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58483A - 一种缓冲装置、车辆前盖总成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缓冲装置、车辆前盖总成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58483A
CN115158483A CN202210855075.2A CN202210855075A CN115158483A CN 115158483 A CN115158483 A CN 115158483A CN 202210855075 A CN202210855075 A CN 202210855075A CN 115158483 A CN115158483 A CN 1151584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ffer
core
plate
housing
inclined pl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5507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58483B (zh
Inventor
段智军
周昌水
黄应来
余陶
杨亮亮
李鸿祥
张宏宇
吕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5507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58483B/zh
Publication of CN1151584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584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584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584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0Bonnets or lids, e.g. for trucks, tractors, busses, work vehicles
    • B62D25/105Bonnets or lids, e.g. for trucks, tractors, busses, work vehicles for motor c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34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0Bonnets or lids, e.g. for trucks, tractors, busses, work vehicles
    • B62D25/12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34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 B60R2021/343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using deformable body panel, bodywork or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设置在机盖内板内;以及缓冲芯,一端位于所述外壳内;其中,当机盖外板向所述缓冲芯施加压力时,所述外壳挤压所述缓冲芯,所述缓冲芯向内收缩。通过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缓冲装置,能够提供较大的变形量,缓解车辆机盖持续变形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缓冲装置、车辆前盖总成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缓冲装置、车辆前盖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在车辆的行人保护碰撞试验中,车辆机盖会对行人的髋部和头部造成伤害。为了能够减少对行人的伤害,因此在车辆机盖内,大多都会设有缓冲块,以减轻对行人的影响。现有的缓冲块,当行人受到向下的冲击压力时,其本身并不能提供大的变形量,导致缓冲块变成阻碍车辆机盖持续变形的支撑点,无法减轻对行人的影响。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冲装置及车辆机盖,本发明能够通过缓冲装置提供较大的变形量,缓解车辆机盖持续变形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缓冲装置,包括:
外壳,设置在机盖内板内;以及
缓冲芯,一端位于所述外壳内;
其中,当机盖外板向所述缓冲芯施加压力时,所述外壳挤压所述缓冲芯,所述缓冲芯向内收缩。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缓冲芯包括:
缓冲板;
缓冲杆,与所述缓冲板连接;
至少一个连接杆,连接在所述缓冲杆的一端;以及
至少一个导向块,所述导向块设于所述连接杆上;
其中,所述导向块具有第一斜面,所述外壳具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贴合,当所述机盖外板向所述缓冲芯施加压力时,所述导向块向内收缩。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
所述缓冲装置还包括压盘,所述压盘设置在所述外壳上,所述压盘包括:
盘体;
缓冲通孔,设于所述盘体上,且与缓冲杆相配合;以及
至少一个限位滑道,设于所述盘体上,所述缓冲杆上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限位滑道配合。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
壳体;以及
缓冲开孔,设于所述壳体上,且与缓冲通孔同轴心;
其中,所述第二斜面设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导向块相贴合,当所述缓冲芯向内收缩时,所述导向块能够沿着所述第二斜面滑动。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为圆锥面。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设有至少一个缓冲滑道,所述限位块滑动设置在所述缓冲滑道内。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设有至少一个限位柱,所述盘体上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孔,所述限位柱与所述限位孔相配合。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当所述限位柱与所述限位孔相配合后,所述缓冲滑道与限位滑道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前盖总成,包括机盖外板、机盖内板和缓冲装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辆主体与车辆前盖总成。
如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缓冲装置,在进行行人保护碰撞试验中,当缓冲芯受到机盖外板的压力时,外壳会挤压缓冲芯,进而缓冲芯的一端会发生弹性形变,能够起到缓冲作用,能够为机盖外板提供一定的变形量来减少对行人的伤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显示为本发明的一种车辆前盖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发明的一种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发明的一种缓冲装置中缓冲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为本发明的一种缓冲装置中压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显示为本发明的一种缓冲装置中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显示为本发明的一种缓冲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显示为本发明的一种缓冲装置的工作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显示为本发明的一种缓冲装置的缓冲芯受力状态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0、缓冲芯;11、缓冲帽;12、缓冲板;13、缓冲杆;14、连接杆;15、导向块;16、限位块;
20、压盘;21、盘体;22、缓冲通孔;23、限位滑道;24、限位孔;
30、外壳;31、壳体;32、缓冲开孔;33、缓冲滑道;34、限位柱;35、第二斜面;
40、机盖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8。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发明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请参阅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车辆可以包括车辆主体与车辆前盖总成,车辆前盖总成可以设置在车辆主体上。车辆前盖总成可以包括
机盖外板、缓冲装置以及机盖内板40。其中,在机盖内板40上可设置有多个缓冲槽,缓冲装置可安装在缓冲槽内。缓冲槽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四个、六个以及八个等,多个缓冲槽可沿车辆中心线对称设置。当进行车辆的行人保护碰撞试验时,机盖外板首先会与缓冲装置发生碰撞,不会直接与机盖内板40进行碰撞,缓冲装置能够对机盖外板进行缓冲,通过缓冲装置自身的形变,能够有效减少对行人的伤害。缓冲装置可通过螺纹旋入到缓冲槽内,然不限于此,缓冲装置也可通过卡接的方式固定在缓冲槽内,缓冲装置也可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在缓冲槽内,缓冲装置与缓冲槽之间的具体的连接方式可安装实际需求进行设定。
请参阅图2所示,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缓冲装置,缓冲装置可包括缓冲芯10、压盘20以及外壳30。缓冲芯10可依次穿过压盘20与外壳30,形成一个缓冲整体。当进行车辆的行人保护碰撞试验时,机盖外板首先会与缓冲芯10接触,推动缓冲芯10向下移动,缓冲芯10此时可深入到外壳30内,同时缓冲芯10的一端会向内收缩。即当机盖外板向缓冲芯10施加压力时,外壳30会挤压缓冲芯10,缓冲芯10能够向内收缩。在缓冲芯10的移动过程中,外壳30能够分别向缓冲芯10与机盖内板施加一个作用力,能够起到缓冲的作用。通过缓冲装置提供较大的变形量,能够缓解车辆机盖持续变形的问题。
请参阅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缓冲芯10可包括缓冲帽11、缓冲板12、缓冲杆13、连接杆14、导向块15以及限位块16。其中,缓冲帽11的材质可不加限制,可以为硬度低的弹性体橡胶,缓冲帽11可以与机盖外板相接触。缓冲帽11与机盖外板接触的一面可以设为半球形,当机盖外板受到不同方向的碰撞时,机盖外板都可与缓冲帽11的表面接触,以推动缓冲帽11向下移动。缓冲帽11的另一面上可固定连接有缓冲板12,缓冲板12的材质可以为硬度低的弹性体橡胶,也可以为塑料。缓冲帽11与缓冲板12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不加限制,可以为一体成型方式进行连接,也可以为粘接方式进行连接。缓冲板12可以与缓冲杆13固定连接,缓冲杆13的材质可以为硬度低的弹性体橡胶,也可以为塑料。缓冲板12与缓冲杆13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不加限制,可以为一体成型方式进行连接,也可以为粘接方式进行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缓冲板12与缓冲杆13可以为圆柱体形,且缓冲杆13的外径小于缓冲板12的外径。然不限于此,缓冲板12与缓冲杆13也可以为长方体形,或者也可以为菱柱形。缓冲板12与缓冲杆13的具体形状可不加限制,只要能够满足缓冲帽11、缓冲板12以及缓冲杆13的轴心在同一条直线上即可。
请参阅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缓冲杆13的底部可连接有多个连接杆14,多个连接杆14可沿环形等角度对称设置在缓冲杆13的底部。当机盖外板向缓冲帽11提供一个向下的推力时,能够带动缓冲杆13向下运动,多个连接杆14的一端能够向内收缩,即多个连接杆14的一端能够相对于缓冲杆13发生弹性形变,能够起到缓冲作用。连接杆14的材质可以为硬度低的弹性体橡胶,也可以为塑料。连接杆14与缓冲杆13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不加限制,可以为一体成型方式进行连接,也可以为粘接方式进行连接。
请参阅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能够使得连接杆14的一端能够相对于缓冲杆13发生弹性形变,因此可在连接杆14的底部设有导向块15。导向块15可以为半圆台形,然不限于此,导向块15也可以为半圆锥形,还可以为三棱柱形。导向块15的具体形状可不加限制,只要能够满足多个导向块15沿缓冲杆13的轴心旋转所形成的圆台,圆台较大一端的圆形的外径能够大于缓冲杆13的外径即可。在本实施例中,导向块15具有第一斜面,外壳30具有第二斜面,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贴合,当所述机盖外板向所述缓冲芯施加压力时,所述导向块向内收缩。第一斜面可以为圆锥面,第二斜面也可以为圆锥面。
请参阅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缓冲芯10在深入外壳30的过程中,为了防止缓冲芯10受力旋转导致影响缓冲效果,因此在缓冲杆13的外侧,可设置有多个限位块16,可通过限位块16以对缓冲杆13进行限位。限位块16的数量和布设位置可不加限制,例如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块16的数量的数量为三个,三个限位块16可沿环形等间距设置在缓冲杆13的外侧,然不限于此,限位块16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四个、五个等,多个限位块16也可错位设置在缓冲杆13的外侧,即多个限位块16可以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在同一水平面上,相邻两个限位块16之间的间距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限位块16的形状可以为长方体形,也可以为圆柱形,还可以为圆台形。限位块16与缓冲杆13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不加限制,可以为一体成型方式进行连接,也可以为粘接方式进行连接,还可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限位块16的数量、安装位置以及形状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
请参阅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压盘20可以套设缓冲芯10上,压盘20可以包括盘体21、缓冲通孔22、限位滑道23以及限位孔24。其中,盘体21的形状可不加限制,盘体21可以为正六方体形,也可以为圆柱体形。盘体21的中心部分可设置有贯穿的缓冲通孔22,缓冲杆13可位于缓冲通孔22内。缓冲通孔22的内径大于缓冲杆13的外径,缓冲通孔22的内径小于缓冲板12的外径。多个导向块15沿缓冲杆13的轴心旋转所形成的圆台,圆台较大一端的圆形的外径小于缓冲通孔22的内径。在缓冲通孔22的外侧,可设有与其连通的多个限位滑道23,多个限位滑道23可与多个限位块16相对应,每个限位块16都可在相应的限位滑道23内滑动,实现限位效果。限位滑道23的形状可以与限位块16的形状相匹配。然不限于此,限位滑道23的数量也可比限位块16的数量多,只要能够满足多个限位块16能够在相应的限位滑道23内移动即可。
请参阅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外壳30可以包括壳体31、缓冲开孔32、缓冲滑道33、限位柱34以及第二斜面35。压盘20可以固定在外壳30上,为了能够实现压盘20的限位,因此在盘体21上可设置有多个限位孔24。多个限位孔24可分别与多个限位柱34相配合,多个限位柱34可固定在壳体31上。限位孔24与限位柱34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不加限制,可以为塑料焊接,也可以为粘接胶粘接,只要能够使盘体21与壳体31紧密贴合即可。壳体31可以为圆柱体形,且其中心部分可设有贯穿的缓冲开孔32,缓冲开孔32的轴心与缓冲通孔22的轴心可以在同一条直线上。多个导向块15沿缓冲杆13的轴心旋转所形成的圆台,圆台较大一端的圆形的外径小于缓冲开孔32的内径。
请参阅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缓冲开孔32的外侧,可设有与其连通的多个缓冲滑道33,多个缓冲滑道33可与多个限位块16相对应,每个限位块16都可在相应的缓冲滑道33内滑动,实现限位效果。缓冲滑道33的形状可以与限位块16的形状相匹配。然不限于此,缓冲滑道33的数量也可比限位块16的数量多,只要能够满足多个限位块16能够在相应的缓冲滑道33内移动即可。当然,在将盘体21固定在壳体31上后,为了避免缓冲芯10从盘体21上脱落,因此限位滑道23与缓冲滑道33是错位设置的。即当在限位柱34嵌入到限位孔24内后,限位滑道23与缓冲滑道33并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请参阅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能够实现缓冲效果,因此在缓冲开孔32内侧的壳体31上,还可设有与导向块15相配合的第二斜面35。第二斜面35的形状可以为圆柱形,且在其中心部分上,开设有一个圆台形通孔。同时,该圆台形通孔的较小一面的圆形的外径定义为a,该圆台形通孔的较大一面的圆形的外径定义为b。多个导向块15沿缓冲杆13的轴心旋转所形成的圆台,圆台较大一端的圆形的外径小于b,且大于a。第二斜面35内的圆台形通孔的形状可以与导向块15的形状相匹配,即导向块15可以贴合在第二斜面35内的圆台形通孔上。在剖面方向上,第二斜面35内的圆台形通孔的边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可以定义为α,导向块15的边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可以定义为β,α可以等于β。
请参阅图2、图6及图7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当在组装缓冲装置时,可先将盘体21套设在缓冲杆13上,且盘体21可以位于缓冲板12与限位块16之间。通过旋转盘体21,以使限位滑道23与限位块16错位,能够通过限位块16将盘体21限位在缓冲杆13上。之后可将限位块16与缓冲滑道33对准,同时将限位孔24与限位柱34对准,以使缓冲芯10与压盘20能够固定在外壳30上。此时限位滑道23与缓冲滑道33是错位的,即限位滑道23与缓冲滑道33并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此时缓冲芯10仅能在外壳30内上下滑动,无法从压盘20内脱离。
请参阅图7及图8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当使用缓冲装置时,可以事先在壳体31的外侧设有螺纹,可将壳体31通过螺纹旋入到机盖内板40的缓冲槽内。在未进行碰撞试验时,缓冲板12与盘体21之间的间距可以定义为h,限位块16与第二斜面35之间的间距可以定义为H,h≤H。此时机盖外板可与缓冲帽11相接触,在进行碰撞试验时,此时机盖外板会向缓冲帽11提供一个向下的压力F,带动限位块16在缓冲滑道33内向下滑动。由于此时导向块15是与第二斜面35相贴合的,当导向块15受到向下的压力F时,此时导向块15会向内收缩,并向下滑动,此时缓冲装置开始起到缓冲作用。直至导向块15移动到第二斜面35的外侧时,导向块15会向外伸展,此时缓冲板12与盘体21接触,缓冲装置的缓冲结束。即在图中的S1阶段,随着冲击时间的增长,缓冲帽11受到的压力F也逐渐增大,此时导向块15会向下运动。当导向块15从第二斜面35脱离,且缓冲板12与盘体21未接触时,此时进入图中的S2阶段,由于导向块15未收到反作用力,因此缓冲帽11受到的压力F会骤然减小。当缓冲板12与盘体21接触时,此时进入图中的S3阶段,此时压力F会直接通过缓冲装置作用于机盖内板40上,压力F会逐步增大。
综上所述,通过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缓冲装置,在进行行人保护碰撞试验中,当缓冲帽受到机盖外板的压力达到一定数值时,缓冲装置自身会发生较大形变,能够起到缓冲作用,能够为机盖外板提供一定的变形量来减少对行人的伤害。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本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设置在机盖内板内;以及
缓冲芯,一端位于所述外壳内;
其中,当机盖外板向所述缓冲芯施加压力时,所述外壳挤压所述缓冲芯,所述缓冲芯向内收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芯包括:
缓冲板;
缓冲杆,与所述缓冲板连接;
至少一个连接杆,连接在所述缓冲杆的一端;以及
至少一个导向块,所述导向块设于所述连接杆上;
其中,所述导向块具有第一斜面,所述外壳具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贴合,当所述机盖外板向所述缓冲芯施加压力时,所述导向块向内收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还包括压盘,所述压盘设置在所述外壳上,所述压盘包括:
盘体;
缓冲通孔,设于所述盘体上,且与缓冲杆相配合;以及
至少一个限位滑道,设于所述盘体上,所述缓冲杆上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限位滑道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
壳体;以及
缓冲开孔,设于所述壳体上,且与缓冲通孔同轴心;
其中,所述第二斜面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导向块相贴合,当所述缓冲芯向内收缩时,所述导向块沿着所述第二斜面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为圆锥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至少一个缓冲滑道,所述限位块滑动设置在所述缓冲滑道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至少一个限位柱,所述盘体上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孔,所述限位柱与所述限位孔相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限位柱与所述限位孔相配合后,所述缓冲滑道与限位滑道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9.一种车辆前盖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盖外板、机盖内板和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缓冲装置。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前盖总成。
CN202210855075.2A 2022-07-19 2022-07-19 一种缓冲装置、车辆前盖总成及车辆 Active CN1151584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55075.2A CN115158483B (zh) 2022-07-19 2022-07-19 一种缓冲装置、车辆前盖总成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55075.2A CN115158483B (zh) 2022-07-19 2022-07-19 一种缓冲装置、车辆前盖总成及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58483A true CN115158483A (zh) 2022-10-11
CN115158483B CN115158483B (zh) 2023-12-26

Family

ID=834946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55075.2A Active CN115158483B (zh) 2022-07-19 2022-07-19 一种缓冲装置、车辆前盖总成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58483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35511A (en) * 1995-04-22 1998-04-07 Itw-Ateco Gmbh Self-adjusting stop means for cushioning
KR20040042555A (ko) * 2002-11-15 2004-05-20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용 후드패널의 충격흡수구조
DE10352643A1 (de) * 2003-11-11 2005-06-16 Opel Eisenach Gmbh Dämpfungselement für eine Motorhaube eines Kraftfahrzeuges
JP2010228675A (ja) * 2009-03-27 2010-10-14 Nifco Inc フードストッパ
CN104097697A (zh) * 2013-04-12 2014-10-15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重置特征的可塌缩发动机罩缓冲器
CN107787280A (zh) * 2015-06-26 2018-03-09 宝马股份公司 用于机动车的变形元件和具有这样的变形元件的机动车
CN110285175A (zh) * 2019-07-08 2019-09-27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可溃缩式缓冲器、可溃缩式缓冲装置及车辆
CN211519668U (zh) * 2019-12-26 2020-09-18 北京宝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的缓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35511A (en) * 1995-04-22 1998-04-07 Itw-Ateco Gmbh Self-adjusting stop means for cushioning
KR20040042555A (ko) * 2002-11-15 2004-05-20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용 후드패널의 충격흡수구조
DE10352643A1 (de) * 2003-11-11 2005-06-16 Opel Eisenach Gmbh Dämpfungselement für eine Motorhaube eines Kraftfahrzeuges
JP2010228675A (ja) * 2009-03-27 2010-10-14 Nifco Inc フードストッパ
CN104097697A (zh) * 2013-04-12 2014-10-15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重置特征的可塌缩发动机罩缓冲器
CN107787280A (zh) * 2015-06-26 2018-03-09 宝马股份公司 用于机动车的变形元件和具有这样的变形元件的机动车
CN110285175A (zh) * 2019-07-08 2019-09-27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可溃缩式缓冲器、可溃缩式缓冲装置及车辆
CN211519668U (zh) * 2019-12-26 2020-09-18 北京宝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的缓冲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58483B (zh) 2023-1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714834A1 (en) Impact absorbing device of vehicle
JP4792036B2 (ja) 車両用衝撃吸収部材
US5090755A (en) Impact absorber, especially as a vehicle bumper support
US3511345A (en) Energy absorber by means of plastic deformation
JP5545259B2 (ja) 衝撃吸収部材
AU663108B2 (en) Elastomer rebound jounce and related compression springs
US7353561B2 (en) Arrangement for fixing a wiper device which can be used to retract the drive shaft in the event of an impact
CN102076989A (zh) 缓冲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10304282B (zh) 一种星箭分离系统及其分离方法
DE112015000089T5 (de) Stoßdämpfer
CN105711636A (zh) 车辆转向柱
US6905006B2 (en) Retaining cap for a protective bellows
US6957727B2 (en) Impact absorber for vehicle
US20030127841A1 (en) Energy-absorbing structure
CN115158483A (zh) 一种缓冲装置、车辆前盖总成及车辆
US20050212328A1 (en) Energy-absorbing structure
CN107487282A (zh) 车辆能量吸收装置
DE102005026284B3 (de) Träger, insbesondere Längsträger
JP6492842B2 (ja) 車両用衝撃吸収体
CN208827933U (zh) 车辆车架和加强构件
CN209972580U (zh) 一种汽车碰撞吸能锁止装置
DE3809208A1 (de) Pralldaempfer
CN106515359B (zh) 空调控制器的头碰溃缩结构
CN215154437U (zh) 车辆吸能组件
US20230311781A1 (en) Energy absorbing structure for vehicle-mounted display screen and display screen us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