组第一过辊单元200。每组第一过辊单元200均包括至少一组第一隔膜分离组件210和至少一组隔膜复合组件220,隔膜复合组件220位于第一隔膜分离组件210的下游,每组第一隔膜分离组件210均被配置为能够传输并分开隔膜400,每组隔膜复合组件220均被配置为能够对分隔开的隔膜400进行复合。
本申请中,第一过辊单元200包括第一隔膜分离组件210和隔膜复合组件220,其中,第一隔膜分离组件210用于传输并分开隔膜400,隔膜复合组件220用于对分隔开的隔膜400进行复合,通过第一隔膜分离组件210和隔膜复合组件220的配合,能够使得隔膜400至少经过一次分隔以及一次复合的过程,以实现对隔膜400进行排气以及展平的目的,从而改善隔膜400存在的夹气以及张力不匹配的问题,使得隔膜400更好地复合在一起,进而能够有效避免隔膜400切割以后出现多层复合膜的各膜层之间的宽度偏差较大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下游”指的是沿隔膜400的传输方向,隔膜复合组件220位于第一隔膜分离组件210的下一位置(下游)。
需要注意的是,在对隔膜400分切的过程中,考虑到隔膜复合机10的功能完整性,还可以对隔膜复合机10的结构进行优化。
参阅图1,作为一种示例,隔膜复合机10还包括放卷机构100、分切单元300以及传动机构(图中未示出),放卷机构100位于第一过棍单元的上游,用于提供复合好的多层隔膜400;分切单元300位于第一过辊单元200的下游,且被配置为能够对复合后的隔膜400进行切割;传动机构位于第一过辊单元200和分切单元300之间,用于提供传输隔膜400的动力。
在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分切单元300,直接对复合后的隔膜400进行收卷或其他后续工序的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放卷机构100可以是单独设置的,也可以和隔膜复合机10一体设置,在可能的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放卷机构100(比如隔膜400较短的情况下,只需要将隔膜400放置在存储箱体中即可)。
作为一种示例,放卷机构100个隔膜复合机10一体设置。
需要注意的是,传动机构的形式不做具体限定。
作为一种示例,传动机构包括至少一个主动辊。
需要注意的是,传动机构的位置不做具体限定,即可以在第一过辊单元200以及分切单元300之间单独设置主动辊;也可以在第一过辊单元200以及分切单元300之间设置主动辊,同时将第一过辊单元200以及分切单元300内的部分过辊设置为主动辊;可以理解的是,只要能够为隔膜400的传输提供动力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放卷机构100以及分切单元300均不作具体限定,可以按照本领域常规选择进行设置。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隔膜分离组件210中过辊的数量不做具体限定,可以根据对隔膜400展平的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例如可以设置2组、3组或4组。
作为一种示例,每组第一过辊单元200中,每组第一隔膜分离组件210均包括至少一个能够传输并分开隔膜400的过辊对。
该实施方式中,设置过辊对(即两个过辊),相较于仅设置一个过辊的形式,能够更容易地对分开的隔膜400进行传输,从而更好地对隔膜400进行展平。
需要注意的是,每一组过辊对中的两个过辊的分布方式不做具体限定,即两个过辊可以是交叉设置的,也可以是并排设置的。
作为一种示例,每一组过辊对中,两个过辊并排平行分布。
需要注意的是,考虑到对隔膜400的展平效果,可以对第一隔膜分离组件210中的过辊对的数量进行调整。
参阅图2,作为一种示例,每组第一隔膜分离组件210均包括至少一组过辊部件211,每组过辊部件211均包括第一过辊对2111以及位于第一过辊对2111下游的第二过辊对2112,且第一过辊对2111之间的间距小于等于第二过辊对2112之间的间距。其中,第一过辊对2111以及第二过辊对2112分别代表一组上述的过辊对。
该实施方式中,每组第一隔膜分离组件210均设置至少一组过辊部件211,并且每组过辊部件211均依次设置有第一过辊对2111和第二过辊对2112,同时,还将第一过辊对2111之间的间距设置为小于等于第二过辊对2112之间的间距,该设置能够按照特定的穿膜路径对隔膜400进行传输,相较于其他穿膜路径,能够对隔膜400起到较好的展平作用。
作为一种示例,每组第一隔膜分离组件210均包括两组过辊部件211。
该实施方式中,每组第一隔膜分离组件210均设置有两组过辊部件211,该设置使得隔膜400的穿膜路径得到进一步优化,从而能够对隔膜400起到更好的展平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保证油性涂覆膜膜层在分隔开以后能够较好地贴合在一起,可以对隔膜复合组件220的结构进行调整。
需要注意的是,隔膜复合组件220的形式不做具体限定,即可以设置为仅有一个过辊的形式,也可以设置为具有两个过辊的形式(即一组过辊对)。
作为一种示例,隔膜复合组件220包括一组过辊对,且过辊对中的两个过辊的下边缘平齐。
该实施方式中,将过辊对中的两个过辊的下边缘平齐设置,是为了保证不同膜层在展平的过程中经过相同的路径,从而能够在复合时保证不同膜层的端部较好地对齐。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更好地传输隔膜400,可以对隔膜复合组件220的结构进行优化。
作为一种示例,隔膜复合组件220中,与复合后的隔膜400抵接的过辊的尺寸大于另一过辊的尺寸。
该实施方式中,将与复合后的隔膜400抵接的过辊的尺寸设置为大于另一过辊的尺寸,是为了增大隔膜400在此处的包角(若此处过辊的尺寸较小,会导致隔膜400在此处的包角较小,导致隔膜400在此处受到的摩擦力减小,从而容易导致隔膜400打滑),使得隔膜400能够被更稳定地传送到下一过辊。
需要说明的是,包角即为隔膜400与过辊的辊面接触弧所对的圆心角,包角的大小直接影响隔膜400与辊面的摩擦力大小,合适的包角能够提高过辊的传动承载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更好地排气以及将隔膜400更好地压合在一起,可以对隔膜复合机10的结构进行优化。
作为一种示例,隔膜复合机10还包括第一压合单元500,第一压合单元500位于第一过辊单元200的下游,第一压合单元500被配置为能够对经过第一过辊单元200后的隔膜400进行压合。
该实施方式中,隔膜复合机10在第一过辊单元200的下游增设第一压合单元500,通过第一压合单元500对隔膜400进行压合,能够进一步排除隔膜400内部膜层之间的空气,从而使得隔膜400更好地贴合在一起;此外,第一压合单元500的设置还能隔断隔膜400在第一过辊单元200处受到的张力,从而避免隔膜400出现褶皱。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压合单元500的具体形式不做限定。
作为一种示例,第一压合单元500包括第一过辊和设置在第一过辊附近的第二过辊,且第二过辊被配置为能够靠近和远离第一过辊。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压合单元500的驱动方式不做具体限定,即可以采用电机驱动的形式,也可以采用气缸驱动的方式。
作为一种示例,第二过辊被配置为在气缸驱动下靠近和远离第一过辊。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避免在压合过程中对隔膜400造成损伤,可以对第一压合单元500中的过辊的材质进行调整。
作为一种示例,在第一压合单元500中,第一过辊的材质为钢材,第二过辊的材质为橡胶。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更好地为隔膜400的传输提供动力,可以将第一过辊设置为主动辊。
参阅图1,作为一种示例,隔膜复合机10还包括至少一组第二过辊单元600,第二过辊单元600位于第一压合单元500的下游,每组第二过辊单元600均包括至少一组第二隔膜分离组件610,每组第二隔膜分离组件610均被配置为能够传输分隔开的隔膜400。
该实施方式中,隔膜复合机10在第一压合单元500的下游增设第二过辊单元600,并且每组第二过辊单元600均设置有至少一组第二隔膜分离组件610,同时,还将第二隔膜分离组件610设置为能够传输并分开隔膜400,该设置能够对经过第一压合单元500的隔膜400进行再次展平,从而对隔膜400起到更好的展平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第二隔膜分离组件610中的过辊数量不做具体限定,可以根据对隔膜400展平的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即可以仅设置一个过辊,也可以设置一个过辊对(即两个过辊),还可以设置多个过辊对。
参阅图3,作为一种示例,每组第二过辊单元600均包括作为一组第二隔膜分离组件610的第三过辊对611以及作为一组第二隔膜分离组件610的第四过辊对612,第四过辊对612位于第三过辊对611的下游,且第三过辊对611之间的间距大于第四过辊对612之间的间距。
该实施方式中,每组第二隔膜分离组件610均依次设置有第三过辊对611和第四过辊对612,同时,还将第三过辊对611之间的间距设置为大于第四过辊对612之间的间距,该设置能够按照特定的穿膜路径对隔膜400进行传输,相较于其他穿膜路径,能够对隔膜400起到较好的展平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每一组过辊对中的两个过辊的分布方式不做具体限定,即两个过辊可以是交叉设置的,也可以是并排设置的。
作为一种示例,每一组过辊对中,两个过辊并排平行分布。
需要注意的是,考虑到展平的效果,可以对第二隔膜分离组件610的结构进行调整。
作为一种示例,第二隔膜分离组件610还包括作为一组第二隔膜分离组件610的第五过辊对613,第五过辊对613位于第三过辊对611的上游,且第五过辊对613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三过辊对611之间的间距。
该实施方式中,第二隔膜分离组件610在第三过辊对611的上游增设第五过辊对613,并且将第五过辊对613之间的间距设置为小于第三过辊对611之间的间距,该设置能够为隔膜400提供更大的张力,从而能够更好地对隔膜400进行展平。
作为一种示例,隔膜复合机10还包括第二压合单元700,第二压合单元700位于第二过辊单元600的下游,第二压合单元700被配置为能够对经过第二过辊单元600后的隔膜400进行压合。
该实施方式中,隔膜复合机10在第二过辊单元600的下游增设第二压合单元700,能够通过第二压合单元700对隔膜400的压合,进一步排除隔膜400内部膜层之间的空气,从而使得隔膜400更好地贴合在一起;此外,第二压合单元700的设置还能起到隔断隔膜400张力的作用,从而避免隔膜400出现褶皱。
需要注意的是,需要注意的是,第二压合单元700的具体形式不做限定。
作为一种示例,第二压合单元700包括第一过辊和设置在第一过辊附近的第二过辊,且第二过辊被配置为能够靠近和远离第一过辊。
需要注意的是,第二压合单元700的驱动方式不做具体限定,即可以采用电机驱动的形式,也可以采用气缸驱动的方式。
作为一种示例,第二过辊被配置为在气缸驱动下靠近和远离第一过辊。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避免在压合过程中对隔膜400造成损伤,可以对第二压合单元700中的过辊的材质进行调整。
作为一种示例,在第二压合单元700中,第一过辊的材质为钢材,第二过辊的材质为橡胶。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更好地为隔膜400的传输提供动力,可以将第一过辊设置为主动辊。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隔膜400复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对多层隔膜400进行至少一次分合,得到第一复合隔膜400。
本申请中,通过对多层隔膜400进行至少一次分合(即先将多层隔膜400分开,再将分开的膜复合在一起),以实现对隔膜400进行排气以及展平的目的,从而改善多层隔膜400存在的夹气以及张力不匹配的问题,使得多层隔膜400更好地贴合在一起。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隔膜400复合方法,包括采用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隔膜复合机10对多层隔膜400进行分合。
本申请中,采用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隔膜复合机10对多层隔膜400进行分合,能够较好地改善隔膜400在复合过程中存在的夹气以及张力不匹配的问题,使得隔膜400更好地复合在一起,从而能够更有效地避免隔膜400分切或收卷以后出现不同膜层的宽度偏差较大的问题,进而保证分切得到高品质的隔膜400。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隔膜400,电池隔膜400采用如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隔膜复合机10或采用第二、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的隔膜400复合方法制备而成,多个膜层中至少包括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所述第一膜层和所述第二膜层的宽度差小于等于0.15mm,例如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的宽度差小于等于0.14mm、0.13mm、0.12mm、0.1mm、0.9mm或0.5mm。
可选地,在放置至少5天后,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的宽度差小于等于0.1mm,例如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的宽度差小于等于0.09mm、0.08mm或0.05mm。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本申请中,包括至少两个膜层的电池隔膜400采用如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隔膜复合机10或采用第二、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的隔膜400复合方法制备而成,能够使得两个膜层的宽度差小于等于0.15mm,从而制备得到高品质的隔膜400产品。
进一步地,包括至少两个膜层的电池隔膜400采用如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隔膜复合机10或采用第二、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的隔膜400复合方法制备而成,还能使得多层隔膜400分切以后,在放置至少5天后,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的宽度差小于等于0.1mm,从而保证隔膜400产品具有优异的长期品质。
为了便于理解技术方案,此处对隔膜400的传输路线进行具体说明。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案中,参阅图1,隔膜400按照图示路线进行传输。
需要注意的是,隔膜400的穿膜路线不做具体限定,即隔膜400在第一过辊单元200以及第二过棍单元的穿膜路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参阅图4,在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隔膜400在第一过棍单元处的穿膜路线如图所示。
参阅图5,在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隔膜400在第二过棍单元处的穿膜路线如图所示。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隔膜生产工艺,以分切一种油性涂覆膜与一层隔层膜复合的双层隔膜为例,包括以下步骤:
参阅图1,将特定规格的隔膜按照图示路线进行传输,然后分切得到对应规格的隔膜。其中,隔膜中的油性涂覆膜的厚度为12μm、隔层膜的厚度为15μm,其余参数均按照本领域常规选择进行设置。
对比例1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隔膜生产工艺,以分切一种油性涂覆膜与一层隔层膜复合的双层隔膜为例,包括以下步骤:
将特定规格的隔膜按照本领域常用的隔膜分切机以及常规路线进行传输(例如复合后直接进行分切),然后分切得到对应规格的隔膜。其中,隔膜中的油性涂覆膜的厚度为12μm、隔层膜的厚度为15μm,其余参数均按照本领域常规选择进行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1和对比例1切割的大膜宽度一致,生产的隔膜目标规格一致。
试验例1
多层膜的切割宽度偏差对比测试
测试方法:分别采用实施例1和对比例1的方法按照一定规格切割多层隔膜,采用测宽仪对切割后的成品隔膜进行分段采样、测量宽度(例如取20个点),统计切割宽度偏差大于0.15mm的位置占比,记为不良率。
表1隔膜切割精度对比
参阅表1可知,通过实施例1的方法分切后的隔膜,相较于采用对比例的方法切割后的隔膜,隔膜的平均宽度差值较小,并且不良率极低(接近0),说明通过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制得的隔膜的切割宽度较为稳定,且隔膜的品质较高。
试验例2
多层膜切割宽度后期变化稳定性测试
测试方法:
将实施例1和对比例1的方法切割后的隔膜放置在同一环境中,连续一段时间对切割后的多层隔膜中的至少两层膜进行切割宽度测量(例如可以采用测宽仪),记录油性涂覆膜与隔层膜的切割宽度的平均宽度差值。
表2实施例1的油性涂覆膜和隔层膜的切割宽度后期稳定性测试结果
表3对比例1的油性涂覆膜和隔层膜的切割宽度后期稳定性测试结果
参阅表2和表3可知,通过实施例1的方法分切后的隔膜,相较于采用对比例的方法切割后的隔膜,得到的油性涂覆膜与隔层膜的切割宽度的平均宽度差值大幅减小,说明通过实施例1的方法分切得到的隔膜的产品切割宽度较为稳定且后期变化小,可以符合一般产品出货的切割宽度标准。
可以理解的是,采用本申请方法复合后的多层隔膜不进行分切、直接收卷得到的膜层的后期变化也与试验例2的效果相近。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方法也适用于其他类型多层复合隔膜(例如聚烯烃双层复合薄膜)的复合,改善膜层之间的夹气的问题,为后续的分切、收卷等工序服务,用于生产高质量隔膜。
综上所述,按照本申请方法对隔膜进行分切(即在分切之前将隔膜经过多次分隔以及复合过程),能够有效地改善多层复合隔膜的膜层之间夹气以及张力不匹配导致的切割宽度差异较大以及隔膜切割宽度超标等问题;此外,产品切割宽度的后期变化还与材料本身有一定关系,但采用本申请方法切割出来的隔膜可以在确保宽度偏差合格的情况下,改善后期变化波动。
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隔膜复合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组第一过辊单元,每组所述第一过辊单元均包括至少一组第一隔膜分离组件和至少一组隔膜复合组件,所述隔膜复合组件位于所述第一隔膜分离组件的下游,每组所述第一隔膜分离组件均被配置为能够传输并分开隔膜,每组所述隔膜复合组件均被配置为能够对分开的所述隔膜进行复合;
所述隔膜复合机还包括第一压合单元,所述第一压合单元位于所述第一过辊单元的下游,所述第一压合单元被配置为能够对经过所述第一过辊单元后的所述隔膜进行压合;所述第一压合单元用于排除所述隔膜内部膜层之间的空气且用于隔断所述隔膜在所述第一过辊单元处受到的张力;
所述隔膜复合机还包括至少一组第二过辊单元,所述第二过辊单元位于所述第一压合单元的下游,每组所述第二过辊单元均包括至少一组第二隔膜分离组件,每组所述第二隔膜分离组件均被配置为能够传输并分开所述隔膜;
所述隔膜复合机还包括第二压合单元,所述第二压合单元位于所述第二过辊单元的下游,所述第二压合单元被配置为能够对经过所述第二过辊单元后的所述隔膜进行压合;所述第二压合单元用于进一步排除所述隔膜内部膜层之间的空气且用于隔断所述隔膜在所述第二过辊单元处受到的张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膜复合机,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第一过辊单元中,每组所述第一隔膜分离组件均包括至少一个能够传输并分开所述隔膜的过辊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膜复合机,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第一隔膜分离组件均包括至少一组过辊部件,每组所述过辊部件均包括第一过辊对以及位于所述第一过辊对下游的第二过辊对,且所述第一过辊对之间的间距小于等于所述第二过辊对之间的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膜复合机,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第一隔膜分离组件均包括两组所述过辊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隔膜复合机,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第二过辊单元均包括作为一组所述第二隔膜分离组件的第三过辊对以及作为一组所述第二隔膜分离组件的第四过辊对,所述第四过辊对位于所述第三过辊对的下游,且所述第三过辊对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四过辊对之间的间距。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膜复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膜分离组件还包括作为一组所述第二隔膜分离组件的第五过辊对,所述第五过辊对位于所述第三过辊对的上游,且所述第五过辊对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三过辊对之间的间距。
7.一种隔膜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采用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隔膜复合机对多层隔膜进行至少两次分合,得到第一复合隔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隔膜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所述第一复合隔膜进行分切和/或收卷。
9.一种电池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隔膜采用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隔膜复合机或采用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隔膜复合方法制备而成,所述电池隔膜的多个膜层中至少包括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所述第一膜层和所述第二膜层的宽度差小于等于0.15m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隔膜,其特征在于,在放置至少5天后,所述第一膜层和所述第二膜层的宽度差小于等于0.1mm。
CN202210994023.3A 2022-08-18 2022-08-18 一种隔膜复合机、隔膜复合方法以及电池隔膜 Active CN1151729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94023.3A CN115172989B (zh) 2022-08-18 2022-08-18 一种隔膜复合机、隔膜复合方法以及电池隔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94023.3A CN115172989B (zh) 2022-08-18 2022-08-18 一种隔膜复合机、隔膜复合方法以及电池隔膜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72989A CN115172989A (zh) 2022-10-11
CN115172989B true CN115172989B (zh) 2024-03-12

Family

ID=834804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94023.3A Active CN115172989B (zh) 2022-08-18 2022-08-18 一种隔膜复合机、隔膜复合方法以及电池隔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72989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11066A (en) * 1956-05-18 1959-03-25 Ici Ltd Biaxially oriented films
JPH10324453A (ja) * 1997-05-27 1998-12-08 Teijin Ltd フィルム分離棒およびフィルム剥離方法
CN101980940A (zh) * 2008-04-02 2011-02-23 电气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带状层压膜的卷取方法及带状层压膜的卷取物
WO2012049270A1 (en) * 2010-10-15 2012-04-19 Cryovac, Inc. Method of packaging fresh meat products
CN102834339A (zh) * 2010-03-25 2012-12-1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剥离方法以及剥离装置
CN103407811A (zh) * 2013-08-06 2013-11-27 达尼特材料科技(芜湖)有限公司 多层隔膜复合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07566535U (zh) * 2017-11-17 2018-07-03 深圳市博盛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多层放卷展平装置及锂电池隔膜生产线
CN210325956U (zh) * 2019-09-09 2020-04-14 南京力步机械有限公司 锂电池隔膜复合装置
CN113442544A (zh) * 2020-03-09 2021-09-28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光学层叠膜的制造装置以及光学层叠膜的制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11066A (en) * 1956-05-18 1959-03-25 Ici Ltd Biaxially oriented films
JPH10324453A (ja) * 1997-05-27 1998-12-08 Teijin Ltd フィルム分離棒およびフィルム剥離方法
CN101980940A (zh) * 2008-04-02 2011-02-23 电气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带状层压膜的卷取方法及带状层压膜的卷取物
CN102834339A (zh) * 2010-03-25 2012-12-1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剥离方法以及剥离装置
WO2012049270A1 (en) * 2010-10-15 2012-04-19 Cryovac, Inc. Method of packaging fresh meat products
CN103407811A (zh) * 2013-08-06 2013-11-27 达尼特材料科技(芜湖)有限公司 多层隔膜复合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07566535U (zh) * 2017-11-17 2018-07-03 深圳市博盛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多层放卷展平装置及锂电池隔膜生产线
CN210325956U (zh) * 2019-09-09 2020-04-14 南京力步机械有限公司 锂电池隔膜复合装置
CN113442544A (zh) * 2020-03-09 2021-09-28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光学层叠膜的制造装置以及光学层叠膜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72989A (zh) 2022-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70317327A1 (en) Film production method and film production device
WO2010026784A1 (ja) 電極シー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US20100183865A1 (en) Porous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sheet roll and tape roll
US20100015393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olding Film Edges
CN106505180B (zh) 一种电池极片的辊压装置及方法
CN115172989B (zh) 一种隔膜复合机、隔膜复合方法以及电池隔膜
KR20150140778A (ko) 적어도 두 개의 인접한 소재 스트랜드들을 분리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이러한 장치를 포함하는 시스템
CN105190979B (zh) 用于制造电能储存复合物带的系统和方法
CN108273848A (zh) 一种双暗面铝箔及其制备方法
CN115084443B (zh) 辊压装置和完成压密化的带状电极板的制造方法
KR20220127157A (ko) 전극의 연속 제조 장치 및 연속 제조 방법
TW201424983A (zh) 壓接輥及其製造方法
CN213618869U (zh) 复合设备
CN114865057A (zh) 电芯极组、电芯、叠片方法、叠片单元的制造方法及设备
US20190118454A1 (en) Apparatus,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for Producing Oriented Stretch Film In-Process
JP2020119781A (ja) 電池の製造方法
CN215243571U (zh) 带丝网组合片材的模切产线
CN110994040B (zh) 膜卷绕体及其制造方法和膜
JP2016132522A (ja) 図形印刷装置および図形印刷方法
CN210110929U (zh) 一种电池极片的分切辊压装置
JP2014101221A (ja) 帯状体の搬送装置
US9259907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labels
JP2022059819A (ja) 電極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US7625833B2 (en) Method of making a 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
JP2005243581A (ja) 塗工方法および塗工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